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徽省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实施案件分段集约执行流程管理细则
安徽省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实施案件分段集约执行流程管理细则(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执行实施行为,加强执行实施权的监督与制约,提高执行工作效率,确保公正高效地实现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内容,全力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建立公开、公正、廉洁、高效的执行工作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案件流程管理的若干规定(试行)》等有关规定,结合我院执行工作实际,制定本细则。
一、总则
第一条 执行实施权的行使遵循公开、公正、廉洁、高效的原则,加强对执行行为的内部监督,规范执行实施的各个环节。
第二条 执行实施流程管理实行分段集约执行与承办法官负责制相结合,特殊案件特别处理的原则。
第三条 坚持执行公开原则。执行流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情况和信息,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均应当向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公开。
第四条 坚持和解优先原则。执行人员应当将和解理念贯穿于执行各环节,促进和谐执行,维护社会稳定。
第五条 执行流程实施信息化管理。案件的立案信息、执行各进程信息、执行结果信息等均在案件管理系统中予以纪录,并允许当事人查询案件进程。
第六条 执行中的重大事项实行合议制。
二、执行实施权配置
第七条 执行实施权具体分解为:执行启动、财产集中调查与控制、案件处置、异议审查、综合结案审查、恢复执行审查,分别由执行启动组、财产查控组、案件处置组、裁决组、综合结案组负责实施。
(一)执行启动组负责收案及恢复执行登记、初步审查、当事人信息录入、分案、通知进行财产调查、委托外地法院执行案件的管理等执行启动工作。
(二)财产查控组负责统一查找和控制被执行人的财产。
(三)案件处置组负责对各类实施案件依法进行执行。承办法官是案件的直接责任人。
(四)裁决组负责审查执行异议、案外人异议、不予执行申请等,并作出相应裁定。
(五)综合结案组负责审查各类执行案件是否符合结案标准、监督各类案件执行进程和执行质效等工作。
三、执行启动
第八条 执行启动组收到立案庭移转的执行案件后,应当在3日内完成收案登记、信息录入和初步审查工作。
第九条 案件经初步审查,按以下方式进行处理:
(一)不符合立案条件的,退回立案庭处理;
(二)符合立案条件的,立即将案件分至案件处置组具体承办法官。被执行人属于本地的金钱给付案件,应同时移送立案审批表、生效法律文书副本至财产查控组进行财产查控,查控组负责人应当在收案登记簿上签名,签名之日即为查控工作启动时间。
第十条 中止执行案件需恢复执行的,由执行启动组进行恢复执行登记;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需恢复执行的,送立案庭按照新收案件进行立案登记。
第十一条 委托省内其他法院执行的案件,由执行启动组进行案件序号登记;委托外省法院执行的案件,由处置组承办法官提出,执行启动组负责办理,委托案件应当建立台帐。
四、被执行人财产集中调查和控制
第十二条 财产查控组负责查控被执行人的财产。组长可根据财产线索的地域范围、协助义务人的分布等情况,按照工作总量平衡兼顾效率优先的原则,在全组内统筹分配工作。
第十三条 财产集中查控工作,应当在查控工作启动之日起10日内完成。却因案情复杂,报局长批准,可适当延长。
第十四条 查封、扣押、冻结裁定,由财产查控组内设的合议庭合议制作并实施,裁定由处置组承办法官负责向双方当事人送达。
第十五条 被执行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执行人员应当采取下列查控措施并形成材料附卷:
(一)到被执行人所在地房产管理部门查询其所有的房产情况,并采取控制措施;
(二)到被执行人所在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查询其所有土地使用权情况,并采取控制措施;
(三)到被执行人所在地车辆管理机关查询其所有的车辆,并采取控制措施。有证据表明被执行人拥有农用机械、船舶的,应当到农机监理或船舶管理机关进行查询,并采取控制措施;
(四)到被执行人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询被执行人注册登记信息,调阅被执行人登记档案查询被执行人的对外投资情况,并采取控制措施;
(五)到人民银行查询被执行人开户信息,到开户的金融机构查询其资金情况,并采取控制措施;
(六)根据申请执行人提供的财产线索进行查询,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第十六条 被执行人是自然人的,执行人员应当采取下列查控措施并形成材料附卷:
(一)到被执行人住所地的房产管理部门查询其所有的房产情况,并采取控制措施;
(二)到被执行人住所地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查询其所有的土地使用权情况,并采取控制措施;
(三)到被执行人住所地的车管部门查询其所有的车辆情况,并采取控制措施;
(四)到被执行人住所地的人民银行查询被执行人开户信息,到开户的金融机构查询其资金情况,并采取控制措施;
(五)到被执行人住所地的村委会、司法所或居委会调查其财产状况,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六)根据申请执行人提供的财产线索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第十七条 对被执行人的房产、土地、车辆、设备等财产进行调查时,执行人员应当查清其权属状况和有无抵押、出(预)售等涉及第三人利益的情况。调取有关资料,制作调查笔录,获取相关部门的回执。
第十八条 对不动产的查封,执行人员应当在登记部门办理查封手续,并在查封财产上加贴封条,到财产所在地张帖查封公告,特殊情况不便张贴的除外。
第十九条 对机动车辆的查封,执行人员应当在登记部门办理查封手续。扣押车辆应当指定保管人,并在扣押清单中注明车辆行驶公里数、外观等自然状况,由被执行人签字确认。
第二十条 冻结有限责任公司股权,执行人员应当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股权所在公司办理查封登记手续,禁止股权所在公司向被执行人支付股利。案件处置组承办法官应通知被执行人查封的情况。
第二十一条 冻结被执行人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执行人员应当在登记结算机构或托管股票的证券公司办理冻结手续。冻结股票数额不足以清偿的,执行人员可以继续冻结与被执行人股票账户对应的资金帐户。案件处置组承办法官应将冻结情况通知上市公司及被执行人。
冻结未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应当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股票所在公司办理查封登记手续,禁止股票所在公司向被执行人支付股利,并可以扣押被执行人持有的股票凭证。
第二十二条 对被执行人股票、股权和被执行人享有的专利权、注册商标专用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进行冻结时,应当在协助执行通知书中明确不得转让、质押等内容。
第二十三条 被执行人财产系轮候查封,执行人员应当对在先查封情况进行了解,并取证入卷。
第二十四条 查封、扣押财产的价值应当与被执行人履行债务的价值相当,禁止明显超标的查封、扣押。查封、扣押财产时应考虑到被执行人及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防止矛盾激化。
第二十五条 需异地进行财产查控的案件,可视情况采取委托查控、财产查控组派员协同处置组承办法官前往查控、处置组承办法官自行前往查控。
第二十六条 财产查控工作完成后,应当在《财产查控表》中整理和汇总查控结果,《财产查控表》一式两份,由处置组承办法官审查签收后,一份随同查控材料交处置组承办法官,一份由查控组留存备案,每年装订成册。
第二十七条 处置组承办法官经审查,认为查控内容有遗漏或者手续不完备的,可要求查控组完善。如发生争议,双方协商解决;无法协商解决的,报请局长协调处理。
五、案件处置
第二十八条 案件处置组负责对各类执行实施案件依法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不间断的处置,直至结案。具体承办法官是案件的直接负责人。
第二十九条 承办法官接收分案后,应当在3日内完成下列工作:
(一)审查案件,制作阅卷笔录;
(二)约谈申请执行人,告知执行风险,了解被执行人财产情况,同时做好和解工作;
(三)制作并向被执行人送达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被执行人在异地或立即发出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将产生不利于案件执行效果的,可在财产查控完毕后,与查控阶段的裁定一并送达。
第三十条 已被控制的银行存款或者其他资金,如无异议或异议已经处理完毕,应当及时采取扣划措施;因双方正在协商,申请执行人书面申请暂缓扣划的,也可以暂缓扣划。但暂缓期限不得超过冻结之日起30日。
第三十一条 已被控制的金钱以外的其他财产,应当及时送交本院司法鉴定处办理委托评估、拍卖事宜;因双方正在协商,申请执行人书面申请暂缓评估、拍卖的,也可以暂缓,但暂缓期限不得超过查封、扣押、冻结之日起30日。
第三十二条 财产查控组未能在规定的期限内交接《财产查控表》的,案件处置组承办法官应当主动联系财产查控组负责人,确有必要,可提请综合结案组督办。
第三十三条 案件执行情况及查控被执行人财产情况,应当及时告知申请执行人,申请执行人提供新的财产线索的,承办法官应当在5日内采取补充调查措施并及时对财产予以控制、处分,情况紧急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
第三十四条 在案件处置过程中,下列重大事项由案件处置组的合议庭讨论决定并实施:
(一)变更、追加被执行主体;
(二)执行担保审查;
(三)暂缓执行;
