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镇扶贫工作安排意见2011
陇福政201120
各村委会:
0一一年扶贫工作安排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0 1 1年 4 月 1 日
主题词:扶贫工作安排意见
共印25份
关于2011年度扶贫开发工作安排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三中全会精神,按照2020年“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奋斗目标和“加大对贫困地镇发展的扶持力度,提高扶贫开发水平,逐步提高扶贫标准”的要求,坚持以减少农村低收入以下贫困人口为目标,稳步推进我镇扶贫开发进程。结合我镇实际,提出如下安排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十七大提出的“一个加大、两个提高”的扶贫工作要求,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增加扶贫开发投入;按照改善贫困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基本增收门路和提高贫困群众基本素质三个基本要求,着力抓好“整村推进”、“雨露计划”和“产业化扶贫”三项重点工作。不断加大扶贫力度,实施扶贫开发工作,残疾人及残疾人亲属要占一定比例,使贫困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在与其他贫困群众享受同等扶贫待遇的同时,得到更加有效和特殊的扶助。继续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事业。积极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提高扶贫开发水平。
二、主要措施
(一)切实抓好整村推进工作。按照“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扶贫工作要求,坚持政府补助、社会捐助、部门帮助、农民自助的原则,着力抓好以整村推进为重点的开发式扶贫。纳入“整村推进”扶贫的重点村,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带动和群众参与,支持贫困农户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和农业产业结构
调整、产业化经营要求,以种养业为突破口,积极培植稳定的致富特色产业;以改路、改厨、改圈、改厕、改房为重点,切实帮助贫困农户抓好以建设美好家园为中心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
“整村推进”村要实现以下主要目标:一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行政村通公路、自然村通广播电视,有条件的农户用上沼气; 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困难;贫困户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二是基本增收门路得到拓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以上,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稳定解决温饱;低收入人口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三是人口基本素质明显提高。抓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加大农民适用技术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有序推进劳务输出;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个劳动力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术或劳动技能;良种推广和农业实用技术普及率达90%以上。四是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加强村级综合服务室建设;对农村独生子女和二女结扎户给予优先扶持;完善“五保”供养制度,建立完善特困群众定期救助制度,落实各项社会救助政策。五是村级组织建设明显加强。进一步配强村级“五大组织”,规范村党支部领导下的议事机构,推进党务、村务公开,大力培养村级能人为村级后备干部。
(二)切实实施“雨露计划”。围绕改善民生,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加大“雨露计划”实施力度,切实抓好贫困地镇“就业扶贫”这一民生之本。
1、全面掌握贫困地镇劳动力底数。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尚未转移就业劳动力全面建档立卡,逐户建立纸质档案和电子台帐,并加强动态管理,为实施“雨露计划”转移就业培训做好扎实的基础性工作。
2、坚持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为特色,以提高素质、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为宗旨,充分利用技校对初、高中毕
业生进行就业技能教育培训,以职业教育、创业培训和非农技能培训为手段,积极稳妥地实施“雨露计划”。
3、在抓好初级技工或专项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抓好普通农民工的培训转移和农业产业化技术的培训;在抓好向外输出的同时,抓好镇内就近就地转移。
(三)着力推进产业化扶贫。贫困村把发展现代农业与推进扶贫开发紧密结合起来,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一是依托镇内在贫困村内培育壮大各具优势和特色的扶贫支柱产业及龙头企业,按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和方式,着力提高产业化扶贫的层次和水平;二是以促进贫困群众增收为核心,以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为载体,加强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建设,着力夯实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基础;三是以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健全产业扶贫服务体系,着力提高产业扶贫的组织化程度;四是以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根本,不断提高贫困群众综合素质和能力,着力发挥贫困群众自我脱贫致富、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四)抓好扶贫解困工作。一是做好残疾人贫困户摸底调查工作,全面准确掌握本村、本组残疾人贫困户住房情况和生活状况,为扶持残疾人提供最详细资料。二是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对残疾人开展帮、包、带、扶活动。采取镇上领导与残疾人贫困户结对子方式扶贫,重点解决残疾人的温饱问题。三是积极做好残疾人贫困户的救济、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动员、帮助残疾人给予缴费补助。四是继续加大危房改造,每户建筑面积控制在45平方米之内,建筑工程严格按照抗震安居工程质量要求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五)扎实抓好农村小额信贷扶贫工作。按照国家现行政策,努力增加和扩大小额扶贫贷款投放量,发挥小额扶贫贷款在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作用。大力开展小额扶贫到户贷款工作,积极推广“一借双贴”等有效模式,帮助贫困农户解决贷款难问题
