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外国政党执政经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时间:2019-05-13 01:09: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借鉴外国政党执政经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借鉴外国政党执政经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第一篇:借鉴外国政党执政经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一)加强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什么要研究和借鉴外国执政党的执政经验教训?

从我们所处的时代来看,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时代,各国的执政党都要面临着一些共同性的、也是根本性的问题。比如社会结构的变化使中间阶层加速扩大,执政党如何重视社会大多数人,而不仅仅是本党所代表的基本群众问题?如何寻求社会各群体之间的共同利益问题?再如信息化时代对执政党提出的执政方式、领导方式的新要求等等,使我们党有必要也有可能借鉴国外经验。

这里讲的外国执政党主要指社会主义国家(包括已发生剧变的原苏联东欧国家)执政党、西方国家执政党、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民主主义政党三种类型。

苏联东欧国家执政党丧权亡党的惨重教训是我们必须反复思考、深刻记取的。现在我国对此问题不能说已经说清楚了,而且认识上仍存在一些分歧,继续研究十分必要。另外,现在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在苏联东欧剧变以后也不同程度地在改革、在进步,很需要我们关注和借鉴。

西方国家执政党主要是两类:右翼的资产阶级政党和处在西方社会左翼的改良主义的社会民主党。这些党同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不同,但作为政党,都要争取执政和维持执政地位,虽然他们是在多党竞争、议会民主制的条件下活动,其做法和特点也不无值得我们关注,有价值的东西也值得我们借鉴。这里涉及社会民主党,它是广义的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一个重要派别,一个多世纪以来其活动对西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一定的推动作用,现在又是西方社会代表广大民众要求的主要政治派别,我们不能轻视他们的执政经验教训。

第三种类型,同我们同属发展中国家,在历史传统、社会结构、社会发展程度以及政治文化(尤其是亚洲国家)与我国的共同点更多的民族民主主义政党的经验教训,更有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

(二)苏联东欧国家共产党是怎么丧失执政地位的?我国的体制曾同其出自一个模式,如何从其反面的经验吸取教训,是我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能回避的问题。苏联东欧国家共产党当年夺取了政权,并曾经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重大成就,其中苏联还成为可以同美国一比高低的超级大国,原因主要是当时这些党曾经具有其他党不能相比的三大优势:一是政策能代表广大工农大众利益,而且具有很好的执政基础;二是强调党的组织力量和铁的纪律,保证执政主体的集中统一领导;三是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作为指导思想,并在同本国实际的结合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保证了党有正确的执政理念。苏联东欧执政的共产党丧权亡党主要就是上述三大优势的丧失。

一是由于急于求成、急于过渡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搞“左”的政策,而且自以为是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容不得不同意见,在维护社会主义的旗号下对不同意见、不同政见者进行批判、斗争、大清洗,把广大群众推到自己的对立面,造成一大批冤案,伤害了一大批干部和群众。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不正常还表现在缺乏对执政党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政治建设不是朝着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的方向进行,从而形成了一个从生活到价值观都同人民大众格格不入的官僚特权阶层,使执政党一步步离开了自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二是民主集中制实际变成极端集中制使得执政主体活力和战斗力丧失。党内民主被削弱和受破坏表现在,党内权力体系的倒置,党内不同意见缺乏表达的机制,不同意见的少数人的民主权利得不到保护,个人专权、个人崇拜的形成等。党员在党内只是一个服从上级的螺丝钉,失去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所以当戈尔巴乔夫宣布苏共中央停止活动,即宣布党解散时,1800万党员竞如此沉默、无动于衷。

三是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和形式主义的方法对待马克思主义和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使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丧失。理论长期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同时对整个意识形态领域搞文化统治主义,贴政治标签,领袖裁定一切,造成万马齐喑的局面。剧变中文化管理稍一-松动,各种思潮如洪水泛滥,面对混乱长期搞唯上唯书、无力回答实践中重大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只能败下阵来,阵地丢了,队伍散了。

苏联东欧剧变以后,越南、老挝、朝鲜、古巴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都重视研究和吸取苏联东欧剧变的教训,也重视中国改革和发展的经验。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对我国也有很好的启示。他们的主要做法: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越共和古共分别把胡志明思想、何塞•马蒂思想与马列主义并列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他们分别提出以坚持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为主要内容的“三项原则”(古巴)、“五项原则”(越南)、“六项原则”(老挝)。

——注意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党内民主。如越共九大、古共五大前,把党代会的报告发至党内外征求意见。越共规定中委选举前要公布候选人的基本情况和联系方式,以便群众提意见。

——越南、古巴、老挝执政党十分注意党风和廉政建设。越共对党员有19条“不准”。古共对国家干部规定26条戒律,其中对干部用公车作了很严格的规定。在党风建设中,他们很关注党群关系问题。越共提出把党建成-4"“源于人民,属于人民,为了人民”的党。古共规定发展党员要群众推荐,群众口碑不好的干部不能提拔任用。

——各党都已十分重视发展经济。朝共虽然一直把改造人的思想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但近年来金正日也提出,“没有比抓经济更为重要的工作了”,并开始在经济方面作了一些政策调整。当然这几个国家发展经济任务还很繁重,到2001年,这几国人均GDp没有超过500美元的。

这几个国家执政党还很注意比较谨慎地、妥善地处理一些突发事件。

(三)西方国家和其他一些亚洲国家的执政党执政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也值得我党认真研究和借鉴。

——根据时代的发展和本国国情,提出新的纲领和执政理念。如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力图融合东西方文明各自的优点,但以儒家思想为底蕴,提出“得人心者得天下”,“有恒产者有恒心”的执政理念。泰国的泰爱泰党提出“政策立党”,认为人民关心的是政策,党的政策符合人民利益,执政地位就会巩固。英国工党等执政党则提出“第三条道路”,试图把传统民主社会主义同新自由主义“嫁接”起来,走出新路。

——以争取选民为中心,关注社会利益整合和社会公平。在现代社会中,外国执政党特别关注社情民意,关注各阶层、特别是中间阶层的利益诉求。许多执政党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同选民的联系。西方有的党“花钱买意见”,委托民意机构了解社情舆情,以此作为制定政策的参考。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要求议员任期内要访遍本选区的选民。但他们对社会控制也很严,特别是实行严格的新闻检查制度。

马来西亚的马来民族统一机构在整合社会利益时,根据本国多宗教、各种族的特点,组建以自己为核心的国民阵线,建立“大权独揽,小权分散”的权力架构,让各种族的党都参加进来,实行‘政治分工’’,消除主要政党的排他I生。

在处理社会各方面关系中,社会公平原则实现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执政党的权力地位。印度近10年来的政情很能说明这一点。印度国大党单独执政45年,1996年大选中败于人民党,原因是贫富悬殊问题没解决好,10亿人口近一半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人民党上台后经济发展成绩显著,8年来,GDp年均增长6%,特别是IT业发展很快。但80%的广大民众未得实惠。今年5月大选,国大党抓住了社会公正的旗号,标榜“面向穷人”,结果打败了人民党,再次上台执政。

——腐败丧权,廉洁兴党。今天的世界,不管东方还是西方,腐败似乎成了社会瘟疫,被击倒的执政党不在少数。意大利的天民党、社会党,日本自民党一党独大的“五五体制”、印尼苏哈托的专业集团、墨西哥的革命制度党一个接一个在这十几年来先后失去执政地位。而北欧一些国家和新加坡在廉政建设方面则搞得较好。概括起来是制定严格法规,加强党内外监督,高薪养廉,严惩腐败四条。

