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路钢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路钢、校长李培根2010年元旦献词
奋勇前行追求卓越
不觉又入新年,迎来憧憬无限!站在年代交接的路口,我们与广大师生员工一样感慨万千。在此,我们谨代表校党委、校行政,向全校师生员工,向心系学校发展的全体离退休老同志,以及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海内外校友和社会各界朋友,致以新年最诚挚的问候和祝福。
九年前的五月,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组建了新的华中科技大学,掀开了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新的篇章。九年来,我校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创新教育的改革与实践不断推进,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我们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人类重大问题,进行了学科方向的凝练和调整,取得了大批重大研究成果;我们融入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与全国诸多省市区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即将过去的2009年,以新中国60年华诞为契机,我校师生携手举办了“我和我的祖国”万人歌咏晚会等一系列庆祝活动,展现了华中大人胸怀祖国、热爱学校、众志成城、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我们推进科学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作为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校,我校指导思想明确,组织措施得力,工作有序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我们凝练出的“敢于竞争、善于转化,聚精会神、科学发展”十六字实践载体以及开展的“四个一”活动等,在校内外都产生了良好的反响。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让党的声音进社区、进寝室、进头脑。校领导参加12个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率队深入我校各社区调研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状况;以“党旗领航工程”等为标志的学生党建工作,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肯定。
我们实施创新教育的决心更加笃定。启明学院开展了系列以“创新与创新教育”为主题的研讨与实践活动,Dian团队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与赞许。创新研究院迎来了首批82名博士生。在2009年微软“创新杯”全球大学生科技竞赛中,我校学子连续第三次代表中国学生参加全球总决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中共产生6项特等奖,我校学子夺得两项。
我们对“质量数量”的科技发展理念更加明确。光电国家实验室、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等科技平台建设稳步推进,生物医药研究院、武汉新能源研究院获准立项建设,我校首个国家工程实验室揭牌。我校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研究计划工作取得显著进展。被SCI、ISTP收录论文数与名次均有上升,世界顶级杂志《自然》上首现了“华中科技大学”。
我们开展学科建设和人才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在生物医药、新能源方面取得的进展,标志着我校在这两个新兴学科领域取得一席之地。2009年我校新增两位院士,特别是实现了理科在院士培养方面的历史性突破;在“千人计划”和“长江学者”申报等方面也持续获得丰收。电气学院邵可然教授指导的博士张勇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我们责任以行、服务社会的理想更加执著。学校成立了近百家知名企业加入的校企合作委员会,探索服务企业和区域经济的长效机制和新的整体模式;进一步紧密与武钢、三
一、武重、格力、东方电气、中国移动等知名企业的联系并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校企科技合作的力度进一步加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认清形势,要有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与使命感。我们要冷静思索:在创建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进程中,我们还缺少什么,还要做些什么?在未来的2020年甚至2030年,我们的位置在哪里?我们不能怨天尤人,要唱“国际歌”,要依靠自己改变命运。
十年磨一剑,霜刃已初见。2010是华中科技大学并校十周年,站在新旧十年的交汇点,让我们以人为本,敢于竞争,善于转化,朝着创建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行,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二篇:华中科技大学路钢书记在创先争优活动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路钢书记在创先争优活动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党员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表彰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学校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在此,我代表校党委,向受表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全校两万七千多名共产党员表示节日的慰问!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部署,是巩固和拓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也是党的建设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在中央、教育部和湖北省委的部署下,2010年5月以来,华中科技大学以基层党组织“五个好”、党员“五带头”为主要内容,以“聚精会神谋发展,创先争优上一流”为活动主题,以在基层单位“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在教职工中“争做立德树人标兵”、在学生中“争做党旗领航手”为活动载体,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学校各级党组织坚持将创先争优活动与自身工作相结合、与宣传教育相结合、与实践行动相结合。以“党旗领航工程”为抓手,各基层党组织积极行动起来,结合中心工作,立足本职岗位积极开展“党员亮牌”活动、“岗位奉献”活动和“服务师生”活动,在全校掀起了创先争优活动的高潮。
