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市郊“村转居”建设调查调研1——以松江新桥镇为例[推荐]
上海市郊“村转居”建设调查调研
——以松江新桥镇为例
所属学校: 复旦大学
负 责 人: 傅伟江(2008级国际政治专业本科生 ***)指导老师: 高舒(复旦大学党建工作人员)
团队人数: 8人
项目背景:
近年来,上海市郊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在这一进程中,伴随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原先的村民转变为居民,村委会转变为居委会。这些地带,既有着城市的生产和管理模式,又保留了农村遗留特征,因此成为介于城市和农村间的特殊地带。如何保障其生存和发展成为政府的重要议题之一。同时,在“村转居”进程中,原先的村民自治组织转变为居民自治组织,在社区管理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和挑战。这一过程中带来的大量外来人口和导入人口的增加,使得城市管理问题也日趋重要。因此,我们以新桥镇为例,研究上海市郊“村转居”过程中的“失地农民生产保障”、“社区管理”、“城市管理”三个重要问题。项目成果:
本课题组以松江新桥镇为例共研究了上海市郊“村转居”建设中的三大问题:社区管理、失地农民生存保障和城市管理问题。
一、社区管理问题
在新桥镇社区管理的众多问题中,问题最为典型、最为棘手、问题解决最为困难的,无疑是社区内的群租问题。经研究,可以通过三个步骤来建立解决社区群租问题的路径:
首先,从行政权与执法矛盾的角度,建议以试点为模板,尝试性的进行执法权由市、区局单位向乡、镇一级单位下放,在试验的过程中吸取问题,以行政命令为主,不断加以改进,并辅之以法律完善,将试点改革的经验反映于行政立法之中。
其次,在行政执法权问题得到解决后,还应完善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当前对群租房认定标准存在很大的模糊性,不利于进行彻底的行政执法;另外,在对群租房的处理问题以及责任方的归属问题上,都存在着很大的漏洞。因而市区级政府需要在放权试点的过程中,吸收其中产生的问题与经验,将行政法规作为处理群租问题的真正利器。
最后,在政治体制与法律法规得到保证的前提下,要完善对群租现象主体的监督与管理。一方面,市郊群租很多程度上的始作俑者是为当地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因此应该加强对企业在员工宿舍建制方面的监督,并制定相关的工商条例规章,杜绝以群租为企业员工宿舍的现象;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对群租房房东的处理力度,从群租问题“租”的根源来清除这一现象。最后,政府也可以考虑以廉租房政策为模板,出资建设一些供外来打工人员居住的廉价宿舍。
二、失地农民生存保障问题
根据调研整理分析得出,保障失地农民生存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1)两套房安置,一套房解决失地农民的居住问题,第二套房可用于出租。(2)采取股份制方式,将原有的集体经济资源以股份的方式投资建厂或出租,每年分红,也不失为一种“可持续生计”。(3)为失地农民自己创业提供扶持政策,例如小额贷款、减免税费等。(4)建立集体留用地制度。将被征地的一部分(如10%左右)留给集体经济组织,统一规划,构建标准厂房、市场等用于租赁、经营或作价入股,以保证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5)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转让、租赁、作价入股等方式),将收益的一部分用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剩下的收益小部分用于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其余直接分配给农民。(6)改变一次性货币安置为主的做法。可将征地补偿安置费的一部分发放给失地农民,保障其当前的生活需要,另一部分作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专项资金。
考虑到上海市郊的有利区位因素,重点提出一个推进“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互动的模式。
三、城市管理问题
通过调研,在类似新桥区这样的城市化第一线地区,对于城管改革有以下一些可行性的出路:
一、建立城市管理大联动,也就是城市管理中的各个执法部门的大联动,进
行城市管理过程中的动态分工和合作。
二、针对城管执法过程中没有确实的执法依据以及自由裁量权过大的问题,需要制定一部统一的城管执法的法律,为城管执法提供法律依据同时也限制城管执法人员自由裁量和规范执法程序的有效方式。同时下放执法权,并对其进行有效监管。
三、加强非政府组织在城管执法中的作用。非政府组织参与城管执法,不仅可以直接分担和减少城管执法部门的工作量,而且相对于政府而言,非政府组织更接近社会基层,更能为民众特别是弱势社会群体服务。
实践感言:
多读好书的同时,走出书本走入生活,这让我们的视野变得更为开阔。面对今日中国的问题,发现问题固然重要,但我们应当了解更为重要的是找到解决之道。回顾历史,我们看到真正伟大的人能够洞明世运的危境,然而却不忧愤,不抱怨,不厚古薄今,也不厚今薄古,他们愿意在体制中做一种抗争,如果立功不成则退而立言,力图使这个时代的“立法者”保持头脑的澄明,这样的人才是这个时代力挽狂澜的中坚。经历了此次实践,我对以上的话有了更深一层的感悟与理解。
(范文菁)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现状调研报告--以XX村为例
新农村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以永济镇柏马村为例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为了解我国农村建设情况,及时总结区域新农村的建设经验,认真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决策部门提供更加具体详细的政策建议,现将永济镇柏马村的有关情况整理如下:
一、柏马村的自然状况与经济发展现状
柏马村位于永济镇的东北部,下设十三个组,现有人口1855人,545户,全村劳动力1003人,外出务工人员800人左右。全村总面积,其中农田1522.5亩,山林面积505亩,水塘 口。
柏马村是一个纯农业村,全村主导产业是农业和畜牧业。主要农副产品有:水稻、油菜、时蔬。在畜牧业方面,主要是养猪和养鸡。同时,由于柏马村人多地少,因此也是一个劳动力输出大村,大部分劳动力都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的多是一些老弱妇孺。
