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手机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总结陈词
谢谢主席,下面由我来做我方总结陈词
首先我先来指出对方辩友的几点错误: 第一、对方辩友指出,手机联系的便捷高效性使人们过度依赖手机交流而造成疏远。这里包含两个意思,1:手机排挤了其他交流方式,但对方辩友没有准确数据证明这一观点,相反,春节期间手机通讯量年年攀升,下面再次陈述我方观点
第一、手机集方便、快捷、高效于一身,以前书信联系十分缓慢和不便,多少分割两地的人因此失去音信,多少不便交流的人因此进有一面之缘。手机的出现,提高了联系频率,增加了交流内容,让人相熟,可春节期间客流量也在年年攀升,充分说明手机只是丰富了选择,而非排挤。
2、当面交流比手机交流更能增进感情,同样,对方辩友根本无法论证两种交流孰强孰弱,我方已指出,科学研究调查表明,当面交流说谎的几率更大,同时提醒大家注意,3G手机的渐渐普及已经让手机交流具备了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的特点。所以说对方辩友两点均不成立。
第二、以偏概全。对方辩友一直强调手机诈骗等手机交流的弊病,却没有看到,手机欺骗纯属个别现象,用手机联络感情、拉近人们之间距离才是主流现象。请问对方辩友,难道您买手机是为了手机诈骗么?
第三、视角过于狭隘。对方辩友指出,鸿雁传书令人回味无穷,短信没有这个效果。对方辩友简单理解影响人们距离的只是交流的内容,但我方立论时早已指出,人际距离的亲疏是受交流内容、交流频率、交流的信息量三方面综合影响的,对方辩友只谈其一,有失偏颇
第四、实际生活的自相矛盾,对方辩友一直强调手机疏远了人与人之间距离,但相信在坐各位包括对方辩友却经常用手机和朋友联络感情,给父母送去关怀吧,如果真如对方辩友所说,那为何您不摒弃这个会疏远人与人之间距离的东西?
5、对方辩友认为是手机的内容而不是手机拉近了人之间的距离,那么我想请问对方辩友,没有手机这个载体,又哪来的手机内容,又谈何拉近?还是手机如果只是一个不用来交流的裸机,那还能叫手机吗,说对方辩友承认手机内容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归根结底已经在承认手机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并且,对方辩友在这个问题上也并没有证明手机疏远了人之间的距离。
谓千里姻缘手机牵!面对这种情况,对方辩友还要说手机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吗
第二、手机补充了联系手段,优化了联系方式,春运的例子里我们清楚地看到,应改且能够当面交流时,人们还是会选择当面交流,快节奏的生活大大占用了人们原本用来进行人际交往的时间。正如一句古语所言:“交则泰,不交则否”。手机的出现,这些问题迎韧而解,手机代替的只是一些没有必要当面交流的情境,让人更好的分配时间以便和更多人进行交流,面对这种情况,对方辩友还要说手机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吗
第三、对于不善于语言表达的人,对于一些不便当面交流的场合,手机提供了多少方便交流的机会,化解了多少尴尬,手机使多少人由陌生到熟悉,面对这种情况,对方辩友还要说手机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吗
第四、手机顺应了社会紧密联系的趋势,众所周知,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合,人类史是一部联系越发紧密的历史,手机便利了联系,密切了社会关系,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面对这种情况,对方辩友还要说手机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吗
手机,弥补了“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遗憾,消除了“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的伤感,化解了“凝恨对残辉,忆君君不知”的无奈。综合上述种种事实,我方坚定认为,手机,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谢谢大家!
