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执行案件流程管理规则

时间:2019-05-13 01:18: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民法院执行案件流程管理规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民法院执行案件流程管理规则》。

第一篇:人民法院执行案件流程管理规则

人民法院执行案件流程管理规则(试行)

为了进一步规范执行行为,提高执行工作效率,确保及时有效地实现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内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执行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则。

一、总则

第一条 执行实施流程管理遵循公开、公正、高效的原则,规范执行实施的各个环节。

第二条 执行流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情况和信息,除依法应当保密或者公开后可能发生妨害执行的情形外,均应向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公开。

第三条 强化执行实施权的内部分权和制约,坚持分段集约执行与执行人员包案执行相结合,实行繁简分流。

第四条 执行实施案件的立案时间、承办人、案件进度、执行结果等依法可以公开的信息均应在电脑上予以记录,并允许当事人查询案件进程。

第五条 执行实施流程应当连续不间断地进行,但执行案件出现依法中止执行、暂缓执行、指定执行、提级执行、委托执行等情形的除外。

二、执行准备

第六条 执行机构收到本院立案机构移转的执行实施案件后,应当在3日内完成下列工作:

(一)收案登记;

(二)分配案件;

(三)初步审查;

(四)制作并送达执行通知书,财产报告令;

(五)对于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有可能隐匿、转移财产的,立即采取执行措施。

第七条 执行案件的分配遵循随机原则。出现同一被执行人的系列案件等特殊情况的,由负责分案的人员报请执行机构负责人指定分配。

第八条 经审查,对于不符合立案条件的执行实施案件,应当退回立案机构处理。

第九条 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前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书的,按照下列执行标的类型的不同确定指定履行期间:

(一)涉及金钱债权执行的,指定履行期间最长不超过10日;

(二)涉及非金钱债权执行的,指定履行期间最长不超过7日;

(三)同一执行依据对同一被执行人确定的债务,既涉及金钱债权执行,又涉及非金钱债权执行的,指定的履行期间最长不超过15日。

第十条 被执行人下落不明或者被执行人地址不实导致法律文书被退回的,应当在30日内办理公告送达手续。公告送达期间不影响执行程序的进行,但不得对相关财产采取处置措施。

三、财产调查与控制

第十一条 承办人收案后,应当在7日内要求申请人提供财产线索。

申请人不能提供财产线索的,不影响财产调查和控制工作的进行。

第十二条 承办人应在收案60日内完成财产的调查和控制工作,案情复杂的经执行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

申请执行人已经提供了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或者被执行人已经申报了确实财产的,必须在5日内采取财产控制措施;其中情况紧急能够立即采取财产控制措施的,必须立即采取控制措施。

第十三条 查找确实的财产线索不能即时办理财产控制手续的,应当自获得确实的财产

信息之日起5日内对已经查实的财产采取控制措施。

第十四条 财产控制措施完成后,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查封、扣押、冻结期限,并要求申请执行人至少于查封、扣押、冻结到期之日前15日内书面申请采取续封(扣、冻)措施。第十五条 对控制财产不能即时变现的,承办人应当在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前提下做和解工作。和解不成的,应当立即进入财产变现程序。

第十六条 承办人在上述期限内没有查控到被执行人的财产或者查控到的财产与债权总额之间差额较大的,应当告知申请执行人有权申请更换承办人。申请执行人不申请更换的,由原承办人继续查找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

第十七条 财产查控期间,被执行人自动履行全部债务的,应当在10日内办理结案手续,已经控制财产的应当在7日内解除财产控制措施。

第十八条 通过调查发现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双方当事人亦不能达成和解,符合结案条件的,承办人应当在15日内层报有关领导审批结案。

四、财产变现

第十九条 对于银行存款或者其他资金,应当自冻结之日起1个月内采取扣划措施。第二十条 对于需要变现的财产,应当自财产控制之日起1个月内移交给负责委托评估的机构办理委托评估手续,负责委托评估的机构应当在7日内办理对外委托评估手续。第二十一条 在评估过程中,应当办理下列事项:

(一)评估过程中,评估机构无法获取评估资料的,应当在10日内强制提取。

(二)勘查现场并复核拟拍卖财产的权属状况。

(三)评估报告作出后,应当在5日内完成送达程序,并告知当事人如对评估结果有异议,可以在10日内提交书面异议。

(四)评估报告无法直接送达的,应当在15日内办理公告送达手续,并在公告中写明不领受评估报告的法律后果。

(五)在收到当事人的评估异议后3日内移送异议审查机构审查。

第二十二条 需要变现的财产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拍卖的,应当在评估报告异议期满或异议处理完毕后3日内移交负责委托拍卖的机构办理委托拍卖手续。负责委托拍卖的机构应当在7日内办理委托拍卖手续。

第二十三条 在委托拍卖过程中应当办理下列事项:

(一)在拍卖前对拍卖财产进行权属调查,并在拍卖之日5日前通知当事人及相关权利人到场。

(二)拍卖财产被占用的,配合和组织竞买人勘验现场。

(三)如实向竞买人介绍拍卖标的物情况。

(四)拍卖时到场监拍。

(五)再行拍卖前,告知当事人再行拍卖的日期并到场参加拍卖会。

(六)财产拍卖或变卖完毕、买受人缴纳全部案款后,在10日内出具并送达成交裁定书及协助执行通知书等法律文书。

(七)动产拍卖两次流拍的,在5日内将拍卖财产交付申请人抵偿债务,申请人拒绝接受或依法不能交付其抵债的,解除查封、扣押,并将该动产退还被执行人。

(八)对于第二次拍卖仍流拍的不动产或者其他财产权,在5日内将其作价交申请执行人或者其他申请执行人抵债。申请执行人或者其他申请执行人拒绝接受或者依法不能交付其抵债的,应当在60日内进行第三次拍卖。

第二十四条 第三次拍卖流拍且申请执行人或者其他申请执行人拒绝接受或者依法不能接受该不动产或者其他财产权抵债的,应当于第三次拍卖终结之日起7日内发出变卖公告。自公告之日起60日内没有买受人愿意以第三次拍卖的保留价买受该财产,且申请执行人、其他申请执行人仍不表示接受该财产抵债的,应当解除查封、扣押、冻结,将该财产退还被执行人,但对该财产可以采取其他执行措施的除外。

第二十五条 财产变现价值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的,承办人应当穷尽调查措施查找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查找的结果应告知申请执行人,并由申请执行人签字确认。

第二十六条 财产变现期间,被执行人自动履行全部债务的,应当在10日内结束财产的变现程序并办理结案手续,在7日内解除财产的控制措施。

五、非金钱债权的执行

第二十七条 执行依据确定履行特定行为的,按照下列程序处理:

(一)对于可以代替履行的行为,应当自执行通知书指定的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60日内雇佣相关单位或者人员代为履行。由此产生的费用和迟延履行金应当责令被执行人在10日内支付。拒不支付的,在10日内转化为对被执行人财产的执行程序。

(二)对于不可代替履行的行为,执行通知书指定的履行期间届满后,除应当责令被执行人在10日内支付迟延履行金外,还应当在60日内依法对被执行人采取训诫、罚款、拘留等制裁措施。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拒不支付迟延履行金的,在10日内转化为对被执行人财产的执行程序。

第二十八条 执行依据确定交付特定物的,应当自执行通知书指定的履行期间期满之日起45日内强制交付该特定物。需要清点数量,勘验场地的,应当在执行通知书限定的自动履行期限期满之日起60日内强制交付。

需要办理过户登记手续的,应当同时向有关机关或者单位送达办理过户登记的协助执行法律手续。

第二十九条 执行依据确定交付的特定物灭失或者已经被合法转让的,应当自上述事实确定之日起10日内,由申请执行人代垫费用,聘请估价机构对该特定物进行估价。估价结论应当在3日内送达被执行人,限定其在10日内提出异议。

被执行人对估价结论无异议或者异议被驳回的,应当在10日内转化为对财产的执行。第三十条 执行依据确定交付种类物的,应当自执行通知书指定的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60日内,按照执行依据确定的数量和质量将种类物自被执行人处交付申请执行人。

第三十一条 不能按照执行依据所确定的数量和质量执行种类物的,应当自上述事实确定之日起10日内,由申请执行人代垫费用,委托估价机构估价。估价结论应当在3日内送达被执行人,限定其在10日内提出异议。

被执行人对估价结论无异议或者异议被驳回的,应当在10日内转化为对财产的执行。

六、案款给付与结案

第三十二条 案款到达执行法院账户后,应当在5日内办理案款给付审批手续,并通知申请人领款;但有下列情形的,可以暂不给付:

(一)有其他申请执行人参与分配和受偿的;

(二)本案申请执行人因在另案有未清偿债务或涉嫌犯罪等原因导致案款被保全或冻结的;

(三)拍卖财产的过户手续尚未办理完毕的;

(四)上级法院法院决定维持现状的;

