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共有人提出执行异议的审查与处理

时间:2019-05-13 01:16: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共同共有人提出执行异议的审查与处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共同共有人提出执行异议的审查与处理》。

第一篇:共同共有人提出执行异议的审查与处理

共同共有人提出执行异议的审查与处理

◇ 龚浩鸣 连 强

【案情回放】

京城某公司与贾B原系商业合作伙伴,后双方因买卖合同纠纷起诉至法院。法院经过审理,依法作出判决:贾B应偿还京城公司300万元。在判决生效后,债务人贾B并未按期履行,于是京城公司依法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在本案执行过程中,法院依法查封了被执行人贾B名下的房产一处,并经过委托评估程序,正准备拍卖该处房产。

在拍卖程序开始前,被执行人贾B的儿子贾A向法院提出执行异议申请:请求停止拍卖程序。异议人贾A称,法院查封并准备评估拍卖的房屋在产权机关登记的是贾B和贾A共同共有,并有房屋登记机关核发的房屋共同共有产权证明为证。因此,异议人贾A是该处房屋的共有权人,并不是这起案件的被执行人,法院对其房产进行查封并进行评估拍卖,损害了其合法权益。

现贾A向执行法院提出执行异议,请求停止对该房产的拍卖程序,并要求对所查封的房产予以解封。

【不同观点】

执行法院在审理本案时,就异议人贾A所提异议请求的性质及由此产生的法律适用问题,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本案异议人贾A主张对查封房产停止拍卖,根据其请求内容来看,仅仅针对的是法院执行行为提出异议。因此,应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的规定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

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的规定,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本案中,异议人贾A作为查封房产的共有权人,是本案的利害关系人,具有提起执行异议的主体资格。并且,由于异议人有房屋登记机关核发的房屋共同共有产权证明,因此,执行法院经审查,应作出支持其异议请求的裁定,当事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复议。

第二种观点认为:异议人贾A所提异议请求,虽然形式上是要求法院停止拍卖程序并予以解封,但实质上是异议人基于共同共有关系对执行标的房产主张所有权。因此,异议人的异议请求实质上是对执行标的主张实体性权利,本案应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的规定予以审查和裁决。

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主张所有权或者有其他足以阻止执行标的转让、交付的实体权利的,应按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的规定审查处理。而执行异议审查程序一般只进行形式审查,而不对当事人间的实体权利义务争议作出裁判。因此,本案中,异议人贾A有房屋登记机关核发的房屋共同共有产权证明,执行法院经审查,应作出中止执行的裁定,同时赋予当事人诉权。债权人如果对法院的中止执行裁定不服,可以于15日内向执行法院提起许可执行之诉。

【法官评析】

本案异议人的请求针对的是执行标的1.执行行为异议还是执行标的异议

本案中,异议人所提请求是申请法院停止拍卖程序,直接针对的是法院的执行拍卖行为。但是,异议人的理由和依据却是其作为查封房产共有权人的事实,实质上是对执行标的主张实体性权利,所针对的又是执行标的。因此,本案中,以共同共有为连接点,执行行为异议和执行标的异议构成竞合,应由执行法院根据异议人的实质请求作出判断,决定法律的具体适用。

具体而言,本案异议人应是针对执行标的所提异议,应赋予异议人实体性救济,执行裁决机构应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的规定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判,理由如下:

首先,异议人所提异议请求实质是对执行标的主张实体性权利。根据共同共有的法律性质,是一种“不可分割的共同所有权”,各共有人的权利及于共同共有物的全部。物权法第九十五条也规定“共同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共同享有所有权”。因此,共同共有人对共有物享有的是完整的所有权。本案中,异议人最主要的异议理由是其为执行标的的共有权人,故执行法院将要进行的拍卖行为损害了异议人对执行标的的所有权,具有实体内容瑕疵。因此,应予以异议人实体性救济权利。

其次,执行行为异议适用的困境。异议人所提异议实质上是对执行标的主张实体性权利,但本案中法院的执行行为也存在一定瑕疵。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以下简称《查封规定》)第十四条的规定,法院可以对被执行人与他人共有的财产进行查封,但是在共有人提起析产诉讼或债权人代位提起析产诉讼之前,不得对查封财产实施处分行为,且在析产诉讼期间应中止对该标的的执行。本案中,执行法院在被执行人的共有财产未经析产诉讼的情况下,就启动了评估拍卖程序,是存在程序瑕疵的。但是,如果仅仅针对该程序瑕疵进行审查,审查结果为支持异议人的请求,中止拍卖程序,则该财产仍然处于查封状态。债权人对该裁定不服,只能向上级法院提起复议。然而,执行复议也只是程序性救济制度,并不对当事人间的实体权利义务关系作出裁判,其结果只能是维持该中止裁定。此时,如果债务人怠于提起析产诉讼或债权人怠于代位提起析产诉讼,本案执行标的将一直被查封,处于不确定状态,执行程序无法继续进行。这就使得本案的执行陷入僵局,生效法律文书无法实现,也有违“执行效率和经济”的基本原则。而破解这一困境的出路,还是需要通过诉讼程序对当事人间的实体权利义务关系进行裁判。

2.关于债权人救济途径的进一步思考

执行裁决机构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的规定,对本案进行审查,其结果应是支持异议请求,中止对查封房产的执行,同时赋予当事人诉权。此时,债权人面临两个选择,其一是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的规定,提起许可执行之诉;其二是径行代位提起析产诉讼。

