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抗战2》有感
《我的抗战2》有感
向来对纪录片无感,然而在近现代史课上初看到《我的抗战2》,便一发不可收拾,此后坚持看了下来。
不同于《建国伟业》这些纪录片,《我的抗战2》让我知晓了纪录片可以以另一种形式拍摄,历史可以以另外一种方式呈现。影片中有国人的角度,也有日本人的角度。有讲述中国老百姓的,也有从日本军人的战争经历上反思的。从一个个平凡的人口中,获知历史。这是国内观众很少看到的抗战。
战争亲历者的口述,穿插版画和三维部分,开始了那段历史的揭露。一集一集看下去,血、火、泪、罪恶的年代逐渐在我脑海中清晰起来。感觉心脏被揪紧,呼吸变得困难,眼泪止不住滑落。
曾以为抗战离我很远,但当看到南京城被破坏,苏州姑娘徐念初讲述她与老奶奶的故事,海安县村名顾理昌的抗日时,渐渐发现原来这些事曾发生在我的家乡或者周边地区,也许我的祖辈也曾亲身经历过这段历史。扩大到全国,遍布的尸体,老百姓坚毅的神情,日本士兵狡诈的笑容从,731活着走出来的劳工左宪良内心的悲伤,那四处逃亡的人群,那无辜的眼神,汇成一段段不会被遗忘的历史故事。
已经接近百岁的老人,镜头前,满头白发的他们慢慢道来,或是激动、或是悲怆,而真相就隐藏在平实的话语中。他们的讲述,掺有血、泪,让我们心酸、流泪。或许“抗战”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一种符号,但对老兵而言,那是他们用生命记录的一段历史。
崔永元说:“我非常担心,年少的孩子们有没有毅力看完此片,我们甚至很困惑,要不要把事实真相这样告诉他们?最后我们选择告诉。因为不说不行。那是一段真实的历史。”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和抗战的日子相比,现在大都市快节奏的生活让思想变得麻木。就这样,我们行色匆匆,我们整日抱怨。可是在抗战的时候,一口饭,一张床,安稳的一天都是奢求。我们是应该学习那个年代的精神的。
纪录是一种精神,是一面镜子,是一个个生命对天下苍生的启示。我们不应忘记历史,那些为了民族大义奋斗过的战士,向你们致敬。但是也让我们放下仇恨吧。战争让人类变成了魔鬼,学着宽容,学着沉淀,学着爱国,只有这样,悲剧才不会重演。把历史埋于心间的同时,请努力奋斗,请珍惜和平。
第二篇:观我的抗战有感
我们不怕死亡,我们怕被遗忘之我的抗战观后感
之前,在网上看过一段《我的抗战》,但那时候只是怀着一种消遣的心里去看,打发时间,没有认真的去看,更没有想它的教育意义,直到毛概老师在课上为同学们播放时,我才感觉到这部影像非常适合我们看,尤其是我们这些未经过战争,不能深切感受历史腥风血雨的年轻后辈看。全部32集影像每集均有一个主题,所表现的或是关键战役、或是人民武装、或是国际援助、或是武器补给、或是战时情感、或是伪军战俘„„它通过对诸多当事人的采访,口述,尽最大可能还原历史真相,从尽可能完备的细节与侧面还原战争的全貌是拍摄此片的初衷。
这部影像有三大特点:第一,使用动画;第二,强烈的故事性;第三,情感至上。这也是它所吸引我的地方,其中300位亲历者的真情讲述,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对祖国的无比忠诚,也感受到了日寇在我们中国的横行霸道。抗战是一次全民的抗战,有数不清的抗日武装自觉地担负起抗战的使命,他包括广大国民党官兵,包括新四军八路军,包括各少数民族,包括至今还叫不出名字的抗战群体和个人。我深切感受到华夏儿女对大日本帝国主义者官兵的憎恨与愤怒,也感受到大家杀鬼子心切,连正在上学的学生都加入战士的行列。这让我真正体会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每看一集,心情都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身为中国人,每个人都应当看看这部片子。那些沉痛的过去,不能忘记,也不该被忘记。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我们,尤其应该了解那段历史。我虽然没看完全集,但已经被这部片子深深打动。尤其是由参与过抗日战争的人讲述那一段历史,因此它真实得直击心灵,所以那种震撼也是刻骨铭心的。我也也曾看过许多精彩、惊险的战争片、警匪片,但过后会说:这戏演得好。然而当你听八路军战士张晋讲述,在反扫荡中亲眼看到自己的战友被鬼子打伤后又被用石头砸死,抱着与鬼子同归于尽的决心拉响了唯一一颗手榴弹;在断了一只手、站立不起来的情况下,为了活下去所经历的种种艰险„„你能不动容吗? 坚守四行仓库800壮士之一的王文川,这位谢晋元麾下的机枪手,打日寇三天三夜机枪不离手。但令人扼腕的是,抗日英雄成了日本人的囚徒,后来在老乡的帮助下才得以逃脱。60余年来,老人“成功”地隐瞒了这段历史,毫无声息地活着。终于可以说出来了,抚摸着谢晋元将军的铜像,已是90岁的老人失声痛哭,看到这里能不动容吗?这些人是活生生的,他们的经历都是真实的。这种真实就是历史,而历史是不会改变也不会被忘却的。
