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通用技术教学反思及培训总结
通用技术教学反思与培训总结
邢台外国语学校张兆祥
引言---我是怎么教上通用技术的通用技术的教学任务是我抢来的,说好听点儿是争取来的。因为去年10月以前我是教信息技术的,教了10年多,包括小学的4、5、6年级、初中的初
一、初二和高中的高一(我们这儿的信息技术基本就学一年)和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本来可以说是已经教的得心应手了,可是也感觉职业倦怠啦,所以想换个工种做。更重要的原因,我第一个本科专业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通用技术的内容是多么的贴近呀。本来大学毕业应该进职业中学或中专的,可是邢台的职教与唐山的职教是没法相提并论的,所以只好进了普中。因为个人对计算机有所偏好,所以选择了教信息技术,顺便玩了个河北大学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本科,也算专业对口。
去年要开设通用技术之前,本来准备安排理科老师上这门课的,但是我也想上。因为我看了教材啦,三视图---除了数学老师了解点儿长方、圆台的画法,别的老师给他个零件图别说看了,能抄对吗?金工机床---除了像我这样工厂长大的,别人知道车床和牛头刨有啥区别吗?给他把白钢条能磨出刃来吗?金属材料---知道45#钢的45表示什么吗?知道屈服和疲劳是什么概念吗?桁架结构---知道二力杆的概念吗?基于以上的专业基础,我2次找到校长,就是一个观点---“我专业对口”。
一、我的教学是怎么开始的到我真正开始教授这门课了,我才意识到通用技术不是单纯的技术教学,更不是教哪一种技术,我原来的想法有些肤浅。有别的老师问我“教什么的”,我说“了解一些加工技术,拓展一下知识技能。记不记得,原来有本书叫《劳动技术》?”别人接着问“有种果树吗?”我说“没有。”也有人问“有十字绣、织毛衣吗?”我说“没有。”也有问“有电气焊吗?”我说“这个可以有,但实际上没有?”
多数时候,我是这么解释的。早年间,学生们在学校除了课本知识,还有“学工、学农、学军”,后来,随着中考、高考的指挥棒效应越来越明显的作用,除了几门中、高考科目的学习外,基本没什么了。最近,国家觉得学生只会写课本知识不够啊,原来发的上千万册《劳动技术》根本就是废纸呀。什么高分低能呀、本科生到中专学校再回炉呀,学了4年冶金不知道钢厂最高、最大的设备是煤气包,学了4年的机制不知道螺丝还有个名字叫紧固件,更不知道我国是紧固件第一出口大国。学习和实践严重脱节了。举个例子,我说“螺丝刀”,大概半数的学生不知道是什么,说“改锥”就全都知道。
简单的讲,这门课就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底层的操作技术,类似于原来的《劳动技术》;但是,了解操作技术不是关键,关键是让学生在认识技术的基础上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对于技术应用的想法,是对《劳动技术》的延伸和拓展。
二、我对课程的理解
第一节课我要给学生简介学科概念和课程内容。我对课程的内涵是这样理解的:了解一些操作技术,在了解操作技术的基础上,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对于技
术应用的想法。这些想法可能是偏向实践操作方面的,比如:我们用过很多款式的桌椅,结构上有怎样的变化,功能上又有什么区别;也可以是偏向理论分析层面的,比如:我们可以做个风筝,如果要改成飞机又要考虑多少复杂的问题。
简单的讲,我们要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知识与技能,但不是纯粹的技术,而有些类似流水线上的班组长的知识与技能。对某项工作的最底层操作技法要了解,对上层的设计要求要领会;对工艺的制定和实施、操作要掌握,对设计的理论、原则和细节要了解清楚。
再提高一点儿要求的话,可以定义为:掌握一些通用的加工技法,了解常见的工艺流程,能够系统的考虑问题,能够有自己的切合实际的设计想法与实现方法。总之,要对技术与设计有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三、学生和社会对“技术与设计”的看法
过去,人们对技术是非常尊重的,比如:艺不压身、饿不死手艺人、八级工练技术---精益求精等等。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以网络通信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技艺离我们越来越远啦。随着人们的文化知识的普遍提高,对于看似底层的技术工作从心理上越来越疏远。人们对职业技术学校的认同感从80年代的推崇到90年代的认可转变为如今的鄙视。科学知识成了高高在上的桂冠,而通用技术最多算是垫脚石。
我们是普通省份的普通城市,很多同学没有见识过先进地区的先进技术。如果有机会到江浙一带看看,到天津的保税工业园区看看,一定会对技术工作有一个新的认识。技术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各种的数控机床、自控流水线、新材料应用、成型模具等等,远比我们能想到的要复杂的多。
其实,我们所学的通用技术与技校所学的专业技术是有很大区别的。技校的专业划分是比较明确的,所学科目有很高的指向性,要求较高的实际操作技能。我们则是尽可能多的了解一些常见的、有广泛应用的技术,比如:应用范围、流程管理、取材加工、操作规范、工艺特点等。我们所学的通用技术与设计院所的专业设计是有很大区别的。设计院所的专业设计是比较明确的,所设计项目有很高的指向性,要求较高的实际实现效果。我们则是尽可能多的了解一些常见的、有广泛应用的设计基础知识,比如:应用范围、目标确定、功能设想、设计规范、冗余校验等。
四、培训后的新认识
1、了解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学科教法
关键词一:技术素养
我国技术领域的课程目标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交流与处理、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
