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法执行主体

时间:2019-05-13 01:16: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行政诉讼法执行主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行政诉讼法执行主体》。

第一篇:行政诉讼法执行主体

行政诉讼法执行主体

执行主体是指在行政诉讼执行中享有权利、义务的各方主体,包括执行机关、执行当事人、执行参与人和执行异议人。

1、执行机关。在人民法院维持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而且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享有自行强制执行该具体行政行为的权力时,作为一方当事人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行执行生效行政裁决所维持的具体行政行为,成为执行机关。在人民法院作为执行机关时,一般由第一审人民法院负责执行。如果第一审人民法院认为情况特殊需要由第二审人民法院执行,可以报请第二审人民法院执行;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决定由其执行,也可以决定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执行。

2、执行当事人。行政诉讼执行中的执行申请人和被申请执行人。

3、执行参与人是指除执行当事人以外的其他参与执行过程的单位或者个人。

4、执行异议人。是指没有参与执行程序,但对执行标的主张权利,提出不同意见的个人或者组织。也称为案外异议人。执行异议人提出异议时,一般应采用书面形式。说明异议的理由并提供有关证据;执行人员应当及时审查异议理由,并作必要的调查核实,如果异议确有理由和证据,报请院长批准后中止执行。如果异议理由不成立的,驳回申请,继续执行程序。

第二篇:执行主体变更申请书

执行主体变更申请书

申请人:王XX,男,1976年6月9日生,汉族,住安丘市兴安街道XX院。申请人申请你院执行生效法律文书(2007)安民二初字第982号、(2007)安民二初字第983号民事判决书两案,你院于2008年9月24日以(2008)安执字第1079、1080号民事裁定书查封了登记在郯城通宝蔬菜有限公司名下的位于郯城县胜利乡南兴旺村的房产一处,产权证号为223101010018,登记权属建筑面积2862.488平方米。经查,郯城通宝蔬菜有限公司与山东通宝进出口有限公司、安丘百信普田食品有限公司存在着严重的公司人格混同现象,损害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违反了公司人格独立的基本要件,现申请安丘市人民法院追加郯城通宝蔬菜有限公司为被执行人,理由如下:

公司之所以具有独立的法人人格,是因为其严格贯彻分离原则,公司的财产和责任与其他公司及股东相对独立,并且有不同于其他公司和股东的独立的组织机构、名称、业务等。当公司与股东、关联公司在财产、分配、管理和业务上出现混同时,就丧失了作为法人的独立性,理应否认其法人人格,让相关联公司和个人直接承担公司的债务责任,这就是所谓的公司法人人格混同。公司人格混同有财产混同、组织机构混同和业务混同三种情形。本案就存在这几种情况。

1、郯城通宝公司与安丘百信普田公司组织机构、业务混同:这两公司股东完全相同,都是王寿学、王寿棚、王寿森、王寿臻、王永顺五人,管理人员是同一套班子。两公司都是从事蔬菜加工,业务完全相同。只不过在郯城通宝中王寿棚是法人代表,在安丘百信普田中王寿学是法人代表。可以看出,这两公司名义上是两家,实际是一家经营。

2、郯城通宝与山东通宝组织机构混同、业务混同:这两家公司经营场所相同,都是郯城县胜利乡南新汪村的房产内。法定代表人为同一人,都是王寿棚,且用同一办公室、同一部办公电话(号码为0539——6735157);股东基本相同,山东通宝为王寿森、王寿棚、王寿学,郯城通宝2006年6月22日将股东变更为王寿森、王寿棚、王寿学外加王寿臻、王永顺,以上各股东都是王寿棚的本村兄弟。两公司用的是同一套人员,同一套设备,是典型的一套人马,两套牌子。

在这两案中,王寿棚在借据上签字,王寿棚是郯城通宝和山东通宝两公司的股东和法定代表人,同时也是担保人安丘百信普田食品公司的股东,根据《合同法》第32条及《民法通则》第38条、43条的规定,合同自签字或盖章时成立,企业法人对法定代表人的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所以法定代表人可以作为公司的代表人,代表公司从事经济活动,其签字与加盖公章具有同等效力,皆为代表公司签订合同的有效形式。合同另有约定除外。在982号案件中,王寿棚在向申请人借款时,他说是因为收购大姜,而这正是郯城通宝蔬菜公司的业务。申请人在王寿棚借款时无法区分他是哪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他的签字也不知是代表哪个公司,只是知道他在郯城有自己的房产,担保人王寿学既是山东通宝的股东也是郯城通宝的股东同时也是安丘百信普田食品公司的股东及法定代表人。在983号案件中,借款人为王寿学,他是以上三公司的股东,同时也是百信普田食品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而担保人是王寿棚和山东通宝进出口有限公司,王寿棚是郯城通宝和山东通宝的法定代表人,他的签字的法律后果自然应由郯城通宝蔬菜公司和山东通宝公司承担。

通过上述不难看出,在借款时虽然有借款人和担保人的签字和盖章,但三公司和股东之间互相担保,无法区分借款到底是谁实际使用。三公司从事相同的业务活动,而且受王寿棚和王寿学等股东指挥、支配、组织,他们不按法定方式运作公司,将自己的意志说成是公司的意志,导致三公司在组织机构上、业务上的混同,这些都严重背离公司法人制度分离原则,使公司失去了独立人格,已形成人格混同;其目的就是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故意逃避民事责任。因此,对于安丘百信普田食品公司和山东通宝进出口有限公司的债务,应由这三公司共同承担连带责任。

公司作为独立的民事主体,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前提是它具有独立意识。而公司作为拟制的法律主体,其意志是通过公司的股东、董事、经理表达出来的,如果公司的上述人员与其他公司的同类人员相同,则很难保证公司能形成独立的完全基于本公司利益而产生的意志,这样公司的独立性将丧失殆尽,独立承担责任的基础也就不复存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83条明确规定,“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三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71条至第274条及本规定裁定变更或追加被执行主体的,由执行法院的执行机构办理”。根据此规定,申请人提出上述请求,请法院准许。

