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到户贷款实施管理办法(试行)
附件
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到户贷款实施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做好我区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方式改革工作,根据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中国农业银行《关于深化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改革的通知》(国开办发〔2006〕46号)和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关于做好2005年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方式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开办发〔2005〕48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扶贫到户贷款是指国家实施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方式改革后,由金融机构直接给贫困农户发放、财政给予贴息的扶贫贷款。
基本做法是:国家将部分中央财政贴息资金拨付给地方,由地方将贴息资金直接核补给贷款贫困农户或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并为贫困农户获得信贷扶贫支持创造更有利条件。实施扶贫到户贷款坚持“四定四不定”原则。
定贴息对象。贷款的对象为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户,不包括非贫困的个体经营户、示范户和能人大户等,也不得采取龙头企业承贷承还的运作方式。
定贴息方向。贴息资金只能对发展生产的项目贷款贴息,其他非生产性项目(如农户用于企业入股、看病、上学、改善居住条件等)不得使用扶贫到户贷款。
定贴息期限。贷款期限视实际生产周期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财政贴息期限最长为一年,不到一年的,依贷款时间据实贴息。
定贴息标准。扶贫到户贷款贴息的额度,单户最高限额为10000元,在贴息期内按年利率5%的标准给予贴息。不定金融机构。任何愿意承担扶贫到户贷款任务的金融机构,均可发放扶贫到户贷款。具体由哪家或几家金融机构承担扶贫到户贷款的发放任务,由实施县(市、区,以下统称县)确定。
不定贷款任务。按照农户和项目实际需求发放贷款,自治区不下指令性指标或限期完成具体任务,只下达指导性计划。
不定统一利率标准。金融机构可根据央行规定的基准利率和浮动系数,结合当地实际自行确定具体贷款利率。
不定贴息方式。贴息方式可采取两种:一是核补给金融机构;二是直接补贴给贫困农户。核补给金融机构的具体方法是:由金融机构按现行贷款利率扣除财政贴息率,对贫困农户发放贷款,经县级扶贫、财政部门共同审核后,由财政部门将贴息资金拨补给金融机构。直接补贴给贫困农户的具体方法是:由金融机构按现行贷款利率对贫困农户发放贷款,经县级扶贫、财政部门共同核实后,由财政部门通过乡(镇)财政所或金融机构将贴息资金直接补贴给贫困农户。具体采取何种方式,由实施县自行确定。
第三条 实施县应具备如下基本条件:
(一)对开展扶贫到户贷款工作积极性高,扶贫和财政部门密切配合,扶贫资金管理使用较好;
(二)有适合贫困农户发展的增收产业,贫困农户要求增加生产资金投入的愿望较为强烈;
(三)实施县各乡(镇)金融机构工作网点健全,且金融机构愿意配合扶贫、财政部门搞好扶贫到户贷款的发放工作;
(四)已开展到户贷款工作的县,上年度计划完成较好,回收率较高。
第二章 资金来源与管理 第四条 扶贫到户贷款所需信贷资金由承担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自行筹集。信贷资金的管理由金融机构按相关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 贴息资金由自治区从中央和区本级财政扶贫资金中专项安排,并根据各县上年度实施情况和当年贴息资金总量直接分配到实施县。实施市、县财政可根据能力自行安排贴息资金,用于提高贴息水平或扩大贴息贷款的规模。
第六条 贴息资金是国家安排用于扶贫到户贷款贴息的专项资金,不得用于贴息范围之外的其他支出,当年如有结余,可结转下年度继续用于利息补贴。实施县对自治区下达和各市、县安排的贴息资金要存入财政扶贫资金专户,并实行专账核算。贴息资金的使用可根据贴息方式,按实际情况预拨部分(不超过贴息资金总额的20%)到承担到户贷款的金融机构或乡(镇)财政所,作为贴息的启动资金,以后按实际贴息报账。扶贫、财政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贴息资金真正补贴到贫困农户。
第七条 自治区根据每年下达的指导性计划等情况适当安排工作经费,实施市、县也要积极筹措和解决好实施工作经费,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章 组织实施
第八条 各级扶贫、财政、金融等部门要在同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各负其责,配备好专管人员,认真抓好实施工作各个环节的落实。
第九条 相关部门主要职责:扶贫部门主要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和监测,做好指导服务、贫困农户核准、贴息确认和协助金融机构收回贷款等工作;财政部门主要负责扶贫贷款贴息资金的审核与拨付;金融机构负责发放贷款,在扶贫部门提供的《扶贫到户贷款发放备选农户名册》(附表1)中自主选择、独立审贷。第十条 实施县要通过广播电视、开展专题培训、印发宣传资料、召开群众代表座谈会等各种有效方式,对农村广大群众进行广泛宣传,使扶贫到户贷款这一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让贫困农户自觉地参与到整个工作中来,积极向金融部门申请贷款发展生产。
第十一条 实施县要根据全县贫困农户分布状况和贫困村产业开发规划及整村推进工作要求,与扶贫龙头企业带动的原料生产基地相结合,选择好实施区域。要组织县乡村干部进村入户,结合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名册,筛选出有劳动能力和致富愿望,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并有较好的小型生产经营项目,具有偿还能力的贫困农户,填写《扶贫到户贷款发放备选农户名册》(附表1),及时提供给金融机构,作为发放贷款的备选对象和审核发放贴息资金的依据。
第十二条 金融机构根据扶贫部门提供的备选农户名册,按照《贷款通则》规定的程序,办理贷款发放手续,并在每月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向扶贫部门提供该月《扶贫到户贷款获贷贫困农户名册》(附表2)。
