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扬大附小创建“数字化校园”中期评估汇报
扬大附小创建“数字化校园”中期评估汇报
现代教育技术“数字化”的运用,有力地推动了教育的现代化,我校领导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要想教育教学的工作达到高效高质,必须抢占现代教育技术这一制高点。所以我校十分重视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教学等各方面的应用,不断推动学校的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从而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同时我校领导也想借助创建“扬州市数字化校园”学校这一契机,使我校的“数字化”进程走到现代教育的最前列。
在创建“扬州市数字化校园”过程中,成立了以潘宁校长、杨家兰书记为组长的数字化学校领导小组和管理小组,还成立了信息网络中心,专门负责“数字化校园”的创建工作,制定了创建“数字化校园”实施方案的计划,把创建“数字化校园”的评估细则进行了分解细化,责任到人。校领导以身作则,带头参加信息网络中心组织的各类培训,把数字化校园工作当作经常性工作来抓,提高了教师对数字化校园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有力地保证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各项工作,按照计划顺利实施。
创建工作小组结构如下:
领导小组组长: 潘 宁杨家兰
领导小组成员: 李 翠陆继俊石 芳
创建工作组员: 蒋正云严桂霞王红美王 斌乔 华陈 芳
万蓉平张 燕孟国来朱 峰严 敏蔡培培谢 萍
信息网络中心组员: 孟国来朱 峰陈波尤怡邵锦程丁海静彭志新 语、数、外、技能科教研组长
一、基础环境建设
我校已经建成校园内的广播、电视网络,接受中端已经遍布各个办公室和教室。有重要通知可以由广播室通过广播第一时间通知到学校各个办公和教学场所,通过设置在总控制室的小银杏电视台,可以对在学校举行的大型活动进行现场直播,对于要求学校组织集体收看的电视节目也同样可以通过校园闭路电视系统进行统一转播。
我校目前已经建成光纤千兆到楼,百兆线缆到桌面的校园宽带校园网络,并且已经架设了与扬州市电教馆连接的专线,宽带接入教育城域网。
为了建设完善的校园网络,实现数字化、现代化办公和教学,我校目前配置了3台服务器,分别用于网络代理、数字化校园平台服务和校内FTP文件流通服务。每个办公和教学场所均有网络终端模块,只要有教学需要,将计算机接入即可实现高速上网。
目前学校建设有单人单机的计算机网络教室2个,可以同时容纳120名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和网络浏览。教师专用的电子备课(兼阅览)室1个,同时为60名教师提供电子备课和上网查阅资料的服务。目前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室可以满足学生信息技术课的开设要求,但是由于我校为省实验小学,承担了很多的招生任务,导致现在学校学生人数达到了3800多人,而给与配备的计算机设
备数量却不能与招生人数的增加相匹配,经我校自我评估,至少还需要添置233台计算机才能达到《数字化校园评估细则》要求的生机比11:1的要求。基于上述情况,我校请求上级领导能考虑我校的实际困难,在评估条件上适当放宽或者给我校配备足额的计算机设备。目前我校主要学科教师共有135人,建有一个拥有60台计算机的教师专用电子备课/阅览室,加上学校为主要学科教师分批次配备的40台笔记本电脑,目前能够达到了主要学科教师与教师用计算机比例2:1的要求。
我校建有教师用电子备课室,主要提供给教师电子备课、电子阅览和课件制作的场所,对于此电子备课室,我们有一套完备的使用说明和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且完善上机登记制度,使得我们的电子备课室可以更好地为全体教师服务。但是对于课件制作需要的多媒体制作设备,《细则》要求小学配备至少2套。而我校目前尚缺少一套多媒体制作设备(包括扫描仪、视频捕捉卡、数码摄像机),虽然之前已经打报告请求政府采购,但设备至今没有到位。
我校现有多媒体综艺教室1个,用于对外开放的公开课使用,有投影机、实物展示台等多媒体演示设备。由于我校班级人数众多,与之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数量远远不能与之配套。目前我校共有班级数76个,而多媒体教学设备仅有7套,按照每4个班级拥有一套的最低标准,尚缺少12套设备。
2007年6月1日,我校派教师参加了市电教馆的数字化校园平台使用的培训,领回了“数字化校园平台”软件。由于学校原有的3台服务器上只有一块硬盘能正常工作,全校连接教育城域网的网络代理服务就依靠这一块仅存的硬盘维持。我校随即向上级部门申请政府采购服务器专用硬盘,希望能在上学期采购到位,安装、调试并进行对教师的初步培训。但是采购的硬盘直到本学期开始之初才到位,打乱了我们进行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的计划,现在我校已经将数字化校园平台安装调试成功运行,下一步就是加紧对教师进行培训,将数字化校园平台应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
我校现在已经建设了学校内部的ftp,方便老师们进行教学资源的交流和充实我校的资源库容量,目前各学科资料正在不断上传中,信息技术中心的教师也组织了对各学科的老师进行了分批地培训,指导他们如何使用ftp服务器。我校经过多年来的积累,在原有的网站上及各科室的计算机上有大量的教育教学资源,目前正在分类整合,准备移植到新的“数字化校园”平台上。
二、教学应用水平