(五)其他经本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情形。

上述情形消失或相关事项办理完毕后,应当立即给付。

第三十三条 给付案款时,应当按照司法解释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扣留申请执行费和评估、拍卖等费用。

第三十四条 结案应当符合下列标准:

(一)财产变现后足够清偿债务的,按照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内容全部执行完毕;

(二)执行依据确定被执行人履行特定行为的,该行为履行完毕或者代替履行费用、迟延履行金执行完毕;

(三)执行依据确定交付不需要办理过户登记的特定物的,该特定物交付申请执行人占有或者折价赔偿价款执行完毕;

(四)执行依据确定交付需要办理过户登记的特定物的,该特定物交付占有并办理过户登记或者折价赔偿价款执行完毕;

(五)执行依据确定交付种类物的,该种类物按照执行依据确定的数量和质量交付申请执行人占有或者折价赔偿款执行完毕;

(六)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或者有部分财产可供执行案件应当符合法律或者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结案规定。

第三十五条 金钱债权执行案件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执结,非金钱债权执行案件一般应当在收案之日起3个月内执结。

非诉执行案件一般应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执结,其财产控制和变现期限应当相应缩短。非金钱债权执行转为金钱债权执行的案件应当在6个月内执结。

有特殊情况需延长执行期限的,应当逐级报请批准。

第三十六条 下列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

(一)执行通知书指定的履行期间;

(二)公告送达执行法律文书的期间;

(三)暂缓执行、法定中止执行的期间;

(四)办理财产过户手续的期间;

(五)执行异议审查的期间;

(六)就法律适用问题向上级法院请示的期间;

(七)财产的评估、拍卖、变卖期间;

(八)与其他法院发生执行争议的协调处理期间;

(九)其他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不计入办案期限的期间。

第三十七条 下列情况,办案期限重新计算:

(一)非金钱债权执行程序转化为金钱债权执行程序的;

(二)更换承办人的。

第三十八条 在本规则规定的期限内不能完成相应工作的,应当办理延长期限的报批手续。

第三十九条 结案应当履行相关报批手续,并完成信息管理系统的各项录入工作。第四十条 执行实施案件应在结案后1个月内立卷归档。

七、恢复执行

第四十一条 申请执行人提出恢复执行的申请,执行机构应当在7日内对该申请进行审查,裁定是否恢复执行。

第四十二条 恢复执行的申请应当指定新的承办人进行审查。

第四十三条 申请执行人申请恢复执行的,按照下列情况分别处理:

(一)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案件,申请执行人发现被执行人有新的财产或被执行人具备履行条件并提供相关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或者具备履行条件的证据的,应当恢复执行;

(二)被执行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和解协议,申请执行人申请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的,应当恢复执行;

(三)和解案件的当事人申请恢复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被执行人以超过申请恢复执行期限为由提出抗辩,经审查属实的,不予恢复执行,告知当事人可依据和解协议另行起诉;

(四)执行法院排除妨害后,被执行人在1年内又实施重复侵权行为的,应予恢复执行。

第四十四条 恢复执行的,已经中止执行的案件,使用原案号;已经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应当重新立案并立分案号。

第四十五条 恢复执行的案件应当另行指定承办人办理。申请执行人同意原承办人继续办理的,可以由原承办人继续办理。

八、附则

第四十六条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第四十七条 本规则自 年 月 日起实施。

第二篇: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对执行案件纪检监察流程管理的规定

编者按: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全院执行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根据院党组的安排,由院纪检组、监察室具体负责制订出台了我院《关于加强对执行案件纪检监察流程管理实施意见》,为便于全院干警对照学习,更好地指导监督执行工作,特刊登全文如下:

****人民法院

关于加强对执行案件纪检监察流程管理

实 施 意 见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确保司法公正,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法院执行工作改革的深化,杜绝违纪违法事件,强化纪检监察职能,规范执行案件的管理,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并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意见。

第二条 执行案件纪检监察流程管理是指对全院各类执行案件,由本院纪检监察部门对案件立案、执行、违纪查处、信访工作等环节给予综合评价,进行科学、规范、有序的系统化管理的总称。

第三条 执行案件纪检监察处理流程管理由院党组统一领导,纪检组、监察室总体协调,执行局积极配合。

第四条 监察室重点监督检查以下五类执行案件:一是超期 1 限一年以上的案件;二是受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干扰及各种非法干预未能执行的案件;三是特困群体为申请执行人的案件;四是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和工程款的案件;五是中止执行、暂缓执行应当恢复执行的案件。

第二章 对执行立案工作的审查

第五条 监察室具体负责对执行案件的立案工作进行监督,重点查处当立不立、违规立案等问题。

第六条 立案庭应当在每月中旬及时向监察室报告各类案件审结情况,执行三庭每月向监察室报告案件立案执行情况,由监察室负责对执行立案情况进行审查。

第七条 监察室通过自查或当事人反映,发现执行案件确实存在当立不立或违规乱立情况时,应当责令有关办案人员立即改正,并会同执行局严肃查处,报党组同意后,进行全院通报。

第八条 干警对处罚不服的,可于收到处罚决定之日起三日内,向院党组提出书面报告进行申诉,经院党组讨论后,做出最终处理决定。

第三章 对案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九条 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对全院执行工作及执行干警的党风廉政情况进行综合监督,及时查处案件执行工作中存在的违法违纪行为。

第十条 监察室重点对执行案件超执限问题进行监督。由立 2 案庭每月定期向监察室汇报各类案件执行进度。对执行已达五个月尚未执结的案件,监察室应当会同立案庭向有关案件执行人下达执限警示通知书。

第十一条 监察室一经发现超执限案件,应当及时对案件承办人进行调查,对确实存在法定理由的,可不予处罚。

第十二条 对不存在法定理由的超执限案件,监察室应当直接向院党组汇报后,按照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进行相应处罚,并向全院通报。

第十三条 监察室负责对执行中止案件进行督察。由执行三庭每月定期向监察室汇报执行案件中止情况。

第十四条 监察室通过不定期抽查方式对执行案件中止情况进行检查。

第十五条 监察室对所发现的违规中止案件,应当会同执行局责令有关责任人及时恢复执行;同时,经院党组同意,按照有关规定对案件责任人进行相应处罚。

第十六条 监察室重点加强对执行案件收费情况进行监督,每季度定期对执结案件卷宗抽查一次。

第十七条 监察室对所查出的违规收费问题,一经查实,经报院党组同意后,按照有关违纪行为处罚规定严肃处理。

第四章 对执行案件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

第十八条 执行案件存在违法违纪问题,被当事人来信来访 3 或通过上级批转等其他渠道反映后,有关执行庭应在接到监察室通知之日起三日内将该案件判决书或调解书及相关执行材料复印后交监察室,并在送达相关法律文书同时,通知当事人于三日内到监察室接受对案件承办人是否存在违纪违法问题的调查。

第十九条 监察室接到相关法律文书后,对执行案件违法违纪情况进行立案审查,卷宗编号为:(XXXX)**纪监执字第X号,并在送达确定的期限内就案件承办人员是否存在违纪违法问题调查当事人,征求原承办人员及庭长对原案件执行工作的意见,填写审查案件登记表。

第二十条 审查立案后,监察室在不影响正常执行工作的前提下通知相关庭室呈交执行卷宗,在对案件进行阅卷并初步审查后,制作阅卷笔录,提出审查意见,请分管领导批示。

第二十一条 对立案审查的执行案件,结合调查及阅卷发现,确实存在违纪违法行为的,由监察室按有关规定请示领导后制定初步处理意见,属于其他问题的先由监察室负责做出汇报提纲后提交院党组集体讨论并形成讨论结果。

第二十二条 监察室在三日内负责将院党组处理意见反馈案件承办人员,征询承办人员意见,并形成反馈意见笔录。

第二十三条 监察室负责将对有关违法违纪人员的处罚决定通报全院,监察室在对违法违纪案件原因进行分析并形成详细的案件审查小结后整理成卷宗归档。

第二十四条 案件承办人对处罚决定不服,可于收到处罚决定之日起三日内,书面向院党组提出申诉,经院党组集体讨论,认为办案人员不存在违法违纪问题的,撤消有关处罚决定,并由监察室负责向有关当事人做好解释说明工作。

第二十五条 案件执行员在执行案件过程中,发现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存在违法违纪问题的,应当及时向本院纪检监察部门举报,由院纪检监察部门按照有关规定查处。

第二十六条 对执行案件进行纪检监察审查结案后卷宗按如下顺序装订:

1、监察室阅卷笔录。

2、审查案件登记表。

3、案件判决书复印件。

4、对当事人及有关人员的调查笔录。

5、监察室审查情况意见。

6、党组讨论笔录。

7、处罚意见通报。

8、被处罚人意见反馈。

9、审查总结。

10、被处罚人上缴罚款收据复印件。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意见由纪检组、监察室负责监督实施。

