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

时间:2019-05-13 01:40: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医院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医院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

第一篇:医院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

**人民医院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

为使一旦发生的医疗技术损害得到迅速、有序、妥善的处理,最大限度降低损害程度,保护患者生命健康,减轻医患双方损失,防止严重后果发生,制定本预案。

一、立即消除致害因素。技术损害一旦发生,首先发现者应当立即设法终止致害因素;当致害因素的识别和判定有困难时,应当立即呼叫上级医护人员指导处理,不可迟疑拖延。

二、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千方百计采取有效补救措施,降低技术损害后果,保护患者生命健康。

三、尽快报告有关领导。技术损害一旦发生,都必须立即如实报告。首先报告上级医师和科主任,情节严重者应当同时报告医务科、主管院领导或者总值班,重大技术损害必须同时报告院长,任何人不得隐瞒或瞒报。

四、组织会诊协同抢救。

患者损害较轻、不致造成严重后果时,立即暂停原医疗技术操作,当事科室要酌情组织科内会诊,妥善处理(由科主任或首 席医师或现场 高年资医师主持)并根据当时具体情况采取适宜应急补救措施。

立即上报科室负责人、技师或业务院长及院医疗技术主管部门,同时做好患者的保护性医疗措施,防止再次或继续发生医疗技术损害。

科室负责人或院医疗技术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在十五分钟内组织相关技术专家会诊讨论,研究进一步的补救处理对策和是否继续进行原医疗技术操作。医院和科室选派技术骨干根据补救对策及时处理患者,操作中应尽量避免或减少其他并发症。操作后,必须严密观察患者病情,防止发生其他意外情况。及时按规定整理材料,保留标本报业务院长和院医疗技术主管部门。

患者当时有生命危险时,医疗技术操作立即以抢救患者生命为主。在抢救患者生命的同时立即上报科室负责人和院医疗技术主管部门及业务院长。科室上级医师、技师或院医疗技术主管部门及业务院长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在事发地点组织相关技术专家抢救患者生命,同时讨论和采取补救处理对策;必要时由医务科邀请上级医院专家会诊指导(医务科或主管院长主持)。

待患者生命危险解除后,在进一步会诊讨论、研究详细补救处理对策。补救对策应防止发生患者的进一步损害,尽量减少损害和避免发生其他损害后果。技术操作完毕后,必须派专人严密监护患者病情,防止发生其他意外情况。及时按规定整理材料、保留标本报业务院长及院医疗技术主管部门。

五、迅速收集并妥善保管有关原始证据,包括实物、标本、手术切除组织器官、剩余药品、材料、试剂、摄像和录音资料、各种原始记录等。

六、妥善沟通,稳定患方情绪,争取患方配合,防止干扰抢救和发生冲突。

七、如患者已经死亡,必要时应在规定时限内向其亲属正式提出并送达书面尸检建议,并力争得到患方书面答复。

八、全面检查、总结教训,找出技术损害发生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修订制度及时完善相关记录。

九、如属医疗过失,应当区分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对责任者做出合理处理。

十、随时做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应诉准备。

十一、因技术损害构成医疗事故者,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程序进行处理。患方以不正当手段过度维权、聚众滋事、扰乱医疗秩序时,在耐心劝导和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公安部门报警的同时,组织力量维护医疗秩序,保护医院设施。

十二、当发现技术损害与技术或药品器材本身缺陷有关,或同类损害重复出现或反复出现时,暂停使用该项技术或有关药品器材,并对其认真地进行研讨和重新评估,必要时报告县卫生行政部门。

第二篇: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

青大附院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

为使发生的医疗技术损害得到迅速、有序、妥善的处理,最大限度降低损害程度,保护患者生命健康,减轻医患双方损失,防止严重后果发生,制定本预案。

一、立即消除致害因素。技术损害一旦发生,首先发现者应当立即设法终止致害因素;当致害因素的识别和判定有困难时,应当立即呼叫上级医护人员指导处理,不可迟疑拖延。

二、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千方百计采取有效补救措施,降低技术损害后果,保护患者生命健康,尽最大可能防止患者死亡或致残事件的发生。

三、及时报告。技术损害一旦发生,都必须于10分钟内如实报告。首先报告上级医师和科主任,情节严重者应当同时报告医务部、护理部、主管院领导或者总值班,重大技术损害必须同时报告院长,任何人不得隐瞒或瞒报。

