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考中小企业战略管理重点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
第一章: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导论
一.中小企业:是指所处行业的发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经济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
二.中小企业界定特点:1.从业人数是世界各国中小企业普遍选用的标准.2.很多国家在界定中小企业时,又对中小企业进一步的规模细分.3.各国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都有一定的灵活性并非固定不变.三.日本对中小企业的定义事实上是采用职工人数和资本金双重标准来界定的,是典型量的界定模式,而美国对中小企业的定义是质与量的结合,量的界定标准上,美国较细致.四.我国现有的中小企业标准特点:1.行业范围幅度缩小2.界定标准大量简化
3.认定标准的主体角色转变,行政色彩削减.五.企业战略管理:是使企业能够达到其战略目标的动态管理过程,是一门跨功能决策的艺
术与科学。
六.企业战略管理的特点:1.整体性2.长期性3.权威性4.环境适应性
七.企业战略的过程:1.战略分析:了解组织所处的环境和相对竞争的地位
2.战略选择:战略制定,评价和选择 3.战略实施:采取措施发挥战略作用
4.战略评价和调整:检验战略有效性
八.战略管理对中小企业的作用:
1.企业战略为企业提出了清晰的发展方向和途径,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2.企业经营战略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使企业处于主动和优势地位
3.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有利于开拓国际和国内市场
4.能够使企业不断创新,以适应市场变化
九.中小企业阶段发展战略:
1.创业期:A.资源战略B.依附战略C.局部市场战略
2.成长期:A.成长型战略B.竞争型战略3.成熟期:A.名牌战略B.一体化战略
4.衰退期:A.稳定型战略.B.紧缩型战略
十.常用的战略:1.专业一经营战略2.特色经营战略3.联合经营战略4.自主创新战略
5.特许权经战略
第二章 中小企业创业战略
一.创业环境:是再创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要素组合,一方面指影响人们开展创业活动的所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要素,另一方面指获得创业帮助和支持的可能性.二.创业环境要素:1,政府政策2.社会经济条件3.教育与管理技能培养4.金融与非金融
支持
三.创业者类型:1.生存型创业者2.变现型创业者3.主动型创业者.四.创业前的准备:1.市场调研2.行业选择3.经营方式选择
五.创业者创办的企业一般都是小型企业,从统计看: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
司.三种法律形式是我国创办企业最常见的企业
六.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结构要素:1.股东会2.董事会3.监事会4.精力
七.有限责任公司的特点:1.股东责任有限公司的有限性2.公司资本的封闭性3.股东人数的限制性4.有限责任公司是合资公司,但有较强的人合因素
八.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的优势:1.设立程序比较简单2.组织结构比较简单
3.股东人数有最高限制4.有限责任公司之公示主义稍微缓和
九.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创业的因素:
1.制度因素:A.创业行政管理有待改善B.创业政策有待完善C.风险投资机智不完善
2.社会因素:A.创业氛围还不够浓厚B.创业服务有待加强C.创业教育还不够成熟
3.个人因素:A.创业者的创业意识有待培养B.创业者的能力有待提高
第三章 中小企业融资战略
一.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一般通过两种途径获取资金: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
二.融资方式的选择:
1.遵循先内后外的融资原则:因为内部融资较灵活,成本相对较低,风险较小
2.结合企业内外部情况,选择适合的融资方式:1.宏观经济2.竞争程度3.利率税税率
三.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融资方式的选择:
1.创业期:企业资金来源主要是低风险的权益资本
2.成长期:除了利用内部结余和股权融资外,企业应更多选择长短期借款,发行债券和
商业信用等负债融资,以扩大资金来源渠道,降低资本成本.3.成熟期:选择留存利润。长短期借款以及债务融资
4.衰退期:选择短期借款,出售价值贡献不大的资产进行融资
四.导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首先,企业信用文化的缺失。其次。中小企业抵押式担保能力不足。最后,中小企业一般规模盈利能力差,经营风险高
五.如何从政府和社会层面畅通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1.全面落实支持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2.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3.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4.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5.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及担保体系