1、各院系党组织结合中心工作,立足本职岗位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各院系结合本单位实际,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等工作,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力地促进了中心工作。本学期以来各院系党组织配合学科评估、学校综合改革等,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使各项工作得以推进,取得较好的成效,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如经济学院党总支刚才介绍的在创先争优中紧紧抓牢“服务育人”这一关键工作,开展“1+1+1”结对帮扶活动,促进全员育人;光电国家实验室党总支进一步优化党支部设置、选拔党员教授担任党支部书记,积极做好人才工作。专门设立了“人才引进与服务党员示范岗”、“学术交流党员示范岗”、“平台建设党员示范岗”、“科研服务党员示范岗”,建立为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快速反应队伍与机制,以细致周到的服务使人才在最短时间内适应并投入到工作中。机械学院坚持人才强院战略,做好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学院党委把引进人才和校内人才的培养放在首位,将高层次人才工作与基础工作同时开展。为拔尖人才搭建大舞台、提供强支持,组建优势团队,以团队力量促使拔尖人才的快速成长。在人才队伍中,除海外学者外,几乎全都是党员,党员在学院的人才战略及发展中占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各教研室教师开展以“课堂互动”为专题的交流研讨,探索教学形式的改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互动教学模式,促进学院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05”方案各门课程达到了学生评价全优质课堂,2012年网络评比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美誉度全国排名第四。物理学院积极选拔优秀中青年教师担任本科生班主任,与辅导员一起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直属附属单位积极贯彻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要求。同济医院开展以“整顿管理,整顿服务,整顿秩序,落实同济医院职工守则”为核心的“三整顿、一落实”活动,提高文明优质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和就医秩序,促进了医院各项工作进一步提高。协和医院全面开展医德医风考评工作,加强行风建设,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患者满意度,将以病人为中心,提供优质服务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始终,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图书馆大力倡导“岗位奉献活动”,在人员编制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延长了开放时间,受到全校师生的欢迎。后勤集团在市场物价上涨的形势下,积极研究解决集贸市场长期以来物价偏高的“顽疾”,下大力气抓好平抑物价工作,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进行市场调研,深度分析市场价格上涨原因,通过积极约谈商家、“文明诚信摊位”、“平价促销示范摊位”、“今日特价摊位”、公示物价指导牌、加强价格举报受理等举措,有效整治了经营秩序,平抑了市场物价。今年6月份武汉市文明办、工商局公布了武汉市第一张市场文明榜,我校集贸市场高居榜首,被媒体誉为“武汉三镇最放心菜场”。
3、不断深化 “党旗领航工程”,学生党组织的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各学生党组织不断拓展形式,丰富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开展“创建学风示范岗,争做党旗领航手”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氛围。将“党旗领航工程”延伸到网络。为每位党支部书记开通“领航博客”,实现全校基层党组织网络交流学习的全覆盖;积极开展 “阳光网络工程”和“红网工程”活动,组织学生党员干部参与网络舆情信息引导工作。大部分院系、学生党支部都建立了QQ群、博客、微博、飞信、开设人人网公共主页等适合学生特点的网络互动载体,通过新媒体积极组织开展思想舆论引导工作。将“党旗领航工程”延伸到学生社区。各院系专门成立“学生党员宣传服务队”,组织全体学生党员义务发送党报党刊,并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许多院系依托学生社区建立了党建工作办公室、社区党建园地,设立了“党员社区服务站”,在学生宿舍积极开展“党员接待日”活动。积极推进党员示范进学生社区,大多数院系都通过开展“党员寝室挂牌”活动、实施党员责任田制度、设立监督岗等方式,让全体学生党员接受周围同学的监督,进一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4、机关党组织把创先争优活动和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有机结合。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机关积极组织“管理服务年”系列活动,以提高服务意识和管理能力为着力点,积极开展比优良作风,比优质服务,比优秀管理,争创管理服务优秀部门的 “三优一创”活动,实行首问责任制,所有干部挂牌上岗,各部门针对自身作风、服务、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完成期限和预期目标,面向师生作出公开承诺。
