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日常维护需要感谢的三项技术(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3 01:40: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据中心日常维护需要感谢的三项技术(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据中心日常维护需要感谢的三项技术(小编推荐)》。

第一篇:数据中心日常维护需要感谢的三项技术(小编推荐)

数据中心日常维护需要感谢的三项技术

现在,IT人士像信徒一样感谢每天的生活。他们有食物和水,我们有可靠的技术来减轻每天的负担。这里我们需要特别感谢三项技术。

1、网络。

Louie Caschera是一名CIO,在他看来最重要的技术就是网络,他在一封邮件中写道:“因为网络技术成熟,而且我们一直需要它,所以它对于我们的日常业务和生活是必要的。”他们公司叫CareTech Solutions,为医院提供24/7的IT服务,而网络则使得这些服务的核心功能得以实现:基于Web的病房访问、安全的远程连接、会面时间和设备使用维护等等。他说:“我们非常感谢公共互联网架构一直运作。”

网络是稳定的,但是不是静止的技术。“互联网也是革新者,给予我们能力来创造发明新的应用、服务和支持的技术。想想看:如果没有了网络,Google和苹果将能做什么?”

2、发光二极管(LED)。

对于企业架构师Lovell Hopper来说,LED技术是成功的。California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的Hopper说:“人们总是谈论内存和硬盘,但如果没有给LED我就什么也看不到。LED对IT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每天数据中心的诊断因为LED技术而得以提高。Hopper说:“我记得以前的工作人员是无法知道指示器是否工作还是损坏的。现在你可以通过主板上的指示灯看到是否有故障。”这些小指示灯也使得Hopper能够更轻松在数据中心的黑暗角落里更轻松的工作。

3、社交媒体。

这不再是个人使用的了,数据中心自动化工程师Robert Stinett表示这让他的生活更加轻松了。

“我要感谢现在的社交媒体。以前如果你不认识某个数据中心权威,就没法学到新的技术。而现在有了YouTube。”

当然,使用社交媒体的技巧也得有,就是选择正确的信息。他说:“我技术方面的事情主要去Google+问。在家里我也使用Google+。”

Stinnett认为社交媒体在企业将有更多的空间,比如Twitter提醒公司可以调查客户服务状况。他说:“你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在业务进程方面获得很多功能。”

第二篇:数据中心五大热门技术

数据中心五大热门技术,你采用了吗?

从某种程度上,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要依靠技术。不同企业之间业务成败的关键,往往是由于技术因素的差异限制;或者说依靠这些业务的经营方式,并及时准确的识别把握住技术的价值和使用这些技术的战略优势。以下是本文提出的在2012年企业有必要考虑的数据中心业务中采用的五大技术。

数据中心业务的五大技术:

1、采用云服务。

尽管“云计算”已然成为了一个被过度使用的流行术语,但是,在这些营销炒作背后,有一些确实是有价值的东西。您的企业可以借助基于云的服务器、应用程序和服务所提供的优势。云计算可以让帮助您迅速扩大业务,并符合成本效益。这也使得您的企业得以和更大的公司竞争,而交由云服务提供商们来处理后端基础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主机合租 数据中心业务的五大技术:

2、部署虚拟化。

虚拟化与云计算齐头并进。您在云中部署的“服务器”最有可能是虚拟的服务器,在数据中心的某处一台单一的物理服务器将与其他许多虚拟服务器并行运行。无论您是在云中还是在自己的硬件内部实现服务器的部署,虚拟服务器都将比物理服务器更便宜、更高效。这可以帮助您实现拥有新的服务器,而无需额外的服务器或网络硬件投资,由一台单一的物理机器上运行多个虚拟服务器,可以确保让您充分利用您所支付的处理器和内存资源。数据中心业务的五大技术:

3、允许员工使用自备工具。

我不知道您是否有备忘录,但在过去几年的技术转变过程中。一些员工已经开始不再使用公司统一配发的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或其他设备,员工们倾向于使用自己的设备工作。许多企业最初的反应是抵制这一趋势。毕竟,当涉及到管理和配套环境时,这一趋势带走了相对统一性,而且似乎造成混乱,当谈到管理和支持环境。然而,无论您是否允许。这些设备是您的员工自己的投资。其实,您可以通过引导员工们使用已有的设备来消除不必要的费用。您也可以通过补贴这一部分成本来达到双赢的效果。除了成本优势,允许员工使用自备工具还可以提高生产力。使用这些平台和技术,员工们感到很舒服,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会花自己辛苦赚来的钱买这些设备的原因了。让员工们使用他们自己的设备工作,而不是强迫他们使用一些他们不喜欢的设备,将使员工们工作的更开心,更具生产力。数据中心业务的五大技术:

4、确保移动设备的安全。

当您开始允许每个人都采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进行工作,并通过远程连接到公司的服务器资源时,您也需要一些方法来执行基本的安全政策,保护可能包含的公司任何数据。跨平台的移动安全工具可以帮助您在不同的产品和设备中监测和维护安全。最起码,您必须有一个书面的政策界定基本安全要求。您还应该确保您的员工了解这些安全控制措施,以便让他们在使用自己的设备时,充分利用他们的优势。服务器合租 数据中心业务的五大技术:

5、保护您企业的数据。

企业数据被破坏的案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虽然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复杂的、精密的黑客攻击。其实,人们的错误和过失也往往容易把敏感数据泄露给任何外部攻击者。您应该在您的网络上设置安装必要的监测工具,监测出站通信,防止机密或敏感数据被泄露——不管是有意或无意的。如果没有监测工具,您需要确保对您所有的敏感数据进行加密,使其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

第三篇:十三项日常制度

日常制度

第一节 行政会议

第一条 中队的行政会议

(一)班务会,每周召开1次,由班长主持,星期日晚饭后进行,一般不超过1小时,主要是检查小结一周的工作;

(二)队务会,每月至少召开1次,由中队首长主持,班长以上人员参加,通常包括分析中队完成任务、业务训练、政治教育、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总结、讲评,研究布置工作;

(三)全体军人大会,每月或者一个工作阶段召开1次,由中队首长主持,全体军人参加,主要是中队首长向军人大会报告工作,传达和布置任务,发扬民主,听取士兵对中队工作的批评和建议。

第二条 营、团的行政会议

营、团行政会议,根据需要召开,由营、团首长主持。参加会议人员,由单位首长根据会议内容确定。

第二节 请示报告

第三条 请示

对本单位无权决定或者无力解决的问题应当及时向上级请示。请示通常采取书面或者口头形式,逐级进行。请示应当一事一报,条理清楚,表述准确。

上级对下级的请示应当及时答复。

第四条 报告

下级应当主动向上级报告情况。

连向营、营向团,应当逐日报告一日工作情况。发生事故、案件和遇到特殊情况立即报告。执行重要任务时,及时报告任务进展和完成情况。

报告通常逐级进行,必要时也可以越级报告。

第三节 内务设置

第五条 内务设置应当利于战备,方便工作、学习、生活,因地制宜,整齐划一,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