(四)多名债权人的参与分配方案;
(五)重大执行活动的方案和应急预案;
(六)采取罚款、拘留、搜查、强制迁出等强制执行措施;
(七)裁定中止执行、终结执行或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八)拍卖、变卖保留价的确定;
(九)启动执行联动机制;
(十)实施特困救助;
(十一)结案;
(十二)其他需要讨论决定的事项。
第三十五条 执行依据确定恢复原状、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履行特定行为的执行,由案件处置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对于可替代履行的行为,被执行人有能力履行而不履行,承办法官应当自执行通知书指定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15日内委托相关单位或人员代为履行,由此产生的费用和迟延履行金应当责令被执行人在10日内支付。拒不支付的,转化为对被执行人财产的执行程序,承办法官应在5日内通知查控组负责人,启动财产查控程序。
(二)对于不可替代履行的行为,被执行人有能力履行而不履行,承办法官应当自执行通知书指定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15日内对被执行人采取训诫、罚款、拘留等制裁措施。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迟延履行金连续计算至行为全部履行完毕止,被执行人应当自行为全部履行完毕之日起10日内支付,拒不支付的,转化为对被执行人财产的执行程序,承办法官应在5日内通知查控组负责人,启动财产查控程序。
第三十六条 执行依据确定交付特定标的物的,案件处置组应当自执行通知书指定的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30内强制交付该特定标的物。
第三十七条 执行依据确定交付的特定标的物灭失或已经被合法转让的,案件处置组应当自上述事实确定之日起10日内,根据申请执行人的申请,送交本院司法鉴定处办理对该特定物的估价事宜,按照特定物的估价,转化为对被执行人财产的执行程序,承办法官应在5日内通知查控组负责人,启动财产查控程序。
第三十八条 被执行人或被执行财产在异地须委托执行的,承办法官应在收到案件后7日内备齐委托相关材料,送交执行启动组办理委托执行手续。启动组应当在3日内报送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案件委托执行后,两个月内受托法院未回复执行结果的,应当向受托法院发出催办函;六个月内仍未执行完毕或者仍未回复执行结果的,应当再次向受托法院发出催办函,并提请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商请受托法院所属高院督促执行。
第三十九条 案款到达本院执行款专户后,承办法官应在5日通知申请执行人办理转款手续,特殊情况不宜支付的除外。
转款金额100万元以内的由局长审批;100万元至300万元的,层报主管院长审批;300万元以上的层报院长审批。
发放执行款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扣除执行费用。
第四十条 结案应经合议庭合议并报综合结案组审批。依法应予终结、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案件,经合议庭合议并报综合结案组审批后,承办法官制作并送达裁定书。
第四十一条 执行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结案;非诉执行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结案。在法定期限内无法执结,确有必要延长执行期限的,应依照法定程序申请延期。
第四十二条 承办法官应当将案件的信息及时、完整地录入案件管理系统。
六、异议审查
第四十三条 对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的执行异议、案外人提出的异议、被执行人提出不予执行的申请,由裁决组在收到书面异议或申请15日内,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相应裁定。
第四十四条 审查期间不停止对被执行人财产的查控工作。是否停止财产的处分,依据法律结合案件实际情况确定。
七、综合结案
第四十五条 综合结案组负责对各类执行案件进行时限监督、案件督办、不定期通报和结案审批等工作。
第四十六条 查控工作超期未能完成或者案件超期未结的,综合结案组应要求承办人作出说明,并视情进行督办和通报。
第四十七条 各类执行案件结案应符合以下结案条件:
(一)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内容全部执行完毕的案件,卷宗中必须有以下材料:
1、执行通知书及证明送达的相关材料;
2、法院强制执行的有关材料;
3、对于给付金钱义务的,双方认可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4、履行其他义务的,双方认可的迟延履行金;
5、申请执行人收取执行款项及法院转款的相关材料;
6、申请执行人认可全部执行到位的材料;
7、法院收取规费的票据;
8、结案的合议庭笔录;
9、执行案件结案审批表;
(二)自动履行完毕案件,卷宗中必须有以下材料:
1、执行通知书及证明送达的相关材料;
2、被执行人自动履行的相关材料;
3、申请执行人认可全部执行到位的材料;
4、法院收取规费的票据;
5、结案的合议庭笔录;
6、执行案件结案审批表;
(三)裁定终结执行案件,卷宗中必须有以下材料:
1、执行通知书及证明送达的相关材料;
2、有材料证明属于《民诉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的情形;
(1)申请执行人撤销或撤回申请的材料;
(2)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的材料;
(3)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担人的材料;
(4)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案件的权利人死亡的材料;
(5)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入来源,又丧失劳动能力的材料
(6)被执行人被宣告破产的裁定
(7)申请执行人放弃权利的材料。
3、终结执行结案的合议庭笔录;
4、终结执行的执行裁定书;
5、送达执行裁定书的材料;
6、执行案件结案审批表。
(四)裁定不予执行案件,卷宗中必须有以下材料:
1、执行通知书及证明送达的相关材料;
2、不予执行的裁定书;
3、送达执行裁定书的材料;
4、结案的合议庭笔录;
5、执行案件结案审批表。
(五)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并已全部履行完毕的案件,卷宗中必须有以下材料:
1、执行通知书及证明送达的相关材料;
2、当事人达成的和解协议或谈话笔录;
3、申请执行人认可和解协议已履行完毕的材料;
4、法院收取规费的票据;
5、结案的合议庭笔录;
6、执行案件结案审批表。
(六)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卷宗中必须有以下材料:
1、执行通知书及证明送达的相关材料;
2、通过调查证明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相关材料;
3、送达给申请执行人告知书的材料;
4、将案件执行情况详细告知申请执行人的笔录;
5、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及结案的合议庭笔录;
6、送达执行裁定书的相关材料;
7、执行案件结案审批表;
(七)案件被上级法院提级执行或指定其他法院执行案件,卷宗中必须有以下材料:
1、执行通知书及证明送达的相关材料;
2、提级执行或指定执行的裁定书;
3、送达提级执行或指定执行裁定书的相关材料;
4、结案的合议庭笔录;
5、执行案件结案审批表;
(八)、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的其他情形(如撤销、退回)案件,卷宗中必须有以下材料:
1、立案后发现其他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已经立案的,撤销案件的材料;
2、人民法院受理执行申请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成立的,撤销执行案件的材料;
3、受托执行案件,有证据表明委托法院未在立案后一个月内办妥委托执行手续,且未经受托法院同意;有证据表明委托法院明知被执行人无确切住所,长期下落不明,又无财产可供执行;有证据表明有关法院已经受理以被执行为债务人的破产案件或者已经宣告其破产;
4、撤销或退回的合议庭笔录;
5、撤销裁定或退回的函;
6、送达裁定书的相关材料;
7、结案的合议庭笔录;
8、执行案件结案审批表
第四十八条 承办法官认为案件已达到结案标准,应首先提请合议庭进行结案合议;合议庭评议后应报综合结案组审批,未经审批,不得结案。
第四十九条 综合结案组经审查不符合结案条件的,退回案件处置组,承办法官应立即着手进行补充或完善。
八、恢复执行
第五十条 中止执行或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申请执行人申请恢复执行的,由案件处置组进行审查。符合恢复执行条件的中止执行案件,送执行启动组进行恢复执行登记并恢复执行;符合恢复执行条件的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送立案庭进行立案登记后,按照新收案件执行。
九、附则
第五十一条 本细则在试行期间,如工作衔接中出现分歧或争议,由局长协调解决。
第五十二条 本细则未尽事项或与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不一致的,以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的规定为准。
第五十三条 本细则自2011年4月15日起施行。
第二篇: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案件流程管理规定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案件流程管理规定(试行)
