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转变就业观念 促进技校毕业生就业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转变就业观念 促进技校毕业生就业
作者:李俊敏 王素琴
来源:《职业·中旬》2011年第03期
技校生毕业后,可以进入工作岗位发挥自我专长,使自己得以生存于世。然而技校生在校期间对于自己的未来大多都是抱着漠不关心的态度,对于所要从事的职业也是不甚了解。转变技校生的就业观念,加强对技校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不仅是实现技校生顺利就业的有利措施,也是引导学生谋求自我发展的关键。
一、就业观
就业观实际上就是选择职业的观念,职业观是技校生对于要从事职业的观点和看法,是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在求职方面的具体体现,职业观能够反映出技校生在择业时的价值取向及不同的择业标准。在生活中,崇尚金钱的人以获得高收入为追求,崇尚权力的人以能“高升晋职”为追求,贪图享受的人以轻松安逸为追求等等不一而足。选择职业是人生大事,从某种程度而言,选择职业就是选择未来。技校生只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才能在学习生活中努力拼搏,努力进取。
二、技校生存在的错误就业观念
1.技校生的混文凭思想
大多技校生都认为进入技校只是为了混一张文凭,学好学坏都无所谓,只要拿到文凭就能进入企业找份工作。所以他们在校学习劲头不足,懒懒散散地混日子,既荒废了学业,也让父母的心血付之东流。这种思想其实是很可怕的,技术是一门任何时候都能够展现光芒的工具,而文凭只是一个间接的证明,它不能代表一个人的能力,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就业中的说服力不高。人们常说的用事实说话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拥有精湛的技术才拥有更多的选择权,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2.技校生对将要从事的职业期望过高
有的技校生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就认为自己一定要找高薪的企业,不愿从事那些工资低、工作量大的工作。其实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过程,所谓万事开头难,只有经过一定的磨练才会为成就大事业做出准备,再简单的工作也有它的价值。正确做好自我的价值定位,以平淡、踏实、认真的态度来面对所要从事的职业,不以物喜,不以物悲,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技校生对于所学专业的学习兴趣不高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技校生由于自身的学习功底差,学习兴趣不高,因而对于学习的专业研究得不深,认为学会就可以了,这种观念就是没认清当今社会发展的情形。激烈的社会竞争要求高科技人才,精湛的技术加上不断钻研的态度才是社会急缺的有用人才。因而,技校生在校就要培养自己的钻研精神,把专业的技术层次加深,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三、改变技校生就业观念的措施
1.要加强培养技校生的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是技校生就业的关键,技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因为技校生的专业技术是进入企业的硬保障。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会专业技术的技校生才能在人才竞争的热潮中激流勇进,争得一席之地。注重技校生的学习思想,加强监督作用,为技校生的专业学习做出应有的保障。
2.帮助技校生认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选择就业时怕苦怕累,贪图享受,过高地估计自己,认不清自己的现象时有发生,容易使自己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因此,技校教师应该教导学生正确对待就业。调查企业缺少的是什么人才,正确定位自己的方向,根据自身实际为自己定下目标并为之而奋斗。技校也可以采取社会实践活动,让技校生进入企业实践调查,帮助他们分析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让他们真正地做好自己的就业规划。通过引导技校生对自我的条件和社会所需职业素质要求进行综合分析,找准自己的定位。
3.加强技校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注重技校生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帮助技校生全面了解社会和企业对技校人才的要求,让他们能以社会需求为努力的方向,不断与社会的要求接近,同时拉近与企业用人标准的距离,帮助技校生找到最适合自己专业和个性发展的职业。另外,也要加强对技校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实用性人才。
转变技校生的就业观念,让他们能够正确、客观地对待自己将要选择的职业,摆正心态,认清自己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能够在技校中努力学习,发展自我,为将来的职业做最充分的准备。技校要帮助技校生转变就业观念,为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鑫龙煤业集团技工学校)
第二篇:浅谈医学专科毕业生如何转变就业观念
浅谈医学专科毕业生如何转变就业观念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目前社会的突出问题。随着我国执业医师制度的推行,对医学类毕业生就业要求越来越高。就业难题表现在市场,但其根本在学校。教学体制和教学内容调整,应以成才观念的变革为先导,顺应多元化就业市场体系的变化,满足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需求;关注基层,强化基础,强化社区医疗保障,是实现医学专科毕业生就业的关键。
[关键词]医学专科;毕业生;就业观念
[中图分类号]G6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20-0112-02
随着执业医师制度的推行,医疗行业对从业者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医学专科毕业生就业更是困难重重。在此环境下,如何转变医学专科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已成为其成功就业的关键。
一、医学专科毕业生就业观念分析
由于受传统思想影响,大多数医学类毕业生在选择报考医学院校时,其初衷就是为寻求一份稳定的工作,希望就业“一锤定音”,这就造成就业范围窄、难度大。
大城市中,生活条件较为优越,工作环境好,发展机遇多,生活质量较高,广大毕业生总希望留在大城市、大单位。即便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生活在城市的毕业生不愿放弃城市到基层、农村去工作;而来自农村的学生,考上大学走出农门,毕业后也没有再回基层、农村工作的想法。
