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农田水利建设情况汇报
[组图]***乡农田水利建设情况汇报
***乡农田水利建设情况汇报
***乡1966年建乡,1997年4月由伊盟鄂托克旗划归***市***区。全乡有可耕地2.1万亩,农业人口1.5万人,地处黄河东岸,属三级提黄灌区。在划归***区的前15年间,由于隶属关系不确定,伊盟方面一直未给***乡投入,以至我乡水利、交通、通讯、教育等设施历史“欠帐”甚多,基础条件相当落后。近年来,在市、区两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乡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现将建设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
***乡三年来先后筹资1700多万元,完成了干渠衬砌工程、扬水站补水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土地复垦项目、二级扬水站扩建和部分小泵站改造,为农业发展夯实了基础。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情况
(一)干渠防渗衬砌工程。基于***乡水利设施严重滞后的和当地供水矛盾突出实际,于1999年9月开工建设干渠防渗衬砌工程。该工程完成渠道衬砌52公里,桥、闸与原水工建物衔接194座,洪水交叉及涵洞维修改造8座,总决算投资721.67万元。经过几年运行,除个别地段由于地下水位过高、冻胀和盐碱严重腐蚀外其余衬砌渠道完好无损。
干渠防渗衬砌工程建成后,水资源利用率由34.5提高到50多以上,灌溉周期由40天缩短到30天,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农田灌溉年均水费减少20多元/亩。同时,工程的建成使用不仅为改造1.6万亩盐碱地提供了现实可能,而且新增保灌面积1万亩,极大地改善了***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对加快当地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连年获得丰收。(二)扬水站补水工程。扬水站补水工程于2001年9月开工建设,工程建设规模为新建4台机组扬水泵站一座,总装机容量740kw,提水流量2.2m3/s,扬程20m,总投资481.3万元。
补水工程投入运行后,可新增灌溉面积20000亩,改善灌溉面积16000亩,灌溉周期可进一步缩短;基本解决该地区用水紧张的问题,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种植业增产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三)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我乡2000年—2003年先后组织实施了三期土地治理项目,共涉及新渠村、机井村、都斯图村、红墩村、新建村、迎河村、渡口村、绿化村八个村,三期实际完成改造中低产田1.4万亩,营造农田防护林0.12万亩。主要工程为渠道防渗工程,排水工程以及相应的水工建筑物。三期共投资253.6万元,衬砌渠道63.5公里;投资45.17万元,修建渠道水工建筑1174座,投资30.34万元,改良土壤0.6万亩,修筑农田道路57.4公里,平整土地450亩。共投资30.18万元,营造农田防护林0.13万亩。
项目实施后,用水量明显减少,灌溉周期缩短,经测算每年节约水量336万立方米,节约水电费30多万元,改善灌溉面积1.5万亩,改良土壤0.6万亩。项目区水资源利用率由34.5提高到67多以上,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极大地改善了***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对加快当地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玉米产量稳定在亩均550公斤以上。(四)土地复垦项目。***乡土地复垦项目于2002年7月批准立项,2003年5月20日正式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100万元,涉及新渠、新坝、新胜三个村1000多亩土地,规划设计土地复垦面积65公顷。项目共开挖排碱干沟1800米,农沟2600米,毛沟暗管铺设2000米,大小渠道4400米,平整土地700亩,排碱效果明显,渠道衬砌硬化4800米,建造桥涵、水工建筑物35座,营造农田防护林带4条。
项目完成后可整理新增耕地58.59公顷,年创利润31.71万元,将有力地推动项目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同时也可为今后盐碱地大面积改造积累成功经验。(五)二级扬水站改造。扬水站补工程投入运行后,从根本上缓解了我乡农业用水紧张局面,但由于受二级扬水站抽水能力制约,补水泵站效益不能充分发挥。为此,我乡在二级泵站新增一台机组,以增加二级泵站的总提水能力。该项目建设规模为增加500S-22型离心泵机组一台及附属设
施。总投资40.5万元,技改扩建工程计划5月份开工,7月底完工。该项目建成后,可均衡南北支干渠供水能力,有效解决补水泵站满负荷工作后,二级泵站提水不足的矛盾,对于提高二级干渠及北支渠供水能力,彻底缓解二级灌域旱情。(六)小泵站改造。我乡共
