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国高中三年级语文强化训练试题
全国高中三年级语文强化训练试题
一、(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不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强劲痉挛靓妆大相径庭不胫而走 .....
B.逶迤怡情疮痍甘之如饴颐养天年 .....
C.沮丧矩形龃龉含英咀华越俎代庖 .....
D.婢女裨益庇荫刚愎自用筚路蓝缕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项是
A.党中央反腐倡廉的坚强决心如滚滚洪流不可遏制,近年来,党政机关干部队伍中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正逐步得到遏止,反腐败斗争已经呈观出平稳健康、不断向纵深发展的态势。..
B.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范,他们是时代的先锋、群众的楷模,..
是弘扬社会主义伟大民族精神的典型。..
C.由于连云港市公安机关领导周密部署,公安干警仅在通缉令发布56小时后就将震惊全国的邯郸农业银行金库特大现金被盗案主犯任晓峰抓获,神勇的公安干警和良好的治安环境成为港城市民评头论...足的热点话题。.
D.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行而上学》开卷第一句话说“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为此目标,《特别文摘》必将以凤凰涅槃的勇气淬火新生,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方永刚之所以成为党的创新理论的积极传播者、深入学习者、模范践行者、坚定信仰者,就是因为党的创新理论深深吸引了他,折服了他。
B.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科技创新尤其要“以民为本”,这就需要我们的科技工作者改善“公益类科技就是低端技术”的偏见,从制度上着手大力打造“民生科技”。
C.国家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全国旅游业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中心,发挥旅游在拓宽农民创收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提升农村文明程度等方面的作用。
D.将防卫厅升级为防卫省,使日本成为其经济地位相称的军事大国,是日本右翼保守势力多年的愿望,对日本复活军国主义的潜在威胁我们不能视而不见。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手感年代
最近完成《周刊》私房菜专题报道,觉得有点意思,连饮食风潮也进入“手感年代”了。一个厨师的厨艺手感决定一家私房菜馆的生死,这样有自信靠口碑生存的小本经营,渲染的是厨师与顾客之间的私密接触与温度,还有限量供应与不低的消费,不正是“手感经济”的新行销元素、模式与语言吗?手工眼镜、手工牛仔裤、手工编织包、手工香皂、手工首饰„„生活里不知不觉出现了愈来愈多made by hand(手工制作)的产品,有些不是百分之百手工制造,却强调手感的价值,价格都不便宜。而近几年自己也有这样的消费倾向。
以前我们的衣服不都是手工做的吗?难道经济走了回头路?不同的是价位的差异,因为手工在机械工业年代不可能便宜,正如缓慢是快速社会中真正的奢华。这是一个追求“手感”的年代,因为“手感,第1页
是一个集合词,它传递出人味、触感、温度、专注与独一无二的精神”。台湾《天下》杂志年初出版吴昭怡等著的《手感经济——感觉的时尚》里这么说。
标准的手工眼镜收藏迷会告诉你:手工眼镜不同于机械生产的,没有明显的Logo(标志),每个构面、接角是眼镜师傅亲手刻画出来的,起伏特别精准、利落。手感经济也是一种体验经济。日本京都的“俵屋”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经常去,只有18个小房间,收费不菲,日本人住上一晚就心满意足。房内墙纸、榻榻米、园艺、吃的豆腐都是附近老店提供的。第11代传人老板娘从不开分店,因为俵屋不能离开京都,俵屋是京都生活之华的整体呈现。这种生意规模不大,利润却不错,也是手感经济。
“因为人不快乐了,根本不知道自己活着的价值是什么。”美学家蒋勋说。现代人处于大量生产、选择过多的年代,已陷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恶性循环。今天人们拥有的东西都是别人做的,丧失自主权;手感产品盛行,意味着人们能靠、也喜欢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一些东西,证明自我存在,对抗大量机器制造,不被资本主义消融。这是“回到身而为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手感年代也暗示即使要消费,愈来愈多的消费者还是选择忠于个人,而不是忠于品牌。现在没有女人喜欢跟别人撞衫,连不少名牌都要用手工、限量生产来行销。“量身打造”又回流,只此一家,比起名牌,更有市场。
手感经济也是深度经济,借一个有深度的技艺,设计一种产品,可以加深对生命的体验。没有技匠精神,不敬重手艺,生活没有主张,粗糙无味,不可能有手感经济。当今消费需求从量转为质,追求生命的质感和细节。原料来自何处、产品如何被生产、生产者是谁等,都可透过感官让消费者亲身体验,或借故事来行销,为生活注入美学灵魂。
