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房地产企业发展趋势分析
房地产企业发展趋势分析
姓名:顾敏
学号:201100200216
学院:土建与水利学院
专业:土建类摘要:房地产企业,是指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和服务活动,并以营利为目的进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受所经营产品和服务特殊性的影响,同其他行业的企业相比较,房地产企业有以下几方面特征:①经营对象的不可移动性 ②业务形态的服务性③经营活动的资金和人才密集性④经营活动过程的行业限制性。
关键词:市场、开发、资金、人才
一:全国房地产市场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房地产投资增速将略有减缓。在政府控制房价、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加强 土地控制、信贷控制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陆续出台的背景下,地方政府过度的投资冲动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对土地与房屋开发投资的增速也将相应减缓。与此同时,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所导致的房地产开发贷款与消费贷款增速的放缓将直接影响房地产开发的规模和施工、竣工速度。因此从整体上看,如果国家针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落实到位,未来2—3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速将略有减缓,但估计不会低于20% 市场供求不平衡矛盾将继续存在。近年来针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中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主要有:上调银行存贷款利率、控制二次购房与投机性购房、控制拆迁规模等。但是,由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不断刺激“热钱”涌入我国,且大部分流入了房地产领域,未来2-3年我国部分地区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性需求仍将有所提高。
二:企业应该逐步走向民营化
近年来,民营经济在房地产领域中迅速崛起,并逐渐成为我国房地产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近几年来,由于我国买方市场的全面形成,其他实业领域投资机会越来越少,而房地产领域相对来说则机会大、获利高,加上政府的一系列鼓励措施,所以吸引了许多在其他领域积累了一定资金实力的民营企业家转向投资房地产。民营企业具有良好的管理机制而迅速增强了企业综合实力。而国有企业由于体制和机制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等深层次原因,往往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发展相对缓慢。政府在这一问题上应态度鲜明,下定决心,所谓“有进有退”的措辞并不能阻止国企将全面淡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趋势,房地产开发行业中的重新“洗牌”将是大势所趋。事实上,目前民营房地产开发商已经在市场基础好、发育快的地区如广州、深圳等地迅速崛起,“后发而先至”,并逐步从市场的“少壮派”向“实力派”转变。例如,在广州市新近评出的房地产综合实力30强中,民营房企占了近一半,而在前10名中,只有广州城建集团一家房地产国企榜上有名。三:努力实现法制化正规化
制度化是企业发展规模化,民营化的制度基础和保障,加强企业内外制度的建设是中国房地产企业下一步的重点,加入世贸则加速了这一进程。改革以来,我们在制度建设、市场规范和企业发展等方方面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如果套用国际游戏规则的要求则又在各方面都存在着不规范,远未能与之“接轨”。一言以蔽之,中国房地产业的各方面仍然显得“乱”,典型的不合理制度如房地产定价制度、土地征用制度,企业内部激励机制等。未来中国房地产企业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原则,加强房地产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激励制度、用人制度、财务制度等的规范化,企业的内部运行和组织以及企业的外部环境和房地产行业管理都将进一步向制度化方向发展。随着我国近年来房地产业的发展,整个房地产市场呈现以产品和价格为主导的市场竞争格局。房地产企业只有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为客户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更优质的服务,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才能被市场所接受,才能保证项目的成功和企业的开发利润。否则,投入开发的大量资金不能及时回收,不但无法实现利润,而且会造成企业运作资金紧难,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前期市场定位和产品研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科学化的决策要求房地产企业应高度重视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工作。投资分析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败。在项目投资决策前,应投入
足够的人力和财力,做好充分的案前工作,比如市场调研与分析、项目定位、产品规划方案,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而不是将决策建立在经验和直觉的非科学基础之上。科学化的决策还需要程序化的过程,现在不少大型房地产企业都建立了项目投资听证会制度,通过集体讨论和辩论来评估项目,决策投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房地产开发在制度建设、市场规范和企业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如果按照国际惯例的要求,目前我国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规范的做法和一些不完善的制度需要改革,如房地产定价制度、土地征用制度、企业内部激励机制等。未来我国房地产企业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激励制度、用人制度和财务制度等。企业的内部运行和组织建设及企业的外部环境和行业管理也都将进一步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四:行业发展追求专业化和品牌化
专业化的管理要求房地产企业在房地产开发的各个环节上配备专业化的管理人才,提升企业及项目的管理水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获得更多的利润。加和WT0以后,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房地产业逐步进入微利时代,企业只有具备较高的项目成本管理水平,使开发成本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才能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因此,房地产企业必须充分重视投资管理工作,尽早培养出一批专业化的投资管理人才,使他们成为既具备房地产运作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全面了解房地产市场,又具备财务分析、投资管理及相关法律知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品牌化是产品差别化的进一步深化。
品牌是一个企业的实力、产品质量、管理水平等指标的综合体现,是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素质的外部表现。长久以来中国的消费者买房子需要全面考虑有关住房的所有因素,而且各因素的权重相差不多,于是只好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去“踩盘”,交易费用很高。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竞争将是品牌的竞争,目前靠“概念”吃饭,全面采取“跟随策略”就能“全赢”的局面将被逐步打破,房地产业界将会崛起一批行业精品楼盘和明星企业,它们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并获得巨大的超额利润。