二、柏马村基本情况和民主建设情况
近年来,随着国务院和各级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的政策出台,柏马村在经济机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生产发展情况
柏马村现有耕地1522.5亩,人均耕地面积0.8亩。产业发展主要以水稻、油菜种植、生猪饲养和水产养殖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全村现有水稻1400亩,年产量1015吨;油菜800亩,年产量52吨;生猪存栏800头;水产343亩,年产水产产品29吨。
(二)有关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 在有关农村支农政策的贯彻执行方面,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了有力地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取得到进一步发展。现在柏马村基本上实现了组组通公路、通电、通有线、通电讯及网络。全村享受农村低保政策共120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相应的救助。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参保率达到。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人数达到1424人,覆盖率达到90%。可以说国家有关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了有力地贯彻落实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基本建立了全村的社会低保体系。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柏马村的“两委”班子共有5人,其中:女干部1人,党支部委员 人,村民委员会委员 人;全村共有党员37人,其中男性党员34人,女性党员3人;基层组织的运作上,全村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3次;在村务公开方面、做到了财务公开、政务公开,使村民及时准确的了解村里的各项有关情况;在基层民主建设方面:柏马村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指导原则,进一步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使柏马村的基层民主呈现出有序和谐的景象。
三、柏马村新农村建设的优势
(一)领导班子团结奋进、群众热烈拥护
领导班子的团结是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伟大事业的前提和基础,领导班子的团结对内能够提升每个班子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奋进性,产生“聚变”效应;对外能够树立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形象,形成新农村建设事业的核心,形成和人民群众的“共振”,有力地促进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巨大发展。
永济镇党委始终把增强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放在重要位置,通过换届选举对群众不满意、意见较大的村干部进行调整,配强支部领导班子,加强班子思想教育,促进班子团结,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强化民主决策,树立了领导班子在党员干部和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最后镇村两级班子成员面对困难和矛盾都能以大局为重,以事业为先,团结协作,风雨同舟,这也是新农村建设取得进步和成就的前提、基础。
(二)毗邻耒水湿地公园、旅游资源潜力巨大
观飞鸟、赏宜园,游耒水、品人文是耒水湿地公园的四大特色。目前耒水湿地公园已经晋升为国家湿地公园核心旅游景区。柏马村正位与大众村和太河边村(宜园所在地)之间,加之由永济籍在外成功人士蒋从军先生出资8000余万,拆除梅园旧民居,重新规划,借鉴中央新农村试点——贵州湄潭的建设风格,设计建设成了具有明清风格的民居别墅群、宾馆、游客服务中心、休闲中心、幼儿园、医务所、农业科技园、10000平米的标准化厂房,可以说本地丰厚的自然旅游资源外加本籍成功人士的助推有力地推进了本地旅游业的发展。建成后的别墅群将提供给柏马村八组200余人56户村民每户一栋,并配套周边一流附属设施,使之成为一个山水相映的园林式养生园、现代农业观光园和户外运动体验园。借由以上有利条件,把柏马村打造成一个具有湘南风情的休闲生态旅游区,依托耒水国家湿地公园的旅游休闲圣地是完全有可能的。
(三)群众思想观念前卫、住房建设积极性高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原来的老房子已无法满足现在的居住条件,所以群众在解决温饱之后,为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住房建设已成为现行首要考虑的问题。加之很多群众把建房当做自身的终身大事,因此在住房建设上投入了较大的资金和心力,认为建成一栋高档次的住房是自己人生成就的象征,再加上政府的正确有效引导,住房建设有力推动了永济镇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使新农村工作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快车道。
四、柏马村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单
一、经济发展缓慢
在柏马村的经济发展中,常规性的农业生产占据了柏马村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群众的小农意思较为深厚,农业产业化滞后,没有形成特色产业。加之人多地少,农业收入偏低,与城镇的二、三产业比较,付出同样劳动成本却收益甚微。因此,导致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都是一些老弱妇孺,创新意识不强。
