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哲学三命题的回答
哲学三命题的回答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要去哪里?”
这三个古老的哲学命题,数千年来一直困扰着人类,在历史的长河里一直被人们思索和寻找着答案。
“灵魂轮回说”的创始人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过这个问题。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呼吁过人类应当思考和论证这个问题。
康德说“我头顶是璀璨的星空,我心中是无限的道义。”
无数的宗教者、哲学者、思想者、艺术者都为此努力过,高更有幅名画:《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
我自幼受到儒教的家庭教育,平时在饭桌上和走路时父亲都不断的唠叨《论语》、《孟子》及《周易》,教我如何做人处事。长大后,自己对道教有兴趣,喜欢老庄哲学,喜欢“清净无为”,喜欢“淡薄潇洒”,喜欢“柔羽化刚强”。大学时信了上帝,跟随主五年,学习和领受“爱”,学习和领悟耶酥的“道路、真理、生命”,收获之一是不惧怕“死亡”了,修行人不要说宇宙人生,连生死存亡都不曾了悟,名利得失还未全放下,就是失败的修行。今年我皈依了佛教,学习和领悟佛陀的教诲,了解生命和宇宙的来龙去脉,寻找世间和出世间的真理。过去和最近阅读了《时空之外》、《海奥华预言》、《大师在喜马拉雅山》、《西藏生死书》及《与神对话》等书籍。
人生经历,学习和思索,自我领悟。
现在,有了答案。
贪为我母,嗔为我父,痴为我妻。
我的一生就是为了抛弃他们。
我的名字是“忘了我”。
从此宇宙再无“我”。
“我从哪里来?”
我来自生命之海,宇宙本源。
“我是谁?”
我是上帝,众生即我。
“我要去哪里?”
我要回归宇宙之光,爱的故园。
第二篇:哲学命题角度及答题思路1
幻灯片1
哲学命题角度及答题思路
“挖坑”:(涉及到的知识范围很宽泛,审题时一定要首先弄清范围)基本答题模式:原理+方法论+扣材料
一、运用所学哲学知识:
答题所运用的知识范围是整个高二哲学内容: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股、人生观、群众观
二、从辩证唯物论角度:
只涉及哲学第一课+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规律的关系原理。【必答前3点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扣材料 幻灯片2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扣材料
3、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位转移,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同时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规律,要把尊重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扣材料
4、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自然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扣材料
5、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社会客观的,我们在进行社会变革的过程中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扣材料 幻灯片3
6、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的反映会受到立场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我们要端正立场,从人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扣材料
7、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我们要承认物质的第一性,意识的第二性。+扣材料
8、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二、从唯物辩证法角度:
辩证法包括哲学2—4课的内容: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
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基本上是必答。其他的则根据材料来分析。
1、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因此我们要坚持联系的观点。+扣材料
2、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坚持发展的观点,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明确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扣材料 幻灯片4
三、从联系的观点=联系观=普遍联系的观点(拿捏不准时就都答上)
1、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因此我们要坚持联系的观点。+扣材料
3、联系具有客观性,但人们可以根据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扣材料
4、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扣材料
5、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扣材料
6、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整体处于统帅地位,整体由部分构成,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 幻灯片5 功能会对整体功能状体起决定作用。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会得到最大发挥。要树立全局观念,搞好局部,优化结构,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扣材料
7、联系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扣材料
四、从发展观的角度=发展的观点
1、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坚持发展的观点,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明确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扣材料
2、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扣材料
3、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扣材料 幻灯片6
4、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扣材料
5、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稳定时,要坚持适度原则。/事物的发展最终需要质变才能实现,要不失时机地促成质的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事物结构上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要学会优化结构。
6、事物的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正确对待遇到的困难,充满信心,同时又要敢于迎接和战胜困难。+扣材料 幻灯片7
五、运用矛盾分析法=矛盾的观点=矛盾观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坚持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要敢于承认和揭露矛盾。+扣材料
2、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促成事物的转化。+扣材料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扣材料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接,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坚持马克思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扣材料
5、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二者相互 幻灯片8 依赖、相互影响、相互转化。要善于抓住重点,要学会统筹兼顾。+扣材料
6、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其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因此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扣材料
7、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紧密相联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要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扣材料(题中出现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任何一个必答两点论与重点论)+扣材料
8、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着的双方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部矛盾通过内部矛盾起作用。要把二者结合起来。+扣材料 幻灯片9
六、从认识论角度