债权人提起许可执行之诉。许可执行之诉,是债权人不服法院的中止执行裁定而与案外人形成的争议,是关于该标的是否为执行标的的争议而不是关于该标的实体权利的争议。许可执行之诉只是就诉争标的是否是执行标的进行审查判断,换言之,是对案外人提出的请求是否属于主张所有权或者有其他足以阻止执行标的转让、交付的实体权利进行审查判断。本案中,对于债权人提起的许可执行之诉,由于异议人有房屋登记机关核发的共有产权证明,即其对执行标的有主张所有权的正当依据。因此债权人的许可执行请求将很难获得法院的支持。其实,本案争议的焦点是执行标的没有经过析产诉讼,债务人的财产处于不确定状态,而这涉及到对执行标的实体权利义务的分割,显然已经超出了许可执行之诉的审查。

债权人代位提起析产诉讼。债务人提起析产诉讼或债权人代位提起析产诉讼无疑是解决本案争议的根本途径。但此时面临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即债权人的代位析产诉讼和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的协调问题。

首先是管辖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执行解释》)第二十二条的规定,许可执行之诉由执行法院管辖,而代位析产诉讼,则不一定由执行法院管辖。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专属管辖,同时还可能存在级别管辖的问题(本案执行法院是中级人民法院,而析产诉讼则可能由基层法院管辖)。由此产生的一个后续问题是,由于该房产已被执行法院查封,而无法办理过户,由此造成析产诉讼判决的执行问题。

其次是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及相关司法解释与《查封规定》第十四条的适用问题。根据《查封规定》第十四条,法院可以对被执行人与他人共有的财产进行查封,只是在析产诉讼期间中止执行。这意味着在析产诉讼判决之前,法院应维持执行标的的查封状态。而《执行解释》第二十三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规定裁定对异议标的中止执行后,申请执行人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解除已经采取的执行措施”。根据后法优于前法的原理,此时应当适用《执行解释》第二十三条的规定,解除对诉争标的的查封措施。因此,如果债权人选择提起代位析产诉讼而放弃许可执行之诉的时候,执行法院应当在中止执行裁定送达后十五日内解除查封措施。这无疑意味着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失去了最重要的法律措施保障。

3.本案的处理及建议

无论是单独的许可执行之诉还是代位析产之诉都不利于债权人实现权益的最大化。因此,对于债权人而言,同时提起许可执行之诉和代位析产诉讼似乎是维护其合法权益较好的方法。债权人提起许可执行之诉,将维持执行标的的查封状态,同时该诉以析产诉讼的结果为依据,按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六条的规定,应中止诉讼,等待代位析产诉讼的判决结果,执行法院再依照该结果对许可执行之诉进行审理裁判。

但是,这无疑增加了当事人的诉累,因此,笔者建议是否可以考虑在一个诉讼当中解决本案的问题。比如对许可执行之诉进行制度设计,正如前文所述,许可执行之诉包括两项诉求内容:一是请求对执行标的权属状态进行确认,二是请求对该标的继续执行。可否将许可执行之诉对执行标的权属确认的范围扩大化,将该标的实体权利义务的分割也纳入其中。这样可以在许可执行之诉中对析产一并进行解决。但是,这样带来的管辖、时效、诉讼标的等问题,还需要理论和实务上作更为深入的思考。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第二篇:试论执行异议的审查与处理

人民法院在查封、扣押、变卖执行标的物或者变更执行主体时,经常出现案外人或被变更的执行主体提出执行异议,认为侵害了第三~益或被诉侵害第三~益。虽然不排除执行人员主观上的因素,但应该说执行工作自身的特点已经决定了这种情况的不可避免性。对执行异议审查与处理的程序和规定,法律上又没有详尽,造成提出异议的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得不到及时保护,对执行人员违法执行案外人财产的监督,一直体现不出较强的监督力度,为此笔者为了使执行异议的审查与处理更趋合理、完善,谈谈以下观点:

一、执行异议由谁负责审查民诉法第208条规定对案外人的异议,执行员应当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查,但这个“法定程序”究竟是什么程序,法律、法规没作明确规定。导致人民法院在审查案外人异议时无章可循,各行其是。主要有这样几种做法:一是将执行异议交原审判庭审查,执行机构以审判结论为准,来处理执行与否的问题;二是将执行异议交原承办该案的执行员审查;三是交由承办该案以外的执行员组成合议庭进行审查。笔者认为第三种做法比较好,因为原承办的执行员对异议审查,只能是自我的复查,有的原执行员对案外人异议不作认真审查,甚至根本不予理睬,不能体现真正的司法公正,所以执行异议应由承办该案以外的执行员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审查。

二、执行机构的审查是初步审查还是终局审查民诉法规定由执行员对案外人异议进行审查,以判明是否确有理由。审查时,执行员通过询问异议人,让他们如实陈述对执行标的主张自己实体权利的理由和根据,然后,分别向本案双方当事人核实。执行员也可以进行必要的调查或取证,最终确定了当事人之间在实体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如果案外人单独在执行程序之外,对执行标的归属问题提起了诉讼,不服一审判决时,是可以上诉的,而通过执行异议,执行法院的审查即为最终审查。这样做不能保障案外人的实体权利和程序上的权利充分实现。因此建议对执行法院的审查裁决,应当允许异议人向作出裁决的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一次,当然还可以通过执行监督方式纠正。

三、执行异议理由成立的,应如何处理人民法院对执行异议理由成立的,应如何处理呢?笔者认为应根据不同情况做如下处理。

1、案外人提出异议的执行标的物是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特定物,经审查认为案外人的异议成立的,报经院长批准,移送有关审判庭审查并作结论。

2、如果执行根据是其它机关制作的法律文书,案外人提出异议时,执行员可以直接报院长批准,中止执行,并将案外人的执行异议提交有关制作单位审查处理。但中止执行仅限于案外人提出异议部分的财产,对被执行的其它财产,不应中止执行。