手感经济更能满足人类的生物性本能及心理需求。当人与人的接触逐渐被手机、电子邮件所取代,一个真实的肉体拥抱反而变得弥足珍贵,毕竟触感无法被机械化。人们从消费手感产品里寻求被人拥抱般的温暖和慰藉,竟成了一种流行。更多人想要买“作品”,而不是“产品”,工业时代前没落的技匠艺工回流,人们重新出发寻找独一无二的珠宝、家具及陶瓷工艺品。自古以来婴儿需要母亲的双手拥抱、触摸,才能健康地成长。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想透过消费手感产品来按摩抚慰自己的心灵,从作品手感里感受他人的余温。
(选自2006年第22期《读者》)
4.下列关于“手感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感经济是一种能够传递出人味、触感、温度、专注与独一无二精神的消费经济形式。
B.手感经济是一种深度经济,它借深度的技艺,设计一种产品,让人们加深对生命的体验与感悟。
C.手感经济满足人类的生物性本能及心理需求,让人们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人情的温暖,满足人们渴求得到抚慰的心灵需求。
D.手感经济使绝大多数人消费时,萌生出选择忠于个人,而不是忠于品牌;需要“作品”而不是“产品”的消费理念。
5.下列对“回到身而为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句意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感产品盛行,意味着人们喜欢靠自己双手去创造一些东西,证明自我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B.人们在消费手感产品时能寻求到被人拥抱般的温暖和慰藉,心灵得到滋润。
C.现在消费者中没有一个人喜欢跟别人撞衫,量身打造名牌,体现人们对个性化享受的一种追求。
D.当今消费者越来越追求生命的质感和细节,以期获得亲身体验和美学灵魂。
6.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正如缓慢是快速社会中真正的奢华一样,消费手工产品也算是消费经济中的一种奢华。
B.日本京都的“俵屋”是京都生活之华的整体呈现,它能让人充分体验到京都生活手感经济的真
谛。
C.人与人的接触逐渐被手机、电子邮件所取代,弱化了个体接触的强度,降低了个体接触的温度。
D.现代人进入大量生产、选择过多的年代,也即将陷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恶性循环的不快乐境地之中。
7.根据文中信息,以下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A.婴儿在母亲双手拥抱、触摸下能够健康成长,那么,现代人在消费手感产品时可以按摩抚慰自己心灵,感受他人的手感价值,获得更健康更快乐的生活。
B.手工产品都是纯手工制作,历来价格超过机械制作且价位较高,凸现了手感价值,颇受人们青睐。
C.许多行业已进入“手感年代”,渲染的是相互间私密接触与温度,限量供应与不低的消费状态,这已成为“手感经济”的新行销元素、模式与语言。
D.不敬重手艺,生活没有主张,就不可能有手感经济,也就会让人丧失部分活着的意义与价值。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少有文武材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仕隋为马邑郡丞。会高祖(李渊)击突厥,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将诣江都,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太宗寻召入幕府。
萧铣据荆州,遣靖辑安之,其年八月,集兵于夔州。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必谓靖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九月,靖乃率师而进,将下峡,诸将皆请停兵以待水退。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若乘水涨之势,倏忽至城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纵彼知我,仓卒征兵,无以应敌,此必成擒也。”进兵至夷陵,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靖纵兵击破之。至江陵,屯营于城下,铣甚惧,始征兵于江南,果不能至。靖又破其骁将杨君茂、郑文秀。铣遣使请降,靖即入据其城,号令严肃,军无私焉。
或请籍铣将拒战者赀以赏将士,靖曰:“王者之师,义存吊伐,百姓既受驱逼,拒战岂其所愿?宜弘宽大,以慰远近之心。降而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义。但恐自此以南城镇各坚守不下,非计之善。”于是遂止。江流之域闻之,莫不争下。以功授上柱国,封永康县公,检校荆州刺史,乃度岭至桂州,遣人分道招抚其大首领冯盎等,靖承制授其官爵。凡所怀辑九十六州,户六十余万,优诏劳勉。太宗嗣位,拜兵部尚书。
突厥诸部离叛,朝廷将图进取,以靖为代州行军总管,率骁骑三千自马邑出其不意,直趋恶阳岭以逼之。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相谓曰:“唐兵若不倾国而来,靖岂敢孤军而至?”一日数惊。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其所亲康苏密来降。四年,靖进击定襄,破之,可汗仅以身遁。太宗尝谓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足报往年渭水之役。”
(《旧唐书·李靖传》有删改)
8.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壮其言壮:认为„„有气魄 .
