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拉近身边生活和科学知识的距离
教学案例 拉近身边生活和科学知识的距离
——升华和凝华教学案例
一、问题的提出
现在的科学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相互协作、主动参与和自主性学习的意识,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体验一定的科学思维方法,会用已学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一些自然现象,感受科学原来是这么亲近,体验一种学习的成就感。而且,现在的科学课程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作出猜想和假设的能力、收集星系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的能力。现在的科学课程也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教学与教学的主人翁意识。所以,现在的教师和学生不能外在于课程,成为简单的知识传授和接受者,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更应注重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以及知识在生活中的成功体验,而不是单纯的结论。下列案例就是注重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培养观察能力、注重主动思维、大胆参与的一个例证。
二、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升华和凝华。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这四种物态变化,学生对于物态变化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升华和凝华现象在生活中并没有前面四种物态变化常见,而且由于学生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思维障碍。所以这节课我就先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先复习前四种物态,复习四种物态变化分别是从什么状态到什么状态,是吸热还是放热,然后自然引出从问题“固态直接到气态,或从气态直接到固态可以吗?”先让学生猜测,引起学生寻找答案的兴趣和主动性,然后就能主动的来探究。因为这是一节理论与身边自然现象紧密联系的课,所以这节课就从学生设计实验入手,在碘升华和凝华实验时,引导学生观察,从观察中发现碘的物态变化规律。在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时,锻炼学生从生活实际事例抽象出理论模型的能力。的在六种常见的自然现象解释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还注重学生用已有的六种物态变化知识利用冰箱为载体来模拟设计一些自然现象,锻炼学生逆向思维能力,以及拉近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和亲切感,同时也巩固了本节知识的学习。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在前面几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四种物态变化,现在请大家来回忆以下这四种物态变化分别是从什么状态到什么状态,是吸热还是放热。生: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师:(课件演示)那我想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物质能不能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或者由气态变成固态?
(许多学生都很肯定地回答能,看来,课前都做了充分的预习,不过估计只限于书本,没有生活中的实际经验):
(说明:由复习旧知识引入本节课的重点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敢于作出猜想的胆量)
(二)新课教学
师:大家都说能,到底行不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我们就用实验去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想。
(演示实验)(演示课件:介绍实验仪器和药品)师:这是一个烧杯,放上少量碘粒(固态),烧杯上放一个烧瓶,我现在用酒精灯加热,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碘会没了,有的说会有蒸气产生。)(对烧杯进行加热)
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瓶中的情况,然后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看到了紫色的气体。(教师和同学都给予肯定)师:那你有没有看见有液态的碘产生呢? 生:没有。
师:那说明什么呢?
生:说明碘可以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
师:我们再把酒精灯移去,再请同学们细心观察,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你得出了什么结论?(移去酒精灯,将烧瓶拿到下面让学生看烧瓶底部)(很多学生都说看到了紫色的亮晶晶的东西)师:这些东西是什么? 生:碘固体。
师:在这个过程中,你们有看到液态的碘吗?说明了什么? 生:碘也可以直接从气态变回固态。
(说明:这些问题的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现象的能力)师:从我们刚才的实验现象中,我们知道物质是能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也能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我们把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把物质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课件演示,并板书)
师:从刚才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升华需要吸热还是放热,为什么? 生:是吸热,因为我们用酒精灯加热。(教师加以表扬)师:那么凝华就正好相反,要放热。(板书)
(说明:该问题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从现象进行深入思考的能力)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没有升华和凝华的实例?(学生讨论,回答)(说明:此问题的设计主要是通过一些具体生活事例,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来解答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能力)
生:白炽灯用久了,会变黑,钨丝先发生升华,后发生了凝华。(表扬)生:樟脑丸放久了就会变小,因为发生了升华。(表扬)生: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冰发生了升华。(表扬)
师:冰我们在平时看得比较多的是先熔化再汽化,那冰冻的衣服为什么会直接升华呢?
生:因为太冷,温度低于0℃就不会熔化,但衣服还是会干,说明冰直接变成了水蒸气。
(说明:此问题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生:冬天霜也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生:不可以先液化再凝固吗?
生:冬天夜里温度低于0℃,当然不能出现液态的水了。(通过学生的辩论,让他们更加从理论上把握霜的形成)(课件展示另外的升华现象及图片)
师:在有微风的、寒冷的天气里树上出现的针状雾凇,雾凇是一根根和松针一样的冰,出现在比较高的树枝上。生:是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
师:雾凇的形成原理和霜一样,但是霜很常见,雾凇为什么不常见?
(问题有一定难度,允许讨论,学生议论纷纷,非常愿意接受问题的挑战)生:因为近地面水蒸气含量高,高的树枝周围水蒸气含量少。
(说明:此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考虑问题应从什么角度分析)
师:固体升华要吸热,人们常利用升华吸热来得到低温。这样的例子大家遇到过吗?(由于缺乏实际经验,很难回答,所以作提示:英语晚会我们制造舞台效果的烟雾。)(经提示,学生马上反应过来,说是干冰)
师:请同学们阅读干冰的一段介绍,然后思考干冰为什么能“呼风唤雨”,干冰在制冷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水蒸气又发生了哪些物态变化?(学生阅读,思考,可做讨论)(说明:此段阅读设计,是为了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从材料当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生:干冰先升华,升华要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于是就形成了降雨。(该同学语言清晰,回答正确,同学老师都给予高度评价)
师:干冰可以用来人工降雨,那舞台效果中的烟雾有是怎么用干冰制造出来的呢? 生: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所以就形成烟雾。(由于回答错误,学生笑。给予鼓励)
师:二氧化碳气体我们能看见吗?所以烟雾不是二氧化碳,那是什么呢? 生:是小水珠。
师:那小水珠是怎么形成的呢? 生: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师:水蒸气为什么会遇冷?
