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史名城---扬州[范文]
ngzhōu)简称扬,古称“广陵” 市名:扬州(英语:Yangzhou 汉语拼音:yá
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省份:江苏省(Jiangsu Province)
区号:0514
时间:北京时间(中国标准时间)。UTC+8
邮编:225000
牌照:苏K 苏OK(警察和行政用车)
市花:芍药、琼花
市树:银杏、杨柳
市歌:茉莉花
政府:市委书记季建业,市长王燕文。驻地:江苏省扬州市文昌西路8号。
人口:2007年末,扬州市户籍总人口为459.25万人。
民族:汉族占总人口的99%以上,此外还有40多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2万多,占全市总人口的0.6%。
面积: 全市总面积6634平方公里。市区面积980平方公里。规划建成区面积420平方公里。
扬州近代名人:上一届国家总书记江泽民
[编辑本段]城市概况
苏中门户,历史上“富甲天下” 的扬州城,园林城市。地处江苏省中部,东与泰州市交界,东北与盐城市交界,西南与南京市、西与安徽省天长市接壤,南临长江,与镇江隔江相望,北与淮安市毗邻;中有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江在这里交汇,历来是水陆交通枢纽、南北漕运的咽喉。
扬州市现辖广陵、维扬、邗江3个区和宝应1个县,代管江都、仪征、高邮3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6634平方公里,人口约460万;其中市辖区总面积98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71.9平方公里(2007年底),市辖区总人口118万(2007年底)。扬州是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市、国家城市信息化试点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联合国人居环境奖获得城市。
“烟花三月下扬州”。每年公历4月18日至5月中旬,扬州市都举行“烟花三月经贸旅游节”,此时的扬州烟雨蒙蒙,琼花盛开,花香扑鼻,是旅游的黄金季节。瘦西湖、大明寺、个园、何园是扬州最著名的景点。
扬州是开放的新兴现代城市。扬州历史上就是著名的开放城市。唐代扬州是东南地区的最大都会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四大港口之一,当时在扬外商达1万多人。高僧鉴真大师六次
1988东渡到达日本。韩国的崔致远、阿拉伯的普哈丁、意大利的马可·波罗等都曾留下足迹。
年,扬州被批准对外开放,现已与10个国家的13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或友好合作城市。扬
州的对外经济合作不断加强,与包括德国奔驰、美国高露洁、意大利比瑞利、美国德州仪器、荷兰飞利浦等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一批大公司合资合作,已形成了汽车、船舶、电缆、精
细化工、化纤及纺织面料、食品六大支柱产业和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三大新兴产业。
名称由来
扬州,古代有时作杨州(按:汉碑中杨字皆从“木”,从“手”系后人所改,王念孙有详细考证),杨州的名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淮海维扬州”。这是古人心目中的一个广泛的地理概念,包括了今淮水以北、黄海、长江广大地域内的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省。据唐代杜佑《通典》所载,在古扬州地域内,唐代设有三十九个郡府,一百九十六个县。这个扬州虽然包容了今天的扬州地方,但和今天的扬州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今天的扬州地区,春秋时称“邗”(邗国为周代的方国之一,后被吴所灭)、秦、汉时称“广陵”、“江都”等、东晋、南朝置“南兖州”、北周时称“吴州”。汉武帝时,在全国设十三刺史部,其中有扬州刺史部。这个刺史部管辖的范围相当于今天的安徽淮水和江苏长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湖北英山黄梅、广济;河南固始、离城等地。东汉时治所在历阳(今安徽和县),末年迁至寿春(今安徽寿县)、合肥(今安徽合肥市西北)。三国时魏、吴各置扬州,魏的治所在寿春,吴的治所在建业(今江苏南京市)。西晋灭吴后,治所仍在建邺(曾改名建业,后又改名建康)。隋开皇九年改吴州为扬州,但总管府仍设在丹阳(今南京)。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将扬州治所从丹阳移到江北,从此广陵才享有扬州的专名。
地理位置
【位置面积】扬州,地处江苏中部,长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现辖区域在东经119°01′
54′、北纬32°15′至33°25′之间。南部濒临长江,北与淮安、盐城接壤,东和盐城、泰至119°
州毗连,西与南京、淮安及安徽省天长市交界。
境内有长江岸线80.5公里,沿岸有仪征、江都、邗江2市1区;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由
3公里。北向南沟通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4湖,汇入长江,全长143.