第三篇:变更申请执行主体申请书

变更申请执行主体申请书

申请人:xxx,男,汉族,1989年8月12日出生,职业个体,公民身份证号码xxx。

申请事项:将贵院已受理的案号为(2015)胶执字第xxx号的原申请执行人青岛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胶州杭州路支行诉xxx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执行一案的执行主体变更为xxx。

事实与理由:原申请执行人青岛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胶州杭州路支行诉xxx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贵院已于2014年5月27日作出(2014)胶商初字第xxx号民事调解书。被执行人xxx未履行调解书所确定的义务。原申请执行人申请强制执行,案号为(2015)胶执字第xxx号,现因申请人与申请执行人与2016年6月30日签订了《债权转让协议》,申请执行人青岛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胶州杭州路支行将其对被执行人享有的全部到期债权转让给了本人。据此,特向贵院申请将本案申请执行人主体变更为本人xxx。

此致

胶州市人民法院

申请人:

2017年1月30日

第四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0年03月10日

(1999年11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088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0〕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1999年11月2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088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0年3月10日起施行。

2000年3月8日

为正确理解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现结合行政审判工作实际,对执行行政诉讼法的若干问题作出如下解释:

一、受案范围

第一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不服,依法提起诉讼的,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行为不服提起诉讼的,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一)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的行为;

(二)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

(三)调解行为以及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

(四)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

(五)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

(六)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

第二条 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第(一)项规定的国家行为,是指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国防部、外交部等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以国家的名义实施的有关国防和外交事务的行为,以及经宪法和法律授权的国家机关宣布紧急状态、实施戒严和总动员等行为。

第三条 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第(二)项规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是指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对象发布的能反复适用的行政规范性文件。

第四条 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第(三)项规定的“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是指行政机关作出的涉及该行政机关公务员权利义务的决定。

第五条 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第(四)项规定的“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中的“法律”,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通过的规范性文件。

二、管

第六条 各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审理行政案件和审查行政机关申请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的案件。

专门人民法院、人民法庭不审理行政案件,也不审查和执行行政机关申请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的案件。

第七条 复议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行政诉讼法规定的“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

(一)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所认定的主要事实和证据的;

(二)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所适用的规范依据且对定性产生影响的;

(三)撤销、部分撤销或者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处理结果的。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行政诉讼法第十四条第(三)项规定的“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

(一)被告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且基层人民法院不适宜审理的案件;

(二)社会影响重大的共同诉讼、集团诉讼案件;

(三)重大涉外或者涉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案件;

(四)其他重大、复杂案件。

第九条 行政诉讼法第十八条规定的“原告所在地”,包括原告的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和被限制人身自由地。

行政机关基于同一事实既对人身又对财产实施行政处罚或者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被限制人身自由的公民、被扣押或者没收财产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上述行为均不服的,既可以向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向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受诉人民法院可一并管辖。

第十条 当事人提出管辖异议,应当在接到人民法院应诉通知之日起10日内以书面形式提出。

对当事人提出的管辖异议,人民法院应当进行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

三、诉讼参加人

第十一条 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和其他具有扶养、赡养关系的亲属。

公民因被限制人身自由而不能提起诉讼的,其近亲属可以依其口头或者书面委托以该公民的名义提起诉讼。

第十二条 与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该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一)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涉及其相邻权或者公平竞争权的;

(二)与被诉的行政复议决定有法律上利害关系或者在复议程序中被追加为第三人的;

(三)要求主管行政机关依法追究加害人法律责任的;

(四)与撤销或者变更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

第十四条 合伙企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以核准登记的字号为原告,由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合伙人作诉讼代表人;其他合伙组织提起诉讼的,合伙人为共同原告。

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该组织的主要负责人作诉讼代表人;没有主要负责人的,可以由推选的负责人作诉讼代表人。

同案原告为5人以上,应当推选1至5名诉讼代表人参加诉讼;在指定期限内未选定的,人民法院可以依职权指定。

第十五条 联营企业、中外合资或者合作企业的联营、合资、合作各方,认为联营、合资、合作企业权益或者自己一方合法权益受具体行政行为侵害的,均可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

第十六条 农村土地承包人等土地使用权人对行政机关处分其使用的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行为不服,可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

第十七条 非国有企业被行政机关注销、撤销、合并、强令兼并、出售、分立或者改变企业隶属关系的,该企业或者其法定代表人可以提起诉讼。

第十八条 股份企业的股东大会、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等认为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企业经营自主权的,可以企业名义提起诉讼。

第十九条 当事人不服经上级行政机关批准的具体行政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以在对外发生法律效力的文书上署名的机关为被告。

第二十条 行政机关组建并赋予行政管理职能但不具有独立承担法律责任能力的机构,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组建该机构的行政机关为被告。

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或者派出机构在没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授权的情况下,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该行政机关为被告。

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授权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内设机构、派出机构或者其他组织,超出法定授权范围实施行政行为,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实施该行为的机构或者组织为被告。

第二十一条 行政机关在没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的情况下,授权其内设机构、派出机构或者其他组织行使行政职权的,应当视为委托。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该行政机关为被告。

第二十二条 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间内不作复议决定,当事人对原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当事人对复议机关不作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复议机关为被告。

第二十三条 原告所起诉的被告不适格,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原告变更被告;原告不同意变更的,裁定驳回起诉。

应当追加被告而原告不同意追加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以第三人的身份参加诉讼。

第二十四条 行政机关的同一具体行政行为涉及两个以上利害关系人,其中一部分利害关系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通知没有起诉的其他利害关系人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第三人有权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主张,对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不服,有权提起上诉。

