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3D打印技术的发展前景及对策
浅析3D打印技术的发展前景和对策
摘要:3D打印技术,毋庸置疑,已成为可预见未来的核心技术革命之一,其发展之势如日中天,不可逆转。注目时局,高度重视3D打印技术的研发并稳步推进其试点运行将成为积极应对3D打印技术浪潮袭来的应有之态度及举措。
关键词:3D打印技术,发展前景,态度对策
引 言
众所周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分别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化的使用为标志,以其强大的生产力解放为基础,深刻地改变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的面貌,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显而易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更是当今世界格局下各国综合国力比较的核心指标之一,可以说,最新最前沿的科学技术的掌握和最早应用推广,将是未来国家间竞争的重要体现和地位分水岭。那么,当下最值得关心注目的科学技术是什么呢?毫无争议,3D打印技术将占一重要席位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一、3D打印技术的扼要介绍
3D打印技术目前最为引人注目的当推3D打印机,鉴于此,本文将把3D打印机作为其技术典型来探讨。3D打印机诞生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是由美国科学家最早发明的。3D打印机是指利用3D打印技术生产出真实三维物体的一种设备,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特殊的耗材(胶水、树脂或粉末等)按照由电脑预先设计好的三维立体模型,通过黏结剂的沉积将每层粉末黏结成型,最终打印出3D实体。3D打印过程可分为两步,首先在需要成型的区域喷洒特殊的胶水,然后均匀喷洒粉末,粉末遇到胶水会迅速固化黏结,没有胶水的区域仍保持松散状态,重复这一过程直到实体模型被“打印”成型。由于其分层加工的过程与喷墨打印机十分相似,所以被称为“打印机”。[1]
二、3D打印技术的发展前景
正如著名的《经济学人》最近描述了3D打印技术的前景——这是一种新型的生产方式,能够促成第三次工业革命。根据研究3D打印机的前贤报告,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一窥其势。未来5-10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市场需求的扩大,3D打印机将呈现四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一)3D打印速度和效率将不断
提升。随着开拓并行、多材料制造工艺方法的采用,打印速度和效率有望获得更大提升;
(二)3D打印材料更加多样化。随着先进材料的不断发展,智能材料、纳米材料、新型聚合材料、合成生物材料等将成为3D打印材料;
(三)3D打印机价格大幅下降。一些较小规模的3D 打印机制造商已经开始推出一万美元以下的3D打印机。随着技术进步及推广应用,3D打印机的价格有望大幅下降。
(四)3D打印机应用领域更加广泛。3D打印机诞生后,早期主要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医疗、建筑等行业的模型制作。随着其进一步走向成熟,3D打印机已开始用来制造汽车、飞机等高科技含量零部件、皮肤、骨骼等活体组织。专家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从鞋、眼镜到厨房用具、汽车等各种产品都可以用3D打印机生产出来。[2]
三、3D打印技术的革命意义
3D打印技术的发展前景如此之广阔,发展势头如此之强劲,那么其对现有的生产关系及模式有何影响呢?据社会科学家研究推测,3D 打印机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革命性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制造工艺的深刻变革。3D 打印的特点在于通过逐层堆积材料进行加工,而不是通过去除多余材料进行加工。因此,这项工艺也被称作“堆积制造”或“添加制造”。这改变了通过对原材料进行切削、组装进行生产的加工模式,节省了材料和加工时间,带来了制造工艺的深刻变革。
(二)制造技术的重大飞跃。3D 打印技术是一种新兴的高科技技术,综合应用了CAD/CAM 技术、激光技术、光化学以及材料科学等诸多方面的技术和知识,3D 打印技术的不断成熟将推动包括新材料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和堆积制造技术实现大的飞跃。