我校一直重视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多次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相关的培训,让教师掌握电子备课的方法,将电子文本上传到学校银杏沙龙即教师的个人博客网站上来,并积极开展教学教案的自评和互评。教师能够利用网络资源自行组织建立题库,所有的题库在教科室均有备案,目前我校教师基本都在校园网站上开设了个人主页,用于上传教案,交流教学心得,形成了一股网上评课议课的良好风气。每学期教科室还对调研考试的成绩,利用计算机进行对比评估,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动态管理,并且在学校网站上面提供了部分年级的学生的成绩查询,方便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校适龄教师均能够在现代化教育理念的科学指导下,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每日的教育开放课,我校教师100%的使用了信息化的手段组织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许多教师也都有能
力和愿望在平时的每节课都使用信息化手段,但是苦于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严重不足,而无法得到全面地开展。
学校根据自身情况,积极争取市级以上数字化应用研究课题,《现代小学课堂学生学习方式有效性课题研究》课题已经结题,提高了教师的研究水平,促进了学校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还有《网络化课堂教学及学习方式有效性的研究》等三个延伸性课题正在进行之中,数字化的运用无疑会使课题的研究如虎添翼,更加行之有效。
我校同样十分重视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的培养,在中年级即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而且在统一教材的基础之上,信息技术老师又增加了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补充了诸如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校本信息技术课程,指导学生建设研究性学习网站,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基于网络环境的学生自主的探究式学习。在课余时间学校的机房和电子阅览室也向师生开放,尽量满足师生的需求。
学校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有多篇文章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学校也多次接待外县市兄弟学校来我校参观交流,去年底还接待了加拿大的教育访问团来我校参观访问。
我校网站自建成以来,历经数次改版,功能不断更新和拓展,使学校网站不仅满足于宣传学校的需要,而且使学校网站真正成为学生、家长和学校沟通的平台与纽带,能够为师生提供全方位多种优质服务的数字化服务的平台。
开通了校园博客系统,借助于校园博客系统,教师和学生可以很方便的在自己的主页上开设栏目、撰写文章,丰富了师生的网络生活。
各班发动学生制作班集体主页,包括建立每个学生的个人档案,记录成长过程中的典型资料、学业成绩;建立评比栏,公布班级各项常规评比结果;开辟经验交流区,谈论班集体建设中服务工作的心德体会,促进自我反思和相互启发;设计综合评价专栏,每月由任课教师、班主任和同学对每位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提供优秀网站链接,让学生接受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
学校一直重视学生德育工作,重视德育工作的数字化,充分利用校园网资源有效辅助心理咨询、班会课、团队活动、家长会等常规德育工作。开展网上德育工作是我们构建德育工作新格局的需要。根据德育工作的特点,我们将建设德育网站,形成多样化、多渠道抓好学校德育工作的格局。
学校完善了家校互联平台(留言板),促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实现家长、学生、学校、社会之间的信息互动与交流。鼓励学生参与网上活动、展示自我的个性化空间。
学校还根据学生信息素养情况的不同,建立的学生作品档案,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电脑制作、信息技术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有多位同学获得了区级比赛各项奖项。学生信息素养较高,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赞扬和认可。
目前我校已初步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数字化教学模式,教师养成了在日常教学准备、实施、评价、管理、反思等各环境数字化、网络化的教学习惯。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成果显著,广陵区育花课,省实验小学公开课比赛,扬州市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等各层次的教学比赛中,我校教师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发挥了信息技术应有的作用。
我校接入的网通公司提供的100M独享光纤宽带出口,能够满足各项网络服务的需要,网站的内容每天都有更新。在2005年在扬州市学校网站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目前我们正在把原网站上的语文、数学、外语、“有效性”等专题博客,移植到新的“数字化校园”平台上,并改建成专题网站,并补充思想品德专题教育网站。
三、管理应用水平
我校已配备了符合省市统一标准的、具有一定开放性、扩展性并能彰显个性的“数字化校园平台”,能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的信息化。有包括教学、教师人事管理和学生管理、教务管理、校产管理、财务管理、图书管理、课题管理、实验管理等软件。学校信息网络中心设置多台大型数据管理服务器,为数据进行集约化、模块化、系统化处理,包括学校管理、教学、科研、办公、人事、学籍、招生、图书、校产等全部进行数字化管理创造了条件;正在建设中的学校内部数字化图书馆,满足了师生阅读和查询书籍的需要;开发和连接的多种校本资源库,能充分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我校各科室原有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如会计电算化系统、成绩统计分析系统、教师学生档案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校产管理等系统目前正加紧与“数字化校园”平台上整合,没有的正加紧建设。