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已经意识到,未来国内的房地产市场不应出现象中国家电业那样残酷的价格竞争,那只会导致全行业的生存危机,而是要走品牌竞争之路,具有高附加值的优质产品才能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积累,在良性循环的状态下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我们要针对我国的社会环境,以及各方面的特点,既要在级数和管理方面与世界接轨,也要建立起具有我国特色的房地产企业,这样才能推动经济发展,从而建立起房地产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2006年饲料企业发展趋势分析探讨
------------------
来源:中国养殖网 时间:2006-4-8 查看:86
我国饲料工业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80年代中期蓬勃兴起。尽管起步晚,但发展较快,平均每年以25%的高速度发展。经过短短20多年的艰苦创业,饲料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许多发达国家数十年才走完的历程,已成为我国工业体系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跃居世界第二大饲料生产国。饲料工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而且饲料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在粮食产量低速增长条件下畜牧业、养殖业的高速增长。
然而,中国饲料业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增长期之后,目前已进入了平台发展期,出现了技术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行业平均利润下降、投资风险加大、产品升级的压力加大、市场增长速度减缓等一系列不良现象。另外,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同行业相比,我国在生产规模、资金运作等方面都与其存在较大的差异,加上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较低,市场竞争力弱,亏损面积大等问题,目前的行业处境十分艰难。面对这样的迫切形势,加强饲料企业的发展、使其摆脱困境,是当前饲料行业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具体实践中,要注意以下方面:
1以创新谋发展,争取更大利润。
所谓创新,也叫创造,是指个体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的条件,产生出新颖、有价值的成果的认知和行为活动。在管理理论中,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输入到企业中的带有氧气的新鲜血液。江泽民同志曾指出:“现在我们更应十分重视创新,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建立国家的创新体系,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纵观当代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主动、立于不败之地。为了持续保证饲料企业鲜活的竞争力,企业在创新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方面的内容。
1.1坚持科技创新
1.1.1创立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
目前,许多大中型企业都选择了投资创立自己的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的道路。这要求企业必须在研究氛围、实验设备和研究人才等方面下功夫。这样,企业可以根据发展的需要及时解决技术问题或开发出适应当前市场的新产品,以满足顾客需要。但应注意到:进行技术投资的企业往往不能满足其竞争发展的需要,而且成本昂贵,尤其在饲料行业进入到微利时代,单个企业在科技上的产出在短期内难以及时得到回报,从而延长了资金周转的时间,使资金利用率大幅度降低。
1.1.2走企研结合道路建立虚拟的技术研发中心
即企业领导者把技术的研究发展问题委托给专业科研机构,采取定单委托或合作开发技术的方式。有的企业甚至把提升整个企业的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监督、客户技术指导与服务都委托给专业机构操作。有的企业采取设立科技创新基金(研发投入)的办法,每年都有科技投人计划,把这笔基金用于和科研院所搞合作,建立起虚拟的技术研发中心,并有企业的技术研发中心管理。事实证明这是一条比较成功的道路,也将是今后企业获取科技竞争实力的有效方法和发展趋势。
1.1.3加盟企业联合研发中心
鉴于国家对饲料行业的科研经费投入日益减少,而且主要集中到一些高新技术的研究,许多共性技术,尤其是一些基础数据和基础研究工作已经没有多少机构来研究,这已经开始制约饲料企业,如某些共性的新型添加剂和新兴饲料原料成分的更新。而这些基础数据和基础工作不具有保密性,如果几家企业联合开发,则可以即省钱又能提升企业的科技水平,因此由科研机构牵头,多个企业联合投入建立企业联合研发中心开始在行业中流行起来。
1.2坚持管理创新
1.2.1制度创新
企业的制度创新可以改变人的行为风格、价值观念、熟练程度,同时也能改变管理人员的认识方式。在饲料企业中,制度创新包括创建行业协会和进行饲料企业本身的制度创新。其中,行业协会应从管理者的身份中解脱出来,充当消费者的保护神和企业的监督者、指导者,既要为饲料企业提供更为宽松的竞争环境,又要把握好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使行业发展处于有序状态。在制度创新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是希望集团。他们在本行业中率先进行制度与组织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社会化经营,在明晰产权关系、变革企业治理结构等方面都起了表率作用,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1.2.2企业文化创新
企业文化是凝聚企业内部职工及服务对象的精神原动力,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但有利于内部稳定;而且是沟通外部和整合外部的有力武器。例如,新希望集团把企业文化看作一项重要的无形资源,集中反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特色、组织特色和管理特色等理论,进而提出了新希望企业文化的三段论:即“像家庭、像军队、像学校。”它在日常的生产经营中被实践着,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创新企业文化,不但可以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发挥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生产效率,取得更大、更高质量的效益回报,还可以合理、充分地运用企业无形资产,使企业社会声誉大增,客户增多,市场扩大,从而形成有形资产的增值。
1.2.3品牌创新
通过品牌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是人们普遍认同的一种战略选择。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我们的饲料企业不仅要参加国内主战场的竞争,而且要参加国际大市场的竞争。市场经济的竞争是无情的,在竞争中必须靠产品说话,靠品牌争先,靠商品创优。从一定意义上讲,当前国内国际市场已从产品竞争时代进入名牌竞争的时代。为了推进品牌创新战略,饲料企业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要坚持在发展中创名牌,在创名牌中促发展的指导思想。要立足于“创”,在“创新、创造”上下真功夫,真正“攻关”,攻克尖端技术,而不是靠“公关”。要在创名牌的全过程中,动员企业全体员工,运用全行业的整体力量,使生产力和竞争力水平都上一个新台阶。第二,坚持高标准,坚持自主创新,坚持市场检验。实践证明高标准出大名牌,大名牌出高效益。围绕高标准,全过程抓管理,全流程抓工艺,做到精益求精,出精品、出名品。
2以一体化为导向,打造完整的产业结构
目前,饲料业发展存在一些结构性的突出问题,使单兵作战、单业发展的饲料加工企业更加处境不妙。我国饲料加工企业的困境是系统的困境,需要系统的突破。加大我国饲料业整合提升的力度,通过重新改组、调整、合并,逐步形成以大型饲料企业为龙头、中小型企业为支柱、社会化组织化程度高、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饲料加工企业群体,在我国饲料业发展中起骨干作用。
从密集型发展战略到一体化发展战略是大型企业集团化发展的基本趋势。实行一体化,即根据上、下游行业物资流动的方向,使企业经营业务不断向自身所处业务链的深度和广度扩展,从而把业务链上商品制造的供应阶段、生产阶段和经销阶段囊括到一个统一的、有层次的系统内,用内部交易代替市场调节机能,从而实现市场交易的内部化、某些职能的协同化等目的的一种经营战略。
