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个IT男的职业发展全景图(精选)
陈磊(化名)五年前从国内某重点大学的计算机系毕业,顺利地进入了一家知名IT企业做了通信设备软件工程师。五年时间里,他跟过几个项目,在师傅的 指导下,技术越来越娴熟,从新手成长为业务骨干,并在第四年的时候开始自己带项目了。但是,技术的不断更新需要持续的学习,重复的加班使他产生了倦怠,稳 定地工作了五年,是不是该换家公司了?好像做技术的都是这样子,该什么时候是个头?三十岁之前还能这么拼,那么以后呢?有没有更好的发展方向?
当陈磊在我的咨询室陈述自己困惑时,我的眼前就浮现出了很多这样的IT男:思维严谨,做事认真,总在学习,经常加班,即便休了个假期也不知道做点什么,被人称为“I民工”,拼的是体力,挣的辛苦钱。
作为朝阳行业,计算机和通信互联网有着发展快,机会多,收入起点高的优势,与此同时,这一行业的技术更新速度比较快,压力比较大,竞争激烈。因为我 国的IT产业起步较晚,在业内,还没有出现“高龄”工程师,比较“老”的一拨IT工程师也大概在35到40岁左右了,所以这一行业基本上是年轻人的天下。
在这样一个生机勃勃而又危机四伏的行业里,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呢?
一、明确自己的职业兴趣
很多人不愿在IT行业里做工程师的原因并不是学习能力差,也不是怕吃苦,而是不喜欢整天闷在机房,一遍遍地调试程序。这样的人不喜欢和机器打交道,更偏向和人打交道,即便大学里学的是理工类专业,他们也更愿意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和人聊聊天,或者谈论一些经济时政话题。如果一周时间都在忙工作,他们也 会抽时间调剂一下自己的生活。
对于这类人,有两个选择:要么把工作当工作,工作之外找娱乐;要么看看换职业的可能性。
二、职业变换的可能性
如果起点是一个IT研发工程师的话,有这么几种比较直接的职业可能性:
从职业发展的深度来说,可以成为资深的IT工程师。因为国内IT行业发展的现状,很多人在三十岁左右就跳出了技术岗位,并且有源源不断的新人加入,所以工程师能做到多久,这个还说不好。但是从其他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确实有不少“专家型”技术人员。曾经一位微软的工程师告诉我,他五十多岁,在微软并不是“很老”。当然,能否持续地做技术还要看公司文化是否愿意养一些资深的技术人员了。
从职业发展的高度来说,就是“技而优则管”,有不少工程师逐渐开始管项目做管理了,从项目经理到部门经理,直到总监,技术副总等。这一可能性似乎毫 无悬念,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让人们自然会向高度攀登,甚至作为一个判断发展的标准。需要提醒的是,很多人上不去,不是因为技术不专业,而是因为缺乏 管理技能,所以选择高度之前要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
从企业内其他的职业可能性来说,还有这么几种:
售后工程师,这是一个对实践经验有比较高要求的职位,技术不一定精深,但需要有处理各种客户问题的能力。从研发转售后,需要提升的就是经验,是技术的宽度。因为处于产品链的后端,在有些企业不太受重视。
售前工程师,是配合销售一起拿单的职位,需要给客户做方案,做宣讲,这一职位要求的是技术和表达能力的综合表现,有不少专业大牛都在这一职位上。
和售前工程师比较接近的是商务拓展(BD),这是一个市场类职位,和售前不同的是,商务拓展一般不会接触具体案例,是在市场前沿的角度分析客户和业界的动态,宣讲新技术发展等。
而售前再往前端走一步就是销售。技术转销售,也是很多人会采取的一种转换方式,中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人会把销售想象成为特别外向,处处自来熟的交际高手,其实因为客户不同,也会有不同的销售风格,有客户就特别喜欢“技术型”销售,总之,拿单才是硬道
理。
三、结合能力和职业价值观做选择
看到了可能性,就需要对发展方向做选择了,决策时要考虑到的因素是:能力与职业价值观。可以这么几个步骤进行:
一找,在目前的工作中找一找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是什么?经济报酬,成就感,还是能力提升,或者发展空间?
