镇十五期间工作总结及2006年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3 00:26: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镇十五期间工作总结及2006年工作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镇十五期间工作总结及2006年工作计划》。

第一篇:镇十五期间工作总结及2006年工作计划

回首“十五”锐意进取创辉煌

展望未来再接再厉谱新篇———***镇“十五”工作总结及2006年工作计划

“十五”期间,***镇党委、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紧紧围绕“生态完善、人民富裕、集镇规范、环境优美、山水秀丽、精神崇尚、农村

小康”的生态旅游型边贸口子镇发展目标,紧扣发展主题,抢抓各种机遇,带领全镇干部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务实求效、开拓创新,开创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齐头并进,社会和谐稳定,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十五”各项目标任务。

一、“十五”工作总结

(一)农村经济主要指标持续稳步增长

五年来,***镇牢固树立以农为本的思想,围绕农业大做文章,做大文章,战胜了连年的旱涝灾害等不利因素,农村经济主要指标仍呈连年持续增长势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由2000年的4883万元增长到2005年的5859万元,年均递增5;农业收入由2000年的2200万元增长到2005年的3200万元,年均增长4;第三产业由2000年的216万元增长到2005年的542万元,年均增长65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由2000年的1600元增长到2005年的2080元。

(二)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1、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了农业抗灾避灾能力。***是个纯农业乡镇,由于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业生产条件比较落后,农业抗灾避灾能力较差。为此,近年来,***镇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农业抗灾避灾能力”为原则,加快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2001年-2003年,在***河小流域投资240万元的农发项目,治理流域面积20km2,修建机耕路7条7000m,修建矩型渠6000m,新修河堤1000m,维修河堤2500m,[文章来源于xiexiebang.com-解决您的燃眉之需]新增耕地面积400亩,大大增强了***河流域农业抗灾自救能力。2004年,我镇向上争取了白石河流域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改造中低产田5100亩,营造水保林900亩,新修拦河堰7座,疏浚渠道4km,开挖渠道2km,新修河堤750m,修机耕路7km。目前,在***村完成改田治地400亩。通过水土保持,使原来的“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三保田”,不仅可使农业增产增效,而且还达到了保护生态的作用。同时,我镇依托镇内的***水库、***水库、***水库兴修水利,做好“长藤结瓜”工程,几年来库塘堰除险加固40处,共修建引水渠80km,从而达到库塘堰渠系配套,水利设施的作用得到了很好地发挥。

2、集镇建设加快步伐,集镇功能日益完善。在集镇建设上,我镇以“功能完善、服务配套、环境优美、安居乐业”为建设目标,以“改善和提高管理服务质量,增强集镇亲和力;改善人居环境,增强集镇的吸引力;扩大集镇规模,增强集镇的辐射带动力;提升集镇功能,增强集镇的对外影响力”为建设指导思想。坚持生态优先,建设与保护并重;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设施一次配套;坚持科学规划,建设实用时尚。2001年我镇在移民局的大力支持下,投资60万元,在集镇建立了***市最大的尖椒交易市场,带动了当时尖椒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大批客商到我镇经商。2004年我镇借助***路改造的机遇,将集镇内波浪起伏、曲折迂回的路段进行了降坡改造,既增加了集镇的美观度,又加大了集镇的容量。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我镇制定出台了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到集镇建房、务工经商,促进了交通运输、餐饮服务、文化娱乐、经贸交流等民营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据统计,集镇上从事餐饮业的有5家,商品经营有40余家,服务业有10余家农副产品销售有8家。集镇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大大增加,集镇经济呈现一片繁荣。目前,集镇内水网、电网、路网、通讯网、广电宽带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完善,绿化、美化、净化工作正在抓紧实施,“口子镇”的对外形象已经树立。

3、交通建设突飞猛进。2003年,***连通河南***镇的***路作为人大议案路正式得以实施。该工程投资300余万元,我镇干群利用4个月的时间进行了开山炸石,拓宽取直,修边建涵,前期基础工程完成后,由工程队进入专业施工。现在长12.8公里、宽5.5米的路面已建成并实现黑色化,途中的一座桥梁正在加紧施工。在2003年-2004年的***路改造升级工程中,我镇组织干群对镇内30多公里的路段进行了两次拓宽取直,并改线1500m,此举受到了市级领导的好评。除此之外,我镇又分村分段对辖区内总长56km的主干道进行了整修,疏通了制约群众生产生活的交通“瓶颈”,促进了全镇经济发展。

4、人畜饮水工程卓有成效。***镇经济社会的发展缓慢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长期受水资

源匮乏的制约,全镇大部分村人畜饮水困难,日常用水非要靠肩挑车拉,一遇干旱年份更是雪上加霜。缺水不仅影响农业生产,更重要的是制约着全镇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为了让全镇人民吃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近年来不断加大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力度,2003年成功组织实施了***人饮解困工程,从石门水库铺设自来水管道近7000km,建蓄水池3个,解决了***沿线800余人的饮水困难。投资280万元的***引水工程,即将进入组织实施阶段;***村人饮解困、***断石崖供水工程正在争取之中。有水则兴,人畜饮水工程的成功实施,使全镇人民长期受到困扰的症结得到了解决,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从而可以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经济建设上来。

5、通讯网、宽带网发展迅速,电网改造业已完成。2001年以来,全镇在与城区电视联网的基础上,发展有线电视用户800余户,并且全力发展小片网建设,目前已延伸至70个组,电视覆盖率达75以上,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有线电话安装已突破1100户,入户率达50以上,2002年全镇先后开通了移动和联通服务,目前已投入使用机站6座,全镇基本实现了无盲区覆盖,极大的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2004年,我镇已开通电信宽带网和广电宽带网,铺设光纤5000米,在中心学校设立电教室,拥有电脑70余台,应用广电教育专网进行远程教育。目前,政府机关、镇直单位及个人家庭拥有电脑20余台,其中政府机关、镇直单位基本能够实现应用电脑操作和网络资源共享的快捷办公。“十五”期间,我镇在供电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分批次对所辖14个村进行了电网改造,实现了与城区同网同价,彻底改变了以往村民用电贵、用电不正常、安全隐患多的局面,大大改善了全镇人民的生活质量,3000余农户直接受益。

(三)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特色产业基地已成规模

几年来,镇党委、政府把加快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扩大特色产业基地规模、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放在首位,坚决按照中央提出的“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做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好抓实。积极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和品种品质结构,引导农民转变传统种植观念和种植模式,努力向规模化、特色化、商品化调整,在形成特色上下功夫,变产量农业为效益农业,依托资源上项目,面向市场抓开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1年以来,镇委、镇政府坚持“稳粮扩油保面积、调整结构抓经济、种养结合成规模、科技管理出效益”的农业发展思路,引导群众走“种养加工商、致富奔小康”之路。在全镇范围内重点抓好了以优质粮油、柑橘、仁用杏、中药材等为主的种植业和林特业;以生猪、黄牛、努比羊为主的畜牧养殖业;以库区养殖为主的水产养殖业。