3、执行标的物不属生效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特定物,经审查认为案外人的异议成立的,报院长批准,停止对该标的物的执行,已经采取的执行措施应当解除或撤销,并将标的物交还案外人,这既是对案外人负责也是对自己制作的裁定书负责。

四、对执行异议的审查答复期限该怎样规定目前,由于法律上对执行异议的审查答复期限未作规定,使得少数执行法院失去必要的约束,审查答复的期限可长可短,还常常出现久拖不审、审而无果或有结果也不答复的情况,严重损害了执行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因此笔者建议:审查异议的期限应参照民诉法159条裁定上诉的审理期限,应当在30日内给异议人予以答复。

五、审查期间不得处分异议标的在审查期间,对有异议的财产可以采取保全措施,但要停止处分性措施,即不得交付申请执行人,不得拍卖、变卖。对案外人异议一时难以确定是否成立,案外人已提供确实有效的担保的,应该可以继续执行。如果因为提供担保而解除或继续执行有错误,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明确责任,确定谁错谁赔偿。

六、执行异议的驳回形式民诉法和“民诉法适用意见”都规定“执行异议不成立,通知驳回”,通知本身并不是解决某种问题的形式,而是问题解决之后告知当事人的形式,最高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规定:执行异议不成立,裁定驳回,而裁定只适用于解决有关诉讼程序上的问题,案外人的异议实际上是对财产权属的实体问题的争议。笔者认为最合理的处理形式应以法院判决书或调解书为宜,这样才能体现出法律和人民法院对所有合法权益的公平保护。总之,我们应正确对待执行异议,取消抵触情绪,正确适用法律条款,积极探索新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杜绝“执行乱”的现象,切实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真正做到司法公正。

第三篇:谈谈案外人提出执行异议的审查程序和处理方法

谈谈案外人提出执行异议的审查程序和处理方法

执行异议是案外人主张其对执行标的享有实体权利,是执行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时正确处理好执行异议,对人民法院提高执行率和执行准确度,维护当事人和案外人的合法权益,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规范执行异议的审查、处理,对执行工作具有十分重

要的实际意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执行)》第七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对案外人提出的异议,执行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 的规定进行审查。”而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规定:“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的,执行员应当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查。理由不成立的,予以驳 回;理由成立的,由院长批准中止执行。如果发现判决、裁定确有错误,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处理。”但在实际中,执行人员对执行异议如何审查,没有统一的操作规 范可循,审查方法不一,而口头审查处理的为数较多,笔录在案的较少,久拖不决。延误案件执行的现象也有之。对案件的处理无卷可查,质量就没有标准可衡量,对于错案也无人监督。为了填补这一不足,做到及时正确处理执行异议,提高执行效率和执行准确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执行异议审查规范十分必要。根据实践经

验,笔者就执行异议的审查步骤和处理方法作如下探索。

执行异议的审查程序

1、人民法院在接到案外人的执行异议后,应当在3 日指定一名执行员对异议进行审查。案外人对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特定标的物

提出执行异议或其他异议标的数额较大的,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查。

2、对案外人提供的证据有疑问的,可召集有关单位或个人包括案件当事人进行辩认、质证。对辩认、质证的情况应当制作笔录,并由参加人签名或盖章。

3、案外人因客观情况不能直接举证的,执行员应当根据案外人提供的证据线索进行调查,也可根据案件需要自行调查举证。

4、主审人或合议庭应在接到异议后的七日内把执行异议审查清楚,并将审查情况和审查结果写出书面报告,附驳回执行异议或中止执行的裁定书草本报送院长审批。情 况复杂,证据一时难以认定,需要延长审查期限的,应当局面申报院长审批。院长接到审查报告

后,认为事实清楚的,应在前日内签发驳回执行异议或中止执行的裁 定书。

5、认为案外人对执行上级法院生效的法律文书指定交付标的物提出的异议成立,需要裁定中止执行的,应分别进行处理。属本院一审判决、上级法院维持的,根据本院 院长批准;属上级法院改判或指令、交办执行的,把会议庭意见写成书面报告,附提请准予裁定中止执行意见表一式二份,报送上级法院审批。上级法院应在收到报 告后的15日内作出是否准予裁定中止执行的决定,并把意见表一份送回执行法院。执行法院收到上级法院准予裁定中止执行的意见后,应立即以本院名义制作裁定 书送达当事人、异议人及有关协助执

行的单位和个人。

6、对于事实清楚的简单执行异议,人民法院可以采用口头裁定,由书记员记入笔录。

7、案外人对人民法院执行其他机关制作的法律文书提出异议的,执行员应按法定程序报告院长裁定中止执行,然后把执行异议交

由法律文书发布机关审查。

8、认为异议成立,依法需由执行法院再审的,由院长在决定中止执行的一个月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的规定,提交审委会讨论决定;依法需由上级法院再审的,由审委会讨论后,把需要再审的意见报上级法院处理。上级人民法院应在收到执行提请再审意

见书后的一个月

后,把处理结果(决定是否再审)复函执行法院。

9、异议人不取执行法院驳回异议的裁定,可以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暂缓执行。执行法院应在收到复议申请书的5日 内,连同执行卷宗一起送至上级法院。上级法院应在收到复议申请书的一个月内作出维持或撤销执

行法院裁定的裁定。

执行异议的审查处理方法

案外人认为其对法院执行标的享有实体权利,对执行有不同意见的,在形式上必须向执行法院提交异议书、异议人的身份证明、有

关证据材料。执行法院对案外人提出的执行异议,应当认真审查处理。

具体方法如下:

(一)对执行异议形式要件的审查

1、审查案外人提交的异议书是否规范。内容应当包括姓名(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代表人的姓名、职务)、性别、年龄、民族、职业、住所(包括电话、传呼等通讯 号码);对执行标的主张的权利,即异议的范围;取得该项权利的时间和方式等事实和理由;异议人签名或盖章(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由法定代表人或代表人签名 后,盖单位公章)等基本情况。除紧急情况,当事人可在事后补充提交执行

