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执行力的前提是训练
执行力的前提是训练
2010-03-06 17:20:01 来源:《820思想》 讨论qq群:17436377
第二十七期
执行力就是安排的事情马上去做。我们之所以关注执行力,是因为管理方面出现很多问题的原因不在于这件事是否应当做,或者是管理是否正确,而是在于在我们根本没去做,或者是没有按照我们的要求做。这样的现象我们叫做缺乏执行力。缺乏执行力就会导致缺乏战斗力。那么怎么让销售人员具有执行力呢?很多人认为应当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督考评、增强执行意识等等,现实中这些方式会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不久我们就会发现很多的执行问题,并不完全是由于管理本身造成的,而是由于被管理者的个人素质造成的。
“会做”才有执行力
很多执行问题与员工是否会做有关系。我们安排的任何一件工作,员工要准确的完成与他个人的基础技能有密切的关系。如果做了但是没有做好,甚至是完全背离了我们的初衷,这都是缺少执行能力的表现。比如,曾经有一个公司的老板,安排手下的人打一份经销商大会的通知,之前大会的内容以及相关的会议说明都已经确定下来了,这名员工只是负责将这些内容排好版,打印出来就行了。但问题就出在这里,这个员工由于缺乏必要的素质,文档排版的很差。当时谁也没有注意这样的问题,大家都认为这样简单的事情,应当不会出现什么差错,但是就是这样简单的事情却出了问题。经销商接到了通知之后,感觉文件的版式很差,很多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非常低级的会议,甚至有经销商认为这是一个骗子公司做的东西,最终很多人没有参加。这个结果让老板感到非常奇怪,经过分析终于发现问题出在排版上。就是这样一个很微小的环节,处理不好就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对于这样的事情我们决不能说手下的人没有执行力,只能说他的个人能力有问题而没有执行到位,要想让他以后能够执行到位,就必须教会他做这样事情的基本技能。这不是宣传教育一下就可以的,是需要现场指导甚至是手把手的教。
这样的事情在销售过程中更是比比皆是。比如,我们要求销售人员协助经销商销售,什么叫做协助,是在边上指手画脚的提要求,还是每天与相关人员讨论,或者是干脆自己直接销售,到底什么叫做协助。这样的问题每个人的理解是非常不同的,甚至是不同的时期,助销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在企业提出了助销的要求之后,发现很多人并没有做好,甚至是正好与我们的想法相违背,这时我们就认为他们的执行力不够,这样的结论是不恰当的。事实上,很多人是根本不理解什么是“助销”,应当怎么去“助”,都助些什么事情等等,他们在执行我们的命令的时候,并没有真正的掌握执行命令的技能、方法。在我们强大的压力面前,被驱赶着向着不同的方向逃窜。最终的结果就是:命令执行了但并没有达到目标。因此,执行力不光要执行,还要保证执行到位。训练就是执行到位的基础。
身先士卒是关键
缺乏执行力不是由于缺乏驱赶的人,而是缺乏带动的人。如果我们现在问,对公司执行力影响最大的管理层是哪一层,很多人会马上回答,是公司的中层干部。如果从销售团队中来看,中层干部可能是办事处经理、区域经理、大区经理这样的人员,这些人更象军队中的连长,在冲锋的时候,永远冲在前面,带领自己的士兵完成任务。这种执行能力必然来源于他们的带动,而不是他们的管理甚至是督导。如果中层干部不能跑在前面,那么企业就是有再强的管理、再严的纪律还是很难有执行力的。
身先士卒不仅体现在能带头冲锋陷阵,还要有示范能力。也就是说领导干部本身要十分优秀,特别是这些基层的管理干部,要求士兵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到,否则会很难领导这些士兵。曾经有一个将军到连队视察工作,正好碰到连队进行实弹射击,在射击结束后将军要进行检阅。将军在连长引领下逐个与每一个战士交流,当遇到一个小战士的时候,将军耐心的问了打靶的成绩,并鼓励他继续努力。这时这名战士明显的表露出不以为然的样子。经班长介绍,将军了解到这个战士是连里数一数二的射击能手,将军看出了小战士的心态,他拿过小战士的枪就地实弹射击,每枪10环,小战士立刻表现出了无比崇敬的表情,连敬礼的姿势都不一样了。这就是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做到自己一定先做到,对于普通的战士来说这是硬道理。同样对于战斗在一线的营销人员,领导以身作则也是非常重要的,简单的说教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要求销售人员完成的动作,领导必须要先会,这样才能获得销售人员的认可与信任,我们的命令才能够真正的被所有的人员接受。单纯的依靠制度是非常愚蠢的,这只能增强士兵与管理者之间的对立。因此,很多执行力的问题并不出现在不执行命令,而是出现在领导本身就没有能力执行这样的命令,他们缺乏要求别人执行的资本。
总之,执行力需要严格的制度、监控系统、奖惩措施,但是更需要训练,以便使士兵到每一个管理者都能够掌握执行下去的能力。
目 录
境界
管理本质—趋利避害--管理独特视角文章
“工具”企业能力传承的载体--820单兵装备系列什么是销售管理者的价值--销售真理文章
策略
单兵装备之“助销手册”--820
问题就是需求难点就是要点--820
从战俘改造看销售改造--
实战
销售动作分解之“卖袜子”--
训练、随岗、打赢--
专项训练系统的构建--
案例
惠普——把员工培养成职业运动员
问对
单兵装备系列 俱乐部推荐文章 毛泽东工作方法新解 销售管理新锐文章实战训练文章 创新思维文章 经典实战案例推介--
如何组织与开展模压训练--820经典问对