前4点必答,其它涉及到哪些点则再答哪些点。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扣材料,扣出材料中的来源、根本动力、目的、检验标准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事物的发展,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扣材料
3、规律具有客观性,但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规律,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扣材料 幻灯片10
4、认识具有反复性、上升性、无限性,人的认识需要不断地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扣材料
5、培养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精神。+扣材料
6、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7、实践的三个基本形式: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8、认识的根本任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9、现象与本质
10、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幻灯片11
七、从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3、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正确的价值观对事物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4、集体主义价值观
5、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
6、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7、人生的价值包括贡献和索取两个方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8、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充分利用客观条件,同时积极创造主观条件
9、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10、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幻灯片12
11、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践的地位作用
12、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作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因此我们要坚持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幻灯片13 “挖井”:(题干要求只考查某一个具体的原理或者方法论)答题模式:分点分层扣材料阐述
典型哲学“挖井”命题角度及答题思路: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1、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反对主观主义(教条和经验)。
3、要从全面从整体的实际出发,防止片面性,客观实际往往是许多事实的综合。
4、从变化的发展的实际出发,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5、从具体的实际出发,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7、要坚持调查研究,立足国情,做到实事求是。
8、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幻灯片14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
1、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扣
2、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自然。+扣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做到实事求是。+扣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要求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扣
2、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扣
幻灯片15 ◆因果联系原理
1、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扣
2、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的链条之中,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反对倒因为果、倒果为因。+扣 幻灯片16 ◆整体与部分联系原理:
1、(总的):整体与部分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支出材料题干中哪个是整体哪个是部分。
2、(整体的原理方法论):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3、(部分的原理方法论):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也离不开部分,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扣
4、(结构的原理方法论):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各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整体功能就会小于部分功能之和。+扣 幻灯片17 ◆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原理
1、(总)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扣
2、(内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要重视内因的作用。+扣
3、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扣 【运用】自主创新、扩大内需、“三农政策”等国家政策的扶持帮助等
幻灯片18 ◆事物发展的状态(1)【世界观】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方法论】要坚持适度原则。(2)【世界观】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来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方法论】我们就要果断地、不失时机地促成质的飞跃。(3)【世界观】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方法论】要重视量的积累。(4)【世界观】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可以引起质变。【方法论】要重视量的变化,学会“优化结构”。
【运用】经济结构如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分配结构等的调节。幻灯片19 ◆事物发展的趋势
【世界观】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方法论】
(1)坚信前途是光明的,积极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2)同时要关于迎接和战胜困难,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
【运用】国际关系、半岛关系、两岸关系等,同时还应想到矛盾主次方面原理、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等。
幻灯片20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一,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第二,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第一,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来源,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第二,实践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③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2)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①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活动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真理、科学理论能够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指导人们制定正确的实践活动方案,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②错误的认识对实践活动具有阻碍作用,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幻灯片21 ◆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
①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运用抽象思维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能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③坚持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做到实事求是,利用有利条件,改变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有利条件。