扬州城区位于长江与京杭运河交汇处,东经119°26′、北纬32°24′。
全市总面积6634平方公里。市区面积980平方公里。规划建成区面积420平方公里。【地形地貌】扬州市境内地形西高东低,仪征境内丘陵山区为最高,从西向东呈扇形逐渐倾斜,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兴化市交界一带最低,为浅水湖荡地区。
扬州市3个区和仪征市的北部为丘陵。京杭运河以东、通扬运河以北为里下河地区。沿江和沿湖一带为平原。
境内主要湖泊有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等。除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以外,主要河流还有东西向的宝射河、大潼河、北澄子河、通扬运河、新通扬运河。
[编辑本段]高等院校
扬州科教实力较为雄厚,专业技术人员众多。现有高等院校5所、高中级职业技术院校30余所,包括:扬州大学,扬州职业大学,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扬州教育学院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扬州市现辖广陵、维扬、邗江3个区和宝应1县,代管江都、仪征、高邮3个县级市。全市
共有70个镇、7个乡和12个街道办事处(另有2个扬州市人民政府设立并直管的虚拟街道办事处)。全市总面积6634平方公里,市辖区面积980平方公里,市辖区建成区面积71.9平方公里(截止2007年底)。全市总人口约460万(截止2007年底),其中市区人口118万(截止2007年底)。
扬州市市辖区行政区划:
扬州市广陵区:东关街道、汶河街道、曲江街道、文峰街道、汤汪乡、湾头镇,扬州市维扬区:双桥街道、梅岭街道、甘泉街道、双桥乡、城北乡、平山乡、西湖镇,扬州市邗江区:邗上街道、蒋王街道、汊河街道、文汇街道、扬子津街道、瓜洲镇、公道镇、李典镇、杭集镇、头桥镇、沙头镇、槐泗镇、方巷镇、杨寿镇、泰安镇、杨庙镇、施桥镇、八里镇。
注1:扬州市邗江区文汇街道、扬子津街道、施桥镇、八里镇实际由市经济开发区代管。注2:仪征市朴席镇(不含沿江村及土桥村的沿江高等级公路以南区域)实际由市经济开发区代管。
[编辑本段]地形气候
扬州市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主要特点是: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以东北风和西北风居多。夏季多为从海洋吹来的湿热的东南到东风,以东南风居多。春季多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冬季偏长,4个多月;夏季次之,约3个月;春秋季较短,各为2个多月。
扬州处于江淮平原南端,受季风环影响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自然条件优越。年平
:均气温为14.8℃,与纬度地区相比,冬冷夏热较为突 出。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1.8℃
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为27.5℃。全年无霜期平均220天:全年平均日照2140小时;全年平均降水量1020mm。市区北部地形为丘陵,京杭运河以东和沿江地貌为长江三角洲漫滩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境内90%以上是平原, 河湖密布,拥有80多公里长江岸线,水深江阔,岸线稳定。
2005年,扬州市的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分布不均;光照春季明显偏多,6℃1℃其余季节偏少。年平均气温15~16,冬冷夏热较为突出。7月最热,平均气温为
285℃2℃7℃78℃。1月最冷,平均气温为1。全市极端高温36,极端低温。无霜期225天。初霜日为11月16日,终霜日为4月4日。合计日照20924小时,日照时数最多的月为6月(2204小时),最少的月为2月(1017小时)。
2005年降水量1183毫米,比常年偏多2204毫米。多数年份从6月中旬到7月中旬,形成雨季(即“梅雨季节”)。干旱、雨涝、低温、阴雨、台风、冰雹等灾害间有出现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台风一般最早出现于6月,最迟11月,以8月、9月居多。
