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创新先进个人评选及表彰办法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奖
技术创新先进个人评选及表彰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创新先进个人(以下简称技术创新先进个人)由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设立。
第二条为进一步促进中国工程建设企业技术进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鼓励技术创新,鼓励优秀技术人才脱颖而出,努力构建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技术水平高,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特制定《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创新先进个人评选及表彰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国工程建设企业中从事科学研究、设计(勘察)、施工、监理、招投标、咨询、设备制造及工程管理等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
第四条技术创新先进个人每年评选一次。
第二章评审条件
第五条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献身、创新、务实、协作的科学精神,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高技术业务水平和学术水平,同时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生产、技术、科研工作中做出重大的、创造性的科技成果和贡献,在技术成果的创新、推广、转化或在科技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
2、在完成省部级以上重点工程、重大科技攻关、重大技术改造以及在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方面创造性地运用国内外先进技术,解决了重大技术难题或关键性技术问题,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并获得省部级以上技术创新先进个人奖。
3、在专业技术发明、推广、应用、改造、创新上,解决了关键技术,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对推动工程建设技术进步做出重大贡献。
4、在企业管理中坚持自主创新,企业取得多项重大高新技术成果,对于行业的技术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并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三章申报与评审
第六条申报者填写申报表格,收集、整理有关证明材料,经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通过各行业、省(直辖市、自治区)建设(筑)协会(联合会)向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技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科工委)申报。本行业未成立行业协会的国务院国资委所属企业按本办法直接向科工委申报。
第七条科工委办公室根据评选要求和条件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并提出初审意见。
第八条科工委办公室组织召开科工委委员会议,根据科
工委办公室的初审意见,对申报者进行全面、综合的审定,并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与会委员的三分之二(含)以上通过,方为有效。
第九条对通过审定的申报者,将在“中国工程建设网”(网址:.cn)上进行十五日的公示,对于在公示期间反映有问题的申报者,问题一经查实,取消其获奖资格,公示期间社会各界无异议的申报者,正式评为技术创新先进个人。
第四章评审原则
第十条坚持标准的原则。严格执行评选条件,确保评选质量。
第十一条不平衡照顾的原则。技术创新先进个人的评选,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一种激励,是培养工程建设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不同于先进个人或先进工作者(生产者)的评选,所以在评选中,不搞综合平衡。
第十二条突出技术成果的原则。各推荐单位在推荐申报人员时,必须注重业绩,突出成果,重点是近3年来荣获国家、省部级、全国行业性建设协会及国资委管理的中央建筑企业相应奖项的人员。
第五章申报、推荐、评审纪律
第十三条申报者必须实事求是地填写申报材料。申报者所在单位负责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性进行技术
性审查。各行业、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筑)协会(联合会)等推荐单位在按标准审核的基础上,向科工委办公室推荐,对弄虚作假,资料不真实者,取消参选资格。
第十四条技术创新先进个人实行申报、推荐、初审、审定等程序,实行公开、公正、公平、择优的原则,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干预。
第六章奖励
