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债权凭证” 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司法改革新亮点(写写帮推荐)
“债权凭证” 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司法改革新亮点
日前,记者在采访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过程中注意到,一种新的执行方式方法——人民法院在执行程序中给债权人制发债权凭证,成为执行工作管理体制、机构设置、执行权运行机制和执行方式方法四个层面改革进程中的新亮点,且在司法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人民法院在执行工作改革中,基于何原因创建了给债权人制发债权凭证的制度呢?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就此问题介绍说,人民法院在执行工作中,既要追求执行程序的公平与公正,又要追求申请执行人债权的最大化实现。但是,执行实践中,在执行债权不能到位的原因中,被执行人确无可供执行财产的情形居多,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34条和第235条的规定,对于这种情形,均要予以裁定中止执行或者终结执行。其中中止执行情形“消失”后,才可恢复执行,而此情形的“消失”又是处于自然状态,致使相当多的执行案件实际上很无奈地被长期中止;其中终结执行的更等于宣告了申请执行人丧失再申请执行权。在此环节上首先基于最大限度地维护债权人即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的充分考虑,谋求弥补以往的依法中止执行和终结执行给债权人带来的救济手段的欠缺,地方法院在执行工作改革中,借鉴境外和国外的经验,创建出制发债权凭证的制度。这位负责人称,实践已经证明:这一制度具有公正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执行法院制发债权凭证并非无条件地进行。据了解,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去年执行结案630件,其中发放债权凭证的执行案件仅9件。
由此可见,各地法院在实行这一制度时,依照相关规定,从严把握对个案的处理。采访中记者获知,一般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才可确定制发债权凭证。第一个条件是执行法院须穷尽执行手段,依法应采取的查封、扣押、冻结、搜查、拍卖、变卖等执行措施已经实施,甚至在实践中创造并推行的债务人财产申报、执行审计、群众财产举报及债权人财产调查等方式也已用尽;第二个条件是须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且债权人在一定期限内不能提供被执行人有可执行的财产;第三个条件是须经申请执行人的书面申请或须经申请执行人同意。当然,在实践中也有这种情况:债权人明知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但如不申请执行又恐过了申请执行期限,便主动要求执行管辖法院立执行案时即发给其债权凭证。个别执行法院便在未经执行的情况下即给这类申请执行人制发了债权凭证。此种做法欠妥,尚需在司法实践中给予专题研究和完善。而就目前全国执行法院执行这一制度的总体情况看,情况是好的。
两年来,人民法院自推行制发债权凭证制度以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其司法效果和社会效果不容置疑,并带来四个方面的益处———
一是利于最大限度地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债权人领取债权凭证后,可以在十年或者二十年内再申请执行,即可以有效地弥补法定申请执行期限(六个月或者一年)过短的缺欠;还可以防止债权人因“终结执行”而丧失再申请执行权,增加其实现债权的机会;同时,又可减轻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的讼累,特别是申请执行人可以从其企盼“消失”中
止执行情形的焦虑中解脱出来,解除其疲于奔命而又实现债权无望之苦;还因债权人再申请执行时不再交纳申请执行费,而无增加费用之忧。
二是增强市场风险意识。“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情形是当事人经商之风险所在,往往是债权人与债务人在经商之初的契约中就已种下了其债权难以实现的苦果。但长期以来,却在债权人实现不了债权时,责怪执行法院“空调白判”、“打法律白条”,由法院充当“被告”,承担债权人的经商风险。现在由债权凭证将经商风险回归给债权人,可以使债权人乃至整个社会改变观念,增加市场风险意识,以增强市场主体自我防范的能力。同时,债权人持有债权凭证后,虽承担着经商风险的压力,但仍可依执行法院的调查令主动调查债务人的财产,以增强自救的责任和能力。
三是节约司法资源。我国法院执行人员仅三万余人,过去平均每年执行结案250万件,其中中止执行的约占20%,这些中止执行又未了结的案件,长期中止,年复一年,积案如山,执行法院不堪重负。现将这其中大部分案件作制发债权凭证处理,可使执行法院从无效的司法活动中解脱出来,以集中力量执行可实现债权的案件,以利司法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充分发挥公力救助的效能作用。
四是促进法治秩序的建立。基于权利本位和市场主体意思自治的需要,确定由申请执行人“申请或者同意”为制发债权凭证的条件之一,体现了司法的公正性、中立性,又张扬了当事人主义;而债权人以债权凭证为执行依据再申请执行成为重要司法活动后,可能导致私证债权凭证也作为执行依据成为现实。这必在新的理念下,引导社会经济秩序的建立朝着法治的方向发展。
诚然,一项司法实践的建立需要有一个过程。我国人民法院制发债权凭证制度为时不过两年,需要执行法院反复实践,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目前仍存在个别法院确定制发债权凭证的条件失宽,有的又卡得过死,甚至下令搞指标控制;有的操作程序不严谨,制发的债权凭证项目不全、全国尚无统一规定等。对此,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认为,上述这些技术方面的问题将会在实践中得到解决。
据了解,目前各地法院在制发债权凭证过程中进行着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高级法院已在本辖区内普遍推行制发债权凭证制度,有的法院还投入了较强的调研力量,制定了详细的操作规则,以便在开展此项工作时给予及时指导。实践表明,我国在执行程序中推行制发债权凭证制度,必对维护执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司法权威,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发挥出重要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篇:执行工作改革探析
执行工作改革探析
改革是动力,改革出效益,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了的事实。农村的改革使我国农民一步步走向富路,国家在改革这一“巨力”推动下,一步步走向强盛。同样如此,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亦在改革中求发展、求创新。最高人民法院肖扬院长在《公正与效率:新世纪人民法院的主题》一文中指出:以建立民事审判新格局和执行工作新体制为重要标志,人民法院的司法体制改革和创新在一些方面已经取得重要进展,这为人民法院在新世纪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此证实和说明,人民法院的司法体制包括执行工作机制在内的改革与时俱进,收获颇丰。同时说明,司法体制改革由于起步晚,力度不够,在新世纪之初对人民法院的各项工作只是奠定了一个基础。重要的是在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探索改革理论,指导改革实践,实现“公正与效率”,适应入世要求。为推进执行体制改革进程,现就人民法院执行工作改革浅析如下:
一、执行工作改革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 搞好执行工作改革是维护国家司法权威的必要。近年来,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各级人民法院审结的案件大量增加,继而各人民法院未结执行案件不同程度的造成了积压,影响了人民法院司法效率。在执行过程中,一些地方的党政机关、领导人员,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滥施权威,乱批“条子”,非法干预执行的行为经常出现。法院人、财、物块块管理体制的弊端,地方部门保护主义这一“肿瘤”的存在等等,严重妨害了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极大的损害了人民法院的司法权威。显而易见,人民法院的执行管理体制、机构模式、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显的尤为重要。因此,进行执行机制改革,对于全面做好执行工作,树立人民法院的良好形象。维护人民法院的司法权威是十分必要的。
