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对执行案件纪检监察流程管理的规定

时间:2019-05-14 22:57: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对执行案件纪检监察流程管理的规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对执行案件纪检监察流程管理的规定》。

第一篇: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对执行案件纪检监察流程管理的规定

编者按: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全院执行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根据院党组的安排,由院纪检组、监察室具体负责制订出台了我院《关于加强对执行案件纪检监察流程管理实施意见》,为便于全院干警对照学习,更好地指导监督执行工作,特刊登全文如下:

****人民法院

关于加强对执行案件纪检监察流程管理

实 施 意 见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确保司法公正,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法院执行工作改革的深化,杜绝违纪违法事件,强化纪检监察职能,规范执行案件的管理,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并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意见。

第二条 执行案件纪检监察流程管理是指对全院各类执行案件,由本院纪检监察部门对案件立案、执行、违纪查处、信访工作等环节给予综合评价,进行科学、规范、有序的系统化管理的总称。

第三条 执行案件纪检监察处理流程管理由院党组统一领导,纪检组、监察室总体协调,执行局积极配合。

第四条 监察室重点监督检查以下五类执行案件:一是超期 1 限一年以上的案件;二是受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干扰及各种非法干预未能执行的案件;三是特困群体为申请执行人的案件;四是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和工程款的案件;五是中止执行、暂缓执行应当恢复执行的案件。

第二章 对执行立案工作的审查

第五条 监察室具体负责对执行案件的立案工作进行监督,重点查处当立不立、违规立案等问题。

第六条 立案庭应当在每月中旬及时向监察室报告各类案件审结情况,执行三庭每月向监察室报告案件立案执行情况,由监察室负责对执行立案情况进行审查。

第七条 监察室通过自查或当事人反映,发现执行案件确实存在当立不立或违规乱立情况时,应当责令有关办案人员立即改正,并会同执行局严肃查处,报党组同意后,进行全院通报。

第八条 干警对处罚不服的,可于收到处罚决定之日起三日内,向院党组提出书面报告进行申诉,经院党组讨论后,做出最终处理决定。

第三章 对案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九条 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对全院执行工作及执行干警的党风廉政情况进行综合监督,及时查处案件执行工作中存在的违法违纪行为。

第十条 监察室重点对执行案件超执限问题进行监督。由立 2 案庭每月定期向监察室汇报各类案件执行进度。对执行已达五个月尚未执结的案件,监察室应当会同立案庭向有关案件执行人下达执限警示通知书。

第十一条 监察室一经发现超执限案件,应当及时对案件承办人进行调查,对确实存在法定理由的,可不予处罚。

第十二条 对不存在法定理由的超执限案件,监察室应当直接向院党组汇报后,按照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进行相应处罚,并向全院通报。

第十三条 监察室负责对执行中止案件进行督察。由执行三庭每月定期向监察室汇报执行案件中止情况。

第十四条 监察室通过不定期抽查方式对执行案件中止情况进行检查。

第十五条 监察室对所发现的违规中止案件,应当会同执行局责令有关责任人及时恢复执行;同时,经院党组同意,按照有关规定对案件责任人进行相应处罚。

第十六条 监察室重点加强对执行案件收费情况进行监督,每季度定期对执结案件卷宗抽查一次。

第十七条 监察室对所查出的违规收费问题,一经查实,经报院党组同意后,按照有关违纪行为处罚规定严肃处理。

第四章 对执行案件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

第十八条 执行案件存在违法违纪问题,被当事人来信来访 3 或通过上级批转等其他渠道反映后,有关执行庭应在接到监察室通知之日起三日内将该案件判决书或调解书及相关执行材料复印后交监察室,并在送达相关法律文书同时,通知当事人于三日内到监察室接受对案件承办人是否存在违纪违法问题的调查。

第十九条 监察室接到相关法律文书后,对执行案件违法违纪情况进行立案审查,卷宗编号为:(XXXX)**纪监执字第X号,并在送达确定的期限内就案件承办人员是否存在违纪违法问题调查当事人,征求原承办人员及庭长对原案件执行工作的意见,填写审查案件登记表。

第二十条 审查立案后,监察室在不影响正常执行工作的前提下通知相关庭室呈交执行卷宗,在对案件进行阅卷并初步审查后,制作阅卷笔录,提出审查意见,请分管领导批示。

第二十一条 对立案审查的执行案件,结合调查及阅卷发现,确实存在违纪违法行为的,由监察室按有关规定请示领导后制定初步处理意见,属于其他问题的先由监察室负责做出汇报提纲后提交院党组集体讨论并形成讨论结果。

第二十二条 监察室在三日内负责将院党组处理意见反馈案件承办人员,征询承办人员意见,并形成反馈意见笔录。

第二十三条 监察室负责将对有关违法违纪人员的处罚决定通报全院,监察室在对违法违纪案件原因进行分析并形成详细的案件审查小结后整理成卷宗归档。

第二十四条 案件承办人对处罚决定不服,可于收到处罚决定之日起三日内,书面向院党组提出申诉,经院党组集体讨论,认为办案人员不存在违法违纪问题的,撤消有关处罚决定,并由监察室负责向有关当事人做好解释说明工作。

第二十五条 案件执行员在执行案件过程中,发现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存在违法违纪问题的,应当及时向本院纪检监察部门举报,由院纪检监察部门按照有关规定查处。

第二十六条 对执行案件进行纪检监察审查结案后卷宗按如下顺序装订:

1、监察室阅卷笔录。

2、审查案件登记表。

3、案件判决书复印件。

4、对当事人及有关人员的调查笔录。

5、监察室审查情况意见。

6、党组讨论笔录。

7、处罚意见通报。

8、被处罚人意见反馈。

9、审查总结。

10、被处罚人上缴罚款收据复印件。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意见由纪检组、监察室负责监督实施。

第二十八条 本意见自**年**月**日起执行。

第二篇:人民法院执行案件流程管理规则

人民法院执行案件流程管理规则(试行)

为了进一步规范执行行为,提高执行工作效率,确保及时有效地实现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内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执行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则。

一、总则

第一条 执行实施流程管理遵循公开、公正、高效的原则,规范执行实施的各个环节。

第二条 执行流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情况和信息,除依法应当保密或者公开后可能发生妨害执行的情形外,均应向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公开。

第三条 强化执行实施权的内部分权和制约,坚持分段集约执行与执行人员包案执行相结合,实行繁简分流。

第四条 执行实施案件的立案时间、承办人、案件进度、执行结果等依法可以公开的信息均应在电脑上予以记录,并允许当事人查询案件进程。

第五条 执行实施流程应当连续不间断地进行,但执行案件出现依法中止执行、暂缓执行、指定执行、提级执行、委托执行等情形的除外。

二、执行准备

第六条 执行机构收到本院立案机构移转的执行实施案件后,应当在3日内完成下列工作:

(一)收案登记;

(二)分配案件;

(三)初步审查;

(四)制作并送达执行通知书,财产报告令;

(五)对于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有可能隐匿、转移财产的,立即采取执行措施。

第七条 执行案件的分配遵循随机原则。出现同一被执行人的系列案件等特殊情况的,由负责分案的人员报请执行机构负责人指定分配。

第八条 经审查,对于不符合立案条件的执行实施案件,应当退回立案机构处理。

第九条 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前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书的,按照下列执行标的类型的不同确定指定履行期间:

(一)涉及金钱债权执行的,指定履行期间最长不超过10日;

(二)涉及非金钱债权执行的,指定履行期间最长不超过7日;

(三)同一执行依据对同一被执行人确定的债务,既涉及金钱债权执行,又涉及非金钱债权执行的,指定的履行期间最长不超过15日。

第十条 被执行人下落不明或者被执行人地址不实导致法律文书被退回的,应当在30日内办理公告送达手续。公告送达期间不影响执行程序的进行,但不得对相关财产采取处置措施。

三、财产调查与控制

第十一条 承办人收案后,应当在7日内要求申请人提供财产线索。

申请人不能提供财产线索的,不影响财产调查和控制工作的进行。

第十二条 承办人应在收案60日内完成财产的调查和控制工作,案情复杂的经执行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

申请执行人已经提供了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或者被执行人已经申报了确实财产的,必须在5日内采取财产控制措施;其中情况紧急能够立即采取财产控制措施的,必须立即采取控制措施。

第十三条 查找确实的财产线索不能即时办理财产控制手续的,应当自获得确实的财产

信息之日起5日内对已经查实的财产采取控制措施。

第十四条 财产控制措施完成后,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查封、扣押、冻结期限,并要求申请执行人至少于查封、扣押、冻结到期之日前15日内书面申请采取续封(扣、冻)措施。第十五条 对控制财产不能即时变现的,承办人应当在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前提下做和解工作。和解不成的,应当立即进入财产变现程序。

第十六条 承办人在上述期限内没有查控到被执行人的财产或者查控到的财产与债权总额之间差额较大的,应当告知申请执行人有权申请更换承办人。申请执行人不申请更换的,由原承办人继续查找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

第十七条 财产查控期间,被执行人自动履行全部债务的,应当在10日内办理结案手续,已经控制财产的应当在7日内解除财产控制措施。

第十八条 通过调查发现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双方当事人亦不能达成和解,符合结案条件的,承办人应当在15日内层报有关领导审批结案。

四、财产变现

第十九条 对于银行存款或者其他资金,应当自冻结之日起1个月内采取扣划措施。第二十条 对于需要变现的财产,应当自财产控制之日起1个月内移交给负责委托评估的机构办理委托评估手续,负责委托评估的机构应当在7日内办理对外委托评估手续。第二十一条 在评估过程中,应当办理下列事项:

(一)评估过程中,评估机构无法获取评估资料的,应当在10日内强制提取。

(二)勘查现场并复核拟拍卖财产的权属状况。

(三)评估报告作出后,应当在5日内完成送达程序,并告知当事人如对评估结果有异议,可以在10日内提交书面异议。

(四)评估报告无法直接送达的,应当在15日内办理公告送达手续,并在公告中写明不领受评估报告的法律后果。

(五)在收到当事人的评估异议后3日内移送异议审查机构审查。

第二十二条 需要变现的财产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拍卖的,应当在评估报告异议期满或异议处理完毕后3日内移交负责委托拍卖的机构办理委托拍卖手续。负责委托拍卖的机构应当在7日内办理委托拍卖手续。

第二十三条 在委托拍卖过程中应当办理下列事项:

(一)在拍卖前对拍卖财产进行权属调查,并在拍卖之日5日前通知当事人及相关权利人到场。

(二)拍卖财产被占用的,配合和组织竞买人勘验现场。

(三)如实向竞买人介绍拍卖标的物情况。

(四)拍卖时到场监拍。

(五)再行拍卖前,告知当事人再行拍卖的日期并到场参加拍卖会。

(六)财产拍卖或变卖完毕、买受人缴纳全部案款后,在10日内出具并送达成交裁定书及协助执行通知书等法律文书。

(七)动产拍卖两次流拍的,在5日内将拍卖财产交付申请人抵偿债务,申请人拒绝接受或依法不能交付其抵债的,解除查封、扣押,并将该动产退还被执行人。

(八)对于第二次拍卖仍流拍的不动产或者其他财产权,在5日内将其作价交申请执行人或者其他申请执行人抵债。申请执行人或者其他申请执行人拒绝接受或者依法不能交付其抵债的,应当在60日内进行第三次拍卖。

第二十四条 第三次拍卖流拍且申请执行人或者其他申请执行人拒绝接受或者依法不能接受该不动产或者其他财产权抵债的,应当于第三次拍卖终结之日起7日内发出变卖公告。自公告之日起60日内没有买受人愿意以第三次拍卖的保留价买受该财产,且申请执行人、其他申请执行人仍不表示接受该财产抵债的,应当解除查封、扣押、冻结,将该财产退还被执行人,但对该财产可以采取其他执行措施的除外。

第二十五条 财产变现价值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的,承办人应当穷尽调查措施查找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查找的结果应告知申请执行人,并由申请执行人签字确认。

第二十六条 财产变现期间,被执行人自动履行全部债务的,应当在10日内结束财产的变现程序并办理结案手续,在7日内解除财产的控制措施。

五、非金钱债权的执行

第二十七条 执行依据确定履行特定行为的,按照下列程序处理:

(一)对于可以代替履行的行为,应当自执行通知书指定的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60日内雇佣相关单位或者人员代为履行。由此产生的费用和迟延履行金应当责令被执行人在10日内支付。拒不支付的,在10日内转化为对被执行人财产的执行程序。

(二)对于不可代替履行的行为,执行通知书指定的履行期间届满后,除应当责令被执行人在10日内支付迟延履行金外,还应当在60日内依法对被执行人采取训诫、罚款、拘留等制裁措施。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拒不支付迟延履行金的,在10日内转化为对被执行人财产的执行程序。

第二十八条 执行依据确定交付特定物的,应当自执行通知书指定的履行期间期满之日起45日内强制交付该特定物。需要清点数量,勘验场地的,应当在执行通知书限定的自动履行期限期满之日起60日内强制交付。

需要办理过户登记手续的,应当同时向有关机关或者单位送达办理过户登记的协助执行法律手续。

第二十九条 执行依据确定交付的特定物灭失或者已经被合法转让的,应当自上述事实确定之日起10日内,由申请执行人代垫费用,聘请估价机构对该特定物进行估价。估价结论应当在3日内送达被执行人,限定其在10日内提出异议。

被执行人对估价结论无异议或者异议被驳回的,应当在10日内转化为对财产的执行。第三十条 执行依据确定交付种类物的,应当自执行通知书指定的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60日内,按照执行依据确定的数量和质量将种类物自被执行人处交付申请执行人。

第三十一条 不能按照执行依据所确定的数量和质量执行种类物的,应当自上述事实确定之日起10日内,由申请执行人代垫费用,委托估价机构估价。估价结论应当在3日内送达被执行人,限定其在10日内提出异议。

被执行人对估价结论无异议或者异议被驳回的,应当在10日内转化为对财产的执行。

六、案款给付与结案

第三十二条 案款到达执行法院账户后,应当在5日内办理案款给付审批手续,并通知申请人领款;但有下列情形的,可以暂不给付:

