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作区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19-05-13 00:47: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作区政府工作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作区政府工作报告》。

第一篇:2011年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作区政府工作报告

我代表房山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十一五”规划收官之年。在市委、市政府和中共房山区委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奋斗,真抓实干,全面推进“三化两区”建设,圆满完成了区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较

好地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一)财政收入成倍增长,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财政收入完成168.6亿元,增长2.2倍,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8.2亿元,增长20.7%;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40.4亿元,增长3.8倍。区域税收完成182亿元,增长25.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大规模,完成400亿元,增长14.4%。土地储备投资再次突破100亿元。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继续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5%。建筑业、工业、房地产业、商业、旅游业等各行业运行态势良好,国有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非公经济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和10%。

(二)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功能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加强与央企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北控太阳能、港中旅温泉城、西门子“云计算”中心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功能区建设呈现新局面。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喜见成果,中石化投资项目建成投产16项,部分项目实现属地纳税,北京石油交易所投入运营。窦店高端现代制造业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长安汽车项目从签署协议到奠基仅用三个月,创造了“房山速度”,京西重工减震器工厂开始设备安装。中央休闲购物区(csd)品牌效应不断凸显,奥特莱斯旗舰中心开工。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顺利通过中期评估,博物馆开馆运营,云居寺文化景区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中国北京农业生态谷筹建工作有序进行,市政府与中粮集团签署框架协议。北京良乡高教园区征地任务全部完成,引进橙天嘉禾影城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启动“funhill智汇城”建设。中核北京科技园顺利奠基,完成项目控规调整方案。良乡物流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土地一级开发有序推进。

(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化进程全面提速

道路交通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轨道交通房山线通车运营,燕房线规划方案获得批复,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加快完善。京良快速路、京石二高速前期工作基本就绪,新增9条区域和新城内部道路。深化公交体制改革,交通运输服务水平稳步提升。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加快完善,新改建41座水厂,完成4项电网建设工程,新增天然气用户2万户,5项集中供热工程全部启动。以长阳半岛为核心的新城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果,面向国际招标,确定了城市设计规划方案,芭蕾雨&8226;悦都等精品生态住宅新开工75万平方米,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同步推进。新城两组团建成区面貌持续改善,拱辰街道一至五街回迁安置房竣工612套,城关街道中心区改造前期工作基本就绪,市级城乡结合部重点建设村––东羊庄村完成拆迁。城市服务管理不断加强,开展城市环境百日整治等活动,加大城市顽疾治理力度,重点区域得到有效治理,城镇垃圾分类完成比例名列全市首位,人防工程建设、利用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完成刺猬河二期治理,房山新城滨水森林公园开工,永定河绿色生态走廊建设全面启动。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比重为69.3%。

(四)惠农政策有效落实,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都市型现代农业健康发展。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发展迅速,新增面积3400亩,高质量建成一批标准化基地。农业企业新增20家,澳特舒尔有限公司成功上市。优势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种养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籽种、蔬菜、肉鸭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认真落实农业政策性保险、粮食综合直补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强新型农民培训,为农业增产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农村改革继续深化,61个村完成产权制度改革,林权制度改革完成90%。村庄建设取得新成果,全面实施新农村建设“5+3”工程,提前两年实现五项基础设施全覆盖,村容村貌持续改善。青龙湖镇南观村成为我区第五个北京最美乡村。

(五)实施绿色山区发展行动计划,山区转型步伐加快

坚决退出低端资源型产业,关闭最后一批小煤矿,关停127家水泥、石灰和石板企业,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偷挖盗采。深入系统解决煤矿关闭涉及的尘肺病待遇、取暖用能等问题,最大限度地降低产业转型对社会稳定造成的冲击。加快“人员出山”步伐,完成543户、1618人山区险户搬迁,山区人口迁移集中安置项目起步区具备入住条件。六石路、108国道复线、108国道提级改造等道路工程竣工通车,山区交通

第二篇:兴安镇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工作报告

兴安镇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16-03-24 10:25:00

来源:

浏览:次

——2016年3月25日在兴安镇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汤建国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兴安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各位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2015年和“十二五”工作回顾

2015年,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战略机遇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部署,积极融入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和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建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团结奋进,克难攻坚,开拓创新,强力推进“新能源示范镇、农业特色镇、文化旅游名镇、生态宜居镇、和谐文明镇”建设。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15年底,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127.6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115亿元,同比增长8.2%;新增工业投入28亿元,其中技改投入15.42亿元,新产品增加率6.9%,已达到1.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51亿元,同比增长15.9%;实现农业总产值6.3亿元,同比增长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265元,同比增长8.2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230元,同比增长10%。较好地完成了年初预定目标,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平岭、殿堂、道坪、石板岭等风力发电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高标准土地整治、火车北站连接线、移民安置点、湘江大桥改扩建、湘江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湘商物流园、县第三小学等重大项目持续推进;日月湖、日月睿城、凤凰城等一批重大房产项目建设也在紧张施工中;积极引进投资18亿元的盛和文化旅游项目,为秦文化特色旅游小镇建设再添魅力;源江周家园生态乡村休闲旅游示范村建设已初具雏形。这些重点项目的强力推进,进一步增强了我镇发展的综合承载力,为社会各项事业稳步推进提供了保障。

农业产业稳步发展。2015年,兴安镇在继续抓好优质葡萄、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特色养殖等“四大基地”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砂糖柑、山地葡萄等规模种植,叫响兴安镇农产品品牌,特色农业初显成效。一是规模种植有了新增长。扩种葡萄1000亩,在石坑村委刀仔岩建成高规格连片种植山地葡萄200亩示范点1个;发展食用菌种植70万㎡,其中连片种植示范点3个;完成董田连片1000亩砂糖柑基地1个,100亩以上规模示范点4个。二是“菜篮子”工程有了新发展。全镇种植蔬菜面积超过2万亩,连片常年蔬菜种植基地4个、示范基地1个。三是养殖业有了新进展。新建养殖示范点5个;发展稻田养鱼1.35万亩;生猪年出栏10.5万头,家禽出栏30万羽,肉牛出栏0.22万头,羊出栏0.4万只。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一是文化工作成果喜人。抓好以社区文化、广场文化、节日文化为重点的群众文化活动,重点扶持文艺演出团体和农村文艺队,文艺成果显著。道冠村获自治区级“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文艺村,葆贞社区李二生家庭获自治区级“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文艺户,道冠庙会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是巩固完善城乡低保、医保、社保、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农村五保供养、社会救助和拥军优抚等保障机制。三是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对全镇15个村委,185个自然村进行入户调查,精准识别农村贫困人口248户862人。四是完成“一事一议”项目27个,危房改造144座。充分整合资源,基本完成自治、源江村委办公楼建设,完成1个文明卫生村建设、5个“普惠制”新村建设、91个生态村建设、8个自然村人畜饮水工程、3个水库除险加固、10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城乡结合部及城中村保洁等12件好事实事,老百姓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

各位代表!随着2015年主要目标任务的完成,我镇“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的同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调结构,兴产业,在镇域经济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1.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据初步统计,2015年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127.6亿元,同比增长7.7%,是2010年(31亿元)的4.1倍,年均增长3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6亿元,同比增长15.9%,是2010年(37.1亿元)的1.77倍,年均增长12.07%;实现农业总产值6.3亿元,同比增长6%,是2010年(3.83亿元)的1.64倍,年均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065元,同比增长8.28%,是2010年(17894元)的1.68倍,年均增长10.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230元,同比增长10%,是2010年(6832元)的1.94倍,年均增长14.1%。

2.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兴安镇地处县城所在地,每年70%以上的重点项目落户我镇,五年来,共完成重点项目及城市建设征地5400多亩,调处矛盾纠纷4800多起,确保了全县高速公铁路、移民安置点、湘商物流园、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日月湖、火车北站连接线、湘江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等一批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

3.工业强镇格局凸显。充分利用在我镇的工业集中区城西产业园、桂兴村产业园的优势,不断加大工业招商引资力度,五年来,全镇新上项目37个,完成投资39亿元。截止2015年底,全镇工商企业达到4700多家,其中规模工业21家,形成了以太阳能光伏产业、风力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以海螺水泥为代表的建材业的工业产业新格局,工业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4.特色农业成效明显。巩固传统农业,不断发展特色农业。做好做强优质葡萄、无公害蔬菜、优质砂糖柑、特色养殖等四大基地。在南源、塘市、董田、道冠、石坑等村大力发展葡萄种植,在石坑道财岩建成200亩高标准山地葡萄种植示范基地1个;在董田成立合作社,发展砂糖柑连片种植1000多亩;在源江流转土地500多亩,发展高山蔬菜、荷包豆、猕猴桃种植;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产业,建成100头以上养猪场50个,500头以上养猪场10个,万只种鸭场2个,万羽养鸡场10个。五年来,我镇共创建农业示范点86个,畜牧示范点165个。

5.生态旅游发展迅速。我镇充分发挥乐满地、灵渠、烈士碑园的品牌效应,利用米粉节、葡萄节的节日效应,利用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为契机,在做好休闲度假、生态文化、红色经典、农业观光等旅游项目的基础上,积极引进18个亿的盛和文化旅游项目,努力打造秦文化特色旅游小镇。依托绿道、高山风电和摩天岭大峡谷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力打造源江中国风车之乡、广西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国家级生态乡村旅游示范基地。目前,已完成投资1300多万元的源江周家园生态旅游示范村建设已初具雏形。仅2015年,我镇共接待游客450万人次,是2010年的1.97倍,实现旅游收入35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97.3%和139.9%。