第十三条 实施县对获贷贫困农户要及时兑付贴息,并完善相关手续。
(一)对由金融机构按现行贷款利率扣除财政贴息率给农户发放贷款,将贴息资金核补给金融机构的,扶贫部门必须在贷款发放前将贴息的对象进行公示并审定好,再将《扶贫到户贷款发放备选农户名册》提供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据此独立审贷,对符合贷款条件的贫困农户扣除财政贴息率后发放贷款,同时填写《扶贫到户贷款贴息资金发放表》(附表5),并给贫困农户签字确认。金融机构凭农户签名的《扶贫到户贷款贴息资金发放表》向县扶贫办、财政局办理贴息资金报账手续。
(二)对直接补给贫困农户的,贴息资金的兑付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1.农户申请。贫困农户获得贷款后,必须在距贷款到期日一个月以前填写好《扶贫到户贷款贴息申请表》(附表3),经村委会签章后提交给乡(镇)政府。
2.贴息审批。乡(镇)政府根据农户的申请,对照《扶贫到户贷款获贷贫困农户名册》(附表2)进行审核后提出拟贴息农户名单,并在乡(镇)政府所在地或拟贴息农户所在村、屯公示5天以上。经公示无异议后填写《扶贫到户贷款贴息审批表》(附表4)报县扶贫、财政部门审批。
3.兑付贴息。乡(镇)财政所或乡(镇)金融机构依据县扶贫、财政部门审批的《扶贫到户贷款贴息审批表》,填写《扶贫到户贷款贴息资金发放表》(附表5),并及时向获得贴息的农户下发贴息领取通知书。贴息资金的发放必须有领取贴息资金农户的亲笔签名。
4.贴息报账。乡(镇)财政所或金融机构凭有农户签名的《扶贫到户贷款贴息资金发放表》向县扶贫办、财政局办理贴息资金报账手续。
第十四条 实施县扶贫办、财政局要在每季度结束后7个工作日内填写好《扶贫到户贷款发放、回收(季度)季报表》(附表6)报市扶贫办、财政局,各市审核、汇总后3个工作日内报自治区扶贫办、财政厅。
第十五条 实施县要加强跟踪监测,纠正出现偏差,解决实际问题,为获贷贫困农户及时提供相关服务。
第十六条 实施县对到户贷款实施工作的相关材料要及时整理归档。归档材料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当年本县开展扶贫到户贷款工作的实施方案;
(二)扶贫到户贷款发放备选农户名册;
(三)扶贫到户贷款获贷贫困农户名册;
(四)扶贫到户贷款贴息审批表;
(五)扶贫到户贷款贴息资金发放表;
(六)扶贫到户贷款发放、回收(季度)季报表;
(七)扶贫到户贷款监测、检查情况汇报材料等。
第十七条 自治区将此项工作列入相关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的考核内容,把各县完成此项工作的优劣作为下年度扶贫资金安排的一个重要因素。实施县要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建立奖惩制度。
第十八条 实施县要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选好金融机构,并认真制定实施方案。每年相关县扶贫、财政部门要于自治区计划下达后15个工作日内将实施方案逐级上报自治区扶贫办、财政厅备案。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第二篇:实施精准扶贫 帮扶到村到户
实施精准扶贫 帮扶到村到户
自驻村工作开展以来,我不仅从概念上改变了对驻村工作的认识,而且进一步理清了如何当好一名驻村干部的思路,深刻了解到了作为一名驻村干部肩头的责任。驻村干部是上联党委政府,下联村民百姓的重要角色,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通过2个月的工作,各项工作都能够扎实有效推进。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涉农政策法规。
驻村工作不仅要了解村情民意,还要了解国家的相关农村政策,否则就不会取得其他干部和群众的信任,没有公信力,工作也就到处碰壁。所以,我在工作之余,认真学习国家的有关“三农”的政策、法律法规,全省“1+17”精准扶贫配套文件、“双联富民”行动主要任务、全省驻村帮扶工作视频会议精神等内容,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为顺利开展驻村工作奠定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二、深入群众摸清村情民意。
我虽然也在乡镇工作过,对农村的情况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况且驻村干部上联乡政府,下联村民百姓,落脚点在村,着力点在民,一定要当好民情民意的调查员。因此,进村后我走家串户,调查研究,访贫问苦,对村里的班子、党员队伍建设、农业开发、农民的种植、外出务工情况、生活状
—1— 况和民风民俗等一系列情况进行了细致调查,建立了档案资料。
三、关心群众服务群众。
近年来,不管是全村经济发展、还是党群关系、干群关系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要实现同步小康,没有群众的参与是不可能的。如何能把党员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我想应该做好这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关心群众疾苦、二是沟通群众感情、三是为群众排忧解难、四是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在此基础上要做好宣传发动,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村中各项建设工作,为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例如:村民对修建村组道路心存疑虑,对施工单位不配合,影响了施工进展。对此,我们驻村工作队多次上门找群众谈心交流、提高思想认识,进行思想教育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发展农业生产。我们的关心,我们的真诚,感动了群众,使群众主动参与村组道路的的建设工作中来,确保了项目顺利实施。
四、牢记职责正确履职。
虽说做农村工作,一定要扑下身子,多干事少浮夸,讲求默默奉献,但驻村干部还是要掌握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原则,不能好吃懒做,但也不能越俎代庖,不能事事全揽下。一是必须处理与其他村干部的关系,协调好村委与村支部的关系,搞好干部队伍的团结,增强班子的凝聚力。二是摆正自己的位置,针对工作中的实际,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协助村“两委”当好参谋和助手,拓宽思路,开阔眼界,增强班子的整体合力。三是帮助村 —2—
“两委”理清工作思路,不做超越职权范围内的事,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村班子集体,多做沟通、协商的工作,以自己的真心和诚意赢得村“两委”组织和群众的信赖。