(2002年11月18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我院执行工作的管理,提高执行效率和执法水平,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执行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执行案件流程管理以司法公正和效率为原则,强调依法执行、规范执行、文明执行。根据执行案件在执行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需要,对申请执行人强制执行申请的审查、执行申请权登记、执行案件分流、执行财产查证、强制执行、执行异议裁判与执行监督、结案等不同执行阶段进行跟踪管理。
第三条 执行案件的流程管理采用新的工作机制。设置执行申请权登记制度和强制执行财产查证程序,并将执行权分离为执行调查权、执行处分权、执行裁判权。对申请执行人强制执行申请的审查、执行申请权的登记和执行案件的分流由立案庭负责。对被执行财产的调查权、对被执行财产的处分权与执行实施权、对执行异议的裁判权分别由执行局内设的不同部门行使。建立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的执行工作机制,确保执行工作公开、公正、及时、高效地进行。
第四条 执行程序中重大事项的办理实行合议庭讨论决定的制度。执行中合议庭讨论的事项为:
(一)仲裁裁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执行的审查;
(二)案外人执行异议的审查;
(三)变更、追加被执行主体;
(四)执行担保的审查及暂缓执行的期限;
(五)多名债权人参与分配的方案;
(六)评估、审计和变卖、拍卖被执行人财产;
(七)重大执行活动的方案及应急预案;
(八)执行和解的审查;
(九)裁定案件中止执行或者终结执行;
(十)对妨害执行行为人采取强制措施;
(十一)在执行终结前,解除财产保全的裁定;
(十二)对本级法院执行监督案件的审理、对下级法院执行监督案件的审理,对下级法院在执行中作出的裁定、决定提出监督意见;
(十三)其他需要讨论的重大事项。
第二节 执行机构及主要职责
第五条 执行局是人民法院专门负责执行工作的职能部门。执行局的职责是:
(一)负责办理立案庭受理的执行案件财产的查证,强制执行立案庭受理的各类强制执行案件、刑事审判庭移送的附加财产刑案件、行政审判庭移送的非诉行政执行案件和外地法院委托执行的案件;
(二)审理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案件,不服下级法院在执行过程中作出的拘留、罚款决定而提出的复议案件,不服下级法院在执行过程中所作裁定而提出复议的案件,审理执行案件的案外人异议;
(三)根据立案庭、其他业务庭审判长签发的执行令,执行财产保全及先予执行裁定。接受外地法院执行机构委托调查和送达;
(四)负责全市法院委托(移送)执行案件的管理,协助外地法院来深执行案件,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和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有关规定统一协调下级法院在执行过程中与外地法院之间发生的冲突;
(五)依法监督和指导全市各基层法院的执行工作。
第六条 执行局内设执行一处、执行二处和综合处。
执行一处负责对具有金钱给付内容的执行案件执行财产的查证与控制;对全院各业务庭移送的财产保全案件、先予执行案件的执行;办理外地法院执行机构委托调查和送达事项。
执行二处负责对经执行一处查证控制的执行财产的变现处分;对立案庭移送的非金钱给付内容的执行案件强制执行;协助外地法院来深强制执行案件。
综合处负责执行局的综合管理、对执行案件的流程管理、司法统计及案件流转;负责审理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案件、案外人异议案件和执行监督案件;负责审理不服下级法院在执行过程中作出的拘留、罚款决定而提出的复议案件,不服下级法院在执行过程中所作裁定而提出复议的案件;负责监督、指导下级法院的执行工作和执行争议的协调。
第二章 执行申请权登记与强制执行立案
第七条 执行申请权的登记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生效法律文书的受理程序,申请执行人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应当首先进行执行申请权登记。
立案庭根据本院《执行申请权登记规定(试行)》、《立案工作规程》,对于申请执行人提出的强制执行申请进行审查和处理。
第八条 申请执行人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应当提交书面申请并提交执行依据。
立案庭应依法就申请执行案件的执行依据、申请执行期限等立案条件进行审查。对于经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由立案庭受理并予以执行申请权登记。
立案庭应在立案审批表上注明申请执行人及被执行人的联系人、联系地址及联系电话或其他联系方式。如有财产保全、缺席判决等特殊情形的必须给予注明。
在立案期间,申请执行人提出财产保全申请,应由立案庭作出裁定,并立即移送执行一处执行。
第九条 《执行申请权登记凭证》是人民法院受理申请执行人强制执行请求、记载法院强制执行经过和结果的法律文书。人民法院应当对立案受理的情况和实际执行结果在《执行申请权登记凭证》上加以记载。对于明知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而直接申请登记的申请执行人、经法院查证确实没有财产可供执行或经执行债权没有全部实现的申请执行人,在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而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时,须持《执行申请权登记凭证》申请法院查证控制财产强制执行,法院不再进行申请时效的审查。
《执行申请权登记凭证》在执行程序中交法院妥善随案保管;在每次执结时,由主办执行法官在相应栏目作出记载后,交还申请执行人保管;在生效法律文书完全执结时,由法院收回归档。
第十条 立案庭对于申请执行人提出的强制执行请求予以执行申请权登记后,应当按以下规定对案件进行分流和处理:
(一)对于以金钱给付为内容的生效法律文书,申请执行人因找不到被执行人、明知被执行人没有可供执行财产而自愿申请登记的,迳行登记,发给《执行申请权登记凭证》;
(二)对于以金钱给付为内容的生效法律文书,申请执行人提供被执行人可供执行财产线索或要求法院查证被执行人财产的,应当在登记后编制查证案号,将案件移送执行一处,进入执行财产查证程序;
(三)对于一份生效的法律文书既有金钱给付内容又有履行行为等非金钱给付内容的,申请执行人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线索或请求人民法院调查财产的,对于金钱给付内容的部分应当在登记后编制查证案号,移送执行一处进行查证;对于履行行为部分应当在登记后编制执行案号,移送执行二处强制执行;
(四)对于履行行为或交付特定物的生效法律文书,应当在登记后编制执行案号,移送执行二处强制执行。
第十一条 立案庭应当在执行财产查证或强制执行立案后按规定排定执行合议庭和主办执行法官,并向申请执行人发出《执行申请权登记凭证》、受理案件通知书和申请执行人须知。
立案庭应当在排定执行合议庭和主办执行法官后2日内将案卷移送执行局综合处。执行局综合处应当在1日内办理登记并移送给主办执行法官。
第十二条 人民法院对执行申请权的登记,不收取费用。对执行查证案件、强制执行金钱给付内容的案件,不预收执行费;在对执行财产处分变现后,由负责变现的主办执行法官以实际执行变现的数额按照《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的规定计算并收取执行费。在查证程序中的评估、审计、鉴定等实际支出的费用,应当由申请执行人预交。
对履行行为或交付特定物的执行,按照《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的规定,预收执行费。
第三章 执行财产查证
第十三条 查证是对于具有金钱给付内容的法律文书强制执行前的准备程序。查证的任务是快速、准确地调查和控制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
被执行人有义务按期、如实向法院申报财产。
申请执行人有义务向法院提供被执行人财产或财产线索,有权利请求法院核查被执行人财产。
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对被执行人财产进行查证和控制。
第十四条 申请执行人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具有金钱给付内容的法律文书,应当凭据《执行申请权登记凭证》,经人民法院查证程序查实并控制了被执行人可供执行财产的,方可进入执行财产处分程序。
对于外地法院委托执行的案件,执行局在收到外地法院委托后,应当在登记后1日内移送立案庭,由立案庭编制查证案号,进入执行财产查证程序。对经查证有可供执行财产的,立案庭根据执行局的查证报告编制执行案号进入执行财产处分程序;对于经查证没有财产可供执行的,由执行局将查证报告连同原委托案件卷宗一并退回委托法院,由委托法院依据有关法律规定作出处理。
第十五条 执行财产的查证和控制由执行一处负责。
查证采取调查核实、听证等方法进行。具体操作按照本院《执行申请权登记规定(试行)》、《执行听证程序(试行)》、《调查和控制被执行人财产细则(试行)》的规定办理。
查证财产一般应当在30日内完成,审计、评估、案外人异议审查的期间不在此列。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完成查证的,可以具理由报处长批准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90日。
第十六条 立案庭受理申请执行人对具有金钱给付内容的生效法律文书的强制执行申请,应当填写《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移送查证表》,并按“执一查”字编制案号,排定查证合议庭及主办执行法官,在按规定完成有关送达事项后将案件移送执行局综合处。
第十七条 对申请执行人提出财产保全申请或搜查申请的,立案庭应当编制案号后立即将案件移送执行局依法处理。情况紧急的,可以由立案庭作出财产保全裁定,移送执行局立即执行。
第十八条 综合处接到立案庭移交的查证案件应当登记并在1日内移交执行一处主办执行法官。由执行一处主办执行法官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令、被执行人须知和被执行人财产申报表。