(二)集体经济薄弱、综合竞争力不强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是否良好和充分是农村发展的指示表,也是能否有效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新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柏马村受大环境的影响和思想束缚及资源匮乏等一些不利因素影响,没有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是采取承包到户,继续按照传统的耕作模式,形成不了产业规模,没有市场竞争力,导致农业效益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阻碍了村级组织在新形势下为群众谋福利的地位和作用。
(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满足不了发展需要
目前柏马村农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太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绝大多数农业基础设施都是解放初期兴建,已经不能应对现阶段农业生产的需要。目前全村现有的两条主渠道年久失修,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全村343亩水塘大部分都常年没有清淤,塘堤也没有进行加固处理,农业灌溉不能得到保证;虽然通村公路基本上已经建设完成,但是还不能做到通组入户,组与组之间不能“串接”起来,形成不了一个面。这些因素都严重的阻碍了经济发展,也是日后工作的重点。
五、柏马村建设新农村的主要思路
结合柏马村的基本情况以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现将柏马村的后期发展思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构画新农村建设蓝图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柏马村的后期发展应该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认真做好各项规划, 尤其是村建设规划。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尊重民意,突出特色,坚持人与自然和谐,注重利用土地,保护耕地,不搞千篇一律、一刀切。建设规划要经村民充分讨论后执行,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邀请专业机构进行指导、相关部门审定,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兼顾。
(二)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必备条件,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物质基础,更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民生民意工程。通过因地制宜综合规划治理,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两条主渠道进行集中清理和修护;对全村343亩水塘进行清淤加固,增强水塘的蓄水容量,告别靠天吃饭的现状;加大对通组公路的投入,把13个分散的点串联成为一个面,提升整体新农村的面貌。使柏马村基本实现“沟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局面。
(三)加快土地流转、培育集体经济
改革土地使用办法,在坚持稳定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同时,对农村土地使用流转制度进行创新,鼓励农民对土地进行转让、出租、转包、入股、抵押等流转活动,由集体或大户进行成总承包,实现农业产业规模化、现代化、特色化,培育“一组一品”,因地制宜,引进一批高科技、无公害的特色产业,然后采用合作社的形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四)进一步挖掘旅游产业、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永济镇大河边、大众村两村境内耒水国家湿地公园,被称为“鸟类联合国”,山上名木繁多,满是杉树、松树、樟树、桐子树,郁郁葱葱。在这山间栖息着数万只鸟儿,种类繁多,呈现出一幅“飞时白云满天,落后繁星点点”的美丽画卷。目前,永济镇万亩优质稻基地、千亩蔬菜基地、二万亩油菜基地等七大农业特色基地已经形成。下阶段通过依托省、衡阳市等一些宣传平台,把一些特色景点录成宣传视频,从而吸引人们的关注,让更多的人知晓耒水湿地公园。同时,进一步筹划梅园新村的建设规划,做好服务配套产业,扶持一片大型农家山庄和休闲农业山庄,做强做大旅游产业。
(五)打造全国首家农村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蒋从军在我们国家不能算个大老板,但是他却有这样的大手笔,在全国范围内来说都不多见。致富以后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共同过上城市般的生活,这在全国更是不多见的。这也为我们打造先进,树立典型提供了绝佳范例。目前的社会道德沦陷、人心丧失,从“小悦悦”事件到名人“代言门”等一系列社会事件引起了全社会对社会道德的广泛讨论,我党早在江泽民时代曾提出“以德治国”,胡锦涛总书记也提出“八荣八耻”,这些都体现了高层对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视。在这个大的社会背景下,如果我们深入挖掘蒋从军事迹背后的道德资源,大力推广和宣传的话,相信这会成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道德标杆,为我们国家的新农村建设乃至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以小庙为例
合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
201 2至201 3学年第2 学期
实 践 教 学 报 告
实践报告题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指导教师关克难
系别/班级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2班
姓名(学号)蔡程(1109012005)
尹振鹏(1109012006)杨骏辉(1109012008)刘玉忠(1109012009)张健(1109012011)兰丹枫(1109012012)陈安琪(1109012042)罗文丽(1109012044)
合肥学院思政部制