总的来说,各基层党组织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巩固和拓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为推动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下面我就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常态化长效化,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讲几点意见:
1、建立健全创先争优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是巩固和扩大创先争优活动成果,推动创先争优常态会长效化,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举措。各二级单位党组织要认真总结提炼创先争优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建立行之有效的创先争优的制度。
要坚持务实管用。从本单位实际出发,把创先争优与中心任务和日常工作融为一体。注重实效,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
要坚持突出重点。顺应广大师生期待,推动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突出院系和单位特色,形成切合实际的制度规范。
要坚持集思广益。组织党员群众广泛参与,认真听取意见建议,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
要坚持创新完善。尊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首创精神,将受群众欢迎、能常态运行的做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搞好衔接配套,不断完善已有的制度规范。
各二级单位党组织要指导基层党支部总结提炼创先争优活动的有效做法,推动每个党支部至少建立一项务实管用的组织制度,促进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定期反馈等做法规范化、长效化。把组织要求与党员、群众意愿统一起来,增强制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中央确定2012年为基层组织建设年,这是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机遇。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主要任务是解决基层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增强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实现“五个进一步提升”的目标:即基层党组织战斗力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书记素质进一步提升,党员队伍生机活力进一步提升,基层基础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建制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强调关键是要建好建强党支部。6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同志到北京部分高校调研党建工作时指出,党支部是高校教育和管理党员的基本单位,抓好了党支部建设就抓住了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础一环。各个高校要努力构建充满活力、覆盖面广的高校基层党组织体系,积极探索有实效、受欢迎的组织活动方式,不断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进一步建好建强党支部,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目前,基层组织建设年已完成调查分析、分类定级工作,正在积极推进整改提高、晋位升级,李源潮同志就此提出要求:“明确改进提高的目标、责任和措施,要求每个党组织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新的提高。”学校各二级单位党组织要在前期对支部调研分析、分类定级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措施进行整改提高,进一步完善党支部设置,选好配强支部书记,创新开展活动的形式以及发挥作用的途径,进一步增强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3、喜迎党的十八大和60周年校庆,不断争创新业绩。今年下半年,将召开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这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喜事、盛事。今年也是学校建校60周年,这是我校全体师生的一件喜事、盛事。全校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喜迎党的十八大和60周年校庆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群众理想信念教育、党史教育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引导全校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群众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动员组织全校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推动中心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服务广大师生中奋力创先争优,焕发生机与活力,激发“先”、“优”意识,为推动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强大政治动力和精神动力。团结一心,攻坚克难,不断创造新业绩,向党的十八和校庆六十周年献礼。
同志们,创先争优活动既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拓展与深化,也是党的先进性建设在新形势下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这个过程是永无止境的。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以创先争优为动力,锐意进取、狠抓落实,扎扎实实地做好学校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谢谢!
第三篇:华中科技大学个人简历
柳如白
应届毕业生 | 男 |25岁(1985年6月1日)
居住地:武汉
电 话:139XXXXXXXX(手机)
E-mail:Liurubai@51job.com
最近工作 [ 1个月]
公 司: XX技术有限公司
行 业: 通信/电信/网络设备
职 位: 实习生
最高学历
学 历: 硕士
专 业: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学 校: 华中科技大学