第六条 中队宿舍内床铺、蚊帐、大衣、鞋、腰带和其他物品的放置,以营或者连为单位统一。

中队干部使用的卧具应当与士兵一致。

第七条 中队的器材室、储藏室、会议室、学习室、文化活动室、荣誉室等室(库),物品放置应当整齐有序,室内只准张贴(悬挂)团以上单位规定的图、文、像、表。

备用器材和训练器材通常放在器材室内;个人携行的被服和日常生活用品放在宿舍内,运行和后留的物品放在储藏室内。

各类装备和物资应当严格登记手续,按照“三分四定”(“三分”是区分携行、运行、后留,“四定”是定人、定物、定车、定位)的要求,分类摆放整齐。

第八条 机关办公室的办公桌椅、文件柜、书柜(架)、计算机、电话等设施设备的摆放,以及图表的张贴(悬挂),应当整齐有序。团以上单位应当统一本级机关的办公室设置。

第四节 登记统计

第九条 中队应当每日及时、准确地按照《中队要事日记》规定的内容进行登记统计。

第十条 《中队要事日记》的主要内容是:实力,当日训练、教育或者执行其他任务情况,到课率,人员、装备变动,公差勤务,临时来队亲属,病号以及处理情况,查铺查哨,器材装备、军容风纪、内务卫生检查,请假销假,违纪、事故案件,上级通知、指示以及其他重要事项等。

第十一条 《中队要事日记》由中队值班员于当日就寝前填写完毕。

中队首长应当逐日检查《中队要事日记》填写情况并签字。

第五节 请假销假

第十二条 军人外出,必须按级请假,按时归队销假;未经领导批准不得外出。军人在执勤和操课(工作)时间内,无特殊事由不得请假。

第十三条 请假1日以内(不远离驻地,不在外住宿)的,士兵由中队首长批准,干部由直接首长批准。

严格按照比例控制请假外出人数。休息日和节假日中队外出人员占现有人数的比例一般不超过5%。

士兵请假外出时,由中值班员负责登记,检查着装和仪容,交代注意事项,发给外出证;归队后,必须向中队值班员销假,并交回外出证。中队值班员应当将外出人员的归队情况,报告中队首长。

士兵在休息日和节假日外出时,通常2人以上同行,并指定负责人。

家住部队驻地的未婚干部,因特殊事由利用休息日或者节假日请假回家的,必须于当日晚饭前归队。其他时间因故请假回家,累计时间从正常假期中相应扣除。

第十四条 请假1日以上的人员,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对符合探亲假(休假)条件的干部和士兵,应当根据部队任务、人员在位率和工作情况,分批给予安排;部队副团职以上干部由直接首长批准,正营职以下干部由团首长批准;机关干部由直接首长批准;士兵由营的首长批准并报团备案;

(二)干部或者士兵按照规定已经探亲或者休假的,一般不再准假;因特殊事由需要请假时,正营职以下干部和士兵由团首长批准,副团职以上军官由直接首长批准并报上级首长备案,其假期不得超过10日(不含途中往返时间);

(三)请假人员外出,直接首长应当向其交代外出期间注意事项,规定归队时间;请假人员归队后,必须向直接首长销假并汇报外出情况。

第十五条 请假人员,因特殊情况经批准后方可以续假。未经批准,超假或者逾假不归者,应当予以追究。

第十六条 对伤、病人员,根据伤、病情况或者医务人员的建议,给予半休或者全休。

第十七条 国家发布动员令或者部队紧急战备需要召回时,请假、休假的人员应当立即归队。

第六节 查铺查哨

第十八条 中队应当组织干部查铺查哨,每夜不少于2次,其中1次必须在23时30分至次日5时之间进行。

营首长每周查铺查哨不少于2次,团首长和机关每周查铺查哨不少于1次,休息日和节假日必须查铺查哨,并不定期地检查中队执行查铺查哨制度的情况,适时进行讲评。

第十九条 查铺查哨的内容

(一)人员在位和睡眠情况;

(二)器材、服装、装具的放置是否符合战备要求;

(三)取暖设备是否符合防火和防煤气中毒的要求;

(四)卫兵(哨兵)履行职责情况,使用口令是否正确;

(五)重要部位(目标)的安全情况。

第二十条 查铺时,动作要轻,注意不影响士兵睡眠。查哨时,应当及时回答哨兵的口令和询问,严禁采取隐蔽的方法接近哨兵。查铺查哨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纠正和处理。每次查铺查哨的情况,应当进行登记。

第七节 留营住宿

第二十一条 中队在位的干部,应当在中队住宿。在配偶来队探亲规定的留住期间,可以回家住宿。配偶随军或者居住在营区附近的,在保证中队干部按编制数有50%并有1名主官在位的前提下,休息日和节假日可以按照统一安排轮流回家住宿(休息日和节假日前1日晚饭后离队,休息日和节假日结束当日晚饭前归队)。轮流回家住宿的干部应当按照第十三条的规定请假销假。

第二十二条 士官应当在中队住宿。在不影响士兵在位率以及执行任务和连队管理的前提下,已婚士官可以按照下列规定离队住宿:

(一)在配偶来队探亲规定的留住期间,可以到士官公寓住宿;

(二)配偶随军或者符合有关规定在驻地找对象结婚的,在休息日和节假日可以按照统一安排轮流回家住宿(休息日和节假日前1日晚饭后离队,休息日和节假日结束当日晚饭前归队)。

回家住宿的士官应当按照第十三条的规定请假销假。

第八节 点 验

第二十三条 点验是对部队编制、实力、战备和安全状况的全面清点和检验。团每年应当进行1至2次点验,师以上单位可以根据情况进行点验。对新兵应当进行个人物品点验。

第二十四条 点验的内容

(一)执行编制的情况;

(二)装备和物资的数量、质量、保管、维修、保养情况;

(三)人员的健康和卫生状况;

(四)装备、物资“三分四定”落实情况和携行能力;

(五)个人物品。

第二十五条 点验的组织和程序

(一)点验通常由中队首长领导实施,或者由上级首长与机关领导组织实施;团进行点验时,通常在团首长领导下,由团机关统一组成若干点验小组到各营(连)直接实施,或者在点验小组监督下由营、连组织实施;

(二)点验前,应当进行动员,宣布点验的具体内容、范围、规定和纪律;

(三)接到点验号令(信号)后,按照规定携带个人的携行装备、物品到指定地点集合;主持点验的首长下达点验命令,宣布点验方法和要求后开始点验;通常先对人员和携行的装备、物品进行点验,尔后对运行、储存的物品和大型装备等进行点验,并填写各种登记册(表);

(四)点验结束后,主持点验的首长召开干部会议或者全体军人会议进行总结讲评;机关应当向上级呈送书面报告。

第二十六条 点验中发现的问题,应当查明情况,妥善处理。对个人私存的公物、涉密载体和淫秽物品等必须予以收缴,并视情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处分。

第九节 交 接

第二十七条 军人在调动工作或者退出现役时,必须将自己掌管的工作和列入移交的文件、图书、资料,配备的器材、工具、营具、设备等进行移交。移交工作应当在本人离开工作岗位前完成。