生:干冰升华吸收了大量的热造成的。
师:现在大家应该很明白了吧。再请一个同学来说说舞台烟雾怎么形成的。生:干冰升华吸收了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急剧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就是烟雾。
(说明:将一个问题分解成几个问题,来降低难度,易于思考,然后在综合)师:干冰可以用来人工降雨和制造舞台烟雾效果,还可以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师: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这六种物态变化。哪几种是放热的,哪几种是吸热的? 生: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师:接下来用这六种物态变化来解释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云、雨、雪、雾、露、霜。(展示图片)这六种自然现象都是由什么物质形成的? 生:水蒸气。
师:先看云、雨形成的录象,然后看示意图,来解释云雨的形成。
学生讨论之后,总结:水蒸发形成水蒸气到高空遇冷后凝结成小水珠,小水珠聚集成云,当小水珠变大时就下雨了。(课件演示:水蒸气液化形成云雨。)师:再请大家来说说雪是怎么形成的。
生:当高空的温度很低时,水蒸气先液化成小水珠,小水珠再凝固成雪。(课件演示:水蒸气先液化,再凝固成雪)师:露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生:夜间的气温比白天低,所以,夜间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植物和其他物体的表面上形成露。
(课件演示:水蒸气液化形成露)
师:霜的形成我们之前就说过了,请大家思考,露和霜都是夜间温度降低形成的,那什么情况下形成霜,什么情况下形成露呢? 生:霜的形成比露的形成温度更加低。师:雾又怎么形成的呢?
生:在没有风时,温暖气流(水蒸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了雾。师:雾的形成还需要有有尘埃,所以大气污染会使雾日增多。有雾时,地面附近的能见度降低,容易发生交通事故。雾较浓时,高速公路和机场都要关闭。(说明:进行环境教育)
师:你能够利用电冰箱制造出露、雾和霜吗?请叙述具体的方法。
(说明:进行课外探究,利用以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模拟制造一些自然现象,训练逆向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说方法。(学生讨论异常热烈,很多学生都积极参与积极思考)
生:将一个瓶子放入冰箱中,过一段时间,将瓶子拿出来,过一会儿,瓶壁上有一层小水珠,露就制造出来了。
生:将冰箱门打开,过一会儿,冰箱内壁上就会出现一层露珠。(学生反响强烈,这样太浪费电啦)(教师鼓励,想法不错)生:将冰箱们一打开,就有雾出现了。(教师表扬:很好,生活经验丰富)生:从冰箱里拿出冰冻的东西,表面就会出现雾。(教师加以表扬)生:将盘子放入冷冻室,过一阵子表面出现了一层霜。(教师加以表扬)
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六种物态变化,同时也用六种物态变化解释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自然现象。
四、课后反思
升华和凝华和另四种物态变化比起来要抽象一些,生活中不是很常见,学生较陌生,所以不能先给出概念,而采用先猜测,然后用实验来证明,这样学生就会有比较感性的认识,而且也符合认知过程。学生在用已学的六种物态变化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时,能比较好的表达。在后面用冰箱制造常见自然现象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挖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充分利用生活经验,学生能结合实际生活和知识原理来进行热烈的讨论和发言,不知不觉中学生觉得知识原来和生活是多么的贴近。
但这节课整个过程由于内容较多而显得仓促,有些时候没等学生想清楚就代言。从课后巩固练习来看,有部分学生在一些自然现象的解释上有问题,说明并没有很好的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
第二篇:拉近革命传统教育的距离
拉近革命传统教育的距离
【活动背景】
4月,根据学校大队部的安排,对学生进行学英雄的革命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往往和学生生活实际有距离,为了让英雄“走近”学生,更能“走进”学生心灵,我在主题内容的选材和实施的策略上动足了脑筋,最终我选择了我校的历史设计了一堂主题班会课。【教学设计】
缅怀先烈 常怀感恩
——四(4)班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
通过缅怀革命先烈,学习先烈的革命精神。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革命先烈的精神的激励下,努力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董存瑞》的电影片段。
2.出示课件精彩文字: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指名读,齐读最后口号,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小结
正是因为纪念这些为新中国成立抛头颅洒热血的许许多多的革命先烈,田汉写下了《国歌》,听,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看课件听音乐起立唱国歌。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承民族传统,继承革命遗志,让我们共同踏上被记忆尘封已久的革命道路,共同追忆那红色足迹!
二、学习革命事迹
1、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呢?
结合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PPT,并要求学生简要说说英雄的事迹。刘胡兰、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
2、同学们,每当我们提起为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时,总觉得他们存在于故事中、电影里、传说中,离我们很遥远。你们知道吗,我们共富新村小学也曾经是英雄们战斗的地方。
介绍共富新村小学的前身——藻北小学。(地下党上海北郊指挥中心)
3、在这里战斗的英雄们虽然时至今日依旧默默无闻,但他们也曾为祖国、为上海做出贡献。
欢迎4位红色沃土宣讲员向我们讲述这一段历史。《运枪记》《锄奸记》《高风亮节李西平》《马路上找到共产党》
三、讨论烈士精神
1、假如革命先烈们能亲眼看见我们今天自由自在地学习、幸福地生活,他们一定会为他们当初的选择感到自豪和欣慰。革命先辈们在与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时,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让我们一起来吟诵吧!
