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
现代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
1、承担教学重任,指导学生学习。
2、实施素质教育,投身语文教育。
3、转变教学方式,完成教学目标。
第二篇:论现代小学语文教师的素养
浅析现代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从王崧舟的《长相思》谈起
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一直以来都呈现出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趋势,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结构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具备新的现代教育理念;强调知识结构的整合性;注重提高文学素养;灵活运用教学设备等等。
一、小学语文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犹如音乐演奏的指挥棒,一个全新的、准确的定位,能够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与时俱进,首先具备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终身教育的理念。
素质教育理念,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从清末全国普遍办新式学堂算起,我国应试教育有近一个世纪之久。这种脱离社会发展需要,违背人的发展规律,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扭曲了教育的本质。新课改摈弃应试教育,提倡素质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创新教育理念,是现代教育的核心内容。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国是个大国,但却是个创新匮乏的国度,市场上我们能见到很多“Made in China”的产品,却不是真正的“中国创造”,利润少得可怜,让人悲哀。创新在于从小培养与激发,我们的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终身教育理念,是现代教育的实质。“学无止境”,教育我们学习具有终身性。况且在这知识经济爆炸的年代,不学习将很快被社会所淘汰,所谓“不进则退”,不学习,我们只能被定格为不合时宜的“老古董”。教师要积极进修学习,更新思想观念,拓宽认识领域,时时走在时代的前列,更要教育孩子虚心求学,向长者,向生活吸收养分。
全国著名小学语文特级老师王崧舟本着“诗意语文”的教学理想与信念,主张“以发展学生的语感素养为核心,从生命成长的高度来观照和深化语文教育改革,在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协同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自我生命的和谐发展,让师生在语文的大地上诗意地栖居。”在其发表的科研论文中,我们可以看到,王崧舟老师正在逐步形成“理论先行、注重实效、模式创新、服务课堂”的教学特色。这为我们新一代的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
二、小学语文教师的整合性教学结构。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学生来说,学会学习的方法比获得现成的知识更为重要。任何知识,我们都讲求一个系统性,这在高年级段的理科、学习中非常常见,抓住主干,然后能够举一反三。系统性学习的好处显而易见,譬如书架,当我们把所有的书都分门别类后,以后的学习中想取哪本就是轻而易举的事了。
但对于纯文性的语文教学来说,特别是我们的小学阶段,似乎在教师间存在这么种倾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不需要讲究系统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也无需具备那么多知识了。他们片面地认为语文教学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上,怎样使课上的生动有趣,怎样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当然,不否认这样的想法有其好的一面,但是过犹不及,现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 “闹课”,表面上看去,整堂课气氛非常活跃,但是实际上又教会了学生点什么呢,对于幻化无穷的新词,学生又能领悟或是记住多少呢?
有道是:“教师一碗水,就能引出源源不断的江河。”此话不错。但是我们教师不能曲解新课程下这句话的含义,作为自我推卸责任武器。新课程下,我们教师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如果说这碗水是源头,那么我们要教会学生摸清知识的主要脉络,也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学生才能根据平时的积累,引出源源江河水来。况且,当今时代,一个人不可能掌握全面的知识,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需要有足够的敏感度,能从令郎纷杂的广告、新闻中提取有效地信息。
王崧舟教师在他的《长相思》中就不断实践这一理论。他的设计思路虽寥寥几条,却既体现了古诗教学的特点,又体现了自身对语文教学的认识深度,不愧是居高临下,站在语文课程最本质的高度进行教学设计。更为可贵的是,教学过程扎扎实实,步步为营,创造“征程”与“故园”不同的情境,让学生感悟“身”与“心”分离的对话,感受“相思”之苦。王老师紧紧抓住《长相思》的“魂”,有条不紊地实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三、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
作为语文教师,最重要的还是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虽说小学语文知识涉及不深,但是知识面却很广。并且,现在信息来源非常便捷,小学生的知识层面比以往提高了不少,倘若,小学语文教师跟不上学生的知识扩展速度,恐怕过不了多久,教师会面临“难下台”的窘迫。
这就要求我们新一代教师具有丰厚全面的文化知识。一个勤奋的教师,不仅读教材,读参考书,更重要的是博览群书。小学课文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识,好奇的小学生又爱提出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如果我们教师不能成为“小小博学家”,一方面不能使学生成服,一方面又有失教师之责。我们的王崧舟老师这一点就做得很好,他善于给学生的回答用不同的词句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比如说在改读《菩萨蛮》的“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时,分别加入情境性语句:
对“妻”: 长亭外,杨柳依依,妻子站在送别的路上,问纳兰性德——
对“子”: 长亭外,芳草萋萋,儿子拉着父亲的手问——
对“父”: 长亭外,秋风瑟瑟,白发苍苍的老人问纳兰性德—— 对“兄”: 长亭外,雨雪霏霏,兄长递上一杯酒,问道——
这种富于变化的语句,展开了一场教师参与其中的既饶有趣味又感情沉郁的情景对话。在情景对话中学生把“问君”改为“问夫”、“问父”、“问儿”、“问哥”而反复诵读,情真意切。试问,王崧舟老师没有平时语言的积累,能在这关键的时刻妙语连珠吗?
