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内生活原则—批评与自我批评浅析
文章标题:党内生活原则—批评与自我批评浅析
__县国税局
继续发扬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倡导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党内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是新形势下各级国税机关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班子团结,提高队伍战斗力,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力保证。然而,当前国税系统少数单位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质量不是很高,存在图形式、走过场、变“味”等问题,有的甚至还开展不起来。因此,如何积极、健康、正确地在党内及领导干部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应引起国税部门各级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笔者下文就当前批评与自我批评存在的问题、原因及改进措施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当前国税系统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国家税务总局及各级国税领导班子都十分重视税务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特别是“三讲”和“三个代表”学习教育,切实使国税系统党员干部得到了党性锻炼,也健全了各级党组织的党内生活原则。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关系的调整和税务机关受税收“硬任务”的影响,少数领导班子及其成员重“物质”、轻“精神”,重业务、轻政治的现象还有所存在;部份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金钱主义、享乐主义盛行,党内政治生活没有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忽视了对下属、对同事政治上的关心和思想上的帮助。存在批评上级怕穿“鞋子”,批评下级怕丢票子(选票),批评同级怕伤面子,批评自己怕揪“辫子”,唯恐开展批评而带来个人利益的损害。当前,一些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其表现多为:书记批评委员的多,委员批评书记的少;局长批评下属的多,下属批评局长的少;上级批评下级的多,下级批评上级的少;自我批评的多,相互批评的少;希望式批评的多,直言批评的少;自我批评肤浅的多,深刻剖析的少。批评与自我批评避重就轻,转弯抹角,不敢坦诚直言,更是对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批评的甚少。
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不起来,必然导致正确的东西得不到支持,错误的东西得不到反对,正气得不到弘扬,邪气得不到惩治,给党的事业带来严重危害。就我们国税机关而言,不能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首先是要影响班子建设,容易造成班子不团结,处理问题不公正,立场不鲜明,遇事看来头,遇问题绕道走,是非面前和稀泥,曲直面前当好人,丧失了领导集体的威信。其次是要影响同志间正常的关系,会导致少数人搞哥儿义气,热衷感情投资,攀找“知己”,结交“酒肉朋友”,有损国税形象。第三是影响了干部自身的进步,一些干部之所以犯错误或犯罪,与党内生活不健全、没有批评与自我批评、听不得不同意见有很大关系;一个班子如果不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和领导之间的谈心交心,不能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就不能团结、就出不了人才,其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人才的道理也在于此。
二、影响当前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的原因。
一是因“利”而放弃了批评与自我批评。近几年来,国税部门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功利主义、好人主义不断侵蚀到党员干部的生活中来,如有的把上下级之间正常的隶属关系看成是人身依附关系,特别是国税系统垂直管理后,系统干部依附上级、依附领导的思想越是明显;有的在党内生活中搞商品交换原则,把相互朴素、真诚的同志关系看成是互为作用的商品交换关系,信奉“一争两丑、一让两有”,与己方便先应与人方便的处世哲学;有的把“难得糊涂”当成座右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为了“私利”在原则是非面前处处讨好,不讲党性讲人情等等。这种“为己”“为利”行为,严重阻碍了国税系统党内思想斗争的正常开展,扭曲了税务机关正常的人际关系,削弱了各级领导班子凝聚力和国税队伍战斗力。
二是因“权”而不敢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现在,少数国税基层单位的主要领导,自身缺泛良好的政治素质,封建式“家长制”思想严重,压制或设置班子成员及下属干部的批评。如有的“老大”思想严重,对自身毛病不但不检讨、不改正,而且不允许别人批评,老虎屁股摸不得;有的不宽容、气量小,一听表扬就笑,一听批评就跳;有的思想意识不好,视敢于批评的同志为“刺”,要给其穿“小鞋”,打击报复。少数国税系统的单位领导,不主张在干部政治生活中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甚至压制报复,很大程度上影响和破坏了国税机关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正常开展。
三是因“怕”不想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有的国税干部,特别是一线的管理、稽查人员及重点岗位的国税干部,受前些年“专管员”特权思想的影响,自身也不十分“干净”,腰杆子不硬,既没有勇气剖析自己,也怕开展批评,只怕批评了人家而引起矛盾,导致引火烧身。有的参加工作时间较长的国税干部,片面地吸取“阶级斗争”时期“左”的教训,只怕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会“无限上纲”、“上挂下连”,把“左”的错误做法同党内正常、健康的思想斗争混淆在一起,瞻前顾后,心有余季,至今还没有把党内积极的思想斗
第二篇: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健全党内生活,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的有力武器。如何进一步提高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质量,笔者认为,关键要在防“四炮”倡“四要”上下功夫。
一要防止阿谀逢迎放“礼炮”倾向。表现为,一是以表扬代替批评。讲成绩不怕讲过头,就怕讲不够;讲问题不怕讲不够,就怕讲过头。二是以提希望代替批评,批评时先歌功颂德、摆一番成绩,然后再说几句赞美、奉承的“惠言”,最后提一点希望了事。三是找借口掩盖过失。对有关领导的问题、失误,不但不严肃批评,反而想尽办法帮其找借口,为其说好话。