异议书外,一般不接受案外人的口头异议。异议收不符合规格要求的,应当退回重写。

2、异议人提交的身份证明是否合法有效。自然人应当提交有原件核对的公安机关签发的居民身份证或户藉簿复印件;法其他组织必须提交有营业执照、营业许可证副本 核对的复印件以及法定代表人或代表人身份证明。身份证明与异议人必须相吻合,不得移花接木,冒名顶替。继承人、权利人、承受人或监护人提出异议的,还应当 提供异议人与所有权人之间的身份关系的证明文件。

3、证据材料是否齐全。书证应当提交原件;物证应当提交原物;证人的身份应当明确,并愿意直接向法院说明事实情况;无法直接举

证的,列举的证据线索应当准确可查;只提供复印件的,对原件存放地点应当清楚,并提供线索由法院查对。

4、执行异议必须在执行程序结束前提出。如果在执行程序结束后,应按审判监督程序申请再审或提出申诉,或者提起新的诉讼。

(二)对执行异议内容的审查

1、审查主体。执行异议的主体是案外人,也就是正在执行的案件当事人以外的人,可以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或本案第三人对法院执行提出 不同意见的,不属于执行异议。委托执行案件的受托法院对法律文指定交付的标的物的执行有不

同意见书的,也不属于执行异议。

2、证据审查。应当辩认证据本身是否客观存在。证据内容有涂改、伪造等现象或内容不客观的,应作为疑证,不能直接单独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证据之间必须关联,能够起到相互印证的作用。对于相互矛盾的证据,应当加以分析,去伪存真。所有证据证明的内容应能够说明异议人与执行标的的实体权利有直接利害关系。异议人 提供证据所证明的实体权利与其身份无关的,应当予以排除。证明范围应当具体明确。证据内容应当体现明确的权利义务范围和界限,有准确的时间和地点,客观上 能与事实相符。证据来源应当清楚。对需要知情人或其他相关证据印证才能确认的证据,如异议人不能提供印证人或其他印证材料的,视为证据来源不明,作为无效 证据处理。举不出原件或原物核对的复印件或复制品,以及身份不明的证人证言,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证据。证据内容违法或其所证明的权利已失效的证据,应作为 无效证据给予否定。常见的情况有:其证明内容已被新的有效证据所取代,或被国家法律(包括生效法律文书)、法规、政策性规定所否定,或者证据内容损害公共 利益等,都应认定为无效的证据。证据以书证、物证以及历史资料为主,证人证言及

其他证据为辅。必要时,应召集案件当事人或者有关单位和个人对异议人提供的 证据进行认证或质证。

(三)执行异议的认定和处理

法院经审查,认为异议人提供的证据客观真实,证据内容充分有效的证明其本身或其 所监护的人对法院执行标的物享有实体权利,或法院强制被执行人实施其种行为会直接侵害其利益的,即异议成立,应当依照法定程序裁定中止执行。执行标的或标 的物属可分开的行为或财产的,对异议成立的部分裁定中止执行,对没有异议部分不停止执行。经审查,认为异议人提供的证据不能有效的证明执行标的或标的物与 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则异议不能成立,依法裁定驳回异议,继续执行。对只提出异议、不能举证的,即案外人虽对执行标的主张权利,但没有提供任何证据,是明 显不能成立的异议,可以采用简易的处理方法,即口头裁定驳回异议。案外人对执行非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数额较小的一般财产提出异议,且其提供的证据不以证明 异议成立的,口头裁定驳回异议;如果提供了相应的有效证据,认为异议成立的,也可口头裁定中止对该项财产的执行,把财产发还给异议人,并将口头裁定记入笔 录。

第四篇:关于人民法院对案外人执行异议的审查与救

人民法院对案外人执行异议的审查与救济

张 剑

执行异议又称为案外人异议,是指在执行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之全部或部分主张权利,因而向执行法院提出的异议。

实践中,案外人对于执行法院违法或不当的执行行为提出程序性异议的,可按以下程序处理:(1)异议的提出。提出异议的方式书面或口头均可,并附理由。(2)异议的管辖。从便于审查的角度,由执行法院管辖为宜。(3)异议须在执行程序终结前提起。(4)裁决。异议应由执行法官裁决。异议理由成立的,应裁定将处分或程序撤销或更正。(5)复议。对执行法院裁决不服的,可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一次。复议后可视情维持、撤销或变更原裁定,并可将原执行处分或程序变更或撤销。

我国法律未对当事人及案外人在程序上的执行救济作出规定,司法解释虽规定了执行监督制度,但执行监督只是法院间的监督,当事人或案外人并不能直接参与到程序之中,而且执行监督程序并不依当事人或案外人的申请而必然启动,造成对当事人或案外人程序性救济的缺位。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可借鉴域外强制执行立法的经验,明确听证审查方式为执行机构合议庭对案外人执行异议表面审查的法定程序,针对案外人提出异议的执行标的物是否属于生效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特定物,赋予案外人不同的诉讼地位,以弥补现有法律之不足。

一、明确听证审查方式为执行机构合议庭对案外人执行异议表面审查的法定程序。

由于我国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对案外人执行异议审查的“法定程序”,仅仅规定了审查后的处理原则,出于程序公正和裁判公正的需要,人民法院在实践中尝试了各种方法,其中听证审查方式在审查案外人异议活动中被广泛运用。所谓听证,就是执法者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给予利害关系人充分说理的机会,使幕后的背对背的审查,变成公开的面对面的审查,令利害关系双方比较信服地接受审查结果,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公正的需要。