第十九条 查证期间,被执行人自觉履行全部义务的,执行一处主办执行法官在报处长审批同意后,向立案庭办理相关手续并按执行结案处理。
在执行查证阶段冻结、扣划了被执行人银行存款的,在查明申请执行人在本院其他执行案件中确实没有债务时,经申请执行人申请并报处长审批同意,可以由执行一处向立案庭办理相关手续,立案庭按“执一字”编制执行案号,将案件分配给原合议庭和主办执行法官办理。主办执行法官收取执行费直接结案。
对于按前款规定直接结案或先予执行的,主办执行法官应当将相关案号和执行金额记载在《执行申请权登记凭证》的相应栏目,并就执行金额计算收取执行费,执行费应当在执行款中直接扣收。
第二十条 在查证期间,当事人双方达成执行和解的,经当事人同意,可以终结查证程序。在被执行人不履行和解协议的情况下,申请执行人可以申请强制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和解协议履行完毕的,按本规定第十九条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一条 查证案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议庭应当安排听证:
(一)申请执行人认为被执行人财产申报不实,要求法院举行听证的;
(二)经法院查证认为申请执行人提供的财产或财产线索不确实而申请执行人对法院的查证结论有异议的;
(三)拟变更、追加被执行主体的;
(四)被执行人具证据对执行措施提出异议的;
(五)其他合议庭认为应当举行听证的情形。
第二十二条 主办执行法官根据排定的听证日期进行听证。听证的程序和规范用语按照本院《执行听证程序(试行)》、《执行听证程序和规范用语》实行。
第二十三条 申请执行人经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听证的,视为放弃听证。
被执行人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听证。
被执行人经两次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接受财产调查的,合议庭可报院长批准对其进行拘传。第二十四条 对不按期、不如实申报或作虚假申报财产的被执行人,对故意躲藏、规避执行的被执行人,合议庭应当依法进行处理。
第二十五条 主办执行法官应当就申请执行人提供的可供执行财产或财产线索及时核查并采取控制措施。
第二十六条 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的规定办理,严格掌握法律条件,遵守法定程序。
第二十七条 对被执行人的财产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应当在送达法律文书时告知其可以提出异议,并于2日内提供书面材料和证据。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合议庭应当进行审查。异议理由成立的,应当立即裁定解除强制措施;理由不成立的,应书面通知驳回。
第二十八条 被执行人对第三人有到期债权的,主办执行法官可依申请执行人或被执行人的申请向第三人发出履行到期债务通知。
第五章 的规定,移送综合处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审查。
第三十条 查证程序中如需向工商、税务、房地产管理、车辆管理等部门调取相关登记资料的,可由主办执行法官调取或向申请执行人及其委托代理人签发调查令和委托调查书,由其调取。主办执行法官对申请执行人或其委托代理人调取的资料应当审核。
第三十一条 主办执行法官每次进行的财产调查都应做好调查记录并及时录入电脑。
第五章 的规定移送综合处审查处理
第四章 强制执行 第一节 强制执行
第三十四条 对于经过执行财产查证程序查实并控制的执行财产由执行二处负责处分。对于履行行为或交付特定物的生效法律文书由执行二处负责执行。
第三十五条 立案庭立案后按规定将执行案件移送执行局综合处,综合处应当在接收案卷1日内进行登记并按照立案庭的指定将案件移交给执行二处主办执行法官。
第三十六条 主办执行法官收到综合处移送的执行案件后,应当及时采取执行措施,并在规定的期限内执结案件。
对于履行行为或交付特定物的案件,执行期限为90日;对于处分执行财产的执行期限为60日,拍卖、案外人异议审查的期间除外。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完成的,可以具理由报处长批准延长,但执行期限最长不得超过90日。
主办执行法官应当根据案件的进展,及时将执行财产的处分情况和执行情况录入电脑。
第三十七条 对于履行行为或交付特定物的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主办执行法官应在接收案件后7日内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令》和《被执行人须知》,告知被执行人法院已受理强制执行申请,责令其在指定的期限内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第三十八条 主办执行法官应依法通过对财产的拍卖、变卖、以物抵债或其他方式对控制财产进行处分。
对执行财产的变现和处分按照本院《执行案件处分财产细则(试行)》进行。
对执行款的收取和支付按照本院《执行款管理规定(试行)》执行。第三十九条 对财产的评估、拍卖必须按照《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委托评估、拍卖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本院《评估、拍卖委托工作细则》、《委托深圳市土地房产交易中心拍卖土地、房产的若干意见》的具体要求进行。
第四十条 合议庭应对财产拍卖和财产变现及处分方式进行合议并报处长审批。第四十一条 执行金钱给付的案件,经对被执行人财产作出处分后,应当按照实际清偿的债务数额结案,并按实际清偿债务的数额结算收取执行费。
主办执行法官应当在结案裁定或结案通知书中对执行财产的收支情况予以说明。
主办执行法官应当在执结案件时,将本次执行结果记载在《执行申请权登记凭证》的相应栏目。对于生效法律文书执结或终结执行的,将《执行申请权登记凭证(正本)》收回归入档案卷宗;对于生效法律文书尚未执结的,将《执行申请权登记凭证》退还给申请执行人。
主办执行法官应当在完成前述工作后,将执行案件材料交跟案书记员装订归档。
第五章之规定,移送综合处审查处理。
第二节 委托执行和受托执行
第四十三条 委托外地法院执行、接受外地法院委托执行的手续由综合处负责办理。第四十四条 被执行人或被执行人的财产在外地的,可以委托当地法院代为执行。第四十五条 主办执行法官接到综合处移送的案件后,认为需要委托执行的,应当在接受案件后3日内向综合处提出并将卷宗退回综合处。
基层法院需要委托外地法院执行的,统一由中院执行局综合处负责办理。
综合处设专人在立案后的一个月内办妥委托执行手续。
第三章、第五章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五章 执行异议的审理与裁决
第一节 异议的受理
第四十八条 案外人异议审查采取原执行合议庭回避制度。由综合处的审判人员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案外人异议的审查处理期间为综合处接收案外人异议案卷之日起90日,需要审计、评估、鉴定的,审计、评估、鉴定的期间除外。
第四十九条 在案件的查证或强制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主张权利并提出异议的,主办执行法官应将异议受理审查程序及举证义务书面告知案外人,要求其在7天内以书面形式提出《执行异议书》,并同时提交支持其异议理由的证据材料。
主办执行法官收到案外人提交的《执行异议书》及相关证据材料后3日内填写《案外人执行异议移送审批表》,经处长批准后连同装订完成、编具页码的争议标的执行卷宗移送立案庭办理立案手续。
立案庭在收到主办执行法官移交的前款规定的材料3日内,以“执三审字”编制案号,排定承办法官、合议庭、听证日期和听证法庭,并进行电子公告。
对于案外人直接向立案庭提交《执行异议书》的,立案庭应当将该《执行异议书》移送主办执行法官按前款规定办理。
第五十条 异议受理及审查期间,执行合议庭可以对异议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保全措施,但不得进行处分。正在实施的处分措施应当中止。
第二节 异议的审查
第五十二条 案外人异议的审查采用听证会形式。听证会由审判长主持,应当制作听证记录。
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承认案外人的异议主张,不提出抗辩的,可以不举行听证。
第五十三条 案件主办法官应当在收到异议案件后7日内向案外异议人、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发出举证通知、证据交换通知和听证会通知,并向案外异议人以外的当事人送达异议书副本。
第三节 异议的处理
第五十五条 主办法官应当在听证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将案件提交合议庭评议,审判长应当在审判员提出合议请求5个工作日内安排合议。合议庭应当在听证会后30日内对案外人异议理由是否成立作出处理决定。
合议案外人异议案件应当通知主办执行法官列席。
第五十六条 经审查认为案外人的异议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裁定驳回其异议并向各方当事人送达裁定书。裁定驳回异议的,对争议执行标的物继续执行。
第五十七条 案外人提出异议的执行标的物是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特定物,经审查认为案外人的异议理由成立的,应报经分管院长批准,将有关材料移交本院有关业务庭进行处理。
第五十八条 执行标的物不属生效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特定物,经审查认为案外人的异议理由成立的,报经主管院长批准,解除对该财产的控制措施。
第六章 结案
第一节 执行的期限与结案方式
第六十条 执行案件应在立案后六个月内执行结案。
对于经过查证程序的执行案件,应当在三个月内执行结案。
执行期限的计算自执行案件受理通知书送达之日起至执行案件移送书记员归档之日止。不应计入执行期限的期间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办理。
第六十一条 执行案件如遇特殊情况需延长执行期限的,主办执行法官应当填写《申请延长执行期限审批表》,由分管院长授权处长审批同意。