第二篇:“读”是语言训练的前提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能力之一。特别对于阅读教学,不同的教学阶段,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考试说明:现代文阅读要求的前五点之中,最核心的内容是“能够把握文中关键的语句”;内容及写作技巧的评析能力主要体现于6、7两条:“能够把握、分析作者在文中表现的观点和态度”;“能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进行分析、评价”。这几条要求都体现了读写结合的原则,如单从文章学的角度去评析中心、思想、主题等,很容易由于作品的多义性和作者主观色彩产生见智见仁的分歧,影响检测的科学性。而作者的观点、立意及采用的表达技巧,则有很强的客观性。这样,阅读题从读写双向进行检测就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那么,读写的检测中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要完成这一目标,就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
“读通、读懂、读透”、“初读、细读、精读”等形式的阅读法,反映了学生对读、悟、理解的三个基本层次,决定了阅读的基本方向。但从语言文字训练角度看,上面的三个层次的划分对读的基本要求及具体操作方法不甚明了。所以,下面我从“四读法”的四个基本层次分别探索它们的内涵及其相应的操作要素。
一、初读明义
阅读是阅读者从一定的书面语言符号获取意义的一种特殊心理过程。在阅读过程中,读者把看到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内部语言,通过对所读材料的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获取其中的信息。读文章实质是在还原生活,只有在语言文字与作者对生活认识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才算读出了文章的意思。所以,读书首先要逐字逐句往下读,做到“字字入目,句句过心”,从而弄懂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同时,还要调动自己的表象储备,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再现作者用语言文字所描绘的事物、场景等。
古人十分重视读书自得。“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朱熹语)。所以,读书首先应在读正、读通、读顺的基础上读出语言文字“背后”的味道来。
二、再读清路
“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法是决不乱走的。”(叶圣陶语)“作者的思路是他对客观事物怎样观察、理解,认识的反映。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以客观事物为基础的。”(张志公语),所以在读中理出文章的思路,也就是循着作者认识事物的道路走一回,从而使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认识自然也纳入到了作者的思想轨道当中,从而达到“言皆出于吾口,意皆出于我心”的理想境界。比如《小石潭记》、《致橡树》、《海上看日出》、《吾家有女初长成》等文章中,读者与作者心心相印,随着作者的“足迹”再次踏如文本,一起领略潭之幽,树之情,日之壮,爱之切„„文章的思路在这些足迹中,慢慢得到呈现,步步得到提升。
这一层的读,要在读出意思的基础上,读出这个意思是怎么个说法,要一字一句地读出来,看作者说出一个意思用了什么词儿,什么句式,作者是怎么思考的。这样一面读一面疏理、领会,同时分分层、划划段、列列题纲,这样自然会把握文章中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对于作者如何谋篇布局,如何遣词造句自然就心领神会了。
三、三读悟情
“情”即作者的思想感情。“文以意为主,辞以达意而已”,这里的“意”也即“情理”。任何作品,都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著名作家巴金说过:“我不是用技巧,只是用作品的精神世界和真实感情打动读者,鼓舞他们前进。”古人作文也有“意在笔先”“文以载道”等精辟论述。所以“读一篇文章,如果不明白它的主旨,而只知道一点零零碎碎的事情,那就等于白读。”(叶圣陶语)。
因此,对读者来说,阅读也是一项复杂的情感活动。读者阅读作品,正是与作者无声的交谈,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和熏陶,作者“情动而辞发”,读者只有“披文以入情”,方能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一个有智慧的语文老师,教诗的最好途径就是不教诗。让“诗”凭着自己的言语存在说话,让学生直接贴在诗的面颊上感受她的诗意。星海学校马丽亚老师的《在山的那边》,走的大约就是这样一个路径。保护“诗”,就是保护“诗”做为一种“完形”的存在,这种保护的最佳策略就是诵读。诗活在诵读的当下,诵读保护了诗的存在,诗即诵读。于是,我们看到,在马丽亚老师的《在山的那边》上,不管学生懂与不懂,先让学生读了再说。让《在山的那边》在诵读中流淌,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读正确、读流利”的问题,这是对诗做为一种完形存在的深刻尊重和理解,而情自在其中。
朗读是领悟作品情理的好方法。通过朗读把书面语言还原为口头语言,如同处于作者的地位,替作者表达,才能揣摩作者的心境,感受作品的韵味和气势,使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出于口、入于耳、了然于心。
四、四读品味