扬州市境内地形西高东低,仪征境内丘陵山区为最高,从西向东呈扇形逐渐倾斜,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兴化市交界一带最低,为浅水湖荡地区。
扬州市3个区和仪征市的北部为丘陵。京杭运河以东、通扬运河以北为里下河地区。沿江和沿湖一带为平原。
境内主要湖泊有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等。除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以外,主要河流还有东西向的宝射河、大潼河、北澄子河、通扬运河、新通扬运河。
[编辑本段]物产资源
扬州拥有丰富的资源,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境内资源丰富,盛产粮、棉、油及水产品等,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地下温泉和矿石等矿产资源。
据2004年11月底统一调查统计,全市土地面积为998.72万亩,园地17.96万亩,林地12.52万亩,牧草地0.58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33.18万亩,交通用地30.35万亩,水域311.19万亩,未利用地10.25万亩。
[编辑本段]历史文化
扬州是一座具有249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自春秋吴王夫差筑城以后,古代扬州几度盛衰,是我国古代水陆交通枢纽和盐运中心,东南第一大都会、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素有“雄富冠天下”之称。这里有春秋时代的邗沟(中国最古老运河段),汉代广陵王墓,隋代炀帝陵,南北朝古刹大明寺,唐宋古城遗址,唐鉴真纪念堂,宋伊斯兰教普哈丁墓,仙鹤寺,明清私家园林个园(以四季叠石闻名于世),何园(以中西合璧建筑风格享誉海内)等众多名胜古迹,使古城扬州散发出无穷的魅力。1982年国务院公布扬州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扬州还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素来是人文荟萃之地,风物繁华之城,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雅致园林。扬州的“瘦西湖”历史悠久,受历代造园专家的青睐,在十里长的湖区两岸,营造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湖区圣境;观音山上寺院遍布,有“江南第一灵山”之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自古是赏月的佳绝处;扬州还有历史悠久的古刹大明寺,有“城市山林”美誉的何园,四季假山著称的个园,有隋炀帝、康熙、乾隆等皇帝留下的行宫遗址等等,美景数不胜数。
扬州历史上是一个曲艺之乡,著名的地方曲艺形式,如扬剧、扬州评话、扬州清曲等,至今为民众所喜好。富有地方特色的扬州传统工艺、漆器、玉雕、刺绣、绒花等,其历史远的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近的繁盛于清代。以艺术精湛、制作精美著称,有的产品远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扬州是著名的历史古城。扬州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屡经风云变幻,几度兴衰,几度辉煌。汉代的兴盛,唐代的繁盛,明清的鼎盛,使这座古城为祖国的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西汉为扬州历史上的第一次发展高峰。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确立了扬州的交通枢纽地位。盛唐时期的扬州雄富冠天下,时有“扬一益二”之称。清代中期,扬州成为漕运枢纽和全国最大的盐业经销中心,成为全世界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大城市之一。多年的历史积淀,使扬州5.09平方公里的老城区成为目前国内历史风貌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城之一,古迹、遗址、文物众多,仅市区就有各类文保单位148个,其中国家级4个(个园、何园、普哈丁