第二十五条 当事人委托诉讼代理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事项和具体权限。公民在特殊情况下无法书面委托的,也可以口头委托。口头委托的,人民法院应当核实并记录在卷;被诉机关或者其他有义务协助的机关拒绝人民法院向被限制人身自由的公民核实的,视为委托成立。当事人解除或者变更委托的,应当书面报告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通知其他当事人。

四、证

第二十六条 在行政诉讼中,被告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承担举证责任。

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交答辩状,并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的证据、依据;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的,应当认定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

第二十七条 原告对下列事项承担举证责任:

(一)证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但被告认为原告起诉超过起诉期限的除外;

(二)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证明其提出申请的事实;

(三)在一并提起的行政赔偿诉讼中,证明因受被诉行为侵害而造成损失的事实;

(四)其他应当由原告承担举证责任的事项。

第二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被告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补充相关的证据:

(一)被告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已经收集证据,但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不能提供的;

(二)原告或者第三人在诉讼过程中,提出了其在被告实施行政行为过程中没有提出的反驳理由或者证据的。

第二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有权调取证据:

(一)原告或者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提供了证据线索,但无法自行收集而申请人民法院调取的;

(二)当事人应当提供而无法提供原件或者原物的。

第三十条 下列证据不能作为认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根据:

(一)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后自行收集的证据;

(二)被告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其他证据。

第三十一条 未经法庭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人民法院裁判的根据。

复议机关在复议过程中收集和补充的证据,不能作为人民法院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根据。

被告在二审过程中向法庭提交在一审过程中没有提交的证据,不能作为二审法院撤销或者变更一审裁判的根据。

五、起诉与受理

第三十二条 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对原告的起诉进行审查。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裁定不予受理。

7日内不能决定是否受理的,应当先予受理;受理后经审查不符合起诉条件的,裁定驳回起诉。

受诉人民法院在7日内既不立案,又不作出裁定的,起诉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诉或者起诉。上一级人民法院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予受理;受理后可以移交或者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审理,也可以自行审理。

前三款规定的期限,从受诉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之日起计算;因起诉状内容欠缺而责令原告补正的,从人民法院收到补正材料之日起计算。

第三十三条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申请复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未申请复议直接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复议机关不受理复议申请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作出复议决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第三十四条 法律、法规未规定行政复议为提起行政诉讼必经程序,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既提起诉讼又申请行政复议的,由先受理的机关管辖;同时受理的,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选择。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申请行政复议,在法定复议期间内又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三十五条 法律、法规未规定行政复议为提起行政诉讼必经程序,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后,又经复议机关同意撤回复议申请,在法定起诉期限内对原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第三十六条 人民法院裁定准许原告撤诉后,原告以同一事实和理由重新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准予撤诉的裁定确有错误,原告申请再审的,人民法院应当通过审判监督程序撤销原准予撤诉的裁定,重新对案件进行审理。

第三十七条 原告或者上诉人未按规定的期限预交案件受理费,又不提出缓交、减交、免交申请,或者提出申请未获批准的,按自动撤诉处理。在按撤诉处理后,原告或者上诉人在法定期限内再次起诉或者上诉,并依法解决诉讼费预交问题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三十八条 人民法院判决撤销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重新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第三十九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的,起诉期间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

第四十条 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没有制作或者没有送达法律文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只要能证明具体行政行为存在,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第四十一条 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

复议决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法定起诉期限的,适用前款规定。

第四十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对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20年、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5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四十三条 由于不属于起诉人自身的原因超过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间内。因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而不能提起诉讼的,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间内。

六、审理与判决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

(一)请求事项不属于行政审判权限范围的;

(二)起诉人无原告诉讼主体资格的;

(三)起诉人错列被告且拒绝变更的;

(四)法律规定必须由法定或者指定代理人、代表人为诉讼行为,未由法定或者指定代理人、代表人为诉讼行为的;

(五)由诉讼代理人代为起诉,其代理不符合法定要求的;

(六)起诉超过法定期限且无正当理由的;

(七)法律、法规规定行政复议为提起诉讼必经程序而未申请复议的;

(八)起诉人重复起诉的;

(九)已撤回起诉,无正当理由再行起诉的;

(十)诉讼标的为生效判决的效力所羁束的;

(十一)起诉不具备其他法定要件的。

前款所列情形可以补正或者更正的,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期间责令补正或者更正;在指定期间已经补正或者更正的,应当依法受理。

第四十五条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后,原告提出新的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但有正当理由的除外。

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合并审理:

(一)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分别依据不同的法律、法规对同一事实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向同一人民法院起诉的;

(二)行政机关就同一事实对若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分别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分别向同一人民法院起诉的;

(三)在诉讼过程中,被告对原告作出新的具体行政行为,原告不服向同一人民法院起诉的;

(四)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条 当事人申请回避,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应当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

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

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人民法院应当在3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

申请人对驳回回避申请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决定的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对申请人的复议申请,人民法院应当在3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人。

第四十八条 人民法院对于因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可能使具体行政行为或者人民法院生效裁判不能或者难以执行的案件,可以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作出财产保全的裁定;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依法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人民法院审理起诉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最低生活保障费等案件,可以根据原告的申请,依法书面裁定先予执行。

当事人对财产保全或者先予执行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复议期间不停止裁定的执行。

第四十九条 原告或者上诉人经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

原告或者上诉人申请撤诉,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准许的,原告或者上诉人经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而中途退庭的,人民法院可以缺席判决。

第三人经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不影响案件的审理。

第五十条 被告在一审期间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应当书面告知人民法院。

原告或者第三人对改变后的行为不服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就改变后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理。

被告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原告不撤诉,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原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应当作出确认其违法的判决;认为原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应当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原告起诉被告不作为,在诉讼中被告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原告不撤诉的,参照上述规定处理。

第五十一条 在诉讼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诉讼:

(一)原告死亡,须等待其近亲属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

(二)原告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行政机关、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四)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力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