我国大型饲料企业实行一体化发展战略,不仅要有充足的可调配资金,自我发展的强烈愿望,还要具有管理的优秀能力,这样才能使相关企业的整合以及上、下游企业的协同管理得以顺畅,更加壮大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实行这样的发展战略,一定要面向市场,讲求效益,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在这点上,湖南正虹集团在实行一体化发展战略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可供我们借鉴:
2.1是直接从事饲料原料贸易业,实现后向垂直一体化
2001年,正虹集团将总部商贸部实行企业化运作,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注册成立了上海正虹贸易发展有限公司,负责集团所需的大豆、玉米、鱼粉等大宗原材料、添加剂及农副产品的进出口业务。同时,还在东北、新疆等原材料主产区建立了供应基地。
2.2是大力进军畜禽养殖业,实现前向垂直一体化
从1998年开始,正虹集团陆续建立起了原种猪场、扩繁场、仔猪场等。同时,还实行了公司+农户模式养猪、养鸡,带领当地人民养殖致富。2003年,正虹集团投巨资创建的中外合资肉食品加工企业。湖南正虹海原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正式运营,将生产经营的触角纵向延伸到饲料加工业的下游。
2.3是按计划全国性设厂布点,实现横向水平一体化
从1990年兼并周边三家饲料厂,实现四厂合一。从成立湖南正虹饲料厂开始,正虹集团一直没有停止兼并、收购、合营的步伐,尤其是1997年上市后,正虹集团横向扩张达到了饲料加工业、畜禽水产养殖业、肉食品加工业等广泛的行业链上。
3掌握市场规律,抵御规避风险
中国在经过20多年的风风雨雨后已成为世界第二大饲料工业生产国,饲料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已占有重要地位。但同时我们应清楚地看到,未来的市场更严峻、竞争更激烈,优胜劣汰是一个不破的真理。目前,饲料行业在市场化、国际化、产业化的新时期中,面临的是全面竞争的时代,各种矛盾相互交错,科技革命日新月异,国际竞争对手强大而狡黠。饲料企业如何做好风险预测和防范工作,抵御经营风险,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使我国饲料企业在国际大舞台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值得深思和急需解决的问题。饲料企业只有充分认识风险的存在,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企业经营的风险管理,才能持续、健康地经营发展。
饲料企业的风险可以从内、外两个部分进行分析。内部风险包括生产风险、质量风险、营销风险、价格风险和竞争力风险;外部风险包括市场秩序风险、政策风险和其它风险。既然饲料企业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那么抵御风险的策略也应不同。主要方法有:
3.1风险控制策略
主要针对人才流失风险、营销渠道风险、火灾等意外风险。企业应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制定明确的员工行为标准和工作规范,各岗位明确职责,日常管理做到细致到位,使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企业还应注重培训工作,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使有些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意外风险的防范在于安全工作得力而且坚持不懈,树立安全是最大的效益思想。防止营销渠道风险、保证资金回笼要做到:保证产品质量,避免质量事故,如发现产品质量问题应及时有效处理;对中间商的资金信用进行考察,核定及跟踪监督;中间商必须提供有效的财产抵押保证;信用资金不高于中间商年所得税的销售折扣总数。
3.2风险回避策略
主要针对竞争实力风险、价格风险等。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如何保持和壮大实力,防范实力竞争的风险,关键在于对本企业的实力要有正确的评价,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有了正确的实力评价,就可以决定是采取放手战略还是采取攻击战略。企业对自己及对手有了正确的实力评价后,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弱制强。面对竞争对手,要充分运用SWOT的模式进行分析,即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首先要认真分析双方的优势和劣势,如产品质量、成本、市场占有率等,然后再根据对手的情况及预期目标提出企业的行动方案与战略,如低价格战略,集中营销战略,服务第一战略。其次,在分析外部环境中的机会和威胁时,要注重加高行业壁垒,以减少竞争对手,抑制行业内部的激烈竞争环境。在对其他企业实施攻击战略时,还要具备及时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必要时进行战略调整
3.3风险适应策略
主要针对政策变动风险。经济政策的变动属企业不可控因素,一般指适应政策的变化。国内企业不但要注意外资企业政策的变化,更应该研究我国的政策走向,以便用好、用活、用足政策,发挥本土优势,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
在新形势下,饲料企业不仅要学会抵御风险,更要学会避险,要把经营风险降到最低限度。纵观国际上的著名企业,他们规避和防范风险的意识相当强烈。目前摸索出的规避风险的措施主要有:在大宗饲料原料的采购上,通常要用期货套期保值。在资金上,除了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过度扩张以外,饲料行业最大问题是赊销。资金如收不回来或不能按期回笼,将直接影响资金链的正常运转,从而影响企业发展,因此应特殊防范。
目前,相比其他行业,我国的饲料工业还是一个朝阳产业。尤其是加入WTO以后,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整体来说,机遇大于挑战。一方面,饲料企业在生产中要将满足市场需求放在首要位置,以需求为导向,按照市场细分的原则,制订合理的生产经营策略;另一方面,要适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经济环境,审时度势,把握全局,从战略高度完善饲料工业体系。20余年的发展历程,饲料业从无到有,目前已经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功能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基础产业。不仅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而且还推进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依托入世的良好机遇,饲料业不但会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而且会完成由饲料大国向饲料强国的转变,它的未来也一定会更加辉煌灿烂!
第三篇:2018年房地产发展趋势
我眼中的2018年房地产发展趋势
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2017年的疯狂暴涨后会迎来几年的平静恢复期,纵观中国自从改革开放到1994年房改房开始住宅由国家控制改成自由买卖的商品房,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慢慢步入正轨。住宅房屋也由原来的多层砖混发展到现在的多层、小高层、高层、别墅等多样性发展,住宅小区各种配套建筑及设施相对越来越完善。
房价高的原因是什么?宏观讲就是通货膨胀、货币贬值。按现状看其实还受政府依赖土地收入,各开发商拍地时也相互抬价地王频出土地成本大幅上涨。政府治理大气污染造成相关企业停产、限产和升级改造,水泥、钢筋、砖等主材和辅材价格上涨一倍甚至更多,天气污染预警时工程停工造成施工时间有原来的可以建设1年到现在的施工时间缩短为7个月甚至更短,这不仅使房地产开发建设周期延长,更增加了建设成本,工人工作时间短会提高工资,施工设备租赁时间加长,管理人员工资及各种消耗都在增加。所有受到影响的最终都会加在房价里由买房人承担,所有的这些因素都是影响房价的根本原因。
2016年底至2017年这段时间邢台房价的上涨除了成本上涨外还有受国家限购政策的影响,很多人在国家发布限购政策前知道消息后刚需购房者快速入手,也使有些犹豫不决的人或准备延后买房的人群加入到购房行列,造成房源紧张,有些项目一开楼盘就卖光,加剧了从众者的心理,开发商趁机涨价,造成越涨越卖,直到房价超出人们的正常承受能力,演变成现在的有价无市,刚需一族受到打击,与政府的限购政策背道而驰。
2018年经过前两年的洗礼,房价走势会根据市场需求逐步平稳,一些新开盘楼盘会从略低价位起步,逐步跟上现行房价,不会出现大的上浮,比如邢台市西北区房价由2016年的5000元左右的均价到2017年9000元左右均价,价格几乎上涨一倍,2018年新开盘项目开盘价格在7500元左右,整体感觉属于下降趋势,但这只是新盘价格,老项目平均价格基本维持在9500左右。这就能从整个市场反馈的信息了解到现在的行情。为什么开盘价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如果市场有需求谁会不想卖高价,卖9500元比7500元每平米差2000元,10万平的小区就差2个亿,老板们嫌赚的钱多吗!回答是NO。有钱不赚是傻子,房地产开发公司那么多精英不会算不清账的。因为市场不允许你这么做,你价格高客户就会选择别的楼盘,现在受国家政策影响,银行对房地产公司的信贷收紧,各公司在这两年赚了满盆钵后,又得扩展新项目,地价走高趋势明显,融资渠道不畅通,缩短开发周期,要快速销售回笼资金,不能在一个项目上耗费太多时间,以免在激烈竞争中落后。所以能从现在的开盘价格上找到符合市场规律,适应市场行情的节点价格。但受开发成本的制约,房价会慢慢向上调整,所以上涨是不可避免的,稳中有升,所以邢台房价在2018普通楼盘将会在8000元左右,高端楼盘维持在10000元左右,在未来5年内不会出现大起大落。按中国的国情来说长远看也许会有暴涨的投机性情况出现,预计在未来20年后整个房地产会有一个波动期,有可能造成房价下跌。