------------------自我评价
性格开朗、稳重、有活力,待人热情、真诚;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能吃苦耐劳。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团体协作精神,能迅速地适应各种环境,并融合其中。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待定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计算机软件,航天/航空,计算机服务(系统、数据服务,维修),学术/科研,通信/电信/网络设备
目标地点: 北京,深圳,杭州,成都,西安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 科研人员,互联网软件开发工程师,语音/视频开发工程师,软件工程师
工作经验
2010 /7--2010 /8:XX技术有限公司(500人以上)[ 1个月]
所属行业: 通信/电信/网络设备
软件组 实习生
在XX技术有限公司武汉研究所实习,主要从事与光通信产品相关的测试及维护工作。实习中通过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产品知识培训深入学习了光通信领域的相关技术,并了解了企业产品开发的流程规范。在实习中因高效的完成实习任务而获得奖励。
项目经验
2010 /2--2010 /7:人机交互技术研究
软件环境: C
开发工具: PC
项目描述: 将人脸识别、手势识别、摄像头测距等技术作为人机交互的媒介,从而利用人体生物特征及姿态特征与机器进行相应的互动操作。在PC平台上已经实现了人机交互的算法设计及研发工作,还在进行算法的优化工作。
责任描述: 负责手势识别算法的设计与实现。承担算法设计、算法实现、算法优化工作。另我对人脸识别算法技术也较为熟悉,可以从事相关技术的研发工作。
------------------2009 /10--2009 /12:图像型垃圾邮件过滤技术研究
项目描述: 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完成在互联网中“图像型垃圾邮件过滤技术”的研发。责任描述: 负责“图像型垃圾邮件过滤技术”的方案设计及方案可行性论证,完成了图像型垃圾邮件的特征提取算法。
------------------2009 /6--2009 /9:光学乐谱识别技术
项目描述: 利用图像识别的方法解译光学乐谱图像,按照五线谱的规则把解译结果生成成相应的MusicXml文件,并同时生成标准音乐格式的可播放文件。
责任描述: 负责对整个软件架构及算法的设计,实现了乐谱识别中的大部分音符识别算法。------------------2008 /7--2009 /12:智能视频图像分析技术---实时公交车客流量统计系统的设计与研发硬件环境: Arm9 hi3511,DSP6437
开发工具: C
项目描述: 项目描述:分析车载监控系统输入的视频图像数据,通过设计复杂环境条件下的人体检测识别跟踪算法并结合行为分析技术,达到精确统计上下车的客流量的目的。
成果:该客流量统计系统成功满足客户需求,并已经实现了产业化,开始了批量生产。同时该系统申请了两项专利。
责任描述: 作为核心研发角色承担着该系统的整体方案设计、算法实现、算法优化、算法性能测试等主体工作,并协助小组其他成员完成系统算法在Arm及DSP平台上的移植工作。
教育经历
2008 /9--至今 华中科技大学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硕士
------------------2004 /9--2008 /7 华中科技大学 应用物理学 本科
所获奖项
2009 /12 华中科技大学“三好研究生”
------------------2009 /11 华中科技大学“科技成果奖”
------------------2008 /8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优秀个人
------------------2008 /2 华中科技大学“优秀毕业生”
------------------2006 /12 华中科技大学三好学生
------------------2006 /1 华中科技大学优秀学生干部
------------------2005 /11 华中科技大学三好学生
------------------2005 /4 华中科技大学学习优秀奖学金 A级(多次)
社会经验
2010 /8--2010 /8 参加“飞天杯”夏令营
参加了由“阿里巴巴集团”与“上海交大APEX实验室”联合举办的“飞天杯—全国大学生互联网计算大赛”,通过本次夏令营活动,认识到图像与语音内容分析技术在当今互联网中的深入应用,同时借助本次夏令营的机会也让我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了阿里巴巴集团,了解了“阿里云”的理念。夏令营期间,聆听了多位著名学者关于“云计算”、“机器学习”、“机器翻译”、“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等相关内容的学术报告,受益匪浅。
校内职务
2008 /7--2009 /4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管理部部长”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管理部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基金,该所有项目的征集、组织专家对所有申报的项目进行初审和复审以最终确定可以获得创新基金资助予以立项的项目。同时在这些项目的研究过程中,项目管理部负责组织专员对各个项目进行定期审查,以保证项目如实的按计划进行,不合格的项目可予以终止资助,优秀的项目会进行适当的奖励。最后管理部还需组织专家对所有项目的结题进行答辩考核。整个过程中项目管理部门需要全权负责,合理组织所有事宜。每一批项目历时一年时间。
语言能力
英语(良好)听说(一般),读写(良好)
英语等级: 英语六级
IT 技能
技能名称 熟练程度 使用时间
------------------C/C++ 熟练 24月
Data Mining 了解 2月
Visual C++ 熟练 12月
第四篇: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2012)
一、总体情况
我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总体思路为“夯实基础、能力导向、创新机制、校企联动、个性培养、拔尖示范”。
培养目标定位在:具有实践能力、创业精神和国际视野的未来卓越工程师,即具有宽厚的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知识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团队精神、国际视野和领导力。
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上,基于如下基本原则: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工程和社会的重大(重要)问题; 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自主设计、自主管理;