二看,看一看其他职业发展可能性中有没有能满足自己需要价值的职位?
三能力,能力能否匹配呢?如果暂时不能胜任,假以时日呢?多久?可以达到什么程度? 四平衡,平衡一下各工作之间的优劣势比较,平衡出最符合内心选择的那一个。
对于IT技术类职位来说,入门的门槛要求比较高,进入不容易,但是因为视野受限,出来也不容易,开始是靠技术吃饭,后来就只能靠技术吃饭了。这一行 业的整体薪资水平比较高,但是技术岗的待遇提升空间又很有限。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世界,在这中间找到结合点,在不同的企业发展模式下规划出最佳路径,才能 摆脱“IT民工”的套路。
第二篇:如何摆脱IT民工套路:一个IT男的职业发展全景图
如何摆脱IT民工套路:一个IT男的职业发展全景图 陈磊(化名)五年前从国内某重点大学的计算机系毕业,顺利地进入了一家知名IT企业做了通信设备软件工程师。五年时间里,他跟过几个项目,在师傅的指导下,技术越来越娴熟,从新手成长为业务骨干,并在第四年的时候开始自己带项目了。但是,技术的不断更新需要持续的学习,重复的加班使他产生了倦怠,稳定地工作了五年,是不是该换家公司了?好像做技术的都是这样子,该什么时候是个头?三十岁之前还能这么拼,那么以后呢?有没有更好的发展方向?
当陈磊在我的咨询室陈述自己困惑时,我的眼前就浮现出了很多这样的IT男:思维严谨,做事认真,总在学习,经常加班,即便休了个假期也不知道做点什么,被人称为“I民工”,拼的是体力,挣的辛苦钱。
作为朝阳行业,计算机和通信互联网有着发展快,机会多,收入起点高的优势,与此同时,这一行业的技术更新速度比较快,压力比较大,竞争激烈。因为我国的IT产业起步较晚,在业内,还没有出现“高龄”工程师,比较“老”的一拨IT工程师也大概在35到40岁左右了,所以这一行业基本上是年轻人的天下。
在这样一个生机勃勃而又危机四伏的行业里,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呢?
一、明确自己的职业兴趣
很多人不愿在IT行业里做工程师的原因并不是学习能力差,也不是怕吃苦,而是不喜欢整天闷在机房,一遍遍地调试程序。这样的人不喜欢和机器打交道,更偏向和人打交道,即便大学里学的是理工类专业,他们也更愿意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和人聊聊天,或者谈论一些经济时政话题。如果一周时间都在忙工作,他们也会抽时间调剂一下自己的生活。
对于这类人,有两个选择:要么把工作当工作,工作之外找娱乐;要么看看换职业的可能性。
二、职业变换的可能性
如果起点是一个IT研发工程师的话,有这么几种比较直接的职业可能性:
从职业发展的深度来说,可以成为资深的IT工程师。因为国内IT行业发展的现状,很多人在三十岁左右就跳出了技术岗位,并且有源源不断的新人加入,所以工程师能做到多久,这个还说不好。但是从其他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确实有不少“专家型”技术人员。曾经一位微软的工程师告诉我,他五十多岁,在微软并不是“很老”。当然,能否持续地做技术还要看公司文化是否愿意养一些资深的技术人员了。
从职业发展的高度来说,就是“技而优则管”,有不少工程师逐渐开始管项目做管理了,从项目经理到部门经理,直到总监,技术副总等。这一可能性似乎毫无悬念,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让人们自然会向高度攀登,甚至作为一个判断发展的标准。需要提醒的是,很多人上不去,不是因为技术不专业,而是因为缺乏管理技能,所以选择高度之前要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