对于王文川来说,历史是一条长河!第二集《八百孤军》,随着这位90多岁老人的讲述,不知不觉,眼泪就下来了。。。。
河那边,1937年的炮火声犹在,困守四行仓库的数百条汉子决心一死;河这边,北京二环路一栋破旧的房子里,呜咽的口琴声断断续续,行将就木的老人只剩下一个孤独的背影。如果把两种声音做一个诠释,那这交织在一起的旋律就是一段跨越70年的交响曲。这声音让我变得沉默。
人生总有荒谬之处,活着并不意味着幸运,死去也不仅仅只是悲剧。从在坚守四行的第一刻起,“八百壮士”们就抱定了血战一死的决心。团长曾在四行仓库的墙壁前,用一根木炭写下自己的遗书: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子孙,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我们存在一天,决与倭寇拼命到底。这一刻,他们无惧无畏!然而,命运给他们的人生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他们活下来了。如果这一刻他们战死了,那他们将是一群勇敢的人;如果他们选择活下去,那么他们将是一群伟大的人!因为他们每个人都知道,活下去的屈辱与艰难。勇敢与伟大,在这一刻需要更多的勇气做出决断。
作为“八百壮士”中的一员,王文川和他的战友们一直在坚持活着。在1937年的炮火中坚持;在孤军营与日军的抗争中坚持;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荒岛上坚持;甚至在解放后的新社会里、在“文革”的热潮中、在开放后的人情世故下坚持,然后一个个的离去,又一个个的被遗忘。这是个让人难以面对的事实,却又如此的清晰可见。
《八百孤军》这集讲述了谢晋元将军和四行仓库800壮士的悲惨结局,让我记住了四行仓库,一位小姑娘冒着日军的枪林弹雨,跑进四行仓库,将一面青天白日旗交给了当时唯一镇守上海的将士,竖起了日统区的唯一一面青天白日旗。这面唯一的中国旗帜给孤军和上海市民带来的鼓舞却是前所未有的。
第三篇:读《我的抗战》有感
读《我的抗战》有感
以前对崔永元的认识一直只停留在电视节目主持上,但是最近读了他的《我的抗战》一书,在那些对当事人的曾经的往事的追忆中,那30-40年代尘封的历史,慢慢揭开神秘的面纱,变得和我们的心更相通,相关的历史也不断清晰起来。
二十世纪那场关乎中华民族存亡的抗战,其惨烈之状至今让人不寒而栗:血雨腥风、白骨累累,国人几乎是站在尸堆上插起了不屈的旗帜;而英勇之举更是让人肃然起敬: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终将日寇铁骑驱赶出我中华民族血肉铸就的钢铁长城。
《我的抗战》,由300多位亲历者真情讲述,就像三棱镜,从不同侧面投射出各色光芒:故事中有从将军到士兵的搏击,从医务工作者到年轻战俘的不屈,甚至于从共产党抗日武装艰苦卓绝到国民党一批积极抗日力量不懈抗争,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血、火、泪、罪恶的年代,其折射出的精神力量足以穿越时空,振撼人心。
以前只知道抗战胜利得不容易,没想到这狼放进来容易,赶出去却是用主人和周边的一切力量,充满了血泪的挣扎。用人命来对抗强力的武器,3发子弹就上战场。可怜可悲可敬的中国勇士,那几年在东北的抗联与敌英勇周旋的战士,没有武器仅凭大刀,没有粮食,吃着山中树皮、抽取自己的棉絮和着白雪吞咽下去的战士,怎能不叫人泪下。
张自忠将军凭借“总司令带你们上火线,打小日本去”的质朴和果决,在枣阳失守的当夜,率师强渡,收复失地,毙敌百余。在面对外界各种看法,甚至将其误解为“汉奸”的情况下,将军在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历史关口毅然决然地率部一直坚持抗战„„张将军不幸于1940年在襄河一次战斗中献身,就连外国记者也为之起敬,感言:要有十个张自忠,你们中国寸土不会丢。