移交前,直接首长应当指定接管人。交接时,双方在场认真清点,必要时由领导主持。交接后,双方在交接登记册(表)上签字。

交接通常在上级机关监督下进行,应当严密组织,严格手续,防止物资经费丢失、损坏和私分、变卖、贪污、盗窃等问题的发生。交接后双方分别写出专题报告并附交接登记册(表)上报。

第二十八条 军人因公外出、探亲等临时离开岗位,应当将自己掌管的工作以及文件等向代理人员进行交代。

第十节 接 待

第二十九条 对来队人员的接待

(一)对来队的人员,应当验明证件,查清身份,问明来意,进行登记,热情接待,认真处理他们提出的问题;

(二)操课(工作)时间,一般不得因私事会客,特殊情况需会客时由直接首长批准;

(三)军人会客时,必须严守秘密,未经允许不得留客人在营区内住宿;

(四)军人会见国(境)外人员,按照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对临时来队军人亲属的接待

(一)军人亲属来队,单位首长应当安排军人与亲属团聚,并介绍军人在部队服役的情况;亲属离队时,可以允许军人送到临近的车站、港口、机场;

(二)军人亲属来队的留住时间:义务兵的直系亲属不超过7日;士官和军官的配偶一般不超过45日,其他直系亲属一般不超过10日;士官和军官配偶来队如因特殊情况需延长留住时间,应当经团以上单位首长批准,但延长时间不得超过15日;

(三)军人非直系亲属一般不得留营住宿,因特殊情况需留营住宿时,士兵的,由营首长批准;干部的,由直接首长批准。

对在部队驻地附近从事经商和劳务活动的军人亲友,不得留营住宿,不得为其经商和劳务活动提供方便。

第十一节 证件和印章管理

第三十一条 警官证、士兵证等军人身份证件由制发部门统一印制、发放。军人执行任务、办理公务、享受抚恤优待等,需要证明现役军人身份的,凭部队制发的身份证件证明。

第三十二条 军人身份证件应当随身携带,妥善保管,严禁转借、复制、伪造、涂改,防止遗失和损坏。

第三十三条 军人在职务、军衔、工作单位发生变动或者转业、复员、退伍、离(退)休时,必须及时上交原军人身份证件,换发新证件。

军人被开除军籍、除名,必须收缴其军人身份证件以及军队制发的其他有效证件。

第三十四条 遗失军人身份证件,应当及时报告填发机关。需补发时,警官、文职干部,经团以上部队的政治部(处)审查批准后补发;士兵由连以上单位首长出具证明,经团以上部队司令部审查批准后补发。

第三十五条 军人使用居民身份证,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执行下列规定:

(一)不得持居民身份证办理军队明确禁止的事项;

(二)持居民身份证办理出国(境)、婚姻登记等手续,必须经组织批准;

(三)申领、补领、换领居民身份证应当遵守保密规定,只提供办理居民身份证所需个人信息,不得提供涉密信息;

(四)着便服外出应当携带居民身份证。

居民身份证由军人自己保管使用。团以上单位应当建立所属人员居民身份证备案制度,并在入伍登记表等个人档案资料中载明其公民身份号码。

第三十六条 印章的刻制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呈报批准,并在指定处刻制,严禁私刻公章。

使用印章必须按照规定权限,严格履行审批手续,认真登记,严格用印监督。严禁利用公章谋私和开具空白信。

第三十七条 印章应当专柜存放,专人保管。印章丢失必须及时上报,严加追究,并通报有关单位。新刻制的印章,必须在制发机关留取印模,备案后方可启用;经批准作废的印章,应当登记造册,留存印模,上缴制发机关,即行销毁;停止使用的印章必须按照规定上缴制发机关处理。

第十二节 保 密

第三十八条 军人必须遵守国家、军队的保密法规,严守保密纪律,保守军事秘密。

第三十九条 军人必须遵守下列保密守则:

(一)不该说的秘密不说;

(二)不该问的秘密不问;

(三)不该看的秘密不看;

(四)不该带的秘密不带;

(五)不该传的秘密不传;

(六)不该记的秘密不记;

(七)不该存的秘密不存;

(八)不随意扩大知密范围;

(九)不私自复制、下载、出借和销毁秘密;

(十)不在非保密场所处理涉密事项。

第四十条 军事秘密载体应当有专人保管,严格审批、清点、登记、签字等手续。在涉外、会议和宣传等活动中,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得泄露军事秘密。

第四十一条 军队单位应当采取审批备案、规范使用时机场合、设置禁用标志、屏蔽信号等有效措施,严格控制移动电话的使用与管理。因工作需要确需使用公网移动电话,必须经团以上单位首长批准,并报所在单位司令机关备案。

使用移动电话,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严禁在执行作战、战备、训练、演练任务时携带和使用公网移动电话;

(二)严禁将移动电话带入通讯室、档案室、计算机机房、涉密会议会场等涉密场所;

(三)严禁在具备有线通信条件的场所使用移动电话办理公务;

(四)严禁使用公网移动电话谈论、传递和存储涉密信息;

(五)严禁在办公场所使用移动电话联接国际互联网或者使用具有实时视频通话功能的移动电话;

(六)严禁将公网移动电话联接涉密计算机;

(七)严禁在公务活动中使用移动电话录音、摄影、摄像和开通定位服务功能;

(八)严禁在非加密状态下使用军用移动电话谈论、传输涉密信息;

(九)严禁将军用移动电话带到国(境)外或者提供给无关人员使用;

(十)严禁使用外国公司、外资企业、国(境)外人员赠送的移动电话。

第四十二条 军队单位和人员使用国际互联网,应当严格遵守下列规定:

(一)严禁涉密计算机联接国际互联网;

(二)严禁涉密计算机安装、使用无线上网卡;

(三)严禁涉密计算机开通红外、蓝牙等无线联接、传递功能;

(四)严禁将使用无线上网卡的私人计算机带入涉密场所;

(五)严禁在联接国际互联网的计算机上使用涉密或者曾经涉密的移动存储载体;

(六)严禁在联接国际互联网的计算机上存储、处理或者传递涉密信息;

(七)严禁在联接国际互联网的计算机上存储显示军人身份的资料;

(八)严禁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传播涉密信息;

(九)严禁计算机在军队涉密网和国际互联网之间交叉联接;

(十)严禁存储载体在涉密计算机和联接国际互联网的计算机之间交叉使用。

第四十三条 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应当设置明显标志。部队单位和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保守军事设施秘密。

第四十四条 部队应当根据工作情况,进行保密教育和保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严肃处理。

第十三节 值班制度

第四十五条 军队必须建立严格的值班制度,保持常备不懈和指挥不间断,维护内部秩序和保障安全。

(一)营和团以上部队建立首长值班制度;

(二)团以上部队的司令部、政治处、后勤处、防火处通常建立机关值班制度;师以下部队司令部值班可以与作战值班合一;

(三)大、中队建立值班制度;