听证审查的规则是:(1)向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送达执行异议书。听证会举行的3日前,通知案外异议人、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以及相关证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2)由执行员三人组成合议庭,其中一人为主持人,负责执行案件的执行员一般不参加合议庭,只作案情介绍人。(3)主持人告知听证参加人有申请回避、委托代理人、主张权利、陈述事实、举证、反驳、辩论的权利和必须遵守秩序的义务。(4)听证开始,案外人主张权利、陈述事实、举证说明;申请执行人反驳,提出相反事实和证据;双方质证、辩论。(5)合议庭评议。全部活动由书记员记录在案。

应强调指出的是,执行机构合议庭对案外人执行异议的审查,应当且只能是表面审查,重点审查案外人提出异议的标的物是否属于生效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特定物。笔者认为,在确定案外人提出异议的标的物不属生效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特定物的前提下,通过听证审查这种两造对抗的方式,有以下两种情形执行机构可迅速处理,提高执行效率:(1)案外人撤回执行异议的,继续执行;(2)申请执行人认可案外人执行异议的,报经院长批准,停止对该标的物的执行。已经采取的执行措施应当裁定立即解除或撤销,并将该标的物交还案外人。

二、针对案外人提出异议的执行标的物是否属于生效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特定物,赋予案外人不同的诉讼地位,以充分保护案外人的实体权利。

通过听证审查,若案外人提出异议的执行标的物是生效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特定物,如何处理?笔者认为在金钱债权和交付非特定物的案件执行中,案外人可对执行标的物主张权利而提出案外人异议之诉,但在交付特定物的案件执行中,因执行标的物是生效法律文书特指的,案外人若对生效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特定物主张权利,实际上是对生效法律文书的正确性提出异议,则只能按审判监督程序提出再审,而不应作为案外人异议之诉来处理,故负责审查案外人执行异议的执行机构合议庭应报经院长批准,裁定对该生效法律文书中该项内容及与该项内容密切相关的内容一并中止执行;如果执行的是上级法院的法律文书,则需报经上级法院批准。另外,笔者认为提出执行异议的案外人符合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条件,应当赋予其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诉讼地位,以充分保护案外人的实体权利。

通过听证审查,若案外人提出异议的执行标的物不属生效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特定物,且申请执行人与案外人主张不能统一的,笔者认为此种情形应通过构建案外人异议之诉制度,通过审判程序,确认争议的执行标的物的归属问题。案外人对执行当事人之间本无任何实体法律关系,但执行机构在强制执行时,误将案外人的财产当作被执行人的财产而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致使案外人的实体权利遭受侵害。案外人提起异议之诉的目的在于排除侵害,以维护自身的财产权利。在案外人提起异议之诉的情形中,案外人应处于异议之诉的原告的诉讼地位。争议的执行标的物的所有权人、共有人、抵押权人、质权人、留置权人、典权人、占有人均可成为案外人异议之诉的原告。关于被告之确定,域外强制执行法一般规定案外人可以将申请执行人及被执行人作为共同被告。我国台湾地区“强制执行法”规定,只有被执行人否认案外人主张的权利时,方可以其为被告。笔者认为,可借鉴我国台湾地区的上述立法例,除可列申请执行人为被告外,被执行人若否认案外人所主张的权利时,可列被执行人为共同被告。

案外人异议之诉经审理后,法院应视情作出如下判决:诉讼理由成立的,宣告案外人对特定财产有特定的权利,并判决不得对特定的财产强制执行;诉讼理由不成立的,应驳回案外人之诉讼请求。确立异议之诉制度后,法律上还应确立上诉审制度,保障当事人及案外人的上诉权。

关注执行救济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恶意异议的防止,否则就可能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建立案外人异议之诉制度,可充分保障当事人及案外人行使执行救济请求权,但并不能排除案外人恶意提起异议之诉,以非法延缓或阻碍执行之可能。

为防止案外人恶意提起异议之诉,非法延缓或阻碍执行,笔者认为在构建案外人异议之诉制度的同时,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完善配套措施:(1)参照收费办法的有关规定,责令提起异议之诉的案外人预交案件受理费,待案外人异议之诉案件审结时由败诉方负担。(2)法院在案外人异议之诉审理过程中,若查实案外人提供虚假证据甚至案外人与被执行人恶意串通,伪造证据,借提起异议之诉,以非法延缓或阻碍执行程序顺利进行的,应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第一百零四条的相关规定,对妨害民事诉讼的责任人员视其情节轻重,依法采取拘留、罚款等强制措施,直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以彰显法律尊严,树立司法权威。(3)对案外人提出的异议一时难以确定是否成立,为提高执行效率,不至于因案外人异议长期悬而不决而使执行停滞,执行机构应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七十四条之规定,可以要求案外人或申请执行人提供担保。即案外人已提供确实有效的担保的,可以解除查封、扣押措施;申请执行人提供确实有效的担保的,可以继续执行;因提供担保而解除查封扣押或继续执行有错误,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裁定以担保的财产予以赔偿。

你好哦啊,

第五篇:浅论执行异议发展与协调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浅论执行异议

钟 琼

执行异议,又称为案外人异议,是指在执行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之全部或一部分主张权利,向执行法院提出的异议。执行异议解决的问题是执行标的权利归属问题,属于实体问题而非执行程序问题。执行异议是案外人维护自己合法民事权益的一种手段或制度,所以执行异议属于执行救济的范畴。

一、执行异议的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简称《执行规定》)第70条至第75条的规定等都是执行异议的法律依据。

二、执行异议的条件

1、有权提出执行异议的主体必须是案外人,而不能是当事人。在执行中,执行申请人和被申请执行人也可能会对法院执行有不同意见,但这不是执行异议。如果执行申请人和被申请执行人认为执行根据确有错误,可以向执行人员反映,通过审判监督程序予以解决。