第二十八条 本意见自**年**月**日起执行。

第三篇:阜城县人民法院案件审判流程管理规定(DOC)

第二章 审判管理机制改革

第一节 审判流程管理机制 《阜城县人民法院审判流程管理机制》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充分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强化审判管理,提高审判效率,确保司法公正,使我院的审判改革顺利进行,按照推行“大立案、精审判、强执行、重监督、保公正”审判运行机制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审判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审判流程管理,是根据案件在审理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对案件的立案、排期、送达、开庭、结案、归档等环节进行组织、监督、协调的综合系统管理的总称。

第三条 全院就审判业务方面内设民事审判庭、刑事行政审判庭、立案庭,审判监督庭,案件评查处。立案庭内设接待排期处、调查送达处、书记员管理处。

案件审判流程由立案庭统一协调、管理,各审判庭(执行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作。

第二章

立案、排期

第四条 各类案件的起诉、申请执行由立案庭依法进行审查,对符合法定条件的应予立案。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向当事人说明理由或者裁定不予受理。

第五条 立案庭审查申诉、申请再审案件,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视审查结果确定是否报院长决定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

对本院审委会决定再审、上级法院指令再审的案件、发回重审的案件,由立案庭登记后3日内将原审案卷收集并移送审判监督庭。开庭时间、担任记录的书记员等问题由审判监督庭与接待排期处协商安排。第六条 对诉前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的申请,以及立案以后案卷移送审判庭之前的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的申请,由立案庭作出裁定。

第七条

在第一次开庭之前,一方当事人申请对证据进行鉴定的,由立案庭庭长决定是否同意鉴定。不同意的,向当事人说明理由,同意的由立案庭派员鉴定;在第一次开庭后,一方当事人申请证据鉴定的,由合议庭或独任审判员审查决定,同意进行鉴定的交立案庭执行。

第八条

对 于刑事自诉案件,在立案阶段原告方申请对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立案庭接到申请人的申请后,初步审查申请人的证据是否充分,之后将所有材料交刑事审判庭负责 审理该案的合议庭合议,确需对被告人采取强身制措施的,提交审判委员会决定。合议庭认为不符合采取强制措施条件的,做出驳回申请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

第九条 接待排期处在接到当事人递交的诉讼文书后7日内(检察院提起并建议适用简易程序的刑事公诉案件为3日,刑事自诉案件为15日,执行案件为1日)予以审查完毕,符合立案条件的,予以立案;

接待当事人口头起诉的,应当制作接待笔录,符合立案条件的予以立案; 接待排期处在立案后应及时填写审判流程登记表及各种卡片;

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所需的各种材料应在审查期限内收集齐备,在立案之日内确定该案适用的程序、开庭时间、地点、负责审理该案的合议庭组成人员、案件主审(主办)人、书记员,并于立案后1日内将所有案卷材料移送调查送达处调查送达。

符合立案条件的执行案件应于立案后一日内直接移送执行庭。

调查送达处在接到案卷后确认各种材料齐全、各种表格填写妥当后签字接收。第十条 接待排期处负责核算、收取当事人应预交诉讼费用,负责指导当事人办理缓、减、免诉讼费的审批手续。

第十一条 接待排期处应当在下列期间范围内排定开庭日期:

(一)确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开庭时间一般应安排在立案后15日至20日内;

(二)确定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开庭时间一般应安排在立案后30日至45日内;

(三)刑事公诉案件的开庭时间,适用普通程序的案件,开庭时间一般应安排在立案后12日至16日内;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开庭时间一般应安排在立案后15日内。刑事自诉案件的开庭时间,同前项(二)规定,但需进行伤情鉴定的除外。

第十二条 庭审过程中,合议庭或独任审判员认为需要再次开庭的,应立即将理由书面告知立案庭,并就再次开庭的时间提出建议,与立案庭协商确定再次开庭的时间,由合议庭或独任审判员将再次开庭时间当庭告知当事人。

第十三条 再次开庭的排期:(一)因案件确需法院调查取证,庭审不能按时结束,当事人有正当理由未到庭或者当事人提出新证据的,一般在10日内安排再次开庭时间;

(二)因当事人提出反诉或者案件需追加当事人的,一般在20日内安排再次开庭时间;(三)因案件需要鉴定、评估、审计或者中止审理的,合议庭在收到鉴定、评估、审计等结论或者恢复审理后书面商同立案庭确定再次开庭时间,再次开庭时间一般应排定在收到鉴定、评估、审计等结论或者恢复审理后的15日内;

(四)其他因特殊情况需要再次开庭审理的,由审判长或审判员协商接待排期处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开庭时间。第十四条 立案庭主持双方当事人交换证据,初步审查案件争议焦点,有无管辖异议,决定是否进行庭前调查取证,是否具备开庭条件。庭前调查取证的范围,仅限于当事人的申请及立案庭认为需要调查的证据。

第十五条 排期调查处在接到各审判庭提出的重新安排审理期限的书面请求后,应积极协作,及时安排新的开庭审理时间。

第十六条 重大、疑难、复杂、新类型等案件,由排期处与审判长协商确定开庭的时间,不受上述排期时间的限制。

第十七条 对立案庭作出的裁定的上诉材料,由接待排期处直接安排书记员办理案件移送手续。

第十八条 行政机关申请强制执行的案件由刑事行政庭负责审查,接待排期处在接到案卷材料确认齐全后办理立案手续,确定记录该案的书记员直接移送刑事行政庭。

第三章 调查、送达

第十九条

调查送达处应于接收案件的当天内安排记录该案的书记员送达。对于需要调查的案件,应于拟定的开庭时间5日前调查完毕。

调查送达处在接到当事人递交的其它法律文书后,应当即将该法律文书转交给记录该案的书记员,按本规定的有关时限送达对方当事人。

第二十条 案件受理通知书、应诉通知书、起诉状副本、出庭通知、开庭传票以及合议庭成员通知等应按法律规定的方式予以送达。

第二十一条 书记员在接到送达任务后应及时准确填写送达回证及各种法律文书,通报书记员处负责人协助安排车辆,并将所填写的法律文书交书记员处负责人或审判员审核。

第二十二条 书记员必须在下列时限内将各类诉讼文书送达当事人:

1、诉状副本、开庭传票、出庭通知书等为接到送达材料后的4日;

2、答辩状副本、上诉状副本为5日;

3、判决书、调解书、裁定书副本为2日;

以上各时限要求以不影响案件审理、不违反法律规定为限。以本条送达的法律文书送达回证应在本条规定 三天前公告当事人名称、案由、开庭时间、地点。第二十五条 书记员应及时完成审判员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二十六条 调查处在调查完毕后,普通程序案件在拟定的开庭时间5天前、简易程序案件在拟定的开庭时间2天前将全部案卷材料移送该案的主审人或主办人。

第四章 开庭审理

第二十七条 审判员在接到案卷后应认真核查,确认材料齐全后签字接收。第二十八条 独任审判员接到案件后认真审查案卷诉讼材料,审查有无不符合立案规定,确定当事人争议事实,整理庭审提纲,按期开庭。

第二十九条 独任审判员接到案件后对立案庭确定的程序有不同意见时,应先按简易程序开庭审理,审理后认为需要组成合议庭审理的,报该庭庭长批准。变更后的合议庭组成人员和开庭时间,由该庭庭长和立案庭庭长交换意见后确定。

第三十条 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主审人接到案件后应认真审查卷内诉讼材料,审查有不符合立案程序的规定,确定案件争议焦点和事实,拟定庭审提纲,告知其他合议庭成员开庭的时间,并于拟定的开庭时间前三日内召开准备庭,就案件审查出的问题等事项交换意见,商定案件审理方案。第三十一条 合议庭召开准备庭,主办人应提前4小时通知立案庭安排书记员记录。

第三十二条 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其他合议庭组成人员因故不能按期参加庭审的(含主审人在内),应及时向审判长说明事由,由审判长向主管院长说明情况,由主管院更换人员;审判长因故不能按期参加庭审的,也应及时向主管院长说明事由,由主管院长另行指派审判长。

第三十三条 主审人更换的,应及时将更换后的情况书面告知立案庭。第三十四条 定期宣判的案件,应当庭送达法律文书;当庭宣判的案件、当庭调解的案件以及当庭撤诉的案件,审判人员应当庭告知当事人领取裁判文书的时间。当事人未按时前来领取法律文书的,由负责记录该案的书记员送达。

第三十五条 案件移送审判庭后当事人提出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的,合议庭或独任审判员应严格审查,认为申请理由符合法律规定的,按照法律规定及时做出裁定,交立案庭负责执行。

第三十六条 合议庭或独任审判员对立案庭排定的开庭日期有特殊原因需要变更开庭的,经庭长批准后书面商同立案庭庭长,并提供新的排期时间书面建议,由立案庭排期处重新排期。