四、保障工作措施
根据《扬州市教育信息化“十一五”规划》要求,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中,特别制定信息化方面的发展规划,并在学校年度(学期)工作计划中,对信息化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学校成立的信息网络中心,专门负责数字化学校工作,由潘校长牵头、陆校长分管,具体负责信息化的工作小组,分工合理,任务分解细化,责任到人,并定期召开会议,商讨落实学校信息化工作。为促进学校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的内涵提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校现有信息技术学科专职教师4人,为突出我校信息技术特色,设置三年级每班每周1课时信息技术课,四年级每班每周2课时信息技术课,受到了家长、学生的认可和欢迎。为了全面提高全校教职员工的电脑运用水平,我们进行了有组织、有计划、基础实用的全员电脑培训,使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数字员工队伍。先后举办了3次培训:第一次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培训;第二次是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培训;第三次如何利用好网络教学资源的培训。
我校网络管理人员积极参加市电教馆组织的网络管理员培训并取得了相应的网络管理员资格证书。而且,通过学校信息网络中心组织的各类信息技术培训活动,使我校大部分任课教师能够自制课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计算机应用水平不断提高,提高了全体教师的信息素养。
我校网站内容丰富,功能完善,每天有定量内容更新;我校重视校园网络管理工作,加强对师生进行系统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的教育,明确网络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对网络定期检查维护,确保网络安全畅通。为“数字化校园”在学校各方面的高效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学校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已经初步形成了模块化、系统化的数字化办公管理方
式,提高了学校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虽然我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和进展,但限于硬件资源的严重不足,我们正加紧努力,力争多方面的理解和支持,我们特别要加强软件方面的建设,加强“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建设和运用,力争顺利地通过“扬州市数字化校园”的评估验收。
第二篇:创建数字化校园汇报材料
创建数字化校园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我叫XXX,来自XXXX小学。下面我就从五个方面,就我校“数字化校园”的创建工作向大家作一简短汇报,有不妥之处,恳请提出宝贵意见,给予批评指正。
一、提高认识,明确责任
我校在自去年申报创建“数字化校园”以来,首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同时还成立了信息中心,专门负责“数字化校园”的创建工作,制定了创建“数字化校园”实施方案。校长室总体规划,负责软硬件的添置,逐步尝试运用网络来进行学校管理,并把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也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之中。目前我校校园新闻、各类活动安排、方案等都能通过网络及校园电视台等多种方式传达,逐步实现校园管理向无纸化办公的过渡。
二、完善设施,硬件保障
我校在原有校园广播网络的基础上,去年又投资近10万,组建了校园电视台,节目名称叫《每周播报》,包括校园动态、校园访谈、校园观察、魅力榆林等栏目,坚持每周播出一期。接收终端遍布各个办公室和教室。现已接入百兆光纤,每个办公和教学场所均有网络终端模块,只要有教学需要,均可实现高速上网。
学校现有微机室2个,共97台计算机,可以满足学生信息技术课的开设要求。共36个教室及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阶梯教室、会议室等6个多媒体教室,全部配有“三机一幕”,即计算机、投影机、实物展示台、幕布等多媒体演示设备,让多媒体教学真正进入教室,走进学生;在多媒体制作方面,现有专业非编系统1套、5台数码相机、3台摄像机、2台刻录机、1台扫描仪。去年学校又加大投资,给每位老师配备台式电脑一台,36个教室和2个微机室的计算机也做了重新更换,同时有37台笔记本电脑供老师临时借用。硬件的不断投入为学校的发展,教育的创新搭建了一个更广、更新的技术平台,也为学校信息化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师资,积极参与 数字化校园的构建需要全校教师的共同支撑,为确保数字化校园工作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数字化校园的积极作用,我校本着投入、培训、运用同步推进的原则,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训。在时间上,采取固定时间集中培训和分散机动培训相结合;在内容上,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要,培训相应内容。如介绍Office系列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简单应用,收发电子邮件、利用网络进行文件资料的传送等;通过校园网站、QQ群共享、建立FTP服务器等一系列的举措,建立并完善“网上办公区”,实现协同办公与管理,营造浓厚的数字校园文化氛围;
