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集散市场调研文章
根据江苏省委、省政府把江苏发展成为服务业大省,把徐州规划为江苏三大都市圈之一,以及大力发展东陇海产业带的战略定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在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城市的进程中,应该继续在加快建设区域性大市场,着力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集散中心方面有更大的作为,以服务和满足我市及区域经济建设、社会消费的需求,引领和支撑全市“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
一、市场基本状况
徐州市的批发市场业蓬勃发展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市委、市政府“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发展大贸易”和“市场兴城、流通富市”的战略方针指引下,得以较快地发展和壮大。目前已涌现出一批在淮海经济区乃至全国较有影响的综合型和专业型的批发市场。据统计,至2004年底,全市已有470家各类批发市场,总成交额达581.13亿元。其中,超百亿元的2家,即徐州区域生产资料市场和宣武小商品批发市场;超10亿元的5家,如朝阳、升辉等;超亿元的26家。我市批发市场基本分为综合型和专业型两大类。综合型批发市场中规模较大、专业性较强的主要有徐州区域生产资料市场和宣武小商品批发市场。徐州区域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2004年已达120亿元,也是我市第一个国家级市场,2005年被全国市场指导委员会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评为全国百强市场,在全国同类市场中列第四位。专业类批发市场有以淮海蔬菜批发市场、黄淮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代表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以海云电脑城为代表的IT行业市场;以红星美凯隆为代表的家居用品批发市场;以升辉建材大世界为代表的装饰建材批发市场等。各类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较迅速,有较强影响力和辐射力,对服务生产、方便生活、带动就业、繁荣全市经济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
二、目前市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各类批发市场中的多数市场虽然在一定区域内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但也普遍存在制约其发展的因素。
1.市场发展资金短缺,缺乏发展后劲。市场规模的发展壮大需要一定量的资金投入,但由于后续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批发市场的改造、扩容和升级。从而造成市场档次不高、功能不全,难以发展壮大。
2.市场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有待增强。虽然目前各项针对市场的政策较以前宽松,“三乱”现象明显减少,但政策上的扶持力度仍然不够,“肠梗阻”现象依然存在。市级领导很重视市场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但具体落实难。
3.市场建设竞争无序,业态雷同,不按市场规律办事,严重影响批发市场做大做强,社会资源浪费严重。如生产资料类的批发市场,过去市区曾有四家同类市场,即:由物资集团主办的区域生资市场、原二轻局主办的庆云物资市场、管道局主办的第二生资市场,还有目前南三环路的东兴物资市场。但由于业态雷同,不按经济规律办事,造成的经济损失是难以估量的。与区域生产市场一路之隔的庆云物资市场有场无市,从兴办之日起,始终未能形成气候;管道局的第二生资市场早就夭折在襁褓之中,东兴物资市场目前也困难很大。但是,目前还有一些开发商和地方政府,仍只顾局部利益,不汲取教训,仍然争相上马三个经营同类商品的市场,动辄投资数亿(如北区五金机电城,投入数亿;东区五金机电交易中心占地数百亩,投资上亿;南区新世纪兴建的五金机电城)。又如,民主路不足二公里?a href='http://www.xiexiebang.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范文冢倚窃诓保槐苯家还锓段谟兴募壹揖佑闷肥谐∥冢死嗬硬皇っ毒佟S捎谕悴季植缓侠恚堤淄枨蟛蛔悖贾虏糠质谐∮谐∥奘小⒕俨轿瑁岩宰銮孔龃螅试蠢朔蜒现亍?br>4.大部分市场主体规模仍然偏小。全市超亿元市场仅占现有市场总数的13。
5.技术手段落后,功能单一,服务水平不高。目前的批发市场仅以现货交易功能为主,其仓储、加工、运输、质检、配送以及电子结算等功能大都未能配套。
6.批发市场信息化程度较低,严重制约流通效率。
7.相应的市场交易制度还不完善,经营秩序混乱,交易行为得不到有效约束,信用状况较低。
以上问题严重制约了批发市场发展与壮大,影响了物流集散中心的形成。
三、市场的发展思路与建议
目前,徐州批发市场的建设又面临新一轮发展周期。正步入调整、提升、新建阶段(2005年,市区又立项新建、在建、待建的市场交易中心4个,已建成开业的2个,准备改造扩容1个)。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现代商品流通规律,分析与研究我市批发市场的现状,积极探索如何加快全市批发市场的改革与发展,建设一批有影响力、辐射力的大型批发市场。
1.改造、提升传统的批发市场。我市原有的6家批发市场大部分组织形式、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功能单一,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流通的发展需要。因此,要按照现代物流中心的要求改造、提升现有的批发市场,使之做大做强。
一是要加快综合型市场向物流集散
第二篇: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集散市场调研文章
根据江苏省委、省政府把江苏发展成为服务业大省,把徐州规划为江苏三大都市圈之一,以及大力发展东陇海产业带的战略定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在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城市的进程中,应该继续在加快建设区域性大市场,着力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集散中心方面有更大的作为,以服务和满足我市及区域经济建设、社会消费的需求,引领和支撑全市“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