第三十七条 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再次排期开庭的,由主审(主办)人书面向立案庭庭长提出理由和拟定再次开庭时间建议,由接待排期处重新安排开庭时间;

1、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加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的;

2、庭审中当事人申请法院调查有关证据,合议庭或独任审判员认为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或者需要补充调查的;

3、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的;

4、当事人提出反诉或者案件需要追加当事人的;

5、案件需要重新鉴定、勘验、评估、审计或者其他法定事由而应中止审理的;

6、当事人有其他正当理由申请延期审理的;

第三十八条 合议庭或审判员认为需要调查的应拟定书面调查提纲,交调查处调查。单一案件的调查以一次为限,特殊案件除外。

第三十九条 各类案件应当在法定审限内结案。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结案的,审判长应当写出书面申请延期报告,说明理由,并提出结案日期,报院长审批,送立案庭备案。排期处根据延期报告提出的结案日期再次确定结案时间。

第四十条 开庭时需要法警值庭、提押被告人,财产保全、先予执行案件需法警协助的案件,由主审(主办)人通知法警大队,法警大队应及时安排警力。

第四十一条 合议庭认为需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案件,应当在合议庭评议后五日内写出审理报告,并报请院长决定是否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对院长同意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案件,审判委员会应当在七日内讨论决定。

第四十二条 合议庭或独任审判员无论是开庭审理或宣判、一律要在审判法庭进行,并穿着审判服套装,仪容整洁,用语文明、规范。

第四十三条 裁判文书送达最后一名当事人的日期为结案日期。当庭宣判的当庭宣判日期为结案日期。

第四十四条 刑事行政庭在接到行政强制执行审查案件后,应于五日内做出准予执行或不准予执行的裁定书,交调查送达处送达。

第五章

法律文书制作

第四十五条当庭宣判的案件,刑事案件应当在5日内,其他案件应在10日内向当事人送达裁判文书。第四十六条 按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当庭调解的,审判员应在1日内制作调解书;不能调解结案的,一般应当当庭宣判,审判员应在庭审结束后1日内制作出判决书;当庭不能宣判的,一般应在5日内制作出裁判文书,并与立案庭商定宣判时间;需转为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按本规定第二十九条办理。

依本条制作的裁判文书,庭长、院长(主管院长)在1日内核稿、签发。第四十七条 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当庭调解的,主审人应在1日内制作出调解书;当庭宣判的,主审人应在1日内制作出判决书;,当庭不能宣判的,合议庭应在庭审结束后3日内做出决议,主审人应在3日内制作出判决书(需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案件除外);

依本条制作的裁判文书,庭长在1日内核稿,院长(主管院长)在1日内签发。

第四十八条 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案件,案件承办人应当在审判委员会作出讨论决定之日起3日内制作出裁判文书,庭长应当在接到裁判文书后2日内核稿并安排在五日内宣判,院长(主管院长)在2日内签发。

第四十九条 当事人撤诉的,主审人应在1日内制作出裁定书,庭长、院长(主管院长)在1日内核稿、签发。

第五十条 书记员在接到打印任务后,必须按下列时间要求完成打印任务:

1、判决书、调解书、裁定书为一日;

2、其它法律文书按审判员的要求办理。第六章

案卷装订、案件送审及案卷移送

第五十一条 案件审结后十日内负责该案的主审人、主办人应将案卷材料进行审查,确认齐全后,于结案后十日内将案卷交记录该案的书记员装订卷宗。第五十二条 各书记员应按下列时间要求将本人记录的案件装订成册,并交审判监督庭审查:

上诉案件,应在审判员移送案卷后3日内完成,第4日内完成案卷移送工作; 非上诉案件,应在审判员移送案卷后10日内完成装订卷宗工作并送审判监督庭审查。

第五十三条 审判监督庭在接到案卷后,对于装订不合格的案卷应立即退回书记员重新装订,其余案卷应于30日内审查完毕,并将案卷退回书记员。

第五十四条 经审查合格案卷,书记员应于2日内交档案室,对于不合格案件应立即交该案主审人(主办人)。主审人接到案卷后应向主管院长报告情况并听候处理。

第七章 督查

第五十五条 在本规定所确定的立案、排期、审理、送达、案卷送审等各阶段,各经办人员应及时将完成情况信息输入电脑。

合议庭(执行局)应当及时填写案件审理的进度和超期原因,并及时将相关信息、输入计算机;

立案庭应当每月将排期案件审理(执行)及超审限案件情况列表报送院领导,并通报给各部门。

计算机所记载的信息将作为院目标管理考核各庭工作完成情况的依据。第五十六条 立案庭负责案件审理流程执行情况的监督,发现审判庭(执行局)未按本规定执行的,应及时发出督办函,必要时报庭所属的分管院长处理。

第五十七条 合议庭应服从立案庭在审理流程管理中的安排,对本规程的执行情况纳入目标管理考核。

第八章

其他事项的处理 第五十八条 统计报卡工作由立案庭安排专人负责办理,各书记员应就自己所记录的当月已结案件按统计员的要求将结案卡片报送统计员。

第五十九条 以下几种诉讼费情况的处理:

1.、起诉时诉讼请求不明确或争议的财产数额不具体,经过庭审后明确的,由合议庭或独任审判员根据明确后的情况确定诉讼费。庭审结束前明确的,需补交的当庭责令补交;庭审结束后明确的,在裁判文书上判令补交。

2、庭审中原告增加诉讼请求的,追加增加部分的诉讼费,减少诉讼请求的,按减少部分核减诉讼费;变更诉讼请求的,按自动放弃诉讼请求处理。

3、庭审中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提出诉讼请求的比照原告按照收费标准限期交纳诉讼费。

4、一方当事人有举证责任而举证不能,申请人民法院调取证据的费用由申请方承担;双方都申请的,费用共同承担。

第六十条 本规定所规定的日期按法律规定均从次日起算,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为届满的日期。但以法律规定的审限为限。

第六十一条 案件审理流程管理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部门领导之间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院长处理。

第九章

附则

第六十二条 本规定从本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之日起执行。

第六十三条 本规定通过后,以前本院与本规定不一致的规定一律废止,以本规定为准。

第六十四条 本规定由本院审判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四篇:江苏省法院执行案件流程管理规则2001

江苏省法院执行案件流程管理规则(试行)

(2001年1月4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第1次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

苏高法[2001)12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建立公正、规范、高效、廉洁的执行工作机制,维护当事人和案外人的合法权益,确保生效法律文书得到及时有效的执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等法律规定,结合我省法院执行工作实践,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执行案件实行流程管理。执行案件流程包括立案、执行准备、执行实施阶段。第三条 执行案件实行合议庭负责制。结案四个 执行裁决、执行实施、执行异议审查由不同合议庭负责。

第四条 根据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对有关事项举行听证。第五条 上级人民法院应加强对下级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管理、监督、指导。第六条 执行庭内设若干合议庭,分别负责裁决、实施、异议审查、综合、监督、协调等事项。

没有条件按上述要求设立合议庭的员临时组成合议庭讨论处理有关事项。

第七条 裁决合议庭的职责是:(一)负责执行准备阶段的工作;

(二)讨论决定下列重大事项:

l、提请对生效法律文书进行再审;

2、不予执行;

3、对妨碍执行行为采取拘留、罚款等强制措施;

4、变更、追加被执行主体;

5、以物抵债;

6、中止、终结执行;

7、其它;

(三)决定办理委托评估、审计、拍卖、变卖;(四)办理执行款物的给付。第八条 实施合议庭的职责是(一)调查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

(二)对被执行人的财产依法采取执行措施;(三)实施裁决合议庭作出的裁决。

第九条 异议审查合议庭的职责是:

(一)对执行异议进行审查;

(二)办理当事人或案外人不服下级人民法院处罚决定而提出的申请复议案件;(三)办理监督、督办、请示、协调案件;

(四)办理下级人民法院认为本院监督意见不当而申请复议的案件;(五)其他事项。

第十条 执行庭庭长的职责是:(一)指定合议庭分工;

(二)监督、指导、协调各合议庭工作;(三)召集、主持执行长联席会议;(四)按本规则批准延长办案期限;(五)审查批准结案;

(六)必要时,担任执行长,主持合议庭讨论重大疑难案

第十一条 执行长(含执行长助理)的职责是:(一)指定案件承办人;

(二)主持合议庭讨论和听证;(三)依职权审核、签发法律文书;

(四)提请执行长联席会议讨论或建议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疑难案件。

第十二条 执行长联席会议由庭长和执行长组成,根据庭长要求讨论有关事项。第三章 立案

第十三条 立案庭对申请执行案件、请示案件、监督案件、协调案件、不服处罚决定申请复议案件负责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在办理立案手续后次日将案件移送执行庭。第十四条 立案庭在对申请执行案件审查立案时,发现应当委托执行的,直接向对方法院办理委托执行手续。

第一节 执行准备

第十五条 执行准备包括以下工作:(一)向双方当事人送达有关文书;(二)审查执行依据;

