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府扶贫到户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3 01:26: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政府扶贫到户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政府扶贫到户调研报告》。

第一篇:县政府扶贫到户调研报告

扶贫到户是实施《湖北农村扶贫条例》,完善与农村扶贫制度相衔接的各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惠农政策的庞大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活动,它既有政府行为,也有市场行为,以及相关社会组织的民间行为,还有贫困农户的主体行为,各种行为交织在一起。如何将各方力量、各类扶持资金项目等扶贫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漏斗向下直达贫困户,使贫困户直接地而不是间接地、能动地而不是被动地受益?竹溪县扶贫办结合山区贫困状况和自身实际,组建专班紧紧围绕专项扶贫到户、行业扶贫到户、党员干部帮扶到户、扶贫到户投入保障机制、扶贫到户运行组织机制等五个部分16个内容分解到具体责任人,先后深入到贫困村、贫困户和相关行业部门中进行全方位调查研究,对现行的扶贫到户政策进行了认真梳理、完善、扩充、细化,现将调研报告如下,仅供参考。

一、专项扶贫到户政策研究

(一)产业扶贫到户政策

对贫困户的支持首先是资金筹措渠道问题,我们建议:

1、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扶持贫困户发展种、养、加项目的支持力度。每年下达的财政扶贫资金中,应有20-30%的资金用于扶持贫困户发展种、养、加项目;在整村推进的过程中,切实保证50%以上的资金用于重点村产业建设,其中应有20%的资金用于扶贫贫困户发展种、养、加项目。

2、通过信贷扶贫扶持贫困户民展种、养、加项目。特别是要加强改进小额到户贴息贷款工作,省里要加大小额到户贴息资金额度,改进项目管理办法,简化工作程序,以尽可能地满足贫困户发展的资金需求、服务需求。

3、建立帮扶机制。引导开展对口帮扶的单位、企业在对口帮扶的村中选择具备发展能力的贫困户进行帮扶,重点发展种、养、加项目。

4、发挥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使贫困户种、养、加项目与骨干产业、龙头企业联姻,通过其拉动,促进自身更好地发展。

其次是扶持标准:发展种植业、发展养殖业,视规模按每户XX-4000元进行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项目,视规模按每户1-2万元进行扶持。

最后是到户途径:实行扶持资金直达。按照农户申请、村委会推荐、乡镇申报、扶贫部门考察论证能否扶持并确定扶持标准、立项的程序,确定每年扶持的对象和范围。对立项扶持的农户,项目完成经验收后,扶持资金直达该农户。

对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的支持政策,我们认为:

支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对加快产业化扶贫进程、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深远的战略意义。竹溪是边远贫困山区县,产业化龙头企业还在成长和逐步壮大的过程中,其效益和带动作用已经凸显。但就目前来看,由于龙头企业自身还在成长,还需要支持,对贫困户的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的带动和贫困户的利益分享等方面的作用还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因此,要有效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必须坚持:

1、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通过设立专项发展资金、强化产业扶贫的基础地位、广泛开展产业协作等途径,为龙头企业搭建发展壮大的平台,促使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2、加大龙头企业扶贫贴息贷款支持力度。龙头企业扶贫贴息贷款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一种好的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应加大力度,更好地实施。每年应增加贴息资金的总量,满足扶贫龙头企业的巨大需求。应倾斜边远贫困山区,缓解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矛盾。应简化工作程序,下放审核权限,把龙头企业贴息贷款指标下到县,由县级扶贫部门具体进行组织,解决现行的县级只能申报,能否扶持不能给企业一个明确结论的尴尬。

3、具体细化扶贫龙头企业的扶贫责任。对认定的扶贫龙头企业,要积极吸纳贫困户从业,对相关联产业的从业贫困户进行资金、技术、市场、信息帮扶,实行利益分享。申报扶持项目过程中,要明确申报上述内容的规划和效益评估。

4、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对已得到过扶持的扶贫龙头企业履行扶贫责任进行后续考察,履行扶贫责任好的企业,继续加大力度进行扶持,责任履行不到位的,限期进行整改,或取消扶持资格。

(二)雨露计划到户政策

要完善“贫困户能力建设工程”的扶持政策和具体操作办法:

(1)对有转移愿望的贫困户青壮年劳动力免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经本人申请,县乡审核认定,由扶贫部门发放培训代金券,贫困劳动力凭代金券到扶贫部门认定的培训基地免费参加培训,基地又凭代金券、学员的身份证复印件及签字台帐到财政部门报账并请求拨付培训费,对于贫困学员的生活补贴可以按照每月200元的标准直接打到学员的“一卡通”上;

(2)对于农村贫困户“两后生”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我们认为主要是支持贫困学生的生活费用、交通费用以及办证、就业、创业方面他们无力承担的费用。主要是采取补贴生活费、交通费、办证补贴以及就业、创业贷款贴息补贴。对于贫困学生生活困难的可以直接补贴生活费,按月划拨到贫困学生个人账户上,对于贫困学生交通补贴及培训后需要办理相关证件的实际花费可以采取据实报销的办法,对于贫困生培训后愿意创业的应该提供创业担保或贷款贴息补贴。生活补贴标准按照每月补贴200元,每年补贴XX元的标准为宜,交通费用及办证费用可据实报销,同时可以为贫困生提供不少于1万元的创业担保基金,对于贫困生贷款创业的可以全额贴息,同时我们建议每年至少应该拿出雨露计划资金的30%来扶持基地建设,同时还应该安排不少于10%的项目管理费用,以适应实际工作需要。

(3)对于在家务农贫困户劳动力参加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政策和办法,我们建议由乡镇组织培训,根据培训时间的长短和人数的多少申请培训补贴,培训补贴主要包括培训教师的工资、学员的食宿费用、资料费用。在乡镇参加培训的可以按照人每天补助60元(含培训教师工资)直接补贴给乡政府。

(4)对于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带领贫困户从事开发性生产的创业培训政策和办法。我们建议从现有的雨露计划培训资金拿出一部分,变成贫困人口创业基金或创业专项贴息资金。培训对象只需锁定贫困人口,而年龄的限制也应该放宽到50岁,培训时间应该坚持长短结合,以长训为主,补助标准应该大幅度提高,长训至少达到2500-3000元,短训补助1000-1500元。

(三)扶贫搬迁到户政策

(1)、整合各类到户扶持政策,确保扶贫搬迁户搬得了。现阶段农户建房投入,一层砖混结构平顶房或两层砖混结构平顶房分别需投入6-8万元或12-15万元(含维修费用)。现今扶贫搬迁户平补助8000元,生态移民户平补助1万元,危房改造户平补助5000元,都不能较为有效地缓解贫困户建房资金短缺困难。只有将各项扶持政策较为有效地捆绑,确保户平补助达到2万元左右,才能调动他们的建房积极性,较为有力的帮扶贫困户建起新房,从而确保能够搬得了。

(2)、捆绑多部门项目资金,确保扶贫搬迁户住得稳。要真正实现搬迁后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观,需投入建设较多,主要是公路、人畜饮水解困、土地治理等项目建设,而要真正实施以上建设,需投入较多的资金,农户、村委会,乃至乡镇自筹能力有限,就需要捆绑投入交通、水务、土地等部门项目资金予以扶持,才能真正解决搬迁户行路难、饮水难、土地调整难等困难,确保搬迁后农户能够住得稳。