——妥善处理好对外关系。在全球化的条件下,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如何处理好对外关系,已成为执政党地位是否稳固的—个重要方面。伊拉克的萨达姆常常错(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误判断形势,四处树敌,对外冒险,最后党亡国乱,自己身陷囹圄,是典型一例。西班牙人民党虽然执政时经济搞得不错,却因不顾民意,贸然参加对伊战争,招致国际恐怖分子于今年3月袭击火车站,人民党在大选中下了台。相反有的~z-3t党在对外事务上就做得出色,提高了自己的威望。马来西亚的马来民族统一机构既积极使本国融入国际社会,发展自己,又维护了本国独立自尊的形象。德国社民党从勃兰特1970年的“下跪外交”(代表德政府在华沙犹太^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哀悼),到近月来施罗德参加诺曼底登陆60周年、华沙起义60周年纪念并发表沉痛的悼念讲话,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使德国进一步取得国际社会的谅解和信任。

第二篇: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为什么说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摘要: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与党所在的历史方位紧密相连,与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担负的历史任务紧密相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十六大为党的建设确定的一项重要任务。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要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坚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是一项深谋远虑的战略部署。本文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准确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科学内涵,认识现在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简明的论述。

关键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要性,紧迫性,重中之重,面临的挑战

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指出:“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这是一个重要的新论断,突出强调了执政能力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反映出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我们讲党的建设,一般都侧重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把它们作为党的建设的基本组成部分来看待。后来,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又增加了制度建设,把它看成是党的建设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方面。再后来,基于对党的历史方位根本变化的深刻认识,基于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变化的敏锐感知,基于对世界政党政治经验教训的系统总结,我们党认识到:对于执政党来说,最重要、最根本的建设应当是执政能力建设。那么,为什么说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呢?

第一,这是由我们党是执政党并长期执政的客观实际所决定的。任何执政党,要想长期执政,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价值和目标,都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本领。从党执政以后的全部活动来看,党的最根本的实践活动都是围绕着执政展开的,都是围绕着提高执政水平、巩固执政地位来进行的。无论是治党治国治军也好,改革发展稳定也好,内政外交国防也好,都要求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同时又检验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第二,这是由执政能力建设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其他几个方面建设的关系决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是一项单独的,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相并列的建设,而是贯通在其他各项建设之中。党的其他各个方面的建设搞得好不好,最终会体现和检验党的执政能力的高低。从党执政以后的自身建设来看,执政能力建设既是党的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对党的各方面建设起牵头管总作用的。正因为这样,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来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也正因为这样,党的各方面建设,都应该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最终都应当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上来。

第三,这是在科学分析我们党执政的现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来的。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始终重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着重从思想和作风、体制和机制、方式和方法、素质和本领等方面加强和改进执政能力建设。在执政实践中,我们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执政成就,自身锻炼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党的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比如,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等问题比较突出,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还比较严重,以及一些地方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党的执政成效,必须高度重视,切实解决。

总起来说,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涉及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过去我们一直说,党的建设是新的历史时期的一项新的伟大工程。现在我们可以进一步说,这项伟大工程是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条主线贯通起来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推进这项伟大工程的出发点,也是它的落脚点。

党的执政能力的科学含义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

一、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三大历史任务的现实需要。进入新世纪新时代,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又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条件下,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的现实需要。

从国际局势看,政局正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谋求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整个世界处在大变动之中,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天下并不安宁。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我们党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牢牢掌握主动权。

从国内来看,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改革和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新世纪三大历史任务还任重道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使我们面临着新的困难和压力。这都要求我们党要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

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民族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我们党成为执政党的同时,也就承担起振兴中华民族,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历史责任。我们党成为执政党,由于地位和环境的变化,党的功能、目标、任务、活动方式、与国家的关系等等,与执政以前相比,都有了根本的不同。执政党不同于革命党,它要执掌政权、履行执政职能,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治国理政的本领和水平。

党执政以后,一方面使我们党有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同时也使党面临着被权力腐蚀的危险,容易滋生脱离群众的现象,滋生贪图享受和消极腐败现象。党越是长期执政,拒腐防变的任务越是艰巨。因此,对于执政党来说,必须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尤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实现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结合,既是一个伟大创举,又是一个全新课题。因此,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党要有更高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有更强的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大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要求

我们党在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长期实践中,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在实践中锻炼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党的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党的执政能力的发挥,只有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有效地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由之路。从世界范围来看,最近二三十年来,政党执政的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各国执政党都在思考如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巩固执政地位的问题。引人注目的是,在世纪之交,世界上一批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失去了执政地位,其中包括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在内,促人深思。世界上一些执政党丧失政权的原因尽管十分复杂,情况各不相同,但不重视执政能力建设,不能正确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不能有效解决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脱离群众,失去民心,这些则是共同的。因此,在执政的情况下,加强党的建设,必须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

------摘自网络 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只有不断解决好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余敏莹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系 广东 佛山 528000)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与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紧密相连,与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担负的历史任务紧密相连。强调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来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是党中央一项深谋远虑的战略部署。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能不能长期执政、科学执政,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制度和整个国家的命运。党建专家认为,尽管55年的执政实践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是合格的,但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仍然给党的领导和执政带来多方面的巨大挑战。因此,必须认识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且应如何去落实,提高执政能力,党员干部要自觉地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人民的选择,执好政是人民的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目的是更好地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只有不断解决好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重中之重“

据新华社16日播发的《抓好党建的“重中之重”》报道,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这是中国共产党积极、主动、勇敢地迎接新考验、新挑战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它表明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正在达到新的高度,体现中国共产党对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科学判断和高度自觉,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对于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党中央的思考是不断深化的。从“战略任务“,到”重中之重“,把执政能力建设提到如此重要的位置,是我党过去没有的,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且包含着极其深刻的时代意义。

2、我党面临严峻考验,形势逼人,不进则退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能力建设之所以如此重要,从根本上说,就在于我们党面临着

着来自三个方面的严峻考验。一是党所肩负的艰巨任务和历史使命;二是党面对的国际环境和时代要求;三是党的自身状况和存在的问题。(1)党所肩负的艰巨任务和历史使命

党所担负的历史任务要求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我们党。中国共产党能不能长期执政、科学执政,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制度和整个国家的命运。从党的历史任务上讲,我们党是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正在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国家里执政的,不仅担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也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党的双重历史使命意味着,和其他政党相比,更需要具有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高超的执政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证明,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总体上是强的,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和肯定。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在新形势和新任务面前,党的执政能力仍然存在着某些不适应的方面。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尚待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一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科学化,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党风上存在一些严重问题,在一些领域存在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趋势。所有这些,都损害着党的形象和威信,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发挥。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这就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2)党面对的国际环境和时代要求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们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矛盾出现的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提出的客观要求。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尖锐地提出了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党的建设实践中遇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都来自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党的十六大明确揭示了这一变化:“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的历史方位的这种变化使党面临着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双重考验。这两个根本性转变,是我们今天认识和思考党的建设问题的前提和出发点。执政的共产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这个党?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回答起来其实并不容易。苏共探索了70多年也未能解决好这个问题,最后连执政地位都丢掉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对这个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为我们推进执政党建设指明了方向。当然,怎样提高党的执政本领,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深入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近一二十年来,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下台,给我们以深刻的警醒。这些党执政失败的原因非常复杂,不能简单地看待。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因为缺乏执政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能胜任时代提出的要求。

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迫切要求我们党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从国际来说,影响和平发展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进入21世纪,国际局势正在发生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在竞争中争得先机、立于不败之地,这对党的执政能力的考验是直接的、严峻的。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深的程度上对外开放,要求我们改变一些长期习惯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调整党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另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并没有放弃对我“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加紧进行渗透和破坏活动。这都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国内,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日益凸现,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日益加大,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使得党只有通过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才能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增强综合国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化发展的要求。从党内来说,党的执政能力相对于党担负的执政使命而言,还存在不适应的地方。世情、国情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这是立足与我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着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方向,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向全党提出的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时代课题。