搞好执行工作改革,是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必要。当事人的诉讼,人民法院的审判,其目的为了实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合法权益的实现,在被执行人不自觉履行义务的情况下,只有通过执行这一程序来保障。目前情况看,通过司法机制改革,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成绩斐然,然而,随着案件数量的逐年增加,执行案件积压,执行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如有的非依法律程序中止,视中止为结案,以实现所谓的“执行效率”和提高政绩,变相侵害了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据统计有的承办人员在报结案的数字中,中止的达近50%,个别达50%以上,而真正达到中止条件,依照法律(法释)规定程序而中止的则较少。因此,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形势不易乐观,治理内外部环境,深化执行工作改革对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十分必要的。
深化执行工作改革,对于实现“公正与效率”这一世纪主题,维护人民法院的司法权威和统一,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造就一支精英执行执法队伍,建立一套与时俱进的执行执法机制,迎接WTO的挑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执行工作改革现状
司法机制的改革,促进了执行工作的开展和有效进行,执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但由于司法体制改革起步晚,力度差,其改革未有亦不可能有一个具体完整的模式和经验可借鉴,各地各级法院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相关问题或与法不一的措施办法,目前,执行工作改革的基本状况是:
1、执行局的设置,突破了多年来执行机构和机制不完善的状况。近年来,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司法实践的探索,各地各级人民法院相继设立了执行局,执行庭在执行局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此举不仅仅是行政编制的增加、“行政长官”的增多和地位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法院内部执行机构和机制的改革与完善和国家、各级党政领导对执行工作重视程度增强。通过机构设置的进一步完善,相对制度、措施的出台,将对人民法院未来的执行工作改革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2、执行工作现状。进入21世纪后的今天,“公正与效率”这一世纪主题的提出,WTO的加入,推动着我国司法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它召示着我国执行工作到了一个新的时期,它预示着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已到了攻坚阶段。然而,WTO 的加入,我国司法体制的改革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执行工作亦是如此。具体表现在,对执行工作的重视程度将会大大加强,执行体制的改革力度将会更加强化,这是由世贸组织原则和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司法制度所决定的。目前情况下,我国的司法体制总的来讲大的环境是好的,执行工作状况优于过去任何一个时期。但是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主要体现于作为执行体制的司法制度,不仅面临着国内司法工作“公正与效率”的考验,而且还要面临实施世贸组织统一、透明、非歧视原则的制约。因此,执行工作及其改革并非一帆风顺,顺水推舟。在短时期内亦难以推出一个全面系统的有效机制和模式。只能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在机遇中推进执行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在挑战中总结经验教训并探索新的理论以指导实践。
执行工作状况比较好的主要标志在于,一是执行法律规章逐步健全,执行执法环境逐步好转。如为解决执行难,中共中央于1999年7月7日转发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的报告》,随后省、市、县委等重要机关也相继进行了转发,使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有了一个法律规章和政策依据,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执行执法环境。二是执行机构、执行机制逐步完善。如各地各级法院执行局的设立及一些相应制度措施的出台,有利的推动了执行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在这些法律、法规和执行机制感召制约下,干警的执行执法意识、形象意识逐步增强,执行乱、执行滥、违法执行的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人民法院的良好形象和司法权威得到了树立。这种比较好的执行执法环境的改善和执行执法干警素质的提高,对今后的依法执行和迎接入世的考验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人民法院执行难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执行案件不同程度的积压,措施不利仍然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综观执行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其执行机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人们还是反映比较强烈,如人民法庭的执行工作统归于执行庭(局)这种“一刀切”执行机制的变革和执行中止过多过乱等问题的出现,引起一些申请人的不满情绪。究其原因是,执行工作统归于执行庭(局)后,一些申请人到法院申请和多次咨询,因路途较远不便,增加了耗费负担。执行中止比重大、非依法中止的问题的原因是,近年来作为法院本身对执行案件的考核实行(内部掌握)执行中止视为结案,人为地提高了执行结案率,然而,申请执行人的目的仍未达到。因而出现了结案率高,实际执结率低,当事人诉讼目的未达到的反差。另其他原因长期得不到执行的问题仍然存在,致有的当事人跑人大、找党委,有的手捧法院的法律文书而喊“法制社会无法治、人民法院打白条”。据统计,2001对执行工作的来访咨询占全院来访者的25%左右(含部分调查和当事人到审监庭进行咨询的)。由此看出,执行工作仍是法院职能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出现执行难和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一是执行机制不够完善统一。作为司法体制改革中的执行体制改革,由于起步晚同时亦系在探索中求发展,不可避免的出现某些问题,如目前有的法院将人民法庭的执行工作全部交由执行庭(局)的办法,由于没有相互配套的措施机制,则难以发挥其良好的社会效益。实践证实,这种一刀切的办法,不但加重了当事人的负担致当事人非议,而且因路途远,面广量大等因素的影响,亦相应的增加了法院的负担,对在法院当前经济财力不足的情况下,无非是雪上加霜。而且这一办法也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庭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条第(二)项的规定相违背。另在执行工作中实施的由当事人申报财产的办法,由于目前情况下,法律法释对拒不申报、瞒报、漏报财产的行为无相应的制裁措施。当事人不申报、瞒报、漏报财产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借其通知申报财产之机,藏匿、非法变卖财产,这种执行方式的变革实而变成了当事人非法处置应执行财产的信息源泉。二是执行工作力度不够,执行措施软弱。具体表现在(1)适用扣押、拘传、拘留等强制措施方面,只注意一味片面追求做被执行人的思想教育工作,忽视及时采取强制措施对他人对社会的威慑教育作用,往往在“慎中求慎”的多次做当事人思想工作过程中,为当事人躲避执行、藏匿、转移财产、提取钱款创造了机会。(2)强制措施汇报审批难。执行工作情况复杂,千变万化,一些问题的出现往往具有突发性,被执行人以刀、棍、棒等威胁执行法官的事件时常出现,而这些事件的处置迫切需要及时性。否则,一方面长了被执行人的淫威,消弱了人民法院的威望。二方面因不能得到及时处理打击违法者,挫伤了执行干警的工作积极性。工作实践中,这些问题的处理,大多要向定期召开的审委会汇报、研究后,再由院长签发强制执行法律文书,然后实施强制措施,忽视了执行工作及时性和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情况复杂多变性的特点。
