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集团公司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思路与措施方案[共5篇]

时间:2019-05-13 01:39: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集团公司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思路与措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集团公司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思路与措施方案》。

第一篇:加强集团公司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思路与措施方案

二、近几年工作情况

针对上述情况,近几年,我们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开展高技能人才和班组长培训

1.技师培训。为进一步提高集团公司现有的1万名技师的专业技术水平,适应建设跨国企业集团战略的要求,2003年起,建立了技师培训制度,在集团公司认定的技师培训基地,对主要生产技术工种的技师、高级技师 3年脱产轮训一遍。2003年、2004年开展了钻井工、采油工、井下作业工、焊工、电工等5个工种的技师培训试点,培训近800人。

2.班组长培训。为提高基层班组长的技术技能水平和管理水平,编写了《石油石化企业班组管理》教材。2003年起,建立了班组长轮训制度,按照集团公司下发的《关于开展班组长培训工作意见》的要求,全面组织开展班组长培训。

(二)加快高技能人才选拔

1.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建立了技能竞赛制度,确定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国石油石化行业技能竞赛。2000年、2002年、2004年,集团公司与劳动保障部、中石化集团公司联合举办了钻井工、井下作业工、采油工、常减压装置操作工、焊工等14个工种的技能竞赛,有数万人参加了企业组织的选拔赛,集团公司有近千名选手参加了决赛,其中有37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58人获得“集团公司技术能手”称号。在企业选拔赛中还涌现了一批局级技术能手。

2.开展技术能手评选表彰活动。从1997年集团公司建立技术能手评选表彰制度起,到2003年已经评选表彰了四批共400多名集团公司技术能手。各企业也相继建立了企业技术能手评选表彰制度。

3.在组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基础上,加快技师、高级技师考评工作。2001年,在集团公司重组改革,机构和人员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我们对技师、高级技师的考评工作进行了规范和要求,为解决企业反映的技师门槛高的问题,在政策上对整体申报鉴定的年限进行了调整,同时制定了对5%以内少数优秀工人可提前年限参加鉴定,以及在竞赛中取得名次的优秀选手直接晋升职业资格的有关政策。

(三)加强培训鉴定基础工作建设

1.建立制度、规范标准。2003年先后制定了集团公司《职业技能鉴定实施办法》、《操作服务人员培训管理办法》,规范了工人培训、鉴定工作的管理。为规范工人培训考核鉴定的标准,2001年起,组织数百名专家制定了10个上游石油天然气的《国家职业标准》和13个集团公司标准,并增加了技师、高级技师两个级别。2002年与中石化集团公司共同制定了25个下游石油化工的《国家职业标准》。从2001年起,用两年时间编制了《石油石化企业工种目录》,与中石化集团公司共同颁发。

2.开发培训教材、鉴定题库。在制定标准的同时,组织专家开发了44个石油天然气特有工种的培训教材和鉴定题库,开发了21个社会通用工种的题库,升级了80个工种的企业题库。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操作服务人员培训、鉴定,以及在集团公司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企业教育培训机构的调整、改造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规划、协调。集团公司重组以来,原有的教育培训机构经受了一次动荡,原有数量过剩的教育资源得到重组和调整,面向企业、面向市场,多数都找到了新的出路,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培训机构任务不饱满,同时也出现了重复建设的新问题。

2.教材、题库数量不足,培训手段相对落后。近十年来,我们发挥集团公司和企业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开发了三轮培训教材和题库,但由于开发周期长,工作量大,技术更新快,仍不能满足企业培训、鉴定工作的需要。由于技术发展快,我们现有的很多培训基地的设施、设备相对跟不上,不利于培养高技能人才。

3.激励政策有待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工资、福利待遇虽然近几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不利于调动积极性。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和目标

(一)工作思路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努力营造鼓励技能人才干事业,支持技能人才干成事业,帮助技能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坚持持续发展的思想,抓住关键环节,积极应对激烈的人才竞争,不断发展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优化职工队伍结构;贯彻不断创新的工作理念,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企业整体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重视实践和终身学习,积极发挥高技能人才的带动作用,不断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全员提素工程,全面开展操作服务人员的培训、鉴定工作,提高集团公司操作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提供人才保障。

(二)工作目标

实现集团公司高技能人才队伍质量和数量的双提高。在全面提高企业职工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一批适应企业跨越式发展要求的高技能人才,使集团公司技术工人队伍结构趋于合理,高技能人才队伍总量与集团公司发展相适应。到2005年,集团公司高级工比例从2003年的27%增加到30%以上,技师从10000人增加到15000人左右,为技术工人的2.5%,高级技师从1000人增加到1500人,为技师的10%,主要生产车间、作业施工队都有技师;省部级以上技术能手从700人增加到800人;到2010年,集团公司高级工比例达到35%左右,技师达到30000人,高级技师达到3000人,主要生产技术班组都有技师,省部级以上技术能手达到1000人以上。技师的平均年龄在现有的水平上降低5岁,平均受教育程度提高3年以上。

五、措施方案

(一)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

1.加强高技能人才后备队伍培训。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资源,采取脱产、半脱产、自学与辅导相结合及岗位练兵等多种形式,对现有高级工进行相关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知识的综合培训。鼓励职工“一专多能”,学习相关专业,掌握第二技

