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北省企业核心竞争力与技术创新战略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湖北省企业核心竞争力与技术创新战略思考 作者:代永昌 胡神松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2期
[摘 要]实行知识产权战略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谁就占据了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和获得了有利的发展空间。技术创新战略是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础和前提。文章着重就湖北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采取的技术创新战略及对策进行再思考。
[关键词]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第二篇:技术创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论文摘要
技术创新是培育与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源泉和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促进与引导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然而技术创新,并不单单就是研究开发出那些技术密集的高新技术、高科技产品才是技术创新。必须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考虑产品的市场情况等因素,以观念创新促进管理制度创新,带动技术产品不断创新,走持续发展、持续改进的路, 才能永葆企业有旺盛的生命力、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嘉善豪能新材料公司的技术创新为例,来说明技术的创新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关键词:技术创新,核心竞争力,持续发展
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目 录
论文摘要....................................................................................................................................1 引言............................................................................................................................................1
一、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动力和源泉..............................................................1(一)核心竞争力与创新的含义...........................................................................................1(三)创新是形成竞争力优势的最重要动力和源泉...........................................................1(四)影响能力创新的因素...................................................................................................2 1.R&D投入水平........................................................................................................2 2.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2 3.国家创新政策............................................................................................................2
二、企业技术创新有的缺陷..................................................................................................2(一)国际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2(二)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3 1.技术对外依赖度大 科技进步贡献率低..................................................................3 2.科技与经济相脱节,高新技术研究成果难以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3 3.软环境的建设不够....................................................................................................3 4.自主企业、品牌渐多,但仍显不足........................................................................4 5.评审门槛过高............................................................................................................4 6.法制、政策不够完善................................................................................................4(三)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5 1.技术创新战略的比较................................................................................................5 2.两种典型技术创新模式............................................................................................5 3.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的博弈分析............................................................................5
三、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创新途径..................................................................................5(一)如何强化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5(二)非核心技术创新........................................................................................................6 1.引进核心技术,与核心技术持有者建立战略合作关系........................................6 2.非核心技术创新与企业基本竞争战略的结合........................................................6
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3.非核心技术创新→非技术创新................................................................................7(三)诱发危机意识,鼓励创新思维................................................................................7
四、结论..................................................................................................................................8
五、参考文献..........................................................................................................................8
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技术创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引言