延长执行期限一般不应超过三个月,仍须继续延长的,需经分管院长审批同意并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备案。
第六十二条 执行案件结案后,主办执行法官应制作《结案通知书》,送达各方当事人。对于经过执行申请权登记后分次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应当将本次执行金额和结果在申请执行人的《执行申请权登记凭证》中“记载事项”的相应栏目和案号项下加以记载。
执行结案后,主办执行法官应当填写《执行案件结案审批表》和结案卡,经处长批准后交综合处登记备案。并将执行案件材料移交书记员,由书记员按规定完成归档。
第六十三条 执行案件可以以下列方式结案:
(一)不予执行;
(二)自动履行;
(三)和解执行;
(四)中止执行;
(五)终结执行;
(六)强制执行;
(七)其他。
第二节 暂缓执行与中止、终结执行
第六十五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案件可以暂缓执行: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二条规定,被执行人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并经申请执行人同意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暂缓执行及暂缓执行期限;
(二)在受托执行案件时遇到需要中止、终结执行的情况或案外人异议,需要委托法院处理的;
(三)上级法院因执行监督书面通知暂缓执行的;
(四)上级法院或本级法院因复查申诉案件书面通知暂缓执行的;
(五)其他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需要暂缓执行的情形。
第六十六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案件可以中止执行:
(一)申请执行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
延期执行应当由申请执行人提出书面申请,并写明要求延期执行的事实和理由。
(二)案外人对生效法律文书中确定的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且该执行标的为判决书确定的特定物的;
(三)作为申请执行人的公民死亡,从执行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尚未明确继承人继承权利的;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的,应对其遗产继续执行。
(四)当事人一方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从执行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五)被执行人的财产暂时不能处分的;
(六)人民法院已受理被执行人破产案件的;
(七)案件执行必须待另案审理完毕或执行完毕后方具备执行条件,且该过程超过六个月执行期限的;
(八)按照审判监督程序由审判监督庭作出中止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裁定的;
(九)当事人申请执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当事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并已由人民法院受理的;
(十)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涉外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裁决,被执行人申辩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条规定的情形之一,要求裁定不予执行,并提供了财产担保的;
(十一)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国内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裁决,被执行人申辩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情形,要求裁定不予执行,并提供了财产担保的。
第六十七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终结执行:
(一)申请执行人书面要求撤销对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申请或明确表示愿意放弃对被执行人剩余债权追索的;
(二)被执行人已被人民法院宣告破产的;
(三)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有权机构撤销的。
第六十八条 中止、终结执行的案件,主办执行法官应提前告知申请执行人,并听取申请执行人的意见。
申请执行人表示同意的,案件可予中止、终结执行;申请执行人不同意的,合议庭可以依法裁定中止、终结执行。
第六十九条 中止、终结执行的案件,均须经合议庭讨论决定,并报处长审批。第七十条 中止、终结执行的案件应当制作裁定书,裁定书应写明执行过程,中止、终结执行的理由和适用的法律,并及时送达案件当事人。
第七十一条 中止、终结执行的案件,主办执行法官应填写《执行案件结案审批表》,写明中止、终结的理由、证据和法律依据。如有民事裁定书难以表述的内部情况,必须用附页加以说明。
第三节 和解的条件、程序和恢复执行
第七十三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当事人之间可以和解:
(一)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且已全部履行完毕;
(二)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虽未全部履行完毕,但有下列情形之一:
1、开具并交付远期承兑的银行承兑汇票的;
2、提供了不小于未履行标的额的实物担保的;
第三篇:人民法院执行案件流程管理规则
人民法院执行案件流程管理规则(试行)
为了进一步规范执行行为,提高执行工作效率,确保及时有效地实现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内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执行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则。
一、总则
第一条 执行实施流程管理遵循公开、公正、高效的原则,规范执行实施的各个环节。
第二条 执行流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情况和信息,除依法应当保密或者公开后可能发生妨害执行的情形外,均应向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公开。
第三条 强化执行实施权的内部分权和制约,坚持分段集约执行与执行人员包案执行相结合,实行繁简分流。
第四条 执行实施案件的立案时间、承办人、案件进度、执行结果等依法可以公开的信息均应在电脑上予以记录,并允许当事人查询案件进程。
第五条 执行实施流程应当连续不间断地进行,但执行案件出现依法中止执行、暂缓执行、指定执行、提级执行、委托执行等情形的除外。
二、执行准备
第六条 执行机构收到本院立案机构移转的执行实施案件后,应当在3日内完成下列工作:
(一)收案登记;
(二)分配案件;
(三)初步审查;
(四)制作并送达执行通知书,财产报告令;
(五)对于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有可能隐匿、转移财产的,立即采取执行措施。
第七条 执行案件的分配遵循随机原则。出现同一被执行人的系列案件等特殊情况的,由负责分案的人员报请执行机构负责人指定分配。
第八条 经审查,对于不符合立案条件的执行实施案件,应当退回立案机构处理。
第九条 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前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书的,按照下列执行标的类型的不同确定指定履行期间:
(一)涉及金钱债权执行的,指定履行期间最长不超过10日;
(二)涉及非金钱债权执行的,指定履行期间最长不超过7日;
(三)同一执行依据对同一被执行人确定的债务,既涉及金钱债权执行,又涉及非金钱债权执行的,指定的履行期间最长不超过15日。
第十条 被执行人下落不明或者被执行人地址不实导致法律文书被退回的,应当在30日内办理公告送达手续。公告送达期间不影响执行程序的进行,但不得对相关财产采取处置措施。
三、财产调查与控制
第十一条 承办人收案后,应当在7日内要求申请人提供财产线索。
申请人不能提供财产线索的,不影响财产调查和控制工作的进行。
第十二条 承办人应在收案60日内完成财产的调查和控制工作,案情复杂的经执行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
申请执行人已经提供了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或者被执行人已经申报了确实财产的,必须在5日内采取财产控制措施;其中情况紧急能够立即采取财产控制措施的,必须立即采取控制措施。
第十三条 查找确实的财产线索不能即时办理财产控制手续的,应当自获得确实的财产
信息之日起5日内对已经查实的财产采取控制措施。
第十四条 财产控制措施完成后,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查封、扣押、冻结期限,并要求申请执行人至少于查封、扣押、冻结到期之日前15日内书面申请采取续封(扣、冻)措施。第十五条 对控制财产不能即时变现的,承办人应当在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前提下做和解工作。和解不成的,应当立即进入财产变现程序。
第十六条 承办人在上述期限内没有查控到被执行人的财产或者查控到的财产与债权总额之间差额较大的,应当告知申请执行人有权申请更换承办人。申请执行人不申请更换的,由原承办人继续查找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
第十七条 财产查控期间,被执行人自动履行全部债务的,应当在10日内办理结案手续,已经控制财产的应当在7日内解除财产控制措施。
