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莎在全省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省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李莎
(2008年2月26日)
同志们:
这次全省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经济和经贸工作会议精神,总结07年全省技术创新工作,安排部署08年工作任务。刚才,我们隆重表彰2007年省技术创新和产学研联合工作先进集体、个人,举行了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授牌仪式,向山东省技术创新特聘专家颁发了聘书。在此,我代表省经贸委向获奖单位、个人和受聘专家表示热烈祝贺!下面,我讲三个方面问题:
一、2007年技术创新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经贸系统和广大企业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建设制造业强省和创新型省份为目标,加大技术创新工作力度,大力推动我省工业产业优化升级,技术创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以产业技术优化升级为目标,抓好重大关键技术研发。一是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我省结构调整规划,制定了《山东省重大企业技术创新指南》,在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节能降耗技术、七大产业链等领域,组织编制实施了一批重点技术创新项目,07年全省企业累计开发新技术新产品1.3万多项,其中达到国际水平和填补国内空白的高水平项目3250多项,投产1.1万多项,投产率达85%,实施省级重点技术创新项目157项,重大装备项目25项,争取国家重大产业技术研发专项4项,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8665亿元,增长39%,实现利税1732亿元,增长37%。二是加强项目的管理。对国家项目、省重点项目、省一般项目实行了分类指导,规范了重点项目的鉴定验收办法,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实现新突破,自主开发了全氟离子膜、中通混合动力客车、浪潮存储服务器、年产32万吨MDI生产技术、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高强超薄大型铝合金材料、巨型工程子午线轮胎成套生产技术等一批重大项目,填补了我省在高技术产业领域的空白,其中有两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健全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的多渠道科技投融资体系,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集中力量重点扶持,保证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资金支持。去年国家和省对重点技术创新项目给予资金支持1800万元,省级以上新产品享受财政专项资金扶持2000多万元,企业技术开发费用据实列支抵扣税额2亿多元。
(二)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重点,以“双百工程”为依托,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技术创新平台,实行分类指导,重点推进。一是培育重点。按照省政府关于实施“双百工程”的部署,分两批遴选了62户企业技术中心进行重点培育,安排财政专项扶持资金8000万。重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科技投入大幅提高,超前研发能力显著增强,共开发新产品新技术5000多项,申报专利3400多项,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5.9%。二是增强功能。围绕七大产业链、四大高新技术领域,继续推进行业技术中心建设,举办了行业技术中心座谈会,对全省11家行业技术中心进行总结、研讨、定位、提升,针对解决行业共性、关键性、前
瞻性技术,提高行业技术中心的建设水平和服务功能。加强技术中心开放式建设,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利用与国外大企业联合建立研发中心,引进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资源,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潍柴与奥地利AVL公司共建“柴油发动机技术中心”、卡特彼勒在我省建立工程机械研发中心,海尔集团、海信集团、重汽集团、得利斯集团等一批技术中心企业在海外设立了分支机构,把资源整合链延伸到发达国家。三是提高水平。进一步修订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完善了网上评估机制,加强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动态化管理,有计划的举办了两期企业技术中心培训班,提高了技术中心建设质量和水平。去年我省又有12家企业技术中心成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新认定6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截至目前,我省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已达426家,其中国家级61家,居全国各省市之首。去年我省8个创新能力项目共获国家专项资金支持3400万元。
(三)以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打造产学研联合品牌。去年,产学研联合工作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在政产学研金联合方面取得新突破。一是成功举办了2007年山东省产学研展洽会暨(山东)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共有150多家省内外高校科研单位、15所国外大学和机构、25家重点企业技术中心、5个省级以上高新技术开发区及16家金融单位参会参展,共达成合同协议470项,总金额70亿元。此次展洽会在拓展合作领域、提高合作层次、扩大合作实效方面又有新突破,实现了规模大、水平高、效果好的预期效果,真正办成了一届品牌盛会。二是在与国内外著名大院大所联合方面取得新进展。在继续巩固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等院校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与国内外著名大学的合作,省政府与美国德克萨斯州A&M大学、浙江大学签订了省校合作协议,充分发挥产学研助推器作用,推动山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三是围绕机械、纺织、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领域,积极开展了与中科院、浙江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五项产学研联合专题活动,在项目开发、技术转让、人才培养等方面签署了29项合作协议。策划并组织知名院士山东行活动,为青岛喜盈门、潍坊亚星、海化等企业解决多项技术难题,为在我省重点企业培育自主知识产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以培育高层次人才为基础,推进企业创新队伍建设。高层次人才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骨干力量,我们始终以培育高层次人才为基础,推进企业创新队伍建设,为技术创新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一是积极推动“泰山学者”建设工程,去年全省工业领域又新认定10个“泰山学者”岗位,使我省工业领域“泰山学者”岗位增至31个。积极组织企业创新团队参加全省“十大创新团队”评选,浪潮、海信等4家企业的创新团队被评为“2007年山东省十大创新团队”。二是充实和壮大技术创新专家队伍。在已建立的山东省技术创新专家库基础上,吸纳增补了一批近年来在各领域学术水平高、科技成果显著的中青年科技人才,目前已形成了拥有110名由各行各业科技人才组成的专家库,这些专家在全省技术创新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省技术创新的重要技术支撑。三是技术中心成为凝聚和培育人才的重要基地。据初步统计,目前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从事科技活动人员已达14.2万人,占企业从业人员的9.3%,其中拥有高级技术职称的2.1万人,拥有博士学位的1298人,高层次人才已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骨干力量。
(五)以营造良好环境为目的,加强管理制度创新。适应改革新形势,不断调整技术创新管理方式,加大管理制度创新力度。一是完善管理制度。印发了《2007年企业技术创新
指导意见》,加强了对技术创新的宏观调控和指导。制定了《山东省新技术新产品鉴定验收办法》,进一步规范了鉴定验收的内容、程序和组织管理。修订了《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管理办法》,使技术中心的申报、评审和认定更加规范合理。会同省国税局、地税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落实企业技术创新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激励企业加快技术创新。二是改进工作方法。对技术创新项目和技术中心实行网上申报,提高了办事质量和效率。对技术中心的评审认定进行了改革,提高了科学、公正和管理透明度。同时,把大量具体事务工作交由专家组和中介机构承担,使政府部门有更多的精力用于研究思路、制定办法和协调服务。三是加强调查研究。去年多次组织调研活动,形成了《关于培育重点企业技术中心的调研》、《山东省高技术产业发展及自主创新形势调研报告》、《关于更好发挥青岛龙头作用加快推进半岛制造业基地和城市群建设的调研报告》等专题报告,出版发行了《山东企业技术中心——自主创新之路》丛书,为省委、省政府提供了有益咨询和决策依据。
回顾去年,全省技术创新工作之所以取得显著成效,主要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国家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得益于各级、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协作,也是广大企业开拓创新,真抓实干,艰苦拼搏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省经贸委向全省从事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省的技术创新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有的地方和企业对新形势下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还没有真正把企业发展、结构调整放到依靠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上来。在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创新方面结合不够,对整体设备引进使用多,对关键技术消化创新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少。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氛围不浓,资金投入的多元化机制和风险机制有待于改善,出台的许多政策还未得到全面落实。企业缺乏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和领军人物,部分企业对激励人才创新的政策不明确,用人制度和激励机制不健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二、技术创新工作面临形势
关于今年的经济形势,王军民副省长在全省经贸工作会议上,已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要求我们客观辨证看形势,增强忧患意识和机遇意识,争取工作主动,推进技术创新工作更进一步。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省技术创新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
首先,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使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关键取决于科学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一方面,科技成果的产业化速度日益加快,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生物技术以及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技术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已达到80%以上;另一方面,跨国大企业集团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在对关键核心技术的垄断上,世界500强大公司握有全世界每年产生的新技术70%以上,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垄断使其在全球化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企业开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占领技术制高点已经成为竞争制胜的重要因素。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将在更广领域、更大范围参与国际竞争,在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企业没有核心技术,就难以提高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没有技术创新能力,就难以在国际竞争中有立足之地。
