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扫盲教育
加强扫盲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厦门市教育局
深入持久地开展扫盲教育工作,减少文盲人口,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我市人口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基础。我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落实教育部等12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扫盲工作的指导意见》,有效推动扫盲教育工作扎实稳步开展。
一、我市扫盲教育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我市认真贯彻国务院《扫除文盲工作条例》,深入开展扫盲教育工作,于1996年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此后一个时期,我市在继续做好扫除剩余青壮年文盲和巩固扫盲成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根据福建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6年我市15周岁以上成人文盲率为8.28%,为全省最低,但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我市2007年人口抽样调查显示,全市15岁以上成人文盲仍有23.6万人,其中非本市户籍文盲8.4万人。
二、我市加强扫盲教育的主要做法
(一)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杜绝新生文盲
市教育局严格贯彻执行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小学学籍管理办法的通知》和《关于印发福建省初级中学学籍管理办法的通知》,结合实际,研究出台《厦门市普通初级中学学籍管理办法》,下一步将研究出台《厦门市小学学籍管理办法》,做好适龄儿童组织入学工作,切实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额巩固工作,努力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控制辍学率。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合理规划,积极部署,加大投入,新建、扩建学校,增加公办中小学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的学位,最大限度地减少新文盲产生,有效堵住新文盲产生的源头。
(二)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提供政策保障
为促进扫盲工作的深入实施,市教育局结合实际,出台《厦门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扫盲工作的通知》,在转发省教育厅等14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扫盲工作的实施意见》的同时,制定了厦门市扫盲教育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市教育局等14部门组成的“厦门市扫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市教育局与各区教育局签订《厦门市扫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扫盲工作的领导,逐步完善扫盲工作政策保障体系。各区人民政府相继印发了关于加强扫盲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成立区扫盲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区扫盲教育实施方案,明确年度扫盲计划和政策措施,统筹安排,积极推进扫盲教育工作。
(三)开展文盲摸底调查,完善文盲档案
各区教育局结合实际情况,主动协调派出所印制15-50周岁人员花名册,根据花名册筛选出文化程度登记空白者及“不识字”者,与有关部门通力合作,以镇、街或社区为单位,逐一登门入户调查,核实当前实际文化程度,及时登记造册,不断健全与完善文盲人口档案资料,为制订扫盲计划和开展扫盲工作奠定基础。
(四)加强扫盲教育培训,提升扫盲队伍素质
逐步建立扫盲工作机制,重点建设好扫盲教育的管理、组织、教学三支队伍:成立由市、区教育局扫盲专(兼)职干部组成的扫盲管理队伍;由镇(街道)领导、中小学校长、村(居)干部等组成的动员队伍;由各区中小学、文技校、成教中心等教师组成的扫盲教学队伍。2008年,我市还组织编印了《厦门市扫盲教育读本(试行)》,认真组织扫盲工作负责人参加福建省扫盲教材师资培训班,举办了厦门市首期扫盲教育师资培训班,邀请国内知名扫盲教育专家授课。各区教育局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区级培训,全市共培训各区扫盲负责人、专(兼)职干部及街道、镇、场的扫盲专(兼)职教师等299人。通过各级各类培训,扫盲工作人员初步掌握了新时期扫盲教育的实施与管理方法,有效提高了我市扫盲工作队伍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五)创新扫盲教育手段,扎实推进脱盲工作
市教育局根据各区实际情况,结合教育发展的规划和目标,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紧紧抓住“以学技术为切入口,通过学技术带动学文化”这一扫盲教学改革方向,结合文盲的实际需求,不断改进扫盲的手段和方法。采取集中办班、送教上门、承包教学、“以测代扫”等方式灵活施教,充分发挥学校、文技校、农村中小学远程现代化教育设备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肢体语言等方法,增加扫盲学员的学习兴趣,学员出勤率高,群众普遍反映良好,同时吸引了不少持观望态度的文盲前来报名学习。集美区教育局积极协调公安派出所、镇(街道)等部门,组织人员入户动员文盲参加学习,举行隆重热烈的扫盲教学开班仪式,积极开展扫盲教研活动,提高扫盲效益。2008年底,该区已开设7个扫盲教学班,共有157名学员参加脱盲学习,其中9名15-24周岁的青年文盲人口成功脱盲。翔安区教育局结合本区文盲人口分布较散的实际情况,灵活采用集中办班、送教上门、庭院教学等多种形式逐步开展扫盲工作。同安区教育局在做好普通文盲扫盲教学的同时,认真做好残疾人扫盲试点工作,组织同安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门负责对区域内的残疾人文盲进行扫盲教学。改变单纯考核学员的识字量、写作、算术运算等作为衡量是否脱盲的方法,根据扫盲对象对生产、生活的基本学习需求,结合我市实际,积极探索利用文字、影像、声音、图片等多种途径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脱盲标准和测试方法。