(三)召集双方当事人谈话,敦促被执行人自觉履行义务;(四)其它。

第十六条 承办人在收到案件之日起三日内,向双方当事人送达《当事人权利义务须知》、向被执行人送达《执行令》和《财产申报表》。

第十七条 承办人在收到案件之日起十日内调阅审判卷宗,审查执行依据,并召集双方当事人谈话。

第十八条 发现执行依据可能有错或应裁定不予执行的,及时提交合议庭讨论。

第十九条 执行准备工作应在收到案件之日起二十日内完成。

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的,由裁决合议庭监督履行。被执行人未按和解协议履行的,及时移送实施合议庭。

发现被执行人有转移、隐匿财产行为的,立即移送实施合议庭处理。

第二十条 承办人应将执行准备阶段的工作情况及对后一阶段执行工作的建议形成书面材料,随卷移送实施合议庭。移送案件时,应制作移送材料清单。

第二十一条 因特殊情况,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执行准备工作的,经执行长同意,提前三日报请庭长批准延长。

第二节 执行实施

第二十二条 承办人应在接到案件之日起三日内拟定初步执行方案。

第二十三条 承办人应调查被执行人的收入、银行存款、有价证券、房地产、车辆、机器设备、债权、知识产权、对外投资及收益等财产,并依法采取执行措施。

第二十四条 遇有本规则第七条第(二)、(三)、(四)项规定事项的,承办人应提出书面意见,经执行长同意后,在二日内向裁决合议庭汇报。

第二十五条 遇有紧急情况,必须立即采取拘留措施的,可在拘留后立即报告庭长、院长补办批准手续。

第二十六条 案件当事人或案外人提出本规则第三十二条规定的异议的,承办人自接到异议之日起二日内向异议审查合议庭汇报。

第二十七条 执行实施阶段的工作,一般应在接到案件之日起二个月内完成。因特殊情况需要延期的,经执行长同意,提前十日报请庭长审批。延长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一个执行裁决

第二十八条 裁决合议庭对实施合议庭提请裁决的重大事项应在三日内讨论决定。情况紧急的,应当日讨论决定。

第二十九条块分割评估、拍卖、变卖被执行财产,或审计其财务状况的,应当向社会公开。公开的时间跨度不得而知少于十日。协商确定,不能协商一致的,由人民法院公开抽签决定。

第三十条 人民法院应在收到评估(审计、鉴定)结果报告书之日起五日内将报告书送当事人。

第三十一条 当事人对评估(审计、鉴定)结果不服的,可在收到结果报告书之日起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异议。人民法院接到异议后,应在五日内召集作出结果的有关机构接受当事人质询;异议成立的,责成其进行补正。

有关当事人拒绝补正,或者当事人对补正结果不服,合议庭审查认为确有理由的,对评估(审计、鉴定)结果不予确认,依本规则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另行委托有关机构重新评估(审计、鉴定)。

第三节 执行异议审查

第三十二条 执行异议包括下列情形:(一)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主张权利的;

{二)当事人对执行裁决不服的(拘留、罚款除外);(三)当事人对执行措施不服的。

第三十三条 执行异议应当书面提出,井提供相关证据。

第三十四条 异议审查合议庭对执行异议的审查除需听证的以外,一般应在接到异议之日起十日内完成。

第三十五条 异议成立的,应立即对有关裁决或执行措施进行纠正;异议不成立的,应在作出审查决定之日起五日内书面驳回异议。

第三十六条 当事人不服处罚决定申请复议的,异议审查合议庭应在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五日内作出决定,并将复议结果通知下级人民法院和当事人。情况紧急的,可以口头通知,但必须在三日内补发复议决定书。第四章 听证

第三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据当事人或案外人申请,举行听证:(一)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主张权利的;

<二)当事人对变更、追加其为被执行人提出异议的;(三)当事人不服中止或终结执行裁定的;(四)其它需要听证的事项。

第三十八条 当事人或案外人申请听证的应及时将卷宗材料移送异议审查合议庭。第三十九条 听证参照民事诉讼庭审程序进行。

第四十条 听证参加人指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异议人,以及他们的代理人。必要时,可以通知证人、鉴定人员、翻译人员参加听证。

第四十一条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听证应当公开进行。

第四十二条 公开听证的,应当公告案由、听证参加人的姓名(名称)、听证的时间、地点。

第四十三条 异议审查合议庭在接到申请听证的有关材料后,应在五日内作出听证决定,同时将《听证通知书》、《执行异议书》等文书送达听证参加入,并告知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以及听证的时间、地点、权利义务等。

确定听证日期应考虑到听证参加人必要的取证及途中时间,一般应在送达上述文书后的七日内举行。听证参加人有正当理由申请延期的,准于延期。

第四十四条 听证申请人无正当理由缺席的,取消听证。

第四十六条 听证结束后,合议庭应及时进行评议,并作出处理:(一)合议庭意见——致或形成多数意见的,可以当即作出裁决;

(二)合议庭意见有重大分歧的,应提交执行长联席会议讨论,在七日内作出裁决。有关法律文书应在裁决之日起五日内送达听证参加入。第四十七条 听证事项简单的,可以由执行员一人独任听证。

第四十八条 异议审查合议庭作出裁决后宗材料退回有关合议庭。第五章 中止执行

第四十九条 裁定中止执行的案件实行单列统计人负责管理、调查、决定恢复执行、采取执行措施。

第五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中上执行(一)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

(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扫义务的;(四)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五)人民法院受理以被执行人为债务人的破产申请的;(六)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

(七)执行的标的物是其他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正在审理的案件争议标的物,需要等待该案件审理完毕确定权属的;

(八)仲裁裁决的;

(九)仲裁裁决的被申请执行人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出不予执行请求,并提供适当担保的。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审或再审的案件,执行机构根据上级法院或本院作出的中止执行裁定书中止执行。

第五十一条 承办人认为应当裁定中止执行的,依本规则规定由裁决合议庭审查决定。第五十二条 申请执行人申请恢复执行,应当提供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

第五十三条 人民法院接到申请执行人请求恢复执行的申请后,应当对其提供的可供执行财产线索及时调查核实。确有财产可供执行的,立即恢复执行;无财产可供执行的,书面通知申请执行人不子恢复执行。

第五十四条 对裁定中上执行的案件应当每三执行人财产状况进行一次调查,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执行。

第六章 执行监督、协调

第五十五条 上级人民法院发现下级人民法院在执行案件中有明显不当的,可以直接立案审查。对基层人民法院的执行案件可以指定其所属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审查。

第五十六条 承办人接到监督案件后,认为有必要的,在接到案件之日起十五日内通知有关人民法院携卷汇报,或要求其在指定期限内审查并书面报告结果

合议庭或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后,承办人在三日内向有关人民法院发出书面监督意见,并告知有关当事人。

第五十七条 下级人民法院对上级人民法院的监督意见有异议的,可在接到监督意见之日起五日内书面申请复议。

案件原承办人应在接到复议申请后二日内将卷宗材料移送异议审查合议庭。异议审查合议庭应在二十日内作出复议决定。

第五十八条 下级人民法院拒不执行上级人民法院监督意见的,上级人民法院可以直接予以纠正并通报批评,直至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第五十九条 上级人民法院可以通知下级人民法院暂缓执行。情况紧急的,可以口头通知,但必须在三日内补发书面通知。暂缓执行的期限不得超过三个月。

第六十条 对下级人民法院难以执行的案件,上级人民法院可以提级执行、指定执行,或者与下级人民法院共同执行。

第六十一条 发生执行争议的,由争议法院自行协调,协调不成的,逐级书面报请上级人民法院协调。

第六十二条 协调不成的,或发函后一个月对方法院未作答复的,应及时报请上级人民法院协调。

第六十三条 上级人民法院接到协调案件后,应在二十日内调阅有关材料或卷宗,或听取有关人民法院的汇报。在合议庭或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后三日内,向有关人民法院发出协调意-见函。

第八章 结案、归档、期限及统计

第六十四条 执行结案的方式为:

(一)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内容全部执行完毕;

(二)裁定终结执行;

(三)裁定不子执行;

(四)当事人之间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并已履行完毕。

第六十五条 执行监督案件在发出监督意见后结案。协调案件在协调取得一致意见,或上级人民法院作出最终处理意见后结案。请示案件在作出批复后结案。对不服处罚决定申请复议的案件在送达复议决定书后结案。

第六十六条 执行案件应在四个月内执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提前十日报请庭长批准,可以延长二个月。

非诉执行案件应在三个月内执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以及前款规定的执行案件超过六个月的,提前十日报清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还需要延长的,层报高级人民法院备案。

第六十七条 执行监督、协调案件应在二个月内办结,请示案件应在一个月内办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提前十日报请庭长批准。