2、革命诗抄大比拼(每小组推选代表背诵一首)《我的“自白”书》(陈然)《囚歌》(叶挺)《把牢底坐穿》(何敬平)《留得清白上九霄》(宋绮云)《宣誓》(古承铄)《就义诗》 交流:听了这些革命志士留下的诗作,你感受到什么?
3、战斗在藻北的革命先辈们他们同样用大无畏的精神和敌人周旋。观看如今残留的碉堡的照片(简介)
观看视频,想象解放上海时藻北地区丝网纵横、碉堡林立的情景。交流:先辈们在这里活动会面临怎样的困难?
这些困难让你想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4、我校曾是先辈们战斗的地方,现在,我们在这里学习、成长;我们要继承他们的遗志,努力实现他们的理想。
学生交流:我们可以做到什么,来向先辈致敬?
小结:现在我们能做的,是学好各门文化知识,掌握好各种科学技术,完善自己的思想,美化自己的心灵。先烈们的精神要靠我们来传承与发扬光大。国家的明天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四、常怀感恩心
革命先烈让我们有了安定和平的环境,妈妈给了我们健康的身体。老师给了我们知识的甘露。党和祖国给了我们幸福的生活。
其实,我们应该感激的人太多太多,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一起演唱歌曲《感恩的心》
五、班主任发言
因为无数革命先烈们的流血牺牲,使我们拥有了今天幸福安定的生活;感谢伟大的祖国给了我们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使我们免遭流离失所的痛苦。我们是幸运的,我们生活在新时代,我们拥有富足的生活,接触着最新的信息资源,网络和游戏成了我们的热门话题,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感恩生活?!也许这个时代给予我们太多的享乐和自在的生活,我们不屑于谈革命、论精神,我们甚至忘记了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虽然我们不需要像先烈们那样抛头颅、洒热血,但是我们也有我们的责任,要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努力学习,报效祖国。请记住:学习是你的责任,不是兴趣。要在责任中寻找兴趣,而不是以兴趣替代责任;要先做你该做的事,再做你感兴趣的事。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革命先烈们,无愧于我们伟大的祖国,无愧于我们的父母和老师。
【教学实施】 课堂实录片断一:
师:同学们,每当我们提起为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时,总觉得他们存在于故事中、电影里、传说中,离我们很遥远。你们知道吗,我们共富新村小学也曾经是英雄们战斗的地方。有的学生(小声说):“真的,假的?” 一些学生(惊讶互视)
师展示PPT介绍共富新村小学的前身——藻北小学。(地下党上海北郊指挥中心)(师介绍的过程中,学生表示惊讶的声音不时响起。)课堂片断二:
师:在这里战斗的英雄们虽然时至今日依旧默默无闻,但他们也曾为祖国、为上海做出贡献。
欢迎4位红色沃土宣讲员向我们讲述这一段历史。《运枪记》《锄奸记》《高风亮节李西平》《马路上找到共产党》(学生听得特别投入,不时发出惊叹声)课堂片断三:
师:战斗在藻北的革命先辈们他们同样用大无畏的精神和敌人周旋。观看如今残留的碉堡的照片(简介)
师:它就在泰和西路富长路路口,你乘坐701路公交车经过时就能看到它。生:哦~~~~~~ 观看旧照片、视频,想象解放上海时藻北地区丝网纵横、碉堡林立的情景。交流:这些让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们这个地方当初是这么可怕呀!生:当时大家是不是都不敢出门? 生:肯定是能不出去就不出去!生:我觉得革命先辈的胆子都很大。
生:就像游戏里的魔族基地,在这里活动就是英雄。师:先辈们在这里活动会面临怎样的困难? 生:如果不注意会被抓起来的,那就死定了!生:出去活动肯定很危险,要经过那么多碉堡!生:啊呀,就像在演电视一样。
师:这些困难让你想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生:我明白了什么是大无畏的精神。生: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是为了新中国。生:我很敬佩他们。
生: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的话真是太对不起他们了。
【教学反思】
我校的前身是藻北小学,是中共地下党的北郊指挥中心,树立在校园中的复命缘记碑记录了这一段光荣的历史。为了缅怀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当学校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爱英雄、学英雄”的教育时,我结合我校历史上了这一堂主题班会课。
我选择这一题材是为了能让革命传统教育“走近”学生。由于时代的变迁,英雄们的斗争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段距离,学生总觉得离他们很遥远。但是我校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发生藻北地区的斗争故事,让学生惊讶地发现英雄与他们并不遥远,他们也曾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战斗在这片土地上,就在大家身边,几十年前,就发生着种种精彩、惊险的事。上课的效果完全证实了我事先的猜想,当红色沃土宣讲员讲起故事时,学生听得特别认真、投入。随着故事的讲述,屏幕上出现一个个故事发生地的照片,熟悉的地点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叫出声来。正是这种“就在身边”的感觉深深吸引了这些对一般“高大上”的英雄故事提不起兴趣的学生。而愿意去了解才可能被打动、被感染、被影响。