(三)制造模式的一次“革命”。3D打印作为一种新的加工工艺,将改变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以装配生产线为代表的大规模生产方式,使产品生产向个性化、定制化转变,实现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3D 打印机的推广应用将减少产品推向市场的时间,产品用户只要简单下载设计图在数小时内通过3D 打印将产品“打印”出来,从而不需要大规模生产线,不需要库存大量的零部件,不需要大量的工人。[3]
四、3D打印技术的态度对策
3D打印技术发展前景看好,对社会大生产领域又将带来革命性的意义,那么作为孜孜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应当仁不让、毫不犹豫地接过这根
技术革命接力棒并奋而追之。古语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诚然,3D打印技术已成世界技术革新之潮流,不可逆转,但首先还是得摸清它对我国是实质性影响,方能更有效地科学判断并理性制策。谈到影响,固然就得一分为二,即积极影响和负面作用。3D打印技术对我国之积极影响首先表现在为我国制造技术的赶超带来机遇。3D打印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与其他成熟技术相比,无论在技术创新还是应用上,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相对较小,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缩短差距。其次体现为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加快制造业升级。3D打印的推广应用将带动包括3D设计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给我国制造业升级带来新机遇。
其负面作用更是不容小觑,应认真分析对待。正如前述,3D打印机的技术特性决定了其不需要大规模生产线,不需要库存大量的零部件和工人劳动力。所以首当其冲的便是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可能带来巨大冲击。3D打印这一生产模式改变了过去大规模生产线的制造模式,所需工人将大幅减少,使得劳动力成本在生产成本中的比重降低,我国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将进一步被削弱,这对当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我国制造业将带来较大冲击。另一方面则是可能进一步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美欧等发达工业化国家在3D打印机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其产品在全球3D打印机行业占有绝大多数市场份额。我国虽然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进3D打印机的研发,但还主要停留在设计和样机开发,尚没有一款具有国际水平的3D打印机推向市场。如果不加快推进3D打印机的研发及推广应用,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进一步加大。
简要探讨了3D打印技术对我国的影响,那么应以何姿态去面对并处理好这些客观问题呢?笔者认为,为加快推进3D打印机的快速发展,我国应主要从三个方面着力推进:其一,应高度重视3D打印技术发展。我国应该高度重视3D打印技术可能带来的制造业革命,深入分析全球3D打印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建立3D打印机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体系,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3D打印机中长期发展战略。其二,加大对3D打印机研发。建议将3D打印机纳入《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与工艺。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合作,研究建立以现有的几家科研机构为主体,同类主要企业为载体的产业联盟,加强产学研的沟通与交流,尽快将商用打印机推向市场。其三,加快
3D打印机的推广应用和试点示范。选择高端汽车零部件、医疗等重点行业领域进行推广应用和试点示范,积极探索和积累3D打印机的运营和管理经验。[4]