能,岗位成才。通过开展高级工培训,加快其知识化进程,提高掌握智能化设备、关键技术、解决处理技术难题的能力。

2.认真开展现有高技能人才的培训。集团公司统一组织主要生产技术工种的技师短期脱产培训,3年轮训一遍,按照统一培训大纲和教材,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四新”知识、关键操作技术技能等,努力提高现有技师的技术技能水平。技师培训注意针对性和实用性,采取课堂教学、交流研讨、生产实践等多种培训的方法,到2005年,技师培训的工种达到30个左右。集团公司定期组织优秀高技能人才出国考察交流。

3.建立行之有效的“师带徒”制度。鼓励并创造条件让高技能人才与具有发展潜能的优秀中、高级工签订师带徒协议,发挥高技能人才的传帮带作用。将其掌握的关键操作技术、处理解决工艺难题等技能、技艺、经验传授给年轻人,加快年轻后备技能人才的成长,为企业储备一大批可接替的后备技能人才。对承担带徒任务的“名师”,企业为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4.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和培养。对少数优秀高技能人才,针对本人专业方向和知识技能需要,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和重点培养,明确个人职业发展目标和培养渠道。有条件的单位可送其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普通高校甚至国外进行本专业或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基础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实现其自身价值提供学习的机会和途径。对在某一专业领域有特长和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给其压担子,承担企业重大技术项目的开发、推广、革新,使其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

5.进一步搞好班组长培训。到2005年全面完成班组长轮训工作。今后,凡新任班组长,必须经过培训合格方可上岗,在任班组长5年进行新一轮培训。

(二)全面开展职业技能鉴定

1.完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不断提高鉴定工作质量,扩大鉴定覆盖率。加快标准、教材和鉴定题库的建设,通过2~3年的努力,使鉴定题库的工种覆盖率由现在的40%提高至60%以上,人数覆盖率由70%提高到95%以上。加强考评员和鉴定管理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政策、管理和业务水平。建立健全质量督导体系,完善集团公司职业技能鉴定年检评估制度。加强企业鉴定站所和鉴定基地的建设。在操作服务人员队伍中,全面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不断壮大高级工队伍。

2.探索以能力为核心,以工作业绩为重点的技能人才评价新体系。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积极探索理论知识考试与生产现场能力考核和工作业绩评定相结合的职业技能鉴定新模式。在工程施工、机械加工等部分生产结果型的技术工种中进行试点,按照国家职业标准的统一要求,制定具体的考核标准、考核方法和质量保证措施,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

(三)进一步加快高技能人才选拔

1.加强技师、高级技师考评工作。在加强高级工、技师培训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技师、高级技师考评的工种范围,增加考评数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逐步突破学历、资历、年龄、身份界限,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继续实行少数优秀操作人员提前年限参加技师、高级技师鉴定的政策。

2.坚持技能竞赛制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广泛开展

岗位练兵的基础上,规范化地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并把竞赛与生产建设、技能培训、考核鉴定、技术交流等紧密结合,通过竞赛活动,提高职工的技能水平,培养选拔各级技术能手。集团公司在两年一次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石化集团公司共同组织“全国石油石化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的基础上,隔年再组织一次集团公司技能竞赛。2005年拟再组织维修电工、管工等6个工种的集团公司竞赛。

3.坚持技术能手评选表彰制度。集团公司每两年组织一次技术能手评选表彰活动,每次评选表彰100名。通过评选,切实把在企业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技术攻关中创造或总结出的先进操作技术方法、发明创造和国家专利,以及在传授技艺、培养青年工人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技能人才选拔出来,给予相应的待遇,以此激励更多的青年职工钻研技术,成为高技能人才,为企业发展做贡献。

4.建立关键技能带头人制度。在主要生产技术工种(职业、专业)的技师、高级技师中,按标准、比例和程序选拔、评选关键技能带头人,享受学术技术带头人的同等待遇。关键技能带头人由企业推荐,集团公司组织专业委员会审定,实行年度考核,三年聘期,聘期内享受津贴和其他福利待遇。

(四)加强基础建设

1.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建设。集团公司在企业原有培训机构基础上,按照区域布局、资源共享的原则重点建设15个左右主体工种的技师培训基地。到2010年,按区域和专业,重点建成10个左右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在基地设置上,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再另建新基地。逐步加大投入,注重质量和特色,满足企业和个人培训需要,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注重配备与生产实际相配套的先进仪器设备,开发模拟仿真系统、远程培训系统,使技能人才培训始终站在技术工艺前沿。

2.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的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适应现代企业教育培训和市场需求,以专职教师为骨干、兼职教师为主体的“双师型”培训教师队伍。集团公司建立主体职业(工种)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的兼职教师资源库,由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根据培训项目选聘。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的教材建设,为搞好集团公司技师培训奠定基础。

3.确保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经费。各单位从职工教育经费(占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中提取一定比例费用于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重点保证技师轮训、教材开发、基地建设等费用。