其次,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技术创新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十七大报告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摆在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首要位置,要求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要求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要坚持创新驱动,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有力和持久的技术支撑。这些重要论述,对技术创新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能否贯彻落实好中央的要求,推进我省技术创新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是对我们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的具体检验。
第三,我省今后五年经济发展战略为技术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姜大明省长在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把大力推动自主创新放在全省经济工作的首位,作为山东发展战略的核心,作为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关键,进一步加快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社会化、网络化的创新服务体系,力争到2012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向自主创新转变。报告还指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真正实现由“山东制造”到“山东创造”的跨越,必须在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关键技术研发上、在产学研合作创新上、在创新平台建设上、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上以及在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上这五个方面实现突破。把自主创新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这在山东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把自主创新提升到这么高的高度,并作出十分具体的工作部署,为我们今后五年的技术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此,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技术创新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力争把技术创新工作做得更好,推动全省技术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2008年技术创新工作安排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各级政府换届后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全省经贸系统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发挥优势,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努力推进创新型山东建设。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紧紧围绕制造业强省和创新型省份建设,突出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工业企业知识产权推进计划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着力提升重点企业技术中心水平,着力攻克优势产业发展和资源有效开发利用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配套技术,大幅提高技术创新在工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贡献率。总体目标是: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省级技术中心企业达到3.8%以上,重点培育的技术中心企业达到5.5%以上;抓好“泰山学者”建设工程,培育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提升研发装备与设施水平,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省级以上认证标准的实验室占25%以上;全省行业技术中心达到15家,重点培育的企业技术中心达到80家;建立研发机构的大中型企业达到65%以上;推进共性、关键性重点产学研合作研发项目达到100项以上;完成新技术、新产品开发15000项,其中具有国际水平或国
内领先水平达到25%;新产品的销售收入率达到20%以上,新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率达到15%;企业专利申报总数达到8500件以上,其中发明专利达到25%。主要采取以下工作措施:
(一)大力实施“双百工程”和国家创新能力专项,推进创新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双百工程”的实施,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超前研发能力的重点企业技术中心。积极引导鼓励在行业中具有优势地位的企业申报国家创新能力专项,加强对现有国家创新能力专项项目的督导、调度、验收工作。加大对“双百工程”和国家技术创新专项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和落实监督。建立和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培育为企业提供创新服务的中介机构,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提高行业技术创新的整体水平和发展后劲。
(二)瞄准世界先进水平,抓好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发。密切地关注世界科技进步发展的新趋势,追踪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国际合作研究与交流,加强对重大技术装备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加快重大技术装备研制,提升我省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提高我省成套装备和关键技术的自给能力。制定《山东省重大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申报指南》,突出抓好一批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争取在大型成套设备、新型材料加工、数控及网络化制造、节能环保和循环经济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加大投入,进一步健全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的多渠道科技投融资体系,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创新项目,集中力量,重点扶持,从政府和企业等方面增加投入,加大研发力度,保证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资金支持。
(三)突出结构调整、节能减排两个重点,抓好产学研联合创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结构调整、节能减排“两个重点”,着力抓好产学研联合创新。一是组织好2008山东省产学研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展洽会。按照省领导和委领导的要求,今年产学研展洽会将重点围绕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产学研展洽会的平台作用,突出节能减排主题,主要包括成果展示与推介、交流洽谈和对接、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推广、人才交流与招聘、专题论坛和讲座等五个方面内容。各级各部门和各企业要高度重视,把办好展洽会作为建设创新型省份的一件大事,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做好重大签约项目和企业技术难题的征集,组织好参展、参观、交流、洽谈、签约等工作,全力以赴办好这次产学研展洽会。二是抓好国际性、专题性产学研合作。以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推进共性、关键性、前瞻性技术开发。今年围绕我省主要产业领域,选择一批重大项目,特别是重大节能降耗关键项目实行公开招标,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提高重大创新项目的建设水平,努力解决重点产业领域节能减排技术瓶颈,减少能源资源浪费,缓解能源资源压力。三是加强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重点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在充分调研基础上,针对我省企业技术难题和人才需求,发挥重点高校专业学术优势,分区域以小分队形式开展专题性产学研交流洽谈活动,狠抓合作技术和产品研发的落实,加快高新技术和科研成果向我省重点行业领域转移,促进产业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
(四)继续实施“泰山学者”和创新团队建设工程,推进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贯彻省委、省政府实施“泰山学者”建设工程的要求,围绕建设高层次企业科技人才队伍,集中财力、物力,采取优惠政策,继续推进“泰山学者”建设工程岗位设置(工业领域)实施,重点围绕省委确定的新型能源及可再生资源、特种纤维及新材料、化工与建材生态工业技术、食品生物及功能性技术、现代造纸及废纸综合利用技术、大型节能设备工程技术、光机电一体化工程技术、原创型药物及医用设备、船舶制造技术、软件技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设岗领域,选拔一批杰出工业技术专家,培植一批高层次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技术创新基地,形成一批对全省重点工业领域进行高层次人才培养、共性关键性前瞻性技术开发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平台。
(五)重视和加强自主创新基础工作,推进自主知识产权、标准化和品牌建设。突出自主创新在技术创新中的战略核心地位,努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与世界500强企业的战略合作,共建技术研发中心,打造出一批跟踪国际先进水平、能参与国际竞争的排头兵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名牌主导产品。加强标准化工作,推动全省品牌战略实施,按照省委、省府关于实施标准化工作和品牌战略的要求,把标准化工作和培育品牌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内容,有计划地开展培训,夯实标准化工作和品牌创建的基础,在全省培育一批知名品牌企业。推进重点产品研发,重点培植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加快企业专利技术产业化进程,形成一批代表山东工业水平的自主品牌集群。
(六)转变政府管理职能,推进技术创新政策研究。积极开拓思路、转变观念,研究制定新形势下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围绕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专题调研,争取形成规范的指导性意见,实施对全省技术创新工作和产业技术布局的宏观指导,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大对企业、行业技术中心建设的扶持力度。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和落实监督,引导企业用足用好技术创新的相关政策。落实技术开发投入政策、新产品财税返还政策、技术开发装备折旧政策、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免税政策、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政策、技术创新成果折价入股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技术创新人才激励等,进一步巩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高行业技术创新的整体水平和发展后劲。
同志们,做好全省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意义重大。希望大家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十一届人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再接再厉,团结协作,奋发有为,努力开创全省技术创新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创新型山东,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的新跨越做出更大贡献!
第二篇:李银在全市国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李银在全市国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2月28日)
同志们:
在全市上下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奋力推进庆阳科学发展、转型跨越、富民兴市的关键时刻,我们召开全市国税工作会议,回顾总结2011年工作,谋划部署2012年任务,对于动员全市国税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全面完成今年税收任务,向着更高、更快、更好目标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刚才,市国税局刘局长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总结工作客观实在,部署工作措施有力,我完全赞成,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会上,表彰了2011年全市国税系统先进集体和个人。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祝贺!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发扬成绩,再接再厉,为全市国税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我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一年。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四抓三支撑”的总体思路和新的区域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建设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的目标,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增速加快、效益提升、结构优化、活力增强、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的良好发展态势。全市完成生产总值430亿元,同比增长17.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0亿元,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33亿元,增长53%;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亿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3712元,增长17.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4383元,增长15.5%。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国税、地税和财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市财政大口径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5.7亿元,增长79.8%;小口径收入达到44.3亿元,增长47.7%,实现了庆阳财政收入的历史新突破。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开拓进取、奋力拼搏的结果,也饱含着国税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心血和汗水。一年来,全市国税系统紧紧围绕上级税务部门的工作要求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开展了大量既符合新时期税收工作方向、又符合庆阳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工作,把国税工作和服务发展、保障民生有机结合起来,认真履行“为国聚财、为民执法”的神圣使命,始终保持了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促进了国税事业的快速协调发展。概括起来,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一是依法组织税收收入,为保障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了强大的财力保障。全市国税系统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坚决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的组织收入原则,切实加大组织收入力度,超额完成了收入任务,保证了国税收入与经济的协调增长。全市共完成国税收入59.9亿元,比上年增收30亿元, 实现了翻番目标。国税收入的快速增长,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财力基础,为进一步改善民生、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供了坚强的财力保障。
二是全面落实优惠政策,为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全市国税系统自觉服从、服务于庆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勇于创新、敢于担责,不折不扣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发挥了税收在引导产业升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导向作用。去年,全市国税部门为100户符合减免税条件的企业减免增值税3753万元,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3329万元,有力地促进了“促发展、调结构、惠民生”任务的落实。
三是切实优化纳税服务,为企业经营和诚信纳税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全市国税系统将纳税服务作为核心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落实“窗口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工作机制,不断拓展服务内容,优化办税流程,简化办税环节,缩短办税时间,深入推进预约服务、延时服务、提醒服务、纳税服务绿色通道等措施,积极推行网上办税、自助办税,建立了12366纳税服务中心、“国地税联合工作站”,促进了纳税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受到了纳税人的欢迎和好评。
四是强化信息管税措施,为推进税收专业化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征管方式。全市国税系统坚持以税源科学分类为基础,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实施信息管税为依托,以优化征管资源配置为载体,全面推进重点税源重点管、一般税源行业管、小型税源属地管的“点、线、面”立体专业化税源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社会综合治税体系的作用,有效推进了税源专业化管理,提升了纳税评估质量和水平。
五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国税部门树立良好形象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以刘思斌同志为班长的国税局新班子,按照“抓班子、带队伍、创业绩”的工作定位,自觉接受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和监督,主动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沟通配合,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通过举办“庆祝建党90周年”、开展精神文明创建等一系列活动,树立了庆阳国税系统的崭新风貌,国税工作的社会满意度显著提升。2011年,市国税局机关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在全市11个重点执法职能部门参加的政风行风评议活动中获得第一;获得了2011市委、市政府财政增收突出贡献奖和支援老区建设优秀单位的表彰奖励。
总之,过去的一年,全市国税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聚精会神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和显著成效。对国税部门的工作,市委、市政府是非常满意的。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国税系统取得优异的成绩表示祝贺,向国税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实现科学发展、转型跨越、富民兴市目标的关键之年。市委、市政府确定,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扭住发展第一要务,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按照省委“五个更加注重”、“三个发展”的要求、省十一届五次人代会议精神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实施好“项目突破年”和“政策落实年”各项任务,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努力在结构调整、产业培育、项目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更大成效。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达到505亿元,增长17.5%;固定资产投资766亿元,增长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3亿元,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亿元,增长20%;财政大口径收入124亿元,小口径收入51亿元,分别增长18%和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90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4242元,增长15.5%。国税部门作为政府重要的经济管理和调控机构,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正确认识当前的宏观形势,以服务庆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己任,善于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中发现机遇,在谋划发展中把握机遇,在发展实践中用好机遇,既要充分看到有利条件,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又要正确认识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坚持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再立新功。
借此机会,我就做好今年全市国税工作,提几点希望和要求,供同志们参考。
第一,要以组织税收收入为中心,确保完成全年税收任务。市政府确定,今年国税部门的税收任务为66.47亿元,比上年增长15%,这是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定的。从总体上看,今年组织收入工作形势比较复杂,多项政策性减收因素都会加大增收的难度。对此,我们一方面要正视组织收入工作中的不利因素,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考虑得更周密一些,牢牢把握税收工作主动权;同时也要看到面临诸多有利因素,切实增强抓好组织收入工作的信心。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部署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已经开始显现成效;相关的税收政策调整等增收因素也为国税收入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提供了重要保障;特别是随着我市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或动工建设,将形成一定的新税源。各级国税部门要围绕既定的税收目标,本着“从早从紧、挖潜增收、力求均衡”的原则,深入做好收入分析与预测,层层分解下达征收任务,逐级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把收入任务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落实到每个征管人员身上,严格落实组织收入责任制,实行月通报、季检查、半年督查、年终考核制度,推动组织收入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国税收入有质量、有速度、有规模,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收入任务。
第二,要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税收市场调节功能。税收工作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规模,关系到经济结构调整,关系到招商引资环境的优劣。各级国税部门要始终坚持税收经济观,充分发挥税收政策在优化资源市场配置中的作用,坚持市场调节与税收政策调控相结合,实现税收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要站在服务经济发展、建设和谐庆阳的高度,用足用活各项税收优惠政策。重点支持那些技术含量高、集中程度高、财税贡献率高的重大项目,大力培植税源。围绕鼓励投资、促进出口、刺激消费、调整结构,加强税收政策调控,大力支持能源化工、特色文化、绿色产业、生态旅游等主导产业发展,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按照全市开展“项目突破年”和“政策落实年”活动的要求,认真落实好中央、省上出台的各项“惠农”、“惠企”、“惠商”税收优惠政策,加强与发改、地税、工商等部门的协作,关注全市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认真落实中、省有关规定,给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复转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富裕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创造宽松政策环境,增强弱势群体的自我“造血”功能,凸显税收的人文关怀。
第三,要以服务科学决策为取向,切实加强税收分析研究。对税收形势和税源状况进行分析,是依法治税的基础,是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各级国税部门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分析税收增长情况,更要分析相关经济指标;既要分析任务完成进度,更要分析征管质量指标和行政管理水平;既要分析影响税收增幅的宏观因素,更要分析影响税收增幅的微观原因,进一步提高税收分析水平。要建立科学可行的收入分析预测制度,按季度进行分析预测,做到心中有数,增强组织税收的预见性。要充分发挥税收在经济发展中的“晴雨表”和“预警器”作用,及时对收入结构、税种变化、税源增长潜力进行调查研究,摸清税源家底,加强税收政策效应分析、税收管理风险分析和税收预测预警分析,强化对重点税源地区、行业和企业的分析,密切跟踪宏观经济和企业经营形势变化,全面掌握影响税收收入变化的因素,随时掌握税收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保证税收调控职能的正确有效发挥,不断拓宽服务经济工作的新领域。要根据国家宏观调控和税收政策取向,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向上争取有利于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对于企业发展遇到的难题,只要是国家政策允许的,都要加强调查研究,积极向上级国税部门反映,争取国家支持,为我市发展创