主动实践:学生主动设计并选择实践的对象、方法、内容,学生自己寻找或提出实践课题等;
多学科交叉:在课程学习、工程研究等方面进行多学科交叉; 团队精神:团队学习、团队研究、团队合作。
我校在机械大类、电气大类、信息大类、土建环大类等9个优势工科专业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从高考招生进入我校后的新生中,经过启明学院组织的考试和面试,选拔具有良好学习能力和习惯、并追求创新的高素质本科生组成实验班,采取先期试点、逐步推开、面向试点全体学生的方式,确保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部分专业实行本、硕、博三段式培养模式,部分采用本、硕两段式培养模式。每一阶段具有明确相应的培养目标,阶段之间建立相应 1 的分流和衔接机制。
2011年,我校在九个专业试点招收了卓越工程师计划实验班,开始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每个实验班招收人数为30人左右,每年招生规模为270人左右。涵盖专业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光电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2012年继续推进卓越计划各项工作。现有两个年级的九个专业卓越计划实验班共18个,500余本科生。
2010-2011年,我校按照《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制订了《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行)》和相应的卓越计划专业实施方案、人才培养计划和卓越工程师计划实验班管理办法,全面梳理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课程体系,整合了相关课程,特别是对实践教学、企业实习环节进行了重新设计,建设了一批企业实践基地,加强了相应的管理。2012,在前期课程整合的基础上,重点实施了整合后的各环节教学,引入了数十门业界课程,请业界知名人士为卓越计划实验班授课,让学生大量接触工程问题,同时加大科技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展力度,开展工程问题研究和多学科交叉的研究,为卓越工程师计划实验班今后的基于问题和基于项目的企业实习实践环节,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机械学院等有条件的专业,提前在原有的创新实验班中实施了卓越工程师计划中的部分方案,实施了结合项目研究的企业实习,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实际上目前参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学生人数已超过600人。
二、组织管理
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行校院两级联合管理的组织架构:以启明学 2 院为依托建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基地,本科阶段9个专业的卓越工程师计划实验班均挂靠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管理,教学实施则依托各专业院系完成。
学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领导小组由教务处、启明学院、研究生院、学生处、人事处、设备处、科发院、财务处等部门负责人,以及相关企业代表参与组成。校长李培根院士亲自担任组长,主管教学工作常务副校长林萍华教授任副组长,领导卓越计划的设计与实施工作。
启明学院作为培养基地,成立了专门的校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家组。在启明学院统一规格要求和规范管理下,各卓越工程师计划实验班所在院系充分发挥专业和行业优势,积极探索面向大型企业以及国家重大项目高端工程人才的培养思路和措施,努力创建卓越工程人才的全新培养模式,全面提高高等工程教育的质量。
实施卓越计划的院系相应地成立了组织管理机构,包括由行业专家参与的卓越工程师计划专家组,让企业人士参与工程人才培养,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培养标准,具体开展实施工作。
三、政策措施
各类卓越计划实验班建立时,学校统一下拨30万/专业作为建设和研究经费。2011-2012年,我校的机械、能源、电气、材料等四个院系获批教育部专业改革试点和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单位,分别获得相应的150万元+200万元的经费支持。
同时以启明学院作为管理机构,出台相应的管理文件和办法,并负责落实。目前学校出台了有关卓越工程师计划实验班的管理制度等文件有:
《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卓越工程师计划实验班管理办法》[(校教2011)3 60号],在卓越计划实验班生源的选拔与录取、学制与培养模式、教学管理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其中特别明确了“卓越计划实验班遵循‘兴趣驱动、学生自主、注重过程’的原则,每位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至少须完成一项工程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并纳入必修学分。”
《启明学院大学生自主创新项目管理办法》[院教(2012)2号],规定实验班学生的创新实践项目应与课程学习(包括实习实践环节)相结合,开展理论探究、实践性研究等创新训练。
学校2012年拨专款150万支持启明学院学生的创新性学习和创新实践项目。2012年启明学院分2批立项建设了自主创新项目128项,并开展了中期检查、年底结题验收工作。
按照学校卓越计划的政策和精神,院系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措施:制订了导师制管理办法,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设立了学业导师,具体负责学生兴趣学科方向的指导,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均分别针对本学科专业特点,制订了学业评价细则,每学年开展学业评价工作,实行了优补与退出机制(具体内涵见相应文件),确保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质量和后期实践环节的学科基础保障。
四、培养模式
1.学校培养标准和专业培养方案