页1 合肥市小庙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政府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实现了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农民收入方式的多元化使他们的经济条件逐步得以好转,进而使他们向往更好的居住和生活条件。一部分农民在城市购置新房,安家落户;一部分农民则在不断改造旧房,建设新屋。与农民的改善居住和生活条件的愿望以及翻建新居的热情相比,我国对农村建设、村镇规划、农村住宅管理、农村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管理却相对滞后。不少地区的农民住宅建了两三茬,形成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现象,造成社会财富与资源的巨大浪费。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村自然村落数量多,规模小,分布乱,不仅影响农村景观,也影响农地的集约利用和农业规模化经营。加大对农村自然村落的整治力度,推动乡村转型,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本文基于我国农村问题的现状,以安徽省肥西县小庙镇为典型案例,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出发,调查研究新农村建设的的一些问题
自然村落
一、小庙镇区位
小庙镇位于省城合肥西郊,系肥西县重镇,与合肥市蜀山区、高新区毗邻,面积198.34平方公里,人口约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万多,辖29个村,1个居民委员会,5个街道管委会。312国道横穿境内,合武、宁西铁路贯穿东西,上小路、小高路、王长路等主要道路贯穿南北。工业区建设初具规模,畜禽养殖是特色,餐饮业较为发达。
小庙夜景
页2
二、规划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必然要求。农村发展滞后于城市发展,制约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为此,中央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五个统筹”之首,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两个趋向”的科学论断,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据此,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安排,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民主管理”为指导,小庙镇自实施新农村建设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突出了地方的特色,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满意和支持。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值得下一步如何把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推向深度和广度思考和借鉴。尤其是党的十七大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更多更深的要求。
三、主要工作
小庙镇新农村建设主要是围绕王拐岗中心村建设为中心,以赵老家、塘南两个工业区安置点为点,对小庙村灯塘村民组进行综合整治。同时还完成了对大柏、雷麻、硕大塘、栀树、袁中、小庙、马场、街北、五十墩等中心村规划。王拐岗美食城新农村建设,主要就是突出王拐岗美食,建造餐饮一条街,目前,美食城主体工程已基本结束;赵老家、塘南安置点已完成前期规划设计任务,即将动工兴建;小庙村灯塘村民组整治,主要是以“四改”(改水、改厕、改灶、改危房)、“三清”(清垃圾、清路障、清杂物)为重点,对42居住户的住宅环境进行了全面整治,同时还对道路进行了硬化、绿化。
四、主要做法和经验
1、扬长避短,发展新兴产业
小庙镇地处城乡结合部,既有传统农业的存在,又具有城郊型农业的特点。
在种植业方面,小庙镇通过8万亩水稻、6万亩油菜、3万亩棉花三大高产示范区建设,加强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强化测土配方施肥、公共绿色植保服务,提高农业
页3 机械化水平,全面提升种植业效益,确保粮油生产安全,促进农民增收。
小庙镇还是全省家禽养殖第一大镇。全镇有森淼集团、老母鸡农牧公司两家省级龙头企业及4家市级龙头企业,有13个养殖业“一村一品”村,有13家种禽场,三个大型苗禽孵化场,一家饲料厂及两个畜禽产品分割加工厂,产品远销欧美及国内各省市。由于养殖业规模大,还吸引国内30多家饲料、兽药生产厂家在镇上设立长期办事处或代理处,全镇养殖从业人员达到2.5万人,有100
多名专业经纪人,养殖业及其链条产业年总产值近20亿元。为确保养殖业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小庙镇党委政府还在动物防疫、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等方面加强支持和服务;通过绿色无公害产品认证及品牌战略,提高产业效益;扶持龙头养殖现场
企业加快发展,带动更多的农民养殖致富;加快专业市场建设,把养殖业做大做强。
苗木花卉是小庙镇的新兴产业,全镇有7000亩生态林及5000亩苗木花卉生产,近期小庙镇还在拐岗村通过招商引进礼仪鲜花生产基地,示范园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即将投入生产。蔬菜生产也是我镇的重点产业之一,在现有基础上,全镇规划建设2个大棚蔬菜基地及3个露天蔬菜基地,生产面积达到6000亩。
2、努力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新格局
小庙镇的发展目标,就是实现以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佳融合,这是一种城乡和谐发展的模式,其精髓是“城乡共生、城乡共建、城乡共融”的城乡统筹发展理念。这种理念是小庙镇作为都市近郊乡镇在发展道路的艰难抉择中对城乡二元结构的扬弃。
页4 近年来,小庙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全省创第一、中部进十强、全国争百强”的创争目标,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坚持加快