出现以上问题的实质是,没有摆正做思想工作与依法强制的关系,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使正常的应当依法及时采取强制措施得以执行的案件,被贫乏无味无止境的思想教育工作所替代。同时,法院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付出了极大代价,在工作实效上却收效甚微。使一些能够及时采取强制执行案件的被执行人逃逸,财产转移、藏匿,钱款提前支取,使的在依法适用强制措施上显的苍白无力。
3、被申请人主义,影响着法院执行工作的正常开展。实践中表现于两个方面:一是当执行案件存在一定困难,手中案件积压和在年终执行工作过程中,为提高执结率,片面做申请执行人的工作,在当事人违心“同意中止”的情况下(大多不进行依法送达中止裁定)作中止处理,应和了被执行人的“推拖”要求。二是每逢大的节假日,尤其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法院都要安排稳定工作,为过好节日对双方当事人做思想工作,实际执行工作停止。给那些长期在外借外出打工之机躲避执行,只节日回家,节后又很快出走的当事人创造了空档机会,使这类案件长期得不到执行,实践中这类案件屡见不鲜。这种息事宁人之举,只注重了被执行人到家后欢喜过节稳定的一面,忽视了申请执行人其权利受到侵害,节日需钱等物心情急切的一面。因此称之谓被申请人主义,这种做法对解决执行难和社会稳定十分不利。
4、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严重影响着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正常进行,仍是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一大顽症。近年来,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繁荣了经济,提高了生产力。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些地方和部门,为求得地方部门一时的局部发展,不顾长远利益,不惜牺牲全局利益作代价,打着“经济环境保护”的大旗,为肥水不流外人田,出台了一些与国家法律相抵触的文件规定。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和WTO的加入,各级党政部门已经或正在清理行政法规和部门文件“市场”,但由于长期的地方部门利益思维方式的存在,短期内难以根除。而作为肩负执行工作重任的人民法院,其人、财、物的管理均来源和从属于地方,与地方部门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法院多年来形成的经费不足,必然求助于地方部门的支持和帮助,这是产生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的温床,是法院执行难、难执行的极大障碍,已成为法院执行工作的金箍咒,严重禁锢着法院干警的手脚,极大的侵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损害了国家法律的尊严和统一。
三、执行工作改革之管见
人民法院的执行难,极大的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我国的司法权威,影响了社会稳定,已被实践所证实。进入21世纪的今天,人民法院如何做好执行工作改革,以实现“公正与效率”这一主题,保障“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维护我国的司法权威,切实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需要司法工作者在当前和一个较长时间的探索与实践。根据目前人民法院执行难和执行体制改革现状,现作探析如下:
1、积极应对世贸组织的挑战,加强理论研究,推动执行体制改革步伐。进入21世纪之际,我国已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国。这即是机遇又是挑战。因为,我国已有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经验,国力的增强和我国司法制度的逐步完善,能够也完全能够适应世贸组织的各项原则,在世贸组织这一大背景和原则下,对我国司法独立、公平、公正、公开将具有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这属于机遇。然而,由于我国司法机制,尤其执行机制改革起步晚,较短的时期内难以推出一个系统完整的有效机制亦无成功的经验可借鉴,加之我国司法实践中长期存在的地方部门保护主义和在某些领域中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难以即刻适应世贸组织原则这一大环境的制约和束缚,这属于挑战。因此,我们在执行机制改革过程中,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改变旧的思维方式和传统观念,研究新理论,改革旧体制,构铸适应世贸组织原则的新体制,在世贸组织和我国“依法治国”的大原则下,维护我国司法制度的尊严和统一,创造出符合我国国情、民情便于操作的执行工作体制,通过改革,改掉那些与我国法律相驳和不符合国情民意的体制、执行工作方式方法,这是作为一个司法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召示我们,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我们进行执行机制改革必须进行执行工作机制理论的研究,通过理论研究和探索,制定出符合我国法律和代表我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执行工作机制。
2、面对当前,着眼未来,制定出与我国法律相一致,符合我国国情民情的执行工作机制。根据我们执行工作机制现状和执行难的原因,其机制要创新,要完善统一,要面向我国国情国民。其思维方式和在司法实践中,首先要严格执法,具有改革创新理念,并在我国法律范围内对机制进行改革。其次,执行机制改革要严格遵守世贸组织的各项原则。如在执行工作实践中,各地基层法院有的实行的将人民法庭的执行工作“一刀切”的全部归于执行庭(局)后,对当事人和作为司法主体的人民法院均是一种讼累,且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庭若干问题的规定》相违背。司法实践证实,这种与法释相驳,将各人民法庭执行权撤销统归于执行庭(局)的做法应当予以改掉,应当还权于法庭并完善相应的配套机制与措施。在内部管理机制上人民法庭可配备执行员,执行工作由执行局和人民法庭双重管理,当事人可到人民法庭申请执行,由执行员负责到立案庭立案,也可由当事人直接到立案庭立案。人民法庭的执行员负责辖区内的执行工作事项,需强制执行的案件,由人民法庭组织合议(审理该案的审判员可不参加合议)并依法实施,或由执行庭(局)协助执行。按照人民法院组织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庭若干问题的规定》的规定,各地人民法院机构改革后,法庭撤并和今后大力加强人民法庭建设的情况下,改革完善执行工作机制和措施,执行还权于法庭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强化执行权运行机制,执行方式方法改革,重塑人民法院的司法威望和良好形象。为解决执行中止和不依法进行的问题,在执行运行中引入监督制约机制,实行合议审批制,将中止裁定依法送达当事人,对久执不结(无法定事由)的案件变换承办人,考核中对不符合中止条件中止的案件不作为结案处理,并由审监庭通过卷宗评查予以适当扣分,对需变更承办人的由审监庭报分管院长批准后执行,以改变执行权归于一人,易独断专行、暗箱操作的问题。在对被执行人财产执行方面,拼弃通知当事人自报财产这一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方式方法,以申请执行人提供证据线索,人民法院依法调查的方法进行。强化执行工作力度,强制措施力求依法用足用活,摆正做思想工作与依法强制的关系,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在强制措施的汇报、审批、组织实施等各个环节上,强调一个“快”字,突出其及时性。对污辱、漫骂、殴打威胁执行人员的更要依法及时处理,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为解决地方部门保护主义等导致的人民法院执行难,笔者呼吁人民法院的人、财、物变块块管理为上下垂直管理。
