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措施加强和改进户政管理工作

时间:2019-05-13 00:40: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措施加强和改进户政管理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措施加强和改进户政管理工作》。

第一篇:六措施加强和改进户政管理工作

六措施加强和改进户政管理工作

为切实转变行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全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户政管理队伍,河南省长葛市公安局推出“六条措施”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户政管理,全力做好户政管理服务工作。

一是强化宣传,推行“阳光”户政。长葛市公安局户政科统一印制了《户政办理指南》和《办理户政业务明白卡》2万份,对各种户政业务申办事项从办理程序、所需材料,办结时限向群众广泛宣传,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户政科指导各辖区各派出所在警务公开栏内公开户政业务办理程序、时限、收费等项目,积极推行“阳光”户政,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争取群众理解和支持,做到了公开、公正、惠民、高效。

二是加强户政“窗口”规范化建设。按照《公安机关户政窗口建设标准》的要求,把加强“户籍室”规范化建设作为派出所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全局各户政“窗口”统一配备了饮水机、水杯、笔、墨水、纸张、凳子、打气筒等便民服务设施。

三是创新便民服务理念,推行优质精细服务。坚持以人为本和让人民满意的根本要求,积极开展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延时服务、留办服务和警民联系卡等行之有效的为民服务活动,对有特殊困难的群众优先办理,对孤寡老人、残疾人和大批量申办事项的,主动上门办理,进一步密切了警民关系。

四是扎实开展户政管理专项整治活动。各派出所普遍设立征求意见箱、征询意见留言簿,采取发放征求意见表、公布投诉举报电话、推行户政业务办理回访制度,户政服务评价制度等方式,主动征询户政“窗口”单位和民警及户政业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从人民群众满意的地方做起,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

五是坚持开门评警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户政科坚持每月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督员和群众代表报告户政管理工作,征求意见和建议,对代表们提出的问题和户政管理工作的不足及时予以整改并反馈情况。

六是实行户政业务问责制,严肃工作纪律。规定由派出所户籍民警每周统一将户政申办材料报户政科审批,坚决禁止将调查、审核材料交群众往返办理。同时规定将户政管理纳入绩效考评,并对首问责任制、受理备案制和限时办结制落实情况实行严格问责和“一票否决”。

第二篇:安徽省公安机关户政管理工作规范(修订)

安徽省公安厅治安总队(皖公通[2009]54号

通知)

关于印发《安徽省公安机关户政管理

工作规范(修订)》的通知

各市、县公安局:

《安徽省公安机关户政管理工作规范(修订)》在充分征求意见,召开全省公安机关治安、户政部门座谈讨论会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的修改。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有问题,及时报告省厅.安徽省公安厅

二00九年十二月十六日

安徽省公安机关户政管理工作规范(修订)为规范户口、居民身份证办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公安部《办理户口、居民身份证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和户籍政策、公安部、省公安厅已出台的便民利民措施,本着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原则,结合我省工作实际,制定本规范。

一、严格执行各类常住户口登记的审批规定

(一)严格执行各类常住户口登记的受理程序和审批权限规定。除按照规定由派出所户籍窗口当场受理办结的户口登记外,其他户口登记,按照公安部和省公安厅规定的审批权限进行审批。各级公安机关治安(户政)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定分别履行派出所、县(市、区)公安局(分局)、市公安局审批手续,不得擅自下放审批权限,严禁越权审批。

(二)派出所民警对申报审批常住户口登记事项,必须实地调查了解,提交完整准确的综合调查报告,不得仅凭借证明材料上报审批。

(三)派出所、县(市、区)公安局(分局)治安大队、户政科、市公安局户政科(处)应当对呈报的常住户口登记审批事项严格把关,核准各类证明材料,对房地产权证等法定证件,能够通过政府政务网查询的,应当进行网上查验。

(四)关于漏登、补录户口作如下规定:

1、在父母户口所在地申报出生户口登记,凡不满1周岁的婴儿,凭《出生医学证明》、父母双方的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父、母户口不在一地的,另一方须出具婴儿未落户证明),由辖区公安派出所户籍民警直接办理;非婚生的婴儿,随父办理户口登记时,应有亲子(女)鉴定证明;1周岁至13周岁的儿童(包括14周岁以上有《出生医学证明》的),凭《出生医学证明》、父母双方的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由辖区公安派出所所长审批(也作为出生户口登记)。

2、14周岁以上且无《出生医学证明》的人员申报户口登记,属补登、补录户口。需提交本人或监护人书面申请、村(居)委会证明,由二名民警调查核实(调查相关知情人2人以上),写出调查报告,经派出所所长、县(市)公安局二级审批;设区的市须经派出所、公安分局、市公安局三级审批。

3、因婚嫁而漏登户口的人员,实行“谁漏登,谁补录”,即由当事人原户籍地户口登记机关实施补登、补录手续,然后迁至现居住地。

二、建立户口受理审批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一)常住户口受理和审批实行“谁受理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受理审批责任制。各级户籍窗口的民警,对受理或直接办理的常住户口负责,户籍民警是直接责任人,派出所所长是第一责任人。按照常住户口审批权限规定,市公安局户政科(处)、县(市、区)公安局(分局)户政科(股、室)和派出所负责常住户口审批的领导负责把好审查关;市、县(市、区)公安局(分局)分管领导行使审批权并对审批结果负责。

(二)承担常住户口审批的领导,应熟悉有关户籍管理的政策规定,认真履行审批职责,不准自行将审批权限下放或委托下级部门负责。

(三)常住户口审批工作实行纸质呈批材料与网上审批并行的审批制度,不准以网上审批替代纸质申报材料;负责常住户口审批工作的领导,在履行申报材料审批后,要由本人通过常住人口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上审批,不得委托下级部门或本科室工作人员代为网上审批。

(四)对因工作疏漏,不履行职责,或故意违反有关工作制度,办理“私上户口”、“虚假户口”的民警、派出所负责人和业务部门负责人予以纪律处分,直至辞退或开除;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对违反上述常住户口登记审批制度的行为,隐瞒不报、压案不查、包庇袒护的,一经发现,从严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三、进一步放宽大中专毕业生户口迁移政策

(一)入学时已办理户口迁移的大中专毕业生,毕业当年12月31日前已落实就业岗位的,应当凭毕业证书、就业报到证、用人单位录(聘)用证明、户口迁移证等材料,向就业地公安派出所直接申报迁入登记。

(二)户口仍在原籍的大中专毕业生,毕业当年12月31日前已落实就业岗位的,可直接将户口从原籍地迁往工作地。原籍地派出所凭毕业证书、就业报到证、用人单位录(聘)用证明,办理迁出手续。

(三)凡我省籍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指应届和历届的未婚毕业生),毕业后要求将户口迁回原籍地(父母所在地)的,一律准予办理,凭毕业证书、《户口迁移证》办理落户手续。对回原籍地不在同一派出所落户的,还需提供原迁出派出所出具的迁出注销证明。

(四)对毕业多年无法办理改派手续持证未落户的高校毕业生,根据不同情况办理落户手续。对本人仍在原报到城市就业的,应准予在原报到城市落户,凭劳动合同和过期的《报到证》、《户口迁移证》办理。对本人已在另一城市就业的,凡符合现就业城市落户条件的,经申请批准后在现就业城市落户;凡不符合现就业城市落户条件的,可根据本人申请将户口迁回原籍地,凭过期的《报到证》、《户口迁移证》办理。对回原籍地不在同一派出所落户的,还需提供原迁出派出所出具的迁出注销证明。