但是,即便是发生在藻北地区的故事也已是几十年前的事啦,鲜花、农田、小区、街道掩盖了当初的壕沟、碉堡,怎样让学生能真正的体会到当初先辈战斗的危险呢?我先让学生看了碉堡的遗迹,并说明它就在泰和西路富长路路口。一下子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接着展示宝山地区解放时期的旧照片,带领大家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最后借用影片中敌人封锁区的影像片断让学生想象当时的共富地区是什么样子。照片、视频等直观的材料补充了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他们深刻地体会到先辈们战斗的不易,被他们大无畏的精神触动,情感上产生共鸣。油然而生要向他们学习,现在我们要好好学习,不辜负他们的期望这些想法。
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知道了我校的历史,进一步了解了先辈们为祖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感人事迹,更深刻地体会到了那种英勇无畏的高贵品质和革命精神。他们纷纷表示要继承先辈的遗志,勤奋学习,建设富强的新中国。
第三篇:如何拉近学生和家长的距离
如何拉近学生和家长的距离
各位家长大家好!首先感谢各位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会!这次家长会是专为六年级家长开的一次会议。首先先给各位家长报一喜讯,我校在读的六年级学生,在上次小升初的考试中 以优异的成绩分别考入绵阳南山中学、科学城、绵阳育才中学各有三名,考入绵阳英才中学的有一名、富乐中学免试一名。还有几名同学同时考入两所中学。余下还有十几名学生将参加富乐中学、一中、七中的择校考试,希望再创新佳绩!告诉大家这个喜讯主要以下几个含义:
一、您把孩子放心的交给我们,我们就会尽心尽力的把你的孩子辅导好,能够让你的孩子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
二、在教学上,我每次都会准备大量的教学资料,把不同类型的题分类,所以孩子不愿错过每次补课的机会,因为他们发现每次补课都有不同的收获!那么今天请家长来,就是特别针对六年级的学生,面临小升初这个转折点,如何能让您的孩子和您共同应对这个心理和生理的变化?
大家请看图片:解释一下
首先我们来共同看一下绝大多数学生的烦恼:
经常有同学这样说:朋友你有烦恼吗?有伤心难过吗?这世界怎么净和咱们过不去啊?你瞧在学校,有的老师大声呵斥我们;在家里,有的家长唠唠叨叨,真是烦啊!电视广告上不是也经常说吗,“我的学习好,爸妈没烦恼。”仿佛爸爸妈妈已经为我们订好了人生标准,一切以学习为重。于是,我们被无情的剥夺了玩游戏、看电视、打扮自己等等一切娱乐权利。交个朋友爸爸妈妈会担心早熟,晚回家一会爸妈差点报警寻我,成绩稍微降了一点,爸妈简直以为世界末日来临。。。现在的我该怎么办?爸爸妈妈,你们怎么就不能理解我??但是我们又不可能直接就和爸爸妈妈拼起来吧?于是“美苏冷战”正式拉开帷幕。。。不过这些都是爸爸妈妈的原因吗?当然不是因为责任是双方的!
我们又来看看父母的烦恼
有的家长经常说我的孩子都上六年级了,可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六日放假回家,总想多看会电视或玩一会游戏,再写作业,难道就不能先把作业完成再耍嘛?于是谈判开始,儿子你先把作业写完我就奖励你2元钱,或是上网1个小时。。。哎真是苦恼,难道在给我学习吗? 还有令家长更烦恼的事情随之而来几位家长聚在一起,很快谈到了孩子。一位家长说“我孩子三年级,上网玩游戏的瘾非常大。”这位家长遇到的情况,在我们的周围很常见。比如,有一天我和孩子去拍大头贴,老板的儿子正在聚精会神地玩网络游戏,老板说“这孩子,学习没本事,玩游戏却劲,什么游戏都会。”老板边说边赶走孩子。难道网络就那么吸引人,可以让孩子忽视一切?父母们为此抓狂,于是警察抓小偷的活动积极开展起来。首先六日家长会不停往家里打电话询问学习情况,避免孩子偷偷上网。可还是不起效果,干脆彻底一点,把电脑设置密码,看你还会有七十八班武艺不成。活动开展顺利,小偷无法开展行动,但抱怨声不断响起,孩子们会说,没人权呀,没空间呀,生活没乐趣呀。。。家长与孩子又生起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解决方法:
学生遇到家长有错,争论时应巧妙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1、及时沟通:平时遇到问题就与家长商讨,与家长多交换一些自己的思想认识,让家长了解自己,自己也知道家长的想法。这样,彼此之间可以互相理解,及时沟通,当自己有不同的意见时,要虚心、诚恳地向家长提出来,大家一起寻找答案,问题就会很快被解决,同时你和父母的感情都不会受到伤害。比如说你们现在面对的择校问题很多孩子就和父母有不同的意见,有的孩子考上了一中或七中或是科学城心里很开心想去就读,但家长还是希望孩子去富乐,这时矛盾产生了,学生为自己通过考试争取到的学校开心,毕竟是自己奋斗的结果,觉得自己享用胜利的果实很开心,因为那些学校也是很多孩子向往的学校,家长的不满意很可能让孩子失去信心,所以孩子就应该多去取证,比如去学校参观,找在读生收取学校的优点,把优势找到然后与家长及时沟通,问题迎刃而解!
2、见机行事:妈妈想给孩子报钢琴课,爸爸则希望宝贝能学习围棋,而自己却想参加军事夏令营„„进入暑期该怎么办?但问题出现谁都不好得罪,既要提出不同意见,并让家长接受,又要避免他们发火,这就要求我们在提意见时,要采用巧妙的方法。如果家长比较固执,他的错误看法不可能一下子扭转过来,就需要我们更耐心、更巧妙地做说服工作,如趁他心情舒畅的时候,及时阐述你的观点;或者借着有邻居叔叔阿姨来访时‘向他们讲述你对暑期夏令营的想法。当你受到叔叔阿姨的称赞时,你的家长也许会放弃自己的看法,说不定还会为你感到自豪呢!