B.遣靖安辑之辑:通缉 .
C.或请籍铣将拒战者籍:抄家、籍没 .
D.靖承制授其官爵承:秉承 .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靖岂敢孤军而至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B.因自锁上变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C.靖承制授其官爵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
D.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重为乡党所笑,以侮辱先人 ..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靖正碰上唐高祖李渊去攻打突厥,李靖通过观察,知道他有夺取天下的意图,于是自己戴上枷锁,将前往扬州向朝廷报告。
B.李靖以疾雷不及掩耳之势打败萧铣,占领城池之后,军令如山,纪律严明,没有私下掳掠的情况。
C.李靖越过南岭,采取了正确的招抚策略,秉承皇帝旨意授予当地大首领适当官爵,使岭南九十六州,六十余万户人民归入唐朝版图。因此,李靖受到皇帝的慰劳鼓励。
D.太宗准备对突厥用兵,任命李靖为代州行军总管。他率领骁骑三千,出敌不意,插到恶阳岭,使敌人十分惊慌,最后克复定襄,威振北狄,足与当年渭水之战相媲美。
11.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纵彼知我,仓卒征兵,无以应敌,此必成擒也。(3分)
译文:
(2)王者之师,义存吊伐,百姓既受驱逼,拒战岂其所愿?(3分)
译文:
(3)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3分)
译文:
四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2)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白居易《琵琶行》)
(3)天行健,(《周易》)
(4)工欲善其事,(《论语·魏灵公》)
强化训练十二参考答案
一、(9分,每小题3分)
1.C(A读音均为jìng,B读音均为yí,C“越俎代庖”中的“俎”读音为zǔ,其余读音均为jǔ,D读音均为bì)
2.D(A“遏制”意为制止、控制,“遏止”意为阻止,前者重在“制”,后者重在“止”;B“典范”指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典型”指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C“评头论足”原指一些无聊的人评论妇女的容貌,现泛指对人对事说长道短,多方挑剔)
3.C(A项不合逻辑,正确顺序应为“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B项搭配不当,应将“改善”改为“改变”。D“其经济地位”前缺少介词“与”
二、(12分,每小题3分)
4.D(“绝大多数人”与原文“愈来愈多”的人概念的内涵不一样)
5.C(“没有一个人喜欢跟别人撞衫”与文中“现在没有女人喜欢跟别人撞衫”不吻合;“量身打造”的并非都是名牌)
6.D(“即将陷入”应改为“已陷入”)
7.B(手工产品未必都是纯手工制作;“历来价格超过机械制作且价位较高”与原文意思不符)
三、(9分,每小题3分)
8.B(“辑”文中意为平定)
9.C(A.表修饰/表转折,译为“却”;B.于是/经由,通过;C.代词,他们;D.所字结构/和“为”构成“为„„所”结构,表示被动)
10.D(应为足够报当年在渭水被他们打败的仇恨)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9分)(1)[3分]即使他们知道了我们的行动,匆忙征调军队,也没有办法应对我们,这样他们一定会成为俘虏的。(纵,仓卒,擒,三个词是关键的采分点。)
(2)[3分]仁义之师,作战的意义在于安抚百姓惩罚罪人,百姓受到了萧铣的驱遣逼迫,抵抗和作战难道是他们自己的意愿吗?(吊伐,拒战,反问句是关键的采分点)
(3)[3分]突利可汗对李靖出其不意的战略没有料到(或李靖会这样做),看到官兵突然来到,于是非常害怕。(虞,奄,是关键的采分点)
12.(6分)(1)骐骥一跃,驽马十驾(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3)君子以自强不息(4)必先利其器(有误,则该空不得分)。
[译文]
李靖,本名药师,是雍州三原县人。年轻时有文才武略,常常对自己亲近的人说:“大丈夫如果遇上英明的君主和大好时机,就一定要建立功劳成就事业,来搏取富贵。”在隋朝担任马邑郡丞的官职,正碰上唐高祖李渊去攻打突厥,李靖观察李渊,知道他有夺取天下的意图,于是给自己戴上枷锁,将要前往扬州,向朝廷报告事变,到了长安,因为道路堵塞不通才作罢。高祖攻下京城,抓住李靖,将要杀他。李靖大喊道:“您拉起正义的队伍,本应为天下除**,为什么不想成就大事,却要因为个人的私怨杀掉壮士呢?”高祖认为他的话很有气魄,太宗又坚决请求(不要杀他),于是就放了他。太宗不久就把李靖召入幕府。