墓园、隋唐宋扬州城遗址)、省级16个。市区的文昌路,有“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之称。
扬州是人文荟萃的文化名城。扬州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经济的几度繁荣,积淀了厚重璀璨的扬州文化。文学创作、艺术建树、学术研究、文物积累、工艺制作等,是扬州人的自豪,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一大批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曾在扬州为官、游访,留下了大量的名篇佳作。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杜牧等曾先后在扬州生活。康乾时期,以郑燮、金农、李方膺、罗聘等为代表的“扬州八怪”画派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清代形成的扬州戏曲、评话、书院、雕版印刷、修志、藏书等颇为兴盛,成为扬州文化的象征。今天的扬州,科教文化比较发达,已多次被评为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特色文化
扬州文化和其他地域文化一样,它不是博物馆橱柜里陈列的一件古董,它是山间夜行照亮前程的一支火把。在刚劲的山风中有时光华四射,有时暗淡微弱。许多火把被山风吹灭了,而扬州文化这支火把没有熄灭,依旧光彩照人,走过2000多年的历史隧道,走到现代,走到今天。
扬州文化的颂歌,声音极为响亮的是清代汪中的《广陵对》。他历数2000年来扬州忠臣烈士的事迹,文学道艺的人才,孝子贞妇的行为,名人学者的著述,如数家珍,总体说是“异人间出,邦家之光”。他叙述在历史的长河中,扬州在农业、盐铁业以及交通方面对国家贡献之大,又述及在历史转折关头扬州作出的牺牲之巨,是一座无愧于天下的历史名城。汪中此论,时在乾隆五十二年,即康乾盛世即将闭幕之际,他和写《红楼梦》的曹雪芹不同,无法预见封建大厦行将崩塌,扬州即将衰弱。
今人赞颂扬州文化,当推宋振庭。他说:“扬州文化是综合的中华民族文化,不管爱好什么的人,都可以找到他的所爱。”他列举古迹、诗文、绘画、宗教、祠墓、饮食、园林诸方面扬州作出的贡献,他的中心意思是说:“扬州是唤起中华民族自豪感的好地方。”他对扬州文化的优势方面如数家珍,赞美备至。他也写到明天的扬州,语焉不详,因为上个世纪80年代,执笔者尚未能感受到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到来。
也有人批评扬州文化,如朱自清,朱先生说扬州人“小气和虚气”。小是眼光如豆,虚是虚张声势。康乾以后,盐业衰落,扬州城市被边缘化了,长期处于封闭状态,是眼光如豆的根子;业已衰落但曾经阔过,则又是喜欢虚张声势的根源。朱自清对于家乡爱之深,所以痛之切。他对扬州文化之衰,不是一针见血,而是两针见血。还有一位易君左先生讥笑扬州人“懒惰、浪漫、颓废的不景气”,易先生最后打官司打输了。
一座城市从它建立那天起,逐渐具有一种文化精神,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这种文化精神逐渐变化,或者由保守愚昧走向昂扬开放,或者由奋发向上走向消极颓废,不会一成不变。经2000多年升沉起落历史命运的扬州,尤其如此。意识形态作用于经济,但又为经济基础,即生产力状况与生产方式所决定。我们土地上挥舞第一锹开挖邗沟的先民和今日在电脑桌前用键盘指挥南水北调的人员,不会具有统一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
扬州文化最为奋发、最具强势的时代是在唐代。“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还有“市桥灯火连霄汉,水郭帆樯近半牛”,扬州的物质文明是扬州人亲手创造的,可以想见当日扬州人走在月明桥上必然高视阔步,一脸的豪迈气象。扬州人写的《春江花月夜》,眼睛里看到的是大江瀚海、明月星光、长飞鸿雁、潜跃鱼龙,视通万里的同时,思考的是人生宇宙。后代人从唐人的吟哦里,读出了磅礴、恢宏、壮阔和大气,读出了唐代扬州人人与自然的谐和,读出了智慧与灵性,扬州不仅是扬州人的扬州,也是天下人的扬州。书生到了扬州,反思于“肯学诸儒辈,书窗误一生”,于是意气风发,别有他图;失意人到了扬州,高唱“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城市风貌使他看到光明、看到希望。当年扬州到处闪耀着希望的火苗,到处擂响着人生奋进的战鼓。后人模仿唐诗,写来写去总是不像,秘密没有别的,因为时代缺少大唐气象,城市缺少唐代扬州的那种文化精神,一切模仿的努力只是徒然。扬州文化,一言难尽。说它辉煌,说它没落,说它昂扬向上,说它颓废消沉,说它博大精深,说它江河日下,都有一定的依据,就看从什么角度介入,就看评介的是历史的哪一个阶段。文化是动态的,扬州文化之薪火也是不灭的。庆幸的是,近几十年来,扬州文化的走向,是走向新生,走向振作,走向崛起,这是不争的事实。