(二)强基础、兴建设,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1.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五年来,共完成15个行政村157个自然村220公里村内外道路硬化,完成率96.2%;完成3个村委办公楼建设、25个新农村建设、35个文明卫生村建设;完成86个村屯太阳能路灯亮化工程;完成28个自然村人畜饮水工程、完成水利设施除险加固200多处;建成沼气池605座,完成改厕256座;完成农村茅草树皮房改造51座、危房改造655座;实施一事一议项目238个,争取项目资金1700多万元。

2.城市品质有效提升。高标准完成《兴安镇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建设规划》,协助完成了迎宾路、志玲路、兴桂路、双灵路等城市主要道路改造,依法协助取缔县城非法营运三轮摩托车,开发并建成了御景园、日月湖、凤凰城、西城国际、湘水乐园等一批现代城市楼盘,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城市品位有效提升。

3.社区发展和谐进步。秉承“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宗旨,注重社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在履行好社区职责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社区管理机制,扩大社区服务功能,建立健全社区发展长效机制,社区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成效喜人。完成7个社区网格化信息管理服务建设,城西社区获“自治区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和“桂林市无传销社区”,城中社区获“桂林市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朝阳社区荣获“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4.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深入实施“美丽兴安”和“生态兴安”建设,城乡脏乱差现象明显改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共修建垃圾池200多座,焚烧炉3个,配备垃圾清运车5辆及保洁工具一批,聘请保洁员235名;完成1个精品村,3个示范村,87个提升村的村屯绿化,全镇森林覆盖率达87%。五年来,我镇创建了国家、区级生态乡镇和柘园、自治等一批区、市级文明村和生态村,并涌现了一大批生态环境建设的优秀带头人。

(三)惠民生,保稳定,在构建和谐社会上取得新进展

1.落实为民办实事。五年来,完成第十六届人代会承诺为民办好事实事67件,完成率100%;落实人代会代表或群众提议70件,完成率达95%以上,答复率10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0941人,参保率达96%,保险金发放率100%;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42895,参保率97%;农村低保参保2200多户、2900多人;五年来,大病救助1894人,发放救助金额948万多元,重点优抚对象600多人,发放抚恤金1486.3万多元;精准识别农村贫困人口248户862人;建成12个村级公共文化活动中心;抓好了13个村委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和3个村委高标准土地整治项目建设。

2.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我镇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全镇实现城乡“天网工程”全覆盖,有力推进平安建设;依法建立健全信访维稳机制,及时疏导、化解、处置各类热点、难点问题和矛盾纠纷,加大违法犯罪查处力度,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从2011年至今,我镇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突发事件共计60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妥善处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全国“两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特殊敏感时期及重大节庆期间的信访维稳,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

3.抓好安全生产。成立了以书记、镇长为组长的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加强辖区内企业、厂矿、学校、道路、水利设施、农机生产以及高危行业的安全监管,五年来,共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18次,不定期检查36次,共排查整改事故隐患120多处,五年来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确保了全镇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快速发展。

(四)重统筹、助发展,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上谱写新篇章

1.五年中,顺利完成2011年和2014年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优配强了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全镇上下干事创业更心齐气顺。

2.计生工作不断加强。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这一主题,全面开展“诚信计生、阳光计生、和谐计生”活动。兴安镇计生协会被评为“桂林市计生协会先进单位”;全区“诚信计生”现场会在道冠村召开,我镇诚信计生的先进经验在全区得到推广。

3.文教事业蓬勃发展。五年来,共投入1500多万元,对兴安镇初级中学、柘园学校、护城小学、道冠小学的校舍进行维修,并新建了一批教学综合楼及学生宿舍楼,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教育质量全面提高;积极参与“城乡欢歌、共建和谐”擂台赛及各种文化下乡活动,在道冠村举办“峡田大王”群众民俗文化活动,五年来,全镇建有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0个,农家书屋17个,共举办各类文体活动130多场次,为群众送上了丰盛的文化大餐;加强对灵渠、湘江战役旧址等文化遗产的保护,着力建设秦文化特色旅游小镇;注重全镇工作经验与典型事例的宣传报道,在区、市、县各级报刊、网络、电视媒体上累计报道1500多篇(条)。

另外,工会、妇联、团委、武装和残联等工作均取得显著成效。

(五)抓落实,转作风,在政府自身建设上有了新提高

1.注重教育学习,提升队伍素质。坚持学习为先,强化学习意识,通过坚持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机关周一、周五学习日制度,组织班子成员和机关、村(社区)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央八项规定》、《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一系列廉洁自律文件;加强国家法律法规学习,扎实开展“六五”普法工作,坚持依法行政。通过学习,镇村干部职工的自身素质不断提升。

2.完善制度,提升服务水平。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六条禁令,按照“三严三实”和反“四风”要求,对机关各项制度进行修订完善,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开支,制定了公车管理、机关干部考勤、干部去向公示、财务管理、公务接待等制度50余项;坚持实行政务公开,积极推行“阳光操作”,增强工作透明度,严格执行行政问责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大力推进权力运行公开透明,有效抵制和预防腐败,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3.廉洁高效,提升政府公信力。认真履行党政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的岗位职责,认真抓好镇政府和镇直各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通过开展“创先争优”、“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和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工作,在全镇开展自查自纠活动,对党员干部收受礼金、纵酒、干部慵懒散浮等现象进行综合整治,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杜绝了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在具体办事中态度“冷、硬、横、推”和“吃、拿、卡、要”等不良现象的发生,真正做到热情服务,依法办事,营造了勤政廉洁的良好氛围,树立了政府清正为民的良好形象。

五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在镇人大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在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先后荣获、“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全国重点镇”、“自治区和谐乡镇”、“全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先进单位”、“自治区生态示范镇”、“全区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和“自治区文明卫生先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并连续14年荣获兴安县岗位目标责任制考评一等奖。

兴安镇经济社会发展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和全镇人民的期望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产业结构单一的情况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二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基础设施仍滞后,农民增收渠道狭窄,持续增收难;三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城镇化进程仍然较慢;四是群众思想认识较为落后,清洁城乡、生态城乡、环境整治任务十分艰巨;五是政务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亟待提高。这些问题还需我们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逐步加以解决,为圆满完成“十三五”期间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十三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十三五”是我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我镇转型跨越,先行发展的关键期,做好这五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因此,我们必须理清思路,明确任务,制定目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一)“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我镇“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狠抓“三农”,做强工业,壮大旅游服务产业为根本,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建设“新能源示范镇、农业特色镇、文化旅游名镇、文明和谐镇”。

(二)“十三五”时期兴安镇的发展定位是:新能源示范镇、农业特色镇、生态宜居镇、秦文化特色旅游小镇、广西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基地、脱贫攻坚示范乡镇、小康幸福引领镇。

(三)“十三五”发展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0%左右;

——全社会固定投资年均增长15%;

——规模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9.0%;

——城镇居民、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9%和 10.5%。

——主要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市县下达的任务内。

(四)“十三五”重点工作任务

1.建设特色农业大镇,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全镇上下要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主题,坚持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一是加大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同时,提高现有产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二是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和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突出抓好农业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模式;三是大力发展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下经济,拓宽山区农民增收途径;四是以镇农业服务中心为龙头,建立镇、村、组、户四级农村实用技术服务网络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平台,引导农民建立多种经济合作组织,加强科技服务队伍建设,加大科技培训和品种改良力度,提高农民抗风险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对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争创一批在市场上叫得响、占有率高的农业知名品牌,通过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业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

2.建设工业强镇,着力培育镇域主体经济

突出招商引资,全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围绕功能布局和产业定位,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大力推动新能源和新科技等产业招商。不断整合招商力量,强势推进招商引资,采取驻点招商、网上招商、亲情招商、以商引商等多种方式,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和有效率。

突出培大育强,大力培植规模企业。以服务企业为抓手,加大服务企业的工作力度,为企业协调解决各类生产要素,保证企业满负荷生产,同时对发展潜力好,市场前景广阔的企业,引导其加大技改投入,提高生产水平,提高产品档次,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

突出园区建设,提升项目落户载体。充分利用在我镇的城西产业园村、桂兴村产业园,坚持把园区作为招商引资项目落户平台,实施筑巢引凤工程。围绕新能源、机械和建材等园区产业特色,加大园区招引项目的针对性,做大做强做特产业园。

3.突出旅游核心竞争力,促进第三产业健康发展

充分利用千古灵渠、乐满地休闲世界、秦城水街、烈士碑园四大景区景点在我镇的优势,着力打造源江、粉洞和石坑广西旅游扶贫示范区、广西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和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基地;着力推进盛和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提升秦文化特色旅游小镇。同时加大景区景点周边环境的整治和旅游宣传力度,自觉形成文明礼貌、公平交易的服务形象,营造餐饮、宾馆、娱乐等配套行业携手共进,共同繁荣的良好氛围。

4.全力配合城市建设和管理,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协调工作

树立全县一盘棋的思想,服从和服务于全县建设这个中心,确保城市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一是切实配合工业集中区城西产业园、桂兴村产业园项目的推进;二是配合做好城市建设、管理和老城区提升改造;三是加大用地项目的征地和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