第四章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一.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含义:是组织为了未来一段时间相当长时间获得并保持竞争和发展优势,针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带来的一系列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在高层决策者指导下由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制定和实施的关于人力资源管理方向性调整和行动方案
二.企业不同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1.创建阶段:A.吸引和获得企业所需关键人才,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B.制定鼓励关键人才创业的激励措施和方法,发挥人才作用,加速企业发展
C.发现和培养人才,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2.成长期:A:进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定人力资源规划,确保企业快速发展对人力资源
数量和质量的需要
B.完善培训,考评和薪酬机制,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激情
C.建立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使人力资源管理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3.成熟期:A.激发创新意识,推动组织变革,保持企业活力
B.吸引和留住创新人才,保持企业创新人才基础
4.衰退期:A.妥善裁剪多余人员,严格控制人工成本,提高组织运行效率
B.调整企业人力资源政策,吸引并留住关键人才为企业重整,延长寿命,寻求
企业重主创造条件
三.内部招聘的优点:1.准确性高2.适应较快3.激励性强4.节约经费5.组织稳定缺点:1.制造内部矛盾2.抑制创新3.印发不团结
四.外部招聘的优点:1.引进新思想和新方法2.利于招聘到一流的人才3.缓和内部竞争
4.树立企业良好形象5.规避“涟漪效应”各种不良反应
缺点:1.筛选难度大2.招聘成本高3.决策风险大4.不熟悉公司情况
5.内部积极性受到影响
第五章 中小企业技术研发战略
一.技术研发战略的分类 高,研发能力
跟随型技术研发战略领先型技术研发战略
高,研发地位
模仿型技术研发战略集成型技术研发战略
六.制定技术研发战略的基本步骤:1.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2.去顶技术研发战略目标3.拟定技术研发战略方案4.实施技术研发战略方案
第六章 中小企业营销战略
一、市场营销作为一种计划及执行活动,其过程包括对一个产品一项服务或一种思想的研发制定、定价、促销和流通等活动,其目的是经由交换以及交易的过程达到满足组织以及个人的需求目标
二、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
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客户观念,社会市营观念
三、4ps营销组合理论:产品策略,定价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
四、品牌战略的构建:1.重视品牌创立2.丰富品牌文化3.扩展品牌延伸4.缓慢渗透
五、产品不同阶段营销策略选择:
1.导入期:A.高价快速B.选择渗透C.低级快速D.缓慢渗透
2.成长期:A.人力物力财力的筹集和集中B.质量改进C.细分市场D.扩大销售面
E.改变企业的促销重点F.利用价格手段
3.成熟期:A.市场修正B.产品改良C.营销组合4.衰退期:维持策略,缩减、撤退利润
第七章 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
一、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能够在充分的发掘和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将信息资源应用于整个企业经营过程,实现企业系统化、自动化的高过程
二、企业信息化的内容:1.设计信息化2.生产过称信息化3.产品信息化
4.营销及服务信息化5.企业管理化6.组织结构信息化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制定步骤:1.信息化战略环境的远景分析2.目标的确定
3.建设内容与方案的确定4.实施计划的制定5.监督与维护6.战略与方案调整
第八章 中小企业的文化战略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识
二、企业文化的内容:1.物质文化2.行为文化3.制度文化4.精神文化
三、企业文化的作用:导向,激励,约束,凝聚,纽带,辐射,四、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1.提高企业领导者的素质,建立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观念
2.管理层正确引导,职工积极参与3.重视将文化与企业内部制度管理相融合4.通过绩效管
理加深员工柜企业文化的认识5.根据企业发展实际情况,确定企业文化建设与再造层次6.以适合本企业的方法传播企业文化
第九章 中小企业国际化战略
一、企业国际化是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在配置,其资源分配的方式发生改变,企业充分利用、合理配置全球资源,生产成本更低、质量更高的产品和服务