(六)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提高扶贫开发水平。一是建立以扶贫绩效考核结果为导向的领导责任机制。加强对全镇扶贫责任制落实情况的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任用村干部的主要依据之一,并把扶贫开发绩效与扶贫资金分配挂钩,鼓励贫困地镇加快发展;二是建立协调配合机制。树立“大扶贫”理念,发挥扶贫领导小组作用,强化资金整合力度,向贫困地镇倾斜公共服务事业。
四、切实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
始终坚持把扶贫开发放在“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加强领导。将扶贫开发工作纳入镇对村上目标考核内容。要抓好扶贫工作机构建设,确保机构、人员、经费与新阶段扶贫开发任务相适应。村上要建立完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形成书记负总责,主任具体抓,其余人员全面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贫困农民群众要参与扶贫项目的实施,做到任务到村,扶持到农户。要按照“五个好”的要求,切实抓好村党委建设和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继续抓好村党支部的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好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工作。通过强化各种措施,推动我镇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健康发展。
2011年4月1日
第二篇:扶贫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安排意见
**县扶贫开发办公室2008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安排意见
2008年是我们国家极不平凡的一年,喜庆与悲伤、灾难与抗争,使我们的民族精神得到升华,也在世界面前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中国。2008年也将是扶贫工作不平凡的一年,从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实现全面小康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到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的确立,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出台,统筹城乡进程的加快,使扶贫开发工作的大背景、大形势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解决贫困问题的制度建设越来越完善,扶贫开发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参与扶贫开发的主体越来越多,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域越来越宽。一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扶贫办的关心支持下,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及省、市扶贫开发会议精神,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全面发展”的开发式扶贫方针,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确定的扶贫开发目标任务,励精图治,拼搏奋进,狠抓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劳务输出、县内易地安置等重点工作的落实。通过相关职能部门团结协作及广大贫困群众的共同努力,切实改善了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提高了贫困人口科技文化素质,加快了我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为全面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牢了基础,贫困群众增产增收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总体上各项扶贫开发工作有序推进、成效明显。
一、二oo八年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细化目标任务。
去年底到今年初,我办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在客观分析扶贫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扶贫工作计划,明确了工作任务和要求。一是以永扶办字〔2008〕1号文件《**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二○○八年扶贫工作要点》上报县人民政府,下发十五个乡镇及相关职能部门。文件明确了今年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任务及措施。二是围绕县委、政府确定的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我办将县委、政府确定的2008年重点扶贫工作任务,及时将主要扶贫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乡到村,分解落实到各股室负责人及各位分管领导,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团结协作,完成好县政府部署的重点工作任务。
(二)2008年各项扶贫开发工作进展较好。
1、突出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为确保完成6600人极端贫困人口解决温饱、实现7150人低收入人口稳定解决温饱的任务,我办及时下发了《**县扶贫开发领导组办公室关于切实完成二○○八年解决温饱目标任务的通知》(永扶办字〔2008〕11号)文件,制定了办领导分片联系责任制等十条措施来确保目标的实现。到年底统计,全县实际解决了6640人极端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和实现了7180人低收入人口稳定解决温饱。