在种植业方面,重点抓好了以区域龙头带动产业基地建设。

1、加大优质粮油种植面积,实施了万亩优质粮油基地建设。重点培育了以***河流域、***流域和***公路沿线为主的优质粮油带,普及优质小麦、优质水稻和“中油628”、“华杂5号”系列优质油菜,并在沟厢配套、配方施肥、地膜覆盖、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等方面加强指导,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单产和农作物品质,以品质引领市场,以品质赢得价格优势,尤其是2004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后,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粮油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小麦种植面积达11280亩、油菜6396亩。05年夏播面积达18984亩,其中水稻3300亩、芝麻5246亩、玉米4703亩、豆类1576亩、红薯3602亩、蔬菜457亩,比04年同期增长4.8,基本达到了万亩小麦、万亩油菜和4000亩水稻的种植规模,确保了粮食生产安全,发挥了规模效益。

2、以***为龙头,重点培植了库区沿线柑橘产业基地。充分依托果园场的品牌优势、科技优势、管理优势和市场优势,充分发挥了市属企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重点发展了***的柑橘产业。同时借助地利优势、区位优势、气候优势将种植区域尽可能向西扩展到了***等村。2004年,全镇柑橘普查面积为4000亩,其中挂果面积为1500亩,年产量400万斤,销售收入120万元。为了壮大柑橘产业,我镇又鼓励库区群众对荒山荒坡等闲置地和退耕地进行合理规划,加大柑橘种植面积,并加大了对柑橘的品改力度和大食蝇防治等管理力度。2005年又新开发柑橘面积近1000亩,总面积达5000亩,挂果面积达2000亩,预计产量可达400万斤,收入可达150万元。如今,柑橘生产已成为我镇一大突出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达10。

3、以***村和***为龙头,建成了以仁用杏为主的林果基地。仁用杏在我镇是新兴产业,发展较晚,起步较慢。镇党委、政府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根据我镇适合仁用杏发展的实际和市场行情,明确了发展的重点区域,引导群众规模种植、连片发展。2003年,我镇率先在***河流域基地上连片发展仁用杏果树1000余亩、10万余株,现在已到挂果期。为了让群众掌握仁用杏果树的栽培管理等技术,我镇采取“走出去学”和“请进来教”的办法,多形式多途径地在仁用杏主产区普及仁用杏生产相关知识,基本实现了一户一个明白人。通过正确的引导,许多群众对这一新兴产业已欣然接受。为进一步扩大规模,我镇又将中心区周围的坡耕地、岗地纳入连片发展范围,全镇仁用杏种植面积以平均每年300亩的速度递增,2005年已达到1500亩的规模水平。为加强仁用杏产业的发展后劲,我镇建立了仁用杏种苗繁育基地,不仅对内可满足自用苗,对外还可销售商品苗。

4、以****为龙头,在高寒山区全力建设中药材基地。近年来,我镇针对边远贫困山区群众没有主导产业,脱贫致富步伐缓慢的实际,积极地跑市场,摸行情,确定在这些村发展中药材产业。并采取内引外联的办法,一方面培植一批中药材种植大户为群众做好样板示范,引导群众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发展。另一方面请安徽驻***的经理来我镇实地考察,与群众签订订单合同,并组织村组干部到安徽毫州去考察学习,进一步了解市场、掌握行情。通过正确引导,群众对中药材种植逐渐产生了兴趣。从2002年开始,我镇发挥退耕还林面积大的优势,逐步在***等地的退耕还林地套种上级有关部门认可种植的柴胡、桔根、决明子等中药材,并已初步形成1000亩的规模,山区村的群众已从中药材种植中获得了一定的收益。

在畜牧养殖业方面,我镇主要是引导群众走规模化、科技化、现代化的养殖之路。

长期以来,畜牧养殖业一直是农民家庭副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受“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养鸭为换油盐钱”的传统观念影响和生猪市场价格一度疲软、养殖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影响,群众的养殖积极性非常低。为了扩大农民的增收领域,促进农业内部结构合理化,促进全镇经济全面发展,我镇抢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上马、右岸城区开发建设等大企业开工投产等机遇和生猪市场价格回升等有利因素,详细制定发展计划,在2005年将畜牧产业定为全镇的支柱产业来抓,并在政策引导、科技指导、资金扶持等方面加大力度。从五个方面着手把畜牧养殖业推上了规模化、现代化、科技化的发展轨道。一是改变传统的喂养模式,大力推进饲料“三改”,即改熟食为生食、改放养为圈养、改单一饲料喂养为多元化配合喂养,减少投入,降低成本,提高肉质。二是加大了品种改良力度。大力实施黄牛除杂、冻精配种,除杂率和冻配率分别达90和95以上,促使黄牛由劳役型向商品型转化。加快普及“三元”杂交猪、普及率已达90以上。加强“努比羊”的饲养管护,建高标准羊舍20余间,为其创造良好的生长繁育条件,增加杂交配种量。三是加强了畜禽疫病防治力度,[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大=秘=书=网=站]为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利用动物春防和秋防时间,集中精力抓好口蹄疫、禽流感等防治工作,加大疫病的防治投入,坚决实施强制免疫,确保了大牲畜防疫密度达98以上,生猪防疫密度达95以上,禽类防疫密度达85以上。四是加快了草场建设,办好牲畜圈养示点,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目前在***村仁用杏基地已发展苣菊、苜蓿等各种牧草1000亩,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五是抓好了养殖小区建设,将原造纸厂厂房租赁承包给个人搞规模养殖,以此辐射带动全镇养殖业的发展。目前养殖小区已经建成,生猪饲养量已达200余头。

经过不懈努力,我镇畜牧养殖业终于走出低谷,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截止05年6月份,全镇大牲畜存栏52800头,同比增长7,其中生猪存栏11500头,同比增长8。在盘道村原小学建立小鸡孵化点,已孵化小鸡10万羽。同时,大力推广山场养鸡、果园养鸡模式,在***村山场养鸡5000羽,***养鸡5000羽;以***为试点,发展长毛兔100户500只。这些养殖,都呈现了科技普及广、环保意识强、发展速度快、规模水平高、方法模式新、产业区域化等特点。预计2005年全年畜牧产业收入可达900万元,比2004年增长12。