第六十八条 经批准延长办案期限的,承办人应及时报立案庭备案。

第六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办案期限中止,从中止原因消除之日起连续计算:(一)公告或委托评估、审计、鉴定、拍卖、变卖的(二)因发生执行争议正在协调处理的;(三)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正在履行的;(四)中止、暂缓执行的。

第七十一条 书记员应在结案后三个月内将案卷归档。

第七十二条 执行案件统一由执行庭负责统计 第九章附则

第七十三条 各级人民法院执行庭庭长组织、监督本规本规则由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负责解释。

本规则自下发之日起试行。

第五篇:关于广东省法院案件审理流程管理规

广东省法院案件审理流程管理规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立案管理

第三章 管理

第四章 保全管理

第五章 调查管理

第六章 排案管理

第七章 送达管理

第八章 审限管理

第九章 庭前准备管理

第十章 开庭与评议管理

第十一章 宣判与结案管理

第十二章 案卷归档管理

第十三章 案件移送管理

第十四章 责任追究

第十五章 其他事项

第十六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审判管理工作,保障案件审理公开、公正、有序、高效地进行,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案件审理流程管理是指人民法院的专门机构对各类案件在立案、送达、案件排定、开庭、审限跟踪、案卷归档、案件移送、执行等审理过程中的不同环节所进行的管理。它是人民法院根据审判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确定管理职能,明确管理分工,规范管理程序,落实管理责任的活动。

案件审理流程管理实行立案庭统一管理,立案庭与相关审判业务庭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监督、协调运作的原则。

第三条 各类案件的立案、诉讼费收取、财产保全、证据保全、案件排定、调查取证、送达、笔录制作、审限监督、案卷归档、案件移送等管理工作由立案庭负责。

对各类案件的开庭、评议、裁判文书制作、办理提请审判委员会讨论、宣判等审判事务工作由各审判庭负责。

第二章 立案管理

第四条 各类案件的起诉、上诉(抗诉)、申请执行、委托执行、再审申请(申诉)、国家赔偿申请以及诉前及立案阶段的财产和证据等保全申请的受理,统一由立案庭的程序法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查决定是否立案。决定立案的各类案件由立案庭统一编立案号。

案件移送到审判庭后提出的财产和证据等保全申请由审判庭受理。

第五条 审查立案应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第六条规定的期限内作出决定。

经审查,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向当事人说明理由,劝其撤回起诉材料;当事人仍坚持起诉的,应当在前款规定的期限内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

对不属本院管辖或者被告人不在案的公诉案件,应当将案件退回公诉机关。

第六条 决定立案的,应填写立案登记表,办理立案审查批准手续,编案号,载明决定立案的时间。立案后的次日应进行案件排定,并将诉讼材料移交审判庭。

第七条 立案庭对再审申请(申诉)是否符合受理条件进行审查。

受理再审申请(申诉)条件包括下列内容:

(一)申请人的主体资格是否符合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

(二)再审申请或者申诉的判决或裁定是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

(三)当事人是否提出了该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有错误的依据和理由;

(四)民事案件的再审申请是否在判决或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两年内提出;

(五)依照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该申请(申诉)是否由本院审查;

(六)申请(申诉)必备的文书和材料是否齐全。

第八条 再审申请经审查不符合受理条件的,直接向申请人发出《不予受理再审申请(申诉)通知书》。

经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予以受理登记,向申请人发出《受理再审申请(申诉)通知书》。受理后三个工作日内应进行案件排定,并将再审申请(申诉)材料移送审判监督庭。

第九条 审判监督庭对再审申请(申诉)进行实体审查并决定是否调卷。

经审查决定不予再审的,直接向申请人发出《驳回再审申请(申诉)通知书》;经审查决定再审的,到立案庭进行再审案件立案登记。

第十条 下列再审案件,由立案庭立案登记,于裁定书、抗诉书送达当事人后二个工作日内进行案件排定,并移送审判监督庭再审:

(一)上级法院裁定指令再审的案件;

(二)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抗诉的案件。

第十一条 本院院长直接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后决定再审的案件,由立案庭立案并经主管院长审核后,直接制作再审裁定书,并于裁定书送达后二个工作日内进行案件排定并移送审判监督庭再审。

第十二条 赔偿申请,由立案庭审查决定是否立案。

不服经过公、检、法及监狱管理等部门作出的赔偿决定向赔偿委员会申请赔偿的案件;由立案庭立案后移送赔偿委员会,由赔偿委员会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

申请人向本院申请赔偿,本院已确认违法的,由立案庭立案后移送本院赔偿委员会以本院的名义办理;本院未确认违法的,由立案庭移送本院有关部门以本院名义作出处理。

第三章 管理

第十三条 移送审判庭或执行庭前,诉讼费、保全费及应由当事人负担的其他诉讼费用和申请执行费用的核算、预收、缓交、减交、免交诉讼费的报批或审批手续,由立案庭的程序法官负责办理,并报其主管院长审批。

案件移送审判庭或执行庭后,诉讼费用、保全费用、执行费用的核算、预收、缓交、减交、免交的报批或审批手续,由审判庭或执行庭办理,并报其主管院长审批。

应由当事人负担的其他诉讼费用的范围依照《(人民法院诉讼费收费办法)补充规定》第一条确定。

第十四条 经审查符合起诉或保全条件的,原告预交足额的案件受理费或申请保全费后,方能批准立案。经批准同意缓、减、免交诉讼(保全)费的除外。

第十五条 当事人缓交诉讼费的应当予以立案,并将案件移送审判庭审理,由跟案书记员负责督促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交纳。逾期未经批准又不交纳的,按撤回起诉或上诉处理。

第十六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规定》第(三)条规定的,人民法院可以进行司法救助,根据当事人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准许其缓交、减交或者免交诉讼费用。

第十七条 经济纠纷案件中的犯罪案件、发回重审案件发回重审后原审时未上诉一方提出上诉及再审案件(有新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的收费,依照《(人民法院收费办法)补充规定》第五条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办理。

第四章 保全管理

第十八条 财产或证据等保全申请,应当组成合议庭审查,经合议后作出裁定。

第十九条 当事人在起诉前或者案件尚未移送至审判庭之前申请诉前或诉讼财产、证据保全的,或对保全裁定不服申请复议的,由立案庭审查并作出裁定或决定,并由立案庭执行。

第二十条 案件移送审判庭后当事人提出诉讼保全申请或对保全裁定不服申请复议的,由审判庭审查并作出裁定或决定,并由审判庭执行。

第二十一条 在本院二审程序中当事人申请诉讼保全或解封的,或者对一审期间所作的保全或解封裁定不服申请复议的,由立案庭或审判庭参照本规程第十九条、第二十条规定作出裁定或决定。

第五章 调查管理

第二十二条 民事、行政案件的当事人在开庭前向法院申请调查取证的,或者主审法官及合议庭认为需要由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的,均由立案庭的调查法官负责,必要时主审法官或合议庭其他成员亦可参加。

第二十三条 调查取证必须严格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范围、程序的有关规定,全面、客观地进行。超出规定范围的,不予调查,并将原因或理由告知申请调查的当事人和委托调查的主审法官或合议庭。

第二十四条 当事人因客观原因无法自行收集证据,要求法院调查取证的,或者要求法院委托有关部门鉴定、勘验、审计的,应向主审法官提交《调查取证申请书》或者《鉴定、勘验、审计申请书》,注明调查取证的目的、线索、事项和内容,由合议庭审查决定。确实需由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的,由主审法官填写《调查取证委托书》或《鉴定、勘验、审计委托书》,交立案庭调查法官办理。

第二十五条 民事、行政案件审理过程中,主审法官或合议庭认为需调查收集证据的或需委托有关部门鉴定、勘验、审计的,应填写《调查取证委托书》或鉴定、勘验、审计委托书,写明调查取证的目的、线索、事项及具体内容和要求,交立案庭调查法官办理。

第二十六条 立案阶段和案件审理期间,需委托有关部门评估的,暂由执行庭负责。有关手续按本规程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二十七条 立案庭的调查法官在收到主审法官或合议庭提交的《调查取证委托书》及由当事人填写的《调查取证申请书》后决定进行调查的,应在决定调查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开始调查取证。调查取证结束后,应于二个工作日内将调查结果送交委托调查的法官或跟案书记员签收。

第二十八条 立案庭或执行庭接受鉴定、勘验、审计、评估委托的,应当在收到委托书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与有关部门办理委托手续。立案庭或执行庭在收到有关部门的结论书后,应在二个工作日内送交主审法官或者跟案书记员签收。

第六章 排案管理

第二十九条 排案管理是指由专门的机构或人员确定审理或执行案件的主审法官及其合议庭成员,确定跟案书记员,确定开庭审理、询问当事人或听证的时间,确定开庭审理、询问当事人或听证的法庭的案件排定管理活动。

一审、二审、再审申请申诉的审查及再审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以及执行案件,均实行案件排定。