(六)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整体推进扫盲工作
为充分发挥扫盲教育先进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各区扫盲工作经验交流与借鉴,我市在集美区召开了“厦门市扫盲教育工作现场会”,市教育局局长赖菡在会上就推进我市扫盲教育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集美区分管教育的副区长和集美
区教育局作了扫盲教育工作经验介绍,与会代表参观了集美区开展扫盲教育的展板,开拓了工作思路,增强了信心,有力地发挥了示范和辐射作用,促进了全市扫盲教育工作的发展。厦门电视台、厦门日报等新闻媒体也作了专门报道。
三、推进扫盲教育的对策思考
在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下,我市扫盲教育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扫盲工作仍面临一些新的困难和挑战,主要体现在:
1、社会上对扫盲工作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各区对扫盲教育重视程度不平衡、组织机构还不够健全、扫盲教育专项经费不足、专职人员配备不够、保障力度尚待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不够,各自优势未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直接影响了扫盲工作的开展;
2、我市文盲人口还呈现大龄多、农村多、妇女多、进城务工人员多、居住分散等“四多一散”的特点;
3、部分文盲特别是农村文盲思想较为陈旧,积极性不高,动员学习难度较大;
4、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大、居所稳定性低、上班时间长、可支配时间短,进行文盲人口摸底调查的难度大,集中办班教学十分困难。
因此,必须深入学习贯彻省教育厅等14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扫盲工作的实施意见》,针对新特点,采取新措施,进一步推进扫盲教育工作扎实深入开展。提高认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扫盲投入,设立扫盲专项经费和专项教育事业编制。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扫盲队伍,促成“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协调推进,齐抓共管”的扫盲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开拓创新,进一步改进扫盲教育手段,针对扫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办法,提高扫盲效益。加强督导,完善评估和报告制度,把做好新时期的扫盲教育工作纳入督导评估范畴,加强对扫盲工作的过程性督导并进行通报。
第二篇:扫盲教育工作简报7
简 报
第七期
梅川镇中心小学扫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0年11月30日
我校扫盲工作成效显著
一学期来我校在扫盲工作中首先核清底数,健全档案。根据村人口普查的有关数据,以村为单位,核清文盲底数。对新生文盲、复盲等加强了监测,完善了扫盲工作档案。建立扫盲工作动态管理机制,为制订扫盲工作规划奠定了基础。
另外广泛开展了杜绝新生文盲和扫盲后的巩固提高工作。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辍学,杜绝新生文盲。并且对15周岁以下的文盲,由学校负责进行了脱盲教育,使其接受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或达到了个人脱盲标准;对15一24周岁有学习能力的青年文盲,我们通过教育使其多种渠道脱盲。我们知道要使脱盲人员普遍接受继续教育,充分发挥学校的作用,制订了具体措施,在青壮年脱盲学员中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训练、适用技术培训及各类专项教育活动,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切实巩固、扩大了扫盲工作成果。现在就我校扫盲工作的情况做一总结如下:
一、根据年初计划我们还做了以下几项具体工作:
1、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了扫盲教育,方便了更多的文盲参加学习。在夏季季节,扫盲教师巡回指导;采取了家庭扫盲,子女利用假期教
父母,丈夫教妻子;根据社区居住的特点,合理调整了扫盲专职干部、专职教师、包保教师的教学布局,极大地提高了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巩固率,大量减少了新生文盲。
2、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扫盲专职干部、专职教师、包保教师作为扫盲工作组成员。
3、积极筹措筹措扫盲经费,全部用在了扫盲工作上。
4、举办了实用技术培训班让脱盲生参加学习,共计76课时。
5、加强管理。制订了扫盲学习制度, 使扫盲对象、扫盲时间、扫盲地点、扫盲教师、扫盲经费一一到位。建立了扫盲教师岗位制度,对扫盲教师实施考核监督,并提出教学要求。实行脱盲考试制度,对学员举办了统一考试,并对合格者颁发了脱盲证。
二、成果:
学龄儿童入学率100%,这样就有效地减少了新文盲的数量。所管辖的社区扫除青壮年文盲 9人, 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扫盲任务。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文化科技素质提高了,先进文化技术得到更好的渗透,就可以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科学知识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了推广,也就增加了再就业的机会。