二要防止避免避实就虚放“空炮”的倾向。比如在开展党内批评时,只谈问题不谈根源,只谈现象不谈实质,只谈客观不谈主观,只谈共性不谈个性,只揭远不揭近,只揭虚不揭实,甚至只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兜圈子,对政治思想上、遵纪守法上的问题轻描淡写,避而不谈。
三要防止避免事不关己放“哑炮”的倾向。在开展党内批评时,信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的哲学;或话到嘴边留一半,或干脆守其口、节其言,甘当“瞎子”、“聋子”和“哑巴”,或顾虑重重,怕这怕那,应付差事,“装聋作哑”一言不发。
四要防止避免隔靴搔痒放“高炮”的倾向。把党内民主生活会变成歌功颂德的评功摆好会;变成赞美之声不绝于耳的奉承会;变成对问题视而不见,以提希望代替批评的和气会。
化解党内批评存在的“四炮”倾向,关键须倡“四要”。
一、认识要高。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积极开展党内批评是我们党的重要法宝之一,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本质要求,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思想的有效方法,是加强对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的有效手段,是我们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必然要求。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如同人需要空气和水一样重要,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很好地运用好这一思想武器。
二、党性要强。要本着对事业负责、对同志负责的态度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真正做到,讲党性不讲面子,讲党纪不讲私情,讲原则不讲关系,讲要害不讲枝节,讲真话不讲套话。敢于揭短亮丑,敢于严抠、深挖,敢于坦诚相见,对存在的问题不保留、不怕丑、不护短、不怕痛。解决自我批评谈情况、相互批评提希望等问题,力求做到不在非原则的鸡毛蒜皮上较真,不在一些枝节细小事情上纠缠,不在评功摆好上费力。
三、心胸要宽。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要有良好的心态和境界。一要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二眼界要非常宽阔,心胸要非常宽阔。做到上级批评不灰心,下级批评不急躁,同级批评不计较,拿得起、放得下,听得进、想得开。三要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别人。要以谅己之心谅人,以责人之心责己,以己之短比人之长。四要换位思考。由于每一个人的能力、资历、阅历、经历、性格、思维方式、文化层次、所位地位、环境等都不相同,往往对问题的看法存在不一致的地方,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矛盾和摩擦,这就需要每一位同志在批评与自我批评时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进行换位思考。五要有良好形象。即:富于理想,给人以坚定感;循循善诱,给人以信任感;关心同志,给人以公正感;处事冷静,给人以稳重感;以身作则,给人以楷模感。
四、效果要好。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坚持实事求是,与人为善,不掺杂个人恩怨,更不能借机整人。对同志们提出的批评意见,对批评与自我批评中提出的问题,要勇于正视,不等不靠不推不拖,立说立行,即知即改。要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敞开思想、消除误会、融洽感情、促进工作的效果。
第三篇: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写写帮推荐)
党内要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党内思想斗争。思想斗争也多年不讲了,其实,思想斗争不是无限上纲,是打扫灰尘嘛!一些不健康的思想,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可以防微杜渐。我们平时对党员要求严格一点,经常打扫灰尘,对克服错误思想有很大好处,对分清是非、统一认识、增强党的团结也是有好处的。
我们党历来主张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必须改造主观世界,因而在思想建设中,一起倡导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长期以来,我们为妥善解决党内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先进思想与落后思想的矛盾,形成了一个公式:“团结——批评与自我批评——团结”。这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有些同志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同于“左”,认为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会影响团结,实际上起了掩护和纵容党内错误思想和言行的作用。还有些人把批评说成是“打棍子”、“整人”,而他们自己却对马克思主义肆意诽谤,对坚持正确原则的同志横加指责,这各颠倒黑白的现象更需要坚决反对。我们党历来的原则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在一切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分清是非,以达到弄清思想、团结同志的目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维护党的纯洁性、增强党的战斗力的武器,所有的党员都必须在党内生活中学会正确运用这个武器,领导干部更要以身作则,使党的优良作风放射出新的光彩。
要切实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的监督,包括上级对下级的监督,班子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纪委、审计部门和群众的监督,还要特别重视掌握和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武器。今年上半年,各大单位党委常委民主生活会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党组织内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起来了,高级干部的相互谈心也有明显进步。不足之处是,有些同志自我批评触及思想深处不够,相互批评还缺乏思想交锋。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谈心活动,对于分清是非,增强团结,克服缺点,改进工作,防止失误,都很有益处,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好办法,应当坚持下去。
党内要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党内思想斗争。思想斗争也多年不讲了,其实,思想斗争不是无限上纲,是打扫灰尘嘛!一些不健康的思想,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可以防微杜渐。我们平时对党员要求严格一点,经常打扫灰尘,对克服错误思想有很大好处,对分清是非、统一认识、增强党的团结也是有好处的。