综上所述,3D打印技术是方兴未艾的在可预见未来的核心技术革命之一,在全世界社会大生产领域内势必将引发深刻的革命性意义,我国应高瞻远瞩,及时果断地把握好时代气息,积极有效地应对好3D打印技术并使之为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服务。
参 考 文 献
[1] 刘欣灵,《3D打印机及其工作原理》,《网络与信息》,2012年8月版
[2] 潘巍,《3D打印机:进入主流指日可待》,《微电脑世界》,2012年12月版
[3] 汤敏,《3D打印机将极大冲击中国市场》,《上海企业》,2013年1月10
[4] 同上
现 代 科 学 技 术 课 程 论 文
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业: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姓名:徐文滔
学号:12121842109
第二篇:轧钢技术发展前景
轧钢技术发展前景
世界轧钢工业的技术进步主要集中在生产工艺流程的缩短和简化上, 最终形成轧材性能高品质化、品种规格多样化、控制管理计算机化等。展望未来, 轧钢工艺和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铸轧一体化
利用轧辊进行钢材生产, 因其过程连续、高效、可控且便于计算机等高新技术的应用, 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 以辊轧为特征的连续轧钢技术仍将是钢铁工业钢材成型的主流技术, 但轧钢前后工序的衔接技术必将有长足的进步。在 2O 世
纪, 由于连铸的发展, 已经逐步淘汰初轧工序。而连铸技术生产的薄带钢直接进行冷轧, 又使连铸与热轧工序合二为一。铸轧的一体化, 将使轧制工艺流程更加紧凑。同时, 低能耗、低成本的铸轧一体化, 也是棒、线、型材生产发展的方向。
2.轧制过程清洁化
在热轧过程中, 钢的氧化不仅消耗钢材与能源, 同时也带来环境的污染, 并给深加工带来困难。因此, 低氧化燃烧技术和低成本氢的应用都成为无氧化加热钢坯的基本技术。酸洗除鳞是冷轧生产中最大的污染源, 新开发的无酸清洁型(AFC)除鳞技术, 可使带钢表面全无氧化物、光滑, 并具有金属光泽。无氧化(或低氧化)和无酸除鳞(氧化铁皮)这两项被称为绿色工艺的新技术, 将使轧钢过程清洁化。
3.轧制过程柔性化
板带热连轧生产中压力调宽技术和板形 控制 技术 的 应用, 实现了板宽的自由规程轧制。棒、线材生产的粗、中轧平辊轧辊技术的应用, 实现了部分规格产品的自由轧制。冷弯和焊管机也可实现自由规格生产。这些新技术使轧制过程柔性化。
4.高新技术的应用世纪轧钢技术取得重大进步的主要特征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板形自动控制, 自由规程轧制, 高精度、多参数在线综合测试等高新技术的应用使轧钢生产达到全新水平。轧机的控制已开始由计算机模型控制转向人工智能控制, 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将实现生产过程的最优化, 使库存率降低, 资金周转加快, 最终降低成本。
5.钢材的延伸加工
在轧钢生产过程中, 除应不断挖掘钢材的性能潜力外, 还要不断扩大多种钢材的延伸加工产业, 如开发自润滑钢板用于各种冲压件生产, 减少冲压厂润滑油污染;开发建筑带肋钢筋焊网等, 把钢材材料生产、服务延伸到各个钢材使用部门。随着工业的发展和轧钢技术的进步, 轧钢工艺的装备水平和自动控制水平不断提高, 老式轧机也不断被各种新型轧机所取代。按照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 轧钢技术发展的重点也转移到可持续发展上, 在保证满足环保要求的条件下, 达到钢材生产的高质量和低成本。
在20世纪末,世界轧钢技术发展迅速。轧钢生产在自动化、高精度化、连续化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轧钢生产是将钢锭或钢坯轧制成钢材的重要生产环节和主要方法。因为用轧制方法生产出的钢材,具有生产率高、生产过程连续性强、品种多、易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等优点,而且比锻造、挤压、拉拔等生产产品,性能更高,成本更低。目前,约有93%的钢都是经过轧制成材的。有色金属生产也大量应用轧制方法。
轧钢生产的主要产品为建筑、造船、汽车、石油、化工、国防、矿山等专用钢材。目前,我国轧钢生产的钢材品种主要有薄钢板、硅钢片、钢带、无缝钢管、焊接钢管、铁道用钢、普通大型材、普通中型材、普通小型材、优质型材、冷弯型钢、线材、特厚钢板、中厚钢板等。轧钢生产的产品按钢材断面形状分为:钢板、钢管和型钢。型钢是一种应用范围广泛的钢材。我国型钢产量占钢材总产量的25%~30%。型钢按用途分为:普通型钢和专用型钢。从断面形状又可分为异型断面型钢和简单断面型钢。从生产方式的角度又可分为焊接型钢、弯曲型钢和轧制型钢。