(四)车场、机房、库房、厨房等,建立专业值日制度。

第四十六条 值班首长

值班首长由本级首长轮流担任,受上级值班首长领导,履行下列职责:

(一)掌握辖区情况和本部队的战备状态;

(二)督促检查指挥、通信系统,使其处于规定的状态,保证不间断指挥;

(三)组织指挥所属部队实施灭火救援和应对其他意外情况;

(四)维护部队的生活秩序,监督日常军事勤务活动;

(五)接受上级的命令、指示和下级的请示、报告,并及时妥善处理;

(六)检查本级和下级值班人员以及值班部队履行职责的情况;

(七)上级赋予的其他职责。

第四十七条 机关值班员

司令部、政治处、后勤处、防火处的机关值班员,由各机关直接首长指定的人员轮流担任,履行下列职责:

(一)了解值班首长所在位置和所属部队的位置以及活动情况;

(二)了解警情和环境情况,及时准确地接收火警警情,检查、督促部队按照规定行动;

(三)接受上级的命令、指示和下级的请示、报告,并及时报告值班首长;

(四)及时将首长的命令、指示,传达给部队和有关人员,并检查其执行情况;

(五)督促检查部队遵守安全规定,将部队一日活动情况,综合报告值班首长和上级值班员,重要情况随时报告;

(六)接待因公来队人员。

作战值班的组织和职责,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司令部条例》的规定执行;师以下部队司令部值班与作战值班合一时,值班员同时履行机关值班员基本职责和作战值班员职责。

第四十八条 大队值班员

大队值班员由大队所有干部轮流担任,受大队首长领导,负责全营人员集合时的整队、清点人数和报告,并根据大队首长的指示处理有关事项。

第四十九条 中队值班员

中队值班员由中队所有干部轮流担任,受中队首长领导,履行下列职责:

(一)了解中队活动情况以及周围环境情况;

(二)督促中队人员保持规定的战斗准备;

(三)维护连队的生活秩序和军容风纪;

(四)按照中队首长指示派遣公差勤务;

(五)检查临时外出人员离队、归队情况;

(六)检查中队的安全状况,及时处置意外情况;

(七)负责中队人员集合时的整队、清点人数和带队;

(八)领导厨房值班员以及其他专业值日员,监督卫兵履行职责,安排查铺查哨人员;

(十)负责填写《中队要事日记》。

第五十条 一切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填写值班日记,对发生的重要问题及其处置情况,应当详细记载。值班人员因事离开值班岗位时,必须有代理人,并将自己所去的地点和时间,报告上级值班员或者首长。

中队的值班人员,应当佩带值班臂章。

第五十一条 各类值班、值日必须建立交接班制度。

首长和机关值班的交接班,通常合并进行,每日组织1次,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每周组织1次。交接班由值班首长组织,交接时双方按照规定的职责内容认真交接,交接完毕后,双方在值班簿上签字。

中队值班员交接班,由中队首长组织;其他专业值日的交接班,由中队值班员组织。

第五十二条 值班中队,应当定期组织换班。换班时间,由团以上单位首长规定。换班后,接班部队首长向上级首长报告。

第五十三条 交接班和换班时,如果发生意外情况,以交班人员为主进行处置,待处置完毕再交接班或者换班。

第五十四条 担任节假日值班的人员和部队,值班结束,通常应当补假。

第四篇:关于日常需要注意事项

关于日常需要注意事项

1、前厅、后厨、每天早晨9点准时开餐,禁止过早或过晚开餐。

2、上班期间不许外出会友、不许非本店人员进入厨房,有事提前打电话通知本人,需要出去时需向领导请示。

3、禁止后厨工作人员闲暇时间去前厅坐着、闲谈、与服务员开玩笑、唠家常。

4、禁止员工与员工之间传递负面影响与情绪。

5、禁止员工说某人闲话或与饭店有关的话题。

关于入职与离职的说明

1、人员入职本店发放工服有押金,离职时工服完好者予以退还押金。

2、人员入职本店需身体健康,无疾病、无传染病。

3、员工入职工作满三天试用期,需入指纹打卡。

4、人员入职本店需提供身份证复印件一张。

5、人员入职前三天是试用期,员工与饭店在三天内有权解除双方的工作,未满三天者无工资待遇。

6、后厨员工必须听从厨师长、主管、领导的各种合理安排。

7、员工离职工服、工冒、围裙需清洗干净上交,未清洗干净者扣除20元清洗费。

8、员工离职需提前一个半月说明,无论是个人原因、家庭原因、工作原因,需找到人接替方可离开,工资方可结清。

第五篇: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数据管理与维护指南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数据管理

与维护指南

Guideline for data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at land and resources data center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次 范围................................................................................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3 术语及定义...........................................................................3 4 概述................................................................................4 5 数据接收管理.........................................................................4 6 数据组织与存储管理...................................................................5 7 数据运行与维护管理...................................................................6 8 数据更新管理.........................................................................7 9 数据共享与交换管理...................................................................8 10 数据安全管理........................................................................9 附录A(规范性附录)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数据运行与维护管理要求...........................10

TD/T ××××—××××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数据管理与维护指南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数据接收、组织存储、运行维护、更新、共享交换等阶段的数据管理与维护主要内容和技术要求,以及数据安全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省、市、县等各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数据管理与维护。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5271.8-2001 信息技术 词汇 第8部分:安全

GB/T 20270-2006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 GB/T 20988-2007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 GB/T 21061-2007 国家电子政务网络技术和运行管理规范

GB/T 21062.2-2007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 第2部分:技术要求 GB/T 22240-2008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 BMB 17-2006 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技术要求 TD/T 1016-2003 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

GX199900X-200X 国土资源信息高层分类编码及数据文件命名规则 3 术语及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国土资源数据

land and resources data 国土资源管理过程产生或管理相关的数据,包括基础地理、土地资源、基础地质、矿产资源、地下水资源、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等专题数据和政务数据(包括业务数据、综合事务数据和档案数据等)。3.2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

land and resources data center 是以各类国土资源数据为核心,依托成熟的存储、数据库、GIS、网络等技术,按照统一标准,建立的具有信息管理、分析、查询、统计及服务的一体化数据管理体系。它可为本级国土资源政务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管理及运行平台,为远程信息系统按权限调用国土资源信息提供共享和交换机制,为本级信息服务系统的信息提取提供数据源支持。3.3

数据管理

data management 利用数据库、数据仓库、元数据和网络等技术,建立分布式、集中式或集中加分布式数据管理系统,开展数据接收、组织存储、运行维护、更新、共享交换等工作,实现对数据资源的有效组织和应用。3.4

数据维护

data maintenance 在制定维护方案基础上,对数据和数据库进行的日常维护与监控、备份与恢复、应急处理和监督管理等,从而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移植性。3.5 数据存储策略

data storage strategy 在数据存储、备份等方面采用的技术和方法的统称。3.6

数据备份策略

data backup strategy 为了达到数据恢复和重建目标所确定的数据复制步骤和行为,包括确定备份时间、技术、介质和场外存放方式,以保证达到恢复时间目标和恢复点目标。