2、必须是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主张自己的权利。其理由应是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之全部或一部拥有所有权或者其他足以排除执行的权利(如典权、质权、抵押权、留置权、地上权等)。因执行异议制度的目的就在于让那些认为因执行行为而致自己实体权益遭受侵害的案外人能够获得司法救济。如果案外人仅仅是对法院的执行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建议,则非执行异议。

3、执行异议必须在执行程序结束之前提出,如果执行程序已经结束,案外人再提异议的,则属于新的争议,应通过新的诉讼程序解决,而不能作为执行异议处理。

提出异议,一般应由案外人以书面形式提出,书写确有困难的,也可以口头提出,由书记员记录在案,但要说明对执行标的主张自己权利的理由,并提供必需的证据。

三、执行异议的处理

在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了异议,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08条的规定,执行人员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审查,执行实务中,执行员审查执行异议的方式一般以书面审查为主,也可以召开听证会的方式进行审查。审查期间,可以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保全措施,但不得进行处分,正在实施的处分措施应当停止。认真审查后,一般作出这样三种处理:

1、予以驳回。执行异议没有理由、不符合条件的,应通知驳回,继续执行。案外人虽然提出了执行异议,但却没有提供必要的理由和证据,执行人员在进行必要的调查以后也没有收集到能证明执行异议成立的证据,即应认为执行异议理由不成立,予以驳回。驳回的形式一般视情况而定。以口头形式提出执行异议的,执行人员可以用口头形式予以驳回;以书面形式提出执行异议的,人民法院即应发出书面通知予以驳回,继续执行。

2、中止执行。执行异议确有理由、符合条件的,执行人员应报请院长批准后中止执行。但中止执行仅限于案外人提出异议部分的财产范围,对被申请执行人的其他财产则不应中止执行。中止执行程序的,由合议庭审查或者由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如果认为人民法院制作的法律文书确有错误,依审判监督程序再审;如果执行根据是其他机关制作的法律文书,可以通知有关制作单位审查处理。

3、进行再审。对发现判决、裁定确有错误需要再审的,人民法院应另行组成合议庭,案外人有权申请参加诉讼。若审理后认为案外人提出异议的理由不能成立的,人民法院应重新恢复执行,用书面通知驳回案外人的异议;反之,则变更裁判。

四、现行执行异议制度的缺陷

我国民诉法对执行异议制度的规定,赋予了相关案外人保护自身合法利益的权利,对于纠正法院强制执行过程中的不当行为,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民事诉讼法中,案外人的执行异议是向执行员提出的,由执行员进行审查,案外人不能通过诉讼解决,削弱了该制度在保障案外人合法权益方面的功能,对民诉法进行深入分析,就会发现该制度在以下几个方面明显存在缺陷:

1、案外人因其实体权利受侵害而提起保护其权利的主张,本质上应是一个独立之诉,案外人是不能通过诉讼解决的,这显然与诉权的基本理论不符。另外,案外人向执行员提出异议,由执行员对异议进行审查,这种“审查程序”在法律上居于何种地位,案外人在这种“审查程序”中又享有何种程序上的权利,都不能从理论上予以说明。

2、如案外人提出异议的执行标的物是法律文书确定的标的物,根据民诉法规定中的“理由成立的”,可以“由院长批准中止执行”,但是不能变更或撤消原判决,从法律上讲该判决仍然是有效的,依照判决既判力的理论,原判决仍有现实的执行力。另外,如果原判决、裁定确有错误,按审判监督程序进入再审后,案外人可否参加诉讼,如果可以参加,其在诉讼中又处于什么地位,这些法律都没有规定。而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决定再审后,案外人一般都没有参加诉讼,更谈不上处于何种地位。有学者认为,再审程序提起后,提出执行异议的案外人,符合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条件的,应在诉讼中处于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诉讼地位。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案外人以第三人身份参加诉讼以提起再审程序为条件,这与第三人制度的法律特征不符,在理论上也难以自圆其说。另外,如果再审程序是二审程序,案外人以第三人身份参加诉讼,再审判决为终审判决,实际上就剥夺了其提起上诉的权利,这与民事纠纷的基本原则也是相悖的。

3、现行民事诉讼法对执行异议制度的运行缺乏程序上的保障,实践中一般由执行员一人对案外人提出的执行异议负责审查与处理,在案情复杂的情况下可组成合议庭进行,审查一般也是采取书面形式,很少经过开庭审查,采取何种方式进行审查,是否决定报请院长中止执行,一般都由执行员一人决定,这种

方式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和片面性,缺乏必要的司法监督。如果执行员作出处理决定而强制执行是错误的,如何对案外人提供司法救济,存在理论上的矛盾。如果案外人寻求司法救济,则在诉讼中无法确定被告。一方面,在执行程序中,申请执行人的申请行为显然不构成侵权,其获得的执行标的有判决书为依据,其不具备承担民事责任的基础;作为被执行人在执行过程中没有任何过错,也不应承担责任。另一方面,人民法院行使司法权的行为,是受司法追诉之豁免的行为,因此其也不能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因此,案外人将无从寻求司法上的救济,只能寻求公法上的救济,即国家赔偿。我国《国家赔偿法》对此虽有规定(《国家赔偿法》第2条、第31条),但从法理上讲由人民法院承担错误执行的赔偿义务仍值得探讨。因为在强制执行中,申请执行人是受益人,根据权利义务对等原则,其应承担错误执行的赔偿义务。但根据我国民诉法的现行规定,在执行中,法院是以自己名义为强制执行,从实现国家司法权的角度讲,这一职权又是不可避免。因此,这一理论上的矛盾层面为法院承担了其错误执行的赔偿义务,从法理讲,实际上是将私人的纠纷转嫁给了国家,国家因行使公权力而代替私人承担了司法上的义务。