(一)有其他申请执行人参与分配和受偿的;

(二)本案申请执行人因在另案有未清偿债务或涉嫌犯罪等原因导致案款被保全或冻结的;

(三)拍卖财产的过户手续尚未办理完毕的;

(四)上级法院法院决定维持现状的;

(五)其他经本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情形。

上述情形消失或相关事项办理完毕后,应当立即给付。

第三十三条 给付案款时,应当按照司法解释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扣留申请执行费和评估、拍卖等费用。

第三十四条 结案应当符合下列标准:

(一)财产变现后足够清偿债务的,按照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内容全部执行完毕;

(二)执行依据确定被执行人履行特定行为的,该行为履行完毕或者代替履行费用、迟延履行金执行完毕;

(三)执行依据确定交付不需要办理过户登记的特定物的,该特定物交付申请执行人占有或者折价赔偿价款执行完毕;

(四)执行依据确定交付需要办理过户登记的特定物的,该特定物交付占有并办理过户登记或者折价赔偿价款执行完毕;

(五)执行依据确定交付种类物的,该种类物按照执行依据确定的数量和质量交付申请执行人占有或者折价赔偿款执行完毕;

(六)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或者有部分财产可供执行案件应当符合法律或者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结案规定。

第三十五条 金钱债权执行案件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执结,非金钱债权执行案件一般应当在收案之日起3个月内执结。

非诉执行案件一般应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执结,其财产控制和变现期限应当相应缩短。非金钱债权执行转为金钱债权执行的案件应当在6个月内执结。

有特殊情况需延长执行期限的,应当逐级报请批准。

第三十六条 下列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

(一)执行通知书指定的履行期间;

(二)公告送达执行法律文书的期间;

(三)暂缓执行、法定中止执行的期间;

(四)办理财产过户手续的期间;

(五)执行异议审查的期间;

(六)就法律适用问题向上级法院请示的期间;

(七)财产的评估、拍卖、变卖期间;

(八)与其他法院发生执行争议的协调处理期间;

(九)其他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不计入办案期限的期间。

第三十七条 下列情况,办案期限重新计算:

(一)非金钱债权执行程序转化为金钱债权执行程序的;

(二)更换承办人的。

第三十八条 在本规则规定的期限内不能完成相应工作的,应当办理延长期限的报批手续。

第三十九条 结案应当履行相关报批手续,并完成信息管理系统的各项录入工作。第四十条 执行实施案件应在结案后1个月内立卷归档。

七、恢复执行

第四十一条 申请执行人提出恢复执行的申请,执行机构应当在7日内对该申请进行审查,裁定是否恢复执行。

第四十二条 恢复执行的申请应当指定新的承办人进行审查。

第四十三条 申请执行人申请恢复执行的,按照下列情况分别处理:

(一)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案件,申请执行人发现被执行人有新的财产或被执行人具备履行条件并提供相关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或者具备履行条件的证据的,应当恢复执行;

(二)被执行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和解协议,申请执行人申请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的,应当恢复执行;

(三)和解案件的当事人申请恢复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被执行人以超过申请恢复执行期限为由提出抗辩,经审查属实的,不予恢复执行,告知当事人可依据和解协议另行起诉;

(四)执行法院排除妨害后,被执行人在1年内又实施重复侵权行为的,应予恢复执行。

第四十四条 恢复执行的,已经中止执行的案件,使用原案号;已经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应当重新立案并立分案号。

第四十五条 恢复执行的案件应当另行指定承办人办理。申请执行人同意原承办人继续办理的,可以由原承办人继续办理。

八、附则

第四十六条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第四十七条 本规则自 年 月 日起实施。

第三篇:阜城县人民法院案件审判流程管理规定(DOC)

第二章 审判管理机制改革

第一节 审判流程管理机制 《阜城县人民法院审判流程管理机制》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充分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强化审判管理,提高审判效率,确保司法公正,使我院的审判改革顺利进行,按照推行“大立案、精审判、强执行、重监督、保公正”审判运行机制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审判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审判流程管理,是根据案件在审理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对案件的立案、排期、送达、开庭、结案、归档等环节进行组织、监督、协调的综合系统管理的总称。

第三条 全院就审判业务方面内设民事审判庭、刑事行政审判庭、立案庭,审判监督庭,案件评查处。立案庭内设接待排期处、调查送达处、书记员管理处。

案件审判流程由立案庭统一协调、管理,各审判庭(执行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作。

第二章

立案、排期

第四条 各类案件的起诉、申请执行由立案庭依法进行审查,对符合法定条件的应予立案。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向当事人说明理由或者裁定不予受理。

第五条 立案庭审查申诉、申请再审案件,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视审查结果确定是否报院长决定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

对本院审委会决定再审、上级法院指令再审的案件、发回重审的案件,由立案庭登记后3日内将原审案卷收集并移送审判监督庭。开庭时间、担任记录的书记员等问题由审判监督庭与接待排期处协商安排。第六条 对诉前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的申请,以及立案以后案卷移送审判庭之前的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的申请,由立案庭作出裁定。

第七条

在第一次开庭之前,一方当事人申请对证据进行鉴定的,由立案庭庭长决定是否同意鉴定。不同意的,向当事人说明理由,同意的由立案庭派员鉴定;在第一次开庭后,一方当事人申请证据鉴定的,由合议庭或独任审判员审查决定,同意进行鉴定的交立案庭执行。

第八条

对 于刑事自诉案件,在立案阶段原告方申请对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立案庭接到申请人的申请后,初步审查申请人的证据是否充分,之后将所有材料交刑事审判庭负责 审理该案的合议庭合议,确需对被告人采取强身制措施的,提交审判委员会决定。合议庭认为不符合采取强制措施条件的,做出驳回申请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

第九条 接待排期处在接到当事人递交的诉讼文书后7日内(检察院提起并建议适用简易程序的刑事公诉案件为3日,刑事自诉案件为15日,执行案件为1日)予以审查完毕,符合立案条件的,予以立案;

接待当事人口头起诉的,应当制作接待笔录,符合立案条件的予以立案; 接待排期处在立案后应及时填写审判流程登记表及各种卡片;

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所需的各种材料应在审查期限内收集齐备,在立案之日内确定该案适用的程序、开庭时间、地点、负责审理该案的合议庭组成人员、案件主审(主办)人、书记员,并于立案后1日内将所有案卷材料移送调查送达处调查送达。

符合立案条件的执行案件应于立案后一日内直接移送执行庭。

调查送达处在接到案卷后确认各种材料齐全、各种表格填写妥当后签字接收。第十条 接待排期处负责核算、收取当事人应预交诉讼费用,负责指导当事人办理缓、减、免诉讼费的审批手续。

第十一条 接待排期处应当在下列期间范围内排定开庭日期:

(一)确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开庭时间一般应安排在立案后15日至20日内;

(二)确定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开庭时间一般应安排在立案后30日至45日内;

(三)刑事公诉案件的开庭时间,适用普通程序的案件,开庭时间一般应安排在立案后12日至16日内;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开庭时间一般应安排在立案后15日内。刑事自诉案件的开庭时间,同前项(二)规定,但需进行伤情鉴定的除外。

