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本教研与虚拟教研中心的有效性研究》课题进展情况汇报
课题进展汇报材料
《校本教研与虚拟教研中心的有效性研究》
课题进展情况汇报
韶关市田家炳中学课题组(2003年11月)
我校于2003年6月正式提出申请,参加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虚拟教研中心开发与应用的有效性研究》的研究。并明确了我校的研究方向,确定子课题名称为《校本教研与虚拟教研中心的有效性研究》。六月组织有关人员写好了课题申报表,并将申报表送呈省电教 馆审批。由于我校加入这一课题研究的时间比较晚,许多事情只是在起步阶段。下面把我校的一些做法和设想向课题组专家和兄弟学校领导汇报一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在争取到该课题后,我校余校长倍加重视,亲自挂帅,领导该课题的研究工作。余校长统筹全部,组织协调各项工作,先后召开多次校长办公会议,行政例会,科组长、年级组长、备课组长联席会议,层层布置,全面落实,明确分工,通力合作,决心以全校集体的智慧,尽最大的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附:课题组织与分工如下:
组长:余晓韶,校长,中学高级教师,负责课题的组织、协调工作。
副组长:刘艳云,主管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负责课题组织和管理工作。
成员:罗代国,教科处负责人,中学高级教师,负责课题的常规管理。
邬四宝,教务处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负责课题的实施和评估工作。
张炜,电教信息组组长,学校网络信息中心负责人,负责学校虚拟教研的技术和平台建设。
周丽娟,中学高级教师,负责数据、资料收集与整理。
胡凯,计算机教师,负责网页制作和资料录入。
全体科组长、教研员,名单如下:
语文组――李达均、张广迎;数学组――曾国华、周莲英
英语组――蔡红、黄京瑶;物理组――雷开德、何志明
生化组――袁安清、欧阳晴政史地组――夏月娥、胡敏仪
电教组――张炜、吴洪军图音体组――刘效恩
教研员――周丽娟、刘昕、王兴勇
为了调动课题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校制订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包括加大投入,对研究人员实施倾斜政策,适当给予研究津贴,调整有关人员的工作任务,减少其工作量,以便集中精力搞好研究;还明确了奖励方案,以目标驱动课题的研究,广大研究人员正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中去。
二、已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推进学校的硬件建设
为了搞好这项课题的研究,搭建理想的研究平台,我校在有限的条件下,筹集了大量的资金,加快了有关工程的建设,目前进展顺利。
(一)首期多媒体教学平台进教室工程已全面启动,将于本月底进入到高
二、高三课室,届时,各教室将以先进的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将充分利用校园网网络资源拓展教学时空,成为虚拟教研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践的领地。明年初将开始实施第二期工程,即在高一级、初三级课室中建设多媒体教学平台。余下的初
一、初二级也将尽快落实资金,在2005年前全部教学班级建好多媒体教学平台,为我校申报国家级示范高中及广东省示范初中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校园网已初步建成,正在加快升级换代进程。早在2002年,我校就已建设好了学校网站,域名为,这是展示我校形象,加强与社会交往,促进国际联系的重要窗口。网站内容丰富多彩,详实具体,并及时更新维护。校园内部网已有“新闻发布系统、电子邮件系统、资源管理系统”等各板快,成为我校内部交流的重要电子平台。目前各科组网页正在建设中,已搭好了初步的框架结构,正待内容的充实、完善。
(三)为了方便教师上网查资料、制作课件,促使教师人人搞科研、个个有课题,全面参与到虚拟教研中心的建设中来,学校花大决心为全校教师配备手提电脑。目前招标工作已结束,已基本确定中标的电脑品牌及价格,首批高
二、高三年级的教师不日将配给手提电脑,将与多媒体教学平台配套使用。其他教师手提电脑配置的进程与教学平台进课室同步进行,2005年以前将实现人人有手提。
三、已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加快学校的软件建设
(一)全员参与、全面实施教师信息技术专题培训。我校教师早在去年,就全面完成了计算机中级培训,计算机中级合格率在全市各学校中名列前矛。为了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和网络知识,同时为了搞好该课题的研究,学校与时俱进,进一步提高了培训标准,要求全体教师全面完成网络专题培训。目前,学校教师正利用每周六晚上学习三个多小时的网络技术,包括flash动画、网页的制作、教学软件的应用、几何画板等教学、教研中可能用到的各种技术,本学期将培训完毕并要求通过考核。
(二)抓典型促全面、培养骨干促一般。为了全面掀起虚拟网络教学、教研的新高潮,探索在网络环境下教学、教研的新路子,我校选派了骨干教师李达均等6人于今年暑假参加了韶关市教育局主办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骨干教师培训班”,收获很大,有三位教师的教学案例分别荣获市一、二等奖。学校还派出了有关人员到深圳市实验中学、珠海六中等先进地区学校考察、学习他们在这一方面的先进经验,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启示,这些骨干教师正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带动全校教师全面深入研究,带动该课题的研究进展。
四、已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
我校本着“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总结提高,促进理论的发展完善”的指导思想,已进行了各种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