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哈默尔(G.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论文《企业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中,正式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认定企业核心能力就是一种学识,就是一种可以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学识。随着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的深入,战略、技术、资本、质量、渠道、客户、品牌、速度、创新、组织方式、管理制度、知识产权、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学习能力等等,都曾被人定义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有人综合起来进行定义的。以上列举的各项都一定程度的符合这一特点。本文主要就技术创新这一方面进行研究。
一、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动力和源泉
(一)核心竞争力与创新的含义 在市场经济中,竞争实质是对客户的争夺,谁能让消费者从口袋里掏出钱来,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消费者买谁的账归根结底就是谁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换一种说法就是谁为消费者创造了更多的价值。而使企业持续地获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的根源则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笔者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表现为企业为顾客创造别人所不能创造的价值的能力。从核心竞争力产生的逻辑出发,可以看出核心竞争力需具有价值性、稀缺性、独特性、难以模仿性和延展性。
(二)不断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石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经济模式带来了新的格局。大企业反应迟钝,风光不再,掌握高新技术并能对市场做出灵敏反应的中小高科技企业快速成长,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虽然高科技企业的迅速发展壮大是九十年代最为壮观的景象,但是每一个成功的高科技企业背后就有十个失败企业的故事,这说明新经济中企业竞争更为激烈,旧有理论难以找到并解释成功和失败企业之间的差别。
由此可见,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深入的探讨,并以成功企业为例进行归纳和总结,找出对我国高科技企业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的观点和方法,极具现实意义。
(三)创新是形成竞争力优势的最重要动力和源泉 企业核心竞争力可表现在企业的技术优势、战略决策、反应能力、产品制造、市场营销、组织管理等方面。而这几方面除了通过经验积累之外,创新是形成竞争优势的最重要动力和源泉。
首先创新本身可以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企
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业不断创新的过程。美国著名管理学者杜拉克宣称:企业组织需要一个核心专长——创新。“海尔”如何由小变大,由弱到强?张瑞敏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不断的创新。其次,创新能使企业保持良好的竞争态势。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能否快速发展已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而不断创新则能保证企业不断适应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发现新的利润增长点。
(四)影响能力创新的因素 1.R&D投入水平
R&D是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许多统计分析表明,R&D投入量与技术创新强度、规模和水平间有很强的相关性。作为技术创新前期阶段的R&D活动,其投入量有较强的独立性,这为规范化统计分析提供了可能,而且具有较好的纵向和横向可比性。因此,R&D投入量目前被作为技术创新评价最有代表性的基础参数之一,是决定技术创新能力大小的重要因素。
2.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是从宏观上看某个产业技术的高低,它涉及到产业的多个方面,并且各个方面相互影响。优良的生产设备能使企业以较小的新增投入,有效吸收和转化R&D成果或引进技术,迅速达到创新条件下的规模生产。广泛灵活的销售网络和优良的售后服务,能为创新产出奠定市场实现的坚实基础,成为扩大企业创新社会影响的窗口,从而提升整个产业的市场营销能力。而市场营销能力又会影响到整个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3.国家创新政策
技术创新直接或间接受到国家技术创新政策的影响,技术创新政策是维系和促进技术创新的保障因素。在很多情况下,技术创新特别是基础科研项目,社会效益大大高于私人收益,私人付出的技术创新成本在很多情况下很难得到充分的补偿,导致缺乏参与此类活动的动力,这就需要政府通过直接参与或变革相应的制度加以解决。
我认为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资本市场尚不健全,难以对需要大量资本投入的新技术产业提供足够的支持,这就需要政府在资金、政策上的刺激和扶植,使之尽快形成规模经济、降低边际成本、积极创新出本国新兴产业和战略性产业的竞争优势。
二、企业技术创新有的缺陷(一)国际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全球正处于信息技术深度应用和新一轮技术革命孕育阶段,技术创新渐趋活跃,面临新的经济增长机遇。
根据全球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每五六十年为一周期的规律,过去二百多
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年,全球经历了机器工业、蒸汽机、电气及重型机械、内燃机及其应用、信息技术等5次技术革命。目前,仍处于以信息及通讯技术为标志的第五次技术革命时期,它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信息技术革命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进入到广泛和深度应用阶段,将催生大量新技术、新产业,同时,也正孕育新一轮技术革命。
(二)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1.技术对外依赖度大 科技进步贡献率低
目前我国技术对外依赖度已超过50%,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技术必须从国外引进。现在科技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只有30%左右,一半以上的技术要靠引进,只有万分之三的国内企业真正具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我国要达到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必须跨过“科技进步贡献率要超过60%、对外技术的依赖度降到30%以下”两个硬指标。由于没有核心技术,国内企业不得不将每部国产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到40%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
2.科技与经济相脱节,高新技术研究成果难以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的科技成果大概有3万项,但转化成产品的不到20%,而真正形成产业的恐怕不到5%。李岚清曾说过:“我过去到过许多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研机构与实验室,发现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他们普遍重视科研成果论文的发表或获奖,而忽视将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成为商品,占有市场,实现其使用价值,变成财富。
有这样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1997年10月,我到内蒙古大学考察,了解到他们发明了一种药,专治牛皮蝇,应该说这是一项重大发明。可巧,我随后又到当地的一家皮革制品厂考察。我问厂领导,你们生产用的是国内的牛皮还是进口的牛皮,他们说不用国内的牛皮,全部用的是进口牛皮。我问为什么,他们说国产的牛皮大多被牛皮蝇咬过,有的牛皮被咬得像一张网,利用率很低。我说,专治这种牛皮蝇的药不就是你们内蒙古大学的教授发明的吗?为什么不用呢?他们却回答说,不知道。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或者国家急需的东西,虽然有了科技成果,却没有一种机制使它能够进入市场。这样的例子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3.软环境的建设不够