进一步完善资源库的建设,享用数字化资源,发挥数字化校园的积极作用。学校现建有500 G的动态资源库,包括2万多册图书的电子图书馆、课件资源库、课堂实录、每周播报等。(自去年起,我校积极响应市教育局的大家访政策,在学校开展“百名教师访千家,千名家长进课堂”的活动,规定45周岁以下教师,每学期至少讲1节公开课,必须邀请家长参与听课,安排专人进行全程摄像,所以学校每学期的公开课也是我们动态资源中的课件资源库、课堂实录的内容的主要来源。)信息技术的运用,已经成为每位老师每天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目前,学校的日常工作安排,有关会议通知、文件,包括教育教学资料等内容,都及时上传到校园网站及QQ群共享,老师们只要打开学校网站,就可以随时浏览和下载,极大地提高了老师的工作效率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基本实现了教学条件的现代化。
四、搭建平台,服务教学
1、构建网站,提供平台
通过建立FTP服务器,让老师们利用局域网访问动态资源库,进行“网上备课”,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电子备课,提高效率
学校鼓励所有的学科每学期至少一半课程使用电子备课,并设计了对应学科的电子备课模板。电子备课极大减轻了教师书写的工作量,释放出更多的时间用于课前资料的收集和整合。
五、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在创建数字化校园的过程中,建立与数字化校园建设相适应的、开放的、动态的管理制度,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长效保障。
目前我校就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制订了一系列的制度,包括《榆林实验小学网络管理人员管理制度》《教师办公室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教室多媒体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等。正在完善的制度有《榆林实验小学数字化校园工作长效保障机制》及《数字化校园工作激励制度》。尤其是后者,制度中明确规定了中青年教师必须使网络其进行无纸化办公,鼓励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有效上课,在各班教室悬挂《多媒体设备使用登记册》,期末根据使用的次数及效果进行量化考核。通过这些制度的建设,促进了我校数字化校园网络能安全、快速、高效、健康的运行,努力打造绿色数字校园。
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我们会继续努力,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创新适宜于每位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把我校的教育信息化推向一个更高、更新的发展阶段。
我的汇报至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三篇:创建数字化校园汇报
创建数字化校园,推进现代化教育
---吴桥中学“数字化校园”创建汇报
2011-11-13
我校创建于1958年,是一所有着50多年历史的农村初中。2010年,江都市实施教育现代化,为我校配备了两台服务器,一台网络行为审计控制系统设备,多台智能网络交换机和若干台电脑和一批实验、体育器材。目前我校已达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二类标准。
今年上半年,我校申报创建扬州“数字化校园”,成立相关组织,积极动员全校师生积极投入到创建中来,下面简单谈谈数字化在我们学校中的应用:
1.教学方面
面对信息化的浪潮,“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我们要求每位45周岁以内的教师,都能够利用电脑写出每一课时的教案,做好相应的课件,并利用制作的教案和课件上好每节课,不仅如此,还要求老师们利用网络办公平台准备好每节课的随堂测试。以下,是我校的教师电子教案和课件,这个是我校的年轻教师利用多媒体上课,这个是我校朱成阳老师在微格教室利用电子白板上地理公开课,这个是班级多媒体使用记录,这个是我校教师的利用学校oa办公平台,进行网络组卷。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教师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我们要求教师积极进行集体备课,当然,也是数字化的,我们的集体备课是放在学校的oa办公平台上的,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教师集
体备课的情况,每个教师对同一年级组其他教师上传的电子教案进行合理的评价,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当然,我们还参与了扬州市文津中学,扬州市甘泉中学的网上结对,主要学科的教师被要求参加文津中学的教研平台进行集体备课。通过文津网络教研平台,我校教师积极参与到文津中学的电子备课、在线评课和专题研讨。这是我校许小秋老师、张贻恒老师赵永锁老师等参与到网上集体备课.这是我校初二年级物理老师通过视频与文津中学进行网上教研。通过视频会议系统我们先后就初二数学期中复习、初二物理、初二英语教学以及部门工作交流、课题研究、班级文化建设、留守儿童教育和后进生转化等专题进行了研讨。大家可以看到,网上结对工作,是我校数字化创建过程中的一个亮点。
2.教育管理方面
主要体现在学校工作的数字化,这是我们每周的工作安排,这是学校教务处的分工情况,总课表,分课表,这是学生的学籍管理,借助于网络来实现数字化,同时,我们利用扬州市教职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
