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础英语1课文翻译
Unit 1
Text
我的第一份工作
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夏洛瑞市,我的父母经营着一家小餐馆——潘格尼斯餐馆。餐馆每周营业七天,每天24小时。我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给顾客擦鞋,那时我六岁。父亲年轻时也曾干过这活,所以他就教我怎样把鞋擦好,还让我问问顾客活干得好不好,如果顾客不满意,应主动给顾客再擦一次。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活也多了起来。十岁时,我已经会收拾餐桌了,并且还当清洁工。爸爸咧着嘴笑着说我是在他手下干过的最好的“清洁工”。
在餐馆里工作是我骄傲的资本,因为我也在为家里的生计出把力。但是,父亲明确规定我得符合一定的标准才能成为集体的一员。我必须守时,勤快,对顾客彬彬有礼。
在餐馆里除了擦鞋以外,其它工作都没有报酬。一天我犯了个错误,告诉父亲我觉得他每周应付我10美元的报酬。父亲说:“好呀,那你付我在这儿的一日三餐钱,怎么样?还有你带你的朋友来免费喝饮料的钱?”他算下来我每周还欠他40美元。这件事情给了我一个教训:在谈判时,你不仅要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你还要搞清楚对方会说些什么。
我还记得在外服兵役两年后回家的情景。我刚晋升为上尉,满脸自豪地迈进父母的餐馆。父亲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清洁工休息,晚上你来打扫卫生,怎么样?”
我简直不敢相信!我想,我是一名美国陆军军官!但这并不要紧。在父亲的眼里我只是团队中的一名成员。我伸手去拿了拖把。
为父亲做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对团队的忠诚是第一位的,无论这个团队从事的是经营家庭餐馆还是执行“沙漠风暴行动”。
Unit 2
Text
美国家庭和中国传统家庭的比较
美国家庭和中国传统家庭有很多不同之处。先说说住房吧。美国房子通常都有院子,大小不一,周围有篱笆,但很少有高高的围墙,让路人看不到房子窗户。通常室内也只是用窗帘或百叶窗遮挡外界视线。
中国传统房屋的形象是房子在中央,外围四堵高墙。中国北方的许多地方现在仍是这样,围墙很高,从外面只能看见屋顶,大门坚固,与外界相隔。除此之外,大门正前通常会立有一个影壁。据说,这样可以在大门敞开时,也不会让房子被人眼看不到的鬼魂一览无余。在屋内,两国房子也存在着巨大的反差。美国房内强调的是个人隐私。不仅洗手间有门,卧室也有门,客厅甚至是厨房也安有门。空间和财产已被个人化了。父母对孩子房间没有多少自由,孩子也不可在父母房间及其活动区域为所欲为。在有些美国家庭,这个隐私规则甚至延伸到了夫妻之间——丈夫和妻子拥有各自的卧室。在中国家庭却是没有隐私可言的,非夫妻的异性之间除外。就算是家里有足够的房间,中国小孩也经常和父母睡在一起,一直要到步入青春期为止。不仅父母对孩子的东西可任意处置,而且青年人也可随便使用父母的东西,只要能抓到手的话。如果小孩弄坏了父母的东西,要受到父母的责备,但这不是因为他们动了别人的东西,而是因为他们太小了还不能做到小心仔细。
中国家庭没有隐私概念,这在北方许多富裕家庭可以找到极端例子。在那里,房间是并排连在一起,像火车车厢一样。所有房间一个通着一个,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而每个房间没有单独的入口。假如有五个房间,那么房屋正门则直通最中间的房间,餐厅兼厨房就在这里。厨房里相对的两面墙上各有一扇门,各通向一个房间,这两个房间各自还有门,通向最两端的房间。从最边端的一个房间(A房间)开始,你可以端直走进B房间,进入厨房兼餐厅的C房间,再进入D房间,最后进入E房间。父母住在B房间,距厨房最近,把A房间空出来,留给出嫁的女儿带着外孙来熬娘家住。如果家里有两个儿子都结婚了,老大一家就住在D房间,老二一家就住在E房间。这样A房间和E房间的人要想出进房子就得必须先穿过B房间和D房间。房间的实际安排每家会有所出入,但这种简要描述总体上来说是对的。
如此这般的住所布局在美国并不常见,但很多中国人却在固守着这种常见的直线式房屋布局,即使房间和空间绰绰有余。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四堵墙围起的空间就是一个集体概念。美国孩子的活动范围在家庭里界限分明,但没人主张家庭和外界要界限分明,相隔分离。中国孩子的活动范围恰好相反。在家庭里没有分界线,而外部的世界却被高墙和大门相隔。
改编自《美国人和中国人》,弗兰斯·L·K·苏 著
Unit 3
Text
名字里的名堂
当我告诉接待处女士我的名字和我来这儿的理由时,她似乎有点惊讶。
“噢,噢„„, 啊,请坐,兰伯特先生很快就来,”她指着房间另一头的几只椅子说。和我年龄相仿的三个女子正坐在那儿,她们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好像我压根就不该来似的。我靠门坐了下来,又看了一下招聘广告。我是在当地报纸上碰巧看到这则广告的。
我曾写了一封自我介绍的短信,接着收到了一个简短的通知,让我去参加面试。奇怪的是他们并没有给我寄一张正规的求职表让我填,甚至没向我要一张相片。就这样,我坐在那儿等兰伯特先生,脑子禁不住在想他们有没有想到过我其实是个男的。我信里的落款签名是克里斯·尼尔,他们会把克里斯当成克里斯汀的简写而不是克里斯托弗的简写吗?我以前做过文书工作,懂得些计算机知识,会熟练讲西班牙语。可是也许这份工作只招女士呢,尽管他们没明说。
过了一会儿,一位三十出头的男子进来了。他穿着运动夹克和牛仔裤,没打领带。他似乎没注意到我,只是向那三位女子介绍他自己是杰克·兰伯特。
“我想先简单向你们说一下公司的情况,然后再和你们单独谈。但是还有一位姑娘呢,嗯,她叫什么名字来着?”他说,又看了看名单。
“是克里斯·尼尔吗?” 我吞吞吐吐地问道。
“对,”他边答应边转过身来。当他看到我时,他惊讶地发了一声“噢”。接着他又加了一句:“那不是你,对吧?”我觉得如坐针毡。
Unit 4
Text
等电话
求求您了,上帝,让他现在给我打个电话吧。亲爱的上帝,让他现在就打吧。我不会再向您要求别的任何东西了,真的不会。这个要求并不过分。这对您来说并不算什么,上帝啊,就这么一点点小事,就让他现在给我打个电话。求您了,上帝,求您,求您了,求求您了。如果我不惦记着这事,也许电话会响。有时事情就是这样。如果我能想点别的事情的话,如果我真的能想点别的什么事情的话。或许如果我一五一五地数到五百,电话就会响了。我会慢慢地数的,决不作弊。而且如果我只数到三百电话就响了,我会继续数的;我数到五百后才去接。一五,一十,十五,二十,二十五,三十,三十五,四十,四十五,五十,„哦,电话你快响吧,快响吧。
这是我最后一次看钟了,再不看了。现在是7点10分。他说他会在5点钟给我打电话的。“亲爱的,我5点钟给你打电话。”我想他就在那会儿称呼我“亲爱的”,我几乎能肯定他就是那会儿说的。我记得他叫过我两遍“亲爱的”,另一遍是他与我告别时说的,“再见,亲爱的。”他很忙,而且在办公室里也不便多说,但他叫我“亲爱的”却叫了两遍。他不可能是介意我打电话给他了。我知道女人不该总给男人打电话——他们不喜欢那样。
我得停下来,不能这么想。你想呵,假设一位男人说他要给一位女士打电话,后来却因出了点事没打成,那有什么呀,对不对?你就不能打电话给他吗?啊,求你了,你真不能打吗?你这该死的,可恶的胆小鬼。打个电话会伤着你吗?混帐东西,我要把你彻底忘掉,把你那张得意的黑脸撕成碎片。下地狱去吧!
不,不,不。我必须停下来。我必须想点儿别的事情。这才是我该做的。我得把钟放到另一个房间,那样我就看不到它了。如果非看不可的话,那么我就得走进卧室,那不就有事可做了吗?也许在我还没看时间之前,他就会来电话了。如果他来电话,我就甜甜地对待他。如果他说他今晚不能见我,我就说,“噢,没关系,亲爱的,噢,真的没关系。”我会像第一次见他时一样表现,那样他就会又喜欢我的。一开头与人交往我总是甜甜的。哦,在爱上一个人之前,对他温柔是很容易的。
上帝啊,您真的不准备让他给我打电话了吗?您肯定吗,上帝?您就不能发发慈悲?真的不能吗?我甚至不是求您让他这会儿就给我打电话,而只是让他过一会儿打。我以五为单位数到五百,我会慢慢地,清晰地数。如果到那时他还没有来电话的话,我就给他打。我一定会的。哦,求您了,亲爱的上帝,亲爱的仁慈的上帝,我的天堂圣父,让他在那之前给我打电话吧。求您了,上帝,求求您。
一五,一十,十五,二十,二十五,三十,三十五„
Unit 5
Text
美国人眼中的英国
过去的11年里特里·史密斯一直呆在英国。现在,他在向记者讲述自己在英国的生活及工作经历。
记者:特里,你已经在这个国家呆了很久了吧?