(3)、盘活多方面资源促增收,确保扶贫搬迁户能致富。扶贫搬迁户搬迁后,如何打破增收瓶颈问题,需要盘活多方面有效资源,将茶叶、中药材等基地优先划拨或者承包给搬迁户经营。加强种植、养殖、务工技能等多方面培训,增强搬迁户致富本领,全方位、多层次的增加搬迁户收入,确保扶贫搬迁户能致富。

(4)、分解落实责任,形成全社会关注浓厚氛围。要把扶贫搬迁作为扶贫到户、济贫帮困的重要措施,作为大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将此工作责任分解落实到各个相关部门,形成全社会关注浓厚氛围,确保此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四)生产互助资金和小额扶贫贷款到户政策

省扶贫办和财政厅要在借款周期和担保等方面放宽限制条件,同意各试点县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延长借款周期;对社员不愿为其提供担保而自愿提供抵押的社员,要充许为其借款。对经营管理有序、互助资金使用有效果、产业发展有规模、贫困农户增收幅度大的扶贫互助合作社,可增加互助资金的扶持额度,也可安排部分扶贫到户小额贷款贴息资金对社员的借款占用费进行贴息扶持。关于扶持贫困户发展种、养、加项目支持政策。

关于小额扶贫贷款到户政策,我们建议:

1、增加贴息资金总量。以竹溪县为例,现有年贴息资金40多万元,难以满足需求,可考虑提高到100万元以上。

2、提高贴息利率。参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小额到户贴息利率应提高到持平水平,以享受扶贫贴息的农户不再承担利息为宜。

3、尽早下达资金计划。每年资金计划下达太晚,影响当年工作。应在每年5月前下达当年贴息资金计划。

4、完善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扶贫、财政部门各自职责,避免职责交叉。金融机构建立贫困户“零门槛”贷款机制,对扶贫部门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凭相关证明,可无担保申请发展生产的小额贷款。

二、行业扶贫到户政策研究

目前,扶贫工作已经进入开发扶贫和救助扶贫两轮驱动的新阶段,呈现出专项计划扶贫、惠农政策扶贫、社会各界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的新局面。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应立足行业特点,发挥部门优势,在支持和推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应进一步明确行业扶贫到户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行业扶贫作用。对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教育、医疗等资助、基本社会保障等行业扶贫到户政策要实行网络共享,要按照扶贫部门认定的贫困人口对号入座,据实增减,动态管理,公开透明。

1、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到户政策。肩负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项目的职能部门,在安排当年的建设项目时,必须优先考虑安排到贫困村、老区村,凡是贫困村其他农户能够受益的,要把扶贫部门认定的贫困户作为重点安排,并免除贫困户自筹配套资金,使他们能够共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成果。

2、教育、医疗等资助到户政策。制订和完善教育资助制度,确保贫困人口受教育权利,对于经扶贫部门认定并登记在册的贫困户子女上学,除了免除学费以外,还应该对其生活给予及时补贴,以确保贫困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在实行新农合的基础上,我们建议完善大病救助制度,对于经扶贫部门认定的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不仅要提高报销的比例,还应给予必要的救助,尽量减轻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使贫困人口最大限度地享受农村医疗制度改革的成果。

3、基本社会保障到户政策。对于经扶贫部门认定登记在册的持久性贫困户,民政部门要纳入低保范畴,实行应保尽保;扶贫部门应该建立扶贫救助专项基金,对临时性贫困户实行应急救济,帮助他们解决眼前困难。对于扶贫部门认定并登记在册的贫困户参加新农合、新农保的,贫困户应缴部分,卫生、劳动部门应该实行减免或由财政全额补贴。

三、党员干部帮扶到户措施研究

一是进一步落实责任。把县直单位定点邦扶贫困村,党员干部联系贫困户情况纳入扶贫责任制考评内容,按照“定邦扶责任、定脱贫时间进度、定帮扶目标任务”的三定原则,将邦扶工作落实到邦扶责任单位,坚持做到邦扶内容不打折、邦扶时间不断档、邦扶力度不减弱。二是进一步加强督导管理。建立邦扶工作台帐,实行“一户一表、一事一记,半年初查、年终考评”进行量化考核。

四、扶贫到户投入保障机制研究

我县现有1196元以下建档立卡的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127894人,按平均每户3。8人估算,共有开发式扶贫对象33656户。如果按每户平均帮扶XX元这一较低扶持水平估算,全县总共需要投入直接到户资金6730万元。如果分五年时间将这33656贫困户分别扶持一个轮回,则每年需投入直接到户资金1346万元。显然,这笔资金仅靠财政扶贫资金来投入是不可能的,对贫困户的资金扶持实行全面启动、平均扶持、同时推动,也是有很大的难度的。因此我们建议:

1、对全县贫困户的扶贫资金项目到户扶持,采取分期启动、分批扶持;

2、对贫困户直接扶持,建议以扶持发展种养加为主,按照户平发展4亩经济作物或养殖5-8头牲猪,户平扶持额度在XX-4000元之间才具有可操作性;

3、对贫困户的资金扶持,建议实施有偿和无偿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无偿资金主要是前期发展必须的启动资金,建议在500-XX元之间,在发展起步基本步入正轨以后,通过扶贫到户小额贷款和扶贫互助资金等有偿方式予以后续帮扶发展,直至基本脱贫,且能够稳步发展增收。

4、结合本县、本乡镇、本村地域、气候等特色和优势产业,确定各类能够直接到户的扶贫政策项目名录,全面调查产业发展投入情况,确定相应项目扶持的资金额度,制作成“扶贫政策项目菜单”,由贫困户“看单点菜”,因户制宜地选定一至两个优先扶持项目,作为农户脱贫致富的主要渠道,实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明确责任,不脱贫不脱钩。

五、扶贫到户的运行组织机制研究

1、关于扶贫到户的组织保障机制。推进和落实扶贫到户,是各县(市、区)扶贫办的主要工作职责,但由于贫困户量大、面广、居住分散,仅靠县扶贫办的力量是远远不能完成这项庞大系统工程的,需要县(市、区)政府动员相关部门和乡镇、村组、基层党员干部力量,形成一个“以县级政府为主导、县级扶贫开发部门协调、相关部门配合、农村基层为实施载体”的扶贫到户组织保障机制。我们建议要特别重视和强化扶贫部门的扶贫对象认定审核的职能职责,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贫困户建档立卡的成果,把贫困对象确定下来,要坚持贫困户年审制度,脱贫的要剔出来,新增加的贫困户要统计进来。更为重要的是要把扶贫部门统计认定的贫困户的信息与相关部门进行联网,实现贫困户信息资源共享,通过政府规定或扶贫立法明确各职能部门的扶贫责任,并由扶贫部门监督落实。要明确规定各个部门对经扶贫部门认定发布的贫困户都承担有扶持优惠的责任,比如说:政府可以规定,凡是已经录入扶贫系统的贫困户只要参加了新农合,在患病住院时,费用报销比例可以提高10%或20%;凡是经扶贫部门认定的贫困户在参加新农合、新农保时可以少交或不交应由自己承担的费用;对于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户在农村用电的电费可以更加便宜和优惠;对于国家出台的普惠政策,在贫困户面前用该更加优惠,比如家电、汽车、建材下乡,我们建议对贫困户实行更加优惠的比例。