在水产养殖方面,积极加大扶持力度,开展助民增收新途径。水产养殖一直是我镇农业经济的薄弱环节,水产收入在农业收入中的比重微乎其微。2004年以来,我镇利用库区水域大、水质好、养殖条件优等有利条件,积极出台优惠政策,加大对库区村发展水产养殖的扶持力度,对库区水域进行对外承包,鼓励并支持群众发展库塘养鱼、库区养鱼、网箱养鱼。现在,水产养殖业在我镇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四)农业科技推广运用空前活跃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是农民增收、农村致富的重要手段。多年来,我镇一直把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以科技为抓手,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一是大力推广良种良法。2004-2005年是全镇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最具成效的两年,我镇以“农业科技推广年”为契机,在全镇范围内掀起学科技、用科技和推广科技的热潮,着力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向科技要效益。在全镇推广种植“豌麦369”12000亩、“杨稻6号”3000亩、“金海5号”玉米4000亩、“中油628”油菜800亩、“杭芝一号”芝麻6000亩,种植日本杂交高含糖“金兴”南瓜5000亩。示范性发展“鄂豌567”300亩、“鄂薯407”500亩、“克新一号”高产脱毒土豆100亩。引进努比种羊2头,成功繁育仔羊12只。以***村为中心发展千亩草场基地,种植品种苣菊600亩、紫花苜蓿400亩;以镇造纸厂为中心,新建养殖小区,3年内达到良种三元杂交猪1200头;全镇共培育科技示范户282户、养殖大户142户、农业技术协会成员88名。大力普及地膜油菜、沟厢改革、配方施肥、氨化养殖、营养钵育苗等农业新型实用技术。科技助推增活力,通过良种良法的推广应用,达到了农业增产增效的目的。二是强化科技培训。长期以来,农业科技不是被广大农民掌握,而是被一部分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掌握,造成技术理论与生产实践“两张皮”,为了扭转这种状况,近年我镇下大力气,按照“宣传、培训、指导”的工作程序,把技术服务贯穿于农业生产始终,重点抓好技术培训,让农民成为农业科技的拥有者,扎实开展季节性培训、分类性培训,仅2004年一年全镇集中的农技培训就在3次以上,培训人数达300人次,农技部门还开展了长期的技术咨询服务,以满足农民对技术的要求。2005年,我镇结合“农业科技推广年”活动,组织农技人员开展以柑橘和仁用杏管理为重点的送科技进村入户活动,通过召开现场会、播放电教片、印发科技手册等多种途径和方式,着力培育出一批“土专家”和“田秀才”,基本实现了户户都有科技明白人。三是不失时机地进行有针对性的科技推广。2005年入秋以来,长期的阴雨天气使秋播迟后15-20天,为了尽快完成秋播任务,保证来年丰产丰收,我镇针对特殊情况,不失时机地进行了“免耕播栽”、“地膜覆盖”和“一菜两用”等技术的推广,不仅提高了抗灾能力、加快了秋播进度,也使一些有待推广的新技术得到了及时推广运用,一举两得,实现互促。

(五)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步伐,着力实施生态富民工程

我镇境内石漠化地貌分布较广,森林覆盖率较低,是全市生态环境修复大镇。近年来,我镇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旅游边贸口子镇的目标,大力实施“以人为本、生态立镇”战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不懈地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努力改善生存环境,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建设与生态富民同步实施,实现生态完善、山水秀丽、环境优美、人民富裕、农村小康。

1、大力实施石漠化治理工程。××路沿线***镇境内大面积山坡土质中石粒含量高达75,且呈块状连接,PH值达12.5,被林业部门定为不宜造林地区。随着退耕还林工作的开展和南水北调工程的上马,镇内恶劣而脆弱的生态环境成为摆在镇党委、政府和全镇人民面前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难题。为了改善恶劣的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我镇对石漠化荒山实施了“栽、管、封”并重的绿化方针。在2002年底和2003年春,我镇采取“大会战”的方式,组织14个村场7000余劳力,对辖区内东起火焰山、西至锅底山的万亩石漠化荒山进行了治理。通过镢头挖、炮钎钻、炸药崩,共挖大窝50余万个,栽种了耐碱耐旱的木瓜、柏树、刺槐、爬山虎等苗木。栽植过程中,针对石漠化荒山土质硬、石粒含量高、碱性强、不保水等特点,采取了地覆盖、小炮松土、带土移栽、移土填埋、使用生根粉、水保剂等造林新技术,提高了造林成活率。为了保持水土,林业部门又投资10万余元,在公路沿线的荒山上衬砌谷坊800多个。为了保证石漠化荒山治理效果,我镇把荒山以管理招标的方式对外租赁承包,鼓励个人承包、个人管理、个人受益,并将火焰山及周边地区划为林场,进行重点管理。同时,林业部门加强了封山育林力度,加大了对放牧、砍伐、毁林开荒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造林成果。通过“栽、管、封”措施,石漠化荒山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造林成活率高达90以上,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2、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封山育林工程。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以来,我镇以“服务南水北调,建设秀美山川”为指导思想,扎实有效地推进退耕还林、荒山造林两大生态工程。每年按照市级下达的退耕还林指标,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对25°以上的坡耕地有重点地开展退耕还林。林业部门同时严把造林质量,在整地、栽植、苗木调运等关键环节进行全方位技术指导,确保“退得下、栽得上、活得了、不反弹”目标的实现。几年来累计退耕还林5800亩,成活率达到85以上,合格率90以上,实现了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抓好退耕还林的同时,我镇也抓好了荒山造林、封山育林工作,几年来共完成荒山造林25300亩,石漠化造林5880亩,“四旁”植树85万株,完成封山育林5万亩,栽植苗木共计300余万株。为了巩固绿化成果,我镇于2003年共聘请14名专职护林员组成护林支班,负责对全镇范围内的封山育林区进行巡回检查,严厉打击毁林开荒、复耕反弹、乱砍滥伐、放火烧山等违法行为,从而保证了全镇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3、大力抓好农村能源建设,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为了配合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工作,我镇在加大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注重巩固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实施生态富民工程和改善农民生活质量。首先,在全镇积极推行“改燃代柴”工程,鼓励农民用煤用气,特别是集镇及其周边地区,鼓励干部带头弃灶用气,倡导农村农民生活新风尚。其次是引导群众转变观念、调整思路,大力发展农村能源建设,走以废(废气、废水、废渣)变宝、以气代柴之路。从2003年开始,我镇将***、作为农村能源建设试点,采取政府出资扶持的办法在农村推广“三结合”沼气池建设,现在全镇已建“厕所、畜栏、沼气”三结合沼气池300余口,受益人口1000余人。沼气池的推广运用,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砍柴难、烧柴难的问题,结束了以往烟熏火燎的历史,而且每户每年可节约柴3000公斤,即保护了生态,净化了环境,又美化了生活。同时,在解决生活用能的基础上,又能开展沼气综合利用,服务了经济发展。再则,我镇在***村大力实施了氨化养殖建设,通过组织领导、科技宣传、示范引路、技术指导、资金扶持等措施和手段,使群众认识到了氨化养殖具有散养改圈养,省时省工省力;减少资源浪费,扩大再生产;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商品率,服务退耕还林,保护生态环境等优点。科学养殖的氛围正在逐渐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也服务了生态环境建设。

(六)、强化项目争取,努力实施项目兴镇战略

“项目是经济建设的载体,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支点。”项目建设的争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区域经济的竞争。以项目带动建设,以项目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这已被各级党委、政府形成共识。“十五”期间,我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项目就是效益,项目就是品牌,项目就是形象”的经营理念,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建立健全项目争取与实施领导管理机构,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通过实施项目兴镇战略,我镇的项目争取工作有了长足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项目的资金效益,最大限度地实现了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真正达到了利用项目“外树形象,内促发展”的目的。

五年来,我镇通过项目争取,成功实施了水利水保、土地治理、农业综合开发、公路交通、生态富民、福利院建设等工程项目建设,有些项目已在发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些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之中。项目的争取与实施,为农业设施落后、经济基础薄弱的***镇增添了活力,鼓足了后劲,为***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小康的早日实现起到了“强劲健骨”的作用。