一、市场基本状况
徐州市的批发市场业蓬勃发展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市委、市政府“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发展大贸易”和“市场兴城、流通富市”的战略方针指引下,得以较快地发展和壮大。目前已涌现出一批在淮海经济区乃至全国较有影响的综合型和专业型的批发市场。据统计,至2004年底,全市已有470家各类批发市场,总成交额达581.13亿元。其中,超百亿元的2家,即徐州区域生产资料市场和宣武小商品批发市场;超10亿元的5家,如朝阳、升辉等;超亿元的26家。我市批发市场基本分为综合型和专业型两大类。综合型批发市场中规模较大、专业性较强的主要有徐州区域生产资料市场和宣武小商品批发市场。徐州区域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2004年已达120亿元,也是我市第一个国家级市场,2005年被全国市场指导委员会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评为全国百强市场,在全国同类市场中列第四位。专业类批发市场有以淮海蔬菜批发市场、黄淮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代表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以海云电脑城为代表的IT行业市场;以红星美凯隆为代表的家居用品批发市场;以升辉建材大世界为代表的装饰建材批发市场等。各类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较迅速,有较强影响力和辐射力,对服务生产、方便生活、带动就业、繁荣全市经济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
二、目前市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各类批发市场中的多数市场虽然在一定区域内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但也普遍存在制约其发展的因素。
1.市场发展资金短缺,缺乏发展后劲。市场规模的发展壮大需要一定量的资金投入,但由于后续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批发市场的改造、扩容和升级。从而造成市场档次不高、功能不全,难以发展壮大。
2.市场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有待增强。虽然目前各项针对市场的政策较以前宽松,“三乱”现象明显减少,但政策上的扶持力度仍然不够,“肠梗阻”现象依然存在。市级领导很重视市场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但具体落实难。
3.市场建设竞争无序,业态雷同,不按市场规律办事,严重影响批发市场做大做强,社会资源浪费严重。如生产资料类的批发市场,过去市区曾有四家同类市场,即:由物资集团主办的区域生资市场、原二轻局主办的庆云物资市场、管道局主办的第二生资市场,还有目前南三环路的东兴物资市场。但由于业态雷同,不按经济规律办事,造成的经济损失是难以估量的。与区域生产市场一路之隔的庆云物资市场有场无市,从兴办之日起,始终未能形成气候;管道局的第二生资市场早就夭折在襁褓之中,东兴物资市场目前也困难很大。但是,目前还有一些开发商和地方政府,仍只顾局部利益,不汲取教训,仍然争相上马三个经营同类商品的市场,动辄投资数亿(如北区五金机电城,投入数亿;东区五金机电交易中心占地数百亩,投资上亿;南区新世纪兴建的五金机电城)。又如,民主路不足二公里路段内,三家鞋城在搏杀;北郊一公里范围内有四家家居用品市场为邻,此类例子不胜枚举。由于网点布局不合理,业态雷同,需求不足,导致部分市场有场无市、举步维艰,难以做强做大,资源浪费严重。
4.大部分市场主体规模仍然偏小。全市超亿元市场仅占现有市场总数的13。
5.技术手段落后,功能单一,服务水平不高。目前的批发市场仅以现货交易功能为主,其仓储、加工、运输、质检、配送以及电子结算等功能大都未能配套。
6.批发市场信息化程度较低,严重制约流通效率。
7.相应的市场交易制度还不完善,经营秩序混乱,交易行为得不到有效约束,信用状况较低。
以上问题严重制约了批发市场发展与壮大,影响了物流集散中心的形成。
三、市场的发展思路与建议
目前,徐州批发市场的建设又面临新一轮发展周期。正步入调整、提升、新建阶段(2005年,市区又立项新建、在建、待建的市场交易中心4个,已建成开业的2个,准备改造扩容1个)。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现代商品流通规律,分析与研究我市批发市场的现状,积极探索如何加快全市批发市场的改革与发展,建设一批有影响力、辐射力的大型批发市场。
1.改造、提升传统的批发市场。我市原有的6家批发市场大部分组织形式、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功能单一,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流通的发展需要。因此,要按照现代物流中心的要求改造、提升现有的批发市场,使之做大做强。
一是要加快综合型市场向物流集散
中心转型的步伐,通过引进现代物流,从而实现批发市场的交易、仓储、运输、加工、配送、信息传导等多项物流功能和增值服务,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于一体,使之尽快形成商贸物流中心。要按照省委《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实施纲要》中“加快改造提升一批交易额已达百亿元的徐州区域生产资料市场等大型特色产品批发交易市场,重点提高其专业化、信息化,实现规模持续扩张、功能不断完善”的要求,加快徐州区域生产资料市场改造、扩容、提升的步伐,加快徐州区域金属材料市场迁建进度。率先把这两个区域性市场进一步做大做强,真正形成区域性生资类商品物流集散中心。
二是农副产品市场要主动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公司 农户”、订单农业、基地建设、经纪人队伍、协会组织等多种链接形式,把分散的小规模农家经营与国内外大市场对接,提高农副产品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有效推动我市农业现代化。此类市场可以淮海蔬菜批发市场、黄淮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实现供销一体化带动我市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三是装饰材料市场要努力做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以销售带动装饰材料加工,以销售带动装饰材料生产。升辉、新世纪、丰县木材市场、邳州板材市场等专业批发市场在这方面有新的作为。此类市场同时还可以向“家居购物中心”的模式推进,建立装饰工程交易中心,吸引家装公司进驻,形成“房屋装饰”、“家居用品”的市场组合,为创建“第三类市场”的全新模式打基础。