此外,教师文学素养的积累,要让其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流畅语言中表达出来。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语文教师不能正确运用祖国语言与学生交流是不可原谅的。一个有语言修养的教师,往讲台一站,神采奕奕,目光炯炯,说起话来,铿锵有力,抑扬顿挫,这就从语气和音质上略胜一筹,以自身简练、准确的语言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并抓住时机规范或矫正学生的语言。
王崧舟老师教《长相思》一课,其最大的特点是恰到好处地运用自己创立的诗意语文的理念和策略实施教学,既注重学生语言系统的丰富和优化,又着力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以荡气回肠的朗读、充满对比的想象和拓展转换的追问,向我们展示了一堂充盈着诗意的语文古诗课堂。他的“读”不只是局限于简单的“读正确、读流利”,而是经历了从“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到“正确”、“有感情”、“有节奏”,要读出“味道”,读出“感觉”。
四、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设备的灵活运用。
社会对小学的教育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学校对教育的硬件设施建设也有了很大改善,多媒体教学的引入,对于活化内容、生动形象、优化教学过程与方式方法等显然有多种先进的作用。然而这些教学媒体,在整个教学中只能是居于辅助地位,只能在学生阅读文本有困难或出现疑难,需要营造课文情境,活化抽象而深难的内容,形象展现复杂过程和优化教学方法之时适当运用,以此直观形象地辅助学生增强感受、具体认识、加深理解、解决疑难。过于花哨或是过多的出示教学内容,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丧失学习、感知语言文字的机会和过程,不符合课程教学目标。
王老师在《长相思》一课时就恰到好处的运用了多媒体。在理顺古诗后,王老师用课件播放一段音乐,在音乐中有感情朗读,这就立即使平面的诗词立体化,自然而然地带学生进入纳兰性德的思绪。
在训练写话时,王老师出示一幅简单的女子刺绣图,在《琵琶语》的伴奏声中,用舒缓的语调提示学生,想象词人在家乡生活的多种可能性,借以拓展学生的思路。学生的想象极其丰富,家乡美丽、温馨,安宁、祥和,真正使学生体味到“故园”二字所承载的无穷韵味。
王崧舟教师多媒体可见并不多,但每一次小小的尝试,都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年轻教师借鉴。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局对小学教师的要求提高了不少。小学教师是孩子的启蒙者,对学生的今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作为年轻的准教师,我们决不能玩忽学生的成长,我们必须严格训练自己,当真正走上三寸讲台,做好真真实实的引路者,指导者。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师
跃进小学李宏《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语文教师》。
假期里,闲来无事时,我喜欢拿《小学语文教师》杂志细细品读。其中有一篇《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给我流下了很深的印象,使我收益非浅。
在当今信息量激增的社会里,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迫在眉睫,这也需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去引导学生在会读一本书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开展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方法。
当前,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大多由老师自行组织安排,由于缺乏统一组织规划,难免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学生在阅读的质和量上都难以得到保证。
【摘录:《语文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规定:小学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 万字,以后逐渐递加。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倡读整本书,并在附录中提出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那么,我们该做些什么?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指导孩子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让孩子们在一条有航标的书海中遨游。】
一、开展活动,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有书才可读,环境可育人。基于这种认识,我们首先因地制宜,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在班上营造一个适合读书的环境。
(一)在班级建图书角。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举全班之力,集小流成大渠,建成班级图书角。我们采取的方法是:
1、订书。号召班级学生收集起来的废纸和废品挣得的钱订阅书籍。
2、捐书。号召班级任课老师和学生主动捐出一些自己的精品收藏,存入图书角备看。
3、借书。从学校图书室借来相关图书并定期更换。
有了这个图书角,大家也就有了一个资源共享、自由阅读、讨论交流的平台,课外阅读也就有了保障。
(二)挤时间博览群书。
时间是课外阅读的保证。【摘录: 调查表明:大量的课外作业不仅占据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还造成了学生身心疲乏,降低了读书的兴趣。为挤出阅读时间,我们按照新课标 “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多读整部书”的要求,对课堂结构做了调整:首先,改革作业方式,将所有作业都在课堂完成,课间不留作业,家庭作业就是读书。其次是按排读书时间,午饭后的30分钟设定为读课外书时间。另外,我们还把每周五的最后一节课定为自由读书课,学生从班级书角中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不出班级自由阅读,看不完也可以带回家继续读;也可以到学校网络教室,去畅游学校网上“书库”。至于阅读方式,不做特别要求,他们可以一个人静静地读,也可以几个人一块读;可以边读边议,也可以边读边记。】