特里:嗯。
记者:你觉察到两个国家之间有什么不同吗?
特里:显然,最大的不同就是人。一般英国人„„冷漠,不开放。
记者:噢?
特里:在美国就大不相同。在街上地铁里我们都主动与人攀谈,比这里的人要热情、自然得多。我刚来英国的时候,不明白为什么人们都不大理我,现在我明白了,他们觉着我过于主动,太急于想和他们交朋友了。
记者:不过,告诉我,当你逐渐认识了一个英国人后,他的态度会有所改进吗? 特里:噢,是的。
记者:嗯,不错。
特里:一旦你交上了一个朋友,那便是一生的朋友。但那得需要很长的时间。有件事挺重要的,我给你说说。在美国,英国人挺受尊重的。人人都想和他攀谈,我们有好多问题问他。我们喜欢他的口音,喜欢他的国家。美国人却由于他的举止及语言,在英国略受歧视。我发现有件事 ——现在觉得有趣,但那时并不觉得——我不明白为什么在和别人说话时别人都向后躲。我就想了:“我身上有异味吗?我招人烦吗?”你知道,因为在美国,人们谈话时,彼此站的会靠近一些,而在英国,人们则喜欢保持一定的距离。
记者:那倒是真的。你对在这儿生活印象怎么样?与美国比起来呢?
特里:嗯„„我认为在美国生活要轻松得多。容易挣钱也容易花钱,那儿商店一直都营业,而这里你得在五点半以前跑到超市。总的来说,我觉得这里的生活效率较低。假如你想找个电工,要好几天才能找到,活又干得不是很好,整个系统太破旧了,以致于他找不到哪个地方该维修,而他也不在乎。这也就引出非常重要的另一点:美国人工作要比英国人努力得多。对英国人来说,个人生活重要,假日重要,花园重要,宠物重要,而美国人不会赞同这些。对我们来说,工作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你看这里的假期似乎比较长,人们甚至编最荒唐的借口来推辞工作——“我家狗着凉了”,前几天我听到有人这么说过。
记者:嗯,你接着讲。
特里:英国人的品茶休息时间越来越长了。这方面我们更像日本人,工作是第一位的。但是各式各类的服务使得我们工作之余的生活更方便了。
记者:我觉得你对英国人持相当否定的态度。
特里:从这次采访你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吧?其实不是那么回事,我真的很喜欢这里。我一年回一趟美国的家,每次都还盼望能回来。这里现在就是我的家。我觉得这儿生活更安全、轻松,更有趣。可能我已经养成英国人的习惯了。英国没有美国那种动人心魄的美丽,但是,某种意义上来说,她的确有种令人感觉很舒服的漂亮迷人之处。
Unit 6
Text
令人愉悦的村庄
格瑞克村庄位于河口处,被丛林和田野包围着,它是一方令人愉悦而尚未被破坏的净土。然而它离汉勃瑞古城乘车只需一小会儿,在那儿工业厂房林立,交通拥挤。
村庄周围绿意浓浓,你真的不敢相信,放眼望去,是一片肥沃的土地,橄榄树丛和高大的树木。一条宽阔而又清澈的河流从村庄中间淌过,靠在河岸的是一排排的渔船。河流的上游又宽又浅,那儿是各种鸟类和其它野生动物的家园,顺着河畔走走,你可以瞥见
胆怯的野鸭在灌木丛中向外窥望。
如果你喜爱大自然,花上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沿乡村小路走到凯丽莫湖,你会
觉得美不胜收,不虚此行。这个大内陆湖是游泳的好地方。据说垂钓别有一番滋味,虽然我未亲身体验过。
广场坐落在村庄的中心,与格瑞克的许多路一样,广场并没铺砌什么,但经过几个世纪的人来人往已使它坚如磐石。两棵白皮树高高俯视着广场,春天的时候树上落满了筑巢的鸟儿们,一派生机。树的中间是一尊雕像和一眼喷泉。广场周围是些便宜的饭店,几家酒吧和一些小商店。广场的正中间是一位老妇人开的一家小店,出售各种各样的货物,小至糖果,大至汗衫。当地人和游客们喜欢在酒吧中驻足小酌,看天上的云卷云舒。
从村庄广场出发,沿着一条土路,穿过大树林,要不了几分钟,便可来到河滩。这儿有一片竹林和几棵绿树,脚下是一望无际的浅黄沙滩,很是壮丽。河滩上只有一家酒吧,供应清淡的午饭和饮料。
当地人多是农民或渔民,虽然许多人在自己的地产上建起了越来越多的房屋,为了夏季时出租给游客。然而,到目前为止,村庄里还没有大的宾馆,这样也就避免了大规模旅游业带来的影响,村庄也就保留下了它独有的魅力和特色。
如果你想寻找一处安静、详和而又优美的田园风光,格瑞克是个好去处——趁着大家还不知道!
Unit 7
Text
神秘的白栀子花
从十二岁起,每年生日我都会收到一束白色的栀子花,没有卡片也没有留言,向花店询问也总是徒然无获——那是现金购买的。于是我便不去探寻这个送花者的身份,而是沉浸在愉悦里,欣赏起花来。白色的栀子花舒适地插放在柔粉色纸包里,散发着阵阵的醉人芳香。
但是我从来没有停止过去猜想这个匿名的送花者到底是谁。最开心的时刻我会去幻想,幻想这是个很出色、很积极的人,但太害羞或太古怪而不愿透露他(她)的身份。
母亲也帮我来积极猜想。她问我会不会是我曾帮过的某个人为了表示感激而送来了花。也许吧,也许是我曾经帮过的一个邻居,在她从满载食品的车上卸货的时候我搭了把手;或许是马路对面的一位老人,冬天时我给他跑腿取邮件,免去了他自己冰路上冒险行走。作为一个十几岁的懵懂少年,我有太多可笑的猜想:那送花人也许是我深深爱恋的一个男孩,甚至在我还不认识他的时候他就注意到我了。
我十七岁的时候,一个男孩伤过我的心。在他最后一次打来电话的那个晚上,我哭着睡了过去。早晨醒来的时候,我看见镜子上用口红潦草地写着一句话“完全清楚,祸兮福所倚。”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思索着爱默生的这则信条,直到我受伤的心得到愈合。母亲写下的这句话我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终于,当我走到玻璃镜前要把它擦干净时,母亲明白一切都又好了。
我记得以前自己从未在生气时使劲地将门甩上,并大声喊道“你不理解!”这样的话,因为母亲的确是理解我的。
在我毕业前的一个月,父亲心脏病突发而离开了我们,我的内心充满了悲伤和恐惧,感到自暴自弃和极大的怨恨,父亲错过了我人生最重要的几件大事。对于即将到来的毕业、高年级的演出和舞会我彻底提不起兴趣。但是处于悲痛之中的母亲却不愿听到我有意缺席任
何一个活动。
父亲去逝的前一天,母亲和我去买晚礼服,我们物色到了一款很别致的衣服,上面有许多红、白、蓝色的花点子薄洋纱,让我感觉像是郝思佳·欧哈拉,但是大小不合我身。父亲去逝后,我也就忘记了衣服这件事。
可是母亲没忘,在舞会的前一天,我发现了那款衣服——大小也正好——庄重地挂在客厅的沙发上。它刚被送来,还在盒子里放着。那是给我的礼物——完美的,富有艺术气息的,而又是煞费苦心的。我那时并不在意自己有没有件新衣服,可是母亲她在意。
她想让她的孩子感觉到关爱与可爱,感觉到创造力与想象力,感觉到世界上充满了神奇,感觉到在厄运面前也存在美好的事物。其实,母亲想让她的孩子明白他们自己就是如此地像栀子花——可爱、坚强、完美——伴有神奇的氛围,甚至还有那么一点神秘。
我结婚后的第十天,母亲辞世了,那时我二十二岁。也就从那一年,再也没有白栀子花了。
第二篇:英语课文翻译
• • • • • •
• •
• •
• 参考译文
第一单元
与自然力量抗争 课文A 就拿拿破仑和希特勒两人来说吧,他们所向披靡,便以为自己战
冰雪卫士
奈拉·B·史密斯
1812年,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率大军入侵俄罗斯。他准备好俄罗斯人民会为保卫祖国而奋勇抵抗。
他准备好在俄罗斯广袤的国土上要经过长途跋涉才能进军首都莫斯科。但他没有料到在莫斯科他会遭遇劲敌——俄罗斯阴冷凄苦的寒冬。
1941年,纳粹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进攻当时被称作苏联的俄罗斯。希特勒的军事实力堪称无敌。
他的战争机器扫除了欧洲绝大部分地区的抵抗。希特勒希望速战速决,但是,就像在他之前的拿破仑一样,他得到的是痛苦的教训。仍是俄罗斯的冬天助了苏维埃士兵一臂之力。拿破仑发起的战役
1812年春,拿破仑在俄国边境屯兵60万。这些士兵受过良好训练,作战力强,装备精良。这支军队被称为大军。拿破仑对马到成功充满自信,预言要在5个星期内攻下俄国。
不久,拿破仓的大军渡过涅曼河进入俄国。拿破仑期盼着的速决速胜迟迟没有发生。令他吃惊的是,俄国人并不奋起抵抗。相反.他们一路东撒,沿途焚毁庄稼和民居。大军紧追不舍,但它的长驱直入很快由于粮草运输缓慢而停顿下来。
到了8月,法俄两军在斯摩棱斯克交战,这一战役中,双方各有上万人阵亡。可是俄国人仍能在自己的国土上继续后撤。拿破仑未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此刻他面临着一个重要抉择。是继续追击俄国军队,还足把军队驻扎在斯摩棱斯克,在那儿度过将到的冬天?