《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的讲话》(1989年8月21日),《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第586—587页
我们党历来主张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必须改造主观世界,因而在思想建设中,一起倡导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长期以来,我们为妥善解决党内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先进思想与落后思想的矛盾,形成了一个公式:“团结——批评与自我批评——团结”。这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有些同志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同于“左”,认为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会影响团结,实际上起了掩护和纵容党内错误思想和言行的作用。还有些人把批评说成是“打棍子”、“整人”,而他们自己却对马克思主义肆意诽谤,对坚持正确原则的同志横加指责,这各颠倒黑白的现象更需要坚决反对。我们党历来的原则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在一切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分清是非,以达到弄清思想、团结同志的目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维护党的纯洁性、增强党的战斗力的武器,所有的党员都必须在党内生活中学会正确运用这个武器,领导干部更要以身作则,使党的优良作风放射出新的光彩。
《为把党建设成更加坚强的工人阶级先锋队而斗争》
(1989年12月29日),《论党的建设》第11—12页
要切实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的监督,包括上级对下级的监督,班子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纪委、审计部门和群众的监督,还要特别重视掌握和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武器。今年上半年,各大单位党委常委民主生活会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党组织内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起来了,高级干部的相互谈心也有明显进步。不足之处是,有些同志自我批评触及思想深处不够,相互批评还缺乏思想交锋。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谈心活动,对于分清是非,增强团结,克服缺点,改进工作,防止失误,都很有益处,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好办法,应当坚持下去。
《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问题》(1995年12月17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第1602—1603页
许多干部犯错误问题从量变到质变,开始往往有个缺口,但由于没有批评,任其所以,日积月累,最后铸成大错。“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特别让我感到痛心的是,有的人表现一直是好的,快要离休退休了,本来可以功成名就,可以很好地安度幸福的晚年生活,最后却搞得自己身败名裂。这个问题发生的原因之一,是平时缺乏批评与自我批评。领导干部之间,有问题要当面讲,会上讲,党内决不能允许那种两面派作风,口是心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当面好好好,背后一大堆不同的意见。“小洞不补,大洞吃苦。”问题一天天地积累起来,最后就成了大问题。错误在萌芽状态时,及时指出来就容易克服。所以,我再三提醒大家,要注意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这一点我们要坚持下去。
领导成员之间,要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补充,互相谅解;遇到意见分歧,要坦诚相见,及时沟通,不要当面不说,背后乱说,不要斤斤计较个人的恩怨得失。这样就可以避免或减少影响团结的问题发生,即使有了矛盾也容易解决。解决党内矛盾,要坚持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增强党的团结,健全党内生活,帮助同志进步所必需的。对错误的东西听之任之,不进行必要的思想斗争,讲私情而不讲党性,讲关系而不讲原则,回避矛盾,一团和气,是非不分,危害极大。对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大原则问题,对违反党的宗旨和纪律的错误行为,要敢于批评,敢于斗争。领导干部要广纳善言,闻过则喜,这对自己的进步和提高大有好处,对提高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大有好处。
要正确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能不能经常地自觉地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是衡量一个领导班子是否坚强有力、一个领导干部是否具有一身正气的重要尺度。一些领导班子软弱涣散,内耗不止,存在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有的班子里一再发生领导干部经不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搞以权谋私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那里的领导班子不讲党性原则,政治上软弱,好人主义、自由主义盛行,讲庸俗关系学,丢掉了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这种教训是深刻的。在这次“三讲”教育中,务必扫除这些不良习气,大家都要把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拿起来,既勇于打扫自己身上的灰尘,也诚恳地帮助别人打扫身上的灰尘,既批评自己工作中的缺点错误,也批评班子集体和别人工作中的缺点错误,目的是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思想认识,团结一致向前进。这对于发展党内民主、健全党内生活、增强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注意讲政治,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既从大处着眼,又善于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抓住问题的实质论危害、挖根源,分清思想政治上的是非界限,不要纠缠细枝末节,以达到弄清思想、团结同志的目的。
第四篇:党内民主生活会 批评与自我批评