发展和深化改革,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发挥内力与借助外力三个结合,突出“工业强镇”战略,主动融入合肥市“141”工程,实现与合肥市高新区、经开区、科技城等区域互动发展,互利共进,全面加快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2009年,全镇实现财政总收入6089万元,同比增长19%;实现工业生产总值17.1亿元,增长2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21亿元,增长37%,其中工业投资8.4亿元,增长46%;新增规上企业6家,总数达19家,全年实现规上企业产值13.52亿元,增长34%。全年引进各类项目15家,协议总投资14.7亿元,其中亿元项目3家,招商引资到位市外资金8.2亿元,完成目标任务4.5亿元的182%。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400元。在2009年全市乡镇综合经济社会考核中,小庙镇荣获2008“十强乡镇”和“十快乡镇”两项殊荣;2009年被确定为安徽省“扩权强镇”试点单位。
五、取得成效
通过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近年小庙镇主要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效:
1、改变了群众观念,使得广大干群对新农村建设有了更深更实的认识。
2、突出了地方特色,王拐岗美食一条街建设,就是紧扣王拐岗美食文化这一特色,打造品牌,发展饮食业。
王拐岗美食一条街 页5
3、大大改善了群众的起居环境,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
4、规划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一改以往有新房无新村的格局。
六、几点思考
自小庙镇实施新农村建设以来,我们也得到了几点体会和思考,主要有:
1、“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仍是前提和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改善广大群众的起居环境,更要有利于生产发展,群众增收。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始终抓住不放松,路要通,渠要畅,电能用,站能动;紧抓产业结构调整不放松。
2、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将新农村建设中的社区性、新建性、改造性、整治性、保护性区分对待,不能千篇一律,更不是一蹴而就,新农村建设一项有针对性、程序性,更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3、立足实际,做好规划。规划在先建设在后,把规划与产业联系起来,与地方文化、风土人情联系起来,体现出特色,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4、不同组团间要加强联系,否则会造成基础设施投入及公益设施投入浪费。
5、基础设施的投入仍是地方政府的沉重负担。
6、加大对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依法行政。
页6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以小庙为例
合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 201 2至201 3学年第2 学期
实
践
教
学
报
告
实践报告题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指导教师关克难
系别/班级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2班
姓名(学号)蔡程(1109012005)尹振鹏(1109012006)杨骏辉(1109012008)刘玉忠(1109012009)张健(1109012011)兰丹枫(1109012012)陈安琪(1109012042)罗文丽(1109012044)
合肥学院思政部制
页
1合肥市小庙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政府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实现了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农民收入方式的多元化使他们的经济条件逐步得以好转,进而使他们向往更好的居住和生活条件。一部分农民在城市购置新房,安家落户;一部分农民则在不断改造旧房,建设新屋。与农民的改善居住和生活条件的愿望以及翻建新居的热情相比,我国对农村建设、村镇规划、农村住宅管理、农村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管理却相对滞后。不少地区的农民住宅建了两三茬,形成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现象,造成社会财富与资源的巨大浪费。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村自然村落数量多,规模小,分布乱,不仅影响农村景观,也影响农地的集约利用和农业规
模化经营。加大对农村自然村落的整治
力度,推动乡村转型,迫在眉睫,刻不
容缓。本文基于我国农村问题的现状,以安徽省肥西县小庙镇为典型案例,从
理论与实证的角度出发,调查研究新农
村建设的的一些问题 自然村落
一、小庙镇区位
小庙镇位于省城合肥西郊,系肥西县重镇,与合肥市蜀山区、高新区毗邻,面积198.34平方公里,人口约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万多,辖29个村,1个居民委员会,5个街道管
委会。312国道横穿境内,合武、宁西铁
路贯穿东西,上小路、小高路、王长路等
主要道路贯穿南北。工业区建设初具规模,畜禽养殖是特色,餐饮业较为发达。
小庙夜景