二、企业国际化的特点:1.多元化的产权主体2.专业化程度提高3.激励机制不断升华4.积极完善研发创新机制5.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6.全面推进产品标准及质量体系7.规模经营和品牌经营同步突破8.良好的市场机制和产品营销体系
三、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机:
1.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中国战略的新趋向是客观条件
2.走向国际市场是我国中小企业进一步成长和扩张的必然路途
3.加入WTO后,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巨大机遇与挑战
4.国内市场状况及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要求中小企业走去国门
四、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目的1.开拓更广阔的产品市场,扩大出口贸易
2.充分获取各种资源,拓宽企业发展空间,增强企业活力
3.吸收先进技术,提高企业技术能力
4.学习先进管理经验,锻炼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人才
五、中小企业品牌战略
1.OEM2.混合战略3.品牌共享战略
第十章中小企业政府扶持战略
一.政府政策体系是如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
促进措施有:(1)政府各项政策是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契机;(2)政府对中小企业依法管理的执行力和主动性是中小企业良性发展的重要支撑;(3)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活力源泉;(4)政府扶持是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强大动力;(5)政府制定长远发展规划是中小企业的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
第二篇: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教学计划
2011-2012年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为了能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时的完成规定时间内的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考试合格率,现对本学期中小企业战略管理这门课程做如下教学安排:
一、课程说明:本课程共48个学时,共6天的课程,本书的重点章节是第一
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六章、第八章和第九章;次重点的章节是第四章和
第五章;一般章节是第七章和第十章,现对本书的课程做以下具体安排
二、具体规划:
1、第一天:
第一节课进行自我介绍,第二节课进行学习方法的介绍,剩下6节课完成第一章的内容和第二章的前三节内容,并及时的进行习题的训练和讲解
2、第二天:
完成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内容,并进行习题的讲解
3、第三天:
完成第四章和第五章的内容,以及习题的训练和讲解
4、第四天:
完成第六章和第七章的内容,以及习题的训练和讲解(第七章基本结束)
5、第五天
完成第八章和第九章的内容,以及习题的训练和讲解
6、第六天:
前三节课完成第十章的全部内容,剩下的课时讲解习题以及答题技巧,并进行综合的复习串讲
现已经上了四天课程,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实施,现已上到第七章,剩下两次课结束课程,并进行串讲复习
第三篇:企业战略管理重点
1、企业战略
2、纵向一体化
3、成本领先战略
4、战略实施
5、企业文化
6、外包
7、标杆学习
8、产品差异战略
9、并购战略
10、关键成功因素
11、愿景
12、转换成本
1、什么是SWOT分析? 它有何意义?
2、企业的战略可分为哪几个层次?请分别简单说明。
3、简述多元化战略的利弊各有哪些?
4、公司如果选择集中化竞争战略。需要考虑哪些因素(集中化战略的适用条件)?
5、行业的进入壁垒有哪些?
6、简述成本领先战略的实施条件。
7、简述一种竞争力量理论的主要内容。
8、简述纵向一体化战略的利弊。
9、什么是价值链?价值链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案例分析
1、从价值链的角度分析有关问题。
2、多元化战略的应用。
考试不是目的,学习过程才是重点,祝大家顺利通过
第四篇:《企业战略管理》自考复习资料2013
第一章
1、安德鲁斯的定义P7
2、安索夫的定义(产品与市场范围、竞争优势、协同要素)
3、明茨伯格的定义:4P:计划、计策、模式、定位、观念。
一、战略是一种计划
二、………..4、计划型战略定义:强调企业管理人员要有意识地进行领导,凡事谋划在前,行事在后。
模式型战略定义:强调战略重在行动,否则只是空想。战略也可自发地产生。
计策型:强调战略是为威胁或击败竞争对手而采取的一种手段,重在达成预期竞争目的。
定位型:强调企业应适应外部环境,创造条件更好地进行经营上的竞争或合作。
观念型:强调战略过程的集体意识,要求企业成员共享战略观念,形成一致的行动。
5、广义的战略管理是指运用战略对整个企业进行管理,其主要代表是安索夫;狭义的战略管理是指对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和修正进行管理,其主要代表是斯坦纳。
6、战略管理构成四要素:产品与市场范围、增长向量、竞争优势、协同作用
7、(企业战略的焦点是获取竞争优势)
8、战略管理层次:公司级战略、业务级战略、职能级战略
9、相对独立的业务在西方被称为战略事业单位。关键的战略事业单位的战略目标为公司战略的侧重点之一。
10、动态的战略管理过程可分为战略形成、战略执行、战略控制和战略修正四个阶段。?