城市在扩大,县城也在扩张,农民进城成为一种趋势,按国家政策的城镇化要求,这些农民是未来10-20年的购房主力,改善型需求也会随时间发展而增多,人们对住房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周边及社区环境、设施、品质等相关服务会成为开发商们的竞争途径,差异化分类,按需所求,市场会被细分,成为每个开发企业为楼盘定位的选择,也为他们的长久发展提供参考。
刘志杰
2018/2/8
第四篇:分析深圳房地产现状、发展趋势和对策
摘要:住宅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备的物质条件,人的生存必须具备衣、食、住三方面必要的生活资料,住宅的发展水平、功能齐备与否,反映了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高低。深圳是我国培育房地产市场最早的城市,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深圳房地产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市场经过曲折的发展历程,呈现出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就目前来说,在深圳 “地产热”成为一种趋势,也成为政府、企业及各界人士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深圳房地产现状的基础上,仔细探究了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并对深圳市房地产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深圳房地产趋势分析
一、深圳房地产现状和现状的原因分析
对于深圳而言,2005年的楼市充满玄机,宏观调控并非弱于其它城市,但房价却一路高歌猛进,市场在博弈中行进,喜和忧、快与痛,不同的利益主体感受不一。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不安宁”是深圳房地产的基调,市场在博弈中抉择。
(一)深圳房地产现状分析
纵观2005年深圳市房地产业,价格上涨和供需求比例失衡并存是给人们第一印象,这也是外界对深圳市房地产“不安宁”这一定调的主要原因。
1、价格上涨明显。2005年,深圳商品房价格为7659.18元/平方米,同比上涨17.28%。2006年2月9日,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公布了《2005深圳房地产市场发展与2006年展望》,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锋博士在报告中指出,深圳楼市供求关系有望在今年下半年趋于平衡。2005年,深圳楼市在全国一片调控声中逆市飞涨,部分地区楼价甚至一度涨幅高达20%¬¬——30%,迫使政府不得不一再出手调控。在这份权威报告中,全面描述了去年的涨跌变化:从2005年各月住宅销售价格变动看,住宅价格在1月份同比上升了3.98%,其他各月份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同比增长率。但随着国家及深圳稳定房价系列措施的实施,6——9月,房价开始回落,基本保持在同比增长率15%以下的波动。10月份以后,价格持续上升,其中10、11月同比增长为24.70%和38.62%,由于深圳11月份市场调控措施的及时出台,12月份住房价格开始回落,同比增长19.90%。经过一年的狂涨后,深圳当前商品住宅均价突破了7000元大关;办公楼均价则达到了12490.88元/平方米,同比上涨24.71%;商业用房均价为15611.48元/平方米,同比上涨25.63%。
2、房屋供求失衡。新增住房供求比继续缩小,从2003年上半年的0.93,2004年上半年的0.9,迅速缩小为2005年的0.66,供需失衡进一步扩大。同时,有迹象表明,宏观调控的铁锤砸碎了房产投资者在长三角的投资梦,但幸存者似乎又找到了另一个投资乐园——深圳。深圳中原地产深港研究中心指出,正常情况下,批准预售面积与销售面积之比应当为1.3:1,但资料表明,1——8月份深圳批准预售面积为402万平方米,销售面积为551万平方米,两者比率仅为0.73:1。供不应求趋势明显。此外,供应结构失衡的矛盾也很突出。
(二)造成深圳房地产现状原因分析
1、从整个城市化建设的角度,房产依然是热门
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中心城市,是我国劳动力资源流动的主要方向,相对贫乏的资源无法满足日子增长的住房需求,主要表现在:
①每年两千万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城市安居的压力。
②生育的高峰期,对买房安定的需求。
③中国城市化建设的热潮、趋势。
④房地产是中国的龙头产业,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势头,外界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认可,对房产发展也会认可。
⑤资源匮乏的瓶颈效应。深圳总面积为2020平方公里,陆地面积1953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800多平方公里。2004年深圳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500多平方公里,所剩建设
用地面积仅200多平方公里,建设用地紧缺。而近三年来,深圳每年平均出让土地面积在10——12平方公里,按这样的速度,剩余建设用地仅够出让20年。近几年来,深圳每年出让房地产用地在1平方公里上下,每年市场新开发项目约70%以上用地来自存量。随着存量用地的逐步消耗,房地产用地形势严峻。作为房地产开发上游资源的土地供应的严重匮乏是导致2005年深圳房价大幅上涨的基础性因素。
2、从房地产商的角度,大部分发展商承受不住走低的趋势
房地产开发商是房地产业的运营者,在房地产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深圳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土地资源相对成本攀升,银行贷款难度增大,加上宏观调控后房地产业利润收缩,房地产商承受不住走低的趋势,主要表现在:
①土地成本上涨。房地产批地越来越难,拿地成本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深圳,好不容易拿到稀缺资源,这样对于房地产商而言没理由不炒一把,卖个好价钱。
②土地资源稀缺。就目前而言,深圳的好地已经不多了,好多地都要填湖移山,开发成本增大。
③房地产业利润空间萎缩。经过国家连续十多年的宏观调控,地产行业并不是高利润行业,总体上看没有几个项目盈利的绝对额度很大,并且大部分是负债经营,即房地产商的投资额不大,基本上是依助银行贷款。在利润不高、成本日益增高的情况下,跌价肯定会使发展商承受不起。
④贷款成本增大。在房地产运作中房地产商的投资额不大,基本上是依助银行贷款,房地产商在向银行贷款过程中,银行并不会为难发展商,毕竟是大客户,他如果不好过,银行亏得更大。但是高额的利息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发展商通过银行取得资助途径。
⑤房地产开发投资结构不合理。在深圳,年轻白领在房地产消费群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他们最需要的是面积适中、居住舒适、性价比高、使用成本低的普通住宅。但是,虽然2005年深圳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突破900万平方米,创下历年成交量新高,但是其中豪宅供应面积达132万平方米,接近总供应面积的二成,远远超出正常的市场供应结构比例。大面积豪宅供应过多,价格增长过快,带动整体市场房价快速上扬,普通人置业越来越难。这也从侧面显示了目前深圳楼市中大众精品楼盘的紧缺。
⑥大量闲置土地没有转化为市场有效供应。我国土地资源极度缺乏而需求十分巨大,但在房地产领域却存在着土地大量闲置和巨大浪费的现象。土地购置面积占土地开发面积的比例持续降低,差额逐年增大。问题在于房地产上为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处于观望态度,从而也加剧了房产供应的紧张。
3、从客户的角度,深圳的市场在短期内会呈现求大于供的局面
客户是房地产商出售商品的购买者,是房地产业运营流通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市外来人口比例增大,个人投资转向房地产业,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房地产业不安宁的局面。①深圳1200万人口,200多万常住户口,大多数是外来人口,其中可能购房的潜在客户有600万之众。客户面和需求量都是巨大的。