技术素养这个词,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看法,事实上,从通用技术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即便是通用技术教师对技术素养内涵的理解也还存在着种种误区,因此关于技术素养内涵的理解对于第一次接触这门新课程的老师们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认为,技术素养包括理解技术的能力,使用技术的能力,管理技术的能
力和参与技术活动。
理解技术的能力不仅包括对技术的概念,原理,方法的理解,而且还包括理解技术语言,理解技术规范,理解技术伦理,理解技术价值等。对于技术语言,其实大家并不陌生,我们每个家庭装修新房子时用的房屋结构图,装修图,就是一种技术语言。我们购买汽车时看到的各种各样的仪表,按钮,标志,符号等都是形形色色的技术语言。对于技术语言,如果我们缺乏常识,缺乏一定的素养,就会遇到很多麻烦。就如同刚才所提及的家庭装修,我们几乎相当一部分家庭因不懂技术语言,技术素养不够,而上交了一笔昂贵的学费,甚至还出现了一些人因不懂得技术语言而被关在洗手间里出不来的笑话。对于技术规范,则更是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及的。在技术规范的问题上,它来不得半点马虎的。这些年,时常出现的煤矿灾难,锅炉爆炸,石油液化气泄漏等,都与管理人员,一线的操作人员技术规范意识淡薄有密切关系。总之,理解技术的能力是技术素养的基础,有着广泛的内涵。
第二方面,是使用技术的能力。它包括正确的使用技术,高效的使用技术,具有道德的使用技术等方面的能力。第一讲中所提及的学生不会使用微波炉而使自己被鸡蛋炸成花脸的事例,很多人在城市地铁站里不会使用无人售票机购票的例子,以及有管理人员每次从所在的城市到北京向有关领导汇报工作,都要请一个中级以上职称的计算机人员专门赴京帮助按计算机的鼠标的事例等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技术使用能力缺乏的典型体现。使用技术的能力是技术素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第三方面,技术管理的能力。具体包括技术选择能力,技术决策能力,技术维护能力,技术保养能力等等。现在日常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技术眼花缭乱,令人目不暇接,就拿购买一台普通的电脑来说,那么多的型号,那么多的品牌,那么多的参数,那么多的配置,如何根据性价比,如何根据使用特点进行选择,这就涉及到技术选择能力问题。这是对生活和学习用品的选择方法,还有一些是对新技术或专有技术的选择问题;如现在有很多美容技术,健体技术,有人要增高,有人要瘦身,有人要美体,但由于缺乏技术方面的选择和决策能力不少人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产生了不少美容官司,甚至因技术选择不当而危及了生命。技术管理的能力随着当代技术的发展和繁荣,已显得越重要。不仅影响了个人的日常生活,而且影响到一个单位,甚至一个更大范围内的技术安全,经济安全和人身安全的问题。
技术素养还包括人们参与技术活动的能力。具体有:对技术的亲近的情感,积极探究的姿态,以及对新技术的关心和社会上关于技术问题的讨论等等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二:通用技术和劳动技术是有区别的首先从课程目标上它们不一样的。比如劳动技术比较多的强调的是劳动观念的培养,还有对劳动人民的情感的培养,还有就是一个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从他那个原来的课程设计上也可以看出来。比如说金工、木工、电工、电子技术、制图、陶艺等等。比如就关于制图他要教一年,而我们通用技术虽然也有绘图这一块,但是只有五个学时。
所以说它属于一种通识教育,除了有动手的要求以外,更多的强调的是动脑。实际上有些人说通用技术里面也有动手啊、也有制造模型啊,这不是和劳技一模一样吗。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我打一个比方,劳动技术做东西的话,一般老师做一个范例,然后学生呢都要做的和他一模一样,越一样那就越好。我们通用技术
模型制作,最好50个同学做出来50个样子,都不一样,都有所特点,都有创新点。
因此,对通用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区别与联系这个问题有模糊的认识、有不同的看法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是因为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新课程,对它的宣传还不够充分,还不够全面,人们对它的认识要经历一个过程。另一方面,通用技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必然涉及到其他学科,容易产生一些模糊和偏颇的认识。
但是,老师们还是要从这个模糊的认识中走出来,通用技术课程无论是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还是课程设计、课程内容上,都有着独特的追求,与其他学科相比,也有着诸多的区别。
关键词三:概念地图教学法
这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教学法,从邢乃贵老师那儿听到的。
具体的记得不是很清楚,感觉和“建构主义”比较接近。
概念地图:是一种图表,可以用于指示课、单元或知识领域的组织形态。在确定与某一课题有关的概念后,学生可以通过沿着空间等级层次或时间先后顺序的维度,创建心智或思维模式。
特点如下:
a.将促进学习和思考的有效工具——概念地图融入知识的整理之中,以图解方式直观呈现知识要点之间的联系,让学习、记忆过程变得更轻松,更有效。
b.按照概念地图的构图原理,梳理各学科概念和双基知识,构建符合现代教育学学习原理和神经系统反应机理的 可视化记忆网络,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2、听了几节同科同行的课