3、先“捧”后“提”:当家长说的和自己不一样时,不防使用一些“诡计”。例如,当爸爸一口咬定赵州桥是鲁班造的,你不妨假意支持她:是的就是。桥下还有鲁班的大手印呢!见爸爸上了钩就话锋一转“可上次课堂上我就是这样回答的,老师说我错了,说赵州桥是一个什么叫李春的人修的。”爸爸听了可能会找书寻找答案,当他知道正确答案时就会一本正经的告诉你记住就是李春造的,再错就要打屁股了。这样你的目的不就达成了吗?不要公然反驳父母,否则下次他有正确的观点想阐述,又怕答错就没自信说了,你岂不是丢掉了一个人生中真正对你无所保留的良师益友?
4、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告诉父母孩儿更需要一个,良好的家庭心理气氛,比优越的家庭学习环境更重要。第一,心理环境不等于外界环境,虽然外界环境舒适、明亮,可以使人的心情舒畅,但人的心里会反作用与环境。人在高兴事看一切都是顺眼的,但反过来,若心境不佳,房间的条件再舒适也没用。还有心理时间不等于物理时间,物理时间一天就是24小时。而心里时间一天可能等于片刻也可能等于一年。当高兴时心理时间扩大,不高兴时心理时间缩短。这就是孩子情绪高涨时一小时可以复习很多功课;而情绪低落时,半天也读不完一页书。这就要求父母不要给孩子造成过重的心里压力。让他们拥有一个良好的心里气氛。但是家长的严厉监督是凭空产生的吗?当然不是,这就要求孩子自己去解除家长心中的疑虑。首先你要向父母表示,自己对学习充满了信心,请他们不要担心自己偷懒,更不要监视自己。让父母相信自己是有学习自律性的。其次,在学习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曲折,当考试分数浮动时,请父母不必过于敏感,更不要责骂,自己会用实际行动使父母相信失败是成功之母。再次,劝父母让自己过正常的生活。在学习之内父母不打扰你,这是对的做法。但在休息之余也希望他们不打扰你,给你一些时间去听听音乐,看看电视,放松一下神经,也是对学习有益的,做到劳逸结合吗。同时,你应该主动帮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一方面是自己得到了休息和锻炼;另一方面,还能增强家庭的和睦气氛。
家长解决孩子问题的方法:
1、首先孩子沉迷在网络游戏中该怎么办?第一,玩游戏消耗的体力和休息时类似,既解了闷又休息了身体。第二,游戏中的画面、情节、人物设置等远远超出我们生活中见到的,满足了孩子自我想象的需求。还有其它各种原因,不胜枚举。所以,孩子喜欢玩游戏很正常的。那怎样才能把孩子从游戏中拉出来呢?针对这位9岁的孩子来说,他对玩游戏的渴望不光来自于游戏本身的吸引力,还来自于家长的引导。当玩游戏作为一种奖励时,游戏的地位已经上升到另外一个层面了,就像我们的父母在他们年轻的时候过年吃的一顿肉,现在的我们已经可以每天都吃到肉了。所以,要还原电脑游戏正确的位置,不是奖品。一旦真的放开,“奇货可居”的心理就会渐渐消失。家长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首先,家长正确认识网络和网络游戏。社会需要网络,孩子将来也会接触到网络游戏,家长之所以同意孩子使用电脑,是为了将来着想,让孩子渐渐适应网络,以免将来突然接触,孩子控制不住自己。所以,让孩子知道,网络是我们的好帮手,电脑不但可以玩游戏,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使用电脑不是奖励,只是一种需要。家长要用自己的言行让孩子看到电脑的作用。比如,制表、打文档、查资料、做课件等等,尽量少在孩子面前聊天、浏览网页、玩游戏。
——其次,暑期到了,当孩子的功课不多时,家长也不要人为布置较多作业,把孩子的时间排得满满的,每天晚上要留30——40分钟的时间给孩子自己支配。这个时间有什么用呢? ——也就是第三点,要求孩子每晚必须玩电脑游戏20分钟。少一分钟都不行,多一分钟奖励连续玩5小时或10小时,而且睡眠时间不能少,第二天补习班迟到,自己把原因告诉老师。这里家长不但要忍耐住,还要投入时间,连续5小时不能让孩子打瞌睡,第二天即便孩子很早就醒了,也不可起床,确保达到正常睡眠时间,如果孩子害怕了,家长可陪同孩子一起来学校,向老师解释原因时,家长切不可代劳,最好不要在旁边听。让孩子自己叙述迟到的原因。可能有的家长会担心,要是孩子撒谎怎么办?第一,如果家长要到老师那里询问孩子的解释,那你就千万不要把到老师那证实的结果告诉孩子,当然最好是最好不要证实。第二,如果孩子真的撒谎了,他心里的内疚和痛苦远远超过受到老师严厉批评的痛苦,下次,孩子就会非常注意了,玩电脑时间一到,立刻下来,而折磨他的内疚和痛苦也许会在家长温和的态度下自然向你坦白。这种效果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
2、童心未泯、老谋深算两代人沟通的艺术,在于家长既是“童心未泯”,又会“老谋深算”。做不到“童心未泯”,孩子对家长敬而远之,没有共同语言;而只有“童心未泯”,没有“老谋深算”,则无法引导孩子。我们五年级一位家长就让我很佩服,孩子叫张西瑶他的父母再教育孩子上童心未眠和老谋深算就运用的恰到好处,他们总是会站在孩子的角度与女儿思考和讨论问题,长此以往孩子的话匣子就打开了,甚至他们班上有孩子早恋这一避讳的话题都会和父母倾诉,所以当家长听完女儿对各类班级中发生的事情的叙述后‘他们就会以成人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供女儿参考,仅是参考而不是必须照做。孩子的个性很有主见,而且作文写的也非常的深刻贴近生活!