有村级泵站30多个,各泵站大多建设于60年代,设备陈旧,渠道破损严重。近年来陆续进行了维修改造,为加快结构调整部伐,今年乡、村两级先后筹资10万多元对6个泵站设备彻底更新。截止目前,已累计改造泵站13个,有效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
1、扬水站补水工程资金缺口大。扬水站补水工程预算为481.3万
元。截止2003年底干渠衬砌工程实际到位资金500.03万元,其中自治区、市政府投入391.5万元,区财政资金50万元,区农林局代付2.2万元,农民自筹资金56.33万元,至今仍拖欠工程款246.64万元。由于工程欠款久拖不决,农民或直接抵扣水电费,或集体到乡政府上访,扰乱了乡政府日常工作秩序,导致电费及扬水站职工工资不能按期上缴和发放,并严重影响到扬水站的正常检修和运转。
2、二级扬水站扩设资金严重不足。二级扬水站计划工期2个月,于6月底完工,但因资金短缺机电设备不能及时到位,致使工期一再延期。
3、中低产田改造需进一步加强。近年来虽已改造中低产田1.4万亩,但另有近1.6万亩仍需资金改造,这些耕地只能种植玉米等耐旱作物,农业生产成本高、效益低,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4、小泵站改造任务繁重。目前,我乡尚有20多个小泵站亟待维修改造,限于资金不足,只能逐年逐步加以改善。
第二篇:金刚台乡农田水利建设汇报材料
金刚台乡农田水利建设汇报材料
金刚台乡认真贯彻落实县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会议精神,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以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夯实现代农业基础和保障民生为目标,巩固治水成果,兴修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全乡新农村建设稳步快速发展。
一、抓宣传营氛围。为了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兴修农田水利的认识,调动农民群众自觉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金刚台乡召开了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动员会、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再动员会、现场观摩会,张贴标语15幅,出动宣传车10台次,全乡各村也都召开了农田水利建设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大会,大力宣传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意义,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广大干群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热情高涨,掀起了水利建设热潮。如今,各村河道、万方大塘、沟渠堰等水利设施清淤、整修、兴修工作正如火如荼进行。
二、抓组织明职责。为了确保水利建设的顺利推进,该乡及时调整了乡农田水利建设指挥部,严格实行领导、干部包村责任制,领导干部到村到组,实地调研并结合各村、组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突出修路、挖塘、清淤几个重点,量力而行,分类分步实施,不断美化人居环境,促进农业增收。
三、抓重点树样板。金刚台乡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科学规划一批重点建设工程,力求乡有样板工程、村有民心工程,已投资300多万元,完成乡政府新街的1000米河道取直、挖方打摆、治理工程,土石方7万方,正在河堤硬化、堤岸绿化,新建桥涵一座,打造沿河两岸景观带。投资7万元在王湾村陈岗组新建长150米、高2米大堰一道,已全部完工。在朱裴店村投资20多万元新修15亩大塘,发展观光、垂钓游,现正在完善绿化、塘堤硬化。金刚台村90万元安全饮水项目正在进行管道铺设工作,投资7万元挖引水渠1100米,开挖金刚台村黄泥塘居民新区3口连体旅游大塘,整修王坳村蒋湾组、连二塘村石板洼组、河口村李湾组、南楼村徐河组、杜畈村张湾组、横山村山河湾组等大塘计15口。
四、抓机制创新路。金刚台乡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招商参与的模式,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招商深圳市九天易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流转林地两万多亩进行综合开发,并对“山、水、田、林、路”进行综合改造治理,在景区新建小二类水库一座,解决金刚台村群众饮水问题,拟投资300万元,清理、整治、修建红军广场至山门景观河道2.6公里;武汉家美装饰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开发建设黄泥塘居民新区,形成集生态、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化旅游水利。