由此可见,对我国现行的执行异议制度进行改革,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是很有必要的,它对于司法权的统一行使,切实保障案外人的合法权利,确保司法公正都具有重要意义。

五、执行异议制度的完善

(一)构建执行异议听证制度

在现行立法前提下,如何才能让执行异议制度在司法实践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是我们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执行工作中引入执行听证制度,不失为完善我国执行异议制度的一个有益补充。所谓“执行听证”,是指人民法院对当事人不自动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执行案件,采用听证会的形式,在执行法官的主持下,让申请人和被执行人及第三人围绕被执行人有无执行能力及执行异议进行举证、质证,查明执行案件的有关事实,确定能否执行及如何执行等问题,以便实现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义务或采取相应的执行措施活动。目前我国《行政处罚法》等多部法律都确立了听证制度,听证具有的公开性、阶段性、审查性、有限制性等特征,较好的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取得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和谐统一。在执行工作中引入执行听证制度,对我国执行工作的顺利开展大有裨益:

1、可使案外人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2、可使法院执行透明度增加,真正实现“阳光执行”,减少当事人和群众对法院的误解,树立法院的良好形象;

3、可促进执行法官司法能力的提高,提高执行法官的法律理论水平,改善执行法官理论知识局限于执行的情况,有利于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执行队伍;

4、有利于及时有效查清涉案事实,提高法院办案效率和质量。

确立执行听证制度应注意的问题

1、严格把握听证原则,力保执行效率和质量。

⑴坚持限制执行原则。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后,执行法院仍然可以采取或者继续财产保全措施,但必须停止对标的物的处分,直至执行异议审查结束并作出处理决定。

⑵坚持风险分担原则。人民法院在财产保全、拍卖、交割、权属确认等执行过程中都存在较大风险,其中以执行异议的处理为甚。为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以及避免使法院承担不必要的风险责任,在执行阶段,应由执行员主持,根据谁主张财产权利谁提供风险担保的原则,为当事人设定风险责任。这样可以制约案外人与被执行人恶意串通以提出执行异议,拖延时间,逃避债务,规避法律。

⑶坚持公正和效率原则。处理执行异议应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切实纠正错误的执行措施和执行根据,对申请人、被执行人、案外人的合法权益予以全面平等的保护。听证程序要注重时效性,不行随意违反时间限制;要注重听证程序的可操作性,促使公正裁决的顺利作出;注重听证程序的规范性,力求听证程序各环节的要求明确,法律行为及裁判文书规范。

2、严格对听证程序各个环节的审查和执行

(1)明确确立执行异议听证主体及参与对象,告知的有关事项。(2)确立执行异议申请提出的时间,一般须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须在告知后三日内提出,并按举证原则,在十五日提交相关证据。(3)确立应否起动听证程序。由负责听证的法官对原案执行员移送的执行异议进行形式审查,包括执行异议的对象是

否存在;异议人的资格手续是否完备;有无在限定的时间内提供相应的异议证据。符合听证申请条件的应当正式受理,并通知执行异议的申请人,对不符合听证申请条件的,予以驳回,并说明理由。申请听证人如主张实体权利要求确权的,属异议之诉,应通知申请人另案诉讼解决。(4)确立听证人员及时间。听证由专职法官负责,听证主持人一般由一名专职法官担任,如果案情复杂、影响较大的,由三名法官组成合议庭进行审查。听证法官目前一般从执行机构中选定专职法官担任。根据案情需要,还可以在审判庭中选定资深法官担任执行异议的听证法官。听证参与人包括执行案件的当事人、案外第三人、听证的代理人及证人等其他听证参与人。听证法官确定后,对听证时间进行确定。一般以当事人听证申请之后15日内进行听证为宜,并在听证会7日前通知有关当事人听证的时间和地点。并同时告知参与人有关权利和义务。(5)参照民事诉讼庭审程序,举行执行异议听证,并由书记员记录在案。执行异议不适用调解。(6)听证会结束后,听证合议庭一般应在十五日内评议并作出书面裁决。认为执行异议不成立的,予以驳回,并阐述具体的事实和法律依据;异议成立的,报经院长批准,分别作出中止执行标的物及解除、撤销已经采取的执行措施的书面裁定,并送达有关当事人。听证材料并入原执行案卷。

(二)完善立法,确立执行异议之诉

一切问题的根源都在于执行异议制度本身,必须从立法上对其进行彻底改革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世界大多数国家在立法中,都赋予了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的人参加诉讼的权利。如《日本民事执行法》第38条规定:“对于强制执行的标的物,第三人拥有所有权或其他妨碍标的物转让或者交付的权利时,可对债权人提起请求不准许强制执行的异议之诉。”《德国民事诉讼法》第771条第1款规定:“第三人主张在强制执行的标的物上有阻止让与的权利时,可以向实施强制执行的地区的法院提出异议之诉。”此外,我国台湾地区《强制执行法》第15条也规定:“第三人就执行标的物有足以排除强制执行之权利者,得于强制执行程序终结前,向执行法院对债权人提起异议之诉。如债务人亦否论其权利时,并得以债务人为被告。”笔者认为,在我国要处理好执行异议,须设立执行异议之诉。执行异议之诉,是指在法院对生效法律文书予以强制执行的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或主张权利,而向法院提起的请求不准强制执行的诉讼。国外也有学者称之为第三人异议之诉。