(七)、农村改革不断深化

1、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从2001年实施税费改革以来,我镇坚持“减轻、规范、稳定”的税费原则,从根本上治理对农民的各种不合理收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先后逐步取消乡统筹、农业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取消统一规定的农村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调整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政策;实行一事一议;全面实行涉农收费公示制和中小学“一费制”。2004年,农业税实行全免,这项改革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级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

2、乡镇综合配套改革顺利完成。2004年10月,我镇被市委确定为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乡镇,率先在全市进行改革。配改前,我镇实有在编在岗工作人员111人,其中财政供养人员104人。整个改革过程,我们做到政策宣传深入广泛,操作程序严谨公正,“改非”领导心态端正,转制单位人心稳定,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转制合并、清产合资、职能界定、竞争上岗等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改革发展协调相宜的良好局面。配改后,全镇事业单位减少,财政供养人员定编精减。

3、第六届村两委换届工作稳步推进。今年是第六届村两委换届年,为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我镇按照市“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指导组”的统一安排,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组建工作组对全镇13个村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进行指导,确保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圆满成功。目前,此项工作正在按法定程序稳步推进。

(八)、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快速发展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十五”期间我镇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注重加快社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高度重视科教文卫工作的战略地位,教育卫生工作成绩斐然。近年来,我镇积极优化教育结构和教育资源配置,把学校教育同人才兴镇相结合,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相结合,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大“两免一补”的贯彻落实力度,积极做好“普九”债务化解和危房改造工作。全镇教育教学成绩连年提高,从2001年开始,我镇中考成绩综合评比连续4年居全市第一。卫生事业上,健全了医疗服务网络,建立了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扎实推进。

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稳定,安全生产工作再上新台阶。在全镇建立健全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网络,实施群防群治,定期开展扫黑除恶等专项斗争,并在全镇各村、各单位深入开展了“创建平安***”活动,社会秩序明显好转。深入宣传贯彻《信访条例》,配备了各级专、兼职信访工作人员,统一领导、部门协作、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各抓其管的信访格局初步形成。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每年与各类管理对象签订责任书,不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计划生育工作实现新突破。近年来,我镇一直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常抓不懈,坚持“一强三抓”措施,推行“三结合”,落实“三为主”,全面落实“七不准”和“五个一律禁止”,坚持完善制度,强化责任,几年来没有超生多生、漏报瞒报现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范围内,从而保证了计划生育工作稳步健康推进。连续几年的计生年度考核,我镇计生工作位次都在前移。

(九)、精神文明建设向纵深推进

近年来,随着小康建设进程的加快,为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着力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努力构建和谐新农村,推动全镇“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我镇积极开展文明集镇、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农户等系列创建活动。深入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使全体群众的家庭美德观、社会公德观、职业道德观、个人品德观有一个质的变化。同时,我镇经常利用“五一”、“十一”等节日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鼓励全民参与,既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提高了群众的文明素质。现在,全镇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团结稳定、文明向上的“口子”镇形象已经树立。

总之,“十五”期间,***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全镇发展势头良好,各项社会事业都有新的进展。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思想解放力度不够。对中央的政策和上级的有关精神研究不够透彻,在开拓创新,抢抓机遇方面有所欠缺,经济发展不够快。

2、经济基础薄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迟缓,抗灾保丰收能力较低,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基础仍不巩固。

3、经济结构单一,经济整体竞争力不强。

4、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特色产业不够鲜明,效益不够明显,对市场风险的抵御力差。

5、科技推广运用水平低,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6、政府在转变职能、改变作风、优化环境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

二、2006年工作计划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为了实现开门红,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生态旅游型边贸口子镇发展步伐,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十五”工作总结

农业部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

“十五”工作总结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

农业部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以下简称 “中心”)是经国家审批的全国第二批筹建的部级检测中心之一。农业部[1991]农(质)字第60号文件正式下达筹建计划,由原辽宁省种子管理站负责承建,于1994年初动工,1995年6月竣工并投入使用。历经两年的准备于1997年10月经过部级专家评审,顺利通过了机构审查认可和国家计量认证。农业部农科发[1997]19号文件正式授权、“中心”对外开展检测工作。

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持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职业精神,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现将“中心”十五期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十五”期间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基本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种业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WTO的加入,也将实现中国种业与国际种业的接轨。国内的种子企业参与国际竟争已不可避免,这种新的形势给种子产业化链条中关键环节的种子质量控制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搞好种子质量监测中心的自身建设工作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一)“硬件”建设高标准,争创国内一流水平

为进一步促进种子产业化发展,适应种子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在农业部和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多方筹措资金,在原有基础上对“中心”进行了改造,完成各类检测项目建设。“十五”期间共争取 资金430余万元。其中完成辽宁省转基因产品及DNA检测项目建设,争取资金59.08万元;争取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农业部农作物种子质量监测中心(沈阳)改造项目370万元。目前资金已基本到位。目前,“中心”检测面积已达2000 m²,检测仪器设备近80台(套),“硬件”建设基本上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二)“软件”建设严格要求,促进管理制度化

提高“中心”的管理水平,首先要从提高“中心”人员素质入手,要求从事种子质量检测的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专业技术知识,而且还要具备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

本“中心”从事检验工作人员均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助理农艺师以上技术职称,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解决疑难技术问题的能力。检测人员不仅系统学习了检验基础知识,及时了解掌握国内外先进的检验新技术,而且还特别注重有关法律、法规与计量知识的学习。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有计划的参加各种培训,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截止目前,“中心”已有80%的人员被选派出访美国、日本等国考察、研修、培训学习,到北京、青岛、大连等地学习植物分子检测原理和方法等新技术,以及计量认证、质检机构评审等方面知识,从而达到检验知识的不断更新。检验人员检测技术熟练程度与检测结果准确与否有直接的关系,要求每个岗位的检验人员除精通、熟练本岗检验项目外,还要一专多能全面发展,做到检验实际操作标准、规范,技术精益求精,树立部级种子质量检测中心的良好形象。

《质量管理手册》是检测中心质检工作的准则和纲领性文件。几年来我们始终把《质量管理手册》的贯彻实施做为工作重点,常抓 不懈。从样品的接收、检验过程的控制、检测报告的签发、仪器的购臵、使用、报废等都严格按有关规定办理,定期检查,逐渐修改,不断完善,并根据新的国家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标准对《质量管理手册》进行了重新修订,保证检测中心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强化种子质量安全意识,广泛开展种子质量监督工作

1、建立种子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质量保证体系。根据种子生产技术规程要求和种子生产特点,制定了种子质量保证体系手册,确定了产前把好亲本种子质量关,不合格亲本不准用于种子生产;产中严格田间去杂去雄,确保种子田间纯度,搞好种子降水、精选加工,全面提升种子质量;产后强化种子质量市场监督,搞好种子售后服务质量。同时成立了相应的指导、检测、监督、检查组织机构,对种子生产进行监督管理。十五期间,在“九五”工作的基础上,由于采取了全程质量控制的管理理念和有力措施,辽宁省玉米种子样品合格率从2001年的91.5%提高到2005年的93.5%,其它作物种子样品合格率也达到98%以上,为确保农业用种安全奠定了基础。