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千变万化,情况复杂,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我们要认真搞好调查研究,探索新经验,认清新形势,明确新任务,抓住新机遇,全力推进执行工作改革,为使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改革适应国家入世的需要做出贡献。
第三篇: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
目 录
一、标准文本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1998年7月8日)„„„„„„„„„„„„„„(1)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 规定
(2004年11月4日)„„„„„„„„„„„„„(22)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2004年11月15日)„„„„„„„„„„„„„(29)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人民法院执行设定抵押的房屋的规定
(2005年12月14日)„„„„„„„„„„„„„(36)
二、背景材料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就《关于人民法院民事 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答记者问(2004年11月15日)„„„„„„„„„„„„„(38)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就《关于人民法院民事 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答记者问
(2004年11月26日)„„„„„„„„„„„„„(49)
三、权威导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导读„„„„„„„„„„„„„„(6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
财产的规定》导读„„„„„„„„„„„„„„„„(7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设定抵押的房屋的
规定》导读„„„„„„„„„„„„„„„„„„„(91)
四、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节录)(1991年4月9日)„„„„„„„„„„„„„„(97)’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中央银行财产司法强制措施 豁免法
(2005年10月25日)„„„„„„„„„„„„„(127)最高人民法院
印发《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1 992年7月1 4日)„„„„„„„„„„„„„(128)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 问题的意见(节录)„„„„„„„„„„„„(129)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人民法院相互办理委托事项的规定(1 993年9月25日)„„„„„„„„„„„„„(155)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印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高级人民法院统一 管理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
(2000年1月14日)„„„„„„„„„„„„„(160)附:关于高级人民法院统一管理执行工作若干问题 的规定„„„„„„„„„„„„„„„„„„(160)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加强和改进委托执行工作的若干规定
(2000年3月8日)„„„„„„„„„„„„„„(1 63)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委托执行工作有关问题 的通知
(2000年5月12日)„„„„„„„„„„„„„(166)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
(2000年9月22日)„„„„„„„„„„„„„(168)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冻结单位银行存款六个月期限如何计算起止 时间的复函
(1995年1月16日)„„„„„„„„„„„„„(174)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下级法院能否对上级法院生效裁判作出中止 执行裁定的复函
(1995年3月8日)„„„„„„„„„„„„„„(175)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人民法院可以对商业银行在人民银行的存款 依法采取强制措施的批复
(1995年8月10日)„„„„„„„„„„„„„(176)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对执行程序中的裁定的抗诉不予受理的批复
(1995年8月10日)„„„„„„„„„„„„„(177)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人民法院依法有权查询、冻结和扣划邮政储蓄
存款问题的批复
(1996年2月29日)„„„„„„„„„„„„„(178)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当事人因对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裁定不服而 申请再审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批复
(1996年6月26日)„„„„„„„„„„„„„(179)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复议仲裁决定书可否 作为执行依据问题的批复(1996年7月21日)„„„„„„„„„„„„„(180)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税务机关是否有义务协助人民法院直接划拨 退税款问题的批复
(1996年7月21日)„„„„„„„„„„„„„(181)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检察机关对先予执行的民事裁定提出抗诉人民 法院应当如何审理问题的批复
(1996年8月8日)„„„„„„„„„„„„„„(182)
东江 2014/2/14 0:55:28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
关于对冻结、扣划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在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的执法活动加强监督的通知
(1 996年8月13日)„„„„„„„„„„„„„(183)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法院冻结财产的户名与账号不符银行能否自行 解冻的请示的答复
(1 997年1月20日)„„„„„„„„„„„„„(185)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民事诉讼委托代理人在执行程序中的代理权限 问题的批复
(1997年1月23日)„„„„„„„„„„„„„(186)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不得以裁决书送达超过期限而裁定撤销仲裁 裁决的通知
(1997年4月6日)„„„„„„„„„„„„„„(187)最高人民法院
印发《关于人民法院扣押铁路运输货物若干问题 的规定》的通知 .