从企业内其他的职业可能性来说,还有这么几种:
售后工程师,这是一个对实践经验有比较高要求的职位,技术不一定精深,但需要有处理各种客户问题的能力。从研发转售后,需要提升的就是经验,是技术的宽度。因为处于产品链的后端,在有些企业不太受重视。
售前工程师,是配合销售一起拿单的职位,需要给客户做方案,做宣讲,这一职位要求的是技术和表达能力的综合表现,有不少专业大牛都在这一职位上。
和售前工程师比较接近的是商务拓展(BD),这是一个市场类职位,和售前不同的是,商务拓展一般不会接触具体案例,是在市场前沿的角度分析客户和业界的动态,宣讲新技术发展等。而售前再往前端走一步就是销售。技术转销售,也是很多人会采取的一种转换方式,中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人会把销售想象成为特别外向,处处自来熟的交际高手,其实因为客户不同,也会有不同的销售风格,有客户就特别喜欢“技术型”销售,总之,拿单才是硬道理。
三、结合能力和职业价值观做选择
看到了可能性,就需要对发展方向做选择了,决策时要考虑到的因素是:能力与职业价值观。可以这么几个步骤进行:
一找,在目前的工作中找一找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是什么?经济报酬,成就感,还是能力提升,或者发展空间?
二看,看一看其他职业发展可能性中有没有能满足自己需要价值的职位?
三能力,能力能否匹配呢?如果暂时不能胜任,假以时日呢?多久?可以达到什么程度? 四平衡,平衡一下各工作之间的优劣势比较,平衡出最符合内心选择的那一个。
对于IT技术类职位来说,入门的门槛要求比较高,进入不容易,但是因为视野受限,出来也不容易,开始是靠技术吃饭,后来就只能靠技术吃饭了。这一行业的整体薪资水平比较高,但是技术岗的待遇提升空间又很有限。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世界,在这中间找到结合点,在不同的企业发展模式下规划出最佳路径,才能摆脱“IT民工”的套路。
第三篇:一个男老师
早教男教师的自我定位
做为一个早教男教师,首先应该明白自己不仅是个传授知识,而是教育,关心,照顾宝宝,不仅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更需要的是爱心,耐心,责任心。孩子是单纯的,怎样将爱心传给孩子,让他知道你愿意跟他玩,你是喜欢他的。
与儿童交往时,作为一个早教男老师应注意两个关键点:微笑、动作。这对于一个男性早教老师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这两个方面的准确把握可展现男性不同于女性的性格特点,从某些方面来讲男教师在于孩子交往时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
微笑,将关心关爱传递给孩子;微笑,传递的是一个容易让孩子接受的信号,使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关心,所以,要时刻记得微笑。语言轻松欢快是阳光爽朗的标志,首先让家长感受到阳光,心情愉快,让孩子也能容易接受老师,拿出自己最童真的一面,用轻松欢快的语言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玩乐氛围。
动作,有张有迟,根据儿童心情的起伏,该夸张时夸张,以引起儿童注意或在他上课走神时吸引他回到课题堂,在需要幽默搞笑时也可以夸张是儿童清晰而强烈的感受到快乐,但是也不能太过,应张弛有度,在教学过程中须有教师应有的教学素养,沉稳严谨。