第十五条被评为“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创新先进个人”者,由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技工作委员会颁发荣誉证书,并在有关媒体宣传报道,所在单位可给与一次性奖励。
第七章附则
第十六条本办法由科工委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篇:《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奖评选管理办法》
附件3: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 科学技术奖评选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提高工程建设行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调整工程建设企业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奖(以下简称“中施企协科技奖”)由国家科技部批准、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设立,由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科技委”)组织实施。
第三条
“中施企协科技奖”旨在鼓励工程建设企业和科技工作者,在企业管理、工程管理、施工工艺、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施工技术、施工设备制造、建设材料等方面自主创新或引进、吸收、再创新。
第四条
“中施企协科技奖”每年评选一次。第五条
“中施企协科技奖”由“科技创新成果”、“科技创新先进企业”和“科技创新先进个人”组成。
第二章
申
报
第六条
申报单位须通过各行业、省(直辖市、自治区)建设(筑)协会(联合会)向科技委申报。本行业未成立行业协会的国务院国资委所属企业可直接向科技委申报。
第七条
各关联协会依据本办法对申报资料进行审查后,提出推荐意见,报科技委办公室。
第三章
评
审
第八条
“科技委”下设办公室和专家委员会。由办公室和专家委员会对申报资料依据“评审细则”(见附录)进行初审,并向“科技委”提出奖励推荐报告。
第九条
科技委对专家委员会的推荐报告进行审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与会委员三分之二(含)以上通过为有效。
第四章 奖 励
第十条
科技委审定的获奖名单将在协会网站上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为十五日。
第十一条
对获奖名单持有异议的单位或个人,须在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向科技委办公室投诉,逾期不予受理。提出投诉的单位需在投诉材料上加盖单位公章,注明联系人姓名和电话,否则不予受理;提出投诉的个人,须在投诉材料
上注明投诉人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详细联系地址等信息,否则不予受理。
第十二条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对获奖的科技创新成果、科技创新先进企业和科技创新先进个人颁发奖牌或证书。
第十三条
获奖者如有弄虚作假等不轨行为,一经查实,将在媒体上予以公布,撤消其奖励,追回奖状、证书,并取消其三年申报资格。
第五章
其他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科技委办公室负责解释。
附录一:
科技创新成果评审细则
第一章
参评条件
第一条
申报成果须通过省(部、行业)、自治区、直辖市及以上有关单位鉴定、评价,达到国内先进以上水平,且研发程序完整、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第二条
应用成果需有中试环节,并经两年以上实施应用,有三个以上应用单位出具应用报告。报告内容应与成果主要指标相符,并附有应用人员名单、应用过程原始记录、有关数据原始记录、经济效益数据、社会效益分析及对成果应用的结论性意见和建议。应用单位应具有省级及以上相关注册资质。
第三条
申报成果应具有创新性、应用性和效益性。
第二章 申 报
第四条
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共同完成的成果,由成果主持单位或第一完成单位与其它完成单位协商一致后申报。
第五条
已申报的成果必须无知识产权争议。第六条
主要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必须是对成果做出实质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申报单位和个人数量应限制在如下范围内。
申报等级 特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完成单位数量 8 5
第三章
评
审
完成人数量 15 10 第七条
科技创新成果申报材料由办公室依据申报条件进行初审,并向专家委员会提交初审意见。
第八条
专家委员会依据初审意见和成果专业类别分成若干评审小组,由专家对成果按评分标准进行打分,并经评审小组讨论后向专家委员会提出初评意见。专家委员会在对小组意见合议后,向“科技委”提出奖励推荐报告。
第四章 奖 励
第九条
“科技创新成果”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特等奖:课题的前期策划着眼于国际先进水平,对我国工程建设行业(或某专业)在理念和技术上有革命性突破,其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体现我国工程建设最高科技水平,符合我国产业发展方向,取得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等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我国工程建设某个领域,在理念和技术上有重大突破,极大解放生产力,有突出的社 5