观光游览
扬州主要旅游景点:扬州个园 ·瘦西湖 ·何园 ·凤凰岛 ·大明寺 ·扬州登月湖 ·汉陵苑 ·瘦西湖•二十四桥 ·瘦西湖•五亭桥·史可法纪念馆 ·荷花池公园 ·八怪纪念馆·纵棹园 ·茱萸湾公园 ·古运河 ·荷园 ·正润生态园 ·冶春园 ·仙鹤寺 ·高旻寺 ·西郊森林公园 ·唐城遗址博物馆 ·界首镇护国寺 ·周恩来少年读书处·竹西公园 ·马可波罗纪念馆 ·高邮盂城驿·汪氏小苑 ·铜山森林公园 ·御码头 ·盆景园 ·扬州龙山 ·江都水利枢纽风景区 ·龙虬庄遗址 ·瓜洲古渡风景区 扬州瘦西湖
最佳旅游时机
所谓“烟花三月下扬州”,每年的春季,扬州迎来旅游旺季,也是游览扬州的最佳时间。每年4月18日-5月18日,扬州市都举行“烟花三月经贸旅游节”,此时的扬州烟雨朦朦,稀有的琼花正当盛开,花香扑鼻,是旅游的黄金季节。
此外,每年9月8日-10月8日在扬州举行的“二分明月文化节”,是赏月的最佳时节。主要活动有游园赏月、乾隆皇帝水上游、运河夜游、美食节等
最不适宜季节:
7、8月份是扬州最热的时节,但同时也是淡季,好处就是门票便宜。扬州美食
要问扬州特产是什么,呵呵,不用问,就是扬州小吃和休闲了.扬州有句老话叫做“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是用来形容扬州人比较惬意的生活,意思是说早上扬州人吃包子,吃干丝,喝茶,晚上洗澡。从这就可以看出扬州的美食和洗浴休闲中心的发达程度了.扬州菜属于淮扬菜系,最有名的是三头宴和红楼宴。要是说到包子,是扬州的特产.而且人人都知道,最有名的莫过于富春包子.当然最有名的是---当当当------扬州炒饭!真可谓家喻户晓,传遍全球各地,在奥运期间可是最受欢迎的三美食之一呢!扬州炒饭并不是单纯的蛋炒饭,扬州炒饭还有个富丽堂皇的别名——“金裹银”。【特点】米饭粒粒分散,软硬有度,鲜韧爽滑,香润可口。〔精选原料〕除米饭外,其他配料带有一定随意性。单一炒米饭称“水晶饭”,加鸡蛋为“金裹银”,加虾仁为“虾仁炒饭”,加肉丝、肉丁、火腿则依此类推。稍上档次的什锦扬州炒饭配料有:海参、鸡肉、火腿、猪肉、虾仁、鸭胗、冬笋、青豆等。
第二篇:红色旅游之—历史名城遵义
红色旅游之—历史名城遵义
我的家乡——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是贵州的第二大城市,也是贵州北线旅游的中心和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遵义市这个地方因遵义会议而闻名于世。
1935年元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使遵义蜚声中外、具有很高的国际知名度。红军在遵义活动三个多月,留下了以遵义会议会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红军烈士陵园、毛泽东旧居、李德博古旧居、中华苏维埃银行旧址、娄山关战斗遗址等为代表的众多红色遗址遗迹,不断吸引着海内外人士前来观光、瞻仰。
遵义会议会址每天接待数以千计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每逢节假日或黄金周期间,旅游人数更是以万计,游客们凭有效身份证件免费领取参观券。博物馆内除了文物,还有许多现代化介绍方式。导游统一着装,领着一批批游客井然有序的介绍并离开,不会落下任何一处。在这幢略显陈旧的标志性建筑里,每一间房的布置都保持着原来的样子,两张长条凳上架块门板,再铺一些干草和一块破床单,这就是当年红军首领们睡的床。除了肃然起敬,我更感受到了会址的灵气,这个地方改变了中国的历史。
遵义最美就在遵义会议会址、子尹路一带。沿崇遵高速高桥收费站出口,经湘江河一路南下,沿途街边的建筑都进行了化妆——“穿衣戴帽”,仿会址建筑,与会址的青瓦灰砖一脉相承,充满了浓郁的古建筑情调,古色古香、干干净净。整个遵义城都染上了浓厚的古色韵味。沿着湘江河,一路信步来到凤凰山脚下。山下是宁静的凤凰山广场,广场四周奇花异草,靠山的墙壁雕刻有大型浮雕,反映的是有关遵义的历史传说或重大事件,充满了浓浓的文化气息。人们常常来这里休闲娱乐。广场左边有个很宽的阶梯连上山腰,阶梯很宽阔,每天早上,来此爬山晨练的人们总会借此拾级而上,人群络绎不绝。远远看去,绿树青山与绕城而过的湘江河像对恋人一样缠绵难分,“城在绿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国家级山水园林城市——遵义,真可谓名不虚传呀!