四是IT行业批发市场也要向南京等先进地区学习,向一体化发展,要发挥其行业协会的作用,规范化经营,以规范促繁荣,努力打造以海云电脑城为龙头的淮海经济区最大的IT市场带。
五是整合一批市场,对相邻的同类市场可以采取资产重组或加盟实行集团化运作模式,打造联合舰队,整合做大一部分市场,如以红星美凯隆家俱市场为龙头,以加盟或买断进行资产重组,归集相邻几家家俱市场,对其它经营商品雷同,又难以做大做强的小型市场,也可以引导走宣武与新生市场的路子。
1.引进连锁模式,大力发展县区和农村批发市场。由于国家“三农”政策的带动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的加工业日渐发达、农民的消费需求日趋旺盛。加快农村批发市场建设十分必要。市区的一些专业批发市场可以在重点乡镇采取直营或加盟方式设立分市场。一方面方便和满足农民生产与生活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扩大各类批发市场的发展空间。徐州旧机动车已先走一步(已在丰县设立了分市场,还准备在条件成熟的县增设几个分市场)。批发市场可以学习借鉴连锁经营模式,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治理和规范现有市场。对管理混乱的市场,要加大整治力度,对自发的马路市场要继续整治和取缔。市场整治要建立长效机制,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推动各类批发市场健康发展。
3.培育大的批发商。我国已进入21世纪新的经济发展时期,批发市场应从重视市场的场所建设转向现代大批发商、大代理商、大经销商的引进和培育。这样才能更好地增强批发市场的竞争力与辐射力。要加快转变“担篮小卖”的经营模式。
4.积极探索和引进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对传统批发业是一场革命。电子商务的腾飞给我国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商品在内的大宗商品批发交易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空间和模式。凡是适宜进行大批量批发商品,通过电子商务,可以有效延伸交易途径,扩大交易圈,加速交易过程,降低交易成本。因此,引进电子商务进行批发交易,是各大宗商品流通的发展方向,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应积极因势利导,提升批发市场技术含量和效率、效益。
5.加大大型加工制造企业与大型批发市场的互惠合作。二者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单纯的生产、批发向两头延伸,用供应链原理改造自身,发挥大型企业的组织优势,创新出一条以产品为纽带、以上游原材料供应、中游物流配送到下游产品销售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建立新型的产供销合作关系,为创建现代化的生产、流通企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6.建立听证会制度。对申报新建的批发市场一定要组织听证会,组织相关各方进行缜密论证,对业态雷同,布局不合理的项目,要审慎批建,防止地产商圈地行为,避免重复建设,浪费社会资源。
7.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对批发市场建设要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加以引导,防止短期行为,不应单纯追求市场数量,而应着眼于发展前景。还要协调好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推动市场建设有序发展。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协调好工商、税务、交通、城管等部门的关系,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做到人性化管理,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和繁荣。
8.加强法制建设。要尽快出台网点规划法和市场管理条例。加强法制建设,以法制促繁荣,促进市场建设健康发展。
第三篇: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集散市场调研文章
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集散市场调研
文章
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集散市场调研文章
根据江苏省委、省政府把江苏发展成为服务业大省,把徐州规划为江苏三大都市圈之一,以及大力发展东陇海产业带的战略定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在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城市的进程中,应该继续在加快建设区域性大市场,着力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集散中心方面有更大的作为,以服务和满足我市及区域经济建设、社会消费的需求,引领和支撑全市“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
一、市场基本状况
徐州市的批发市场业蓬勃发展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市委、市政府“建设大市
场、搞活大流通、发展大贸易”和“市场兴城、流通富市”的战略方针指引下,得以较快地发展和壮大。目前已涌现出一批在淮海经济区乃至全国较有影响的综合型和专业型的批发市场。据统计,至底,全市已有470家各类批发市场,总成交额达亿元。其中,超百亿元的2家,即徐州区域生产资料市场和宣武小商品批发市场;超10亿元的5家,如朝阳、升辉等;超亿元的26家。我市批发市场基本分为综合型和专业型两大类。综合型批发市场中规模较大、专业性较强的主要有徐州区域生产资料市场和宣武小商品批发市场。徐州区域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年已达1亿元,也是我市第一个国家级市场,年被全国市场指导委员会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评为全国百强市场,在全国同类市场中列第四位。专业类批发市场有以淮海蔬菜批发市场、黄淮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代表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以海云电脑城为代表的it行业市场;以红星美凯隆为代表的家居