第十二条 庭审过程中,合议庭或独任审判员认为需要再次开庭的,应立即将理由书面告知立案庭,并就再次开庭的时间提出建议,与立案庭协商确定再次开庭的时间,由合议庭或独任审判员将再次开庭时间当庭告知当事人。

第十三条 再次开庭的排期:(一)因案件确需法院调查取证,庭审不能按时结束,当事人有正当理由未到庭或者当事人提出新证据的,一般在10日内安排再次开庭时间;

(二)因当事人提出反诉或者案件需追加当事人的,一般在20日内安排再次开庭时间;(三)因案件需要鉴定、评估、审计或者中止审理的,合议庭在收到鉴定、评估、审计等结论或者恢复审理后书面商同立案庭确定再次开庭时间,再次开庭时间一般应排定在收到鉴定、评估、审计等结论或者恢复审理后的15日内;

(四)其他因特殊情况需要再次开庭审理的,由审判长或审判员协商接待排期处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开庭时间。第十四条 立案庭主持双方当事人交换证据,初步审查案件争议焦点,有无管辖异议,决定是否进行庭前调查取证,是否具备开庭条件。庭前调查取证的范围,仅限于当事人的申请及立案庭认为需要调查的证据。

第十五条 排期调查处在接到各审判庭提出的重新安排审理期限的书面请求后,应积极协作,及时安排新的开庭审理时间。

第十六条 重大、疑难、复杂、新类型等案件,由排期处与审判长协商确定开庭的时间,不受上述排期时间的限制。

第十七条 对立案庭作出的裁定的上诉材料,由接待排期处直接安排书记员办理案件移送手续。

第十八条 行政机关申请强制执行的案件由刑事行政庭负责审查,接待排期处在接到案卷材料确认齐全后办理立案手续,确定记录该案的书记员直接移送刑事行政庭。

第三章 调查、送达

第十九条

调查送达处应于接收案件的当天内安排记录该案的书记员送达。对于需要调查的案件,应于拟定的开庭时间5日前调查完毕。

调查送达处在接到当事人递交的其它法律文书后,应当即将该法律文书转交给记录该案的书记员,按本规定的有关时限送达对方当事人。

第二十条 案件受理通知书、应诉通知书、起诉状副本、出庭通知、开庭传票以及合议庭成员通知等应按法律规定的方式予以送达。

第二十一条 书记员在接到送达任务后应及时准确填写送达回证及各种法律文书,通报书记员处负责人协助安排车辆,并将所填写的法律文书交书记员处负责人或审判员审核。

第二十二条 书记员必须在下列时限内将各类诉讼文书送达当事人:

1、诉状副本、开庭传票、出庭通知书等为接到送达材料后的4日;

2、答辩状副本、上诉状副本为5日;

3、判决书、调解书、裁定书副本为2日;

以上各时限要求以不影响案件审理、不违反法律规定为限。以本条送达的法律文书送达回证应在本条规定 三天前公告当事人名称、案由、开庭时间、地点。第二十五条 书记员应及时完成审判员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二十六条 调查处在调查完毕后,普通程序案件在拟定的开庭时间5天前、简易程序案件在拟定的开庭时间2天前将全部案卷材料移送该案的主审人或主办人。

第四章 开庭审理

第二十七条 审判员在接到案卷后应认真核查,确认材料齐全后签字接收。第二十八条 独任审判员接到案件后认真审查案卷诉讼材料,审查有无不符合立案规定,确定当事人争议事实,整理庭审提纲,按期开庭。

第二十九条 独任审判员接到案件后对立案庭确定的程序有不同意见时,应先按简易程序开庭审理,审理后认为需要组成合议庭审理的,报该庭庭长批准。变更后的合议庭组成人员和开庭时间,由该庭庭长和立案庭庭长交换意见后确定。

第三十条 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主审人接到案件后应认真审查卷内诉讼材料,审查有不符合立案程序的规定,确定案件争议焦点和事实,拟定庭审提纲,告知其他合议庭成员开庭的时间,并于拟定的开庭时间前三日内召开准备庭,就案件审查出的问题等事项交换意见,商定案件审理方案。第三十一条 合议庭召开准备庭,主办人应提前4小时通知立案庭安排书记员记录。

第三十二条 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其他合议庭组成人员因故不能按期参加庭审的(含主审人在内),应及时向审判长说明事由,由审判长向主管院长说明情况,由主管院更换人员;审判长因故不能按期参加庭审的,也应及时向主管院长说明事由,由主管院长另行指派审判长。

第三十三条 主审人更换的,应及时将更换后的情况书面告知立案庭。第三十四条 定期宣判的案件,应当庭送达法律文书;当庭宣判的案件、当庭调解的案件以及当庭撤诉的案件,审判人员应当庭告知当事人领取裁判文书的时间。当事人未按时前来领取法律文书的,由负责记录该案的书记员送达。

第三十五条 案件移送审判庭后当事人提出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的,合议庭或独任审判员应严格审查,认为申请理由符合法律规定的,按照法律规定及时做出裁定,交立案庭负责执行。

第三十六条 合议庭或独任审判员对立案庭排定的开庭日期有特殊原因需要变更开庭的,经庭长批准后书面商同立案庭庭长,并提供新的排期时间书面建议,由立案庭排期处重新排期。

第三十七条 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再次排期开庭的,由主审(主办)人书面向立案庭庭长提出理由和拟定再次开庭时间建议,由接待排期处重新安排开庭时间;

1、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加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的;

2、庭审中当事人申请法院调查有关证据,合议庭或独任审判员认为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或者需要补充调查的;

3、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的;

4、当事人提出反诉或者案件需要追加当事人的;

5、案件需要重新鉴定、勘验、评估、审计或者其他法定事由而应中止审理的;

6、当事人有其他正当理由申请延期审理的;

第三十八条 合议庭或审判员认为需要调查的应拟定书面调查提纲,交调查处调查。单一案件的调查以一次为限,特殊案件除外。

第三十九条 各类案件应当在法定审限内结案。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结案的,审判长应当写出书面申请延期报告,说明理由,并提出结案日期,报院长审批,送立案庭备案。排期处根据延期报告提出的结案日期再次确定结案时间。

第四十条 开庭时需要法警值庭、提押被告人,财产保全、先予执行案件需法警协助的案件,由主审(主办)人通知法警大队,法警大队应及时安排警力。

第四十一条 合议庭认为需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案件,应当在合议庭评议后五日内写出审理报告,并报请院长决定是否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对院长同意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案件,审判委员会应当在七日内讨论决定。

第四十二条 合议庭或独任审判员无论是开庭审理或宣判、一律要在审判法庭进行,并穿着审判服套装,仪容整洁,用语文明、规范。

第四十三条 裁判文书送达最后一名当事人的日期为结案日期。当庭宣判的当庭宣判日期为结案日期。

第四十四条 刑事行政庭在接到行政强制执行审查案件后,应于五日内做出准予执行或不准予执行的裁定书,交调查送达处送达。

第五章

法律文书制作

第四十五条当庭宣判的案件,刑事案件应当在5日内,其他案件应在10日内向当事人送达裁判文书。第四十六条 按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当庭调解的,审判员应在1日内制作调解书;不能调解结案的,一般应当当庭宣判,审判员应在庭审结束后1日内制作出判决书;当庭不能宣判的,一般应在5日内制作出裁判文书,并与立案庭商定宣判时间;需转为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按本规定第二十九条办理。