对于别的老师来说可能有过一些听课的经历啦。我虽然也听过别的老师讲课,可是听同科老师的课还真的没有。原因很简单,我们学校教这科的就我一人儿,开课时间又短,也没机会去别的学校听。
听课的感觉非常好,主要是观摩和学习机会难得。再有,看别人讲课其实也对自己的教学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也可以当做自己教学的一面镜子。
具体的评价另文中有详细的描述。
3、学了些木工操作
前面说过,我是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其实就是干“机加工”的,对车床、刨床和插齿机有过练习。虽然,也用铁锨把、钢筋、窗纱做过抄网啊啥的,但是机加工木材还真是没干过。我觉得这次培训算是给我上了木工的第一课,很有里程牌的意义。
前面我没有给学生开过实践操作的内容,因为器材和耗材都还没有准备好。下半年,我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其实,从去年开课后,我就一直在筹备木料,学校上半年新移栽的6棵松树没成活,我把它搬到我的通用技术实验室,成了我的实验材料。同时,我也一直在想,课程需要学生掌握什么呢?学生能做什么东西呢?我想安排学生做什么呢?
现在,我的目标比较明确了。暂定以下操作练习的内容:
a、七巧板、华容道类极易操作的木质小玩具,难度低,娱乐性较强,且我国是最大的玩具出口国,有比较强的现实意义。
b、三视图教学用木质模型,难度中,对将来的三视图教学和后续课程的导
入有较好的作用。
c、1:2或1:3比例的木质板凳、圆桌类,难度高,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有意义,可能会出精品,为今后的课程开设探路。
我在木工实习中发现,如果对学生木工制作的材料问题和操作流程重新安排,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要同时为16个班开设实践操作,得准备多少材料才够啊。现在我想,可以用分组分流程的办法进行加工作业。在小组成员互相配合、合理地排料的前提下,共用材料完成上述内容的制作,不仅节省材料还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学生亲历了模型的取料、下料、划线、粗加工、整形等过程,理解了“合作并不单单是一种学习方式,还要节约材料,每个环节准确无误,才能够产生有形的价值!”,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
三天的培训总体感觉很好,我听得很认真,可以保证90%的时间在认真听和想,没有走神。而且,老师们讲的有一定高度,但不是高高在上,所以,我们跳一跳够得着。如果,培训的老师讲得太高,我想我们恐怕会有畏难的情绪;老师讲得太过理论化,我们也很难耐心听下去。
最后,感觉培训时间有些短,或许对于我们来说,并没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突飞猛进的进步。然而,短短的培训时光,依然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印象,留下不尽的思索。所以,我要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一次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和良好的教学探讨。
第二篇:通用技术教学反思
高二年级教学反思
石阡民族中心2011-2012学第一学期
通用技术 贺君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基本目标,发展学生的信息交流与处理、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经过高二上学期的通用技术教学,和高一比起来,这个学期显得有点紧张和匆忙,作为一门新开设又是选修的课程,没有教学模式可以借鉴,现成的教具、课件等又很“少”,网上资料也很难找到,一切都在摸索之中,困难是显而易见的,但收获也是颇丰的。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不同于其它课程,是以技术教学为主的一门课程,技术的本质就在于创新。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特意安排一些创新设计的视频和图片,使学生开阔眼界,注重知识更新,提高技术素养,具有一定的创新思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使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在这个学期,布置个性设计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在生活或学习中制作以废物利用的一个作品,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出一个个性化的产品创意设计,设计作品中要体现技术的一般性质,具有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制作好后,让每个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的创意设计,大家对他的设计进行讨论,提出合理建议。教师根据创意设计作品给出成绩作为平时成绩,做最后的评价。
我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动脑思考、多动手操作;教师不对学生的思维方式、方法作任何限制,尊重学生的设计思想、意图,欣赏学生 的学习过程与成果。
二. 精心备课,案例要贴近生活。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这门课程难以理解,也不好接受,在思想上不重视,所以上课提不起精神,有这种想法,这并不能全怪学生,毕竟通用技术这门课程是新的,学生不理解在所难免,这很正常。