3.7

数据共享服务

data sharing services 为实现数据共享所提供的技术服务,如目录服务、导航服务、数据信息发布、数据检索、数据产品加工、数据及数据产品分发等。3.8

数据安全

data security 适用于数据的计算机软硬件存储、备份和授权保护策略,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或访问所造成的数据更改、破坏、损毁或泄密。4 概述

4.1 对象

数据管理与维护的对象涉及数据及数据库、数据载体和数据管理环境三个方面中包含的所有相关对象。4.2 内容

数据管理与维护的内容包括: 1)数据接收管理

2)数据组织与存储管理 3)数据运行与维护管理 4)数据更新管理

5)数据共享与交换管理 6)数据安全管理 4.3 目标

数据管理与维护的目标是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完整性、可用性和现势性。

1)数据的安全性:数据在存储、传输、处理过程中不被泄漏、破坏和免受未授权的修改; 2)数据的可靠性:数据的质量和来源可靠,进而促进研究结论科学、决策准确; 3)数据的完整性:数据覆盖空间范围、数据内容及时间范围的完整,满足应用需求; 4)数据的可用性:建立各类数据的元数据、说明文档,采用通用的数据标准和公开的数据交换格式,便于数据共享和交换;

5)数据的现势性:及时获取和处理有关变化信息,建立信息持续更新机制,使获取的数据最接近现实状态。5 数据接收管理

5.1 目标

按照国土资源数据成果汇交管理办法,完成数据接收任务,实现对本级国土资源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

5.2 管理内容与过程

数据接收管理内容主要包括:数据汇交与接收是否按照有关规定的程序进行;汇交数据质量是否满足有关标准和规定要求;数据汇交的内容是否齐全;数据汇交是否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数据汇交方式是否满足数据安全管理要求;电子文件的内容与纸介质资料的内容是否一致等。

数据接收管理应包括以下主要过程:

TD/T ××××—××××

5.2.1 接收发生的依据

按照国土资源数据成果汇交管理办法、相关文件或项目合同的有关要求,汇交单位应按时向本级数据中心汇交相应的数据成果。5.2.2 数据接收

数据中心在接收到数据,并对数据资料清单核实无误后,应对汇交单位开具数据接收凭证。5.2.3 质量审核

数据中心指定专人负责数据质量审核,审核内容包括:汇交数据内容是否完整、是否通过验收、数据资料内容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等。审核发现存在问题的,应通知汇交单位限期改正。审核通过的,应向汇交单位出具汇交证明。5.2.4 归档管理

数据中心应对所接收的数据资料进行必要的备份和归档管理。对于涉密数据,应按其密级采取相应的保管措施。5.3 技术要求

1)根据国土资源数据成果汇交管理办法,建立相应的技术规范和实施细则,明确数据接收具体要求,包括数据资料分类和命名、文件格式、目录编制、汇交介质等;

2)数据接收内容应包括数据实体、元数据、数据字典、数据验收合格证明材料以及相关文档等,以形成完整的汇交成果;

3)数据汇交的方式可以采用拷盘、邮件、上载、协议交换、交换系统等方式;

4)可根据数据更新频率高低、数据涉密等级情况、数据类型、数据量大小、管理技术难易等方面,采用合适的汇交方式。6 数据组织与存储管理

6.1 目标

按照数据科学分类、管理统一的原则,建立面向国土资源管理的多专题数据组织和存储框架,为数据加工和专题应用等提供基础。6.2 管理过程

数据组织与存储管理包括以下过程:

6.2.1 数据组织规范建立

以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为依据,制订或采用相对统一的数据文件命名规范、数据分层、数据表结构、元数据标准等,形成一套完整的数据组织规范和存储框架。6.2.2 数据资源目录建立

针对数据中心管理的各类国土资源数据,根据专题、区域、类型等特征建立数据资源目录。6.2.3 选择数据组织存储策略

选择稳定性好的关系型数据库平台进行数据库方式的数据组织存储管理。

国土资源空间数据的组织、存储、检索方式可根据应用管理需求,选择行政区划单元或标准分幅等方式存储。6.2.4 入库前数据整合

数据入库前,按照本级数据中心数据组织方式进行必要的数据过滤和整合,以形成统一、规范的数据库。

6.2.5 入库质量检查和加载入库

数据入库须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查控制,具体检查方法可参照有关数据入库细则进行。数据检查无误后,要进行预入库处理,将通过检查的数据导入到一个临时库中,并自动检查错误,数据经修改无误后,才能导入到各类国土资源数据库中。6.2.6 制定数据生命周期管理策略

根据数据访问频率、时间、容量、性能要求等因素,制定数据生命周期存储策略,实现数据分级存储,以提高数据存储管理效率。6.3 技术要求

1)数据中心应按统一要求建立数据资源目录; 2)应根据数据组织框架组织数据,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存储,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投资,专题数据库可采用最小图层单元存储,其语义尽量统一,保证国土资源数据库逻辑一致性;

3)选用稳定性好的关系型数据库和中间件,实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一体化管理,并尽量保持不同应用系统中间件版本一致性;

4)根据在线、近线、离线数据量需求,确定一级磁盘阵列、二级存储设备和磁带库存储设备容量比例,建立与业务应用要求相匹配的分级存储策略,并能够实现数据在不同存储介质的有效迁移。7 数据运行与维护管理

7.1 目标

建立主机和数据运行与维护各项管理制度,规范运行与维护业务流程,有效开展运行监控与维护、故障诊断排除、数据备份与恢复、归档与检索,以保障国土资源数据库正常运转,使系统、数据库在灾难发生时快速进行原系统恢复,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7.2 管理过程

数据运行与维护管理应包括以下主要过程:

7.2.1 制定数据运行与维护方案

制定科学合理的数据运行与维护方案。具体内容包括:

1)根据应用需求、破坏程度、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的程度,划分应急处理等级和响应时间,并制定数据运行与维护计划;

2)明确相应的组织体系,确定职责任务,落实防范重点和关键环节; 3)制定工作程序,建立保障系统。7.2.2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

根据数据备份制度和备份策略,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系统和数据日常备份,在系统出现异常时根据采用的备份策略进行恢复操作。

1)制定数据备份策略,确定各类数据需备份的内容、时间及方式; 2)尽量实现数据的全自动备份和跨平台集中管理;

3)定期开展数据备份,以防止由于系统意外故障造成数据信息丢失; 4)制定数据恢复预案,做好详细的灾难恢复计划,防备数据丢失; 5)对介质的进行有效管理,对历史数据进行定期归档;

6)根据灾难恢复计划,应定期进行灾难演练,以防备系统崩溃和数据丢失。7.2.3 日常管理监控

按照维护计划定期进行数据资源目录、数据库系统维护,确保数据库得到经常性的监控、维护和优化。主要内容包括:

1)数据库一致性检查;

2)数据目录和索引更新与重建;

3)系统数据库备份以及用户数据库备份; 4)文件大小检查; 5)系统冲突性检查;