5.加强社区建设,促进社区和谐

加强7个社区阵地建设,理顺社区工作关系,强化社区管理和服务功能,充实壮大社区工作力量,建立健全社区保障机制,促进社区干部与居民互动,营造社区建设人人参与的氛围。

6.实施脱贫攻坚战,推进精准扶贫

我镇有石坑、粉洞和源江3个贫困村,248户,862人的贫困人口,必须要在“十三五”期间3个贫困村“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我镇把这项工作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来抓,按照中央、区市县的要求,精准实施生产发展扶持一批、转移就业扶持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教育扶智帮助一批、医疗救助解困、低保政策兜底一批等“六个”一批脱贫攻坚;全面推进特色农业富民行动、特色旅游扶贫行动、基础设施建设行动、农村电商扶贫和农民工培训创业行动、金融扶贫行动、贫困户资产收益扶贫行动、科技文化扶贫行动、社会扶贫行动、农村“三留守”和残疾人关爱服务行动等脱贫攻坚“九大”行动,争创脱贫攻坚示范乡镇。

7.统筹社会各项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文化事业。巩固“普九”成果,全镇小学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到100%和99.8%;争取完成3个以上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大力繁荣发展农村文化,丰富农民文化体育活动,到2020年,以村级文化活动中心为依托,丰富群众文体活动。

环境卫生事业。全面规划、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抓好爱国卫生工作;继续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农民参合率保持在98%以上,巩固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完善农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推进“生态乡村”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转变,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环境。

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以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为重点,积极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家庭生育两孩,不断完善“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计划生育工作机制,促进计划生育整体水平提高,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完善社会保障。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体系,重视敬老院、学校、残联、医院的建设,落实各项安全保障措施,妥善解决各类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全力构建和谐社会。

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属地管理”原则,按照李克强总理关于安全生产的“零容忍、全覆盖、强执法、重实效”十二字方针,继续加大对道路交通、食品药品、建筑施工、烟花爆竹、消防安全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完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安全事故的预警、防控的处置,强化安全监管,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坚决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积极创建安全生产示范镇。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深化公共安全建设。加强法治建设,扎实推进“七五”普法,到2020年基本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各位代表,十三五的规划蓝图任重道远,时不我待,它承载着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全镇人民的梦想,让我们俯身耕耘、敢于担当、主动作为、阔步前进,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三、2016年的主要目标与重点工作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换届之年,是十分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必须积极进取,统筹兼顾,奋发有为,以超常的勇气,采取超常的措施,重点围绕“打好攻坚战、念好工商经、做活域文章、发展高科技、办好惠民事”的“二十五字”工作思路,抓好经济社会各项工作,为实现“十三五”宏伟目标开好局,起好步。

(一)打好攻坚战,促进经济持续稳步发展

打好项目攻坚战,破解阻碍经济发展的难题。继续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推进在我镇的27个重点项目,完成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做好矛盾纠纷的调处、化解和服务工作,确保项目如期推进,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打好信访维稳攻坚战,去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积极稳妥做好群众信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继续实施领导联系制度和部门负责制度,确保信访案件诉求合理的解决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以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打好生态城乡攻坚战,永葆名镇魅力。继续和深入开展清洁城乡和生态城乡”活动,完成所有村屯的绿化工作;加快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全面完成福在、自治、南源等3个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生态乡村升级版。

(二)念好工商经,争当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排头兵。我镇现有工商企业4700多家,其中规模企业21家。今年重点发展风能发电、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工业强镇的格局已经凸显。2016年,我镇将继续做好县级、本镇及兄弟乡镇三级企业服务,围绕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等新型能源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

(三)做活域文章,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效应。利用我镇独特的区位优势,做活“城郊型农业、园区经济、旅游经济”三篇文章,一是发展壮大优质葡萄、无公害蔬菜、砂糖柑、特色养殖“四大基地”建设。二是以园区项目带动作支撑,加大引企入园力度,凸显产业集聚效应。三是不断拉大城市框架,加强建管结合,提升服务水平,做好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增强第三产业发展后劲。持续推进投资18亿元的盛和文化旅游项目,重点规划好乳洞岩、风电观光和摩天岭大峡谷等新景区景点,完善中国风车之乡源江生态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预计2016年可接待游客49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9%和11%。

(四)发展高科技,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大力推行绿色有机规模化种植,通过提升科技含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二是积极引进和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通过发展光伏、风能、生物质等新型能源产业,引进一批高科技企业,全力打造“新能源示范镇”。

(五)办好惠民事,共享发展成果。

切实办好惠民工程。今年继续承诺为民办15件实事:一是全面完成源江生态乡村旅游区中国风车之乡建设,启动源江生态乡村旅游带广西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建设;二是完成道冠至粉洞路口柏油路、塘市胡家洞至红卫村柏油路和源江路口至殿塘道路硬化;三是有序推进董田、石坑、道冠、三桂、南源、红卫6个村高标准土地整治项目;四是启动1-2个生态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五是基本完成自然村(屯)内外道路硬化;六是完成1个精品村、4个示范村、98个提升村村屯绿化;七是完成1个以上新农村、5个以上“普惠制”村和1个市级以上的生态示范村;八是完成粉洞村办公楼建设和葆贞社区办公场地搬迁;九是完成双灵社区“一站式”服务体系建设;十是完成1个以上文明村、1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和5个篮球场建设;十一是完成3个自然村人畜饮水,解决1165人以上安全饮水;十二是建成农业示范点4个以上、养殖示范基地3个以上;十三是城乡新农保参保率达95%以上,新农合参合率达97%以上;十四是完成财政“一事一议”项目28个、危房改造50户。十五是做好城乡低保、重度残疾人补助和大病救助等惠民工作。

继续抓好科教文卫计工作。一是积极采取各种措施,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办让家长放心,社会满意学校。二是加强镇村两级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开展积极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三是完善镇村卫生服务网络和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为群众提供经济便捷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群众看病就医提供保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四是认真落实全面二孩及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塑造政府良好形象。以开展“三严三实”和查处发展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工作为契机,继续认真抓好问题的整改落实,彻底整治干部队伍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让“四风问题”不再反弹;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努力塑造政府良好形象。

另外继续做好工会、团委、妇联、宣传、武装、民政、残联、安全生产等工作。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成绩来之不易;展望未来,我们任重道远。新目标赋予新使命,新起点开启新征程,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及镇党委的坚强领导,在镇人大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持“踏实留印、抓铁有痕”,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在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讲话

在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关于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报告,请大家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回顾

“十五”期间,全市人民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实施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战略,锐意进取,团结拼搏,成功战胜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大步跨越,“十五”计划主要目标圆满完成。“十五”成为永州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提高。经济总量迅速增加,2005年全市完成地方生产总值361.47亿元,同比增长11.珊,按原口径,“十五”年递增10.5%,一、二、三产业年?均分别增长5.2%、15.8%、11.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0.6:26.2:43.2;与2000年相比,一产业下降7.3个百分点,二产业提高4.6个百分点,三产业提高2.7个百分点。农业产业化经营迈出新步伐,全市规模特色种养基地发展到173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299万亩,“三品”认证101个,14家骨干农产品加工企业成为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2005年永州被评为全国农业产业化先进市。工业初步形成了汽车、卷烟、制药、食品、建材、冶金、造纸等支柱产业,新建项目向园区集中,集聚效应开始显现。去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74.4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48.3亿元,“十五”分别年递增11.8%和18.7%,产值过亿元企业由2000年的3家发展到26家,长丰、零烟、湘纸成为全省十大标志性工程的组成部分。第三产业稳步增长,200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4亿元,“十五”年递增10.4%,旅游、房地产业来势看好,传统服务业得到改造提升。2005年全市财政总收入突破20亿元,“十五”同口径年递增14.9%,财政过亿元县区由3个增加到8个,市本级财政收入达到6.67亿元,比2000年增加4.33亿元,年均增长23.4%。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09.3亿元、贷款余额152,3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加173亿元和50亿元。全市保费收入6,2亿元,比2000年增长2.5倍。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乡面貌明显改现。固定资产投入加大,2005年完成投资145.3亿元,五年累计467亿元,年递增21.8%。交通建设日新月异,全市新增公路通车里程2421公里,新增72个乡镇通油路或水泥路、397个行政村通公路。衡昆高速永州段、永连公路、洛湛铁路永州北段建成通车,零陵机场正式通航,结束了永州没有高速公路和民航的历史。电源和电网建设成效显著,新增水电装机容量40万千瓦,超过前50年的装机总量,祁阳、宁远、零陵3个220千伏和东安青土坪等5个110干伏输变:电工程竣工投运,一、二期农网改造顺利完成。信息主光缆总长达到2.53万芯公里,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农田水利建设步伐加快,完成病险水库治理600座,双牌、涔天河水库灌渠防渗配套取得成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80平方公里,农机装备总量增加到43.7万台,农业综合开发完成总投入4亿元。城镇建设快速推进,中心城市完成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建成区面积达到4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增加到39万,城市整体框架基本形成,建成了一批城市道路,推进了城市功能配套和亮化、绿化、美化,打造了新火车站广场、滨江风光带、南津路等城市景观工程,2005年启动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市容市貌有所改观。县城和重点建制镇实施“十个一”工程,提质扩容取得新成效,九县县城五年大变样,8个镇进入全省“百强镇”。2005年全市城镇化率为27.6%,比“九五”末提高6.3个百分点。生态环境建设得到重视,开展潇湘-母亲河综合治理,实施退耕还林7.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2%,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优良。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活力明显增强。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全市完成市县区属企业改制386家,市属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市直供销、粮食、商业企业改革户县区属企业改制基本结束,通过改制嫁接、兼并重组,一批企业焕发生机。农村税费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取消烤烟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全额免征农业税,落实各项农业政策直补资金1.95亿元,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开始启动。城市公用事业改革和土地招拍挂进展顺利。行政审批、政府机构、投融资体制等改革及各项社会事业改革稳步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势头看好,五年累计审批外资企业225家,利用外资3,7亿美元,到位内资120亿元,利用外资增幅连续三年居全省前列。民营经济竞相发展,占全市经济比重由41.6%提高到54.9%。劳务经济呈现出“百万打工人员、十万能人、两万老板、六十亿收入”的格局。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实施教育优先的各项措施,落实贫困学生“两免一补”政策,“普九”成果得到巩固,高中阶段教育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规模扩大,10所中学列入省示范性高中,永州职业技术学院被列为全国示范性职业院校,湖南科技学院成为综合性本科院校。推动科技进步,五年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325项,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197项,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9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36%提高到43%。以疾病预防控制和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为重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市县区疾控中心、传染病区相继建成,95所乡镇卫生院得到改造,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有效防控非典疫情和高致病性禽流感。全民健身活动普遍开展,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成功承办,奥运奖牌实现零的突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入全省先进行列,五年减少出生人口9万人。文化事业日渐繁荣,成功举办全省公祭舜帝和祁剧诞生500年活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2家增加到4家,江永女书列入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2%。城乡居民入增长较快,2005年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较快,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2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38元,比2000年分别增加2848元和791元。高度关注民本民生,连续两年圆满完成8件实事,解决了一批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五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0.3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4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全面实施,城镇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探索建立农村救助体系,五年累计投入救灾资金8532万元;扶贫攻坚初见成效,五年减少贫困人口6.5万人。民族、宗教、人才、审计、统计、工商、物价、外事侨务、史志、档案、气象、水文、人防、老龄等工作取得新的进步。