通用技术是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广大同学的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通用技术老师就应善于观察和发现,在生活中能找到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例如,在讲生活科技与家庭生活一节中,观察日常生活案例分析:现在几乎每个人都有一部手机,样式和功能都有所不同,从最早的大哥大到现在的3G手机,让学生知道科技发展在影响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甚至渗透到家庭生活的各个角落,给家庭带来的便利。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知识点。总之,案例更多的还是我们平时的积累和筛选。
随着对这门学科不断深入的了解,感觉压力越来越大,自己的知识需要不断的增加,教学水平和教学手段需要进一步的提高。通用技术是应用广泛的技术,它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很多,要求老师在备课时知道了解的东西就很多,对相关学科和边缘知识有所了解,争取给学生提供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的实例,以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加强认识。另一方面,要积极学习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和仿真试验等现代技术在构思方案、模拟试验等方面的应用,直观展示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以上是对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反思,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争取做得更 好。
第三篇:通用技术教学反思
通用技术教学反思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不同于其它课程,是以技术教学为主的一门课程,教师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为载体,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交流与处理、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通过技术教学活动,在通用技术课程试验教学实践基础上,使我对这门课程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创新是技术教育的灵魂
技术的本质就在于创新。有人认为,不只是技术课程承载着创新的教育功能,高中所有学科都可以承载创新功能。其实并非如此,科学课程职能是认识世界,探讨的是目标是“是什么”和“为什么”,而技术课程职能是改造世界,探讨的目标是“做什么”和“怎么做”;科学主要任务是“发现”,而技术的主要任务是“发明”。技术创新包括发明和革新。因而,技术最接近创新。
通用技术的教学活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呢? 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的目标,第一放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形成上;第二放在学科的知识点上;第三放在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因为兴趣与习惯是创新的保障,知识是创新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使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采取精讲多做,教服务于学的模式。精讲是指老师的讲解要精练;多做是指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时间要多。教师不对学生的思维方式、方法作任何限制,尊重学生的设计思想、意图,欣赏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成果。
二、实践是学生创新的源泉
通用技术课程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有效载体。我认为在技术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特别是在实践课上,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我主张学生第一多问几次自己,然后问同学,最后问老师。当学生问到我时,我也不把自己的想法抛给学生,而是指导他们查资料,自己想办法解决。对于实在是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和学生一起研究,以学生的想法为主,学生的想法错了时,就和他们一起想办法退回来。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过程,亲身经历失败与成功的磨砺,体验成功的喜悦。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在本学期期末考试之前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都选一个能力较强的学生当小老师,这样做会极大的调动这些学生的自学积极性,也加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学习。这些学生通过查资料、反复实验、同老师探讨都能很好的完成任务。这样每位同学都要积极参与,每一个小组都有独到的设计。特别是当学生发现自己的方法比别人的高明时,特别兴奋,特有成就感。
以上是对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反思,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争取做得更好!