(一)开设网络教学实验班,实施整体突破、系统研究。今年九月,我校在初一新生中招收了四个网络教学实验班(在韶关市为首例),将在新形势和条件下,以网络环境这个广阔的时空进行教学教研,探索虚拟时空下的教学教研,目前进展顺利,学生已基本适应这种学习方式,学习成效显著。该实验班特邀我国著名的华中师范大学祝枝庭教授进行指导,11月10日祝枝庭教授及省、市教研室的领导老师一行到我校进行了现场指导和讲学,效果非常明显。
(二)由个体教师来试验,寻求单项突破、专题研究。在课题组的指导下,我校各教师纷纷进行实验,勇于尝试,大胆突破,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由语文组老师与电教中心合作的《病梅馆记》一课教学案例已获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等单位主办的“全国新课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案例评比”二等奖,李庆仁等老师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等课例分获韶关市一、二等奖,其它成功的案例还有很多。这些个案在各个学科不同专题上进行了个体研究,大大丰富了该课题的内涵,充实了该课题的内容。(比较成功的案例见光盘)
五、面对的困境及问题
(一)缺乏明确、具体的理论指导。由于经验、水平等问题,当前的研究只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摸索中前进,在摸索中总结、提高,难免不走弯路,因此需要更为具体、明确的科学理论指导,使研究更快捷更有效,在此肯请省电教馆派出专家莅临我校实地指导并多进行几次培训或交流。
(二)由于我校条件的限制、进展较慢。我校地处粤北山区,尽管已是现代化程度较高、条件较为良好的一所中学,但仍然受到资金的制约,很难一步到位建设好有关硬件,只能分步分期完成,目前全面铺开研究有较大困难。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题的进度。
韶关市田家炳中学课题组2003年11月
第二篇:《校本教研与虚拟教研中心的有效性研究》课题进展情况汇报
课题进展汇报材料
《校本教研与虚拟教研中心的有效性研究》
课题进展情况汇报
韶关市田家炳中学课题组(2003年11月)
我校于2003年6月正式提出申请,参加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虚拟教研中心开发与应用的有效性研究》的研究。并明确了我校的研究方向,确定子课题名称为《校本教研与虚拟教研中心的有效性研究》。六月组织有关人员写好了课题申报表,并将申报表送呈省电教 馆审批。由于我校加入这一课题研究的时间比较晚,许多事情只是在起步阶段。下面把我校的一些做法和设想向课题组专家和兄弟学校领导汇报一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在争取到该课题后,我校余校长倍加重视,亲自挂帅,领导该课题 的研究工作。余校长统筹全部,组织协调各项工作,先后召开多次校长办公会议,行政例会,科组长、年级组长、备课组长联席会议,层层布置,全面落实,明确分工,通力合作,决心以全校集体的智慧,尽最大的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附:课题组织与分工如下:
组 长:余晓韶,校长,中学高级教师,负责课题的组织、协调工作。
副组长:刘艳云,主管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负责课题组织和管理工作。成 员:罗代国,教科处负责人,中学高级教师,负责课题的常规管理。
邬四宝,教务处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负责课题的实施和评估工作。
张炜,电教信息组组长,学校网络信息中心负责人,负责学校虚拟教研的技术和平台建设。
周丽娟,中学高级教师,负责数据、资料收集与整理。
胡 凯,计算机教师,负责网页制作和资料录入。全体科组长、教研员,名单如下:
语文组――李达均、张广迎; 数学组――曾国华、周莲英 英语组――蔡 红、黄京瑶; 物理组――雷开德、何志明 生化组――袁安清、欧阳晴 政史地组――夏月娥、胡敏仪
电教组――张 炜、吴洪军 图音体组――刘效恩
教研员――周丽娟、刘 昕、王兴勇
为了调动课题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校制订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包括加大投入,对研究人员实施倾斜政策,适当给予研究津贴,调整有关人员的工作任务,减少其工作量,以便集中精力搞好研究;还明确了奖励方案,以目标驱动课题的研究,广大研究人员正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中去。
二、已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推进学校的硬件建设
为了搞好这项课题的研究,搭建理想的研究平台,我校在有限的条件下,筹集了大量的资金,加快了有关工程的建设,目前进展顺利。
(一)首期多媒体教学平台进教室工程已全面启动,将于本月底进入到高
二、高三课室,届时,各教室将以先进的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将充分利用校园网网络资源拓展教学时空,成为虚拟教研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践的领地。明年初将开始实施
课题进展汇报材料
(二)校园网已初步建成,正在加快升级换代进程。早在2002年,我校就已建设好了学校网站,域名为www.xiexiebang.com,这是展示我校形象,加强与社会交往,促进国际联系的重要窗口。网站内容丰富多彩,详实具体,并及时更新维护。校园内部网已有“新闻发布系统、电子邮件系统、资源管理系统”等各板快,成为我校内部交流的重要电子平台。目前各科组网页正在建设中,已搭好了初步的框架结构,正待内容的充实、完善。
(三)为了方便教师上网查资料、制作课件,促使教师人人搞科研、个个有课题,全面参与到虚拟教研中心的建设中来,学校花大决心为全校教师配备手提电脑。目前招标工作已结束,已基本确定中标的电脑品牌及价格,首批高
二、高三年级的教师不日将配给手提电脑,将与多媒体教学平台配套使用。其他教师手提电脑配置的进程与教学平台进课室同步进行,2005年以前将实现人人有手提。
三、已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加快学校的软件建设