第二篇:手机疏远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立论稿
谢谢主席,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对方辩友,各位观众朋友:
大家好!我方认为,手机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手机是移动电话的别称,具有语音通信、游戏、上网等诸多功能。疏远即为关系、感情的不亲近。距离即为时间和空间上相隔的长度或感情的方面的差距。有些人认为手机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我方不能苟同,原因如下:
一、手机降低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手机在让人们可以不用面对面交流的同时,也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伪装自己的平台。相信很多人依然能记起电影《手机》和春晚小品《心里阳光点》通过手机说谎的镜头。人们通过手机获得了迅速便利的沟通,却也获得了说谎和伪装自己的机会。诈骗电话和短信的猖狂,更是让人们对彼此的信任感越来越低,感情越来越淡,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二、手机的沟通和表达方式是单一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本该是多维度的,除了声音的交流,还应有肢体语言的表现,面部表情的交流等多诸多方面。而通过手机的沟通,绝大部分仅仅是语音甚至是文字的沟通,是单一化的。这种快餐式的沟通方式与传统的面对面沟通方式相比较,难以将最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手机让人们面面沟通的机会减少,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三、手机让人们变为奴隶。如今,依赖手机的人越来越多,与人谈话时拿出手机检查消息的现象越来越频繁。聚会时拿出手机各自消遣而疏远了朋友间的距离,课间时拿出手机上网、玩游戏而疏远了与老师同学间的距离。我方不能否认手机的便捷性,但也正是因此特性,让人们过分依赖通过手机的交流。试想,若没有了手机,我们还能适应无论大事小情都面对面交流的生活吗?这不正体现出了手机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吗?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手机并非拉近而是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第三篇:手机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辩论稿
一辩
谢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开篇明义,定义先行,我方对手机的定义是移动电话的别称,具有通讯、游戏、上网等诸多功能,对距离的定义是时间或空间的相隔长度或是认知、感情上的差距,对疏远的定义是关系、感情的不亲近。在探讨辩题以前,我方想先给大家描述一个当今的现象。南昌晚报曾报道过一个这样的现象,一位工程师蔡权组织了一场高中同学的聚会,原本他期待和老同学们畅聊一番,同学们相见时气氛火热,但落座后就有人低头戳手机。一开始大家还了得火热,但上菜以后大家就开始边吃饭边玩手机。诸如此类的案例还有很多,由此可见在家宴、聚会上人们各自埋头于手机而忽视周围亲人朋友的现象已经是社会上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而我方认为手机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正是觉得手机使人与人之间认知、感情上的差距拉大。对此,我方将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论证。
首先,手机的存在已经大大的占用了人们面对面交流的时间。众所周知,面对面交流是
人类数千年来最基本的交流方式,是消除人们认知,感情上差距的主要途径。现如今,手机已经走近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手机具有快捷、方便、多元化的特点让人们更热衷于使用手机,进而占用了人们面对面交流的时间,最终导致了人与人之间认知、感情的差距被拉大。以往人们走在路上遇到熟悉的人都会亲切的打声招呼或是点头微笑一下,而现在有多少人走在路上是遇不到熟悉的人的,是大家都不出门吗?当然不是了,是路上的人们都低头玩弄着手机。这让我不禁地想到一句网络用语“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着手机”这句话已经不再仅仅只是一句网络用语,而是一句警示语,警示着人们手机正在通过占用人们面对面交流的时间来拉大人与人之间的认知,感情的差距。所以我们认为手机疏远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其次,手机还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会以及错误的认识,从而导致人们关系的疏远。比如短信的群发,一天之内接受到数条相同的短信,相信你不会对这条短信甚至是发短信的人有什么好感。在今天,一条短信可以转发给许多人,但是情感也能像短信一样被复制,被转发?这样反而给人们之间的交流造成了沟壑,你可能觉得你的朋友只给你发了一条短信,但实际上他给许多人都发了一样的短信,这样就两个人之间就存在着沟壑,进而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认知、感情的差距,最终疏远了人们的距离。
再次,手机导致了手机依赖症患者和拇指一族的出现。很多人仿佛快变成了手机的奴隶,有人会觉得我夸张,但事实上,很多人都已经产生了很大的依赖。智联招聘调研显示,高达78.86%的白领在没事的时候喜欢用手机打发时间,68.56%的白领坦言醒来后除了睁眼就是摸手机,60.39%的白领表示手机减少了与身边人的当面沟通。所以当很多人真的必要面对面交流时,当他们失去手机时,他们就会觉得特别不适应,没有手机的交流了,当人们长久的习惯于使用手机交流必然造成对手机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可能会对我们面对面的交流造成影响,当你习惯于手机交流和身边人交流的时候就会羞于表达,生活就会变得一团糟。难道这不正是拉大了人与人之间认知、感情的差距,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吗?