2、狠抓贫困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2008年共计启动实施贫困自然村整村推进78个,其中:省级财政资金扶贫整村推进72个,市级财政资金扶贫整村推进6个,项目总投资1140万元。项目涉及基础实施(含通路工程、通电工程、水利工程、安居工程),经济发展(含种植业、养殖业),生态建设(含沼气池、节能灶),社会公益事业(集体性文化娱乐场),科技培训(含种养业、养殖业、劳动力实用技术)等五大类项目,项目覆盖15个乡镇78个村民小组4047户15791人(少数民族1937人、残疾人223人)。截止11月底,78个贫困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除受种植节令制约而不能启动实施的种植业项目外,90%以上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社会公益性建设和科技培训项目基本实施结束,目前已进入扫尾阶段,项目的顺利实施及投入的不断加大,极大地改善了贫困村社广大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3、以灾后民房恢复重建为重点的扶贫安居工程按时、按质、按量全面完成。今年自然灾害的严重程度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料,年初特大的冰凌雪灾、雨季的滑坡泥石流、受“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波及,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灾情发生以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整合各类安居工程建设资金,以扶贫安居工程灾后民房恢复重建为契机,紧紧围绕改善贫困地区贫困群众住房条件和构建和谐**的战略目标,整合地震安全民居工程、灾后民房恢复重建、整村推进消除茅草房工程和专项安居消除茅草房工程等项目资金,着力实施农村住房改造。今年全县规划实施灾后民房恢复重建、茅草房改造、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国债易地扶贫等安居工程6758户,项目总投资5233.6万元,其中:扶贫专项安居工程400户160万元;扶贫整村推进安居工程700户280万元;“5.21”地震受灾民房恢复重建3022户3629.6万元;冰凌雪灾民房恢复重建1296户648万元;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800户400万元;农村民居地震加固工程500户100万
第三篇:2008扶贫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安排意见
**县扶贫开发办公室2008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安排意见
2008年是我们国家极不平凡的一年,喜庆与悲伤、灾难与抗争,使我们的民族精神得到升华,也在世界面前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中国。2008年也将是扶贫工作不平凡的一年,从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实现全面小康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到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
重的战略思想的确立,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出台,统筹城乡进程的加快,使扶贫开发工作的大背景、大形势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解决贫困问题的制度建设越来越完善,扶贫开发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参与扶贫开发的主体越来越多,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域越来越宽。一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扶贫办的关心支持下,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及省、市扶贫开发会议精神,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全面发展”的开发式扶贫方针,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确定的扶贫开发目标任务,励精图治,拼搏奋进,狠抓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劳务输出、县内易地安置等重点工作的落实。通过相关职能部门团结协作及广大贫困群众的共同努力,切实改善了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提高了贫困人口科技文化素质,加快了我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为全面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牢了基础,贫困群众增产增收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总体上各项扶贫开发工作有序推进、成效明显。
一、二OO八年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细化目标任务。
去年底到今年初,我办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在客观分析扶贫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扶贫工作计划,明确了工作任务和要求。一是以永扶办字〔2008〕1号文件《**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二○○八年扶贫工作要点》上报县人民政府,下发十五个乡镇及相关职能部门。文件明确了今年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任务及措施。二是围绕县委、政府确定的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我办将县委、政府确定的2008年重点扶贫工作任务,及时将主要扶贫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乡到村,分解落实到各股室负责人及各位分管领导,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团结协作,完成好县政府部署的重点工作任务。
(二)2008年各项扶贫开发工作进展较好。
1、突出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为确保完成6600人极端贫困人口解决温饱、实现7150人低收入人口稳定解决温饱的任务,我办及时下发了《**县扶贫开发领导组办公室关于切实完成二○○八年解决温饱目标任务的通知》(永扶办字〔2008〕11号)文件,制定了办领导分片联系责任制等十条措施来确保目标的实现。到年底统计,全县实际解决了6640人极端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和实现了7180人低收入人口稳定解决温饱。