第四篇:技术教学反思
通用技术教学反思
通用技术教学反思1
一、课前——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所以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好导入,一开始就充满趣味,让学生兴趣盎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跨进知识大门。
1.设计教学情境导入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设计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诱发思维,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引起心理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如:在讲教材《技术与设计1》(地质版)第三章“体验设计实践”时,我首先问:“同学们,我们的新书桌好用吗?”(那段时间我校刚好更换新书桌)话音刚落,学生们马上作出回应,紛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兴趣高昂。我顺势引入课题——发现问题,提出设计课题。这样,学生们通过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这就是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合理地创设情境,不仅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情境导入法如运用得当,会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获得知识。但是,现成的情境毕竟很少,因此,教师必须从教学内容出发,精心组织,巧妙构思,创设良好的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另外,教师设置情境应有明确的目的或意识,不能单纯为激发兴趣,应以激发思维为主,或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或因之引发学生的思维,或藉此陶冶学生的性情等。
2.用视频导入
教师可以展示一段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如:讲教材《技术与设计1》第五章第一节“怎样实现创新设计”时,我首先给学生播放几个有关创新设计的小视频,同学们看得认真,特别是生活中一些日常用品和家居的新颖设计,同学们赞叹不已。接着我提问到:“同学们能从这个视频中得到什么启示?”同学们都争先恐后陈述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甚至还大胆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这样使学生们对学习本节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课堂——培养学生素养,激发学习激情
大家知道,所有课程都有相同的特征:学生如果不愿意学习,教学就难以达到理想的目标。但是,一旦这门课程有了考试的支撑,无论多枯燥的内容,都可以达到我们教师想要达到的要求。可是“通用技术”没有高考的支撑,因此很多学生都不学习这门课程,并且这门课程内容又偏重于技术思想与方法,似乎让人感觉到是一门无聊的课程,如果照本宣科,有可能影响学生对“通用技术”系列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教师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
1.注重学生的全员性和全程性参与。
例如,在教材《技术与设计1》第四章“发现与明确问题”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对人们的需求和愿望的调查,发现与明确值得解决的技术问题,并判断是否具备解决这个问题的技术能力与条件。接下来我指导学生根据设计对象和现有的工作条件列出具体的设计要求,包括应达到的标准和所受到的限制。要求学生针对具体情况详细列出设计要求,考虑得越周到越好。我通过引导学生亲历技术学习过程来落实教学目标,即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与技术活动,每个学生都要经历技术活动的全过程。引导学生生成多个设计方案,并加强了设计中的过程评价。经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使学生产生多样化的思维,形成规范的操作行为,实现情感、价值观的体验,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2.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
信息技术是通用技术的重要工具之一,把信息技术引人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之中,这既是教师教学的一种先进的思想和方法,也是学生要学习到的先进的思想和方法。采用这一学习方法,马上就可以降低技能学习的难度,提高了技术学习的效率。从根本上改变了通用技术教学的呈现方式、教学方法和师生互动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3.注重科学与人文素质结合。
通用技术课程要求注重科学与人文素质结合,鉴于这样的目标,它给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也给学生提供了足够表现的机会。在教学中尝试多种教学方式,如讲授法、讨论法、辨论法和多媒体教学等,为教学的顺利实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亲历技术学习过程,参与设计实践,使学生产生多样化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在讲教材“构思设计方案”这课时,先分析台灯的设计实例,然后让学生站在设计者的角度,提出新的设想,就有学生拿出用废旧瓶子制作电石灯的高见,并于课后制作成模型。
三、课后——学业评价,促进学习
通用技术课没有高考支撑,学生不学怎么办?这是每一位任课老师担心的问题。我认为吸引学生学习,教师的教法很重要,评价方式也很重要。由于没有统一的学业评价方式,这就给我们更大的自主权,就此我制定了通用技术学科学分评定标准:
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定,平时作业和学习态度占20%,期末考试各占50%,作品设计制作占30%,上述三项成绩合计达到60分以上为合格,学生可获得2个学分。否则不予认定学分,拿不到学分的学生必须重修。参加各类创新比赛可作为奖励学分给予不同程度的加分。本课程知识类内容通过书面测试较好地保证评价的覆盖面和掌握程度,其中书面试卷课内知识占60%,课外知识占40%,基本上能评价学生综合运用技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明确了评价方式,就会积极主动地配合我们的教学,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
新的课程改革的到来,对通用技术老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这是因为在新的课程改革中,通用技术课程地位得到了加强,通用技术学科的年轻给了老师们自我展示、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然而,正是因为学科的年轻,教学还没有形成一种有效的机制,教学研究、教学经验的总结还显得很不够,课程改革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比其他学科更多的困难。我们只有在新课改的道路上,坚持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才能真正构建出完全符合新课改所需要的创新教学模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通用技术教学反思2
时光似箭,转眼半个学期已经过去了,经过期中测试,我静下心来思考了一下这半学期工作当中的成绩和不足。在这短短的两个半月里,我从一名信息技术老师转变成了通用技术老师,逐渐适应了这种角色的转变后努力使自己不断成长,不仅要适应角色转变而且要胜任这个光荣的角色。这半学期我顺利的完成了学校安排的各项任务,不断汲取本学科的相关知识,认真学习各种教育教学理论,积累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有很多问题存在,现就对我这半学期的教学生活、工作,做一个总结、反思。
1、“导入”环节举足轻重