四、组织会诊协同抢救。损害较轻、不致造成严重后果者,当事科室要酌情组织科内会诊,妥善处理(由科主任或首 席医师或现场 高年资医师主持);对于情节严重的技术损害,应当根据需要邀请院内相关专科会诊,共同抢救(科主任主持),必要时由医务部邀请省内或国内相关专家会诊指导(医务部或主管院长主持)。

五、迅速收集并妥善保管有关原始证据,包括实物、标本、手术切除组织器官、剩余药品、材料、试剂、摄像和录音资料、各种原始记录等。

六、妥善沟通,稳定患方情绪,争取患方配合,防止干扰抢救和发生冲突。

七、如患者已经死亡,应在规定时限内向其亲属正式提出并送达书面尸检建议,并力争得到患方书面答复。

八、全面检查、总结教训,找出技术损害发生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修订制度及时完善相关记录。

九、如属医疗过失,应当区分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对责任者做出合理处理。

十、做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应诉准备。

十一、因技术损害构成医疗事故者,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程序进行处理。患方以不正当手段过度维权、聚众滋事、扰乱医疗秩序时,在耐心劝导和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公安部门报警的同时,保卫部门组织力量维护医疗秩序,保护医院设施和医护人员人身安全。

十二、当发现技术损害与技术或药品器材本身缺陷有关,或同类损害重复出现或反复出现时,暂停使用该项技术或有关药品器材,并对其认真地进行研讨和重新评估,并及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药监部门。

2009/6/20 为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做好我院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加强对医师执业的管理,规范医师的执业行为,提高医师的素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结合基层医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组织领导

成立考核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指导有关医疗机构的医师定期考核工作。

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师定期考核委员会:

主任:邓启义

副主任:高明祥

成员:李俊峰 周建辉 李华兴 于云聚 卢美英

二、考核规则

(一)医师定期考核每两年为一个周期(第一周期从2007年1月1日起至2008年12月31日止,依次类推,以后每两年考核一次)。

(二)考核对象:依法取得医师资格,经上级主管部门注册并在所注册医院从事医疗、预防、保健等专业执业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含临床、中医(包括中医、民族医、中西医结合)、口腔和公共卫生类别医师、退休返聘医师以及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

(三)考核坚持客观、科学、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四)考核工作接受市卫生局的委托和监督,并向市卫生局报告考核工作情况及医师考核结果。

三、考核内容和标准

考核内容包括工作成绩、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三项。业务水平考核应根据执业医师的级别、类别和专业区别对待,重点测评法律法规和“三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能力。三项考核内容的具体标准另行制定。

四、考核时间:

考核周期第二年的10-12月为考核时间。其中,10月为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评定时间,11月为业务水平测评时间。考核委员会须于定期考核日前30日通知需要接受定期考核的医师。

五、考核方式及管理

医师定期考核包括业务水平测评、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评定。其中,业务水平测评由考核机构负责;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评定由医师所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负责,考核机构负责复核。

(一)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评定:

1、与考核医师上一考核情况及平时考核、考评结果相结合进行。

2、建立健全的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考评制度,作为对医师进行职业道德评定的依据。

3、时间安排:考核年10月份个人向所在单位提交“医师定期考核个人述职表”,11月份医师所在单位对“工作成绩、职业道德”提出评定意见,11月10日前医师所在单位将“医师定期考核个人述职表”、“医师定期考核表”上报医师考核机构,由考核机构完成评定意见的复核。

(二)业务水平测评:

1、业务水平测评由以下一种或几种形式结合进行:

⑴个人述职;

⑵有关法律、法规、专业知识的考核或考试以及技术操作的考核或考试;

⑶对其本人书写的医疗文书的检查;

⑷患者评价和同行评议;

2、业务水平测评的管理

⑴业务水平测评原则上安排在考核年11月下旬,具体时间和测评人员名单由考核机构提前一个月通知。

⑵考核机构负责组织测评。

(三)考核结论:

考核机构综合评定意见和业务水平测评结果,对医师做出考核结论并于考核周期结束下年的1月31日前将考核结果(考核情况总结、《医师定期考核表》、《医师定期考核情况汇总表》)上报卫生局医政科,同时书面通知被考核医师及其所在单位。