党内民主生活会 批评与自我批评
为了使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党内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是我党优良作风,是我党的传家宝,对营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党内生活,对党内民主建设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一、加强理论学习,引领示范作用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又发展了我党的理论知识,扩展了理论的深度和广度。这对我们党员又有了新的要求。历史证明,任何组织与个人不与时俱进,不学习都会被淘汰的。因此,我们要经常的深入的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强化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党员更要在关键时刻突出与群众的不同,在实践中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进而激发全体人员的斗志。
二、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提高主人翁意识
民主政治建设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才能更好的带动全体民主建设,进而展现人民民主专政的特征,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因此,要加大党内民主带动全体民主,要大家敢发言,多提问题,推动民主政治的建设。
三、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能相互指出不足,改正错误,促进党组织健康发展,这样能促团结,凝共识。在今后工作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先提高党员的理论水平,再提升干部素质和党性,用厉行节约,节能减排来教育党员,通过宣传和教育感染他人,并付诸行动,以此达成共识,从而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加强党的作用建设,增强服务意识
“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给党员干部提出来的,因此我们要深刻理解党员的作用。我们要解放思想,以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成效为落脚点,增强为烟草零售客户服务意识。联系实际,优化我们的服务职能,转变工作作风,务实服务基层。
五、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思想素质
在工作岗位上,我们要不断深入学习,要树立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作风,我们还要去除落后守旧的思想,要不断创新,进一步端正我们在工作中的动机,严肃我们的工作态度,提高我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升自己,感染他人。
六、发挥党员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党员主体作用发挥的好坏,关系着精神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决定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品质,对落实科学发展观至关重要。因此,党员要努力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适应不断出现的严峻挑战。党员力求创新成为文明建设的表率,党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提升干部素质的载体和目标。因此,党员要转变工作态度,重新认识工作性质,肩负责任。重在突破创新,增强党组织 的生命力和活力是贯穿党员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的关键要素。加大党员在精神文明建设的贡献力度是历史的责任,也是现实的要求,更是人民的需求。
在“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在上级党组织的带领下,我们要在基层工作中不断学习,提高思想觉悟,提升业务水平,在服务过程中展现我们党员应有的先进性和主体性。
第五篇:党内生活
四、党的作风建设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抓住重点,集中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主要任务是:
(1)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
(3)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4)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
(5)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
(6)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
(7)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
(8)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五、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从1998年11月开始,全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集中时间,分期分批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
(1)讲学习。讲学习是基础。党内要真正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最根本的是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讲政治。讲政治是核心,对共产党人来说任何时候都要坚持。我们讲的政治,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是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利益的政治。这里讲的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
(3)讲正气。讲正气是中华民族也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和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与革命气节。这历来是我们党团结奋斗、夺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六、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