2.完善新品种报审前的鉴定检验制度。按有关规定,科研育种单位和个人在报审新品种之前必须经种子检验机构对报审品种做好田间鉴定检验,达到标准要求才能申请报审。“十五”期间,我们本着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共鉴定新品种46个,从而确保了推广的新品种遗传性状的整齐性、一致性和稳定性。

3.加大种子生产过程中的花期抽检力度。“十五”期间,中心共组织花期检验5次,抽查种子生产单位106家,代表面积722,988亩。同时对种子生产许可证、种子生产技术规程、种子生产田间档 案、种子质量保证措施、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等内容进行全面检查,有效地控制了种子生产田间质量。五年企业合格率从70.2%提高到76.2%,提高了6个百分点。

4、加强监督抽查工作,促进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制度化。针对以往监督抽查覆盖面不够宽、不够及时的问题,我“中心”及时调整了抽查方式并使之制度化,主要措施是:(1)由单纯局限于玉米作物扩大到水稻、小麦、大豆、蔬菜作物;(2)由单纯省级监督抽查扩展为省、市、县三级抽查;(3)监督抽查的主体由过去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国有种子企业扩大到国有、民营、合资、股份制等各类企业;(4)抽查环节由单纯的种子公司库存成品扩宽到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加工、贮藏环节。通过监督抽查,表彰质量好的企业,批评质量差的企业。“十五”期间,共抽查种子企业190家,抽查7类作物343份样品。其中,部级监督抽查58家,样品112份,省级监督抽查132家,231份样品。经检测,种子样品净度、水分、发芽三项指标合格率为96.0%,小区纯度种植鉴定样品合格率92.4%,全部样品合格率为88.3%。同时对发现问题的企业进行彻底整改,确保了农业生产用种安全。

5、加强对检验人员的培训工作。随着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测人员的知识也要不断更新,几年来我们不仅注意本“中心”人员的岗位培训,也把全省检验队伍建设、检验人员素质提高做为重点工作来抓。

(1)为推广普及农业行业标准和检验新技术,五年来全省共举办省级检验员培训班8次,培训人员1500人次。学习内容包括“新规程”、“新标准”和“蛋白电泳测纯”新技术等,2001年受农业部委 托承办了农业行业标准《NY/T449-2001标准》的培训工作,对吉林、黑龙江、内蒙、河北、北京、辽宁等省、区、市119名检验员进行了技能培训。

(2)参与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牵头组织的测定玉米种子纯度室内电泳检测技术的协作攻关和农业行业标准的制修定工作。

(3)搜集整理转基因作物品种鉴定和安全性评价的技术资料,密切关注国内外有关DNA检测纯度和转基因种子检测的发展动态;进行玉米品种抗逆性检测、特用蔬菜种子检测及大豆品种种质资源收集及蛋白图谱分析等基础性研究工作。

6、努力做好委托检验和仲裁检验工作。为做好这项工作,我们首先树立为农业服务,为农民服务的思想,强化政治思想建设;其次是建立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鉴定专家库,保证鉴定结果科学准确;三是制定委托检验和仲裁检验工作制度,坚持严格管理、精心操作、准确及时的质量方针,多年来出具检验数据4368个、检验报告422份,无差错率均达到了100%。

五年来在农业部和省农委的正确指导与支持下,我“中心”在树立中心形象,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检测工作,为提高种子质量,保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存在问题

通过几年来的种子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实践,我们感到在监督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运行经费不足制约了“中心”各项工作的开展;二是信息化建设滞后影响了工作效率的提高;三是机构设施薄弱,质量管理工作开展乏力;四是有关法律法规不配套,依法制种缺少有力的法律保障。

三、对“十一五”期间种子检测中心工作的展望

(一)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检验仪器设备设施

种子检验仪器设备配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种子质量的最终检测结果。因此,加大对种子检测机构的种子检验基础设施投入,完善种子质量监检体系,势在必行。一是积极争取利用国家、省现行政策,如“十一五”种子工程项目、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良种补贴资金等,在重点地区投资建设一批市级种子检测分中心,在县级建设一批种子检验站,逐步形成省、市、县三级监督检测网络,承担起区域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任务;二是督促种子企业进一步加大对种子检验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检验仪器设备,对于大的龙头企业,还要时刻跟踪国际检验新技术,增强参与国际种子市场的竞争力。最终实现企业标签标注内容真实可靠,政府监督检验及时准确。

(二)找准突破口,加大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力度

现在,很多人把种子质量监督抽查认为只是市场监督抽查,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完善的质量监督应包括从生产到市场诸环节的监督。从近几年种子质量检测结果来看,品种纯度仍是影响种子质量的主要原因,而品种纯度的保证主要是通过田间质量监督来完成的。这里除了企业自身搞好田间质量管理外,管理部门监督必不可少。由于现阶段我国种子生产是由农民一家一户完成的,我们认为强化种子田田间质量监督抽查,对于种子生产显得尤为重要。田间质量抽查至少应包括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种子田的隔离区;二是田间除杂及去雄;三是种子生产田间档案。同时应切实加强对亲本繁殖田的监控力度。近几年,我们在抽查玉米制种田中发现,玉米亲本种子质量有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分析原因除了有个别育种单位急于出 成果,忽视品种“三性”和防杂保存工作外,亲本种子监督管理薄弱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建议国家应把亲本种子、杂交种子田间质量监督抽查与商品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同等对待,这样才能持续稳定全面的提高我国商品种子质量。

(三)加强培训,全面提高监督检验人员综合素质

加强检验人员的理论学习和技术培训,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种子检验队伍,是保证种子质量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培训内容上,不仅要注重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如《种子法》、《产品质量法》、《计量法》、《标准化法》以及《农作物种子标签管理办法》《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办法》等,了解法律赋予检验人员的职责与任务,而且还要重视检验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熟练掌握与种子检验有关的规程、标准,坚决避免重室内检测轻田间检验,重发芽、纯度检测轻水分、净度检测的思想意识,努力培养检验人员实验室管理水平和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积极为检验人员创造条件,开展与国内外在种子检验方面的学习交流,通过定期召开检验技术交流会,参与实验室间比对实验活动,提高检验人员的技能和素质,最终实现检验人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四)开展技术引进与创新,树立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机构的权威性

随着我国加入WTO,种子贸易的迅猛发展,国外大量转基因种子进入中国市场,发达国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研发和应用优势,加快转基因农产品商品化生产并向第三世界国家倾销, 大量的转基因农产品进入我国,严重冲击了我国的农业生产,同时也制约了我国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研发和转基因农产品的商品化生产。我国2001年颁 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部和各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成立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开始筹建转基因生物技术检测机构并加强了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管理。各级种子检验机构应把农作物转基因种子检测列入重要的工作日程,开展DNA转基因种子检测技术攻关,在“十一五”期间,全面掌握先进的种子检验技术,以不断适应检验工作的发展。

总之,“十一五”期间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五年,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自主创新,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效,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是中心未来五年的中心任务。我们相信,在农业部和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中心”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实现这一宏伟目标。