所以综上,我方认为手机疏远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二辩:
Q1.对方辩友你好,你们认为在物理距离遥远的情况下,因为手机的便利性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对吗(对)但我认为这时的手机只是充当一个交流的工具,而且我们不一定是通过手机进行远距离的交流,那么你凭什么认为是手机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因为我们之间交心交流的多了使我们之间的关系更近一步呢? 这里会有怎么样的回答,而我方认为在远距离的情况下,手机的使用本身的局限性使得我们原本的关系变得疏远,如远方的朋友与你分享他的喜怒哀乐,不管通过qq还是视频我认为,口述并不等同于感同身受,时间一长,你们的认知共鸣减少了,你们的关系难道还能像之前一样吗?
(对方回答,那么远距离的交流方式必然导致不能感同身受,那又怎么能是手机带来的局限性呢?)那我应该如何反驳还是自己本身存在漏洞,那又该如何陈述不被对方抓住小辫子
Q2.对方辩友你好,请问你现在是否是使用手机作为你的主要的交流的方式?
(回答否或者不一定)可是你方的观点是手机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为何你不使用手机来交流,这是否可以说明你也从心底不认同手机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对面回答是)可是手机的大量使用必然导致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时间的减少。但是人类的主要、最基本的交流方式是面对面的交流,而现在手机交流减少了这样最基础的交流方式,若人们的依赖于手机交流,手机交流则会成为人们习惯性交流方式,长此以往手机取代了面对面交流,而面对面交流又是人类感情升华的基础,基础都无,何谈拉近? 三辩:
Q1:对方辩友你好,请问你现在是否是使用手机作为你的主要的交流的方式?(回答否或者不一定)可是你方的观点是手机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为何你不使用手机来交流,这是否可以说明你也从心底不认同手机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对面回答是)可是手机的大量使用必然导致其他的交流方式时间的减少。但是人类的主要、最基本的交流方式是面对面的交流,几乎所有的与人类息息相关的事件、人类感情的升华都是在面对面交流中决定。而现在手机交流取代了这个它,若人们的依赖于手机交流,手机交流必然会成为人们习惯性交流方式,长此以往手机取代了面对面交流,而面对面交流又是人类感情升华的基础,基础都无,何谈拉近?
Q2对方辩友如果你在心情低落的时候,这时你的朋友发来一个安慰的短信和你的朋友来给你一个拥抱你觉得那个更能缓解你的悲伤?(答我的朋友可能离我很远只能通过手机来问候。)好,你与朋友远隔万里,可是远在万里之外朋友会对你现在的情况感同身受么,反而会因为手机的便捷性是你们的交流更多,更大频繁,可是这个大量的交流反而会因为你们地域文化的差异而使你们感觉对方不了解自己,会产生一股陌生感,反而会拉远了你们之间的关系。
Q3对方辩友你是否收到过朋友的问候信息(有)那么万一这是群发的一条短信你会感到难过么。你以为这是你与他之间单独的感情交流,可是没想到这是一个群发信息。你的失落感是肯定油然而生吧。你们必然会因为这个而产生隔阂吧。更多情况下你连对方是不是群发消息都无法判定,这真是手机的欺骗性。它比直接的面对面的欺骗性交流大大加大,甚至你无法辨认你的手机上的网恋对象是亭亭玉立的美女还是抠脚大汉。也无法辨认他给你发的是一个人的信息还是群发时不小心点到了你。你们很难由手机了解对方,或者你只了解到他想让你了解到的一面,这种了解当然不能算了解,连了解都谈不上,对方辩友又何谈拉进距离呢? Q4传统的面对面交流方式肯定是比只用手机交流对人的感情交流来说要好的多,毕竟表情和肢体语言结合我们的语言将会有一种更好的表达。举例子来说,逢年过节,本来就是亲朋好友沟通感情的好机会,互相串门,但是有了手机以后可以不去的,人们就会潜意识的发现,我发一个短信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去呢?有的时候朋友之间就因为手机的频繁使用而渐渐的淡了,到底是朋友之间见面感情更深还是收到手机上千篇一律的拜年短信感情更深呢?