六、执业记录与考核程序

(一)医疗、预防、保健专业实行医师行为记录制度。医师行为记录分为良好行为记录和不良行为记录。

(二)医师行为记录作为医师考核的依据之一。

(三)医师定期考核程序。

一般程序:按《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第三章规定进行的考核。

简易程序:本人书写述职报告,所在科室签署意见,报院部审核。

(四)符合下列条件的医师定期考核执行简易程序:

1、具有5年以上执业经历,考核周期内有良好行为记录的;

2、具有12年以上执业经历,在考核周期内无不良行为记录的;

3、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其他医师定期考核按照一般程序进行。符合以上条件的医师如在执业期间变更过执业地点的,需由被考核医师提供原注册机构出具的相应执业时间行为记录文件或证明材料,否则仍需按一般程序考核。

七、考核结果

(一)考核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工作成绩、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中有一项不能通过评定或测评的,即为不合格。

(二)医师在考核周期内按规定通过国家组织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通过晋升上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考试的,视为业务水平测评合格。各有关单位必须提前将该类医师名单连同“医师定期考核个人述职表”、“医师定期考核表”一起上报考核委员会。

(三)被考核医师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考核结果之日起30日内,向考核机构提出复核申请。考核机构在接到复核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医师考核结果进行复核,并将复核意见书面通知医师本人。

(四)对考核不合格的医师,卫生行政部门将按照《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有关规定作出行政处罚。(具体处罚是:暂停执业活动3个月至6个月,并接受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暂停执业活动期满,由考核机构再次进行考核。对考核合格者,允许其继续执业,但该医师在本考核周期内不得评优和晋升;对考核不合格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注销注册,收回医师执业证书)。

(五)每次考核结束后30日内,医师所在机构应及时将被考核医师的《医师执业证书》报送注册机关,将考核结果录入医师执业注册信息库。

(六)根据《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规定,医师在考核周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认定为考核不合格:

1、在发生的医疗事故中负有完全或主要责任的;

2、未经所在机构或者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擅自在注册地点以外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进行执业活动的;

3、跨执业类别进行执业活动的;

4、代他人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

5、在医疗卫生服务活动中索要患者及其亲友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6、索要或者收受医疗器械、药品、试剂等生产、销售企业或其工作人员给予的回扣、提成或者谋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7、通过介绍病人到其他单位检查、治疗或者购买药品、医疗器械等收取回扣或者提成的;

8、出具虚假医学证明文件,参与虚假医疗广告宣传和药品医疗器械促销的;

9、未按照规定执行医院感染控制任务,未有效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造成疾病传播、流行的;

10、故意泄漏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的;

1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医师未依法履行传染病监测、报告、调查、处理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

12、考核周期内,有一次以上医德考评结果为医德较差的;

13、无正当理由不参加考核,或者扰乱考核秩序的;

14、违反《执业医师法》有关规定,被行政处罚的。

如有以上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单位或者卫生行政部门出具证明,附于《医师定期考核表》一同上报有关考核机构;如有特殊情况确实不能准时参加考核的,各单位必须提前两天书面通知考核机构,否则,按“无正当理由不参加考核”处理。

第三篇: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

医疗技术损害应急处置预案

总则

第一条

目的:为了加强医院对医疗风险的管理和对重点环节的监控,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方案。第二条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适用于医院范围内所有医疗活动的预警和处置。重点包括医院内新开展技术或项目,被评价为高风险技术服务或项目,三级及以上重大手术或项目,重危、疑难及医疗争议病例的预警和处置。第三条

本预案所称的医疗技术损害是指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从事病情的检验、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治疗措施的执行,病情发展过程的追踪以及术后照护等医疗行为,不符合当时既存的医疗专业知识或技术水准的过失行为。第四条

医疗技术损害应急处理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反应及时、条块结合、部门合作、依法处置的原则。第五条

医疗技术损害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总体负责应对医疗风险的决策。对发出预警的病例组织讨论,作出处置。对出现缺陷的新技术项目行使否决权。

医务科是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常设办公地点,接受科室医疗风险的预警和报告,并作出相应反应。

科室质控小组全面负责医疗风险预防、风险评估、质量监控、风险处置、缺陷整改等工作;对医疗风险作定期总结,跟踪评价;向医院领导及相关职能科室报告。

组织机构

医疗技术损害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由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成员担任