“读中品滋味”即指“品读”。名人佳作情铸成,或思想深邃,或见解独到,或情深意远,教学时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咀嚼、比较、推敲,读出其中丰蕴的内涵,同时感受语言文字的巨大表现力和生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清代诗人袁枚解释:“‘破’字与‘有神’三字,全是教人读书作文之法。盖破其卷而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也。”所以读中品滋味首先要独具慧眼,辨识出文章的精言要语,然后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去品读。品读方法很多,下面略举三例。
1、字斟句酌
“在艺术作品里,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即既不能加一个字,也不能减一个字,还不能因改动一个字而使作品遭到损坏的情况下,思想才算表达出来。”(托尔斯泰语)作家们“为求一字稳,不厌五更迟”,对于写作可谓呕心沥血,“语不惊人死不休”。所以读者读书更应悉心推敲、比较,去品味作家们用词造句、表情达意的精妙之处。
如在《孔乙己》一文中,前面写孔乙己付钱,是“排出九纹大钱”,而后面则是“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第三篇:学习教育是前提
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是前提,必须始终摆在突出位置,要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学习中央确定的必读书目,以先进典型为镜,触及思想灵魂、加强党性修养。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认识到位,才能行动到位。要想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必须要加强党性修养,强化学习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水平。这既是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需要,也是查摆整改问题的基础。加强党性修养、强化学习教育就要把理论武装作为首位任务抓紧抓好。没有理论上的清醒,就没有政治上的坚定,更没有行动上的自觉。我们的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学习中央确定的必读书目,以先进典型为镜,加强党性修养,系统掌握党的群众观点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本质要求,打牢为民务实清廉的思想根基。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解决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党性纯则作风端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必须要加强党性修养。党性修养的内涵丰富,包含政治修养、理论修养、作风修养和纪律修养等诸多方面。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通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为民服务意识,切实做到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通过学习教育努力提高自己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
当前,全党正在轰轰烈烈的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保证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就是通过学习教育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一是要把学习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围绕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在保证学习时间、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方式、增强学习实效上下功夫,并贯穿活动始终。二是要突出抓好集中学习,学深学透中央规定的必读书目,特别是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时的重要讲话,加强理想信念、党性党风党纪和道德品行教育,进一步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三是要把学习教育、听取意见与解决突出问题结合起来,以深化学习教育拓展听取意见的广度和深度,通过深入听取意见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边学边改中不断深化思想认识、检验学习教育效果,调动激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参与积极性,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不虚不空不偏、不走过场。
第四篇:什么是执行力
什么是执行力?这是所有企业都在思考和实践的问题。其实,执行力就是管理者为实现战略和阶段性目标而具有的计划、指挥、跟进、协调能力。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一切都在管理者的掌控之中,就是“管到每个人每天的每一件事”。知道每个人在干什么,干的如何,需要哪些帮助„„那么,作为企业管理者,你拿什么提高团队的执行力?