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很快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而且还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教学实践告诉我,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设计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在讲“身边处处有设计”时,先给同学展示一组名车的标志,让大家想一想名车标志这样设计的含义,并发散思维,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经典的设计实例。顺势也引入的本节课的主题,这样学生情绪高涨,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体会到设计无处不在。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通过合理地创设情境,不仅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另外,导入的形式可多种多样,也可采用视频形式导入,且视频可以让学生用多个感官进行感受,只要选材科学合理,效果甚佳。充分利用图片、实物、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进行导入,使学生在情境中得以感悟,在感悟中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一个都不能少”的课堂参与
智能化生本课堂要求的就是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要求学生全员参与,一个不漏,教师的角色只是引导与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设计的一般过程》的学习中,我提出了一个“设计房间”的任务,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审美观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同时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的一般过程。这个任务要求学生针对具体情况详细列出设计要求,考虑得越周到越好,生成的方案越多越好,并加强了设计中的过程评价。结果显示,学生对于这种开放性的问题或任务反映良好,每个人都愿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来圆满甚至超额完成任务。同时还让大家认识到团队力量的重要性,实现情感、价值观的体验。在讲授《设计课题的确定》的过程中,我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针对自己想要设计的产品都写出调查问卷,并用课堂时间现场进行调查,课堂气氛瞬间活跃起来,大家要么忙着修改自己的问卷,要么就认真的给其他小组填写问卷。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学生既熟悉了调查问卷的书写规范,又可以深刻的体会到不管是作为调查者还是被调查者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认真仔细,否则在调查问卷上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数据信息。
3、采取灵活多变的授课方式
授课方式不再是以前的师本模式,而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可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成果展示的形式进行,但这不代表老师不再重要,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要随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测,并将错误的地方及时指出并改正。在讲《设计的一般原则》时,一共八个原则,我将这八个原则以抽签的形式,分给8个小组,让各小组先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后,每个小组代表为大家讲解自己对该原则的理解,这种授课方式可以让每个学生不再单纯坐在座位上当听众,而是以老师的角度去学习和思考本节课的内容,这比以往单纯听老师讲理解的更加深刻,记忆的也更长久。
辩论的形式也可作为一种有效新颖的方式在授课过程中得以应用。《技术的两面性》在讲解时,我在我的班级里举行了一个小型辩论会,全班分为正反方两组,分别代表:网络技术带来的是利网络技术带来的是弊,我的角色只是记录人,负责记录双方观点。这次辩论双方辩论者进行的面红耳赤,观点独特,语言犀利,课堂气氛高涨。
授课方式的改变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影响较大,而教学本身也应该为传授知识“留空挡”,为学生留出分析思考的余地,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思维空间。这样,学生在解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本身就是一种探究的过程,给学生提供了开放性的思维空间,而不只是单纯的讲解或传授。
4、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
课堂不仅是个接收理论的基地,同时也要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实践体验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目标。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科学的又贴近学生生活的课题,让学生充分思考与想象,通过小组讨论或亲自动手操作,体会到技术的重要性。在讲到《钳工工具》时,为了让学生对工具的操作技巧和要领能充分理解,我尽可能的借到了部分工具如锉刀、铁片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亲自动手,尝试在使用锉刀时的动作要领,并观察锉削后铁片的变化。让学生动手后再观察结果,比教师一味从理论上讲解更加生动形象,学生积极参与,知识汲取的更加迅速和深刻。另外,在讲到《人机关系》时,我设计了一个题目“怎样使我们的教室更加人性化”,学生先分组讨论,再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个题目既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又与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题目一抛出后,学生反应热烈,讨论积极,回答踊跃,都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使得“人机关系”的含义与重要作用深入到每个学生的脑海中。通用技术课程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了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用技术课很多学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高考中又占有一定的分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正确引导,端正学生的学习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地完成通用技术课的学习任务。作为一名新教师,对本门课的知识结构体系掌握的还不够充分,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备课,用心研究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通用技术教学反思3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基本目标,发展学生的信息交流与处理、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作为一门新开设的课程,没有教学模式可以借鉴,现成的教具、课件等又很“少”(现在知道了,生活中到处都是通用技术老师的教具),一切都在摸索之中,困难是显而易见的,但收获也是颇丰的。