结合“五权”确权办证工作,深化小型农田水利产权改革,流转给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或农民个人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个体、民营企业兴修水利,一大批农田水利建设旧貌换新颜。金刚碧绿茶叶生产合作社总经理杨智栋投资近20万元流转本乡南楼村集体林地100多亩,承包该村水库,发展观光、垂钓游。形成多元投入机制,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投入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设中来。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农田水利项目资金,正在金刚台村、朱裴店村、卢店村进行标准化良田建设,硬化生产路10公里、硬化渠道1.6公里、疏浚渠道4.3公里,整修大塘16口、堰坝5道,生产桥10座,涵闸117个;严格按照“一事一议”标准,发动群众筹集建设资金30余万元;发动致富能人、外出成功人士广泛参与、踊跃投入,吸纳社会闲散资金30多万元;该乡通过以奖代补形式,先后对农田水利建设成绩突出的村奖励2万余元;以上举措有效地破解了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建设资金难题。
第三篇:---乡农田水利建设情况汇报
***乡农田水利建设情况汇报
***乡农田水利建设情况汇报
***乡1966年建乡,1997年4月由伊盟鄂托克旗划归***市***区。全乡有可耕地万亩,农业人口万人,地处黄河东岸,属三级提黄灌区。在划归***区的前15年间,由于隶属关系不确定,伊盟方面一直未给***乡投入,以至我乡水利、交通、通讯、教育等设施历史“欠帐”甚多,基础条件相当落后。近年来,在市、区两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乡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现将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乡三年来先后筹资1700多万元,完成了干渠衬砌工程、扬水站补水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土地复垦项目、二级扬水站扩建和部分小泵站改造,为农业发展夯实了基础。
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情况
(一)干渠防渗衬砌工程。基于***乡水利设施严重滞后的和当地供水矛盾突出实际,于1999年9月开工建设干渠防渗衬砌工程。该工程完成渠道衬砌52公里,桥、闸与原水工建物衔接194座,洪水交叉及涵洞维修改造8座,总决算投资万元。经过几年运行,除个别地段由于地下水位过高、冻胀和盐碱严重腐蚀外其余衬砌渠道完好无损。
干渠防渗衬砌工程建成后,水资源利用率由%提高到50%多以上,灌溉周期由40天缩短到30天,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农田灌溉年均水费减少20多元/亩。同时,工程的建成使用不仅为改造万亩盐碱地提供了现实可能,而且新增保灌面积1万亩,极大地改善了***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对加快当地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连年获得丰收。
(二)扬水站补水工程。扬水站补水工程于XX年9月开工建设,工程建设规模为新建4台机组扬水泵站一座,总装机容量740kw,提水流量/s,扬程20m,总投资万元。补水工程投入运行后,可新增灌溉面积XX0 亩,改善灌溉面积16000亩,灌溉周期可进一步缩短;基本解决该地区用水紧张的问题,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种植业增产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
(三)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我乡XX年—XX年先后组织实施了三期土地治理项目,共涉及新渠村、机井村、都斯图村、红墩村、新建村、迎河村、渡口村、绿化村八个村,三期实际完成改造中低产田万亩,营造农田防护林万亩。主要工程为渠道防渗工程,排水工程以及相应的水工建筑物。三期共投资万元,衬砌渠道公里;投资万元,修建渠道水工建筑1174座,投资万元,改良土壤万亩,修筑农田道路公里,平整土地450亩。共投资万元,营造农田防护林万亩。项目实施后,用水量明显减少,灌溉周期缩短,经测算每年节约水量336万立方米,节约水电费30多万元,改善灌溉面积万亩,改良土壤万亩。项目区水资源利用率由%提高到67%多以上,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极大地改善了***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对加快当地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玉米产量稳定在亩均550公斤以上。