(五)取得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证书或者国家学历文凭毕业证书的本省籍非在职高等教育学历考试毕业生,可以凭毕业证书、就业报到证、用人单位录(聘)用证明、户口迁移证等材料,向就业地公安派出所申报迁入登记。

上述五种情况的大中专毕业生户籍转回原籍地且要求办理“非转农”的,可凭本人申请、行政村和乡(镇)两级单位同意接受并加盖公章的书面证明材料,到当地公安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

(六)我省籍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不迁户口,可就地办理农转非,只限当年,过后不再办理。

四、关于分户、立户

(一)共用一本《居民户口簿》的大家庭要求分户的,凭本人申请(应具备已婚成年人、单独起火做饭、共居一处等条件)、《结婚证》、《房屋产权证》(《土地使用证》)或行政村、乡(镇)证明、居民身份证,到辖区公安派出所办理分户手续。

(二)要求单独立户的,凭本人申请、《房屋产权证》、居民身份证,到辖区公安派出所办理立户手续。

五、几种特殊情况的户口登记

(一)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超生或者非婚生的婴儿,办理户口登记时,不得设立任何前置条件(如《准生证》、违反计划生育罚款收据、社会抚育征收费收据等),只需由父母或监护人提出申请,凭《出生医学证明》、父母合法有效证件,到派出所办理户口登记手续(随父随母落户自愿)。

户口登记部门要及时向辖区计划生育部门通报新生婴儿户口登记情况。

(二)出国(境)人员在国(境)外生育的子女(未取得他国国籍或居留证明),回国(入境)后,凭国外所生子女的《出生证明》(附“司法翻译件”)、父母及子女回国使用的护照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证》,在父或母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申报户口登记。父母常住户口已被注销的,可在其他监护人常住户口所在地落户。

取消出国、出境人员注销户口的规定(在国外、境外定居的除外)。对以往出国人员户口已经注销(尚未取得他国国籍或永久居留权),现要求恢复户口登记的,由原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受理,经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出具审核意见并出具《恢复户口通知书》,由派出所为其办理恢复户口手续。

(三)收养登记 1、1999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修改决定实施前,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以及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孤儿,且已经建立事实收养关系的,根据司法部《关于办理收养法实施前建立的事实收养公证的通知》(司发通[1993]125号)的规定,收养人持有关材料到其住所地公证机关办理事实收养公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实施后,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以及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孤儿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和民政部关于《中国公民办理收养登记的若干规定》,收养人应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办理收养登记并领取《收养证》。

收养人持主管部门出具的《收养公证书》或《收养证》、收养人合法有效的身份证件、收养人申请书,到其常住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直接办理落户手续。2、1999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修改决定实施前,收养关系当事人共同生活多年,已建立事实上的收养关系,因故难以办理收养公证的,收养人持乡镇、街道、村(居)民委员会以及民政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收养人合法有效证件、收养人申请书,到其常住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申请落户,派出所责任区民警调查核实并填写《申请迁入户口调查情况登记表》,报县(市、区)公安局(分局)、市公安局审批。3、1999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实施后,省内公民私自收养子女的,严格按照五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解决国内公民私自收养子女有关问题的通知》(民发[2008]132号)执行。

(四)港、澳居民、华侨在内地居住的,应办理暂住登记。居住在居民家中的境外人员(外国人、外籍华人、港、澳、台、华侨),在城市的应于抵达的24小时内,在农村的应于抵达的72小时内申报住宿登记。

六、几类特殊情况的户口迁移办理

(一)因婚迁、协议或判决离婚等原因,户口本被一方无理扣押的户口迁移

1、因干涉婚姻自由,一方户主不愿出具户口簿,经教育调解劝说无效,派出所可凭当事人书面申请、结婚证、村(居)民委员会的证明办理分户或迁移手续。同时在户口登记簿或《常住人口登记表》上注明分户、迁移的日期和原因,再通知持原户口簿的人,由派出所对原户口簿的有关婚姻当事人的户口予以注销,书面申请和结婚证复印件存档备查。

2、经法院判决离婚或子女归一方抚养而对方不出具户口簿的,经公安派出所调解说服无效的,离婚当事人可提出书面申请,凭法院现已生效的判决书或调解书,到当地公安派出所办理分户或迁移手续。同时在户口登记簿或《常住人口登记表》上注明分户、迁移的日期与原因。书面申请与判决书、调解书(复印件)存档备查。

3、夫妻在离婚后,有一方无房,要求将户口(包括非农户口、农业户口)迁到自已父母亲(包括非农户口、农业户口)户口上,经本人向其父母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离婚证》、夫妻离婚财产分割协议书或判决书、无房证明;系“非转农”的,尚须提交行政村、乡[镇]同意接受证明等),按审批流程办理。

(二)其他户口待定人员的户口办理

1、对于持有过期户口《迁移证》人员,凡符合现行户口迁移政策规定的,可在原迁出地换领新的户口迁移证件后,在拟迁入地落户;不符合现行户口迁移条件的,原迁出地户口登记机关应予以恢复户口。

2、对于遗失户口迁移证件的人员(须迁入地派出所出具未落户证明),原证件签发地户口登记机关审核后,应按原证件内容予以补发,并注明补发情况。

3、对于因长期外出户口被注销,经民警调查核实,现已回原籍居住的人员,应予以在原籍恢复户口。符合现住地户口迁入条件的,在原籍恢复户口后再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4、对于农村妇女与外地人员结婚,户口未迁出又被原居住地派出所注销户口的,应准予在原居住地恢复户口,其所生子女,可以随父亲或母亲在当地登记常住户口。

5、对孤寡老人,已经与自愿赡养人或抚养人共同生活二年以上的,凭社区(村)委员会证明,责任区民警调查核实,公证机关公证后,经市公安机关户政部门审批,准予其在自愿赡养人或抚养人处落户。

七、严格户口登记项目变更、更正

公民的出生日期、姓名、民族等涉及公民权利、义务、责任、劳动、保险、公民身份号码等,关系重大,且历年人口普查均予核对,尤其是2004年全省人口信息会战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核对、查纠错,信息已上报公安部人口数据库,因此,原则上不予变更。情况特殊,有正当理由确需变更更正的(指有证据证明户口登记或迁移错误的),凭相关证件和书面申请,办理变更更正登记。

(一)出生日期更正

公民出生日期更改,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未满18周岁的,由其监护人或法定代理人代为申请),出具出生证(或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簿、身份证等原始凭据;有工作单位的,还须由单位劳动人事部门出具原始档案证明,经责任区民警调查核实后填写《户口登记项目主项变更更正审批表》,报县(市、区)公安局(分局)、市公安局审批后(县[市]公安局须经派出所、县[市]公安局二级审批;设区的市须经派出所、公安分局、市公安局三级审批),方可给予更正。

(二)姓名变更

姓名变更应从严掌握。对无正当理由的,不得变更姓名。凡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将乳名改为学名,应由监护人或法定代理人提出书面申请,经责任区民警核实,报县(市、区)公安局(分局)审批后,予以变更更正;18周岁以上成年人变更姓名,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是干部、职工的,还需提供所在单位人事劳动部门出具的准予变更的证明,经责任区民警审查认定理由正当的,报县(市、区)公安局(分局)审批后,方可给予变更。