2010年11月30日
梅川镇中心小学
送:县教育局,镇政府,村委会,学校分管领导。
第三篇:扫盲教育工作简报5
简 报
第五期
梅川镇中心小学扫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9年11月25日
多种形式开展扫盲,教给农民实用技术
一学期来我校在扫盲工作中首先核清底数,健全档案。根据村人口普查的有关数据,以村为单位,核清文盲底数。对新生文盲、复盲等加强了监测,完善了扫盲工作档案。建立扫盲工作动态管理机制,为制订扫盲工作规划奠定了基础。
另外广泛开展了杜绝新生文盲和扫盲后的巩固提高工作。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辍学,杜绝新生文盲。并且对15周岁以下的文盲,由学校负责进行了脱盲教育,使其接受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或达到了个人脱盲标准;对15一24周岁有学习能力的青年文盲,我们通过教育使其多种渠道脱盲。我们知道要使脱盲人员普遍接受继续教育,充分发挥学校的作用,制订了具体措施,在青壮年脱盲学员中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训练、适用技术培训及各类专项教育活动,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切实巩固、扩大了扫盲工作成果。现在就我校扫盲工作的情况做一总结如下:
一、根据年初计划我们还做了以下几项具体工作:
1、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了扫盲教育,方便了更多的文盲参加学习。在夏季季节,扫盲教师巡回指导;采取了家庭扫盲,子女利用假期教
父母,丈夫教妻子;根据社区居住的特点,合理调整了扫盲专职干部、专职教师、包保教师的教学布局,极大地提高了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巩固率,大量减少了新生文盲。
2、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扫盲专职干部、专职教师、包保教师作为扫盲工作组成员。
3、积极筹措筹措扫盲经费,全部用在了扫盲工作上。
4、举办了实用技术培训班让脱盲生参加学习,共计76课时。
5、加强管理。制订了扫盲学习制度, 使扫盲对象、扫盲时间、扫盲地点、扫盲教师、扫盲经费一一到位。建立了扫盲教师岗位制度,对扫盲教师实施考核监督,并提出教学要求。实行脱盲考试制度,对学员举办了统一考试,并对合格者颁发了脱盲证。
二、成果:
学龄儿童入学率100%,这样就有效地减少了新文盲的数量。所管辖的社区扫除青壮年文盲 15人, 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扫盲任务。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文化科技素质提高了,先进文化技术得到更好的渗透,就可以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科学知识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了推广,也就增加了再就业的机会。
梅川中心小学 2009年11月25日
送:县教育局,镇政府,村委会,学校分管领导。
第四篇:扫盲教育工作简报10
简报
第10期
梅川镇中心小学“两基”迎国检领导小组办公室2011年6月25日
——多次召开会议,搞好思想发动。为全面完成“扫盲
各项指标任务,确保顺利通过2011年市、县对扫盲工作的要
求,我校多次召开两基迎国检工作会。学学校长及资料员多
次参加会议和接受培训。全体教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精
心安排,明确责任,强化落实,积极抓好“保学控辍”和加
强“两基”档案资料建设等各项工作。
——认真组织培训,层层落实责任。为认真落实《关于
两基迎国检工作倒计时安排的通知》文件精神,学校领导高
度重视其各种培训,要求全体教师要努力做好脱盲学员培训
巩固提高工作,积极配合镇、村负责农技培训,并做好培训
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归档,对脱盲培训致富典型人物进行跟踪
服务,写出典型材料,进行推广学习。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迎检氛围。为了营造浓厚的两
基迎国检工作氛围,除在学校周边、公路沿线及街道悬挂大
幅标语进行宣传外,还要组织义务教育宣传队,走村入户,加强“两基迎国检”和《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同时,利用
会议、《简报》等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教育法规和“两基迎
国检”工作,提高广大教师和人民群众对迎检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使此项工作深入人心。
梅川镇中心小学
送:县教育局,镇政府,村委会,学校分管领导。
第五篇:妇女扫盲教育工程实施方案
妇女扫盲教育工程实施方案
近年来,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各地积极开展工作,妇女的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相对于男性来说总体上依然偏低,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我省成人文盲中三分之二以上是女性,且主要居住在农村地区。广大妇女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其个人的生活质量、家庭幸福,而且对于其子女教育、当地的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为切实降低妇女文盲人口,不断提高广大妇女的文化水平和生活质量。制定“妇女扫盲教育工程实施方案”,以推进妇女扫盲教育工作的开展。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促进男女平等。根据妇女文盲所处的经济状况、家庭地位、生活环境等实际情况,考虑妇女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妇女发展的需求,在全省农村开展扫除妇女文盲工作,重点推进贫困地区、边远山区的妇女扫盲教育工作。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巩固提高妇女扫盲工作的成果,全面扫除有学习能力的青年妇女文盲。
