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音乐教学的唱歌课中模唱的作用
在音乐教学的唱歌课中,我的教学流程通常是:听范唱——模唱——旋律教学——小声哼唱——处理歌曲难点——完整演唱。其中,忘记我觉得最有效也最有必要的是“模唱”这一环节。很多学生在听了录音范唱或者是教师范唱后,第二遍的时候就迫不及待要跟着唱!这样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我的应对办法是:听了范唱后,用琴带着模唱一遍,再跟着范唱“对口型”,就是边听边动嘴,只是不出声音。这样学生既可以熟悉歌词和旋律,又可以感受范唱中的演唱方法和情绪!我觉得挺有效的!
第二篇:“小声唱”练习在唱歌教学中的作用
“小声唱”练习在唱歌教学中的作用
杨 燕 甘肃省华亭县皇甫学校 744100
唱歌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重要的内容之一,甚至在整个音乐教学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但要上好一节唱歌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学生接受能力有限,所以唱歌水平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声音宏亮、乐感好,有的学生却一张嘴就跑调。在一段时间的实践中,我不断尝试,发现“小声唱”练习是一种能促进中学生唱好歌的最实用的方法之一。
案例:
上节课,我们已初步聆听了日本民歌《樱花》,现在,老师弹奏这首歌的旋律,请同学们跟着旋律唱词,只是不许让别人听出你的声音,可一定要让我从你们的表情、嘴型看出你们在唱歌。这样做可是有一定的难度哦!我要看看大家的表现,如有谁大声唱可是要表演节目的!
琴声响起,同学们张开嘴巴,相视而笑,感觉很有意思,每个人都很谨慎,生怕自己声音大。这时发现有的同学还随着音乐轻轻地点头,甚至摇着身体。
旋律结束后,我问大家:“你们都小声唱了吗?”
学生:“唱了。”
教师:“真不错!声音那么小也能唱歌,有谁能说说你是怎么做到的?”这时,学生积极性很高,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
学生1:“我听着老师的伴奏,因为琴在唱歌,我和它就一起唱了。”
学生2:“张开嘴唱词,我的心好像也在唱,感觉就来了。”
教师:“是啊,手风琴是我们的好朋友,它能帮助我们唱好歌。”
学生3:“老师,我的大喊大叫的毛病怎么没了!”
学生4:“想象自己在赏樱花。”
教师:“我真佩服同学们能说这么多,让我也来感受这其中的乐趣吧!”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音乐响起,此时,教室里没有怪音,只剩下那优美的旋律了。
想法一:这种方法有利于形成宽松活泼的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这节课我所说的“小声唱”不是让学生不出声,而是为了鼓励一些乐感不好的学生的一种变相说法。在歌曲教唱过程中,我常常会遇到一些情况:音准差、反应慢还乱吼乱叫的学生,往往会影响到我的情绪,甚至影响到这节课的效果。那为什么不把这种要求特长生训练的方法用到我的课堂中来呢?
学生一开始都有点好奇:“小声唱?”其实一旦参与到其中,这些学生也就不会随便乱唱了。这样会使他们心中的歌声响彻整个教室,萦绕在每个人的周围,也会使同学们身不由己地参与到其中了。只要大家愿意张嘴唱、用心唱,哪怕不出声,也会有所收益。
在唱歌课上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觉得学生在音准的把握上有了逐步的提高,他们唱歌的状态积极了,胆量也变大了,虽然偶尔会出错,但进步是值得肯定的。
想法二:这种方法有利于让学生养成一种好的唱歌习惯。
唱歌需要有正确的姿势和呼吸,要连贯地、有感情地演唱。良好的唱歌习惯的养成,对他们的一生都是受益匪浅的。而“小声唱”只要求学生张嘴,把声音压到最小,但要充满感情,用心去唱。这一练习能使学生获得心灵上的放松,也能缓解自我压力,让学生在没有任何负担的情况下,从一点点的进步开始,去取得更大的进步。“小声唱”除了声音特别小以外,其它的呼吸支持、咬字的过程、口型的变化与放声唱歌是一模一样的。所以用“小声唱”练习唱歌,不但在音量上控制了学生大喊大叫的不良习惯,而且正处在变声期的他们也能很好地保护自己的嗓子;最后通过老师的指导,使他们在歌唱方面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想法三:这种方法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激励,使他们逐步树立自信心。
常常会听到有的学生说这样的话:“老师,我学不会这首歌。”于是,我就对他们说:“不会没关系,只要你跟着同学们一起小声唱就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就能陆陆续续地跟其他同学唱完一首曲子,也能和大家一起感受旋律带来的快乐。通过“小声唱”的练习,他们就会产生一小点的满足感:“我也会唱歌了!”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当他们能大方自然地在全班同学面前演唱时,也就不再脸红了,这样就树立了他们的自信心,也看到了自己成功的希望。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第三篇:音乐唱歌课教学基本模式
音乐唱歌课教学基本模式
一、基本流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课前活动
感知旋律,了解背景。探索发现,学习新知。表现歌曲,实践创造。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二、流程解读
第一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利用游戏、音乐故事、律动、肢体表演、媒体播放或谈话等方式导入新课。
第二步:感知旋律,了解背景。