3、从国情、世情、党情以及问题、矛盾、挑战来看,形势逼人,不进则退。

来自各方面的考验是非常严峻的,我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逐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我党能否牢固树立、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依法执政,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各类矛盾和问题,推动社会协调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着是我党来自国内的考验。

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也继续发展,科学进步日新月异。如何以马克思的宽广眼光观察、审视世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从容应对,趣利避害,争取主动,这是来自国际形势的考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如何进一步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如何有效抵制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问题,这是来自党内的考验。

“近20年来,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政党陆续丧失执政地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

能及时适应执政环境的变化,积极提升自己的执政能力。“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研究员白钢指出:“中国共产党通过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方式不断进行自我调试,更好地面对挑战,正是一个政党成熟的表现,是她走向政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我过改革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越来越重要和紧迫。只有不断解决好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二、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结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十六大根据新世纪新阶段党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而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我过社会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经济发展处于黄金时期,也是矛盾出现的时期,无论从国内、国外形势及党内自身的形势来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越来越重要和紧迫。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也是时代提出的要求,只有不断解决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党在变化的国内外形势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带领全国人民完成历史使命。在取得成就的时候也应居安思危,看到来自四方八面的考验以及认识到所面临的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深刻吸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政。要做到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点是提高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 [2] 王长江《人民日报》(2004年07月05日第九版)[3] 南方月刊2004.10 总第10期 [4] 《邓小平文选》第2卷

世界背景通过长期历史考察,在党和政权的关系上,《决定》中有两个重要论断。这两个重要论断,不仅总结了中国的历史经验,而且总结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对这两个重要论断,人们有一个认识过程。第一个重要论断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过去人们在认识上有个误区,即认为有了政权以后将会一顺百顺,万事大吉。其实,作为一个政权的党,执政的担子很重,上至国计民生、安邦治国,下至百姓的衣食住行,样样都要管,而且管好并不容易。20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表明,共产党执政以后在一段时期掌好权的还有一些,但长期掌好权的并不多。掌好权特别是长期掌好权,比夺取政权更不容易,甚至更加艰难。第二个重要论断是:“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对这个论断的后一句话同样有认识误区,即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在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才建立政党,而且实行的是多党制,哪个党执政,法律不能规定,要由大选决定;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是执政党,这是天经地义的,也是一劳永逸的。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上一批大党老党相继失去政权,特别是在苏东剧变中,共产党在“一夜之间”丧失执政地位,震动了全世界,说明这种认识是肤浅的错误的。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尽管原因复杂而且是多方面的,但是很重要的一条是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执政体制僵化,执政能力衰退,最后被人民所抛弃。所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

通过上述对我们党执政历史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的回顾,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共产党执政以后,最重要的课题就是能不能执好政;执好了,就能巩固政权,把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推进;执不好,政权就将易手,得而复失,断送社会主义前程。因此,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就成为党的建设的一项根本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这既是对执政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完成新世纪党的三大历史任务的新要求和新举措。《光明日报》

为什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要研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执掌全国政权以后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十六大明确提出的战略任务。正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所指出的:“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党的执政能力提上全党的议事日程,抓住了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关键,抓住了治国理政的根本,体现了我们党审时度势、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表明了我们党进一步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的坚强决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第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正确应对所面临的严峻挑战、顺利完成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执政55年来,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四分五裂、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蓬勃发展的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我们党执政也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特别是随着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进入向3000至4000美元攀升的关键发展时期后,社会利益关系愈加复杂,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难度明显增大,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保持稳定的任务更为艰巨。这就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改革的精神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第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历史昭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上一批老党、大党相继丧失政权。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却在一夜之间解体;苏共是一个拥有88年历史、1500万党员的大党,却在一纸禁共令下稀里糊涂地被解散,一大片社会主义江山不战而失。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尽管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很重要的一条是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执政体制僵化,执政能力衰退,执政成绩不能令人民满意,严重脱离人民群众,最终导致了党的执政地位的丢失。这就从反面告诉我们,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要确保千百万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的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发展,确保党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就必须增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使党的执政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执政地位不断得到巩固。

第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要求。在半个多世纪的执政实践中,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从各方面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总的看,当前党的执政能力同党所担负的重任和使命是适应的。但是,面对党的历史方位的重大变化,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面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党在思想观念和执政理念、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及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不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问题,有些问题还相当突出。如果不下大气力抓紧解决,就会影响党的执政成效。我们必须坚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抓紧解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党永远保持先进性、坚定性、纯洁性,永远保持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第三篇: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一项根本建设修改后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摘要: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与党所在的历史方位紧密相连,与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担负的历史任务紧密相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十六大为党的建设确定的一项重要任务。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要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坚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是一项深谋远虑的战略部署。本文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什么要加强,加强之后的意义等方面进行简明的论述。

关键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要性,紧迫性,重中之重,历史使命,国际形势,自身状况,面临的挑战,重要意义

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指出:“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这是一个重要的新论断,突出强调了执政能力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反映出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一、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性

第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重中之重”

《抓好党建的“重中之重”》报道,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这是中国共产党积极、主动、勇敢地迎接新考验、新挑战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它表明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正在达到新的高度,体现中国共产党对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科学判断和高度自觉,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对于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党中央的思考是不断深化的。从“战略任务“,到”重中之重“,把执政能力建设提到如此重要的位置,是我党过去没有的,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且包含着极其深刻的时代意义。

第二、党肩负着艰巨的任务和历史使命

党所担负的历史任务要求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我们党。中国共产党能不能长期执政、科学执政,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制度和整个国家的命运。从党的历史任务上讲,我们党是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正在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国家里执政的,不仅担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也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党的双重历史使命意味着,和其他政党相比,更需要具有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高超的执政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证明,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总体上是强的,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和肯定。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在新形势和新任务面前,党的执政能力仍然存在着某些不适应的方面。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尚待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一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科学化,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党风上存在一些严重问题,在一些领域存在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趋势。所有这些,都损害着党的形象和威信,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发挥。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这就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

第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提出的客观要求。

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尖锐地提出了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党的建设实践中遇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都来自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党的十六大明确揭示了这一变化:“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的历史方位的这种变化使党面临着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双重考验。这两个根本性转变,是我们今天认识和思考党的建设问题的前提和出发点。执政的共产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这个党?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回答起来其实并不容易。苏共探索了70多年也未能解决好这个问题,最后连执政地位都丢掉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对这个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为我们推进执政党建设指明了方向。当然,怎样提高党的执政本领,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深入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近一二十年来,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下台,给我们以深刻的警醒。这些党执政失败的原因非常复杂,不能简单地看待。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因为缺

乏执政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能胜任时代提出的要求。

第四、党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也继续发展,科学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们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如何以马克思的宽广眼光观察、审视世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从容应对,趣利避害,争取主动,这是来自国际形势的考验。我过改革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越来越重要和紧迫。只有不断解决好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第五、党目前的自身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执政五十五年来,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把四分五裂,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蓬勃发展的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党在实践中锻炼地更加成熟、更加坚强,党的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从总体上看,广大党员干部主流是好的,是经得起考验的。

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体制还不完善。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就队伍自身而言,有的理想动摇,信念滑坡;有的不思进取,敷衍塞责;有的心浮气躁,趋利媚俗;有的官气严重,脱离群众;有的腐化堕落,成为罪人;有的领导班子素质不高,能力不强;一些基层组织弱化,基础不牢。

就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而言,也存在“六个不完全适应”,即

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完全适应,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不完全适应,与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不完全适应,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不完全适应,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不完全适应,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要求不完全适应。

二、为什么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第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正确应对所面临的严峻挑战、顺利完成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