十六大报告在总结以往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适时提出了反腐败斗争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逐步加大治本力度的指导原则,并且提出了“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的20字要求,强调把反腐败寓于各项政策和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这是非常正确的。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开展反腐败斗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反腐败斗争,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大间题,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要充分认识这个斗争的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把反腐败斗争摆在党风建设的突出位置。腐败现象是侵人党和国家健康肌体的病毒。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就会葬送我们的党,葬送我们的人民政权,葬送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
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从本质上说它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党内产生腐败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剥削阶级腐朽思想对党的侵蚀。其次,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由于制度和机制不健全,工作中存在某些漏洞和薄弱环节,也会给腐败现象滋生以可乘之机。再次,放松党的建设,削弱思想政治工作,是腐败现象能够泛滥的重要原因。
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党必须十分注重防范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维护党的队伍的纯洁。各级党委既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紧迫性,又要充分认识其长期性,坚定信心,扎实工作,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把反腐败斗争深入进行下去。
要进一步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三项工作。这三项工作格局涵盖了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的主要内容,易于操作,便于检查。加强反腐败三项工作,必须在内容和方式上进行充实和完善;推动反腐败工作整体协调发展。
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继续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加强从政道德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同时要积极宣传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模范事迹,进行示范教育;深刻剖析典型腐败案件,进行警示教育。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从我们党的党情和我国的国情出发,从改革体制机制人手,逐步建立起一套能够充分反映广大党员意志和利益的民主制度体系。要加强反腐倡廉的法制建设,既要制定、调整和充实反腐倡廉方面的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又要建立健全正确执行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具体程序和有效机制,使权力沿着制度化、法制化轨道运行。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把党内监督与法律监督、行政监督、民主党派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监督的整体合力。要创新体制,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制度的改革。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消除经济转轨时期利用行政权力寻租的条件。大力推行财政管理制度的改革,解决资金管理特别是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弊端以及部门之间存在的分配不公、互相攀比等一系列容易滋生腐败的问题。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制度,坚决防止和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积极拓宽从体制机制制度上遏制腐败的领域,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信用制度,积极推进垄断行业的改革,解决各种腐败问题。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是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纲领性文件。《决定》在明确了新时期党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的基础上,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科学回答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决定》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为首要问题,把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核心问题,把艰苦奋斗、反腐倡廉作为紧迫问题,而把加强制度建设作为加强党风建设的根本问题。《决定》不仅把“制度建设”写进了党风建设的指导思想,而且全文共有三十多处谈到了制度建设问题,凸显了制度建设在党的作风建设中的突出地位,这不仅是对历史经验的高度总结,更是对现实问题开出的一贴良方。正如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下面,我就制度建设与党风建设的关系问题谈一谈学习六中全会《决定》精神的体会。
一、加强制度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有力保障
党的作风建设,一靠教育,二靠制度,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是关键。因为制度不仅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体现,而且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实现的保证。实现从严治党,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如果没有一套好的制度,我们的目标就不可能真正达到。