医学类毕业生就业时存在等、靠思想,一方面,受传统就业观念影响,一些毕业生还没有完全走出计划经济时代下统包统分的思维定势,认为学校、社会、家庭培养了我,给自己安排一份工作是合情合理的;另一方面,人都有惰性,总不愿自己主动去努力,在就业中遇到困难,就会产生退缩、畏难情绪,总把希望寄托到学校、家庭上,自身缺乏敢拼、敢闯的勇气与毅力。
二、专科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前些年,医学院校毕业生供给小于需求,是毕业生的“卖方市场”。如今,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医学院校毕业生供给紧缺已成为历史。特别是一些地方卫生学校升格为大专,医学专科毕业生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由供不应求转为供大于求,从而使就业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这是一个不以高校毕业生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性转变,对医学院校解决学生就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学校应加强对就业工作的指导
学生是学校的“产品”,而毕业生的就业率直接反映“产品”的“质量”,地方党委、政府也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将其作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学生就业前景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学校今后的发展趋势。因此,学校应对就业工作给予充分重视。要建立健全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和制度,配备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人员,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同时,加大就业经费投入,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教育的整个过程。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为医学毕业生做好职业规划,显得非常重要。虽然高学历是一个很重要的就业选择指标,但具有真才实学,且能掌握一定的择业技巧,同样能被自己所中意的用人单位录用。
(二)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开设职业生涯进修
要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就要积极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这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根本所在。因此,学科和专业结构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社会要求,适应市场需求,以此作为学校办学和培养模式、学科专业设置的依据。通过学科和专业结构调整,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相脱节的问题,根据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情况开设专业录取学生。通过开设职业生涯选修课,向学生们系统地讲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过程、任务、步骤,并运用测验的方法让学生们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探索;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能够作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决策。然后,可以通过大量的案例或团体训练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进行具体操作,比如就业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应聘技巧、签约以及创业等。这样,学生们就能“有的放矢”,从容面对职场上的“刀光剑影”,更快地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
(三)努力拓展就业渠道
要“走出去”、“请进来”, 对有用人潜力的单位应高度关注与进行积极沟通,完善以学校为主的就业市场建设,在参加综合性洽谈会的同时,以学校为单位举办专场招聘会。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机会,又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学校在社会的影响力,有利于今后学校各项事业的开展。
(四)加强就业指导
就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就业指导力度,对毕业生的价值观、择业观进行正确引导,调整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增强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淡化就业单位的“公有”、“私有”观念,使毕业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念。要积极引导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理念。针对部分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只看眼前自身的利益,忽视国家、社会需要及自己今后的发展前景,盲目追求高薪、高待的现象,就业指导部门应加强思想上的引导,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利用各种形式深入社会、了解社会、体验社会,培养毕业生务实的工作态度,从思想观念上教育毕业生树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职业道德观,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三、医学专科毕业生应如何转变就业观念
医学专科毕业生要实现广泛就业,应及时转变就业观念,勇于走出医学狭隘,到西部、基层、农村,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大众化就业观。
(一)走出医学藩篱,拓宽就业渠道
随着国家对医疗卫生行业从业人员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医学专科毕业生就业变得越来越困难。广大医学毕业生在校期间,就应该及早做好准备,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动手能力,做到一专多能,以便随时选择各种行业和岗位。