二、规划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必然要求。农村发展滞后于城市发展,制约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为此,中央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五个统筹”之首,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两个趋向”的科学论断,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据此,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安排,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民主管理”为指导,小庙镇自实施新农村建设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突出了地方的特色,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满意和支持。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值得下一步如何把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推向深度和广度思考和借鉴。尤其是党的十七大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更多更深的要求。
三、主要工作
小庙镇新农村建设主要是围绕王拐岗中心村建设为中心,以赵老家、塘南两个工业区安置点为点,对小庙村灯塘村民组进行综合整治。同时还完成了对大柏、雷麻、硕大塘、栀树、袁中、小庙、马场、街北、五十墩等中心村规划。王拐岗美食城新农村建设,主要就是突出王拐岗美食,建造餐饮一条街,目前,美食城主体工程已基本结束;赵老家、塘南安置点已完成前期规划设计任务,即将动工兴建;小庙村灯塘村民组整治,主要是以“四改”(改水、改厕、改灶、改危房)、“三清”(清垃圾、清路障、清杂物)为重点,对42居住户的住宅环境进行了全面整治,同时还对道路进行了硬化、绿化。
四、主要做法和经验
1、扬长避短,发展新兴产业
小庙镇地处城乡结合部,既有传统农业的存在,又具有城郊型农业的特点。
在种植业方面,小庙镇通过8万亩水稻、6万亩油菜、3万亩棉花三大高产示范区建设,加强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强化测土配方施肥、公共绿色植保服务,提高农业
机械化水平,全面提升种植业效益,确保粮油生产安全,促进农民增收。
小庙镇还是全省家禽养殖第一大镇。全镇有森淼集团、老母鸡农牧公司两家省级龙头企业及4家市级龙头企业,有13个养殖业“一村一品”村,有13家种禽场,三个大型苗禽孵化场,一家饲料厂及两个畜禽产品分割加工厂,产品远销欧美及国内各省市。由于养殖业规模大,还吸引国内30多家饲料、兽药生产厂家在镇上设立长期办事处或代理处,全镇养殖从业人员达到2.5万人,有100
多名专业经纪人,养殖业及其链条
产业年总产值近20亿元。为确保
养殖业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小庙镇
党委政府还在动物防疫、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等方面加强支持和服
务;通过绿色无公害产品认证及品
牌战略,提高产业效益;扶持龙头
养殖现场 企业加快发展,带动更多的农民养
殖致富;加快专业市场建设,把养
殖业做大做强。
苗木花卉是小庙镇的新兴产业,全镇有7000亩生态林及5000亩
苗木花卉生产,近期小庙镇还在拐岗村通过招商引进礼仪鲜花生产基地,示范园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即将投入生产。蔬菜生产也是我镇的重点产业之一,在现有基础上,全镇规划建设2个大棚蔬菜基地及3个露天蔬菜基地,生产面积达到6000亩。
2、努力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新格局
小庙镇的发展目标,就是实现以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佳融合,这是一种城乡和谐发展的模式,其精髓是“城乡共生、城乡共建、城乡共融”的城乡统筹发展理念。这种理念是小庙镇作为都市近郊乡镇在发展道路的艰难抉择中对城乡二元结构的扬弃。
近年来,小庙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全省创第一、中部进十
强、全国争百强”的创争目标,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坚持加快
发展和深化改革,整体推进与重
点突破,发挥内力与借助外力三
个结合,突出“工业强镇”战略,主动融入合肥市“141”工程,实
现与合肥市高新区、经开区、科
技城等区域互动发展,互利共进,全面加快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
化、农村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2009年,全镇实现财政总收入6089万元,同比增长19%;实现
工业生产总值17.1亿元,增长2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21亿元,增长37%,其中工业投资8.4亿元,增长46%;新增规上企业6家,总数达19家,全年实现规上企业产值13.52亿元,增长34%。全年引进各类项目15家,协议总投资14.7亿元,其中亿元项目3家,招商引资到位市外资金8.2亿元,完成目标任务4.5亿元的182%。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400元。在2009年全市乡镇综合经济社会考核中,小庙镇荣获2008“十强乡镇”和“十快乡镇”两项殊荣;2009年被确定为安徽省“扩权强镇”试点单位。
五、取得成效
通过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近年小庙镇主要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效:
1、改变了群众观念,使得广大干群对
新农村建设有了更深更实的认识。
2、突出了地方特色,王拐岗美食一条
街建设,就是紧扣王拐岗美食文化这一
特色,打造品牌,发展饮食业。
王拐岗美食一条街
3、大大改善了群众的起居环境,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
4、规划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一改以往有新房无新村的格局。
六、几点思考
自小庙镇实施新农村建设以来,我们也得到了几点体会和思考,主要有:
1、“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仍是前提和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改善广大群众的起居环境,更要有利于生产发展,群众增收。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始终抓住不放松,路要通,渠要畅,电能用,站能动;紧抓产业结构调整不放松。