萧铣占据荆州称帝,高祖派李靖去平定他,那年八月,在夔州聚集军队。萧铣认为当时正是秋汛季节,江水上涨,三峡道路十分危险,坚信李靖不能进军,于是让士兵休息,不加防备。九月,李靖就带
兵前进,将下三峡,将领们都请求停止进军来等待江水退了再说。李靖说:“兵贵神速,机会不能丧失,如果趁江水上涨的形势,快速地到达荆州城下,就是人们常说的疾雷炸响,来不及掩住耳朵,这是军事家的上等策略。即使他们知道了我们的行动,匆忙征调军队,也没有办法应对我们,这样他们一定会成为俘虏的。”进军到了夷陵,萧铣的将领文士弘带领几万精兵屯驻在清江,李靖挥师打败了他。来到江陵,扎营在城下,萧铣十分害怕,这时才从江南征调人马,果然调集不到。李靖又打败了他的勇将杨君茂、郑文秀。萧铣派人请求投降,李靖当即进入占据了江陵城,军队号令如山,纪律严明,没有私下掳掠的现象。
有人请求抄没萧铣将领中抵抗的人的家资来奖赏将士们,李靖说:“我们是仁义之师,作战的意义在于安抚百姓惩罚罪人,百姓受到了萧铣的驱遣逼迫,抵抗和作战难道是他们自己的意愿吗?我们应当发扬宽大为怀的道义,来抚慰远近百姓的心,人家投降了还要抄没家产,恐怕不符合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救助出来的本意吧。只怕从这往南的各个城镇都会坚守不投降了,这不是一个好计策。”于是没有那样做。江汉一带听到这个消息,没有不争着归降的。
李靖凭借战功被授予上柱国的官职,封为永康县公,代理荆州刺史,李靖于是度过五岭来到桂州,派人分路招抚各部落大首领冯盎等人,李靖秉承皇帝的意旨授予他们官爵。总共招抚了九十六州,六十余万户,皇帝用热情的诏书对他加以慰劳鼓励。大宗继承主位,任命李靖为兵部尚书。
突厥各部叛变,朝廷计划进军攻打,任命李靖为代州行军总管。李靖率领三千勇猛的骑兵出敌不意,从马邑直走恶阳岭来逼迫敌军。突利可汗没有料到李靖会这样做,看到官兵突然来到,于是很害怕。将士们议论纷纷:“唐军如果不是调集全国军队来了,李靖怎么敢孤军深入呢?”一天之内多次自相惊扰。李靖通过侦察知道这种情况,暗中让间谍挑拨突利可汗和他心腹将领的关系,突利可汗亲近的康苏密前来投降。贞观四年,李靖进击定襄,打败了突厥,突利可汗只身一人逃走了。唐太宗曾对他说:“从前李陵带领步兵五千去攻打匈奴,最后不免自己投降了匈奴,但还得到史书留名。你带领三千轻骑兵深入到突厥内地,最后攻克了定襄,威名震慑了北边的胡人,这真是从古到今所没有的功绩,足够报当年在渭水被他们打败的仇恨了。”
第二篇:三年级语文试题
一、听写生字词二十个。
———————————————————————————————————————————————————————————————————————
二、一比,组成词语。
暮()若()馆()推()瀑()
幕()苦()苦()准()暴(三、选择正确解释的序号填在()里。(8分)
笨:①理解能力、记忆力差。②不灵巧。③费力气。
1、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
2、他显得笨手笨脚。()、意思:①指意义、含义。②指趣味。③指意见,愿望。
1、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这棵柏树长得像座宝塔,真有意思。()
四、选词填空。(5分)
困难艰苦艰难
1、()的岁月,战士们靠毅力打败了敌人。
2、我们在学习生活中要克服()
3、他拄着拐棍,()地走着。
耐心细心虚心
1、做算术题特别要(),不然容易出错。
2、帮助别人要有(),听取别人意见要()。
五、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12分)
贫穷()落后()失败()
同意()安全()安静())1
六、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15分)
抽出()商量()朗读()
()的叶子()的雪峰()的西藏
()的森林()的湖泊()的药材
七、用下面的字组词再造句。(10分)
1、纪()
2、珍()
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它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崐一身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崐外漂亮。
1、这段话共有()句话。
2、写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3、这段话是抓住松鼠的()、()、()、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描写的。
时光老人与流浪汉
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时光老人问:“你是谁?为什么哭?”