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一)研究制定医院医疗技术损害应急处置预案,负责预案的启动和终止;

(二)同医院医疗安全与质量管理委员会配合共同负责医院医疗质量标准和安全措施的制定和调整;

(三)负责指挥医院医疗技术损害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协调医院各部门,确保应急处理工作快速有效开展,最大程度的减小医疗技术损害造成的危害;并及时向卫生局和有关部门报告;

(四)同医疗技术委员会协作,对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实施监管,对重大手术、重危、疑难及医疗争议病例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定期或不定期督查临床各科室的日常预防及预警工作,各规章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情况,同时强化全院医护人员的质量意识,持续监督执行好医院继续教育和技能考核,提高科室成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预防与控制

1、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各项技术操作。

2、在诊疗活动中,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

3、坚持技术准入管理,尤其是坚持手术分级管理规定、抗菌素,使用分级管理制度等。

4、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要严格执行审批制度,要有完整的防范措施及可行性论证分析。

5、医务科等相关职能部门要经常督查医疗质量,对医疗技术方面的问题,及时上报院学术委员会,制定整改措施并落实。

处置流程

1、立即消除致害因素

技术损害一旦发生,首先发现者应当立即设法终止致害因素;当致害因素的识别和判定有困难时,应当立即通知上级医护人员指导处理,不可迟疑拖延。

2、迅速采取补救措施

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千方百计采取有效补救措施,降低技术损害后果,保护患者生命健康。

3、尽快报告有关领导

技术损害一旦发生,必须立即如实报告。首先报告上级医师和科室负责人,情节严重者应当同时报告医务科、业务院长(非上班时间报告总值班),医务科或业务院长(总值班)接到报告后10分钟到达现场进行调查核实,重大技术损害必须同时报告院长,任何人不得隐瞒或瞒报。

4、组织会诊协同抢救

损害较轻、不致造成严重后果者,当事科室要酌情组织科内会诊,妥善处理(由科主任或高年资医师主持);对于情节严重的技术损害,应当根据需要邀请院内相关专科会诊,共同抢救(科主任主持),必要时由医务科邀请上级医院专家会诊指导(医务科或主管院长主持),要及时把握“最佳时机”进行救治,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把医疗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5、加强沟通,及时反馈

加强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稳定患方情绪,争取患方配合,防止干扰抢救和发生冲突。

6、积极配合,听从指挥,统一协调

对发生重大医疗技术损害的,由主管院长和医务科统一协调指挥,全院车辆、药品、设备、人员必须统一听从院内指挥和调度,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无故违抗或懈怠。

7、及时报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对重大医疗损害技术行为,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应当在12小时内向区卫生局医政科报告,在调查,核实后派专人向患者家属通报,解释。

8、迅速收集并妥善保管有关原始证据

实物、标本、手术切除组织器官、剩余药品、材料、试剂、摄像和录音资料、各种原始记录等应妥善保管。疑似输液、输血、注射、手术等引起医疗技术损害后果的,应当对实物进行现场封存。

9、全面检查、总结教训

如属医疗过失,应当区分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对责任者做出合理处理。找出技术损害发生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修订制度,及时完善相关记录。

10、做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应诉准备

因技术损害构成医疗事故者,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程序处理.11、维护医疗秩序保护医院设施

患方以不正当手段过度维权、聚众滋事、扰乱医疗秩序时,在耐心劝导和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公安部门报警的同时,组织力量维护医疗秩序,保护医院设施。

12、加强技术评估

当发现技术损害与技术或药品器材本身缺陷有关,或同类损害重复出现或反复出现时,暂停使用该项技术或有关药品器材,并对其认真地进行研讨和重新评估,必要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附件:医疗技术损害处置流程图