排案管理工作由立案庭的程序法官负责。

第三十条 立案庭的程序法官应在立案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进行案件排定。

第三十一条 排定主审法官或执行法官,依照审判庭主审法官或执行庭执行法官的排案顺序与所收案件的编号顺序依序排定的原则进行。个别大案、要案报庭长或主管院长批准可专门排定。

因合议庭成员遇有依法律规定需要回避的,或因岗位调整及较长时间暂离工作岗位等原因需要变更案件排定的,由审判庭庭长或执行庭庭长签发变更审判法官或执行法官通知书,并及时通知立案庭对相关案件重新排定。

本条规定的大案、要案是指在全省或本地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群体性案件、敏感性案件等。

第三十二条 首次开庭日期按下列情况确定:

(一)一、二审刑事案件,应自立案之日起二十日内开庭。

(二)民事、行政一审案件,应自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开庭;二审案件自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开庭或询问当事人。

(三)涉外民事、涉外行政案件开庭的时间可以比照前项规定适当延长,但不得超过立案后九十日,特殊情况除外。

(四)再审申请申诉的审查听证应在受理申请申诉后的三个月内举行。各类再审案件的开庭排定适用同类一、二审案件的排定方法。

第三十三条 开庭日期确定后二个工作日内,立案庭的法官应当填写庭审安排表,将案卷移交跟案书记员。跟案书记员在收到案卷后五日内向公诉人、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等诉讼参与人发送出庭通知或开庭传票等法律文书,并在发送工作完成后的二个工作日内,将案件移送主审法官。

跟案书记员负责对该案卷的全程管理,直至案卷归档或案件移送上级法院。

第三十四条 公开审理的案件,当事人名称、案由、开庭时间、审判法庭等信息,在开庭前三日由跟案书记员安排公告。有关部门应当积极配合公告的相关工作。

第三十五条 因当事人申请及其他特殊原因需变更开庭日期的,由主审法官提出,经审判庭庭长审核同意后,向立案庭提交《变更开庭日期通知书》,由立案庭重新确定开庭日期。重新开庭的日期确定后三日内,由跟案书记员安排,将变更情况通知诉讼参与人及有关部门。

第三十六条 需再次开庭的,由主审法官向立案庭提交《再次开庭通知书》,立案庭收到再次开庭通知后按下列情况确定再次开庭日期:

(一)因被告方提出反诉或者需要追加当事人的,在受理反诉或决定追加当事人之日起十五日内再次开庭。

(二)因鉴定、勘验、审计、评估或者其他原因中止审理而休庭的,在收到有关部门的结论或者决定恢复审理之日起十日内再次开庭。

(三)因需调查证据而休庭的,在调查工作结束后的十日内再次开庭。

(四)当事人有正当理由未到庭或者在规定时间内未能结束庭审的,在首次开庭时间后十日内再次开庭。

第三十七条 合议庭当庭直接确定再次开庭或宣判日期的,应当在休庭前明确告知各方当事人,当庭送达开庭传票、通知,并及时将需再次开庭的时间通知立案庭,由立案庭对审判法庭作出安排。

第七章 送达管理

第三十八条 诉讼文书的送达工作由跟案书记员负责。

跟案书记员负责备好应当送达的诉讼文书和填妥送达回证;负责将有关送达文书和送达回证直接交付有关的送达人员;负责从有关送达人员处收回经签收的送达回证归卷。

第三十九条 民事、行政案件裁判文书可由跟案书记员直接送达当事人。

重大刑事案件,案件性质敏感或影响大、当事人人数众多或情绪不稳定、送达时有可能引发事端的民事、行政案件,跟案书记员直接送达时,由法警负责维持秩序和安全保卫。

第四十条 向起诉、应诉、上诉、被上诉方送达诉讼文书,应在七个工作日内发送。

诉讼过程中追加当事人的通知书等与之相关的答辩状、反诉状等诉讼文书,应当在决定追加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发送。

第八章 审限管理

第四十一条 审限管理是指由专门的管理机构依据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有关案件审理期限的规定,对案件审理和执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及其期限进行跟踪、警示和督办的管理活动。

审限管理由立案庭的程序法官负责,各审判庭、执行庭应积极协助和配合。

第四十二条 主审法官、执行法官及跟案书记员应依照各自的工作范围,将每件案件的批准延长审限、评议、宣判、送达、保全、执行、归档的日期等有关审限的信息情况,于工作实施或完成的当日输入计算机。

第四十三条 审理案件应当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结案,执行案件应当在立案后六个月内结案。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结案的,应当申请延长审限,书面说明理由,并拟定结案的时间,经庭长审核报主管院长批准后输入电脑,送立案庭备案。

第四十四条 对审限届满前十五日尚未审结的案件,由立案庭向审判庭发出《案件催办通知书》。因特殊原因不能如期结案的,主审法官应当在审限届满前五日内办理延长审限的手续。首次延长审限后仍不能按期结案,需向上级法院申请延长审限的,应在首次延长期届满前十日内办理申请手续。未能如期结案又未办理延长审限手续的,由立案庭发出《限期结案督办令》。主审法官接到《限期结案督办令》,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审结案件。

第四十五条 下级法院向本院申请延长审限的,由立案庭受理并作出决定。

第四十六条 立案庭每月初以书面包括列表形式对上月所排定案件的审限执行情况向主管院长及有关审判庭或执行庭进行通报。

第四十七条 委托鉴定、勘验、审计、评估的期间,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审限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的规定不计算在案件审理期限内。

第九章 庭前准备管理

第四十八条 庭前准备管理是指在一审民事、行政案件开庭审理前,对与庭审内容有直接关系的诉讼请求和证据部分,提出要求、安排交换、进行整理和核对等庭审准备活动所进行的管理。主要包括:要求当事人明确诉讼请求和限期举证;安排当事人交换证据材料;主持诉讼请求和证据的核对。

第四十九条 要求当事人明确诉讼请求和限期举证由立案庭的程序法官负责;安排当事人交换证据材料由跟案书记员负责;主持诉讼请求和证据核对由主审法官负责。

第五十条 立案庭的程序法官在决定立案后应将案件受理通知书、应诉通知书、当事人诉讼须知和举证须知一并交跟案书记员,由跟案书记员送达当事人。

第五十一条 当事人确因不可抗力的原因不能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但在开庭前具备提交条件的,必须填写证据清单提交跟案书记员,由跟案书记员在二个工作日内向主审法官移送。

第五十二条 一审民事、行政案件在开庭前,所有证据材料的副本都应由跟案书记员安排交由对方当事人查阅并收取。

第五十三条 跟案书记员收到当事人认为已提供的全部证据材料后,应填妥《证据材料副本交换清单》,并备齐需交换的全部证据材料副本。

第五十四条 证据材料副本交换由跟案书记员负责,也可委托收转诉讼资料的书记员负责。

证据材料副本交换时,只要一方当事人到场即可进行。书记员应将《证据材料副本交换清单》和全部证据材料副本交予到场当事人查阅并收取。当事人查阅收取后应在《证据材料副本交换清单》上签名并交回交换清单。

未到场交换证据材料副本的当事人,跟案书记员应将对方当事人的全部证据材料副本和《证据材料副本交换清单》邮寄送达该当事人。收到证据材料副本的当事人应在《证据材料副本交换清单》上签名后将交换清单交回法院。

所有证据材料副本经各方当事人按前款规定程序进行完毕,证据材料交换工作方告完成。

第五十五条 一审民事、行政案件在开庭前,根据案情需要,可对当事人提出的诉讼请求和提交的证据进行核实、整理、确定,固定各方提交的证据,固定诉讼请求和争议的焦点。

第五十六条 核对诉讼请求和证据的提议可由主审法官或当事人提出。

第五十七条 是否需要进行诉讼请求和证据核对,由主审法官决定。诉讼请求和证据核对一般适用于下列情形:

(一)案情复杂、法律关系不清晰;

(二)当事人诉讼请求或答辩内容混乱、争议焦点不明确;

(三)当事人诉讼请求不明确,提交的证据不规范。

第五十八条 诉讼请求和证据核对,由主审法官主持,并应在本院固定的场所进行,双方当事人应同时到场。

第五十九条 诉讼请求和证据核对不同于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当事人之间不需进行质证和辩论,只需对对方提供的每一份证据的真实性表示认可或不认可,并明确表达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或反诉请求。

第六十条 诉讼请求和证据核对应制作《诉讼请求和证据核对表》,并由当事人填写,明确双方有争议部分和无争议部分,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名确认。主持者对诉讼请求和证据核对资料进行整理后签字,并将全部资料分送合议庭其他成员。