(四)土地复垦项目。***乡土地复垦项目于XX年7月批准立项,XX年5月20日正式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100万元,涉及新渠、新坝、新胜三个村1000多亩土地,规划设计土地复垦面积65公顷。项目共开挖排碱干沟1800米,农沟2600米,毛沟暗管铺设XX米,大小渠道4400米,平整土地700亩,排碱效果明显,渠道衬砌硬化4800米,建造桥涵、水工建筑物35座,营造农田防护林带4条。项目完成后可整理新增耕地公顷,年创利润万元,将有力地推动项目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同时也可为今后盐碱地大面积改造积累成功经验。
(五)二级扬水站改造。扬水站补工程投入运行后,从根本上缓解了我乡农业用水紧张局面,但由于受二级扬水站抽水能力制约,补水泵站效益不能充分发挥。为此,我乡在二级泵站新增一台机组,以增加二级泵站的总提水能力。该项目建设规模为增加500S-22型离心泵机组一台及附属设 施。总投资万元,技改扩建工程计划5月份开工,7月底完工。
该项目建成后,可均衡南北支干渠供水能力,有效解决补水泵站满负荷工作后,二级泵站提水不足的矛盾,对于提高二级干渠及北支渠供水能力,彻底缓解二级灌域旱情。
(六)小泵站改造。我乡共有村级泵站30多个,各泵站大多建设于60年代,设备陈旧,渠道破损严重。近年来陆续进行了维修改造,为加快结构调整部伐,今年乡、村两级先后筹资10万多元对6个泵站设备彻底更新。截止目前,已累计改造泵站13个,有效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
1、扬水站补水工程资金缺口大。扬水站补水工程预算为 万元。截止XX 年底干渠衬砌工程实际到位资金万元,其中自治区、市政府投入万元,区财政资金50万元,区农林局代付万元,农民自筹资金万元,至今仍拖欠工程款万元。由于工程欠款久拖不决,农民或直接抵扣水电费,或集体到乡政府上访,扰乱了乡政府日常工作秩序,导致电费及扬水站职工工资不能按期上缴和发放,并严重影响到扬水站的正常检修和运转。
2、二级扬水站扩设资金严重不足。二级扬水站计划工期2个月,于6月底完工,但因资金短缺机电设备不能及时到位,致使工期一再延期。
3、中低产田改造需进一步加强。近年来虽已改造中低产田万亩,但另有近万亩仍需资金改造,这些耕地只能种植玉米等耐旱作物,农业生产成本高、效益低,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4、小泵站改造任务繁重。目前,我乡尚有20多个小泵站亟待维修改造,限于资金不足,只能逐年逐步加以改善。
《[组图]***乡农田水利建设情况汇报
第四篇:***乡农田水利建设情况汇报(模版)
***乡农田水利建设情况汇报***乡1966年建乡,1997年4月由伊盟鄂托克旗划归***市***区。全乡有可耕地2.1万亩,农业人口1.5万人,地处黄河东岸,属三级提黄灌区。在划归***区的前15年间,由于隶属关系不确定,伊盟方面一直未给***乡投入,以至我乡水利、交通、通讯、教育等设施历史“欠帐”甚多,基础条件相当落后。近年来,在市、区两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乡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现将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乡三年来先后筹资1700多万元,完成了干渠衬砌工程、扬水站补水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土地复垦项目、二级扬水站扩建和部分小泵站改造,为农业发展夯实了基础。
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情况
(一)干渠防渗衬砌工程。基于***乡水利设施严重滞后的和当地供水矛盾突出实际,于1999年9月开工建设干渠防渗衬砌工程。该工程完成渠道衬砌52公里,桥、闸与原水工建物衔接194座,洪水交叉及涵洞维修改造8座,总决算投资721.67万元。经过几年运行,除个别地段由于地下水位过高、冻胀和盐碱严重腐蚀外其余衬砌渠道完好无损。干渠防渗衬砌工程建成后,水资源利用率由34.5%提高到50%多以上,灌溉周期由40天缩短到30天,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农田灌溉年均水费减少20多元/亩。同时,工程的建成使用不仅为改造1.6万亩盐碱地提供了现实可能,而且新增保灌面积1万亩,极大地改善了***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对加快当地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连年获得丰收。
(二)扬水站补水工程。扬水站补水工程于2001年9月开工建设,工程建设规模为新建4台机组扬水泵站一座,总装机容量740kw,提水流量2.2m3/s,扬程20m,总投资481.3万元。补水工程投入运行后,可新增灌溉面积20000 亩,改善灌溉面积16000亩,灌溉周期可进一步缩短;基本解决该地区用水紧张的问题,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种植业增产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