2、狠抓贫困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2008年共计启动实施贫困自然村整村推进78个,其中:省级财政资金扶贫整村推进72个,市级财政资金扶贫整村推进6个,项目总投资1140万元。项目涉及基础实施(含通路工程、通电工程、水利工程、安居工程),经济发展(含种植业、养殖业),生态建设(含沼气池、节能灶),社会公益事业(集体性文化娱乐场),科技培训(含种养业、养殖业、劳动力实用技术)等五大类项目,项目覆盖15个乡镇78个村民小组4047户15791人(少数民族1937人、残疾人223人)。截止11月底,78个贫困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除受种植节令制约而不能启动实施的种植业项目外,90%以上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社会公益性建设和科技培训项目基本实施结束,目前已进入扫尾阶段,项目的顺利实施及投入的不断加大,极大地改善了贫困村社广大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3、以灾后民房恢复重建为重点的扶贫安居工程按时、按质、按量全面完成。今年自然灾害的严重程度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料,年初特大的冰凌雪灾、雨季的滑坡泥石流、受“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波及,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灾情发生以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整合各类安居工程建设资金,以扶贫安居工程灾后民房恢复重建为契机,紧紧围绕改善贫困地区贫困群众住房条件和构建和谐**的战略目标,整合地震安全民居工程、灾后民房恢复重建、整村推进消除茅草房工程和专项安居消除茅草房工程等项目资金,着力实施农村住房改造。今年全县规划实施灾后民房恢复重建、茅草房改造、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国债易地扶贫等安居工程6758户,项目总投资5233.6万元,其中:扶贫专项安居工程400户160万元;扶贫整村推进安居工程700户280万元;“5.21”地震受灾民房恢复重建3022户3629.6万元;冰凌雪灾民房恢复重建1296户648万元;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800户400万元;农村民居地震加固工程500户100万
元;国债易地扶贫40户16万元。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扶贫安居工程灾后民房恢复重建按时、按质、按量全面完成项目工程建设任务,目前项目受益农户已全部迁进新居。
4、积极开展产业扶贫,促进贫困群众增收。今年的产业扶贫开发围绕县委、政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狠抓灾后恢复重建和独具区域优势与特色
产业的发展。一是把握种植节令,认真组织实施“**县2007财政资金产业发展花椒高产高效示范栽培项目”,该项目规划在务基乡八角村和黄华镇金寨村建设实施示范园1550亩(其中低产林改造1000亩,种植示范园500亩,采穗圃营建50亩),配套灌溉水池50个1000立方米、灌溉管引3000米,科技培训500人次。省级财政投入项目资金80万元,覆盖2个行政村38个村民小组1141户贫困农户5291人。该项目截止11月底,基本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二是深入调查,认真组织编制《**县灾后重建脱毒马铃薯高产高效示范种植项目实施方案》和《中药材示范基地种植项目实施方案》。项目规划在伍寨乡白云村、码口乡黑甲村、莲峰镇官寨村、水竹乡塘坝村等高寒山区6个贫困村的33个自然村103个村民小组实施脱毒马铃薯高产高效示范种植976亩;莲峰镇六井村实施天麻示范种植80亩4000塘,项目总投资30万元。截止11月底,已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三是立足资源优势,积极争取资金,大力发展支柱产业。10月底,已完成**县魔芋种植示范基地建设100亩项目的实施方案编制与上报,项目总投资50万元。项目实施方案经市级专家组评审通过,正报省级相关部门审批之中。
5、狠抓贫困农户剩余劳动力的培训转移输出,促进增收。**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扶贫办的统一组织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帮助下,县扶贫办、人力资源办进一步明确目标、落实措施与责任,加强与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的联系沟通,严格按照《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管理办法》和《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采取就地培训和异地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一是认真做好引导性培训工作,培训内容主要以《劳动法》、《外出务工常识》、《职业道德》、《卫生常识》、《安全常识》等为教材,对输出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务工常识、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到目前为止,全县已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达到9.9万人,占计划数的100%,其中:省外4.52万人,省内县外3.21万人,县内2.17万人。有序转移人数7.17万人,占计划数的100%;全年共开展培训68期8503人,培训转移8359人,其中引导性培训8103人,基本技能培训400人,占计划数的100%,实现务工工资性收入9.72亿元,净收入5.19亿元。二是充分利用好溪洛渡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条件和经验,进一步完善基地的管理制度,加大宣传力度,培训基地起示范和带动作用推动全县农村劳动力培训。三是引导和鼓励外地各类有培训资格的机构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联合培训,通过签订培训订单或输出协议,约定双方责任和权益,实现培训与输出的良性互动。增加培训项目,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力求做到“培训1人、转移1人、致富1家、带动1片”的工作目标,走出一条以培训促转移、以转移促增收的路子。
6、积极做好小额信贷及贷款贴息扶贫,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今年市扶贫办下达给我县1200万元的贴息贷款任务,我办与信用社通力合作,共发放小额贷款1200万元,占计划数的100%,项目覆盖15个乡镇146个自然村1395户贫困农户,贷款主要投向农村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其中种植业542万元;养殖业531万元;加工业15万元;其它产业112万元。