医疗技术损害处置流程图损害较轻出现医疗技术损害首先发现者立即设法终止致害因素,若致害因素识别和判定有困难,应立即通知上级医护人员指导处理,不可迟疑拖延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千方百计采取有效补救措施,降低技术损害后果,保护患者生命健康如实报告上级医师和科室负责人重大技术损害报告医务科、业务院长(非上班时间报告总值班),重大技术损害必须同时报告院长酌情组织科内讨论,妥善处理医务科、业务院长(总值班)接到报告10分钟到达现场进行调查核实根据需要组织院内会诊,共同抢救,必要时由医务科邀请上级医院专家会诊,把握最佳时进行救治由主管院长和医务科统一协调指挥,包括全院车辆、药品、设备、人员加强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稳定患方情绪,争取患方配合,防止干扰抢救和发生冲突迅速收集并妥善保管有关原始证据妥善保管实物、标本、手术切除组织器官、剩余药品、材料、试剂、摄像和录音资料、各种原始记录;对疑似输液、输血、注射、手术等引起医疗技术损害后果的实物进行现场封存对重大医疗损害技术行为,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应当在12小时内向卫生局医政科报告患方以不正当手段过度维权、聚众滋事、扰乱医疗秩序时,耐心劝导和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公安部门报警的同时,组织力量维护医疗秩序,保护医院设施因技术损害构成医疗事故者,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程序处理,做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应诉准备全面检查,找出原因,总结教训,加强技术评估,改进措施,修订制度如属医疗过失,应当区分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对责任者做出合理处理

第四篇:《医疗技术风险处置与损害处置预案》

医疗技术风险处置与损害处置预案

为使一旦发生的医疗技术损害得到迅速、有序、妥善的处理,最大限度降低损害程度,保护患者生命健康,减轻医患双方损失,防止严重后果发生,制定本预案。

1.立即消除致害因素

技术损害一旦发生,首先发现者应当立即设法终止致害因素;当致害因素的识别和判定有困难时,应当立即呼叫上级医护人员指导处理,不可迟疑拖延。

2.迅速采取补救措施

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千方百计采取有效补救措施,降低技术损害程度,保护患者生命健康。

3.尽快报告有关领导

技术损害一旦发生,都必须立即如实报告。首先报告上级医师和科主任,情节严重者应当同时报告医务处、主管院领导或者总值班,重大技术损害必须同时报告院长,任何人不得隐瞒或瞒报。

4.组织会诊协同抢救

患者损害较轻、不致造成严重后果时,立即暂停原医疗技术操作,当事科室要酌情组织科内会诊,妥善处理(由科主任或首席医师或现场高年资医师主持)并根据当事具体情况采取适宜应急补救措施。

(1)立即上报科室负责人、技师或业务院长及院医疗技术主管部门,同时做好患者的保护性医疗措施,防止再次或继续发生医疗技术损害。

(2)科室负责人或院医疗技术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再15分钟内组织相关技术专家会诊讨论,研究进一步的补救处理对策和是否继续进行原医疗技术操作。医院和科室选派技术骨干根据补救对策及时处理患者,操作中应尽量避免或减少其他并发症。操作后,必须严密观察患者病情,防止发生其他意外情况。及时按规定整理材料,保留标本报业务院长和院医疗技术主管部门。

(3)患者有生命危险时,医疗技术操作立即以抢救患者生命为主。在抢救患者生命的同时立即上报科室负责人和院医疗技术主管部门及业务院长。科室上级医师、技师或院医疗技术主管部门及业务院长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在事发地点组织相关技术专家抢救患者生命,同时讨论和采取补救处理对策;必要时由医务处邀请上级医院专家会诊指导(医务处或主管院长主持)。

(4)待患者生命危险解除后,在进一步会诊讨论、研究详细补救处理对策。补救对策应防止发生患者的进一步损害,尽量减少损害和避免发生其他损害后果。技术操作完毕后,必须派专人严密监护患者病情,防止发生其他意外情况。及时按规定整理材料、保留标本报业务院长及院医疗技术主管部门。

5.迅速收集并妥善保管有关原始证据,包括实物、标本、手术切除组织器官、剩余药品、材料、试剂、摄像和录音资料、各种原始记录等。

6.妥善沟通,稳定患方情绪,争取患方配合,防止干扰抢救和发生冲突。

7.如患者已经死亡,必要时应在规定时限内向其亲属正式提出并送达书面尸检建议,并力争得到患方书面答复。

8.全面检查、总结教训,找出技术损害发生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修订制度及时完善相关记录。

9.如属医疗过失,应当区分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对责任者做出合理处理。

10.随时做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应诉准备。

11.因技术损害构成医疗事故者,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程序进行处理。患方以不正当手段过度维权、聚众滋事、扰乱医疗秩序时,在耐心劝导和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公安部门报警的同时,组织力量维护医疗秩序,保护医院设施。