(三)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我乡2000年—2003年先后组织实施了三期土地治理项目,共涉及新渠村、机井村、都斯图村、红墩村、新建村、迎河村、渡口村、绿化村八个村,三期实际完成改造中低产田1.4万亩,营造农田防护林0.12万亩。主要工程为渠道防渗工程,排水工程以及相应的水工建筑物。三期共投资253.6万元,衬砌渠道63.5公里;投资45.17万元,修建渠道水工建筑1174座,投资30.34万元,改良土壤0.6万亩,修筑农田道路57.4公里,平整土地450亩。共投资30.18万元,营造农田防护林0.13万亩。项目实施后,用水量明显减少,灌溉周期缩短,经测算每年节约水量336万立方米,节约水电费30多万元,改善灌溉面积1.5万亩,改良土壤0.6万亩。项目区水资源利用率由34.5%提高到67%多以上,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极大地改善了***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对加快当地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玉米产量稳定在亩均550公斤以上。
(四)土地复垦项目。***乡土地复垦项目于2002年7月批准立项,2003年5月20日正式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100万元,涉及新渠、新坝、新胜三个村1000多亩土地,规划设计土地复垦面积65公顷。项目共开挖排碱干沟1800米,农沟2600米,毛沟暗管铺设2000米,大小渠道4400米,平整土地700亩,排碱效果明显,渠道衬砌硬化4800米,建造桥涵、水工建筑物35座,营造农田防护林带4条。项目完成后可整理新增耕地58.59公顷,年创利润31.71万元,将有力地推动项目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同时也可为今后盐碱地大面积改造积累成功经验。
(五)二级扬水站改造。扬水站补工程投入运行后,从根本上缓解了我乡农业用水紧张局面,但由于受二级扬水站抽水能力制约,补水泵站效益不能充分发挥。为此,我乡在二级泵站新增一台机组,以增加二级泵站的总提水能力。该项目建设规模为增加500S-22型离心泵机组一台及附属设施。总投资40.5万元,技改扩建工程计划5月份开工,7月底完工。该项目建成后,可均衡南北支干渠供水能力,有效解决补水泵站满负荷工作后,二级泵站提水不足的矛盾,对于提高二级干渠及北支渠供水能力,彻底缓解二级灌域旱情。
(六)小泵站改造。我乡共有村级泵站30多个,各泵站大多建设于60年代,设备陈旧,渠道破损严重。近年来陆续进行了维修改造,为加快结构调整部伐,今年乡、村两级先后筹资10万多元对6个泵站设备彻底更新。截止目前,已累计改造泵站13个,有效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
1、扬水站补水工程资金缺口大。扬水站补水工程预算为481.3 万元。截止2003 年底干渠衬砌工程实际到位资金500.03万元,其中自治区、市政府投入391.5万元,区财政资金50万元,区农林局代付2.2万元,农民自筹资金56.33万元,至今仍拖欠工程款246.64万元。由于工程欠款久拖不决,农民或直接抵扣水电费,或集体到乡政府上访,扰乱了乡政府日常工作秩序,导致电费及扬水站职工工资不能按期上缴和发放,并严重影响到扬水站的正常检修和运转。
2、二级扬水站扩设资金严重不足。二级扬水站计划工期2个月,于6月底完工,但因资金短缺机电设备不能及时到位,致使工期一再延期。
3、中低产田改造需进一步加强。近年来虽已改造中低产田1.4万亩,但另有近1.6万亩仍需资金改造,这些耕地只能种植玉米等耐旱作物,农业生产成本高、效益低,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4、小泵站改造任务繁重。目前,我乡尚有20多个小泵站亟待维修改造,限于资金不足,只能逐年逐步加以改善。
《[组图]***乡农田水利建设情况汇报
第五篇:秋冬季农田水利建设汇报材料
大河乡秋冬季农田水利建设汇报材料
大河乡党委、政府(2008年11月21日)
一、基本情况
大河乡辖10个行政村,22个自然村, 全乡共有农户5786户29139人,位于红寺堡开发区西部,乡政府驻地距红寺堡镇10公里,是红寺堡移民开发建设第一乡。西北与中宁县毗邻,东与红寺堡镇接壤,南靠同心县河西乡,并于开发区南川乡相接,区域面积560.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7万亩。在今秋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上,乡党委、政府按照市委白书记提出的“动手要早、气氛要浓、规模要大、速度要快、标准要高、质量要好”的要求和工委南书记提出的“比、学、赶、帮、超,敢于争先、敢于进位”的要求,科学规划、合理部署、狠抓落实,迅速形成了全民齐上阵,人人都参与的秋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高潮。
二、主要做法