7、大力推动“百千万帮扶工程”及机关干部职工挂钩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今年3月县政府以《关于组建2008百千万帮扶工程驻村帮扶工作队的通知》(永政办发〔2008〕74号)文件,明确了在全县抽调42名干部(其中:科级领导干部15名,一般干部27名)成立驻村帮扶工作队,下设驻村帮扶工作队办公室和12个驻村帮扶工作组,对12个贫困村实施重点攻坚扶贫,长期驻村帮扶,不脱贫、不出村。与此相应,又先后出台了《中共**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充实结对包户领导组的通知》(永办通[2008]26号)、《中共**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百千万帮扶工程”县级领导挂钩联系乡镇、单位挂钩帮扶村和干部职工结对包户工作的通知》(永办通[2008]36号)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要求各挂钩帮扶单位要进一步增强扶贫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按照“三联系两深入”要求,指导联系乡(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全面工作,协调解决好乡(镇)实际困难,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同时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211结对帮扶工程”,加大干部职工结对包扶贫困户力度。据统计,截止2008年11月底,全县干部职工参与结对帮扶人数达2472人、结对帮扶农户2540户,1至11月份到点工作的干部职工达2.58万人次,其中处级领导0.14万人次,科级(含科级)以下干部达2.44万人次。挂钩单位共资助贫困学生4682名,举办各种培训班226期,各挂钩部门积极为挂钩帮扶村共引进资金395.34万元,机关干部职工捐款达80.6万元,捐物折资70万余元。尤其是在今年的灾后民房恢复重建工作中,以扶贫办全体干部职工为主体的灾后民房恢复重建办公室及全县各级各部门,充分发扬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大协作精神,以不同方式直接参与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锤炼了队伍,经受了考验,拓展了思路,强化了手段,在应对各种灾害的措施方面,与以往相比,反应更快、动员更广泛、行动更有效、社会影响也更大。灾后工作从一般性的慰问活动发展到主动参加国家灾后重建的组织系统和总体规划;工作思路从一般性的恢复生产发展到全面考虑扶贫和防灾减灾的结合,初步形成了“灾前预防、灾中应急、灾后恢复重建”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作思路。通过灾后民房恢复重建工作,我们看到,扶贫办是一支团结奋进、吃苦耐劳、能打硬仗的队伍。我们充分相信,借助这种举国振奋、齐心协力的良好氛围,把扶贫开发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8、其它扶贫工作。我办在努力完成本部门的工作任务外,还积极主动配合有关部门抓好科技扶贫、畜牧扶贫、以工代赈扶贫、残疾人扶贫、少数民族扶贫、控制人口增长等扶贫措施的落实,积极探索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的有效结合,努力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果。同时,加强对扶贫系统人员业务素质建设,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基层情况;求真务实,完善基本数据;加强研究,积累基础资料。在全办干部职工中广泛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行风复评、效能监察、政务信息公开条例和服务承诺、首问责任、限时办结等“四项制度”的宣传学习教育活动,培养全办职工继续发扬坚忍不拔、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奋发向上的精神,努力打造一支能吃苦、能战斗的工作队伍。加大对扶贫项目的公告公示力度,完善扶贫资金使用和管理的安全运行保障机制,搞好扶贫工作的动态管理,完善监测手段,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三)主要做法及经验。
1、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一是县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扶贫开发统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把扶贫开发放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继续实行分级负责制,强化对扶贫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扶贫开发大会精神,紧紧瞄准贫困群体,以贫困村为主战场,实施整村推进、产业开发、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一体两翼”战略,以“百千万帮扶工程”为重要手段,着力抓好安居工程、异地开发、科技扶贫、小额信贷和社会扶贫等工作,突出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事业建设重点,因地制宜地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分类制定扶贫开发工作标准,完善政策措施,实现解决温饱与巩固温饱同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同步加大、基础设施条件和贫困村寨生活环境同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贫困人口素质同步提高。
2、加强检查督促,确保工程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县委、政府根据扶贫项目的相关文件要求,分项目制定出了项目实施的“工作时间流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县扶贫办加大督促检查力度,随时深入扶贫项目实施点对项目进行检查、督促、指导,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专题研究解决,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强化服务与项目资金管理,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和政策支持。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云南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和省、市一系列扶贫开发工作文件及会议精神,根据各重点村实际,制定具体的扶贫项目管理措施;扶贫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搞好服务,切实做到每一个项目有专人负责、专人管理,及时帮助解决存在问题,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资金管理严格实行专户储存,封闭运行,专款专用,禁止挪作它用,并严格执行县级报帐制,强化审计监督。同时,认真推行项目公告公示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把扶持对象、建设规模及内容、补助标准、金额、财务决算等进行事前事后公示,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4、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扶贫开发工作打牢思想基础。一是教育群众从“等、靠、要”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树立坚持发展,依靠发展才能解决各种矛盾的新观念;二是破除过去依赖政府,发展产业和项目都要政府出钱、出人、出技术的习惯,树立勇于实践,大胆探索,敢为人先的新观念;三是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观念中解放出来,树立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新观念;四是从闭关自守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树立走出去、引进来、大开放促大发展的新观念;五是从只讲投入、不讲产出的旧观念中解放出来,树立起投入与效益要相适应的新观念。