二00六年一月二十三日

第三篇:上莞镇“十五”期间小学校长培训工作总结

上莞镇“十五”期间小学校长培训工作总结

上莞中心小学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领导者、组织者,是学校工作的核心人物,有人说:“有了一个好校长就等于有了一所好的学校。”这话不假,校长的任何决策都与学校的工作紧密相连。因此,如何加强对学校校长的培训,使他们更适于新时代学校管理工作,以全新的眼光去发展学校呢?我们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加强认识

加强认识是培训工作的首要条件,只有加强认识,使每位校长都意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才能更好地做好培训的各项工作。因此,我们在培训前集中各校校长进行思想工作,要求各校长对培训工作有个正确的认识。

二、加强领导

针对培训工作,我们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培训工作方案,以陈博良校长为组长,落实好各项培训项目,做到人头齐、思想正,并能按照上级的布置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三、取得成效

经过多年的培训,我镇小学的校长培训工作基本上达到了:

1、各校长全部通过培训项目,并取得优良的成绩;

2、各校长对学校工作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有更清晰的工作思路;

3、各校长的办学思路、办学目标、管理方法能按照所学知识,结合实际去实施,效果比较明显。

四、存在问题

当然,从参与的培训工作当中,我们也看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其一,个别校长认识尚不到位,认为自己年老体迈,思想陈旧,没精力去创新、去谋发展;其二,个别学校发展速度过慢。有的学校几年下来,校容校貌、教育教学目标等还停留在陈旧的管理模式上,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经过多年的培训,我们认识到存在的差距,发现了办学的缺陷,今后,我镇将更进一步加强学校领导的培训工作,为培养新时期的学校领导打下坚实的基础。

2005.10

第四篇:××镇2018工作总结和2019工作计划

××镇2018工作总结和2019工作计划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市党代会精神,总结2018年工作,部署2019年任务,动员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谋发展,接力奋进谱新篇,高质量建设××现代化山水小城市。

一、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镇党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打造“省级运动休闲小镇、台州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样板镇、临海西部工业重镇、党的建设先锋镇”四镇的建设目标,全力打好转型升级、乡村振兴、城乡统筹、民生改善组合拳,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有序发展,工商税收首次突破亿元大关,现代化山水小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经济发展持续向好。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增长,规上工业产值7.6亿元,增长8.76%。实现工商税收10116万元,其中国税7272万元,增长28.5%;地税2844万元,增长31.6%。深入开展“五问入企、五心服务”活动,大力推进企业培育,新增规上企业2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家,实现企业股改3家。灵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获得3A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荣誉称号,其制造的医疗用品被评为2018年“浙江制造精品”。坚持筑巢引凤,小微创业创新园提质扩容,临海市西道口工业园区、双港工业小区整治提升,腾退低效工业用地

15亩,新引进企业3家,引进省外内资8000万元。现代农业再获提升,特色农副产品规模得到扩张,“乌岩春”获“第六批浙江老字号”称号。推进了杨梅综合交易市场、龙湾杨梅采摘园、上游杨梅智慧园等9个项目建设,省级杨梅特色农业强镇建设富有成效,积极引领农业产业化发展。

城乡建设扎实推进。新区建设不断丰满,建成御景华庭二期、黄沙公馆、滨水海绵公园等一批项目。以双百行动为抓手,全面完成杭绍台高速公路、临海至仙居天然气管线××段沿线政策处理工作。纬三路、纬八路有序推进,龙泉大道实现绿化、亮化,集镇功能日渐完善。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省级运动休闲小镇扎实推进,安基山滑翔伞基地入选全国第二批中国航空运动协会飞行营地,丁公园村被评为省级休闲旅游示范村。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深化,全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现场会在我镇召开。8月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被评为台州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样板镇、临海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先进集体;统筹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五大革命”等工作,在全市“五水共治”、“垃圾革命”、“厕所革命”考核中获得优秀。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完善城乡教育共同体,小学教学质量名列全市农村小学前列;中学考上省级重点高中105人。夯实教育基础,完成××小学东校区项目政策处理、店前小学校区扩建工程。卫生健康事业不断完善,积极创建国家卫生镇,建成8家村级卫生服务室,市第四人民医院大楼主体完工。文体事业加快发展,新建15家文化礼堂,成功举办第三届浙江省安基山国际滑翔伞邀请赛、台州市首届7人制足球赛、××镇第二届篮球联赛等各类赛事。社会保障切实加强,民生实事项目稳步跟进,社保、养老服务水平有效提升,消除16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建成4家示范型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大雷休闲养生园开工建设。坚定不移守牢平安底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安全生产攻坚行动强势推进,积极化解矛盾纠纷、信访积案,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突出严责任、严管理、严监督、严执纪、严问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和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层层落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创新开展机关干部“一人多岗、双分激励”、“村官PK赛”、无职党员“三亮一创”、“红色银龄”行动。深入推进“美丽党建”行动,实施支部组织力提升工程,创建党建示范村12个、提升村24个、党建示范带2条。又稳又好推进行政村规模优化调整,“三个三”工作法、“四比四看”竞赛活动得到上级领导肯定。大统战格局逐步形成,全市“一庙一故事”统战现场会在我镇召开。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积极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持之以恒纠正“四风”,扎实开展农村基层作风巡查,严肃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作风问题,保持正风肃纪高压态势。全市农村基层作风巡查工作推进会上我镇做经验介绍。此外,设立全市首个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基地——琳山新农学堂,培育乡村振兴“新农人”。党管武装工作连续

5年走在全市前列,得到各级领导肯定。党对人大、党对政协的领导不断加强,工青妇、残联、民政、慈善、科协、老干部、老龄和关心下一代等群众团体作用充分发挥。

成绩来之不易,发展振奋人心。这些成果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凝聚着全镇干部群众的创新创造,饱含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镇党委向全镇各级党组织、全体党代表、全镇的党员干部群众、离退休老同志、社会各界人士和所有关心支持××发展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发展无止境,奋斗不停歇。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发展中的问题和工作中的不足:经济总量偏小与质量不高并存,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还需提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区域统筹发展力度还需加大;城镇功能还不够完善,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加快;财政资金匮乏,公共投入压力较大;社会事业、民生保障与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差距;少数村两委干部思想不够解放,干事创业激情不足,作风建设仍需加强等等。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9年主要工作目标和任务

今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力争今年规模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工商税收增长10.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具体要抓好以下4方面工作:

(一)坚持创新驱动,实现工业产业大突破。

坚持工业强镇不动摇,稳企业、强平台、重招商、提质量,努力推动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激发企业潜力。持续深化“五问入企、五心服务”活动,真心实意为企业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支持企业在××发展。深入实施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三年攻坚行动,坚持零地技改,加快推动医疗器械、日用品、工艺品、木衣架等行业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实施“一企一案”企业培育工程,持续推动“个转企”、“小升规”,继续跟进福来尔日用品、一安工艺品等5家企业建设进度,确保早日建成投产。

完善平台建设。继续推进小微创业创新园建设,完成72亩土地征用和供地。强化“亩产论英雄”理念,整合提升临海西道口工业园区、双港工业小区,坚决淘汰能耗高、污染重、隐患大的企业和生产线,确保改造提升一批、整合入园一批、关停淘汰一批,腾出发展新空间。