板带材也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钢材,我国的板带材产量占钢材总产量的45%~55%。板带钢按应用领域分为建筑板、桥板、船板、汽车板、电工钢板、机械用板等。按照轧制温度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热轧板带和冷轧板带。钢板按厚度分为:中厚板、薄板和箔材。
钢管的用途主要有建筑用管和石油管道等。我国钢管产量占钢材总产量的10%~15%,钢管的规格一般用外形尺寸及壁厚标称。其断面一般为圆形管,也有多种异型钢管和变断面钢管。钢管从制造角度划分为无缝钢管、螺旋钢管与直缝钢管、冷轧钢管等。按断面形状划分为圆形管、异型钢管和变断面钢管。这些品种齐全、样式繁多的钢管被应用在管道、石油运输,锅炉侧壁、地质钻探、轴承及注射针管等方面。
随着轧钢工艺及轧钢技术的不断发展,钢材的生产范围将不断扩大,产品品种也将不断增多。近年来我国许多有价值的钢板产量大幅度增长,冷轧硅钢片2003年已达89.6万吨,镀锡板2002年已经达到110万吨,管线钢、石油管、耐火钢板、冷轧不锈钢板产量达55万吨。
轧机的发展史
据说在14 世纪欧洲就有轧机﹐但有记载的是1480 年意大利人 达 ' 芬奇(Leonardo da Vinci)设计出轧机的草图。1553 年法国人布律列尔(Brulier)轧制出金和银板材﹐用以制造钱币。此后在西班牙﹑比利时和英国相继出现轧机。1728 年设计的生产圆棒材用的轧机为英国设计的生产圆棒材用的轧机。英国于1766 年有了串行式小型轧机﹐19 世纪中叶﹐第一台可逆式板材轧机在英国投产﹐并轧出了船用铁板。1848 年德国发明了万能式轧机﹐ 1853 年美国开始用三辊式的型材轧机﹐并用蒸汽机传动的升降台实现机械化。接着美国出现了劳特式轧机。1859 年建造了第一台连轧机。万能式型材轧机是在1872 年出现的﹔20 世
纪初制成半连续式带钢轧机﹐由两架三辊粗轧机和五架四辊精轧机组成。
中国于1871 年在福州船政局所属拉铁厂(轧钢厂)开始使用轧机﹔轧制厚15mm 以下的铁板﹐ 6 ~ 120mm 的方﹑圆钢。1890 年汉冶萍公司汉阳铁厂装有蒸汽机拖动的横列双机架 2450mm 二辊中板轧机和蒸汽机拖动的三机架横列二辊式轨梁轧机以及 350/300mm 小型轧机。随着冶金工业的发展﹐现已有
多种类型轧机。、轧机的分类
轧机可按轧辊的排列和数目分类﹐可按机架的排列方式分类﹐也可按生产的产品分类﹐分别列于表 1 轧机
按轧辊的排列和数目分类﹑表 2 轧机按机架排列方式分类和表 3 轧机按生产产品分类。
8、轧机的发展
现代轧机发展的趋向是连续化﹑自动化﹑专业化﹐产品质量高﹐消耗低。60 年代以来轧机在设计﹑研究和制造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使带材冷热轧机﹑厚板轧机﹑高速线材轧机﹑ H 型材轧机和连轧管机组等性能更加完善﹐并出现了轧制速度高达每秒钟 115 米的线材轧机﹑全连续式带材冷轧机﹑ 5500 毫米宽厚板轧机和连续式 H 型钢轧机等一系列先进设备。轧机用的原料单重增大﹐液压 AGC ﹑板形控制﹑电子计算器过程控制及测试手段越来越完善﹐轧制品种不断扩大。一些适用于连续铸轧﹑控制轧制等新轧
制方法﹐以及适应新的产品质量要求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各种特殊结构的轧机都在发展中。
轧机的主要设备有工作机座和传动装置
1)工作机座。由轧辊﹑轧辊轴承﹑机架﹑轨座﹑轧辊调整装置﹑上轧辊平衡装置和换辊装置等组成。
a.轧辊:是使金属塑性变形的部件。
b.轧辊轴承:支承轧辊并保持轧辊在机架中的固定位置。轧辊轴承工作负荷重而变化大﹐因此要求轴承摩擦系数小﹐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而且要便于更换轧辊。不同的轧机选用不同类型的轧辊轴承。滚动轴承的刚性大﹐摩擦系数较小﹐但承压能力较小﹐且外形尺寸较大﹐多用于板带轧机工作辊。滑动轴承有半干摩擦与液体摩擦两种。半干摩擦轧辊轴承主要是胶木﹑铜瓦﹑尼龙瓦轴承﹐比较便宜﹐多用于型材轧机和开坯机。液体摩擦轴承有动压﹑静压和静-动压三种。优点是摩擦系数比较小﹐承压能力较大﹐使用工作速度高﹐刚性好﹐缺点是油膜厚度随速度而变化。液体摩擦轴承多用于板带轧机支承辊和其它高速轧机。c.轧机机架:由两片“牌坊”组成以安装轧辊轴承座和轧辊调整装置﹐需有足够的强度和钢度承受轧制力。机架形式主要有闭式和开式两种。闭式机架是一个整体框架﹐具有较高强度和刚度﹐主要用于轧制力较大的初轧机和板带轧机等。开式机架由机架本体和上盖两部分组成﹐便于换辊﹐主要用于横列式型材轧机。
此外﹐还有无牌坊轧机。
d.轧机轨座:用于安装机架﹐并固定在地基上﹐又称地脚板。承受工作机座的重力和倾翻力矩﹐同时确保
工作机座安装尺寸的精度。