五、遵守纪律专心驻点。
驻村干部肩负着党委、政府的重托,我努力做到生活上低要求,工作上高要求,纪律上严要求。结合实际认真制定了工作基本要求,认真执行工作学习制度,除按要求做好乡政府、驻村工作队安排的工作任务,工作之余还要自学,从群众和基层干部身上,从工作实践当中学习,我学到了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矢志不渝的生活理想,致富奔小康的拼搏劲头,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等。
驻村虽然才一个月,这个月是我成长历程中不可替代的一个月,但我收获很多。我将珍惜这次驻村锻炼机会,多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在工作中增进才干、在锻炼中增加知识、在实践中增加自己的生活阅历,为驻村工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3—
第三篇:2010扶贫到户贴息贷款工作总结
扶贫到户贴息贷款工作总结
保康县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
保康地处湖北省西北部,是襄樊市唯一全山区县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版图面积3225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261个村,总人口28.8万。有207个村被列为省定重点贫困村,其中已经和正在实施整村推进的贫困村108个,现有贫困人口8.37万人。今年以来,在上级扶贫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县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商业运作、支持发展”的方针,坚持“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和“坚持条件、严格程序、自主放贷、择优扶持”的原则,规范运作,积极探索信贷扶贫新途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
一、主要成效
今年以来,全县累计发放到户贴息贷款1464.8万元,累计回收贴息贷款1464.8万元,安排贴息资金43.944万元,有7个乡镇47个行政村99户农户获得贷款扶持,户均贷款10000元,通过贷款扶持户均当年增收2000余元,人均增收500余元。
(一)扶贫到户贴息贷款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贫困户贷款难的瓶颈。扶贫到户贴息贷款缓解了政策性贷款与商业化运作之间的矛盾,有利于政策与市场的衔接,地方自主选择金融机构,自行确定贴息方式,有利于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使愿意经营政策性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真正做到自主经营,按市场运作,有效地拓展、改进、创新金融服务。扶贫到户贴息贷款手续大大简化,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也大大降低,做到了农户、金融机构、党委政府三满意。今年我们通过县信用社为全县47个贫困村、92户贫困户发放扶贫到户小额信贷资金905.8万元,户平贷款98000元,兑付财政贴息资金27.174万元,贷款户户平增收1600元。
(二)扶贫到户贴息贷款促进了贫困村产业发展和农户增收。扶贫到户贴息贷款是输血式和造血式扶贫的有机结合,到户贷款试点工作的开展为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等工作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按照“三个确保”的要求,我县207个重点贫困村要在2012年完成所有整村推进任务,而财政扶贫资金总额并未总体提高,安排在每个重点村的财政扶贫资金只有15万元左右,只能解决农户无法独自完成的部分项目建设,发展产业及产业配套设施的大量资金投入只有靠信贷或农户自筹。到户贴息贷款很好地弥补了重点村产业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使一些想发展生产、缺乏资金、又无力从金融机构获得正常贷款的贫困农户,以较低的利息成本贷到了生产发展资金,从而极大地焕发了他们发展生产,积极投身产业开发的热情。今年一年,全县利用到户贴息贷款共发展核桃12000亩,葛根5000亩、袋料食用菌25万袋、蜜蜂2500群、山羊、生猪、鸡鸭等120万头只,各种产业加工基地5个。
(三)扶贫到户贴息贷款强了相关部门为贫困户服务的意识。通过扶贫到户贷款工作,有关部门、行业改进了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增强了服务群众的意识,让贫困群众享受到党的扶贫政策和富民政策的温暖,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推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主要作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为抓好扶贫贴息
贷款工作,县委、县政府首先成立了以分管县长为组长,扶贫办、财政局、信用联社等部门为成员的扶贫贴息贷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相关部门的联系会议,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对相关单位工作做了明确分工,扶贫办主要负责贴息的组织、协调、监督和监测,编制和提供贫困户备选名册,做好相关指导和贴息确认工作。财政部门主要负责扶贫贷款贴息资金的审核与拨付。金融机构在扶贫部门认定的贫困户中自主放款。各乡镇成立了扶贫到户贷款贴息领导小组,确定有分管领导和具体的工作人员,专职负责组织实施贷款贴息工作。扶贫、财政和金融单位建立健全了扶贫到户贷款贴息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二)规范运作程序,激发放贷热情。由于近几年各金融机构普遍收缩了营业网点,强化了风险防范,原来县农行设在乡镇的营业所已全部撤销,农村的金融服务主要依靠信用社来开展,并且放贷十分谨慎。为此,我们在启动扶贫小额信贷工作之初,就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与县财政局和信用联社就如何开展扶贫信贷工作进行了反复研究,以县政府文件出台了《保康县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使用办法》,并由县扶贫办、财政局、信用联社联合下发了《保康县扶贫贴息贷款操作实施意见》,对扶贫贷款的资金筹措、发放范围、贴息期限及贴息资金使用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明确,规范了有关工作的运行规则。同时,充分考虑金融机构的合理关切,支持信用社加强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所有扶贫贷款项目先由扶贫部门审查后推荐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是否放贷。要求乡镇扶贫项目办和财政所协助信用社加强贷款使用情况的监督,规定所有贴息资金必须在还本付息