一是广泛宣传,层层发动,进一步加强群众参与秋冬季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秋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 “两大工程”“回头看”工作结合起来,先后召开两委班子会议、党团员会议和群众大会79场次,印发各类宣传资料4.2万份,并采取层层负责,层层发动,广泛动员等措施,让群众充分认识到秋冬季农田水利建设和“两大工程”“回头看”工作的目的意义和目标任务。为统一思想,明确工作标准,分别到利通区、青铜峡、盐池、同心等地外出取 经,为我乡秋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技术支持,通过示范带动,迅速掀起了我乡秋冬季农田水利建设新高潮。
二是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为秋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供保证。成立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成员任副组长,各村支部书记和乡水利工作人员为成员的秋冬季农田水利建设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和六个工作组,明确了各自任务,并确定了工作重点。自开发区9月10日秋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动员会议召开以后,乡党委、政府对安排我乡的各项目标任务高度重视,利用10多天时间,多次深入各村进行调研,根据各村实际情况,与各行政村两委班子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多次讨论酝酿,使分解到各村的目标任务更加符合实际,确保落到实处。乡政府分别与各村签订了秋冬季农田建设责任书,将目标任务逐个分解,进一步明确了村“两委”班子成员职责,采取日报制、周通报制、领导责任制等硬措施,并由乡包村领导督促重点工作,包村干部负责亮点工作,保证出精品、出亮点。同时乡上还制定了义务工的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按照承包土地面积核定参加义务工的次数,把群众参加义务工工作作为一项制度明确下来,并通过“一事一议”的形式经群众代表讨论通过。今年我们又把乡义务工、村义务工和组义务工区分开来,让乡村两级组织手里都有一定的义务工资源,这样为开展秋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会战创造了条件。同时,结合“两大工程”“回头看”工作,做好环境卫生整治及绿化美化工作,完成骨干林带、条田林网树木补 2 种2.4万株,发动群众主动参与到每月双周星期三的卫生大扫除日,注重发挥保洁员作用,进一步明确职责,定期进行保洁,并对垃圾采取掩埋式处理。同时,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采取政府补贴、每户群众每月交2元卫生费的方法,不断完善长效机制,形成了乡村两级组织及群众齐抓共管“两大工程”的良好局面。
三是分步实施,分层突破,确保各项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我们抓住今秋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有利机遇,把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和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结合秋冬季农业生产实际,采取分步实施、分层突破的办法,按每个阶段的特点,力争在田、林、路、沟、渠等方面采取综合治理,在“321”产业结构调整上实施强力推进,在新农村建设上实行高起点、高标准,真正让秋冬季农田水利建设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首先抓住秋收前的农闲季节,先后组织广大群众积极参加林带整修、道路整修、渠道清淤、水利基础设施维护等工作;其次是结合秋收期间的大忙时期,把秋收、秸秆清除、机深翻、打小畦、冬灌结合起来,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彻底改变过去只收庄稼不清秸秆、不犁地的不良现象;第三是抓好冬季植树造林和明春的农业生产计划。在广泛动员,整修林带的基础上,同时开发整理新增林带1500亩,目前已完成整地、挖坑等工作,正在组织人员进行冬季植树,与此同时,我们把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强力推进“321”产业作为秋冬 3 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点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落实。截至目前,共投入资金8700余万元,组织群众10.3万人次,动用机械865台次,拉运土方19.6万方,拉沙5300余方;整修林带5200亩,林木涂红刷白25.6万株;整修道路95公里;渠道清淤295条450公里;维修水利基础设施332座怕;共清除秸秆5.5万亩、机深翻5万亩、打小畦4万亩,其中精品小畦田2万亩,积极组织群众冬灌5万亩,为明年的春耕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集中抓好红崖、石炭沟、石坡子、开元、大河村的小畦田精品方点建设,以点带面,推动面上的工作。先后落实香园、河西村葡萄种植、补植8000亩,平岭子、大河、石炭沟、红崖、龙泉等村苹果、红枣8000亩,麻黄沟、开元、石炭沟、平岭子、石坡子等村枸杞种植8000亩,乌沙塘、大河、开元、石炭沟、龙泉等村设施农业种植8000亩,力争完成4个8000亩种植任务。