(一)全员参与、全面实施教师信息技术专题培训。我校教师早在去年,就全面完成了计算机中级培训,计算机中级合格率在全市各学校中名列前矛。为了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和网络知识,同时为了搞好该课题的研究,学校与时俱进,进一步提高了培训标准,要求全体教师全面完成网络专题培训。目前,学校教师正利用每周六晚上学习三个多小时的网络技术,包括flash动画、网页的制作、教学软件的应用、几何画板等教学、教研中可能用到的各种技术,本学期将培训完毕并要求通过考核。
(二)抓典型促全面、培养骨干促一般。为了全面掀起虚拟网络教学、教研的新高潮,探索在网络环境下教学、教研的新路子,我校选派了骨干教师李达均等6人于今年暑假参加了韶关市教育局主办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骨干教师培训班”,收获很大,有三位教师的教学案例分别荣获市一、二等奖。学校还派出了有关人员到深圳市实验中学、珠海六中等先进地区学校考察、学习他们在这一方面的先进经验,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启示,这些骨干教师正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带动全校教师全面深入研究,带动该课题的研究进展。
四、已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
我校本着“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总结提高,促进理论的发展完善”的指导思想,已进行了各种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
(一)开设网络教学实验班,实施整体突破、系统研究。今年九月,我校在初一新生中招收了四个网络教学实验班(在韶关市为首例),将在新形势和条件下,以网络环境这个广阔的时空进行教学教研,探索虚拟时空下的教学教研,目前进展顺利,学生已基本适应这种学习方式,学习成效显著。该实验班特邀我国著名的华中师范大学祝枝庭教授进行指导,11月10日祝枝庭教授及省、市教研室的领导老师一行到我校进行了现场指导和讲学,效果非常明显。
(二)由个体教师来试验,寻求单项突破、专题研究。在课题组的指导下,我校各教师纷纷进行实验,勇于尝试,大胆突破,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由语文组老师与电教中心合作的《病梅馆记》一课教学案例已获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等单位主办的“全国新课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案例评比”二等奖,李庆仁等老师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等课例分获韶关市一、二等奖,其它成功的案例还有很多。这些个案在各个学科不同专题上进行了个体研究,大大丰富了该课题的内涵,充实了该课题的内容。(比较成功的案例见光盘)
五、面对的困境及问题
(一)缺乏明确、具体的理论指导。由于经验、水平等问题,当前的研究只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摸索中前进,在摸索中总结、提高,难免不走弯路,因此需要更为具体、明确的科学理论指导,使研究更快捷更有效,在此肯请省电教馆派出专家莅临我校实地指导并多进行几次培训或交流。
课题进展汇报材料
(二)由于我校条件的限制、进展较慢。我校地处粤北山区,尽管已是现代化程度较高、条件较为良好的一所中学,但仍然受到资金的制约,很难一步到位建设好有关硬件,只能分步分期完成,目前全面铺开研究有较大困难。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题的进度。
韶关市田家炳中学课题组 2003年11月
第三篇:校本课程教研研究课题
校本课程教研研究课题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通过我们对学生的了解,让学生通过一种正当的渠道把正常的、不满的情绪宣泄出来,通过这种方式反映出来的现象和问题,很多都是事实,都是真问题。我们把它反馈给教师,希望教师个人能够反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然后通过教师的大讨论,形成较好的对策和行动方案,再由师生双方面通过正常的渠道进行沟通和交流,努力营造和谐的、互动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双方在了解的基础上理解对方,由此产生心灵的共鸣。这样师生才会在愉悦的氛围下快乐地工作和学习,这也是我们开展校本教研的初衷!
二、校本课程的现状与趋势
在校本教研推进过程中,各地又不同程度地出现低水平重复和内驱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状态更多的是一种被动的、非自觉的状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这种被动状态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使教师从非自觉状态走向自觉状态呢?正如有的专家所提出的那样,在校本教研制度的管理中要从刚性制度向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转变,学校要倡导一种教师研修、自我完善的文化氛围,制定一系列教师人力资源培训和持续教育的规定培训,使培养目标和教师个人发展目标保持一致,将学校的发展和教师个人的发展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成为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从非自觉状态向自觉状态转变。
三、校本课程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
当前,理论界对校本课程虽然还没有形成一定最具权威最被认同的界定。但只要我们翻阅一下资料,上网点一下百度,还是有许许多多,零零总总的关于什么是综合实践课程、什么是地方课程、什么是校本课程的一些定义。从这些定义中,我们一定能够找到一些三者各自的内在的本质属性。
设臵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与理论价值