Q5现在随处都可见的低头族,他们沉迷与手机游戏、沉迷小说、视频。他们不与外界交流,手机的非联系功能成为了人们使用手机的主要目的,这必然导致人际交往的减少,人因为手机而不再与人交流,反而与手机交流,把自己锁在手机的孤岛中,使人与人渐行渐远渐,人与手机渐行渐近。长此以往不就会导致人与人关系的拉远? 四辩:
谢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辩论已经接近尾声,现在就由我为大家梳理了一下两方情况。首先,对方辩友告诉我们说手机使人们的联系更为方便,而我们促进联系就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是,为什么促进联系就意味着人与人之间距离被拉进了呢?距离的定义是认知、感情的差距 假如今天你在签收快递时与快递员联系,难道说你们的距离就被拉进了吗?再者说,联系产生的后果是无法估量的,有好有坏,如果你与朋友在电话中大吵一架 你们的距离会因为联系而拉近吗?由此可见,促进联系它并不是就意味着人与人的认知或感情差距被减小,那我们又怎么能说通过促进联系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呢?
其次,对方辩友认为在空间距离存在时,人们只能使用手机交流,手机在人与人不能面对面交流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交流方式,所以在人与人空间距离受限时拉近了人与人情感的距离。可是我们要知道,当我们因为空间距离受限时,有时不是我们主动选择了手机,而是我们不得不采用手机去进行交流。况且,在用手机交流时,因为隔着屏幕,我们往往不能更真实的了解到对方,我不知道我此刻通过手机所联系到的他,是不是真的如他所说的模样,那这样的联系,能拉近我们人与人认知感情上的差距吗,这又如何能算的上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呢?而今天,我方之所以认为手机交流使情感积累减少,正是因为手机这种存在着的伪真实性,使得我们的情感交流受到阻碍。我们一再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在于时间和空间,而是在于认知感情的差距。举个例子,上司让下属做事(xxxxxx)
我们都知道,信任和尊重是人际交往的基石,而现如今人与人的信任却也因为手机而遭受着侵蚀。现如今手机的功能日趋于强大 娱乐性日益增强 聚会上朋友抱着手机围座交谈 上课时的手机也成为大众宠儿 人与人交往的基本礼貌逐渐消失 调查数据显示 有83.93%的受访者表示不能接受在餐桌前刷社交网络 65.48%的受访者认为在聚餐时频繁发短信的行为十分消极 试问 人与人最基本都信任和尊重都维持不了,没有信任 在交流的过程中 无法消除认知感情的差距 这何尝不是疏远呢?再者而言,人对手机会产生依赖性 在面对面交流时 人们羞于表达情感 面对面交流这种真切的方式逐渐消亡 人与人的交流方式不知不觉被改变长此以往 用进退废 人们渐渐丧失了面对面交流这种人类文明社会最基本的交流方式
那一刻 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综上,我方定认为手机疏远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谢谢!
第四篇:拉近革命传统教育的距离
拉近革命传统教育的距离
【活动背景】
4月,根据学校大队部的安排,对学生进行学英雄的革命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往往和学生生活实际有距离,为了让英雄“走近”学生,更能“走进”学生心灵,我在主题内容的选材和实施的策略上动足了脑筋,最终我选择了我校的历史设计了一堂主题班会课。【教学设计】
缅怀先烈 常怀感恩
——四(4)班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
通过缅怀革命先烈,学习先烈的革命精神。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革命先烈的精神的激励下,努力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董存瑞》的电影片段。
2.出示课件精彩文字: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指名读,齐读最后口号,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小结
正是因为纪念这些为新中国成立抛头颅洒热血的许许多多的革命先烈,田汉写下了《国歌》,听,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看课件听音乐起立唱国歌。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承民族传统,继承革命遗志,让我们共同踏上被记忆尘封已久的革命道路,共同追忆那红色足迹!