体制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保证。企业的科技自主创新与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是密不可分的。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协主席周光昭如是说:“回顾“两弹一星”的研究,那时候团队精神和学术民主的氛围都很好。拿今天的话来说,是软环境很好。当时,我们完全是针对问题本身展开各种讨论甚至争论,根本没有等级和身份方面的顾虑和限制。
由于国内没有适宜科技创新的环境与氛围,原本许多应在国内大有作为的科
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学家纷纷前往国外。由此也派生出一些奇怪的现象:有着中国国籍的科学家没有一个获得诺贝尔奖,却有一些华裔科学家获诺贝尔奖。许多人引以为豪,但我认为这是一种耻辱。如果这些科学家在国内搞研究是无法取得如此高的成绩的。2008年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得奖后接受访问时表示,自己从小在美国成长,算不上是中国科学家。他说:“我不是中国科学家。我在美国长大,并一直在这里生活。但我希望奖项能鼓舞中国的学生和科学家。”
4.自主企业、品牌渐多,但仍显不足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转变进一步国家意志化。可喜的是,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近年来已经呈现出良好势头。我国成为继英、法、美之后第四个拥有该制造技术和生产该类高技术产品的国家。
但危机,就是危险与机遇同在。义乌市袜业行业协会会长、浪莎袜业集团董事长翁荣金说,“袜业的同质化程度很高。能否生存,区别在于有无品牌。在同以袜业著称的诸暨大唐镇和义乌,死掉的,基本就是没品牌的作坊式小企业。“有品牌、有销售渠道的,就有议价权,将会整合行业。”翁举例说,浪莎集团拥有自主品牌、自主技术,并在八十多个国家注册商标,因此“当危机来临时,我们靠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新产品、新价格,即使生产商提价,销售商仍有利润空间”。他举例说,浪莎今年(2008)1至7月,外贸出口达3000万美元,同比增长40%。“
目前浙江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制造业的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设计策划、技术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附加价值有限的单纯加工制造业将逐步失去竞争力,利润空间正不断萎缩。在此情况下,“要把二产的三产化作为现实的选择,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工业与服务业的互动发展,实现‘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的转变”。这一次,机遇和挑战,终于轮到中国了。
5.评审门槛过高
众所周知,一项新科学成果产生到时间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与财力。有时确实会出现许多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但由于国情,政府往往只能选择少数课题,也由此产生了评审门槛过高的现象。中国的科学体制是计划经济最后的堡垒。”蔡文,一位边缘科学家说,“现在大多数的科研计划都是跟踪式的研究,没有给原创性研究提供足够的氧气。
6.法制、政策不够完善
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订通过的《科技进步法》于2008年7月1日起施行。至此,中国已经有一部分法律保护科技创新,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科技创新。但是,体制的不健全仍是制约我国科技创新的瓶颈。最近开始流行山寨机。它们或由生产者自己取个品牌名字,或模仿别人的功能和样式;由于逃避管理,他们中很多不纳税,不送管理部门检测,再加上极快的创新与模仿,高效的成本控制和灵活的分销手段,导致其零售价格往往仅是品牌产品的1/2到1/3。
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由此看来,中国企业还是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动力,但过于垄断而且高昂的检测费用令本来一些有创新欲望的企业望而却步,就出现了“山寨机”这种畸形产品。
(三)自主创新是一个需要长期稳定积累的过程,自然需要一个稳定合理的外在法治与政策的保障。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 1.技术创新战略的比较
技术创新战略一般分为自主创新战略、模仿创新战略和合作创新战略,其特点各不相同。相比较而言,自主创新对企业的资金、研发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模仿创新则对这些方面的要求较弱一些,但它要求企业能很好的吸收所引进的技术,从而从工艺上更好的创新,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合作创新则要求合作主体之间细节的划分清晰,权责明确,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这种创新战略越来越多的被企业所采用。
2.两种典型技术创新模式
现在一般存在着两种基本的创新战略观点:一种是十分普遍的观点即模仿创新——自主创新;另一种是现在从两弹一星、吉利等这些案例所引发出来的直接自主创新的战略。那么相对我国的家电行业的企业到底应该采取何种创新战略途径?下面引用彭纪生、刘春林建立的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的博弈分析模型,以期对我国家电行业的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提供借鉴。
3.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的博弈分析
为表述的方便,考虑两个企业(企业1 和企业2)均可独立进行一项创新研究的博弈问题。由于企业自主开发需要研究成本并需承担失败风险,故假设该项研究需要投入的直接成本为c ,对每个企业来说,成功的概率均为p。并设在不计成本的情况下,任何一个企业的研究成功将给企业1 和企业2分别带来v1 和v2的效用(或收益)。但是如果只有一个企业研究成功,另一个企业为共享研究成果,必须付给成功者一定使用费d(一般假定d)。
于是对两个企业而言, 有4 种不同的策略组合, 即企业1创新、企业2 模仿;企业1 模仿、企业2 创新;企业1 和企业2 都创新;企业1和企业2都模仿。
三、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创新途径(一)如何强化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要素包括:企业经济实力;国际化水平;政府干预度;投融资能力;基础设施;企业管理;技术创新能力;人力资源。所以任何片面强调某要素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认识都是不全面的。
以嘉善的豪新材料公司为例,在其研发中心,工作人员将两个贴有不同材质标签的啤酒瓶放入85摄氏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第一种标签遇溶液后卷缩,15秒内完
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全脱离瓶体;另一种标签经过60秒浸泡仍维持原状。前一种标签就是该公司的新产品――可洗水晶标签,身价是普通纸标签的10倍。
豪能新材料公司副总经理张士栋说,贴有传统纸标签的啤酒瓶需手工剥除标签后再回收利用,许多啤酒生产商因嫌麻烦,宁愿选择将瓶子报废。如今,一些啤酒生产商用上他们的可洗标签,瓶子的回收利用方便了,生产成本也随之降低了。
市场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风向标。今年,豪能新材料公司把发展触角延伸到了海外,在比利时收购了商标行业巨头――伊洛克罗马(欧洲)有限公司,准备依靠其设备技术、销售网络和客户群,在海外打响自己的品牌。
同样,技术创新让恒丰包装公司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恒丰公司有一个70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是其与浙江大学的联合研发主中心,用于环保转移新材料的研究;公司研发副中心则位于浙江大学的紫金港校区,面积200多平方米,用于新材料性能测试。
一个企业,要想真正营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惟一的办法就是综合分析、正确判断企业的各方条件,寻找自己的长处,从生产管理、质量、规模、销售模式、渠道、售后服务、品牌认知、价格、人才等各方面入手,做好其中一项或多项工作,并扬优成势,才能最终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二)、非核心技术创新
1.引进核心技术,与核心技术持有者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核心技术是十分重要的,不能获得核心技术,企业的产品就没有持久的竞争力。但是,对于那些不能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的企业,又该采取何种策略呢?实际上,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技术创新速度的加快,企业越来越专注于产业链条上的一个环节,然后通过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共同实现从最初始的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转换。