在学校的实验管理环节,我们借助于共创软件来实现,这个是实验室的相关情况。从实验仪器的采购入库,到实验的安排,实验的总结等我们都可以在这里实现。
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离不开教学科研,我们的教科研借助于学校网站下面的一个子网来实现,这是我们学校的教研课题专题网站。
图书是让人进步的阶梯。图书的管理同样实现了数字化,去年我们对图书进行了登录,目前我们已经能够在网络上进行借阅,归还,续借,查询,统计等操作。
资产管理这个方面,我们借助于共创软件来实现数字化,资产的数字化有力的保障了学校资产不流失,为学校的发展保驾护航。实验室管理方面,我们也是采用的共创的软件来完成数字化,实验室的设备采购,实验的设置,安排以及实验后的总结都可以在网络上完成,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财务管理方面,我们也实现了数字化,下面是我校财务方面的数字化情况。
创建“数字化校园”半年以来,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生踊跃制作个人主页,这是我校部分学生的个人主页,这是童猛同学和陆王明珠同学的个人主页。年轻教师开通了个人主页这是学校部分教师的个人主页,这个是许晓秋老师的,这是语文老师周妹的。每个班级也都有自己的班级主页,每个学科组也都有自己的主页,学校的一些部门也都有了自己的主页。这是语文组、数学组和英语组,这是校长室,这是团委和学生会。
教师积极参加各种信息技术相关的培训,为数字化的运用提供了保障。这是一些教师培训的证书。
可以说,在我校各部门的日常工作中,数字化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回顾这半年的工作,我们做了一些事情,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展望未来,我们还要继续努力,以求实现数字化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为推进教育现代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四篇: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究中期评估工作报告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究
中期工作报告
2006年8月,在结束了江苏省“十五”电教研究课题并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校申报了全国“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课题《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究》,并得到立项批复。自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在学校和市电教馆的指导下,不断探索,主要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一、加强学习,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科研素质、信息技术素养
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首先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培训,邀请专家来校讲课,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每年暑假都选派网管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参加区市、省组织的有关培训;其次是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掌握信息化教育的基本技能。以张贴海报的形式,每周对师生进行开放式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如班级网站培训、常用工具培训、课件制作培训、网页制作培训、资源库建设培训、教师博客等培训。
通过培训,培养出了一批拥有一定理论水平和熟练应用能力的骨干教师,各学部均有一至两名信息员帮助教师处理信息技术中的各种问题。其中吴老师获全国少儿计算机考试系统管理员资格证,并被聘为区小学教研网站信息管理员和全国教育网站查询互动系统研究员,老师获全国少儿计算机应用教师资格证,老师取得江苏省“校校通”工程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结业证书,全校适龄教师100%通过了江苏省教师信息技术考试,部分青年教师能制作网页,绝大部分教师能运用PowerPoint、Flash等制作课件进行教学。为课题的有序进行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证。
二、领导重视、制度完善,为课题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本课题组组长校长为中学高级教师,对教育有相当的造诣,在常州市教育界有很高的知名度,主持或参与过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我校现已结题国家级创新教育研究课题在全国颇有影响。课题主任为小学高级教师,常州市学科带头人,主持过电教和科学两项省级课题的研究,执笔撰写了该两项课题的方案设计、阶段报告及结题报告,有相当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课题组精选了16名各学科骨干教师,本科有11位,小学高级有12位,平均年龄31岁,都参与过市级以上课题研究。
学校制订或完善了一系列制度,为课题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如《学校教育科研规程》,以此规范、指导学校科研工作;《学校教育科研管理考核条例》,采用月考核与学期考核相结合的形式,对教师的科研工作进行考核;《学校关于课题研究成果奖的实施办法》,分级奖励对科研工作有突出贡献的教师;构建了科研活动积分制。学校为了鼓励课题组成员积极开展工作,平衡付出,开辟了考核“特区”,拨出专款对课题组成员按积分多少进行奖励。