要求在居民户口簿等户籍材料中加入曾用名的,本人提出书面申请,持相关有效证明,如单位人事档案记载,就读学校原始学籍档案记载或公民过去在户口登记机关申报登记并正式使用过的姓名等,经责任区民警调查核实,报县(市、区)公安局(分局)、市局审批后,方可给予添加。

因经济纠纷等问题正在接受调查(尚未结案)的人、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正在接受刑事处罚的人,以及正在劳动教养的人,一律不准更改姓名。

(三)民族变更

公民变更更正民族,未满18周岁的,由父母或收养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已满18周岁的,由本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年满20周岁不得更改民族(属公安机关笔误除外)。凡申请办理变更更正民族的,本人、收养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提出书面申请,持市级以上民族工作部门出具的证明,经责任区民警填写《户口登记项目主项变更更正审批表》并审核,报市、县(市、区)公安局(分局)审批后,方可给予变更和更正。

(四)父母离婚后子女姓名的变更

对离婚双方未经协商或协商未达成一致意见而其中一方要求变更子女姓名的,公安机关不予受理;对一方因向公安机关隐瞒离婚事实,而取得子女姓名变更的,若另一方要求恢复其子女原姓名,离婚双方协商不成,公安机关应予以恢复。

对上述所列户口申报事项,公安派出所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的2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核实工作,并将有关材料上报县(市)公安局或者城市公安分局;县(市)公安局或者城市公安分局接到上报材料后,经审查,对有权作出审批决定的户口申报事项,应当在接到公安派出所的上报材料后,1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并将审批结果返回公安派出所,或者按规定签署审核意见并将有关材料上报市级公安机关;市级公安机关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公安派出所在接到上级公安机关的审批决定二个工作日内,将审批结果通知申请人。

八、关于户籍证明问题

(一)本省范围内的户口迁移不再使用户籍证明;省外公民申请户籍迁入我省,能够出示居民身份证、户口簿或通过人口信息系统查询其信息的,可不必再要求出具户籍证明。

(二)除我省公民户口迁移到外省去,迁入地公安派出所坚持要求我省迁出地公安派出所出具户籍证明的特殊情况外,取消出具户籍证明的做法。

(三)公民因社会活动需要,要求公安机关出具户籍证明的,应告知其居民身份证和户口簿是证明公民身份的法定证件,可提供居民身份证或户口簿复印件,由户籍地派出所与人口信息系统进行核对后,加盖户籍专用章予以确认,并签注日期。

九、户籍窗口工作规范

(一)户籍窗口单位:

1、应配备1名以上户籍民警。户籍民警应具备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

2、户籍民警应保持相对稳定。户籍民警工作调整须征得县级公安机关治安(户政)部门的同意,并报市级公安机关治安(户政)部门备案。工作变动应做好交接工作。

3、实行户籍民警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制度,户籍民警上岗须经市级公安机关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县级公安机关对户籍民警的业务培训每半年一次,市级公安机关对县级户籍民警的业务培训每年一次,省公安厅根据工作需要进行专项培训。

4、户籍民警经培训应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户政管理政策;(2)熟悉办理户口程序;(3)熟练操作计算机办理户口业务;(4)能识别办理户口所需证件的真伪。

(二)户籍民警在工作时间应当警容严整,须佩带胸卡。接待群众要主动热情,使用文明用语,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户籍窗口应放置服务台卡和便民宣传资料。

(三)公安机关应当妥善保管居民的申请材料,如有丢失或者毁坏,由责任单位负责补办材料。

(四)严禁非警务人员办理户口和居民身份证。户政管理政策性强,户籍簿、册、居民身份证具有证明公民身份事项的法律效力,派出所办理户口、居民身份证工作必须由国家正式民警依法办理。协警人员可在民警的指导、监督下从事户籍管理的辅助性工作。一旦出现因非警务人员直接办理户口和居民身份证而发生问题的,将坚决处理所领导及相关责任民警。

(五)必须严格执行有关办理户口、居民身份证的收费规定。各地公安机关不得擅自设立收费项目和提高收费标准,不得乱收、滥罚。收取户籍管理证件工本费和居民身份证证件工本费,一律使用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印制或者监制的票据。

十、加强户籍资料、证件、印章的管理

各级公安机关要做好户籍资料的立卷归档工作,要将居民办理居民身份证、户口登记、迁移、户口项目变更更正、更换的旧《常住人口登记表》等档案材料进行装订并妥善保管,特别是《出生医学证明》、《准迁证》、《迁移证》、《居民户口项目变更、更正审批表》、《居民身份证申领登记表》等资料,要长期保存。

户口迁移证、准迁证和户口专用章由户籍民警负责保管和使用,不得随意转交他人。办理户籍的微机用户口令和密码由专人掌控,不得随意授权他人。户籍民警姓名印章由民警个人保管和使用,不准使用已调离户籍岗位民警的姓名印章办理户籍事项。需要重新制作派出所户口专用章的,要按照有关规定到省厅治安总队户政科办理,领取新印章的同时必须交回旧印章,由省厅治安总队户政科统一销毁。户口专用章如有丢失,要立即报告。

十一、严格户籍管理工作的纪律

户籍管理是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服务人民群众的基础工作。各级治安、户政管理部门要严肃户籍管理工作纪律,确保户籍资料的准确性、真实性;强化户籍管理职能,严格条件、严格把关、严格审批;要全面落实公安部、公安厅公布的各项便民利民措施。对违反户籍管理规定办理户口、居民身份证而造成后果的,将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依照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凡以往通知、规定与本《规范(修订)》不一致的,一律以本《规范》为准。

第三篇:安徽省公安机关户政管理工作规范(修订)

安徽律师网编辑奉献

安徽省公安机关户政管理工作规范(修订)

为规范户口、居民身份证办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公安部《办理户口、居民身份证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和户籍政策、公安部、省公安厅已出台的便民利民措施,本着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原则,结合我省工作实际,制定本规范。

一、严格执行各类常住户口登记的审批规定

(一)严格执行各类常住户口登记的受理程序和审批权限规定。除按照规定由派出所户籍窗口当场受理办结的户口登记外,其他户口登记,按照公安部和省公安厅规定的审批权限进行审批。各级公安机关治安(户政)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定分别履行派出所、县(市、区)公安局(分局)、市公安局审批手续,不得擅自下放审批权限,严禁越权审批。

(二)派出所民警对申报审批常住户口登记事项,必须实地调查了解,提交完整准确的综合调查报告,不得仅凭借证明材料上报审批。

(三)派出所、县(市、区)公安局(分局)治安大队、户政科、市公安局户政科(处)应当对呈报的常住户口登记审批事项严格把关,核准各类证明材料,对房地产权证等法定证件,能够通过政府政务网查询的,应当进行网上查验。

(四)关于漏登、补录户口作如下规定:

1、在父母户口所在地申报出生户口登记,凡不满1周岁的婴儿,凭《出生医学证明》、父母双方的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父、母户口不在一地的,另一方须出具婴儿未落户证明),由辖区公安派出所户籍民警直接办理;非婚生的婴儿,随父办理户口登记时,应有亲子(女)鉴定证明;1周岁至13周岁的儿童(包括14周岁以上有《出生医学证明》的),凭《出生医学证明》、父母双方的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由辖区公安派出所所长审批(也作为出生户口登记)。