指导思想:以教育的“三个面向”为指导,遵循“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的办学理念,把强化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实践、国际视野、追求创新”的意识与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致力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强大发展后劲的卓越工程师人才,为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提供高端的人才支撑。
鉴于我校长期以来实施宽口径培养和取得创新教育成果的沿革,我校多次召开相关研讨会,确定各实施专业基于能力导向,按照自身优势和学科特点建立培养方案,不实行一刀切的标准。
具体专业培养方案已报送。
2.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2011年,根据初步完善的卓越工程师实验班人才培养计划,对照各实验班专业能力培养矩阵,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整体再设计,重点整合了一系列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对课程内容重复、陈旧的部分进行删减,增加了“基于项目、基于问题”的实践教学环节,在专业方向课程上,增设新方向、新技术等内容。参照培养标准和能力要求重新编写卓越工程师计划实验班所有课程的教学大纲,并组织了相关专家论证。
2012年,继续加强课程体系内各个知识模块的凝练和归并,修订了教学大纲,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课程体系中增设了大型集中综合实践性课程,三个Project环节和一项科技创新活动环节;
“光电信息工程”专业采用特别设计的含CDIO全过程的项目,将所学课程串联起来,加强工程项目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专业课上引入了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两门核心课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完善了四门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大纲、教学内容,确定了三个专业方向的主要课程。
3.改革教学方法 我校“卓越计划”实验班一般采用小班教学。2010-2012年,我校设立启明学院教学研究专项,开展教学体系构建、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教育教学研究,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共立项27项教学研究专项,开展实验班教学方面的专题研究。实施2年来,效果明显,并逐渐辐射到面上教学,示范作用开始彰显。主要的教学改革特点为:
理论教学全面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全面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开展专题探讨、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实践性教学向知识综合应用方向改革,采用课程群综合实验模式,加强同方向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培养;
依托导师的工程背景和企业资源,从工程应用、研发、管理多方位对学生进行训练
为学生配备企业导师,结合企业认识实习、工程创新实践、企业专业实习、专业课程工程训练、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环节和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教学,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有的学科优势强、教改成效走到全国前列的专业,如机械学院、生命学院等,根据自己专业特点,实行了特色改革:
机械学院:采取“改革课程大作业”、“自主实验课程模式”,“项目式实践模式”、“基于学生课程作业的作品举办创新比赛”的教学方法;
生命学院:实行主讲与助讲任课制,大力推行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和 TBL(Tea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强化问题引导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电气学院:以课程群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将数门理论课程与综合实验结合,6 开展研究性学习和主动实践,在理论课程中开展创新教育,在对应的综合实验中实践创新思维,涌现了多个学生的创新设计。
五、师资队伍建设
注重加强企业师资聘任工作,聘请企业和科学研究机构的领军人物担任学校兼职教师,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电信系连续2年邀请了中兴通讯等企业高管参加“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验班选拔考试的面试环节。
定期邀请企业兼职教师为学生开展企业管理、团队精神、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讲座、报告建设,电气学院持续举办的“携手电气精英与未来同行”系列讲座,为学生开设了解行业和社会的窗口。
六、校企合作
我校与多家相关大型企业构建战略联盟,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体,覆盖了所有卓越工程师计划实验班专业。除9个卓越工程师计划实验班外,这些专业的面上学生也直接或间接受益(业界课程授课;实习或实践),受益面超过60%。
1.建立了向业界高度开放的创新人才培养合作机制
启明学院与40余家中外知名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包括设立联合实验室、人才培养基地,委托开展科研合作项目、创新项目指导和孵化、举办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由企业资助经费支持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启明学院内开辟了校企合作专区,并有多家知名企业入驻启明学院。
2.与知名企业共同开设校企合作选修课程
启明学院与丝宝集团、华工创业投资集团等多家企业,共同建设了《创业基础》课程,授课教师全部由集团企业高管担任,课程教学效果好,受到学生普遍 7 欢迎。
依托学校的本科教学工程协同计划,我校2012年新建设了39门业界课程。邀请东风汽车、玉林柴油、中信机械、大族激光、华中电网、中兴通讯、中建三局、微软等几十家知名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为在校学生授课。
3.推进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