我们党历来重视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在党的建立之初,就把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组织原则和最根本的组织制度。1927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议决案》明确把民主集中制写入党章后,党的文献上历来都把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一条重要原则和根本制度而予以重视。在实践中,特别是从遵义会议到党的八大前后,民主集中制这一党建的根本制度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并在理论上有了新的发展,形成了毛泽东党建思想中的民主集中制理论。在积极推进民主集中制的同时,我们党也非常重视党内生活制度的建设。早在土地革命时期,我们党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党内生活制度,特别是经过延安整风以后,形成了一整套党内生活制度,这是保障我们党的路线方针贯彻执行,使党内积极的思想斗争得以顺利开展,增强党内的凝聚力,纯洁党的作风的关键保证。执政后,为了进一步加强执政党的作风建设,我们党在坚持民主集中制和党内生活制度的同时,又建立了一套防错纠错的监督制度。执政之初,建立了纪律检查委员会制度,在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高潮来临时,又成立了党的各级监察委员会制度。这些监督制度,在维护党的组织纪律、防止和纠正不良作风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50年代后期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们党忽视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民主集中制遭到破坏,党内生活制度和监督制度也一度中断,从党的高层到基层,“一言堂”现象逐渐发展、蔓延,由此带来对党的作风和党的事业的严重损害的教训是非常沉重的。小平同志在总结党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时指出:“我们过去发生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重视制度建设,把制度建设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不仅恢复了民主集中制、党内生活制度和监督制度,而且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相继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规章制度。正如小平同志所强调的,“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重要的是维护党规党法,切实把我们的党风搞好”。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制度建设的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上更进了一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特别强调严格按党章办事,按党的制度和规定办事。他在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上谈到制度建设时进一步提出,“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和完善能够保证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和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一整套制度,并用法律、法规、政策、纪律、教育等各种手段来保障这套制度能够得到严格遵守”,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要加强和健全党的领导工作制度、党内生活制度、干部工作制度、权力监督制度等一整套制度,把加强制度建设的思想推上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峰。
通过我们党在制度建设方面的历史发展进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制度建设不仅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巩固和维护党的作风建设成果的有力保障。正是基于对历史经验的高度总结,此次六中全会《决定》把制度建设上升到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根本问题的高度来加以强调。
二、干部人事制度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
干部人事工作历来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干部人事制度的建设又是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党的作风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干部。六中全会《决定》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所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归根到底,是对新时期党的领导作风提出的新的要求。而党的作风建设的实践者,归根到底是我们广大的党员、尤其是广大的干部。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中国能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看我们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凸显了干部工作对于党的事业、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干部人事制度建设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毛泽东同志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因素”。事实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拨乱反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过程中,也正是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入手的。当时,针对改革开放初期干部队伍年龄偏大、文化偏低、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状况,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以废除终身制、建立责任制为抓手,对不合时宜的干部人事制度进行改革。党的十三大前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进行了以纵向分权、横向分类为主要内容的干部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为推进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证。