一、管理者需要注意的事项:
1、执行前:
A根据目标制定执行计划,谁来执行,何时完成?谁来监督验收?
B下达命令并和执行者深度沟通,明确任务的执行先后顺序,执行的关键点。重要的任务要明确奖惩条例。
C向监督验收者下达命令,明确任务的验收标准和时间。
2、执行中:
A随时跟踪,询问任务的执行情况.B和执行者深沟通,看存在哪些问题,需要领导提供哪些帮助?
C应该注意改进的地方和事项。
3、执行后:
A总结执行情况,作出评判。
B根据执行情况,当奖则奖,当惩则惩。
C总结经验,形成共识,重要的经验要普及宣传。
二、提高执行力的几个关键词
在履行以上事项的同时,要牢记提高执行力的几个关键词,并认真按关键词去实施。这几个关键词分别是:
1、强制:当公司确定了执行目标后,各部门在公司统一部署下开始行动。明确各部门的分工、责权、时间与进度、执行纪律和奖惩办法、汇报与反馈办法。要切实建立“不同意,但也要全力以赴”的执行纪律。对组织决策,不论理解与否、同意与否,都要不折不扣地执行,绝不允许当组织决策与个人意见不一致时就不执行或阳奉阴违。
2、沟通:决策层事先要与执行层深度沟通,包括参与执行的每一个人,明确执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的关键点,以及会出现的问题,如何去解决,还需要哪些资源,是否有应急方案等等。
3、反馈:在执行过程中,参与执行的每一个人要及时把执行的情况反馈给给你发布指令的人。有问题时解决,下级对上级负责。
4、检查:执行过程中要及时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改正,上级对下级负责,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帮助。
5、奖惩:执行结束后,参照执行纪律,当奖则奖,当惩则惩。
6、氛围营造
第五篇:什么是执行力
什么是执行力?
执行力就是把想法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结果。企业执行力比较弱的原因往往就是:有了想法没有行动,有了行动看不到预期的结果。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员工自以为是,在执行中修改、偏离公司的决策,虽然在行动上有不俗的表现,结果上却不尽人意。执行力是全员的事情,必须建立“上下同欲者胜”的理念,培养团队成员“合心、合力、合拍”的协作精神。
执行力常见问题?
1.执行力不足,不管总体设计如何详细,战略研究多么深入,计划总是会失败。
2.执行力不强,再好的决策也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付之东流!
3.执行力流失,不贯彻始终,执行下去就会出现问题,事业就不会长久!
4.执行力低下,付出的比计划多了10倍,结果却不到计划收益的1/10!
5.执行力缺失,领导所想的和员工所想的,往往不能得到有效地统一!