同样为民族大义捐躯的,有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有数以万计、数以十万计、数以百万计的革命志士。据不完全统计,仅东北抗日联军牺牲的军长级以上将领就达177位,其中包括杨靖宇、赵尚志、陈荣久、王亚臣等抗日名将,该部牺牲的师级以上将军达101位。
从书中我们看到中华民族的坚毅,日本士兵的狡诈,以及无辜百姓的悲伤。历史不会诉说,而它却是一面客观的镜子,以史为鉴!透过它,我们能看到过去;透过它,我们能感知自己当下的影子;透过它,我们甚至可以尝试摸索着通往明天。正如一位先人所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和抗战的日子相比,现代大都市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的思想变得麻木,就这样,我们行色匆匆,我们整日抱怨。可是在抗战的时代,一口饭、一张床,安稳的一天都是奢求。我们是应该静下心来学习一下那个时代的精华,反思一下我们现在的生活。
今天的和平与机遇来之不易。同时,今天我们中华民族面临的挑战和考验一样无法回避。如果说当年的浴血奋战需要民族脊梁,那么,今天在南海,在冲绳列岛,在西藏外围,我们周边的环境充斥着试探、挑衅,民族脊梁更加显得重要,在党的领导下,更需要一种合力,一种向心力,来应对我国内外的各种挑战,为中华崛起添砖加瓦。而当下,作为中华民族普通的个体,也要在学会感恩的同时,在本职的岗位上去思考,去实践,默默秉持中华百折不挠、奋勇向前的精神脊梁。
第四篇:我心目中的抗战——观纪录片有感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征文
我心目中的抗战
——观纪录片《一个时代的侧影:中国1931-1945》有感
看完这部12集的纪录片,我最大的感觉就是耳目一新,以往一提起抗战纪录片,我们最先想到的一般是那种以讲述重大事件、精英人物的经历和述说悲情为主要内容的纪录片,而《一个时代的侧影》这部纪录片,其定位非常鲜明,是抗战时期的社会史、生活史和民间史的记述,最大程度选择了百姓生活作为叙述的核心。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已经很难体会到战争时期的生活是什么感觉,也不太可能有机会走上战场,于是《一个时代的侧影》也没有把重点放在对战争的描写上,也即是没有从“正面”来向人们展现这个战乱的时代,而是选择对“侧面”的尽可能全面而详尽的描绘,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这个时代。同样是普通人,那个时代的人是怎样生活的?与自己今天的生活又有怎样的不同?这些我们很好奇的问题在影片中都可以找到答案,在影片中经常见到的是战争背景下的婚丧嫁娶、柴米油盐、衣食住行以及当时的流行歌曲,电影,戏剧,小说,照片,海报,家居、娱乐、饮食之类的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民间、民俗的,有质感的东西,这些具有社会学、人类学意义的内容给了我们一些很好的参照物,通过与当今生活的对比来理解那个时代千千万万的普通老百姓所经历的最深重战乱之苦。
相比之下,自己从前在历史书上学到的关于抗战的历史,大都讲述的是一些重大的战役和历史事件,即便是观看的一些抗日题材的电视剧,主要的描写内容也是军旅生活,但对于普通人的世界触及不多。直到看完这部纪录片,我才发现自己对于那个时代的认知是残缺的、不完全的,一场历时8年的战争,被波及的怎么会只有军队呢?受到最严重伤害的,还是亿万的普通人。
战争一旦开始便会将所有人毫不留情地卷入其中,伴随着战场上大量人员伤亡的是无数个家庭的破碎、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下降,这些在影片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到了1944年,作为入侵者的日本,国内竟然已经不剩下多少青壮年男子,以至于军国主义政府最后竟将还没有成年的小孩子送上战场。而在中国不论是解放区、国统区还是占领区,因为逃难、战争、疾病和饥饿等因素而支离破碎的家庭屡也见不鲜。从那个时代留下来的影像资料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不是在某场战役中获得胜利的中国将士们的笑脸,而是不论是胜利还是失败,但却在战斗中失去了儿子的母亲的泪,失去了丈夫的妻子的泪,失去了父亲的孩子的泪。