2、关于扶贫到户的跟踪管理服务机制。为加强各项扶贫政策服务到户,我们认为现有的扶贫资金应重点扶持已经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没有经过规定程序审核认定并建档立卡的农户原则上不得安排扶贫资金,对于各级扶贫部门确认的扶贫龙头企业只能安排贴息贷款项目;为确保扶贫资金项目直接到户,对到户的扶持资金一律实行财政拨款、银行直达农户“一本通”的做法,各级干部不得经手扶贫资金;我们认为党员干部有扶贫帮困的责任,但客观上贫困地区的多数党员干部经济条件也不宽裕,所以对于党员干部可以建立帮扶到户制度,也可以对党员干部联系贫困户的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帮扶效果可以与党员干部的评先表模、提拔晋升挂钩;为了保证贫困户及时得到发展创业、打工维权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各级扶贫部门可以利用即将启动的农村信息覆盖工程,创建贫困户信息咨询网络平台,实行网络办公,网络扶贫。可以先扶持每个贫困村的村委会建一个电脑网络服务点,确保贫困户能通过村级网络服务点把自己想咨询或是需要扶持的愿望表达出来,然后由各级扶贫部门(可聘请专家担任扶贫顾问)因人制宜安排“扶贫菜单”给予帮扶。

3、关于扶贫到户的群众监督机制。完善扶贫资金项目公示制度,要全面推行扶贫项目资金和享受政策的贫困户名单网络公示制度,各级扶贫部门每年认定的贫困户要在扶贫网站上公示,农户只需输入自己或他人的姓名(或身份证号码),就可以知道自己或他人是不是贫困户、是不是享受了扶贫政策,享受了什么扶持。要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和查处督办机制,要打造阳光扶持平台,让扶贫政策的落实接受群众及社会的监督。

4、关于扶贫到户工作的考核评估机制。我们现在扶贫应该充分考虑国家财力及扶贫投入强度来确定一个扶持范围,并且我们认为就扶贫部门现在掌握的资源只能突出扶持到户,对于较大范围的贫困地区应建议政府组织动员相关部门综合治理,因为单靠扶贫部门显得力不从心。具体来讲,我们现在每年应以贫困县为单位,按照人口总数确定可以纳入扶持范围的贫困人口数,并利用专项扶贫资金瞄准这些人口进行扶持,原则上各级扶贫部门不能突破范围扶持非贫困对象。比方说,我们扶贫部门可以永远只扶持本地区最穷的10%-20%的贫困人口,这样一来,扶贫工作不仅好定位,评估也方便。具体的考核评估可以充分发动利用群众,具体的评估标准由扶贫部门制定,重点考核贫困户自身发展状况,主要内容和指标包括综合素质、生产生活条件、产业发展、收入状况等方面,每个村可以成立一个扶贫考核评估小组,让群众扶贫评估小组对贫困户脱贫及发展状况进行客观的评价,这样既可以解决扶贫部门人力不足的矛盾,由可以发挥群众的作用,让贫困户信服。对于帮扶政策落实情况,内容包括帮扶规划执行、入户扶贫措施落实、政策和资金到位等情况可以由各村村委会据实填写、乡镇政府审核并录入扶贫部门设置的贫困户信息管理系统,以供社会及扶贫部门监督检查使用。

第二篇:扶贫到户政策措施调研报告

扶贫到户政策措施调研报告

按照省扶贫办统一部署,4月份以来,我办组成扶贫到户政策调研专班,分别深入到南漳县李庙镇堰沟村、香石村和长坪镇青林村、赵岭村等4个贫困村调查摸底,并在以上镇、村及九集镇沙河、汪家井、九仙观、八泉等4个贫困村,通过与县、镇、村干部和贫困农户走访座谈,对贫困村扶贫到户政策的落实和需求等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在此基础上,综合7个县(市)区调研资料认真分析研究,形成扶贫到户政策专题调研报告如下:

一、扶贫到户工作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实地调研和综合分析,我们感到:近年来,国家对扶贫工作进行重大调整,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以来,各级政府全面推行“两项制度”衔接工作,更加关心关注民生问题,在产业扶贫、雨露计划、扶贫搬迁、小额扶贫贷款等专项扶贫工作和基础设施、公益事业、教育、医疗、基本社会保障等行业扶贫方面,加大扶贫到户力度,努力使扶贫政策全面覆盖低收入人口,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事实证明,现阶段实施的扶贫到户政策是切实可行的。

但是,通过对7个县(市)区贫困户基本情况调查的分析研究,我们发现,当前开展扶贫到户工作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作为工作主体的贫困户中存在的“一差”、“ 四低” 和“ 二重” 现象。“一差”即生存条件差。贫困户大多数居住环境恶劣,资源贫乏,生产生活资料严重匮乏,即使有资源也多因交通闭塞、信息不畅,难以得到有效开发。这既是贫困的主要原因,又是一些贫困人口初步脱贫以后又大面积返贫的根源。“四低”,一是受教育程度低。7个县(市)区调查的4701户8296个贫困劳动力中,40岁以上占47.4%,其中60岁以上693人。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59%,其中文盲或半文盲状态1301人。二是脱贫意识低。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思想观念陈旧,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还有一部分人有一定智力障碍,生活上往往靠帮靠救济,脱贫意识极其薄弱。三是发展技能低。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只占农村贫困人口的3%左右,贫困人口中能掌握到1-2门实用技术的群体只有很少一部分,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动力。四是收入水平低。多数贫困户是纯农户,贫困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的比例为62.8%,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责任田,缺技术、缺资金、缺门路,日常生活比较艰难。“二重”,一是教育负担重。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8000元左右,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上学负债累累,上大学负担就更重,极易形成贫困→辍学→再贫困的恶性怪圈,使贫困户家庭难以摆脱弱势地位。二是因灾因病返贫现象严重。在贫困户收入来源中,外出务工仅占10%,贫困户农业收入所占比重过大,一遇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收入便大幅下降,迅速返贫。家庭中有住院或慢性病的,既要支出高额医疗费用,又减少了家庭收入,这一增一减,对于贫困户家庭无异于雪上加霜。

二、扶贫到户政策措施探讨

鉴于目前贫困户存在的诸多问题,扶贫到户政策措施的研究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才能更加合理有效。为此,我们结合本地实际,对扶贫到户政策措施做出以下探讨:(一)专项扶贫到户政策探讨

1、关于产业扶贫到户政策

(1)对贫困户发展种养加项目的支持政策。在不同项目的支持幅度上,种植业项目,扶持资金主要用于种子、化肥、农药等,其资金额度每个贫困户在5000元之间为宜,尤其是生命力强、效益好的项目更要给予重点支持。发展养殖业,扶持资金主要用于种苗、防疫、场地建设,其资金额度每个贫困户在3000-5000元为宜,同时要求贫困户加入村级养殖专业合作社,走统一防疫、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之路,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发展加工业项目,以扶持加工机械为主,投资额度以实际支出的30%为宜,规模不要贪大求洋,而要与当地的产业基础、资源或当地农民的实际需求为主,有市场,有销路,有效益。

在贫困户的项目确定上,可采取村组干部参谋、农户家庭商定、扶贫干部审定方式。村组干部参谋,就是村组干部结合本地产业发展规划,贫困户的人口素质、经济状况,以及自然环境和市场情况,为每一个贫困户提出项目建议,供贫困户家庭成员商议。农户家庭商定,就是贫困户召开家庭成员会议,认真讨论村组干部的参谋意见,或家庭成员提出的项目意见,形成发展项目的家庭共识。扶贫干部审定,就是农户商定的发展项目,须经扶贫干部审议,看是否符合本地实际、扶贫项目要素要求、市场需求方向。通过以上方式,使确定的项目更加符合本地和农户实际,从而有效提高项目成功率。