后方可兑付,以督促借款人按时还款。
(三)科学统筹安排,提高发放效率。由于农业生产季节性强,而且农户每次申请的贷款额度都较小,因此,在扶贫信贷政策的设计上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具体地说就是一要尽量让群众少跑路,围绕简化贷款的审批和发放程序这一目标,该县对审批程序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简化,县扶贫办只定贴息贷款的计划分配、贴息期限、贴息利率和贴息资金总额,由乡镇扶贫项目办和财政所具体负责审定贴息对象和贷款额度。贴息期限到期后,由乡镇财政所直接将贴息资金发放给借款人。并专门印制了《扶贫贴息贷款申报审批表》和《贴息资金发放登记表》,以此监控有关政策的执行情况。为了提高贴息贷款政策的群众知晓率,促进扶贫工作的阳光操作,该县专门在《今日保康》报上开办专栏,刊登扶贫贷款的有关政策,并通过科技培训,将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宣传到户,扩大宣传覆盖面,有力促进了我县扶贫贴息贷款业务的开展。
(四)突出扶持重点,培育脱贫产业。由于保康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而每年可用的贴息贷款额度有限,为确保有限资金能发挥最大效益,我们坚持把扶贫贴息贷款与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相结合,帮助农户建立增收项目,确保贫困人口有稳定的收入经济来源。农民要脱贫致富,必须大力培植村级主导产业。为此,确立“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思路,将扶贫到户贷款贴息80%用于重点贫困村农业生产发展,把帮助农民群众构建稳定增收、长远增效的致富产业,作为巩固扶贫成果、提高扶贫质量基本点,按照县域规划和板块经济的布局,在具有自然规模、市场优势和产业基础的长效致富项目上,加强引导,强化服务,使其成为群众脱贫
致富的支柱产业。马桥镇唐二河村是一个典型贫困村,为促进贫困农户增收致富,去年来,该村根据自身条件,充分利用山场资源,引导农户大力发展耕牛养殖,但由于缺少资金投入,项目迟迟不能正常启动。今年,通过向16户农户发放小额贷款资金78万元,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全村已累计发展畜禽养殖千余头,仅此一项16户农户户均增收1000元。
三、存在的问题
(一)扶贫开发难度加大,财政扶贫贷款贴息额度明显不足。我县是全山区贫困县,到2009年底,全县还有108个村要实施整村推进,贫困人口虽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处于贫困群体的大多集中在最边远、最贫困的高山,生产生活十分困难,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这部分地区的村组公路、水利设施、主导产业、社会事业发展等严重滞后,要解决这部分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需要相当大的投入。近几年,省下达我县财政扶贫贷款贴息资金非常有限,尽管对我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对于一个“民穷财弱”的山区贫困县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与我县投入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
(二)贷款经营成本过高,贷款获得难度依然很大。从调研情况看,能够得到贷款的主要是低收入贫困农户,获得到户贷款的贫困户中绝对贫困户所占比例较低。其主要原因由于我县是贫困山区县,交通、通讯等均不便利,而贫困户一般居住边远,农业龙头公司大多处于高寒边远镇、村,信贷部门对扶贫项目进行考察评估,花费的精力和时间较多,导致经营成本过高,效益偏低,影响了信贷部门放贷的积极性。还有银行在发放贷款过程中,要求农户和农业专业公司
提供担保或抵押。而实际上,贫困农户的信用等级普遍较低,既难以找到担保人,又无法提供有效的财产抵押;对农业龙头公司来说,都还处于发展阶段,可用于抵押的财产与申请批复的贷款的要求差距较大,因此,贫困户和农业龙头公司在贷款发展生产中,因缺担保和有效的财产抵押,很难落实贷款计划。
(三)业务水平要求较高,专业培训工作明显不够。扶贫贴息贷款涉及金融、扶贫等多项内容,其专业性、逻辑性、科学性、严密性要求非常高,这就要求工作者有很高的业务能力。而广大基层特别是乡镇,由于未能及时进行培训,导致个别乡镇未能及时掌握新的操作方法,具体操作不够规范,如上报的相关材料不能按要求报送,有的几经反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进度。近年来,省里也很少有对扶贫贴息贷款进行的专门培训,导致基层人才严重不足,极大影响了工作效率。
(四)贷款利率标准不一,贴息补助效果略显不足。在落实扶贫小额信贷的过程中,各地执行的利率标准各不相同,仅我县内就有年息10.044%、9.6%等多种利率,特别是部分贷款利率过高,难以有效减轻贷款人(单位)的利息支出压力,也难以体现扶贫政策给贷款人带来的实惠。
一年来,我县在小额信贷财政贴息工作的实施及管理上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上级领导要求和全县人民思富求进的愿望还相差甚远。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部门协作,积极落实贴息政策,重点扶持产业发展,为贫困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撑。
第四篇: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业营业税管理办法(试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业营业税管理办法(试行)
【实施时间】2011/01/01 【颁发文号】
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关于发布《建筑业营业税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
现将《建筑业营业税管理办法(试行)》予以发布,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特此公告。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五日