拿破仑孤注一掷,决定向远在448公里之外的莫斯科进发。1 812年9月7日,法俄两军在莫斯科以西112公里外的鲍罗季诺激战,夜幕降临时,3万名法国士兵以及4万4千名俄国士兵或伤或亡,倒在了战场上。
俄国军队再次撤往安全之处。拿破仑顺利进入莫斯科,然而,对该市的占领成为毫无意义的胜利。俄国人弃城而走。法国人进城不久,一场熊熊大火烧毁丁整个城市的三分之二。拿破仑向亚历山大一世提出停战,但沙皇深知他可以等待时机:“且让俄罗斯的严冬为我们战斗吧。”
拿破仑很快意识到,他无法在冬天向远在莫斯科的军队供应粮草、提供御寒衣物和宿营之地。1812年10月,他命令大军撤出莫斯科。
法军的撤离成为一场噩梦。俄国人出没于田野与森林,采用打了就跑的战术,向法国人发起攻击。刚出莫斯科城,气温就降到摄氏零下4度。11月3目降了初雪。困乏的马匹倒地而死。大炮陷入雪中。装备只得被用作燃料焚烧。士兵们染病冻死。法国士兵拖着脚步行进,一路上留下无数死尸。
正当俄罗斯军队集聚兵力之时,法国人却不得不逃离俄国,以避免注定的失败。在别列兹那河,俄国人焚烧了涨水的河道上的桥粱,差点将后撤的法军团于河边。侥幸的是,拿破仑居然突击造起两座桥。成千上万法国士兵得以逃脱,但却损失了5万人。渡过别列兹拿河,溃不成军的幸存者一瘸一拐地向维尔纽行进。
拿破仑发兵60万进入俄国,只有不到10万士兵返回。元气大伤的法国军队在欧洲继续西撤。不久,英国、奥地利、俄国以及普鲁士组成强大的联盟,攻击这些 1 • •
• •
散兵游勇。1814年3月,巴黎被攻占。拿破仑退位去过流放生活,他缔造的帝国随之灭亡。希特勒的入侵
到1941年初,纳粹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已经控制了欧洲大部分地区。希特勒的德意志帝国的东部与苏联毗邻。1941年6月22曰,希特勒不宣而战,入侵苏联,发动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陆地战役。希特勒自信能速战速决,预计这一战役不会超过3个月。他计划采用征服了欧洲其余地区的闪电式战略。入侵汁划包含三大目标:向列宁格勒与莫斯科进攻,并横扫乌克兰。
苏联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他指示全国人民在德国入侵者到来之前实行“焦土”政策。农场和工厂被焚烧毁坏,或被弄得无法运转。在入侵的最初10个星期内,德国人一路东进。俄国人伤亡人数多达一百多万。
在北方,德国人包围了列宁格勒。尽管忍受着极大困苦,列宁格勒的人民绝不投降。列宁格勒保卫战一直持续到冬季,此时该市的处境变得危急。由于食品匮乏.人们死于饥饿与疾病。到了1941年和1942年之间的寒冬,几乎每天有4千人死于饥饿。列宁格勒之围造成近百万人死亡。
在俄国中部,希特勒的目标是占领莫斯科。由于德国人指望速战速决,他们没有准备过冬的补给。IO 月来临,大雨不停。“泥泞将军”拖延了德国人闪电式进攻的行动。
正当希特勒的军队逼近莫斯科时,寒冷的冬季早早地降临苏联,那是多年不遇的严寒。气温降到摄氏零下48度。大雪纷飞。对俄国的严寒冬季毫无思想准备的德国士兵身着单薄的夏装,一个个被冻伤。德国人的坦克掩埋往深深的雪堆中。俄罗斯的冬季阻止了德国人的攻势。
到1942夏天,希特勒又发起两场新的攻势。往南方,德国人占领了塞瓦斯托波尔。希特勒随后向东推进到斯大林格勒,那是沿伏尔加河绵延48公里的一座大工业城市。尽管艰苦卓绝,苏联抵抗者拒绝放弃斯大林格勒。
到1942夏天,希特勒又发起两场新的攻势。往南方,德国人占领了塞瓦斯托波尔。希特勒随后向东推进到斯大林格勒,那是沿伏尔加河绵延48公里的一座大工业城市。尽管艰苦卓绝,苏联抵抗者拒绝放弃斯大林格勒。
1942年11月,俄国人发起了一场反攻。德国军队在斯大林格勒城内外几乎没有挡风避寒的地方,食品和补给的匮乏更使其元气大伤。直到1943年1月德国人才放弃围城。进攻斯大林格勒的30万德国人只剩下9万忍饥挨饿的士兵。斯大林格勒一战的失利最终使希特勒时乖运蹇。部分地由于俄罗斯的冬季,德国人走向失败了。
在1943年与1944年期间,苏联军队将德军阵线往西逼退。在北方,1944年1月15日,红军发起突然袭击,解除了列宁格勒长达3年之久的围困。列宁格勒那些英勇无畏的幸存者看着入侵者在两个早期内全部撤离。到了1944年3月,乌克兰的农村又回到了苏维埃手中。1944年5月9日,塞瓦斯托波尔从德国人手中被解放出来。至此,俄国人向柏林进发。
就希特勒而言,对苏联的入侵成为一场军事灾难。对俄罗斯人民来说,这场入侵带来了无法形容的苦难。苏维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亡的人数几乎达到2千3百万。
俄罗斯的冰雪卫士
任何军事行动都必须考虑到自然的因素。拿破仑和希特勒都低估了俄罗斯冬季的严酷。冰雪和极低的气温使两支侵略军付出惨重的代价。对俄罗斯人民而言,严冬是他们的冰雪卫上。• • • • • • • •
• •
• •
• •
第二单元
智能汽车 课文A
能看、能听,有知觉、具嗅觉、会说话的智能汽车?还能自动驾驶?这听起来或许像是在做梦,但计算机革命正致力于把这一切变为现实。
智能汽车
米基奥.卡库
即便是过去70年间基本上没有多少变化的汽车工业,也将感受到计算机革命的影响。
汽车工业是20世纪最赚钱,最有影响力的产业之一。目前世界上有5亿辆车,或者说每 lo人就有l辆车。汽车工业的销售额达一万亿美元左右,从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
汽车及其行驶的道路,将在主2l世纪发生重大变革。未来“智能汽车”的关键在于传感器。我们会见到能看、能听,有知觉,具嗅觉、会说话并能采取行动的车辆与道路,”正在设计未来智能汽车和智能道路的通用汽车公司ITS项目的技术主任比尔·斯普雷扎预言道。
美国每年有大约4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在汽车事故中死亡或严重受伤的人数太多,我们已经不屑在报纸上提及。这些死亡的人中至少有半数是酒后开车者造成的,另外许多死亡事故是驾驶员不小心所导致。智能汽车能消除绝大多数这类汽车事故。它能通过会感测空气中的酒精雾气的电子传感器捡测开车者是否喝醉酒,并拒绝启动引擎。这种车还能在遇窃后通报警方,告知车辆的确切地点。
能监控行车过程以及周围行车状况的智能汽车已经建造出来。藏在保险杠里的微型雷达能对周围的汽车作扫描。如果你发生重大行车失误(如变道时有车辆在你“盲点”内),计算卫星从高空经过时发出能被汽车卜计算机里的接收器辨认的无线电信号。汽车上的计算机就会根据信号传来所花的时间汁算出卫星有多远。由于光速为人熟知,接收卫星信号时的任何时间迟缓都能折算出距离的远近。
在日本,具有某种导航能力的汽车已有一百万辆之多。(有些导航装置通过将方向盘的转动与汽车在地图上的位置并置来测定汽车的方位。)
随着微芯片价格的大幅度下降,未来对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应用几乎是无限的。“制造这一商品的工业定会飞速发展,”生产导航系统的麦哲伦航仪公司的兰迪·霍夫曼说。盲人可以在手杖里装配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传感器,飞机可以通过遥控着陆,徒步旅行者可以测定自己在林中的方位——其潜在的应用范围是无止境的。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其实只是叫做“远程信息学”的这一更大行动的一部分,这一行动最终将把智能汽车送上智能高速公路。这种高速公路的样品已经在欧洲问世,加州也在进行试验,在高速公路上安装计算机芯片、传感器和无线电发射机,以便向汽车报告交通拥挤堵塞情况。
在圣迭戈以北10英里的15号州际公路一段8英里长的路面上,交通工程师正在安装一个由麻省理工学院设计的引进“自动司机”系统。这一计划要求计算机在公路上埋设的数千
个3英寸长的磁钉的协助下,在车辆极多的路段完全控制车辆的运行。车辆会编成10辆或12辆一组,车距仅6英尺,在计算机的控制下一齐行驶。
这种计算机化的公路的倡导者对其未来的应用充满希望。到2010年,远程信息• • • • •
• • •
• • •
• • 技术很可能应用于美国的一条主要公路。如果成功的话,到2020年,当微芯片的价格降到一片一美分以下时,远程信息技术就会应用在美国成千上万英里的公路上。这对环保也会很有利,能节省燃油,减轻交通阻塞,减少空气污染污染,还可用作公路扩建的替代办法。
第三单元
求职面试
课文A
自己经营公司的哈维麦凯经常对求职者进行面试。文中他告诉我们关于雇主看重 什幺样品质的秘密,并提出4点建议,帮助你显得比众人突出。
得到你想要的工作
哈维·B·迈克
我经营着一家有350名左右员工的制造公司,我本人常常要对求职者进行面试,决定是否聘用。我喜欢与可能成为营业员的人交谈,因为他们会是我们与顾客联系的纽带。
不久前一个新近毕业的大学生到我办公室谋求一份销售工作。我问他为这次面试做过哪些准备。他说他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有关本公司的些情况。
他有没有给麦凯信封公司的人打过电话,好了解更多有关我们的情况?没打过。他有没有给我们的供应厂商打过电话?还有我们的客户?都没有。
他可曾在就读的大学里查问过有没有校友在本公司就职,以便向他们了解一些情况’他可曾请朋友向他提问,对他进行模拟面试?可曾去图书馆查找过有关本公司的剪报?