本环节根据歌曲表现的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风情或不同季节变化,利用多媒体或图片向学生展示该地域该民族的民俗习惯、风光或民族歌舞,同时播放本课歌曲音乐,让学生在欣赏民族风情的同时感知歌曲旋律。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歌曲背景和民族风情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尊重民族文化等思想感情。
第三步:探索发现,学习新知。
(1)范唱歌曲:讲述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后,播放录音机或老师范唱(多媒体画面展示更好),给学生全方面的视听撞击,使歌曲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教读歌词:
低年级学生认字少,学习歌词时,会有许多生字不认识,需要教师按节奏读歌词为学生学习歌曲清除障碍。
(3)学唱简谱:
从音阶训练入手后,初步学习简谱。识谱教学较难掌握,老师先把节奏放慢,简谱不要唱得太长,可边唱谱变打节拍,让学生在欢快的节拍声中掌握歌曲的节奏。
(4)学唱歌曲:
当学生已经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后,可让学生把自己听到的唱一唱、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相互指导,或利用直接跟琴(录音机)学唱、变换不同方式的模唱、接力唱、教师领唱等形式来教学。
(5)攻破难点:
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有些接受能力稍欠的学生因为更不上大部队而开始畏缩,这时老师应该把速度放慢,请学生大胆提出不会之处,再反复耐心多唱几遍,以此攻破难点,找回学生的自信心。
(6)练习歌曲:
给学生展示空间,让学生之间相互听唱,或指定学生独唱、男女生分唱、边律动边唱、对唱等形式练习歌曲。多种练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使课堂氛围积极活跃。第四步:表现歌曲,实践创造。
让学生根据音乐旋律自创舞蹈动作,相互表演、乐器伴奏、同学合作共同表演,或根据音乐强弱音的分布,用手势表现等。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创编中培养创造能力,分享与同学合作的快乐。
第五步: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歌曲课堂教学主要解决的内容是让学生唱会歌曲,一切手段和方法都是为了刺激学生的注意力。当然会唱歌曲并不是最终目的,但是学生首先必须学会歌曲,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的更深层次,这就是音乐的拓展。音乐课的拓展内容应该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相联系,拓展后最终还要回到音乐中。在师生整合、延伸、概括后,在悦耳的乐声中,在欢快的舞蹈中,音乐课落下帷幕。备注:板书设计
音乐教育是美的教育,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得到美的熏陶,所以板书设计也很重要,不仅要反映本节课的知识与教学重点,还要能体现一种艺术美。这样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美感。
第四篇: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模式
一、基本思想
(一)理论依据
1.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价值观,强调以人为本、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
2.以《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
(二)功能目标
1.歌唱是符合学生心理要求的活动。学生对唱歌产生浓厚的兴趣。
2.通过歌唱可使学生全身心投入,享受无穷的乐趣;还可使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得到合理训练。
3.通过齐唱、对唱、轮唱、合唱进一步营造和谐一致、团结向上的气氛,培养其集体荣誉感。
4.通过唱歌,使学生直接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充分表达学生发自内心的情感。让音乐在学生们的心灵中深深扎根,终生保持对音乐最大的热忱。
二、教学模式:情境导入——寓教于乐——创造表现——完美结课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情感铺垫
2.师生互动,探求新知
(二)寓教于乐
1.自主学习,感受音乐
2、合作交流,学习新歌
3.演唱歌曲,体验音乐
(三)创造表现
1.合作探究,创造实践
2.表演展示,交流评议
3.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四)完美结课
三、模式解读
(一)情境导入
教师要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生实际,通过诗歌、语言、故事、游戏、猜谜语、歌曲、舞蹈、律动、绘画、图片、动画、录像等手段创设情境,导入课题。低年级学生可采用课前律动,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律动音乐、动作,示范动作优美、准确。律动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情趣,培养学生的韵律感、形体美感。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习新歌作了良好的情感铺垫;师生互动,让学生领会新课学习的意图,并以跃跃欲试的心态投入学习。
(二)寓教于乐
1.自主学习,感受音乐
教师可以先通过范唱、播放VCD或录音歌曲让学生倾听,从听觉上感受歌曲的意境、情绪、内容。在听的同时,从视觉上展示音乐形象,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体验音乐(可结合音乐游戏进行),使学生主动获取新的知识,达到初步认识歌曲,了解歌曲的目的。