爬尽阶梯到达山腰,又见一处广场,这就是来遵义必看的另一处景点——遵义红军烈士陵园。陵园正面是在纪念遵义会议五十周年时兴建的一座别具特色的纪念碑,碑正面是毛主席爷爷手书的竖写“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碑后是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墓。墓地坐北朝南,墓室由红砂料石扣砌,墓顶正中竖一红色五角星。墓身正面嵌有墓碑,碑铭横书张爱萍将军手迹“邓萍同志之墓”。左右两边上壁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八个大字。红军烈士陵园还安葬着其他一些红军烈士。一尊红军女卫生员雕像更是让游客印象深刻,相传曾有一个红军女护士为给一个村民治病而掉队,后来遇上敌人的围剿部队,惨遭杀害,当地人为了纪念她,就在红军山上为她修建了铜雕像。老百姓们很敬重她,甚至有点神话了。很多人在铜像周围系了红色的带子,点上香火,顶礼膜拜。据说摸下那个铜像的脚,人就会交好运,身体也会永远安康。因此,“女护士”的脚被游客们摸的亮堂堂的。
这就是我的家乡有名的两处红色旅游景点:遵义会议会址和红军烈士陵园。感兴趣的同学们可以来遵义参观.都说景隐于色,色藏于景,要想完全体会到一个地方的美景还需要亲自融入到这里,那样才能亲自一睹作为一个地方的美妙,才能一睹庐山真面目,否则那就真的“不识庐山真面目“了。一句话,红色旅游城市,红军长征的转折点名城遵义欢迎你的到来!
第三篇:扬州历史
扬州历史
1、邗城:建城年代:春秋时期,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筑邗城,已经有近两千五百年了。
2、扬州:最早见于《尚书·禹贡》
3、刘细君:汉家和亲第一人,汉武帝封细君为江都公主,下嫁乌孙国王昆莫,是早于昭君出塞的第一位“和亲公主
4、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公元605年,开挖了“通济渠”以后五年里又开凿了一条从洛阳到涿郡(北京)的永济渠,一条是从江都(扬州)对江的京口(镇江)到余杭(杭州)的江南河,最后把四条运河连接起来,就成了一条贯通南北(北起涿郡,中经洛阳、扬州,南止余杭),全长2700多公里的大运河。它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运河。(大运河中的邗沟是公元前486年,吴国开凿的,这是沟通长江和淮河人工开挖最早的一条运河)
5、鉴真:东渡日本:唐朝时扬州著名的鉴真和尚,6次东渡,最后到达日本都城奈良。
6、古代与扬州有关的外国人:崔志远:新罗人(今朝鲜人)崔志远,12岁时其父亲送他到大唐读书是中国第一个外国举人。
马可波罗: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商人。忽必烈时到中国,在中国游历了17年,口述出《马可·波罗游记》(《东方闻见录》)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可·波罗游记》,是欧洲人撰写的第一部详尽描绘中国历史、文化和艺术的游记。
7、历史上的扬州经济:隋唐扬州繁盛的原因和表现:北方战乱,北人南迁;扬州作为运河和长江的交汇点,交通条件好。表现:农业发达,交通便利,手工业发达(造船业、玉雕、丝织业等),商业兴盛。
明清时期扬州经济的兴衰:扬州繁华以盐业盛、千帆竞渡,万商云集,发达的服务业、首饰服装业
衰败原因:支柱产业盐业的衰落,交通区位优势的丧失。
8、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扬州人,盛唐时期有名的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之一。《春江花月夜》被誉为“孤篇压倒全唐”。我国著名文学家闻一多先生盛赞它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9、郑板桥书法:善画,尤其擅长画兰竹;他的字杂用篆隶行楷,独具一格,自称“六分半书”,俗称“乱石铺街”,章法历落有致。
10、史可法孤军坚守扬州城:其衣冠葬于扬州梅花岭。明末清初。
11、扬州建设新成就:火车站建成:2004年4月18日通车。胡锦涛2004年5月1日到扬州为扬州火车站剪彩
润扬大桥通车:2005年4月30日通车,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出席通车仪式。润扬长江公路大桥为目前我国第一大跨径的组合型桥梁,其建设过程中攻克多项世界性技术难题,创造出8项全国第一。第一大跨径:大桥南汊主桥为主跨径长1490米的单孔双铰钢梁悬索桥,是目前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特大跨径悬索桥。