与儿童交往原则:平等、尊重。
孩子不是大人的缩小版,他们也是有自己独立思想的个体,在同他们交谈的时候应注意蹲下身子,让自己的视线与他们的视线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这就是一种平等,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咱们是平等的好朋友”。
尊重,不仅是尊重孩子的人格更是从教育的角度尊重孩子的思想认同孩子的某些想要表达的自身想法的行为和语言,这是孩子认知发展的过程,也是孩子发泄的途径。
除了具备以上的教师素质之外,最重要的是用心,学会细心观察,通过观察了解孩子的喜好、性格,从这些方面着手使孩子更易接受这个与他年龄相差较多的大朋友,让他知道这个大朋友可以给他带来欢笑,从而认可和接受这个大朋友。
第四篇:《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影评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影评
影片讲述一名赛车手与一名年轻寡妇,因为前往同一所学校接送他们的孩子而一见倾心共坠爱河。两人的爱情故事依时间循序展开,中间以闪回方式讲述两人过往的感情生活,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看这部电影感觉有点沉闷,因为故事情节实在是太简单。但往往爱情最精彩的部分就在于那段过程,过程中的阻碍、坎坷越多越麻烦,也就越有看头。可是这部电影偏偏不那么明显的展现这些阻碍、坎坷,所以会令观众在剧情方面产生些许疲倦。但是那些唯美的镜头和动听的音乐却成为了影片中的亮点。故事情节简单,没有大的情节波动和人物动机阻碍力量,但也正是如此,来表现导演对唯美镜头语言的熟练运用和其内在的隐喻含蓄的叙事功底。
影主要运用黑白影像和彩色影像的交替转换来表现男女主人公感情的进展历程,这种过去回忆与现实的不明显分界主要体现在回忆中的彩色影像也时而穿插进男女主人公的现实影像世界。一般认为,彩色片中的黑白片段通常用来营造象征意义。这类影片中彩色片段部分往往占据着主体地位,但勒鲁什在此选择了一种更加自然的方式:黑白片段与彩色片段在各自的时长上保持了一个相对的平衡,无论哪一部分片段的出现在屏幕上都不显得做作或表面化;两种不同色调画面的交错,即加强了不同色调片段的感染力,又增加了影片的视觉观赏度——色彩在色调,明度和纯度上的不断变化消除视觉疲劳,给观众带来了赏心悦目的观感。本片各个段落色彩的选择都不是随意的,我们已经讨论过两位主人公超叙事时空与当前时空在色彩上的表现手法。通常我们会认为丰富的色彩与单调的黑白色只产生对立关系——本片中女人的超叙事时空既是一例——但本片色彩的安排最终趋向于融合而非对立,可见结尾。从全片的色彩安排来看,个人认为本片的色彩选择是存在一个主题的:我们首先分析女主人公的段落,可以发现她现在时空中的工作生活段落和全部的闪回都是彩色的,当然与她有关的彩色画面还包括母子俩一起的镜头,男女主人公第一次同去探望子女,之后一起玩耍,以及高潮部分两人相拥的镜头;与之相反,男人的生活工作及闪回镜头基本都采用黑白色调,只有他早晨开车回巴黎与女人相见的那一段用到了彩色;可见两人在各自不同的环境中都做到了过去与现在的融合,只是观众还不能分清楚两人的这个时
1间上的融合是不是也带来了空间上的融合——即之前所分析闪回段落。我们会发现在第一次时空交错中两人不同环境的色彩冲突就已经非常明显,直到第二次时空交错,女人前夫的再次出现,我们才恍然大悟:女人的彩色空间都是由其前夫组成的,其与现在时空的冲突始终存在;男人的空间才是现在时空。这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解释结局时勒鲁什所选择的黑白色调——女人最终没有愚蠢到拒绝幸福,拒绝现实。