6)监测批处理、数据查询作业是否正确执行; 7)查看日志的错误;

8)复制日志代理的运行情况;

9)复制分发清除作业是否正确执行;

10)整理数据库碎片,监测数据库大小、增长情况; 11)监测磁盘自由空间、释放磁盘空闲空间; 12)监控用户操作和使用数据情况。7.2.4 数据归档与检索

TD/T ××××—××××

根据数据使用的频率、数据量和磁盘容量进行数据离线归档,在需要情况下,可实现归档数据检索在线处理。7.2.5 监督和评价

1)聘请或委托专门机构,定期检查评估数据运行与维护管理情况,按月通报检查结果,并提出改进意见;

2)聘请有关专家、用户担任监督员,对数据运行与维护管理进行监督,并定期报告监督情况;

3)由第三方监控数据管理系统安全运行状态,形成定期监控报表;

4)月度检查情况、监督员监督报告和监控报表将与目标考核挂钩,并作为数据中心运行评优的重要依据;

5)定期对数据中心的运行状况进行审核和评价,察看系统是否仍处于有效适用状态,为数据中心数据管理与维护工作的改进和扩展提供依据。

7.3 技术要求

1)数据文件的管理尽量采用元数据管理方式,并定期对元数据库进行管理和维护;

2)可采用数据安全综合监控管理平台、数据访问行为控制、数据安全综合审计等进行数据运行与维护综合管理;

3)数据运行维护过程应采用实时监控、定期维护与应急故障处理相结合的机制,实时监控能实现动态监测系统软硬件运行状态,并实现对用户访问、查询、下载进行监控和记录;

4)按照特定周期,对各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和性能调优;

5)制定全备份、增量备份、累积备份等备份策略,并能使数据备份工作以自动方式进行,采用多层体系结构的备份软件,实现数据备份的统一管理,保证数据一致性,根据应急处理等级和响应时间要求,及时处理系统故障,保障数据库正常运行;

6)系统崩溃后,应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数据库的还原与恢复,恢复方式可采用全盘恢复、个别文件恢复和重定向恢复等方式,采用灾难恢复技术,应支持对整个系统的恢复;

7)备份与恢复系统应考虑网络带宽对备份性能的影响、备份服务器的平台选择及安全性、备份系统容量的适度冗余、备份系统良好的扩展性等因素。8 数据更新管理

8.1 目标

根据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有关规定和各类专题数据库运行管理职能,建立可持续的数据更新机制,由数据库更新职能部门对通过生产、汇交或交换获得现势数据完成本级中心数据库的版本升级,实现数据库更新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现势性,并确保数据更新能够满足有关数据管理和应用要求。8.2 管理过程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各类专题数据库更新由具有数据库更新职能部门具体负责。数据库更新管理应包括以下主要过程: 8.2.1 制定数据库更新策略

建立有效的数据库更新方式,实现数据的定期、有效更新。按照事件数据的发生周期进行数据库的定期更新。数据更新可采用多种方式,在对数据进行远程更新时,设定相应的更新频率(按年、按月、按季度、实时)、更新范围(整体、部分)、传输方式(网络、物理介质)、更新方式(脱机检查、联机更新)和历史数据保存方法等。8.2.2 更新申请与审批

根据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数据管理现状,专题数据库更新一般由业务部门提出申请,经主管领导审批同意后,数据中心执行更新;日常业务数据更新根据系统权限管理功能自动实现更新;基础地理数据库一般由数据中心负责更新。8.2.3 更新执行 采用既定策略进行数据更新操作。主要包括更新实施前的数据备份、更新数据与元数据一致性处理、原版本数据归档和新版本数据生成等。8.2.4 更新确认

数据中心或负责更新的业务部门应对更新的数据进行检查,并更新相关系统元数据记录。在数据更新结束后,系统将对数据更新的过程记录日志,以备审计和回溯。8.3 技术要求

1)数据更新应按照相应的权限管理、审批程序和操作规范执行;

2)专题数据库设计应做到最小冗余,避免内容重复,权威机构确定并更新权威数据,不允许跨部门直接对其他专题数据库进行更新;

3)各数据库之间应建立数据关联,数据更新时从已建数据库中自动提取相关信息,并进行逻辑检查,保证数据更新的一致性;

4)采用远程数据更新需要使用符合国家保密要求的网络; 5)系统应对数据更新的过程记录日志,以备审计和回溯;

6)数据和数据库更新时,需要根据数据管理系统功能设计同时更新数据中心相应元数据和数据资源目录。9 数据共享与交换管理

9.1 目标

按照统一的数据服务模式,建立基于网络的国土资源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为用户提供多种方式的共享服务,并实现各级数据中心之间的数据安全、可靠的交换。9.2 管理内容

9.2.1 数据分级分类管理

基于国土资源数据的公益性、保密性等要求以及用户群等因素,对国土资源数据进行分类分级管理,主要包括数据共享等级划分、用户分级分类、数据共享方式和数据共享措施等。9.2.2 建立数据共享交换服务机制

建立规范化的数据共享与交换管理机制,保证共享与交换系统的稳定持续运行。1)参照国家、行业标准,制定数据中心数据共享与交换相关技术标准;

2)根据数据性质不同,采用用户分级制度,按照用户的权限提供数据共享服务;

3)涉密数据和非公开数据的认定参照国家或部门有关规定,申请单位应具备相应资格。9.2.3 建立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

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建设主要包括基础平台、共享与交换服务体系、信息发布与用户管理体系三个部分。

1)基础平台主要指通信网络平台和数据库平台;

2)共享与交换服务体系由目录服务、数据服务和功能服务等组成; 3)信息发布与用户管理体系包括信息发布方式和用户服务管理等。9.2.4 数据共享与交换审核

依据数据服务流程,由相关人员对共享与交换数据进行审核,确保运行过程数据安全和数据质量。

9.3 技术要求

1)共享和交换数据应符合国家信息安全和保密相关规定,内容包括元数据、数据实体、以及其它相关信息;

2)非涉密数据交换可采用网络远程方式进行,数据内容应以电子报盘数据内容及电子报盘压缩数据包格式进行;对于数据量小、非涉密数据可通过Internet等提供在线方式进行;

3)共享与交换数据库采用单独的服务器,并与内部网络系统实现物理隔离,共享系统应具有用户统计管理功能,针对不同共享用户和不同服务内容应规定响应时限;

TD/T ××××—××××

4)利用中间件技术,或其他相关的传输服务程序,保证当在传输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异常情况时,将数据安全、可靠、完整地传送到目的地,数据交换系统需提供日志、审计、查询、监控等辅助功能,以增加数据交换过程的透明度,提高数据交换过程可管理性。10 数据安全管理

10.1 目标

以数据安全为重点,统一规划,建立信息安全认证体系、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系统和功能完备的容灾备份系统,确保数据中心的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10.2 物理安全

1)原则上,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物理安全应满足《GB/T 22239-2008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第三级物理安全的技术要求;

2)涉密系统使用单位须依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和法律法规建立保密管理制度。10.3 网络安全