e.轧辊调整装置:用于调整辊缝﹐使轧件达到所要求的断面尺寸。上辊调整装置也称“压下装置”﹐有手动﹑电动和液压三种。手动压下装置多用在型材轧机和小的轧机上。电动压下装置包括电动机﹑减速机﹑制动器﹑压下螺丝﹑压下螺母﹑压下位置指示器﹑球面垫块和测压仪等部件﹔它的传动效率低﹐运动部分的转动惯性大﹐反应速度慢﹐调整精度低。70 年代以来﹐板带轧机采用 AGC(厚度自动控制)系统后﹐在新的带材冷﹑热轧机和厚板轧机上已采用液压压下装置﹐具有板材厚度偏差小和产品合格率高等优点。f.上轧辊平衡装置:用于抬升上辊和防止轧件进出轧辊时受冲击的装置。形式有﹕弹簧式﹑多用在型材轧机
上﹔重锤式﹐常用在轧辊移动量大的初轧机上﹔液压式﹐多用在四辊板带轧机上。
g.为提高作业率﹐要求轧机换辊迅速﹑方便。换辊方式有 C 形钩式﹑套筒式﹑小车式和整机架换辊式四种。用前两种方式换辊靠吊车辅助操作﹐而整机架换辊需有两套机架﹐此法多用于小的轧机。小车换辊适合于大的轧机﹐有利于自动化。目前﹐轧机上均采用快速自动换辊装置﹐换一次轧辊只需 5 ~ 8 分钟。
2)传动装置
由电动机﹑减速机﹑齿轮座和连接轴等组成。齿轮座将传动力矩分送到两个或几个轧辊上。
3)辅助设备包括轧制过程中一系列辅助工序的设备。如原料准备﹑加热﹑翻钢﹑剪切﹑矫直﹑冷却﹑探伤﹑
热处理﹑酸洗等设备。
4)起重运输设备 吊车﹑运输车﹑辊道和移送机等。
5)附属设备 有供﹑配电﹑轧辊车磨﹐润滑﹐供﹑排水﹐供燃料﹐压缩空气﹐液压﹐清除氧化铁皮﹐机修﹐
电修﹐排酸﹐油﹑水﹑酸的回收﹐以及环境保护等设备。
4、轧机的命名
按轧制品种﹑轧机型式和公称尺寸来命名。“公称尺寸”的原则对型材轧机而言﹐是以齿轮座人字齿轮节圆直径命名﹔初轧机则以轧辊公称直径命名﹔板带轧机是以工作轧辊辊身长度命名﹔钢管轧机以生产最大管
径来命名。有时也以轧机发明者的名字来命名(如森吉米尔轧机)。
5、轧机的选择
按生产的产品品种﹑规格﹑质量和产量的要求来选定成品或半成品轧机的类型和尺寸﹐并配备必要的辅助﹑
起重运输和附属设备﹐然后根据各种因素的要求最后加以平衡选定。
6、轧机动力设施
1590 年英国开始用水轮机拖动轧辊﹐直到 1790 年还有用水轮机配以石制飞轮拖动四辊式钢板轧机的(图 4 水轮机拖动的钢板轧机)。1798 年英国开始用蒸汽机拖动轧机。现代的轧机均为直流或交流电
动机拖动﹐有单机拖动﹐也有通过齿轮成组拖动。
第三篇:技术大比武D
单位:________班组:________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___
…………………装……………………订……………………线…………………
第一炼钢厂连铸工预赛理论试卷D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铝在钢的主要作用是细化晶粒、固定钢中的氮、从而显著提高钢的冲击韧性、降低冷脆倾向、和时效倾向性。
2、质量管理的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有因果图、调查表法、直方图、分层法、控制图、分布图、帕累托图七种方法。
3、结晶器钢水液面系统由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组成。
4、结晶器、二次喷淋冷却装置,应配备事故供水系统;一旦正常供水中断,即发出警报,停止浇注,事故供水系统启动,并在规定时间内保证铸机的安全。
5、连铸用耐火材料三大件指大包长水口、整体塞棒、浸入式水口。
6、结晶器的水温差不能>15℃,最大出水温度不能>40℃
二、单选题(共40分,每题2分)
1、粘土砖是(B)。
A.碱性耐火材料B.酸性耐火材料C.中性耐火材料
2、若转炉出钢量为30t的四流150mm×150mm连铸机,拉速为1.5m/min,铸坯比重7.4t/m3,则其一炉钢的浇注时间为(B)min。
A.30/(4×150×150×7.4×1.5)
B.30/(4×0.15×0.15×7.4×1.5)
C.30/(4×0.15×0.15×1.5)
3、浇铸过程中急降速温,会造成(A)内部质量问题。
A.中心裂纹B.角横裂C.纵裂
4、钢水凝固放出的热量有过热、潜热、显热三种,其中(B)的放出速度直接关系到连铸的生产率。
A.过热B.潜热C.显热
5、保护渣的(C)主要靠配入渣中的碳质材料来调节。
A.界面特性B.粘度C.熔化速度
6、降低钢中气体,主要是氢和(C)的含量,就可以减少气泡产生。
A.氮B.一氧化碳C.氧
7、比水量的公式是(B)。
A.(二次冷却水量)/(冶金长度×铸坯单重)
B.(二次冷却水流量)/(铸坯单重×拉速)
C.(结晶器水量)/(铸坯单重×拉速)
D.(结晶器水量)/(铸坯单重)
8、若不及时将“渣条”捞出,不仅有漏钢危险,而且会造成连铸坯的(B)质量缺陷。
A.表面龟裂B.夹渣C.气泡
9、钢水从浇注温度冷却到凝固温度释放的热量称为(B)。
A.凝固潜热B.钢水过热C.物理显热
10、为保证结晶器传热效果,结晶器水缝中冷却水流速应保持在(A)。
A.6~10m/sB. 3~5m/sC.15~20m/s11、铸坯凝固过程中有(C)个脆性转变区。