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执政60年来,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四分五裂、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蓬勃发展的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我们党执政也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特别是随着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进入向3000至4000美元攀升的关键发展时期后,社会利益关系愈加复杂,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难度明显增大,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保持稳定的任务更为艰巨。这就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改革的精神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第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现实需要。

我们党从成为执政党之日起,就肩负起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执掌政权,既为我们党提供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同时也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验。党的执政能力越来越成为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关键因素。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以及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肩负的重任和使命,都决定了必须始终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一项根本建设来抓。

第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要求。

在半个多世纪的执政实践中,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从各方面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总的看,当前党的执政能力同党所担负的重任和使命是适应的。但是,面对党的历史方位的重大变化,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面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

战,党在思想观念和执政理念、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及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不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问题,有些问题还相当突出。如果不下大气力抓紧解决,就会影响党的执政成效。我们必须坚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抓紧解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党永远保持先进性、坚定性、纯洁性,永远保持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第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内在要求。

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是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挫折中奋起、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的一大法宝。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把党的建设称之为“伟大的工程”。“党的建设”,从不同的历史方位来看,可以分为“革命党的建设”和“执政党的建设”。执政党的建设,就是在执政条件下的党的建设,包括执政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能力等方面的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执政党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对其他各方面建设起牵头作用。对于执政党来说,最重要、最根本的建设就是执政能力建设。只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党才能永葆先进性和创造力,才能不断巩固立党之本、夯实执政之基、开掘力量之源,才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五,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历史昭示。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上一批老党、大党相继丧失政权。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却在一夜之间解体;苏共是一个拥有88年历史、1500万党员的大党,却在一纸禁共令下稀里糊涂地被解散,一大片社会主义江山不战而失。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尽管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很重要的一条是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执政体制僵化,执政能力衰退,执政成绩不能令人民满意,严重脱离人民群众,最终导致了党的执政地位的丢失。这就从反面告诉我们,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同时也说明:执政能力建设是决定执政党生死存亡的一项根本建设。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意义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执掌全国政权以后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十六大明确提出的战略任务。正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所指出的:“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党的执政能力提上全党的议事日程,抓住了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关键,抓住了治国理政的根本,体现了我们党审时度势、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表明了我们党进一步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的坚强决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第一、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三大历史任务的现实需要。

进入新世纪新时代,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又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条件下,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的现实需要。

从国际局势看,政局正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谋求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整个世界处在大变动之中,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天下并不安宁。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我们党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牢牢掌握主动权。

从国内来看,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改革和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新世纪三大历史任务还任重道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使我们面临着新的困难和压力。这都要求我们党要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二、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

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民族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我们党成为执政党的同时,也就承担起振兴中华民族,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历史责任。我们党成为执政党,由于地位和环境的变化,党的功能、目标、任务、活动方式、与国家的关系等等,与执政以前相比,都有了根本的不同。执政党不同于革命党,它要执掌政权、履行执政职能,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治国理政的本领和水平。

党执政以后,一方面使我们党有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同时也使党面临着被权力腐蚀的危险,容易滋生脱离群众的现象,滋生贪图享受和消极腐败现象。党越是长期执政,拒腐防变的任务越是艰巨。因此,对于执政党来说,必须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尤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实现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结合,既是一个伟大创举,又是一个全新课题。因此,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党要有更高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有更强的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第三、大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要求

我们党在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长期实践中,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在实践中锻炼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党的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党的执政能力的发挥,只有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有效地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由之路。从世界范围来看,最近二三十年来,政党执政的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各国执政党都在思考如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巩固执政地位的问题。引人注目的是,在世纪之交,世界上一批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失去了执政地位,其中包括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在内,促人深思。世界上一些执政党丧失政权的原因尽管十分复杂,情况各不相同,但不重视执政能力建设,不能正确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不能有效解决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脱离群众,失去民心,这些则是共同的。因此,在执政的情况下,加强党的建设,必须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

第四篇:建设学习型政党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建设学习型政党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面对建设学习型组织这一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根据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要求,中国共产党理应走在其他组织前面,把自身塑造成学习型的政党。

加快向学习型政党的转变,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党各级组织的显著特征。随着执政环境的深刻变化,党组织原来的一些学习方法、机制已不完全适应时代的要求。只有创新各级党组织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理念、学习制度等,才能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适应执政新环境和新任务的需要。建设学习型政党,需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突破学习的观念障碍,实现认识的重大转变

一个组织只有努力改善其成员的思想模式,促进全体成员达成认知行动上的一致,才能保障组织计划的顺利实施,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建设学习型政党,必须首先突破思想观念的误区,改进思想模式,转变观念,统一认识,用先进、科学的理念武装各级党组织,使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运用先进理论认识和改造世界,以保证各项工作正确及时地贯彻落实。

(一)学习的内涵应由狭隘、片面向广阔、全面转变

××学习要与思考联系起来。学习过程应该是提高思维能力,培养思维方式,培养创新思维的过程。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吸收知识、获取信息,还包括思想、心理和观念的转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是否具备战略思维能力,是衡量一个政党成员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战略思维是指对全局性、规律性、长远性的问题作出重大决策的科学思维方法,是辩证性思维、全局性思维、系统性思维和预见性思维。从领导者视角看,战略思维实际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一种思维方式,一个认识的基点,标志着认识问题的角度、幅度和深度;是领导者议大事、谋大局的深入思考,是最高层次的思维活动。这是每个领导者必须选择的思想方法和领导艺术。

××学习要与联系起来。离开实践的学习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建学习型政党,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读书活动,而是旨在全党树立全新的学习理念,大兴学习调研之风,进一步拓展发展思路,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提升科学决策水平,推进的快速发展。因此,在创建过程中必须克服“假学”的倾向。一是要防止一阵风式的表面化学习。二是要防止机械性的盲目学习,学用两层皮。三是要防止被动性的应付学习。当前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对现实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善于运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和个人工作的思想实际,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学习要与创新联系起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学习不只是适应性学习,而且要创造性地学习。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学习的进一步拓展与延伸。创新意味着知识的应用并做出成果。世界在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在发生重大变化,我们党自身也在发生重大变化,变化的环境要求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也应转变为创新性。画地为牢、被动应付、安于现状、墨守成规的精神状态,必然难逃“煮青蛙”的厄运。社会主义新的实践要求我们党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不断学习中求进步,在不断创新中求发展。

××学习要与个人、社会、组织联系起来。从个人来讲,学习应成为人生的一个目标,一种价值观念,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内容。学习像水、空气和吃饭一样,是人须臾不可离开的。学习不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而且是人生目的。任何人学历再高,学问再大,官位再显赫,都不能骄傲自满,浅尝辄止,而是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与时俱进。从社会来讲,现代社会要求构成社会的人的素质不断提高。学习已不只是几个人的学习、一部分群体的学习,而是全民学习、全社会学习。从组织来讲,现在的学习不仅是个人的事情,它还是学习型组织、学习型集团的事情。对于政党来讲,学习不仅仅是党员个人的自觉行为,而且是一种强制性的组织行为,各个党组织都应制定计划,确立制度,创造环境,使每一名党员成为学习型党员,每一位党的干部都成为学习型干部,每一个党的组织都成为学习型组织。通过把设成学习型政党,来引导整个社会向学习型社会迈进,实现jzm同志提出的“21世纪的中国应处处成为人人皆学之邦”的伟大构想。

(二)学习的理念应由终结式、完成式向终身式、即时式转变

据有关专家们分析,时代,只要7—14岁接受教育就足以应付今后40年工作生活的需要;工业经济时代,求学时间为5—22岁;而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则必须把学校义务教育延长为终身学习,即每个人在一辈子的工作生活中,必须持续不断地增强学习能力,方能获得成功。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国际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深刻地分析了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认为人类正在走向学习型社会,每一个人必须终身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