“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永州形象明显提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进行,广泛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更好体现,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和打造“诚信永州”活动,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四五”普法顺利完成,民主政治建设有了新进展。自觉接受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监督,五年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998件,市政协委员提案935件,办复率为100%。实行依法信访,五年累计受理群众来信来访9.3万件次,有效化解了人民内部矛盾;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严肃查处了违法违纪案件。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社区建设和村民自治工作稳步开展;成功举办了江华瑶族自治县成立50周年庆典。社会洽安综合治理取得成效,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和多发性犯罪,保持了社会大局稳定。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得到加强。五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勇于探索,扎实苦干,在改革和建设实践中创造了不少好做法、好经验,得到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加之对外交往联络增多,社会开放度和知名度提高,永州形象得到提升。

第四篇:镇长在2021年镇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工作报告

镇长在2021年镇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工作报告范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X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1年上半年工作回顾

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时重要讲话精神,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基本实现了半年预期目标,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稳增长、促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经济发展势头强劲。X-X月,X镇X家规上企业累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X.X亿元,同比增长X%;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X万元,同比增长X%;固定资产投资X.X亿元,其中工业固投X.X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X万元,同比增长X.X%;X-X月,外贸进出口累计X.X亿元,同比增长X.X%。

项目建设加快推进。X工业项目已完成对原厂址场地进行测量等前期工作,组建公司开展报建审批手续,争取今年X月底前完成建设进度X%;X管业项目已经与X有限公司签定成交X多万元的股权转让协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X亿元,其中今年计划完成投资X亿元,用地X亩,目前已完成一期X生产线的布局设计、生产设备的订制并开展环评工作,争取今年X月投产。

二、聚合力、强谋划,城乡品质不断提升

内外交通更加畅通。投资X多万元完成X大道公园路段至陈宜禧路段升级改造;投入X万元提升中开高速和安里互通出入口路域景观,完成GX道路亮化、廊道整治等X,路网建设日臻完善。X排洪桥、X桥、县道X线路面改建X开工建设;X村至X村道拓宽、X村委会X村村道拓宽、X村绿道维修等X全面完成,村道通行条件进一步改善。

城镇建设更加深入。成功被选为X省新型城镇化标准化示范点;推动X体育公园早日投入建设;推进X路X号地块报批,加快解决镇区商住用地紧缺问题。积极推进垦造水田、拆旧复垦项目进度,目前已进入施工实施阶段,促进村级盘活闲置土地和经济收入增长;全面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改革,投入X万多元对X和X两个垃圾中转站进行升级改造,设置X个垃圾收集点。X市场及周边下水道修整X基本完成,切实解决市场周边路面积水、下水道堵塞等问题,进一步提升圩镇环境面貌。

乡村振兴提质增效。草坪村“网红”打卡点热度不减,春节吸引各方游客前来打卡游玩,进一步扩大“草坪里”品牌影响力;X项目正式开业并正常接待游客,双子楼行人路和观景台X全面建设中,计划年内完工。人居环境持续优化,全镇X条自然村已全面配备保洁员;按照“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模式,圩镇生活垃圾一天两运,农村生活垃圾至少两天一运,实现了全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全覆盖;厕所革命持续推进,升级改造公厕X间;深入开展“五清”行动,清理河流X.X公里,清理水域X平方米,清理水浮莲X吨,清理河道X公里。

三、办实事、惠民生,人民福祉显著提升

疫情防线全力筑牢。狠抓“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加大对镇农贸市场、超市、银行、药店、学校等重点场所督查力度。持续做好食品生产企业、冷库监督检查,加大进口冷冻食品检查力度,累计出动执法人员逾X人次,检查重点食品经营单位累计X家次。全力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疫苗接种,累计已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第一剂次X剂次,X剂次X剂次。

社会民生持续改善。按照星级示范创建的要求,以五星级标准建设X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积极推进卫生事业发展,X个村级卫生站已全部投入运营,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公共服务中心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增设红外线热成像测温系统、电子读报机、X小时自助服务区,为办事群众提供一个舒适、便捷的办事环境;投入X万元在X文体中心增设篮球架,进一步完善公共体育设施。

治理能力稳步提升。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不断巩固和深化专项斗争成果;完善信访工作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受理群众来信来访事项X宗,办结率X.X%;依托“雪亮X”搭建信息化平台,夯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X条村小组合计安装X个监控探头,投入超X万元;积极推广注册“国家反诈中心”应用和“邑安”反诈小程序,合计注册人数X人,受保护人数X人,筑牢反诈防线。扎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制作森林火灾隐患地图,与相关生产单位签订森林防火协议,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完善应急预案,组建应急救援队伍;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检查生产经营单位X次,排查安全隐患X处。

四、抓作风、管队伍,政府建设全面加强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X个“民生微实事”项目全部完成,X个“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稳步推进,目前已完成X个。加强调查研究,规范政务督查,会议文件大幅减少,“三公”经费不断降低,政府系统工作作风更加务实。自觉接受人大、监察机关、群众监督,进一步扎紧扎实约束权力的“制度笼子”。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上半年,镇纪委立案X宗,办结X宗,给予党内警告处分X人。

各位代表,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镇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镇干部群众迎难而上、奋力拼搏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X镇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X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规上企业持续上行压力大,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滑,存量土地不足,低效用地多;二是乡村振兴仍然存在短板,农村人居环境精细化管理程度有待提高,环境整治还不够彻底,长效机制不够健全;三是民生保障与群众期望仍有不小差距,公共服务能力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相适应;四是部分干部攻坚克难意识欠缺,工作作风亟需转变。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不回避,着力予以解决。

2021年下半年工作安排

下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X、X的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定以“工业立镇、交通兴镇、商旅旺镇、乡村美镇”为发展战略,坚持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十四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开好局、起好步。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力促产业发展,争创产城融合发展新速度

壮大镇域经济。紧盯龙头企业,稳住工业经济基本盘,做好规上企业、固定资产项目摸底工作,摸排有望达标的准规上企业,将符合要求的企业、项目入库。加快项目建设,落实重点项目专人跟进制度,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珠江管业、万裕家具、丰盈等重点项目建设制约性问题,确保项目按时间节点开工建设,尽快投产;密切与三强、波英过滤等企业联系沟通,积极帮助企业立项,督促开工建设,争取今年入库。盘活低效用地,引导荣成纸业、康普卫浴、爱力信等企业进行“三旧”改造。

优化营商环境。常态化开展“安商暖企”行动,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引导低效企业和中小企业进行转型升级,鼓励X电工、X精密等重点企业增资扩产,做大做强;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开展工业技改行动,争取完成X家X技术企业申报任务。强化招商引资,围绕“走出去,请进来”等活动,加强项目对接,扩大项目储备,大力发展和引进高端装备制造业、X技术产业项目。

二、抓好城乡融合,加快形成协调发展新深度

提升城镇品质。以推进X省新型城镇化标准化示范点为抓手,奋力推进新城镇建设。优化城镇交通环境,高标准推进中开高速和安里出入口周边环境整治,提升路域景观。完善交通路网,配合做好国道GX、X快速路、省道SX大道至X路段、X至X新建公路(X线)等项目建设工作。全力推进X桥、X桥、县道X线路面改建X,确保年内按时按质完成;扎实开展拆旧复垦工作;加快X体育公园动工建设。

加快乡村振兴。做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加强保洁队管理,对村庄进行长效化管护;全面推进厕所革命X,争取年内对全镇公厕升级改造;完成垦造水田X亩任务;进一步打造侨汇里、草坪里乡村振兴示范村;积极推进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局部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片、示范带,以点带面,进一步发挥引领作用;推进“四小园”建设,打造一批美丽宜居示范村、最美乡村和美丽乡村精品线路。