他事先有没有写封信来介绍自己,告诉我们自己为这次面试在做哪些准备,自己何以能胜任此项工作?面试之后他是否打算再写一封信,表明自己加盟本公司的诚意?这封信会不会在面试后的24小时之内送到我们手上,也许甚至是亲自送来?
他对上述每一个问题的回答全都一样:没有。这样我就只剩一个问题要问了:如果此人代表本公司去见可能成为我们客户的人,他准备工作会做得怎样?答案不言自明。在笔者看来,如欲被聘用,应注意四个要诀:
1.准备去赢。“一日不练,自己知道,”音乐家中自这样的说法。“两日不练,音乐评论家
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我们在观看世界级音乐家或顶尖运动员的表演时,看到的并不是使他们变成出类拔萃人物的长年苦练。世界上诸如迈克尔-乔丹这样的顶尖人物无疑具有非凡才能,但他们在蓝球场上也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同样的苦练适用于人类的各项活动。若想被聘用,就要准 备去赢。
我大学毕业时,我极有可能终身从事同一个工作。当时情况也的确如此。但如今已不再
是一生被聘去做一个工作了。指导就业的专家认为.今天的大学毕业生在他们的生涯中可能
|会经历多达10次的职业变动。
听上去似乎压力不小。然而,如果你作了准备,压力就是别人的——那些没做准备的人。
你不可能得到你想要的每份工作。最好的售货员也不可能每次都成交。迈克尔乔丹投篮
命中率勉强过半。但认真准备一次面试的时间不会多于马马虎虎准各五次面试的时间,而你
成功的可能性要多得多。
2永不中断学习。最近我和一位90高龄的老者搭档打双人网球。我琢磨着那会是什么结局;可我的担心是多余的。我们6:l击败对手。是6:1啊!
j
我们交换场地打第三局时,他对我说“我打反手击球你不介意吧?我向来喜欢多练练自
己的弱点。”好一个永不中断学习的精彩实例。顺便说一下,我们6:l赢 4 •
• • • • • • •
• • • • • •
• • • • • • 了第三局。
走出赛场,我那90高龄的搭档笑着说:“你也许想知道我在85岁以上年龄段的美国网球双打排名第一!”他想的不是年届90,想的甚至也不是85岁高龄。他想的是第一。
如果你努力克服自己的弱点,发挥自己的优势.你同样可以做得那么好。要有能力竞争 就得终生学习。
3.相信自己,那怕没人相信你。还记得那4分钟跑英里的往事吗?几百年来,运动员
们一直试图实现这一目标,最终认定人类的身体无法做到。我们的骨结构不适应,我们的肺活量跟不上。
可是,有个人证明那些专家错了。奇迹中的奇迹是,在罗杰·班尼斯特打破4分钟一
英里的纪录6个星期之后,约翰-兰迪又以几乎快出整整2秒的成绩打破了班尼斯特的纪录。
此后,有大约800多名运动员打破了4分钟一英里的记录。
几年前,我和女儿米米参加了纽约马拉松比赛。发令枪一响.23,000名运动员冲出起跑线——最后有21,244名运动员到达终点。第一名是一位以2小时l1分钟零1秒跑完全程的肯尼亚人。第21,244名运动员是一位越战老兵。他用了3天9小时37分钟跑完全程。没有双腿的他坚持跑完了26.2英里。我和女儿在比赛的最初几分钟内超过了他.当时顿觉勇气倍增,定要跑完全程。
别听旁人说你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谁说你不比你的竞争对手更坚强、更努力、更能干?
要知道,所谓目标就是有最后限期的梦想:写成文字,可测量,可确认,可实现。
4.想方设法显得与众不同。在我看来,纽约大多数的出租车司机即使不算无礼透顶.至
少也是不友好的。车辆大都十分肮脏,几乎所有的车都触目地装有难以穿透的防弹隔离装置。
可近日我在拉瓜迪亚机场跳上了一辆出租车,你猜怎么样?车子竟然干干净净。放着优美的音乐,而且没有隔离装置。
“请到帕克街酒店,”我对司机说。他笑容满面地说:“你好,我叫沃利,”他说着递给我一份保证书。一份保证书!上面写着他将安全、札貌、准时地将我送到目的地。
车开后,他拿出几份报纸说:“请随意翻阅。”他还让我随意品尝后座篮子里的水果。接着他又拿出手机说:“您要是想打电话,每分钟1美元。”
我大吃一惊,脱口问道:“你这么做有多久了?”他回答说:“有三、四年了。”
“我知道不该问,”我说,“可是,你能多挣多少小费?”
“一年12.000到14,000美元左右,”他得意地回答说。
他不知道他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他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说明你总是可以争取到成功的机会。
我的良师益友柯特·卡尔森是明尼苏达州的首富,拥有一家酒店和旅行社,营业收入约达90亿美元。一次我要去纽约赴会,柯特慷慨地请我乘坐他的私人飞机。碰巧那天明尼苏达州遭受多年不遇的暴风雪袭击。明尼阿波利斯·圣保罗国际机场几十年来第一次关闭。
• • •
虽然暴风雪仍在肆虐,机场还是特地为小型飞机清出了一条跑道。我们正在跑道上滑行准各起飞时,柯特转过头来兴奋地说:“看哪,哈维,雪地上没有痕迹啊!”
柯特·卡尔森,当时年届70,富甲一方,竟然还会因为自己是第一个而如此兴奋。
在我看来,这些正是关键之所在,准备去赢。永不中断学习。相信自己,哪怕没人相信你。想方设法显得与众不同。然后就出发,在雪地上留下你自己的足迹。
第三篇:英语课文翻译
Unit 5PA奉告学子:教育是关键
比尔·盖茨
每年都有数以百计的学生给我发电子邮件,要我就接受教育给他们提建议。他们想知道该学些什么,或者可不可以从大学辍学,因为我就没有读完大学。
也有不少家长给我写信,为子女寻求指导。他们问:“我们怎样才能把孩子引向成功之路?”