二、学习革命事迹
1、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呢?
结合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PPT,并要求学生简要说说英雄的事迹。刘胡兰、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
2、同学们,每当我们提起为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时,总觉得他们存在于故事中、电影里、传说中,离我们很遥远。你们知道吗,我们共富新村小学也曾经是英雄们战斗的地方。
介绍共富新村小学的前身——藻北小学。(地下党上海北郊指挥中心)
3、在这里战斗的英雄们虽然时至今日依旧默默无闻,但他们也曾为祖国、为上海做出贡献。
欢迎4位红色沃土宣讲员向我们讲述这一段历史。《运枪记》《锄奸记》《高风亮节李西平》《马路上找到共产党》
三、讨论烈士精神
1、假如革命先烈们能亲眼看见我们今天自由自在地学习、幸福地生活,他们一定会为他们当初的选择感到自豪和欣慰。革命先辈们在与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时,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让我们一起来吟诵吧!
2、革命诗抄大比拼(每小组推选代表背诵一首)《我的“自白”书》(陈然)《囚歌》(叶挺)《把牢底坐穿》(何敬平)《留得清白上九霄》(宋绮云)《宣誓》(古承铄)《就义诗》 交流:听了这些革命志士留下的诗作,你感受到什么?
3、战斗在藻北的革命先辈们他们同样用大无畏的精神和敌人周旋。观看如今残留的碉堡的照片(简介)
观看视频,想象解放上海时藻北地区丝网纵横、碉堡林立的情景。交流:先辈们在这里活动会面临怎样的困难?
这些困难让你想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4、我校曾是先辈们战斗的地方,现在,我们在这里学习、成长;我们要继承他们的遗志,努力实现他们的理想。
学生交流:我们可以做到什么,来向先辈致敬?
小结:现在我们能做的,是学好各门文化知识,掌握好各种科学技术,完善自己的思想,美化自己的心灵。先烈们的精神要靠我们来传承与发扬光大。国家的明天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四、常怀感恩心
革命先烈让我们有了安定和平的环境,妈妈给了我们健康的身体。老师给了我们知识的甘露。党和祖国给了我们幸福的生活。
其实,我们应该感激的人太多太多,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一起演唱歌曲《感恩的心》
五、班主任发言
因为无数革命先烈们的流血牺牲,使我们拥有了今天幸福安定的生活;感谢伟大的祖国给了我们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使我们免遭流离失所的痛苦。我们是幸运的,我们生活在新时代,我们拥有富足的生活,接触着最新的信息资源,网络和游戏成了我们的热门话题,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感恩生活?!也许这个时代给予我们太多的享乐和自在的生活,我们不屑于谈革命、论精神,我们甚至忘记了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虽然我们不需要像先烈们那样抛头颅、洒热血,但是我们也有我们的责任,要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努力学习,报效祖国。请记住:学习是你的责任,不是兴趣。要在责任中寻找兴趣,而不是以兴趣替代责任;要先做你该做的事,再做你感兴趣的事。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革命先烈们,无愧于我们伟大的祖国,无愧于我们的父母和老师。
【教学实施】 课堂实录片断一:
师:同学们,每当我们提起为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时,总觉得他们存在于故事中、电影里、传说中,离我们很遥远。你们知道吗,我们共富新村小学也曾经是英雄们战斗的地方。有的学生(小声说):“真的,假的?” 一些学生(惊讶互视)
师展示PPT介绍共富新村小学的前身——藻北小学。(地下党上海北郊指挥中心)(师介绍的过程中,学生表示惊讶的声音不时响起。)课堂片断二:
师:在这里战斗的英雄们虽然时至今日依旧默默无闻,但他们也曾为祖国、为上海做出贡献。
欢迎4位红色沃土宣讲员向我们讲述这一段历史。《运枪记》《锄奸记》《高风亮节李西平》《马路上找到共产党》(学生听得特别投入,不时发出惊叹声)课堂片断三:
师:战斗在藻北的革命先辈们他们同样用大无畏的精神和敌人周旋。观看如今残留的碉堡的照片(简介)
师:它就在泰和西路富长路路口,你乘坐701路公交车经过时就能看到它。生:哦~~~~~~ 观看旧照片、视频,想象解放上海时藻北地区丝网纵横、碉堡林立的情景。交流:这些让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们这个地方当初是这么可怕呀!生:当时大家是不是都不敢出门? 生:肯定是能不出去就不出去!生:我觉得革命先辈的胆子都很大。
生:就像游戏里的魔族基地,在这里活动就是英雄。师:先辈们在这里活动会面临怎样的困难? 生:如果不注意会被抓起来的,那就死定了!生:出去活动肯定很危险,要经过那么多碉堡!生:啊呀,就像在演电视一样。
师:这些困难让你想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生:我明白了什么是大无畏的精神。生: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是为了新中国。生:我很敬佩他们。
生: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的话真是太对不起他们了。
【教学反思】
我校的前身是藻北小学,是中共地下党的北郊指挥中心,树立在校园中的复命缘记碑记录了这一段光荣的历史。为了缅怀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当学校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爱英雄、学英雄”的教育时,我结合我校历史上了这一堂主题班会课。
我选择这一题材是为了能让革命传统教育“走近”学生。由于时代的变迁,英雄们的斗争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段距离,学生总觉得离他们很遥远。但是我校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发生藻北地区的斗争故事,让学生惊讶地发现英雄与他们并不遥远,他们也曾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战斗在这片土地上,就在大家身边,几十年前,就发生着种种精彩、惊险的事。上课的效果完全证实了我事先的猜想,当红色沃土宣讲员讲起故事时,学生听得特别认真、投入。随着故事的讲述,屏幕上出现一个个故事发生地的照片,熟悉的地点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叫出声来。正是这种“就在身边”的感觉深深吸引了这些对一般“高大上”的英雄故事提不起兴趣的学生。而愿意去了解才可能被打动、被感染、被影响。
但是,即便是发生在藻北地区的故事也已是几十年前的事啦,鲜花、农田、小区、街道掩盖了当初的壕沟、碉堡,怎样让学生能真正的体会到当初先辈战斗的危险呢?我先让学生看了碉堡的遗迹,并说明它就在泰和西路富长路路口。一下子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接着展示宝山地区解放时期的旧照片,带领大家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最后借用影片中敌人封锁区的影像片断让学生想象当时的共富地区是什么样子。照片、视频等直观的材料补充了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他们深刻地体会到先辈们战斗的不易,被他们大无畏的精神触动,情感上产生共鸣。油然而生要向他们学习,现在我们要好好学习,不辜负他们的期望这些想法。
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知道了我校的历史,进一步了解了先辈们为祖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感人事迹,更深刻地体会到了那种英勇无畏的高贵品质和革命精神。他们纷纷表示要继承先辈的遗志,勤奋学习,建设富强的新中国。
第五篇:网路是拉近还是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辩论 反方参考资料
网路是拉近还是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辩论
反方相关资料
虽然网络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人与人交往的渠道,但是网络拉近的是与虚幻的距离,你在网络中所交往的毕竟都是虚拟的,不真实的。久而久之就疏远了我们身边的人反而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的并不是人与人的关系,而是你和电脑的关系!