建筑业营业税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加强我区建筑业营业税征收管理,提高建筑业营业税规范化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以及相关税收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我区境内从事建筑业劳务,包括建筑、安装、修缮、装饰、其他工程作业,按规定应缴纳建筑业营业税的,以及按规定应在我区补征建筑业营业税的,适用本办法。建筑,是指新建、改建、扩建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的工程作业,包括与建筑物相连的各种设备或支柱、操作平台的安装或装设工程作业,以及各种窑炉和金属结构工程作业在内。安装,是指生产设备、动力设备、起重设备、运输设备、传动设备、医疗实验设备及其他各种设备的装配、安置工程作业,包括与设备相连的工作台、梯子、栏杆的装设工程作业和被安装设备的绝缘、防腐、保温、油漆等工程作业在内。
修缮,是指对建筑物、构筑物进行修补、加固、养护、改善,使之恢复原来的使用价值或延长其使用期限的工程作业。
装饰,是指对建筑物、构筑物进行修饰,使之美观或具有特定用途的工程作业。
其他工程作业,是指上列工程作业以外的各种工程作业,如代办电信工程、水利工程、道路修建、疏浚、钻井(打井)、拆除建筑物或构筑物、平整土地、搭脚手架、爆破等工程作业。第三条 纳税人提供下列建筑业劳务应当依法缴纳建筑业营业税:
(一)新建、改建、扩建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的工程作业,包括与建筑物相连的各种设备或支柱、操作平台的安装或装饰工程作业,以及各种窑炉和金属结构工程作业。
(二)生产设备、动力设备、起重设备、运输设备、传动设备、医疗实验设备及其他各种设备的装配、安置工程作业,包括与设备相连的工作台、梯子、栏杆的装设工程作业和被安装设备的绝缘、防腐、油漆等工程作业。
(三)对建筑物、构筑物进行修补、加固、养护、改善,使之恢复原来的使用价值或延长其使用期限的工程作业。
(四)对建筑物、构筑物进行修饰,使之美观或具有特定用途的工程作业。
(五)对从事海洋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定位、泥浆、测井、录井、固井、完井、潜水、套管、管道铺设等工程作业。
(六)为用户安装有线电视线路及其接收装置的作业。
(七)绿化工程。
(八)管道煤气集资费(初装费)。管道煤气集资费(初装费),是用于管道煤气工程建设和技术改造,在报装环节一次性向用户收取的费用。
(九)除上述工程作业以外的各种工程作业,如代办电信工程作业、水利工程、道路修建、疏浚、钻井(打井)、拆除建筑物或构筑物、平整土地、搭脚手架、爆破等工程作业。第四条 纳税人承包建筑安装工程业务,与建设单位签订承包合同,无论其是否参与施工,均应按“建筑业”税目缴纳营业税。纳税人不与建设单位签订承包建筑安装工程合同,只是负责工程的组织协调业务,应按“服务业”税目征收营业税。
第五条 纳税人将其承包的某一工程项目的纯劳务部分分包给若干个施工企业,由纳税人提供施工技术、施工材料并负责工程质量监督,施工劳务由施工企业的职工提供,施工企业按照其提供的工程量与纳税人统一结算价款。施工企业提供的施工劳务属于提供建筑业应税劳务,对其取得的收入应按“建筑业”税目征收营业税。
第六条 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的同时销售自产货物的,应当分别核算应税劳务的营业额和货物的销售额,其应税劳务的营业额缴纳营业税,货物销售额不缴纳营业税;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地税机关核定其应税劳务的营业额。
第七条 BT模式(建设--移交)是指一个项目的运作通过项目公司总承包,融资、建设验收合格后移交给业主,业主向投资方支付项目总投资加上合理回报的过程。对BT模式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无论项目公司是否具备建筑总承包资质,对其应认定为建筑业总承包方,按“建筑业”税目缴纳营业税。
(二)项目公司取得的回购价款,包括工程建设费用、融资费用、管理费用和合理回报等应税收入,应按“建筑业”税目缴纳营业税。项目公司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以其取得的上款所列应税收入,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缴纳营业税。第八条 建筑业营业税营业额按以下规定确定:
(一)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不含装饰劳务),其营业额应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建筑安装工程设备与材料的划分按《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关于明确建筑安装工程设备与材料划分问题的通知》(桂地税发〔2006〕248号)、《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关于燃气设施建筑安装设备有关技术营业额问题的通知》(桂地税发〔2009〕133号)等文件规定执行。
(二)纳税人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价外费用,包括收取的手续费、补贴、基金、集资费、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滞纳金、延期付款利息、赔偿金、代收款项、代垫款项、罚息及其他各种性质的价外收费。
纳税人从营业额中扣除分包款,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向劳务发生地主管地税机关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登记,申报纳税;
2.提供分包人开具的建筑业发票和税收缴款书复印件;
3.用于抵扣的发票属于劳务发生地主管地税机关开具或者管理的税控机打发票。按规定应在机构所在地补征建筑业营业税的,用于抵扣的发票属于机构所在地主管地税机关开具或者管理的税控机打发票。
(三)建筑现场制造(生产)的预制构件、其他构件或建筑材料直接用于本单位或企业建筑工程的,其价款并入工程营业额。
(四)纳税人自己新建(以下简称自建)建筑物后销售,以销售收入减去销售时土地价值后的余额为营业额,补征建筑业营业税。销售时土地价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条规定办理。
(五)对帐务不健全,不能准确计算营业额的,或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价格明显偏低并无正当理由的,其营业额由主管地税机关根据纳税人或其他纳税人最近时期发生的同类工程价款确定,没有同类价款的,按下列公式核定计税价格: 营业额=工程成本×(1+8%)/(1-营业税税率)。