在资金扶持办法上,可实行基建资金自筹,启动资金扶持,运转资金贷款。具体筹资标准为二分之一贫困户自筹,四分之一小额贷款,四分之一财政扶持。这样的筹资比例,贫困户拿得出,金融部门敢放贷,财政扶持资金能发挥效益。在扶持资金到户途径上,实行一卡通直接到户最直接、最方便、最有效。

(2)对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的支持政策

政府支持扶贫产业化龙头企业,可采取政府注资,控股企业;贴息贷款,扶持企业;优化环境,支持企业等方法。扶贫贴息贷款是一项扶持龙头企业快速发展的有效方法,应放宽政策,重点倾斜,简化工作程序,加大贷款额度,以满足扶贫龙头企业的发展需求。

扶贫龙头企业帮助贫困户脱贫,可根据企业自身特点,采取用工帮扶,支付工资帮助脱贫;产品带动,收购原料帮助脱贫;基地覆盖,包收产品帮助脱贫;慈善扶持,无偿支持帮助脱贫等方法。

龙头企业帮扶贫困户的带动机制,主要是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形式,通过产业化链条,把龙头企业所收集的技术、市场、信息传达给贫困户,最终以增产增收、增效增收的形式的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

扶贫龙头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扶贫,因此,除劳动密集型企业通过多招收贫困人口务工增收外,其它类型的企业应通过生产原料源自贫困户、经济效益覆盖贫困户、利益分享倾斜贫困户的方式履行扶贫责任。对于享受扶贫贴息贷款的龙头企业,在受益后要在税收环节上专门提取一定比例资金建立扶贫工作基金,时间为5—10年,用于扶贫工作并以法定形式固定下来。

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对已得到过扶持的扶贫龙头企业进行后续考察,履行扶贫责任好的企业,加大力度进行扶持;责任履行不到位的,限期进行整改,或取消扶持资格。

2、关于雨露计划到户政策

对于有转移愿望的贫困青壮年劳力免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可采取培训机构对照市场定菜单,贫困劳力根据意愿选菜品,补助资金跟着人头到学校,学成技艺学校包保找工作。即,市场需要什么,学校培训什么;政府划拨培训资金,以入学培训并稳定就业的人头核算,有效解决培训内容与市场脱节、政府补贴与受训人员的收益脱节问题。

对于“两后生”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可采取学校继续教育式、师徒结对传艺式、专项培训结业式、网络培训自学式等形式。再补贴政策和操作方法主要是采取补贴生活费、交通费、办证补贴以及就业、创业贷款贴息补贴。对于贫困学生生活困难的可以直接补贴生活费,按月划拨到贫困学生个人账户上。对于贫困学生交通补贴及培训后需要办理相关证件的实际花费,可以采取据实报销的办法。对于贫困生培训后愿意创业的应提供创业担保或贷款贴息补贴,“扶上马,送一程”。

对于在家务农的贫困劳力参加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培训政策应为“就近就地,分散办班,短期为主,分类指导,精选项目,无偿培训”。尽量安排农闲时间组织招生,针对不同地区农村的特点,实行随到随学,时间一般在1个月以内。在课程安排上以当地主导产业为主,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贫困户参训应减免讲课费、资料费等一切费用。

对于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带领贫困户从事开发性生产的创业培训,着眼点应在能创业、能发展、能带动上。按致富带头人发展阶段进行针对性培训,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力求即学即用,解决问题。对运用所学技能取得成效的,按照致富带头人实际帮扶的贫困人口,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3、关于插花贫困县市扶贫到户政策

在调研过程中,有关插花贫困县市特别是山区县的扶贫到户问题引人关注。由于扶贫开发工作以重点县为主(如扶贫搬迁、生产互助资金和小额扶贫贷款等政策只适应于重点县),插花贫困县市有被边缘化的感觉。各专项扶贫工作中,整村推进除省级项目资金以外,插花县市地方财力有限,村组经济薄弱,整合资金量离要求有很大差距,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在产业化扶贫中,龙头企业难以享受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其对贫困人口的带动能力自然也不足。特别是扶贫搬迁工作,南漳、谷城这两个山区县贫困人口的居住条件与保康县相似,水电路不通,信息闭塞,方圆几公里只有一、二户人家的情况村村可见。我市从2002年开始,采用每搬迁一户市级财政补贴1000元的办法,对三个山区县缺乏生存能力、脱贫无望的贫困户实施扶贫搬迁。但从几年的实践来看,1000元补贴就如杯水车薪,确实无法解决特困农户的搬迁问题,两县的贫困群众热切希望能够尽快享受到国家的扶贫搬迁政策。因此,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中,应当把对插花贫困县市的扶持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给予应有的政策倾斜,扶贫到户工作也会进一步落到实处。(三)行业扶贫到户政策探讨

要进一步整合交通、水务、电力、教育、卫生、国土、能源及民政等各部门力量,尽可能地加大对贫困村、贫困户聚集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项目的投入,力求做到全覆盖。让贫困区域群众早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发展增收致富产业奠定基础。对贫困户子女上学除了免学费之外,还应给予一定生活补助,对贫困家庭大学生实行奖励政策,确保顺利完成学业。对农村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对临时性贫困给予救济,对大病实行医疗救助,尽可能减少贫困户家庭经济负担。

(四)党员干部帮扶到户探讨

1.明确帮扶单位。以市、县直部门为主导,采取对口支援、部门(企业)帮扶、市县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定向帮扶、乡(镇)村干部直接帮扶等形式,以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档案为基准,分别与贫困户“联姻结缘”,承担帮扶任务。

2.创新帮扶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因户制宜,实施项目帮扶、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科技帮扶,充分调动帮扶单位(个人)和帮扶对象两个积极性。

3.注重帮扶成效。对帮扶工作要一抓到底,不可半途而废。每年都要联系一批,帮扶一批,消化一批,脱贫一批,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4.强化帮扶责任。要把帮扶贫困户作为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进行落实。帮扶情况登记造册,一定三年不变,贫困户不脱贫,党员干部不离开,并将此项工作选拔重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五)扶贫到户投入保障机制探讨

根据我们在南漳县李庙镇堰沟、香石和长坪镇青林、赵岭等4个重点贫困村的调研,贫困户的发展能力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一家至少有一个明白人,给资金给技术就能带动发展的占65%。第二类是遭遇自然灾害、家有长期病号等情况,给资金给技术一时也难以脱贫的占15%。第三类是居住环境恶劣,交通不畅,信息闭塞,发展生产困难较大的占10%。第四类是全家没有一个明白人(没文化,智商低),缺乏脱贫能力的占10%。针对上述发展差异,扶贫到户投入保障机制可这样设置:

1、核准类型,区别对待。扶贫到户资金投入可分为两大类,即保障型和发展型。到户扶持前,应在认真分类的前提下,对无劳、无智户以暂时保障型为主,与民政部门配合,享受低保待遇。对发展型贫困户,则应分期启动、分批扶持。对有发展条件、有生产能力、有强烈发展愿望的贫困农户给予优先支持。对有发展愿望,却因各种原因难以迅速见效的贫困农户,应在妥善解决存在困难后再行扶持,效果会更好些。

2、对贫困户的直接扶持,应以扶持发展种养加为主。通过初步算帐,种植业按照户平发展4亩经济作物或1500袋袋料,养殖业户平养5—8头牲猪或500只土鸡,坚持连续扶持2—3年,五年可以达到脱贫目标。户平扶持额度3000—4000元比较合适。