(二)准确定位,树立大众化就业观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与“精英教育”时代的结束,标志着大学生已成社会普通劳动者的一部分。因此,毕业生要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职位要求,找准自己就业的社会定位。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在社会需求中要有客观定位。如果毕业生自我定位准确,期望的条件符合客观情况,对用人单位的要求越简单,毕业生求职将越容易实现。反之,条件越多、越高,实现起来越难。作为医学专科毕业生,就业面相对狭窄,要怀着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态,调整就业期望值,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以多种方式实现就业。
(三)到基层、西部、农村去就业
基层、西部、农村是我国目前最有潜力的就业市场,那里缺少更多的人才,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这就为医学专科毕业生就业开辟了新的天地。
(四)脚踏实地,着眼未来
绝大多数毕业生在就业时总是过于看中眼前的工资待遇,而不从学习知识、积累经验、提高能力方面来考虑,缺乏战略眼光。看待一份工作好与坏,不能只看起初的工资待遇,更要看这份工作是否适合自己,是否具有成长性。只要有能力、有学识还可以找到发展的机会。如果一开始就高不成低不就,只会错失发展良机。只有放宽心态,才能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在选择的岗位上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事业成功是每个大学生梦寐以求的人生目标,然而,通往成功之路并不平坦,只有确立远大目标,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才能走向成功。引导和鼓励更多的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同样大有作为。这里可以磨炼意志,增长才干,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M].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2007.[2]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3]杨宜勇.失业冲击波[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7.[4]]厉以宁.经济学的伦理问题[M].北京:三联书店,1995.[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结构调整中的就业问题”课题组.缓解就业压力要坚持城乡统筹――城市中的农村劳动力问题[J].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1998,(65).[6]唐绍欣,刘雯.80年代以来西方失业理论的新进展[J].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1999,(1).[7]郭庆松,马道双.国外失业理论述评[J].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1999,(2).[8]李俊.失业及其替代关系选择――我国失业的对策[J].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1997,(5).[9]张烈军.西方失业理论及其借鉴意义[J].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1997,(8).[10]陈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西方失业理论[J].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1995,(7).
第三篇:大学生如何转变就业观念
大学生如何转变就业观念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06调查报告”中在对“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的认识上,毕业生和企业的选择截然不同。毕业生更关注于从知识层面提高自己,认为“提高技能”和“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在企业界看来,首要的却是“学生调整就业心态”,“学生提高职业素质”和“提高学生技能”反倒退居其次。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应当培养良好的择业心态,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就业观。
首先,要积极、主动寻求就业,而不能被动的“等、靠、要”。很多毕业生把希望寄托在社会关系资源上,出现了求职“全家总动员”的现象;一些毕业生则依靠学校解决就业问题。事实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已经实现用工制度的双向选择,大学生主动“推销”自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现就业的途径,因为能否胜任工作还是要靠自己的能力说话。
其次,要破除传统就业观念,实现多元化就业。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承受着来自社会和家庭中传统观念和传统心理的压力,仍然把留在大城市、端上“铁饭碗”作为首要选择,也有不少大学生倾向于选择外企、合资企业等薪酬较高的职业,但很少有人选择西部和基层,这就使就业成了过“独木桥”。其实,很多岗位还是非常需要大学生的。比如,近年来,一批新型适应非正规就业方式的职业正在不断涌现,自由演艺人员、软件开发人员、翻译人员、美工设计者和自由撰稿人等自由职业岗位在社会上走红,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见,只要大学生能转变观念、面对现实,就不难找到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
第三,避免盲目追求,正确认识自我。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过渡期,一些当代大学生缺乏应有的危机意识,“眼高手低”,盲目追求就业中的高层次、高薪酬,在择业类型和择业区域上出现“扎堆”现象,造成了供求脱节,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据调查,我国2006年对大学生的需求量大幅度下降,2006年全国共有413万名高校毕业生涌向就业市场,较去年增加22%。这一增一减更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毕业生只有改变以前的“精英就业”观念,树立“人职匹配”的“大众化”就业观,才有可能实现就业。
学生读大学主要是为了从事技术岗工作.(与职校生竞争的不是一档工作)现在大学生面临就业的巨大压力,但不应只看到自己,工人岗(含职校生)尽管岗位众多也一样面临下岗再就业的巨大压力.所以我们要勇敢面对.努力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怨天尤人不如自己努力.大学生毕业最好努力结合自己的专长找技术岗工作.努力争取考研或就业谋生,做自己想做的事.