我的基本忠告很简单,而且是发自内心的:全力获得最佳教育,充分利用高中和大学,学会如何学习。不错,为创建微软,我未完成大学学业,不过辍学之前我已经在哈佛呆了三年,而且我真心希望有一天能重返校园。以前我也说过,谁也不应该辍学,除非他坚信自己正面临着一个一生仅有一次的机会,但就算在那个时候也还是应该深思熟虑。
Unit 6PA永不放弃
人们劝他引退,说他天分不够,但是花样滑冰选手保罗·怀利拒绝放弃。
1992年冬奥会闭幕后,保罗·怀利抵达华盛顿。走下飞机时,欢迎的人群开始鼓掌。他差点停下了脚步。谁在后面呀?他心里嘀咕。虽说有银牌在囊中,他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掌声是献给他的。从那一刻起,保罗意识到自己的生活从此永远地改变了。
这位27岁的花样滑冰运动员在法国的阿尔贝维尔获得了银牌,从此走向全新的生活。1988年的卡尔加里冬奥会上,他表现平平,只得了第10名,可如今他再也不是在大型赛事中举止失措的无名小卒了;1991年的世界锦标赛上,保罗比赛完后,裁判建议他退出冰坛,“给年轻选手让位”,如今再也听不到这样的建议了。
Unit 7PA父亲的教诲
三位成功人士讲述父亲怎样塑造我们的人生。
瑞贝卡·洛伯:充满爱心
自小我就知道,父亲和母亲深深相爱。只要单独出门,他们总会吻别,我们兄妹几个觉得挺肉麻的,可结婚时,我却满心希望所找到的这个人,能像父亲爱母亲那样爱着我。在我家,爱无处不在,我成长的过程很有安全感,真是妙不可言。
我上大学时,母亲在与乳腺癌作斗争。父亲自己忧心忡忡,却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对母亲而言尤其如此。做了乳房切除术之后,母亲决定不接受乳房再造术,以免再受手术之苦,母亲告诉我,在他们一起走过的日子里,父亲甚至不曾叫她改变发型。相反,他总是对她说,她是多么的美丽动人。正因为这样,与癌症作斗争,对她而言,倒也并不是多么可怕的事。她深知,不管发生什么事,父亲和他的爱总是会和她在一起。
注:瑞贝卡·洛伯曾当选全美“大学最佳球员”,曾是美国女子职业篮球协会的纽约自由女神队球员。
理查德·布兰森:鼓励
我和几个姐妹在英格兰的一个小村庄长大。父亲是个律师,为了生计而奔波,我却一直就认为他与众不同。他从不指责我们,只是表扬,把我们的长处发挥出来。他会说:“给花浇水,花就会茂盛;不浇水,花就会死。”
我还记得我小的时候,说了别人几句不好听的话,父亲便说,“说别人的坏话,反映的是你自身的品质。”他还解释说,看到旁人的长处,别人也会看我的长处。我在经营公司时,一直尽量遵循这个原则。父亲还一向通情达理。15岁那年,我办了一本杂志,花了大量的时间,校长让我自己作决定:要么继续学业,要么辍学去办杂志。
约翰·路易斯:希望
小时候,我住在阿拉巴马州的特洛伊,我经常抱怨每天要起很早去农场干活。一天,父亲把我拉到一边说:“孩子,我们这么做,也是为了日子好过呀。坚持一下,情况总会好起来的。”
父亲生性乐观,对未来满怀希望,这种态度对我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他还教导我们说,我们不能只顾自己,还应该关心别人。
在我看来,父亲总是在奉献,在分享。我们自己条件也不宽裕,没有很多可供奉献或分享,但父亲坚信,一切都会好的,即使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也会如此。当年阿拉巴马有许多事情令人可怕:种族隔离很厉害;我们用的喷泉式饮水器上面标着“黑人使用”字样;上街时我们只能走街道的一边。但他挺过了这一切,没有怨,没有怒,没有憎。
Unit 8PA你是最薄弱的环节,再见
还记得美好的往日时光吗?在那样的纯真年代,我们共享文档和可执行文件,根本没有半点顾虑。不错,每隔一个月左右你可能会碰到一个引导扇区病毒,不过这些很容易对付,就算杀毒软件没有把它查出来也不要紧。
那些长长的夏日,悠闲自得,可惜消逝得太快。宏病毒使IT管理者们迅速成长起来,他们意识到有的病毒能迅速扩散到整个机构。一家公司里的数百台计算机感染了通过电子邮件附件传播的病毒,也是十分平常的事。公司各部门中身体最好的当属IT员工,因为他们奔走于各台计算机之间,清理病毒。
防病毒得想个更好的办法才行。各家公司现在都意识到病毒并不是“现代神话”,而确实会严重影响到公司的运作。他们投资杀毒软件,安装在计算机、服务器以及电子邮件网关上,甚至还采取措施确保使用最新的检查程序,随时更新杀毒软件。
听起来好像各公司已经采取了充分的措施防范病毒。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第四篇:英语课文及翻译专题
英语课文及翻译
第一单元
第三段 成名者之所以成名,大多是因为发挥了自己在歌唱、舞蹈、绘画或写作等方面的特长,并能形成自己的风格。
为了能迅速走红,代理人会极力吹捧他们这种风格。他们青云直上的过程让人看不清楚。
他们究竟是怎么成功的,大多数人也都说不上来。
尽管如此,艺术家仍然不能闲下来。
若表演者、画家或作家感到无聊,他们的作品就难以继续保持以前的吸引力,也就难以保持公众的注意力。
公众的热情消磨以后,就会去追捧下一个走红的人。
有些艺术家为了不落伍,会对他们的写作、跳舞或唱歌的风格稍加变动,但这将冒极大的失宠的危险。
公众对于他们藉以成名的艺术风格以外的任何形式都将不屑一顾。
第九段
对那些孤注一掷的追名逐利之徒,我要说:祝你们好运。
但是,遗憾的是,你会发现这不是你想得到的。
狗自逐其尾所得到的只是一条尾巴而已。
获得成功的人常常发现成功对他来说弊大于利。
所以要为真实的你、为自己的所为感到高兴,而不是拼命去获得成功。
做那些你为之感到骄傲的事情。
可能在有生之年你默默无闻,但你可能创作了更好的艺术。
第二单元
第四段
事实上,当卓别林再也无法抵制有声电影,不得不为他的“流浪汉”寻找“合适的声音”时,他确实很头疼。
他尽可能地推迟那一天的到来:在 1936 的《摩登时代》里,他第一次在影片里发声唱歌。在片中,他扮演一名侍者,满口胡言乱语,听起来不像任何国家的语言。
后来他说,他想象中的“流浪汉”是一位受过大学教育,但已经没落的绅士。
但假如他在早期那些短小的喜剧电影中能操一口受教育人的口音,那么他是否会闻名世界就难说了,而英国人也肯定会觉得这很“古怪”。没有人知道卓别林这么干是不是有意的,但这促使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第四单元
第四段 然而毋庸争辩,通信技术将是区分输赢的关键因素。
看一看俄罗斯的情况吧。
由于其坚实的数学和科学教育基础,它应该在信息时代有繁荣的发展。
问题是,它的国内电话系统是一堆生锈的20世纪30年代的老古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俄罗斯已经开始铺设光纤电缆,并制定了投入400亿美元建设多项通信工程的战略计划。
但是由于其经济陷于低迷,几乎没有资金来着手解决最基本的问题。
第五段
与俄罗斯相比,在未来10年中,中国大陆计划对通信设备投入1,000亿美元。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落后成了一种有利因素,因为这一发展正好发生在新技术比铜线电缆系统更便宜的时候。
到1995年底,中国除了拉萨以外的省会都将有数字转换器和高容量的光纤网,这意味着其主要城市正在具备必需的基础设施,成为信息高速公路的主要部分,使人们能够进入系统,获得最先进的服务。
第六单元
第三段
高尚的道德标准说起来容易,但实际上人们在这种情况下究竟会怎么做呢?
早些时候,一家英国汽车制造商被指控利用一笔基金行贿,并进行其他一些可疑运作,如给代理商和客户高额回扣、提供额外折扣、向一些在瑞士银行开的匿名账户汇款等。
这家汽车公司否认了这些指控,后来指控也被撤销了。
然而,当时英国汽车业里就有人准备私下里说:“瞧,我们这一行竞争激烈,每年我们汽车的海外销售额超过10亿英镑。
如果花几百万英镑能让一些客户高兴,谁会有损失呢?
我们不这样干,别人也会这样干的。
第八单元
第五段
身边总有人提醒我自己是奴隶的后代,但这并没有使我沮丧。
奴隶制是60年前的事了。
解放黑奴的这场手术很成功,病人的情况也不错,谢谢。
这场使我从黑奴变为美国公民的可怕战争喊道“各就位!”
内战后的那段时期说“预备!”我的上一代人则喊“跑!”