六中全会《决定》对干部人事制度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六中全会《决定》提出:“必须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并进一步明确了干部人事制度建设新的任务和目标:如按照“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要求,我们要积极改进干部考核办法,形成科学、健全的干部激励和淘汰机制,积极支持、大胆激励勇于思考、勇于探索、说实话、求实效的干部,对那些墨守陈规、不思进取、只图虚名、不务实效的干部则要坚决淘汰;又比如按照“坚持任人唯贤”的要求,我们要全面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改革,包括完善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民主评议制度,推行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推行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健全党政领导干部选举制度,实行党政领导职务任期制、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制度和领导干部辞职制度,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党政领导干部的交流,并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等等。
可以这样说,干部人事制度建设是六中全会《决定》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总体任务的一个重要抓手和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党的作风建设的总体任务反过来又对干部人事制度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此,广大干部人事工作者一定要加强学习、深入领会、全面贯彻。
三、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所面临的新形势必然要求进一步推进制度创新
近几年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我们党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我们党的作风建设面临着新的考验。比如,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对我们的政治、法律、文化产生了冲击;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经济仍有活力、潜力,增加了对我们党的压力;今后霸权国家可能通过跨国公司对主权国家进行征服;中国地缘政治经济环境将发生较大变化,对我们党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等等。反映在干部人事工作中,表现为干部的价值观、世界观更易于发生偏移;对干部的危害、腐蚀的渠道更加宽广、形式更加多样;干部能力本位倾向容易造成对道德、素质要求的忽视,等等。面对这一系列重要的环境变化和形势冲击,我们的制度建设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保证完成党的作风建设的重大任务。
一是要在范围上创新。要针对反腐倡廉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拓宽工作面,扩大制度建设的范围,防微杜渐,治本治源。比如近几年来,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加强反腐败的制度建设过程中,我们的制度覆盖面越来越大,先后制定了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领导干部配偶及子女从业规定、党组民主生活会情况通报制度、干部谈话制度、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新规定,拓展了制度制约的深度和广度。
二是要在内容上创新。要根据党的作风建设工作形势发展的需要,积极调整制度建设的内容,使制度建设的重点与党风建设的突出问题保持同步。比如,针对现在财务管理,用车管理等后勤管理中出现问题的情况越来越多的现象,我们人事局在创新制度管理的内容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在机关用车方面,我们将机关、事业单位车辆集中起来,成立车队,由强生出租公司派驾驶员并负责调度、管理。在物业管理方面,新建的业务受理中心采用社会竞争招标,由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我们首先清查小金库,明确规定机关各处室都不能利用各自的工作特点和权力变相收费和设立账号集聚经费,各个处室、部门的一把手都在清查小金库调查表上签了字,谁出问题谁负责;其次,1999年下半年,全局实行财务集中管理,特别是事业单位,做到了三个集中,即财务人员集中管理、账号集中管理、经费集中管理;第三,我们在加强原来的财务审计的基础上,加强过程管理,同时实施财务委派制,各部门的财务人员由局里统一委派;第四,聘请财务管理专家担任我局的财务顾问,为加强我局的财务管理提供专家咨询。通过这一系列的新举措,我们及时发现、制止了一些财务运作上存在的违规现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是要在程序上创新。要根据现代管理是法制管理、规范管理的要求,注重过程,强化程序,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比如在干部录用、晋升过程中,强调按照规范程序操作,公布职位,凡进必考、凡晋必考,民主评议,任前公示,制定严密的干部录用、晋升的规范程序,这样选出来的干部过得硬,群众也信得过。又比如,在领导决策程序上,积极做到两个必须,即凡重要工作及人事任免,必须报领导办公会集体讨论;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举措,必须调研、研究先行,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按规范的程序办事,可以增强在操作过程中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的力度,避免在决策、干部任用等工作过程中出现大的失误。
四是要在形式上创新。要充分认识干部人事工作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根本宗旨,以转变职能为抓手,在工作的方式方法上积极创新,建立方便群众、方便社会服务需求的工作制度。以人事局的工作为例,下一阶段,要在近几年探索建立“一门式”服务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推进“管办分离”,要按照健全联系群众的制度、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的要求,健全业务受理处的办事职能,加大政务公开,做到所有的办理事项、办事程序、政策法规、办理时限全部公开,一目了然、公开透明。在此基础上,要综合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积极推进人事人才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人事人才业务全部上网,向着“网上人事局”的目标努力,更好地体现政府人事部门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根本宗旨。