(五)强化高技能人才激励

1.建立完善高技能人才基本工资制度。高技能人才实行由岗技工资、工龄津贴、上岗津贴和奖金构成的工资制度。对受聘技师、高级技师实行津贴制度。使高技能人才与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在收入分配上享有同等待遇,并逐步与社会劳动力市场价位接轨。同时根据高技能人才的工作岗位和生产特点,研究和探讨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办法,和有效的工资分配形式,搞活内部分配。

2.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对在企业技术革新、技术改造、重大项目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在国家一、二类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被评选为“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关键技能带头人”和“集团公司技术能手”的,以及在培养后备技能人才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

人才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3.完善福利制度。逐步实现福利项目和待遇规范化、制度化和货币化,保障高技能人才的福利待遇水平随着企业发展不断提高,在高技能人才的医疗保健、带薪休假等福利方面给予重点考虑,并与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享受同等待遇。

(六)搞好高技能人才的使用与管理

1.修订、完善集团公司技师、高级技师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技师、高级技师考评的范围、条件、程序、聘任、培训、考核、使用、管理等要求。建立健全技师、高级技师管理制度,实现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2.坚持技师、高级技师考评和聘任分开的原则,完善技师考评聘任制度。对取得相应职业资格的技师、高级技师。用人单位根据岗位和生产工作需要聘任,聘期3年以内,期满考核合格确定续聘或解聘。确定基层作业区、项目部、专业队、站、车间的技师、高级技师岗位设置标准或技师、高级技师聘用原则。在确定聘用指标时,向一线队伍和主要生产技术工种倾斜。

3.建立技师协会,开展技术交流活动。按工种或专业组织技师进行技术交流,发布技术成果等多种形式活动,也可以对外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企业在经费上给予适当支持。通过技师协会为高技能人才提供技术交流的平台,在企业技术攻关、创新创效、技术开发、成果转让、技艺传授、信息交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4.建立完善企业内部人才市场体系。进一步疏通人才流动渠道,盘活高技能人才资源,促进高技能人才在集团公司和企业内部的合理流动。加强高技能人才信息库和网站建设,开展网络人才交流活动。充分发挥市场在高技能人才优化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高技能人才配置效率。

第二篇:加强集团公司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思路与措施方案

加强集团公司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思路与措施方案

向守源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人事服务中心

一、集团公司操作服务人员队伍现状

(一)操作服务人员队伍基本情况

2003年末,集团公司操作服务人员73万人

其中操作人员56.4万人。操作服务人员

初级工中,大学及以上学历5162人,占0.7%;大专6.1万人,占8.4%;中专、技校24.6万人,占33.7%。技师占1.16%,高级工占27.3%,中级工占34.8%占19.2%。操作服务人员平均年龄35岁。与重组上市之初的1999年相比,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重由0.4%增加到0.7%,大专由4.5%增加到8.4%,中专、技校由28.9%增加到33.7%,初中及以下由38.6%下降到26.6%。从年龄看,30岁及以下所占比重由36.0%下降到27.6%,31岁到40岁由35.7%增加到46.6%,51岁及以上由4.3%增加到5.1%。平均年龄由34.6岁增加到35岁。从技术结构上看,技师比例由1.01%增加到1.16%

高级工比例由20.1%增加到27.3%,初级工比例由23.1%下降到19.2%。重组分立后,集团公司职工总量虽然大幅度减少,队伍结构得到一定改善,但是职工总量仍然富余、冗员较多。一线用人少,二、三线用人多;技能人才少,服务人员多;高素质人才少,一般性人员多。由于每年各企业新增人员由少量的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和接收安置的复转军人构成,一线技术工人的补充接续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不适宜一线工作的年龄大老职工及工伤、长病职工退出一线岗位及内部流动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

(二)高技能人才队伍现状

截至到2004年,集团公司高技能人才队伍包括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4名,全国技术能手60名,集团公司及省级技术能手700余名,高级技师1100余名,技师11000余名。从1995年以来的统计报表可以看出,1999年以后的两年间,集团公司技师数量下降,主要原因是一部分年龄偏大的技师退休或与企业有偿解除劳动合同、带资分流等自然减员。自2002年以来,由于加大了技师、高级技师考评的工作力度,技师、高级技师的数量有所增加。2002、2003两年鉴定合格取证的技师为1645人(1998~2001年4年总和为2750人)、高级技师为283人,相对数量已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从集团公司发展的需要来看,我们的高技能人才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还是有差距的,主要表现在:第一,总体数量偏少。虽然1993年总公司文件规定技师评聘数量可在技术工人的2%以内,1997年、2001年又将指标分别调整到3%、4%以内,但目前数量一直未达到标准。主要原因是技师标准较高,企业对技师考评掌握的尺度比较严格。第二,一线主体队伍技师短缺。集团公司595个钻井队只有168名钻井技师、69个泥浆技师、45个地质技师、117个柴油机技师;1174个井下作业队、大修队、试油队只有199个作业技师;675个油建安装队、管道施工队只有367个焊接技师、160个管工技师、137个铆工技师。第三,知识技能型和复合技能型人才短缺。我们的高技能人才过去主要靠自然成长,参加专业培训学习的机会不多,加之内部流动机制没有形成,因此大多技能单一,知识面较窄,创造、创新技能缺乏,综合能力不足。