为推进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并根据我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9个专业的特点以及企业的条件,建设了28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见附件2。
4.企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情况
我校企业培养方案要求:企业为学生配备企业导师,由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在企业培养阶段的学习与实践,并由双方导师共同为学生确定研发方向或课题,指导学生的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
先行启动企业实践环节的机械学院,采取了为学生1:1配备指导教师的“集中性实践模式”,面向企业需求,开展工程实践的“常态化贯通式实践模式”、以项目方式进行的“本科研究机会计划(UROP)”、“主动走进中小企业,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等四种模式。机械学院20多名学生还利用国内实习,成功解决了中小企业十多个难题,受到企业一致赞扬。
六、国际化
1.聘请一批海外知名教授给本科生开设一批优秀的国际课程
机械学院开设《机电创新决策与设计方法》、《精益制造理论与实践》、《计算材料学》、《能源材料》等6门国际课程;
电信系开设《信号完整性及高速数字电路设计》、《信息光学》、《自动化仪表 8 与执行器》等10门课程;
能源学院引入《计算机辅助工程》、《工程热力学》、《工程传热学》等5门国际课程。
2.开展跨国界的科技创新与企业实践活动
利用和国外知名高校的办学协议,2012年在我校教学协同计划中,设立专项经费,选拔资助了47名优秀学生参加美国Rosehuman科技夏令营等暑期实践项目、短期国外实习项目、参加国际大赛、国际论坛/国际会议等。邀请休斯顿大学等国外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为学生创新项目提供专业指导并开设专题讲座。
我校机械(HUST)和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WPI)长期联合开展国际合作工程实践教育活动(HUST-WPI工程实践教育项目)。每年由我校选派学生和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的学生混合编队,在美国和中国企业分别用7周时间完成美国和中国企业分配的任务,完成企业工程项目,解决企业问题。
七、其他(特色)1.发挥启明学院作为卓越计划培养基地的作用,搭建多学科交叉学习和研究平台,加强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组建多学科交叉团队赴企业开展实习:2012年,启明学院组织了机械、控制、软件、计算机、经济、人文等7个学科数十名学生,联合组队赴东莞工业研究院开展实习,结合企业课题开展实践。由启明学院和企业共同承担实习所有费用,企业为学生配备了导师,学生在业界导师的指导下,真刀真枪地完成研究课题,效果良好。其中,计算机学院的实习学生参与了东莞工业研究院承担的“大气污染研究及治理”项目,他们应用所学知识,改进项目原有的算法,将大气污染检测速度大大提高,成果《基于ArcGis的大气污染扩散模型的构建及其flex 实现》已经整合到公司整体项目中并申报专利。
发布多学科交叉自主创新研究项目,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2012年启明学院除了设立实验班以课程学习形式的自主创新项目,还设立了不同学科学生联合组队开展的学科交叉研究项目,和将竞赛成果及研究成果/技术向创业转化的自主创新项目,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需求和解决问题,推动高等工程教育改革。2012年投入100万元资助的100多个项目,已有部分项目结题,取得初步成果。
2.实施“卓越计划”对我校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示范性作用开始彰显
启明学院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前后,召开多次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每年暑假召开的全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2011-2012连续两年均以高等工程教育为主题,邀请国内外和校内知名专家做主题报告,介绍国内外发展改革现状和经验,全校各专业教学负责人和院系党政一把手参与研讨;启明学院连续两年开展以工程教育改革委主题的“启明创新论坛”,邀请国内外高校和企业界专家做报告、各专业师生共同参与研讨。这些研讨会不仅有教学改革理念上的升华,也获得了专业改革、课程体系建设上的经验,使所有学科和专业都能基本同步地开展教学改革。
医学专业师生反映,通过卓越工程师教育实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实际上理念在各专业都是相通的,极有借鉴作用。在此基础上,医科各专业开展了各种专项教学改革工作,于2012成功入围全国首批“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
启明学院中有多种“实验班”(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和多个学生创新团队、特优生。启明学院每年通过研讨“卓越计划”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带动了启明学院内其他专业创新实验班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影响了多个学科和专业教学改革(如管理学实验班、物理学实验班、医学教育实验班,等),同时 通过启明学院学生,将主动学习、交叉研究的氛围,带到了面上普通本科生的学习中。
启明学院具有特色的跨学科组队联合实习实践活动,更是将能力导向、研究性学习的风气传递到不同学科。
八、下一步工作计划与建议
1.实施卓越计划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思路
因行业特点和优势随国际国内市场而改变的情况比较明显,或行业在实践方面的特殊性,有的专业的企业实习遇到新问题:
电气学科:近年来专业就业火爆,毕业生抢手,而电气学科内部也有不同就业去向,学生们争着去“系统”尽量避开“企业”的情况比较严重,以至于企业要不到毕业生去那里就业,严重影响了企业接受学生去实习实践的积极性;
土木工程学科:土建类工程就非常明显非常漫长的周期性,受到资金到位的影响,这些周期有更多的不确定性。例如桩基工程可能需要1-2年,混凝土工程可能需要1年,等等。如果强调一年的集中企业实践,则这一年可能都在某单一的工程阶段,而不是全部过程,实习显得冗长而无意义。
这些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柔性地实施“卓越计划”,使工程教育改革落到实处,而不是走形式和过场。