就像一场赛跑一样,我飞速起跑,决不可中途停步,伤心回望。
身为黑奴是我为文明生活所付出的代价,而作出这一选择的并不是我。
世界上再没有什么人有过比这更大的争取荣耀的机会了。
想想将要获得的新生活,而且我们不会有任何损失。不管我做什么,都可能得到双倍的嘉奖,或是双份的责难。想想这一点,知道这一点都令人激动不已。
占据国内舞台的中心可真刺激,而台下的观众则不知是喜是忧。
第十单元
第三段
《时代周刊》最近的封面故事列举了目前关于智能的一些看法,报道说:“新的人脑研究表明,衡量人的智能的真正尺度可能是情感,而不是智商。”
《时代周刊》称之为“情商”的情感智能的根本意义可从企业管理专家卡伦?波尔斯顿的话中窥见一斑:“顾客对企业说„我可不在乎是否你的每个员工都毕业于哈佛,我只愿意与能理解我、尊重我的企业打交道。‟”
第八段
综合考虑他人的看法。
大脑研究表明,人们对外界的看法受到遗传基因及个人经历的局限。
学会吸纳他人有用的观点是一种扩大自己见识的方式。
下次如果有人对某件事与你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对某个有争议的政治事件,停下来想想这其实是生活阅历使然,应把它看作一种感知能力的馈赠。
第五篇:英语课文翻译
Unit 1 Section A 我哥哥吉米出生时遇上难产,因为缺氧导致大脑受损。两年后,我出生了。从此以后,我的生活便围绕我哥哥转。伴随我成长的,是“到外面去玩,把你哥哥也带上。”不带上他,我是哪里也去不了的。因此,我怂恿邻居的孩子到我家来,尽情地玩孩子们玩的游戏。我母亲教吉米学习日常自理,比如刷牙或系皮带什么的。我父亲宅心仁厚,他的耐心和理解使一家人心贴着心。我则负责外面的事,找到那些欺负我哥哥的孩子们的父母,告他们的状,为我哥哥讨回公道。父亲和吉米形影不离。他们一道吃早饭,平时每天早上一道开车去海军航运中心,他们都在那里工作,吉米在那搬卸标有彩色代号的箱子。晚饭后,他们一道交谈,玩游戏,直到深夜。他们甚至用口哨吹相同的曲调。所以,父亲1991年因心脏病去世时,吉米几乎崩溃了,尽管他尽量不表现出来。他就是不能相信父亲去世这一事实。通常,他是一个令人愉快的人,现在却一言不发,无论说多少话都不能透过他木然的脸部表情了解他的心事。我雇了一个人和他住在一起,开车送他去上班。然而,不管我怎么努力地维持原状,吉米还是认为他熟悉的世界已经消失了。有一天,我问他:“你是不是想念爸爸?”他的嘴唇颤抖了几下,然后问我:“你怎么看,玛格丽特?他是我最好的朋友。”接着,我俩都流下了眼泪。六个月后,母亲因肺癌去世,剩下我一人来照顾吉米。吉米不能马上适应去上班时没有父亲陪着,因此搬来纽约和我一起住了一段时间。我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他好像适应得很好。但吉米依然想住在我父母的房子里,继续干他原来的工作。我答应把他送回去。此事最后做成了。如今,他在那里生活了11年,在许多人的照料下,同时依靠自己生活得有声有色。他已成了邻里间不可或缺的人物。如果你有邮件要收,或有狗要遛,他就是你所要的人。当然,母亲的话没错:可以有一个家,既能容纳他的缺陷又能装下我的雄心。事实上,关照像吉米这样一个深爱又感激我的人,更加丰富了我的生活,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能与之相比。这一点,在9·11灾难后几天更显真切。那天是吉米57岁生日。我在纽约自己的家里为他举办生日宴会,但是我们家的人都没能来参加,因为交通困难,而且灾难带来的恐惧使他们依然心有余悸。我邀请了我的好友,请他们来帮忙把宴会弄得热闹些,增加点欢快气氛,没去理会他们多数人在情感上都有些疲惫这一事实。于是我一反常态,没说“请不要带礼物”,而是向他们喊“请带礼物来”。我的朋友──吉米认识他们多年了──带来了中意的礼物:乡村音乐CD、一件长袖运动衫、一条有“吉米”字样的皮带、一顶编织的羊毛帽,还有一套牛仔服。那天晚上,我们先是送礼物,然后是切从他喜欢的面包店里买来的巧克力蛋糕,当然还唱了“生日歌”,否则宴会就不算完整了。吉米一次次地问:“该切蛋糕了吧?”等用完餐和送完礼物后,吉米再也控制不住了。他焦急地等着点上蜡烛,然后在我们“生日快乐”的歌声中,一口长气吹灭了蜡烛。户然而吉米对我们的努力还是感到不满足。他纵身跳到椅子上,直挺着身子,双手食指朝天,一边喊一边指挥我们唱歌:“再──来──次!”我们全力以赴地唱。待我们唱完时,他翘起两个拇指喊道:“好极了!”本来我们想让他知道,无论世上有多难的事情,总是有人来关心他。现在反倒是提醒了我们自己。对于吉米来说,我们唱歌时的爱心,是他心中额外的礼物,但是他原先更想看到的,是别人再次感到快乐。有如父亲的去世一夜之间改变了吉米的世界,9·11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熟悉的世界不复存在了。但是,当我们为吉米唱歌,相互紧拥,祈祷全球和平时,我们也意识到,朋友、家人间永恒的爱和支持可以让我们克服生活中的任何困难。吉米以朴素的方式为我们协调了眼前的一切,他做到这一点并不令人吃惊。吉米的爱可以征服一切,这是任何东西都限制不了的。
Unit 4 sectionA
自由女神像
19世纪70年代中期,法国艺术家弗里德里克·奥古斯特·巴托尔迪正在设计一个大项目,名为“自由照耀世界”。这是一座庆祝美国独立和美法联盟的纪念碑。
与此同时,他爱上了一位他在加拿大认识的女子。他母亲不赞成自己的儿子和一个她没有见过的女子恋爱,然而巴托尔迪不为所动,和心中所爱于1876年结为伉俪。
同年,巴托尔迪组装完雕像的右臂和火炬,并将它们陈列在费城。
据说,他用了妻子的手臂为模本,但觉得她的脸太漂亮,不适合做雕像模本。
他需要这样一个女人:面容沧桑却不失坚定,庄重多于美丽。
他选择了自己的母亲。1886年,自由女神像在纽约湾北部落成。
雕像综合了他母亲的脸和他妻子的身材,不过巴托尔迪称之为“我的女儿,自由之神”。
芭比娃娃
在现今销售的各式各样的芭比娃娃之前,原本部门只有一种芭比娃娃。
实际上,她的名字叫芭芭拉。
芭芭拉·汉德勒是马特尔玩具公司的联合创始人艾略特和鲁思·汉德勒夫妇的女儿。
鲁思是在见到女儿玩纸娃娃之后才想到做芭比娃娃的。
芭比娃娃的三维模特是一个德国洋娃娃,一个哄成年人开心的礼物,被描绘成具有“风尘女子”的模样。
马特尔公司将这个娃娃做了一番改造,变成了体面而地道的美国版本,尽管胸围有些夸张。它以当时10多岁的少女芭芭拉的名字命名。
自从1959年面世,芭比娃娃就成了全球公认的“娃娃女王”。
马特尔公司说,一般的美国女孩拥有10个芭比娃娃,全球每秒钟就有两个芭比娃娃售出。
如今芭芭拉已有60多岁了,她拒绝接受采访,但据说她非常喜欢芭比娃娃。她可能是当今世上最著名的不为人知的人物了。1961年,芭比娃娃的男朋友面世,按芭芭拉的弟弟肯的名字命名。
真正的肯于1994年去世。他对令自己全家名扬天下的娃娃极为厌恶。
他在1993年说:“我可不想让我的孩子玩这洋娃娃。”
《美国哥特人》
1930年,格兰特·伍德因其画作《美国哥特人》一举成名。此画体现了美国农民庄严的自豪,常常被人复制。
画面展示了一位神色严肃的男子和一位女子站立在农舍之前。
伍德深受中世纪艺术家的影响,他的灵感来自于一所古老农舍的哥特式窗户,但最令世界注目的是画中人物的脸。
伍德喜欢画他熟悉的脸。为画神色严肃的农夫,他选择了他那表情木讷的牙医,至于站在他身边的农妇,他选择了自己的姐姐南。他把模特的脖子稍稍画长了一些,但无疑能看出谁是画像的原型。
南后来说道,《美国哥特人》带给她的名誉使她摆脱了一种非常乏味的生活。
野牛镍币今天,美国的硬币都用来纪念美国政府的杰出人物,其中大部分是著名的前总统。
但1913至1938年间发行的野牛镍币,却是为了纪念由美国拓居引起的两起相互关联的悲剧──野牛群的灭绝和美洲印第安人的毁灭。此前一直是白人被用作美国镍币上的模特,而著名的艺术家詹姆斯·厄尔·弗雷泽却反传统而行之,起用了三名真正的美洲印第安人作为自己创作的原型。由于大草原上不再有野牛漫步,弗雷泽为了镍币另一面上的野牛,只好到纽约中央公园的动物园里素描一只老野牛。两年后,即1915年,此牛以100美元的价格售出,然后被宰杀取肉、剥皮,牛角制成了墙上的装饰品。
山姆大叔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14岁的山姆·威尔逊离家出走,加入父亲和哥哥们的行列,为美国殖民地独立于英国而战。
23岁时,他开始从事肉类加工业,并因为人诚实、工作勤奋而赢得声誉。