1)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应具备性能较为完善的网络安全设施,非涉密系统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应符合《GB/T 20270-2006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

2)涉及国家机密、部门敏感信息的局域网的安全标准不得低于《GB 17859-1999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中规定的第二级-系统审计保护级。

10.4 系统安全

1)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应依据国家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相关规定和《GB/T 22240-2008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确定本中心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 2)涉密信息系统建设使用单位应当依据《BMB20-2007 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规范》的有关要求,加强涉密信息系统运行中的保密管理,定期进行风险评估,消除泄密隐患和漏洞。

10.5 数据安全

1)所有汇交的数据资料应严格按照有关数据资料管理规定进行分类存档管理;

2)应设立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配备专职安全管理员,负责数据中心数据安全工作,并与关键岗位人员签署岗位安全协议和保密协议;

3)根据国家保密有关法律法规,组织完成数据安全定级工作,明确制度、分清职责、分级管理、逐级落实;

4)应采用数据加密、数字签名、数字证书及内容防篡改等技术,防止敏感数据被非法访问、修改和破坏,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5)应具备数据访问的身份鉴别、安全标记、访问控制、可信路径、安全审计、剩余信息保护等功能的用户识别系统,按照“用户级别及权限”的规定来授权用户对资料的访问,防止越权访问或未授权的有意或无意地泄露、修改或破坏数据; 6)对于通过非网络下载形式提供的数据共享服务(包括涉密数据),定期将数据提供合同、协议或其它有效凭证的复印件等进行归档和备案;

7)重要大型数据库必须运行于专门的服务器或工作站上,并实现异地备份;

8)在数据资源终止阶段,对于数据转移、暂存和清除、设备迁移或废弃、存储介质的清除或销毁等活动须按照《GB/T XXXXX-XXXX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的要求执行,如果是涉密数据,应该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进行转移、暂存和清除;

9)涉密数据资料的存储、传输、共享、使用应指定专人负责,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保密的法律、法规执行。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数据运行与维护管理要求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各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数据管理、运行和维护,保证国土资源数据安全和数据服务功能实现,根据《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数据管理与维护指南》的原则和基本要点,制定本管理要求。

第二条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应本着科学、高效、共享、保密的原则进行数据的汇交接收、组织建库、数据存储、运行与维护、数据更新、共享交换等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实现数据管理的安全和规范化。

第三条 本要求适用于国家、省和市县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数据管理与维护工作。

数据管理与维护的基础条件

第四条 为了保障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数据安全和系统的正常持续运行,数据中心需具备以下场地条件、软硬件基础设施和人员组织:

1. 具备与信息系统安全等级相适应的独立工作场地和机房。制定机房管理规定。

2. 具备必要的网络相关设备、信息安全设备、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数据存储备份设备等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存储管理平台。制定软硬件设备管理规定。

3. 根据需要和实际条件建立与级别相适应的电子政务专网、内部局域网,恰当处理与Internet的连接关系,应将涉密网和非涉密网物理隔离。制定网络管理规定。4. 应制订数据管理工作预案,建立相对独立的容灾系统,有条件的可建立异地容灾。5. 应设置固定岗位并配备相应数量工作人员,明确职责分工。制定数据中心人员组织管理规定。

数据接收管理

第五条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应依据有关行政管理机关授权制定相应的数据成果汇交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

1.数据接收应由数据中心具体统一负责,各责任单位分工协作完成。2.应明确数据汇交的责任单位和汇交数据范围。3.应明确数据接收的程序。

4.应明确数据汇交的内容、方式、期限、责任和义务等基本要求,以及汇交数据的检查、审核、登记、保存技术方法。

5.应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数据的接收、审查、签收和接收后数据的管理。

6.涉密数据的汇交须根据国家有关保密的法律、法规执行,涉密数据不得通过Internet进行汇交。

数据组织与存储管理

第六条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应制定数据组织管理规范。

1. 以相关标准为依据,形成一套完整的数据库数据组织规范和存储框架,便于数据中心各类数据库统一应用服务。

2. 针对数据中心管理的海量各类国土资源数据,根据专题、区域、类型等特征建立数据资源目录,实现数据资源统一管理和共享服务。

第七条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应制定数据存储管理规范。

1. 制订数据生命周期管理策略,实现分级存储管理,提高对海量国土资源数据存储管理水平。

2. 采用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并建立元数据库。

TD/T ××××—××××

3. 制定严格的质量检查和控制制度,统一、规范数据入库管理。

第八条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应制定数据存储归档管理制度。

1. 制定数据存储管理策略,明确数据存储模式、要求等内容。2. 制定数据归档管理制度。明确数据归档流程。3. 制定数据档案管理制度。

数据运行与维护管理

第九条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应制定数据的运行与维护管理制度。

1. 制定科学合理的数据运行与维护方案。

2. 明确数据运行维护人员的职责、工作内容、安全操作规范等事项。

3. 明确数据中心的日常维护、例行巡检和监控管理内容,实行异常、突发事件报告制度。第十条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应建立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相关制度。

1. 应对备份信息的备份方式、备份频度、存储介质和保存期等进行规范。

2. 应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数据对系统运行的影响,制定数据的备份策略和恢复策略,备份策略须指明备份数据的放置场所、文件命名规则、介质替换频率和将数据离线运输的方法。

3. 应建立控制数据备份和恢复过程的程序,对备份过程进行记录,所有文件和记录应妥善保存。

4. 应定期执行恢复程序,检查和测试备份介质的有效性,确保可以在恢复程序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备份数据的恢复。

5. 应在统一的应急预案框架下制定不同事件的数据应急恢复预案,应急预案框架应包括启动应急预案的条件、应急处理流程、系统恢复流程、事后教育和培训等内容。

数据更新管理

第十一条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应制定数据更新管理制度。

1. 应建立数据更新管理制度,进行更新前,向主管领导申请,更新和更新方案经过评审、审批后方可实施,并在实施后将变更情况向相关人员通报。

2. 应制定数据更新策略,明确数据更新的责任单位、更新周期、更新方式。

3. 应建立数据更新控制的申报和审批程序,对更新影响进行风险分析,记录变更新实施过程,并妥善保存所有文档和记录。

4. 应建立数据更新日志,确保历史数据可追溯。

5. 应建立中止更新并从失败更新中恢复的文件程序,明确过程控制方法和人员职责,必要时对恢复过程进行演练。

数据共享与交换管理

第十二条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应制定数据共享管理制度。

1. 建立国土资源数据共享机制,保证共享服务有效运行。2. 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制定数据共享应用策略。

3. 制定共享管理办法,确定共享数据内容、共享数据等级、数据共享范围、方式、措施等内容,明确数据共享审批程序、保密要求、用户责权、处罚措施等。4. 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制定信息发布安全管理策略。

5. 明确信息发布的主体、审核程序、信息更新机制、信息安全策略等内容,以及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