12.当发现技术损害与技术或药品器材本身缺陷有关、或同类损害重复出现或反复出现时,暂停使用该项技术或有关药品器材,并对其认真地进行研讨和重新评估,必要时报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END

第五篇:XX县人民医院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

关于印发《XX县人民医院医疗技术

风险预警制度》的通知

各临床、医技科室:

为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加强医疗技术管理,增强医务人员风险意识,提高医务人员在出现医疗技术损害时的应急处理能力,迅速、有序、妥善处理突发的医疗技术损害,最大限度降低损害程度,减轻医患双方的损失,防止严重后果的发生。现将《XX县人民医院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制度》及《XX县人民医院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见附件)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并遵照执行。

XX县人民医院

二〇一〇年五月二十日

附件一:

XX县人民医院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制度

一、目的

建立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制度的目的就是降低医疗风险,防范医疗纠纷,使一旦发生的医疗技术损害得到迅速、有序、妥善的处理,最大限度降低损害程度,保护患者生命健康,减轻医患双方损失,防止严重后果的发生。

二、医疗风险警示范围

在实施诊断、治疗过程中,发生任何“作为”与“不作为”的医疗事件,无论病人与家属有无投诉,都是医疗风险的警示范围。

三、医疗风险警示分级

根据诊疗过程中责任人实际造成的影响医疗风险的缺陷性质、程度,将医疗风险警示分为三级。

(一)一级医疗风险警示

1、未及时完成入院首次病程记录、病历、各种侵入性操作、术前记录(术前诊断)、术后记录;未及时签定各种重要的医患协议书和知情同意书等,影响病案内涵质量的重要医疗文书内容;

2、未及时查房连续两次以上,病人有投诉,但未发生医疗缺陷后果;

3、在诊疗过程中,有一定缺陷,但无医疗缺陷后果;

4、各种医疗操作不当或不成功,病人投诉但无医疗缺陷后果;

5、其他未引起医疗缺陷后果,但有病人投诉的诊疗行为。

(二)二级医疗风险警示

1、超过24小时未完成住院病历、首次病程记录、各种侵入性操作、术后记录等重要医疗文书,或超过6小时未补记抢救记录,可能酿成医疗缺陷或医疗纠纷投诉;

2、非特殊、疑难病人,未及时确诊(超过72小时)或未及时确定与更正、补充治疗方案,延误治疗,造成病人投诉;

3、三级查房不及时,特别是上级医师查房不及时,造成病人投诉;

4、经上级卫生行政部门鉴定或法院判决虽未构成医疗事故,但有一定的过失或差错;

5、一年内,被二次一级医疗风险警示。

(三)三级医疗风险警示

1、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或人民法院判决为医疗事故;

2、由于各种“不作为”因素,酿成医疗纠纷,责任人过失严重,虽未认定医疗事故,但影响恶劣,造成医院声誉的损害;

3、由于责任人的过失,造成医疗缺陷,经调解,给病人经济补偿的;

4、一年内,二次被二级医疗风险警示。

四、被医疗风险警示责任者处罚程序

1、凡发生医疗投诉的科室24小时内由医患关系协调办立案,调阅病历,进行核查;

2、在调查取证及医院有关人员讨论后,根据情节及责任,分别给予不同级别的医疗风险警示;

3、在发出医疗风险警示的同时,由医患关系协调办通知责任者限期整改,写出书面材料,备案存档;

4、被三级医疗风险警示的责任人,必须在接到警示通知的当天到医患关系协调办接受“警示”谈话,根据谈话后本人的表现,一周内给予处罚;

5、医疗风险警示处罚分为通报批评,建议取消评优资格;扣发月(季、)奖,降薪,技术职称低聘,离岗待聘,追偿经济责任等。

附件二:

XX县人民医院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

为使一旦发生的医疗技术损害得到迅速、有序、妥善的处理,最大限度降低损害程度,保护患者生命健康,减轻医患双方损失,防止严重后果发生,特制定本预案。

一、立即消除致害因素

技术损害一旦发生,首先发现者应当立即设法终止致害因素;当致害因素的识别和判定有困难时,应当立即通知上级医护人员指导处理,不可迟疑拖延。

二、迅速采取补救措施

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千方百计采取有效补救措施,降低技术损害后果,保护患者生命健康。