11、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时,要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简)一、一个战略目标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特定的主题,不应该是模糊不清,过于抽象的。
二、目标应该是可以测量的,只要有可能,战略目标就应该用定量指标来描述。
三、目标的设定要有一个实现目标的明确期限。
四、目标应该是积极进取的,具有挑战性,同时又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12、参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利益相关者可以分为三大类:相关利益者、战略决策者、战略实施者。
13、(企业重大战略的制定者:董事会)
14、战略职能P49
第三章
15、企业战略环境与一般环境的区别。案例P84
16、企业战略环境的构成要素:社会文化、经济、技术、政治法律。
17、潜在的进入者、替代品的威胁、购买者的侃价能力、供应者的侃价能力以及现有竞争者间的抗衡,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状况及其综合强度,决定着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决定着行业中获得利润的最终潜力。五力模型P95
18、分析企业管理组织的分工状况,主要分析管理层次者和管理幅度的合理性
19、评价企业管理组织的合理性,应按职权、职责、职务三者等价原理的要求 20、企业文化由以企业精神文化为内核的三个层次构成:外层,企业的物质文化层;中间层,企业的制度文化层;内层,企业的精神文化层。
21、SWOT分析法是将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O与威胁T,内部条件的优势S与劣势W同列在一张十字形图标中加以对照。
22、企业素质与经营力分析P113。雷达图分析P147。内部战略要素评价矩阵P155。内部战略要素评价矩阵P109。?。。
第四章
1、企业使命即指企业区别于其他类型组织而存在的原因或目的。狭义以产品为导向,广义以市场为导向,着眼于满足市场的某种需要。
2、企业使命定位的内容:企业生存目的的定位;企业经营哲学定位;企业形象定位。
3、企业使命要求企业在进行使命定位时考虑的6因素:外部环境要素;企业领导者的偏好;企业的发展历史;企业资源;企业的核心能力;其他与企业相关的利益主体的要求与期望。
4、对“企业是什么”的界定,主要是为企业选择经营事业。罗伯特·汤塞德。
5、一个好的企业战略目标应具有以下特征:可接受性、可检验性、可实现性、可挑战性。
6、企业战略目标一般按四大内容展开:市场目标、创新目标、盈利目标和社会目标。
7、时间序列分析法p193、盈亏平衡分析法p196、决策矩阵法p198、决策树法p199。?
第五章
1、稳定型战略P207;增长型战略P213(削弱用户讨价还价的能力的途径有前向一体化)、多样化战略的核心是资源共享和风险分散、(在一个多样化公司当中,公司主要关注的决定参与竞争的业务和资源如何分配);紧缩型战略P235;混合型战略P241。战略群模型P248。各自的适用性,利弊及类型、战略态势选择的误区p253。。?
2、波士顿矩阵。战略选择的方法和技术。P245。
第六章
1、企业无形资源有两大项目最为重要:企业的声誉、企业的技术资源。
2、维护竞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特征:持久性、灵活性、模仿性
3、(企业要想获得长久竞争优势要创造名牌产品)
4、(当竞争对手的公司进行更具侵略性的竞争吸引顾客,这个市场暗示行业增长速度下降)
5、(三种基本竞争战略的区别面向的行业范围不同)
6、(总成本领先战略的风险是:竞争者的模仿、忽视外部需求变化、技术变革)
7、三种基本竞争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一点战略
8、竞争优势:是指当两个企业处在同一市场中,面对类似顾客群,其中一个企业能够赢得更高的利润率,或能够赢得潜在的更高的利润时,这个企业就拥有某种竞争优势。?