流浪汉说:“我少年时代玩玻璃球,青年时代玩纸牌,中年时代打麻将,家产都败光了!如今我一无所有,我真后悔呀!”
时光老人看他哭得可怜,试探着问:“假如你能返老还童„„”
“返老还童?”流浪汉抬头将老人打量了一番,“扑通”一声跪下,苦苦哀求,“假如再给我一个青春,我一定从头学起,做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好吧!”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
惊呆了的流浪汉低头一看,自己变成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肩上还背着书包呢。
他想起自己刚才的话,便向自己熟悉的一所小学走去。路上他看见几个孩子在玩玻璃球,他不觉手痒了,也挤进去玩了起来。他仍然按老样子生活,到了老年,他又懊悔的痛哭起来。正巧,又碰到时光老人。他“扑通”一声跪下,哀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个青春。“我做了件蠢事!”时光老人冷笑说:“给你再多的青春,你也不会得到真正的生命。”
时光老人那么生气。从此,他给每个人的时间都一样,谁也别想多得一分一秒!
1、“返”用部首查字法,查()部,再查()画。(1分)
2、“熟悉”的反义词是_____________(1分)
3、回答问题。(3分)
(1)流浪汉苦苦哀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个青春时,是怎么说的?用“~~~~~~”把有关句子画下来。
(2)流浪汉第一次见到时光老人时,呜呜地哭着,他说:“我真后悔呀”,你知道他后悔什么吗?后来他是怎么做呢?
—————————————————————————————————————————————————————————————————————
4、写几个自己收集的谚语。
——————————————————————————————————————————————————————————————————————————————————————————————————————————
(三)说大话的维克托
班上转来一个新同学,他的名字叫维克托。维克托和同学熟悉以后,经常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一些奇遇,例如他怎样一个人扑灭一场大火,又怎样从河里救起一个快要淹死的孩子。大家都信以为真。
有一 天,班上的同学排演一出话剧,不料,在演出前,扮演主角的学生突然病
了,大家发起愁来。“我很熟悉这个角色,就让我来演吧。”突然,维克托自告奋勇地说。同学们立刻转忧为喜,都从心里感激他。
到演出的那一天,维克托却没有来。同学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找遍了校园的各个角落,仍然不见他的踪影。
第二天早上,同学们走进教室,看见维克托安闲自得地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大家立刻围了上去。
“你昨天为什么不来演戏?”
“忘了。”他若无其事地回答。
“这样重要的事情怎么可以忘记?”不管男同学还是女同学都提高了嗓门责备他。
同学们气愤极了,大家约定在两个月之内,谁都不理睬维克托。
这两个月的时间,对爱说大话的维克托来说确实很难熬。但是他终于懂得了说大话是最坏的事,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
1、在文章中找出与下面意思相对应的成语,填在括号内。
①自己主动地要求担当某项任务。()
②像没有那回事一样。()
2、“到演出那一天,维克托却没有来”,这时,同学们是什么情态?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3、维克托会改正自己的缺点吗?你是从文章中的哪些叙述内容得出这个结论的?
第三篇:小升初语文强化训练(一)专题
小升初语文强化训练
(一)姓名()
(亲爱的同学,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沉甸甸的果实挂在繁茂的树丛中,正笑盈盈地望着你。愿你努力攀爬,细心采摘,去品尝那最美、最甜的硕果吧!)