(五)案件涉及法律适用问题,需要送请有权机关作出解释或者确认的;

(六)案件的审判须以相关民事、刑事或者其他行政案件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相关案件尚未审结的;

(七)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

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恢复诉讼。

第五十二条 在诉讼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终结诉讼:

(一)原告死亡,没有近亲属或者近亲属放弃诉讼权利的;

(二)作为原告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后,其权利义务的承受人放弃诉讼权利的。

因本解释第五十一条第一款第(一)、(二)、(三)项原因中止诉讼满90日仍无人继续诉讼的,裁定终结诉讼,但有特殊情况的除外。

第五十三条 复议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人民法院判决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复议决定自然无效。

复议决定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错误,人民法院判决撤销复议决定时,应当责令复议机关重新作出复议决定。

第五十四条 人民法院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被告重新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的结果相同,但主要事实或者主要理由有改变的,不属于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的情形。

人民法院以违反法定程序为由,判决撤销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不受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的限制。

行政机关以同一事实和理由重新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二)项、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五条第三款的规定处理。

第五十五条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得加重对原告的处罚,但利害关系人同为原告的除外。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得对行政机关未予处罚的人直接给予行政处罚。

第五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一)起诉被告不作为理由不能成立的;

(二)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但存在合理性问题的;

(三)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但因法律、政策变化需要变更或者废止的;

(四)其他应当判决驳回诉讼请求的情形。

第五十七条 人民法院认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但不适宜判决维持或者驳回诉讼请求的,可以作出确认其合法或者有效的判决。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作出确认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者无效的判决:

(一)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但判决责令其履行法定职责已无实际意义的;

(二)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但不具有可撤销内容的;

(三)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依法不成立或者无效的。

第五十八条 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但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将会给国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人民法院应当作出确认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判决,并责令被诉行政机关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造成损害的,依法判决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九条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二)项规定判决撤销违法的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将会给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人民法院在判决撤销的同时,可以分别采取以下方式处理:

(一)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二)责令被诉行政机关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三)向被告和有关机关提出司法建议;

(四)发现违法犯罪行为的,建议有权机关依法处理。

第六十条 人民法院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如不及时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将会给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当事人利益造成损失的,可以限定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期限。

人民法院判决被告履行法定职责,应当指定履行的期限,因情况特殊难于确定期限的除外。

第六十一条 被告对平等主体之间民事争议所作的裁决违法,民事争议当事人要求人民法院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的,人民法院可以一并审理。

第六十二条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应当在裁判文书中援引。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可以在裁判文书中引用合法有效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

第六十三条 裁定适用于下列范围:

(一)不予受理;

(二)驳回起诉;

(三)管辖异议;

(四)终结诉讼;

(五)中止诉讼;

(六)移送或者指定管辖;

(七)诉讼期间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或者驳回停止执行的申请;

(八)财产保全;

(九)先予执行;

(十)准许或者不准许撤诉;

(十一)补正裁判文书中的笔误;

(十二)中止或者终结执行;

(十三)提审、指令再审或者发回重审;

(十四)准许或者不准许执行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

(十五)其他需要裁定的事项。

对第(一)、(二)、(三)项裁定,当事人可以上诉。

第六十四条 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七条、第六十条规定的审限,是指从立案之日起至裁判宣告之日止的期间。鉴定、处理管辖争议或者异议以及中止诉讼的时间不计算在内。

第六十五条 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和裁定后,当事人均提起上诉的,上诉各方均为上诉人。

诉讼当事人中的一部分人提出上诉,没有提出上诉的对方当事人为被上诉人,其他当事人依原审诉讼地位列明。

第六十六条 当事人提出上诉,应当按照其他当事人或者诉讼代表人的人数提出上诉状副本。

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应当在5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其他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应当在收到上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出答辩状。

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5日内将副本送达当事人。

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答辩状,应当在5日内连同全部案卷和证据,报送第二审人民法院。已经预收诉讼费用的,一并报送。

第六十七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对原审人民法院的裁判和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全面审查。

当事人对原审人民法院认定的事实有争议的,或者第二审人民法院认为原审人民法院认定事实不清楚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开庭审理。

第六十八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审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或者驳回起诉的裁定确有错误,且起诉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裁定撤销原审人民法院的裁定,指令原审人民法院依法立案受理或者继续审理。

第六十九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裁定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理的行政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第七十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改变原审判决的,应当同时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作出判决。

第七十一条 原审判决遗漏了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或者诉讼请求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裁定撤销原审判决,发回重审。

原审判决遗漏行政赔偿请求,第二审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依法不应当予以赔偿的,应当判决驳回行政赔偿请求。

原审判决遗漏行政赔偿请求,第二审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依法应当予以赔偿的,在确认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同时,可以就行政赔偿问题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就行政赔偿部分发回重审。

当事人在第二审期间提出行政赔偿请求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告知当事人另行起诉。

第七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的“违反法律、法规规定”:

(一)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主要证据不足;

(二)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

(三)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裁判;

(四)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形。

第七十三条 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2年内提出。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赔偿调解书,提出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在2年内申请再审。

第七十四条 人民法院接到当事人的再审申请后,经审查,符合再审条件的,应当立案并及时通知各方当事人;不符合再审条件的,予以驳回。

第七十五条 对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抗诉案件时,应当通知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庭。

第七十六条 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可以上诉;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二审人民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人民法院审理再审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

第七十七条 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案件,应当裁定中止原判决的执行;裁定由院长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

上级人民法院决定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的,应当作出裁定,裁定应当写明中止原判决的执行;情况紧急的,可以将中止执行的裁定口头通知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或者作出生效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但应当在口头通知后10日内发出裁定书。