例如掌握电脑核心技术的英特尔公司,并不具备组装全部电脑的能力,它只是在电脑核心CPU上有核心技术专长。这样就给其他没有或不具备电脑核心技术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机会。
2.非核心技术创新与企业基本竞争战略的结合
核心技术的取得往往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而且风险较大,成功的几率低,除了少数大企业和跨国公司之外,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是无法承受的。因此,企业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在其他方面下功夫,在非核心技术层面采取成本领先或差异化战略。一般是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采用这种战略。
我国企业拥有低廉的劳动力,可以通过成本领先战略来实现非核心技术创新,利用劳动力的价格优势与庞大的市场容量,发挥规模经济效应,使企业获得低成本,在竞争中靠成本优势取得领先地位。但是,在同处于产业链下游的情况下,由于进入障碍低,多数企业很容易就取得成本优势,而且面对的竞争对手具有相同的竞争手段——成本,这也就是为何我国彩电行业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
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价格战的重要原因。
例如,在洗衣机的核心技术方面,海尔的小小神童洗衣机并没有多少创新,而只是领先向市场推出容量更小的洗衣机,针对的是家庭对第二台洗衣机的需要,实现小件衣物随时洗。实际上,尽管海尔在核心技术方面并没有多少突破,但是它推出的产品却接连不断,这些新品体现了非核心技术的创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要,形成了差异化,创造了企业的核心能力。应当看到,非核心技术创新虽然能够产生差异化,但是技术含量低,很容易被模仿而丧失其独特性优势。因此,企业要不断地推陈出新,使产品独特性得以延续,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或者直接将非核心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3.非核心技术创新→非技术创新
创新不是“创造新东西”的简单缩写,而是具有特定的经济学内涵。创新是创造或执行一种新方式,目的是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要获得利润。我国大多数企业既然无法掌握核心技术,非核心技术创新又容易被模仿,而且短时间内将一直保持这种情况,就可以考虑走非技术创新的道路。
与技术类的创新相比,非技术类的创新往往只需较少的投资,甚至有时只是一个观念的转变,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来说,更应该强调非技术方面的创新。非技术方面的创新类型很多,如营销手段创新、管理创新、经营模式创新等。
(三)诱发危机意识,鼓励创新思维 多数情况下,企业会感到成功的模式不会永远支配企业的运行,但在什么情况下和什么时候变革企业,这是许多优秀的企业家都感到困惑的问题。当企业在获得“满意”的利润时,企业高层管理者往往容易忽视那些表明组织的竞争力正在下降的信号。只有当组织的竞争力开始衰退,当然这个衰退可能是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过程,才会引起公司的警觉。但这时的创新或变革,很可能是为时已晚。
企业应能具有识别、评价自己所处发展阶段的能力,以保证企业在不同时期都能采取恰当的变革模式使企业处于一个又一个不断上升的阶段。马柯德认为优良企业具有两个特征,即健全的财务和健全的战略。健全的财务是建立在健全的战略基础上的。而健全战略的确定是企业建立在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的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的。所以在今天,创新已成为培育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有危机意识,鼓励创新,首先从企业高层做起。
当然,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只是一种有效手段,而要使组织成为真正的创新组织,还需要培养人们的创新意识,使创新行为成为每一个员工的自觉行动,还需要在组织内部建立持续创新的公司文化,创造一种自我完善的机制和持续创新的态度,勇于变革,乐于变革,创造变革。
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四、结论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市场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当然离不开企业创新的支撑,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创新手段或者途径都适合企业。所以,选择可行的创新才是重要的。希望企业更好地发展,为国民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参考文献
[1]曾令秋,杜伟,张伦方;推进成都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04期
[2]李小飞,萧延高;试析产业集聚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01期
[3]杜伟;关于技术创新主体问题的理论分析与实证考察[J];经济评论;2004年03期
[4]尹忠萍;论技术创新主体[J];经济师;2002年10期 [5]杜伟;企业技术创新激励制度论[D];四川大学;2002年
[6]权利冰;我国大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尚存五大障碍[N];中国财经报;2000年 [7]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系统分析及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8]张雷;国内实力企业促进技术创新的初步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李品媛;[9]论企业核心竞争力[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10]黄耿;民营中小企业企业家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09 [11]张曙;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1999 [12]缪沾;关于技术创新概念的研究
[13]纪玉山;现代技术创新经济学[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1版
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思考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思考
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增强烟草企业发展的整体实力,使其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当前烟草企业领导干部必须认真研究、认真思考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一、建设一个开明开放的领导班子
首先是思想观念要开放。正确的行为需要有正确的思想理论来支撑。思想观念开放,就是要求领导干部能坚持正确的思想理论观,工作中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敢于打破常规,大胆创新,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发现错了,及时改正,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把经验上升到理论用以指导新的实践。
其次是视野要开阔。视野开阔了,我们才能熟悉国际化竞争规则,利用入世良机发展自己;才能抓住更多的发展机遇,制定新的可靠战略对策;才能学会原来所不懂的东西,在实践中提高驾驭市场的本领。
再次是行为决策要开明。在企业行为决策时,要广开言路,广纳意见,广泛吸收大胆采纳群众在企业管理、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搞家长制,不搞一言堂,不搞个人主义和小团体主义,群众理解支持的就干,就推广,群众反对不支持的,就不做,营造一个有召唤力的开明领导班子的良好形象。
二、造就一支素质能力型人才队伍