(三)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读书是需要一种环境氛围的。为了让孩子爱上读书,学校在每个教室里贴几
句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引发的是学生的理性思考;我也常组织讲故事比赛,读书征文竞赛等活动所激起的是学生的读书兴趣;在教室的花架上放几盆别有情致http:///wenzi/的花卉和盆景,营造一个美的环境,让学生在欣赏时,不觉中舍弃顽皮和浮躁,使内心回归平静与闲适。通过班级环境的渲染和氛围的营造,对同学们而言,潜移默化中使之产生“我要读书”的内在驱动力。
二、课外阅读需要正确的阅读方法来指导。
针对有些同学读书时走马观花,读多少、忘多少、丢多少,就像竹篮打水,结果一场空,不得长进。有些同学虽然读书很认真,当时凭脑子也记得一些东西,要用时,则什么都捕捉不到了。【摘录:《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学生是“主人”,教师是“引导者和组织者”。】
那么,怎样指导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呢?我采取了以下几步措施。
1、学习老前辈的阅读方法
① 毛泽东的“三复四温”式阅读和“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法
② 王梓坤的抄读法
③苏步青的多读、精读法。
2、指导几种课外阅读的方法。
1.三读法
(1)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2)探求性的速读。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快速阅读的奥秘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掌握快速阅读的孩子每分钟能读200多个字,未受训练的每分钟只能读八九十字。速读能求得新知识新信息成倍成倍增长,赶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3)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4)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分别用各种符号做下标注。
(5)写读书笔记。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
(6)作卡片。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师
小学语文教师“未来之星”培训活动安排
一、活动时间
3月21至23日。
二、活动形式
课堂教学同课异构展示交流。
三、活动程序
时间 地点 分组
3月21日 实验小学 实小、附小、振兴
中小、一小、二小、四小
3月22日 临沭街道中心校 沭镇、蛟龙、大兴
石门、朱仓、玉山
3月23日 郑山街道中心校 店头、曹庄、南古
郑山、白旄、青云
四、活动内容
1、课堂展示课题:三年级下册《月球之谜》
2、活动前交课堂教学设计一式7份。
要求:
⑴教学设计要参照教研员远程研修专题四的要求,要特别重视目标的落实,教学目标要要根据个人对教材的理解确定,不要照抄教参。
⑵并做好关于目标达成的评价设计。
⑶要处理好语文双基训练和阅读能力培养的关系。
⑷展示结束后,将现场就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目标的达成等内容进行简要答辩。
五、其他事宜
1、本次活动不计分,不评比,重在展示、研究。
2、各单位分管教干(驻城学校教导主任、乡镇教研员)要跟进辅导,确保前期备课质量。
3、建议驻城学校教导主任、乡镇教研员参加活动。
4、展示结束后,每位参训教师撰写教学反思一篇,500字以上。
5、活动结束后,各参训教师将展示活动材料(教案、课件)反思一起发电子邮箱:409556348@qq.com。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现代信息技术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现代信息技术
一、以学生为中心,这是有效运用的核心理念
观念是行劝的向导,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会直接产生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在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整个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教师展开的,将学生视为从属的课堂参与者、被动的信息接受者,整个教学成为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过程中如果依旧以教师为中心,那么,教学只能是从传统教学的满堂人灌变为现代教学的满堂电灌,只是披上了现代化教学的外衣,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这样的教学势必是失败的。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出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整个教学活动都要围绕着学生这个中心展开。只有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才能使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师生共同参与与探究的平台,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一)素材选择要贴近学生学情,提高本身实效 在制作课件或收集信息时,要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要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选择最具典型性与代表性的素材,兼顾知识性与趣味性,这样才能使现代信息技术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学情,能够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思考的独立性,从而使学生在轻松而愉悦的氛围中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活动。