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第四,要以优化涉税服务为灵魂,营造文明高效办税环境。税收环境是很重要的经济环境,关系经济发展大局,关系社会公平和稳定。全市国税系统要恪守依法治税原则,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继续当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排头兵。要坚持“内外并举、重在治内、以内促外”的方针,强化税收执法监督,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不断提高自我纠错能力。突出抓好自由裁量权的规范,最大限度地减少执法上的缺位、错位、越位现象,从根本上规范税收秩序、规避执法风险。大力开展各类专项整治活动,用严格执法的刚性来维护税法的尊严和权威,创造公平的税收环境。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纳税人的需求为导向,把纳税人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税务机关执法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准,进一步完善服务规范,建立统一的服务设置、窗口设置、服务用语等规范。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办税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做到“四通”:凡部门职责内该办的事,速办“快通”;当工作运转不畅需要协调时,及时“沟通”;在基层和企业、纳税人遇到困难和问题时,积极“疏通”;对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事,努力“变通”,使纳税人能够更加快捷、高效地办理各种涉税事宜,加快企业资金流转。要以信息化推进税收管理和服务的现代化,加快推行多元化申报纳税方式,对各类企业多一点规范、多一点帮助、多一点服务,为企业做大做强出谋划策、提供服务,为招商引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和条件。
第五,要以加强队伍建设为根本,不断提高勤廉治税能力。建设高素质的税务干部队伍,是做好税收工作的根本保证。全市国税部门要按照“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要求,抓好班子,带好队伍,自觉做到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勤政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要抓住关键,坚持“班长抓班子,班子带队伍,队伍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明确职责、强化责任、加强领导,力求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学习创新、民主团结、勤政为民、清正廉洁的“四好”班子;领导班子成员尤其要率先垂范,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改进领导方式和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加强沟通,团结协作,以此增强国税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抓好学习,以打造“学习型机关”为目标,通过开展多形式、多类型学习活动,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税收理论及各项业务知识,广泛学习市场经济、现代管理、科学技术等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扩大理财视野,提高应对复杂局面、做好实际工作的能力。要强化廉政,建立“不能腐败”的防范机制,“不许腐败”的保障机制,“不敢腐败”的惩治机制,“不愿腐败”的自律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要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强化“两权”监督,加强对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运行各环节的事前防范、事中监督、事后督查,及时发现和堵塞漏洞,确保权力运行始终处于公开、透明的良性循环之中。
同志们,当前我市正处在黄金发展期、难得机遇期、政策叠加期和负重爬坡期,正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庆阳要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更多的税收政策来支持,需要更多的财力来保障。希望国税部门的广大干部继续发扬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优良传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确保圆满完成税收工作任务,为我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李银在全市地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李银在全市地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2月28日)
同志们:
新春伊始,在各项工作统筹谋划、全面启动之际,我们今天召开全市地税工作会议,总结2011年地税工作的成绩经验,分析2012年面临的形势,研究工作对策,对于动员全市地税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全面完成今年地方税收任务,向着更高、更快、更好目标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刚才,陈明局长所作的全市地税工作报告,回顾过去,客观实在,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谋划今年,思路清晰,任务明确,措施具体,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增强了工作信心,符合我市地税工作实际,符合我市经济发展趋势,我完全赞成。请大家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11年,是我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一年。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四抓三支撑”的总体思路和新的区域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建设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的目标,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增速加快、效益提升、结构优化、活力增强、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的良好发展态势。全市完成生产总值430亿元,同比增长17.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0亿元,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33亿元,增长53%;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亿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3712元,增长1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83元,增长15.5%。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地税、国税和财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市财政大口径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5.7亿元,增长79.8%;小口径收入达到44.3亿元,增长47.7%,实现了庆阳地方财政收入的历史新突破。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开拓进取、奋力拼搏的结果,也饱含着地税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心血和汗水。一年来,全市各级地税机关和广大地税干部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推进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深化征管改革,大力组织收入,加强队伍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概括起来,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一是税费收入实现了新跨越。面对全球经济下滑和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给组织收入带来的不利影响,各级地税部门积极应对挑战,攻坚克难,完善征管思路,及时分析预测,加强税源控管,加大组织收入力度,超额完成了地税收入任务,保证了地税收入与经济协调增长。全市地税收入总量首次突破30亿元大关,完成各项收入36.4亿元,同比增长92.37%,增收17.5亿元。其中地方税收收入26.7亿元,同比增长99.02%,增收13.3亿元,占市政府下达计划的132.87%,总量跃居全省第二,增幅位居全省第一;基金收入9.7亿元,同比
增长76.15%,增收4.2亿元;各项税费收入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地税收入的快速增长,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财力基础,为进一步改善民生、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供了坚强的财力保障。
二是服务发展提升了新水平。各级地税机关始终坚持依法行政的基本准则,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既抓组织收入不动摇,又抓服务发展不懈怠,全面落实结构性减税和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改善税收秩序,净化税收环境,调整公平税负,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产业结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培育涵养税源、招商引资和帮乡扶贫、群众文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11年,全市共审批减免税154户,减免各项税收3365万元,充分发挥了税收在“促发展、调结构、惠民生”方面的职能作用。
三是税收征管迈上了新台阶。坚持以强化税源管理、创新服务方式为主线,完善了重点税源监控机制、税收收入预测分析机制,建立了综合治税信息交换平台。整合征管资源,合理设置管理机构,加大科技治税力度,加快信息化建设和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步伐,积极运用综合征管软件控税,在全省率先创出了信息管税征管亮点工程,促使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征管水平不断提升。积极推进税收法制建设,全面实施税收执法目标责任制管理,围绕石油、金融保险、电信、建筑安装等重点行业,积极组织开展税收稽查专项行动。全年共检查纳税户131户,查补入库税款、罚款及滞纳金1545万元。
四是队伍建设取得了新成效。市地税局从班子建设、人事管理、机构改革、教育培训、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入手,采取积极措施,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形成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团结和谐、共谋发展、争创一流的良好局面。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加强税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开展了一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了文明创建的层次和水平,激发了干部工作热情和动力,建设了一支能征善战、勤奋敬业、忠于职守的高素质地税干部队伍,塑造了地税部门的良好形象。市地税局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地税系统在全市政风行风民主评议中获得第一,获得了市委、市政府财政增收突出贡献奖和支援老区建设优秀单位的表彰奖励,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纳税人的认可。
总之,过去的一年,全市地税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是出色的,成绩是突出的。市委、市政府对地税工作是非常满意的。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地税系统2011年取得优异的成绩表示祝贺,向地税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实现科学发展、转型跨越、富民兴市目标的关键之年。市委、市政府确定,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扭住发展第一要务,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按照省委“五个更加注重”、“三个发展”的要求、省十一届五次人代会议精神和市第三次党代
会的总体部署,实施好“项目突破年”和“政策落实年”各项任务,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努力在结构调整、产业培育、项目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更大成效。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达到505亿元,增长17.5%;固定资产投资766亿元,增长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3亿元,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亿元,增长20%;财政大口径收入124亿元,小口径收入51亿元,分别增长18%和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90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4242元,增长15.5%。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各级地税部门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全省税务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忠实履行“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神圣使命,依法征税,优化服务,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税收聚集财力、调节经济、保障改善民生的积极作用,为全市科学发展、转型跨越、富民兴市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借此机会,我就做好今年的地税工作,提几点希望和要求,供同志们参考。