第七十八条 人民法院审理再审案件,认为原生效判决、裁定确有错误,在撤销原生效判决或者裁定的同时,可以对生效判决、裁定的内容作出相应裁判,也可以裁定撤销生效判决或者裁定,发回作出生效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审理二审案件和再审案件,对原审法院受理、不予受理或者驳回起诉错误的,应当分别情况作如下处理:

(一)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实体判决后,第二审人民法院认为不应当受理的,在撤销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的同时,可以发回重审,也可以迳行驳回起诉;

(二)第二审人民法院维持第一审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裁定错误的,再审法院应当撤销第一审、第二审人民法院裁定,指令第一审人民法院受理;

(三)第二审人民法院维持第一审人民法院驳回起诉裁定错误的,再审法院应当撤销第一审、第二审人民法院裁定,指令第一审人民法院审理。

第八十条 人民法院审理再审案件,发现生效裁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发回作出生效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重新审理:

(一)审理本案的审判人员、书记员应当回避而未回避的;

(二)依法应当开庭审理而未经开庭即作出判决的;

(三)未经合法传唤当事人而缺席判决的;

(四)遗漏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的;

(五)对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未予裁判的;

(六)其他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裁判的。

第八十一条 再审案件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的,适用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七条规定的审理期限。

再审案件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的,适用行政诉讼法第六十条规定的审理期限。

第八十二条 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延长审理期限,应当直接报请高级人民法院批准,同时报中级人民法院备案。

七、执

第八十三条 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判决书、行政裁定书、行政赔偿判决书和行政赔偿调解书,负有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八十四条 申请人是公民的,申请执行生效的行政判决书、行政裁定书、行政赔偿判决书和行政赔偿调解书的期限为1年,申请人是行政机关、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为180日。

申请执行的期限从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间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中没有规定履行期限的,从该法律文书送达当事人之日起计算。

逾期申请的,除有正当理由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八十五条 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判决书、行政裁定书、行政赔偿判决书和行政赔偿调解书,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执行。

第一审人民法院认为情况特殊需要由第二审人民法院执行的,可以报请第二审人民法院执行;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决定由其执行,也可以决定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执行。

第八十六条 行政机关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申请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可以由人民法院执行;

(二)具体行政行为已经生效并具有可执行内容;

(三)申请人是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

(四)被申请人是该具体行政行为所确定的义务人;

(五)被申请人在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期限内或者行政机关另行指定的期限内未履行义务;

(六)申请人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申请;

(七)被申请执行的行政案件属于受理申请执行的人民法院管辖。

人民法院对符合条件的申请,应当立案受理,并通知申请人;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应当裁定不予受理。

第八十七条 法律、法规没有赋予行政机关强制执行权,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法律、法规规定既可以由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也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受理。

第八十八条 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应当自被执行人的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180日内提出。逾期申请的,除有正当理由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八十九条 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由申请人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受理;执行对象为不动产的,由不动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受理。

基层人民法院认为执行确有困难的,可以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执行;上级人民法院可以决定由其执行,也可以决定由下级人民法院执行。

第九十条 行政机关根据法律的授权对平等主体之间民事争议作出裁决后,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作出裁决的行政机关在申请执行的期限内未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生效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权利人或者其继承人、权利承受人在90日内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享有权利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具体行政行为,参照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具体行政行为的规定。

第九十一条 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应当提交申请执行书、据以执行的行政法律文书、证明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材料和被执行人财产状况以及其他必须提交的材料。

享有权利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向作出裁决的行政机关调取有关材料。

第九十二条 行政机关或者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权利人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前,有充分理由认为被执行人可能逃避执行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后者申请强制执行的,应当提供相应的财产担保。

第九十三条 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机关申请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的案件后,应当在30日内由行政审判庭组成合议庭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就是否准予强制执行作出裁定;需要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的,由本院负责强制执行非诉行政行为的机构执行。

第九十四条 在诉讼过程中,被告或者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权利人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人民法院不予执行,但不及时执行可能给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的,人民法院可以先予执行。后者申请强制执行的,应当提供相应的财产担保。

第九十五条 被申请执行的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不准予执行:

(一)明显缺乏事实根据的;

(二)明显缺乏法律依据的;

(三)其他明显违法并损害被执行人合法权益的。

第九十六条 行政机关拒绝履行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照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五条第三款的规定处理,并可以参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的有关规定,对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处罚。

八、其

第九十七条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诉讼法和本解释外,可以参照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

第九十八条 本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同时废止;最高人民法院以前所作的司法解释以及与有关机关联合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凡与本解释不一致的,按本解释执行。

第五篇:行政诉讼法[模版]

名词解释:

国家行为:是指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国防部、外交部等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以国家的名义实施的有关国防和外交事务的行为等行为。,以及经宪法和法律授权的国家机关宣布紧急状态,实施戒严和总动员

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概念:是指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反映行政诉讼的基本特点,对行政诉讼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体现并反映着行政诉讼的客观规律和法律的精神实质的基本规则。辩论原则:是指在人民法院主持下,当事人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或反驳对方的诉讼请求,并出示有关证据和对法庭出示的证据进行质证,辩论的基本制度。含义:1语种不能成为当事人表达意见的障碍2当事人有权对争议的问题进行辩论。3法院应当为当事人表达意见提供条件:a要使当事人了解对方的观点和根据b给当事人必要的准备和答辩时间。4辩论的结果应当成为裁判的基础5法院在当事人的辩论中应当行使适当的释明权。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其职权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但尚未构成犯罪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予以的惩处。

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为了查明情况或有效控制违法、危害状态,根据需要依法对有关对象的人身或财物进行暂时性限制的强制措施。

行政诉讼的管辖:关于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案件的权限分工 移送管辖:是指法院已经受理了行政案件以后,发现所受理的行政案件确实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应由其他法院管辖,将案件移送给由管辖权的法院审理的一种管辖形式 指定管辖:是指上级法院以指定行为将行政案件交由下级法院管辖的制度。指定管辖的两种情况:1由于特殊原因,致使有管辖权的法院不能行使管辖权的 2由于法院之间对管辖权发生争议。管辖权转移:是指裁定管辖的又一种形式,是指基于上级法院的同意与决定,将下级法院有管辖权的行政案件转交上级法院审理。管辖权异议:是指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对已经受理案件的法院提出的异议,申明管辖有误。