一、积累与运用。
(一)字、词、句。
1、根据音节填字组词。
cuì()弱()绿憔()纯()
鞠躬尽()出类拔()
2、“请勿自误”中“勿”的意思是(),具有这种意思的字还有()、()。
3、如果一个汉字,既能找到部首,又知道它的读音,最好选择()查字法。“盈”的第一笔的名称是(),“盈余”中“盈”的意思是()。
4、在下面的括号中填上“看”的近义词,组成词语。(不重复)
仰()俯()远()()视()一眼()目
5、补充名句。
(1)星星之火,()。(2)逆水行舟,()。(3)严于律己,()。(4)只许州官放火,()。
6、按要求改写句子。(1)日月潭景色宜人。
改为反问句:(2)小丽对小红说:“明天,我请你去公园玩。”
改为转述句:
7、用修改符号修改病段。
新年联欢会上,同学们表演的美好节目,被大家吸引了。刘明表演单人舞,舞姿忧美,张林表演的小提琴独凑,非常动听。最后同学们尽情歌唱,欢乐的歌声在操场上空回声。
(二)选择题。
1、下面四句,()是陈述句,()是祈使句,()是疑问句,()是感叹句。
A.危险!快走开!B.这儿的花真美!C.我已做完了第一题。D.你第一题做得怎样?
2、以下汉字,声母是翘舌音的有(),音节是整体认读的有()。
A.施B.凝C.临D.唇
3、教师对学生正如医生对()。
A.治病B.医院C.病房D.病人
4、下列带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喝水 吆喝B.弹琴子弹C.蒙蔽蒙族D.温度度量
5、“愁眉不展”一词中“展”的意思是()A.张开、放开B.施展C.放宽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安居乐业盛气凌人治国安帮B.喜出望外完美无缺丰攻伟绩 C.坐井观天滥竽充数守株待兔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巨”“区”的部首是“匚”。()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说的。()
3、“一张桌子,一位老师,一匹马车”这三个词语中的量词都用得正确。()
4、“玻璃、动弹、桌子”三个词语都读轻声。()
5、在“难解难分”“号称”两个词语中,每个字都是多音字。()
6、“我们要认真克服并发现工作中的缺点。”这是一个病句。()
7、书信和请假条的称呼都应写在第一行且顶格。()
(四)阅读《螳螂捕蝉》,完成下面各题。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饮露水,不知螳螂在其后;螳螂偶然而至,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黄雀伸颈想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都因想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有患。
1、写出文中的“其”分别指什么。
其:①②③④⑤⑥
2、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五)不知道你留心没有,在我们的教学楼、实验楼的走道里挂出了非常温馨美妙的标语,如“用尊重的态度对老师,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如果让你为教室拟一个大意是“禁止高声喧哗”的 标语,你会怎样写?
二、阅读。
(一)课内阅读
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走到门口,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着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作者是。
2、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贪婪:
3、找出第二自然段中划线句子中描写“我”的动作的词,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再填空。
(1)描写“我”的动作的词语有:(2)这些词语写出了顾客,更表现了“我”对读书的。
4、用波浪线画出体现“我”复杂心理的句子。从这些心理活动中,你读出了什么?
(二)牵着母亲过马路
①周末下午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母亲说:“你们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呀!”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②到菜市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她提着菜蓝,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我宽容地耐心地听她诉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唠唠叨叨,别人不愿听,儿女还能不听?
③穿过马路,就是菜市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④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⑤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达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当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手走到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⑥2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路已经变成了柏油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的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掠头发一样一一掠散,但永远也抹不去爱子的情肠。
⑦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的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地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侯,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稻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渔网„„
1、文章第①自然段中“年近花甲”的“花甲”指的大约是岁。
2、第②自然段中加点词“家长里短”的“里”的意思是。(A、家乡 B、街坊C、里边)这个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是。
3、请结合上下文,在文中第③自然段的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
4、第④自然段中画线句“我的心灵震颤起来”,“我”震颤的原因是什么?
5、文章中写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两次牵手,你能概括一下吗?