二、近几年工作情况

针对上述情况,近几年,我们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开展高技能人才和班组长培训

1.技师培训。为进一步提高集团公司现有的1万名技师的专业技术水平,适应建设跨国企业集团战略的要求,2003年起,建立了技师培训制度,在集团公司认定的技师培训基地,对主要生产技术工种的技师、高级技师 3年脱产轮训一遍。2003年、2004年开展了钻井工、采油工、井下作业工、焊工、电工等5个工种的技师培训试点,培训近800人。

2.班组长培训。为提高基层班组长的技术技能水平和管理水平,编写了《石油石化企业班组管理》教材。2003年起,建立了班组长轮训制度,按照集团公司下发的《关于开展班组长培训工作意见》的要求,全面组织开展班组长培训。

(二)加快高技能人才选拔

1.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建立了技能竞赛制度,确定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国石油石化行业技能竞赛。2000年、2002年、2004年,集团公司与劳动保障部、中石化集团公司联合举办了钻井工、井下作业工、采油工、常减压装置操作工、焊工等14个工种的技能竞赛,有数万人参加了企业组织的选拔赛,集团公司有近千名选手参加了决赛,其中有37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58人获得“集团公司技术能手”称号。在企业选拔赛中还涌现了一批局级技术能手。

2.开展技术能手评选表彰活动。从1997年集团公司建立技术能手评选表彰制度起,到2003年已经评选表彰了四批共400多名集团公司技术能手。各企业也相继建立了企业技术能手评选表彰制度。

3.在组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基础上,加快技师、高级技师考评工作。2001年,在集团公司重组改革,机构和人员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我们对技师、高级技师的考评工作进行了规范和要求,为解决企业反映的技师门槛高的问题,在政策上对整体申报鉴定的年限进行了调整,同时制定了对5%以内少数优秀工人可提前年限参加鉴定,以及在竞赛中取得名次的优秀选手直接晋升职业资格的有关政策。

(三)加强培训鉴定基础工作建设

1.建立制度、规范标准。2003年先后制定了集团公司《职业技能鉴定实施办法》、《操作服务人员培训管理办法》,规范了工人培训、鉴定工作的管理。为规范工人培训考核鉴定的标准,2001年起,组织数百名专家制定了10个上游石油天然气的《国家职业标准》和13个集团公司标准,并增加了技师、高级技师两个级别。2002年与中石化集团公司共同制定了25个下游石油化工的《国家职业标准》。从2001年起,用两年时间编制了《石油石化企业工种目录》,与中石化集团公司共同颁发。

2.开发培训教材、鉴定题库。在制定标准的同时,组织专家开发了44个石油天然气特有工种的培训教材和鉴定题库,开发了21个社会通用工种的题库,升级了80个工种的企业题库。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操作服务人员培训、鉴定,以及在集团公司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企业教育培训机构的调整、改造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规划、协调。集团公司重组以来,原有的教育培训机构经受了一次动荡,原有数量过剩的教育资源得到重组和调整,面向企业、面向市场,多数都找到了新的出路,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培训机构任务不饱满,同时也出现了重复建设的新问题。

2.教材、题库数量不足,培训手段相对落后。近十年来,我们发挥集团公司和企业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开发了三轮培训教材和题库,但由于开发周期长,工作量大,技术更新快,仍不能满足企业培训、鉴定工作的需要。由于技术发展快,我们现有的很多培训基地的设施、设备相对跟不上,不利于培养高技能人才。

3.激励政策有待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工资、福利待遇虽然近几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不利于调动积极性。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和目标

(一)工作思路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努力营造鼓励技能人才干事业,支持技能人才干成事业,帮助技能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坚持持续发展的思想,抓住关键环节,积极应对激烈的人才竞争,不断发展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优化职工队伍结构;贯彻不断创新的工作理念,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企业整体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重视实践和终身学习,积极发挥高技能人才的带动作用,不断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全员提素工程,全面开展操作服务人员的培训、鉴定工作,提高集团公司操作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提供人才保障。

(二)工作目标

实现集团公司高技能人才队伍质量和数量的双提高。在全面提高企业职工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一批适应企业跨越式发展要求的高技能人才,使集团公司技术工人队伍结构趋于合理,高技能人才队伍总量与集团公司发展相适应。到2005年,集团公司高级工比例从2003年的27%增加到30%以上,技师从10000人增加到15000人左右,为技术工人的2.5%,高级技师从1000人增加到1500人,为技师的10%,主要生产车间、作业施工队都有技师;省部级以上技术能手从700人增加到800人;到2010年,集团公司高级工比例达到35%左右,技师达到30000人,高级技师达到3000人,主要生产技术班组都有技师,省部级以上技术能手达到1000人以上。技师的平均年龄在现有的水平上降低5岁,平均受教育程度提高3年以上。

五、措施方案

(一)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

1.加强高技能人才后备队伍培训。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资源,采取脱产、半脱产、自学与辅导相结合及岗位练兵等多种形式,对现有高级工进行相关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知识的综合培训。鼓励职工“一专多能”,学习相关专业,掌握第二技能,岗位成才。通过开展高级工培训,加快其知识化进程,提高掌握智能化设备、关键技术、解决处理技术难题的能力。