(1997年4月22日)„„„„„„„„„„„„„(188)
附:关于人民法院扣押铁路运输货物若干问题的规定„(188)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人民法院裁定撤销仲裁裁决或驳回当事人 申请后当事人能否上诉问题的批复
(1997年4月23日)„„„„„„„„„„„„„(190)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办公室
关于能否委托军事法院执行的复函
(1997年5月9日)„„„„„„„„„„„„„„(191)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产业工会、基层工会是否具备社团法人资格和 工会经费集中户可否冻结划拨问题的批复
(1997年5月16日)„„„„„„„„„„„„„(192)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对粮棉油政策性收购资金是否可以采取财产 保全措施问题的复函
(1997年8月14日)„„„„„„„„„„„„„(194)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冻结、划拨证券或期货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 机构、证券经营或期货经纪机构清算账户资金等 问题的通知
(1997年12月2日)„„„„„„„„„„„„„(195)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对被执行人存在银行的凭证式国库券可否采取 执行措施问题的批复
(1998年2月lO日)„„„„„„„„„„„„„(197)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如何理解《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 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1条第2款的批复
(1998年4月17日)„„„„„„„„„„„„„(198)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对案外人的财产能否进行保全问题的批复
(1998年5月19日)„„„„„„„„„„„„„(1 99)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人民法院认可台湾地区有关法院民事判决的 规定
(1998年5月22日)„„„„„„„„„„„„„(200)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认真贯彻执行《关于人民法院认可台湾地区 有关法院民事判决的规定》的通知
(1 998年6月1 7日)„„„„„„„„„„„„„(203)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贯彻最高人民法院法发[1997]27号通知应 注意的几个问题的紧急通知
(1 998年7月22日)„„„„„„„„„„„„„(209)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人民法院发现本院作出的诉前保全裁定和在 执行程序中作出的裁定确有错误以及人民检察院 对人民法院作出的诉前保全裁定提出抗诉人民 法院应当如何处理的批复
(1998年7月30日)„„„„„„„„„„„„„(211)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收费及审查期限问题 的规定
(1998年11月14日)„„„„„„„„„„„„„(212)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诉前财产保全几个问题的批复
(1998年11月27日)„„„„„„„„„„„„„(214)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不得对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办公楼、运钞车、营业场所等进行查封的通知
(1999年3月4日)„„„„„„„„„„„„„„(215)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当事人持台湾地区有关法院民事调解书或者 有关机构出具或确认的调解协议书向人民法院 申请认可人民法院应否受理的批复
(1999年4月27日)„„„„„„„„„„„„„(217)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严禁冻结或划拨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 保障资金的通知
(1999年11月24日)„„„„„„„„„„„„„(218)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执行《封闭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外经贸 企业封闭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中应注意的几个 问题的通知
(2000年1月10日)„„„„„„„„„„„„„(219j 最高人民法院
对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如何协助执行法院财产 保全裁定的函》的答复意见
(2000年1月28日)„„„„„„„„„„„„„(22l?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在审理和执行民事、经济纠纷案件时不得 查封、冻结和扣划社会保险基金的通知
(2000年2月18日)„„„„„„„„„„„„„(223)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如何处理人民检察院提出的暂缓执行建议问题 的批复
(2000年7月lO日)„„„„„„„„„„„„„(224)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
关于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执行 有关问题的联合通知
(2000年9月1日)„„„„„„„„„„„„„„(225)最高人民法院 中国人民银行
关于依法规范人民法院执行和金融机构协助执行 的通知
(2000年9月4日)„„„„„„„„„„„„„„(227)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对粮棉油政策性收购资金形成的粮棉油不宜 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和执行措施的通知
(2000年11月16日)„„„„„„„„„„„„„(230)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人民法院对注册商标权进行财产保全的解释
(2001年1月2日)„„„„„„„„„„„„„„(231)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执行旅行社质量保证金问题的通知
(2001年1月8日)„„„„„„„„„„„„„„(232)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涉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管理、处置 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的案件适用法律 若干问题的规定
(2001年4月11日)„„„„„„„„„„„„„(233)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冻结、拍卖上市公司国有股和社会法人股若干 问题的规定
(2001年9月21日)„„„„„„„„„„„„„(235)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诉前停止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和保全证据 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2002年1月9日)„„„„„„„„„„„„„„(239)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纪律处分办法(试行)(2002年9月25日)„„„„„„„„„„„„„(243)最高人民法院
印发《关于正确适用暂缓执行措施若干问题的规定》 的通知
(2002年9月28日)„„„„„„„„„„„„„(247)
附:关于正确适用暂缓执行措施若干问题的规定„„„(247)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严禁随意止付信用证项下款项的通知
(2003年7月16日)„„„„„„„„„„„„„(250)最高人民法院 国土资源部建设部
关于依法规范人民法院执行和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 部门协助执行若干问题的通知
(2004年2月10日)„„„„„„„„„„„„„(252)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采取民事强制措施不得逐级变更由行为人的 上级机构承担责任的通知