②深圳比邻香港,香港来深圳置业是一个趋势,香港人看好深圳的发展,根据香港的房产发展,深圳的房子肯定会越来越贵,所以不但可以安居,还可以作为投资保值。有这种意向的香港人有100万之众。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港人在深圳置业已经成为深圳外向型楼市的重要支柱。香港经济在金融风暴后一直处于较低迷的状态,银行利息一降再降,而投资房地产是香港一种普遍的投资意识,以为深圳经济发展良好,房地产的投资收益率远远大于香港。③近期股市不景气,深圳的中产阶级,除了吃住不愁,手里还有些闲钱,存银行利息又低,企图购房保值。投资市场的不景气,造成“热钱”瞄准了房地产,上海的炒房者已经看准机会,在深圳将房价炒起来了,人民币资产升值对拥有大量土地储备和房地产的地产股影响更大,继续推动房地产股的牛市行情。2007年即将实施的新会计准则允许将公司持有的经营性房
地产按照市场价格估值记价,刺激了市场对商业地产的价值挖掘和资产重估热情,将房地产股的炒做热情推向高潮。
4、从市场的角度,深圳市场在现阶段,很容易被炒热。
①国家宏观调控实际上对这个市场起了反作用,甚至在深圳有帮助炒作之嫌。②深圳房产市场的信息极度不对称,成交信息不公开,促使消费者交易盲目。③“热钱”让楼市变得紧俏,排队抢房的情景已经造成。
④很多企业变相批地,如物流企业,借市政府辅助物流之际,批地名建物流,实做房产。消费是感性的,市场在同一时期对庞大的消费群宣传房子紧俏,房价不涨,不抢才怪。⑤信息传播的暗示效应。2005年,两项信息的宣布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房价的上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一是公安部门宣布深圳总人口达到1200万人,而此前公开的信息是700万人;二是多次政府高规格会议包括年底首次全市规划工作会议,都宣布深圳土地资源匮乏,房地产供地严重不足。政府及其部门的公开宣示具有权威性,这对房地产市场形成很大的心理暗示,即房地产供应不足,但需求旺盛。
二、2006年深圳房地产发展趋势展望
深圳关内住宅均价逾万元政府再次调控时机已到。随着调控的持续,房地产开发模式将逐渐改变,金融对房地产市场的制约作用将更加突出,开发贷款和消费贷款增速的放缓,将起到抑制房地产投资增长的作用。如果今后不出台更严厉的调控措施,估计2006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将与2005年持平。受税收政策限制和拆迁规模控制的影响,投机性需求和被动性需求会继续减少,加之随着前几年开工的商品房逐渐进入完工阶段,商品房竣工面积增速将有所提高,房地产供求矛盾将有所缓解,2006年房地产价格将在2005年的基础上趋向缓和的小幅上升。
(一)房地产融资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
长期以来,我国房地产开发采用的是典型的“香港模式”,即开发商利用大量银行资金买地、建房、卖房,然后再开始新一轮循环。在这个过程中,房地产开发资金主要来自银行的土地及开发贷款、预收款、银行按揭贷款、施工企业垫款,而开发商自有资金比例甚低。经过政策调整后,土地使用趋于透明,但是资金的制约日益明显。近几年国家有关监管部门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实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先是清理工程拖欠款,接着房地产开发资本金比例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提高,个人房贷利率及按揭成数提高,继之“招拍挂”后的国有土地出让金的限期缴清,直到最近人民银行建议取消期房销售,资金成为房地产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旧的融资渠道受阻、资金链日益趋紧。在这种形势下,房地产业正由土地运营向金融运营转变,而房地产更加依赖于银行信贷外的其他金融创新产品,以银行贷款为主导的间接融资将转变为多元化融资模式。
从近两年的情况来看,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活动空前活跃。据有关调查统计,2004年,房地产基金投向房地产资金超过7亿美元,2005年,房地产基金投向房地产资金将达到28亿美元;2004年,全国30家信托投资公司共计发行了约83个房地产信托产品,募集金额约122亿元,2005年,房地产信托募集资金将达到220亿元。可以看出,随着调控的持续,房地产企业融资更加依赖于银行信贷外的其他金融创新产品。同时,海外地产基金也纷纷进入中国迅速发展的房地产市场,像摩根士丹利、SUN-REF盛阳地产基金、ING地产、美林投资银行等著名国际地产基金采取多种渠道陆续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拓宽了国内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
(二)房地产投资增速趋稳,供给量有所增加
就全国而言,基于2005年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整体上已收成效,来年再次出台专门针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的可能性不大,可能比较大的是一些金融、产业政策的出台会顺势影响到房地产业。在深圳,基于2005年市场发生逆转,调控政策并未收到实质性成效,因
此继续出台调控政策是毋庸置疑的,关键是看政策的针对性、力度和成效。目前已明确的政策有增加土地供应等。从短期看,深圳房地产投资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但增长速度将继续放缓。可以预计,随着宏观调控政策作用的继续显现,2006年房地产投资的增长幅度将继续回落。一方面,在宏观调控政策的惯性作用下,房地产开发贷款和消费贷款增速将继续放缓,直接影响房地产开发的规模和施工速度,发挥抑制投资增长的作用。另一方面,海外资金和民间资金将继续流入房地产市场,资金偏紧状况将有所改善。同时,国家将强化扩大居民消费政策,为了满足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国家将继续鼓励对普通住房和经济适用房的投资建设,因而,普通住房的投资增加将成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由于房地产行业产品生产周期长的特点,房地产市场供给表现出很强的惯性。由于2005年国家继续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使房地产供求形势发生了变化,价格预期改变,加之房屋建设周期不能拖的过长,房地产开发商为降低投资风险,将加快建设速度,确保已开工项目按时竣工。
(三)非理性需求继续减少,自住性需求将逐渐回暖
随着调控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落实,投机性需求将会继续受到抑制。同时,深圳关内改造与拆迁规模受到控制,由此产生的被动性需求也会有所下降。但在汇率调整幅度不大的情况下,一些国际热钱仍会对深圳房地产市场投资感兴趣,因此,外资对房地产市场的投机仍然存在。由于房地产调控效果逐步明朗,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开始恢复正常,观望心态正缓慢转变。2006年自住性需求将逐渐回暖。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将会有较大提高,居民消费重点会转向住、行等方面。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转型,将较大幅度地提高住房消费在居民消费中的比例,增加住房消费的总量。其次,与工业化相伴随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同时,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还吸引了大量经济、技术、科技人才,将形成巨大的住房需求。
(四)房地产价格涨幅将趋向缓和
2005年以来,出台的系列调控措施,其政策效果将在今年继续显现,房地产价格仍会上涨。但总体分析,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根据上述对房地产供给和需求的判断,2006年商品房供给量将有所增加,自住性需求逐渐回暖,随着房地产市场供求形势和房地产市场结构进一步得到改善,2006年深圳房价将继续上扬,预计上半年房价涨幅较大,下半年将放缓。关内外的房价差距将缩小。价格拐点可能出现在明年底或后年上半年。
三、完善深圳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建议
要使房地产既成为深圳经济的火车头,同时又避免出现投资和房价过快上涨给深圳经济带来的风险,就必须进行以制度建设和体制改革为中心的综合治理。现在的房地产形势距离房地产市场“规模基本适度、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的宏观调控目标还有明显的差距,要坚定不移的保持现有调控政策的力度和方向,在“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下,防止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和价格增长出现反弹。同时,加快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加快房地产融资体制的改革,建立起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建设节约型社会,推动节地、节能建筑