执行力是指企业贯彻落实领导决策、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企业管理决策在实施过程中原则性和灵活性相互结合的重要体现。一个企业有无执行力,关键看有没有选对人。从某种意义上说,选对人意味着企业领导者成功了一大半。
----GE前CEO杰克·韦尔奇认为“管得少,就是管得好”。如何才能管得少又管得好?干部是关键!当然制度也很重要,但制度是要靠干部去执行的。所以韦尔奇每年把大量时间花费在干部选拔和培养上。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通用汽车公司。在斯隆“主政”的40多年间,他亲自甄选公司的每一名负责人——制造经理、审计员、工程经理、总机械师,乃至最小的附属部门的负责人。
----如何才能选对人?对此,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有如下总结:第一,不要冒险给新来的干部安排新的重要工作。第二,仔细推敲任命,尤其要把握好任命的核心和性质。第三,着眼于一定数目的候选人并扬长避短。第四,与几个曾和候选人一起工作过的人讨论每一位候选人。第五,确保被任命者了解职位。第六,及时纠错。如果一个职位接连使两个人栽了跟头,领导者不要再去乞求“伯乐”发现新的“千里马”,而应该取消这一职位。除非有所改变,否则它还会像击败前两个人那样,击败第三个上任者。
----六条原则中,第一、二、六条执行起来最难,教训也最多。国内众多“空降兵”的失利大都与此有关。很多职业经理人正是被放在了错误的位置上,不仅不能提升企业执行力,反而会造成不必要的管理“冲突”。----目标、示范与团队
----提升企业执行力,在具体的企业管理中还有很多方法。首先,企业的目标和愿景必须形象易懂、便于理解和接受。因此,将一项复杂的决策简单化为A、B、C式的可执行教条十分必要。当年毛主席将红军的作风界定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并用“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上门板”、“捆稻草”之类连目不识丁的人都能理解的语言表述出来,实在堪称经典。结果,红军被塑造成了纪律严明的“铁军”。
----其次,企业管理者要做好教育示范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由于领导、干部和员工岗位不同,学识、经验、偏好各有差别,对同一决策难免产生不同的理解。为了防止在执行中产生偏差,企业领导有责任在决策执行前作好教育示范工作,做教练式领导,让广大干部职工明白“为什么要做”、“怎样做”、“做了有什么结果”这样一些基本道理。----第 三,执行力的提升需要一个高效的干部团队。这个团队除拥有高素质的队员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凝聚力,有高昂的士气,富于协作精神。有时可能会有这样的情况出 现,只要士气高昂、凝聚力强和协作得力,即使队员素质一般,也同样可以取得惊人的业绩。因此,企业领导在日常管理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干部员工置身企业之中的 自豪感和成就感,提出有吸引力的共同愿景和奋斗目标,提炼一些象征性的题辞和口号,确立团队的荣誉,并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一些教育宣讲活动,以达到增强凝 聚力、激发斗志和有效协作的目的。如此坚持,便会形成一种优良的、有利决策执行的企业文化和传统。决策执行有时还需要一定的保障条件,比如财务预算的支 持、相关部门和人员的配合、政策的配套等。
----“推”和“拉”
----企业执行力的提升还有赖于一定的领导策略。概括起来有“推”和“拉”两手。“拉”是正面吸引,“推”是背后督促,以解决干部员工迅速、有效执行领导决策的主观动力问题。
----“推”的策略需要有效授权、合理控制和严明的纪律。有效授权意味着责任分担,因此在授权时,领导者必须讲清楚做事的理由和责任,明确地表达期望目标、进度和质量要求,激发乐观情绪,并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而不是放任自流。
----一些企业领导在授权下属贯彻其决策意图时,不把原则、框架和资源条件讲清楚,而是说:“这件事就交给你办了,至于怎么办,你自己拿主意,我只问结果不问过程。”下属不明所以,只好揣摩着干,结果自然执行不好,即使个别天性极高者执行好了,那也是偶然。
----“拉”的策略包括吸引追随者、实施有效激励并对执行过程中可能需要的危机处理有所准备。现代商业社会里,企业领导要使其干部员工成为自己忠实的追随者,仅仅依靠传统强权社会的“恩威并济”或“胡萝卜加大棒”还不够,还需以平等的姿态表现出自己的远见卓识和人格魅力。这样,领导的决策才能得到下属发自内心的认同。
----此外,实施有效激励也是提高执行力的另一项重要策略。与吸引追随者所依靠的“威望”不同,有效激励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针对一项决策尤其是重大决策的贯彻执行,企业领导在决策时就应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项目,如项目奖金、特定的培训机会、职位提升和荣誉称号等,让出色的决策执行者获得一种超出一般人的成就感。
----企业领导还应对决策执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机和危机处理方案做出充分的估计和准备,以合理的方式和渠道转达给执行决策的干部和员工,解除其后顾之忧,发挥其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也使企业在危机真正来临时不至于遭受重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