5、依靠科技,加大扶持典型示范带动发展。一是有组织、有计划地推广一批农户容易掌握的实用农业科技,选择一批勤劳、有经济头脑的农户,采取小额信贷和扶贫贴息贷款等多种形式,扶持了一批种、养、加工和营销大户,加大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力度,使其脱贫致富,起到了较好的辐射带动作用;二是扶持了一批以种养业为主的区域性支柱产业发展,建立特色种、养基地,形成特色农产品产、加、销产业链,使一部分贫困群众通过“企业+基地”、“基地+农户”的新模式先富起来,从而达到引导贫困群众发展商品生产,尽快取得经济实惠的目的;三是对农村中先富起来的典型村、社或农户,大张旗鼓地予以宣传。通过这些举措,树立典范,使群众学有模范,干有榜样,营造科技致富、发展光荣的浓烈氛围,激发群众的上进心,启发和教育他们相信科学,运用科学,增收致富。
(四)存在困难和问题。
1、解决贫困难度加大。按照国家最新修定的贫困标准,全县至今还有尚未解决温饱的绝对贫困人口7.6万人,有刚达到温饱线的低收入人口11.2万人,全县共有贫困人口18.8万人;这些贫困人口大部分居住在自然环境条件较差,经济基础较脆弱的地方,其中有2.74万人居住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基本丧失生存条件的高寒冷凉地区和人均耕地不足0.5亩的干热河谷地区,就地扶贫很难摆脱贫困,须实施易地开发扶贫;尚有2800户11400余人居住在茅草房和破烂危房里,住房困难问题有待解决。还有30个村委会665个自然村11.87万人10.09万头大牲畜存在着饮水安全问题;有6个行政村710个自然村不通公路;有20个行政村410个自然村不通电;部分地方和部分群众就学难、就医难、饮水难、烧柴难、行路难、生活难和住房难等问题仍然存在。随着扶贫开发的不断推进,贫困人口的分布越来越分散,越来越聚居于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落后的深山区、高寒冷凉片区和偏远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解决这些剩余贫困人口的脱贫难度增大、成本大大增加。
2、投入力度不够。根据国家有关部门测算,当前解决1个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需投入1万元左右,帮助1个基本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需投入8000元左右,解决1个贫困人口的温饱所需成本大大高于以往任何时候,然而省级每个自然村整村推进仅投入财政扶贫资15万元,市级每个自然村整村推进只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0万元,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两者不能同时兼顾,贫困群众缺什么补什么的需求不能圆满达到。现在,全县还有272个自然村需实施整村推进,有相当一部分自然村还存在着缺水、少电、路难行等问题,以现在省、市的投入每年只能解决60个村左右,还需5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贫困村建设任务。而且这个数字还是动态的,因为现实还存在着因各种因素返贫的现象,并且随着贫困标准的逐年提高将会产生新的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加之由于扶贫项目实行分实施,一些地方长期没有项目覆盖,贫困乡村基础条件更加脆弱,贫困人口与其他人群收入的差距在逐步扩大,贫困群体的相对弱势地位更为突出,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的难度进一步增大。
3、认识不到位,工作有松劲现象。个别乡镇、挂钩帮扶部门的部分干部认识不到位,投入不到位,工作不到位,对全市的“百千万帮扶工程”挂钩扶贫工作流于形式,涉农资金无法整合,难以形成合力。加上对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扶持对象等不明确,见子打子,缺乏持续发展思路和措施。在项目实施中,随意调整上报批准的项目,对扶贫项目的业务要求一知半解,马马虎虎,致使工程进度上不去,项目建设不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码口、伍寨、马楠三乡扶贫项目尾欠越拖越大,工程迟迟发挥不了效益。一些乡镇后续管理制度不健全,项目建成后管理不善,项目效益未能充分发挥。
4、扶贫项目的安排存在着“路边工程”、“政绩工程”的现象;少数项目没有真正安排在最贫困村组和最贫困农户,表现为存在着重基础设施建设和轻产业扶贫等增收项目,重无偿资金扶持,轻有偿资金的争取和使用,重领导的安排指示,轻扶贫政策和扶贫项目的安排原则等现象。
5、群众的能动性没有充分发挥。一些乡镇对扶贫开发工作的宣传不到位,向群众公开扶持对象、物资发放、补助标准等不及时,群众对扶贫项目了解不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项目实施难、管理难、效果不理想。少数群众的“等、靠、要”畏难情绪、懒惰思想突出,帮助他们彻底摆脱贫困,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二、二OO九年扶贫工作安排意见
根据省、市的有关要求和部署,结合我县实际,2009年**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全面发展”的方针,以基本解决绝对贫困人口温饱、增加低收入人口收入为目标,紧紧瞄准贫困群众和贫困人口,认真实施整村推进、易地开发、产业扶贫、劳动力培训转移,突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事业建设重点,继续创新扶贫方式,完善政策措施,实现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同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同步加大、基础设施条件和贫困村寨生活环境同步改善、经济发展水平和贫困人口素质同步提高,为全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主要目标:基本解决0.85万绝对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巩固提高0.65万低收入人口的收入,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基本与全市平均水平持平;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显著改善;农民文化程度不断提高、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基层民主政治更加发展,社会和谐基础更加稳固。