第一大跨径;第一大锚碇;第一特大深基坑;第一高塔;第一长缆;第一重钢箱梁;第一大面积钢桥面铺装;第一座刚柔相济的组合型桥梁
润扬大桥建于2000年,至建成共用了4年半的时间,耗资58亿元。大桥全长35.66公里,双向6车道,是目前我国第一、世界第三的特大跨径悬索桥。
联合国人居奖:2006年10月4日上午9点,在2006世界人居日庆典暨“联合国人居奖”颁奖大会在俄罗斯喀山市举行,扬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季建业应邀出席盛典,从大会主席、联合国副秘书长、人居署执行主任手中,接过了授予扬州市的2006“联合国人居奖”奖牌,并作为联合国人居奖获奖城市代表发表致词。
12、扬州园林名景:瘦西湖,位于扬州市北郊,现有游览区面积100公顷左右,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和扬州园林特色的国家重点名胜区”。、何园坐落于江苏省扬州市的徐凝门街,被誉为“晚清第一园”。
个园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的个园。取清袁枚“月映竹成千个字”的句意命名“个园”
13.近现代扬州历史名人:江上青:江上青,原名江世侯,1911年农历四月出生于江苏省江都县,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江上青等人组织成立了江都县文化界救亡协会流动宣传团,1939年7月29日,江上青遭到地主反动武装袭击,身中数弹牺牲,时年28岁。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为江上青烈士之侄子。
朱自清: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有
关扬州的散文:《我是扬州人》、《说扬州》、《扬州的夏日》
吴征镒:扬州人,中科院院士(学部委员),植物学家,2007年国家最高科学
技术奖获得者
第四篇:扬州历史1范文
扬州历史
1、邗城:建城年代:前486年,吴王夫差北上争霸中原,开邗沟,筑邗城,至今近2500年。
2、扬州:最早见于何书,见于《尚书·禹贡》。(“淮,海惟扬州”)
3、刘细君:汉家和亲第一公主,嫁给乌孙国主,促进新疆地区的进步。
4、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从605年到610年,隋炀帝先后征发几百万民工开凿大运河,最后数条运河连接起来(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就成为一条贯通南北(北起涵郡,中经洛阳,扬州,南止佘杭),全长2700多公里的大运河。这条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和最长的一条运河,是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不仅造就了唐代扬州成为世界开放城市的繁荣,而且对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5、鉴真:东渡日本。鉴真,俗姓淳于,江都江阳县人,今扬州人。六次东渡,终于在753年成功到达日本九州岛,时年65岁。在日本传授佛学,雕塑、医学等文化。10年后病逝于日本。
6、崔致远:新罗人(今朝鲜),唐朝在扬州任都统巡官,著有诗集《桂苑笔耕集》
马可波罗:意大利人,在元朝担任扬州官职三年,《马可波罗游记》记录了扬州城的丰饶。
7、隋唐扬州繁盛的原因和表现:
原因:农业的开发 交通区域优势 手工业的发达 ④商业的兴盛
表现:天下之盛,扬为首。“扬一益二”
8、明清时期扬州经济的兴衰:
扬州的繁盛:扬州繁盛以盐盛 千帆竞渡,万商云集 发达的服务业、首饰服装业扬州的衰落:支柱产业盐业的衰落交通区位优势的丧失
9、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扬州人,初唐有名的诗人。《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水共潮生。漱漱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生动地描绘了扬州南郊扬子津一带的临江景色。这首诗被誉为“孤篇压倒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10、郑板桥:书法,郑板桥(郑燮)善画,尤其擅长画兰竹。他的字杂用篆隶行楷,独具一格,自称“六分半书”,俗称“乱石铺街”,章法错落有致。(非扬州本地人)