原告资格:是指公民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于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 主体上获得法律认可的条件

被告资格的转移:是指有被告资格的主体被撤销,其被告自个自然转移给其他特定主体。

被告资格的转移条件:1由被告资格的行政机关或授权组织被撤销,在法律上该主题已被消灭,这是前提2被撤销的行政机关或授权组织,其行政职权仍然继续由其他组织行使。集团诉讼:是指由人数众多的原告推选诉讼代表人参加的且法院的判决及于全体利益关系人的行政诉讼 集团诉讼特点:1原告人数众多 2原告方实行诉讼代表制3法院的裁判效力不仅及于诉讼代表人,业绩与其他未亲身参加诉讼的当事人,甚至及于未参加诉讼的利害关系人,即法院裁判的扩张性。

行政诉讼第三人:是指因于被提起行政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通过申请或法院通知形式,参加到诉讼中来的除原告 被告以外的其他公民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举证责任的分担:是指法律按照一定的标准规定应由的哪一方当事人对诉讼中的相关事实提供证据加以证明否则就应承担败诉后果的制度

行政诉讼中对证据的保全:是指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法院依诉讼参加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主动采取措施,对证据加以确定和保护的制度

诉讼活动中的质证:是指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诉讼参与人按照法定程序,针对证据材料的证据资格和证明力进行展示 说明 质疑和反驳的证明行为 交叉询问:是一方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就证据问题向对方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 证人或者勘验人进行的盘诘性询问。

行政诉讼过程中的诉:是指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的公民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要求人民法院予以司法保护的请求。

诉的种类:1确认之诉2撤销之诉3变更之诉4行政赔偿之诉5履行之诉

诉权:是指公民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及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请求人民法院予以司法保护的权利。诉讼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可能因当事人一方或者其他原因而使判决不能执行或难以执行的情况下,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或依职权采取的对有关财产加以保护的措施。

诉讼保全的条件:1依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2诉讼保全限于诉讼请求所涉及的范围,或者与本案有关的财物,否则采取保全措施毫无意义3对于当事人申请诉讼保全的,应当提供担保。

诉讼活动中的质证:是指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诉讼参与人按照法定程序,针对证据材料的证据资格和证明力进行展示 说明 质疑和反驳的证明行为

不需要质证的证据:1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的证据,不予质证2当事人在庭当证据交换过程中没有争议并记录在案的证据,不予质证 先行给付:是指人民法院在判决确定之前裁定由有给付义务的人预先给付对方部分财物,或者为一定行为的法律制度。适用情况: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最低生活保证金等案件和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案件。审判监督程序:又称再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率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再次审理的程序。行政诉讼执行:是指执行组织对生效的行政裁判的法律文书,因义务人逾期拒不履行时,依法采取强制执行,使生效法律文书的内容得以实现的活动。

执行的特征:1执行组织是人民法院或有权行政机关a法院作为执行组织的强制执行b行政机关作为执行组织的强制执行2执行申请人或被申请人由一方是行政机关3强制执行的根据是已经生效的诉讼文书4须以强制力为之5强制执行的法律后果是使裁判文书所确定的义务得以实现。行政赔偿:又称行政侵权赔偿责任,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的行为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损害,由国家承担的赔偿责任。简答论述:

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的关系:

1、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申请复议的,当事人应当先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提请行政诉讼。

2、法律法规规定可以先申请行政复议的,当事人可以先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提起诉讼;当事人也可以不经复议而直接提起诉讼。

3、对于法律规定的中举行政行为,当事人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不能提起行政诉讼。

4、对于复议前置诉讼,复议机关不受理当事人的复议申请或者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处理的,当事人有权直接提起诉讼,此

时的被告是复议机关。

5、对于选择诉讼当事人不能既申请复议又提起诉讼,如果当事人既申请复议又提起诉讼,由最先受理的机关受理,同时受理的,当事人选择。

6、对于选择诉讼,当事人申请复议后,经复议机关同意,又申请撤回的,当事人有权在法定期限内起诉。

行诉与民诉的区别:

1、诉讼客体:行政诉讼解决行政争议,民诉解决民事争议。

2、诉讼主体:行诉原被告恒定,民诉不恒定。

3、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是否对等:行政诉讼中的权利义务不对等。民事诉讼中对等,谁主张谁举证。

4、是否适用调解:行诉不适用调解,民诉适用调解。5审判方式:行政诉讼一律实行合议审判,民诉可实行独任审判。6判决方式:行政诉讼通常不对当事人在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直接作出判决,原则上只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与否作出相应判决;而民诉则针对当事人在民法上权利义务直接作出相应判决。7执行方式:在行政诉讼中,法律对原被告规定了不同的执行措施,且被告行政机关依法享有部分判决的直接强制执行权;民诉中,对原被告采取的执行措施遵循同样的规则,且任何一方当事人都不享有对他方直接强制执行的权利,只有请求法院强制执行。国家行为不可诉的原因:1国家行为不是具体行政行为其权利具有国家的整体性和统一性。2体现国家主权的行为。3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4这种行为通常以国家对内对外的政策为依据,以国际政治斗争为转移,法院很难作出合法性判断。5国家行为的失误通常只由有关领导人承担政治责任,而政治责任的承担只能通过立法机关或议会才能追究。

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1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行政审判权原则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3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原则4当事人诉讼法律地位平等原则5民族语言文字原则6辩论原则7合议、回避、公开审判、两审终审原则8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原则。行政诉讼法律关系:是指在行政诉讼活动中,人民法院和一切诉讼参加人为了正确及时地解决行政案件,依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而形成的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情形:1主要证据不足2适用