1、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通过对学生学习各环节存在的不良习惯的调查分析,找出问题,运用教育理论,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矫正,以达到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目的在培养初中学生一般性学习习惯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初中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探索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评价方法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技术,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和取得预期的效果,学校制定了科学的教科研管理制度,定期交流研究的情况,调控研究的进程,优化研究的方案。制定了一系列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标准等。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而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从其本质上说是学校教育共同体在学校一级对课程的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所有活动。其基本定位是非学术性或者说是兴趣性的,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指向,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开发校本课程,其意义不仅在于改变自上而下的长周期课程开发模式,使课程迅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以学校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和受教育者(学生)为本位、为主体的课程开发决策机制,使课程具有多层次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能力。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实施的课程。“校本课程”这个概念,应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校本课程不仅是学生学习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更是对学生学习经验和个性品质的改造: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跑道”,更是学生“奔跑”的过程。课程应是开放的、动态的、民主的、科学的,而不应是封闭的、静态的、独裁的、经验的。所以,以学校为基础开发的校本课程,学校的所有成员以及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士都可以参与校本课程中来,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将校本课程开出学校,开至社区,开到现实生活中去;开发的目的是尽可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开发的理念是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是学生本位而不是知识本位,它应重视学生自身独立的生命价值,而不应过多地强调人的工具性价值。
七、预期研究成果
校本教材,只是部分作为学科教学的补充在有限的时间内和全体学生基本无选择的条件下使用,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是有限的,甚至很难对学生起到减负增效的作用。所以,校本教材编好了,还要作为课程来开设,要
接受学生的检验,由学生来选择。没有作为课程来实施,校本教材的编写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校本课程不只是促进学科教学的,有的校本课程对学科教学无明显帮助,不是高考学科所考的内容,但它是学生成长所必需的,发达国家的高中教育都开设有家政、生命教育、人生规划、实践活动等课程,也不是作为高考的课程来设臵的,实际是为了学生将来的发展。今天,校本课程开发不是装饰学校门面的遮羞布,学校应当树立新课程改革理念,树立“以人为本,育人至上”的教育价值观,从学生终身发展的目标出发,搞好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努力办出学校自身的特色,提升学校的品位,打造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让学校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和有影响力的世纪人才。
八、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共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12、5——2012、6),研究的准备阶段。选择研究方向,开展相关的调查,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的目标、内容、措施、方法等。
2、第二阶段(2012.7——2012.9),研究实施阶段。进行理论学习,收集有关资料,全面展开研究工作。
(1)2012.10——2012.12,学生学习习惯现状系统性调查。形成调查报告。
(2)2013.1——2013.2,侧重于对学生一般性学习习惯的方法培养研究。
(3)2013.3——2013.4,侧重于对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的方法培养研究。完成阶段性工作汇总。
(4)2013.5——2013.5.,重点进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方法研究。
3、第三阶段(2013.6——2013.6),研究总结阶段。整理资料,分析研究,完成课题成果的总结和提炼,形成研究报告,其它成果著述结集,申请结题验收。
第四篇:校本教研汇报材料