2013年是逐步推进企业阶段方案的关键一年。在前期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的基础上,我校将总结教学过程中和潜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业界课程和国际课程的建设,继续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完善企业培养方案,落实企业培养机制;启动卓越计划教学评估工作,保障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质量。
2.建议 目前经费投入比较大、成效明显的,仍是教育部已经拨款实施专业改革和实践基地建设的那些专业。我校9个专业中尚有5个专业没有足够的经费投入企业基地建设。因此希望实施卓越计划的专业都能投入相应经费,鼓励优秀学生参与卓越计划,并调动企业积极性,有更多企业参与卓越计划。
第五篇:华中科技大学复试
材料学院2013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安排
一、各专业复试成绩要求
材料学、纳米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
报考学术型学位的考生总分在335分(含335分),单科校线(505090
90)以上者可参加复试。按复试分数从高到低依次录取。
材料加工工程、数字化材料成形专业:
报考学术型学位的考生总分在368分(含368分),单科校线(505090
90)以上者可参加复试。按复试分数从高到低依次录取。
材料工程专业:
报考专业学位的考生总分在330分,单科(50509090)可参加复试。以上各专业招生总数:含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光学工程专业和WISCO联合实验室材料工程专业专业学位硕士的委托生源。
二、WISCO联合实验室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可接受调剂生15名,报考科学学位的考生可以报名复试,报名人数按1:1.2确定为18名。想报名的学生填写报名表,交教务科张绮琳老师(也可填表签名后,扫描发张老师邮箱clxyyjsh@mail.hust.edu.cn)。
报名时间3月9日上午8:00至3月9日下午5:00,报满为止,以收到报名表时间为准。
报名要求:
1.材料学、纳米科学与技术专业总分330分以上(含330分),单科为本校校线。
2.材料加工工程、数字化材料成形专业总分345分以上(含345分),单科为本校校线。
三、攻读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的区别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与工学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但类型不同,各有侧重。工程硕士教育侧重于工程素质培养和工程实践能力训练;工学硕士是侧重于基础理论学习和学术研究。
(1)工学硕士(学术型学位)
工学硕士学制为3年,奖学金资助比例为100%;在修完规定的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答辩通过后,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和工学学位证书,参加学校统一的毕业派遣。
四、复试形式及内容
材料学、纳米科学与技术专业、材料工程(材料方向)专业:
1.笔试(40%):①高分子物理和化学、陶瓷材料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三组试题,考生可任选其中一组试题作答,30分。②英语专业翻译,10分。
2.英语口语(20%):简单的英文对话;听录音回答问题。两位主考老师的平均分为该考生的成绩。
3.面试(40%):3分钟的中文ppt考生自我介绍(文件名:考生姓名+考号),推销与展示自己;面试老师随机提问,五位面试老师的平均分为该考生的成绩。
材料加工工程、数字化材料成形、材料工程(加工方向)专业:
复试分为笔试、面试两部分。
1.笔试部分共40分:综合考查考生的数学、英语、计算机及专业知识水平。
2.面试部分分两小组进行,共60分。
①.英语口语组20分:简单的口语对话;听一篇短文,根据短文的内容,回答老师的提问。
②.专业知识组40分:从若干题中抽取一题解答;回答老师的提问。
五.报到时请考生提供以下材料:
考生请带上准考证(材料学、纳米科学与技术专业考生同时提交ppt)、应届生 需带上学生证、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复试政审表并加盖院公章(附件中下载)和在校成绩单(盖院公章)以及身份证;往届生 需带上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复试政审表并加单位公章和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或已辞职的证明,无工作单位者出具街道居委会或村委会证明,以及毕业证、学位证原件和复印件。
考生需交复试费100元。缺证明或缺材料的考生不得参加复试。
六.预报指导教师:
参加复试的考生可到研究生院网页导师系统中查询导师的研究方向及研究成果等信息,报到时考生要求预报导师,双向选择。
七.复试安排:
1.报到时间
3月16日上午 8∶10~11∶30,下午2∶30~5:00东三楼320(材料学院会议室)。
2.体检时间
3月16日下午(带近期免冠一寸照片一张、体检费35元到校医院体检),体检表单位一栏要填写材料学院。
3.综合素质考核地点:3月18日上午 8∶30 ~11∶50,材料学专业:东三楼330室;材料加工工程专业:东三楼320室;
纳米科学与技术、数字化材料成形、材料工程(材料、加工方向)专业:东三楼321室
内容:专业素质以外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着重了解考生对重大政治事件的看法和认识、专业思想和治学态度、参加社会工作和实践经历,以及个人成长等方面的情况。
4.心理测试时间
3月18日中午12∶30~13∶00,地点:主校区计算机中心机房(南一楼北 面)具体教室待定。
5.专业课笔试: 3月16日晚上7:00
东九楼C201:材料学、纳米科学与技术、材料工程(材料方向)专业
东九楼C202,C203:材料加工工程、数字化材料成形、材料工程(加工方向)专业
6.专业课面试:
材料学、纳米科学与技术、材料工程(材料方向)专业:
3月17日(全天)上午8∶15开始,地点:先进制造大楼西楼C306、C417。
材料加工工程、数字化材料成形、材料工程(加工方向)专业:
3月17日(全天)上午8∶15开始,地点:东三楼317,320室
7.复试成绩不合格者(若复试成绩以100分算,即低于60分者)、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不合格者、体检结果不合格者、同等学力考生的加试课程成绩不合格者,均不予录取。资格审查未通过者不予复试和录取。
8.公布录取名单:3月18日下午3∶00,地点:东三楼材料学院教务科橱窗
9.录取考生签协议时间:
材料学、纳米科学与技术、材料工程(材料方向)专业:
3月18日下午先进制造大楼西楼C306、C417
材料加工工程、数字化材料成形、材料工程(加工方向)专业:
3月18日下午东三楼320室
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领导小组
20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