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很大推广价值。
二等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成果在工程建设某领域的某个环节上有创新性突破,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推广价值。
第五章
其他
第十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评审:
一、已经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国家级同类奖项;
二、未经科技成果鉴定或评价;
三、申报其他奖项未获奖或获奖等级较低者;
四、存在知识产权及成果完成主体争议;
五、不符合本奖项评选范围或其他相关条件。第十一条
对某些学科性很强的成果,采取特邀专家评审方式予以补充。
第十二条
对缓评项目,科技委办公室及时将缓评理由书面通知推荐部门,待补充完善后,次年可向科技委办公室提出复评。
第十三条
获奖成果如有剽窃、弄虚作假等重大问题,经查实后,将在有关媒体上予以公布,并撤消其奖励。当事单位和个人三年内不得申报该奖项。
第十四条
获奖成果由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择优推荐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
第十五条
荣誉证书不作为确定技术成果权属的直接依据。
附录二:
科技创新先进企业评审细则
第一条
申报“科技创新先进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申报企业须是国内工程建设行业(包括勘察设计咨询、招投标、施工、监理、设备制造等)产权明晰、经政府注册、具有本行业专业资质的独立法人企业。
二、申报企业应正常运营,并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近三年未发生过一般及以上质量安全事故,无违法违纪及其他不良记录。
三、企业领导班子科技创新意识强,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切实可行的科技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资金投入有预算且所占收入的比例较高;成效突出。
四、企业有独立的科技工作组织机构和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科技人才队伍。管理制度健全,有成熟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五、企业有国内先进以上水平的科技创新成果,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科技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明显。第二条
办公室根据以下内容对申报企业进行初审打分:
一、企业科技创新体系(机制)的建设及运行情况;
二、考核内研究与开发(R&D)经费投入产出比例;
三、考核内获得国家专利授权的数量(原则上应为职务发明);
四、考核内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类奖励和荣誉;
五、考核内企业获批的国家级和省部级工法;
六、考核内通过有科技成果鉴定权机构鉴定的科技成果数量;
七、考核内科技成果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三条
办公室根据初审情况和打分结果向“科技委”提出奖励推荐报告。
附录三:
科技创新先进个人评审细则
第一条
申报“科技创新先进个人”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申报者应为受聘于工程建设企业且有劳动关系的工作人员。
二、热爱本职工作,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突出的科技工作成绩。
第二条
办公室根据以下内容对申报人员进行初审打分:
一、在考核内公开发表的、具有重要学术研究价值或应用价值的专著或论文;
二、考核内由本人主持或参与通过鉴定的科研成果,或是某项重大研究成果的学术带头人或主要成员;
三、考核内获得的国家专利认可,或是某项国家专利的主要研发人员;
四、考核内在企业管理、工程管理、科技创新或管理手段创新等工作中的突出成绩;
五、考核内获得的省、部级以上科技类奖励或荣誉。第三条
办公室根据初审情况和打分结果向“科技委”提出奖励推荐报告。
第三篇: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
通讯联络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持协会与会员单位的经常性联系,加强对通讯联络工作的管理,更好地为会员单位服务,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通讯联络工作(以下简称“通联工作”)是协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协会和会员单位的桥梁和纽带。通联工作会议每年召开一次。
第三条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的通联工作由协会联络部负责。会员单位设专职(兼职)通讯联络员(以下简称“通联员”),在协会指导下,具体实施通联工作。
第二章 通联工作的任务
第四条通联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协会工作精神,落实协会工作要点,加强协会与会员单位的联系。其具体工作是:
(一)加强协会各部门、专业委员会与会员单位对口部门的联系;
(二)沟通协会和会员单位的工作动态和有关信息;
(三)监督协会和会员单位执行章程情况;
(四)反映会员单位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建
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五)及时反映会员单位在经营战略、运行机制、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举措;
(六)会员单位对协会各种奖项的申报工作;
(七)为中国工程建设网和《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组织、传递稿件和信息;
(八)协助落实协会和企业间的其他工作。
第三章 组织机构
第五条 通联工作由协会联络部组织,会员单位根据通联工作任务,选择适当人员担当通联员。
第六条 通联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上进,有创新意识;
(二)热心协会工作,关心企业,热爱本职工作;
(三)政策观念强,熟悉企业业务,有沟通企业和协会各部门工作的能力;
(四)工作认真负责,有较强的组织和文字表达能力;
(五)思想作风正派,坚持原则,处事公正。
(六)完成内协会、企业或通联站交办的任务。
第七条 协会在全国各地视会员分布和企业情况设若干通联站。并设站长单位、副站长单位。
第八条 通联站负责该通联区通联员的组织管理和工作安排。
(一)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通联区(站)通联员工作会议,根据协会工作安排情况制定计划和宣传工作要点;
(二)协助协会组织通联员的培训、考察等工作;
(三)向协会推荐通联区“金鸽奖(优秀通联员)候选人和“金页奖”(优秀期刊)候选刊物;
(四)向协会“中国工程建设网”和《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组织推荐信息和稿件;
(五)协助落实协会安排的其他工作。
第四章奖励
第九条 通联工作设“金鸽奖”和“金页奖”,每年评选一次,在每年一次的通联工作会议上表彰。
第十条 “金鸽奖”用于表彰在通联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通联员。“金页奖”用于表彰会员单位、关联协会的优秀期刊或优秀文章。
第十一条“金鸽奖”和“金页奖”由各通联站向协会推荐候选人和候选期刊。“金鸽奖”的评选工作以协会联络部为主组织实施,“金页奖”的评选工作以编辑部为主组织实施,根据“金鸽奖”和“金页奖”评选管理办法的精神提出方案,经协会秘书处审议后报常务副理事长批准。
第十二条 对获“金鸽奖”和“金页奖”的个人和单位,除给予精神奖励、建议所在单位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外,对有特殊贡献的通联员和优秀期刊主要负责人可视情况采用特殊奖励办法,以资鼓励。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三条 “金鸽奖”和“金页奖”的评选工作,按评选管理办法执行。
第十四条本办法自2003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办法
民政部关于印发
《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办法》的通知
民发﹝2014﹞11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各司(局),全国老龄办,各直属单位:
《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办法》已经2014年5月19日民政部第9次部长办公会议修订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民政部 2014年6月3日
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办法
(2014年5月19日第9次部长办公会议修订通过)
第一条 为切实做好“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工作,确保评选表彰活动公开、公平、公正,鼓励更多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慈善事业,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办法(试行)》和《民政部表彰奖励工作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工作由民政部负责实施,每两年举办1届,旨在表彰我国慈善领域事迹突出、影响广泛的个人、企业、机构和项目。
第三条 每届“中华慈善奖”具体奖项设臵根据慈善事业发展情况和特点确定,表彰名额原则上不超过50个;同时设立提名奖,原则上不超过100名。
第四条 “中华慈善奖”评委库由党政军有关部门、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学术机构、媒体、企事业等机构的代表和热心慈善事业的个人组成,共设100个席位,其中机构席位70个,个人席位30个。
—1—
第五条 每届“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活动启动前,民政部自评委库中选取25名评委组成当届“中华慈善奖”评委会,其中包含8名指定评委,由民政部领导和相关司局负责同志担任,其余为随机抽取。
担任评委的机构,应选派其负责人作为代表履行评委职责。
评委个人或其所代表的机构参加“中华慈善奖”评选时,实行“回避”制度。
第六条 “中华慈善奖”评委会成立后,下设办公室承担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