第六十一条 在诉讼请求和证据核对过程中,原告可以变更诉讼请求和申请撤诉,被告可以提出反诉,双方可以和解。

双方同意和解的,由主审法官主持调解。

第十章 开庭与评议管理

第六十二条 审判长负责组织和主持开庭与合议庭评议活动,并对本合议庭各主审法官的案件审理程序负有组织、监督和督办责任。

第六十三条 合议庭成员在一定时期内应相对固定。重新组合应及时通知立案庭。

第六十四条 庭审活动由审判长主持,合议庭其他成员必须参加。询问当事人、听证等审判活动可以由案件的主审法官一人出席并主持,书记员一人做记录。

书记员不得主持或参与前款所列任何审判活动。

第六十五条 具备合议条件的案件,应在开庭后十日内评议。主审法官应主动向审判长提出评议要求,审判长应及时安排。超过十日未提请合议的,主审法官应书面说明理由。

第六十六条 案件评议后,主审法官应在十日内制作裁判文书,并由审判长按规定决定是否直接签发。案件需逐级呈送审判长、副庭长、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主管院长审核、签发的,每个审核或签发环节不得超过五个工作日。若延长审核或签发时间的,审核人或签发人应书面说明理由。

第六十七条 需提请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案件,主审法官应于有关领导签署提请讨论意见之日起二日内,将经签署的报告报送审委会秘书安排讨论议程。

第六十八条 审判委员会讨论时间按领导签署提请讨论的日期先后顺序排定。第一次讨论的时间应安排在报送讨论之日起一个月之内。个别案件因特殊原因需先行安排讨论的,应书面说明原因,由庭长报主管院长审核后,交审判委员会秘书调整。

第六十九条 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应通知审理该案的主审法官、审判长或主管庭长、主管院长出席或列席会议。讨论经本院终审裁判的审判监督案件,还应通知作出原终审裁判的主审法官、审判长或主管庭长、主管院长出席或列席会议。

第十一章 宣判与结案管理

第七十条 判决应当向当事人宣判。宣判的日期为结案日期。分别宣判的,以最后宣判的日期为结案日期。送达宣判的,以最后送达当事人的日期为结案日期。

第七十一条 案件审结日期为本案最后一份裁判文书的签发日期。

第七十二条 由合议庭直接裁判并由审判长签发裁判文书的案件,应当在合议后十五个工作日内审结。合议庭作出裁判并由庭长或主管院长签发裁判文书的,应当在合议后二十个工作日内审结。由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并由庭长或主管院长签发裁判文书的案件,应当在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后二十个工作日内审结。

第七十三条 当庭宣判的案件,刑事案件必须在宣判后的五个工作日内、其他案件必须在宣判后十个工作日内向被告人或者当事人发送裁判文书。

第七十四条 定期宣判的案件,应当在案件审结后十个工作日内宣判或发送裁判文书。

第七十五条 经当事人或经当事人授权的代理人签字的送达回证由跟案书记员负责归卷。

第七十六条 裁判文书经最后签发即为审结,案件审结后由跟案书记员填写审结卡,送主审法官签名,经庭长确认,并输入电脑。

最后一份送达回证归卷后,由跟案书记员填写结案卡,送主审法官签名,经庭长确认,并输入电脑。

第十二章 案卷归档管理

第七十七条 已结案卷的装订和归档工作,由跟案书记员负责,在最后一份送达回证归卷后十日内完成案卷的装订工作。

第七十八条 案卷应自判决生效之日起三个月内归档;上诉、抗诉、死刑复核或者上级法院提审的案件,案卷自收到上级法院退回之日起一个月内归档。

第七十九条 档案管理部门对归档的案卷,应当在十个工作日内验收完毕。验收不合格退回的案卷,跟案书记员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修补完毕并送档案管理部门。

第八十条 未审结案件的案卷不得调取或借阅。对已结案但尚未归档,且未超过归档期限的案卷,上级法院或者本院有关部门需调取或借阅时,应直接到档案管理部门办理调卷或借卷手续。由档案管理部门向主办案件的审判庭或主审法官发出《归档通知书》,跟案书记员在接到《归档通知书》后,必须于五个工作日内办理归档。档案管理部门收到案卷后,于三个工作日内验收完毕,并提供给调卷的上级法院或者本院的有关部门使用。

第十三章 案件移送管理

第八十一条 本省各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一审案件移送上诉的,向本院立案庭移送案件。本院一审案件上诉最高人民法院或移送其他法院的,由跟案书记员负责移送。

第八十二条 民事、行政案件当事人提出上诉并已预交上诉受理费的,或者刑事案件被告人提出上诉的,跟案书记员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五个工作日内,向公诉机关或者相关当事人发送上诉状副本,并在上诉答辩期满五个工作日内,完成案卷的装订和案件的移送工作。

第八十三条 上诉、抗诉、死刑复核或上级法院提审的案件及案卷的移送由跟案书记员负责。

第八十四条 案件移送应按照上级法院的规定备齐各项案卷材料及上诉状、答辩状等有关材料。

第十四章 责任追究

第八十五条 违反本规程规定的,应视情况情节追究有关人员的相应责任。

第八十六条 追究责任的形式包括:口头警告;通报批评;责令写出书面检查;扣发奖金;降低岗位责任制考核等级;行政、纪律处分等。

第八十七条 本院各部门及其他工作人员发现有违反本规程需追究责任的,应及时报告本院监察室,由监察室作出处理。处理结果送政治部门备案,并报告受处理者的主管院长。

第十五章 其他事项

第八十八条 案件审理过程中,主审法官合议庭其他成员,不得会见案件当事人。

案件审理过程中,当事人的来访、来信、来电或递交有关的诉讼资料以及有关部门对案件情况的反映等,由跟案书记员负责接收、接待和记录,并于二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情况和收取的材料向主审法官汇报和移交,由主审法官在《案卷材料移送登记表》上签名。'

第八十九条 诉讼中群体性案件和有矛盾激化迹象的案件,当事人来访,需要紧急处理的,由审判庭庭长安排主审法官等二人以上出面接待当事人,并做好教育疏导工作。

第九十条 诉讼过程中律师阅卷的安排和接待工作,由跟案书记员负责。案卷已经移送主审法官的,由跟案书记员向主审法官借取案卷,安排律师在指定的场所阅卷。律师阅卷后,跟案书记员应当及时将案卷归还给主审法官。

第九十一条 外地法院委托调查、宣判的,由立案庭负责办理。委托送达的,由立案庭登记后交法警队送达。委托执行的,由立案庭立案后移送执行庭执行。

第九十二条 本规程中所涉及的保全、送达、调查、开庭、宣判、公告等项工作,法警队等有关部门应当给予积极协助和配合。

第十六章 附则

第九十三条 本规程规定的期间,均从次日起算。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

第九十四条 本规程自二00一年七月一日起实施。之前本院下发的规定或文件与本规程相抵触的,以本规程规定为准。本规程与有关法律、法规或司法解释相抵触的,依照法律、法规或司法解释执行。

第九十五条 本规程涉及本省各级法院案件审理流程管理工作的,有关法院应当参照本规程执行。

第九十六条 本规程由本院审判委员会解释。

发布部门:广东省其他机构 发布日期:2001年06月29日 实施日期:2001年07月01日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你好哦啊,

下载人民法院执行案件流程管理规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民法院执行案件流程管理规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执行案件信访工作流程[5篇范文]

    执行案件信访工作流程 为了依法保护执行申诉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畅通执行申诉渠道,规范执行申诉信访秩序。根据执行申诉信访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重庆市高院《关于办理......

    人民法院案件审判流程管理工作规则范文大全

    XX县人民法院案件审判流程管理工作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我院案件审判流程管理工作,促进和实现案件审理在程序上的公平、公正,根据有关法律、司法解释和省、市......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案件流程管理规定(5篇材料)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案件流程管理规定(试行) (2002年11月18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我院执行工作的管理,提高执行效率和执法水平,保护当事人的合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案件若干期限的规定》

    最高院规定严格执行案件办理期限来源: 作者: 日期:2011-03-23 我来说两句 (0条) 复制链接 字号: 小 中 大 推荐栏目: 执行法规 执行文书 执行常识 律师在线 律师法律咨询自1日起......

    2010年度人民法院十大经典案件(范文)

    2010年度人民法院十大典型案件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1-1-6 9:11:15 来源:人民法院报 本报评出2010年度十大典型案件 本报北京1月5日讯 (记者 韩 芳)由本报编辑部......

    关于对人民法院非诉行政执行案件的几点认识(大全5篇)

    非诉行政执行案件是指由行政机关作出的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享有权利的一方当事人在规......

    执行案件授权委托书

    授权委托书 委托人:住所地: 受委托人: 工作单位: 职务: 联系方式: 受委托人: 工作单位: 职务: 联系方式: 现委托上列受委托人在 与 买卖合同纠纷执行一案中,作为我(单位)参加执行的委......

    2010年度人民法院十大典型案件

    2010年度人民法院十大典型案件.txt女人谨记:一定要吃好玩好睡好喝好。一旦累死了,就别的女人花咱的钱,住咱的 房,睡咱的老公,泡咱的男朋友,还打咱的娃。2010年度人民法院十大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