此后在1812年的战争中,威尔逊获得了一个职位,为美国军队检验肉食。他的合伙人和美国政府签订了一份合同,给军队提供肉食。送到军队的肉桶上面都印有EA-US标志,EA代表公司名,US代表原产国。
传说有一回,有个政府官员来参观加工厂,问及这些字母的含义,一个想象力丰富的雇员告诉他,“US”是“山姆大叔”威尔逊的缩写。很快,士兵们都说所有的军需品都来自“山姆大叔”。战后,政治漫画里开始出现一个名叫“山姆大叔”的人物。他的原型是一个早期漫画人物,名叫乔纳森大哥,此人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非常出名。
很快,山姆大叔就取代了乔纳森大哥,成了最受美国人欢迎的象征。
最令人难忘的山姆大叔的画像是由画家詹姆斯·蒙哥马利·弗拉格创作的,用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画的很多著名的征兵招贴画上。山姆大叔的形象是:高个子,白头发,下巴上有一小撮白胡子,身着深蓝色外套,头戴一顶高帽,上有星星点缀。这模样其实就是弗拉格的自画像。Unit 2
运动医学专家经过多年的观察,发现耐力运动员,特别是女性,经常会缺铁。普渡大学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即使是适度的锻炼,也可能会降低女性血液中的铁含量。“我们发现,那些通常不运动的女性一旦开始适度的锻炼,就会出现铁含量下降的迹象,”普渡大学罗斯安妮· M.莱尔副教授说。她对62 名妇女进行了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体育运动医学与科学》杂志上。这些妇女原先不怎么运动,后来开始了为期6个月、每周3次的锻炼。莱尔指出:“那些增食肉类食品或服用铁质补剂的女性能够恢复到健康状态。
但突然参加锻炼却仍沿用旧食谱的人则显示出铁含量降低。”缺铁在女性中是很常见的,每四个十几岁的少女中有一人缺铁,每五个18至45岁的女性中有一人缺铁。而在积极锻炼的妇女中这一比例更高,女耐力运动员中,缺铁者比例则高达80%。莱尔说,这意味着 “太多女性忽视了自己摄入的铁含量”。育龄女性危险最大,因为月经是铁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许多保健意识太强的女性也很危险,因为她们拒绝食用牛肉或羊肉,而这些肉中含有的铁最易被吸收。而且,由于女性常常为了控制体重而节食,从而未能摄取足够的含铁丰富的食物,结果可能导致缺铁。另一名专家指出,“普通女性每天摄入的铁只是应摄入量的三分之二。”他指出,“对于那些已经缺铁的女性,任何因锻炼而产生的更多铁质流失都足以导致体内缺铁状况的恶化。”运动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导致铁流失。有些铁随汗液流失。另外,由于某些未知的原因,高强度的耐力运动有时会引起消化系统内出血。运动员从事跑步之类高强度剧烈运动,也可能会因为足部血管失血的现象而使铁质流失。缺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也即最常见的阶段,是铁质储量不足。这一阶段一般没有症状。到了缺铁的第二阶段,就会出现疲倦和力不从心,此时体内已没有足够的铁来形成血蛋白分子,将氧输至运动肌肉。在第三即最后阶段,人常常感到虚弱、疲乏无力、喘不过气,运动成绩大打折扣。“人们认为,只要不到第三阶段就不会有什么问题。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帮助设计普渡大学研究的约翰·L.比尔德说。“只有当你的铁储量为零时,你才会进入第三阶段。而你若坐等到这个时候,你的麻烦就大了。”然而,比尔德指出,大多数铁质储量低的人并未意识到自己缺铁,因为传统的检测血液中铁含量的方法──检验血液中输送氧气的血蛋白的含量──是不够的。其实,有必要检查血液中另一种混合成分的含量,它可以显示血液中的铁含量。他还指出,虽然积极锻炼的育龄妇女最有可能铁含量低,“但男性也并非不缺铁,尤其是在他们不吃肉类而又从事高强度的体力活动的情况下。”(估计有 15%的男性长跑运动员铁含量低。)比尔德和其他专家都说,对这些人而言,最好每年验一次血,以测定血液中的铁含量。如果铁含量低,就要去看医生,以确定是否该通过调整饮食或服用铁质补剂来校正不足。一般说来,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是在食谱中增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因为铁质补剂可能存在严重缺陷。“服用铁质补剂可能使人想呕吐,有时甚至还会引起中毒。最好的铁来源,以及唯一最易为身体所吸收的铁来源,是肉、鸡和鱼。其他较好的铁质来源包括枣、豆类和一些多叶绿色蔬菜。”“选择那些标有„加铁‟字样的面包和麦片,”运动营养专家南希·克拉克写道,“这些增加的铁质补充了谷物中自然含铁量的不足。将这些食物与含有大量维生素
C的食物一起食用──比如吃麦片时喝橘子汁,或在三明治内夹上番茄──可以促进铁质吸收。”克拉克还建议用铁锅烹食,因为烹调过程中食物能从铁锅中吸收铁质。她写道,“在铁锅内烹煮了
3个小时的番茄汁,其铁含量大大提高,增加到原来的30倍左右。”她说,铁含量可能低的人,吃饭时应避免喝咖啡或饮茶,因为这些饮料中所含的物质会妨碍身体对铁质的吸收。“运动女性应特别注意选择饮食。”普渡大学的莱尔总结说:“如果你在铁含量流失之前就注意到了警告信号,你就可以在它真正成为问题之前弥补铁质的不足。”
第六单元 人如其名
在她人生最初的24年里,人们一直叫她戴比──一个和她的漂亮容貌和优雅举止不相配的名字。“我的名字总是使我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个厨子,”她抱怨道“我真的不想要戴比这个名字。”
一天,在填写一份出版工作职位的申请表时,这位小姐一时冲动,用她的中名林恩替换了她的名字戴比。“这是我一生中干得最漂亮的一件事,”现在她对人这样说,“一旦我不再称自己为戴比,我就感到好多了„„ 而且其他人也开始更认真地对待我了。”顺利地通过那次工作面试两年后,这位昔日的女服务员现在成了一位成功的杂志编辑。朋友和同事们都叫她林恩。
当然,戴比(或林恩)的职业成就并不是改名带来的,但是这肯定给她带来了好处,虽说改名仅使她对自己的才能增加了一点点自信。社会科学家认为你叫什么名字会影响你的生活。从古至今,名字不仅被用来识别人,而且也被用来描述人。《圣经》上说:人如其名。此外,《韦伯斯特大词典》也对名字作了如下的定义:表达某种特点的一个或几个字,这种特点被认为反映了某人或某事的本质,或描述了某人某事,常表示嘉许或不赞成的意思。请好好注意这几个词:“嘉许或不赞成”。不管是好是坏,诸如友好或拘谨、相貌平平或漂亮妩媚等特征已经在你的名字中有所暗示,甚至他人在见到你本人之前就已经知道你的这些特征了。
名字是与特定形象相关联的,任何一个被称为“相貌平常的简”或“普普通通的乔”的人都能证明这一点。后面的那个名字特别使我烦恼,因为我也叫乔。有些人认为这个名字使我更适合于做一名棒球运动员而不是别的什么职业,比如说艺术评论家。然而,尽管有此局限,我确实曾一度设法成为了一名艺术评论家。即便如此,一家著名杂志一直拒绝把“乔”作为我的文章署名,而是用我名字的首字母 J.S.来代替。我怀疑,假如我的名字是比较文雅的阿瑟或艾德里安的话,我的名字早已完整地出现在杂志上了。
当然,有积极含义的名字对你是有好处的,甚至能促进你结交新朋友。最新调查表明:美国男士认为苏珊是最有吸引力的女性名字,而女士则认为理查德和戴维是最有吸引力的男性名字。我认识一位女士,她就拒绝了一次与一位叫哈里的男人见面,因为“这人的名字听上去没劲”。可就在几天后的一个晚间聚会上,她走到我身边,催我把她介绍给一位气度不凡的男人;他们俩人整个晚上都在互送秋波。“哦,”我说:“你指的是哈里呀。”她听了后感到很尴尬。
虽然我们中大多数人会认为自己没有这样的偏见,但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多多少少对名字产生过成见。说实话,你碰到一个名叫奈杰尔的木匠会不会感到惊讶呢?或是一个叫伯莎的物理学家?抑或是一个叫梅尔的教皇?正如我的一位女性朋友在照看托儿所里四岁的儿童时所发现的那样,我们常常把由名字引起的固有想法加到他人身上。“在托儿所里,有一次我想让一个很活跃的名叫朱利安的小男孩静静地坐下来看书,而把一个喜欢沉思、名叫罗里的孩子推出去打球。因为他们的名字,我把他们的性格给搞混了!”