用品批发市场;以升辉建材大世界为代表的装饰建材批发市场等。各类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较迅速,有较强影响力和辐射力,对服务生产、方便生活、带动就业、繁荣全市经济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
二、目前市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各类批发市场中的多数市场虽然在一定区域内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但也普遍存在制约其发展的因素。1.市场发展资金短缺,缺乏发展后劲。市场规模的发展壮大需要一定量的资金投入,但由于后续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批发市场的改造、扩容和升级。从而造成市场档次不高、功能不全,难以发展壮大。
2.市场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有待增强。虽然目前各项针对市场的政策较以前宽松,“三乱”现象明显减少,但政策上的扶持力度仍然不够,“肠梗阻”现象依然存在。市级领导很重视市场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但具体落实难。
3.市场建设竞争无序,业态雷同,不按市场规律办事,严重影响批发市场做大做强,社会资源浪费严重。如生产资料类的批发市场,过去市区曾有四家同类市场,即:由物资集团主办的区域生资市场、原二轻局主办的庆云物资市场、管道局主办的第二生资市场,还有目前南三环路的东兴物资市场。但由于业态雷同,不按经济规律办事,造成的经济损失是难以估量的。与区域生产市场一路之隔的庆云物资市场有场无市,从兴办之日起,始终未能形成气候;管道局的第二生资市场早就夭折在襁褓之中,东兴物资市场目前也困难很大。但是,目前还有一些开发商和地方政府,仍只顾局部利益,不汲取教训,仍然争相上马三个经营同类商品的市场,动辄投资数亿。又如,民主路不足二公里路段内,三家鞋城在搏杀;北郊一公里范围内有四家家居用品市场为邻,此类例子不胜枚举。由于网点布局不合理,业态雷同,需求不足,导致部分市场有场无市、举
步维艰,难以做强做大,资源浪费严重。4.大部分市场主体规模仍然偏小。全市超亿元市场仅占现有市场总数的13%。5.技术手段落后,功能单一,服务水平不高。目前的批发市场仅以现货交易功能为主,其仓储、加工、运输、质检、配送以及电子结算等功能大都未能配套。
6.批发市场信息化程度较低,严重制约流通效率。
7.相应的市场交易制度还不完善,经营秩序混乱,交易行为得不到有效约束,信用状况较低。
以上问题严重制约了批发市场发展与壮大,影响了物流集散中心的形成。
三、市场的发展思路与建议 目前,徐州批发市场的建设又面临新一轮发展周期。正步入调整、提升、新建阶段。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现代商品流通规律,分析与研究我市批发市场的现状,积极探索如何加快全市批发市场的改革与发展,建设一批有影响
力、辐射力的大型批发市场。
1.改造、提升传统的批发市场。我市原有的6家批发市场大部分组织形式、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功能单一,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流通的发展需要。因此,要按照现代物流中心的要求改造、提升现有的批发市场,使之做大做强。
一是要加快综合型市场向物流集散中心转型的步伐,通过引进现代物流,从而实现批发市场的交易、仓储、运输、加工、配送、信息传导等多项物流功能和增值服务,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于一体,使之尽快形成商贸物流中心。要按照省委《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实施纲要》中“加快改造提升一批交易额已达百亿元的徐州区域生产资料市场等大型特色产品批发交易市场,重点提高其专业化、信息化,实现规模持续扩张、功能不断完善”的要求,加快徐州区域生产资料市场改造、扩容、提升的步伐,加快徐州区域金属材料市场迁建进度。率先把这两个区域性市场进一步
做大做强,真正形成区域性生资类商品物流集散中心。
二是农副产品市场要主动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公司+农户”、订单农业、基地建设、经纪人队伍、协会组织等多种链接形式,把分散的小规模农家经营与国内外大市场对接,提高农副产品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有效推动我市农业现代化。此类市场可以淮海蔬菜批发市场、黄淮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实现供销一体化带动我市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三是装饰材料市场要努力做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以销售带动装饰材料加工,以销售带动装饰材料生产。升辉、新世纪、丰县木材市场、邳州板材市场等专业批发市场在这方面有新的作为。此类市场同时还可以向“家居购物中心”的模式推进,建立装饰工程交易中心,吸引家装公司进驻,形成“房屋装饰”、“家居用品”的市场组合,为创建“第三类市场”的全新模式打基础。四是it行业批发市场也要向南京等先
进地区学习,向一体化发展,要发挥其行业协会的作用,规范化经营,以规范促繁荣,努力打造以海云电脑城为龙头的淮海经济区最大的it市场带。五是整合一批市场,对相邻的同类市场可以采取资产重组或加盟实行集团化运作模式,打造联合舰队,整合做大一部分市场,如以红星美凯隆家俱市场为龙头,以加盟或买断进行资产重组,归集相邻几家家俱市场,对其它经营商品雷同,又难以做大做强的小型市场,也可以引导走宣武与新生市场的路子。
.引进连锁模式,大力发展县区和农村批发市场。由于国家“三农”政策的带动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的加工业日渐发达、农民的消费需求日趋旺盛。加快农村批发市场建设十分必要。市区的一些专业批发市场可以在重点乡镇采取直营或加盟方式设立分市场。一方面方便 和满足农民生产与生活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扩大各类批发市场的发展空间。徐州旧机动车已先走一步。批发市
场可以学习借鉴连锁经营模式,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治理和规范现有市场。对管理混乱的市场,要加大整治力度,对自发的马路市场要继续整治和取缔。市场整治要建立长效机制,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推动各类批发市场健康发展。.培育大的批发商。我国已进入21世纪新的经济发展时期,批发市场应从重视市场的场所建设转向现代大批发商、大代理商、大经销商的引进和培育。这样才能更好地增强批发市场的竞争力与辐射力。要加快转变“担篮小卖”的经营模式。