深化文旅融合。推进草坪里文旅项目建设,完善基础配套,打造成党建、乡村振兴培训和港澳青少年游学基地,力争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安排,持续保持“网红”打卡点的热度。加快推进侨居·文宿项目,完善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汇衢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新娘房园艺世界项目建设进度,争取国庆前开门迎客。加大力度,争取冈宁影视城(谭江生态农业示范园)和梦庄园项目年内有突破。

狠抓生态治理。投入X万元完成扫管塘进库道路修复、养护房修建、水库坝体加固等X;投资X万元实施密冲、X塘、X塘、X等村的自来水管网连接X;严格落实“河长制”,强化生活源、工业源、农业源、内生源“四源共治”,加快潭江流域综合整治,确保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巩固“散乱污”企业治理成效,坚决杜绝已关闭企业死灰复燃。做好“河长制”工作,实现河长巡河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河道“五清”行动,确保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治理目标。加大对污水乱排、垃圾乱倒、农村面源污染等治理力度。

三、坚持共建共享,推动民生福祉升到新温度

推进健康X建设。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管理,加强重点人群、重点机构、重点场所疫情防控工作,持续提升核酸检测能力,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完善镇村卫生基础设施,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整治脏、乱、差现象,成功创建X条省卫生村、X条X市卫生村;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推进X敬老院和居家养老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大力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实施X医院医养结合项目。

统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加快X大学X附属中学综合楼、宿舍楼和X镇中心小学教学楼建设,确保X月投入使用;按照“五有”标准建设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加快硬件设施建设;实施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X”,持续提高低保和特困人员、孤儿、残疾人保障水平;落实各项保障措施,抓好茅莲“扶贫车间”、侨麦和谭江米业等扶贫项目,巩固脱贫成果。

筑牢安全发展底线。落实扫黑除恶长效机制,严厉打击毒品、盗抢、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加快“雪亮X”农村平安监控视频连接系统建设,做好技防联防联治,震慑违法犯罪活动,打造良好的农村治安环境;完善信访制度,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持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定期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强化消防救援队伍职业保障和森林消防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升防灾减灾综合能力。

四、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政府服务新高度

强化政治建设。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全过程、各领域。

强化效能建设。推进政府管理服务化,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方便人民群众。推行重大行政决策民主公开,广泛听取各方意见,进一步增强政府公信力。将党风廉政建设各项任务与政府中心工作、经济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调度。加大检查力度,重点关注侵害群众切身利益、损害党群干群关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想方设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设高效、务实、廉洁的政府。

强化作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对各项制度和各项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不定期对各村开展督查,强化检查结果的运用,提高政府工作执行力。支持镇纪委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新征程催人奋进,新作为有赖实干。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为加快建设X产城融合中心核心区而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第五篇:在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功放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十五”时期的工作回顾

“十五”时期是不平凡的五年,是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的五年。省政府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共xiexiebang.com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省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共十六大及各次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视察xiexiebang.com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坚决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积极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变化,办好“十件大事”,实施“十项工程”和“十项民心工程”,有效抑制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成功战胜非典型肺炎疫情和严重干旱及超百年一遇洪灾等重大自然灾害,经济社会在新的水平上保持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2005年各项预期目标顺利实现。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五”计划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总体经济实力跨上历史性新台阶。2005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两万亿元大关,达到21701亿元,占全国的11.9,比“九五”期末增加10960亿元,比上年增长12.5,五年年均增长13。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由2000年的9.2∶46.5∶44.3发展为6.3∶49.5∶44.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达6957亿元、7883亿元和42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3、15.0和19.8,五年年均增长16.6、14.1和20.3。企业经济效益持续改善,2005年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52.0,比2000年提高24.8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财税收入大幅增加,来源于xiexiebang.com的财政总收入达4432亿元,占全国的1/7,比上年增长25.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06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8.4,五年年均增长14.7。金融运行平稳,信贷结构优化,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38119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比“九五”期末翻一番,突破2万亿元。

——农业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取得新突破,有力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2005年67个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724亿元和12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1和20.5。支农力度明显加大,“十五”时期省级财政用于支农的资金达467亿元。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粮食总产量近两年保持稳定。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效益农业和特色农业迅速发展。林业、畜牧业发展加快。海洋经济进一步壮大,产值约占全国的1/5。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省农业龙头企业达1482家,带动农户421万户,户均年增收1401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新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势头良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顺利。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3。建立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制度。城镇化稳步推进,中心镇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电价进一步降低,2005年开始在全省免征农业税,农民负担大幅减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规范,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五年建成农村硬底化公路25200公里,修建、加固江海堤围6305公里,完成水库除险加固3522宗,营造生物防火林带3.96万公里。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动植物疫病工作得到加强。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产业高级化、适度重型化趋势明显。2005年工业九大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6108亿元、2026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和20.6,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九五”期末的70.2、20.1提高至73.7、24.4。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增长,2005年增加值达1755.5亿元,稳居全国首位,比上年增长20.7。以重大项目为带动,支柱产业、重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汽车、石化、钢铁等重点产业带动作用增强,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由“九五”期末的48∶52转变为44∶56。产业集群化、特色化步伐加快,形成15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15个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159个专业镇。大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已达49家。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成效显著,创建区域国际品牌工作正式启动,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产品已达165个,总数居全国第一;华为牌程控交换机被评为全国三个“中国世界名牌产品”之一。物流、商务、会展、金融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汽车、住房、教育、旅游、文化、体育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成效显著,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对外开放迈上新水平。2005年外贸出口总额达238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3,是“九五”期末的2.5倍,五年年均增长21.0。贸易结构得到优化,一般贸易出口533亿美元,五年年均增长25.1,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加快,带动省内配套产值超过3000亿元。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提高至69.0和35.1。私营企业成为新的出口增长点,获外贸经营权的私营企业累计近4万家,出口299.5亿美元。进口

工作得到加强,组织进口了一批关键技术、重大设备和重要原材料。吸收外资质量提高,2005年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2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五年累计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643.5亿美元。工业九大产业和服务业吸收外资扩大,世界500强企业已有176家在我省投资设立581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达246家。口岸通关环境和效率明显改善。我省企业到境外投资设立加工贸易企业、合作开发资源能源步伐加快,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扩大。外事、侨务、台务、旅游等工作取得新成绩。成功举办xiexiebang.com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三次年会和2005xiexiebang.com国际旅游文化节。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大跨越。交通网络优化升级,编制完成《xiexiebang.com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04-2030)》,与铁道部签订加快xiexiebang.com铁路建设会谈纪要,新落实建设11个铁路项目。五年新增高速公路1954公里,通车总里程达3140公里,所有地级以上市通高速公路,与陆路相邻省区的高速公路通道全部打通。基本实现所有县(市)通二级以上公路、县到镇通三级公路。建成梅坎、粤海等铁路,新增铁路里程414公里、地铁60公里。武广客运专线、新广州客运站、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广深四线、广深港铁路客运专线广深段、洛湛铁路岑溪至茂名段等项目开工建设。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投入使用。内河航道整治工程全面展开,已完成整治648公里。沿海港口群发展迅速,广州港继续位居世界十大港口之列,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居世界第四位,湛江港发展实现大跨越。能源建设大步推进。2005年省内发电装机容量4800万千瓦,比“九五”期末增长50.5,西电东送500千伏输电线路按期建成投产,目前经国家同意立项及在建的电源项目装机总容量达1648万千瓦,全省电力供应实现由持续紧张向逐步缓和的重要转折。xiexiebang.comLNG接收站建设顺利,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动工,一大批骨干电源和清洁能源项目加紧建设。环保、水利建设得到加强。珠江综合整治和治污保洁工程扎实推进,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由2000年的18提高至45,完成燃煤燃油火电厂脱硫装机容量586万千瓦。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完成,潮州供水枢纽及北江大堤、重点江海堤围除险加固和安全达标工程进展良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全面启动。

——区域协调与合作发展取得新突破。山区经济呈现快于全省平均水平的良好发展势头,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2005年山区5市生产总值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1395.9亿元、66.2亿元,比上年增长15.1、24.9;全省山区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516.8亿元,比上年增长29.3。成功举办两届珠三角与山区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山区和东西两翼与珠三角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扎实推进。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千村扶贫工程、农村安居工程顺利实施。东西两翼经济发展有新突破,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3344.5亿元,比上年增长12.9。粤西地区重化工业、临港工业发展提速,粤东地区海洋经济、民营经济、特色经济有新起色。编制完成全省、珠三角环保规划和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珠三角作为世界重要的电子信息和家电制造基地的地位进一步巩固,高新技术产业、重化工业和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广州、深圳中心城市功能不断完善,辐射带动作用更加突出。粤港澳合作按照“前瞻、全局、务实、互利”原则全方位展开,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联合招商引资和推介大珠三角活动成效显著,深港西部通道、珠澳跨境工业区等建设顺利进行,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扎实开展。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和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两大平台成功搭建,与“9+2”其他省区在经贸、交通、能源、劳务、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全面推进。泛珠三角横琴经济合作区前期工作积极进行。援藏援疆及对口帮扶广西、贵州、重庆和三峡库区工作取得新成效。与东盟地区的合作交流深入开展。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按照构建公共财政和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财政体制,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和财务核算集中监管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调控和促进作用显著增强。2005年省级财政支出中,用于发展公共事业、维护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等方面支出的比重已达47.9,用于帮助欠发达地区运转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支出比重达到23.4。组建并完善了省市两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90的国有企业进行了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国有经济综合实力增强。企业股份制改造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迅速。民营经济大发展,2005年实现增加值超过800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近40;年末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分别达227.4万户和44.9万户,比“九五”期末增加75.2万户和26.5万户。与国家有关部门联合成功举办两届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金融改革与发展取得重要成果,组建了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稳步推进地方性商业银行重组,化解和处置了一系列金融风险,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完成,省部合作推进全省国土规划编制工作。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投资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在全国率先实行社会投资项目备案制。省、市、县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省政府第二、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实效,取消和调整审批事项989项,占总数的一半以上。事业单位改革稳步开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价格和供销社改革深入进行。资本、技术、劳动力、土地、建筑、人才、产权市场健康发展。坚持打击走私贩私、制假售假、传销和变相传销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高度重视保护知识产权。食品药品专项整治成效明显。各类社会中介组织、行业协会规范发展。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顺利。