从网友来说,本身我们是不认识的,通过网络于是我们彼此进行交流,进行沟通,但这里面有多少话是真实的,有多少人可以信赖,又有多少是抱着单纯交友的目的来到这里的,对于我们无法把握的事情,又有多少余地允许我们付出真情,距离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你根本不晓得,和你沟通的人离的有多远,也许都不在一个国家,再从内来讲,一个自己都无法放心投入的人,是真的拉近距离了吗。
网络的确有好的一面,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他存在的矛盾,要是他一清二白,国家为什么实行实名上网?为什么查处网吧?为什么不允许网吧通宵营业?
我方的观点是网络使人疏远。刚才对方辩友洋洋洒洒,无非两个意思。第一无非是通过种种例子向大家展示网络的出现使人们的交流如何方便如何快捷。而因为这种快捷,网络就使人们的关系更亲近了。若是按照对方观点,我们何须回家为父母洗洗筷子刷刷碗,这样多麻烦,只需要和爸妈上网开开视频聊聊语言就可以了。第二,现实中的地域限制时空限制使人们的交流出现困难。网络的出现使人们的时空距离变得更加接近,但是这一点更加荒缪。首先对方辩友理解什么事网络世界吗?网络是指在虚拟的第三空间重现建造一个新的虚拟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我们的距离并不会因为交流的机会增加而变的接近。若是按照对方的理论观点。那么有了网络,大家何必离婚呢,在一起开个视频聊聊天,一段婚姻就可以挽救了。大家何必劝阻自杀者,和他发几个QQ消息说不定他选择的是以身相许。而不是自杀,有了网络法国也不会打利比亚,美国也不会阿富汗死掐。奥巴马和本拉登多多聊上几句QQ说不定能成为亲哥俩。在按照对方观点那么在网络发明之前,我们的祖先就会因为地域限制,因为时空限制就无法亲近。我想无论是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或者梁山伯与祝英台又或者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们听到你们的观点肯定都不敢苟同。因为他们的故事就亲自证明了,现实世界的地域限制时空限制不会阻碍人们的关系。我想对方辩友应该是没有理解什么是亲近,什么是疏远。我来为对方辩友解释一下。亲近是指信任接近,而疏远是指关系、感情不亲近,冷淡。很显然这两个词语实在形容人的情感距离而非时空距离。从对方一辩发言来看,对方辩友不但不理解网络的意思,甚至还不理解亲近和疏远的意思。既然什么都不明白又如何去论证网络使人亲近,又如何辩驳网络使人疏远呢?
而按照我方观点,网络的出现只是人类的一个发明,并不能促进人们亲近。相反由于他的讯息的高度虚假和情感的极度缺乏使网络可信化越来越低。借用诗人的话来做个交待“天上的星星像地上的人群一样拥挤,地上的人群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疏远一。变态杀人狂可以再网上变为红颜知己,邪恶犯罪分子也可以再网上变为慈善家。一个没有信任,没有情感的网络世界,所以我方坚持认为,网络使人疏远。
网络的非现实性、匿名性,导致人们在网上的放纵。网络上的冲突不断,进入各大论坛,我们看到人们在上面谩骂、诋毁、人身攻击、宣泄消极情绪,言语粗俗,态度恶劣,连起码的尊重、理解都没有了。有不良分子随意在网上散布不健康思想、不正确的价值,乃至于企图颠覆意识形态;黑客、网络枪手屡屡犯案。试问人与人间如何亲近?又如何更亲近?这只能使人更疏远啊!
网络具有虚拟性、隐蔽性,人可以在网上扮演着不一样的自我,有些人甚至扮演着与现实截然相反的角色,比如,五尺壮汉可以将自己伪装成妙龄少女,与其他网民共演爱情悲喜剧;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网民往往会面临网上网下判若两人的角色差异和角色冲突,极易出现心理危机,甚至产生双重或多重人格障碍。而计算机网络、无线电视网络、电信网络让宅男宅女们更加不想出门了,微博一下,偷菜一下,在网上寻求解脱与安慰,回到现实却会产生孤独感,也即是“网络疏离症”。网络拉近空间的距离,却让心离得更远了。
网络拉近了人们联系的距离,却更疏远了心理的距离。综上说是,我方坚决认为网络使人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