.积极探索和引进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对传统批发业是一场革命。电子商务的腾飞给我国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商品在内的大宗商品批发交易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空间和模式。凡是适宜进行大批量批发商品,通过电子商务,可以有效延伸交易途径,扩大交易圈,加速交易过程,降低交易成本。因此,引进电子商务进
行批发交易,是各大宗商品流通的发展方向,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应积极因势利导,提升批发市场技术含量和工作效率、效益。
.加大大型加工制造企业与大型批发市场的互惠合作。二者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单纯的生产、批发向两头延伸,用供应链原理改造自身,发挥大型企业的组织优势,创新出一条以产品为纽带、以上游原材料供应、中游物流配送到下游产品销售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建立新型的产供销合作关系,为创建现代化的生产、流通企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建立听证会制度。对申报新建的批发市场一定要组织听证会,组织相关各方进行缜密论证,对业态雷同,布局不合理的项目,要审慎批建,防止地产商圈地行为,避免重复建设,浪费社会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对批发市场建设要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加以引导,防止短期行为,不应单纯追求市场数量,而应着眼于发展前景。还要
协调好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推动市场建设有序发展。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协调好工商、税务、交通、城管等部门的关系,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做到人性化管理,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和繁荣。
.加强法制建设。要尽快出台网点规划法和市场管理条例。加强法制建设,以法制促繁荣,促进市场建设健康发展。
第四篇:货运集散物流市场调研报告0708
货运集散物流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前言
2011年6月6日至2011年7月3日间,由公司领导及市场营销部人员组成的调研组,对寿光市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货运集散中心及货运公司进行了走访、问卷等形式的调研,目的在于调研寿光零散货运的物流现状及需求,并对物流园运作货运集散中心、公路联营体的地面物流的平台建设、市场招商提供可行性的分析基础。
在菜都路、金光西街附近,整体呈现小、散、弱的特点,没有统一的规划,对城市的交通及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其虽靠近农产品物流园,但农产品物流园管理的强制、霸道、无理性较强,虽配套设施虽完善,但服务较差,很多寿光当地的业户不愿入驻农产品物流园,仍然散聚在外,不能集聚形成规模效应,严重阻碍了寿光物流业的发展。
* 综合物流调研信息:根据回收的有效32份调研信息表汇总如下(表一):
从上表中,可以明确分析得出2011年寿光的传统货运业务量呈上升趋势,但由于单体货运公司的月营业额较小,73.53%的月营业额在6万元以下,市场恶性竞争激烈,又未能形成集聚规模效应,现营业场所面积较小,导致货损货失较多,未实现信息化管理,物流运输成本费用较往年增长迅猛,货运公司的利润点越来越薄,业务越来越难做;在实地走访过程中,绝大多数货运公司表示希望政府能够统一规划,搭建统一信息化服务平台,形成集聚规模效应,帮助其解决目前的发展瓶颈。
货运公司就渤海物流园而言,从上表中也可分析得出,85.72%的货运公司暴露出了,渤海物流园离市区太远,接送货物不方便,增加经营成本,物流园位于寿光市区东北方向,北外环以北,兴源路以东,安顺街以北,益阳铁路以西,距离寿光市区13公里,因为从幸福路至金海路(原东环路)之间无南北走向的路通至北外环,所以开发区到渤海物流园需绕行,道路未能连接贯通,客户送货、落货分拨交通均不便利,再加上周边配套设施不完善,无公交线路,附近住宿、吃饭、购物、小孩上学均不方便等问题,将严
重制约渤海物流园的经营发展。
二、电子商务-物联网快递行业
1、代表企业
调研组针对目前急剧发展的电子商务B-B-C的新模式,选定了寿光市6家主要做电子商务-网购快递业务的物流公司进行了实地走访、问卷调研,发放调研表6份,回收有效调研表4份。
2、综合物流现状及调研信息
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寿光市电子商务、物联网网购业务也急剧增加,在给物流业带来生机的同时,也突显出了其尖锐的矛盾,物流成了制约电子商务、物联网业务发展的关键点,上述6家公司均属于国内3A级以上的大型物流企业,其依靠信息化平台(与专营电子商务物流系统对接),专营电子商务(阿里巴巴、淘宝、当当等)-物联网快递送业务,其主要客户集中在市区内,且以轻泡小件散货为主,在走访、调研过程中,这6家公司明确表示由于距离问题,运输成本问题,其不会进驻渤海物流园,如果政府规划力度较强,其也会就近选择农产品物流进行过度,但其也充斥着矛盾,随着电子商务、物联网网购业务的急剧发展,城市的快速发展,其现有的营业场所、农产品物流园的营业场所均不能满足其落货分拨,退货存储再调拨的业务需求,随着寿光当地货运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如果其脱离了货运集聚的规模效应,那么损失的可能不光是运输成本费用,很可能会是整个市场。无论矛盾,还是埋怨,经过调研组多次走访考察,其真实的意图是:希望政府能统一进行规划管理,避免恶性竞争,但如需迁至渤海物流园,需政府出台政策进行整体搬迁,以免与仍在市区经营的业户形成竞争劣势,造成恶性竞争态势。
第二部分综合分析
一、综合分析
1、可行性分析 * SWOT分析:
* 综合分析评价:
根据SWOT矩阵分析,渤海物流园运作货运集散中心、公路联营体的地面物流,虽然发展前景较好,有较大的发展上升空间,但受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交通等限制、物流园建设招商初期将临较大的困难,由于周边配套不完善,商贸流通氛围尚未形成,形成制约物流园中远期(两年左右时间)经营发展的重要因素;可通过以下6项措施缓解物流园运作货运集散中心、公路联营体的地面物流现有的招商经营困难;但不能彻底解决其本身存在的问题,需物流园结合自身情况,秉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寻求新的现代物流经营模式与货运集散中心、公路联营体的地面物流进行结合运营,从而完成物流园的全面发展。
①依托政府城市规划,及其导向性,政策的强制性,对零散的货运中心进行统一的规划治理,将散落、零乱的货运物流公司,集中引进渤海物流园。