2.认真开展现有高技能人才的培训。集团公司统一组织主要生产技术工种的技师短期脱产培训,3年轮训一遍,按照统一培训大纲和教材,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四新”知识、关键操作技术技能等,努力提高现有技师的技术技能水平。技师培训注意针对性和实用性,采取课堂教学、交流研讨、生产实践等多种培训的方法,到2005年,技师培训的工种达到30个左右。集团公司定期组织优秀高技能人才出国考察交流。

3.建立行之有效的“师带徒”制度。鼓励并创造条件让高技能人才与具有发展潜能的优秀中、高级工签订师带徒协议,发挥高技能人才的传帮带作用。将其掌握的关键操作技术、处理解决工艺难题等技能、技艺、经验传授给年轻人,加快年轻后备技能人才的成长,为企业储备一大批可接替的后备技能人才。对承担带徒任务的“名师”,企业为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4.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和培养。对少数优秀高技能人才,针对本人专业方向和知识技能需要,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和重点培养,明确个人职业发展目标和培养渠道。有条件的单位可送其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普通高校甚至国外进行本专业或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基础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实现其自身价值提供学习的机会和途径。对在某一专业领域有特长和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给其压担子,承担企业重大技术项目的开发、推广、革新,使其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

5.进一步搞好班组长培训。到2005年全面完成班组长轮训工作。今后,凡新任班组长,必须经过培训合格方可上岗,在任班组长5年进行新一轮培训。

(二)全面开展职业技能鉴定

1.完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不断提高鉴定工作质量,扩大鉴定覆盖率。加快标准、教材和鉴定题库的建设,通过2~3年的努力,使鉴定题库的工种覆盖率由现在的40%提高至60%以上,人数覆盖率由70%提高到95%以上。加强考评员和鉴定管理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政策、管理和业务水平。建立健全质量督导体系,完善集团公司职业技能鉴定年检评估制度。加强企业鉴定站所和鉴定基地的建设。在操作服务人员队伍中,全面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不断壮大高级工队伍。

2.探索以能力为核心,以工作业绩为重点的技能人才评价新体系。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积极探索理论知识考试与生产现场能力考核和工作业绩评定相结合的职业技能鉴定新模式。在工程施工、机械加工等部分生产结果型的技术工种中进行试点,按照国家职业标准的统一要求,制定具体的考核标准、考核方法和质量保证措施,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

(三)进一步加快高技能人才选拔

1.加强技师、高级技师考评工作。在加强高级工、技师培训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技师、高级技师考评的工种范围,增加考评数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逐步突破学历、资历、年龄、身份界限,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继续实行少数优秀操作人员提前年限参加技师、高级技师鉴定的政策。

2.坚持技能竞赛制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广泛开展岗位练兵的基础上,规范化地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并把竞赛与生产建设、技能培训、考核鉴定、技术交流等紧密结合,通过竞赛活动,提高职工的技能水平,培养选拔各级技术能手。集团公司在两年一次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石化集团公司共同组织“全国石油石化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的基础上,隔年再组织一次集团公司技能竞赛。2005年拟再组织维修电工、管工等6个工种的集团公司竞赛。

3.坚持技术能手评选表彰制度。集团公司每两年组织一次技术能手评选表彰活动,每次评选表彰100名。通过评选,切实把在企业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技术攻关中创造或总结出的先进操作技术方法、发明创造和国家专利,以及在传授技艺、培养青年工人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技能人才选拔出来,给予相应的待遇,以此激励更多的青年职工钻研技术,成为高技能人才,为企业发展做贡献。

4.建立关键技能带头人制度。在主要生产技术工种(职业、专业)的技师、高级技师中,按标准、比例和程序选拔、评选关键技能带头人,享受学术技术带头人的同等待遇。关键技能带头人由企业推荐,集团公司组织专业委员会审定,实行考核,三年聘期,聘期内享受津贴和其他福利待遇。

(四)加强基础建设

1.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建设。集团公司在企业原有培训机构基础上,按照区域布局、资源共享的原则重点建设15个左右主体工种的技师培训基地。到2010年,按区域和专业,重点建成10个左右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在基地设置上,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再另建新基地。逐步加大投入,注重质量和特色,满足企业和个人培训需要,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注重配备与生产实际相配套的先进仪器设备,开发模拟仿真系统、远程培训系统,使技能人才培训始终站在技术工艺前沿。

2.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的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适应现代企业教育培训和市场需求,以专职教师为骨干、兼职教师为主体的“双师型”培训教师队伍。集团公司建立主体职业(工种)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的兼职教师资源库,由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根据培训项目选聘。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的教材建设,为搞好集团公司技师培训奠定基础。

3.确保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经费。各单位从职工教育经费(占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中提取一定比例费用于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重点保证技师轮训、教材开发、基地建设等费用。