3、对贫困户的资金扶持,应实施有偿和无偿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无偿资金主要是前期发展必须的启动资金,可在500—2000元之间。在发展起步基本步入正轨以后,通过扶贫到户小额贷款和扶贫互助资金等有偿方式予以后续帮扶发展,直至基本脱贫,且能够稳步发展增收。

4、结合各地特色和优势产业,确定各类能够直接到户的扶贫政策项目名录,全面调查产业发展投入情况,确定相应项目扶持的资金额度,制作成“扶贫政策项目菜单”,由贫困户“看单点菜”,因户制宜地选定一至两个优先扶持项目,作为农户脱贫致富的主要渠道。

5、建议在整村推进基础上开展扶贫到户工作。鉴于直接到户在组织保障机制、实施程序方法等方面的难度比较大,而作为近些年来己成为扶贫开发主要方式的整村推进工作,既有助于解决贫困村的整体困难并推进产业化发展,又便于有的放矢开展贫困户帮扶工作。因此,综合多方意见,我们建议可在继续实施整村推进的同时,每年核定一定数量的贫困户开展扶贫到户工作,势必也能收到良好效果。

(六)扶贫到户的运行组织机制探讨

1、建立扶贫到户的组织保障机制。县级政府要统筹一切扶贫资源,形成一个“以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群众主体”的扶贫到户组织保障机制。要进一步强化和发挥扶贫领导小组作用,明确各职能部门的扶贫责任,并监督落实。要健全扶贫组织机构,延伸工作触角,除县扶贫办作为县级主管部门外,保证每个扶贫工作重点镇有扶贫到户工作站,村有兼职工作员,以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转。

2、建立扶贫到户的跟踪管理服务机制。充分利用建档立卡成果,强化贫困户动态管理,因户制宜地进行差别性资金扶持,对到户扶持资金一律实行财政直达,确保贫困户及时足额地获得资金扶持。严格党员干部帮扶到户制度,根据县直单位挂点扶贫情况,每个村每户贫困户要确保有一名帮扶领导或党员,明确责任,实行不脱贫不脱钩,确保贫困户三年内脱贫。

3、建立扶贫到户工作的群众监督机制。要坚持公开、透明的工作方针,从贫困户确定项目资金扶持到脱贫退出机制等都要坚持程序。要打造阳光扶持平台,利用张榜公布、网上公示等形式进行公开,要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建立查处督办机制,使扶贫到户工作全程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4、建立扶贫到户工作的考核机制。可由相关部门共同制定出台考核办法,对各地各部门落实和执行扶贫到户政策情况实行考核。通过对包括贫困户能力素质、生产生活条件、产业发展、收入状况等各方面指标的提升幅度来衡量工作成效的好坏。通过考核各级部门帮扶责任制的落实情况,把帮扶工作与当地经济发展、领导干部政绩挂起钩来,进行奖优罚劣,确保扶贫到户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摘要】

扶贫到户政策措施

对贫困户发展种养加项目的支持政策

扶持资金主要用于种子、化肥、农药等,其资金额度每个贫困户在5000元之间为宜

扶持资金主要用于种苗、防疫、场地建设,其资金额度每个贫困户在3000-5000元为宜

扶贫到户投入保障机制:对贫困户的直接扶持,应以扶持发展种养加为主。通过初步算帐,种植业按照户平发展4亩经济作物或1500袋袋料,养殖业户平养5—8头牲猪或500只土鸡,坚持连续扶持2—3年,五年可以达到脱贫目标。贫困户扶持额度3000—4000元比较合适。

第三篇:扶贫到户新模式调研报告

扶贫到户新模式调研报告

近年来,国家对扶贫工作实行新的扶贫标准,更加关心关注民生问题。在产业扶贫、雨露计划、扶贫搬迁、小额扶贫贷款等专项扶贫工作和基础设施、公益事业、教育、医疗、基本社会保障等行业扶贫方面,加大了扶贫到户力度,努力使扶贫政策全面覆盖低收入人口,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作为工作主体的贫困户中,存在着“一差”、“四低”和“二重”现象。“一差”即生存条件差。有些贫困户居住环境恶劣、资源贫乏,生产生活资料严重匮乏,即使有资源也多因交通闭塞、信息不畅,难以得到有效开发。“四低”,一是受教育程度低。二是脱贫意识低。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思想观念陈旧,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还有一部分人有一定智力障碍,生活上往往靠帮靠救济,脱贫意识极其薄弱。三是发展技能低。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只占农村贫困人口的3%左右,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动力。四是收入水平低。多数贫困户是纯农户,贫困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的比例为65%,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责任田,缺技术、缺资金、缺门路,日常生活比较艰难。“二重”,一是教育负担重。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8000元左右,有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上学负债累累。二是因灾因病返贫现象严重。在贫困户收入来源中,外出务工仅占15%,贫困户农业收入所占比重过大,一遇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收入便大幅下降,迅速返贫。家庭中有住院或慢性病的,既要支出高额医疗费用,又减少了家庭收入,这一增一减,对于贫困户家庭无异于雪上加霜。鉴于目前贫困户存在的诸多问题,为了创新扶贫到户新机制,探索扶贫到户新途径,开辟扶贫到户新模式,使创新扶贫到户扶持机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我们结合本市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思考。

一、要因地制宜,优化到户扶持模式

1、产业扶贫到户。一是对贫困户的直接扶持应以扶持发展种养加为主。通过初步算帐,种植业按户平发展4亩经济作物,养殖业户平养5—8头牲猪或500只土鸡,户平扶持额度3000—4000元比较合适,坚持连续扶持2—3年,五年可达到脱贫目标。二是实施龙头企业发展扶持到户。鼓励龙头企业和各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安排扶贫对象劳动力进厂务工,建立产业基地辐射带动扶贫对象发展生产等形式,帮助扶贫对象实现就业,增加收入,并对安排扶贫对象劳动力就业的企业和辐射带动扶贫对象发展生产的龙头企业给予项目贷款额度3%的贴息。三是实施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扶持到户。通过建立村级互助资金组织,鼓励动员扶贫对象农户参加扶贫互助社,扩大互助资金规模,为农户特别是扶贫对象解决生产发展资金困难,扶持“一村一品”项目,培植壮大主导产业,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如宁都县10个扶贫互助社376户贫困户免交入社基准金,146户贫困户获得借款并享受到户贷款贴息。四是采用以奖代补的方法,对参与产业发展的贫困农户实行“特惠制”,贫困农户奖补标准高于一般农户50%以上。如于都县参与主导产业脐橙种植的,一般农户的奖补标准是400元/亩,而贫困户则是600元/亩。五是尝试以股份制的形式把贫困户联成一个整体参与产业项目。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以本地区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鼓励和引导贫困农户采取股份合作制的形式加入农户专业合作组织。扩大产业基地,推进品牌整合,使扶贫对象通过参与产业开发中既有劳动报酬又有分红收入,实现贫困户有持续增收渠道、农业合作社持续增效、农业产业持续发展。

2、能力扶持到户。能力建设是贫困户致富的关键。着力抓好“雨露计划”是目前重要的手段。对于农村有转移愿望的贫困户青壮年劳动力,要继续实施“一村一名”中专生和中高级人才培养计划,并扩大规模。对中年以上、在家务农的贫困劳力,认真组织各种短期技能培训,培训坚持就近就地原则,分散办班,分类指导。因为这类受训对象多半是成家立业的劳动力,这样做能使学习劳动两不误,所以尽量安排农闲时间组织招生,要针对不同地区农村的特点,实行随到随学,只要达到要求和学习目的就行,时间上一般在2个月以内,在课程安排上以当地产业的管理为主,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贫困村致富带头人,按照实际帮扶的贫困人口,每脱贫一个贫困人口,给予带头人500-1000元的奖励。