第四篇:转变就业观念,促进普通高校师范生就业论文
关键词:普通高校师范生就业观念转变
摘要:近几年来,“就业难”问题逐渐成为学校、学生、家长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也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当前的就业现状,普通高校师范生如何通过转变就业观念,走出就业窘境,是值得我们关注和讨论的问题。
一、当下普通高校师范生的就业观念
(一)职业期望值偏高
高校师范生毕业后急于想从事自己的本职专业,认为师范专业毕业的一定可以在教室这个职业里找到不错的工作,却不愿意从事哪些薪酬较低、工作量较大的工作,致使工作难找。从马克思哲学的角度来讲,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所谓万事开头难,只有从基层干起,从小事干好,才能磨练干大事的能力。普通高校师范生从一毕业就想在教育界里获得很好的职位和薪酬,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二)抗打击能力差,逃避竞争
部分高校师范生看到目前社会上的竞争压力和就业压力,转而“深造”,选择了读研或是其他方式避免与社会的“刀光血影”正面交锋,虽然读研和继续深造不失为有志学生提升自我的一个不错的选择,但不可否认的是,的确有一部分学生是为了逃避社会压力而选择继续留在学校的。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往往是觉得自己能力不够,心理自卑,面对用人单位时很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的心理,从而严重影响了择业与就业。
(三)追求个人私利,功利化思想严重
高校师范生在选择择业时,往往首先会考虑薪酬待遇、工资福利、工作是否稳定等问题,而不考虑奉献,有时为了个人私利甚至损害他人的利益。就业中的现实主义倾向取代了自己的理想,所有的目标都围绕着金钱和利益转动,造成了现在毕业生“眼界高、能力低”的现状,加剧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困难。
(四)就业依赖心理严重
80后90后的青少年,多数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在家里得到父母过分的溺爱,依赖心理比较严重。在面临就业的时候,也希望通过父母的关系找到满意合适的工作,自己在择业时却反倒拿不定注意,事事依靠家里人,而不愿付出自己的努力。其次,部分大学生认为找工作必须靠关系,从而不注重自身实力的提高,坐等父母的安排。
二、转变大学生择业观念的实践
大学生就业观念是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依据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对就业活动进行价值判断的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反应,就业观念作为一种主观意识,它对就业行动具有重要支配作用。因此,高校促进大学生就业关键在于学生择业观念的转变。
(一)毕业生树立自主创业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自主创业是通过采取单干、合伙等方式谋求工作岗位,从事技术开发、科技服务以及其他经营活动来创造就业岗位,并依法获得劳动报酬的就业方式。此外,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大学毕业生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否则将会被职业无情地淘汰。大学毕业后的延伸学习和重新学习,对于选择及重新选择职业岗位和取得职业成就,无疑具有同样重要。
(二)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
毕业生不必急于在刚毕业时就找到很好的的工作,捧上“金饭碗”或“铁饭碗”,而应该先选择就业,先保证有工作,再在已有的职业上不断进取,谋求更好的发展。如果一开始就抱着非哪个职位不就业的观念,那么就会错过很多让自己提升的机会和可能,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与自己心仪的职业失之交臂。
(三)注重文化内涵修养,提高就业竞争力
在每年的毕业生就业浪潮中,有很多毕业生不能就业,很大部分原因是缺少素质,使用人单位不敢用人。因此,毕业生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内涵,不断地替身自我和塑造自我,使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与社会的需求贴近。同时注重自己个人的能力和个性的发展,促进自己全面素质的提高,提高自己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
(四)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
有竞争就有风险,参与竞争就难免要受到挫折。学校要对于就业竞争中的大学生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其要注意提高遭受挫折后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同学们把挫折看成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主动摆脱受到挫折后的颓丧情绪,总结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就业目标,绝不能因此而灰心丧气,一蹶不振。
三、结束语
普通高校师范毕业生是国家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是培养祖国下一代的中坚力量。因此,师范毕业生要不断地提升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己的人格,发展自己的内涵,破除自己一些根深蒂固的错误的就业观念,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己长远发展的需要,理性地择业和就业,并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地改变和发展自己,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环境,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冯炎莲.当代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念的分析与对策[J].职业圈,2007(1)
[2]姚炳良,曹红霞.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1)
[3]李从军.价值体系的历史选择[M].人民出版社,2004
第五篇:浅谈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