依本条制作的裁判文书,庭长、院长(主管院长)在1日内核稿、签发。第四十七条 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当庭调解的,主审人应在1日内制作出调解书;当庭宣判的,主审人应在1日内制作出判决书;,当庭不能宣判的,合议庭应在庭审结束后3日内做出决议,主审人应在3日内制作出判决书(需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案件除外);

依本条制作的裁判文书,庭长在1日内核稿,院长(主管院长)在1日内签发。

第四十八条 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案件,案件承办人应当在审判委员会作出讨论决定之日起3日内制作出裁判文书,庭长应当在接到裁判文书后2日内核稿并安排在五日内宣判,院长(主管院长)在2日内签发。

第四十九条 当事人撤诉的,主审人应在1日内制作出裁定书,庭长、院长(主管院长)在1日内核稿、签发。

第五十条 书记员在接到打印任务后,必须按下列时间要求完成打印任务:

1、判决书、调解书、裁定书为一日;

2、其它法律文书按审判员的要求办理。第六章

案卷装订、案件送审及案卷移送

第五十一条 案件审结后十日内负责该案的主审人、主办人应将案卷材料进行审查,确认齐全后,于结案后十日内将案卷交记录该案的书记员装订卷宗。第五十二条 各书记员应按下列时间要求将本人记录的案件装订成册,并交审判监督庭审查:

上诉案件,应在审判员移送案卷后3日内完成,第4日内完成案卷移送工作; 非上诉案件,应在审判员移送案卷后10日内完成装订卷宗工作并送审判监督庭审查。

第五十三条 审判监督庭在接到案卷后,对于装订不合格的案卷应立即退回书记员重新装订,其余案卷应于30日内审查完毕,并将案卷退回书记员。

第五十四条 经审查合格案卷,书记员应于2日内交档案室,对于不合格案件应立即交该案主审人(主办人)。主审人接到案卷后应向主管院长报告情况并听候处理。

第七章 督查

第五十五条 在本规定所确定的立案、排期、审理、送达、案卷送审等各阶段,各经办人员应及时将完成情况信息输入电脑。

合议庭(执行局)应当及时填写案件审理的进度和超期原因,并及时将相关信息、输入计算机;

立案庭应当每月将排期案件审理(执行)及超审限案件情况列表报送院领导,并通报给各部门。

计算机所记载的信息将作为院目标管理考核各庭工作完成情况的依据。第五十六条 立案庭负责案件审理流程执行情况的监督,发现审判庭(执行局)未按本规定执行的,应及时发出督办函,必要时报庭所属的分管院长处理。

第五十七条 合议庭应服从立案庭在审理流程管理中的安排,对本规程的执行情况纳入目标管理考核。

第八章

其他事项的处理 第五十八条 统计报卡工作由立案庭安排专人负责办理,各书记员应就自己所记录的当月已结案件按统计员的要求将结案卡片报送统计员。

第五十九条 以下几种诉讼费情况的处理:

1.、起诉时诉讼请求不明确或争议的财产数额不具体,经过庭审后明确的,由合议庭或独任审判员根据明确后的情况确定诉讼费。庭审结束前明确的,需补交的当庭责令补交;庭审结束后明确的,在裁判文书上判令补交。

2、庭审中原告增加诉讼请求的,追加增加部分的诉讼费,减少诉讼请求的,按减少部分核减诉讼费;变更诉讼请求的,按自动放弃诉讼请求处理。

3、庭审中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提出诉讼请求的比照原告按照收费标准限期交纳诉讼费。

4、一方当事人有举证责任而举证不能,申请人民法院调取证据的费用由申请方承担;双方都申请的,费用共同承担。

第六十条 本规定所规定的日期按法律规定均从次日起算,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为届满的日期。但以法律规定的审限为限。

第六十一条 案件审理流程管理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部门领导之间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院长处理。

第九章

附则

第六十二条 本规定从本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之日起执行。

第六十三条 本规定通过后,以前本院与本规定不一致的规定一律废止,以本规定为准。

第六十四条 本规定由本院审判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四篇: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案件流程管理规定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案件流程管理规定(试行)

(2002年11月18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我院执行工作的管理,提高执行效率和执法水平,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执行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执行案件流程管理以司法公正和效率为原则,强调依法执行、规范执行、文明执行。根据执行案件在执行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需要,对申请执行人强制执行申请的审查、执行申请权登记、执行案件分流、执行财产查证、强制执行、执行异议裁判与执行监督、结案等不同执行阶段进行跟踪管理。

第三条 执行案件的流程管理采用新的工作机制。设置执行申请权登记制度和强制执行财产查证程序,并将执行权分离为执行调查权、执行处分权、执行裁判权。对申请执行人强制执行申请的审查、执行申请权的登记和执行案件的分流由立案庭负责。对被执行财产的调查权、对被执行财产的处分权与执行实施权、对执行异议的裁判权分别由执行局内设的不同部门行使。建立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的执行工作机制,确保执行工作公开、公正、及时、高效地进行。

第四条 执行程序中重大事项的办理实行合议庭讨论决定的制度。执行中合议庭讨论的事项为:

(一)仲裁裁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执行的审查;

(二)案外人执行异议的审查;

(三)变更、追加被执行主体;

(四)执行担保的审查及暂缓执行的期限;

(五)多名债权人参与分配的方案;

(六)评估、审计和变卖、拍卖被执行人财产;

(七)重大执行活动的方案及应急预案;

(八)执行和解的审查;

(九)裁定案件中止执行或者终结执行;

(十)对妨害执行行为人采取强制措施;

(十一)在执行终结前,解除财产保全的裁定;

(十二)对本级法院执行监督案件的审理、对下级法院执行监督案件的审理,对下级法院在执行中作出的裁定、决定提出监督意见;

(十三)其他需要讨论的重大事项。

第二节 执行机构及主要职责

第五条 执行局是人民法院专门负责执行工作的职能部门。执行局的职责是:

(一)负责办理立案庭受理的执行案件财产的查证,强制执行立案庭受理的各类强制执行案件、刑事审判庭移送的附加财产刑案件、行政审判庭移送的非诉行政执行案件和外地法院委托执行的案件;

(二)审理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案件,不服下级法院在执行过程中作出的拘留、罚款决定而提出的复议案件,不服下级法院在执行过程中所作裁定而提出复议的案件,审理执行案件的案外人异议;

(三)根据立案庭、其他业务庭审判长签发的执行令,执行财产保全及先予执行裁定。接受外地法院执行机构委托调查和送达;

(四)负责全市法院委托(移送)执行案件的管理,协助外地法院来深执行案件,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和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有关规定统一协调下级法院在执行过程中与外地法院之间发生的冲突;