3、居住条件扶持到户。对符合深山区、库区移民搬迁条件的扶贫对象,给予优先安排移民搬迁。对贫困农户进行危房改造或者建房的,按低保户、扶贫户的标准给予补助。扶贫搬迁是贫困户改善生存环境的一条途径,目前国家对农村有很多优惠政策,要有效整合这些优惠政策,使之更好地发挥更大的作用。具体地就是对需要搬迁的贫困户要先摸清底子,整合民政部门的危房改造资金,发改部门的生态移民资金、扶贫部门的扶贫搬迁资金、移民后扶资金,分清轻重缓急,整合资金一般每户每人不少于5000元,迁入地要积极为搬迁户协调解决宅基地,土地、菜园、山场以及治安,上学、卫生等必须的生产生活资料,新搬迁农户要符合农村规划,并与新农村建设结合。

4、结对帮扶到户。一是明确帮扶单位。以市、县直部门为主导,采取对口支援、部门(企业)帮扶、市、县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定向帮扶、乡(镇)村干部直接帮扶等形式,以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档案为基准,分别与贫困户“联姻结缘”,承担帮扶任务。二是创新帮扶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因户制宜,实施项目帮扶、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科技帮扶,充分调动帮扶单位(个人)和帮扶对象两个积极性。三是注重帮扶成效。对帮扶工作要一抓到底,不可半途而废。每年都要联系一批,帮扶一批,消化一批,脱贫一批,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四是强化帮扶责任。要把帮扶贫困户作为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进行落实。帮扶情况登记造册,一定三年不变,贫困户不脱贫,党员干部不离开,并将此项工作列入选拔重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5、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到户。凡村级组织实施的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如修路、人畜饮水、有线电视等,均让贫困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按照建设公益项目村民均摊的资金,由村委会核实,贫困户可以劳抵资,剩余部分由扶贫资金直接补贴到贫困户,让贫困区域群众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6、教育、医疗等资助到户。目前国家已免去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费用,建议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保险由扶贫资金补贴到贫困学生手中。为达到教育公平,对高中、大学阶段的贫困学生,如果学生有意愿,在发放助学贷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在校实际支出费用,再给予50%左右的财政补贴。三是医疗卫生单位目前为所有病人实施了大病救助,大病救助标准以外的部分,低保户由民政部门出,建议在大病救助解决70%费用的基础上,再为贫困户解决剩余部分的80%;对住院的贫困人口,除国家解决的部分外,再报销剩余部分的50%。

二、要加强到户项目资金的监测管理

1、项目管理:为创新产业扶贫机制,采取由专业合作社负责组织实施、管理项目,带动项目区贫困群众共同增收。县扶贫和移民办严格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督促、落实项目的实施及后续管理工作。

2、资金管理:扶贫到户投入资金要封闭运行,为保证扶贫到户资金的安全运行,应以县为单位先行试点。可先选择10-30个整村推进村作为扶贫到户的工作试点。待取得经验后,再在所有整村推进村中铺开。对贫困户扶持的项目资金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县扶贫部门对所有贫困户的扶贫资金建立专帐,以“一卡通”的形式直接拨付到贫困户手中。建议省扶贫和移民办开发扶贫到户项目资金操作软件,对扶贫资金实施全程动态管理,封闭运行,确保安全。

3、监测管理:项目和资金的监测管理工作是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一是为使项目能按质、按量如期完成,扶贫和移民办对产业项目资金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保证项目资金的正确使用,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益;二是项目管理人员参加合作组织的每年分红股东大会,对分红情况进行监督,并要求合作组织将分红情况进行张榜公示;三是项目周期结束时,将对农户重新选择入股的企业进行调查评价。

三、扶贫到户的组织体系要保障有力

一是要建立扶贫到户的运行机制。扶贫到户的工作网络,要覆盖所有扶贫到户区域,也就是说要把工作触角延伸到行政村。要配备工作人员,除县扶贫和移民办作为县级主管部门外,村要设扶贫工作员(兼职,可以是村文书),以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转。要划拨工作经费,有人办事解决后,就要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扶贫到户工作开展后,涉及的工作范围扩大,工作量相应增加,原有的工作经费无法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转,增加工作经费非常有必要。二是坚持阳光操作。贫困户认定后,从扶贫到户项目的选择,项目的认定,到户资金的拨付,项目的进展,项目的效益评估等都要实行全程监督,公开公示,将扶贫到户的项目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三是建立严格的考评机制。以县为单位,成立扶贫到户工作领导小组,对扶贫到户工作进行半年一考评,一年一考核,将考核结果与下的扶贫到户资金挂钩。对考评为“不合格”的乡(镇),取消下申报扶贫项目资金的资格,并在全县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对转移、挪用、拖欠、挤占、贪污财政扶贫资金的,必须如数追回,并依纪依法追究有关负责人和当事人的责任。

四、几点建议

1、扶贫到户要以实施项目扶持为主。扶贫开发对象本身就是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有参与发展产业项目的能力,通过适当扶持,使他们增加收入。要建立扶贫到户专项基金,制订专项管理制度,让贫困户专享、专用、特惠、可持续地使用基金,杜绝扶贫到户资金对贫困村农户平均享有的现象。

2、增加扶贫到户的资金投入。与低保政策相比,扶贫到户的资金量少面窄。因此建议国家和地方财政加大对扶贫到户的资金投入力度,明确扶持项目并根据不同项目规定扶持标准。

3、加大贫困户能力建设力度。贫困户发展能力要与扶贫政策、扶贫资金和扶贫力度相匹配,要把对贫困户“授之以渔”的技能培训和能力发展作为重点,落实“雨露计划”和“一村两生”培养,全面提高贫困户的自主发展能力,以发挥扶贫政策和扶贫资金的最大效益。

4、为解决贫困户评定不公,防止出现不安定因素,扶贫到户的形式是否可采用已试点“贫困村”互助资金形式扶持到户。这种形式既可发展壮大“贫困村”互助资金规模,又能使广大贫困农户发展生产起到重要作用。

第四篇:县政府扶贫到户调研报告

扶贫到户是实施《湖北农村扶贫条例》,完善与农村扶贫制度相衔接的各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惠农政策的庞大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活动,它既有政府行为,也有市场行为,以及相关社会组织的民间行为,还有贫困农户的主体行为,各种行为交织在一起。如何将各方力量、各类扶持资金项目等扶贫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漏斗向下直达贫困户,使贫困户直接地而不是间接地、能动地而不是被动地受益?竹溪县扶贫办结合山区贫困状况和自身实际,组建专班紧紧围绕专项扶贫到户、行业扶贫到户、党员干部帮扶到户、扶贫到户投入保障机制、扶贫到户运行组织机制等五个部分16个内容分解到具体责任人,先后深入到贫困村、贫困户和相关行业部门中进行全方位调查研究,对现行的扶贫到户政策进行了认真梳理、完善、扩充、细化,现将调研报告如下,仅供参考。

一、专项扶贫到户政策研究

(一)产业扶贫到户政策

对贫困户的支持首先是资金筹措渠道问题,我们建议:

1、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扶持贫困户发展种、养、加项目的支持力度。每年下达的财政扶贫资金中,应有20-30%的资金用于扶持贫困户发展种、养、加项目;在整村推进的过程中,切实保证50%以上的资金用于重点村产业建设,其中应有20%的资金用于扶贫贫困户发展种、养、加项目。

2、通过信贷扶贫扶持贫困户民展种、养、加项目。特别是要加强改进小额到户贴息贷款工作,省里要加大小额到户贴息资金额度,改进项目管理办法,简化工作程序,以尽可能地满足贫困户发展的资金需求、服务需求。

3、建立帮扶机制。引导开展对口帮扶的单位、企业在对口帮扶的村中选择具备发展能力的贫困户进行帮扶,重点发展种、养、加项目。

4、发挥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使贫困户种、养、加项目与骨干产业、龙头企业联姻,通过其拉动,促进自身更好地发展。

其次是扶持标准:发展种植业、发展养殖业,视规模按每户2000-4000元进行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项目,视规模按每户1-2万元进行扶持。

最后是到户途径:实行扶持资金直达。按照农户申请、村委会推荐、乡镇申报、扶贫部门考察论证能否扶持并确定扶持标准、立项的程序,确定每年扶持的对象和范围。对立项扶持的农户,项目完成经验收后,扶持资金直达该农户。

对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的支持政策,我们认为:

支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对加快产业化扶贫进程、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深远的战略意义。竹溪是边远贫困山区县,产业化龙头企业还在成长和逐步壮大的过程中,其效益和带动作用已经凸显。但就目前来看,由于龙头企业自身还在成长,还需要支持,对贫困户的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的带动和贫困户的利益分享等方面的作用还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因此,要有效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必须坚持:

1、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通过设立专项发展资金、强化产业扶贫的基础地位、广泛开展产业协作等途径,为龙头企业搭建发展壮大的平台,促使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2、加大龙头企业扶贫贴息贷款支持力度。龙头企业扶贫贴息贷款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一种好的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应加大力度,更好地实施。每年应增加贴息资金的总量,满足扶贫龙头企业的巨大需求。应倾斜边远贫困山区,缓解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矛盾。应简化工作程序,下放审核权限,把龙头企业贴息贷款指标下到县,由县级扶贫部门具体进行组织,解决现行的县级只能申报,能否扶持不能给企业一个明确结论的尴尬。

3、具体细化扶贫龙头企业的扶贫责任。对认定的扶贫龙头企业,要积极吸纳贫困户从业,对相关联产业的从业贫困户进行资金、技术、市场、信息帮扶,实行利益分享。申报扶持项目过程中,要明确申报上述内容的规划和效益评估。

4、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对已得到过扶持的扶贫龙头企业履行扶贫责任进行后续考察,履行扶贫责任好的企业,继续加大力度进行扶持,责任履行不到位的,限期进行整改,或取消扶持资格。

(二)雨露计划到户政策

要完善“贫困户能力建设工程”的扶持政策和具体操作办法:

(1)对有转移愿望的贫困户青壮年劳动力免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经本人申请,县乡审核认定,由扶贫部门发放培训代金券,贫困劳动力凭代金券到扶贫部门认定的培训基地免费参加培训,基地又凭代金券、学员的身份证复印件及签字台帐到财政部门报账并请求拨付培训费,对于贫困学员的生活补贴可以按照每月200元的标准直接打到学员的“一卡通”上;

(2)对于农村贫困户“两后生”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我们认为主要是支持贫困学生的生活费用、交通费用以及办证、就业、创业方面他们无力承担的费用。主要是采取补贴生活费、交通费、办证补贴以及就业、创业贷款贴息补贴。对于贫困学生生活困难的可以直接补贴生活费,按月划拨到贫困学生个人账户上,对于贫困学生交通补贴及培训后需要办理相关证件的实际花费可以采取据实报销的办法,对于贫困生培训后愿意创业的应该提供创业担保或贷款贴息补贴。生活补贴标准按照每月补贴200元,每年补贴2000元的标准为宜,交通费用及办证费用可据实报销,同时可以为贫困生提供不少于1万元的创业担保基金,对于贫困生贷款创业的可以全额贴息,同时我们建议每年至少应该拿出雨露计划资金的30%来扶持基地建设,同时还应该安排不少于10%的项目管理费用,以适应实际工作需要。

(3)对于在家务农贫困户劳动力参加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政策和办法,我们建议由乡镇组织培训,根据培训时间的长短和人数的多少申请培训补贴,培训补贴主要包括培训教师的工资、学员的食宿费用、资料费用。在乡镇参加培训的可以按照人每天补助60元(含培训教师工资)直接补贴给乡政府。

(4)对于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带领贫困户从事开发性生产的创业培训政策和办法。我们建议从现有的雨露计划培训资金拿出一部分,变成贫困人口创业基金或创业专项贴息资金。培训对象只需锁定贫困人口,而年龄的限制也应该放宽到50岁,培训时间应该坚持长短结合,以长训为主,补助标准应该大幅度提高,长训至少达到2500-3000元,短训补助1000-1500元。

(三)扶贫搬迁到户政策

(1)、整合各类到户扶持政策,确保扶贫搬迁户搬得了。现阶段农户建房投入,一层砖混结构平顶房或两层砖混结构平顶房分别需投入6-8万元或12-15万元(含维修费用)。现今扶贫搬迁户平补助8000元,生态移民户平补助1万元,危房改造户平补助5000元,都不能较为有效地缓解贫困户建房资金短缺困难。只有将各项扶持政策较为有效地捆绑,确保户平补助达到2万元左右,才能调动他们的建房积极性,较为有力的帮扶贫困户建起新房,从而确保能够搬得了。

(2)、捆绑多部门项目资金,确保扶贫搬迁户住得稳。要真正实现搬迁后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观,需投入建设较多,主要是公路、人畜饮水解困、土地治理等项目建设,而要真正实施以上建设,需投入较多的资金,农户、村委会,乃至乡镇自筹能力有限,就需要捆绑投入交通、水务、土地等部门项目资金予以扶持,才能真正解决搬迁户行路难、饮水难、土地调整难等困难,确保搬迁后农户能够住得稳。

(3)、盘活多方面资源促增收,确保扶贫搬迁户能致富。扶贫搬迁户搬迁后,如何打破增收瓶颈问题,需要盘活多方面有效资源,将茶叶、中药材等基地优先划拨或者承包给搬迁户经营。加强种植、养殖、务工技能等多方面培训,增强搬迁户致富本领,全方位、多层次的增加搬迁户收入,确保扶贫搬迁户能致富。

(4)、分解落实责任,形成全社会关注浓厚氛围。要把扶贫搬迁作为扶贫到户、济贫帮困的重要措施,作为大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将此工作责任分解落实到各个相关部门,形成全社会关注浓厚氛围,确保此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四)生产互助资金和小额扶贫贷款到户政策

省扶贫办和财政厅要在借款周期和担保等方面放宽限制条件,同意各试点县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延长借款周期;对社员不愿为其提供担保而自愿提供抵押的社员,要充许为其借款。对经营管理有序、互助资金使用有效果、产业发展有规模、贫困农户增收幅度大的扶贫互助合作社,可增加互助资金的扶持额度,也可安排部分扶贫到户小额贷款贴息资金对社员的借款占用费进行贴息扶持。关于扶持贫困户发展种、养、加项目支持政策。

关于小额扶贫贷款到户政策,我们建议:

1、增加贴息资金总量。以竹溪县为例,现有年贴息资金40多万元,难以满足需求,可考虑提高到100万元以上。

2、提高贴息利率。参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小额到户贴息利率应提高到持平水平,以享受扶贫贴息的农户不再承担利息为宜。