要做到终身学习、即时学习,就要使学习完完全全地融入生活,融入工作,做到生活学习化,工作学习化,把学习融入人生的每时每刻,成为“全时空学习”。我们党要实现向终身式、即时式学习转变必须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优势,借鉴和吸收学习型组织先进理念,在党内大力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终身学习、时时学习、会学习、能学习的学习理念,使这些理念在全党深入人心,并转化成党员的自觉行动。

(三)学习的方式应由单线式、灌输式向互动式、共生式转变

多年来,无论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如何改变,有一点则是不变的,这就是你教我学,先生永远是先生,永远是学生,教学中的主客体是基本稳定的。党员教育也是如此,政治说教多,联系实际少;老师讲得多,学员议得少,被动学习;教学形式单调、方法陈旧、呆板,大多采用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缺少启发式、交流式、互动式教学新模式;常常注重过程,往往忽略效果,使受教育者学习兴趣下降,课堂气氛沉默,失去了教育应具有的感染力、激发力、影响力、互动力。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为开放式、互动式学习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使学习的方式发生了深刻的革命。所谓开放式学习,就是保证有充分的信息相互交流,有知识的自由传播和创新;所谓互动式学习,就是在开放的基础上实现党员个人或组织内部同外部在学习上互相促进,把学习纳入工作和生活程序,教与学互为主体,先生与学生互移其位,使之互相促进。

开放互动的学习方式突出强调党员和干部要把终身学习融入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时刻注重信息的沟通和知识的更新。要做到开放式互动式学习,应在以下几方面创新学习方式。××进一步加强集中学习讨论之前的自学和调研。自学是带着问题的学习,是有的放矢的学习,是提高集中学习讨论的质量和水平的基本途径。调研是找准存在问题的过程,是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的过程,是增强集中学习讨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环节。离开了自学和调研,集中学习讨论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要求各单位在学习的计划、月(季)计划和每次集中学习的安排中,明确集中学习前的自学内容和调研课题,尤其要深入研究关系和社会发展全局的现实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避免自学和调研的盲目性。

××紧紧抓住集中讨论这个中心环节。集中讨论可以让不同方面的意见、要求、批评和建议充分反映出来,通过进行积极、健康的讨论交流和思想斗争,及时发现和纠正思想上、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这就要求各单位在学习的计划、月(季)计划和每次集中学习的安排中,明确集中讨论的发言人,使中心发言人有更加充分的发言准备,其他成员有十分明确的讨论主题。

××要注意处理好集中学习和集中讨论的关系,进一步使集中学习和集中讨论有所区别,各有所用。尤其要注意把领读、看录像、听辅导等具有集中学习特点的学习形式与集中讨论区别开来,提倡多安排集中讨论的时间,少安排集中学习的时间;对那些可纳入个人自学和个人调研的学习内容不应在集中学习中重复安排,因为这样安排不但耽误时间,效果还不明显。

二、突破学习的组织障碍,建立开放的组织环境

从系统理论来看,一个组织系统只有不停地保持与外界进行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才能形成良性循环。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人类步入信息爆炸时代,一个组织系统与外界的能量、知识、信息交换量大大提高,交换频率显著加快。如果一个组织系统与外界交换的能量、知识、信息过少过慢,那么该组织系统必将发生衰竭乃至为时代所淘汰。从这个意义上看,和原有党组织相比,学习型党组织应是能适应这种环境变化的党组织,它从外界摄取并消化、创新知识信息,从而源源不断地获得自身发展壮大的动力。建设学习型政党,必须克服“封闭、保守、官贵民贱”的落后等级观念,建立一个真正平等、人人畅所欲言的新的开放的组织环境。

(一)营造共同愿景下的良好环境氛围

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共同愿景的建立是构筑、营造学习型组织的一个保证。在建设学习型政党进程中,培养共同观念,充分发挥它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和规范作用,从而使党员干部在对共同观念的自觉认识中充分激发自身潜能并调动其主动性,由“要我做”的被动性转变为“我要做”的自觉性,对于增强党员的事业心、责任心和奋斗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共同的愿景是全体组织成员的共同目标。对于一个成功的政党来说,不仅要形成共同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分层次建立一个明确实现共同目标的多渠道、多层次的保证体系(团体目标)作为中介,形成群体创新的氛围。

在创建学习型政党过程中,党员的学习必须在突破个人学习基础上不断加强组织学习的能力。组织学习是在共同愿景指导下进行知识和信息的共享,党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沟通,从而最终实现党组织力量最大化。组织学习还应充分发挥党小组的作用,定期召开支部会议,使大家在集体讨论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当前我国的人口流动性很大,有的地方基层党组织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组织学习很不正常,这对于学习型政党的建立是一个非常不利的因素。鉴于此,有些城市在外来人员较集中的地区设立党支部,使这些流动党员能够集中学习,这是一个很好的创造。通过营造“共同愿景”下的组织环境,以求自我激励,互相促进,互相提高,才能建构起从形式到内容的创新体系,从而推动学习活动深入开展下去。

(二)从“参与式开放”走向“反思式开放”

参与式开放是指组织中的成员可自由说出心中所想,它是大家较能理解的一种开放形式。参与式开放层次上的沟通,并没有使大家的看法在更深的层次上发生改变。在大家分别陈述自己的意见之后,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结果仍然是我行我素。如果必须形成决议,决议本身质量也不会高,因为参与式开放并未影响到各人立场背后的思考。从自我超越的观点来看,参与式开放只是注重互动的方法和过程,而非互动的结果。

从参与式开放走向反思式开放,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参与式开放能够使人们坦率地向外说出自己的见解,而反思式开放则能够使人们“向内看”,自我反省。这类似我们倡导的“批评与”。反思式开放以向自身挑战为起点,持着“或许我是错的,别人是对的”的态度,不断检验和改善我们可能先入为主、自以为是的想法。通过反思式开放,人们真正反思自身看待问题的立场、方法,检查自身的心智模式,最终对问题有较透彻、全面的了解。如此的开放则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

(三)开展与党外人士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相互学习、合作和交流

只有成为一个开放的组织系统,才能进行组织变革、组织创新,以适应环境的差异性、动态性和不稳定性;只有成为一个开放的组织系统,组织间的交往和协调才能得到维持,才能增强组织的活力和生命力。党的组织系统也不例外。过去我们党曾有过与党外人士和党外组织亲密合作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经验说明了一个开放的党会有无比的生气和力量。因此,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要继续发扬党在过去革命战争年代和建设时期与党派和党外人士合作的传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促进。只有与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不断地加强联系和合作,党才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更具有广泛性和科学性;也只有与他们不断加强联系和合作,我们党自身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四)建立开放的学习型党组织工作系统

构建开放的学习型党组织工作系统,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的组织工作运行机制;要充分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要在干部培训上体现开放性,建立并发展以需求为导向,党政调控、行业指导、单位自主、个人自觉的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建立健全面向未来、面向社会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干部教育培训网络体系;要在基层组织建设上体现开放性,突出社会关怀和利益协调机制,建立开放式的基层干部选、育、用、管机制,改进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增强各种组织结构的适应性和能动性。

三、突破学习的制度障碍,建立完善的组织机制

建设学习型政党是新世纪党的建设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要实现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目标,必须强化制打造良好的平台。