反思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不同于其它课程,是以技术教学为主的一门课程,技术的本质就在于创新。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特意安排一些创新设计的视频和图片,使学生开阔眼界,注重知识更新,提高技术素养,具有一定的创新思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使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在学期中期,布置个性设计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在生活或学习中使用产品遇到的一些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出一个个性化的产品创意设计,设计作品中要体现技术的一般性质,具有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每节课安排四至五个同学上台,先分析原有产品的缺陷,然后讲解自己的创意设计,大家对他的设计进行讨论,提出合理建议。教师根据创意设计作品给出成绩作为平时成绩,做最后的评价。
我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动脑思考、多动手操作;教师不对学生的思维方式、方法作任何限制,尊重学生的设计思想、意图,欣赏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成果。
反思二:精心备课,案例要贴近生活。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这门课程难以理解,也不好接受,在思想上不重视,所以上课提不起精神,有这种想法,这并不能全怪学生,毕竟通用技术这门课程是新的,学生不理解在所难免,这很正常。
通用技术是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广大同学的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通用技术老师就应善于观察和发现,在生活中能找到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例如,在讲技术与设计的关系一节中,观察日常生活案例分析:现在学生几乎每个人都有一部手机,样式和功能都有所不同,从最早的大哥大到现在的3G手机,来分析技术与设计的关系。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知识点。总之,案例更多的还是我们平时的积累和筛选。
反思三:增强自己的综合能力
随着对这门学科不断深入的了解,感觉压力越来越大,自己的知识需要不断的增加,教学水平和教学手段需要进一步的提高。通用技术是应用广泛的技术,它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很多,要求老师在备课时知道了解的东西就很多,对相关学科和边缘知识有所了解,争取给学生提供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的实例,以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加强认识。另一方面,要积极学习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D),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D)和仿真试验等现代技术在构思方案、模拟试验等方面的应用,直观展示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以上是对通用技术课程几点教学反思,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争取做得更好!
通用技术教学反思4
通用技术课程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也是一大难点。面对这门全新的课程,我们的老师还没有准备好,就匆匆上路,担心与困惑在所难免。通用技术是一门什么课?这门课究竟怎么教?我想,要回答好这个问题,我们先要明确国家为什么要开这门课。从国家来说,开设通用技术课程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需要,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正是这双重的需要,使我国在普通高中开设这门课程。
一、创新是技术教育的灵魂
技术的本质就在于创新。有人认为,不只是技术课程承载着创新的教育功能,高中所有学科都可以承载创新功能。其实并非如此,科学课程职能是认识世界,探讨的是目标是“是什么”和“为什么”,而技术课程职能是改造世界,探讨的目标是“做什么”和“怎么做”;科学主要任务是“发现”,而技术的主要任务是“发明”。技术创新包括发明和革新。因而,技术最接近创新。 通用技术的教学活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呢? 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的目标,第一放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形成上,第二放在学科的知识点上,第三放在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因为兴趣与习惯是创新的保障,知识是创新的基础。采取精讲多做,教服务于学的模式。精讲是指老师的讲解要精练;多做是指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时间要多。教师不对学生的思维方式、方法作任何限制,尊重学生的设计思想、意图,欣赏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成果。鼓励学生形成独特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实践是学生创新的源泉
通用技术课程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有效载体。我认为在技术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特别是在实践课上,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我主张学生第一多问几次自己,然后问同学,最后问老师。当学生问到我时,我也不把自己的想法抛给学生,而是指导他们查资料,自己想办法解决。对于实在是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和学生一起研究,以学生的想法为主,学生的想法错了时,就和他们一起想办法退回来。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过程,亲身经历失败与成功的磨砺,体验成功的喜悦。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第一章,我设计了“技术的两面性辩论”比赛,调查对当地经济有重要影响的技术发明等主题活动。为了进一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每个班都选几个能力较强的学生当小老师,这样做会极大的调动这些学生的自学积极性,也加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学习。这些学生通过查资料、反复实验、同老师探讨都能很好的完成任务。他们不仅提高了自身的能力,而且对本班的同学起到很好的拉动作用。
不靠老师讲,而靠学生自己探索的教学与学习方式,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自己探索客观世界的方式。并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极大的发挥,学生设计的便携式小凳,结构简单,造型新颖,非常富有创意。学生设计的台灯各式各样,每一个小组都有独到的设计。特别是当学生发现自己的方法比别人的高明时,特别兴奋,特有成就感。
三、责任是技术教师的动力