3、尽早下达资金计划。每年资金计划下达太晚,影响当年工作。应在每年5月前下达当年贴息资金计划。

4、完善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扶贫、财政部门各自职责,避免职责交叉。金融机构建立贫困户“零门槛”贷款机制,对扶贫部门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凭相关证明,可无担保申请发展生产的小额贷款。

二、行业扶贫到户政策研究

目前,扶贫工作已经进入开发扶贫和救助扶贫两轮驱动的新阶段,呈现出专项计划扶贫、惠农政策扶贫、社会各界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的新局面。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应立足行业特点,发挥部门优势,在支持和推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应进一步明确行业扶贫到户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行业扶贫作用。对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教育、医疗等资助、基本社会保障等行业扶贫到户政策要实行网络共享,要按照扶贫部门认定的贫困人口对号入座,据实增减,动态管理,公开透明。

第五篇:县政府扶贫到户调研报告

扶贫到户是实施《湖北农村扶贫条例》,完善与农村扶贫制度相衔接的各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惠农政策的庞大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活动,它既有政府行为,也有市场行为,以及相关社会组织的民间行为,还有贫困农户的主体行为,各种行为交织在一起。如何将各方力量、各类扶持资金项目等扶贫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漏斗向下直达贫困户,使贫困户直接地而不是间接地、能动地而不是被动地受益?竹溪县扶贫办结合山区贫困状况和自身实际,组建专班紧紧围绕专项扶贫到户、行业扶贫到户、党员干部帮扶到户、扶贫到户投入保障机制、扶贫到户运行组织机制等五个部分16个内容分解到具体责任人,先后深入到贫困村、贫困户和相关行业部门中进行全方位调查研究,对现行的扶贫到户政策进行了认真梳理、完善、扩充、细化,现将调研报告如下,仅供参考。

一、专项扶贫到户政策研究

(一)产业扶贫到户政策

对贫困户的支持首先是资金筹措渠道问题,我们建议:

1、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扶持贫困户发展种、养、加项目的支持力度。每年下达的财政扶贫资金中,应有20-30%的资金用于扶持贫困户发展种、养、加项目;在整村推进的过程中,切实保证50%以上的资金用于重点村产业建设,其中应有20%的资金用于扶贫贫困户发展种、养、加项目。

2、通过信贷扶贫扶持贫困户民展种、养、加项目。特别是要加强改进小额到户贴息贷款工作,省里要加大小额到户贴息资金额度,改进项目管理办法,简化工作程序,以尽可能地满足贫困户发展的资金需求、服务需求。

3、建立帮扶机制。引导开展对口帮扶的单位、企业在对口帮扶的村中选择具备发展能力的贫困户进行帮扶,重点发展种、养、加项目。

4、发挥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使贫困户种、养、加项目与骨干产业、龙头企业联姻,通过其拉动,促进自身更好地发展。

其次是扶持标准:发展种植业、发展养殖业,视规模按每户2000-4000元进行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项目,视规模按每户1-2万元进行扶持。

最后是到户途径:实行扶持资金直达。按照农户申请、村委会推荐、乡镇申报、扶贫部门考察论证能否扶持并确定扶持标准、立项的程序,确定每年扶持的对象和范围。对立项扶持的农户,项目完成经验收后,扶持资金直达该农户。

对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的支持政策,我们认为:

支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对加快产业化扶贫进程、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深远的战略意义。竹溪是边远贫困山区县,产业化龙头企业还在成长和逐步壮大的过程中,其效益和带动作用已经凸显。但就目前来看,由于龙头企业自身还在成长,还需要支持,对贫困户的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的带动和贫困户的利益分享等方面的作用还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因此,要有效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必须坚持:

1、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通过设立专项发展资金、强化产业扶贫的基础地位、广泛开展产业协作等途径,为龙头企业搭建发展壮大的平台,促使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2、加大龙头企业扶贫贴息贷款支持力度。龙头企业扶贫贴息贷款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一种好的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应加大力度,更好地实施。每年应增加贴息资金的总量,满足扶贫龙头企业的巨大需求。应倾斜边远贫困山区,缓解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矛盾。应简化工作程序,下放审核权限,把龙头企业贴息贷款指标下到县,由县级扶贫部门具体进行组织,解决现行的县级只能申报,能否扶持不能给企业一个明确结论的尴尬。

3、具体细化扶贫龙头企业的扶贫责任。对认定的扶贫龙头企业,要积极吸纳贫困户从业,对相关联产业的从业贫困户进行资金、技术、市场、信息帮扶,实行利益分享。申报扶持项目过程中,要明确申报上述内容的规划和效益评估。

4、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对已得到过扶持的扶贫龙头企业履行扶贫责任进行后续考察,履行扶贫责任好的企业,继续加大力度进行扶持,责任履行不到位的,限期进行整改,或取消扶持资格。

(二)雨露计划到户政策

要完善“贫困户能力建设工程”的扶持政策和具体操作办法:

(1)对有转移愿望的贫困户青壮年劳动力免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经本人申请,县乡审核认定,由扶贫部门发放培训代金券,贫困劳动力凭代金券到扶贫部门认定的培训基地免费参加培训,基地又凭代金券、学员的身份证复印件及签字台帐到财政部门报账并请求拨付培训费,对于贫困学员的生活补贴可以按照每月200元的标准直接打到学员的“一卡通”上;

(2)对于农村贫困户“两后生”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我们认为主要是支持贫困学生的生活费用

下载县政府扶贫到户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政府扶贫到户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0扶贫到户贴息贷款工作总结

    扶贫到户贴息贷款工作总结 保康县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 保康地处湖北省西北部,是襄樊市唯一全山区县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版图面积3225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261个......

    精准扶贫到户帮扶计划

    精准扶贫到户帮扶计划 贫困户姓名:陆开选 帮扶单位:平湖四小 帮扶人:吕正才 一、 家庭成员基本情况 1.基本情况: 金盆街道办事处吉古村旁念组村民陆开选户,共有人口3人,有砖混结构......

    竹山县扶贫到户贴息贷款工作总结

    竹山县扶贫到户贴息贷款工作总结 竹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2005年,竹山县扶贫到户贴息贷款工作,在省、市扶贫主管部门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县上下抢抓被列入省扶......

    实施精准扶贫 帮扶到村到户

    实施精准扶贫 帮扶到村到户 自驻村工作开展以来,我不仅从概念上改变了对驻村工作的认识,而且进一步理清了如何当好一名驻村干部的思路,深刻了解到了作为一名驻村干部肩头的责任......

    扶贫“规划到户责任到人”自评报告

    市编办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 自 评 报 告市扶贫办: 今年以来,根据《关于开展我市非省定贫困村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考评的通知》(清扶[2011]1号)精神,我办对......

    扶贫“规划到户责任到人”自评报告

    市编办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 自 评 报 告 市扶贫办: 今年以来,根据《关于开展我市非省定贫困村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考评的通知》(清扶[2011]1号)精神,我办......

    到户工作

    到户工作 1.落实入户核查 在入户核查中要做好“三问十看和三查”。即问育妇婚育状况、现有子女、节育措施;看户口本,结婚证、征收票据、节育证明、环孕情服务证明、访视手册、......

    扶贫调研报告

    文坊村扶贫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国家全面建设小康战略的实施,扶贫开发工作也快速的推进。为了进一步做好文坊村的扶扶工作,找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采取新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