很明显,这样的偏见也会影响课堂成绩。在一项由圣迭戈州立大学的赫伯特·哈拉里及乔治亚州立大学的约翰·麦克戴维主持的研究中发现,教师总是给署名为埃尔默和休伯特的作文打较低的分数,但当把这两篇作文的署名改为迈克尔和戴维时,老师给的分数就要高些。但是教师的偏见不是造成课堂成绩差别的唯一原因。坦普尔大学的托马斯·V·布塞博士和路易莎·瑟拉里达里安发现:那些名叫琳达、黛安、芭芭拉、卡罗尔及辛迪之类的女孩们在评分较客观的智力测验和学业成绩测验中的表现比那些名字不太有吸引力的女孩要好。(一个与之相关的研究表明:女孩受同伴欢迎的程度也与她们的名字受欢迎的程度有关系,虽然对男孩来说这种关系不太明显。)
虽然你父母很可能想让你的名字伴随你一辈子,但记住,他们选这个名字的时候几乎还没有见到你呢。而且,他们在选名字时所看重的希望和梦想也许并不符合你的希望和梦想。如果你的名字看上去已不再适合你,不要苦恼;你不必一辈子用这个名字。影星们就经常改名,下点决心,你也可以这样做。
第七单元
减轻负担,拯救生命
如果你常常生气、身心疲乏,好像你生活中的压力正在快速地积聚,将要失去控制,那么你可能是在损害你的心脏了。假如你不想损害自己的心脏,你就需要努力学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控制自己的生活──并且承认有许多东西你是无法控制的。
这是罗伯特·S.埃利奥特博士的观点。他是内布拉斯加大学的临床医学教授,新书《从压力到力量:怎样减轻你的负担,拯救你的生命》的作者。
埃利奥特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类他称之为“热核反应堆式的人”(即易怒的人)。对这些人来说,紧张会导致他们血压大幅度迅速上升。
埃利奥特说,研究人员已经发现,有压力的人除了其他症状外,胆固醇的含量也较高。“我们已经做了多年研究,证明过分忧虑或紧张所产生的化学物质的确会损伤心肌纤维。这种情况发生时往往很快,不到5分钟。它会造成许多短路,而且这种短路会引起严重的心律不齐。
心脏跳起来不像一个泵,而像一只装着蠕虫的袋子(杂乱而又绵软无力)。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们就活不成了。”
现年64岁的埃利奥特,在44岁时曾有过一次心脏病发作,他把那次心脏病发作的部分原因归于压力。多年来,他一直是一个“热核反应堆式的人”。表面上,他显得沉着、冷静、泰然自若,但他内心深处的压力使他筋疲力尽。他现在身体状况很好。他说,压力破坏性程度的主要预测指标是FUD因素──FUD指的是恐惧、犹豫和怀疑──再加上可察觉到的缺乏控制力。
对许多人来说,压力的根源是愤怒,而对付愤怒的诀窍是找出怒从何来。埃利奥特问道:“这种愤怒是否来自这么一种感觉:希望一切事物都必须完美无缺?”
“这在职业女性中是很常见的原因。她们觉得要让人人感到她们无所不能,而且要把样样事情都做得完美无缺。她们认为,‘我应该这样,我必须这样,我不得不这样。’追求完美永无止境。完美主义者事必躬亲。他们生气是因为他们不得不把什么事情都扛在自己肩上,还为之发脾气。随后他们就感到内疚,接着他们就再把整个过程重复一遍。”
“还有的人生气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没有方向。他们把交通阻塞看得和家庭纠纷一样重,” 他说:“如果你生气超过5分钟──如果你生闷气,没有安全的发泄渠道的话──你就必须弄清你为何生气。” “此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人们由于心理压力在生理上变得越发激动,他们的身体就越可能因为某种心脏病而崩溃。”
让自己平静下来的做法就是承认你存在这种倾向。通过改变你的某些看法和消极思想,学会对事物不再抱有那么强烈的敌视态度。
埃利奥特建议人们控制自己的生活。“如果有什么能取代压力,那就是控制。
你所需要的不是FUD因素而是NICE因素──NICE是指新的、使人感兴趣的、有挑战性的历。” “你必须确定你能控制自己生活中的哪些部分,”他说:“停下你的脚步,对自己说,‘我要把指南针拿出来,弄明白自己需要什么。’”
他建议人们写下他们觉得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最想做成的6件事。本·富兰克林在32岁时就是这样做的。“他写下了他想要做的事情,诸如要做一个更慈爱的父亲、更体贴的丈夫、经济上独立、思维上活跃,而且还要保持性情平和──这一点他也做得不好。”
埃利奥特说,你可以先列出12件事,然后压缩到6件,要确定轻重缓急。“别让自己去做不可能做到的事。要做那些会影响你的个性、控制能力和自我价值的事情。”
“把它们记在一张可以随身携带的卡片上,需要的时候看看。既然我们无法让一天有26个时,我们就得确定先做哪些事情。”
请记住:随着时间的推移,优先要做的事会有所改变。“孩子会长大,狗会死去,你所优先考虑做的事也会改变。”
根据埃利奥特的观点,控制压力的另一关键因素是“要承认你生活中还有一些棘手的、你几乎无法或完全无法控制的东西──比如经济以及政客们。”
你必须认识到,有时候像交通阻塞、最后期限及讨厌的老板这类事情,“你无法抗争,也无法逃避。你必须学会如何与之相容。”
第九单元
不要做生活的逃兵
“孩子,起来,做个有出息的人!”虽然母亲已经过世,但她的话依然清晰地在我脑海中回响,就如我在孩提时代听到的一样。
她心里也许是为我好,但那时依我看来,她那毫不温柔的为母之道就如同用竹条鞭笞一般严厉。“天哪!”我叫道:“我已经是个有出息的人了。我有权晚点起床了。”
“要是有什么我不能忍受的东西,那就是逃兵。”她的声音在我脑海中回响,让我无法拒绝,于是我从床上爬了起来。我的父亲在婚后5年就过世了。他死后,我母亲没有钱。她要抚养三个孩子,还有一身的债务。当时母亲刚上大学,却不得不辍学去找工作。几个月后,我们失去了房子,母亲一无所有,只有支离破碎的生活残局等着她去收拾。我那奄奄一息的精神失常的祖母不得不被送往疯人院,而我们也只能寄居于她弟弟艾伦的家中。最终,母亲找到了一份超市售货员的工作,每周工资10美元。
虽然母亲期望我能成为百万富翁,但她很清楚我的能力,在这一点上,她从不欺骗自己。因此,从我很小的时候起,她就鼓励我向文字工作的方向发展。
母亲的家庭与文字素有渊源。最显著的证据就是我母亲最年长的堂兄埃德温。他是《纽约时报》的执行编辑,因报道古巴导弹危机而声名大噪。她常用埃德温的例子来告诉我一个有雄心的人能走多远,即使他没什么天赋。“埃德温·詹姆士虽然打字速度比较快,但他并不比其他人聪明,你看,他现在多么功成名就,”我母亲总是一遍又一遍地说。
她早就认定我有文字天赋,从那时起,她就有了目标,她的整个生命便开始围绕着帮助我开发天赋而运转。虽然很穷,她还是为我们订了一套适合中高级水平读者阅读的读物。每个月都会有一本书邮寄过来,价值39美分。
然而,我感兴趣的却是报纸。我贪婪地汲取每一条消息:骇人听闻的罪行、可怕的事故、在遥远地区发生的战争对人们犯下的令人发指的罪行,以及不得不背井离乡的难民的消息。警察贪污以及凶手死于电椅的报道令我着迷。
1947年,我从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毕业,向《巴尔的摩太阳报》应聘警事记者一职。他们为何选择了我是个谜。工资是一周30美元。我抱怨薪水太低,这对一个有学问的人来说是侮辱,但母亲却不认同。“如果你努力做好这份工作,”她说,“说不定能够做出些名堂来。” 不久,我被委派去采访非洲各国驻美大使馆的外交官。工作七年后,《太阳报》派我去白宫采访。对于一个记者来说,能够从椭圆型办公室发回报道已经是达到职业的顶峰了。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母亲时,我期待着从她的脸上看到喜悦。但要是我能够考虑到她为我设定的不断向前迈进、向上攀升的人生路线,我就不该有这种期待了。“好,拉斯,” 她说:“要是你努力做好这份白宫的工作,你有可能会有所成就。”
母亲并没有对我取得的成就予以充分肯定。无论我做什么,我取得的成就在她看来都是微不足道的。这往往会让我心烦。她从不向我道贺,从不承认我做得很棒。即使在我成功的时候,她也是说一些否定的话。“即使你到达了巅峰,你还得留神。”她总是尖刻地指出,“成就越大,摔下来也越重。” 在我刚刚成为记者的几年中,舅舅埃德温的成就常常萦绕在我脑中,挥之不去。我常想,要是《纽约时报》雇用我,该是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啊,那样我就可以向母亲一劳永逸地证明我的价值了。后来,连孩提时代也没想过的是,《纽约时报》竟然自己来敲门了。可惜的是,当我去《纽约时报》工作时埃德温舅舅已经离开了那里。最后,我终于被委任了一个记者能够梦想得到最具荣誉性的工作:《纽约时报》的一个固定专栏的评论员。这证明了我母亲在我小时候制定的、鼓励我从事笔墨生涯的计划是完全正确的。1979年,我达到了事业的顶峰,获得了一个重大奖项──普利策奖。不幸的是,在这前一年,我母亲的神志和健康状况都完全崩溃了,她住进了疗养院,从此与世隔绝。她从来不知道我的普利策奖。我大概可以猜到她会做出怎样的反应。“不错,孩子。看来,要是你努力工作,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一个出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