异议之诉立法应明确的有关问题。

1、提起异议之诉的主体,笔者认为,在案外人异议之诉中,以下权利人可以提起执行异议之诉。(l)所有权人。如强制执行侵害了案外人的所有权,案外人为排除妨害,保护其所有权,当然可以提起执行异议之诉。(2)共有物之共有人。无论是按份共有还是共同共有,在共有物尚未分割之情形下,如其中一部分共有人的债权人,申请法院强制查封拍卖时,其他共有人可以提起执行异议之诉,以排除强制执行。(3)抵押权人。在抵押物已设立登记的情况下,抵押人之债权人申请法院查封拍卖抵押物而为强制执行时,抵押权人可以提起执行异议之诉。(4)质权人。质权人作为案外人在质物遭受强制执行时,应受法律之保护,以排除对其行使质权产生妨害的强制执行。(5)留置权人。基于合法理由取得留置权的人作为案外人,在留置标的物遭受强制执行时,可以提出排除对其留置权的行使产生妨害的执行异议之诉。(6)典权人。尽管我国民事实体法没有明确规定典权,但我国司法实践虽然和民法学说中都承认房屋可以作为典权的标的,因此对于典权人应给予保护。(7)占有人。占有人不是财产的所有人,但在其实际占领控制之下的财产如遭强制执行,作为案外人其亦应有权提起执行异议之诉,以维持实体法上对物的支配权的稳定状态,而使特定的民事法律关系趋于有序化。

2、提起异议之诉的管辖,笔者认为,执行异议之诉原则上应由执行法院受理,执行法院与作出生效裁判法院不一致的,由作出生效法律文书的法院处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执行效率和执行质量,也可避免程序冲突。

3、异议之诉的被告确定,笔者认为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案外人异议之诉中,被告的确定可以依情况而定。如果执行债务人不反对案外人所主张的权利,案外人的异议只是针对债权人的,应以债权人为被告。如果实体权益的争议发生在案外人与债权人、债务人之间,则应以债权人与债务人为共同被告提起诉讼。

4、对异议之诉的审理和监督,笔者认为应严格遵循诉讼程序中有关审理和监督的法律规定。异议之诉应由审判庭审理,审理时不中止执行程序的进行,以免债务人借异议之诉拖延执行,损害债权人的利益。

在案外人异议之诉中,已开始的强制执行可以不停止。但案外人提出停止执行的申请并提供相应证据,人民法院根据所提供的证据发现案外人所主张的权利有充分理由,或不停止执行会对案外人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时,可以裁定停止执行。案外人应在向法院递交停止强制执行申请书的同时,向执行法院提供与执行标的等额的财产担保,执行法院与受理异议之诉的法院不一致时,可以通过受理法院向执行法院转交申请书。不符合以上条件,执行法院可以驳回其申请。案外人在起诉时,应对原诉的执行标的的一部或全部提出诉讼请求;应有支持其诉讼请求的事实与理由;要就其诉讼请求递交诉状及相关证据并预交诉讼费。否则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异议之诉经审查,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裁定予以驳回。审理后,异议理由不成立的,应判决不予支持诉讼请求,执行程序继续进行。异议理由成立的,则应作出判决支持其诉讼请求,宣告不许就执行根据的全部或一部分进行强制执行;判决一经作出,原执行程序即应停止,并撤销已就执行标的物所为的执行处分。异议之诉的审判监督也应适用有关审判监督的法律规定,以促进异议之诉案件审理的公平、公正。

以上只是笔者对完善我国现行执行异议制度的一管之见,略显粗浅。我国的执行异议制度,必须在公正与效率的司法理念指导下,程序权利救济和实体权利救济并重,才能充分为当事人和案外人提供有效的司法救济,才能完善民事执行救济制度。

下载共同共有人提出执行异议的审查与处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共同共有人提出执行异议的审查与处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执行异议申请书(共五则范文)

    执行异议申请书申请人:银川市奔马工贸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房学峰职务 董事长 申请执行人:灵武市农业开发银行 申请执行人诉申请人借款纠纷一案,贵院已作出判决,判令申请人支付申......

    执行异议申请书(共5篇)

    执行异议申请书 申请人:住所地:法定代表人:职务:请求事项: 一、二、 事实与理由: (写明案件的经过、事情起因、争讼标的及法院判决的结果等。) 此致人民法院申请人:年月日......

    执行异议申请书范本(共48篇)

    篇1:执行异议申请书申请人:____,姓别: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出生,汉族,________人,务农,家住:____________。玉山县人民法院于____年6月25日作出了(____)玉执字第114号执行裁定书,将位......

    关于执行异议申请书模板合集(共五则)

    关于执行异议申请书模板合集10篇在当今不断发展的世界,申请书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我们在写申请书的时候要注意态度要诚恳、朴实。写申请书时理由总是不够充分?以下是小编精心整......

    执行异议申请(共5篇)

    执行异议申诉书 申诉人: 性别:年龄:民族:汉 电话:现住址:请求事项: 一、请求法院解封(2007)穗中法执字第2932号查封的广州市天河区东莞庄路天一新村 栋 梯 房,保障业主办理该房屋房地......

    执行异议申请书(共5则范文)

    执行异议申请书申请人:(基本情况) 请求事项: ΧΧΧΧΧ纠纷一案,业经人民法院两审终审判决,与Χ年Χ月Χ日送达生效,进入执行程序。讼争标的ΧΧΧ, 系ΧΧΧ,人民法院判决ΧΧΧ,剥......

    的适用论执行听证在执行异议审查中

    论执行听证在执行异议审查中的适用 张明 执行听证,主要是指人民法院在案件执行过程中,在对被执行主体的变更和追加、案外人异议的审查等重大事项做出裁决前,由执行法官召集各方......

    执行异议申请书样式[共5篇]

    提出执行异议的异议申请人是当事人的,应提交异议申请人的身份证明。公民个人申请的,应当提交居民身份证复印件。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执行异议申请书样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