2、14周岁以上且无《出生医学证明》的人员申报户口登记,属补登、补录户口。需提交本人或监护人书面申请、村(居)委会证明,由二名民警调查核实(调查相关知情人2人以上),写出调查报告,经派出所所长、县(市)公安局二级审批;设区的市须经派出所、公安分局、市公安局三级审批。

3、因婚嫁而漏登户口的人员,实行“谁漏登,谁补录”,即由当事人原户籍地户口登记机关实施补登、补录手续,然后迁至现居住地。

二、建立户口受理审批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一)常住户口受理和审批实行“谁受理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受理审批责任制。各级户籍窗口的民警,对受理或直接办理的常住户口负责,户籍民警是直接责任人,派出所所长是第一责任人。按照常住户口审批权限规定,市公安局户政科(处)、县(市、区)公安局(分局)户政科(股、室)和派出所负责常住户口审批的领导负责把好审查关;市、县(市、区)公安局(分局)分管领导行使审批权并对审批结果负责。

(二)承担常住户口审批的领导,应熟悉有关户籍管理的政策规定,认真履行审批职责,不准自行将审批权限下放或委托下级部门负责。

(三)常住户口审批工作实行纸质呈批材料与网上审批并行的审批制度,不准以网上审批替代纸质申报材料;负责常住户口审批工作的领导,在履行申报材料审批后,要由本人通过常住人口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上审批,不得委托下级部门或本科室工作人员代为网上审批。

(四)对因工作疏漏,不履行职责,或故意违反有关工作制度,办理“私上户口”、“虚假户口”的民警、派出所负责人和业务部门负责人予以纪律处分,直至辞退或开除;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对违反上述常住户口登记审批制度的行为,隐瞒不报、压案不查、包庇袒护的,一经发

现,从严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三、进一步放宽大中专毕业生户口迁移政策

(一)入学时已办理户口迁移的大中专毕业生,毕业当年12月31日前已落实就业岗位的,应当凭毕业证书、就业报到证、用人单位录(聘)用证明、户口迁移证等材料,向就业地公安派出所直接申报迁入登记。

(二)户口仍在原籍的大中专毕业生,毕业当年12月31日前已落实就业岗位的,可直接将户口从原籍地迁往工作地。原籍地派出所凭毕业证书、就业报到证、用人单位录(聘)用证明,办理迁出手续。

(三)凡我省籍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指应届和历届的未婚毕业生),毕业后要求将户口迁回原籍地(父母所在地)的,一律准予办理,凭毕业证书、《户口迁移证》办理落户手续。对回原籍地不在同一派出所落户的,还需提供原迁出派出所出具的迁出注销证明。

(四)对毕业多年无法办理改派手续持证未落户的高校毕业生,根据不同情况办理落户手续。对本人仍在原报到城市就业的,应准予在原报到城市落户,凭劳动合同和过期的《报到证》、《户口迁移证》办理。对本人已在另一城市就业的,凡符合现就业城市落户条件的,经申请批准后在现就业城市落户;凡不符合现就业城市落户条件的,可根据本人申请将户口迁回原籍地,凭过期的《报到证》、《户口迁移证》办理。对回原籍地不在同一派出所落户的,还需提供原迁出派出所出具的迁出注销证明。

(五)取得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证书或者国家学历文凭毕业证书的本省籍非在职高等教育学历考试毕业生,可以凭毕业证书、就业报到证、用人单位录(聘)用证明、户口迁移证等材料,向就业地公安派出所申报迁入登记。

上述五种情况的大中专毕业生户籍转回原籍地且要求办理“非转农”的,可凭本人申请、行政村和乡(镇)两级单位同意接受并加盖公章的书面证明材料,到当地公安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

(六)我省籍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不迁户口,可就地办理农转非,只限当年,过后不再办理。

四、关于分户、立户

(一)共用一本《居民户口簿》的大家庭要求分户的,凭本人申请(应具备已婚成年人、单独起火做饭、共居一处等条件)、《结婚证》、《房屋产权证》(《土地使用证》)或行政村、乡(镇)证明、居民身份证,到辖区公安派出所办理分户手续。

(二)要求单独立户的,凭本人申请、《房屋产权证》、居民身份证,到辖区公安派出所办理立户手续。

五、几种特殊情况的户口登记

(一)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超生或者非婚生的婴儿,办理户口登记时,不得设立任何前置条件(如《准生证》、违反计划生育罚款收据、社会抚育征收费收据等),只需由父母或监护人提出申请,凭《出生医学证明》、父母合法有效证件,到派出所办理户口登记手续(随父随母落户自愿)。

户口登记部门要及时向辖区计划生育部门通报新生婴儿户口登记情况。

(二)出国(境)人员在国(境)外生育的子女(未取得他国国籍或居留证明),回国(入境)后,凭国外所生子女的《出生证明》(附“司法翻译件”)、父母及子女回国使用的护照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证》,在父或母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申报户口登记。父母常住户口已被注销的,可在其他监护人常住户口所在地落户。

取消出国、出境人员注销户口的规定(在国外、境外定居的除外)。对以往出国人员户口已经注销(尚未取得他国国籍或永久居留权),现要求恢复户口登记的,由原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受理,经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出具审核意见并出具《恢复户口通知书》,由派出

所为其办理恢复户口手续。

(三)收养登记1、1999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修改决定实施前,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以及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孤儿,且已经建立事实收养关系的,根据司法部《关于办理收养法实施前建立的事实收养公证的通知》(司发通[1993]125号)的规定,收养人持有关材料到其住所地公证机关办理事实收养公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实施后,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以及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孤儿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和民政部关于《中国公民办理收养登记的若干规定》,收养人应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办理收养登记并领取《收养证》。

收养人持主管部门出具的《收养公证书》或《收养证》、收养人合法有效的身份证件、收养人申请书,到其常住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直接办理落户手续。

2、1999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修改决定实施前,收养关系当事人共同生活多年,已建立事实上的收养关系,因故难以办理收养公证的,收养人持乡镇、街道、村(居)民委员会以及民政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收养人合法有效证件、收养人申请书,到其常住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申请落户,派出所责任区民警调查核实并填写《申请迁入户口调查情况登记表》,报县(市、区)公安局(分局)、市公安局审批。

3、1999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实施后,省内公民私自收养子女的,严格按照五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解决国内公民私自收养子女有关问题的通知》(民发

[2008]132号)执行。

(四)港、澳居民、华侨在内地居住的,应办理暂住登记。居住在居民家中的境外人员(外国人、外籍华人、港、澳、台、华侨),在城市的应于抵达的24小时内,在农村的应于抵达的72小时内申报住宿登记。

六、几类特殊情况的户口迁移办理

(一)因婚迁、协议或判决离婚等原因,户口本被一方无理扣押的户口迁移

1、因干涉婚姻自由,一方户主不愿出具户口簿,经教育调解劝说无效,派出所可凭当事人书面申请、结婚证、村(居)民委员会的证明办理分户或迁移手续。同时在户口登记簿或《常住人口登记表》上注明分户、迁移的日期和原因,再通知持原户口簿的人,由派出所对原户口簿的有关婚姻当事人的户口予以注销,书面申请和结婚证复印件存档备查。