抓住重点,典型引路,是创建和推进学习型政设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法。在对象上,要突出领导班子这个重点,尤其要把各地、各部门的“一把手”作为重中之重。党员领导干部负有决策、指挥、协调、控制的职责,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组织者、指挥者、“第一推动力”,同时也应成为先行者、带头者、“第一学习者”。只有学习型的领导班子才能带出学习型的干部队伍。因此,必须要求领导干部做到四个带头,即带头制定学习计划、学习目标;带头参加学习活动、培训活动;带头撰写理章、调研报告;带头深入实际、学以致用。建立一种全新的领导力场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最佳切入点。全新的领导力场要求领导者必须当好三个角色:设计师、教练员、仆人。领导者作为设计师,不只是设计党组织规划、共同愿景、方针政策,更重要的是设计党组织发展的基本理念,设计党组织的价值观,设计学习过程。领导者作为教师,就是要亲自对党员不断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与帮助党员在工作中形成全局观念,合理调配党组织中的全部资源,洞悉党员的优势所在,并给予相应的帮助。乐于给党员的工作进步创造机会,给党员创造具有成长性的职业生涯,宽严有度,有效激励党员完成组织的各项目标。领导者的仆人角色表现在他对共同愿景的使命感。他自觉地接受愿景的召唤,愿意为实现共同愿景而殚精竭虑,无私奉献。

五、突破学习的时间障碍,把握学习的科学规律

从目前我们党内的学习来看尚存在着一些时间障碍。从主观上说,有的同志缺少学习理论的兴趣和热情,认为学不学无所谓,强调没时间学。从客观上说,现在各级组织之间来往过于频繁,有些领导干部应酬较多,忙于迎来送往,分散了不少精力,浪费了不少时间。看来,要建设学习型政党,我们必须突破时间障碍,掌握学习规律。

要有效地进行学习,必须遵循学习的节拍,掌握组织学习的规律,学会在工作中创造时间。创造学习时间是学习型组织必须掌握的最重要的技巧之一。创造学习的时间,主要是创造反思的时间,真正的学习必须是在反思中学习。如何创造时间?现代管理学提出了五种方法:(一)分享他人时间——学会分权、放权;(二)谨防“时间小偷”——应酬多,无故打扰,寻找文件,无聊电话,干不该干的,无意义的会议,不守时者,杂乱无章,缺乏自我约束,讨论无准备的“麻乱问题”都是窃取时间的小偷,我们要尽量避免这种无谓的时间浪费;(三)有效利用零星时间;(四)用钱买时间;(五)改善流程。

良好的学风是节约学习时间、提高学习实效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培养良好的学风。要在全党营造认真学习的风气、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求真务实的风气,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创新之风、思考之风。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勤学、真学,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第五篇:建设学习型政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建设学习型政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2009-06-13 03:00:07 来源: 作者: 【大 中 小】 浏览:1次 评论:0条

面对建设学习型组织这一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根据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要求,中国共产党理应走在其他组织前面,把自身塑造成学习型的政党。加快向学习型政党的转变,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党各级组织的显著特征。随着执政环境的深刻变化,党组织原来的一些学习方法、机制已不完全适应时代的要求。只有创新各级党组织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理念、学习制度等,才能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适应执政新环境和新任务的需要。建设学习型政党,需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突破学习的观念障碍,实现认识的重大转变

一个组织只有努力改善其成员的思想模式,促进全体成员达成认知行动上的一致,才能保障组织计划的顺利实施,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建设学习型政党,必须首先突破思想观念的误区,改进思想模式,转变观念,统一认识,用先进、科学的理念武装各级党组织,使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运用先进理论认识和改造世界,以保证各项工作正确及时地贯彻落实。

(一)学习的内涵应由狭隘、片面向广阔、全面转变

1.学习要与思考联系起来。学习过程应该是提高思维能力,培养思维方式,培养创新思维的过程。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吸收知识、获取信息,还包括思想、心理和观念的转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是否具备战略思维能力,是衡量一个政党成员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战略思维是指对全局性、规律性、长远性的问题作出重大决策的科学思维方法,是辩证性思维、全局性思维、系统性思维和预见性思维。从领导者视角看,战略思维实际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一种思维方式,一个认识的基点,标志着认识问题的角度、幅度和深度;是领导者议大事、谋大局的深入思考,是最高层次的思维活动。这是每个领导者必须选择的思想方法和领导艺术。

2.学习要与实践联系起来。离开实践的学习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建学习型政党,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读书活动,而是旨在全党树立全新的学习理念,大兴学习调研之风,进一步拓展改革发展思路,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提升科学决策水平,推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在创建过程中必须克服“假学”的倾向。一是要防止一阵风式的表面化学习。二是要防止机械性的盲目学习,学用两层皮。三是要防止被动性的应付学习。当前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对现实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善于运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和个人工作的思想实际,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3.学习要与创新联系起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学习不只是适应性学习,而且要创造性地学习。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学习的进一步拓展与延伸。创新意味着知识的应用并做出成果。世界在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在发生重大变化,我们党自身也在发生重大变化,变化的环境要求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也应转变为创新性。画地为牢、被动应付、安于现状、墨守成规的精神状态,必然难逃“煮青蛙”的厄运。社会主义新的实践要求我们党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不断学习中求进步,在不断创新中求发展。

4.学习要与个人、社会、组织联系起来。从个人来讲,学习应成为人生的一个目标,一种价值观念,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内容。学习像水、空气和吃饭一样,是人须臾不可离开的。

学习不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而且是人生目的。任何人学历再高,学问再大,官位再显赫,都不能骄傲自满,浅尝辄止,而是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与时俱进。从社会来讲,现代社会要求构成社会的人的素质不断提高。学习已不只是几个人的学习、一部分群体的学习,而是全民学习、全社会学习。从组织来讲,现在的学习不仅是个人的事情,它还是学习型组织、学习型集团的事情。对于政党来讲,学习不仅仅是党员个人的自觉行为,而且是一种强制性的组织行为,各个党组织都应制定计划,确立制度,创造环境,使每一名党员成为学习型党员,每一位党的干部都成为学习型干部,每一个党的组织都成为学习型组织。通过把党建设成学习型政党,来引导整个社会向学习型社会迈进,实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21世纪的中国应处处成为人人皆学之邦”的伟大构想。

(二)学习的理念应由终结式、完成式向终身式、即时式转变

据有关专家们分析,农业经济时代,只要7—14岁接受教育就足以应付今后40年工作生活的需要;工业经济时代,求学时间为5—22岁;而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则必须把学校义务教育延长为终身学习,即每个人在一辈子的工作生活中,必须持续不断地增强学习能力,方能获得成功。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国际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深刻地分析了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认为人类正在走向学习型社会,每一个人必须终身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

要做到终身学习、即时学习,就要使学习完完全全地融入生活,融入工作,做到生活学习化,工作学习化,把学习融入人生的每时每刻,成为“全时空学习”。我们党要实现向终身式、即时式学习转变必须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优势,借鉴和吸收学习型组织先进理念,在党内大力宣传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终身学习、时时学习、会学习、能学习的学习理念,使这些理念在全党深入人心,并转化成党员的自觉行动。

(三)学习的方式应由单线式、灌输式向互动式、共生式转变

多年来,无论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如何改变,有一点则是不变的,这就是你教我学,先生永远是先生,学生永远是学生,教学中的主客体是基本稳定的。党员教育也是如此,政治说教多,联系实际少;老师讲得多,学员议得少,被动学习;教学形式单调、方法陈旧、呆板,大多采用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缺少启发式、交流式、互动式教学新模式;常常注重过程,往往忽略效果,使受教育者学习兴趣下降,课堂气氛沉默,失去了教育应具有的感染力、激发力、影响力、互动力。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为开放式、互动式学习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使学习的方式发生了深刻的革命。所谓开放式学习,就是保证有充分的信息相互交流,有知识的自由传播和创新;所谓互动式学习,就是在开放的基础上实现党员个人或组织内部同外部在学习上互相促进,把学习纳入工作和生活程序,教与学互为主体,先生与学生互移其位,使之互相促进。开放互动的学习方式突出强调党员和干部要把终身学习融入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时刻注重信息的沟通和知识的更新。要做到开放式互动式学习,应在以下几方面创新学习方式。