(二)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以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文盲人数(约149万人)为基数,每年扫除20万青壮年妇女文盲,15-50岁青壮年妇女文盲率下降到4%左右。重点扫除农村15-24岁有学习能力的青年妇女文盲,逐步扫除农村25-50岁青壮年妇女文盲。
具体目标:以获得基本的读、写、算能力为初始目标;以获得实用型读、写、算能力和了解日常生产生活基本技能为主要目标,根据当地文化习惯和特点,因地制宜,增加适应性的扫盲内容;在唤醒妇女文盲“能力增长”和“自立自信”的意识,使妇女在获得文化知识的同时,深刻认识自身价值,培养发展家庭经济的能力。
二、实施办法
(一)核清底数
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有关数据,以行政村或社区为单位,核清妇女文盲底数,建立妇女文盲扫盲教育工作档案。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工作,保证女童、女少年入学率,减少女童、女少年辍学率。
(二)更新教学内容
在国家规定的扫盲教育一般性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开发以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为中心,以妇女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妇女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重点的扫盲教育教学材料和声像读物。着重讲授妇女生理卫生、家居环境美化(如人、畜饮水卫生、厕所与牲畜圈舍的选择、居室与厨房的卫生、居住环境的美化等)、婴幼儿护理、子女教育、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常识等。
(三)优化教学形式
采取适应妇女文盲需要,接近妇女文盲的生活、生产实际情况的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因地制宜地开展妇女扫盲教育。在妇女文盲居住分散且不宜进行集中教学的地方,要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和地方广播电视进行教学与宣传,或组织邻里小组开展学习,也可以采取包教和送教上门的办法;要发动广大中小学生,积极争当“小先生”,开展“母子学习”或“姐弟”、“姐妹”学习;有村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地方,要举办集中扫盲班,并为妇女学习提供必要的图书及相关信息资料;引导和鼓励农村开展妇女群众喜闻乐见、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吸引妇女广泛参与,为农村妇女提供一个展现精神风貌、智慧与才华的舞台;不定期地开展妇女文盲学习比赛,营造有利于妇女学习的氛围。
(四)发挥妇联等群众组织的作用
各级妇联组织要积极发动、组织妇女群众参加扫盲的主体作用,教育等有关部门在妇女文盲较为集中的行政村,设立“妇女扫盲教育示范点”,组织开展妇女扫盲教育活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立社区学习交流中心,使脱盲后的妇女有地方进行长期有效的学习、交流与应用。
(五)注意聘用女性教学人员
根据农村女性文盲的心理特点,要注重聘用农村妇女干部、女性创业能手、乡镇人大妇女代表、女性中小学教师等,吸引和组织广大妇女参加扫盲教育活动。鼓励女性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女性志愿者在支援农村教育中从事妇女扫盲工作。村民委员会的妇女主任要承担妇女扫盲的组织工作。
三、政策措施
(一)明确工作职责
各地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由教育部门、财政部门、妇联组织等单位共同组织实施“妇女扫盲教育工程实施方案”,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措施,扎实推进妇女扫盲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保证经费投入
省将中央财政的扫盲教育奖励经费主要用于“妇女扫盲教育工程实施方案”推进和实施,各市、县也应将扫盲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妇女扫盲教育工作,确保妇女文盲人口较上一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三)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妇女积极参与扫盲教育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在扫除文盲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或个人予以表彰、奖励,特别是表彰和奖励在开展妇女扫盲教育中取得突出成绩的组织者和女性教学人员,激发他们从事妇女扫盲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妇联组织要协调其他有关部门制定政策,使脱盲妇女在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等方面享有一定的优先权利。帮助引进、开发促进家庭经济和社区发展的实用项目,保证妇女扫盲教育的有效性。
四、加强监督与检查
各地应加强对妇女扫盲教育工作的督导,对扫盲教育实施过程和成果进行阶段性的过程评估和效果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扫盲教育方案。省教育厅、省妇联将对妇女扫盲教育工作进行不定期的检查,特别是检查中央扫盲教育奖励经费用于“妇女扫盲教育工程实施方案”的情况以及地方政府的经费投入情况,并通过适当形式进行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