女主人公的回忆与现实的内心纠葛,注定两人感情的发展并不会顺利到像影片开始阶段的顺畅。就关系进展顺利的情节来说,感情发展的前期,孩子成为两人交流感情的工具,我们抽取餐厅吃饭的戏码加以分析。整个饭桌情景被孩子们纯真稚气的话语萦绕,显得尤其欢快和谐。但导演并没有将镜头正对孩子,而是对准安娜和多洛,以此来捕捉他们细微的表情和动作。我们可以将这段情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安东尼向男女主人公叙述自己未来职业的阶段;第二,两人谈论自己职业的故事阶段;第三饭后准备去乘船的阶段。
我们在画面构图上来看,第一阶段,镜头是面对男女主人公,两人之间摆设的是一个插满鲜花的花瓶,在男女主人公之间形成“阻碍”。四射的花枝暗喻两人之间存在说不出的情感交流障碍。而在第二阶段,二人开始深入交流,男人对自己职业的描述将两人相似的命运相对照,依赖爱情的心理将两人的关系拉近,对彼此孩子关爱的细节也进展了两人之间的情感。不过这一阶段,画面中仍然存在障碍物---瓶子,不过比起花枝在力量上少了许多,这是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情感进展的结果。在第三阶段中,很明显的男人在二人谈话中将手自然而然的搭在安娜的椅背上,这是,当两人同出一画面,我们没有看到任何的阻碍物。这细节用意十分明显,他是多洛继邀请安娜去接孩子之后的第二招,接下来船上的温馨场景也由先到一步的乐曲自然而然的带入。在景别运用上,导演大部分运用特写镜头对准男女主人公,接捕捉到他们细微的表情,也是对二人内心世界的一次细致的刻画。这段戏码主要用用黑白影像,是对前后色彩处理上的呼应。安娜对多洛的感情是纠结复杂的。他无法忘记对丈夫的思念,对他而言那段与丈夫的记忆永远是带有色彩并伴有欢快的桑巴舞点的。至于他与多洛在海边拥吻的场
景,我们也不妨理解为既是安娜对新生活的依赖与,也是重温往事的手段。最终安娜重回多洛怀抱,二人拥抱的场景在洋溢着依赖于欲望的情感中定格。
不得不承认这是电影制胜的法宝——画面唯美、情调感伤。可以说本片所要表现的内容只有一个:爱情的美妙。这个故事题材本身所具备的内涵对观众的情感而言就已经有了足够的感染力。特别是对本片,只有一个简单的平凡的爱情故事,要想在情感上给予观众直接的,具体的刺激,就得充分调动一切视听手段,产生其文字描述所远远不及的艺术魅力。片头教科书式的镜头就不用说了,全片都没有非常夸张的摄影机运动,但就是这些常用的手段创造了美妙的画面。片中有很多出色的长镜头和灵活的双人镜头影片中,摄影机的角度绝大多数时候都与人物视角持平,基本没有用过特殊效果(第二次时空交错中有用过模糊化),这都是与其生活化的剧情所相适应的。当我们论及片中设置的种种对比给观众情感上所造成的效果时,我们不能忽视音乐在本片中所起到的作用。16'开始的那段桑巴歌曲和87'时出现的那一段:前者不仅仅是现在时空的解释,女人过往幸福的证明,更给了女人的闪回时空一种虚幻的失真的扭曲感,暗示其幸福的丢失,加强了过去现在两个时空的对比;后者使用的即是片头女人第一次作为背景时的曲调,这个曲调也曾出现在女人的第三次闪回中,作为唯一一段在过去现在时空中都出现过的旋律,在这里同样能起到加强两个时空对比的作用,至于歌唱声,只要是个与桑巴歌曲中类似的男声就足够起到暗示作用。两位主人公的背景音乐的鲜明对比,我们在如上的总结中可以清楚的发现:男人的音乐要么是激动人心的赛车进行曲,要么就是轻快的钢琴和鼓;和女人联系的是轴杆风琴的低音部分或钢琴的高音部分,节奏都是舒缓平和的。纵观该影片,影像流畅,格调清新,配乐优美动听。局部采用彩色,大部分时间是单色,现实与倒叙交替变化,这种对色彩的创意使用让人不由得联想起《红高粱》。回忆的部分画面色彩鲜明,日常生活的画面则显得有些灰暗,为表现现实生活平淡无奇,但意境却耐人寻味。影片中还有很多非常温馨的画面:一个老人和一只狗悠闲的散步;安娜带着孩子在海边嬉戏;杜洛克和安娜在酒店共进晚餐......在主题音乐“Un Homme Et Une Femme”的烘托下,越发伤感唯美。这一切都营造一种如梦如幻缠绵悱恻欲罢不能的暧昧氛围。