排埠镇小学2013年校本教研活动小结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任务,抓好校本教研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我校在总结上学期质量情况的基础上,主动寻找差距、反思不足、激发全校教师的质量忧患意识。进一步明确学校在教学质量方面的严峻形势和主要任务,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学期我们排埠镇小学在校本教研方面做了如下工作:
一、健全学校制度,加强常规教学的管理
1、继续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和教师考核制度,奖优罚劣,以制度管理人,促进教师积极工作。新学期我校校长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铜鼓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排埠镇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排埠镇小学教师课堂行为规范》《排埠镇小学教师激励制度》等各项规章。
2、备课改革工作进一步落实,五年内新教师备详案,十年内教师备简案,十五年以上教龄实行批注式备课;此外,备课、上课、作业批阅、辅导和检测是课堂教学工作流程中的五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都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我校教导处在每次常规教学检查后,都及时将当月检查通报下了到各村小,做到规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到每一位教师,以便让老师们查漏补缺,做好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
二、开展教研活动,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平台
1、新学年我校迎来了一批新教师,为让他们尽快适应教学工作,教研组进一步细化了师带徒方案;
3、鼓励教师积极研究先进的教学模式,开展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学校鼓励教师阅读与教学相关的杂志报刊和书籍,积极撰写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论文,记不少于规定的读书笔记
5、坚持理论学习,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要求教师深入学习《国家课程标准》以及《课程标准解读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讨论,更新观念,探讨新策略,利用新方法组织好课堂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让教师从经验型向专业型、科研型转变。
2、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校语数教研组利用每个星期二、三业务学习的时间组织教师进行网络培训,学习各年段的教材介绍和优秀课改案例。校本培训通过“四个一定”和观看名师授课视频及组织教师外出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教研月活动开展以来,数学教研组在校领导的领导带动下,全组教师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和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学习数学课程标准,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把教学抓紧、抓细、抓实,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以真正达到教学效率的提高。为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二.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
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坚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且把这个活动做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我们组继续按教导处的计划如实开展了各项活动。从集体备课到听课、评课,使教师教学理论向纵深方向发展。
在第六届“校本教研月”活动期间,我校遵照县教育局文件精神,制定方案,层层落实。较好完成了校本教研月工作,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将本次校本活动月工作汇报如下:
一、专题研究重过程
以“潜心研课标,努力促发展,共筑中国梦”为主题,以课标教材为主体,以课堂教学改革为载体,制定了详尽的教研月活动实施方案,认真落实“七个一”。其中通读课标、研磨教材5次,“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活动15次,领导班子示范课3节----
二、教学展示显风采
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选定日常教学中的重、难点课题,以一课多备、一课多研、一课多上、一课多评方式进行磨课,组织教师开展了“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活动,进一步夯实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坚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且把这个活动做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各教研组继续按教导处的计划如实开展了各项活动。从集体备课到听课、评课,使教师教学理论向纵深方向发展。