首先要创新体制,努力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一是要加快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步伐,不拘一格选好才。要敢于打破旧框框,大胆起用一批思想好、素质高、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到重要岗位,选才用才论实力而不论资历,论才干而不论台阶,看才学而不做表面文章,看主流而不求全责备,切实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二是引进人才竞争机制,各尽所能用好才。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要善于营造一种新的局面,让扎实工作的能奋发有为,让不干实事的受到批评,让求真务实的受到鼓励,让作风不良的失去市场,从而创造好的条件和空间,保证真才实学的有施展本领的机会和舞台。三是健全奖优罚劣激励机制,尊才重德鼓舞人。在企业建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大胆提倡职工的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倡比成绩、讲奉献。
其次是加强培训,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我们要充分发挥党校、政校和技工学校的作用和职能,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理论学习、岗位培训和在职深造等方式,分批、分类型、分层次地组织干部职工进行学习,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的理论水平、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不断掌握电脑、财会自动化、烟草降焦等各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干部队伍的思想文化水平和业务技能,造就高素质的烟草队伍。
三、培育两个潜力市场
要争得有限的市场空间,在企业竞争中求得生存,我们就必须下大力气培育好的消费市场。首先要整合产品,打造知名品牌。其次要提高产品质量,要加大科技投入,突出抓好减焦降焦工作,努力降低卷烟对人体的危害;要严把生产流程关,严格遵照卷烟产品生产程序和流程,确保卷烟的口味、吸味、包装能迎合消费者;要推进产品创新,努力研制符合国际惯例的新型混合卷烟和药物型卷烟,改变品种单
一、功能单一的现状,丰富卷烟消费市场。二是培育潜力型的销售市场。作为烟草企业的管理者,还是需要有战略眼光,把战略目标投向国际大市场,熟悉国际市场的竞争环境和运行规则,整合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开拓国际销售市场,为企业生存求得应有的国际市场空间,增强烟草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四、创新一套科学型企业制度
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已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组织资源和自寻发展商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国企改革的必然趋势。一是要坚决排除阻碍企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要下大决心打破地区封锁和地方保护主义,为壮大大企业、大品牌实力提供良性发展环境;要加快“扶大关小”步伐,关闭一批地方小烟厂、压缩一批疲软品牌,避免投资过 大、重复建设、市场不规范等行为,为企业发展清除障碍。二是机制创新,主要是收入分配机制和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按照职责大小、能力强弱、贡献高低,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努力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要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推进机构管理、财务管理、纪律管理的科学、规范、高效运作,用健全的制度管理企业,用科学的制度引导企业发展;倡导增收节支、开源节流,精减成本、提高效率,以提高烟草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烟草人必须立足长远,放眼世界,统筹兼顾,运筹帷幄,依照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实施创新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促提高,不断锻造烟草企业健康发展的核心市场竞争。【
第四篇:企业技术创新对策与战略思考
企业技术创新对策与战略思考
文/松
摘要: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要高速发展,必然要提高企业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能力,针对不同的目标客户群,不断满足客户的产品需求,因此,要大力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企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能力,进行企业产品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创新与调整,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家整体经济与科技实力才能不断增强。本文指出了企业技术创新是形成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就企业的科技创新、对策与战略发展提出了思考与看法。
关键词:企业科技创新对策战略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经济进入了持续增长的良性发展时期,要实现到2020年建成并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战略目标,需要不断提升我国企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能力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产品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角是企业,企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会出现各种问题,如资金不足、技术装备和传统的生产工艺流程水平落后、人力资源状况不佳、政策环境在欠发达地区不够宽松等等,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企业技术创新是形成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社会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知识和智力的配置、生产和运用等已使人力资源成为第一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支撑条件。新兴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促使传统产业不断发生变革,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层出不穷,高新技术产品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逐步提高,日益显示出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创新的重要性。为了迎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和规则,应加紧确定和调整企业技术创新及其发展战略,其关键就是要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项目)技术创新能力为主要特征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新的全球经济形势及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我国的经济结构包括产业、产品和企业等方面要加快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这对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企业要抓住战略机遇期进行自主技术创新和改革,加强能力建设,使企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不断提高并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东部一些省市出台了许多促进科技型企业发展的政策,从事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在一定范围内有较大的提高,技术创新活动和水平也有了一定程
度的提升,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仍然不高,无论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还是从创新投入、创新成果及创新效益来看,尤其是欠发达地区都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其研究开发投入、科技人员比例等指标都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目前我国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新技术人才短缺