1、大力发展节地建筑。一方面要加大房地产闲置土地的清理力度,盘活和利用存量土地,不仅要征收超过合同约定开发期一定时期土地的闲置费或无偿收回使用权,还要探讨建立土地闲置超过一定规模和期限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退出机制。另一方面要鼓励发展小户型低房价住房,保证大多数居民能够买得起房屋,更好地解决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
2、大力发展节能建筑。要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节能建筑刻不容缓。首先,需要强制性地执行现有的法规和节能标准。通过建立新闻披露制度和市场清除制度,对不执行国家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设计单位和建筑单位进行披露,并给予一定的处罚直至清除出市场。其次,改革供能方式,实行集中供热、分户计量。第三,建立一整套经济激励制
度,唤起全民的节能意识,推进节能建筑的发展,进而实现我国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自住性购房需求和投资投机性需求区别对待,有保有压
住房消费是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中最大的热点,也是构成本轮经济景气周期的最重要的源头性需求。保护好居民住房消费热点是扩大消费需求、延长经济景气周期的关键之一。因此,房地产市场调控需要进一步明确对消费性购房需求和投资投机性需求的区别对待政策,继续保持对居民自住的消费性购房的信贷支持和税收优惠,同时,要重点加强对投资和投机性购房交易行为的税收征管,适当提高交易环节和保有环节的税收。在银行信贷支持上,对于自住需求来说,银行信贷要继续给予支持;对于投资和投机需求,一般不应给予按揭贷款,应该按照商业抵押贷款操作,执行一般商业贷款利率,同时控制贷款年限,降低贷款成数。在税收政策上,对消费性需求,尤其是中小户型和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宅,给予享受新房交易契税的减免,而对于大面积、大户型或高档商品房的消费,实行较高税负。为了加强对投机购房的税收征管,税务部门应加强与房管登记部门的信息沟通,对购买两套以上住房的个人和家庭不再给予税收优惠措施。
(三)增加经济适用房建设,完善住房梯级保障体系
住房保障是社会保障问题的重要内容,是建立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保障居民基本居住需求是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住房保障政策主要是针对最低收入、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的家庭,因此,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包括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供给。
在廉租房供给上对于低收入阶层的居民,政府应该通过提供廉租房来解决其居住问题。一定程度上深圳可以借鉴香港模式来发展廉租房的供给。在香港,最低收入者首先是通过租住公屋(相当于廉租房)解决住房问题,收入提高后,再购买居屋(相当于经济适用房)。这样高低搭配的梯级住房保障体系值得我们借鉴。
在经济适用房供给上深圳市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模式与经验,与其他城市的经济适用房开发模式不同,深圳经济适用房的开发权一直掌握在政府手中,政府根据掌握的低保家庭的情况,为此,在每一个经济适用房的小区里安排一部分廉租屋,提供给低保家庭。这种模式不仅保障了廉租屋的房源,而且可以避免出现低收入人群聚居形成的贫民区现象。
(四)加快关内外一体化进程
就深圳市房地产业开发的规划来看,加快关内外一体化进程是发展深圳房地产也的关键环节,为此,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和治安,打造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公共交通系统,使城市各个组成部分成为一个有机体,满足居民的工作和生活需要。虽然目前出关置业已成大趋势,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关内关外的差距还比较大,政府应该在改善交通、设施、治安等方面继续加大力度,尽快实现关内外的一体化,减少对关内居住存在依赖心理的置业者,让更多的中产阶级出关置业。
(五)选择恰当时机开征物业税
对房地产交易环节征收重税,短期内可以起到抑制投机需求的效果,但长远来看不利于房地产二级市场的发展。改善供给不仅仅要依赖一级市场,还要激活二级市场,充分利用存量房资源。我国房地产税收主要集中于房地产开发环节和交易环节,在保有环节税负偏轻,不利于抑制投资性和投机性住房需求。物业税又称为不动产税,作为一种财产占有税,主要针对土地、房屋等不动产,要求其所有者或承租人每年都缴付一定税款,税值随房产的升值而提高。物业税改革的基本框架是将现行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土地增值税以及土地出让金等税费合并,转化为房产保有阶段统一收取的物业税。也就是将现行购房者在购买阶段一次性交纳的房地产税费,转化为在房产保有阶段按年缴交。为了在增加投机成本、抑制投机的同时,尽可能减低普通消费者的居住支出,可以考虑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对购买第一套自住房时免征物业税或实行极低的税率,对二套住房以上的所有者征收超额累进的物业税。
(六)采用“精明增长”模式实现房地产结构优化
2005年末,深圳政府公布《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并向公众咨询意见。《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指出:未来25年,深圳将基本遵循“从高速成长期,逐步进入高效成熟期,进而走向精明增长”的渐进式转型三部曲;近期以高速发展模式为主导,中期以高效成长模式为主导,远期以精明增长模式为主导;远期逐步满足人的多方面发展需求,寻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和谐发展,走向“精明增长”。
“精明增长”首先出现在2000年,美国规划协会联合60家公共团体组成了“美国精明增长联盟”,并确定精明增长的核心内容是:用足城市存量空间,减少盲目扩张;加强对现有社区的重建,重新开发废弃、污染工业用地,以节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城市建设相对集中,密集组团,生活和就业单元尽量拉近距离,减少基础设施、房屋建设和使用成本。美国三分之二的州选择了“精明增长”。“精明增长”是一种紧凑、集中、高效的发展模式,强调环境、社会和经济可持续的共同发展,和目前国内提倡的“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一脉相承,它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城市发展问题,同样也有助于解决城市发展中的房地产问题。深圳经过25年的发展,城市建设正处于重要转折期,而房地产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尤显突出,这在2005年集中显现。要解决房地产的突出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尽快实施“精明增长”,将是一条可行的解决之道。
参考文献:
[1]廖俊平,谭颖.房产新政下的深圳房地产市场[J].房地产市场,2005,(7).[2]王锋.2005年深圳房地产市场发展报告[Z].[3]深圳房地产供求失衡 5700万,能解楼市之渴?[N]http://cn.realestate.yahoo.com.[4]深圳楼市逆市飞扬探秘:五大原因支撑房价暴涨[N].http://news.sh.soufun.com.[5]深圳地产:“鸡、犬”不宁[N].http://.[6]饶高营,.影响房地产价格因素的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06,(03).[7]海平.掰开揉碎“烫手的山芋”[J].数据,2005,(08).[8]杨荣良.建立和培育房地产市场的思考[J].改革,1991,(04).[9]沈悦.对我国房地产价格走势的判断与政策建议[J].中国房地信息,2005,(07).[10]杨韬,邹高禄.论房价过高的危害[J].决策咨询通讯,2005,(01).[11]曹洪.对房地产价格评价指标的思考[J].价格月刊,2005,(08).[12]景学成.利率、汇率政策牵动房地产价格[J].现代商业银行,2005,(09).[13]徐济东,叶春明.初探上海房地产价格调控[J].上海企业,2005,(08).[14]朱延福等.宏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年.[15]严华清.西方房地产[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16]张元端.中国房地产业指南[M].哈尔滨: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91年.