否则只是按教师的主观意愿来选择素材,就会脱离学生这个中心,无法激起学生参与的激情与动力,不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自然也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二)运用时要处理好突发事件,促进课堂生成 学生是鲜活的生命,有着不同于成人的思考方式,即使在学生之间也存在差异,为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并不能预料到课堂所发生的情况,总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如果只是机械地照搬预案,同样会脱离学生这个中心,不利于学生认知活动的开展。因此,要实现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当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突发事件时,不要将学生的思路强行拉到预定的教学方案中来,而是要灵活运用教学技巧,对预设的学案进行合理调整,当堂创作,真正做到张弛有度,使得整个教学活动在教师的灵活掌握下围绕着学生有效展开,使得课堂处于不断的动态生成之中,实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这样的课堂才能具有生命的活力,成为学生自主发展与自我展现的舞台。
二、适当放慢教学节奏,在师生、生生之间展开互动探究 现代信息技术将教师从繁重的板书中解脱出来,可以让教师与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展开思考与探究。但许多教师片面追求大容量,教学节奏加快,学生并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展开独立思考与探究,这也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只有深入地思考与思维,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自主交流与互动探究,才能让教学成为学生的学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放慢教学的步伐,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展开独立思考与积极思维,当学生存在不同见解时要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交流与讨论,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实现师生的共同参与与互动探究,真正实现以学定教,让学生由学会到学会,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思考与思维,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这就需要教师拥有一双善于观察与发现的眼睛,要能够从学生的眼神与表情中读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一知半解,还是完全不懂,还是彻底明白。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来调整教学节奏,学生明白的地方一代而过,而不懂的地方则要重点讲解,这样才能在全体学生深刻理解与掌握的基础上实现教学容量与密度的增大,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三、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为教学服务 不可否认,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重要优势,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深奥的知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展开主动探究,实现了学生由苦学到乐学,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构建的转变,这正是新课改下我们所追求的有效教学。广大教师也正是看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这种优势而狂热地运用于教学之中,无论是新知的讲授还是旧知的复习或是优质课的准备,清一色的现代信息技术,没有现代信息技术就无法上课,甚至是不用现代信息技术而采用传统教学手段的教学与优质课与新课改没有任何联系。这是在这种错误的认识下将传统教学手段推向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对立面。冷静下来认真思考,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真的是势如水火,只能两者选其一的关系吗?教学手段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就在于运用,正如赞科夫所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也就是说教学方法只是一种手段、一种方法,只有独具匠心的运用,才能使之成为推动学生认知的重要手段。也就是说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都是平等的,都有着各自的优点与缺点,如果只是盲目地排斥与肯定,并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只有理性认识,科学运用,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比翼双飞”,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的强大联盟,才能为学生打造一个富有活力与魅力的课堂,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与动力,引导学生展开主体探究,构建高效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四、结语 总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这是新课改下小学教学的必然趋势与重要方面,是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步伐,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这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要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探索,这样才能摸索出一条有效运用的途径,探索出全新的教学模式,使之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使之成为展现学生个性,激活学生思维的最佳平台,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