1.进一步加强集中学习讨论之前的自学和调研。自学是带着问题的学习,是有的放矢的学习,是提高集中学习讨论的质量和水平的基本途径。调研是找准存在问题的过程,是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的过程,是增强集中学习讨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环节。离开了自学和调研,集中学习讨论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要求各单位在学习的计划、月(季)计划和每次集中学习的安排中,明确集中学习前的自学内容和调研课题,尤其要深入研究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现实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避免自学和调研的盲目性。

2.紧紧抓住集中讨论这个中心环节。集中讨论可以让不同方面的意见、要求、批评和建议充分反映出来,通过进行积极、健康的讨论交流和思想斗争,及时发现和纠正思想上、工作中

存在的突出问题。这就要求各单位在学习的计划、月(季)计划和每次集中学习的安排中,明确集中讨论的发言人,使中心发言人有更加充分的发言准备,其他成员有十分明确的讨论主题。

3.要注意处理好集中学习和集中讨论的关系,进一步使集中学习和集中讨论有所区别,各有所用。尤其要注意把领读、看录像、听辅导等具有集中学习特点的学习形式与集中讨论区别开来,提倡多安排集中讨论的时间,少安排集中学习的时间;对那些可纳入个人自学和个人调研的学习内容不应在集中学习中重复安排,因为这样安排不但耽误时间,效果还不明显。

二、突破学习的组织障碍,建立开放的组织环境

从系统理论来看,一个组织系统只有不停地保持与外界进行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才能形成良性循环。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人类步入信息爆炸时代,一个组织系统与外界的能量、知识、信息交换量大大提高,交换频率显著加快。如果一个组织系统与外界交换的能量、知识、信息过少过慢,那么该组织系统必将发生衰竭乃至为时代所淘汰。从这个意义上看,和原有党组织相比,学习型党组织应是能适应这种环境变化的党组织,它从外界摄取并消化、创新知识信息,从而源源不断地获得自身发展壮大的动力。建设学习型政党,必须克服“封闭、保守、官贵民贱”的落后等级观念,建立一个真正平等、人人畅所欲言的新的开放的组织环境。

(一)营造共同愿景下的良好环境氛围

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共同愿景的建立是构筑、营造学习型组织的一个保证。在建设学习型政党进程中,培养共同观念,充分发挥它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和规范作用,从而使党员干部在对共同观念的自觉认识中充分激发自身潜能并调动其主动性,由“要我做”的被动性转变为“我要做”的自觉性,对于增强党员的事业心、责任心和奋斗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共同的愿景是全体组织成员的共同目标。对于一个成功的政党来说,不仅要形成共同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分层次建立一个明确实现共同目标的多渠道、多层次的保证体系(团体目标)作为中介,形成群体创新的氛围。

在创建学习型政党过程中,党员的学习必须在突破个人学习基础上不断加强组织学习的能力。组织学习是在共同愿景指导下进行知识和信息的共享,党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沟通,从而最终实现党组织力量最大化。组织学习还应充分发挥党小组的作用,定期召开支部会议,使大家在集体讨论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当前我国的人口流动性很大,有的地方基层党组织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组织学习很不正常,这对于学习型政党的建立是一个非常不利的因素。鉴于此,有些城市在外来人员较集中的地区设立党支部,使这些流动党员能够集中学习,这是一个很好的创造。通过营造“共同愿景”下的组织环境,以求自我激励,互相促进,互相提高,才能建构起从形式到内容的创新体系,从而推动学习活动深入开展下去。

(二)从“参与式开放”走向“反思式开放”

参与式开放是指组织中的成员可自由说出心中所想,它是大家较能理解的一种开放形式。参与式开放层次上的沟通,并没有使大家的看法在更深的层次上发生改变。在大家分别陈述自己的意见之后,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结果仍然是我行我素。如果必须形成决议,决议本身质量也不会高,因为参与式开放并未影响到各人立场背后的思考。从自我超越的观点来看,参与式开放只是注重互动的方法和过程,而非互动的结果。

从参与式开放走向反思式开放,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参与式开放能够使人们坦率地向外说出自己的见解,而反思式开放则能够使人们“向内看”,自我反省。这类似我们倡导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反思式开放以向自身挑战为起点,持着“或许我是错的,别人是对的”的态度,不断检验和改善我们可能先入为主、自以为是的想法。通过反思式开放,人们真正反思自身看待问题的立场、方法,检查自身的心智模式,最终对问题有较透彻、全面的了解。如此的开放则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

(三)开展与党外人士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相互学习、合作和交流

只有成为一个开放的组织系统,才能进行组织变革、组织创新,以适应环境的差异性、动态性和不稳定性;只有成为一个开放的组织系统,组织间的交往和协调才能得到维持,才能增强组织的活力和生命力。党的组织系统也不例外。过去我们党曾有过与党外人士和党外组织亲密合作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经验说明了一个开放的党会有无比的生气和力量。因此,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要继续发扬党在过去革命战争年代和建设时期与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合作的传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促进。只有与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不断地加强联系和合作,党才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更具有广泛性和科学性;也只有与他们不断加强联系和合作,我们党自身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四)建立开放的学习型党组织工作系统

构建开放的学习型党组织工作系统,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的组织工作运行机制;要充分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要在干部教育培训上体现开放性,建立并发展以需求为导向,党政调控、行业指导、单位自主、个人自觉的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建立健全面向未来、面向社会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干部教育培训网络体系;要在基层组织建设上体现开放性,突出社会关怀和利益协调机制,建立开放式的基层干部选、育、用、管机制,改进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增强各种组织结构的适应性和能动性。

三、突破学习的制度障碍,建立完善的组织机制

建设学习型政党是新世纪党的建设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要实现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目标,必须强化制度建设,建立一套保证和推动全党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有效机制。

(一)创新载体,健全机制

1.在载体设计上,要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组织,丰富内容,改进方式。既要统一部署,开展全民性的学习日活动、集中性的报告会和论坛活动、系统性的培训活动等,又要体现个性,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提倡自助餐式的菜单学习、娱乐性强的学习方法、地域特色鲜明的学习活动等。同时,在建设学习型组织伊始,就要按照制度化、科学化的要求,建立工作制度、学习制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等,把一般意义上的学习活动变为全面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举措。

2.健全机制。学习型党组织要使组织及其成员保持旺盛的学习能力,必须要有相应的机制。有效健全的机制还有助于组织内部的管理,是管理成熟的标志。

(1)投入机制。要注重在信息网络建设和知识传播条件上进行投入,加强对党员和干部的各级教育培训机构,对各基层党组织的学习场所、设施等硬件设施的建设。

(2)激励机制。要建立并完善倡导学习和创新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体和团体的潜能,形成推动单位发展的强大动力。竞争环境是产生激励的有效动因,要使竞争在一个组织内部真正发挥激励作用,关键是要有考核,要有客观合理、适用的标准及严格执行标准的配套规定。要把学习型政党组织建设活动与党建工作考核相结合,每年由各级领导根据学习型政党的组织标准细则,对各级党组织创建活动进行全面考核。在各级组织中评选学习型先进党支部和党员,树立典型,加强宣传,并给予必要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同时应把对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个人学习情况的考核列入岗位责任制考核的范围,突出学习绩效在党员和干部的奖励、选拔、任用等工作中的评价作用,从而增强党员和干部约束自我、加强学习的紧迫感。

(3)教育机制。我们这里所说的教育,就纵向来说,是指终身教育,它不仅是组织对成员的要求,而且已日渐成为成员不可忽视的一项权益;就横向来说,是指综合教育,它是组织

自身不断完善及其成员身心向全面健康发展的共同需求。要明确把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岗位技能教育作为教育的内容。