第五篇:2014年电信企业发展趋势分析
2014年电信企业发展趋势分析
“在改变的时代里改变自己”、“由外生自然式增长向内生性机制变革式增长转变”、“让创新贯穿企业运营的每一个环节”„„在近期工作会议布局中,各地电信企业对加快变革步伐达成强烈共识。先前,为应对移动互联网竞争,电信企业探索诸多机制创新与改造,但仍无法摆脱固有的封闭心态和传统运营模式的束缚。在比拼效率和用户体验的市场竞争中感受切肤之痛的电信企业意识到,必须通过开放式变革,内提效率,外增能力,跟上移动互联网的步伐。
变革,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选择
2013年,电信企业的日子不太好过。内部,面临成本升高、效率低下、业务成长缓慢的窘境;外部,受到各路对手的狙击,业务不断遭到蚕食。一位运营商高层直言,企业的渠道效能与互联网企业不在同一水平,甚至和同业对手都存在巨大差距,这直接导致了业务量的萎缩。资源虚耗在烦琐的流程和环节中,贻误商机。新业务运作仍然按照老套路,客户体验差,市场反响平平。短期内很难根治的机制顽疾让电信企业在移动互联网运营中放不开手脚。
自身能力受限,强壮的掠食者还在增多。在移动互联网上热门的互联网金融、手机支付、位置服务等领域,都有一大批企业在精心经营,他们凭借各自的优势和对用户的理解力,攥住的市场越来越多。2014年,虚拟运营开放,牌照陆续落地,极富活力的民资将进入基础电信运营领域,与运营商分食市场。
2014年要面对的挑战还不止于此。“营改增”即将在电信业全面推开,企业成本压力陡增,内部运营必须主动适应。4G牌照发放后市场竞争加剧,产业格局或将重新洗牌,电信企业还须着重注意扩张速度与质量。
思虑种种危机与困境,主因之一还在于电信企业的竞争能力。除了天然管道和客户资源,运作资源的效率和速度才是移动互联网的主竞争力,在这方面,电信企业存在短板,居于劣势。正是源于这样的自我审视,加快机制变革的步伐成为电信企业今年的主动选择。中国电信在新年工作会议上动员全体员工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变革创新。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在工作会议上表示,只有对现有生产方式进行深度改造,才能抓住流量大发展机遇。只有提早布局新的资源,对公司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作出系统化调整,才能开辟移动互联网服务的崭新未来。中国联通提出把改革创新贯穿于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持续激发体制机制活力。
整合内外资源,重新发动创新引擎
变革要做什么?变革往何处去?业内专家认为,电信业并非没有创新,但这种创新一直是封闭式的,传统电信运营商习惯了“主导”的位置,他们推出的服务多从内部诞生,未和用户有充分的互动,这种模式不仅速度慢、效率低,而且与市场脱节。封闭式的创新和改革在面对庞大的产品网络、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激烈竞争时,已经不再适用。在开放、平等、合作的互联网精神面前,电信运营商必须联合诸多服务环节提供商、客户,甚至竞争对手来开发市场新产品,以内外资源结合的方式,重新发动创新引擎。
“近一年来,电信运营商已经通过密集的产业合作表明开放姿态,但远远不够”,一位电信业内研究人士指出,开放是一种由内及外,由观念、组织架构设计、内部流程、企业文化到客户服务、经营策略、营销拓展、产业合作等深层次的改变。“不是传统电信运营模式那样,关起门来搞创新、做事情,而是把资源拿出来,与产业链条上的优质资源进行整合,产生效益。”加快开放式的变革,更好地对接移动互联网的运行规则,成为电信运营商2014年工作规划中的重点内容。
开放的客户触点。许多移动互联网用户除了日常交费及网络好坏的感知外,已与电信运营商没有太多交集。在专注于用户体验的互联网企业面前,运营商可能失去客户端的掌控力。分析原因,传统的与客户打交道的方式已经过时,客户触点单一,新产品开发流程中客户参与度低。对此,电信运营商今年将在微博、即时通信、邮件、在线客服等多领域全力拓展客户触点,争取有客户出现的地方就有运营商的存在,甚至不排除在竞争对手的优质平台上服务客户。同时,创新客服运营支撑,实现数据的全网一体化,增强对客户的理解。
开放的能力平台。三大运营商已建立自己的开放平台,但活力不够,虽然技术、用户资源层面具备优势,但是服务能力和开放思维仍然欠缺,面对合作者,很难放下姿态。除了积极推进账号、支付、定位、通信、云计算等核心能力开放外,运营商在2014年要做的,是怎么样通过改变自身,让用户、开发者与电信运营商平起平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赢。
开放的渠道布局。2013年,三大运营商在渠道上的比拼非常激烈,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重复的渠道投资、自有网点入不敷出、社会渠道单
一、电子渠道整合不够。几大运营商都在今年提出了渠道全面转型规划,包括对自有渠道进行功能的重新定位,加强业务和渠道适配性,打造电子渠道的统一性、规模性,发挥渠道联合营销优势等。同时,通过多元合作、虚拟运营等模式,更大胆地开拓社会渠道。
开放的跨界合作。一年来,电信运营商的跨界合作可谓风生水起,没有永远的对手,只有永远的利益,电信运营商已经可以和金融、媒体、互联网、物流、娱乐等多个行业进行合作。由新兴业务到基础业务,由业务层面到资本层面,由国资到民资,2014年运营商跨界合作的领域将更广,他们将充分利用产业价值链中的所有环节,进行利益共享和合作平衡,最终一起构建成熟的商业合作机制。
开放的机制创新。电信运营商在客户服务、能力平台搭建、渠道布局以及跨界合作上的创新,必然伴随着公司内部管理的变革。换句话说,只有运营商内部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才有可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做好事情。中国电信表示将在2014年建立完善的新兴业务隔离体系。中国移动用“管理集中化、运营专业化、机制市场化、组织扁平化、流程标准化”来标明机制改革目标。中国联通将充分发挥市场在内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改革运营支撑体系。业内专家建议,运营商可适时引入民企的投资管理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在建立“责权利统一”、“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体系上仍须努力。同时,“营改增”正倒逼运营商进一步精细化管理,创新业务模式,加强制度流程建设。
危机并非坏事,它让电信企业及早警醒,及早改变。既然摆脱了“温水煮青蛙”式的封闭,何不让变革来得更猛烈些呢?