一是二是
6、有时父母一个眼神、一个举动、一句话都饱含了他们对子女的深情,你感受过吗?请你用简单的语言讲述出来。
第四篇:三年级语文期末试题
三年级语文期末试题
班级姓名
第一部分日积月累(12分)成绩
⑴诗文储蓄。(2分)
1、独在异乡为异客。
2、停车坐爱枫林晚。
3、,任尔东西南北风。
4、书到用时方恨少。⑵常识擂台。(10分)
1、杭州素有“”的美称;拉萨是有名的“”;生活在北大荒的人喜欢用“”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郑燮号,是“”之一;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是一颗无比璀璨的。哈尔滨与济南有、的别称。西湖的白堤与苏堤与唐朝诗人和有关。
2、本册书中我最喜欢(人物),因为。
3、人们也称苏州为,通过本册古诗的学习,你认识了苏州的和两处名胜。
4、说脸谱。关羽是脸,包公是脸,秦桧是脸。
第二部分 基础知识(46分)
一、生词聚会。(12分)
yán shícōnɡ cuìliǎn pánɡyōu yánɡqÿnɡ rïulún liú()()()()()()tîu liànɡqÿn lûâhuǎn bùshǎn yàomãi tànjiü jiã()()()()()()
二、生字变脸。(10分)
倍(倍数)佳()钱()彼()维()(陪同)()()()()险()佛()讯()股()珍()()()()()()
三、我会模仿。(6分)
酸溜溜()()()
银灰()()()
层层叠叠()()()
和风细雨()()()
四、精挑细选。(7分)
1、发人深省(shþnɡ xǐnɡ)丢三落(là luî)四参差(cün chàcýn cÿ)
2、(漂 飘)荡挺(拔 拨)(映 印)照拜(访 防)随(即 既)精(彩 采)(维 唯)一(状 壮)丽
五、精彩回放。(11分)
1、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好几首古诗。你能把你喜欢的一首介绍给我们吗?请把它写下来。。。
这首诗的作者是(),你喜欢它的原因是()。
2、课余,你还能背诵的诗有《》、《》、《》。
3、小露珠像钻石那么
3、它们有的游客不时被逗得
4、人人都需要
。像水晶那么,像珍珠那么。,有的,有的,有的。,特别是当一个人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同时,也不要忘记。
第三部分阅读长廊(12分)
“煮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转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吗?”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作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床,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文章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呢。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个字的词语,并填在括号里。
①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形容运用自如。()
②一下子明白过来。()
③心里不明白,不理解。()
2、造句。不仅„„还„„。
3、你认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意思是:。
4、杜甫是怎样“煮书”的,请用“~~~~~”画出相关部分的句子;我们学语文该怎样“煮书”?请用“”画出相关部分语句。
5、“煮书”有什么好处?你今后打算怎样学好语文呢?第四部分作文园地(30分)
一、写请假条。
吴娟的爸爸要去上海出差,不能参加1月26日的家长会,他给张老师打电话没打通,于是就想到写一张请假条给女儿带给张老师。现在请你替吴娟的爸爸写这张请假条,格式要正确。(5分)
二、一学期下来,你是不是比以前有了进步,取得了一些成绩?是不是比以前懂得更多的道
理了?也许你还会发现自已身上有别人没有的优点呢。你愿意向别人介绍自己吗?请你以〈〈的我〉〉为题,写一篇文章向别人介绍自己。(25分)
第五篇:三年级语文期中试题
2010年秋期三年级语文期中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姓名:得分:
一、基础知识(55分)
1、我会拼,我会把字写美观(20分)。
jiāonènhúdiékǒngluèjiāojuǎnzhǔnbèi
()()()()()
bōluópīnmìngbàifǎngshìyànsūxǐng
()()()()()
2、给下面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并画上“(6分)。
假装(jiǎjia)适当(dàngdāng)电扇(shānshàn)
闷热(mēnmèn)几个(jījǐ)磨刀(mómò)
3、照样子换偏旁组成新字,并组词,再选两个词各说一句话(7分)。
准—(堆)—(土堆)纪—()—()佳—()—()精—()—()坊—()—()镜—()—()()
()
4、把词语补充完整(8分)。
一()正()()()苍苍自()自()引人()()欢()乱()千()万()()奇()艳()()迷人
4、我会填(6分)。
认真地()拼命地()快活的()轻轻地()好奇地()悄悄地()
6、照样子写句子(4分)。
(1)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2)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pín)频点头。
早晨、小鸟
7、我能把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4分)。
天对地。大陆对。
秋月白。雨中山果落。
二、阅读(45分)
1、课内阅读(10分)。
(1)我会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聪明在于学习。只要肯攀登。
路人借问遥招手。,每逢佳节倍思亲。
(2)《玩出了名堂》一文中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突发奇想()显微镜,并用显微镜()了微生物。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diào)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绿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有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英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1)读句子填空。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这句话把“蒲公英的花”比作。“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这句话把蒲公英当作()来写。(2分)
(2)回答问题。(6分)
① 我发现了什么?② 草地为什么会变色?
(3)从文中找出一组意思相反的词(2分)。
()—()
三、作文(25分)
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把这件事写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