9、竞争战略的风险产生于:选择竞争对手的风险;采用基本竞争战略的风险;选择基本竞争战略组合的风险。?
10、竞争战略形式的扩展:最优竞争战略、快速反应战略、定点超越战略、战略钟。?
第八章
1、企业并购:是指一个企业通过购买另一个企业全部或部分的资产或产权,从而控制、影响被购并的企业,以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行为。?
2、横向并购:指处于相同行业,生产同类产品或生产工艺相近的企业之间的购并,实质上是资本在同一产业和部门内集中。
作用或影响:迅速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份额,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
3、净现值法:如果收购公司的目标是为了对其继续经营,那么对目标公司价值估算应以净现值法为宜。
4、(战略联盟应该是非竞争性的合作)
5、战略联盟是指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一定的目的通过一定的方式组成的网络式的联合体。
6、企业购并的动因:企业发展的动机、加强对市场的控制能力、获取价值被低估的公司、避税、发挥协同效应。?
7、战略联盟的动因:增强自身实力、扩大市场份额、迅速获取新的技术、进入国外市场、降低风险。?
8、战略联盟的形式:合资、研究与开发协议、定牌生产、特许经营、相互持股。?
9、战略联盟的策略:慎重选择合作伙伴、建立合理的组织关系、加强沟通。?
第十章
1、战略计划的出发点是谋求企业长期的战略目标,它考虑的问题是未来的问题。
2、战略计划系统必须有的内容:对企业总体战略的说明;企业分阶段目标;企业的行动计划和项目;企业的资源配置;企业的组织保证及战略子系统的接口协调;应变计划。
3、影响企业经营战略重点设定的客观因素: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变化;市场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不平衡的社会化大生产发展。
4、战略势是由战略条件、战略时机和战略动力构成的三维“战略场”,由于它的导向与作用,促使企业在不同的条件下实施其战略转换或战略推移。
5、组织结构适应战略发展的三个标准:产生共同愿景;反应企业组织的前进趋势;具有催人奋进的精神张力。
6、(根据对公司结构的研究彼得斯和沃特曼提出未来的组织结构应当满足企业经营满足三个方面的基本需要:有效地完成基本任务、不断革新、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
7、组织结构创新的形式有:组织软化、建立混合型组织机构、网络型组织结构。
8、战略与资源的关系:资源对战略的保证作用、战略促使资源的有效利用、战略可促使资源的有效储备。
9、组织结构基本类型:追求数量倍增战略的组织结构;一体化战略的组织结构;多角化经营战略的组织结构;项目化战略管理的组织结构;紧缩、清算战略的组织结构。?#
10、战略与资源的关系:战略资源的配置优劣直接影响到战略目标的实现。?#
11、企业战略资源的分配:人力资源的分配、资金的分配。?
12、战略与资源的动态组合:动态相辅效果、动态相乘效果。?
第十一章
1、有效的战略通常应该包含三个要素:
一、要达到的最重要的目标或目的二、具有指导或者限制行动的最重要的对策
三、在规定范围内完成既定目标的重要行动顺序或计划
2、影响战略控制的因素有:需求和市场、资源和能力、组织和文化。
3、六种趋势P448
4、企业战略控制过程的特征:渐进性、交互性、系统性
5、企业战略推进和转移的推动力来自于企业的自我修炼。
6、企业战略控制基本特征:适宜性;可行性;可接受性;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不一致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弹性和伸缩性。
7、企业战略控制的类型可分为四大类:避免型控制、开关型控制、事后控制、事前控制。
8、战略在实施过程中,有时与人们的期望并不一致,当出现非理想状态时,在战略学上称为“失效”。
9、企业战略信息来源与三个领域,即人呢的信息源、文件文献信息源和混合信息源。
10、现代企业是一种开放性体质,在这种体制中有输入、转换、输出以及重新输入,确认有循环往复。
第十二章
1、全球化是指经济创新在全球的传播及相应的政治和文化传播。、2、变革的关键不是产生新观念而是抛弃旧观念。
3、企业的使命和核心价值观是不应频繁变化的
4、战略变革的障碍:P487。?