(五)依法监督和指导全市各基层法院的执行工作。

第六条 执行局内设执行一处、执行二处和综合处。

执行一处负责对具有金钱给付内容的执行案件执行财产的查证与控制;对全院各业务庭移送的财产保全案件、先予执行案件的执行;办理外地法院执行机构委托调查和送达事项。

执行二处负责对经执行一处查证控制的执行财产的变现处分;对立案庭移送的非金钱给付内容的执行案件强制执行;协助外地法院来深强制执行案件。

综合处负责执行局的综合管理、对执行案件的流程管理、司法统计及案件流转;负责审理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案件、案外人异议案件和执行监督案件;负责审理不服下级法院在执行过程中作出的拘留、罚款决定而提出的复议案件,不服下级法院在执行过程中所作裁定而提出复议的案件;负责监督、指导下级法院的执行工作和执行争议的协调。

第二章 执行申请权登记与强制执行立案

第七条 执行申请权的登记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生效法律文书的受理程序,申请执行人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应当首先进行执行申请权登记。

立案庭根据本院《执行申请权登记规定(试行)》、《立案工作规程》,对于申请执行人提出的强制执行申请进行审查和处理。

第八条 申请执行人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应当提交书面申请并提交执行依据。

立案庭应依法就申请执行案件的执行依据、申请执行期限等立案条件进行审查。对于经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由立案庭受理并予以执行申请权登记。

立案庭应在立案审批表上注明申请执行人及被执行人的联系人、联系地址及联系电话或其他联系方式。如有财产保全、缺席判决等特殊情形的必须给予注明。

在立案期间,申请执行人提出财产保全申请,应由立案庭作出裁定,并立即移送执行一处执行。

第九条 《执行申请权登记凭证》是人民法院受理申请执行人强制执行请求、记载法院强制执行经过和结果的法律文书。人民法院应当对立案受理的情况和实际执行结果在《执行申请权登记凭证》上加以记载。对于明知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而直接申请登记的申请执行人、经法院查证确实没有财产可供执行或经执行债权没有全部实现的申请执行人,在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而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时,须持《执行申请权登记凭证》申请法院查证控制财产强制执行,法院不再进行申请时效的审查。

《执行申请权登记凭证》在执行程序中交法院妥善随案保管;在每次执结时,由主办执行法官在相应栏目作出记载后,交还申请执行人保管;在生效法律文书完全执结时,由法院收回归档。

第十条 立案庭对于申请执行人提出的强制执行请求予以执行申请权登记后,应当按以下规定对案件进行分流和处理:

(一)对于以金钱给付为内容的生效法律文书,申请执行人因找不到被执行人、明知被执行人没有可供执行财产而自愿申请登记的,迳行登记,发给《执行申请权登记凭证》;

(二)对于以金钱给付为内容的生效法律文书,申请执行人提供被执行人可供执行财产线索或要求法院查证被执行人财产的,应当在登记后编制查证案号,将案件移送执行一处,进入执行财产查证程序;

(三)对于一份生效的法律文书既有金钱给付内容又有履行行为等非金钱给付内容的,申请执行人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线索或请求人民法院调查财产的,对于金钱给付内容的部分应当在登记后编制查证案号,移送执行一处进行查证;对于履行行为部分应当在登记后编制执行案号,移送执行二处强制执行;

(四)对于履行行为或交付特定物的生效法律文书,应当在登记后编制执行案号,移送执行二处强制执行。

第十一条 立案庭应当在执行财产查证或强制执行立案后按规定排定执行合议庭和主办执行法官,并向申请执行人发出《执行申请权登记凭证》、受理案件通知书和申请执行人须知。

立案庭应当在排定执行合议庭和主办执行法官后2日内将案卷移送执行局综合处。执行局综合处应当在1日内办理登记并移送给主办执行法官。

第十二条 人民法院对执行申请权的登记,不收取费用。对执行查证案件、强制执行金钱给付内容的案件,不预收执行费;在对执行财产处分变现后,由负责变现的主办执行法官以实际执行变现的数额按照《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的规定计算并收取执行费。在查证程序中的评估、审计、鉴定等实际支出的费用,应当由申请执行人预交。

对履行行为或交付特定物的执行,按照《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的规定,预收执行费。

第三章 执行财产查证

第十三条 查证是对于具有金钱给付内容的法律文书强制执行前的准备程序。查证的任务是快速、准确地调查和控制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

被执行人有义务按期、如实向法院申报财产。

申请执行人有义务向法院提供被执行人财产或财产线索,有权利请求法院核查被执行人财产。

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对被执行人财产进行查证和控制。

第十四条 申请执行人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具有金钱给付内容的法律文书,应当凭据《执行申请权登记凭证》,经人民法院查证程序查实并控制了被执行人可供执行财产的,方可进入执行财产处分程序。

对于外地法院委托执行的案件,执行局在收到外地法院委托后,应当在登记后1日内移送立案庭,由立案庭编制查证案号,进入执行财产查证程序。对经查证有可供执行财产的,立案庭根据执行局的查证报告编制执行案号进入执行财产处分程序;对于经查证没有财产可供执行的,由执行局将查证报告连同原委托案件卷宗一并退回委托法院,由委托法院依据有关法律规定作出处理。

第十五条 执行财产的查证和控制由执行一处负责。

查证采取调查核实、听证等方法进行。具体操作按照本院《执行申请权登记规定(试行)》、《执行听证程序(试行)》、《调查和控制被执行人财产细则(试行)》的规定办理。

查证财产一般应当在30日内完成,审计、评估、案外人异议审查的期间不在此列。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完成查证的,可以具理由报处长批准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90日。

第十六条 立案庭受理申请执行人对具有金钱给付内容的生效法律文书的强制执行申请,应当填写《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移送查证表》,并按“执一查”字编制案号,排定查证合议庭及主办执行法官,在按规定完成有关送达事项后将案件移送执行局综合处。

第十七条 对申请执行人提出财产保全申请或搜查申请的,立案庭应当编制案号后立即将案件移送执行局依法处理。情况紧急的,可以由立案庭作出财产保全裁定,移送执行局立即执行。

第十八条 综合处接到立案庭移交的查证案件应当登记并在1日内移交执行一处主办执行法官。由执行一处主办执行法官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令、被执行人须知和被执行人财产申报表。

第十九条 查证期间,被执行人自觉履行全部义务的,执行一处主办执行法官在报处长审批同意后,向立案庭办理相关手续并按执行结案处理。

在执行查证阶段冻结、扣划了被执行人银行存款的,在查明申请执行人在本院其他执行案件中确实没有债务时,经申请执行人申请并报处长审批同意,可以由执行一处向立案庭办理相关手续,立案庭按“执一字”编制执行案号,将案件分配给原合议庭和主办执行法官办理。主办执行法官收取执行费直接结案。

对于按前款规定直接结案或先予执行的,主办执行法官应当将相关案号和执行金额记载在《执行申请权登记凭证》的相应栏目,并就执行金额计算收取执行费,执行费应当在执行款中直接扣收。

第二十条 在查证期间,当事人双方达成执行和解的,经当事人同意,可以终结查证程序。在被执行人不履行和解协议的情况下,申请执行人可以申请强制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和解协议履行完毕的,按本规定第十九条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一条 查证案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议庭应当安排听证:

(一)申请执行人认为被执行人财产申报不实,要求法院举行听证的;

(二)经法院查证认为申请执行人提供的财产或财产线索不确实而申请执行人对法院的查证结论有异议的;

(三)拟变更、追加被执行主体的;

(四)被执行人具证据对执行措施提出异议的;

(五)其他合议庭认为应当举行听证的情形。

第二十二条 主办执行法官根据排定的听证日期进行听证。听证的程序和规范用语按照本院《执行听证程序(试行)》、《执行听证程序和规范用语》实行。

第二十三条 申请执行人经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听证的,视为放弃听证。

被执行人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听证。

被执行人经两次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接受财产调查的,合议庭可报院长批准对其进行拘传。第二十四条 对不按期、不如实申报或作虚假申报财产的被执行人,对故意躲藏、规避执行的被执行人,合议庭应当依法进行处理。

第二十五条 主办执行法官应当就申请执行人提供的可供执行财产或财产线索及时核查并采取控制措施。

第二十六条 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的规定办理,严格掌握法律条件,遵守法定程序。

第二十七条 对被执行人的财产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应当在送达法律文书时告知其可以提出异议,并于2日内提供书面材料和证据。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合议庭应当进行审查。异议理由成立的,应当立即裁定解除强制措施;理由不成立的,应书面通知驳回。

第二十八条 被执行人对第三人有到期债权的,主办执行法官可依申请执行人或被执行人的申请向第三人发出履行到期债务通知。

第五章 的规定,移送综合处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审查。

第三十条 查证程序中如需向工商、税务、房地产管理、车辆管理等部门调取相关登记资料的,可由主办执行法官调取或向申请执行人及其委托代理人签发调查令和委托调查书,由其调取。主办执行法官对申请执行人或其委托代理人调取的资料应当审核。

第三十一条 主办执行法官每次进行的财产调查都应做好调查记录并及时录入电脑。

第五章 的规定移送综合处审查处理

第四章 强制执行 第一节 强制执行

第三十四条 对于经过执行财产查证程序查实并控制的执行财产由执行二处负责处分。对于履行行为或交付特定物的生效法律文书由执行二处负责执行。

第三十五条 立案庭立案后按规定将执行案件移送执行局综合处,综合处应当在接收案卷1日内进行登记并按照立案庭的指定将案件移交给执行二处主办执行法官。

第三十六条 主办执行法官收到综合处移送的执行案件后,应当及时采取执行措施,并在规定的期限内执结案件。

对于履行行为或交付特定物的案件,执行期限为90日;对于处分执行财产的执行期限为60日,拍卖、案外人异议审查的期间除外。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完成的,可以具理由报处长批准延长,但执行期限最长不得超过90日。

主办执行法官应当根据案件的进展,及时将执行财产的处分情况和执行情况录入电脑。

第三十七条 对于履行行为或交付特定物的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主办执行法官应在接收案件后7日内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令》和《被执行人须知》,告知被执行人法院已受理强制执行申请,责令其在指定的期限内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第三十八条 主办执行法官应依法通过对财产的拍卖、变卖、以物抵债或其他方式对控制财产进行处分。

对执行财产的变现和处分按照本院《执行案件处分财产细则(试行)》进行。

对执行款的收取和支付按照本院《执行款管理规定(试行)》执行。第三十九条 对财产的评估、拍卖必须按照《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委托评估、拍卖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本院《评估、拍卖委托工作细则》、《委托深圳市土地房产交易中心拍卖土地、房产的若干意见》的具体要求进行。

第四十条 合议庭应对财产拍卖和财产变现及处分方式进行合议并报处长审批。第四十一条 执行金钱给付的案件,经对被执行人财产作出处分后,应当按照实际清偿的债务数额结案,并按实际清偿债务的数额结算收取执行费。

主办执行法官应当在结案裁定或结案通知书中对执行财产的收支情况予以说明。

主办执行法官应当在执结案件时,将本次执行结果记载在《执行申请权登记凭证》的相应栏目。对于生效法律文书执结或终结执行的,将《执行申请权登记凭证(正本)》收回归入档案卷宗;对于生效法律文书尚未执结的,将《执行申请权登记凭证》退还给申请执行人。

主办执行法官应当在完成前述工作后,将执行案件材料交跟案书记员装订归档。

第五章之规定,移送综合处审查处理。

第二节 委托执行和受托执行

第四十三条 委托外地法院执行、接受外地法院委托执行的手续由综合处负责办理。第四十四条 被执行人或被执行人的财产在外地的,可以委托当地法院代为执行。第四十五条 主办执行法官接到综合处移送的案件后,认为需要委托执行的,应当在接受案件后3日内向综合处提出并将卷宗退回综合处。

基层法院需要委托外地法院执行的,统一由中院执行局综合处负责办理。

综合处设专人在立案后的一个月内办妥委托执行手续。

第三章、第五章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五章 执行异议的审理与裁决

第一节 异议的受理

第四十八条 案外人异议审查采取原执行合议庭回避制度。由综合处的审判人员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案外人异议的审查处理期间为综合处接收案外人异议案卷之日起90日,需要审计、评估、鉴定的,审计、评估、鉴定的期间除外。

第四十九条 在案件的查证或强制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主张权利并提出异议的,主办执行法官应将异议受理审查程序及举证义务书面告知案外人,要求其在7天内以书面形式提出《执行异议书》,并同时提交支持其异议理由的证据材料。

主办执行法官收到案外人提交的《执行异议书》及相关证据材料后3日内填写《案外人执行异议移送审批表》,经处长批准后连同装订完成、编具页码的争议标的执行卷宗移送立案庭办理立案手续。

立案庭在收到主办执行法官移交的前款规定的材料3日内,以“执三审字”编制案号,排定承办法官、合议庭、听证日期和听证法庭,并进行电子公告。

对于案外人直接向立案庭提交《执行异议书》的,立案庭应当将该《执行异议书》移送主办执行法官按前款规定办理。

第五十条 异议受理及审查期间,执行合议庭可以对异议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保全措施,但不得进行处分。正在实施的处分措施应当中止。

第二节 异议的审查

第五十二条 案外人异议的审查采用听证会形式。听证会由审判长主持,应当制作听证记录。

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承认案外人的异议主张,不提出抗辩的,可以不举行听证。

第五十三条 案件主办法官应当在收到异议案件后7日内向案外异议人、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发出举证通知、证据交换通知和听证会通知,并向案外异议人以外的当事人送达异议书副本。

第三节 异议的处理

第五十五条 主办法官应当在听证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将案件提交合议庭评议,审判长应当在审判员提出合议请求5个工作日内安排合议。合议庭应当在听证会后30日内对案外人异议理由是否成立作出处理决定。

合议案外人异议案件应当通知主办执行法官列席。

第五十六条 经审查认为案外人的异议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裁定驳回其异议并向各方当事人送达裁定书。裁定驳回异议的,对争议执行标的物继续执行。

第五十七条 案外人提出异议的执行标的物是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特定物,经审查认为案外人的异议理由成立的,应报经分管院长批准,将有关材料移交本院有关业务庭进行处理。

第五十八条 执行标的物不属生效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特定物,经审查认为案外人的异议理由成立的,报经主管院长批准,解除对该财产的控制措施。