④利用认识的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和预见性指导人们的实践。
⑤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端正主观动机,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不断排出错误的主观因素。
⑥反对夸大主观能动性,也反对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从而放弃主观能动性的观点。幻灯片22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①规律是客观的,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甲 乙)
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能够认识规律,利用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乙 甲)
③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甲+乙)幻灯片23 ◆如何培养创新精神
①要善于发现问题,在尊重客观规律、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②要敢于超越,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③务必积累知识,把握已知规律,正确而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④要正确对待灵感和顿悟,机遇偏爱富于想象和有创造性思维的头脑,偏爱有长期准备的头脑;⑤自觉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自己的认识,培养创新能力。⑥要坚持发展的观点,培养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 幻灯片24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动态):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扣材料 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扣材料
2、(静态):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起着根本性的决定的作用。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人的发展更需要社会提供种种条件。+扣材料扣出社会的重要性;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一切个人活动的有机总和构成社会的整体运动及其发展。+扣材料,扣除个人的重要性。幻灯片25 ◆从人生价值观角度/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角度/(既要求人生观,又要求价值观,则搜索知识的范围应是第六、七两课内容,根据题干的主要指向和要求,最主要的、非答不可的则先答重点答,可答可不答的放在最后答。)(1)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必须通过个人与社会、他人之间的双重关系,才能得到说明。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进行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
(2)人生价值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承担责任和作出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居首位的,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是一切先进人物的主要特色。幻灯片26(3)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利用客观条件,尤其要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埋头实干,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4)价值观不同,决定人们的人生观不同,应当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5)要坚持走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要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6)坚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幻灯片27 ◆怎样实现人生价值
(与题干有关的下列知识点都需结合材料答上)客观条件:①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利用有利的客观条件,实现人生价值。
主观条件: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实干,发挥聪明才智,并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勇于战胜困难的顽强奋斗精神。
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正确处理贡献与索取的关系,把贡献放在首位,在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④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⑤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正确处理金钱与人生的关系,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误区。幻灯片28 ⑥树立崇高的理想,为实现理想而艰苦奋斗,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⑦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参加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要坚持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把国家利益放首位。
幻灯片29 ◆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形式,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
3、科学实验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
第三篇:“青春准东,光荣岁月”演讲比赛脱口秀命题及回答
“青春准东,光荣岁月”演讲比赛脱口秀命题
1.作为一名准东青年,你认为自己在建设和谐准东矿区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
青年是一支伟大力量,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建有卓越的功勋。作为一名准东青年,在建设和谐准东矿区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青年生力军的作用,不断增强自身的服务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为构建和谐准东矿区贡献青春的力量。
2.谈一谈准东各族青年应该如何树立文明新风?
我们通常将文明分为两个方面: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树立文明新风,我们准东各族青年一方面要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为推动准东的物质文明建设,改善准东的物质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我们还要要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从工作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彰显我们准东青年的精神文明风貌。
3.如何让你的青春在准东的大发展大建设中闪光?
作为一名教师,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站稳讲台,上好每一堂课。我相信,在默默奉献的过程中,我的青春一定在闪光。一滴水,只有投入到大海中才能永远不干。我们的青春,只有融入到准东的发展、建设中才能不断闪光。
4.在实现准东地区科学跨越发展过程中,你认为青年人应该如何履行责任和使命?
责任是一种态度,使命是一种追求。担负责任,要求我们青年人端正态度,勇于进取,培养一种责任心。践行使命,要求我们青年人树立理想,勇于追求,胸怀一种使命感。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自己不平凡的青春。
5.你如何理解青春与担当之间的关系?
青春是一首歌,勇于担当会使它更加嘹亮;青春是一幅画,勇于担当会使它更加美丽;青春是一把火,勇于担当会使它燃烧得更加旺。总之,拥有青春的我们就应该勇于担当,因为这是我们青春的价值所在。
6.你如何看待“同举准东一面旗,共建大美新准东”? “同举准东一面旗,共建大美新准东”。这是一个号角,鼓舞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准东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的团结奋进就是她的繁荣昌盛,她的繁荣昌盛就是我们的美满幸福。
7.请你阐述青春和拼搏之间的关系。
青春是一首歌,拼搏会使它更加嘹亮;青春是一幅画,拼搏会使它更加美丽;青春是一把火,拼搏会使它燃烧得更加旺。总之,拥有青春的我们就应该勇于拼搏,因为这能实现我们青春的价值。
8.请你为准东各族青年团员的青春喝彩并寄语。
我们是富裕的,因为我们拥有青春;准东是富裕的,因为准东拥有我们。用奋斗点燃青春吧,让准东因我们而更加繁荣昌盛!