说它是爱情电影,因为它确实是关于爱情的。不过导演似乎还要加点儿别的什么。克劳德·勒鲁什说这部影片的主题是激情与婚姻对抗、生命与死亡对抗。为此还特意设置杜洛克的赛车工作,安娜的丈夫生前也是从事惊险特技工作,这都是生命与死亡对抗的最直接表象。这也注定安娜的爱情带有一种死亡边缘的冒险性。此外,安娜和杜洛克在一起激情爱欲时却回想起死去的丈夫,导演的用意也很明显。总的来说,安娜对杜洛克的爱是克制的,因为她始终放不下死去的丈夫;而杜洛克对安娜的爱则是明确的,因为他是赛车手,沉静温婉的安娜正好可以抚慰他心灵深处无人知晓的恐惧和紧张。影片中杜洛克还说了一句话:“当一个画家遭遇火灾时,他在一条狗和一幅画种选择了狗,因为生命比艺术更重要。”当然,生命也比爱情更重要,所以最后,安娜在死去的丈夫和活着的情人间选择了情人。
这部1966年的爱情电影,一经上映就赢得了无数的荣誉: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戛纳电影节金棕榈。以至于后来的影评人总会略带酸气的说这部电影被过誉了,确实电影中的一些手法有些玩弄画面技巧。不过,永恒美丽的是影片中隽永的爱情,就像“罗马假日”中奥黛丽•赫本点亮罗马的那个夏天。背负着伤痕过去的男女在城市中相遇,他们挣扎、逃离,最后还是落入爱情的怀抱。每一颗脆弱而疲惫的心都找到了自己的家。
第五篇:一个10年程序员职业发展、总结和困境(模版)
一个10年程序员职业发展、总结和困境
我不是计算机科班出身(学金融的),但是我喜欢编程,01年4月看到郑
州一家网站招聘网络编辑,就去了,其实准备了很久,当然也面试上了,一个月800块钱,3个月试用期打八折。因为我上网还算早,所以喜欢网络,所以就应聘了带“网络”两个字的职位。后来到了公司才知道网络编辑其实就是Ctrl+CCtrl+V而已。在那个网站我学会了做网页(HTML),也了解了一些ASP知识。因为我的上司领导有方,工作很顺利,网站很成功,一批同事也成为我现在最最好的朋友,但当初觉得这个职位学不到什么东西,可能爱好的原因,一心要找个程序员的工作,这个是我离职的主要原因。总结:1.千万别以为某些职位没有前途,只是因为自己没有用心做而已,360行,行行出状元。如果喜欢某个工作就坚持做下去吧,不要因为看不到某个职位的前途就轻易放弃。2.好的领导太重要了(好领导特质:鼓励你、服务你;坏领导特质:批评你、管理你)
好在那个网站做的很成功,在郑州也算很有点知名度,所以第二份工作没费什么劲就找到了,一个专门做网站的小公司。几乎1-2周做一个网站,当初做了多少小项目可想而知。另外接触了.NET,觉得这个东西很好,开始学习。当初觉得对新手来说这个工作还算不错,我算是程序员入门了吧。不过我对别人说我是程序员的时候,心里总还是不怎么踏实,我还是知道自己多少斤两的。郑州工作了些日子,慢慢有点绝望了,因为每个月1000出头的工资是无法正常维持一个程序员的生活的,最起码一台电脑要6000多,就是不吃不喝半年的收入(当初好在房价不高,呵呵),不是公司压榨我们,也不是我不努力,因为郑州的市场大小就是如此,做一个网站1000元左右,公司辛苦一个月,挣的钱发发工资就没有了,公司可怜,员工也可怜。所以决定走出郑州。总结:1.头一份工作的成功对第二份工作帮助非常大。自信心的增强,是装不出来的,一个成功的项目会在你心里留一辈子,你参与了多少,你在项目中的位置并不重要。2.有空多看书学习吧,计算机发展太快了,用了ASP1年多就淘汰了。3.工资低别总埋怨公司克扣,看看是公司的战略问题,还是行业发展问题,或者是整个经济环境的问题,然后再做调整。