三、不断健全完善课题研究组织结构和网络
课题立项后,我们认识到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不仅仅是课题组成员几个人的事,它涉及学校的每位教师每位学生,甚至是每位家长。所以我们鼓励更多的教师加入到该课题中来,进行草根型课题研究。同时,由于教育集团的建立、南北校区分开、工作调动的影响,几位教师不能正常参加课题研究活动。根据实际情况,课题组及时作了人员调整和分工,现共有十七位教师积极投入此课题研究。
由此构建了从校长室到各部门、各年级组、各教研组直至各班级的课题管理网络与运作网络。
四、学校加大投入,不断改善课题研究的硬环境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是学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教学研究的必备条件,也是衡量一所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2006年我校对校园网络进行改造,添置硬件防火墙、服务器(2台),路由器等,并改造机房线路及内部规划。学校现拥有计算机近600台,学校网络环境下可使用计算机数与在校学生数之比达1:8,多功能专用教室4间、网络教室3间,每个教室实现“班班通”,计算机、液晶投影机或背投、实物展台、音箱及投影屏幕的安装到位,为工作满3年的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现有168台笔记本电脑,为每位教师配备数码摄像机。多媒体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安装到位,并多次向全区进行活动转播,如“六一儿童节”演出、全国“创新杯”教学艺术大赛、佳佳电视台主持人选拔大赛等等。硬件的投入为学校的发展、教育的创新搭建了一个更广更新的技术平台,为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五、加强过程管理,课题研究过程具体化
本阶段,学校围绕校园资源、管理、服务三个要素来建设数字化校园系统,依托校园门户网站,构建数字化的科研环境、教学环境、管理环境和生活环境。做到边实践边摸索与研究。
1、完善校园网建设。完成校园网的第三次改版,建立南校区网站,为学校信息传递、政务公开建好平台。沿用“学校概况、新闻中心、精文荟萃、精彩图片、教坛精英、师生主页、校园论坛、电子图书、备课中心、我要留言”等栏目,丰富和发展其功用。新建立了校区22个班级网站,十月份开始投入使用。教师博客,骨干教师个人网站,学生主页,各科室、各完小、网上专家库,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少先队、双语教学等网站也都在不断地更新。
2、校园论坛异常活跃。论坛开辟了宏观教育思考、新教育实验、教育随笔专栏、班主任论坛、双语论坛、教师之友论坛、学生论坛、家长论坛等。无论是新教师,都摸索着学会了发表、更新、回复、链接以及页面设置等,技术上有了零的突破,颇有一番成功的味道。不仅是在内网的论坛上,就是在“教育在线”的论坛上也建设了学校和各校区的专题帖。草根研究点燃了教育的热情,所有教师靠事实说话、靠真情动人、将教育的直接参与者的内心思想、隐性知识等转化为显性知识,挖掘出教育主体的教育智慧并转化为集体智慧和共享资源。
3、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开发和研究。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学校除了购买K12、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电子图书等资源外,学校还有计划、有目的的自制、收集、逐步建立信息化教育资源库。教师通过FTP、视频点播等方式共享教学资源,现有自制课件100多个,专题网站或网络课件30多个,精品课拍摄制作30多节,自制专题片十多小时。
4、在学校教育管理上,积极稳妥地引进和开发学校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教务、学籍、备课、人事、财务、校产、图书馆、实验室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办公的无纸化、自动化。现学校的各项通知都通过网络发至各校区学部,而学部开展的活动也都通过“校内新闻”栏目及时反馈到校长室。这种管理方式更加适应了集团化办学的需求,解决了教育集团管理中地理上的不便。
5、分级上好研究课。
我们将课题组与教研组挂钩,平时以教研组为基本研究单位,进行组内研讨。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镇的研讨活动,而后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区级以上电教公开课,扩大研讨范围,交流与吸收校外关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经验及教训。
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必须严格做到:在教学中开展研究,在研究中深化教学。严格按照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的螺旋式上升的顺序开设每一节教学研究课。在研究课教学前,上课教师认真研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准备充足的教学资源,提出研究问题,设计教学方案,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优化”“电子教材的开发与合理应用”“网络课模式的探讨”“信息技术运用的有效性研讨”等;接着,在研究课教学过程中,上课教师进行实证研究,在实证中要注重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的亲身体验,课题组其他听课教师仔细观察实施效果,认真记录;在研究课教学后,教师认真进行总结并且与课题研究组的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研讨,概括出研究的结果,形成教学反思,引发新的问题,使研究具有动态性。