第十八条 通过调查发现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双方当事人亦不能达成和解,符合结案条件的,承办人应当在15日内层报有关领导审批结案。
四、财产变现
第十九条 对于银行存款或者其他资金,应当自冻结之日起1个月内采取扣划措施。第二十条 对于需要变现的财产,应当自财产控制之日起1个月内移交给负责委托评估的机构办理委托评估手续,负责委托评估的机构应当在7日内办理对外委托评估手续。第二十一条 在评估过程中,应当办理下列事项:
(一)评估过程中,评估机构无法获取评估资料的,应当在10日内强制提取。
(二)勘查现场并复核拟拍卖财产的权属状况。
(三)评估报告作出后,应当在5日内完成送达程序,并告知当事人如对评估结果有异议,可以在10日内提交书面异议。
(四)评估报告无法直接送达的,应当在15日内办理公告送达手续,并在公告中写明不领受评估报告的法律后果。
(五)在收到当事人的评估异议后3日内移送异议审查机构审查。
第二十二条 需要变现的财产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拍卖的,应当在评估报告异议期满或异议处理完毕后3日内移交负责委托拍卖的机构办理委托拍卖手续。负责委托拍卖的机构应当在7日内办理委托拍卖手续。
第二十三条 在委托拍卖过程中应当办理下列事项:
(一)在拍卖前对拍卖财产进行权属调查,并在拍卖之日5日前通知当事人及相关权利人到场。
(二)拍卖财产被占用的,配合和组织竞买人勘验现场。
(三)如实向竞买人介绍拍卖标的物情况。
(四)拍卖时到场监拍。
(五)再行拍卖前,告知当事人再行拍卖的日期并到场参加拍卖会。
(六)财产拍卖或变卖完毕、买受人缴纳全部案款后,在10日内出具并送达成交裁定书及协助执行通知书等法律文书。
(七)动产拍卖两次流拍的,在5日内将拍卖财产交付申请人抵偿债务,申请人拒绝接受或依法不能交付其抵债的,解除查封、扣押,并将该动产退还被执行人。
(八)对于第二次拍卖仍流拍的不动产或者其他财产权,在5日内将其作价交申请执行人或者其他申请执行人抵债。申请执行人或者其他申请执行人拒绝接受或者依法不能交付其抵债的,应当在60日内进行第三次拍卖。
第二十四条 第三次拍卖流拍且申请执行人或者其他申请执行人拒绝接受或者依法不能接受该不动产或者其他财产权抵债的,应当于第三次拍卖终结之日起7日内发出变卖公告。自公告之日起60日内没有买受人愿意以第三次拍卖的保留价买受该财产,且申请执行人、其他申请执行人仍不表示接受该财产抵债的,应当解除查封、扣押、冻结,将该财产退还被执行人,但对该财产可以采取其他执行措施的除外。
第二十五条 财产变现价值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的,承办人应当穷尽调查措施查找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查找的结果应告知申请执行人,并由申请执行人签字确认。
第二十六条 财产变现期间,被执行人自动履行全部债务的,应当在10日内结束财产的变现程序并办理结案手续,在7日内解除财产的控制措施。
五、非金钱债权的执行
第二十七条 执行依据确定履行特定行为的,按照下列程序处理:
(一)对于可以代替履行的行为,应当自执行通知书指定的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60日内雇佣相关单位或者人员代为履行。由此产生的费用和迟延履行金应当责令被执行人在10日内支付。拒不支付的,在10日内转化为对被执行人财产的执行程序。
(二)对于不可代替履行的行为,执行通知书指定的履行期间届满后,除应当责令被执行人在10日内支付迟延履行金外,还应当在60日内依法对被执行人采取训诫、罚款、拘留等制裁措施。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拒不支付迟延履行金的,在10日内转化为对被执行人财产的执行程序。
第二十八条 执行依据确定交付特定物的,应当自执行通知书指定的履行期间期满之日起45日内强制交付该特定物。需要清点数量,勘验场地的,应当在执行通知书限定的自动履行期限期满之日起60日内强制交付。
需要办理过户登记手续的,应当同时向有关机关或者单位送达办理过户登记的协助执行法律手续。
第二十九条 执行依据确定交付的特定物灭失或者已经被合法转让的,应当自上述事实确定之日起10日内,由申请执行人代垫费用,聘请估价机构对该特定物进行估价。估价结论应当在3日内送达被执行人,限定其在10日内提出异议。
被执行人对估价结论无异议或者异议被驳回的,应当在10日内转化为对财产的执行。第三十条 执行依据确定交付种类物的,应当自执行通知书指定的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60日内,按照执行依据确定的数量和质量将种类物自被执行人处交付申请执行人。
第三十一条 不能按照执行依据所确定的数量和质量执行种类物的,应当自上述事实确定之日起10日内,由申请执行人代垫费用,委托估价机构估价。估价结论应当在3日内送达被执行人,限定其在10日内提出异议。
被执行人对估价结论无异议或者异议被驳回的,应当在10日内转化为对财产的执行。
六、案款给付与结案
第三十二条 案款到达执行法院账户后,应当在5日内办理案款给付审批手续,并通知申请人领款;但有下列情形的,可以暂不给付:
(一)有其他申请执行人参与分配和受偿的;
(二)本案申请执行人因在另案有未清偿债务或涉嫌犯罪等原因导致案款被保全或冻结的;
(三)拍卖财产的过户手续尚未办理完毕的;
(四)上级法院法院决定维持现状的;
(五)其他经本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情形。
上述情形消失或相关事项办理完毕后,应当立即给付。
第三十三条 给付案款时,应当按照司法解释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扣留申请执行费和评估、拍卖等费用。
第三十四条 结案应当符合下列标准:
(一)财产变现后足够清偿债务的,按照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内容全部执行完毕;
(二)执行依据确定被执行人履行特定行为的,该行为履行完毕或者代替履行费用、迟延履行金执行完毕;
(三)执行依据确定交付不需要办理过户登记的特定物的,该特定物交付申请执行人占有或者折价赔偿价款执行完毕;
(四)执行依据确定交付需要办理过户登记的特定物的,该特定物交付占有并办理过户登记或者折价赔偿价款执行完毕;
(五)执行依据确定交付种类物的,该种类物按照执行依据确定的数量和质量交付申请执行人占有或者折价赔偿款执行完毕;
(六)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或者有部分财产可供执行案件应当符合法律或者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结案规定。
第三十五条 金钱债权执行案件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执结,非金钱债权执行案件一般应当在收案之日起3个月内执结。
非诉执行案件一般应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执结,其财产控制和变现期限应当相应缩短。非金钱债权执行转为金钱债权执行的案件应当在6个月内执结。
有特殊情况需延长执行期限的,应当逐级报请批准。
第三十六条 下列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
(一)执行通知书指定的履行期间;
(二)公告送达执行法律文书的期间;
(三)暂缓执行、法定中止执行的期间;
(四)办理财产过户手续的期间;
(五)执行异议审查的期间;
(六)就法律适用问题向上级法院请示的期间;
(七)财产的评估、拍卖、变卖期间;
(八)与其他法院发生执行争议的协调处理期间;
(九)其他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不计入办案期限的期间。
第三十七条 下列情况,办案期限重新计算:
(一)非金钱债权执行程序转化为金钱债权执行程序的;
(二)更换承办人的。
第三十八条 在本规则规定的期限内不能完成相应工作的,应当办理延长期限的报批手续。
第三十九条 结案应当履行相关报批手续,并完成信息管理系统的各项录入工作。第四十条 执行实施案件应在结案后1个月内立卷归档。
七、恢复执行
第四十一条 申请执行人提出恢复执行的申请,执行机构应当在7日内对该申请进行审查,裁定是否恢复执行。
第四十二条 恢复执行的申请应当指定新的承办人进行审查。
第四十三条 申请执行人申请恢复执行的,按照下列情况分别处理:
(一)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案件,申请执行人发现被执行人有新的财产或被执行人具备履行条件并提供相关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或者具备履行条件的证据的,应当恢复执行;
(二)被执行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和解协议,申请执行人申请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的,应当恢复执行;
(三)和解案件的当事人申请恢复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被执行人以超过申请恢复执行期限为由提出抗辩,经审查属实的,不予恢复执行,告知当事人可依据和解协议另行起诉;
(四)执行法院排除妨害后,被执行人在1年内又实施重复侵权行为的,应予恢复执行。
第四十四条 恢复执行的,已经中止执行的案件,使用原案号;已经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应当重新立案并立分案号。
第四十五条 恢复执行的案件应当另行指定承办人办理。申请执行人同意原承办人继续办理的,可以由原承办人继续办理。
八、附则
第四十六条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第四十七条 本规则自 年 月 日起实施。
第四篇:执行案件信访工作流程
执行案件信访工作流程
为了依法保护执行申诉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畅通执行申诉渠道,规范执行申诉信访秩序。根据执行申诉信访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重庆市高院《关于办理执行申诉信访的规定》,结合执行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执行申诉信访是指执行案件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和案外人通过书信、电子邮件、传真、来访等形式,对人民法院执行工作提出申诉、意见和建议。