高新技术人才是企业形成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关键,在技术创新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新技术人才及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作用尤为重要。我国企业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不仅数量不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也相对较弱。重要的是企业中仍有大量的高新技术和管理人才流向待遇相对较好的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国内企业在人才竞争上仍处于劣势,不容易吸引到关键人才的加入,以致于各级各类高新技术人才的短缺。
(二)融通资金短缺
企业技术创新存在资金短缺问题,从融资环境看主要原因有:资金获取来源过于单一,融资渠道较少;银行认为对企业创新融资服务成本高且收益少,风险较大,加上信用和担保机制和体系在许多地方不健全,因此,银行信贷政策并未向企业倾向。
(三)信息资源短缺
企业外部的有效信息是企业认识技术发展和市场机会的基础,由于资金不足、人才不足,整理、筛选外部信息的广泛性、准确性和及时性较差,导致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信息来源主要依靠企业内部,不能有效地抓住市场机会。
三、企业形成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
(一)采用关注并及时跟踪核心技术的发展趋势,实行跟踪先进技术型技术创新模式。
企业要快速模仿、开发出相似的新产品,打进先进企业的市场,以低开发成本获得相应的市场份额,这对于有一定的研发能力,资金不足的企业比较适用,没有创业风险。实施这种技术创新应该是在学习基础上的二次自主、集成创新。
(二)采取纵横向合作技术创新模式。
企业可通过与其他机构的合作来进行技术创新。比如以纵向合作的方式,即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进行合作,通过产学研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以横向合作的方式,即产品及规模均较为接近的企业共同出资组建研究中心,共担风险,同获收益,这种技术创新模式是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创新有效性和效率的重要手段。
(三)实行鼓励银行向科技型企业贷款的政策。
由政府或其他组织建立专门的企业融资机构,为企业融资提供支持;建立健全的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积极发展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建立中央和地方分层次的由政府支持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将由财政出资的企业贷款担保机构逐步转变为按市场化原则运作并接受政府机构监管的股份担保公司。
(四)建立人力资源的开发与激励机制,为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企业的人才要发挥其智力潜能,关键在于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激励机制从总体上包括物质激励,也包括精神激励;既包括正激励,也包括负激励。其中物质激励应是激励机制的基本内涵。
企业应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倡导和营造创造性、自主性、人性化的企业管理方式,形成宽松和谐和独特的企业文化,以产生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进而增强企业的创造力和竞争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形成的战略思考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其战略性思考应把握如下几个方面:
(一)公司产品市场化后,应尽快形成市场拉动型技术创新。
产品在完成市场开拓、满足市场需求后,能否获得利润,是检验企业产品技术创新成功与否的标准。企业的市场机遇主要是市场的拉力和技术创新的推力,这是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等产生的助推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市场拉力型技术创新,对技术创新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践表明,企业的参与在所有技术创新项目中,其对市场需求情况比较了解,对创新项目产生的效益有一定的估计,比较容易成功。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应做好产品商业化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应积极开拓市场,抓住创新项目给企业带来的新商机,等到项目完成、新产品或新工艺开发成功时,企业已有一定得客户和订单,从而实现产品的技术创新能力并形成良性循环。
(二)企业技术创新目标要明确。
企业确定创新目标要从市场出发,进行技术的可行性研究和技术、经济分析。技术方面要确定所要达到的技术要求和指标,经济方面应确定项目成本和投资回收率。
(三)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来进行创新定位。
企业在从事技术创新的过程中要贴近客户的需求,把客户的愿望和要求作为技术创新的出发点,进行认真考虑。企业要学会从客户中捕捉新的产品创新点,并从解决客户的问题中形成企业的创新能力,这样技术创新后,才能得到市场的高回报。
(四)构成企业技术创新的资源。
创新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是看企业是否具备必要的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创新项目的资金可以保证创新项目能够及时有效的上马;技术资源是技术创新能够正常进行的技术保障;人力资源对技术创新的成功起决定性的作用,创新活动的成功与参加项目的核心人员或项目负责人直接相关。
(五)增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的保护意识与持续开发能力。
企业要用专利法等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发明创造和创新技术,同时还可利用技术的特殊性来进行保护。对企业来说,特别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技术的企业,应一方面是增强专利意识和法律观念,另一方面是利用自己的优势开发一些易于保护的实施技术。
企业要保护市场竞争优势,要注重技术的持续开发,不断创新,应建立有效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培养企业创新后劲,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企业竞争优势才能得到巩固和加强。创新是一种持续过程,企业技术创新的长期战略就是要对产品和工艺等进行持续不断的改进。
五、结束语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企业必须要创新运行机制,在变化中寻求发展,克服前进中的问题,实现进一步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创新能力,并不断强化和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形成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能力建设做出贡献,进而进一步走上国际化经营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袁田利.我国中小型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山西:经济师,2005(10)
2.吴寿仁等主编.上海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实证研究.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7
3.张玉臣主编.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支撑.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12
4.张陆洋,傅浩主编.科技创新呼唤多元化资本市场.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12
第五篇:坚持技术创新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定稿]
坚持技术创新 提升惊天液压核心竞争力的模式浅析
摘要:为了能够有效地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企业必须构建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本文从典型的中小型装备制造业企业—安徽惊天液压智控股份有限公司认识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开始,阐述了该企业在技术研发过程中建立了完整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研究创新团队,并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持续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始终坚持走技术创新之路,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关键词:技术创新; 核心竞争力; 发展战略