语文组陈芬老师教学的《富饶的西沙群岛》和廖春桃老师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体现了新课标下把课堂交给学生的理念以及将教学资源做到了较好的整合,还有数学组教师张云辉主任的,洪坤主任的《稍复杂的方程》及李锦鸿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均取得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新教师陈凯的《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叶宁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许红的《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甘程霖的《口算除法》还有梅洞小学帅新勇老师和黄良英老师都很认真,很成功的完成了任务。教导主任廖春桃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和总务主任张云辉的《认识几时几分》两堂班子成员示范课得到了校长及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三、教学质量重评估
在本次校本教研月活动期间,学校对全体教师执行教学常规、学科教学规范和履行教学认真工作的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通过领导听课、抽查学生作业等方式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一次跟踪测评,在期中测试后教师们都认真进行了教学分析,以此促进了广大教师实现精细教学。
四、教研月活动出成果
一是进行了教学反思及活动体会的评选;二是进行了“三字一话”的竞赛活动,三是评选出了校本教研月活动先进个人,柳洁花被评为优秀教研组长,廖春桃、张云辉两位教师被推荐为县级校本教研活动月先进个人。
活动月期间,刘校长校长向全镇教师举行的研磨新教材专题讲座——《因材施教,努力尝试个性化教育》对老师们启发很大,这一活动我们主动向县教育局教研室的领导打去电话汇报了工作,这个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实效性的讲座让我镇老师很受启发,也为今后的教学多了一个尝试的目标。此外,我们也积极组织了与兄弟学校的联片协作教研活动,校长刘虎宜、教导主任廖春桃及教研组长柳洁花都精心制作了课件,收到了满意了效果,得到了同行们的认可。在本次教研活动月中,我校能将活动中的各项任务一一落到实处,并圆满完成活动月的各项工作,同时也涌现了一批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几十年如一日的老教师和一批爱岗敬业、勇于进取的年轻教师。
总之,通过开展以“潜心研课标,努力促发展,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月活动,落实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效率,为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当然,我校的教育教研工作也还在摸索过程中,与经验丰富的兄弟学校相比,我们还有较大的差距,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上级部门和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积极配合下,同时,通过校本教研月营造出的积极向上的教研氛围,并将活动月的精神贯穿到我们今后的教研和教学工作当中,我们排埠小学的教育教学水平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第五篇:校本教研汇报材料
注重实效
扎实推进 全面提高校本教研水平
——五大连池市和平中心校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案进行研究的活动,即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研究推广和成果转化,以达到改善课堂生态、促进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近年来,我校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注重实效,扎实推进,努力探索适合学校实际的校本教研的方法和途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就我校校本教研的一些体会与做法,向各位领导及同仁做一简要的汇报。
一、加强领导,完善校本教研的组织制度建设。
为了切实将教研工作落到实处,我校结合全镇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以中心校校长为组长,业务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分校校长为成员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组建了八个校本教研小区,构建起了信息畅通的校本教研网络。我们还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积极采纳基层领导、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做到领会实质,挖掘内涵,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并根据学校现有实际时行定位,确定出校本教研主题,出台校本教研管理组织制度和实施方案。在管理工作中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共建,双向并举,突出实效。
二、学习借鉴,强化校本教研的素质能力培养。
在准确把握校本教研的方向和重点的同时,我们还加强了教育理论的学习与研究,积极创造条件,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以确保校本教研工作着沿正确的方向向前发展。
1、深化学习活动,提升教研素养。我们先后组织全镇教师认真学习了课程论、教学论和国家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校本研究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同时,我们还引导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张向奎的《教育心理学》、马云明的《课程与教学论》,引导教师研究卢威的《爱弥尔》、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等名著以及肖川、魏书生、窦桂梅、朱永新等教育名家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把每