总体上看,加强制度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客观需要和有力保障,而干部人事制度建设则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主要载体。面对日益变化着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发展形势,我们广大干部人事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肩负的历史使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进取,以创新的精神,不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建设。为此,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六中全会的《决定》精神,在实践中领会,在实践中贯彻,扎扎实实地改进我们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在学习、领会、贯彻的过程中,把干部人事系统党的作风建设真正搞上去。!!1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基本途径:
党的作风可具体表现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以及干部生活作风等多个方面。要真正做到密切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关系,就必须要很好地解决党的作风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本目的。
1、必须要在全党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再教育。
列宁说过,正确的理论是要靠灌输的。因此在全党深入进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再教育十分必要。要通过教育使广大党员认识到群众是真正英雄的道理,摆正自己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要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更应自觉地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要做到三个强化、三个增强,这就是要强化党的意识,增强政治观点;要强化宗旨意识,增强群众观念;要强化责任意识,增强服务观念。唐太宗时代有一名相叫魏征,他曾说过一句流传百世的名言: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一到实际中就容易忘记。我们一些干部、衙门作风十足,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福州某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一例),搞权钱交易。有的领导干部作风浮夸、爱搞花架子,一上任就搞所谓“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而对人民群众最关注的问题,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却麻木不仁或无人问津。有些干部热衷于名利、权力和地位,热衷于搞小圈子,有血缘圈、工作圈、同学圈、战友圈、老乡圈、朋友圈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威望,挫伤了人民群众工作的积极性,也会逐渐地失去民心。因此,做为执政党的每一个党员,要有危机意识,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例如在当前尤其要解决好困难群众,特别是1300多万下岗工人和1900多万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以及3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的困难当成工作中的头等大事。在思想上牢牢筑起防腐防变的防线,经受得起名、利、权、色的考验,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保持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民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以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人格魅力去赢得人民群众的尊重和信赖。
2、必须要改进党的群众工作方法,并使之贯彻到各项工作中。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应很好地研究这些新情况、新特点,找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除人大立法,推荐干部等办法外,也还需要通过党员的模范行动去把党的主张变成国家的意志和人民群众的具体行动。执政党的的领导已不同战斗时期的领导了,它已成为“总的领导”,党政在职权上已划分明确,党也只能在法律的范围内去贯彻自己的决定,去实现自己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思考、政治和组织领导,这是不同于夺取政权时期的一个重大变化。党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凌驾于宪法之上的特殊权力,也不能再搞强迫命令以言代法那一套。
3、必须要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拒腐蚀永不变。要加强代党内的监督制约机制,以遏制腐败现象在党内的滋生和蔓延。如实行干部任命、交流制度,对干部的任免,使用与“述廉”、“考廉”结合起来;对领导干部行使职权过程要进行监控、制约,做到集体控权;对领导干部重大决策失误进行责任追究等。在财务一支笔审批问题上也要实施有效监控、如大额资金要经领导班子集体审批,日常资金使用情况要经常内部通报等等。对党领导的监督应该是多方面的,有党内监督,也有党外的群众监督,有事前监督,也有事中、事后的监督。要进一步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从源头上解决腐败问题。防微杜渐,以反腐改的成果去取信于民。
党员参加组织生活,这是我们党的一项制度,也是坚持党的监督的有效途径。严格党员组织生活,离不开党员领导的表率作用。这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如果把我们党比作一个运转有序的肌体,那么党员就是这一肌体的细胞,党是否有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员——“细胞”能否健康运转及是否有活力。而每一“细胞”必须依附于一定的组织,参加党的组织活动
●我国已进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建设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情况。我们要充分认识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的组织生活带来的新要求和新课题。党组织要根据实际情况,力求摸索出组织生活中一些带有规律性、指导性的新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