9.青年人应该怎样忠诚于自己的事业?
要忠于自己的事业就要干一行,爱一行,不能干一行,换一行。要忠于自己的事业就要干一行,精一行,不能干一行,毁一行。总之,要忠于自己的事业就要脚踏实地工作,勇于进取。
10.青年人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
青年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但是,树立远大的理想有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立足现实。立足现实就是根据人民大众的需要以及自身的能力和追求。远大的理想就是能够实现自身价值的理想,能够为更多的人提供帮助的理想。
11.团员青年应该怎样继承“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
“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概括起来就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继承这种精神就是要求我们青年朋友立足岗位,努力工作,以饱满的热情点燃自己的青春,以积极的心态实现自我的价值。
12.谈一谈你对青春的理解。
我认为,青春是磨练,是拼搏,更是奉献。青春笑纳成功,但不拒绝磨练,在磨练中青春会茁壮成长。青春勇于拼搏,用拼搏来创造辉煌。青春乐于奉献,在奉献中温暖自己,也照亮他人。
第四篇:“以人为本”命题的哲学思考与现实意义(思想汇报)
“以人为本”命题的哲学思考与现实意义
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历史主体的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依据。唯物史观揭开了唯心史观和宗教神学的神秘面纱,面纱下面是空洞的“历史”,而非人;而唯物史观则深刻地认识到,“历史”不是空洞的历史,而是“人”的历史,是活生生的现实的人的活动。所以,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是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之中形成的,历史也是在人类追求自身目的的实践之中演进的。
唯物史观所理解的人是具体的、现实的人。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 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一切 社会关系的总和都是人的内在本质在外部的现实表现,是人的本质通过社会活动 成为外部的现实。正如马克思所进一步指出的:因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所以人在积极实现自己本质的过程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联系、社会本质。
在唯物史观看来,人们从事各种实践活动,占有和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建立和改变经济政治制度,都不过是手段和中介,唯有人自身的生存、发展和解放,才是最根本的目的。从这样的理论中只能得出“以人为本”的逻辑结论。唯物史观对人的理解,与其他人道主义思潮、人本主义哲学存在着根本区别,唯物史观所理解的人是现实的人。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由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样,当人们同物质生产资料处于不同关系的时候,人们就会在社会物质生产体系中处于不同的地位,这就决定了他们会具有不同的存在和不同的特性。而随着物质资料及由物质资料决定的物质生产方式的变化,人们之间的生产关系及其他社会关系也就跟着变化,从而人们本身也就发生变化。由于“现实的人”具有丰富的现实特性和发挥着多方面多层次的社会角色和功能,因此在唯物史观看来,“以人为本”这个命题具有丰富的内涵。在反对社会历史的神创论、主张人创论的时候,在反对神的权威、提倡人的权威的时候,在反对将人不当人看待、强调人的类特性和维护人的基本权利的时候,唯物史观理解的以人为本与其他人道主义思潮、人本主义哲学的理解并无多大的区别。但是在涉及到人类内部究竟谁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动力的时候,唯物史观的理解就与唯心史观基础上的人道主义、人本主义、民本主义存在着根本区别。
唯物史观主张以人为本,但并不认为人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可以肆意妄为、随心所欲。因为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还面对着一个按照自身规律运行着的客观对象、客观实际、客观条件。实践活动过程既是人们的主体性、目的性、能动性的实现过程,又是客体、对象以其自身的规律性对主体的作用过程。人们只有把对对象、客体的改造建立在对对象、客体的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之上,只有实现了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才能在实践活动中达到预想的目的。实践活动的前一特性要求人们讲以人为本、讲价值论、讲人文精神,实践活动的后一特性要求人们讲客观存在、客观规律,讲认识论、科学精神。实践活动两方面特性的统一就是以人为本与客观存在的统一、价值论和认识论的统一、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这就是为什么科学发展观中既有“以人为本”的内涵,又有“科学”规定的特定内涵的原因。把我们的发展观理解为不包含科学规定的纯人文发展观,或理解为排斥人文精神的纯科学发展观,都是片面的理解。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归结为人本主义,也不能简单地把以人为本等同于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当今一切社会生活和工作的最高指导思想,其中包括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的基本原理提出来的。坚持以人为本,与我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历史的动力,树立一切依靠人,依靠人民群众的思想,实践“以人为本”。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基本矛后的解决,阶级一斗争的开展,改革的实行和深化,归根到底都要通过人的活动来实现。所以,人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在历史发展中,人的动力是物质动力和 精神动力的综合。精神是人所特有的,它在人类历史发展中,起着特殊的动力作 用。在实践生活中,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
者,是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因此,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人民群众,是历史发 展的动力。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历史的目的,一切活动的归宿都是为了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价值的全面实现。人的一切社会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着的物质文化需要。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全面的发展,促进人的价值的全面实现,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而且是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特色发展的明确理论指导。