A.1B.2C.312、转炉炼钢碳氧化反应主要发生在冶炼(B)期。
A.前B.中C.后D.前中
13、中心硫疏松和缩孔主要是由于柱状晶过分发展,形成(C)现象所引起的缺陷。
A.脱方B.鼓肚C.搭桥
14、外混式火焰切割烧嘴氧气与燃气的混合位置是(A)。
A.烧嘴出口外B.烧嘴出口内C.进烧嘴前D.烧嘴中
15、结晶器冷却强度,应力求得到(C)。
A.膜沸腾传热B.核沸腾传热C.强制对流传热
16、影响铸坯三角区裂纹的主要因素是(C)。
A.结晶器B.二冷配水C.拉矫机D.二冷扇形段开口度
17、连铸使用的PLC和仪表使用稳压装置是(A)。
A.为防止电压波动B.为减轻铸机负荷C.为防止突发事故
18、下列化合物中熔点最低的是(C)。
A.CaOB.SiO2C.CaF219、下列非金属夹杂物中(C)属于球状(或点状)不变形夹杂物。
A.Al2O3B.MnSC.CaSD.Cr2O320、钢铁料单耗是指(C)。
A.铁水加废钢加合金的吨钢消耗
B.铁水加废钢加合金加铁矿石的吨钢消耗
C.铁水加废钢的吨钢消耗
21、硅元素对钢性能影响是(B)。
A.提高钢的焊接性、加工性
B.增加钢的弹性、强度
C.提高钢的冲击性、延伸率增强
22、铸坯毛刺清理不彻底易造成轧制的(A)缺陷。
A.结疤B.分层C.星裂D.夹杂
23、转炉出钢量为30t,浇160mm×200mm三流连铸机,V均=0.9m/min,铸坯比重p=7.4t/m3,则一
炉钢的浇注时间为(A)min。
A.30/(3×0.16×0.20×7.4×0.9)
B.30/(3×160×200×7.4×0.9)
C.30/(3×160×200×0.9)
24、当碳含量为0.12%时,表面纵裂敏感性最大,一般认为这与坯壳内δ-γ相变引起的体积(B)有关。
A.膨胀B.收缩C.不变
25、钢中的氢含量降低钢的强度、塑性、冲击韧性,称为(C)。
A.兰脆B.热脆C.氢脆
26、中包水口破而维持浇铸时,可能产生(C)废品。
A.中心线裂纹B.纵裂C.夹杂
27、目前先进钢厂炼钢采用分阶段精炼工艺,其的流程一般为:铁水三脱 →
转炉少渣冶炼 →(C)→ 连铸保护浇注和中间包冶金。
A.二次精炼B.RH处理C.多功能二次精炼D.真空处理
28、试题: 铸坯采用多点矫直,而不采用单点矫直,是为了减轻(B)。
A.铸坯横裂B.铸坯内裂C.铸坯鼓肚
29、一般来说,保护渣粘度越低,耗渣量(A)。
A.越大B.越小C.不变
30、立弯式连铸机内部夹杂物偏向铸坯(C)。
A.内弧面B.外弧面C.中心位置D.无夹杂31、18、一般出钢温降在(B)℃。
A、20-40B、40-60C、60-80D、80-10032、连铸坯火焰切割系统由火焰切割车、能源介质及(B)构成A、传送辊道B、控制系统C、机械飞剪D、引锭装置
33、下述哪一项不是连铸保护渣对浸入式水口严重侵蚀的影响因素(C)
A、保护渣的碱度过高B、保护渣的黏度过低
C、保护渣熔点过高D、氟化钙含量过高
34、连铸过程下述哪一项技术措施不能改善铸坯的中心偏析缺陷(D)
A、低温低速浇注B、应用电磁搅拌
C、在凝固末端采用轻压下技术D、二次冷却弱冷控制
35、下述哪一项原因不会造成铸坯表面增碳(C)
A、保护渣碳含量高B、结晶器液位波动大
C、未及时进行捞渣操作D、结晶器液面红渣操作
36、连铸“三大件”指的是(A)
A、钢包保护套管、塞棒、浸入式水口
B、中包水口、塞棒、浸入式水口
C、钢包保护套管、中包水口、浸入式水口
D、钢包保护套管、稳流器、浸入式水口
37、结晶器水缝厚度范围(C)mm
A、1-2B、2-4C、4-6D、6-838、我公司工业氧气纯度标准是(D)。
A、99.2%B、99.5%C、99.9%D、99.6%
39、连铸坯典型的低倍结构由3个区域带组成,其中最外层是(D)
A、珠光体B、等轴晶C、铁素体D、柱状晶
40、从铁碳相图分析可知:碳含量在(B)的铁碳合金都会出现包晶反应。
A、0.09-0.12%B、0.09-0.53%C、0.07-0.12%D、0.08-0.15%
三、判断题(共10分,每题1分)
1、铸坯表面上常见的一种无明显方向和位置的成组的晶间裂纹,称之为星状裂纹。(√)
2、同一种金属当晶格结构发生改变,将会引起金属的物理、力学性能变化。(√)
3、热应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铸坯的体收缩量。(×)
4、炼钢厂的金属收得率是指从合格钢水到所有铸坯的百分数。(×)
5、中间包塞棒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漏钢。(×)
6、敞流浇铸所使用的润滑剂菜籽油的着火点为240~280℃。(×)
7、连铸过程中,只要将钢液与空气完全隔开,就能完全杜绝二次氧化。(×)
8、钢中的氢是白点产生的根本原因,降低钢的断面收缩率。(√)
9、拉矫机的作用是拉坯,并在做生产准备时,把引锭杆送入结晶器的底部。(×)
10、浇注速度就是单位时间内注入结晶器的钢液量。(√)
三、简答题(共20分,每题5分)、简述起步漏钢的原因及措施?