四是突出重点,统筹安排,认真实施好项目建设。今年以来,按照开发区工委、管委会的工作部署,结合我乡实际,重点实施好了以下项目:
1、投资674万元完成了石炭沟、平岭子、石坡子三个村的人饮工程。完成加压泵站1座、蓄水池5座、铺设输水管道98公里、过渠(沟、路)管道防护28处、阀井及检查井等80座、安装联户水表井296座,已于8月底竣工,彻底解决了石炭沟三个行政村9个自然村6000余群众的饮水问题。
2、投资5500万元完成乌沙塘万亩节水高效示范园区建设项目。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开发区“3211”产业发展思路,全力做好乌沙塘设施园区的建设。园区总占地面积10000余亩,共计投资5500余万元,其中外围补灌高效节水经果林区占地面积5564.5亩,主要以种植葡萄、高酸苹果、红枣为主;完成日光温室建设870座;修整道路16条18公里占地面积217亩;建成30万立方米蓄水池1座,完成87.7千米供水干管、支管、分支管的铺设;园区已完成林带平整2000余亩,在今年春季植树23000余株的基础上,今秋冬季动员各村义务工6300人次完成了林带整修及挖坑工作,现已植树4200余株。目前,日光温室建设各项工程均已完工,正在抓紧时间定植西红柿、辣椒、芹菜、油菜等蔬菜,将于11月25日前完成定植,为明年设施园艺定植奠定基础。
3、投资410万元完成了石坡子8000亩盐碱地的排碱工程和麻黄沟、大河、开元等村排碱工程建设,出动义务工15600人次,累计完成清淤量23200余立方米,彻底清除沟道内杂物,确保了沟道畅通。同时完成了麻黄沟、大河、开元等村中低产田改造4000亩。
三、主要收获
一是在大规模组织群众出义务工上实现了新突破。改变了过去组织群众出义务工一哄而上,出工不出力,工作没质量的不良习惯,采取统一组织、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 质量、统一验收“五统一”措施,定任务、定质量、定时限,让乡村两级干部学会了组织群众,也干出了基层干部的精气神。
二是在维护农村基础设施方面有了新突破。凡是公共设施,群众均漠不关心,缺乏责任心,这次秋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把维护这些公共设施作为一种义务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凡不参加管理、不出义务工者,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断电、停水、取消各类惠农补贴及退耕还林草粮款、农村低保等,有效的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林带整修、渠道维护、林木管护、道路建设等工作的积极性,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条件。
三是在作物秸秆清收、机深翻、打小畦及冬灌等方面有了新突破。开发区移民过去从雨养农业到灌溉农业,实现了一次飞跃,但如何实现从灌溉农业到现代农业及现代高效农业,群众的思想观念与现实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这次结合秋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向群众讲清发展节水高效农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尤其在高额的灌溉成本下,不发展节水高效农业,扬黄灌区就没有出路,让广大群众认识到了发展节水高效农业的重大意义,纷纷参与到各项节水措施中来,变被动为主动,真正发挥农民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责任主体作用。
四是在基层组织提高执行力和执政能力上有了新突破。过去广大基层干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总认为执行难、落实难,不敢组织群众,不愿组织群众,总有一些思想顾虑。“两大工程”和今秋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两项工作,把干部与群众面对面的遇到一起,干部敢于面对工作,敢于面对群众,和群众打成了一片,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原来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没有了,现在谈工作,分解任务,群众不但愿意接受,而且还成了主力军和骨干力量,进一步提高了基层组织的执行力和执政能力。
总之,在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按照市委、开发区工委的安排部署,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但与上级组织的要求还有差距。我们将以今秋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契机,自我加压,再鼓干劲,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