“中华慈善奖”评委会办公室可选择有资质的行业性、联合性慈善组织以及富有广泛影响力的新闻媒体开展合作。
第七条 “中华慈善奖”候选对象由推荐和自荐两种方式产生。推荐和自荐的候选对象申报“中华慈善奖”时,应提交能够证明其对慈善事业发展所作贡献的文字或影音材料。材料应真实、准确、详细。
第八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按照属地原则接受个人、企业、机构或项目的推荐或自荐,完成初选工作,确定拟推荐候选对象,向“中华慈善奖”评委会办公室进行推荐。
第九条 “中华慈善奖”评委会办公室同时受理来自中央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全国性社会组织,港澳台地区等关于个人、企业、机构和项目的推荐或自荐。对于自荐材料,评委会办公室将向自荐者所在地省级民政部门或相关部门进行核实。
第十条 “中华慈善奖”评委会办公室统筹研究候选对象在慈善领域的贡献程度、社会影响、区域和行业布局等因素提出当届“中华慈善奖”建议提名名单,报评委会审核同意。
第十一条 “中华慈善奖”评委会办公室将提名名单在民政部门户网站等网络媒体公示,接受公众网络投票。
第十二条 “中华慈善奖”评委独立对提名名单进行甄选、投票。评委所投选票需附个人签字方有效。
第十三条 “中华慈善奖”评委会综合评委投票情况并参考网络投票情况提出拟表彰名单。
第十四条 “中华慈善奖”评委会办公室将拟表彰名单在相关媒体进行为期两周的公示,并向相关单位和部门征求意见。
公示和征求意见后,报民政部部长办公会议审议确定表彰名单。
—2—
第十五条 未入选表彰名单但入选提名名单且公示无异议的个人、企业、机构和项目获提名奖。
第十六条 民政部采取适当形式对获奖者进行表彰。
第十七条 累计10年或今后连续5届获得“中华慈善奖”的个人,可授予“中华慈善家”荣誉称号,作为终身荣誉,此后可不再参评“中华慈善奖”。
参评企业、机构和项目不受时间和届次的限制。
第十八条 被推荐或自荐参加“中华慈善奖”评选的个人、企业、机构或项目,填报评审材料或者在网络投票中弄虚作假的,一经核实,6年内不得再行申报。
获奖者出现严重违法违纪行为或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对其已获奖项予以撤销。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2005年发布的《“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办法》同时废止。
附件:关于修订《“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办法》的说明
—3—
附件
关于修订《“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办法》的说明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慈善事业发展的各项要求,切实做好“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工作,确保评选表彰活动公平公正、严谨细致地进行,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慈善事业的参与度、认可度,更广泛地传播慈善理念和慈善文化,在总结《“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实施八年来有关情况以及历届“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拟对《办法》进行修订。现将修订情况说明如下:
一、修订动因
自2005年开始实施原《办法》至今,我部已经连续举办八届“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近年来随着我国慈善事业的迅速发展,原《办法》逐步显现出一些不适应,主要表现为:
(一)奖项的含金量有所下降。
“中华慈善奖”在举办之初,每届只设臵10个奖项,“少、精、金”的特点十分突出,很快形成了知名度很高的品牌。近几年,“中华慈善奖”的奖项增加到每届100个,在降低门槛、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由于获奖名额大幅扩大,也使得一部分公众乃至个别获奖者,对奖项不再像以前那样重视,其表现之一就是近年来的评奖活动中,许多获奖的企业家本人已不再出席颁奖仪式,奖项的号召力、吸引力有所下降。
(二)奖项设臵过于局限。
原《办法》在设臵奖项时,主要立足于表彰在救灾捐赠方面做出突出
—4—
贡献的个人、机构和项目,只设臵了三类奖项,即爱心捐赠、志愿服务和慈善项目。近年来慈善活动已由传统的扶危济困拓展到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环保、体育等社会公共生活的各个领域。相比之下,原《办法》的表彰范围受到奖项设臵的局限,难以将这些新领域的慈善主体和慈善行为囊括在内,更不利于树立“中华慈善奖”作为我国政府最高规格慈善奖项的公平性、代表性和感召力、公信力。
(三)评选程序不够严密。
原《办法》规定的评选工作程序较为简单,只设臵了审核、评审、公示、审批等四道程序,并将评选权限全部囿于评选委员会内部,缺乏来自公众的参与和监督。同时,对于申报者弄虚作假或获奖者日后出现违法违纪行为等情况,原《办法》没有设臵惩罚和追缴机制。评选程序不完善,会直接影响到评选表彰活动的公平公正和社会公众的认知认可。
(四)地方参与不够充分。
原《办法》没有要求地方民政部门参与“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工作,但就目前慈善工作的整体形势看,让地方参与进来十分必要。一方面,当前各地民政部门虽然普遍成立了负责慈善工作的处室或科室,但仍有很多地方不知该如何开展工作;参与“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活动,可以帮助这些地方开启工作思路、提供工作抓手。另一方面,地方民政部门如能按照属地原则协助核实申报对象有关情况的真实性,也将大大提高评选表彰活动的效率和材料审核的可靠性。