②从广度、深度多方面进行宣传物流园的优势,通过物流园的规模效应,功能聚集,便于各企业实现优势互补、降低各自为阵造成的经营成本浪费,形成集合优势。③建立有效实用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④随着寿光经济的发展,为了维护寿光的城市形象,市区公路可能会被禁行,这将给货运物流公司增加额外的费用支出,且寿光市政规划两年左右的时间打通物流园东西、南北走向两条主交通干道,完成十纵十横的大交通网络战略。
⑤有效利用政府政策支持,地皮便宜的优势,打消他们对房屋租金太高的顾虑,可
以借鉴豪德物流园先引进业户再顺势增加租金的办法。
⑥提供各种优惠:税收优惠、物流经营资质办理优惠、小额贷款优惠(车辆购置等
方面)等,吸引货运物流公司。
后记
本次调研鉴于针对物流园运作货运集散中心、公路联营体的地面物流业务,只对零散货运物流公司进行了调研分析;调研行业经营范围有限;调研组目前对寿光各行业企业供应链调研仍在进行中,待供应链调研结束后,会将该两方面的调研进行统一的信息汇总分析,寻求以第三方物流操作的结合点,带动促进货运集散中心、公路联营体的地面物流业务发展。
第五篇:打造区域性商贸基地 促进沿边地区开放发展
一、商贸基地的内涵与外延
“商贸基地”这一概念只是近年来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由我国地方政府和一些学者提出并使用的,其目的是改变多年的“重生产,轻流通”、“重工业,轻商业”、“重制造,轻市场”等传统发展理念和经济增长方式,突出商贸产业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发挥商贸产业在区域经济里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迄今为止,在贸易经济学、流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市场营销等学科范畴内,还没有关于“商贸基地”的专门界定和阐释,而现行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中也没有这一术语。
如果把“商贸基地”当作一个既定的概念体系加以探究,可以发现它更多地与相对新兴的区域经济学、地缘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等关系密切;如果把“商贸基地”视为一个行业标准术语,它与一些物流术语或业态术语更相近。由于“商贸基地”是这样一种新事物,因此其内涵与外延比较模糊,与它近似或有交叉重叠的概念群包括商贸物流基地、商贸园区、商贸中心、流通中心、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只有物流中心,但没有物流园区和物流基地、商贸基地等。商务部新近公布的《流通标准十一五规划》也没有提及与商贸基地相关的标准规划。
“商贸基地”作为当前使用较为频繁、且有较大应用价值的概念,理应引起相应的重视和更深人的研究。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本文对商贸基地做出如下定义:商贸基地是隶属区域经济、地缘经济范畴的一个非正式概念,系指在特定的地理空间范围内,由一个或若干个城市及周边地区按照职能分工,集中形成相对优势的商贸产业和流通能力,为整个区域提供达成交易、促进第一、第二产业发展的生产性和消费性服务。
商贸基地是商流、物流、信息流的交汇集聚,其中商流是核心,物流(物体的空间位移)是商流的实现形式,也占据重要位置,信息流则是附着和服务于物流和商流的手段(恰如电子商务:商务是“体”,是核心,电子只是“用”,是手段)。商贸基地虚实结合,物理特征与逻辑特征兼备,既包括有形的设备设施、商品交易市场,也涵盖无形的交换和服务体系;基地产业门类丰富、结构完整、功能完备。
商贸基地具有多重功能,是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固依托和强有力杠杆。这是由商贸产业在现代经济和社会中的地位决定的。市场经济越发达,商贸产业在引导第一和第二产业发展,促进消费、拉动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方面的牵引、协调和统领作用就越明显。商贸基地可按辐射半径、服务对象、范围和运作机制分为不同层次:(城)市级、地区性或国际区域型等。沿边区域性商贸基地的“规格”相对较高,它立足一个以上城市,面向所在省区和周边国家、地区,服务特定的经济圈或经济体,强辐射、多功能、国际化特征比较明显。目前,我国除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正在建设区域性商贸基地以外,其他沿边地区也有建设和发展这类商贸基地的必要性和基础条件。
二、商贸基地建设是促进沿边地区开放发展的有效途径
为提高新时期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是今后一段时期的基本战略。相对于沿海开放和沿江开放,沿边开放启动较晚,力度和影响明显滞后。我国沿边有九个省区,拥有广阔的国内外经贸合作空间,如何将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和资本、技术、人才方面的后发优势转化为切实的竞争优势,关键在于谋划新思路。在当前不断升温提速的多类型国际区域次区域合作框架内,在纷纷酝酿规划中的国内外各种经济圈、经济体范围内,内引外联,倾力打造区域性商贸基地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相对落后的产业竞争力,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切入点和有效途径。
国务院2008年1月16日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将广西北部湾地区的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将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目标正式确定为“建成面向中国一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
发的战略高地和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这种“三基地、一中心”的目标与功能定位令人耳目一新,既体现了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前瞻性和大气魄,也贯穿着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实现一二三次产业协同互动发展的战略思路;既适应“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更与国内外产业转移走向衔接和呼应;特别是综合考虑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使得经济区的开放发展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非常有利于在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实现突破性、跨越式发展,因而特别值得其他沿边城市和地区学习借鉴。从一些沿边省区的相关区域性发展规划、指导性文件中可以看出,谋划中的“吉林长吉图开放带动先导区”将建设立足长(春)吉(林)图(门江),面向吉林全省和整个东北地区,服务和辐射东北亚的区域性商贸基地;新疆区域性商贸基地将立足新疆,面向大西北和全中国,辐射中亚和西亚,影响欧亚。