法律、法规错误3违反法定程序4超越职权5滥用职权6不履行法定职责7拖延履行法定职责。

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1对行政机关行政处罚不服的案件2对行政机关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案件3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案件4认为行政机关对要求颁发许可证和执照的申请予以拒绝或者不予答复的案件5认为行政机关不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法定职责的案件6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案件7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案件8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案件9法律、法规规定可以起诉的其他行政案件。人民法院不受理的事项:1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2抽象行政行为3行政机关对其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4法律规定又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5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6行政机关的调节行为以及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7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8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9行政机关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

确定管辖原则:1便于当事人诉讼的原则2便于人民法院正确 公正 有效地行使审判权原则3法院负担适当的原则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1国家知识产权局或专利复审委员会处理的专利行政案件以及商标局或商标评审委员会处理的商标行政案件2海关处理案件3省部级为被告的行政案件4本辖区内重大复杂案件:a被告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案件 但以县级人民政府名义办理不动产物权登记的案件可以除外b社会影响重大的共同诉讼 集团诉讼案件 c重大涉外或涉及港澳的案件d其他重大复杂案件国际贸易行政案件f反倾销反补贴行政案件g证券行政案件

经过行政复议的案件在管辖上有两种结果:1如果复议机关维持了原具体行政行为,仍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法院管辖2如果复议机关改变了原具体行政行为,则既可以由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的法院管辖,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的法院管辖。即出现共同管辖。

复议决定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情形:1复议决定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所决定的主要事实和证据的2复议决定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所适用的规范依据且对定性产生影响3撤销 部分撤销或者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处理结果的原告资格转移条件:1有原告资格的主体在法律上已不复存在2有原告资格的人死亡或终止时,未逾诉讼保护期限3原告资格转移发生于与原告有特定利害关系的主体之间,没有这种关系也不发生资格转移。原告特征:1原告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2原告是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人3原告须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合法权益的人。特殊情况下的原告:1相邻权人 2公平竞争权人 3经复议案件的原告 4受害人 5企业投资人 6财产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 7社会团体

被告特征:1被告须是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2被告须是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主体3被告须是被指控并经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人。

行政证据与行政诉讼证据区别与联系:区别 1运用证据的目的不同。2举证的性质不同。

联系:1二者都具有客观性 关联性和真实性 法定形式也相同2被告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是行政主体在行政程序中承担行政证据举证责任的延续和必然要求3行政证据与行政诉讼证据的证明对象主体部分重合,但并非完全一致,行政诉讼证据的证明对象

大致包含了行政证据的证明对象4被告在行政诉讼中提相互的证据主要是在其行政程序中收集的证据 原告应当承担举证责任:1原告应当举证证明其起诉符合法定条件2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证明其提出申请的事实,即原告应当提供其在行政程序中曾经提出申请的证据材料。3在行政赔偿中,原告应当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造成损害的事实提供证据。

法院依职权调取证据的情形:1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认定的2涉及依职权追加当事人、中止诉讼、终结诉讼、回避等程序性事项的。

申请法院调取证据的条件和范围:1原告或者第三人不能收集2原告或者第三人及其委托收集证据得不到有关部门、单位、组织或者人员的配合3由于各种原因,不宜由原告知悉或掌握的材料 :1在一审程序中应当准予延期提供而未获准许的证据2当事人在一审程序中依法申请调取而未获准许或者未取得,法院在第二审程序中调取的证据3原告或者第三人提供的举证期限届满后的证据

证据不能作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证据:1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后(当然包括在诉讼过程中)自行收集的证据。2被告在行政程序中非法剥夺公民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享有的陈述 申辩或者听证权利所采用的证据3原告或者第三人在诉讼中提供的 被告在行政程序中未作为具体行政行为依据的证据4复议机关在服役程序中收集和补充的证据或者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在复议程序中未向复议机关提供的证据,不能作为法院认定原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5被告在二审过程中向院提交在一审过程中没有提交的证据不能作为二审法院撤销或者变更一审裁判的证据

妨害行政诉讼行政行为的种类:1,由义务协助执行的人,对人民法院的协助执行通知书 无故推脱 拒绝或者妨碍执行的。2,伪造 隐瞒 毁灭证据的3,指使 贿买 胁迫他人作伪证或者威胁 组织证人作证的4,隐藏 转移 变卖 损毁已被查封 扣押 冻结的财产的5,以暴力 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人民法院工作人员执行职务或者扰乱人民法院工作秩序的6,对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员 诉讼参与人 协助执行的人采取侮辱 诽谤 诬陷 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强制措施的种类:1,训诫2,责令具结悔过3,罚款4,拘留

起诉的条件:1,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2,有确的被告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4,属于人民法院收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行政复议为诉讼的前置条件的情况:1,当事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选择向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2,当事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必须经上一级行政机关复议,对复议不服的菜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否则,人民法院不予受理3,法律 法规中只规定对某类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申请复议,没有规定可以像人民法院起诉,而行政诉讼法规定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当事人可以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4,法律

法规规定,当事人对集体行政行为不服,必须经过复议才能像人民法院起诉的,如果行政机关在复议决定中追加当事人,被追歼的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开庭审理的方式:1以公开审理未原则2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a行政诉讼的被告是行政机关不享有实体处分权b行政诉讼没有调解的必要c行政诉讼的原告虽然享有一定的实体处分权,但由于其相对一方不具有实体处分权,因此,对原告的调解请求,被告无法回答d调解不能解决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问题,不能完成人民法院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的任务,起不到监督行政机关正确行使职权的作用。3在行政诉讼中,被告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负有举证责任。撤诉的条件:1申请撤诉的必须是原告,包括原告特别授权的法定代理人和委托代理人。被告或第三人均不能提出撤诉请求。2撤诉申请必须是自愿并明确提出。3申请撤诉必须符合法律规定。4撤诉申请的提出必须是在判决裁定宣判前提出。5撤诉必须经人民法院允许。