2.合作交流,学习新歌
教师可通过一系列手段启发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情感。学生自由学唱歌谱
(中、高年级的同学可进行视唱练习,低段的学生可不做此要求),学习歌词理解歌曲内容,通过学生相互交流、合作,让学生汇报自己会唱了几句,哪几句比较难,整首歌曲中最美、最好唱的是哪几句,让他们自己发现难点,请会唱的同学做小老师教唱。
3.演唱歌曲,体验音乐
教师进一步提炼音乐形象,可通过课件、实物等手段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挖掘歌曲的内涵,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演唱歌曲,整体体验音乐形象。调动学生用自己的声音表现音乐形象、表现歌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声音表现能力。
本环节是教学模式的重点环节,教师要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面向全体学生,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三)创造表现
1.合作探究,创造实践
感受歌曲的意境,结合艺术的其他表现形式,如:表演、舞蹈、诗歌、创作等,挖掘歌曲的文化底蕴,创造性地表现歌曲内涵。教师要用儿童化的语言给学生提出要求,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根据歌曲的内容、情绪对歌曲进行创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意识、合作意识和创造意识。
2.表演展示,交流评价
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起到促进学生发展,完善教学管理的作用。学生分组表演,开展师生、生生的相互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关注他人的不同见解,并以合作的心态接纳他人的不同见解。这样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则变成整个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这种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3.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教师要以音乐教学为主线,结合艺术的其他表现形式,如美术、诗歌、表演等门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丰富的视觉效果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理念,使学生更加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
本环节学生创造性地表现歌曲的意境,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
(四)完美结课
一堂课如果是一支动听乐曲,导课是“序曲”,结课便是终曲,完美精要的结尾,犹如“画龙点睛”,会使课堂教学再起波澜,从而使教学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经过一节课的音乐学习实践,学生会有许多有益、甚至精彩的感受和体会需要表达,如果音乐教师把总结的机会交给学生,或者采取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教师也可以在课将结束时,布置与该课有关的歌曲表演或手工制作,如《粉刷匠》这一课,可让学生回去后折个粉刷匠的帽子,戴在头上学习粉刷匠爱劳动的精神,自己也来当当粉刷匠,并表演给家人看。这样的结束语,不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还引起了学生的遐想,激发了兴趣。
教师也可以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让学生再次演唱歌曲,或欣赏与本课相关的课外音乐,教师适时示意学生走出教室,使学生沉浸在音乐美的享受之中,令人回味无穷。
恰到好处的结课,不仅使整堂课结构完整,而且含有不尽之意、韵外之致,促进学生对下一次课的热情和情和积极性。
此教学程序中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可根据所授歌曲的特点、难易程度、学生的情况以及教学条件,灵活设计运用此教学模式。
第五篇: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摘 要:音乐教育以审美体验为核心。音乐教学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而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交互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活跃了其思维,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能力。
关键词:音乐教学;多媒体;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越来越广泛地渗入到音乐教育教学领域。在音乐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已成为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直觉感受刺激的重要手段。下面我结合自己从事的多媒体实践,谈谈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仍准确表现体裁和音色