与我国沿边地区毗邻的东南亚、中亚、西亚和东北亚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都比较落后,绝大多数都属于欠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我国沿边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比较落后,但由于有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典型示范作用和资本、技术、人才方面的转移支持,又背靠广阔的内陆腹地,所以要有足够的自信和超前意识领跑所属国际经济合作区内商贸产业的发展,汲取发达国家和我国发达地区商贸产业发展的经验,建设高水准、标杆性的区域性商贸基地。
三、沿边区域性商贸基地建设发展思路和目标
沿边城市和地区的地理位置、经济水平和发展环境差别较大,但区域性商贸基地的建设发展思路基本相同,即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提高对商贸产业在新时期沿边开放发展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努力打造“内外贸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区域一体化”的区域性商贸基地,构建“大市场、大流通、大贸易”的新格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加强宏观调控,优化商贸基地建设布局,协调传统商贸与现代商贸、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提高商贸产业对外开放水平和现代化水平,拉动一二次产业发展,全面提升沿边地区产业竞争力,有计划、分步骤地在西南、东北、西北三大沿边地带打造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
沿边区域性商贸基地建设发展的目标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打造便捷高效的国际立体交通和物流网络,实现无障碍流通。
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沿边城市和地区是连接国内外的大通道,具备发展“通道经济”的天然优势。通过构建区域性商贸基地,打造便捷高效的国际立体交通和物流网络,加速通关便利化和物流一体化进程,真正实现货畅其流,满足工农业产品大批量、高频度、多向性的大流通和大循环需要。
随着全球性的粮食、能源、大宗工业原材料日趋紧缺和我国经济发展对这些商品需求的不断扩大,能源、原料资源丰富的东盟、中亚、东北亚国家对我国经济战略的意义更加突出,沿边近邻运输是此类商品最经济、最安全的流通方式。因此,应该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开放开发沿边地区,构建物流大通道和货物贸易走廊的重要意义。
(二)打造现代商贸城市群,构筑无缝隙产业对接平台,创造高水准商务和生活环境。强辐射、多功能、国际性的沿边区域性商贸基地必须依托一个有纵深的合作区或经济体,由若干城市组成城市圈和现代商贸城市群,拥有较大的人口、经济和需求规模,可以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并率先实现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
区域性商贸基地将通过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中介代理、会展、研发设计、培训、信息咨询等高端服务业,并与一系列国际标准、规则、协议衔接和兼容运作,成为对本区域产业经济起底盘化支撑作用的真正的“大本营、神经中枢”,为承接沿海发达地区向沿边地区的产业转移,为“引进来”和“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配套服务,成为我国新时期开放合作的战略高地和前沿阵地。
区域性商贸基地既要满足区域内大量生产性服务业需求,也要提供高质量的消费性服务,大力发展购物中心、便利店等新型民生服务业业态,提高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组织方式的市场覆盖率。不少沿边地区将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人口的消费能力日益增强,对消费性服务的需求总量将不断增长、需求层次不断提升。此外,国内外经贸交流合作不仅为沿边地区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商机,同时也对消费性服务的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大量的商务人口对消费性服务的需求更加细化,并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国别差异。因此,沿边城市的消费性服务业也要向专业化、国际化发展。
(三)打造区域流通产业集群,夯实做强商贸基地。
流通产业集群是指以商贸产业为主体的关联性产业在一定区域内的规模聚集,区域内企业形成完整的内部分工体系,为区域经济增长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引导。流通产业集群包括批发和零售企业的汇集,物流园区和商贸园区的拓展,住宿和餐饮、休闲旅游等消费性设施体系的规模化与产业化集中,以及会展、法律、金融、广告、信息等商务服务企业的街区性驻扎(指总部经济、中央商务区等)。隶属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东兴市热带水果流通产业集群、钦州港工业原材料流通产业集群、北海市商务型旅游产业集群、隶属新疆伊犁大合作区(包括伊犁河谷八县一市)的特色农畜果流通产业集群等,通过进一步做强做大,都将对区域整体竞争优势的形成发挥关键作用。
四、沿边区域性商贸基地重点建设内容
能够纳入区域性商贸基地重点建设内容的首先是具有公益性、开放性、规模经济性、先进性等特征的商品流通基础设施,它们属于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职能范围很广,直接对沿边较大区域以至全国和周边邻国流通的环境、条件和效率产生重要影响。这些商品流通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枢纽型、中继性、大中型物流配送中心;具有交易、集散和发现价格功能的大型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大宗能源物资、商品专用储备库;大型公共商务信息服务平台和数据交易网络(如广西的“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数字化综合信息服务与管理平台”,新疆的“中亚商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保税港区和现代化海陆空口岸等。