浅谈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
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新旧就业观念的剧烈冲撞和价值观的重新定向与形成有助于学生准确自我定位,在社会需要与自我价值之间找到理想的结合点的科学就业观,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大学生就业观特点、就业观转变、转变原因及树立科学就业观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的“两大转变”
1.择业从“等待分配”到“自主选择”。紧随时代的变迁,大学生的就业观经历了从“等待分配”到“自主选择”的纵向转变。等待就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消极”的就业观念。国家提供各种相关的优惠政策,为顺利毕业的大学生提供各种优厚的待遇,安排恰当的工作。大学生也普遍认为,只要通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考上了大学,就等于“端到了铁饭碗”,就能够有个较稳定的工作,受到政府政策的照顾,不用为找不到工作而发愁。由此当时的大学生大多安于现状,等待着国家政府安排就业。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时学生的就业压力,促进了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当时的大学生缺乏就业压力感,挫伤了就业的积极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施各种政策,以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及竞争力。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当代大学生已深刻意识到“今天不能抱着昨天的就业观念去面对明天的就业局面”。“铁饭碗”已不再适用于当今形势,“主动择业”已成为了当代大学生择业主流。选择用新的就业观念去迎接明天的严峻的就业考验,积极争取适合自己的就业之路,在选择的基础上,主动推销自己,充分表现出自我高尚的职业道德与良好的工作能力。这样的择业方式才能在激烈的环境当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2.择业从单一性走向多元性。随着社会就业制度的变迁和就业压力的增大,当今的大学生已经学会主动适应社会,体现出很强的主动意识、自我意识与竞争意识,以更加多元化的选择主动适应新的就业形势,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就业类型上。大学生择业取向的范围增加,从以往的无风险的国有性质的单位走向如民营大中型企业、私营企业等各行各业,或参军入伍等。
第二,就业地理位置上。以往很多大学生在考虑到距离与发展环境、前途时,都倾向于家乡或大城市。现如今,在新的就业环境形势下,大学生更多地选择有广阔发展空间、就业
机会的地理位置,如大城市、沿海城市、城镇、西部边远贫困地区等。
第三,就业途径上。以往就业途径主要是单一的有岗位就业,现在就业途径出现了多样的形式,如自主创业、自由职业者、出国族等。大学生就业的“城市依赖性”也大大减轻,就业观念、就业空间等呈现出多元性。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提高,就业观念的转变,多元化的就业观念不仅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自我人格魅力及素质修养。中国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有了极具竞争力的大学生,国家的明天将更有希望。
二、就业观念转变的原因
1.自身因素的影响。影响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因素很多,但归根结底最为重要的是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自身素质中对就业观具有深刻影响的核心素质有:思想品德素养和个人心理素质。(1)思想品德素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有助于他们学习目标的实现以及高级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反映着自我认识与价值。(2)个人心理素质:个性是兴趣、气质、性格等心理特征的综合反映。不同个性心理素质的大学生适应着不同的职业群,不同个性心理素质的大学生对职业有着不同的追求。在选择就业岗位的时候,大学生一般会考虑适合自身发展、适合个人心理的职业,这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日后在快乐中就业,也有助于在快乐工作中取得更大的突破。
2.就业政策的作用。在当今激烈的就业环境下,国家针对大学生就业提出的“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等一系列政策,为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大学生的自身努力下,就业压力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就业观念也会向良好积极的方面转变。
3.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不协调的影响。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就业岗位也呈现了梯级性的变化。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状况不是完全依赖于市场的实际需要来制定教育目标及教育内容的,相对于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而言,出现了相对滞后的局面。专业性对口不高的大学教育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大学生只好转变就业观念,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4.就业机会的不公。社会大力提倡公平正义,但在少数领域却也存在着不少的不公平现象,就业是其中比较明显的领域。目前不少用人单位在进行人才选择的过程中,只顾眼前利益,只认关系,徇私情选用人才,那些学历层次高、有真才实学、工作能力强的学生,却因为没有“关系”而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用人存在偏见以及性别歧视。不良的社会风气,很
容易打消人的积极性,甚至产生“愤世嫉俗”的错误观念,从而形成错误的就业价值观念。这无疑对大学生就业观的转变造成了消极影响。
三、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的特点
社会在发展,竞争也在加剧,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就得努力提高自己综合素质,转变就业观念,形成正面的就业取向,积极地适应社会。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呈现出了以下新的特点:
1.自主性增强。大学生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怎样工作,很大程度上都由大学生自己决定。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个人爱好、实力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兴趣指引下选择的工作,更有益于自我潜能的发挥。
2.多元性增强。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当代大学生择业时,倾向于多重考虑,就业类型上不断扩大方向,如公务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大中型企业、民营大中型企业、乡镇企业等各行各业;就业地理上,扩展到大城市、沿海城市、城镇、西部边远贫困地区;就业途径上,自主创业、自由职业者、参军入伍、出国族等。多元化的就业取向有助于让“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为锻炼其能力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3.竞争性增强。“优胜劣汰”是自然规律,也是现代生活的显著体现。良好的工作能力、高效的组织水平、和谐的人际关系、吃苦耐劳的精神、积极向上的毅力等,是一个成功的就业者不可或缺的要素,当代大学生应该有意识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以便在将来的就业环境中居于有利地位。
4.职业定位明确。当代大学生在自主择业时,能明确自己喜欢及爱好的职业,有着明确的目标取向。定位准确,有利于抵抗外界的干扰,求得自身的和谐发展。
四、大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的对策
大学生毕业后将步入社会,寻求自己的生存以及发展空间,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定向。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正确的就业观念是指在就业之前要认真地衡量自己各方面的特点,衡量自己的综合素质有多高,衡量自己的专业知识有多少,实际操作能力有多强等,根据自身的实际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这样不仅有助于提升自己应聘成功的概率,同时也有助于发挥自己的实际潜能。当代大学生要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
1.认清严峻的就业形势,珍惜就业机会。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就业再就业的形势依然较为严峻,就业压力较大。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大学生的就业高峰与社会的就业高峰重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开始凸显。当有机会就业时,要珍惜就业机会,虽然有些岗位不是自己非常满意的,但这个岗位比较适合自己,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就应该积极就业,为以后更满意地就业积蓄力量。
2.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再创业”的三步走战略。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先就业,再择业,再创业”的三步走战略的内在必然联系。大学生刚毕业,缺乏工作经验,缺少资金储备,缺少人际关系,所以对就业岗位的选择缺乏资本。当有比较适合自己的岗位时,就应该“先就业”,实现从大学跨入社会的第一步,以免成为“啃老族”。现在用人制度早已改变了改革开放以后的“一个岗位定终生”的现象,工作以后仍然可以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岗位,实现“再择业”。要“再择业”应该做到两点:一是埋头工作,二是抬头看社会。埋头工作,完成好自己的本职任务,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充分地了解社会,充分地认识自己,并不断地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当时机未到的时候,就把自己的厚度积累起来,当时机来临的时候,就能奔腾入海,成就自己的未来。当有了更好的工作,有了工作经验,有了一定资金,有了一定人际关系,自己有创业要求的时候,创业就迎刃而解了。
3.明确学习目的,扎实学好专业,积极参加实践,提升综合能力。众所周知,现在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时不仅仅关注专业知识水平,更重视一个人的综合能力,考察应聘者的行政办事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以及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等。所以,大学生不能单一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而应全方位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在学好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乐观的心态,关注社会,做好职业规划,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能客观分析、正确评价与定位自己;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努力拓展自己的见识和人际关系网。只有全面发展自己,才能满足更多、更重要岗位的需求。
4.就业观念有待进一步更新。当前就业问题上,部分大学生就业观念滞后,缺乏主动择业、创业的积极性。且不从自身条件和实际出发,就业期望过高。这种就业观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必然处于劣势。认清就业形势,把握个人追求,结合社会需求,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注重能力培养,敢于推销自己,树立流动就业观念,开展终身学习,才是一个具有就业竞争力的大学生应该具有和秉承的观念。
总之,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只有从我做起,更新观念,准确定位,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在就业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成就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