新一波简政放权聚焦生产经营长远将向负面清单过渡
在第五次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等事项后,本届政府承诺的“任期内将1700多项中央级别的行政审批事项削减三分之一左右”的目标已经完成过半。
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下称“决定”),再次取消和下放64个行政审批项目和18个子项。
本次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共涉及24个部门,在内容上突出了生产经营领域,涉及项目社会关注度高,申报量和审批量大,取消和下放后受益面将进一步扩大。
一名学者称,简政放权“渐入佳境”,从五次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的内容来看,涉及重点领域的内容颇多,但力度和涉及面仍有待关注。未来应该注重“提质”,而不是一味“充量”。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也称,改革的核心是简政放权,本届政府以简政放权为核心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放松管制,创新制度,短期可以稳增长,长期可以调结构。
重点放权支持生产经营领域
新一届政府履职一年,简政放权被公认为是进展最快、最实质性的改革。多名专家在接受本报采访时都同意将简政放权视作“改革马前卒”,并认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一场深层次的观念和体制变革,可作为全盘改革的突破口。
目前来看,下放权限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不仅涉及重点的交通、能源等领域,也有出版、影视等相关产业。
本次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着重突出生产经营领域这个重点,涉及企业主体设立、生产许可、经营范围、资本和资产处置等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关键环节的有48项。
其中,决定取消基础电信和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备案核准、取消国内通用航空企业承担境外通用航空业务审批、将交通运输部的省际普通货物水路运输许可下放至省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等内容都引起广泛关注。
随着4G的面世,通讯领域的放权再次引起热议。目前,电信方面的一些审批管理条文已经破坏了正常的竞争机制,影响了行业的发展效率。通讯行业相关人士表示,取消通信领域的行政审批,有利于打破垄断加强竞争,让电信产品和服务的定价更加市场化,行业发展流程更顺、效率也更高,这将给消费者带来更多便利,给社会信息繁荣带来更多利好。
早在今年一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明确提出继续把简政放权作为“当头炮”。会议还提出,今年要在去年分三批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重点围绕生产经营领域,再取消和下放包括省际普通货物水路运输许可、基础电信和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备案核准、利用网络实施远程高等学历教育的网校审批、保险从业人员资格核准和会计从业资格认定等70项审批事项。
这也意味着,运输、电信、教育将成为下一轮重点放权支持的产业。负面清单进行时
就在国务院印发决定的当天,国家发改委公布了经国务院审改办审核认定的目前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25项,接受社会监督。记者梳理发现,公布的审批目录与过去相比有大幅删减,主要保留了核心重大项目的审批,而删减的大部分内容包含在此前国务院取消和下放的项目中。
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表示要公开国务院各部门全部行政审批事项清单,推进进一步取消和下放,促进规范管理,防止边减边增、明减暗增。并强调,除公开的事项外,各部门不得擅自新设行政审批事项。
与减少审批相比,更进一步的改革应该是向“负面清单”转变。这一方面是和国际接轨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我国经济和改革进行到一定阶段的需要。
去年下半年,相关高层就在内部讲话上提出过负面清单取代支持目录的思路。今年年初的国务院会议也强调,逐步向审批事项的“负面清单”管理迈进,做到审批清单之外的事项,均由社会主体依法自行决定。
相关部门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已经对负面清单实施展开调研和研究,预计以试点的方式逐步推行。媒体近日消息称,作为改革试验田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负面清单正在遵循三个原则开展修订。与此同时,浙江、海南等地也正在负面清单制定方面展开不同程度的探索。
云技术改变了一切。互联网在过去20年里改变了游戏规则,而云技术正在掀起第二次革命,这是一次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和企业经营方式的革命。
以下是值得我们详细说明的六大趋势。
趋势1:更好的客户关系管理
虽然大多数企业已经采用了客户关系管理和ERP软件,但是仍然有许多用户还在使用现场客户关系管理软件。这种情况到2014年应该发生变化,许多企业会采用基于云计算的客户关系管理软件。这是因为云技术能够灵活地与各种数据库互操作,使得云客户关系管理软件比现场客户关系管理软件的功能强大很多。寻求能够提供更强大功能的客户关系管理软件,这将为企业经营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
趋势2:大数据
过去的二十多年来,企业收集了大量的数据,但是迄今为止,大多数数据都没有派上用场,或者至少是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然而,2014年,这一现状将发生变化,因为提供给大中小型企业的大数据系统和云服务正在让数据的可获取性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现在,企业可以通过大数据来获得有关业务运营的实时信息,使得大数据和云服务成为2014年的最大趋势之一。
趋势3:云作为新硬件平台
虚拟化已经使得云技术成为了几乎每一类计算任务的实用技术,现场硬件正在逐渐退出舞台,让位于云解决方案。传统IT基础设施将在2014年进一步消失,因为云正在从过去的总体架构中的不起眼角色转变成为标准。
趋势4:JavaScript是新Java
虽然Java过去一直都是首选的商业编程语言,但是现在是JavaScript的天下,因为云主要通过网络浏览器作为接口。JavaScript/HTML5的结合是应用程序和网络服务接口的主要平台,借助新的跨平台开发平台,如今更加容易将JavaScript转换为本地应用。JavaScript成为了首选编程语言!
趋势5:身份管理水平提高
安全问题日益重要,因为平台和关键业务数据是无法访问的身份验证。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云技术,你会看到企业日益重视身份管理以及云中数据的安全。
趋势6:平台即服务的兴起
虽然云技术曾被看作是不可信的技术,但是,随着安全性的提高,许多企业现在都愿意完全将云技术用作他们的主要基础设施。这一趋势导致了平台即服务模式的进一步普及,也促进了为特定行业开发的平台即服务解决方案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