互补与整合,借助集体备课这一载体,由同年段的多名教师上同一课题的课,让教师体验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教学设计和不同教学风格所带来的不同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师在比较中由教学程序的“执行者”向教学“研究者”转变,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
3、集体备课。反思以往的备课状况,我们逗留在三个误区:一是重“形式”轻“实效;二是重“教法”轻“学法”;三是重“预案实现”轻“教学生成”。这样的备课形式显然难以适应当前课改和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我校成立了中心教研组,建立了两周一次集体备课制度。备课中通过对典型课例的分析,备课成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畅谈个人见解,博采众长,形成“共案”,然后再根据教师自身和班生特点做增减,尽可能形成个性化、特色化的教案,体现了同伴互助、优势互补,提高了备课质量,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还要求教师,课后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以书面形式形成“教后案”。
四、课题研究,深化校本教研的内涵发展。
1、科学筹划,专家引领。我校利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良好背景,规范我校教育科研工作,根据学校发展所急需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选择科研课题,制定科研培训计划,边研边训,即组织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通过网络下观看专家讲座录象,聘请五市二中校长杨林同志来我校做学洋思、促教改专题讲座,结合小教部教研员的以课代训及时捕捉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准确把握研究方向,促进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2、广泛参与,探索吸纳。挖掘学校教育研究资源,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我校的省级子课题《教师心理危机对中小学生影响的研究》已通过省级验收,黑河市“十一五”课题《乡镇学校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和《分层异步导学的研究》正处于研究阶段。通过对课题的听、说、议、评等教研活动,为广大教师搭建学习与研究的平台,为教师在校本教研和教育创新上增添了强劲动力,找到了新的途径。
3、成果共享,拓展领域。学校借助课题研究阶段总结,积极有效地推进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通过课题研究的教案、典型课例、实验反思和行动研究信息的收集与整理,以报告、讲座、课堂教学观摩等形式推广研究经验,发挥课题研究辐射功能,以达到资源共享,从而激发教师的主动参与意识,开发科研
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构建、再造与批判能力,使教师在评价、思考状态下养成了良好的反思习惯。
2、矫正反思过程中的不良倾向。教学反思是随课改而生的一种新的教学行为,教师在理解执行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常常出现重数量轻质量、没有触及课堂实情、没有深刻内心体会、泛泛而谈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我校定期查阅、调研教师的教学反思手册,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对不同层面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强调教师要以自身的真实体会作为反思素材,以课堂有效教学为目标开展反思。为鼓励、表扬典型教师,我校定期在每次常规检查中把好的教学反思汇编成册,以供交流和分享。
3、加大执行与行为跟进力度。针对教学反思中凸显出来的有深度、有价值的观点,无论是个体的,还是普遍性的,一经印证认可,便将其列为校本教研的热点问题,引发争辩,达成共识,一旦意见统一就形成我校业务常规要求,敦促落实整改。为强化跟进执行力度,学校还组织各教研组做好跟进执行过程中的阶段性评价与总结,树立典型,推介经验。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由于我校注重加强校本教研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校本教研的作用,使教师队伍得到迅速成长,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逐年稳步提高,办学特色得到了不断增强。现拥有地级骨干教师8名,区级评优课、研究课4节,先后有80余篇论文、案例赢得了黑河市级以上奖励,有四节录像课荣获市级一、二等奖,中心校还被评为市教科研先进集体,中心小学被评为市一类学校,五名老师被评为黑河市级课题研究先进个人;几年来通过校本教研所形成的各类儿童作品,如:绘画、剪纸、手工等作品达3000余件,在2007年迎国检时,受到国家督学于芳同志的高度评价。
几年来的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虽然我们在校本教研开发利用上做了一些工作,但我们距兄弟学校所取得的成绩还相距甚远。我们决心:在今后的校本教研开发和探索中,努力学习,积极吸纳外地的先进经验,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把我校的校本教研开发工作做实、做细、做好,为我市的校本教研开发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