本阶段的研究工作已经结束,通过研究,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感觉到需要研究的问题似乎更多,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越来越重。今后,我们将广泛听取专家建议、开展交流,针对前一阶段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扎扎实实地加以改进,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不断探索,有所作为。
第五篇:滨湖小学创建数字化校园汇报材料
滨湖小学创建数字化校园汇报材料
一、提高认识,明确责任
我校在创建“市数字化校园”过程中,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创建“数字化校园”领导小组和管理小组,成立了信息网络中心,专门负责“数字化校园”的创建工作,制定了创建“数字化校园”实施方案的计划,排出创建日程,重点、难点事项及具体实施措施,尤其是对创建标准做详细解读,对每一项指标进行细化分工,落实到科室,落实到个人,并明确具体操作日程。校长室总体规划,负责软硬件的添置,逐步尝试运用网络来进行学校管理;学校信息网络中心负责校园网栏目的开发、信息的采集与整理,负责学校校园网站的管理和维护、师生信息技术的培训和教学工作。我们把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之中,与学校工作同规划、同计划、同检查、同总结。各部门、各成员之间既有明确分工又有相互合作,并且定期召开例会,互相交流沟通。在学校工作例会上,分别就创建工作进行过程性小结与评议,做到创建工作与学校工作同步。校领导以身作则,带头参加信息网络中心组织的各类培训,把数字化校园工作当作经常性工作来抓,提高了教师对数字化校园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保证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各项工作,按照计划顺利实施。目前我校校园新闻、通知都能通过网络传达,逐步实现校园管理向无纸化办公的过渡。
二、完善设施,硬件保障
我校已经建成校园广播网络,接收终端已经遍布各个办公室和教室。有重要通知可以由广播室通过广播第一时间通知到学校各个办公和教学场所;建成光纤百兆到楼,百兆线缆到桌面的宽带校园网络,并宽带接入教育城域网,信息点覆盖学校所有场所。学校定期购买正版杀毒软件,一机多装,分时升级,节约资金。配备配齐了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多媒体制作设备,专人负责保管、使用。
为了建设完善的校园网络,实现数字化、现代化办公和教学,我校目前配置了台服务器,分别用于网络代理、数字化校园平台服务和学校网站服务和校园论坛。每个办公和教学场所均有网络终端模块,校园周边架设无线网络。只要有教学需要,即可实现高速上网。
目前学校有计算机网络教室1个,共有30台计算机,学生数为160人生机比达5.3:1,可以满足学生信息技术课的开设要求。多媒体教室1个,用于对外开放的公开课使用,有投影机、实物展示台等多媒体演示设备。媒体教学真正进入教室,走进学生;学校有多媒体制作设备1套(包括1台数码相机、1台数码摄像机、扫描仪、刻录机等)。教师电子备课室1个,方便了老师们网上备课、教研活动的开展,大多数中青年教师都拥有笔记本电脑并能熟练使用。硬件的不断投入为学校的发展,教育的创新搭建了一个更广、更新的技术平台,为学校信息化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师资,积极参与
光有一流的设施,不用,只能是一种摆设;只有个别教师参与其中,数字化校园的创建也只能是徒具外壳,缺少生命力,数字化校园的构建需要全校教师的共同支撑,为确保数字化校园工作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数字化校园的作用,我校本着投入、培训、运用同步推进的原则,在做好硬件、软件及资源建设的同时,进一步立足运用,扎实高效地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训。时间上,固定时间集中培训和分散机动培训相结合;内容上,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要,培训相应内容如介绍了班级网站、专题网站、教师博客的建设、更新、维护,介绍有关教学软件的下载运行等;形式上,集中培训、活动培训、外出培训、课题研究相结合;组织上,加强领导考核。老师们也放弃了许多休息时间,学得积极,学得主动,遇到问题能主动请教。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学校将进一步建立完善“网上办公区”,实现协同办公与管理;进一步建设完善网站栏目,营造“数字校园文化”;进一步建设完善资源库,享用数字化资源;发挥数字校园的作用,促进师生的发展。目前,全校所有班主任都能熟练维护班级网站的运行。大多数的教师达到江苏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获得合格证书。大多数教师都能熟练操作计算机,会从网上下载有关教学资料,会运用ppt软件制作幻灯片,会运用多媒体开展辅助教学。通过培训,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每位教师每天提高工作、学习、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教师们工作中的自觉行为。目前,学校工作安排,有关会议通知、文件,包括教育教学资料等内容,老师们只要打开学校网站,就可以随时浏览,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在做好全体教师的通识培训的基础上,我校还注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的培训,多次组织信息技术专兼职教师和网络管理人员参加各级培训,专职人员都取得了专业的合格证书,做到持证上岗。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组织骨干教师学习先进理论和经验,使骨干教师不仅成为学科教学的骨干,还成为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构建、学科整合的骨干,全面带动学校信息化建设。