(2004年7月9日)„„„„„„„„„„„„„„(258)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冻结、扣划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有关问题的通知(2004年11月9日)„„„„„„„„„„„„„(260)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错误造成案外人损失应否 承担赔偿责任问题的解释
(2005年8月15日)„„„„„„„„„„„„„(263)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强制执行中不应将企业党组织的党费作为企业 财产予以冻结或划拨的通知
(2005年11月22日)„„„„„„„„„„„„„(264)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关于协助人民法院执行冻结或强制转让股权问题 的答复
(1999年5月27日)„„„„„„„„„„„„„(265)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关于协助人民法院执行冻结股权有关问题的答复
(2002年6月17日)„„„„„„„„„„„„„(267)财政部
关于上市公司国有股被人民法院冻结拍卖有关问题 的通知
(2001年11月2日)„„„„„„„„„„„„„(268)中国人民银行
关于发布《金融机构协助查询、冻结、扣划工作 管理规定》的通知
(2002年1月l 5日)„„„„„„„„„„„„„(271)
附:金融机构协助查询、冻结、扣划工作管理规定„„(271)
东江 2014/2/14 0:56:52 试论股权保全及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作者: 申全民 发布时间: 2008-10-20 13:45:3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年来,在司法实践中,对股权的保全和执行案件呈上升趋势且复杂化,严格把握和正确适用法律处理好对股权的保全和执行是法律赋予司法机关一项重要职权。反之,如处置不当,则会引起诸多新的问题。现行法律、规定对股权的保全和执行规定了一般性原则,但在司法实践的具体操作中发现存在若干问题,很有必要研究探讨并加以完善。
一、股权的概念
股权又称股东权,是指股东基于出资或认购股份的行为而在依法设定的公司中取得股东地位,因而在公司中享有的以财产受益权为核心并可依法参与公司事务的权利。按照股东行使权利的目的不同,可以将股东权利分为自益权和共益权,这也是公司法理论对股东权最基本的分类。自益权是指股东以从公司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权利或者股东以自己的利益为目的而行使的权利。自益权包括:股利分配请求权、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新股认购优先权、股份买取请求权、股份转换请求权、股份转让权、股票交付请求权、股东名义更换请求权和无记名股份向记名股份的转换请求权等。共益权是指,股东以参与公司的经营为目的的权利或者股东为自己利益的同时兼为公司利益而行使的权利,共益权包括;表决权、代表诉讼提起权、股东大会召集请求权和召集权、提案权、质询权、股东大会决议撤销诉权、股东大会决议无效确认诉权、会计文件查阅权、会计帐簿查阅权、董事会违法行为制止请求权、公司解散请求和公司重整请求权等等。前者主要是资产受益权,后者主要是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权利。
二、股权的保全及执行的法律依据
虽然一直以来法学界对于股权能否作为保全和强制执行标的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论,但自1992年以后最高院发布了一系列的司法解释,确认了股权的可执行性,尤其是2006年1月1日实施的新公司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股权的可执行性。目前我国关于股权的保全及执行的相关规定为:
1、最高人民法院1992年9月7日公布并执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被执行人以其全部资产作股本与外方成立合资企业的应当如何执行问题的复函》。
2、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7月18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下称《执行规定》)第51条至第56 条的规定。
3、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9月30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冻结、拍卖上市公司国有股和社会法人股若干问题的规定》(下称《冻结、拍卖规定》)。
4、最高人民法院2005年1月1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下称《拍卖、变卖规定》)。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订)(下称新《公司法》)第73条、74条的规定。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虽然我国目前已经有了上述一系列的关于股权的保全和执行的规定,但都比较原则,在实践操作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亟需加以完善。1.股权保全裁定书及协助执行书的送达对象问题及建议。
《执行规定》第53条第二款规定“冻结投资权益或股权的,应当通知有关企业不得办理被冻结投资权益或股权的转移手续,不得向被执行人支付股息或红利。被冻结的投资权益或股权,被执行人不得自行转让。”《冻结、拍卖规定》第五条规定“人民法院裁定冻结或者解除冻结股权,除应当将法律文书送达负有协助执行义务的单位以外,还应当在作出冻结或者解除冻结裁定后7日内,将法律文书送达股权持有人或者所有权人并书面通知上市公司。”我们可以看出,股权保全的基本程序为,作出保全股权的裁定书,向被执行人送达;作出协助执行通知书,向股权所指向公司送达,要求其不得办理股权转让手续,并不得向被执行人支付股息红利。
在实践中易产生争议的是,应否向工商管理部门送达裁定书和协助执行通知书?对同一股权如果甲法院仅向公司送达了裁定书,没有到工商管理部门送达法律文书,而乙法院向工商部门送达了裁定书和协助通知书,乙法院的保全措施能否对抗甲法院?关于这个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办公室(2001)执协字第16号《关于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股权执行案的复函》给出了答案,该复函指出:“我们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53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冻结被执行人在有限责任公司、其他法人企业投资权益或股权的,只要依法向相关有限责任公司、其他法人企业送达了冻结被执行人投资权益或股权的法律文书,即为合法有效。因此,本案中上海二中院、四川眉山中院实施的冻结重汽公司股权的措施是合法有效的。天津一中院、北京二中院关于既向联合公司送达冻结股权的法律文书,又到工商管理机关进行登记才发生法律效力的主张,并无法律规定,故不能否定上海二中院、四川眉山中院冻结股权的效力。”由此可见,最高法院2001年时的结论为:冻结有限责任公司股权以向股权所在公司送达相关法律文书为准,办理公司登记的工商机关不是法定条件。而在此之后,2006年1月1日施行的《公司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公司应当将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及其出资额向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办理变更登记。未经登记或者变更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新公司法确立了不经工商登记机关登记的股东或者股权变更不能对抗第三人的制度。
笔者认为,在新《公司法》施行后,股权转让需要办理工商变更登记,人民法院冻结股权应当向工商机关送达协助执行通知书。此举可防止股权遭恶意转移登记;也可产生公示作用,告知潜在的股权交易者,股权已经被保全,股权交易存在风险,有利于保护潜在的股权交易第三人。2 .股权冻结公示制度的建议。
我国目前关于股权冻结的公示制度尚未建立。笔者认为作为被执行标的的股权是一种隐形权利,它不像财产、实物一样是有形的,财产所有人可实际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股权在实际运作中,股权的价值是一个变化的,股权的价值随着公司的生产经营及资产情况的变化而产生变化;其次股东通过运用权利来实现对企业财产的控制,股东容易通过操纵公司来妨害股权的保全和执行,采取诸如盈利不分红,转移公司财产,为公司财产设定抵押,突击偿还特定人债务等手段来降低被执行股权价值,打击潜在购买人意愿,以逃避执行。在实践中若因被执行人自身债务引起的纠纷的执行,申请执行人很难适用合同法关于撤销权的规定来撤销公司的恶意行为,也难以利用新公司法中禁止股东滥用公司法人地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规定保护,造成股权保全和执行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最终难以执行成功。