一要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努力实现收入稳定增长。地税收入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部分,征管工作开展得成效如何,不仅关系到全市财政收入速度,更直接地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市政府确定,今年地税部门的税收任务为29.52亿元,比上年增长10.54%,这是综合考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的可以完成、而且必须完成的目标。全市地税系统要始终以组织收入为中心,认真贯彻“严密监控税源应收尽收,着力培植税源应免尽免”的征管原则,不断做大地方税收总量,圆满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收入任务。要继续采取经过多年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抓收入的措施和办法,做到计划早分解、工作早安排、任务早落实,加强日常计划执行情况分析和考核,力求税收足额均衡入库。要不断深化对税情和税收发展规律的认识,全面分析研究经济税源,研究和发掘新的税源增长点,把潜在税源转化为现实的税收,把可能流失的税源转化为有效的收入。要健全完善税收预警分析系统,加强对重点企业的跟踪监控,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及建筑、房地产、采矿、服务等行业确定为纳税评估重点,进一步加大评估工作力度,努力提高纳税人对税法的遵从度,尤其要密切注视油田企业原油生产和加工增减变化情况,积极研究制定有效的征管措施,确保重点行业税收稳定增长。要立足地方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坚持组织收入原则,既要坚决制止借服务经济或招商引资的名义乱开减免税口子,又不能为了追求地税收入的高速增长而收过头税,搞“空转”、“垫税”和转引税收,努力巩固我市近年来地税事业发展的良好成果。
二要发挥税收调节功能,全面提高服务发展水平。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对全面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地税部门作为政府重要的经济管理和调控机构,必须在加强经济监督、参与宏观调控和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能动作用。各级地税部门要始终坚持税收经济观,把地税工作放到全市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把握,时刻关注和研究全市经济发展状况,依法运用税收调节手段,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围绕扶持工业集中区发展,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及国办“29号”文件精神的税收优惠措施,全面落实国家支持高新技术产
业和企业技术改造等地方税收优惠政策,优先支持技术先进、集中程度高、财税贡献率高的重大项目,促进工业结构调整,推动工业企业上规模、创特色、出效益、增后劲。要围绕促进开放开发,全面落实招商引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税收投资环境。要围绕保障改善民生,按照国家、省、市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要求,以税收政策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大力推广应用房地产估价技术、加强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工作,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要围绕促进全民就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税收减免政策的落实,激发和调动广大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加快创业的积极性,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需要指出的是,各级地税部门要健全税收减免管理台账,加大清理检查力度,对享受优惠政策到期的要恢复征税,对不符合条件的要坚决取消优惠资格,对弄虚作假、偷漏税收的,要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社会保险费是社会保障基金的重要来源,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各级地税部门要始终坚持税费并重的原则,切实做到税费同征、同管、同查,重点要强化费源监控,及时掌握企业改制进展情况和资产变现、资金拨付等情况,进一步加大欠费清缴力度,依法严格征缴,确保应缴尽缴,努力促使全市社会保险事业迈上新台阶。
三要坚持依法治税原则,着力推动地税科学发展。依法治税是对纳税人最好的服务,也是地税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各级地税部门和广大税务工作者要牢固树立法制意识,正确处理好依法治税与支持经济发展的关系、严格执法与优化服务的关系,把依法治税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始终,牢牢把握组织收入工作的主动权,努力提高税收执法水平和征管质量。要规范执法,严格按照统一的政策标准、执行程序开展执法工作,做到执法主体规范、执法行为规范、执法文书规范。要高效执法,合理调配征管资源,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努力促进税收征管功能最优化、征收效益最大化。要继续探索和深化税源专业化管理,强化以票控税措施,加强征管质量考核,努力堵塞漏洞。要加强对新兴行业、新兴产业和工业集中区、高新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的税收征管,进一步拓宽税基增加税收。要强化税收风险管理,重点抓好对重点税源企业和重点行业的税收监控分析,推动大企业建立健全税收风险防控机制。要加强综合治税管理,加快信息共享机制建设,借助综合信息平台和软件系统,确定专人抓好涉税信息的整理分析和征收反馈工作,真正把涉税信息变成管控税源、组织收入的重要依据,实现对税源的全方位管控。要严格执法,贯彻执行国家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完善税收执法评议考核,严格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认真组织开展税务稽查活动,严肃查处各种偷骗税行为。重点加大对房地产、石油、电力、金融、电信、烟草等行业的税收检查力度,加大涉税违法案件的处罚力度和曝光力度,以查促管,以查促收,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税收环境。
四要积极创新征管理念,不断优化税务政务环境。随着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加快推进,今后一个时期,一批重大项目将在我市付诸实施,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和知名民营企业将在我市落户投资,各类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经营业务也在不断变化,涉税事项将越来越复杂,税务工作将面临许多新任务、新问题。各级地税机关要顺应时代潮流,进一步转
变治税理念,大胆探索创新,完善工作机制,为纳税人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要按照“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创新纳税服务体制、机制和制度,不断拓展办税服务功能,健全纳税人权益保护机制,大力推行“人性化”、“个性化”服务,寓服务于税收工作的全过程。要树立以税收管理信息化带动税收管理现代化的理念,建立方便快捷的标准化办税服务厅,充分发挥“12366”纳税服务中心作用,将其作为优化服务的有效载体,与办税服务厅、税务网站、基层12366热线等全面联动,加强税法宣传和咨询解答,受理和处理纳税人建议、投诉举报,积极化解各种涉税矛盾,和谐征纳关系。要进一步深化国地税联合办税,整合各类调查、检查事项,减少办税流程,大力推行自助办税、同城通办等服务方式,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拉近征纳双方距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五要加强税务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勤廉治税能力。税收工作水平的高低、工作成效的大小,取决于税收队伍建设水平。各级地税部门要切实增强抓班子建设、抓队伍建设、抓作风建设的责任意识,深入探索带队伍、抓收入的新规律,切实打造一支政治上强、业务上精、作风过硬、能打胜仗的干部队伍。要针对形势的发展变化,进一步提高各级税务领导班子的科学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协调各方的能力和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增强把握中心、服务大局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结合行业实际,开展经常性的、有针对性的岗位培训活动,努力提高地税干部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特别是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结合深入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和“改进作风、提高效能、优化环境”主题活动,不断健全完善绩效管理体系,以推进规范化建设为核心,切实规范内部各项管理,加强源头治理力度,坚决杜绝各种不廉洁行为发生。要把带头奉献追求、带头创先争优作为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在难题面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在风险面前敢做敢为、敢于担当,努力形成勤政廉政、求真务实、踏实苦干的良好风气,营造奋发有为、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的良好环境,以良好的作风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实。
同志们,当前我市正处在黄金发展期、难得机遇期、政策叠加期和负重爬坡期。庆阳要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更好的税收政策来支持,需要更多的财力来保障。希望地税部门的广大干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确保圆满完成税收工作任务,为我市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在全市企业改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企业改制工作我们已经喊了许多年,抓了许多年,到底成效如何?工作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我认为有喜有忧,有效果也有问题,但总体看,喜的部分少一些,效果也不够明显,但毕竟为我们下一步深化改革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我们今天召开这次企业改制工作会议,就是想在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梳理思路,动员和引导全市各级关注企业改制,参与企业改制,力争使我市企业改制工作有一个大的进步和质的飞跃。刚才,**市长作了一个很好的讲话,分析了全市企业改制工作的形势,肯定了成绩,也指出了问题,并就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希望大家能认真学习领会,回去后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企业改制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对企业改制工作的重要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一)不改制,我们就无法应对市场经济竞争的冲击。推行企业改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趋势,也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加快经济发展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行动。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就不断加大,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更是明确指出,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其中一个就是要加快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提出要加快企业改革,尽快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出台的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企业改革工作进一步提出了要求;十六大更是指出,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这既是对企业改制工作的肯定,更是对这项工作的再动员。在国家的大政方针下,我们抓企业改制工作也不是一年两年了,但是与改制的要求相比,我们的企业改制一是不规范,有的改制是名改实不改的,把企业的名字换一下,加上股份两字都收工了;有的改制企业资产和职工身份没有得到置换,产权仍不明晰,没有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二是不全面,全市目前有
,而改制企业仅有