强化招商引资。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发扬“五皮”招商精神,“五心”留商精神,走出去,请进来,精准发力。充分发挥××人在外经商办实业的优势,着力引资、引智、引项目。

(二)坚持农旅结合,实现乡村振兴大开发。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抓一产,兴三产,着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做强农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完善杨梅统防统治,巩固提升杨梅产业,做大做强杨梅知名品牌,建成省级杨梅特色农业强镇。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对接,延伸产业链,发展观光休闲、创意农业、农村电商等美丽经济。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做精旅游。进一步打响安基山滑翔伞品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安基山通过4A级景区资源评估,安基山滑翔伞基地成为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滑翔伞比赛场地。持续开展村庄整治,打造一批精品民宿区、田园综合体。继续办好四季节庆、国际滑翔伞邀请赛等活动赛事,扩大××旅游知名度。

做美农村。结合新能源示范镇建设,打造美丽乡村精品村、精品线路,做好传统村落保护。高标准开展土地全域整治,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垃圾处理和农村公厕改造攻坚战,实施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推进“四好”农村公路建设。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做好“确权、赋权、活权”文章。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深化“千名乡贤帮百村”活动,巩固经济薄弱村转化成果,确保不反弹。

(三)坚持项目引领,实现城乡品质大提升。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双百行动为抓手,完善集镇功能,着力建设现代化山水小城市。

加强新区建设。进一步丰满新区形象,启用农商银行大楼。建成御景华庭小区三期、××斋坦立改套小区,有序推进埠头村立改套项目,优化群众居住条件。打通断头路,完善新区路网。加快西部综合服务中心周边区块开发,建设永安公馆,谋划电商创业园,进一步提升新区的集聚力、引领力、辐射力。

完善集镇功能。抓好老镇区、双港供销社等区块改造。杭绍台高速公路主线争取年底通车,杭绍台高速连接线工程争取年底完工,启动G351国道前期政策处理,拓宽上峰至蒋岙道路,实施中和路风貌提升工程,改善镇内交通条件。同时,以“十项百亿防洪排涝工程”为抓手,开展双港溪、黄沙溪流域整治。

提升城镇品质。突出规划引领,全面开展撤并村规划编制,完成控规全覆盖。深入开展“多城联创”,巩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果。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纵深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两路两侧”“四边三化”“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继续实施“垃圾、厕所、燃气”三大革命,全面深化河长制,争创台州市无违建乡镇。

(四)坚持共享共建,实现民生事业大发展。

积极回应群众新期待,办好民生实事、关键小事,持续改善民生福祉,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教育共同体作用,提升基础教育质量。进一步完善教育基础设施,××中心校东校区要启动建设。完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全面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市第四人民医院要完成搬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争创10家文化礼堂。实施全民健身活动,组织开展××镇体育嘉年华等各类活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完善创业就业扶持政策,提高就业质量。健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体系,同时,以大雷休闲养生园建设为契机,着力打造高端养老模式。关心关爱残疾人、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加强对低收入农户和困难群众帮扶,做到帮扶精准到村、到户、到人。

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扎实开展“七五”普法,营造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深化基层治理体系“四个平台”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群防群治和网格化管理工作。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开展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排查化解,突出抓好各重要敏感节点信访工作。时刻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突出抓好消防安全、食品药品监管、森林防火、防汛防台、应急管理等工作。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确

保社会和谐稳定。

第五篇:镇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推荐]

镇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县委: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镇各项经济指标和各项事业都得到了蓬勃发展,圆满完成了预期目标任务。

一、今年各项工作完成情况

(一)农业工作有序开展,农村经济实力逐步加强。

一是继续发挥平台作用,推进土地流转工作。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充分发挥镇“农村土地经营(使用)权交易服务所”作用,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工作,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9月底全镇经服务所鉴证租入土地的共28户,186户流出土地,全镇累计流转土地面积4100亩,占全镇耕地面积的11%.全镇新增100亩以上土地经营大户6人。使粮种繁育、蔬菜种植、林业育苗三个园区更加规模化。二是示范带动,引导农民搞好作物布局调整。为提高粮经比例,增加农民收入,有效地促进了乡域经济发展。三是农业的发展带动了畜牧、养殖的发展,全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发展目标,提升了畜牧产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强化畜牧疫病防控工作,推进了规模经营,畜牧养殖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全镇全年出栏生猪1万多头,家禽43万只,水产品190吨。

(二)基础建设稳步推进,镇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我镇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惠民富民、改善民生放在首位,扎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农村面貌不断改善。以镇党组织培训为重点,以村党员活动室为依托,采取集中培训和以会代训的办法,开展了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全镇上下助人为乐、尊老爱幼蔚然成风,呈现出一派和谐文明的新景象。除此之外,镇党委、政府着力强化了集镇管理。围绕市场秩序、街道建筑、道路交通、公共设施、街区保洁、店外经营等六个方面对集镇管理作了严格规定。禁止了杂物乱堆乱放,车辆乱停乱放,广告乱写乱贴,街棚乱搭乱建等现象,从而确保集镇秩序井然,环境优美。共投入园林绿化及相关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资金180余万元,对镇区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两侧绿化美化亮化,强力推进镇区道路、公园、居民区(点)和单位绿化。

(三)立足资源优势,完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在挖掘文化内涵增强旅游文化气息方面继续努力,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发展。积极做好国家级迪沟湿地公园项目,整合旅游资源,进行整体开发,联合包装,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机融为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风貌。从提高景区服务质量入手,以营造景区和谐优美的旅游环境为目标,使景区各项建设水准进上步提高,旅游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从而使旅游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四)民生工程扎实开展,群众利益得到保障。

一、我镇农村低保工作按照县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监督管理,按照评审程序化、公示规范化、发放社会化、监督多元化、建档标准化和管理动态化的要求做到“应保尽保”.2013年共有农村低保对象1187户,1617人,农村“五保户”供养保障补助资金已全部打卡发放到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二、镇政府在做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方面,多措并举、力求实效,有力有序。使居民养老的意义和上级政府出台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工作流程,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镇政府除组织镇村两级干部参加县组织的培训外,又组织相关人员开展镇级的培训工作,针对群众提出的政策性强、且难以操作的具体问题,现场回答了与会干部提出的问题咨询。在具体工作中,本着快速准确的信息采集原则,以村为单位组织参保群众填写各种申报表格。由于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广大群众的积极配合,全镇参保率已超过90%.三、为更好的塑造高效、廉洁的政府形象,镇党委政府还积极创建便民服务机制,从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用快速、高效、优质、顺畅的服务方便群众。全年共接待前来咨询、办事群众达2600多人次,为人民群众代办各类事务3000余件,受理农民咨询560人次。

(五)加强计划生育优化服务,提高计生服务质量。

今年来,镇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工作方法,抓典型、建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开展优质服务,优化人口环境。高度重视计生工作,投资完善了桌椅、微机、B超等硬件设施建设。不断强化对计生工作的领导,积极推行依法行政、文明管理。依法推进了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开展了单月康检和其他各项计生服务工作,顺利的通过了省市县综合调研、人口信息、台帐管理和计生帮抚检验工作。