2、经法院判决离婚或子女归一方抚养而对方不出具户口簿的,经公安派出所调解说服无效的,离婚当事人可提出书面申请,凭法院现已生效的判决书或调解书,到当地公安派出所办理分户或迁移手续。同时在户口登记簿或《常住人口登记表》上注明分户、迁移的日期与原因。书面申请与判决书、调解书(复印件)存档备查。

3、夫妻在离婚后,有一方无房,要求将户口(包括非农户口、农业户口)迁到自已父母亲(包括非农户口、农业户口)户口上,经本人向其父母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离婚证》、夫妻离婚财产分割协议书或判决书、无房证明;系“非转农”的,尚须提交行政村、乡[镇]同意接受证明等),按审批流程办理。

(二)其他户口待定人员的户口办理

1、对于持有过期户口《迁移证》人员,凡符合现行户口迁移政策规定的,可在原迁出地换领新的户口迁移证件后,在拟迁入地落户;不符合现行户口迁移条件的,原迁出地户口登记机关应予以恢复户口。

2、对于遗失户口迁移证件的人员(须迁入地派出所出具未落户证明),原证件签发地户口登记机关审核后,应按原证件内容予以补发,并注明补发情况。

3、对于因长期外出户口被注销,经民警调查核实,现已回原籍居住的人员,应予以在原籍恢复户口。符合现住地户口迁入条件的,在原籍恢复户口后再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4、对于农村妇女与外地人员结婚,户口未迁出又被原居住地派出所注销户口的,应准予在原居住地恢复户口,其所生子女,可以随父亲或母亲在当地登记常住户口。

5、对孤寡老人,已经与自愿赡养人或抚养人共同生活二年以上的,凭社区(村)委员会证明,责任区民警调查核实,公证机关公证后,经市公安机关户政部门审批,准予其在自愿赡养人或抚养人处落户。

七、严格户口登记项目变更、更正

公民的出生日期、姓名、民族等涉及公民权利、义务、责任、劳动、保险、公民身份号码等,关系重大,且历年人口普查均予核对,尤其是2004年全省人口信息会战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核对、查纠错,信息已上报公安部人口数据库,因此,原则上不予变更。情况特殊,有正当理由确需变更更正的(指有证据证明户口登记或迁移错误的),凭相关证件和书面申请,办理变更更正登记。

(一)出生日期更正

公民出生日期更改,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未满18周岁的,由其监护人或法定代理人代为申请),出具出生证(或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簿、身份证等原始凭据;有工作单位的,还须由单位劳动人事部门出具原始档案证明,经责任区民警调查核实后填写《户口登记项目主项变更更正审批表》,报县(市、区)公安局(分局)、市公安局审批后(县[市]公安局须经派出所、县[市]公安局二级审批;设区的市须经派出所、公安分局、市公安局三级审批),方可给予更正。

(二)姓名变更

姓名变更应从严掌握。对无正当理由的,不得变更姓名。凡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将乳名改为学名,应由监护人或法定代理人提出书面申请,经责任区民警核实,报县(市、区)公安局(分局)审批后,予以变更更正;18周岁以上成年人变更姓名,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是干部、职工的,还需提供所在单位人事劳动部门出具的准予变更的证明,经责任区民警审查认定理由正当的,报县(市、区)公安局(分局)审批后,方可给予变更。

要求在居民户口簿等户籍材料中加入曾用名的,本人提出书面申请,持相关有效证明,如单位人事档案记载,就读学校原始学籍档案记载或公民过去在户口登记机关申报登记并正式使用过的姓名等,经责任区民警调查核实,报县(市、区)公安局(分局)、市局审批后,方可给予添加。

因经济纠纷等问题正在接受调查(尚未结案)的人、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正在接受刑事处罚的人,以及正在劳动教养的人,一律不准更改姓名。

(三)民族变更

公民变更更正民族,未满18周岁的,由父母或收养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已满18周岁的,由本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年满20周岁不得更改民族(属公安机关笔误除外)。凡申请办理变更更正民族的,本人、收养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提出书面申请,持市级以上民族工作部门出具的证明,经责任区民警填写《户口登记项目主项变更更正审批表》并审核,报市、县(市、区)公安局(分局)审批后,方可给予变更和更正。

(四)父母离婚后子女姓名的变更

对离婚双方未经协商或协商未达成一致意见而其中一方要求变更子女姓名的,公安机关不予受理;对一方因向公安机关隐瞒离婚事实,而取得子女姓名变更的,若另一方要求恢复其子女原姓名,离婚双方协商不成,公安机关应予以恢复。

对上述所列户口申报事项,公安派出所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的2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核实工作,并将有关材料上报县(市)公安局或者城市公安分局;县(市)公安局或者城市公安分局接到上报材料后,经审查,对有权作出审批决定的户口申报事项,应当在接到公安派出所的上报材料后,1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并将审批结果返回公安

派出所,或者按规定签署审核意见并将有关材料上报市级公安机关;市级公安机关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公安派出所在接到上级公安机关的审批决定二个工作日内,将审批结果通知申请人。

八、关于户籍证明问题

(一)本省范围内的户口迁移不再使用户籍证明;省外公民申请户籍迁入我省,能够出示居民身份证、户口簿或通过人口信息系统查询其信息的,可不必再要求出具户籍证明。

(二)除我省公民户口迁移到外省去,迁入地公安派出所坚持要求我省迁出地公安派出所出具户籍证明的特殊情况外,取消出具户籍证明的做法。

(三)公民因社会活动需要,要求公安机关出具户籍证明的,应告知其居民身份证和户口簿是证明公民身份的法定证件,可提供居民身份证或户口簿复印件,由户籍地派出所与人口信息系统进行核对后,加盖户籍专用章予以确认,并签注日期。

九、户籍窗口工作规范

(一)户籍窗口单位:

1、应配备1名以上户籍民警。户籍民警应具备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

2、户籍民警应保持相对稳定。户籍民警工作调整须征得县级公安机关治安(户政)部门的同意,并报市级公安机关治安(户政)部门备案。工作变动应做好交接工作。

3、实行户籍民警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制度,户籍民警上岗须经市级公安机关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县级公安机关对户籍民警的业务培训每半年一次,市级公安机关对县级户籍民警的业务培训每年一次,省公安厅根据工作需要进行专项培训。

4、户籍民警经培训应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户政管理政策;(2)熟悉办理户口程序;(3)熟练操作计算机办理户口业务;

(4)能识别办理户口所需证件的真伪。

(二)户籍民警在工作时间应当警容严整,须佩带胸卡。接待群众要主动热情,使用文明用语,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户籍窗口应放置服务台卡和便民宣传资料。

(三)公安机关应当妥善保管居民的申请材料,如有丢失或者毁坏,由责任单位负责补办材料。

(四)严禁非警务人员办理户口和居民身份证。户政管理政策性强,户籍簿、册、居民身份证具有证明公民身份事项的法律效力,派出所办理户口、居民身份证工作必须由国家正式民警依法办理。协警人员可在民警的指导、监督下从事户籍管理的辅助性工作。一旦出现因非警务人员直接办理户口和居民身份证而发生问题的,将坚决处理所领导及相关责任民警。

(五)必须严格执行有关办理户口、居民身份证的收费规定。各地公安机关不得擅自设立收费项目和提高收费标准,不得乱收、滥罚。收取户籍管理证件工本费和居民身份证证件工本费,一律使用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印制或者监制的票据。