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的关系:联系:1第一审程序是第二审程序的前提2适用第二审程序和适用第一审程序审判的是同意行政案件。3第二审程序和第一审程序中的诉讼参加人基本相同,只是法律地位发生变化。区别:1发生的原因不同2适用的审判机关不同3审判对象不同4法律后果不同。

确认判决的含义;是指人民法院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对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所做的一种评判,不同于撤销判决直接消灭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也不同于变更判决直接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而是就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作出认定,从而决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是否能够继续有效的一种判决。确认判决的情形:1人民法院认为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但不是以判决维持或者驳回诉讼请求的,可以作出确认其合法或有效的判决。2被告不履行法律职责,但判决履行法定职责已无实际意义时,可以作出确认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违法的判决。3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但不具有可撤销内容的,可以作出确认该行为违法的判决4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依法不成立或者无效的,可以作出确认其无效的判决。

驳回诉讼请求与维持判决的比较:相同点:都是具有行政行为合法情形下作出的。不同点:1针对的对象不同,维持是对该行政行为的肯定,而驳回是针对原告诉讼请求作出的否定2效力的内涵不同,维持限制了行政主体,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和行政管理的需要作出应变的主动性,而经法院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可依法被撤销变更或废止3适用条件的不同。4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但已经不存在的5行政赔偿诉讼中,原告起诉的赔偿理由不成立的。驳回诉讼请求与驳回起诉在诉讼中运用:(1)驳回起诉是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经审查认为原告没有程序意义上的诉权,书面裁定驳回原告起诉的司法行为。驳回诉讼请求是指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经审理认为原告的诉讼请求无正当理由或法律根据,依法不予保护,并以判决形式予以拒绝原告实体上诉讼请求的司法行为。(2)1适用目的的不同驳回起诉是为了防止滥用程序意义上的诉权并不解决由关具体行政行为指向的权利义务问题,驳回诉讼请求是防止原告滥用实体意义上的诉权是对原告诉讼请求的否定,也是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不同程度的间接肯定。2适用形式不同:驳回起诉是书面形式裁定,驳回诉讼请求是以判决的形式裁定。3适用阶段不同:驳回起诉适用于行政诉讼中,驳回诉讼请求适用于案件中终结时。4适用依据不同:驳回起诉依据行政诉讼法,请求依据诉讼法和实体法。5分别适用的情形:驳回起诉:a如果一时难以确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而起诉人坚持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在7日内先于受理,经审理后,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裁定驳回起诉。B在诉讼过程中因发生新的法律事实,丧失了原告的起诉根据,但原告仍未撤诉的,法院应裁定驳回起诉c人民法院依照第二审程序审理的案件可以由第二审人民法院直接裁定撤回原判驳回起诉。非诉行政案件的执行: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既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又拒不履行已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所确定的义务,行政机关或行政裁决行为确定的权利人向人民法院提出执行申请,由人民法院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使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得以实现的制度。特点:1非诉行政行为的执行机构是人民法院,而非行政机关。

非诉行政案件的执行根据是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进入行政诉讼,没有经过人民法院的审理裁判,而且,申请执行的行政行为已经发生效力。3非诉行政案件的执行申请人是行政机关或行政裁决确定的权利人,被执行人只能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4非诉行政案件的执行前提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法定期限内,既不提出行政诉讼,又拒不履行具体行政行为所确定的义务。

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诉讼的条件:1原告具有请求资格2有明确的被告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受损害的事实根据4加害行为为具体行政行为的,该行为已被确认为违法5赔偿争议已经赔偿义务机关先行处理6属于法院行政赔偿诉讼的受案范围和受诉法院管辖7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期限。违法的具体的行政行为:1主要证据不足 2适应法律,法规错误 3违反法定程序 4超越职权 5滥用职权 6不履行法定职责 7 拖延履行法定职责

制约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因素:1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状况及自我约束状况2司法机关解决行政争议的能力3公民权利意识和自主意识的发展程度4行政法律规范的健全程度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标准:1符合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2最大限度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同时要适应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发展水平的实际状况3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下载行政诉讼法执行主体word格式文档
下载行政诉讼法执行主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行政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期末作业 1.结合实际,论述行政诉讼的理论基础 (1)法治理论。与人权理论并行、且为一个国家法律制度充分保障人权提供规范性原则的是法治理论。法治是一个其内涵......

    行政诉讼法

    三、选择题 1、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B、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2、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行政法律关系要素的变更,包括 A、主体变更 B、客体变更 D、内容变更 3、我国行......

    行政诉讼法

    1、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行政法律事实:是指由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发......

    行政诉讼法 摘录

    《行政诉讼法》 第四章 诉讼参加人 第二十四条 依照本法提起诉讼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原告,有权提起诉讼的公民死亡,其近亲属可以提起诉讼。 有权提起诉讼的法人或者其......

    行政诉讼法

    抽象行政行为可诉性研究 作者:李彩莲[摘要]在我国抽象行政行为具有不可诉性,这就使得抽象行政行为的实施得不到有效的司法监督。随着经济的发展,违法实施抽象行政行为的问题也......

    行政诉讼法

    1、行政诉讼与复议的程序衔接关系: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的,当事人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不服可以上诉。法律规定可先申请复议的,当事人可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的在......

    行政诉讼法论述题

    论述题。第一、试论述行政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的构成。1.行政赔偿是国家赔任; 4)违法原则以国家机第十一、试论述行政行基本原则的性质和功能? 1.3)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偿......

    行政诉讼法作业

    四川登协是否有处罚权 2009357770078 胡菲 一. 案例引出 被网友称为“2009年户外第一悬案”的四川驴友出行失踪报警后自己安全回归事件被吵得沸沸扬扬。网友赐名此事件为“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