第二条 处理执行申诉信访应当以人为本、实行有理推定,切实做到有访必接、有信必复、有诉必理,立足于解决执行申诉信访人的实际问题,力促案结事了、息诉罢访。
第三条 处理执行申诉信访应坚持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依法及时处理与教育疏导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 机构及其职责
第四条 设执行申诉信访工作岗位,指派专人负责处理执行申诉信访。
负责执行申诉信访的工作人员应当从政治过硬、业务精通、责任心强、作风扎实、善于做群众工作的执行人员中选派。
第五条 执行申诉信访工作部门履行下列职责:
(一)监督、管理、指导、协调执行申诉信访工作;
(二)处理执行申诉信访人提出的执行申诉信访事项,开展
执行申诉信访答疑;
(三)按期办理并回复上级法院、同级党委、人大及其信访部门、本院院长督办的执行申诉信访事项;
(四)依法办理执行监督、协调案件;
(五)开展执行申诉信访工作调查研究;
(六)处理其他执行申诉信访事项。
第六条 设执行申诉信访专人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和值班电话应对外公布。
第七条 建立执行申诉信访的局(庭)长定期接待日制度,每周二为局(庭)长定期接待日,并实行预约接访、网上接访等多种接访方式。
定期接访的时间、地点应对外公布。
第八条 执行局(庭)长对当事人反映强烈的案件,重大疑难案件,劳动争议案件,赡养、抚养、扶养等弱势群体案件实行带案下访,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体现司法的人文关怀。
第九条 建立健全执行申诉信访工作责任制和领导责任制,分管执行工作的院领导对本辖区内的执行申诉信访工作负总责,执行局(庭)长负直接责任。
第三章 执行申诉信访处理程序
第十条 对执行申诉信访应及时接待、登记。
信访人基本情况、时间、要求、第一接访人等应登记入信访台账和录入执行工作信息管理系统。
第十一条 对执行申诉来信,应当在5日内审查完毕并提出处理意见,属于本局(庭)办理的,一般应在15日内办结;情
况紧急的,应即时办理。需要书面答复的,应按公文程序办理;需要口头答复的,可以电话答复,也可以约见来信人,并做好接访笔录。
第十二条 对执行申诉来访,应区分下列情形分类处理:
(一)来访人要求对现行法律法规或执行措施、执行文书进行释疑的,原则上应当场解答;当场或当日不能答疑的,7日内主动联络上访人并负责答疑,但来访人要求延期的除外。
(二)重大疑难信访案件,来访人要求局(庭、处)长接待的,局(庭、处)长应当接待;要求院领导接待的,按预约接待处理,3日内答复来访人。
(三)多名上访者就同一案件或事项来访的,应当要求来访者推选代表3-5人。
(四)对越级上访的,必要时通知下级法院派人到上级法院共同接访。
(五)对无理缠访的,首先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做好教育疏导工作,劝其息访。
处理执行申诉来访应当做好接访笔录,记录来访人基本情况,申诉事实、理由、要求和联系电话等,必要时通知来访人提交书面证据、执行依据、执行文书等资料。
第十三条 执行申诉信访电话应由专人负责接听、记录和解答。
第十四条 来信来访反映具体执行机构怠于执行、消极执行、违法执行的,3日内转立执行监督案件办理。
第十五条 来信来访请求提级执行、指定执行的,受理法院
应在7日内进行审查决定并答复。
第十六条 来信来访申请执行异议、执行复议的,转执行裁决部门处理。
第十七条 来信来访反映执行人员违法违纪的,登记后转执行廉政监察员处理。
第十八条 执行申诉信访反映的问题重大、紧急,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应当举行听证,并根据《重庆市法院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制定处理预案,及时报告上级法院执行局,不得瞒报、缓报。
第十九条 执行申诉信访人对已经执行法院的上级法院依法处理过的执行申诉信访事项,就同一事实和理由再次申诉的,按照有关规定作终结信访处理,报市高级法院执行局备案,将情况通报有关机关。
作终结信访处理的应立卷归档,档案中应有申诉信访材料、生效法律文书、历次信访的处理记录、接谈记录、合议庭评议笔录、终结信访报告以及善后处理工作材料。
第二十条 应按月对执行申诉信访进行统计,季度分析,深入查找信访原因,提出处理措施,并书面报送上级法院执行局。
第四章 考核奖惩
第二十一条 对执行申诉信访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违法违纪行为,有下列行为之一,引发重复上访、群体上访、到市进京上访或其他严重后果的,严格实行责任倒查制度,依照有关法律和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一)推诿、敷衍、拖延执行申诉信访事项办理,拒不执行、拖延执行上级法院已经作出的处理决定的;
(二)上级法院督查、督办不力,拖延纠正执行错误的;
(三)将执行申诉信访人的检举、揭发材料或者有关情况透露、转给被检举、揭发的人员或者单位的;
(四)打击报复执行申诉信访人的;
(五)执行申诉信访部门及执行申诉信访工作人员瞒报、缓报,造成严重后果的;
(六)其他违反本规定的情形。
第二十二条 执行申诉信访工作纳入法院执行工作目标考核;执行信访工作人员绩效纳入岗位目标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先评优、晋级晋职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由审判委员会负责解释。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自2010年1月1日起试行。
第五篇:江苏省法院执行案件流程管理规则2001
江苏省法院执行案件流程管理规则(试行)
(2001年1月4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第1次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
苏高法[2001)12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建立公正、规范、高效、廉洁的执行工作机制,维护当事人和案外人的合法权益,确保生效法律文书得到及时有效的执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等法律规定,结合我省法院执行工作实践,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执行案件实行流程管理。执行案件流程包括立案、执行准备、执行实施阶段。第三条 执行案件实行合议庭负责制。结案四个 执行裁决、执行实施、执行异议审查由不同合议庭负责。
第四条 根据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对有关事项举行听证。第五条 上级人民法院应加强对下级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管理、监督、指导。第六条 执行庭内设若干合议庭,分别负责裁决、实施、异议审查、综合、监督、协调等事项。
没有条件按上述要求设立合议庭的员临时组成合议庭讨论处理有关事项。
第七条 裁决合议庭的职责是:(一)负责执行准备阶段的工作;
(二)讨论决定下列重大事项:
l、提请对生效法律文书进行再审;
2、不予执行;
3、对妨碍执行行为采取拘留、罚款等强制措施;
4、变更、追加被执行主体;
5、以物抵债;
6、中止、终结执行;
7、其它;
(三)决定办理委托评估、审计、拍卖、变卖;(四)办理执行款物的给付。第八条 实施合议庭的职责是(一)调查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
(二)对被执行人的财产依法采取执行措施;(三)实施裁决合议庭作出的裁决。
第九条 异议审查合议庭的职责是:
(一)对执行异议进行审查;
(二)办理当事人或案外人不服下级人民法院处罚决定而提出的申请复议案件;(三)办理监督、督办、请示、协调案件;
(四)办理下级人民法院认为本院监督意见不当而申请复议的案件;(五)其他事项。
第十条 执行庭庭长的职责是:(一)指定合议庭分工;
(二)监督、指导、协调各合议庭工作;(三)召集、主持执行长联席会议;(四)按本规则批准延长办案期限;(五)审查批准结案;
(六)必要时,担任执行长,主持合议庭讨论重大疑难案
第十一条 执行长(含执行长助理)的职责是:(一)指定案件承办人;
(二)主持合议庭讨论和听证;(三)依职权审核、签发法律文书;
(四)提请执行长联席会议讨论或建议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疑难案件。
第十二条 执行长联席会议由庭长和执行长组成,根据庭长要求讨论有关事项。第三章 立案
第十三条 立案庭对申请执行案件、请示案件、监督案件、协调案件、不服处罚决定申请复议案件负责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在办理立案手续后次日将案件移送执行庭。第十四条 立案庭在对申请执行案件审查立案时,发现应当委托执行的,直接向对方法院办理委托执行手续。
第一节 执行准备
第十五条 执行准备包括以下工作:(一)向双方当事人送达有关文书;(二)审查执行依据;
(三)召集双方当事人谈话,敦促被执行人自觉履行义务;(四)其它。
第十六条 承办人在收到案件之日起三日内,向双方当事人送达《当事人权利义务须知》、向被执行人送达《执行令》和《财产申报表》。
第十七条 承办人在收到案件之日起十日内调阅审判卷宗,审查执行依据,并召集双方当事人谈话。
第十八条 发现执行依据可能有错或应裁定不予执行的,及时提交合议庭讨论。
第十九条 执行准备工作应在收到案件之日起二十日内完成。
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的,由裁决合议庭监督履行。被执行人未按和解协议履行的,及时移送实施合议庭。
发现被执行人有转移、隐匿财产行为的,立即移送实施合议庭处理。
第二十条 承办人应将执行准备阶段的工作情况及对后一阶段执行工作的建议形成书面材料,随卷移送实施合议庭。移送案件时,应制作移送材料清单。
第二十一条 因特殊情况,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执行准备工作的,经执行长同意,提前三日报请庭长批准延长。
第二节 执行实施
第二十二条 承办人应在接到案件之日起三日内拟定初步执行方案。
第二十三条 承办人应调查被执行人的收入、银行存款、有价证券、房地产、车辆、机器设备、债权、知识产权、对外投资及收益等财产,并依法采取执行措施。