——文化大省建设成果丰硕。大力弘扬新时期xiexiebang.com人精神,“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全面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得到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新成果,深圳、中山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体制改革试点范围扩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顺利实施。一批文化精品获国家级奖项,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国际音像博览会、中国音乐“金钟奖”扎根xiexiebang.com。新建成一批重点文化工程,省立中山图书馆改扩建、xiexiebang.com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等大型文化工程开工建设。由文化部和省政府在佛山共同主办的亚洲文化部长论坛暨第七届亚洲艺术节等一系列高水平重大文化会展活动成功举办。科技综合实力增强,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全国前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至49。建立了一批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公共技术创新平台,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和粤港联合科技攻关取得新成效,高新技术园区建设上新水平。在16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开展义务教育免杂费试点。推动中小学布局调整,完成了对山区、老区3548所小学的改造。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教育迅速发展,技工学校在校学生数翻了一番多。五年新增普通高校50所,全省普通本专科在校生由2000年的29.9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87.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1提高至22。顺利完成广州大学城一、二期工程。成人教育、民办教育稳步发展。人才工作成效明显,人才队伍规模迅速扩大。基本建立公共卫生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业人口覆盖率达50.5,社区卫生服务不断加强。成功举办第九届全运会等重大体育赛事,广州成功申办2010年亚运会,我省运动员在雅典奥运会和第九、十届全运会上成绩显著。积极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水平提高。国防动员、兵员征集、海边防建设、民兵预备役和双拥优抚安置工作进一步加强。民政、统计、人防、气象、地震、档案、参事、文史、方志等事业取得新成绩。

——和谐xiexiebang.com建设扎实推进。全省呈现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发展势头良好的可喜局面。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4770元和4690元,五年年均实际增长8.0和4.1。“十项民心工程”实施以来,仅省级财政就安排345亿元用于全民安居、扩大就业、济困助残等民生项目。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成绩突出。基本建立了具有xiexiebang.com特色的积极就业政策体系,启动实施“xiexiebang.com省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五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59.4万个,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56.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左右。社会保险覆盖面大幅扩大,养老、失业、工伤、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565万、1131万、1605万、1235万人,均居全国首位,基本实现养老保险市级统筹。社保基金滚存结余超千亿元,其中2005年征缴收入达633亿元,是2000年的3.3倍。初步解决了农垦和华侨农场职工参加地方养老保险统筹、企业军转干部养老和医疗保险等一批难点问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全省符合低保条件的171.9万人实现应保尽保。较好解决了农村180万群众饮水难问题。治理教育乱收费、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等取得成效。劳动监察执法加强,建立了政府和企业家协会、工会三方协调机制,推动了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清理拖欠工程款工作扎实推进,基本完成政府投资项目清理拖欠工程款任务。信访工作明显加强,群体性事件得到妥善处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成效,依法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犯罪、“两抢”等多发性犯罪以及其他各类犯罪活动,严厉查处“黄赌毒”。有效遏制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四五”普法规划全面完成。监狱劳教工作加强。依法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以铁的手腕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突出加强了对煤矿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明显,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7.02‰以下,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人口控制计划目标。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切实加强,全省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深圳、珠海、中山、汕头、惠州、江门等城市获“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林业生态省建设步伐加快,2005年森林覆盖率达57.5。江门、惠州、茂名、肇庆、湛江、开平等城市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循环经济加快发展,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积极推进。

——民主法制建设继续加强。认真执行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并向其报告工作,坚持向人民政协通报情况,自觉接受监督。密切联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村民居民自治和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五年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7件、建议2380件,政协提案2444件;向省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52件、修订或废止法规36件;制定省政府规章34件,修改或废止省政府规章88件。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修订了《xiexiebang.com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健全,执法主体和执法行为得到规范,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稳步推进。强化审计、监察工作,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和纠正违规行为。政务公开纳入法制化轨道,电子政务稳步推进。廉政建设不断加强,省政府向社会公开作出并认真履行四项廉政承诺。机关作风建设扎实有效,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有新提高。

各位代表:经过“十五”时期的发展,我省经济社会进入新的繁荣发展时期,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地发挥排头兵作用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这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怀指导和中共xiexiebang.com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人民团结一致、心齐实干、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职工、驻粤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人民警察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长期关心支持我省发展的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及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通过“十五”时期的丰富实践,我们提高了驾驭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能力,升华了思想认识。我们深深体会到,要不断开创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最重要的是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到“六个注重”:

第一,注重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我们牢记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总书记对xiexiebang.com的期望和重托,始终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树立“追兵就是标兵,对手就是老师”的观念,不断增强当好排头兵的信心,抢抓世界新一轮产业转移、我国加入世贸组织、CEPA全面实施等机遇,抓落实、重提高、促发展。结合实际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坚持有保有压,在优化结构中促进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第二,注重增强发展后劲和提高发展质量。我们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断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努力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打造世界制造业基地紧密结合起来,制定并实施工业九大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推动产业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在努力加快发展的同时,注意留有余地,集中力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增长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统筹内外源型经济发展,在继续做优做强外源型经济的同时,加快发展内源型经济,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高。全面建设文化大省,积极实施科教兴粤、人才强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良好环境。

第三,注重分类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我们坚持全面谋划、统筹协调、分类指导,因时因地制宜地指导珠三角、东西两翼和山区理清发展思路,提出不同要求。通过加快珠三角产业转移,加强对两翼和粤北山区的扶持,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下放经济管理权限,实施激励型财政政策,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解决“三农”问题等措施,力促省内不同区域协调共进。全面推进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不断拓展发展空间。

第四,注重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推动全局。我们抓住事关全省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集中精力抓好“十件大事”、“十项工程”,带动整体发展。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以加快汽车、石化、钢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建设为重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以加强高速公路、铁路、内河航道、水利、环保建设等为着力点,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以保障煤、油、电等能源供应为切入点,积极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

第五,注重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注意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使全省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以实施“十项民心工程”为载体,认真解决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丰富人民群众生活。统筹城乡就业,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促进人民安居乐业。

第六,注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努力建设文明法治谅解宽容社会,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倡导团结互助、友爱向善、扶贫济困、和谐相处的良好社会风尚,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着力解决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外来员工权益保护等社会突出问题。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增长方式仍存在明显的粗放特征,进一步发展的资源环境压力明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粤北山区、东西两翼与珠三角发展差距过大,县域经济还比较薄弱,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存在瓶颈,部分群众生活仍比较困难;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治安、医疗卫生、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体制改革有待深化,特别是政府职能转变还没有到位等。对此,我们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解决。

“十一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综观国内外形势,我省既面临难得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总体上面临有利的发展环境和条件。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国际经济合作进一步扩大,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深入发展,国际产业重组和生产要素流动加快,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加速形成。我国政治社会稳定,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大珠三角、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蓬勃发展。我省改革开放27年来积累了相当的产业基础、经济实力和成功经验。这些都有利于我省的进一步发展。但与此同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过渡期即将结束,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石油价格高企,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国内兄弟省区市发展迅猛,我省的原有优势逐渐弱化,而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又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为此,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妥善应对挑战,坚持继承、创新、提高、发展,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根据中共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xiexiebang.com省委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省政府组织编制了《xiexiebang.com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以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xiexiebang.com和实现全省人民富裕安康为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加强自主创新,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切实推动经济社会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更好地发挥排头兵作用。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人均生产总值到2010年比2000年翻一番;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13以上。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与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宽裕小康水平。

做好“十一五”工作,实现“十一五”目标,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又快又好发展。要正确处理好“六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省已经到了必须更多依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坚定不移地把立足点从过多依赖国外技术逐步转到主要依靠自主创新上来。要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努力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千方百计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水平。二是正确处理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经济工作必须紧紧抓住的关键。至关重要的是摆脱传统工业化模式的羁绊,加快从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的循环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真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三是正确处理外源型经济与内源型经济的关系,促进外源型经济由大到既大又强、内源型经济由小到大转变。内外源型经济不协调是制约我省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切实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要优化投资结构和布局,实行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更多地依靠消费需求拉动经济持续增长。要增强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四是正确处理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关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不同区域共同发展是我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珠三角要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山区和东西两翼要加快发展、跨越式发展,努力做大经济总量。要推动珠三角与山区、东西两翼共建产业转移园区,实现互联互动、共同发展。五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推进和谐xiexiebang.com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和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是建设和谐xiexiebang.com的必然要求。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认真做好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义务教育、文化卫生、安全生产等工作,促进社会事业的繁荣进步。要把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摆在优先位置,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xiexiebang.com。六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为科学发展提供体制支持和环境保障。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既千方百计消除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又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大步推进改革与发展。