(4)质疑机制。学习型党组织强调组织要有良性的内部循环机制,将危机和前进的障碍消灭在萌芽中。质疑机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领导和组织的决策失误及组织内部的隐患。领导要有自我否定的勇气,有胆识面对成员的质疑。组织成员充分参政议政是建立质疑机制的重要渠道。

(5)保障机制。要优化和完善内部学习资源,建立教育培训基地,配备微机室、多功能室、图书阅览室、高标准教室,开辟网站,修建“信息高速公路”,编写各种培训教材,实行网上培训。各基层单位要普遍建立自己的学习室、阅览室,为党员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要开发外部学习资源,使党员开拓视野,拓宽知识面。可以派出人员到全国先进单位进行学习考察,通过举办报告会、远程教育等,实现资源共享。可以聘请专家教授进行讲座,收集、学习国内外最前沿科技信息,不断满足党员求学、求知、求新的要求。

(二)落实制度,分类指导,不断增强学习的约束力

严格按制度和规定办事,才能把纸上的学习制度转化为实际的学习行动,把软任务变硬,把硬任务变实,才能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增强学习的约束力

1.要狠抓各项制度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的落实。中心组学习是提高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水平的一种有效载体,要不断加强和改进中心组学习的经常化、规范化的检查考核工作,把学习考核纳入领导干部工作考核的范畴,使学习成为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把学习的考核重点由对领导班子集体考核转向对领导干部个人的个别考核,通过建立领导干部学习档案等方式,全面、系统、动态、客观地掌握每一位领导干部的学习情况。要通过制定具体、细化的考核评价标准、分值和等次,对领导干部学习情况进行专项考察,对考核结果实行“三挂钩”,即与评先进挂钩、与考核挂钩、与干部的选拔使用挂钩,切实把学习情况作为评价干部思想政治状况、工作状况和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依据。

2.要进一步明确责任。要进一步明确学习班子中的各个职能人员在落实学习各项制度中的不同责任和具体分工,明确每一位领导干部在每次集中学习讨论中的不同任务,把各项学习制度的落实情况纳入岗位责任制总体情况的考评范围。

3.要针对学习在党政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不同特点,强化分类指导。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学习成果、学习成效、考核标准等方面的要求应各有侧重,有所不同。

(三)完善机制,加强协调,不断增强学习的影响力

1.要使集中学习讨论的务虚过程与党委或党政领导班子科学决策的务实过程有机结合起来。这需要建立一套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制度、程序和机制,以保证领导干部集中学习、民主讨论、形成共识的过程能够始终置于决策之前。

2.要相互配合、相互联动。既要借助上级部门在学习指导、参考材料、宣传报道、经验推广等方面提供的有利条件,推动本地、本单位、本部门的学习,又要通过建立“理论学习联系点”等途径,促使领导干部紧密联系基层单位实际,在调查研究、学习辅导、学习指导、督促检查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进一步扩大学习的影响面和增强领导干部的带动力。

3.要善于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集中起来使用。如通过成立课题组、组建专题宣讲团、建立资源共享的资料库、在新闻媒体开辟与学习有关的专题专栏等,使理论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各单位的干部学习提供更为有效的理论服务,使各单位学习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不断增强。

四、突破学习的管理障碍,实现有效的组织领导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必须加强领导,齐抓共管,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这是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关键环节。从当前看,要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领导干部、学习型群团组织、学习型社区等作为基础,在时机成熟后,逐步、稳健地由党的机关组织向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延伸,由城市党员居民向农村党员群众延伸,由党员领导干部向一般干部延伸,从而推动学习型政党的真正形成。在工作力度上,实行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到人;制定激励政策,增强各级组织和各级干部的学习内动力,提高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强化监督检查,加大压力,以增强学习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投入力度,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广泛吸纳各类资本尤其是民间资本、外来资本投资体系建设;抓好软硬件建设,加强党校阵地建设,推进信息基础建设,加快教育文化设施建设,大力整合和深度开发各类资源,为建设学习型政党打造良好的平台。

抓住重点,典型引路,是创建和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法。在对象上,要突出领导班子这个重点,尤其要把各地、各部门的“一把手”作为重中之重。党员领导干部负有决策、指挥、协调、控制的职责,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组织者、指挥者、“第一推动力”,同时也应成为先行者、带头者、“第一学习者”。只有学习型的领导班子才能带出学习型的干部队伍。因此,必须要求领导干部做到四个带头,即带头制定学习计划、学习目标;带头参加学习活动、培训活动;带头撰写理论文章、调研报告;带头深入实际、学以致用。建立一种全新的领导力场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最佳切入点。全新的领导力场要求领导者必须当好三个角色:设计师、教练员、仆人。领导者作为设计师,不只是设计党组织规划、共同愿景、方针政策,更重要的是设计党组织发展的基本理念,设计党组织的价值观,设计学习过程。领导者作为教师,就是要亲自对党员不断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与帮助党员在工作中形成全局观念,合理调配党组织中的全部资源,洞悉党员的优势所在,并给予相应的帮助。乐于给党员的工作进步创造机会,给党员创造具有成长性的职业生涯,宽严有度,有效激励党员完成组织的各项目标。领导者的仆人角色表现在他对共同愿景的使命感。他自觉地接受愿景的召唤,愿意为实现共同愿景而殚精竭虑,无私奉献。

五、突破学习的时间障碍,把握学习的科学规律

从目前我们党内的学习来看尚存在着一些时间障碍。从主观上说,有的同志缺少学习理论的兴趣和热情,认为学不学无所谓,强调没时间学。从客观上说,现在各级组织之间来往过于频繁,有些领导干部应酬较多,忙于迎来送往,分散了不少精力,浪费了不少时间。看来,要建设学习型政党,我们必须突破时间障碍,掌握学习规律。

要有效地进行学习,必须遵循学习的节拍,掌握组织学习的规律,学会在工作中创造时间。创造学习时间是学习型组织必须掌握的最重要的技巧之一。创造学习的时间,主要是创^造**思的时间,真正的学习必须是在反思中学习。如何创造时间?现代管理学提出了五种方法:

(一)分享他人时间——学会分权、放权;

(二)谨防“时间小偷”——应酬多,无故打扰,寻找文件,无聊电话,干不该干的,无意义的会议,不守时者,杂乱无章,缺乏自我约束,讨论无准备的“麻乱问题”都是窃取时间的小偷,我们要尽量避免这种无谓的时间浪费;

(三)有效利用零星时间;

(四)用钱买时间;

(五)改善流程。

良好的学风是节约学习时间、提高学习实效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培养良好的学风。要在全党营造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求真务实的风气,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改革创新之风、思考总结之风。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勤学、真学,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下载借鉴外国政党执政经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借鉴外国政党执政经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党执政后为什么要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一项根本建设

    党执政后为什么要把执政能力 建设作为一项根本建设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深刻......

    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是不容易。党执政后的全部实践活动,都是围绕提高执政水平、巩固政......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修改后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摘要: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与党所在的历史方位紧密相连,与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担负的历史任务紧密相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十六大,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要看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基础要看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的......

    建设学习型政党要以提高执政能力为切入点

    建设学习型政党要以提高执政能力为切入点文章来源: 理论网 [作者:理论网评论员:程冠军] 发布时间:13-01-25 17:55:00 221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历史经验......

    和谐社会党执政能力建设论文

    摘要:治理国家是复杂艰巨的任务,关键在于执政党自身能力的建设。执政党建设是一个趋于完善成熟的过程,这个过程必然涉及前人的、老生常谈的、普遍一般的道理,更加依赖于自身不断......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执政能力心得(合集5篇)

    践行胡锦涛同志对全体党员、干部提出的“为民、务实、清廉”的总要求,不断提高我党的执政能力,是摆在各级党委和党员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新形势下,落实好、实现好、坚......

    为什么说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推荐5篇)

    1、为什么要说新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这些阶层归纳起来主要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