以人为本,强调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是检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党领导 全国人民发展社会主义事业,不是为了发展而发展,更不是为了某一部分人或少 数人的特殊利益而发展,而是为了更好的实现、维护、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而发展,因此,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群众拥 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评判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 标准,使人民群众既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又成为社会财富的享有者,让发展 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个环节上 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意义,做到尊重人、实现人、解放人和发展人,坚持“科教 兴国”、“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 人口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身心健康 素质,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原则赋予人的全面发展以新的含义,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也 是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我国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正 确总结。
十七大明确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是指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 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具体表现在,经济建设,要着眼于创造更丰富的社 会物质财富,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政治建设,要着眼于保障人民 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合法权益,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文化 建设,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精神生活质量,不断丰富人们 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社会建设,要着眼于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 系、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不断建设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 处的社会。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追求,在任何时候任何 情况下都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 决的实际问题入手,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为群众诚心 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尊 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巨大智慧和创造力,使我们的改革和建设事业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把全民族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伟大事业中来。要切实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坚持和完善联系群众的制度,坚持和完善各项 办事制度,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坚持发展 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 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具体体现和最终目的。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既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要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通过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不断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也只有这样,我们的伟大祖国与中华民族才能在新的时期迸发出更为有力的前进力量!
第五篇:《经济哲学》学习读书笔记(三)
《经济哲学》学习读书笔记
(三)罗宾逊夫人认为李嘉图的阶级讨论比斯密纯粹。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商品的价值由劳动的时间决定,不过商品要由资本、劳动和土地三者分配。在分配中,劳动者得到相当于满足劳动者生存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格,即工资;资本家得到利润;地主得到地租。因此,在劳动生产率一定的条件下,如果想提升利润,就必须实行自由贸易,用进口廉价粮食的方式压低满足工人生存所必需的粮食的价格和地租。
很多人据此认为,罗宾逊夫人的分析是回归李嘉图,美国的新古典综合是回归斯密。理由很简单,罗宾逊夫人重视分配,所以她以李嘉图的分配为分析起点。但是,罗宾逊夫人认为,斯密的分析“是以自然规律为依据的道德哲学,他不赞成人们之间的关系缺少人情味”,相反,“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表明他非常重视道德,并且当然希望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一个伦理基础。”
但是,“功利主义者李嘉图认为,三个阶级之间的联系是理所当然的关系。”正统经济学家承续李嘉图分析,认为对自己利益的追求必将导致社会的共同利益,因此,道德问题被一笔勾销。虽然道德问题与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密切相关,但是既然正统经济学告诉人们,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没有利害冲突,那么,大家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追求个人利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