家,只占 %。在全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情况下,以我们的改制效果来看,与上级的要求相差太远,如果他们再这样抱残守缺、因步自封,那么就根本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因此,当前我们必须要积极行动起来,扎实地搞好企业改制工作。
(二)不改制,我们就不能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格局中谋取一席之地。年初,省里对全省**个县(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考核,并排出了名次。我们的静态指标占**位,动态指标占**位,处在了末流位置。面对这种排名,不由得我们不惭愧,但我们更应该做的是要痛定思痛,知耻而后勇;要去总结教训,学习先进县市的经验,来谋划下一步发展。从十强县市的经济发展轨迹看,二产在gdp中都占据了绝对份额,工业是经济的龙头和支柱,在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又是经济主体;更深一步来分析,这些十强县市企业改制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早已形成了国退民进的局面,正是借助改制之功,他们形成了体制活、产权清、后劲强的企业群体,带动了经济的全面发展。比如宁国市围绕“三个到位”(国有集体资产退到位、职工身份改到位、配套改革推到位)的目标,强力推进企业改革,以股份制和民营化重塑微观主体,形成了骨干企业为主导、配套协作型中小企业为基础、资源深加工企业为补充的“三个层次”新型工业结构;当涂县本着“彻底改、改彻底”的方针,采取拍卖转让、引资嫁接、破产重组、股份制改造等多种形式,全面完成了县属国有集体企业和乡镇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盘活了4亿多元的存量资产,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从省外情况看,县域经济比较发达的浙江,开展改进也比较早,目前民营企业所占比例也较高,但是现在浙江又提出新一轮的国企改革,准备通过更彻底的改革措施,使企业资产所有权与企业的经营权实现真正剥离,国退民进已经上升到了新的层次和阶段。与之相对比,我们就不难看出先进者之所以先进,落后者之所以落后的原因,那就是在经济发展中,特别是工业发展中,由于我们企业改制行动慢、力度小、效果差,导致了目前我市企业困难重重、经济发展局面沉闷。因此,我们必须要奋起直追,积极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企业改制,努力激活我市企业的发展,缩小与先进者的差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下一轮的县域经济发展中取得主动,占有一席之地。
(三)不改制,我们的企业就没有出路和希望。过往以来,尤其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市工业曾经有过一度辉煌,工业企业对于促进就业、促进财政增收和职工增收、繁荣县域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广大职工为此也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同样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但是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转变,从以产定销到以销定产的变化,我市大多数国有集体企业逐渐走入了低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境十分艰难,大多难以为继。根本原因在哪里?在体制。我们可以回过头来仔细看一下,我市的一些民营、股份制企业大多保持了正常的发展势头,有的还获取了跨越式的发展,比如像**等等。与之相反,那些以往实力强、规模大的国有、集体企业,像**等却在走着下坡路。两者对比,反差强烈,应该说大家面对的环境相同,甚至在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国有、集体企业的实力还要远远强于那些白手起家、泥腿子出身的民营企业,而为什么国有集体企业的生产经营却每况愈下,原因就在于体制。很显然,国有、集体企业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求得生存与发展,抢占市场制高点,老办法老套路已经不管用了,唯一的出路就是改制。特别是在当前我们已经错过诸多机遇,丧失大量时间的前提下,必须要加快改制的步伐,如果再不抓紧,一方面一些现状堪忧的企业就会陷入更困难的境地;一些可以盘活的资产就会被时间慢慢的腐蚀,变得越来越没有价值;一些可以利用的设备就会日益老化,甚至会成为一堆废铜烂铁,我们改制的成本就会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那些处境困难的职工也会由于自身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问题会越积累越严重,情绪也会更加激烈,稳定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我们的工作就会更加被动。
早改早成功,晚改就被动,不改就是死胡同,改制势在必行,不改革不行。因此,全市各级一定要认清形势,统一思想,下定三个决心:一是早改。晚改不如早改,长痛不如短痛,如现在开始,要集中精力,确保到年底全市国有工业企业改制工作大头着地。二是真改。改制一定要动真格,要规范,要彻底,要以两个置换为标准,真正使国有资产得到置换,职工身份得到置换。三是大改。长期停产的企业要改,正在生产的企业也要改,工交口的企业要改,商贸、建委口的企业也要改;国有企业要改,集体企业也要改。要通过改制,为民营经济的发展腾出市场,腾出资源,腾出空间。
二、把握关键环节,扎实推进企业改制工作
开展企业改制工作,对于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推动全市改革和发展的全局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经济工作中的一项重大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在具体工作中,要努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实现从畏难到务实的转变,几年来,我市的企业改制一直步履维艰,陷于僵局。分析其原因,不是改制对我们不适用,关键是我们主观没努力,力度不到位,尤其是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着很大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求稳怕乱。有些领导、有些部门片面地认为,改制就是捅“马蜂窝”、捅漏子,是自己给自己添乱找麻烦,因而不敢去面对,不愿去面对。企业改制触及了工人的思想灵魂、事关他们的前途命运和根本利益,有这样或那样的矛盾是很自然的,偶尔出现职工上访等一些不稳定情况也是正常的。但是,不能因为怕乱而不去改。改制是大势所趋,今天不改,明天必然得改,那么又何必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等到明天或者今后再改,矛盾只会增多,压力只会变大,乱子只会更多。改制只会出现短期不稳,不改制则会导致长期不稳。因此,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改制,努力实现以改促稳,以改制促发展的目的。二是畏难不前。有的主管部门对企业改制有畏难情绪,总认为思想工作难做,改制成本难筹,矛盾难协调,工人难安置,债务难处理。应当承认,改制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必定会面临许多实际困难和问题。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既要正视各种困难和问题,更要看到机遇和优势。机遇是什么?就是国家政策已定,从上至下企业改制的气候已经形成,很多地方都取得了成功改制的宝贵经验。优势在哪里?就在我们有厂房、有机器、有基础,有一批懂管理、擅经营的企业领导和懂技术、能吃苦的产业工人。有了这些优势,就没有什么能难得住的,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三是消极被动。我曾经在一些会议上指出,当前我市的一些干部价值取向扭曲,对先进者不去赞扬,不去学习,反而冷嘲热讽,甘愿平庸,甘愿一成不变守摊子,日复一日维持局面,工作中不求上进,不愿领先,不敢创优。表现在企业改制工作中,就是一些部门和单位工作中总是等待观望,看到别人去做了,自己才会适时地努力一下;看到工作的势头稍有松懈,自己会先人一步全身而退,推推动动,甚至推而不动;甚至还有一些部门主管领导对改制工作一味地拖延,认为马上就要机构改革了,就不愿意再拿出力气去办这件老大难的事情;认为自己年龄快要到限了,工作被动的维持一下局面就可以了,在其位不去尽其力、谋其政。种种这些不正确的心态,导致我们的工作陷入了被动,对此必须要大力加以抵制和克服。作为党员干部,既然身处工作岗位,掌握一定权力,就要做到有为有绩,市委、市政府和的干群对一个干部占据着工作岗位而无所作为,甚至去干扰、阻碍全市工作大局的行为是决不能容忍的。
(二)要实现由微观管理与宏观指导的转变。按照我市国有、集体企业的归属关系,在这次企业改制工作中,我们主要划分为三个范围:一是工交口,二是商贸口,三是建委口。作为这些企业的主管部门,在企业改制工作中要切实担负起责任,抓好工作落实。从我市现状看,目前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一是管理体制不顺,一方面政府主管部门局限于计划经济的老思维,对企业管理机械、呆板、死硬,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形势的变化,主管部门非但管理不到位,甚至有时连企业的实际情况都弄不清,导致所有者、经营者职权错位。二是政企职责不清。政府与国有企业在经济运行中各自扮演什么角色,企业出了问题究竟由谁负责,应该说是不言而喻了,但在实际操作上往往模糊不清,导致政府与企业之间责任不清,剪不断理还乱。这两种现象从根本上说,是由于我们没能够真正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而导致的。在这次企业改制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努力加以避免,作为主管部门一定要从微观的管理中跳出来,做到履行职责到位而不越位,指导工作帮忙而不添乱,要力求从把握政策上、规范程序上对企业加强指导;在理顺企业债务关系上、职工身份置换等工作上,在企业与有关部门之间多做协调工作;在改制思路上,多为企业出谋划策,改制出路上多为企业牵线搭桥。总之,在改制工作中,主管部门要通过自身卓有成效的工作,做到四个紧密结合:一是把国有资本退出与民营经济进入紧密结合起来。采取多种鼓励措施,吸引民营企业和个体经济参与国企改制,使国有资本退出与民营企业参与真正对接起来,以此做为国有资本退出的载体,争取招商出售、嫁接改造一批国有企业。二是把国企改制与我市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改制为手段,通过国企改制达到活化、整合资产,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活跃、发展经济的目的。三是把企业改制与推进相关方面配套改革紧密结合起来。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要适应企业改革需要,配套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政府行政审批、市场培育发展,投融资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四是把企业改制与优化经济环境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推进企业改制促进我市经济环境、法制环境、体制环境的改善。
(三)要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做好企业改制工作一定要绷紧发展这根弦,一切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但是在改制的同时,也必须要强调稳定,绝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要把稳定作为改革的前提,确保改制平衡推进,不出大的毛病和问题。当然,改制工作触及矛盾较多,我们也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出点事没关系,关键是要稳得住大局,控制得了局面。作为部门来讲,既能推得开又能稳得住才是本事,能改动稳不住这是毛病,为了稳定不改这是失误,没改好还稳不住就是罪过。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就需要主管部门要真正投入心思,沉下身子,深入基层,全面把握改制过程中的动态,对一些矛盾隐患能够做到及早发现,及早处理,及早平息;要做到以人为本,多与职工沟通感情,了解职工的所思、所想、所忧、所虑,关心职工生活;要学会做过深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对涉及职工利益的事,对改制中的有关政策、法律和法规,要耐心细致地去宣传、教育,思想工作做到位了,道理讲明白讲透彻了,职工肯定会理解,会支持;要注重发挥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引导企业党组织要多做宣传发动和解释工作,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党员职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他们自觉支持改制,主动参与改制,并积极做好其他职工的思想和安抚工作;要搞好与职代会之间的关系协调,把改制思路、政策、进展与职代会及时通报,充分获取职代会的信任和支持,依靠职代会来进一步的统一广大职工的思想,发动广大职工积极支持改制,投入改制。总之,作为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稳定的重要意义,积极营造一个稳定的改制环境。对主管部门的工作市委、市政府是充分信任的,但在这里我们也要强调一点,那就是在改制进程中,如果出现上访事件,主管部门要归口负责,把上访的人领回去,做好矛盾化解工作。