做好“十一五”工作,实现“十一五”目标,必须在“六个着力”上下功夫:

(一)着力增强整体经济实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推动国民经济再上新台阶,继续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要以发展效益农业、特色农业为重点,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巩固提高农业农村经济;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重点产业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促进工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巩固提高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第三产业。建设综合运输、能源保障、现代重化、平安保障等十大工程。继续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投资、消费和出口的稳定增长。抓住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关键环节,加强经济运行调节,确保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二)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立和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发挥广州、深圳以及珠三角等重点地区自主创新的龙头带动作用,整合全社会科技资源。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以公共平台建设为主要形式的创新支撑服务体系,大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抓好重点领域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突破一批核心和关键技术,推动我省成为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继续推动工业产业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重点建设汽车、石化、钢铁、装备制造等产业基地和重要产业项目,延伸和完善产业链条,发展和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深入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三)着力增强发展动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推动地方金融改革与发展,健全现代市场体系。进一步采取措施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优化利用外资和出口商品、出口市场、贸易方式结构,努力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推动内外源型经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按照适度超前发展的要求,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着重完善交通运输、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积极进行“西水东调”、“西水南调”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研究,建立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四)着力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规划、建设和管理,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县域工业化为龙头,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提高城镇化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整优化区域空间结构,支持山区和东西两翼结合自身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加快珠三角产业向山区和东西两翼转移,形成珠三角、东西两翼和广大山区各具特色、功能互补、各展优势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鼓励经济特区增创新优势、实现新发展。进一步落实CEPA,加强粤港澳大型基础设施、口岸和服务业合作,提升大珠三角的国际竞争力。深入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创新合作机制,完善并实施合作规划,推动区域内投资贸易、高速公路、铁路干线、电力输送、能源建设等合作。

(五)着力推进文化大省建设。大力培育现代公民、造就现代文明、构造现代社会,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上新水平。改革文化体制,推动文化与经济进一步融合,完善促进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设重点文化项目,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壮大文化产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教育现代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大众化,提高职业、技工教育水平,构建具有xiexiebang.com特色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实施党政人才、企业家、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青年人才等六大人才培养工程,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创新力强的人才队伍。

(六)着力建设和谐xiexiebang.com。关心和改善人民生活,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统筹城乡就业,健全和完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各险种参保人数年均增长5以上,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加大力度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完善医疗卫生体系,繁荣体育事业,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加强社会管理和利益协调,认真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营造法治、诚信、公平、文明的市场环境。实施绿色xiexiebang.com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和合理高效利用,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深入推进依法治省。认真做好“五五”普法工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畅通民主渠道,促进民主管理,构建文明法治社会。

各位代表:展望我省“十一五”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我们对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充满信心,坚信经过全省人民的不懈努力,一个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生态文明、活力安康、稳定和谐的新xiexiebang.com将屹立在祖国南方!

2006年的工作安排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中共十六大及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九届七次、八次全会的工作部署,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为核心,以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为重点,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突破,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外贸进出口增长10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5左右。

按照上述要求,实现全年目标,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积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推进创新型xiexiebang.com建设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决定》,完善鼓励支持自主创新的配套政策。培育创新文化,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科技投入,发展风险投资,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和科研激励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和科技资源投入自主创新。鼓励原始性创新,加强集成创新,突出抓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积极组织实施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和省十大自主创新专题专项。支持广州、深圳成为国家自主创新试点城市。

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企业的自主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抓好高新技术企业、工业骨干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的自主创新工作,积极培育发展创新型中小企业。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围绕我省支柱产业,发展壮大一批国家和省级技术中心。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作用,继续支持基础研究,加强应用技术研究。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进入企业的技术创新机构,与企业合作建立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建设高水平的创新与产业化基地。鼓励外资研发机构与我省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开展研究开发活动。按照部省协议,推进我省优势企业与国家部属高校联合搭建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共建产学研结合基地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健全自主创新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各类高新技术园区、开发区、产业集群、专业镇创新平台和重点实验室,建立行业共性技术研发中心。

培育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组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高全民知识产权意识,健全知识产权法规政策,加快专利技术的应用开发,保护知识产权。深入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支持名牌产品的培育和开发。开展创建xiexiebang.com区域国际品牌试点,推动产业集群和重点城市创建区域品牌。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鼓励企业参与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定。

二、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推进产业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落实工业九大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做强做优工业九大产业。优先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提高汽车、石化、钢铁工业发展水平,着力延长产业链条。优化工业产业布局,发展提升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带,积极推进石化和汽车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建设沿海石化产业带和环珠三角产业转移带。支持企业技术进步,实施一批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启动液晶平板显示器项目,推进精密装备制造业实现跨越发展。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推动实施数字家庭计划,推进信息技术普及应用。

发展提升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积极推进产业集群品牌建设,建设一批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和特色产业基地,完善技术研发、信息服务、质量检测、物流配送等产业服务平台。加大关联产业招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配套产业,促进形成大中小型企业相互配套、专业化分工和产业化协作的优势产业群体。落实中医药强省建设计划,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现代流通业为突破口,加快发展金融、物流、商贸、会展、设计、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和制造业良性互动发展。壮大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业,积极发展信息服务、技术服务、文化产业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和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

三、认真解决“三农”问题,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推进农业产业化,巩固提高农村经济水平。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重在“多予”,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各项惠农支农政策,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集约农业、规模农业和效益农业,壮大畜牧、海洋水产业。实施沃土工程,启动实施“百镇万亩、千村千亩改低示范行动”计划。引导农民兴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加快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发展一批特色农产品产业带。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扩大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加快农业标准化工作,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开展“双百千万”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植物疫情的防控工作。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坚持城乡规划一体化,实施省管到县、市管到镇、县管到村的规划管理。继续增加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投入,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培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的新型农民。完善农村道路、饮水、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抓好农村改水、改厕、改路、改房、改灶。积极推进网络到镇、信息进村农业信息化工程。加快实施农村安居工程,提前安排省财政补助资金,确保2007年前基本完成全省农村贫困农户危房改造任务。认真做好农村公路路面硬化和监管养护工作,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积极创建生态文明镇村,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综合利用或有效处理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大力推广应用沼气,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民增收。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强化涉农收费和农资价格监管。推进“并镇、并村、并校”,减少财政供养人员,做好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化解镇村集体债务的有效办法,严禁各种不切实际的“达标升级”活动,防止产生新债务。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和安置机制。做好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扫尾工作。实施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完善扶贫培训机制,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全面完成渔民减船转产任务。

四、做大做强内源型经济,努力提高自主发展能力

推进十大工程建设。全年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62个,计划投资1050亿元。建成江珠、深港西部通道等项目,开工建设广深沿江高速公路等项目,加快建设广贺、广梧等高速公路。加快武广客运专线、新广州客运站、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做好广珠铁路、厦深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强内河航运和港口建设,完善珠三角骨干航道网,重点整治西江主航道及出海口。建设xiexiebang.com电网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农网改造三期工程、LNG接收站和一批大型骨干电源项目。加快环保项目、北江大堤加固达标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加强工程质量监管,提高投资效益。

促进民营经济再上新台阶。认真落实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配合做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的制定工作,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积极推进面向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和再担保体系建设,鼓励中小企业上市直接融资。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培训、质量检验、信息服务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民营企业创立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创建名牌产品。办好第三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进一步加快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和建设。完善消费政策,规范发展消费信贷,大力培育旅游、汽车、教育、娱乐、体育、休闲、信息服务等消费热点,推动消费结构升级。优化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扩大居民即期消费。积极开拓省内外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引导企业开展各类经贸活动。

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国际化步伐

提高吸收外资质量。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深入推进园区招商、产业招商和联合招商、网上招商、委托代理招商。积极引进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来我省设立生产基地、服务业外包基地和采购中心、研发中心、地区总部。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石油化工、汽车制造、重大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增资扩产和到山区、东西两翼投资。加强“大通关”建设,改善通关环境。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有品牌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软件、机电产品扩大出口,扶持农产品深加工出口,提升纺织、轻工等传统产品出口档次。大力发展一般贸易,加快加工贸易联网监管平台建设,积极促进加工贸易企业扎根发展和转型升级。大力开拓欧美、日本、南美、非洲和东盟等市场,继续组织企业到国外重点市场举办经贸洽谈活动。积极组织做好我省急需的能源、关键技术、重大设备和重要原材料进口工作。加强涉外经济管理和服务,完善重点出口商品反倾销预警系统。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发展对外投资,建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营销网络,加快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加强境外资源开发合作和综合利用。鼓励电信、建筑等行业开展境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

提升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合作水平。深入落实CEPA,推进与港澳的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和口岸通关合作。继续联合港澳到国外招商、推介大珠三角。加快港珠澳大桥等跨境大型基础设施和珠澳跨境工业区建设或前期工作。加强与泛珠三角其他省区在交通、能源、信息服务、旅游、劳务、环保等方面的合作,抓好合作协议和签约项目的落实,推进泛珠三角横琴经济合作区建设。积极推进与东盟的经贸合作。

六、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加快国有资本的战略性重组。国有资本要进一步向重要资源、重大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和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和领域集中,着力打造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国企“航母”。推动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与民营资本合作、利用资本市场改革上市等,促进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完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办法。以强化财务监管为突破口加强国有资产监管。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全面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建立健全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信息系统。开展政府投资项目公示试点,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在省属政府公益性投资项目中加快推行代建制。