因此,笔者认为不仅应建立股权冻结公示制度,而且还应根据股权的上述特点赋予该公示制度相应的防止股东控制公司妨害股价保全和执行的作用,起到对公司及股东的震慑和对潜在交易第三人的提示风险的作用。在股权冻结经公示后,即不存在第三人善意取得的问题,故一旦发现有此行为,由债权人向法院起诉申请撤销,同时亦有利于防止出现公司股东恶意出售股权的行为发生。这样的股权冻结公示制度建立后,较好的平衡了各方的权利,对股权有较好的保全作用。3.股权冻结范围的问题及建议
从《执行规定》第51-55条的规定看,目前,法律、司法解释所规定的冻结股权的范围只包含了股权自益权中的分红权和股份转让权,对股权所包含的其他各项权能未作涉及。执行实践中的问题是,在人民法院依《执行规定》第51-55条的规定冻结被执行人所持股权的分红权、股份转让权后,公司、公司其他股东、被执行人通过行使共益权中的相关权能逃避执行。
因此,笔者建议,应对股权的冻结范围做出新的明确规定,将对股权的自益权和共益权中的各项权能的限制包含其中,被执行人所持股权各项权能的行使必须经人民法院或债权人审查,利害关系人对审查意见不服的可赋予其向上一级法院的复议的权利,为保障公司及其股东的利益,审查及复议的期限应当尽可能设置得短一些。
东江 2014/2/14 0:57:52 4.股权执行中的几类问题及建议
①工商登记与公司股东名册记载不一致的问题。
实践中,有时会出现公司工商档案中的股东登记与股东名册的登记不一致的情况,如股份转让后未及时办理工商变更登记等,或者虽然工商登记与股东名册登记一致但股权的真正所有人为第三人的情况,如股东为规避法律进行隐名投资。在这两种情况下,如何确定公司股东资格是股权强制执行程序中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对此无明确的规定,司法实践中各法院的做法也不同,有的法院以工商登记为准,认为隐名投资或股权转让协议仅在公司范围内有效,不能对抗第三人,有的法院以股东名册登记为准,认为股东名册是确认股东资格的依据,工商登记变更只是基于行政管理考虑,不影响股东资格的消灭与取得;还有的法院以实际出资或认购股权的事实为准,认为只有实际出资者才享有股东权,无论股东名册还是工商部门的变更登记都是公司的责任。笔者赞同第一种观点,原因如下,首先,公司的工商登记对社会具有公示公信效力,善意第三人有权信赖公司登记机关的登记文件,即使该登记有瑕疵,第三人仍可认为是真实的,并要求所登记的股东承担责任,这是商法公示主义与外观主义的体现。其次,公司股东名册是公司的内部文件,只对内产生约束力,且股东名册作为公司的内部资料也很容易被伪造;再次,当事人之间的隐名投资协议或股权转让协议等虽然自签订之日起就发生法律效力,但根据合同相对性的原则,这些协议也只能约束签约的双方当事人,而不能对抗第三人。因此为了维护交易安全和社会稳定,充分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在股权强制执行中,对公司的股东资格进行确认时应以工商登记为依据。
②分期出资的股权执行问题
新《公司法》在公司资本制度上作出了较原公司法宽松的规定,即不要求在设立时一次全部缴清。新《公司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公司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也不得低于法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其余部分由股东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其中,投资公司可以在五年内缴足。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三万元。法律、行政法规对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有较高规定的,从其规定。”新《公司法》同时授予了公司章程对股东的出资额、出资方式和出资时间自行约定的权利。这势必导致大量的尚在出资期限内分期缴纳出资的股权。这类股权的出现,给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带来新的适用难题。解决此类股权的执行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公司章程如何看待的问题,强制执行和公司章程谁应该给对方让道的问题。笔者认为,公司章程的效力可以分为对内效力和对外效力两部分:对内具有确定股东及其权利义务、对抗股东间其他约定的效力;对外公司章程具有公示的效力,依照公示公信原则,公司章程是相对人据以判断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姓名或名称,以及认缴和实缴的出资额、出资时间、出资方式等公司法规定的必要登记事项的依据。因此,公司章程对股东出资的约定因登记而具有公信力,并产生对外效力,强制执行应尊重章程的规定。在执行时,应该按其实缴资本占全部股东的实缴资本的比例确定持股比例,依此持股比例来评估股权价值,待执行完毕后,由股权承受人按照章程的规定承担分期出资的责任。
四、立法建议
在我国,“执行难”一直是一个大问题,民事执行制度的不完善是其中一大原因,关于特殊财产权利(包括股权)的执行更是如此,对很多问题并没有作出具体详细的规定和有效的措施,实践操作性较差,无法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应当仿效国际上一些国家的作法,制订一部独立的《强制执行法》,将保全和执行的标的予以分门别类,并规定各类标的适用与之相适应的执行措施,特别要注意有关特殊财产权利(包括股权)的保全和执行问题。(作者单位: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
第四篇:人民法院司法自查报告(范文模版)
人民法院司法自查报告
人民法院司法自查报告
各位代表: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两项评议”工作的通知精神,我们对区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司法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回顾总结,并深入开展了自查自纠。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请予评议。
一、区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区法院司法工作回顾
区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我院在区委的领导、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以及上级法院的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区人大关于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紧紧围绕全区工作大局,忠实履行
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以“公正与效率”为主题,以司法为民为宗旨,重点抓好审判、改革、队伍建设三件大事。通过努力,各项工作有了较为明显的改观,审判质量和效率有了新的提高,法院改革稳妥推进,队伍形象逐步改善,较好地完成了维护稳定、保障改革、促进发展的司法工作任务。
审判工作基本情况
以来,全院共新收各类诉讼案件3354件,办结3126件,正在办理301件。其中审结各类刑事案件415件,一审判处犯罪分子590人,共有457人被判处了有期徒刑;一审审结民商事案件2667件,行政案件19件;办结各类申诉和申请再审案件25件。
1、狠抓案件质量,力求公正司法。案件质量是审判工作的生命,是人民法院能否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司法权威的关键所在,因此,提高办案质量,确保审判公正,始终是我院孜孜以求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随着社会进入转型期,日益复杂的社会关系导致社会纠纷也呈现多样化、复杂化趋势,尽管我国新的法律法规不断出台,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但在许多情况下法律滞后的现象依然存在,新类型案件、无明确具体的法律依据可适用的案件呈上升势头,这些都给法官办案增加了新的困难和压力。面对这些新情况,为保证审判工作质量,我们在充分发扬过去一些好的经验的基础上,就如何提高案件质量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我院的办案质量有了新的提高。
——严格执行法律规定,确保依法审判。正确执行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严把案件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适用法律关。严格执行最高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进一步规范当事人举证、法庭质证、认证以及法院调查取证等证据制度,不断完善庭前证据交换、举证期限、证据失权的认定和处理等制度,促进了案件质量的提高。刑事审判既依法从重从快惩处罪犯,又确
保无罪公民不受法律追究,强化人权保障力度。去年为贯彻最高法院肖扬院长提出的“依法惩罚犯罪,依法保障人权”的要求,对新刑诉法实施七年来审结的余件刑事案件进行了自查,未发现超期羁押现象。通过自查,进一步增强了质量意识和审限意识,杜绝超期羁押现象的发生。