第九条 建筑业营业税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营业额(工程收入额)×3%。第十条 建筑业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
(一)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采取预收款方式的,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
(二)纳税人自己新建(以下简称自建)建筑物后销售,建筑业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销售自建建筑物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第十一条 建筑业营业税纳税人应当按月(或次),向建筑业劳务发生地主管地税机关申报纳税。有下列情形的按以下规定办理:纳税人在区内承揽的建筑工程项目跨两个以上(含两个)地级市、县(市、区)的,应按月(或次)按工程项目在各地级市、县(市、区)内的工程量(投资额)所占比例分别计算其建筑业营业税及附加,向各建筑业劳务发生地主管地税机关申报纳税。纳税人或征收单位有不同意见的,由征收单位的共同上一级地税机关协调解决。纳税人应向建筑业劳务发生地主管地税机关申报纳税而自应申报之月起6个月内没有申报纳税的,由其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主管地税机关补征营业税款。
第十二条 纳税人从建设单位取得工程价款时,应按规定开具正式发票。建筑业劳务发生地主管地税机关应按规定为纳税人销售或开具正式发票。
第十三条 纳税人兼有不同税目应税行为的,应当分别核算不同税目的营业额,未分别核算营业额的,从高适用税率。兼营免税、减税项目的,应当分别核算免税、减税项目的营业额,未分别核算营业额的,不得免税、减税。
第十四条 除《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的情形外,建筑业应税劳务由纳税人自行申报缴纳营业税。需要委托代收代缴建筑业营业税的,由建筑业劳务发生地主管地税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办理。
第十五条 纳税人从事建筑业劳务,应当于施工前,向建筑业劳务发生地主管地税机关办理项目登记,如实填写项目登记表,并提供与项目有关的合同、协议书等相关资料。
纳税人到外县(市)从事建筑业劳务的,应当持其机构所在地地税机关开具的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于施工前向建筑业劳务发生地主管地税机关报验登记。纳税人在竣工结算工程价款时,应按规定向建筑业劳务发生地主管地税机关办理项目注销手续,同时清缴各项税款。
第十六条 建筑业劳务发生地主管地税机关应依托建筑业房地产业项目管理软件,以建筑业项目为管理对象,通过对采集录入和纳税人自行录入的项目税源信息进行审核、分析比对和预警监督,实现对建筑业项目税源实时监控的管理模式。
第十七条 各级地税机关应主动与发改委、财政、国税、国土、规划、住建、工商等部门联系,加强政务协作,建立信息交换制度,及时获取涉税信息,掌握建筑业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的有关税源情况,加强税收征收管理。
第十八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按现行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执行。
第五篇:广西壮族自治区特级教师评选和管理办法(试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特级教师评选和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区特级教师的评选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特级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根据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人事部、财政部颁发的《特级教师评选规定》(教人〔1993〕38号)精神,结合形势的发展和我区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特级教师”是国家为了表彰特别优秀的中小学教师而设立的一种既具有先进性,又有专业性的荣誉称号。特级教师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是基础教育中一支重要的骨干力量。
第二章
特
级
教
师
评
选
第三条
评选范围
在普通中学、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教学研究机构、校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在职教师。评选的重点是在普通中小学、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师。
第四条
评选条件
(一)基本条件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模范履行教师职责,有良好的师德,为人师表,敬业爱岗,教书育人。
2.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遵循教育规律,关注全体学生,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成为本地区的楷模。
3.精通业务,严谨治学,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课堂教学(实训)形成特色,效果特别显著,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全区技能比赛获得奖项;或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班主任工作以及指导中等职业毕业生就业方面有突出的专长和丰富的经验,并取得显著成绩;或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勇于创新并在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材建设中成绩卓著,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在当地教育界享有声望。
4.符合《教师法》规定的合格学历,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5.担任中学高级教师或中专高级讲师职务3年(含)以上,担任小学高级教师职务或幼儿园高级教师职务5年(含)以上。