技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生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深远意义来看,当代中学生不仅需要科学与艺术的学习,还需要接受技术与设计、实践操作方面启蒙教育,这是他们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缺少了,不仅难以实现学生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而且将使一批有天赋、有技术悟性和潜能的学生失去了早期的教育与培养。新课程在高中阶段开设技术课程,将有效地弥补当代中学生在技术教育上的缺失。技术课程的独特价值,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是这样表述的: “引导学生融入技术世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学生的手脑并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增进学生的文化理解,提高学生交流和表达的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既然这门课程有如此重要的价值,作为技术教师,我们就要千方百计地认真开设好,这是我们的责任。
第五篇:通用技术教学反思
新课程背景下《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反思
——如何实现高质高效的课堂
在我国普通高中课程结构中,技术课是一个集基础和专业为一体的学习课程,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技术课程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课程,而是一门立足基础、重于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造、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课程。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崭新的课程,没有多少经验可借鉴和参照。因此作为一个刚走上讲台的我来说,这是个巨大的挑战。在传统的技术类课程教学中,往往是教师管教、学生管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在这样的课堂里,实际上学生不是自己学会技术,而是被教会技术,技术教学往往变成了单纯的技能训练活动,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下面我将就我在这半年的教学实践中,在教学设计、备课方面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实现高质高效的课堂谈一下体会。
1、联系实际,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需要以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深入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还要充分发掘身边天然的优越的环境和资源,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法,形成技术教学的特色,争取获得教学效果最优化。
通过这个案例分析,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因为这就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一个很好的素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了流水线的工作原理,理解了技术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实现了高质高效的课堂目标。
2、直击时事,渗透美育和德育
新课程教学中,我们所确定的教学目标不再是传统的、单一的知识目标,而是确定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立体目标。因此,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是体现新课程的一大亮点。而教学中的情
感教育,不能流于形式,也不能是单一枯燥的说教,要和实际的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在这方面,本人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设置合理的技术设计课题,让学生在技术实践中亲身体验 通用技术课程强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实践能力。而技术设计是技术素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贯穿于通用技术的整个课程。统一的设计题目,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在引导和鼓励的过程中,让设计成为学生的需要。在很多课堂中,我都抓住学生的每一点微小的发现,进行鼓励和引导,让设计成为他们自身的需要。这样,通过学生一个不经意的问题,让他们动口、动脑,并激发他们动手的兴趣,整个过程学生对学习变得兴奋不已,大大提高了课堂的质量。通用技术课程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了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他们学会了思考,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4、设计课堂“空白”,为学生创造自主空间
在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中,从教学空间、教学实践、教学内容出发,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空白”,让学生进行自主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以问题为核心设计好带有探索性的技术问题,让学生在预留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独立探究或相互合作,使其通过动脑、动手来探究技术知识,解决技术问题,让学生加深对技术思想和方法的体验,增强技术学习的成就感。因此我想到,除了以问题作为核心的留白设计外,教学本身也应该为传授知识“留空挡”,为学生留出分析思考的余地,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思维空间。这样,学生在解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本身就是一种探究的过程,给学生提供了开放性的思维空间,而不只是单纯的讲解或传授。
5、注重备课
研究备课是教学永恒的主题。只要有教学,备课就不会终止。备课效率的高低与备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师教学活动的优劣。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学记》上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
知困”。我想教的困惑,更多地要从备课中找原因,改进备课是改进教学的重要环节。由于通用技术课是一门不在高考考查范围的科目,那么要上好课,要抓住学生的心,就一定要在备课和教学方式上下功夫。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它体现了基础性和通用性,又是一门有别于专业技术的技术。因此,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的兴趣、生活经历、地域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在教学及评价方面鼓励多样性和选择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还有,要避免机械的、单一的技能训练,要强调在学习中使学生的技术素养的形成、思想方法的形成和文化的领悟三者之间的统一,注重在拓展学生技术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要倒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得准备一桶水、一缸水,甚至于源源不断的流水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勇于创新,勇于迎接挑战。在通用技术课程新教材的实验中,学习和体验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促进对自身角色的反思,不断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使其成为教学的引领者,成为学生的合作者,成为教学的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