其次是集购物、旅游、娱乐、休闲、饮食于一体的商业街,以及会展、电信、金融、酒店、代理经纪、咨询策划等服务设施和服务机构密集的中心商务区,也是区域性商贸基地建设发展的重点内容。如南宁在建的面向东盟各国的中心商务区就包括领事馆区、国际商贸区、国际酒店商务区、国际生活配套社区、休闲体育运动、主题公园等设施。
第三类重点建设内容是各种边境经济合作区。如西南方面的中越东兴——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和中越凭祥——同登边境经济合作区,后者总体规划面积17平方公里,中越双方各
8.5平方公里,区内实行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开发政策,将成为中越边境区域性加工制造中心和区域性贸易中心。西北方面的是中哈霍尔果斯边境合作中心,总面积5.28平方公里,其中哈方区域1.85平方公里,中方区域3.43平方公里,实行全封闭管理。中心主要功能是贸易洽谈、商品展示和销售、仓储运输、宾馆饭店、商业服务设施、金融服务、举办各类区域性国际经贸洽谈会等。
最后,区域性商贸基地重点建设内容还应包括一些“走出去”项目。一是加快商业“走出去”步伐,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东盟、中亚、东北亚一些国家开设主要销售中国商品的较大规模和较高档次的中国商贸城,为中国产品“走出去”提供通道和销售网络。二是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如中国广西——印尼沃诺吉利经贸合作区等。
五、发展沿边区域性商贸基地的对策措施
(一)推进各种国际商贸交流合作机制务实发展。
积极推进我国沿边省区与邻近国家、地区之间官方、半官方和民间性质的各种层次的交流合作,加强商贸流通领域的对话和沟通。充分利用中国一东盟博览会、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东北亚经贸合作高层论坛等会展平台,推动“引进来”与“走出去”;在中国一东盟
自贸区、上海合作组织、图们江区域合作等框架内,编撰双边、多边流通及物流联合报告书,规划和实施各种商贸产业交流研修、人才培训项目等。
各类商协会和中介服务组织是沿边区域性商贸基地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要推动国内外各种商协会之间建立起交流合作的长效机制,吸引越来越多的资源在沿边地区集聚。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商贸基地建设为例,必须充分利用东盟华人经济圈、东盟各国中国商会和广大华商的实力、人脉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沿边不少地区处于多种国内外区域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框架体系内,重合、叠加现象突出,不同的区域合作主旨不同,进展不一,有的已经启动并有实质性合作内容,有的仍处于概念和构想阶段,因而必须在参与融入过程中分清层次和梯度,把握节奏和尺度;既要有长远目光和战略性思维,又不能仅停留在概念宣传上,要重合作的实效,重规划和项目的可操作性。
(二)创新内部管理体制,努力构建服务型和促进型政府。
探索“全流通”、“大商贸”的实施途径,以建设沿边区域性商贸基地为契机,努力将区域内各城市的商贸管理职能相对集中统一起来,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加强政府对区域性商贸基地建设的宏观指导,协调各城市、各层次的商贸投资建设与开发合作。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尝试建立以现代流通为主导的工贸一体化管理体制,进行工贸一体化管理体制探索试验,最大限度发挥商贸流通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和对工业制造业的先导作用。建立和健全沿边地区政府商务促进体系。强化市场信息和商贸法律政策服务;加强质量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注重对周边国家商贸流通技术和管理标准的跟踪与研究;加快商贸领域科技创新,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创新能力和流通效率;协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组织和大力支持形式多样的展览、培训、咨询活动。
(三)拓宽融资渠道,发挥企业在商贸基地建设和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充分发挥政府财政的引导促进作用。在WTO规则体系内,以直补、贴息等形式加大政府对沿边地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中继性物流配送中心、重要商品储备库、口岸、海关等设施的建设。
进一步加快沿边地区国有商贸企业的改组和改制;扶持中小型民营商贸流通企业,充分发挥其灵活、适应性强的优势,活跃市场,增加就业;培育大型龙头商贸流通企业,形成品牌和规模效应,带动当地商贸产业的发展。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引进有很强带动作用的国际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并争取使其区域性总部和采购基地落户,以快速提升商贸基地的档次和水平;争取周边发达国家如东盟、日本、韩国商贸流通企业的投资,密切商贸基地与境外市场的联系。
用足用好各类优惠扶持政策和基金。主要是边境贸易和民族贸易的优惠政策;商务部等部门实施的自主品牌战略的各项促进措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千百十”工程的支持政策;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
(四)实施“人才强商”战略。提升商贸产业人力资本水平。
充分认识沿边区域性商贸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激励机制、教育培训等方面对商贸产业大力倾斜支持,提升商贸产业的人力资本水平,优化商贸人才配置。一是大力发展商贸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大资金和师资投入。建立商贸教育发展基金,扶持中高等职业院校商贸专业的人才培养活动;鼓励大中型商贸企业重视人力资源培训。二是充实和提升基层商贸干部队伍。三是吸引高层次商务人才,特别是亟需的国际化商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