(四)要辩证的看待国有资产流动与流失的区别。把资源配置到最能产生效率的地方去,这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获取最佳经济效益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各种生产要素特别是企业资产必须按照市场的要求进行合理的流动。但是,有些同志却把资产流动与资产流失简单地划等号,片面的认为在企业改制过程中,通过入股、转让、出卖等方式,把国有资产转让给民营企业经营就是资产流失,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国有资产有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两种形式,资产流动是这两种形式之间的相互转换,这种转换并不改变资产产权的归属性质,仅是一面转让资产、一面收回资金的产权存在的形式的变化。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在资产流动过程中,由于资产评估不严格,交易行为不规范等因素,可能会导致部分国有资产的流失,这是一种人为的流失,并不意味着流动就等于流失。恰恰相反,如果国有资产处于凝固状态,处于沉淀状态,而不实现重组,不进行流动,那就不可能保值增值,而只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因此,对流失与流动的问题,我们必须要以正确的观点来看待,在当前情况下,如果再抱着旧观念对待问题,宁愿企业维持现状而不求改变,那么也许一部分危困企业的资产在时间的推移中就会逐步贬值,甚至到最后会变得一文不值,反而会成为包袱和负担。所以,在企业改制中我们一定要树立新思维、新眼光,积极主动地去推进这项工作。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有些国营企业的职工老是认为搞国营是全民所有制,吃的是“大锅饭”,端的是“铁饭碗”,改制后这种身份没有了,“大锅饭”打破了,总觉得吃了亏,心里不平衡。这样的担心,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明白地讲,这种担心是不现实的,是无济于事的。因为,根据现有的政策和体制,政府不再办企业了,企业也不再是政府的附属物,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只能由市场来决定,政府不再承担风险,“铁饭碗”再也不“铁”了。一方面,搞市场经济是大势所趋,抱着计划经济的“铁饭碗”过安逸生活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面对现实,只有按照中央的政策规定,企业置换产权,职工置换身份,才是企业和职工摆脱困难的唯一出路,早改小亏,迟改大亏,不改全亏。而且,企业改制后,有利于职工发挥自己的特长。企业的职工有技术,有管理经验,有经营市场的理念。这本身也是一笔丰富的无形资产,这些技术、经验和理念一旦得到使用,就会产生丰厚的报酬。有的职工可以利用自己的技术,继续为改制后的企业服务;有的可以被高薪聘请去其他企业就职;有的可自办企业当老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企业改制后,大家都有用武之地。
三、进一步加强对企业改制工作的领导
企业改制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艰巨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对此,必须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抓紧抓好,才能获取成效。
1、宣传要广泛,发动要深透。企业改制已进入全面攻坚阶段,开展攻坚就必须形成强大的声势。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在干部、群众中大张旗鼓地宣传改革的重要性,以统一思想认识;大张旗鼓地宣传企业改制的目标与任务、政策原则和实施办法,以调动积极性;大张旗鼓地宣传典型经验和显著效果,以激发冲动力;大张旗鼓地宣传改制是全社会的工作,以提高参与的自觉性。要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迅速形成强烈的改革氛围,形成敢于改革、勇于改革的生动局面。
2、领导要加强,责任要落实。首先要配强班子,充实人员。市里已成立了高规格的企业改制工作领导小组,并决定由 任组长,任副组长,小组下设了等几个具体的工作组,同时还将从有关部门抽调精干人员充实到领导小组和各工作组中来。作为领导小组的领导,要搞好组织、指挥和协调;各工作组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因企制宜,加强工作指导,确保搞一个成功一个。抽调的人员也要把全副精力转移到企业改制工作中来,做到改制任务不结束,抽调人员不撤离。其次要制定计划,抓好进度。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市里的统一计划、统一部署,制定好工作计划,落实好工作措施,促使改制工作稳步推进。再者要加强学习,注意研究。市里已经出台了企业改制工作方案,对相关优惠政策也进行了公布,各相关部门及企业对此要认真学习领会,并将之与企业自身实际紧密结合,创造性地推动企业改制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进行剖析、研究,寻求对策,及时上报领导小组,以便协调解决。
3、部门要配合,服务要加强。企业改制不仅涉及到企业本身,而且涉及到许多部门和单位,因此就要求全市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根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积极参与改制,主动适应改制。工商、审计、财税等业务操作部门,要改革服务程序,简化服务手续,在一定的政策范围内给企业改革尽可能提供较大的操作空间和回旋余地,用足、用活、用好政策。要继续坚持联合审批制定,减少环节,提高效率。金融部门要积极参与、支持企业改革,帮助企业处理好有关债权债务问题。劳动、民政、社保等部门,要积极研究企业改革中的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问题,建立完善的养老、医疗、失业、救济等保障体系。政法部门要掌握情况,做好监控和维护社会安定工作,及时平息和化解上访闹事等各种治安矛盾。中介机构要严格按照客观、公正的要求做好评估审计等服务工作,提高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改制的顺利进行。收费要按照有关文件规定精神执行,能减则减,能免则免。如发现乱收费现象,要坚决制止、严肃查处。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全力支持、积极参加这次改制攻坚战,部门主要领导对职能内、系统内的改革工作要负全责,遇有重大问题,要及时请示报告,及时处理、解决。
4、时间要抓紧,质量要保证。开展企业改制工作既要安排充分,又不能旷日持久,要做到既保证质量,又抓紧时间。市里要求,今年内企业的改制工作要大头着地。为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集中精力、集中时间、集中人员,一心一意、全力以赴抓改革,做到思想重视、队伍坚强、态度坚决,确保改制目标如期实现。各部门下派的工作组人员要切实负起指导、协调、服务、督促的责任。在加快进度的同时,一定要坚持质量,务求实效。企业改制不能单一地赶进度,一定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讲质量,求实效。要坚决把能否完成双置换作为衡量企业改制是否彻底的标准,把企业改制后是否活力变强、发展变快、效益变好、上交变多、职工收入变高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尺。
5、督查要严格,奖惩要兑现。市里已专门下发了 号文件,出台了对企业改制工作的奖惩办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组织有关部门定期不定期地对各部门的企业改制工作进行严格考核,并依据结果严格兑现奖惩。大事、难事看本事,急事、险事看本质。这项企业改制工作是一个大熔炉、试金石,对各级干部特别是涉及部门的干部既是一项严峻的考验,又是一个难得的锻炼。因此,市里也将把这项改制工作作为考验干部、发现干部的一个重要渠道,对表现好、有实绩的干部要表彰,要重用;对延误工作、无所作为的干部要追究责任。
同志们,企业改制工作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一项最紧迫、最重要的工作任务。落实企业改制工作,我们要坚决打速决战,而不能打持久战。这项工作本身我们起步已经慢了,带有补课的性质,如果现在还是慢慢腾腾,四平八稳的去推进,甚至再拖上个二年三年的,那么我们就会彻底的丧失机遇,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等中心工作我们也就不能快速跟进,势必会影响发展大局。要坚决打阵地战,而不能打“游击战”。要在全市上下统一布局,全面推进,遍地开花,决不能像过去那样,改了十个八个企业,做了一些表面上的文章,名改实不改的就算完成了。要坚决打攻坚战,而不能打常规战,对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采用大手笔、大动作、大力度去攻坚克难,采取超常规的措施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一切事情抓紧办,加快改制步伐。总之,全市各级要统一思想,集中精力,扎实推进这项工作,以加快企业发展步伐,开创我市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第五篇:在企业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今天党委部门工作会上,我就组织工作发个言,主要是传达全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简要回顾工厂2001年组织工作,安排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务。会上,还将对2001年开展的“好班子、好书记”、“党员模范岗”、“组织工作创先争优”等评比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组织和个人进行表彰。
首先传达湘潭市组织工作会议有关精神:全市组织工作会议是于2002年2月28日召开的。会议的主题是:贯彻全国、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总结回顾2001年的组织工作,安排和部署今年的工作。会上,市委组织部长作了题为《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切实做好组织工作》的报告,报告中明确了今年全市组织工作的指导思想,并就如何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组织工作讲了五点意见。最后,市委副书记张光荣同志也在会上作了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组织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突出重点,开拓创新;埋头苦干,狠抓落实,以新的作风开创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新局面。
过去的一年,在工厂党委和上级组织部门的领导下,在各基层党组织的大力支持下,工厂党的组织工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围绕大局,服务中心,深化改革,积极进取,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领导班子建设工作中,为了提高班子的整体素质、发挥整体功能,将“好班子、好书记”评比活动贯穿班子建设全过程,把“人本管理”思想贯彻于整个工作的始终,在任用、考核和管理创新等方面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尝试,在十部一室、汽车公司、二厂、厂团委、物资供应部等单位推行了“一把手组阁、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新的用人方式,实行了任前公示和试用期制,为我厂的用人机制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班子考核方面,我们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在考核的方式、内容、角度、程序等方面都所有改变和创新,共考核班子48个,被考察人员178名,参加测评的人达2111人,并经过统计、综合和分析,将全厂中层领导班子和中层领导人员按四个档次得出了考核结果。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工作中,开展了庆祝建党80周年的一系列活动,表彰了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先进个人;圆满完成了省第八次党代会和全国党的十六大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的推荐工作;深入开展了“党员模范岗”、“党员服务日”、“创先争优”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各基层党组织也结合本单位实际,狠抓了基础管理、党员教育和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党内竞赛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同时,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党员发展、调研信息、党建基础工作等都取得了新的成绩。这一切都为2002年的组织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志们,2002年是举世瞩目的党的十六大召开之年,也是全党深入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和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落实之年。在这一年里,工厂将进一步加强产品结构、组织结构调整,改革改制工作也将进入实质性阶段。同时,还将迎来工厂五十华诞。如何保障工厂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对做好今年的组织工作,意义十分重大。2002年工厂党的组织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围绕工厂党委工作要点,巩固成果、突出重点,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找准组织工作为企业改制工作的最佳服务点,努力开拓和探索公司制企业组织工作新路子。其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以服务企业改革改制工作为中心,以领导人员作风建设为重点,深化改革,大胆创新,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努力建设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中层领导层,切实加强中层经营管理人员队伍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企业尽快构建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服务,为工厂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以丰硕的成果向工厂五十华诞献礼,以优异成绩迎接集团公司的组织工作检查和党的十六大召开。下面,我就做好今年组织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完善中层领导人员管理体系,筑建合理的管理平台,大力加强中层经营管理人员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着力于建设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中层领导层。