5、战略变革的难点:p489。?
6、战略变革的流程:p491。?
7、战略变革的具体实施:P492。?
8、战略变革应注意的问题:保持核心理念的稳定、建立足够的紧迫感、不能过早宣布胜利、变革应以成果为导向而非以活动为中心。?
第五篇:企业战略管理--重点名词解释
1.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长期表现的一系列重大管理决策和行动,包括战略的制定、实施、评价和控制,是企业制定长期战略和贯彻这种战略的活动。是企业在处理自身与环境关系中实现其宗旨的管理过程。
2.进入壁垒:起到阻止行业外企业进入的因素
3.退出壁垒:企业进入一个行业时未来可能遭受的风险
4.核心竞争力:是能为企业带来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
5.SO战略:利用企业内部优势去抓住外部机会的战略。
6.WO战略:利用外部机会改进内部劣势的战略。
7.ST战略:利用企业的优势去避免或减轻外部威胁打击的战略。
8.WT战略:直接克服内部劣势和避免外部威胁的战略。
9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简称PLC,是指产品从进入市场开始,直到最终退出市场为止所经历的市场生命循环过程。
10竞争优势:指企业获得战略领先地位,从而进行有效竞争并实现自己目标的一些因素和特征,一般体现为企业拥有的能够为顾客创造的超过成本的价值能力。
11价值链:企业为顾客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产品(服务)等一系列活动的结果,这些相互联系的活动共同创造了总价值。
12价值活动:每个企业都要为产品的设计,生产,营销,交货及支持进行活动,这些活动的集合就形成了价值链。上述的这些活动之所以能构成价值链,是因为它们都对产品价值的形成具有正向作用,这些活动被称为价值活动。
13企业使命:是指企业区别于其他类型组织而存在的原因或目的,不是企业经营活动结果的表述,而是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原则、方向和哲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企业使命是以产品为导向的,广义的企业使命是从本企业的实际条件出发,以市场为导向来定义的,着眼于满足市场的某种需求。
14企业任务:是指企业的性质、企业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的更为明确的说明。【对企业任务的界定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首要任务-1企业是什么2企业将会是什么3企业应该是什么】 15企业战略目标:是企业在实现其使命和任务的过程中要达到的长期目标,是企业战略构成的基本内容,是企业制定战略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
16战略态势:就是在目前的战略起点上,决定企业的各战略业务单位在战略规划期限内的资源分配、业务拓展的发展方向。
17成本领先战略:指企业通过一系列内部和外部成本控制活动,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取得最大成本比较优势,成为行业成本领先者的战略。
18差异化战略:是指企业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的特殊需求,形成竞争优势。
19企业购并:是指一个企业通过购买另一个企业全部或部分的资产或产权,从而控制、影响被购买的企业,以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实现企业增长等经营目标的行为。
20战略联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一定目标,通过一定方式组成的网络式联合体。21战略实施:就是将战略构想转化成战略行动的过程,是实现既定战略的过程。
22企业战略控制:就是把企业战略执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与预定的目标和评价标准进行比较,评价工作业绩,发现偏差,采取措施,以达到预期的战略目标,实现战略规划。23战略风险:就是指企业战略与实际情况相脱节,从而导致企业发展方向出现偏差的风险。24企业国际化经营:是指企业在本土之外还拥有和控制着生产、营销或服务的设施,进行跨国生产、销售、服务等国际性经营活动。
25战略变革是企业为了实现持续增长,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所做出的形式性质和状态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