十、加强户籍资料、证件、印章的管理

各级公安机关要做好户籍资料的立卷归档工作,要将居民办理居民身份证、户口登记、迁移、户口项目变更更正、更换的旧《常住人口登记表》等档案材料进行装订并妥善保管,特别是《出生医学证明》、《准迁证》、《迁移证》、《居民户口项目变更、更正审批表》、《居民身份证申领登记表》等资料,要长期保存。

户口迁移证、准迁证和户口专用章由户籍民警负责保管和使用,不得随意转交他人。办理户籍的微机用户口令和密码由专人掌控,不得随意授权他人。户籍民警姓名印章由民警个人保管和使用,不准使用已调离户籍岗位民警的姓名印章办理户籍事项。需要重新制作派出所户口专用章的,要按照有关规定到省厅治安总队户政科办理,领取新印章的同时必须交回旧印章,由省厅治安总队户政科统一销毁。户口专用章如有丢失,要立即报告。

十一、严格户籍管理工作的纪律

户籍管理是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服务人民群众的基础工作。各级治

安、户政管理部门要严肃户籍管理工作纪律,确保户籍资料的准确性、真实性;强化户籍管理职能,严格条件、严格把关、严格审批;要全面落实公安部、公安厅公布的各项便民利民措施。对违反户籍管理规定办理户口、居民身份证而造成后果的,将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依照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凡以往通知、规定与本《规范(修订)》不一致的,一律以本《规范》为准。

第四篇:流转税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流转税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改进措

流转税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近年来,全市国税系统流转税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总局“以票控税、网络比对、税源监控、综合管理”的十六字方针,不断完善税制,强化税种管理,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流转税的宏观调控作用,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当前流转税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急需引起重视,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一、流转税管理工作概述和发展趋势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方向问题至关重要。分析流转税工作存在哪些问题,首先就要明确流转税部门到底应该管哪些内容,了解今后流转税管理发展的趋势是什么。简而言之,当前流转税管理的重点内容为“一票两人三税四行业”。“一票”,即增值税专用发票,是整个增值税“以票控税”管理的核心和链条,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税收关注点是限额限量审批和红字发票管理。“二人”,即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前者户数虽少,却占据流转税收入决定性的比重,税收关注点是完成收入任务;后者户数众多,直接涉及公平稳定和谐的社会问题,税收关注点是体恤民生体现公平,例如增值税起征点调整到位等。“三税”,即增值税、消费税和车购税,其中增值税是管理的难点和主体,政策规定最复杂,需要花大力气进行综合治理;消费税征收对象很少,卷烟品目虽占全市税收收入绝对比重却无需过多管理,税收关注点主要是啤酒和白酒的关联转移利润;车购税基本是坐收“自来税”,征管

工作如无公安、交通等强力部门主动配合,很难会有大的改观,其税收关注点则是依托办税窗口、体现服务意识、树立社会形象;至于营业税在全市所占比重微乎其微,不足为虑。“四行业”,即农产品、废旧物资、民政福利和新办商贸一般纳税人,其中农产品收购增值税管理涉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政策性强、管理难度大,也是省局所关注的重点;废旧物资企业户数呈下降趋势,随着免税政策调整取消,管理难度将逐步降低;民政福利政策经过调整后,相对减少了税收流失的风险,税收关注点更多体现对残疾人弱视群体的关注和保护;新办商贸一般纳税人则是当前流转税管理的热点和难点,虚开发票、携卡走逃等违法案件时有发生,税收关注点在于研究如何加大后续管理力度,完善流转税工作跟踪问效、问责制度,降低涉税风险,确保监控到位。

而地市级流转税业务部门的主要职责,简而言之就是“指导”+“监控”。何谓“指

导”,就是把上级最新的政策变化、最新的工作要求,经过消化、分析、归纳、提炼后,用最简明规范的语言,明明白白告诉基层“应该做什么”;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系统培训、统一出台业务操作指南、及时解答基层的疑难困惑,帮助基层解决“应该怎么做”的问题。何谓“监控”,就是及时、深入了解税收政策在基层执行的效果、落实的程度到底如何,发现基层好的经验及时总结、宣传、交流,发现政策执行存在偏差及时进行纠正、批评、改进,解决基层“做的怎么样”的问题。两个职能相辅相成,缺乏指导,监控就成无源之水;缺乏监控,指导就成为空中楼阁。

回顾近年来全市国税系统流转税管理的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为注重发票管理、突出纳税申报管理和重视纳税评估三个阶段,经历了从启动金税工程二期,全面推行防伪税控开票系统,实现票票比对;推行“一窗式”管理,实现票表比对;将四小票逐步纳入电脑采集管理,扩大比对范围;强调税收分析管理,实现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四位一体”良性互动;全面推行防伪税控“一机多票”;20年将废旧物资专用发票和货物运输发票全部纳入防伪税控范围等发展过程。这些都是全市流转税部门始终把握流转税工作“完善税制,强化管理”的总体要求,根据形势变化,坚持与时俱进,得来不易的宝贵历练。

当前我市经济总量不断壮大,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社会变革日趋加剧,税制改革如火如荼,流转税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急需流转税部门人员主动调整工作思路,转变工作重点,准确把握流转税管理发展的“五个趋势”。

一是不断加强税制改革调研成为流转税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现行流转税税制已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特别是对社会经济的宏观调控职能需要进一步强化。党中央确定的发展循环经济和区域经济,支持就业和新农村

建设,鼓励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战略决策,对现行流转税制的改革和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下,如何完善现行税制,加大税收调控力度,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今后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二是不断加强综合管理成为流转税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当前税制存在漏洞、短期内难以及时调整到位的情况下,必须坚持“完善税制”和“强化管理”两手抓的观点,实现流转税税种综合管理。以“四小票”其它抵扣凭证异常信息管理和车辆税收“一条龙”管理为代表,充分利用第三方信息评价关联数据,在多税种、多部门、多环节之间建立严密勾稽、互相审核的链条式管理机制,实现跨单位、跨部门、跨税种的一体化综合管理将是今后流转税管理发展的重要方向。三是不断实现创新管理成为流转税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纳税申报“一窗式”管理由最初的“两窗三人”、到“一窗一人一机”再到“大一窗”,流转税管理方式不

断创新;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重新修订,普通发票实现票表比对,新办小型商贸企业辅导期管理得到加强,增值税转型试点迈出新步伐,流转税管理内容不断创新。实践证明,只有适应时代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勇于破除思维定式,从工作中创新,从实践中创新,才能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开创流转税工作的新局面。四是不断扩大以票税控范围成为流转税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已经推广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防伪税控系统和普通发票“一机多票”系统,刚刚推行完成的货运发票税控系统,以及正在研究的海关完税凭证管理系统、红字专用发票通知单管理系统,都是实现以票控税、网络比对、税控管理的重要举措。可以预见,随着税控器具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流转税管理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五是不断加强数据分析应用是流转税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是税源管理的眼睛,尤其是在税控器具监控不到的领域和环节可以发挥重

要作用。随着流转税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数据采集手段越来越先进,数据资源越来越丰富,数据质量越来越高,数据越来越集中,这些都为加强数据分析和应用提供了条件。事实证明,流转税部门只有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加强数据分析应用,查找出管理的薄弱环节,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调整政策和加强管理的应对措施,从而大大提高流转税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流转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主要分析如下:

一是流转税税制不够完善,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例如现行增值税的征收范围过于狭隘,致使增值税与营业税交叉运行,存在着重复征税、两类纳税人税负不公、“兼营”和“混合销售”难以划分征收范围、征税对象难以界定等诸多弊端,也给税收征管带来了不少矛盾。再如增值税转型未能完全到位,农产品、废旧物资税收抵扣制度设计不合理,造

成增值税抵扣链条不完整,增加了流转税管理的难度和风险。

二是部分税务干部思想认识存在模糊。有的流转税工作人员认识还局限于传统观念,习惯于流转税税收政策的上传下达、照抄照搬,忽视了加强流转税税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的同志对流转税管理规律的内在要求认识还不充分,对依托信息化手段,实施多税种、多部门的综合管理要求还不适应;有的同志借口现行税制有漏洞、实际执行有困难,就抱着等靠看的畏难思想,放松了工作要求,放弃了管理职责,对“完善税制、强化管理”两手都要抓的认识不足;还有的同志分夸大执法风险,缺乏大局意识,该给企业的优惠不敢给、该给企业提供的服务不敢提,处处人为设障碍,增加企业负担,未能把政策执行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很好的结合起来。

三是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有的流转税工作人员和基层税收管理员满足于已有的知识现状,不愿花更多的精力去更

新知识结构,不愿沉下心认真钻研业务难题,调研学习之风不浓,难以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有的税收管理员缺乏对流转税政策业务的系统学习、培训,对流转税政策理解不够准确,对相关业务程序和工作要求掌握不够全面,难以适应在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情况下的流转税管理工作需要;目前的岗位练兵内容针对基层税收人员实战性不高、针对性不强,大多偏重于应试培训、能手选拔,对普通税干流转税业务素质的提升作用有限。

四是流转税政策执行力还不够强。从近年来所发生的新办商贸企业一般纳税人虚开发票、携卡走逃等大案要案来看,少数单位和个人对上级部署的工作任务贯彻不及时、措施不得力、落实不到位,对该去案头审查的敷衍了事、不去核实,对该去约谈签字的弄虚作假、假冒签字,对该去日常巡查的疏于管理、风险意识不强,流转税税源管理还存在基础薄弱、管理缺位的问题。

五是四位一体分析监控水平有待提高。有的单位对流转税税收分析、评估重视不够,对税源的分析、监控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税源管理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有的单位对超低税负、零负申报、进项增多、留抵异常等企业的分析评估不够深入细致,缺乏长效的税源监控机制;还有少数单位纳税评估指标设置不够合理,评估方法不够科学,监督考核不够到位,纳税评估流于形式,效率不高;从全市整体来看,缺乏一个统一的数据分析平台,缺少一个高效的组织管理机构,税收分析监控缺乏创新、力度不足、信息化推行步伐太慢。

六是机关对基层的业务指导不足。一项新政策出台后,未能及时研究其出台背景、整理归纳其注意事项,对基层出现的疑问也未能及时答复;一个新软件功能升级后,技术业务部门联动不够,未能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测试,并通过网站统一公布操作指南,帮助基层税务人员及时掌握正确规范的操作步骤。

七是流转税后续管理不到位。下放权限不应等于放松管理。尤其是在纳税人资格认定、发票管理、减免税等审批权限下放区县局后,市局机关对基层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不够,对政策实际执行效果的跟踪管理不足,缺乏完善的流转税政策跟踪问效、问责的工作机制。

三、加强和改进流转税管理工作的建议 下一步加强全市国税系统流转税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继续遵循“完善税制,强化管理”的总体要求和“以票控税、网络比对、税源监控、综合管理”的十六字工作方针,加强分析评估,优化税收服务,增强管理效能,不断提升流转税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一是依法组织流转税收入。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始终坚持组织收入原则,大力组织流转税收入,促进流转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建立完善流转税收入变动预测分析制度,加强对全市流转税重点税源、薄弱环节的收入监控,增强组织收入的主动性、预见性和稳定性。一季度市局将试行“两税”重点税源企业收入分析直报制,主要从税收政策变化、执行角度加大对流转税收入的监控力度。

二是认真贯彻流转税各项政策。全面落实增值税改革政策。认真研究解决中部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政策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足额退还固定资产进项税。上半年市局将组织一次对全市增值税扩抵试点执行情况的抽查,确保增值税转型的全面实行。进一步落实促进残疾人就业政策。制定下发残疾人安置单位年审办法,做好综合征管系统与政策规定的衔接运行,确保促进残疾人就业政策落实到位。一季度前市局将组织完成全市残疾人安置单位年审工作,确保残疾人就业政策落实到位。

组织开展流转税制改革调研。按照“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的要求,组织开展流转税税制及管理问题的调查

研究,服务上级决策,推进工作实践。今年市局将帮助各区县单位及时转变工作重点,加强工作调研,重点研究在现行流转税税制存在不足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完善税制,加强管理,减低风险,堵塞漏洞。

组织开展流转税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政策落实,维护政策统一,提高各项流转税政策特别是流转税优惠政策的执行效应。今年市局将重点做好对流转税各项政策后续管理工作,加大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控力度。

三是进一步加强流转税基础管理。加强一般纳税人认定管理。认真执行总局修订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管理办法》,按照规定标准和程序,规范开展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对于外地人来蚌新办小型商贸一般纳税人企业一律要核实法人身份证真伪,按规定进行案头约谈、实地查验和日常巡查工作,要把企业会计人员、防伪税控开票人员和企业实际经营人员全部纳入监控范围之内。

上半年市局将组织一次对全市商贸企业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执行情况的抽查。规范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继续贯彻落实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加强权限下放后的专用发票限额限量审批管理,注意既要给企业“调增”,也要及时给企业“调减”,避免企业手中大量滞留空白发票。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红字专用发票开具管理。上半年市局将在各区县局自查的基础上,组织一次对全市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情况的专项检查。

加强增值税其他抵扣凭证管理;深化异常发票审核检查;认真开展税收资料调查,并利用调查数据开展专题分析。四是切实加强流转税税种管理。加强农产品增值税管理。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农产品收购增值税管理办法,推广应用农产品收购发票电子开具系统,上半年市局将组织开展对农产品收购企业的调研式评估检查,确保农产品增值税管理措施的全面落实。

强化废旧物资增值税管理。根据调整后的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增值税政策,研究采取加强废旧物资行业税收管理的措施和办法,依法维护正常的税收管理秩序。今年准备选择部分单位推行废旧物资“零库存”管理模式。

加强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管理,进一步提高纳税申报质量,重点做好对零申报率、低税额申报率等指标的监控管理工作。

加强消费税管理,及时推行新的消费税纳税申报表,进一步规范消费税纳税申报,切实执行总局下发的《啤酒消费税管理办法》,落实白酒行业关联交易避税的解决措施,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消费税管理的措施、办法。

加强车辆购置税管理。密切部门协作,推广应用车购税征管软件升级版和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模块二开票软件税控版。结合新版车购税征管软件业务流程的变化,制定实施车购税业务规范和操作规程,修改完善相应的岗位职责和管

理制度。

五是深化流转税税源监控。进一步完善“一窗式”管理。落实申报纳税“一窗式”管理操作规程,改进票表比对手段,规范异常复核处理,加强对纳税人开票销售收入和进项抵扣税额的票表比对。

规范征后核查。按照省局统一部署,研究申报与管理、前台与后台的信息传递和工作衔接制度,制定增值税、消费税征后核查办法,确保税收管理员深入开展对纳税人申报资料和信息的审核、检查。