——高度重视案件审理的社会效果。及时总结前阶段“严打”整治斗争工作经验,认真研究并建立了贯彻“严打”方针的经常性工作机制,除继续保持对各类犯罪的打击力度外,通过集中公开宣判等形式,扩大办案的社会效果,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震慑潜在的犯罪倾向。民商事审判强调调解工作,积极运用调解方式止纷息讼,在审结的2667件民商事案件中调解及经调解撤诉的1736件,调解撤诉率为65%。对群体性纠纷和矛盾易激化案件,坚持从大局出发,精心组织审理,强调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疏导工作,争取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的有机统一。行政审判坚持规范行政行为、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以及支持依法行政、推进依法治区进程的原则,积极受理,慎重审判,注重协调,确保稳定。
——强化审判监督力度。去年成立了审判监督庭,实现立审、审执、审监相分离,在此基础上,根据案件在审判流程中的不同环节,运用排期、审限监控、质量检查等方式进行监督,促使审判公开、公正、高效、文明、廉洁地进行。依法接受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共审结检察机关抗诉案件5件,纠正错案2件。
——树立精品意识,提高裁判文书的质量。修订和完善了《民事裁判文书制作样式改革若干意见》,结合最高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现有的诉讼文书样式重新作了调整,统一了9种既符合证据规定,又方便当事人诉讼的诉讼文书制作样式。同时,组织开展优秀裁判文书评选活动,肯定和推
广优秀裁判文书制作经验,发现和解决当前法官在制作裁判文书过程中的问题和缺陷,以评优活动的开展,促精品意识的树立。
通过上述措施的落实,全院的审判质量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案件上诉率、上诉案件发回改判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涉法上访案件明显减少。
2、狠抓办案效率,保障司法公正。迟来的公正不是公正,如果没有效率,公正将失去其应有的价值,这是现代司法理念提出的新要求。针对过去对审判效率不重视,审判管理运行机制落后,造成部分案件审理期限过长,效率低下的问题,我们除加强对法官的效率意识教育外,着重通过推进法院改革,建立科学规范的审判管理运行机制,来提高审判效率。
——完善和落实简繁分流制度,扩大简易案件审理范围,规定除了必须由审委会研究的案件外,能适用简易程序的,尽量适用。充分发挥简易程序快速、简便的优点,及时处理简易民事纠纷,提高诉讼效率。一年半来适用简易程序审结的案件2241件,占民商事总结案数的84%,当庭宣判率保持在40%以上。
——进一步完善刑事案件普通程序简易审理制度,对事实清楚、被告人无异议的普通程序刑事案件,在保持审判组织与程序完整的基础上,简化和调整庭审环节,提高庭审效率。审结的415件刑事案件中适用普通程序简易审的有255件,占刑事总结案数的%,二十天内审结的案件占%。
——重视诉前调解、庭前调解经验的积累和推广。对于双方争议不大的纠纷,规定在立案的同时必须当场进行调解。一年半来,立案庭诉前调解案件12件,及时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避免了讼累。同时,庭前调解已成了我院审理民商事案件的必经程序,只要法律没有规定不宜调解结案的,在庭审之前一律先行进行调解。一年半来,通过庭前调解结案的案件占调解结案总数的近
三分之一。
——减少裁判文书制作时间,加快送达进度。尝试调解文书格式化制作,对民间借贷等带有普遍性、共通性的案件,制订格式化调解书,做到当庭调解、当庭制作调解书、当庭送达,大大缩短了办案时间。
3、强化服务意识,贯彻司法为民宗旨。
——推出了一系列具体的便民措施和做法,努力为群众诉讼提供便利。加强诉讼指导和法官释明权的行使,向当事人送发《诉讼风险提醒书》、《当事人须知》、《举证通知书》,指导当事人完成各项诉讼活动。注重对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但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实行司法救助,确保经济有困难的群众打得起官司。发挥“维护国防利益巡回法庭”、“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合议庭”的作用,依法最大程度地维护特殊群体合法权益。强化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对涉及抚养费、赡养费、退休金、劳动报酬等
案件,优先予以执行,保证申请执行人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对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病残人员,采取到当事人住地开庭、送执行款上门的办法,减轻这些群众的诉讼负担。制定并落实《人民法庭司法为民18条措施》,发挥基层法庭扎根渔农村、接近群众、了解民情的优势,为渔农村群众提供司法服务,丰富司法为民方式和途径,切实将司法为民思想落到实处。
——立足审判职能,为打造“平安”贡献力量。建立“社区巡回法官”和“法院工作联络员”制度,实现法院和社区工作互动,在强化审判工作的同时,为创建平安社区作贡献,一年半来,社区巡回法官到社区走访90余人次,为社区提供咨询150余人次,今年上半年还专门组织对全区人民陪审员、法院工作联络员进行法律知识集中培训,为社区干部更好地解决群众纠纷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研究并制订了《关于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努力促进
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各基层法庭加强与当地基层组织的联系,除履行好审判职责外,积极参与当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时指导、配合当地有关部门调解民间纠纷,协助村镇处理了一批突发性事件,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各法庭还注重配合当地普法工作的开展,通过以案讲法、巡回开庭、邀请有关人员旁听庭审等形式,提高基层群众和干部的法制意识,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继续发挥少年刑事案件合议庭的作用,抓好青少年犯罪案件的审理和判后跟踪回访、帮教工作,挽救失足青少年,同时,通过为在校学生上法制课等形式,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知识水平,预防青少年犯罪。、执行工作基本情况。
为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提出的“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执行力度,逐步改变“执行难”局面,最大限度实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我们在强化执行工作职能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
索和研究,并推出了一些新的做法和措施,使我院的执行工作局面有了较大程度的改观。被省高院评为“执行工作良性循环法院”,去年顺利通过省高院的复核,继续保持“执行工作良性循环法院”称号。目前,全院正在着手建立执行工作良性循环长效机制。
1、加大执行力度,提高执行效率。用足用活法律规定的各项强制手段,对那些有履行能力但故意逃避债务的被执行人坚决予以强制执行。通过集中执行、突击执行、执行会战等方式,缓解执行压力。壮大执行队伍,充实执行力量,在全院人少案多矛盾较为突出的情况下,依然把一批执行经验丰富、事业心较强的干警充实到执行局,同时加强了司法警察和执行人员相互间的工作配合,实行警力互补,要求从司法警察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协助开展执行工作。注意借助外部力量缓解“执行难”,改进执行方式。除积极争取党委、人大与政府支持外,认真推行执行联络员制
度、债务人登记名录、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等举措,拓宽了执行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2、规范执行工作,确保执行公正。完善和落实执行权“三权分立”、《执行工作管理规则实施细则》、《执行款、物、扣押物管理的规定》、《关于委托拍卖、变卖的规定》以及执行过程公开、执行款物分配公开、执行听证等制度和规定,增强执行工作的透明度,确保规范执行。严格拘传、拘留、罚款等强制1 2 3 下一页
第五篇:人民法院司法确认书格式样本
甘肃省宁县人民法院
决定书
(2011)调确字第号
申请人:李某某,女,汉族,现年46岁,某某村人,农民。
申请人:王某某,女,汉族,现年40岁,某某村人,农民。
本院于2011年月日受理了申请人李某某、王某某关于确认调解协议的申请,本院依法指定审判员审查此案,现已审查完毕。
申请人李某某、王某某因邻里纠纷,于2011年2月25日经宁县盘克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调解,达成了如下调解协议:
1、李某某赔偿王某某洗衣机价值五百四十元整。
2、王某某在本月月底前挪掉自家房屋电表方便李某某安装电表。
3、双方当事人应互相忍让,和平相处不得再因此事发生纠纷。
经审查,上述协议内容从形式到内容均符合法律要求,据此,本院特作出如下决定:
对前述调解协议。依法确认其法律效力,双方当事人均
应按调解协议的约定自动履行义务。
本确认决定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发生法律效力,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审判员
二〇一一年
书记员
日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