6.近10年来至少获得地市级(含)以上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授予的优秀教师等教育教学先进称号或教育教学单项奖励1次,或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授予的优秀教师等教育教学先进称号或教育教学单项奖励2次。
7.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完成规定的学分,并能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课堂教学和教学实验等教学活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每2年必须有2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承担过县(含)以上教师培训任务,在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做出显著贡献。8.在县城以上(含县城)工作的城镇中小学教师,任高级教师以来要有到农村学校或基础薄弱学校任教(支教)一年以上的经历,并在支教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
9.校级领导(正副校长、正副书记)除符合上述条件外,本专业教学至少还应每学年完成1个班的教学任务,且教育教学和管理成绩突出。
(二)破格条件
为促进人才成长,对于贡献突出、符合以上特级教师的其他评选条件,但尚未取得高级教师职务的中青年教师,取得以下奖励之一者,可破格列为推荐对象:
1.荣获省级以上劳动模范称号。
2.荣获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或全国职业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第五条
组织领导
坚持群众民主推荐、专家评审与领导审定相结合,增加评选工作的透明度,做到坚持标准、确保质量、严格把关、宁缺毋滥。
(一)自治区教育厅、人事厅、财政厅组成自治区特级教师评选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区特级教师评选工作,制定有关政策及审定特级教师人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自治区教育厅,负责评选的具体工作。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成立相应的特级教师评选推荐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本市、县(市、区)特级教师的评选推荐工作。
(二)自治区成立特级教师评审组,负责特级教师评审推荐工作。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成立特级教师评审小组,负责评审推 荐工作。各级评审组织由相应的教育、人事、财政部门的领导,特级教师和对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等职业教育有研究的专家组成,人数不少于15人,其中从事学校管理的部门领导不得超过评审组总人数的百分之十。被推荐人应获得达到或超过评审组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同意票。
第六条
评选程序
(一)学校在组织全体教师充分酝酿提名的基础上,向县(市、区)级评审机构上报推荐人选名单,县(市、区)级评审机构在学校提名推荐的基础上,采取座谈和个人谈话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经认真考核,确定推荐人选名单,并经公示无异议后报市级评审机构评审。
(二)市级评审机构通过组织听课等方式,对被推荐人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行考察,并在广泛听取基层意见的基础上评审,按分配的指标确定推荐人选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上报自治区评审机构。
(三)区直、中直有关单位所属学校民主推荐人选,按以上程序与要求报上一级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委托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市级推荐的程序和要求,对被推荐人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行评审复核后,按分配的指标确定推荐人选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上报自治区特级教师评审机构。
(四)自治区特级教师评审机构经初审后组织答辩,确定正式人选,经公示无异议后,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荣誉称号,并报教育部备案。
(五)申报特级教师人员,应向评审组织提交以下材料: 1.广西壮族自治区特级教师申报表一式3份及电子版本1份。2.代表本人业务水平的论文、论著、成果2~5件以及学历证书、专 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教师资格证书、继续教育学分登记证明、获奖证明材料等复印件装订成册。附上2寸标准照片1张(背面需注明工作单位及姓名)。
担任正副校长职务的,还应提交校长岗位培训合格证复印件。3.能代表本人教学水平的优秀教案2~3件及专家评审意见表。4.本人的述职汇报材料及组织鉴定表。
5.有关在农村学校或基础薄弱学校任教(支教)一年以上的证明材料。(注:所任教或支教的学校必须是县城以下学校,不含县城学校。)
第七条
特级教师的评选工作每3年开展一次,在职特级教师总数控制在中小学教师总量的1.5‰以内。
第三章
特
级
教
师
管
理
第八条
特级教师职责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模范地履行教师职责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积极更新教育观念,在素质教育中作出表率。
(二)坚持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上工作,不断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坚持教育改革实验,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改进和解决办法,做教育教学实践和科研的带头人。
(三)积极承担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分配的培养骨干教师任务,在教学上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并指导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开展研究、改革和实验工作,传授教学艺术和教学经验,做好“传帮带”工 作。