3、接下来的一点也是有些家长和孩子沟通常常失败的原因,就是“恨铁不成钢”,“哪壶不开提哪壶”。其实沟通成功的艺术就在于“哪壶先开提哪壶”。(再讲这一点之前首先给各位将两个成语的由来第一个是“败走麦城”,是汉建安二十四年,蜀汉将关羽为孙权所袭,西走麦城,败走麦城时为吴将截获,被斩于临沮的故事。后以“走麦城”喻陷入绝境。形容事事能成功的人也有失败的时候即此”。)
有个平时动作总是慢腾腾的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对父亲说:“爸爸,今天体育课上我跑了第一名!”父亲有点纳闷,但还是说:“小冠军,快把比赛的实况给爸爸描述一下吧!”原来是上体育课的时候,全班同学分成四组比赛,这个孩子在小组跑了最后一名。然后每组最后一名同学再比赛一次,这个孩子就是这次“安慰赛”的冠军。孩子明明是小组比赛的最后一名,只是可怜的败将中的冠军,还值得高兴吗?但是通过谈话父亲发现的是孩子可贵的自尊心,于是决定和孩子一起庆祝“过五关斩六将”,闭口不谈“败走麦城”。试问,哪个孩子不愿意和这样一个能理解自己的父亲沟通呢?
下面还有几个比较有效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倾听、发现 许多聪明的家长就是注意了倾听(即使自己不感兴趣的话也要耐着性子听),诱出来孩子一串串心里话,使沟通变得很容易、言出必行、比如和孩子平视———蹲下来看孩子并与其交谈可以消除你在孩子心目中高高在上的感觉、遇到事情尽量与孩子商量———相互尊重、多让孩子决定———学会选择、可以试着给孩子写信———巧妙地表达、多替孩子着想———留点面子、放孩子出去———认识社会、向孩子道歉———说声“对不起”、向孩子学习———能者为师。我这里有一本关于教育的书,如果有兴趣的家长可以来领取回去阅读一下。
介绍暑期安排
第四篇:教师如何拉近后进生的距离
文章
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 教师如何拉近后进生的距离
作为新教师,刚刚接手这个班,发现有好多学生都不如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好,他们很多时候,上课是安分地坐在那里,可是,心思却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我估计,有些飘得十头牛都拉不回来。特别是对于小华这个顽固分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小华并不是那么无可救药。一定是有写特殊原因的。于是我电访了他的家长,从交谈得知,小华是个非常乖巧的孩子,但因为家里农活和家务较多,父母不是经常在身边,缺乏监督管教,以致学习成绩一再下降,上到初中,由于学科多,要求高,他甚至萌生了辍学的念头。
了解到这些,我第一时间就跟其家长表明态度,其家长也希望小华能够好好读书,于是我们达成了共识。
于是隔天就找他谈话,并表明了态度,对他充满信心。但他却对我不太相信,认为我只是忽悠他,并没有太在意。谈话过程中,他也没有表现得特别积极有信心。
我深深地明白,转化小华这样的学生,关键是要对他充满信心和期待。更要巧用鼓励。
其实,来自学业的失败,小华自己看不起自己,认为别人也看不起自己,在同学老师和家长面前总觉得低人一等,处处表现出自卑感。
我想起以前老师说过的“罗森塔尔效应”,下定决心,给他来个大变样。于是,在上课的过程中,我经常叫他起来回答问题,出去黑板写练习,每次答对和做对了,我都毫不吝啬地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就算做错了,也会微笑地鼓励他继续加油。当他遇到难题的时候,我都会走过去,慢慢引导,最终问题得以解决。我也嘱咐坐在他旁边的学生,多照顾他,遇到困难都应该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度过难关。在这期间,我都不断地跟他强调,他是可以的,慢慢来,基础不好没关系,现在才初一,可以慢慢地把以前的补回来。渐渐地,我发现小华开始改变了,上课变得积极了,慢慢地认真听课,主动地写练习,不会的也主动问同学或者是问我。又一次,他居然破天荒地自动举手,要求出黑板演算题目。我当然不能放过这个机会,那一次,他全部的演算过程都没有出错。于是我趁机大赞特赞,他也开心极了,别的同学也无比羡慕。看着他们期待的目光,我觉得这一招开始起作用了。
所以,并不是这个学生无可救药,而是只有真正地了解学生,从他的实际情况出发,让真正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的信任、爱好、尊重和期待,他就会很自然地产生肯定的倾向、愉快的心情,消除对教师的敌对心理,愿意对老师讲真心话,愿意接受教师的帮助和教育。也只有这样,他的自尊感、自信心和学习热情才能油然产生,才会积极地投身到学习中去。文章
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
第五篇:拉近师生距离,共建和谐校园
拉近师生距离,共建和谐校园
---高中师生关系调查研究报告
摘要:为了更好地了解吉林省普通高级中学师生关系现状,挖掘师生关系闪光点以便于学习研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从而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尽一份微薄之力,我小组运用了抽样调查法、问卷法、和访谈法,在家乡吉林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结论:师生关系较为和谐融洽,学生对老师比较尊重,对老师的教学也比较满意。但是师生在彼此的信任及理解方面仍然存在较大问题。如不能妥善解决,势必会对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造成一定影响。
前言:本小组实践主题为“拉近师生距离,共建和谐校园”,实践地点在长春市和永吉县,时间为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
关键词:师生关系、问题、解决方案、和谐
正文:师生关系是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教育的过程和结果。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取到良好的效果;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更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校园。凡是缺乏教师关爱的地方,无论是学生的品德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师生之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因而,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作为大学新生,高中时代的记忆仍然在我们脑海里久久回荡。而给我们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和教师相处的时光。无论过去与教师相处愉快也好、相处不愉快也罢,我们都希望有机会能够系统的研究高中的师生关系,从而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虽然研究方法不一定正确,调查人群也极为片面,又受到了地域、经济等因素的种种限制,但是我们十分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对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起到一定作用。为此,我们五名来自吉林省的同学集结成小组,对家乡高中的师生关系作了一次调查研究。我们在七月份进行了多次商讨以后,制定了本次调查的具体方案:在七月末制定了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并计划在八月初正式施行。考虑到吉林省不同地域高中的教育方式及教育程度的区别,我们决定分别在省城、县城进行取样调查。首先运用抽样调查的办法在省城高中随机抽取若干名同学填写调查问卷,并邀请到了来自省实验中学的同学做了访谈。然后在位于口前镇的县级高中随机抽取若干名同学填写调查问卷,并邀请到了一名教龄二十多年的经验丰富的教师做了访谈。通过这种抽样调查法、问卷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我们掌握了大量的资料,从而可以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研究师生关系,掌握了不同地域的高中师生关系的共同点及区别,发现了众多可喜之处以及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一).教育民主与平等的意识在师生工作关系中逐步树立,但是填鸭式教育现象仍然广泛存在。