三、尽快报告有关领导

技术损害一旦发生,必须立即如实报告。首先报告上级医师和科主任,情节严重者应当同时报告医务科、主管院领导或者总值班,医务科或主管院长或总值班接到报告后10分钟到达现场进行调查核实,重大技术损害必须同时报告院长,任何人不得隐瞒或瞒报。

四、组织会诊协同抢救。

损害较轻、不致造成严重后果者,当事科室要酌情组织科内会诊,妥善处理(由科主任或高年资医师主持);对于情节严重的技术损害,应当根据需要邀请院内相关专科会诊,共同抢救(科主任主持),必要时由医务科邀请上级医院专家会诊指导(医务科或主管院长主持),要及时把握“最佳时机”进行救治,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把医疗损失弥补到最低限度。

五、迅速收集并妥善保管有关原始证据

实物、标本、手术切除组织器官、剩余药品、材料、试剂、摄像和录音资料、各种原始记录等应妥善保管。疑似输液、输血、注射、手术等引起医疗技术损害后果的,应当对实物或现场进行封存。

六、加强沟通,及时反馈

加强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稳定患方情绪,争取患方配合,防止干扰抢救和发生冲突。如患者已经死亡,必要时应在规定时限内向其 亲属正式提出并送达书面尸检建议,并力争得到患方书面答复。

七、积极配合,听从指挥,统一协调

对发生重大医疗技术损害的,由主管院长和医务科统一协调指挥,全院车辆、药品、设备、人员必须统一听从院内指挥和调度,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无故违抗或懈怠。

八、及时报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对重大医疗损害技术行为,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应当在12小时内向卫生局医政科报告,在调查,核实后派专人向患者家属通报、解释。

九、全面检查、总结教训

如属医疗过失,应当区分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对责任者做出合理处理。找出技术损害发生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修订制度及时完善相关记录。

十、做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应诉准备。

因技术损害构成医疗事故者,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程序处理。

十一、维护医疗秩序保护医院设施。

患方以不正当手段过度维权、聚众滋事、扰乱医疗秩序时,在耐心劝导和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公安部门报警的同时,组织力量,维护医疗秩序,保护医院设施。

十二、加强药品等器材的评估

当发现技术损害与技术或药品器材本身缺陷有关,或同类损害重复出现或反复出现时,暂停使用该项技术或有关药品器材,并对其认真地进行研讨和重新评估,必要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下载医院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医院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医疗技术风险处置与损害处置预案(写写帮整理)

    医疗技术风险处置与损害处置预案 一、目的 为了及早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加强预警监控,防止医疗事故,确保医疗安全,制定本预警机制。 二、范围医疗技术风险是指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样例5)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 医疗风险系指使患方或医方遭受伤害的可能性,是一种可以有效防范,将其降低到最小程度,但绝对不能消除的。“预则立,不预则废”就需要医院管理部门从管理体......

    医疗技术损害预警

    关于印发《医疗技术风险预警与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的通知 各科室: 为提高医疗技术风险的早响应、早干预机制,及时控制医疗技术损害的扩大,妥善处理医疗技术损害问题,我院依据......

    4.3.3.1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和处置预案5篇

    医疗技术风险处置与损害处置预案 为了及早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加强预警监控和及时处置,防止医疗事故,确保医疗安全,制定本方案。 一、风险处置范围 医疗技术风险是指在医疗服务过......

    医疗技术临床医用和患者风险处置预案

    西乡县中医医院 医疗技术应用患者安全保障和风险处置预案 为了降低医疗技术风险,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制度,制定本预案。......

    医院医疗纠纷处置预案

    医院医疗纠纷(争议)处置预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有效准确、依法妥善处置医疗纠纷,保护患者、医院及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安全,维护医疗秩序,创建平安医院,构建和谐医患......

    医疗废物处置应急预案

    医疗废物处置应急预案 为规范医疗废物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提出如下要求。 一、行政后勤部......

    医疗废物处置应急预案[★]

    医疗废物处置应急预案 为防止医疗废物处置过程中由于医疗废物遗弃、流失、泄漏、扩散导致的传染病传播或环境污染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卫生部《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