11、史可法,孤军坚守扬州城。1644年受南明朝廷委派到扬州督师江淮与清军对抗。1645年4月中旬,清军大举南下,围困扬州,并以高官诱降史可法,史可法不所诱,与扬州军民坚守扬州城。扬州城破,史可法严词拒降,被告杀害后遭肢解。“衣冠冢坟墓”“史可法祠”。
12、扬州建设新成就:火车站 2004.05.01润扬大桥2005.04.18通车
联合国人居奖 2006.9.2013、扬州园林名景:瘦西湖(饮誉海内外)、个园、何园。另外有小盘谷、西园、冶春园、萃园、珍园等。
14、近代扬州历史名人:
江上青(1911―1939)今年百年寿诞 江苏扬州人 1939遭到地主反动武装袭击,身中数弹牺牲,时年28岁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朱自清:祖籍浙江绍兴,童年、少年时代在扬州度过。有关扬州的散文有《我 是扬州人》《说扬州》《扬州的夏日》。
吴征镒(1916-),扬州仪征人,我国著名的、具有国际声誉的植物学家,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2008年获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第五篇:扬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在2011中国•扬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王 燕 文
(2011年9月25日)
尊敬的孙家正副主席,石泰峰副书记,陈宝田副主席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晚上好!
今晚,来自联合国人居署、内河国际等国际机构、世界运河城市、国际友好城市、全球设计城市以及国内运河城市的市长和嘉宾,相约名城扬州,相聚千年运河,以“让设计提升运河名城”为主题,共襄第五届中国•扬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开幕盛典。我谨代表中共扬州市委、扬州市人民政府和460万扬州人民,对各位领导和嘉宾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置身古道新流的京杭之心,伫立唐风今韵的运博会永久会址,感念运河水的德泽,聆听运河城的呼吸,品味城与水的守望,我们心潮起伏,思绪飞扬:
城,是岁月的舟——创新为楫、文化作帆。舟行水上,城以河兴,默默见证并延续着运河的历史与文明。“吴城邗、沟通江淮”,自巍巍蜀冈之上延展于流波千里的运河两岸,从迭经战火的军事重镇转身为利通四海、群贤毕至的水上都会,运河城市历经岁月的风雨,浸润海纳百川的文明,铸就过雄富冠世的繁华,续写着创新发展的传奇。河,是活力之河、文脉之河;城,是创新之城、文化之城。城与河相依,挥楫奋进而挺立潮头;河与城共生,满载文化而源远流长。
城,是水墨的画——生态敷彩、精致扬韵。水是先哲营构城市的“诗意”元素,是大师关于设计的性灵所钟。智者乐水而依水筑城,“一湾河水绕城过,两岸风光入画来”,勾勒出疏密有致、空灵秀逸的水城轮廓;智者知水而治水兴河,“千户人家尽枕河,万户商埠向水开”,点染出择水而居、逐水而商的精巧布局;智者亲水而理水造园,“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描摹出水文相融、城园一体的水墨长卷。水与城对话,龙蛇飞舞而异彩纷呈;城与水相拥,格局精致而气韵天成。
城,是温暖的家——幸福润心、大爱育魂。“城以盛民”,人是城市肌体的温度、活力的因素和核心的价值。“崇文尚德、开明开放、创新创造、仁爱爱人”是现代化征途中领航前行的文明之光,“人文、生态、精致、宜居”是城市化浪潮中执著坚守的城市个性,“诗意栖居、幸福生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市场化进程中不能泯灭的人文情怀。城以民为本,纳翰墨商旅而共建共享;民以城为家,敬天地人心而福泽绵长。
流淌千年的中国大运河,堪称“人类最伟大的工程”之一。让我们在这部鸿篇巨制的大设计面前,共同感受生生不息的运河脉动,仰慕先贤的智慧与荣耀;共同瞩目古城新区的时代变迁,分享城市的传承与创造;共同研读昨日今朝世界运河城市的设计师和建设者们业已实现并仍将延续的关于水、文化和人的远见卓识与丰富实践,携手并肩,逐波踏浪,共同开创运河城市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