主要任务:力争完成76贫困自然村整村推进;其中省级财政资金扶贫整村推进70个,市级财政资金扶贫整村推进6个;解决500人基本丧失生存条件的特困群众的易地搬迁和安置问题;保持9万农村贫困人口的培训和转移输出,争取大多数贫困家庭户均转移输出1个富余劳动力;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科技、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大力发展魔芋产业和开发野生山果绿色保健饮料业;发放农村小额信贷1200万元以上,以加大贫困地区农业产业扶持力度,推进全县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六个一”项目建设力度(大多数贫困人口人均拥有1亩左右基本农田地、1亩经济作物或经济林果、出栏1头生猪、掌握1门农村实用技术、有条件的户均转移输出1名富余劳动力、建设1个沼气池或节能灶),为早日摆脱贫困、与全省全市同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创造条件。要全面完成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㈠着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规划,努力增强贫困村综合发展能力。2009年,我们将按照“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省、市扶贫部门的规划,全力实施78个贫困自然村整村推进。认真抓好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好饮水、行路、用电、基本农田建设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性、公益性、基础性项目。从解决贫困农民要求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问题入手,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积极开展以通路、通电、通水、改厕、改房、改灶、改厩和治脏、治乱、治差等为主要内容的“三通四改三治”工作,大力整治村庄环境,努力建设秀美家园。认真落实扶贫规划进村到户、帮扶力量进村到户、扶贫资金进村到户、扶贫项目进村到户和技术服务进村到户等措施,做到扶持一个村,脱贫一个村、发展一个村、致富一个村;使每一个重点扶持村的综合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
㈡着力推进产业化扶贫,努力拓宽贫困农民增收渠道。
根据市场需求,因地制宜,积极培植有市场、有效益的新型产业。对有产业基础、有加工龙头企业的地方要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进程。积极支持和鼓励“龙头扶贫企业+农户”、“农头扶贫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大户带小户”等多种形式的产业化扶贫组织的发展,积极探索产业化扶贫新机制,着力提升全县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水平。根据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结构需要,立足当地资源优势,把产业化扶贫与整村推进、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转移、扶持龙头企业与建立基地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培植和壮大全县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重点建设一批规模化、集约化的特色产业基地,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促进贫困农民增收。继续积极探索信贷扶贫的运行机制,结合“信用村”建设,加大信贷扶贫力度,努力发挥小额信贷“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为产业扶贫创造良好条件。
㈢着力完善政策措施,努力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果。进一步提高各级干部的认识,切实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大胆探索,建立完善责任落实、绩效考评、资金整合、项目配套等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严格落实扶贫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把解决温饱问题的进程、返贫率的高低、经济发展的快慢、帮扶任务完成的好坏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主要指标和重要依据。重点建立和完善部门协调配合、整体联动的协调机制。县扶贫部门将在县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切实整合资源,协同县直各部门按照工作职能把涉及扶贫开发的项目纳入行业部门规划,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相互配套、形成合力”的要求,将高寒山区、深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中最穷的村、最困难的群众优先纳入扶持范围,优先安排、重点扶持,特别是把绝对贫困人口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对已基本具备脱贫条件的村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确保扶贫工作顺利推进。
㈣着力做好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定点挂钩扶贫和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工作,进一步完善“百千万帮扶工程”工作责任制,努力探索有效的挂钩扶贫工作方式和社会帮扶办法,使之真正形成社会各界共同关心、支持、参与扶贫开发的良好局面。
㈤着力实施500人县内易地开发扶贫,努力改善高寒山区基本丧失生存条件贫困群众的生存环境。
㈥继续研究充分发挥信贷扶贫资金的作用,包括小额信贷,引导贫困农户参与产业化过程,形成持续增收能力。
㈦进一步加强系统建设,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敏感性、工作主动性及工作水平。从事扶贫工作的干部职工一定要有大局观和加强部门合作的意识,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扶贫工作的目标、任务、对象、战略和政策措施,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加强研究,勇于创新,以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把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第四篇:2012xx镇党代表工作安排意见
总寨镇2012年党代表任期制工作安排意见