数字化校园的创建工作,极大地促进了老师们的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提高了大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基本实现了教学条件的现代化。
四、搭建平台,服务教学
1、构建网站,提供平台
为教育教学服务:通过强大的资源库老师们可以进行“网上备课”教师们积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
为学生学习服务: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各学科都能引导学生课后上网收集资料信息,把课堂教学拓展延伸到课外,扩大学生的信息量,增强了学生全方位的素质。
为学校管理服务:“校讯通知”发布办公信息、“校园新闻”报道校园事件、“管理制度”公示学校的各项工作规范与制度,“计划总结”把各部门的工作计划与总结进行公示。内网上的“校产管理”是对整个学校资产进行统计,让老师完成在线报修,“协同办公”则是对学校平时办公的管理,如值日记录,代课通知,表扬批评等都可以在这里呈现。目前,学校主页交互性强,教师、学生全员参与,校园新闻更新速度快,网站点击率和认同率逐日增加。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学校管理,是现代学校高速发展必由之路。我们在学校管理方面处处渗透出现代化办公的管理模式。
2、个人主页,展示风采
教师博客的出现,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博客在短时间内蓬勃发展,成为教育信息化应用的主流和有效方式。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均在扬州教育上注册了自己的博客并号召教师在扬州教育上注册自己的个人博客网站。鼓励各年级组和教师通过网络来展示和宣传自己,鼓励教师在博客上撰写教育日志,教学随笔、班级管理经验等,鼓励老师们参加博客大赛、论坛研讨。老师们将自己的教育教学日记写进了博客,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写进了博客,将自己的收藏也装进了博客。
建立班级网页和优秀学生的个人网页,学生在老师的带动下,也建立了个人博客,同时也邀请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写博客,从而突显了班级特色,增强了家校联系沟通,充分体现网络的交互性、开放性。
3、电子备课,提高效率
电子备课极大减轻了教师书写的工作量,释放出更多的时间用于课前的资料的收集整合,教师在网上交流心得,探讨问题,共享资源,实现了传统教研与网络教研的互补。学校鼓励“语、数、英、思品、科学、音、体、美”所有学科逐步使用电子备课,使用网络组织教学、测试、拓展,日益丰富的资源库为教师备课、上课提供便捷的通道。形象生动的课堂给学生学习带来了活力,丰富有趣的知识开阔了师生的眼界。
4、挖掘资源,发挥效应
为了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学校引导教师充分利用教育信息网上的资源为我所用,并积极购买软件资源:语数外学科的每册教材均购买了教学配套光盘,语文、作文、英语购买了课外学习光盘。教师方面购买了各科课堂精彩实录等。在引进购买教育资源库的同时,学校引导鼓励教师积极开发,参与学校资源库的建设,真正实现资源库的共建和共享。认真整理和组织各种教育资料、信息、素材、课件等,把它们归入资源库,做到科学、有序地丰厚资源内容。
5、开设课程,夯实基础。
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我校按照要求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对三到六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除用好信息技术教科书外,每个年级都补充内容,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上课均为一人一机。
五、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在创建数字化校园的过程中,建立与数字化校园建设相适应的、开放的、动态的管理制度,实行分级管理,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长效保障。
目前我校就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的制度包括《滨湖小学电子阅览室管理制度》、《滨湖小学网络管理人员管理制度》、《滨湖小学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制度》、《滨湖小学网络中心机房管理与维护制度》、《滨湖小学网络教室使用与管理制度》。正在完善的制度有《滨湖小学数字化校园工作长效保障机制》、《滨湖小学数字化校园工作激励制度》。尤其是后者,制度中明确规定了中青年教师必须使网络其进行无纸化办公,必须使用其进行有效上课,包括使用次数,使用效果都必须提供有效过程资料方具备绩效考核资格。通过这些制度的建设,促进了我校数字化校园网络安全、快速、高效、健康运行,努力打造绿色数字校园。
通过上述各方面的运用,广大师生体会到了网络的无处不在,体会到数字世界的魅力,同时沟通了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教学,学校、家庭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使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教育大环境成为可能。
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我们会继续努力,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创新适宜于每位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把我校的教育信息化推向一个更高、更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