2003年3月20日,没记错的话是美国开打萨达姆的日子,我来到了上海。做过ERP,做过公共事业收费系统。起初几年感觉很爽,虽然开销比郑州大了,但是收入也高了,至少养台电脑不成问题。中间换了几次工作,每次收入几乎都翻倍,也做成了几个项目,自我感觉良好,开始学很多东西,设计模式、SQLServer、.NET、项目管理……但终无所成。具体我不详细说了。总结:1.尽量选择大公司吧、欧美企业;如果我问在小公司学习东西多,还是在大公司学习东西多,我想很多人会回答小公司,因为公司小,你必须什么活都要干,大公司往往分工明细,你接触的面肯定就窄。我开始工作的5-6年都是这样想的,其实完全错误!人的精力其实非常有限,能把一个点学精就非常非常不容易了,你做的事情多了,肯定每件都不细,并且这些事情互相影响,看起来可能很炫,貌似能干,其实华而不实。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民营企业一般工作压力大,干活比较多,加班最多,但是你看到过有招聘说“民营企业工作经验的优先”么?我是没见过。按道理说民营才最锻炼人啊?想想“单一职责原则”吧,用在人身上也是对的,“做得杂”=“效率低”。比如你每天做4件事情,每件事情4个小时,一天16个小时泡在公司,其实干活的质量比不上一个每天迟到2个小时,花6个小时干好1件事情的人。
就算不考虑劳累对效率的影响,你花在这1件事情上的精力就是没人家多。人家成为做这一件事的NO.1,就是专家,你16个小时也就是个优秀员工。2.学习不要急于求广,可能感觉跟我刚才说的多学习有点矛盾,其实不矛盾,这里说的是学习要先有深度再求广度,过去我是总感觉这个也重要,那个也重要,其实每个火力都不集中。
今天看《程序员》杂志,里边有个程序员收入分析,说跳槽超过4次高收入的人就开始减少了。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这个信息,有人说可能HR喜欢稳定的人,也可能有部分原因,我认为真实原因是工作5-6年成为高级程序员后,技术经验的比重开始下降,行业经验的比重开始上升,而频繁跳槽的人往往是没有什么行业积累的。并且跳槽是有“瘾”的,因为开始跳槽往往能尝到甜头,往往有什么不顺利,就想换个地方也许就好了,后来发现隐忧就已经晚了。与其多跳槽,不如选工作多慎重,这点我是最失败的地方(我意识到的太晚了)。如今我工作了10年了,现在在一家乱七八糟的公司,已经3年了,种种原因吧,一失足,千古恨。情况其实很尴尬,如果现在找工作,工资也10多k,但是欧美企业可能性不大,因为我英文不好,也不是科班出身,也远远不是.NET方面的专家。民营我实在不想去了(现在有了家庭有了宝宝,实在吃不消人海战术了),看下来我竟然没法选择了……所以我这几天给我做了一个重新的定位,先要成为技术方面的专家,下份工作的主要任务不是钱,是找行业……不知道对不对。总结:1.换工作需慎重,找到自己适合的行业稳定下来吧;2.外语很重要,是工资×2的东西;3.有了家庭,你会发现给你拼命的机会越来越少,如果你还年轻,还是多努力吧。
罗里罗嗦说了这么多,自己回顾了一下我10年的从业经历,我还能工作几个10年呢?希望能对刚入职场的程序员们有点帮助,也希望高手们给我指点一下迷津,我知道我错过了太多的东西,我的时间不多了。这几天我真的为了今后职业发展的事情死了不少脑细胞。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