2012年全镇党代表任期制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区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以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为契机,按照“基层组织建设年”的总体要求,组织实施党代表任期制“双提工程”,系统谋划部署,强化督查调度,狠抓工作落实,不断提升党代表任期制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为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实施“双提工程”,着力推动党代表任期制工作系统化 以落实区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为重点,加强教育培训,完善工作机制,组织开展以“提升党代表综合素质能力、提高党代表任期制工作水平”为主题的“双提”工程,切实推动党代表任期制工作深入开展。分层分类抓好党代表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党代表素质和能力。针对新一届党代表的构成情况,年内区分基层干部、专业技术等不同层面,通过集中授课、座谈研讨、观摩学习等方式,围绕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科学发展观和区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等内容,举办1-3次的主体班次,加强对党代表的教育培训,不断增强党代表责任意识和履职能力。8月份积极参加区上组织的区第十四次党代会基层一线代表集中培训,使代表掌握履行职责技能,熟悉开展工作程序,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进一步健全党代表调研视察、学习培训等相关制度,探索建立党代表提案提议处理、党代表开展工作保障等制度,为党代表任期制工作扎实有序开展提供保障。继续开展好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活动,适时组织党代表列席党委会,参加党委重大决策和重要事项的研究讨论。结合镇党委工作安排,组织党代表就党的建设、重点工作、民心工程等工作进行视察调研,积极开展党代表建言献策活动,广泛征求党代表意见,确保党代表任期制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在党代表中深入开展“双岗双争双承诺”活动,党代表在工作单位接收
单位党组织管理,围绕单位重点工作和目标管理内容确定承诺事项,争做岗位先锋;在代表岗位接收代表团(组)管理,围绕代表团(组)工作计划和联系帮带党员群众情况确定承诺事项,争做履职先锋。切实抓好落实,对代表承诺事项进行公开,接收党员群众监督。建立承诺、履诺考核机制,确保每个代表都做承诺、每项承诺都能落实。
二、开展党代表“三进活动”,不断提高党代表任期制工作水平
扩大党代表活动范围,开展党代表进农村、进机关、进企业活动,充分发挥党代表职能、人才、技术、物资等优势,抓住党员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开展送文化、科技、卫生等具有镇域特色的活动。定期开展“双联四访一建议”活动,通过统一指派或个人认领等方式,与党员和群众结成对子,帮助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定期开展接访、约访、走访和回访活动,适时提出意见建议,正确贯彻党的决议,全面掌握社情民意,及时化解社会矛盾,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组织开展活动,促进党代表认真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切实发挥党代表桥梁纽带、参政议政的重要作用。以“知党情、听民声、谋发展、促和谐”为主题,按照 “四有六公开”要求,切实加强党代表活动阵地建设。在镇机关建立党代表工作室,把党代表工作室打造成全面落实党代表任期制的实践平台、充分展示代表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的重要阵地。依托党代表工作室,每月确定固定时间为党代表接待日,轮流安排党代表驻室接待,听取意见建议,加强沟通交流,做好宣传引导。组织开展党代表联系服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活动,每名党代表联系所在选举单位1-2个基层党组织和3-5名党员群众,广泛开展“为党组织提一条好建议、为经济发展献一条好计策、为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提一个好办法、与困难党员结一个好对子、为群众办一件好事情”的“五个一”活动,建立健全活动台帐。
三、强化日常管理,加强管理考核,不断增强党代表履行职责
使命感和责任感
建立党代表分组活动制度,年内,开展集中活动2次,做到有安排、有落实、有记录、有效果。建立健全党代表关爱机制,切实做到“六个必访”,即:“七一”、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必访;党代表发生意外或家庭受灾必访;党代表生病或亡故必访;党代表生产生活遇到困难必访;党代表有思想情绪或意见时必访;党代表不及时参加组织生活必访,及时了解党代表思想动态,主动帮助解决党代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建立健全党代表关爱台帐,动态掌握党代表工作、生活情况。做好党代表集中学习培训、观摩调研等活动的考勤记录,严格履行请假手续。定期检查调阅党代表工作手册,全面推行“双述双评”,年底组织区、镇党代表就本职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述职,就代表职责履行情况向代表团(组)进行述职,接受党员群众和其他党代表双向测评,促进党代表履行职责。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七日
第五篇:XX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安排
XX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安排
一、基本情况
XX镇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68户6546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户734户,2900人,2016年搬迁153户704人,2017年搬迁406户1566人,2018年计划搬迁175户630人。
二、项目建设进度:
(1)XX镇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原实施方案161户704人,现调整为153户704人,总建筑面积为16690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23.7平方米,同步搬迁非贫困户7户29人。XX镇东幸福家园一期工程安置贫困户搬迁142户142套669人,非贫困户同步搬迁7户7套29人,已竣工交房;二期工程11户11套35人,全部签订安置协议,已全部入住。
(2)XX镇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406户1566人,其中XX镇东区幸福家园安排374户1448人,麻林河村安置点安排32户118人。镇东区幸福家园有179套房屋主体已经封顶,正在进行室内涂料粉刷、地坪硬化、水电安装、外墙保温及墙漆粉刷等建设内容已完成90%,部分上下水管道已经完成,部分道路硬化已经完成,部分道牙安装结束,预计8月底可以分房到户;其余195套已经完成项目选址、农转用土地手续已经办理和征地等前期工作,住宅楼地基已开始施工,预计11月底建成交付使用。麻林河安置点已经完成项目选址、征地及地表清理,地基开挖已经完成,沙土垫层、地基承载力检测已完成。
三、拆旧复垦情况
2016年153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均签订占新退旧保证书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协议,均被告知占新退旧政策和退旧时间规定。
从2017年8月5日至8月15日,各村自行拆除已搬迁入住贫困户旧宅,逾期不拆的,镇将组织力量进行强制拆除,产生一切费用由搬迁户所属村承担。
四、易地扶贫搬迁档卡整理情况
8月4日,在镇四楼会议室召开的“XX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推进会”上对易地扶贫搬迁档卡整理工作进行详细安排部署,要求各村最晚在8月8日中午12点前完成此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