(五)强化高技能人才激励

1.建立完善高技能人才基本工资制度。高技能人才实行由岗技工资、工龄津贴、上岗津贴和奖金构成的工资制度。对受聘技师、高级技师实行津贴制度。使高技能人才与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在收入分配上享有同等待遇,并逐步与社会劳动力市场价位接轨。同时根据高技能人才的工作岗位和生产特点,研究和探讨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办法,和有效的工资分配形式,搞活内部分配。2.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对在企业技术革新、技术改造、重大项目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在国家一、二类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被评选为“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关键技能带头人”和“集团公司技术能手”的,以及在培养后备技能人才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3.完善福利制度。逐步实现福利项目和待遇规范化、制度化和货币化,保障高技能人才的福利待遇水平随着企业发展不断提高,在高技能人才的医疗保健、带薪休假等福利方面给予重点考虑,并与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享受同等待遇。

(六)搞好高技能人才的使用与管理

1.修订、完善集团公司技师、高级技师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技师、高级技师考评的范围、条件、程序、聘任、培训、考核、使用、管理等要求。建立健全技师、高级技师管理制度,实现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2.坚持技师、高级技师考评和聘任分开的原则,完善技师考评聘任制度。对取得相应职业资格的技师、高级技师。用人单位根据岗位和生产工作需要聘任,聘期3年以内,期满考核合格确定续聘或解聘。确定基层作业区、项目部、专业队、站、车间的技师、高级技师岗位设置标准或技师、高级技师聘用原则。在确定聘用指标时,向一线队伍和主要生产技术工种倾斜。

3.建立技师协会,开展技术交流活动。按工种或专业组织技师进行技术交流,发布技术成果等多种形式活动,也可以对外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企业在经费上给予适当支持。通过技师协会为高技能人才提供技术交流的平台,在企业技术攻关、创新创效、技术开发、成果转让、技艺传授、信息交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4.建立完善企业内部人才市场体系。进一步疏通人才流动渠道,盘活高技能人才资源,促进高技能人才在集团公司和企业内部的合理流动。加强高技能人才信息库和网站建设,开展网络人才交流活动。充分发挥市场在高技能人才优化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高技能人才配置效率。

第三篇: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探索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探索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中原油田经过二十多年的开发,现已到了开发的中后期,地质储量严重不足,开发难度越来越大,人多油少的矛盾日益突出。‚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给中原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也带来了困惑,高层次技能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着‚走出去‛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如何把油田庞大的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为企业发展提供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成为培训工作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问题。

一、高技能人才培训的现状分析

中原油田现有技术员工41826人,其中钻井、采油、物探等高技能人才(主要指技师、高级技师、技术工种带头人、技术能手等,下同。)1241人,占技能员工总数的2.97%。这些人才是企业的宝贵财富,调动和开发他们的智力资源,不仅有利于他们个人技能水平的提高,而且对培养一批高级技术人才乃至企业技能员工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都会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了解、现场考察等形式先后到10个二级单位并对100多位高技能人才的学习培训、工作中的困惑、意见和建议等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

(一)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的难度较大

二级单位普遍反映高技能人才人数少,岗位比较分散,他们的技术水平在单位里也都是赫赫有名的,没法对他们开展培训。有的单位领导干脆说‚没有考虑过对他们的培训问题。‛另一方面,高技能人才都处在重要的甚至是关键技术岗位上,工作很难离得开。据不完全统计,高技能人才中81%的人近年来没有参加过一次培训,就连他们自己也认为培训是件奢侈的事。

(三)高技能人才对伍的现状不容乐观

高技能人才虽然在专业技术面都是佼佼者,但综合素质急待提高。调查发现:高技能人才文化程度大多都是技校、高中,‚会做‛,不会‚说‛;思维的基本方法、语言表达、交流沟通、一般论文的写作、班组管理等基本技巧比较缺乏;大多数高技能人才关心的是自己的单位,自己的岗位,对社会的变化,时代的发展等情况知之较少,视野不够开阔,知识更新的速度慢,创新意识不强等。

(三)很高的培训热情。高技能人才普遍反映,他们在岗位工作、技术攻关、学习提高等方面存在着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对培训怀有极高的热情和期待。一个老高级技师形象地说:‚如果老这么干下去,没有人给我们‘充电’,这点技术早晚也会落后的。‛

我们常说,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而高技能人才由于资源的短缺,更显其珍贵。但是,如果只注重资源的使用,忽略了资源的开发,这种资源总会枯竭的。怎么办呢?

二、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明确高技能人才的培训目标

针对高技能人才对伍存在的问题,我们清楚地看到,制约高技能人才发展的关键有三个:一是与专业相关的其它知识与能力比较缺乏;二是视野不开阔,创新意识不强;三是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所以我们把高技能人才的培训目标确定为:以高技能人才的能力拓展为重点,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全面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二)选择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充分考虑高技能人才实践经验丰富,动手操作能力强等特点,采用讲演、交流、研讨、事迹报告、案例分析、课堂讲授、拓展训练等多种方式进行分析、引导,把培训活动变成一个能力拓展与提高的过程。

(三)组织好培训班级

培训班级按照行业相关、工种相近或相同的原则,组织教学班级,这样既方便教学又可以提高培训效果。

(四)安排好培训时间

每期培训班的时间安排为120学时(即15天)。为缓解工学矛盾,培训选择在生产相对宽松的时间里进行。

(五)选聘一流的培训教师

首先是从企业内部选择专职或兼职的一流培训师、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或高级技师从事教学,其次是从大专院校或其它企业聘请专家从事教学工作。教师的质量决定着培训的成败和效果。