战争打碎了人们的心,也打碎了人们美好的生活,“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应该是那个时代普通人经历的最好概括吧。因为战争而变得满目疮痍的土地并不会随着抗战的胜利而消失,人们在胜利的喜悦后要面对的还有混乱的经济状况、贫弱的生产力、残缺的城市。不过尽管都在战争年代,但是影片中解放区、国统区和占领区人民生活水平在抗战后期的巨大差异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1944年的时候,解放区已经基本实现了粮食、布匹和一些基本生活用品的自给自足,并且开展了多次劳动竞赛,鼓励生产,作家陈雪昭甚至用自己织布时赚的零花钱在边区银行买到了金戒指。相比之下,国统区的人民群众正在承受国民党疯狂开动印钞机的苦果,剧烈的通货膨胀使物件涨到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一双袜子就得几万元,但是人们的工资确实一再下降,每个人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和精神压力,而被汪伪政权统治下的上海,曾经的大都市,已经沦落到实行重点配给制的状况了,每个人分到的粮食连保障基本的生活都很难,有些沦陷区的生产力甚至直接倒退到中世纪的水平。两党的政策和执政理念的差异在这里体现得无比鲜明,从人民百姓的生活状况也不难看出为什么解放战争国民党被打得溃不成军了。
战争的残酷永远不会改变,但中华民族抗击侵略者的决心和意志也不会动摇,我们为了赶走日本侵略者,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战争是痛苦的,但受人奴役更加痛苦。我们付出数千万的人员伤亡,数千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换来的是一个民族的未来,这样的未来是我们世世代代都应当守护的未来。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们更是要抓住历史机遇,以史为鉴,勿忘国耻,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目标奋勇向前!
第五篇:《我的抗战》
《我的抗战》观后感
《我的抗战》是一部动画历史事件纪录片,它真实地记录了八年抗日的艰苦岁月,里面一共有三十二集,这部纪录片给我展示了一幅幅清晰的真实的历史画面。
当中有一集主题叫“八百孤军”。淞泸抗战,中日首次决战,日本没能实现三个月灭华的狂言。中国军队撤出上海后,还有四百多人没有撤出,他们就是传说中的“八百孤军”,这些孤军的抵抗成为全中国的精神支柱,但是他们的命运却极其波折悲壮,首先是团长被刺,后又成为战俘,还有一些壮士被运往遥院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做苦力。作为“八百孤军”中的一员,王文川和战友们一直在坚持活着,在1937年的炮火中坚持;在孤军营与日军的抗争中坚持;在巴布亚新几内的荒岛上坚持。人生总是黑暗的,对于他们来说,命运是残酷的,在当时那么恶劣的环境下,他们如何面对,将是一个考验,如果他们被战死了,那么他们就是勇敢的人,如果他们活下来,他们就是伟大的人。人生虽然活着,但不意味着幸运,当遇到不幸运的时候,依然要勇敢地面对事实,要具有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样的人生才会有意义。
当中还有一集主题叫“长城遥”。九一八当晚,沈阳有东北军八百人,但他们接到的命令是不抵抗,整个东北在四个月零十八天里,丢失殆尽,三千万东北人成了亡国奴。1937年,北平,北平、上海、南京相继被日军占领。八年抗战,中国被日军侵占沦陷区面积,一千五百余县市内的中国人在日军统治下屈辱的生活着。在他们的行囊里装载着血泪耻辱。中国人当时的那种麻木不仁,痛苦,愚昧,都在这影像中表现出来,实在让我感到压抑,透不过气。
在这部纪录片里,我体会到了过去的中国人真是不简单啊,经历了很多重大的挫折,同时能够在挫折中拿出那么大勇气,真实的记录片让我的心情变得沉重,流下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