为转变群众旧的生育观念,我镇继续坚持以政策宣传和思想教育为主,充分利用挂图、版面、板报、过街宣传帘等形式,进行政策宣传,提高群众对计生国策的认识。还充分发挥计生协会的作用,积极推行村民自治和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推行技术帮抚。健全了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机制,对独生子女户、双女户实行了奖励和扶助。全镇共举办培训班10期,参加2800余人次,发放宣传材料6000份;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全镇计生环境得到了有效净化,村民的计生政策意识得到了加强和提高。人口出生率始终控制在12‰以内,政策内生育率达85.5%以上,避孕措施手术率稳定在97%以上,独生子女领证率62%以上。

(六)科教文卫蓬勃发展,群众素质全面提升。

我镇坚持“教育强镇”、“文化兴镇”的发展理念,加大教育投入,教学设施不断改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继续加大对安徽旅游职业学院的扶持力度。卫生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农村中常见病、多发病得到了及时救治;进一步完善文化广场配套设施,配备篮球架、乒乓球台、夜间照明灯等,为群众文化生活创造了便利的条件。文化软实力不断得到增强,人民群众综合素质得到整体提升。

(七)信访工作落到实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扎实有效。

镇党委、政府始终把信访维稳工作作为全镇的中心工作常抓不懈,在工作中围绕创建“平安镇”、“平安村”为目标,进一步完善了稳定工作领导责任制、信息网络制、矛盾隐患排查制等制度,形成稳定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在全镇范围内建立健全了矛盾纠纷信息报告、下访回访、责任查究等制度,使排查化解工作形成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各行政村也都强化了民调队伍建设,使一批能调解事、调解好事的村民充实到村级民调队伍中去,民调员每周将本村的信访情况以书面的形式报送镇信访办。班子成员每周都有固定日期在信访办接待来访群众,并留有详实的接待记录。包村干部同时分包信访稳定。建立了信访责任查纠制度,对在信访工作中负有一定责任的镇村两级干部,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党纪、政绩处分。2013年全镇各个行政村共调处民事纠纷86起,其中镇矛盾调解中心和信访办调处22起,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镇干部包村保平安。在深化平安建设工作中,全体镇干部深入村组,工作生活在群众中间,了解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倾听民众的诉求,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提高群众对全镇社会治安的满意度。促进全镇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在广大群众和镇村两级干部的努力下,乡域内的平安建设水平和群众安全感指数不断提高。进行法律法规讲解和宣传14次,发放宣传品7000份,解答群众咨询800人次,制作平安宣传横幅700条;继续加强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以示范村建设为重点,推动综治体系网络化,加大了对派出所、技防器材及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八)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全镇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将活动开展与具体工作实施紧密结合,建立健全学习、调研、议事、决策等各项制度,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目前,已报送信息30条,组织了集中学习8次,编印辅导材料60余本,党员干部读书笔记均按规定完成,每人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文章4篇以上。结合工作实际,公开承诺事项30条,党员结合岗位特点,公开承诺事项412条,通过承诺并践诺全镇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办实事140多件。积极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全年召开两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会,培训入党积极分子160余人

过去的一年,艰辛与成绩同在。我们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是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届的关心与支持下、在全镇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团结一心、奋力拼搏下的结果。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财税贡献较大的工业项目还偏少;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镇财政财力薄弱,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政府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勤政廉政仍有相当差距;信访压力大,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不断打开工作局面,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2014年工作计划

2014年我镇将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速经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实现迪沟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1、突出发展重点,取得经济新进展。

立足特色,发挥优势,以风景区为依托全力发展旅游经济、积极引导工业企业走规模化发展道路,实现产业集群式发展,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落户企业做好基础服务工作。

2、创新征税模式,取得财政税收新进展。

认真总结今年税收征缴经验,进一步培养新税源,巩固壮大原有税源,加强零散税收社会化管理。

3、统筹城乡发展,取得镇村建设新进展。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镇区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土地整治、村庄治理工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落实城乡清洁工程,整治环境卫生,不断改善镇容村貌。

4、提升现代农业,取得三农工作新进展。

突出抓好特色农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培育水果种植、畜禽养殖、粉丝加工等产业。科学规划农田水利,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鼓励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社,成立新兴经济组织。扶持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不断激发农村经济活力。

5、完善监督机制,取得民生工程新进展。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逐层明确责任,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调、公众参与的上下联动机制。强化制度建设,规范项目实施,大力推行工程类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资金报账制、竣工验收制管理。严格资金管理,保障资金安全,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惠民工程赢得民心。

6、统筹社会发展,取得社会和谐新进展。

认真落实计生奖扶政策,真诚服务已婚育龄妇女。做好孕检补检工作,力争参检率达100%.加大四术欠账落实力度,认真实施长效节育措施。加强社会抚养费征收。严厉打击“两非”案件,综合治理人口出生性别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兑现各项惠民政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确保信访形式稳定,不发生去省去京上访案件,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狠抓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全镇社会大局稳定。

7、抓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将紧紧围绕“提高全镇农民文明素质”的工作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大力弘扬和培育迪沟精神,着力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素质,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迪沟城镇居民的教育管理力度、对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对经商服务人员的文明诚信教育、对市容市貌的监管力度和对日常监管、舆论监督工作,从而全面促进迪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后我们将继续振奋精神,鼓足斗志,扎实工作,努力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中国共产党迪沟镇委

迪沟镇人民政府

2013年12月30日

下载镇十五期间工作总结及2006年工作计划(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镇十五期间工作总结及2006年工作计划(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草海镇普十五工作汇报材料

    XX镇“普十五”暨“两项督导”工作汇报 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实施意见》(黔府发〔2015〕5号)、《贵州省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督导评估验收标准及其统计计......

    十五期间公路养护工作计划

    十五期间公路养护工作计划 十五期间公路养护工作计划 “十五”期间,局的公路养护工作按照省局提出的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三年大变样”的目标要求,至底较好地完成了这一奋斗目......

    高二十五班主任工作计划

    2010-2011年第二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高二十五班杨胜武 班级管理要科学化,育人工作要高效化,这是每个有事业心的班主任所追求的目标。首先,班主任要高度认识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十五期间全市档案工作总结

    十五期间全市档案工作总结 十五期间全市档案工作总结2007-02-06 09:52:11“十五”期间,全市档案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上级档案部门的指导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进一步解......

    工会“十五”工作总结

    工会“十五”工作总结 “十五”期间工作的简要回顾 “十五”期间,在局工会和公司党委的领导下,公司各级工会组织以依法治会为前提,以维护为主线,以实现“三个最大限度”为目标,以......

    劳资科“十五”工作总结范文合集

    劳资科“十五”工作总结 五年来我们劳资科为更好贯彻省局、市局有关文件精神,本着巩固成绩、规范基础、创新机制、加强管理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改进工作方法,充实工作内容,......

    十五期间监测工作总结

    南充市顺庆区环境监测站 “十五”期间监测工作总结 市监测站: “十五”期间,我站在市站的关心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环保基本国策,强化环境监测各项工作,着力提......

    指挥部十五期间工作总结

    指挥部十五期间工作总结“十五”时期是指挥部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五年,是各方面工作突飞猛进、各项指标全面攀升、各个单位取得长足进步的五年。在集团公司正确领导和吐哈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