(六)优化培训内容设计

培训内容以模块式教学为主,在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拟定,又经有关专家小组的论证确任,主要内容如下:

1.怎样做一个优秀的高技能人才。主要通过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王中华的典型事迹报告和钻井四公司徐少先师傅平凡的成长经历介绍,让他们了解一个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以及企业对他们寄予的厚望。

2.最新科技发展动态介绍。主要通过石油石化行业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介绍,了解知识经济,信息化社会的基本特点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景,开阔他们的眼界,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3.创新创效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主要通过学员之间的交流与研讨,从他们大量成功实践的案例中认识到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科技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另一方面从理论上让他们了解创新思维的内涵、特点、方法,并进行创新思维方法方面的课堂训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

4.一般科技论文写作技巧的介绍。通过科技论文命题、选材、结构等基本知识和技巧的介绍,让他们了解并初步掌握一些常用的写作技巧,帮助他们学会从理论上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5.师带徒的技艺传授。主要通过相互间的交流与探讨,介绍师带徒的经验和体会;同时,讲解师带徒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巧等,如怎样进行谈话和沟通,班组管理的常用方法等。其目的是让他们带好自己的徒弟,提高对徒弟的管理水平,为企业培养更多的技能工人。

6.树立远大的目标,争做知识复合型、技能复合型员工。主要通过企业愿景教育和技能发展目标的需要,结合自己的岗位特点和技能发展潜力,畅谈理想与目标,在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同时,对他们进行职业技术生涯设计;制定出3—5年的自学计划,圈点必读的书目,必练的技能,达到的长远目标和中短期目标。其目的是帮助他们解决好先天理论知识不足的缺陷,为他们的长足发展提供支持。因为这个问题靠任何短期培训都是无法解决的。

三、培训班取得的显著成绩

(一)培训班学员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短暂的15天培训,高技能人才的‚精神食粮‛得到了有效补充。学员们兴奋地说:培训就像一盏灯,照亮了我们的心。我们对油田改革与发展的信心更足了,对人生目标追求的劲头更足了,对自己能力差距的认识更清楚了;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发展自己,提高自己。

(二)学员的能力得到了拓展和加强

培训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能力提升的过程。由于采用了案例分析、交流研讨、理论分析讲解等大量的技能训练手段,激活了他们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沉淀,工作中许多困惑和难题得到了明晰的答案,这个过程就是能力拓展和提升的过程。正像培训学员刘涛所说:‚经老师这么一点,我们全明白了。许多问题不是我们的知识不够用,关键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没找到。‛

(三)高技能人才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要做一个合格的优秀的高技能人才,只靠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短

短的15天培训,虽然没有也没有必要进行沟通与技巧、写作能力、班组管理技巧等方面知识的系统培训,但毕竟是‚师傅引进了门‛,为以后的‚修行‛提供了必要的知识支撑,为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创造了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条件。正像一个学员在跟踪反馈意见栏中写得那样:没有昨天的培训,就没有我今天的进步。

四、几点体会

高技能人才培训班,我们先后举办了3期,培训学员135人。从2003年8月开始调研设计到现在,历时一年多,这一年多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因为我们还只是在进行高技能人才培训的实验和摸索;是一个思考改进的过程,因为我们不断发现办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又不断地加以改进,包括培训的内容设计,培训方式的选择,培训教师的选聘等;也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因为培训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方向越来越明确,培训班越办越好,越办越受学员的欢迎。我们深刻地体会到:

(一)能力拓展加综合素质提升——最佳的培训设计方案

这几期培训班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一个最佳的培训设计方案。高技能人才培训,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培训中骨干人才的培训,被认为是一块培训的‚硬骨头‛。到底怎么搞,怎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一直困扰着我们。开始,我们曾想过把培训的重点放在专业知识的提高上,但后来发现在短期内要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是很困难的,因为他们在专业技术上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高度;另一方面真正制约他们专业技术水平提高的关键并不是专业技术,而是与专业技能相关的其它技能。认识上的提高与突破,使我们把培训的目光锁定在能力拓展和综合素质提升两个方面,所有的内容设计和培训活动都以此为目标。实践证明,这种设计思路是十分正确的。在问卷调查中,参加培训的135名学员100%的给予了肯定和赞同。首批学员的跟踪调查说明,企业领导对这种培训的效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二)引导、分析、点拨——最有效、最实用的培训方法

高技能人才培训不能满堂灌,他们认为最过瘾的是‚老师你说,怎么干‛。我们紧紧抓住他们的心理特征,从始至终让他们通过交流、研讨、分析,说明他们是怎么干的,老师适时引导、点拨,并给以理论分析和阐述,有时又多讲那么几句‚你看不学理论不行吧‛,这种引导、分析、点拨的培训方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一流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培训成功的保障

一流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是实现最佳培训设计以及最有效培训方法的保障。教师是讲师,讲得透彻明白;教师是技师,会说又会干;教师还是导师,应该是同行的专家、权威、信得过,用学员的话说‚你不服不行‛。没有这样的教师,培训是很难成功的,培训之所以难搞,首先是因为这样的老师难找。