2、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将新农村建设中的社区性、新建性、改造性、整治性、保护性区分对待,不能千篇一律,更不是一蹴而就,新农村建设一项有针对性、程序性,更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3、立足实际,做好规划。规划在先建设在后,把规划与产业联系起来,与地方文化、风土人情联系起来,体现出特色,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4、不同组团间要加强联系,否则会造成基础设施投入及公益设施投入浪费。
5、基础设施的投入仍是地方政府的沉重负担。
6、加大对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依法行政。
第五篇:社会实践光谷区交通建设情况调查---以光谷鲁巷为例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 目 团队负责人团队成员 指导教师 总评成绩
光谷区交通建设情况调查---以光谷鲁巷为例
2015年 12 月 7 日
光谷区交通建设情况调查---以光谷鲁巷为例
摘要: 城市道路交通文明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以光谷鲁巷为分析对象,对光谷区的交通建设情况展开了一系列调查。通过分析介绍了光谷区交通建设的现状,了解到光谷区一周不同时期和一天不同时段的拥堵程度不同,阐述了造成该区交通拥堵的各类因素,发现由于道路整修和重建、人流量的聚集以及各种不文明通行方式的存在对交通拥堵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拥堵,并针对交通拥堵情况从公共部门和个人两个方面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措施,要求政府等部门做好自己的监管规划任务,希望个人能遵守交通规则,并从社会实践和对交通建设的认识中总结出建设城市文明交通的重要性。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建设;拥堵因素;解决措施;
一、光谷地区交通建设现状
城市的交通发展状况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而武汉作为湖北省的省会城市,其交通发展更能突出武汉的城市品位和城市素质。近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倡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二十四字在武汉随处可见,但是交通拥堵现象和不文明素质的行为也是司空见惯,虽然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成效并不明显。下面就以光谷区鲁巷地段进行分析。
光谷区作为武汉武昌区的重要地段其大量的人流车流是毋庸置疑的,然而鲁巷又是光谷交通的枢纽,这里有繁杂的交通工具,因此,交通是否顺畅关系到整个光谷地区的出行。通过调查发现光谷区在不同日期和不同时段其拥堵程度不同。
(一)工作日和节假日交通的拥堵程度不同
工作日(周一~周五):公交车作为每个城市重要的交通工具,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特别是在鲁巷还有个综合的公交起点站鲁磨路光谷广场,在这里有16条路线通往不同的地方,其也是造成道路拥堵的重要因素。在我们调查的过程中就看到了令人惊奇的一幕,915和913路公交一前一后在道路上行驶,在转弯处时,915路公交司机想借机超过913路公交就一直长按喇叭,但是913路公交迟迟不让道,结果915路公交强行超车两车卡在道路上,两车司机下车理论,留下后面排队的喇叭催促声。像这样的事例每天都在上演,道理上公交车过多,不超车又担心堵在下一个十字路口,所以就不顾交通文明造成交通拥堵。私家车也是工作日造成拥堵的因素,在我们调查的鲁巷虎泉街段发现私家车私自乱停靠,并且在没有设置红绿灯的路口时就直接插缝转弯或掉头直接造成后面的车辆拥堵。
节假日(周六~周日):周末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是一个可以外出放松聚会的好日子,这就给道路造成严重压力,由于出行人员较多,使每辆公交乘坐人员过多,公交停靠时间就较长,在较窄的路边时,一些大型车辆由于不能并排经过就必须堵在路边。还有就是出租车,在拥堵的道路上,但凡是有人挥手拦车,出租车不管能不能停、会不会造成拥堵都照停不误。
(二)上下班和其他时段交通工具的拥堵程度不同
据调查,公交和私家车在上下班的高峰期极其拥堵,在7:00--9:00、17:00--20:00段比较拥挤,不仅车上的人多而且车辆的数目也大增。大量的车辆在路上行驶只要有人妄想超车就会造成拥堵但是过了上下班高峰期交通就没那么拥堵了。而出租车在从18:00开始就是高峰期,由于这段时间车辆比较拥挤,所以这段时间车租车也是随处可见。
二、分析造成交通拥堵的因素
众所周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也与日俱增,伴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必然出现一些相应的问题。类似环境破坏而造成的温室效应的加剧,同样,随着人们出行方式的多样化发展,也给交通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困扰,乃至出现交通拥堵、停滞等现象。现以武汉洪山区光谷区域为研究对象,对其交通拥堵问题进行如下分析:
(一)经济繁华路段频繁进行道路整修和重建
在对光谷转盘区域进行数日的实地调查后,我们发现,近年来,仅仅对光谷转盘区域的结构调整及道路整修就进行了多次修建。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如今光谷转盘区域在对地铁出入口进行维修和整改后,又搭建了人行天桥,还对部分公交站点进行了线路整改,中心区域目前还在施工中。虽然,在修建了人行天桥后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人流量,缓解了交通压力,但其频繁施工整改给行人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且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交通拥堵。
如雄楚大道高架桥的修建,该工程工程量巨大、耗时、耗资,显然给交通造成了很大影响。不久前,腾讯新闻报导了一篇有关某一上班人士为了能够准时上班而骑马出行的新闻,此新闻一经播报,并在网上引来了一番热议。而在实际调查与考察中,我们发现,即使在修建了高架桥后,人们并不情愿使用高架桥,其高昂的收费,致使人们依然选择旧路运行。从某种程度上讲,这对于缓解交通拥堵并未起到任何积极有效的影响,反而加剧了交通堵塞。