通过问卷我们得知,学生对于目前的师生关系总体上是比较满意的,但是并未达到他们心中理想的效果。这是因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虽然已经建立了一定的教育民主与平等观念,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在回答“你喜欢权威式的老师,还是喜欢朋友式的老师”的问题中,选择“朋友式的老师”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明显高于选择“权威式的老师”的比率,说明学生向往更高一层次的教育民主与平等。通过教师访谈我们也得知,教师现今的教学方法较之以前有了很大改进。被访谈的教师表示,自己年轻时脾气暴躁,经常暴力解决师生间的矛盾,而如今则可以用对话的方式心平气和的化解分歧。这个例子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教师普遍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在教学实践中将理论灵活运用,使学生享受一定的民主,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由此表明师生在工作关系中的民主平等意识普遍增强。但由于素质教育并未真正贯彻实施,高考的指挥棒促使学校把升学率作为首要工作,那么教师过分看重成绩就成为必然。在问卷调查中,几乎所有的被访者在“你觉得老师教学的最大目标是什么”一题里选择了“让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反映出学生对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逐渐失去信心,填鸭式教育仍然普遍存在。
(二)师生都重视建立与形成和谐的情感、态度、认同等方面的心理关系,但是缺乏心灵沟通。
调查结果显示,针对“你认为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中,老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这一问题,选择“在学习和生活上关注和关心学生,擅于和同学交流”的学生占总人数的67%,可见学生十分向往教师同自己谈心。受访教师也表示,心目中最理想的师生关系是“那种比较和谐的,同学生无话不谈的,彼此能够交心的关系”。虽然师生双方都向往这种和谐的、可以互相信任的关系,但是实际情况却不太乐观。学生总是希望老师在沟通中扮演主动的角色,可是由于教师数量与学生数量相差过于悬殊,教师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面面俱到。受访教师说过,“比较容易构建和谐关系的学生还是那些比较调皮地学生。因为他们常闹事儿,闹事儿的次数多和老师谈话的次数必然就多。彼此之间也就能够更加理解。了解得越多,就越容易沟通。要不然老师们就说呢,越调皮的学生越重感情,毕业了越忘不了老师。毕竟交流的次数多,相处得比较融洽。”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平时安分守己,从不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往往容易受到老师的忽视,所以此类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上有困难的时候不会选择教师作为倾听者。久而久之,师生心灵间的距离越来越大,随即产生了交流障碍。但是师生双方都不愿意持续这种局面。受访教师表示,自己很希望能和自己的学生成为朋友,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受访学生也认为“学生有困难要与老师交流请教,做到老师与同学可以分享秘密的良师益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靠老师与学生共同维持”。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水平有待改进,学生对教师的期待呈现多元化。
调查显示,当被问及“你认为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回答了“教师的教学方式落伍,急需改进”。针对“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中,老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一题,很多学生选择了“思想先进,能跟住时代,不迂腐”“经常鼓励学生,增加学生信心与勇气”,甚至选择“外形整洁、干净、干练,衣着得体”的也并非少数。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今的教育环境,学生对于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体罚或变相体罚时有发生。教师偏爱优秀生,厌恶“问题生”的现象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种种迹象表明许多教师还没有将新课程理念真正运用到教学实际中去,仍旧是以前那一套陈旧的教法。社会向前发展,人的需求和要求也在不断扩大提高。学生对老师的期待也就越来越多。教师只有紧跟时代,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才能适应形势,才能满足学生提出的多方要求。这对所有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挑战,一个契机。
针对发现的问题,我们通过查阅资料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给学生一定的身心自由。
高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易幻想、爱冲动,有强烈的自由行动欲望,但其行为能力却十分有限。教师绝不能限制学生的身心自由,而应多给学生一些开辟活动的空间。通过学生丰富多彩的自由行动,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以便因材施教。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互相理解和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加强与人交往的意识,促使学生能自主创造和谐的社会交往环境。人总是愿意和同类在一起,并且相互模仿,青少年在自己的群体中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这比从教师、家长等不同年龄层次的人那里获得的要多的多。当然教师也应该注意引导学生的健康交往,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观、朋友观。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锻炼能力,更应该引导学生成为一个社会的人。
(二)理解并分担或共享学生的喜怒哀乐。