6. 应对共享用户进行审核,根据用户权限提供服务,防止越权使用数据。7. 数据发布应建立用户登记、权限管理和数据发布审查等相关制度。

8. 对于涉密和非公开数据共享,必须满足国家有关保密的法律、法规要求。第十三条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应制定数据交换管理制度。1. 数据交换应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的原则。

2. 应建立数据交换标准体系,规范数据交换的格式、内容、元数据、技术文档等。3. 应建立数据交换审批文件化程序,记录交换实施过程,并妥善保存所有文档和记录。4. 数据交换需填写数据交换日志。

5. 数据交换管理应建立数据安全控制方案、用户交叉权限体系和实时监控机制。6. 涉密数据的交换必须根据国家有关保密的法律、法规执行。

数据安全管理

第十四条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1. 根据数据安全工作的总体方针和安全策略,对数据安全管理活动中的各类管理内容建立相应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

2. 形成由安全策略、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构成的全面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第十五条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应设立数据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能机构。

1. 明确管理机构职责和安全工作的目标、范围、原则和安全框架等。

2. 设立安全主管、安全管理各个方面的负责人岗位,并定义各负责人的职责。3. 建立健全数据日常管理操作规程。

4. 组织安全意识教育、岗位技能培训和相关安全技术培训。第十六条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建立数据安全审批、检查和考核制度。

1.应根据数据安全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明确授权审批事项、审批部门和批准人等。

2.针对数据变更、重要操作、物理访问和系统接入等事项建立审批程序,按照审批程序执行审批过程,对重要活动建立逐级审批制度。3.记录审批过程并保存审批文档。

4.制定数据安全审核和安全检查制度,规范安全审核和安全检查工作,定期按照程序进行安全审核和安全检查活动。

5.应定期对各个岗位的人员进行安全技能及安全认知的考核,并对考核结果进行记录并保存。

第十七条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人员安全管理。

1.应配备专职安全管理员,不可兼任。2.关键事务岗位应配备多人共同管理。3.应签署保密协议。

4.应从在职人员中选拔重要岗位人员,并签署岗位安全协议。5.应指定或授权专门部门办理数据安全人员录用、调离手续。第十八条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数据存储介质管理。

1.应建立数据存储介质安全管理制度,对介质的存放环境、使用、维护和销毁等方面做出规定。

2.数据存储介质在物理传输过程要严格执行审批制度,涉密介质必须经过审批才能带离机房或办公地点。

3.应对存储介质的使用过程、送出维修以及销毁等进行严格的管理,对带出工作环境的存储介质进行内容加密和监控管理,对送出维修或销毁的介质应首先清除介质中的敏感数据,对保密性较高的存储介质未经批准不得自行销毁。

4.应对介质归档和查询等进行登记记录,并根据存档介质的目录清单定期盘点。5.应根据数据备份的需要对某些介质实行异地存储,存储地的环境要求和管理方法应与本地相同。

6.对重要介质中的数据和软件采取加密存储,根据所承载数据和软件的重要程度对介质进行分类和标识管理。

第十九条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密码管理。

TD/T ××××—××××

1.根据国家密码管理局《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密码管理办法》,应建立数据中心密码使用管理制度,使用符合《国家密码产品生产管理规定》的密码技术和产品。2.应确保密码产品采购和使用符合国家密码管理局的要求。第二十条 依据《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技术要求》、《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规范》等有关规定,制定涉密数据安全使用管理办法。1.应明确数据保密的边界和安全保护等级。

2.应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安全技术专家对数据保密定级结果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进行论证和审定。

3.数据保密定级结果须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4.保密数据传输过程要有严格的审批制度。

5.存储、管理和传输保密数据的涉密系统网络建设与使用必须经过有关部门批准。

相关责任

第二十一条 在数据中心数据接收、组织存储、运行维护、更新交换过程中,明确职责和责任人,制订相应处罚措施。

第二十二条 本要求的解释权属于国土资源部。第二十三条 本要求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参考文献

[1] SDS/T 1003-2004 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技术标准《科学数据共享概念与术语》第1部分:概念

[2]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公通字[2007]43号

[3] ANSIX 3.1 72-1990 美国信息系统国家标准字典(ANDIS)

[4] 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技术标准《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建设规范》,2005 [5] SDS/T 2313-2004,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技术标准《科学数据中心(网)运行管理》 [6] 全国国土资源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管理规定(试行),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2002 [7] 全国国土资源信息网络系统建设规范,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标准,2002 [8] 全国金土工程总体方案,国土资源部,2006年

[9] SZl999002-2001 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试行)

[10] SZ1999XXX-200X 全国国土资源信息网络系统建设规范(试行)[11] GB/T 22239-2008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12] GB/T XXXXX-XXXX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报批稿)[13] BMB20-2007 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规范 [14] 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15] GB/T 20269-2006 信息安全技术 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16] GB/T 17798-2007 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17] GB/T 7156-2003 文献保密等级代码与标识

[18] GB/T1.1-200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19] GB/T1.1-2002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2部分:标准的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

下载数据中心日常维护需要感谢的三项技术(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据中心日常维护需要感谢的三项技术(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TSM日常维护手册

    Tivoli Storage Manager 软件维护手册 当前版本:Version 1.0 修改日期:2004/09/4 版权所有:IBM中国软件服务 TSM 日常管理 启动和停止TSM服务器 (a) 启动TSM服务器 Aix系统中,T......

    直流电机日常维护标准

    直流电机日常维护标准 一、直流电机维护通常要求: 1、直流电机使用的环境条件: (1)安装防护等级IP23以下的电机之室内,不得有水蒸汽,酸性或碱性等腐蚀性气体,或煤气等可燃性气体,以......

    维护部日常维护管理制度

    重复故障、超时工单升级及处理制度 为了加强设备维护代维业务集中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和完善代维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重复故障、超时工单升级及处理,特制定以下......

    日常秩序维护岗位职责

    华悦物业 秩序维护部(岗位职责) (1号岗)职责: 1、 值班时着装整洁,精神饱满,站立、行走姿态规范; 2、 白班(7:30—9:30,17:30—19:30), 晚班(19:30—21:30、6:30—7:30) 以上均为双岗双站时间; 3、......

    机房日常维护经验谈

    机房日常维护经验谈 一个好的机房管理应该是合理和充分运用其软件和硬件的资源来为教学服务,及时更换软硬件,防范各种故障的发生,处理突发故障,建立切实可行的机房维护管理制度......

    设备日常维护管理制度

    设备日常维护管理制度 设备日常维护管理制度1 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保证良好的技术状态,减少故障发生率,特作以下规定:1、在开机前检查电源及电气控制开关、旋扭等是否安全、......

    变电运行日常维护

    运行维护工作的管理 运行维护工作的管理规定: 1、变电站值班人员除正常工作外,应根据局《设备维护管理分界点的具体规定》和有关管理制度,定期开展设备维护工作。 2、各变电站......

    设备日常维护管理

    设备日常维护管理第十四条 设备的维护保养由设备管理科在《设备维护保养项目表》中规定保养项目、内容及频率,并发放至设备使用部门执行,设备管理科负责配合并监督检查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