(四)认真总结并推广自己在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方面的经验和成果,著书立说,每年向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提交1篇以上教育科研论文。
(五)积极为教育教学工作相对薄弱的学校提供支持,完成自治区、市、县(市、区)分配的支教任务。
(六)为发展本地区的教育事业甘于奉献,自评上特级教师荣誉称号起,继续在原送评学校所在县(市、区)服务5年以上。
第九条
特级教师待遇
特级教师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规定享受特级教师津贴。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根据本地本校实际情况,制订优惠政策,积极创造条件,提高特级教师待遇。
不断提高特级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注意发挥特级教师的影响作用。但是,特级教师一般不宜兼任过多社会职务,以保证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做好本职工作。
第十条
学校和行政部门职责
(一)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是特级教师的主管部门。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全区特级教师的宏观管理,制定特级教师评选和管理办法、组织特级教师评审以及组织全区性特级教师有关活动,督促各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做好特级教师的评选和管理工作。学校和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特级教师的具体管理工作。
(二)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特级教师档案,每3年对在职的特级教师履行职责情况进行一次考查,对考查不 合格者,予以诫勉,帮助其及时改正。学校对特级教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记入教师业务考绩档案。
特级教师的考核结果每3年由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三)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组织特级教师承担国家、自治区一级的研究课题,鼓励和支持特级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和科学研究,资助特级教师著书立说。
(四)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特级教师联系制度,不定期召开特级教师座谈会,听取他们对教育教学改革、教育行政管理、学校管理以及特级教师管理工作等方面的意见,充分发挥他们的参谋作用。
(五)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重视特级教师的示范指导作用。组织特级教师到各地讲学、介绍经验、上示范课,利用报刊杂志网站等,开辟特级教师园地,推广特级教师的先进经验、科研成果和教育教学风格,通过新闻媒介宣传特级教师的先进事迹,增强特级教师的光荣感、使命感,激励广大教师。
(六)加强与区外特级教师的合作交流,组织特级教师考察团到国内外考察、学习,及时掌握教育教学的新动向,学习先进教育思想和经验。
第十一条
建立特级教师继续学习制度
组建特级教师协会,设立特级教师论坛,并通过组织学术讲座、举办高级研修班、选送进修以及参观考察等形式,为特级教师继续学习创造条件,进一步提高特级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培养一批通晓现代教育理论,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先进的教 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方法,并在教育界有积极影响的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专家。
第十二条
建立特级教师学术休假制度
对承担省级以上科研课题或有培养中青年教师任务的特级教师,每年应安排10至15天的学术假,以保证他们有时间集中精力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和指导中青年教师。
第十三条
建立特级教师导师制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本地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给特级教师下达培养中青年教师的任务。在县(市、区)范围内,每个特级教师应培养2至5名中青年骨干教师。特级教师培养中青年教师的工作应计入教学工作量。
第十四条
特级教师达到退休年龄,可根据工作需要、健康状况及个人意愿,延聘或返聘他们继续从事教育教学科研、编写教学资料以及培养教师等工作。
第十五条
特级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县(市、区)、市教育行政部门逐级上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经复查同意后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其特级教师称号:
(一)在评选过程中弄虚作假者。
(二)受到刑事处罚或行政处分者。
(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者。
(四)考核不称职者。
(五)被撤销教师资格者。
(六)未能履行本办法所规定的特级教师职责者。
(七)其他情形应予撤销称号者。
第十六条
特级教师调往外省或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工作范围的,应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备案,调离后其与特级教师称号有关的待遇自行取消。
第十七条
被撤销特级教师称号者,其与特级教师称号有关的待遇即行终止。
第十八条
区外特级教师调进我区,经考核合格,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确认其特级教师资格,享受相应待遇。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规定由自治区教育厅负责解释。第二十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文档系网络所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本人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