现实生活纷繁复杂,未来生活捉摸不定,外界的一点点变化都可能在学生的心海里激起巨大的波浪。他们的喜怒哀乐常常溢于言表,希望自己的感情能被理解。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注意捕捉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和学生沟通,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引导。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素质教育,以人为本。新课程的实施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国家栋梁之才,为了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为学生排忧解难,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变教书为铸魂,变行为为素养,变文化为品格,以求共同发展,共同提高。所以,应努力构建学生的心理驿站,使其身心健康发展,从而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乐”学。
在访谈过程之外,我们在与受访者交流时,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讨论学习兴趣时发现了一个很普遍有很重要的现象,当老师的课堂生动有趣时,学生的注意力更加容易集中,而且持续的时间更长,反之,无趣的课堂会让人昏昏欲睡。完全影响了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并对师生关系造成了伤害,所以课堂教学的趣味成为师生关系的重要纽带之一。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能做到这一点,老师教育水平的参差不齐让这个兴趣教学的口号空喊多年却依然无法有效落实,大多数同学们依然在死学硬学,进行着枯燥无味的求学,题海题山战术似乎在高中已经成为主流,于老师交流沟通似乎已经可有可无,老师只是一个能够解题的机器,对学习也没有兴趣可言,大量麻木的苦学只会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废材”。从无数的调查问卷中很明显的可以得出学习兴趣是与老师沟通的重要桥梁,高中生正是冲动感性的年纪,喜欢的就是喜欢,不喜欢的直接就回躲避,所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乐”学是一位老师一生的职责,也是学生在求学时最希望感受到的。学习兴趣既来自教师对学生的关爱、理解和尊重,也来自教师精深的教学业务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我想,尽管面临高考的巨大压力,尽管想要实现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无疑是天方夜谭,但是教师是不是可以在这个“牢笼”里再建一栋“阳光小屋”?也就是说,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卓越的讲课艺术融入一些幽默元素于自己的课堂,我想如果教师把创设乐学情境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学生就乐意按照教师的指引去实践,就会有收获有提高,从而亲其师。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幽默的氛围非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师生间应交往互动,以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同学生一起成长。
(四)教育方式要因人而异。
在采访教师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了经验丰富的教师十分注重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她向我们反复强调,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想办法走近每一名学生的内心世界,必须知其所想。只有“把话说到他们的心坎儿里去”,才能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才能达到“心心交流”的目的,才能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打下坚实基础。然而不同类别的学生所思所想不尽相同,所以要想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必须针对不同群体采取不同的方法。受访教师表示,“对于好学生,在学习上其实不用更多的督促,但是要注意他们的情绪和思想变化。因为在每一次考试之后,成绩的高低对于他们的情绪影响比较大。所以这个时候,就应该多和他们谈谈心,帮助他们重塑自信。然后也应该时常地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让他们别总处于那种紧张的氛围之中,也就是不让他们脑子里的弦儿绷得太紧,因为什么东西绷得太紧了就容易折。对于那些不易沟通的中等生,就应该多关心、多注意、多关注他们的变化,多走近他们。对于那些比较调皮的学生,则应该多理解他们,多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他们的内心世界还是很丰富的。和那些好学生想比较而言,他们就属于学习上的弱势群体,所以对于他们就应该多帮助、多理解。同时,对这类学生的要求也要严格一些。因为他们本来就比较懒惰,而且非常散漫,要是对他要求再不严格,他就可能在学习上严重下滑。所以对他们既要理解,又要严格。” 对不同群体采取不同的对策,正是该教师二十年教学经验的精髓。换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如果教师能够很好的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如果学生能够对教师敞开心扉,那么不仅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会成为空谈,实现素质教育也必然会指日可待。
结语与体会:我们都从中学走过,切身体味过高中生活,便深知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在个人角度,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在校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都有着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而在整个社会大的方面,师生关系和谐与否也牵动着教育的发展。在不做调查的情况下,我们也能容易的推出这个结论,而通过这次对于不同人群的调查,更进一步了解到人们包括学生、家长以及教育工作者等对于更和谐的关系的渴望,也都表明有意向为了打造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共同努力。尽管现在的教育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们也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期待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高中的师生关系,我们的高中教育会想更好更和谐的方向不断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南师范大学 2006年01期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策略研究>> 李振东 2006年
<<浅谈高中语文中的师生关系>>
梁淑华 <<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0第12期
吉林省高中师生关系的调查研究
指导教师:李林英
组长:王思远 1120102177 电话:*** 组员:金月虹 1120102175 孙宇 1120102174 王雪 1120102176 徐鹏启 1120102178 学院:材料学院 09211001班
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2011年0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