加快建设金融强省。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大力发展金融产业,培育一批实力雄厚的现代金融企业,吸引境内外著名金融企业来粤建立地区总部及分支机构。加快推进广州、深圳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支持优质金融企业改制上市,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加快推进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发展壮大保险业。深化农村信用社和地方商业银行改革。建立地方金融稳定协调机制、风险预警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地方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处置。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土地、有形建筑、证券、产权、人才等要素市场,建设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走私贩私等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强化产品质量监督,深化食品药品专项整治。推动各地质量检查、卫生防疫实施统一标准。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七、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进一步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继续扩大县级经济管理权限,完善激励型财政体制机制,鼓励市县推行“镇财县管镇用”改革试点。推动县域招商引资,发展园区经济和民营经济。着力培育县域优势产业、企业和产品,大力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加快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革户籍制度,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抓好城镇发展规划,继续推进撤并乡镇工作,增强县城、中心镇和专业镇经济实力。

加快山区开发步伐,推动东西两翼跨越式发展。加大对山区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加强山区公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适合山区资源条件的旅游、资源加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为珠三角地区配套的产业。办好第四届珠三角与山区和东西两翼经济技术洽谈会,推进珠三角与山区及东西两翼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支持东西两翼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临港重化工业、特色产业及其配套产业。加快建设现代渔港经济区,推动海洋资源综合开发。

推动珠三角结构升级、率先发展。推进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共建共享大型基础设施。加快产业要素集聚和资源整合,形成城市间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推动珠三角地区加快技术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升产业水平和生产集约化程度。支持广州、深圳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和完善配套服务功能。

八、切实做好财税工作,努力增收节支

严格依法治税。继续大力组织税收收入,积极培育税源和新的税收收入增长点。强化税收征管,建立健全税收管理员制度,积极探索税收执法检查新模式,着力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加强对非税收入的征管,大力清缴欠税。完善和推广纳税评估制度,优化纳税服务。建立和完善良好的治税环境。

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建立财政收入保障机制,增强财政调控能力。促进财政资源优化配置,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加大对农业、科技、教育、公共卫生、就业社保、基础设施、战略产业的投入。完善激励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积极推进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为核心的财政公共支出管理改革。建立健全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制。

加强财政监督。强化资金的审计监督和财政内部监督,完善实时在线财政监督系统。深入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加大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和农金会资产的保全和清收力度,有计划、有步骤消化政府现有债务。

九、加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推动绿色xiexiebang.com建设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和节能降耗,发展环保型产业。构建企业、园区、城市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循环经济框架,依法开展清洁生产强制审核,抓好建设循环经济工业园试点,培育发展一批清洁生产企业。开展建设节约型城市试点,逐步建设全社会再生资源回收和利用体系。制定并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措施,鼓励循环经济相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加强资源节约和合理高效利用。节约能源和优化能源结构,抓好重点耗能行业、企业节能,加快开发利用太阳能。建立和完善强制性产品能效和再利用标识制度。节约用水,建立统一协调的水资源管理体制。节约和集约用地,依法编制和实施国土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地质勘察工作。节约原材料和推广再生能源资源。建立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推进节约型企业、社区、学校、机关等建设,在全社会倡导“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以保护饮用水源为重点,加强重点区域流域及河涌综合整治,继续加大珠江综合整治和治污保洁工程实施力度。加快建设电厂脱硫工程、危险废物和污水垃圾处理处置设施。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发展和推广环保汽车。严格建设项目环保准入,逐步建立污染源信息动态管理系统和重点企业环保信用档案。加强环保执法,严厉查处违法排污行为。建立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应急监控和预警体系,完善应急预案,维护环境安全。加快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强化林地、林木、野生动植物和湿地资源的保护管理。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严格控制围填海。深化殡葬改革。重视山区生态环境保护,在产业转移中防止污染转移,构筑我省绿色生态屏障。抓好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

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属地化管理和服务,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利益导向机制。强化人口与计划生育队伍和服务网络建设。

十、繁荣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推动文化大省建设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理论研究创新,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创建文明城市为龙头,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进行“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在未成年人中开展“传承文明、培育新人”教育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进行“立志、修身、博学、报国”主题教育。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强化对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众的文化服务。积极传承和大力发展岭南特色文化。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配合做好开平碉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加快省博物馆新馆、省立中山图书馆改扩建、xiexiebang.com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等文化项目建设。打造文化品牌,鼓励发展民营文化集团。办好“文博会”、“音博会”等重大文化会展活动。

抓好教育和人才工作。巩固义务教育成果,逐步推开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今年秋季起全面实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免除全省农村户籍学生义务教育阶段杂费。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规范发展学前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与技工教育,办好一批职业教育培训基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助学贷款工作。促进民办教育规范发展。加强城乡教师交流。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创新人才管理机制,营造良好创业环境,加快高层次、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引进。

全面发展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公共卫生重点工程,严密防控重大传染病。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把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从人均30元提高到50元,覆盖面达到农村农业人口的60。规范药品和医疗器材集中招标采购和医疗服务项目及收费,切实减轻群众看病负担。继续加大职业病防治力度。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巩固和提高农村药品监督网、供应网建设成果。认真备战2008年奥运会,积极筹备2010年亚运会,办好第12届省运会,积极参加2006年亚运会。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发展体育产业。全面贯彻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切实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做好老龄工作。提高国防动员、国防教育、海边防建设、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水平。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台务、统计、民政、气象、人防、档案、方志、参事、文史等工作。

十一、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推动和谐xiexiebang.com建设

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严格把住征地建设项目三条“红线”:对征地手续不齐全不完备的项目、没有与农民就征地补偿民主协商达成协议的项目、征地补偿款没有兑现到农民手里和各种补偿不到位的项目,一律不能开工。深入开展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工作,对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要从信用管理、资质管理、市场准入等方面采取制裁措施,直至追究法律责任。加快实施食品放心工程,改善食品安全状况。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扩大智力扶贫规模,进一步做好扶持老区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妥善解决农村“五保户”和特困户的生活困难问题。发展残疾人事业和慈善事业,加强救灾救济。重视解决优抚对象、特殊群众生活保障问题。

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00万个。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健全省、市、县、乡镇(街道)四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完善再就业扶持政策,建立多种帮扶形式相结合的就业援助体系。优化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政策环境和体制环境。加强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建设区域人力资源交流平台、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和远程招聘系统。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养老、失业、工伤、医疗和生育保险制度,健全社会保险市级统筹机制,强化省级调剂功能。以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为重点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加快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推行企业年金,建立地方补充养老保险,建立以失地农民为重点的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加强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和监管。鼓励发展渔业互助保障事业。

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深入研究和正确处理新时期社会矛盾,做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和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维护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推进劳动争议仲裁体制改革,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认真贯彻《信访条例》,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认真对待和合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加强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机制。

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公共安全防控体系,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坚决遏制“黄赌毒”和非法传销的滋生蔓延。加强治安防控的科技装备建设,在珠三角地区率先构建全天候的治安视频监控网络。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和暴力恐怖活动。加强普法教育。抓好监狱、劳教工作,重视做好刑满释放人员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

以铁的手腕抓好安全生产。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目标,以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为中心,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投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严格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技术支撑、监督管理、应急救援、宣传教育体系。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制度和重大安全隐患整改督办制度。加大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和执法力度,重点加强对煤矿和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及消防、交通、建筑施工等的安全监管,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十二、加快政府管理创新,努力建设法治型、服务型政府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和向人民政协通报情况的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完善重大事项民主协商、决策参与和民主监督制度,实行村务公开和厂务公开,依法加快推进村民居民自治和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广泛密切联系群众。

创新行政管理体制。促进行政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推进政资分开、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和社会领域的管办分离,政府集中精力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进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推广“一站式”行政工作模式,促进政府服务便利化。

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贯彻实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政府规范性文件统一审查制度。扎实推进综合行政执法试点,探索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加强政府立法、行政复议和行政执法监督。坚持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处理问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审批程序。加快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优化事业资源配置。

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努力为基层和群众多办好事实事。精简会议、文件,狠抓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的检查落实。减少各类评比达标活动,建立健全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认真贯彻实施国家公务员法,加强和改善公务员教育与管理,建设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承继“十五”辉煌,开创“十一五”伟业,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中共xiexiebang.com省委的正确领导下,齐心协力,开拓进取,为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xiexiebang.com和实现全省人民的富裕安康而努力奋斗!

下载2011年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作区政府工作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作区政府工作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兰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连同《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

    王君在山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模版)

    王君在山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 山西门户网站 www.xiexiebang.com 发布日期:2012年01月18日 【字体:大 中 小】 图为王君作《政府工作报告......

    区政府工作报告

    回顾五年的历程,我们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值得在今后的工作中借鉴。一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以工业经济为主导,以增收富民为目标,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全力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加快城......

    区政府工作报告

    区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文件政府工作报告——2005年3月2日在**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区政协委......

    区政府工作报告

    区政府工作报告2013年政府工作回顾即将过去的一年,是我区经受严峻经济形势考验,攻坚克难、奋勇前行的一年。在中国共产党**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区政府和全区人民一起,深入学习贯彻党......

    区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人员提出意见。一、五年的回顾1999年以来,本届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

    区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人员提出意见。一、五年的回顾 1999年以来,本届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

    区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人员提出意见。一、五年的回顾 1999年以来,本届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