安徽惊天液压智控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极少数拥有液压破拆属具及装备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内唯一专门从事液压振动技术及相关产品开发的技术中心——安徽省液压振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国内同行业企业中,产品结构最齐全、市场占有率最高;具有较强的精密加工、热处理和测试能力。产品可分为液压破拆属具和液压破拆装备两大类,主导产品有液压破碎锤、其他液压破拆属具、固定式液压破碎机和拆除机器人等。
公司是科技部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商务部确认的13家工程机械行业核心层重点联系企业、国家知识产权局“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安徽省首批创新型企业、中国工程机械配套件行业“属具最具影响力品牌”企业。公司是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挖掘机分会和配套件分会常务理事单位,安徽省机械工程协会常务理事单位。
公司专注于液压振动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创新,公司技术中心现为安徽省液压振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是国内唯一专门从事液压振动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的技术中心,公司研发团队为安徽省首批“115”产业创新团队。通过坚持不懈地推进自主创新,多项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多项研发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不仅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持续增长,而且带动了全行业的技术进步。
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要将潜在的核心能力转化成现实的核心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作用发挥实质上就是人力资源配置、市场定位、商品推陈出新、发展战略定位、创新能力、驾驭市场能力等把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性的条件有益结合。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持续竞争优势是竞争优势中最为关键和重要的部分,为了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企业必须在自身所拥有的独特竞争力中寻找那些难以模仿,又难以替代的部分,只有建立在这部分能力基础上的竞争
[1]优势才能得以长期持续。
结合惊天液压的产品研发及生产、营销过程,我们认识到,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研究创新团队,始终坚持走技术创新之路,有效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就是提升惊天液压核心竞争力的最好推手。
一、认识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坚定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2009年2月国家在出台的《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的基本原则中指出:要坚持自主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支持企业自主开发新产品,鼓励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引导企业逐步由依赖引进技术向自主创新转变,大力推进技术产业化。在产业调整和振兴报告的主要任务中指出,依托十大领域重点工程,振兴装备制造业。
惊天液压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之一积极响应《规划》纲要,以技术创新为立企之本,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的灵魂和动力,从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上牢固树立科技立企、科技兴企、科技报国的观念。在实际的工作中始终明确方向,坚持以技术创新为主导思想,坚持走以技术创新发展的道路,推进产学研合作,从总体上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从而解决生产中关键技术问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自公司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液压技术的前沿学科——液压振动技术的研究与创新,并以该技术为依托进行相关产品的研制、生产和销售,始终坚持液压破拆属具及装备在各领域的开发应用。
二、建立完整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开创型企业发展战略
为了能够有效地应对由于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企业除了要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下,有效地获得包括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支持,更为重要的就是必须构建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1]。
而以“创新驱动的:新机遇、新挑战”为主题的2013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也提出要着力落实好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积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依靠科技进步、依靠管理创新改变[2]。
为切实落实好企业的创新发展战略,惊天液压逐步建立了完整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创新持之以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设立了三级创新机构,即研究所+研发中心+技术部。液压振动技术研究所依托学校各学科技术优势,由校企联合组建,主要从事新产品开发的前期论证,技术背景分析,提出产品开发的可行性报告以及新产品的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技术难题攻关方面的工作。研发中心是公司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的核心机构,担负新产品设计、试制、工业性试验、设计改进及产品定型工作。技术部则主要完成新产品制造工艺工装设计及产业化工作。三级机构有分工、有计划,一棒接一棒,避免了创新工作虎头蛇尾,无序管理的状态,在实际创新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绩。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发展,惊天液压完善了“以液压振动技术为核心技术、以液压锤为核心产品,致力打造中国液压破拆特色产业”的企业发展方针,制定了围绕液压锤实施横向开发各种液压破拆属具和纵向开发各种液压破拆装备的产品线规划,坚持不懈地推进自主创新,多项研发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或国内领先水平,不仅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持续增长,形成了公司的特色产业优势,而且带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有力地促进了液压破拆技术在我国各个工程施工领域的推广应用,成为国内液压破拆属具及装备行业的开拓者和领军企业,形成目前国内液压破拆领域中产品组合最宽、产品线最长、产品关联度最高的企业:液压破拆属具包含液压锤、液压破碎抓斗、松土器、液压粉碎斗等,液压破拆装备包含拆除机器人、固定式破碎机等。其中,液压锤系列产品又包含纯液压式、液气联合式、氮爆式三大系列产品、每个系列18个规格,具有静音功能、自动润滑功能、调频功能等可选特性,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工况和作业要求、与0.5吨-55吨的各款国内外挖掘机形成最佳的性能匹配,是目前国内液压锤产品线最长最深的供应商。固定式液压破碎机的关键执行部件为液压破碎锤,是后者的延伸产品,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地表、井下、厂房内等各种工况,可实现手动操作、有线控制、无线遥控、远程线控等控制方式,为国内大型矿山企业普遍采用。