(二)各种不文明通行方式的存在
1、行人交通意识不强
在考察中,我们还发现造成交通拥堵的人为因素很多。例如,不遵守交通规则,部分市民随意横穿马路,结伴而行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呈现出不减反增的趋势。当然,有部分地段没有设置红绿灯标志是应当负起主要责任的。
2、驾驶者个人驾驶陋习的存在
现如今,驾驶者违规行驶的行为层出不穷,譬如,违章非法调头、闯红绿灯、逆行、越道行驶等现象屡禁不止,致使交通事故频发,导致交通路段拥堵。这些都属于驾驶者个人驾驶陋习的存在。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想我们应该知道文明交通是城市形象的名片,是城市文化的标志,是广大人们群众幸福生活的和谐音符。文明交通不仅能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更能折射出广大参与者的文明素质。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规,在全社会倡导文明交通新风,摒弃不文明交通陋习,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理应成为文明交通的实践者、参与者和支持者。
(三)不同时期、时段人流量的聚集
不同时期即工作日与节假日之分。通过考察我们发现,一般在工作日里,人们大多上班工作,学生在校学习,出行人数较少。这段期间一般只会出现上下班高峰时期的交通拥堵,也就是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交通堵塞;而在节假日,如双休、圣诞、元旦等节日,光谷转盘区域会出现人流高峰,一眼望去竟成人山人海,人流量聚集较极端,出现人挨人,人挤人状况。这种人流量聚集给交通带来了巨大压力。在考察中,我们亲身体会到节假日时,光谷转盘区域交通状况为地铁站排成人形长龙,人挤人,地下通道与人行天桥亦是人山人海,公交站点更是人头攒动,公交司机忙得焦头烂额头晕目眩,的哥更是忙得不亦乐乎!
三、针对交通拥堵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政府
1、积极履行经济职能,进一步理顺城市交通建设问题;通过优化城市设计减少 交通负荷,光谷中心的大转盘应该加以改造,其严重阻碍了该中心位置的车流通畅。
2、积极履行文化职能,加强交通安全的宣传和教育;政府应该多组织交通知识的学习与宣传,引导人们更好的遵守交通秩序。
3、积极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为交通安全与畅通创造良好的环境;改善公共交通服务,实行公交优先的战略,政府采用对社会发展有利的经济政策来鼓励人们利用公共交通。
4、坚持对人民负责和依法行政原则,严惩违法、违规事件,维护广大市民的安全和利益,可控制光谷周边的机动车的保有和使用。交通部门
1、实现交通圈的整体规划.对光谷周边的黑车加强管制,严格制止违法车辆的私 自营业,实施公交整合行政部门,破除体制障碍优先的战略。
2、加大交通投资力度,增加交警现场执法.招用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帮助疏散人群拥堵。
3、限制拥堵区域及时段的私人交通出行,提高出租车的使用效率。个人
1、提升个人文化素养,做有文化的出行者.加强交通道德培养,提高思想觉悟,减少交通拥堵。
2、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的原则,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和国家法律、法规。
3、提高执法水平,减少执法矛盾,改变少数民警存在的重处罚,轻疏导的落后管理观念。
四、结论
从现在的一些现实情况来看,交通问题已经成为我们整个社会的一个大问题。造成交通问题困扰的因素有很多种,比如部分市民随意横穿马路、出租车乱停乱放等等。在短时间内,我们无法很好的去解决像武汉光谷这样一些地方的交通现状问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自身力所能及的的事情去缓解乃至改善一下我们身边的交通状况。
在上面的解决方案里,我们可以看得出政府及个人在解决城市交通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政府需要履行自身的经济、文化、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和坚持对人民负责和依法行政原则。然而,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要提高个人文明,文明出行,配合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规划。我们就是要让文明出行意识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只要每个人都自觉改掉一些小小的不良习惯就可以做到,这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尊重与负责。文明出行成为生活中的一种习惯,把交通安全观念转化成实际行动,交通安全和交通畅通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我们及他人的生命安全就有了保障。才能使政府的各项措施得以落实,才能共建文明美好的出行文化。
新社会,新风气;树文明,畅交通。当我们抱怨交通的拥堵时,不妨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为文明建设城市交通贡献一份力。我们提倡文明建设社会主义价值观,其实从交通文明里面就能体会到价值观的含义了。社会主义价值观有很多体现,交通文明能也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一种。为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贡献一份力量,努力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
参考文献:[1]曹宝贵.交通流复杂动态特性与交通拥堵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
[2]新华网.广州中心城区缓解交通拥堵方案讨论稿出台
[3]徐东云.城市交通拥堵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模式及理论研究新进展 [r].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7-1-10(责任编辑杨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