2、简述塞棒失控原因及处理措施?
3、连铸与转炉匹配应考虑那些原则?
4、板坯连铸机,冶金长度较长,直到矫直区都处于液芯状态,因此铸坯鼓肚变形是主要问题,为防止铸坯鼓肚变形,二次冷却结构上采取哪些措施?
四、计算题(10分)
小方坯150mm×150mm,V=1.5m/min,结晶器长度L=700mm,若浇注过程中结晶器液面稳定在离上口50mm,结晶器凝固系数K=18mm/min1/2。求出结晶器的坯壳厚度e。(计算过程中小数点保留二位)
第四篇: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前景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前景之我见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进展,许多新技术正在涌现,不但技术水平更高、功能更佳,而且正在迅速向低成本和易于普及推广方向发展,一些新技术也在教育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普及前景,例如:
1.电声教学技术的发展
语声信号的数码化:即把模拟的音频信号通过取样、量化、编码,形成数字化的脉冲形信息,然后用此数字音频信号进行记录、传输或分析、合成等处理,再通过解码恢复成模拟信号输出。数码化基本上不存在信息大小失真等问题,使信噪化、失真度等各项电声指标大幅度提高,对需要长期保有的教学信息及教学信息的远距离传输等,均有特殊意义。语速变换:在听力训练中,存在根据学习者水平将播音速度放慢或加快的问题,目前,磁带速度变换有声音失真,甚至无法听懂的问题,这方面的技术进展正在克服这一缺点,将给教学带来更大方便。
2.教育电视技术的进展
信息存贮技术的发展:如激光视盘的发展,其优点在于,存贮密度极高,比现有的磁带或磁盘存贮器高数十到一百倍;检索容易,能在0.5秒时间内找出任何一个画面来重放或慢放或快放;无机械性接触,寿命远大于磁带;可廉价大量复制,可反复擦除和记录达100万次以上,极大方便交互式个别学习。信息传递技术的进展:如光导纤维,在一根只有头发粗细的光导纤维中,可同时通过几千套电视节目的信号,具有体积小,保密性强,抗干扰力强,抗潮、耐温、抗辐射、重量轻等优点,据预测,21世纪信息传递将是光导纤维世界。信息呈现技术的发展:如,大屏幕电视可为课堂教学和大众接收服务,平板化电视可如黑板那样悬挂在墙上;微型电视则可戴在手腕随时供学习者使用;高清晰度电视为教育电视显示那些精细结构和内容提供了条件;利用电子黑板可把教师在黑板上书写的内容,同时显现于电视屏幕上供学习者收看;小到30厘米口径的卫星天线和低成本的个人化微型终端的出现,将使卫星电视节目能直接收看,使人们可以坐在家里通过电视机收看世界各地的信息和资料。
3.大型图书情报网络
计算机情报存储和检索系统将使图书馆出现大量录音带、录像带、录像磁盘、缩微胶卷、全息照片等,信息储量大,存储与检索方便、传输迅速,节约空间,计算机网络可与通讯卫星连接,使各地图书情报检索系统连成一片,使读者通过本地图书馆向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图书馆索取所需资料。
第五篇:论技术经济学(发展前景)
《技术经济学》论文
课 程 名 称技术经济学
论 文 名 称论技术经济学发展前景学 生 姓 名
学号系、专业电气工程系电气测控任 课 教 师
2011年12月08日
技术经济学发展前景
关键词:技术经济,学科动态,发展趋势
摘要:技术经济学是研究技术和经济矛盾关系的科学,具体说它是专门研究技术方案经济效益和经济效率问题的科学(注:技术方案是指以技术为基础,由人力、物力、财力、运力、自然力和时力组成的,为达到某种目的和满足某种需要的一种有机组合)。技术经济学与其它技术科学和经济科学相比,它具有渗透性、预测性、定量性、应用性和系统性五大特点。
一.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对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从各种不同版本和作者的技术经济学专著中不难发现,这依然是一个争论最多的问题。较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观点有:
1.关系论,认为技术经济学是研究技术与经济的相互关系以达到两者最佳配备的学科。
2.因素论,认为技术经济学是研究技术因素与经济因素最优结合的学科。
3.问题论,认为是研究生产、建设领域技术经济问题的学科。这三个观点显然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引进技术和加大建设项目投资的时代要求有关。
4.动因论,认为是研究如何合理、科学、有效的利用技术资源,使之成为经济增长动力的学科。这反映了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变化,进一步深入研究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理论的客观需要。
5.效果论,认为技术经济学研究技术活动的经济效果。这显然带有学科初创时期对“大跃进”盲目建设不讲经济效果的反思。
6.综合论(系统论),认为是研究技术、经济、社会、生态、价值构成的大系统结构、功能及其规律的学科。这反映了希望在更广泛的人类社会大系统中研究技术问题的愿望。
二.学科发展的新特点
技术经济学创立之初是为了解决经济建设不讲经济效果的问题,因此,在学科传统上以成本效益分析理论和方法为主线,以技术方案比选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为主要内容。大体上与西方国家的工程经济学和项目评价理论相仿。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实践推动着技术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也在不断拓展。主要特点和动向如下:
(1)专项研究领域不断增加。技术经济工作者几乎对各行各业均有涉猎并建立了专门的研究领域。如已经形成规模的不同行业的项目评价、资产评估等咨询工作,资源类(土地、能源、人力资源等)技术经济研究,环境经济研究,技术经营(管理),软技术,技术进步,技术创新,生产力研究,循环经济,知识经济,等等。这些领域的研究往往与该领域的其他经济学科或管理学科高度融合,虽然可以看到技术经济学的影子,但已经很难用技术经济学传统理论来概括。