第六章 结案

第一节 执行的期限与结案方式

第六十条 执行案件应在立案后六个月内执行结案。

对于经过查证程序的执行案件,应当在三个月内执行结案。

执行期限的计算自执行案件受理通知书送达之日起至执行案件移送书记员归档之日止。不应计入执行期限的期间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办理。

第六十一条 执行案件如遇特殊情况需延长执行期限的,主办执行法官应当填写《申请延长执行期限审批表》,由分管院长授权处长审批同意。

延长执行期限一般不应超过三个月,仍须继续延长的,需经分管院长审批同意并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备案。

第六十二条 执行案件结案后,主办执行法官应制作《结案通知书》,送达各方当事人。对于经过执行申请权登记后分次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应当将本次执行金额和结果在申请执行人的《执行申请权登记凭证》中“记载事项”的相应栏目和案号项下加以记载。

执行结案后,主办执行法官应当填写《执行案件结案审批表》和结案卡,经处长批准后交综合处登记备案。并将执行案件材料移交书记员,由书记员按规定完成归档。

第六十三条 执行案件可以以下列方式结案:

(一)不予执行;

(二)自动履行;

(三)和解执行;

(四)中止执行;

(五)终结执行;

(六)强制执行;

(七)其他。

第二节 暂缓执行与中止、终结执行

第六十五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案件可以暂缓执行: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二条规定,被执行人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并经申请执行人同意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暂缓执行及暂缓执行期限;

(二)在受托执行案件时遇到需要中止、终结执行的情况或案外人异议,需要委托法院处理的;

(三)上级法院因执行监督书面通知暂缓执行的;

(四)上级法院或本级法院因复查申诉案件书面通知暂缓执行的;

(五)其他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需要暂缓执行的情形。

第六十六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案件可以中止执行:

(一)申请执行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

延期执行应当由申请执行人提出书面申请,并写明要求延期执行的事实和理由。

(二)案外人对生效法律文书中确定的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且该执行标的为判决书确定的特定物的;

(三)作为申请执行人的公民死亡,从执行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尚未明确继承人继承权利的;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的,应对其遗产继续执行。

(四)当事人一方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从执行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五)被执行人的财产暂时不能处分的;

(六)人民法院已受理被执行人破产案件的;

(七)案件执行必须待另案审理完毕或执行完毕后方具备执行条件,且该过程超过六个月执行期限的;

(八)按照审判监督程序由审判监督庭作出中止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裁定的;

(九)当事人申请执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当事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并已由人民法院受理的;

(十)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涉外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裁决,被执行人申辩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条规定的情形之一,要求裁定不予执行,并提供了财产担保的;

(十一)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国内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裁决,被执行人申辩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情形,要求裁定不予执行,并提供了财产担保的。

第六十七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终结执行:

(一)申请执行人书面要求撤销对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申请或明确表示愿意放弃对被执行人剩余债权追索的;

(二)被执行人已被人民法院宣告破产的;

(三)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有权机构撤销的。

第六十八条 中止、终结执行的案件,主办执行法官应提前告知申请执行人,并听取申请执行人的意见。

申请执行人表示同意的,案件可予中止、终结执行;申请执行人不同意的,合议庭可以依法裁定中止、终结执行。

第六十九条 中止、终结执行的案件,均须经合议庭讨论决定,并报处长审批。第七十条 中止、终结执行的案件应当制作裁定书,裁定书应写明执行过程,中止、终结执行的理由和适用的法律,并及时送达案件当事人。

第七十一条 中止、终结执行的案件,主办执行法官应填写《执行案件结案审批表》,写明中止、终结的理由、证据和法律依据。如有民事裁定书难以表述的内部情况,必须用附页加以说明。

第三节 和解的条件、程序和恢复执行

第七十三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当事人之间可以和解:

(一)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且已全部履行完毕;

(二)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虽未全部履行完毕,但有下列情形之一:

1、开具并交付远期承兑的银行承兑汇票的;

2、提供了不小于未履行标的额的实物担保的;

第五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案件若干期限的规定》

最高院规定严格执行案件办理期限来源: 作者: 日期:2011-03-23

我来说两句(0条)复制链接 字号: 小 中 大

推荐栏目: 执行法规 执行文书 执行常识 律师在线 律师法律咨询自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案件若干期限的规定》,对执行案件的办理期限作出严格规定。

《规定》明确,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执结;非诉执行案件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执结。有特殊情况须延长执行期限的,应当报请本院院长或副院长批准。申请延长执行期限的,应当在期限届满前5日内提出。

《规定》明确,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后7日内确定承办人。承办人收到案件材料后,经审查认为情况紧急、需立即采取执行措施的,经批准后可立即采取相应的执行措施。

承办人应当在收到案件材料后3日内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书,通知被执行人按照有关规定申报财产,责令被执行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被执行人在指定的履行期间内有转移、隐匿、变卖、毁损财产等情形的,人民法院在获悉后应当立即采取控制性执行措施。

同时,承办人应当在收到案件材料后3日内通知申请执行人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状况或财产线索。

《规定》还明确,申请执行人提供了明确、具体的财产状况或财产线索的,承办人应当在申请执行人提供财产状况或财产线索后5日内进行查证、核实。情况紧急的,应当立即予以核查。申请执行人无法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状况或财产线索,或者提供财产状况或财产线索确有困难,需人民法院进行调查的,承办人应当在申请执行人提出调查申请后10日内启动调查程序。

《规定》明确,根据案件具体情况,承办人一般应当在1个月内完成对被执行人收入、银行存款、有价证券、不动产、车辆、机器设备、知识产权、对外投资权益及收益、到期债权等资产状况的调查。

下载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对执行案件纪检监察流程管理的规定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对执行案件纪检监察流程管理的规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县人民法院审判流程管理规定

    江川县人民法院审判流程管理规定 江法[2003]21号 关于印发《江川县人民法院审判流程管理规定》 的通知 各庭、局、处、室: 《江川县人民法院审判流程管理规定》经院务会讨......

    关于对人民法院非诉行政执行案件的几点认识(大全5篇)

    非诉行政执行案件是指由行政机关作出的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享有权利的一方当事人在规......

    江苏省法院执行案件流程管理规则2001

    江苏省法院执行案件流程管理规则(试行) (2001年1月4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第1次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 苏高法[2001)12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建立公正、规范、高效、廉洁的......

    执行案件信访工作流程[5篇范文]

    执行案件信访工作流程 为了依法保护执行申诉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畅通执行申诉渠道,规范执行申诉信访秩序。根据执行申诉信访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重庆市高院《关于办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公开的若干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公开的若干规定为进一步规范人民法院执行行为,增强执行工作的透明度,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进一步加强对执行工作的监督,确保执行公正,根据《......

    人民法院案件审判流程管理工作规则范文大全

    XX县人民法院案件审判流程管理工作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我院案件审判流程管理工作,促进和实现案件审理在程序上的公平、公正,根据有关法律、司法解释和省、市......

    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已于2014年12月2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

    关于执行案件督办工作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执行案件督办工作的规定》等三项执行工作制度的通知法发[2006]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