中层领导者是企业的中坚和脊梁。建设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中层领导层是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的决定因素,是实现工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资源,其重要性是不容质疑的。但必须看到,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的中层领导队伍在观念、素质、能力、作风、结构上的要求与计划体制下的工厂制是根本不同的。为此,我们今年在中层领导层的建设上,力争实现两个目标:一是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和公司制的规律,尽快建立一套科学的、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中层管理人员管理体系,对其实现规范化管理。二是提升中层领导人员个体能力素质、作风、形象问题。
为实现以上二个目标,今年着重做好这么几项工作:
1、建立和完善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中层领导人员管理制度。今年,工厂将成为公司制企业,其组织结构、管理体制等均要发生根本性变化。毫无疑问,中层领导人员的管理体制也必须调整,管理模式也要变化。为此,工厂将以创新的管理思想和科学的管理理念为立足基石,起草并出台《中层经营管理人员管理办法》为主体的中层领导管理系列制度。进一步明确管理权限、规范管理程序、分清管理层次、理清管理关系,界定管理对象,规定中层领导人员“上”和“下”的条件,从而达到通过“制度管人”的方式,对中层领导人员按公司制领导管理模式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2、建立科学的中层经营管理人员管理构架和合理的管理平台,进一步深化中层领导人员人事制度改革。今年,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进一步完善领导体制。将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实行产权代表委任制和公司经理聘任制,对中层管理人员实行分类分层次管理,对党政正职、副职、自聘领导、集体单位领导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二是疏通中层管理者能上能下的渠道。首先解决“上”的问题。今年继续完善和推行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民主评议、一把手组阁、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任职试用期等制度,进一步规范程序、加强全过程监督,扩大民主,认真落实群众对领导人员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努力为人才营造一个施展才能的平台,让优秀人才走上中层领导管理岗位。其次解决“下”的问题。要保持中层管理者队伍的活力,还必须疏通“下”的渠道。将采取平时考察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对那些工作平平淡淡、思路不开阔、工作无进展、没有开拓进取精神、工作不到位甚至扯皮推诿不负责的中层管理者,要给他们搭一个下的阶梯。将做到考核居末位者下;称职率达不达70%者下;经济技术指标连续在某个时间段内完不成者下;出现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或决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者下;不与总厂党政保持一致、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者下;不顾全大局、有意践踏民主,在群众中散布不利于团结言论,在工作中有意破坏团结者下。等等。三是实行中层经营管理人员职务资格认定制度,积极推行中层经营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四是建立完善中层后备人才选拔培养新机制。今年将推行中层后备领导人员公开招聘和资格认定制度。即公开选聘基本条件与方法,如工作能力、思想素质、年龄学历等,实行组织推荐、自荐和群众推荐相结,在指定的群体中通过初试、面试、考察等程序实行公开招聘中层后备领导人员,颁发中层后备人员资格证书,并建立中层后备人才库,在培训基础上压担子,并适时鼓励其竞聘中层领导岗位或委任其中层领导职务。以后,凡是各单位需自聘领导,必须在取得中层后备人员资格证的人员当中选用。
3、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高中层经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现代企业制度所要求的中层管理者与传统工厂制要求的中层管理者,无论在思想观念、知识能力、方法作风等方面都有根本的不同。被动、等待、单向、服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新时代所要求的是主动、创造、双向、互动精神。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层管理者,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改善个人与团队的心智模式,实现本人和所领导的团队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为此,今年对中层管理者的培训工作将突出重点,拓宽领域,改进方法,务求实效,在认真抓好“三个代表”等政治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采取指定必读物、写读书笔记、考学等形式,结合形势要求突出抓好两个重点的培训:一是结合公民道德教育,抓好中层领导人员爱岗敬业教育,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二是结合入世后对领导人员高要求需要,抓好世贸知识培训。目的是适应规则、转变观念,学会更好地运用法律手段管理企业经济,强化领导班子经济工作的功能,为企业营造全新的竞争环境和竞争能力。
4、围绕识准人才,进行以完善方法、强化责任、注重实绩为主要内容的中层管理人员考核制度的改革。一是改进考察方法。试行考察预告、差额考察、暗访考察等新的考察制度。二是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引进先进考核测评系统。三是突出考核重点、调整考核范围。按干部管理权限,实行分类分层次考核,加重对党政正职的考核管理和平时考核。四是建立公开讲评制度,畅通考核信息反馈渠道。在去年考核的基础上,将测评结果以书面形式反馈给中层经营管理者,以不同形式向班子反馈考核情况。这项工作现正在着手准备。到时每位领导人员将收到一份《2001考核测评结果反馈单》,《反馈单》上将有职工群众对领导人员“德、能、勤、绩及总体评价”情况,还有在班子中的排位和全体中层领导的排位情况。
5、强化中层经营管理人员作风建设。今年,将转变领导人员作风建设作为领导班子建设工作中的一个重点来抓。主要将围绕《xxx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层经营管理人员作风建设的决定》主体制度,加强监督、检查与落实,并采取有效措施和建立相关配套制度。一是加大群众监督力度。将通过电视台、厂报等媒体宣传领导作风建设的有关规定,接受群众举报和监督,并以建立中层管理人员作风建设意见箱的形式收集群众意见;二是加强检查,扩大监督范围。主要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对领导人员的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及娱乐场所的调查。三是实行领导人员思想作风定期报告评议制度。中层管理人员在一年中,必须按管理权限对上一级报告一次思想作风建设情况,组织上将不定期地在一定范围内组织民主评议,对有问题的要及时监督整改。四是建立诫免谈话制度。五是建立中层管理人员基层联系点制度。
6、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做好班子成员选拔和班子配备工作,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今年,结合企业改制的需要,从组织建设入手,将适时地对班子进行调整。为此,我们将从开发人岗资源的角度,加强中层管理者质能级分析,尽量做到人岗相适、年龄形成梯次、智能知识互补、气质性格相容,实现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和合理利用,充分发挥人岗资源的最佳效益,科学地搞好班子调整工作,真正做到党组织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同步建设,工作同步开展,确保企业改革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与时俱进,创新管理,巩固成果、夯实基础,切实加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着力于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的基础,也是国家政权的基础。要把抓基础、打基础的工作抓紧抓实,丝毫不能放松。为此,今年我们要努力抓紧“一个基础”、搞好“三项活动”。
抓紧“一个基础”即努力抓紧“党建工作基础”不放松。其实,这项工作,我厂已经开展有二年时间了,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我厂各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基础工作已有明显好转,并受到上级组织的高度肯定和好评。因此,集团公司党组决定,将组织其它单位来我厂对党建基础工作进行检查和交流。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鼓励,同时也是一种压力。为此,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将压力化为动力,努力巩固成果,合理调整目标,进一步夯实党的基础工作,使党建基础工作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一是巩固各党委、党总支的党建基础工作成果,重点改善直属党支部和各二级车间党支部的基础工作;二是抓好党建基础工作的创新工作。要注重实效性和单位个性化特色。三是提高党建基础工作的科学化管理程度。今年将在有条件的单位推行党建基础工作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试点工作。
搞好“三项活动”即围绕班子、支部和党员开展好三项评比活动。一是开展好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主题、以“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为人才办实事”为主要内容的班子评比活动。为让全体员工都仰慕知识分子,尊重知识分子,优待知识分子,争做知识分子,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崇尚科学,热爱学习的浓厚氛围。今年,将通过在班子中开展这项活动,用“多办实事”的方式,为优秀人才的教学、科研、产品开发、科技成果转化等智力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各类优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二是开展好“争创模范党支部”评比活动。将组织车间级党支部围绕支部基础工作、党员教育管理和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等内容,开展党支部评比活动,从而进一步强化组织细胞、增强支部战斗力和规范其支部工作。三是开展好以“迎十六大、向厂庆50华诞献礼”为主题的党员实践教育活动。今年,将以召开党的十六大和庆建厂五十周年为契机,一方面大力开展党史和厂情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增强“爱党爱厂敬岗”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激励全体党员积极参与到企业改革改制和经济建设的实践中来。
三、着力于提升党务工作者和组织部门的服务能力,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树立良好形象
新时期、新体制赋于了企业党的组织工作新的任务、新的内涵,从事组织工作的党务工作者任重道远。抓好组织部门和党务工作者的自身建设,是做好组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扎实抓好组织部门的自身建设,不断从“观念更新、强化服务意识和提高创新能力”上来塑好自身良好形象,以便更好地担负起新时期组织工作的历史重任。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开展“学理论、学业务、学电脑,加强实践锻炼”为主体的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党务工作者用科学的理论构筑自己的精神支柱,倡导树立尊重实际、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和敢于负责的风气,进一步提高党务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二是创新工作机制,强化组织部内部管理。今年,组织部门将在抓好理论学习的同时,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将主要建立部内人员工作联系点制度、建立健全调研责任制和落实谈话制度。同时加强内部基础工作,逐步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企业党的组织工作是企业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内容很丰富。今天,我未提到,包括《2002年组织工作要点》中也未提到的党员发展、民主评议党员、党内统计和党费管理这些工作,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或不要搞,而是在认真搞好这些工作的基础上,着重抓好以上三个方面的工作。
会后,各级党组织要按照2002年工厂党的组织工作要点,坚持正确的工作指导思想,根据本单位实际,抓住组织工作和经济工作的结合点,找准突破口,拿出可行的措施和计划;要能够坚持吃透上头,了解下头,从实际出发,在继承中不断创新,找准本单位最主要的问题,引导和帮助员工扬长创优;要针对企业特殊时期,特(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定工作任务,选准载体,开展好活动,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敢于探索,以正确的理论和上级的要求为指导,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升单位管理平台。
同志们,2002年工厂组织工作的方针政策和目标任务都已明确,全厂各级党组织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在工厂党委的领导下,继续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饱满的工作热情,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把组织工作抓紧抓实,保证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任务真正落到实处,收到成效。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