第二十四条 遇有本规则第七条第(二)、(三)、(四)项规定事项的,承办人应提出书面意见,经执行长同意后,在二日内向裁决合议庭汇报。
第二十五条 遇有紧急情况,必须立即采取拘留措施的,可在拘留后立即报告庭长、院长补办批准手续。
第二十六条 案件当事人或案外人提出本规则第三十二条规定的异议的,承办人自接到异议之日起二日内向异议审查合议庭汇报。
第二十七条 执行实施阶段的工作,一般应在接到案件之日起二个月内完成。因特殊情况需要延期的,经执行长同意,提前十日报请庭长审批。延长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一个执行裁决
第二十八条 裁决合议庭对实施合议庭提请裁决的重大事项应在三日内讨论决定。情况紧急的,应当日讨论决定。
第二十九条块分割评估、拍卖、变卖被执行财产,或审计其财务状况的,应当向社会公开。公开的时间跨度不得而知少于十日。协商确定,不能协商一致的,由人民法院公开抽签决定。
第三十条 人民法院应在收到评估(审计、鉴定)结果报告书之日起五日内将报告书送当事人。
第三十一条 当事人对评估(审计、鉴定)结果不服的,可在收到结果报告书之日起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异议。人民法院接到异议后,应在五日内召集作出结果的有关机构接受当事人质询;异议成立的,责成其进行补正。
有关当事人拒绝补正,或者当事人对补正结果不服,合议庭审查认为确有理由的,对评估(审计、鉴定)结果不予确认,依本规则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另行委托有关机构重新评估(审计、鉴定)。
第三节 执行异议审查
第三十二条 执行异议包括下列情形:(一)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主张权利的;
{二)当事人对执行裁决不服的(拘留、罚款除外);(三)当事人对执行措施不服的。
第三十三条 执行异议应当书面提出,井提供相关证据。
第三十四条 异议审查合议庭对执行异议的审查除需听证的以外,一般应在接到异议之日起十日内完成。
第三十五条 异议成立的,应立即对有关裁决或执行措施进行纠正;异议不成立的,应在作出审查决定之日起五日内书面驳回异议。
第三十六条 当事人不服处罚决定申请复议的,异议审查合议庭应在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五日内作出决定,并将复议结果通知下级人民法院和当事人。情况紧急的,可以口头通知,但必须在三日内补发复议决定书。第四章 听证
第三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据当事人或案外人申请,举行听证:(一)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主张权利的;
<二)当事人对变更、追加其为被执行人提出异议的;(三)当事人不服中止或终结执行裁定的;(四)其它需要听证的事项。
第三十八条 当事人或案外人申请听证的应及时将卷宗材料移送异议审查合议庭。第三十九条 听证参照民事诉讼庭审程序进行。
第四十条 听证参加人指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异议人,以及他们的代理人。必要时,可以通知证人、鉴定人员、翻译人员参加听证。
第四十一条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听证应当公开进行。
第四十二条 公开听证的,应当公告案由、听证参加人的姓名(名称)、听证的时间、地点。
第四十三条 异议审查合议庭在接到申请听证的有关材料后,应在五日内作出听证决定,同时将《听证通知书》、《执行异议书》等文书送达听证参加入,并告知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以及听证的时间、地点、权利义务等。
确定听证日期应考虑到听证参加人必要的取证及途中时间,一般应在送达上述文书后的七日内举行。听证参加人有正当理由申请延期的,准于延期。
第四十四条 听证申请人无正当理由缺席的,取消听证。
第四十六条 听证结束后,合议庭应及时进行评议,并作出处理:(一)合议庭意见——致或形成多数意见的,可以当即作出裁决;
(二)合议庭意见有重大分歧的,应提交执行长联席会议讨论,在七日内作出裁决。有关法律文书应在裁决之日起五日内送达听证参加入。第四十七条 听证事项简单的,可以由执行员一人独任听证。
第四十八条 异议审查合议庭作出裁决后宗材料退回有关合议庭。第五章 中止执行
第四十九条 裁定中止执行的案件实行单列统计人负责管理、调查、决定恢复执行、采取执行措施。
第五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中上执行(一)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
(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扫义务的;(四)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五)人民法院受理以被执行人为债务人的破产申请的;(六)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
(七)执行的标的物是其他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正在审理的案件争议标的物,需要等待该案件审理完毕确定权属的;
(八)仲裁裁决的;
(九)仲裁裁决的被申请执行人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出不予执行请求,并提供适当担保的。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审或再审的案件,执行机构根据上级法院或本院作出的中止执行裁定书中止执行。
第五十一条 承办人认为应当裁定中止执行的,依本规则规定由裁决合议庭审查决定。第五十二条 申请执行人申请恢复执行,应当提供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
第五十三条 人民法院接到申请执行人请求恢复执行的申请后,应当对其提供的可供执行财产线索及时调查核实。确有财产可供执行的,立即恢复执行;无财产可供执行的,书面通知申请执行人不子恢复执行。
第五十四条 对裁定中上执行的案件应当每三执行人财产状况进行一次调查,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执行。
第六章 执行监督、协调
第五十五条 上级人民法院发现下级人民法院在执行案件中有明显不当的,可以直接立案审查。对基层人民法院的执行案件可以指定其所属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审查。
第五十六条 承办人接到监督案件后,认为有必要的,在接到案件之日起十五日内通知有关人民法院携卷汇报,或要求其在指定期限内审查并书面报告结果
合议庭或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后,承办人在三日内向有关人民法院发出书面监督意见,并告知有关当事人。
第五十七条 下级人民法院对上级人民法院的监督意见有异议的,可在接到监督意见之日起五日内书面申请复议。
案件原承办人应在接到复议申请后二日内将卷宗材料移送异议审查合议庭。异议审查合议庭应在二十日内作出复议决定。
第五十八条 下级人民法院拒不执行上级人民法院监督意见的,上级人民法院可以直接予以纠正并通报批评,直至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第五十九条 上级人民法院可以通知下级人民法院暂缓执行。情况紧急的,可以口头通知,但必须在三日内补发书面通知。暂缓执行的期限不得超过三个月。
第六十条 对下级人民法院难以执行的案件,上级人民法院可以提级执行、指定执行,或者与下级人民法院共同执行。
第六十一条 发生执行争议的,由争议法院自行协调,协调不成的,逐级书面报请上级人民法院协调。
第六十二条 协调不成的,或发函后一个月对方法院未作答复的,应及时报请上级人民法院协调。
第六十三条 上级人民法院接到协调案件后,应在二十日内调阅有关材料或卷宗,或听取有关人民法院的汇报。在合议庭或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后三日内,向有关人民法院发出协调意-见函。
第八章 结案、归档、期限及统计
第六十四条 执行结案的方式为:
(一)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内容全部执行完毕;
(二)裁定终结执行;
(三)裁定不子执行;
(四)当事人之间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并已履行完毕。
第六十五条 执行监督案件在发出监督意见后结案。协调案件在协调取得一致意见,或上级人民法院作出最终处理意见后结案。请示案件在作出批复后结案。对不服处罚决定申请复议的案件在送达复议决定书后结案。
第六十六条 执行案件应在四个月内执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提前十日报请庭长批准,可以延长二个月。
非诉执行案件应在三个月内执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以及前款规定的执行案件超过六个月的,提前十日报清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还需要延长的,层报高级人民法院备案。
第六十七条 执行监督、协调案件应在二个月内办结,请示案件应在一个月内办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提前十日报请庭长批准。
第六十八条 经批准延长办案期限的,承办人应及时报立案庭备案。
第六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办案期限中止,从中止原因消除之日起连续计算:(一)公告或委托评估、审计、鉴定、拍卖、变卖的(二)因发生执行争议正在协调处理的;(三)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正在履行的;(四)中止、暂缓执行的。
第七十一条 书记员应在结案后三个月内将案卷归档。
第七十二条 执行案件统一由执行庭负责统计 第九章附则
第七十三条 各级人民法院执行庭庭长组织、监督本规本规则由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负责解释。
本规则自下发之日起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