三、重视产学研联合,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
产学研合作的宗旨是运用市场机制,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在风险共担、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机制下开展合作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学研机构的研究开发能力及成果转化能力[3]。
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推进产学研合作,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解决生产关键技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最可靠科技支撑手段。当前,科技经济一体化,世界各国的产学研合作正呈现模式不断创新、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机制更加灵活、环境更加多变的发展态势[4]。合作创新通常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合作期限和合作规则,合作各方在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或某些环节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合作创新一般集中在新兴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合作进行研究开发(R&D)为主要形式[5]。由于各种合作模式发挥的效用不同,可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以期发挥出其最大优势。
惊天液压本着共同发展,平等、自愿、互利的原则,已与诸如安工大、上海大学、合肥物质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结盟,如安徽省首批115产业创新团队即由惊天公司带领的创新团队组成,具体是由公司总经理罗铭及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学、上海大学、长安大学教授等5人共同形成,对拆除机器人GTC45型研制状况、GTC140型研发状况及GTC10型的准备状况、改善产品结构、提高工作效率方面提供了宝贵建议和意见。
产学研的联合更使公司承担了一批科技攻关项目:多年来,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参与了惊天公司许多研发项目,如液压锤的研发、岩石分裂机的研发、多功能液压破碎车的研制、液压综合试验台、各类液压系统,为企业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惊天公司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所在“拆除机器人”方面展开关于“欠驱动三指手爪系统”相关实验及基础方面达成技术开发协议,企业相关方面的研究拥有更合适的平台,产品的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提高;与南京理工大学在“重复弹塑性撞击试验装置”(可使得部分产品在试制过程中准确模拟撞击过程)方面就技术内容、方法、路线等形成技术服务体系,为公司开发的共性项目提供可靠的基础技术服务;与上海工程大学就“液压破碎锤性能试验台的研制”方面提供液压破碎锤产品的出厂检验的成套技术设备及测试软件,大大提高公司主导产品液压破碎锤的出厂质量和品质;与中南大学杨襄璧教授达成多年合作意向,并同时形成亲密,深厚的友谊关系,对公司关于各方面的技术疑点和难题提供帮助和答疑,为公司解决燃眉之急,具体开发项目如“多功能钻机用液压冲击锤设计研发”、专著《液压破碎锤基础理论与设计计算》的编写参与及关于液压锤项目的专利和论文等,对公司的技术支撑和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公司与武汉杉林、安徽工业大学等机构共同开发公司用网络系统,如“惊天液压SAP系统ABAP表单及报表开发、系统维护”、“产品整体系统结构和冲击振动行为仿真分析”的技术合作等,为公司的软件运行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由于与安工大良好的合作关系,学校也利用企业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这样一方面使学校成为企业员工技术培训和提高文化素质的加油站,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实现双方高效有益的美好局面。
与此同时公司成立了液压锤技术培训学校,每年定期开办4期培训班,编印培训教材,讲授液压锤基础知识,培训液压锤售后服务技能,为经销商和终端用户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受到广大经销商和终端用户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
四、持续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建立完善激励机制
持续加强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设促进企业快速有效的发展。强化自主创新对智力资本的评估,应该同承认货币资本、土地、设备等资源的资本价值一样,承认智力资本的价值。保护智力资本,承认其合法获取收益的地位,使知识资本和技术要素应拥有经济权力和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建立健全客观、公正的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形成人才公开竞争的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的自主创新、创业激情和活力,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培育和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应允许和鼓励科技人员在进行自主创新、成果转化时,选择适合技术特点与发展要求的分配方式,支持和鼓励科技人员通过多种分配方式
取得合法收入[6]。
惊天公司构建了鼓励企业人员以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并形成知识产权为目标的激励机制:采取有效措施激励科技人员发明创造及实现产业化的积极性,尽快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制订了如《公司科学技术成果奖励政策》的条例。重视和加强企业与各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将合作机制和运营效益等作为考核、评价企业技术创新、市场竞争能力和企业领导业绩的一个重要指标。主要指标包括了技术研发成果如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及其增长率,更重要的是技术成果实施率、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对技术信息利用、制定和实施战略的落实情况等,同时在职工中对于改进工装、改善工艺、提出合理化建议也分别制定了奖励标准,每年公司年终召开技术创新表彰大会,大力鼓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产品技术改进和工作技能提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员工中也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
同时我们积极创造全员参与技术创新的氛围:企业技术创新不是哪几个人的事,并不仅是老总的事、是技术部的事,而是全员参与的工作,我们在工作中积极引导员工增强创新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健全创新体系。现在惊天公司已在企业全员中形成这种技术创新氛围,为创新出更多更好的技术成果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2】
【3】
【4】
【5】
【6】 李晓红.基于经济全球化视角的国有企业战略管理体系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5).朱宏任.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3, 11.李廉水.深化产学研联合的障碍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 ,1995,4: 22-25.李焱焱, 叶冰, 杜鹃, 肖引, 桑建平.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分类及其选择思路[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 10, 98-99.罗炜, 唐元虎.国内外合作创新研究述评[J].科学管理研究, 2000, 18(4): 14-19.刘国新, 李兴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机制研究[J].科技与经济,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