法国一位著名演员曾说:“嗓音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任何图画的感染力,远远比不上舞台上正确发出的一声叹息那样动人。”由此看来,音乐教学使用电教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以唱歌为例,象《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保卫黄河》、《欢乐颂》等齐唱、轮唱、合唱歌曲,如果由教师一个人范唱、是不能表现齐唱的雄壮有力、轮唱的此起彼伏、合唱的丰厚和声效果的。从人声分类看,独唱又分为童声独唱、女声独唱和男声独唱,从基本音区看,又有女中音和女高音、男中音和男高音等音区的不同。音乐教师是女性的,唱不了男声;是男性的,又唱不了女声。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是什么?就是使用电教手段,播放教学录音带,因为只有它才能准确地表现体裁和音色,准确地表现音乐形象。
二、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约占每学期总时数的25%,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它涉及到器乐欣赏、戏曲欣赏和曲艺欣赏等内容。在乐器欣赏中,又涉及到民族管弦乐和西洋交响乐等;在民族乐器合奏中,又涉及到丝竹乐和吹打乐等5个主要乐种,在乐曲中,还涉及到古今中外几十种乐器的音色等。如何获得欣赏的最佳效果?唯一的手段就是放映教学录像带。通过录像,学生可以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演员的服装道具,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如在欣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五场中杨子荣的一段《迎来春色换人间》的唱腔和其它组合片断的过程中,我紧随画面介绍了京剧人物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黑、白、灰须生和不带胡须的小生,什么是青衣、花旦及刀马旦,什么是花脸、黑头等。这样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因此,教学录像带是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最有效的多媒体。
三、能提高教学效罕和质量
音乐教学同其它学科的教学一样也有板书设计和适量的习题。我们如果把这些内容在备课时写在明胶片上,就可以减少课堂上板书的时间,增大教学容量,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我在教《荆州花鼓戏四大主腔的欣赏与听辨》时,由于先把四大主腔的音乐特点和情感特点分别制成了四张投影片,因此在课堂上为学生的欣赏与听辨赢得了时间,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环节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运用幻灯、投影和录音录像等。这些媒体的使用,或独此一种,或二者兼有,或三者兼之,同时还要设计好使用媒体的时间、顺序和次数。使用的时间合理,能与教学内容衔接自然,不留痕迹,尤其是录像的合理放映,能使学生获得“人在画中游”的效果,使用的顺序合理,可使学生获得层次分明、生动完整的印象,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记忆。使用的次数合理,可使学生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增强教学效果。由于多媒体声画并茂,视听结合,通过情景再现,能激发情绪,丰富情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因此,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四、能丰富想象,激发写作兴趣
人的想象靠什么去激发?靠语言、靠情景。而在教学中,情景的再现是通过多媒体来实现的。不使用电教,就很难直观地再现情景,没有情景,就不能激发学生更丰富的想象。如在欣赏民族器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时,我根据乐曲内容,把它制成“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涧澜拍岩、矣乃归舟”八幅灯片,学生在欣赏时,既有听的,又有看的,情致盎然。赏毕,我对学生说:“大家在小学时写过看图作文,今天,大家能否试一试听音乐作文呢?”当我再次播放录音时,同学们纷纷拿起了笔。一位学生曾写下这样一段不错的文字:“从那典雅委婉、恬静柔美的乐声中,我仿佛听到了那沉沉隆隆的暮鼓、悠悠扬扬的渔歌和江水激岸的回响;从那一幅幅清丽淡雅、神奇辽阔的画面中,我仿佛看到了那明月晚浴后跳出江面时的盈盈笑脸,江风轻吻微波时的柔情蜜意,白帆飘飘荡荡的怡然,橹桨划开浪花的潇洒,花影频摇的舞姿,水天一色的和谐,归舟远去的幽静和满款鱼虾的快乐。此时此刻,我完全置身于云河仙境之中了,获得了不出校园而餐水乡之秀,身居教室而醇花月之境的艺术享受。真是听之心旷神怡,观之赏心悦目,想之回味无穷”。从这里可以看出音乐在激发写作兴趣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由于多媒体的全方位视听感受让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都尽可能地得到了渲染,同时给音乐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提供了尽可能的广阔空间,因此多媒体应用于音乐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多媒体的多样化及差异性,这就要求工作结合教学实际,合理选择,合理运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素质教育对音乐教学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