(2)从微观领域向宏观领域不断渗透。传统技术经济学本质上属于微观经济学的应用学科,主要涉及厂商、市场、价格、成本、所得等微观经济学概念。目前相当多的研究涉及投资与消费、就业、社会福利、产业结构等宏观经济领域,如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演进,经济全球化下的技术转移与技术扩散,国家技术创新战略和技术创新体系等。即便是项目评价中的区域经济与宏观经济影响分析,也主要以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为指导。
(3)从简单定量分析向应用复杂系统模型深化。技术经济学首先要解决现实经济活动中量大面广的“技术的经济性”问题,要满足通俗性的要求,坚持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所采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比较简便易懂,以利于普及。当前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一方面,这些技术经济学常规方法已经从大学、研究院所进入企业和市场咨询机构,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一些国家重大技术经济课题,往往借助模型化的数学方法,将系统分析,最优化理论、运筹学、计量经济学与技术经济学融为一体,构造更加复杂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和模拟,如投入产出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动态系统计量模型、CGE模型等,大大提高了分析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三.中国技术经济学发展展望
1.中国技术经济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技术经济学在中国的诞生和发展不是偶然的,有其深厚的理论根源和现实基础。技术经济学生命力的最深厚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发展现实涌现的大量技术经济问题,及其对解决这些问题所需要的技术经济理论方法的需要。上世纪“一五期间”大规模经济建设期间如此,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时期更是如此。今年,《十一五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党中央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等战略任务和目标,其中出现了大量技术经济问题,需要我们面对和研究。紧密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在研究和解决中国技术经济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技
术经济学理论和方法,是中国技术经济界面临的光荣使命。
2.技术创新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如前所述,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提出,技术进步/技术创新理论研究出现了新的热潮。但是,由于时间还短,各级相关的大型研究项目刚刚开始部署,相关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分量有深度的成果还有待出现。相信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这方面的成果会陆续涌现。
3.其它领域的技术经济研究将继续向纵深发展。项目评价理论研究的重点将集中在项目的宏观评价、区域经济评价、环境评价和社会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上。特别是大型公共工程项目的社会评价,具有极强的现实紧迫性,理论方法尚不完善,亟待加强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项目评价的适应范围应该拓展,评价决策程序科学化、民主化研究也应加强。20多年来,各种有形的工程项目大都开展了可行性研究和审查评估。但是近年来又出现了大量有形物质工程不多的“软项目”,如各种博览会、展览会,各种大型招商会、庆祝会,综合或单项的运动会等。这些项目很多规模不小,但决策程序极不规范,不计投入产出,投入不小,浪费很大,效益/效果欠佳。一般说来,凡动用公共资金的项目,都应进行事前和事后的评价。此类问题,应该纳入项目评价的范围。
4.中国的技术经济学正处于调整期。技术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的初创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快速发展期,目前正处于一个调整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研究领域不断扩展,关注的问题比较分散,有分量的成果不多,学科的理论方法体系不完善,研究队伍的组织交流不足,缺少新的学科领军人物等。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扩大同行之间的交流协作,整合研究领域,归纳研究方法,重构和完善理论体系,组织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的研究,推出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在学术实践中涌现学科带头人,促进学科更大发展。调整期的出现是学科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避免的阶段。相信通过技术经济界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中国技术经济学会迎来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傅家骥等著,《技术经济学前沿问题》,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4月。
2.杨青,胡艳,喻金田。技术经济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3.傅家骥,吴贵生主编。技术经济学。北京:中国出版社,1987。
4.杨思远编著。现代工程经济学。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