进一步深化流转税分析评估。按照“分级负责、逐步深入”的原则,深入开展增值税税负综合分析及纳税人税负异常、进销项异常、存根联滞留等情况的分析,为基层税源管理部门开展税源监控和纳税评估提供线索。上半年市局将重点做好省局部署的指标异常企业流转税纳税评估工作,下半年将组织一次全市流转税纳税评估案例现场评比会。

六是继续推进流转税管理信息化建设。巩固现有系统运行。跟踪监控流转税各应用系统的运行状况,认真研究运行问题,升级完善相关系统,保证各应用系统的正常高效运行。拓展税控、稽核系统范围。进一步将所有使用增值税普通发票的纳税人纳入一机多票系统管理,加强对纳税人开票、纳税情况的监控管理。扩大网上认证、规范网上报税,加快网上办公步伐。本着自愿原则,由企业自行扫描并通过网络传输认证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公路、内河货运发票,切实减轻办税服务厅集中认证工作量。根据总局网上报税系统研制完成情况,逐步在一些生产经营规模较大、纳税信誉良好的一般纳税人中推行应用网上报税。积极与省局相关处室联系,争取省局支持,在我市率先开展网上办税试点工作。开发推行流转税工作平台系统。根据省局统一安排,依托税收征管系统和税务工作流系统,将现行流转税征管中的资

格认定、发票发售、纳税申报、减免办理等项业务纳入同一平台运行监控,提升流转税管理效率,方便数据查询利用。七是进一步优化流转税税收服务。优化业务流程。按照可行、管用的原则,对流转税相关的认定、审批程序进行清理、整合、优化,减少办税繁琐环节,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今年市局将组织人员对现行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增值税发票审批、减免税管理、增值税扩抵试点等有关规定、操作流程、涉税文书进行优化梳理,整理成操作手册下发基层,以便加强对基层实绩工作的指导力度。

精简文书资料。在保证税源监控的前提下,认真清理现行企业认定、发票审批、纳税申报等流转税管理环节要求报送的资料,精简不必要或重复提供的资料。简化办税操作。按照“繁中求简、简中求优、优中求强”的要求,进一步梳理、整合现行流转税管理制度和措施、办法,最大限度地节约征纳成本,做到每一节

点环环相扣。加强宣传、辅导。及时宣传流转税调整、完善政策,深入开展对纳税人的政策培训与辅导,帮助其掌握政策规定,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准确享受税收权益。八是切实加强流转税队伍建设。

进一步建立完善流转税人才库管理制度,培养流转税纳税评估、政策管理及增值税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等各类专门人才,为顺利开展各项流转税工作提供人才保证。上半年,市局将调整组建全市流转税纳税评估人才库,帮助一批查帐技能强,工作业绩突出的业务骨干脱颖而出。

切实加强流转税业务培训。分期举办流转税业务培训班,集中开展对全系统征收、管理类人员的业务培训,着力提升流转税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市局将根据流转税工作重点变化,适时开展一次流转税业务岗位练兵活动,内容直接是现行最新税收政策,强调时效性和实用性。

加强流转税工作跟踪问效、问责力度。今年市局和宿州局共同承担了省局关于建立流转税工作跟踪问效问责机制的重要课题,将组织有关人员,认真研究如何加强对流转税政策执行和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

第五篇:关于学生食堂管理工作研讨会的改进措施

关于学生食堂管理工作研讨会后的改进措施

根据在学生食堂管理工作研讨会上和学生伙委会座谈会上收集到的对食堂工作的意见和合理化建议,就如何加强与改进食堂管理工作,认真分析,统一思想,及时调整思路,针对师生员工的进餐需求,加强食堂管理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具体改进措施如下:

一、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思想素质和技能水平,提高服务质量,拟定在四月份开展食堂员工烹饪大赛。

二、经常调整教职工窗口菜谱,增加教职工窗口菜品及售卖模式,根据教职工的进餐需求及时调整菜品及售卖模式,保证米饭的松软可口,保证教工窗口菜品由原来六个左右增加到八个以上。

三、组织学生伙委会参与食堂管理,定期组织食堂与学生代表座谈,组织学生伙委会与学生代表对学生食堂环境卫生及食品安全进行检查,促进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密切食堂与同学们的关系,学生座谈会一学期不低于二次,学生伙委会及学生代表对食堂环境卫生及食品安全检查每月不低于三次。

四、严格落实索票索证制度,加强物资采购验收管理,每次必须留有合格证复印件,并对大宗物资进货渠道进行公示。

五、为改善就餐环境,学生食堂投入资金,在就餐大厅定做碗架,解决同学们的碗筷存放的问题,积极响应环保部门的号召,对食堂炒菜炉灶换成了不锈钢灶,全部使用天燃气源,杜绝使用煤料黑色污染,美化校园环境。

六、制定《食堂管理检查表》、《食堂各部门每日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记录表》,并要求食堂各部门每天落实、检查,并做好检查与整改记录,完善食堂日常操作工作规范,膳食中心定期检查。

七、根据同学们的建议,在中餐高峰时段及时添加菜品,保障12:20以后进餐的同学有二十四种以上的品种,使晚来进餐的同学进餐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八、坚持日常卫生保洁及每餐收捡场,规定每周四卫生大扫除,逐步学习和推广“五常法”在食堂的应用,保持食堂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使员工们养成良好的卫生工作习惯。

九、每天检查三戴情况及员工窗口服务规范,热情服务,提升窗口服务形象。

十、坚持每周经理现场接待日及接收师生在网上、投诉箱的信息,及时研究整改措施,确保学生食堂饮食安全和不断满足师生员工的各种饮食需求。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后勤服务集团膳食中心

2012.3.30

下载六措施加强和改进户政管理工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措施加强和改进户政管理工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改进措施

    改进措施 重复维修问题各岗位要求: 送修接待: 1. 在客户送修界面与客户充分沟通,详细了解客户报修问题;对于客户提出的机器问题全面记录(包含附属部件,例如AC等),必须做到在取机单上......

    改进措施

    教研组“探究课”改进措施 为期一周的同年级“探究课”活动结束了,通过领导参与听课,小组评课,改进措施如下: 一、规范作业: 1、教师批阅符号要规范,不能过于太大。 2、学生书写格......

    改进措施

    第一季度: 个人整改措施:学习党建基本知识和科学理论知识以及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党性觉悟水平,根据本工作学习实际,制定工作学习目标,树立良好的个人党性形象,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

    改进措施

    人民路与曙光路交叉口改进措施 交叉口是道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路网的节点和枢纽,是道路交通的咽喉。交叉口的存在提高了交通的灵活性和可达性,增加了路网的活力,完善......

    改进措施 文档

    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整改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认真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度规范及岗位责 任,要求每一个医务人员掌握和遵守法律法规、制度规范及岗位责任、职业......

    如何改进档案管理工作

    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正在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迈进,目前,科学技术革命的核心和主流是信息技术革命,21世纪奖成为信息社会,这一点已成为世界共识。信息技术已当代社会最......

    技工学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其改进措施(大全五篇)

    技工学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其改进措施 【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我国基本上已经步入了信息化时代,网络化信息资源在给社会各行各业带......

    教学改进措施[范文大全]

    教学改进措施 一、教学方面的经验 1.认真研究新教材及各章节处理方法。 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