(五)执行部门有所变动。
原《办法》规定,民政部设立“中华慈善奖”评选委员会,负责“中华慈善奖”的组织领导工作,并在部救灾救济司设立办公室负责评选日常工作。2008年国务院新一轮机构改革时,慈善事业促进职能已转移到社会福利和
—5—
慈善事业促进司,办法中的规定也须作相应调整。
二、修订内容
针对原《办法》存在的不足,结合当前慈善事业发展和“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活动开展的实际需要,我们做了如下修订:
(一)调整了评奖的周期、名额和奖项设臵。
为了让“中华慈善奖”显得更为珍贵,同时,也为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有关精神,新《办法》将评奖周期改为两年一次,同时将名额由近年的每届100个减少到每届不超过50个,这等于将表彰名额减少了75%。这样,获奖的难度会大幅度上升,奖项的含金量也随之提高,会对社会各界更具吸引力。此外,新《办法》不设臵固定的奖项,而是规定每届评选活动举办时,结合当时的政府宏观工作部署、社会各界具体需求及慈善事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来确定,以充分体现灵活性和创新性。
(二)吸收地方民政部门参与。
新《办法》将省级民政部门纳入评选表彰工作中,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按照属地原则开展初选工作,负责接受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推荐或自荐,并向“中华慈善奖”评委会办公室进行推荐。
(三)突出了社会参与。
设立“中华慈善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传播慈善理念、吸引公众更踊跃的参与慈善事业,因此,新《办法》设计了多项突出社会参与的条款。如在媒体参与方面,新《办法》提出我们可以选择富有广泛影响力的新闻媒体作为合作单位,充分利用其宣传资源来扩大声势。再比如,近年来,我们在评选中增加了公众网络投票的环节,也大大提升了奖项的影响力,新《办法》正式将这一做法作为条款确定下来。
—6—
(五)设臵惩罚机制和奖项追缴与撤销机制。
新《办法》设立了惩罚机制和奖项追缴与撤销机制,规定被推荐或自荐参加“中华慈善奖”评选的个人、企业、机构或项目等,填报评审资料或者在网络投票中弄虚作假的,一经核实,6年内不得再行申报;获奖者在接受表彰后出现严重违法违纪行为或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对其已获奖项予以撤销。
三、修改过程
2013年,我司将《“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办法》的修订工作列为当年重点工作之一。在2013年4月举办第八届“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活动后,即着手修订工作。在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大量的资料收集以及多次开会研讨等工作的基础上,于 9月中旬完成修订稿初稿。2013年底至2014年初,我们又在五个层面征求了意见:一是征求了部机关各司局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的意见;二是邀请国家公务员局、公安部、商务部、国资委、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等相关部委进行专题讨论;三是邀请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社会福利等中央主流媒体和部属媒体的跑口记者进行讨论;四是两次邀请中国慈善联合会、慈善总会、红十字总会、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二十余家慈善组织进行讨论;五是通过民政部门户网站向全社会征求了意见。最终,我们共收到各方意见与建议三百余条,主要集中在评奖的周期、表彰名额、奖项设臵等方面。在对这些意见与建议进行梳理和吸收的基础上,我们形成了修订稿第二稿,并于2014年3月再次通过部网站发布,公示一个月,请社会各界批评指正;但这一轮只收到了一条意见。我们在第二稿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认真研究,最终形成现稿。
—7—
第五篇: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办法
“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办法
第一条 为做好“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工作,鼓励更多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慈善事业,弘扬慈善文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办法(试行)》和《民政部表彰奖励工作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华慈善奖”是中国慈善领域政府最高奖,旨在表彰我国慈善活动中事迹突出、影响广泛的个人、单位、慈善项目、慈善信托等,由民政部负责实施。
本办法所称的慈善活动,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三条的规定。
第三条 “中华慈善奖”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次。奖项设置慈善楷模、慈善项目(慈善信托)、捐赠企业、捐赠个人等类别。表彰名额原则上不超过150个。包括以下奖项:
慈善楷模奖,表彰在我国慈善领域事迹突出、社会影响良好、具有感召力、公信力、示范性的个人(包括慈善工作者)和团体,原则上不超过30个。
慈善项目(慈善信托)奖,表彰在我国慈善领域具有创新性、示范性、推广性的慈善项目和慈善信托,原则上不超过50个。
捐赠企业奖,表彰在表彰周期内向我国境内捐赠数额较大、贡献突出的国(境)内外企业,原则上不超过40个。捐赠个人奖,表彰在表彰周期内向我国境内捐赠数额较大、贡献突出的国(境)内外个人,原则上不超过30个。
第四条 每届“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工作方案,由民政部部长办公会审议确定。
第五条 民政部组建当届“中华慈善奖”评委会,按《评委会工作规则》对候选对象进行评价。评委会由民政部门、有关党政部门、军队有关单位、人民团体、慈善行业组织、新闻媒体、教育科研等机构的代表和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组成。
第六条 “中华慈善奖”评委会下设办公室承担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
第七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负责其行政区域内“中华慈善奖”的申报、参评材料审核和初评工作,经社会公示后向评委会办公室进行推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具体负责范围包括:
(一)在省级及以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企业参评捐赠企业、慈善项目(慈善信托)的。
(二)在当地从事慈善活动的当地户籍或非当地户籍人员参评慈善楷模、捐赠个人、慈善项目(慈善信托)的。
(三)在地方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在省级及以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企业等参评慈善项目(慈善信托)的。
(四)其他在当地开展慈善活动的单位参评“中华慈善奖”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要在其行政区域内进行充分宣传和动员,挖掘先进典型,扩大活动影响,吸引各方参与,提高推荐质量。
第八条 “中华慈善奖”评委会办公室不接受单位和个人自荐,只接受以下推荐:
(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关于其行政区域内慈善楷模、慈善项目(慈善信托)、捐赠企业、捐赠个人等的推荐。
(二)各业务主管单位关于在民政部登记的社会组织参评慈善项目(慈善信托)、慈善楷模等的推荐。
(三)中央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中央群团组织等部级单位在职责和业务范围进行的下列推荐:
1.中央企业、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登记的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参评捐赠企业的。
2.港澳台企业、组织和个人参评“中华慈善奖”的。
3.国外企业、组织和个人参评“中华慈善奖”的。
(四)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关于军队和武警部队参评慈善楷模等的推荐。
军队和武警部队的参评单位和个人,由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统一推荐,不向省级民政部门进行申报。
“中华慈善奖”评委会办公室不接受按照属地原则应由省级民政部门负责初选并推荐的申报。
第九条 参评“中华慈善奖”,应提交能够证明其对慈善事业发展所作贡献的文字和影音材料。参评材料应真实、准确、详细,参评材料涉及的捐赠金额应提供捐赠票据等证明。
参评“中华慈善奖”的个人奖项,一般要在其所在单位进行公示。
第十条 “中华慈善奖”评委会办公室和各省级民政部门有权就参评材料向参评者和推荐单位进行核实,参评者和推荐单位应积极配合。
第十一条 “中华慈善奖”评委会办公室汇总各方推荐,进行形式审查后,形成“中华慈善奖”候选名单,由“中华慈善奖”评委会评委对候选名单进行评价。社会公众同时对候选名单进行网络投票,网络投票时间为7个自然日。
第十二条 评委会办公室根据评委评价和网络投票等情况,统筹考虑候选对象的地域分布、慈善领域和行业布局等因素,提出表彰入围名单。
第十三条 评委会办公室将表彰入围名单向有关单位和部门征求意见。
第十四条 评委会办公室将表彰入围名单及有关单位和部门意见提交民政部部长办公会审议,形成拟表彰名单。
第十五条 评委会办公室将拟表彰名单在民政部官网进行为期7个自然日的社会公示。
第十六条 拟表彰名单在社会公示期间,没有接到问题反映的,拟表彰名单即为表彰名单;在社会公示期间接到问题反映的,由民政部部长办公会审议决定表彰名单。
第十七条 民政部一般于9月5日举办“中华慈善奖”表彰活动。
第十八条 已经获得表彰的慈善楷模和慈善项目(慈善信托),一般不再参评“中华慈善奖”。
已经获得表彰的捐赠企业和捐赠个人,可重复参评“中华慈善奖”。
第十九条 参加“中华慈善奖”评选的单位和个人,填报参评材料或者在网络投票中弄虚作假的,一经核实,不再允许该单位和个人参评“中华慈善奖”。
第二十条 “中华慈善奖”获得者出现严重违法违纪行为或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经民政部部长办公会议决定,对其已获奖项予以撤销。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2014年发布的《“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办法》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