其次,培训的组织管理,学员的生活服务,文体活动安排,必要的参观考察或拓展训练也是办好这几期培训班所不缺的。

这几期培训班的成功,大大坚定了高技能人才培训的信心。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和不足,用1—2年的时间把中原油田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一遍,使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得到一个明显的提升,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第四篇: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

根据《台州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5年)》精神,为加快培养引进适应我市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要求的高技能人才,带动技能劳动者队伍素质整体提高,特制定温岭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2012-2015年)。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㈠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提升能力、以用为本、高端引领、整体推进”的工作方针,以服务我市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目标,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用好用活高技能人才为根本,着力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使用、流通配置、激励保障等各项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和发挥作用的良好平台,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㈡基本原则

——市场调节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作用和企业的主体能动作用,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作用,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的高技能人才开发机制。

——自主培养与开放聚才相结合。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的要求,多渠道、多形式自主培养开发高技能人才;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紧缺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加快我市高技能人才总量增长和结构优化。——高端带动与整体推动相结合。发挥高技能人才的引领示范作用,畅通技能人才的发展通道;加快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大力发展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培训,全面提升我市高技能人才的整体素质。——机制建设和评价体系建设相结合。着力完善高技能人才开发的工作机制和高技能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形成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工工作水平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㈢目标任务

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要求,围绕我市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通过深入组织实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培养引进一批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人才,争取到2015年底,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高、中、初级技能人才比例结构基本合理的高技能人才发展格局。

——扩大高技能人才规模。到2015年底,力争新增加高技能人才1万名,其中技师2千名,高级技师100名。到2015年底,全市高技能人才总量力争超过3.5万名,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27%以上。

——提升高技能人才素质。大力开展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和新知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培训,到2015年底,力争从市外引进紧缺急需高技能人才20名,培养50名具有地方特色、绝技绝活的能工巧匠,选送海外培训高技能人才6名。

——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重点创建台州市第一技师学院。到2015年底,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8家,建立省级综合性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市级培养示范基地5家。

——形成高技能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良好环境。畅通高技能人才引进渠道,大力开发职业技能教育,全方位贯通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建立完善多元化高技能人才评价和保障激励机制,优化高技能人才结构。

二、组织实施八项重点工程

㈠实施高技能人才选拔工程。加大技能竞赛选拔人才的力度和范围,选择技术含量高、通用性广、从业人员多、社会影响大的职业,广泛开展多层次的技能竞赛,每年安排技能大赛项目不少于5项,对经市委人才办、市人劳社保局批准的全市性技能大赛给予3万元的工作经费补助。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批“温岭市首席技工”,每人给予5000元奖励;每年评选表彰一批“温岭市技术能手”,每人给予2000元奖励,以上补助经费和奖励资金在市级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中列支。按照滚动培养、重点资助、跟踪管理、鼓励竞争的要求,对获得各级“首席技师”、“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者按有关规定给予奖励,以此带动我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大技能经费投入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技工岗位津贴制度,对获得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并在相应工种岗位上签订劳动合同的技术工人,按月发给一定的岗位津贴。

㈡实施高技能人才引进集聚工程。结合我市产业发展特点,每年定期组织用人单位赴国内外产业发达地区引进高技能领军人才,鼓励企业利用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的有利时机,同步引进专门的高技能人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作用,在温岭人才网开设高技能人才专栏,收集发布高技能人才需求信息,定期举办高技能人才专场招聘会和网络高技能人才招聘专场;积极发挥人力资源中介的作用,多途径引进高技能人才。

㈢实施职业院校发展行动工程。结合我市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加快职业院校建设步伐,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大力推进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创建台州市第一技师学院,到2015年底,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5家。积极推进职业院校“一体化”教师培养。积极吸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到学校担任专业课教师或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到2015年底,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的应达到75%以上。支持职业技工院校突出精品专业建设,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到2015年底,职业院校毕业生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率要达到100%。

㈣实施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工程。推进校企合作,采取“订单式”培训,探索“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培养模式。定期召开学校与企业见面会,及时收集、发布院校、企业的合作意向和需求信息。各职业院校每年要制定校企合作计划,对接企业的技术、设备、信息等资源优势,做好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职业院校每年面向社会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总人次须达到该校在校生规模,其中面向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年均达500人次以上。培训补贴节余资金主要用于教学设施和教学条件改善,同时适当增加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

㈤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按照“谁出资培训,谁享受补贴”的原则,鼓励企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积极参与面向社会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不断扩大高技能人才规模和优化高技能人才素质。对企业选送的技能人才参加高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高级工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属于市紧缺职业(工种),且与原企业续签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选送前经市人劳社保局审核同意后,分别给予补贴,补贴金额在原基础上2013年至2015年每年按35%递增,至2015年,按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分别给予所在企业每人次1300元、1800元、2500元的额度内按实补贴,所需资金在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中列支。同时,每年选派紧缺型职业(工种)、具有相应技能水平、富有创新潜力和行业国际视野、跨语言交流能力的一线优秀技术工人和职业院校名师,参加省厅组织的“金蓝领”国(境)外培训工程,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制造工艺技术和先进职业教育理念、方法。

㈥实施青年就业技能培训工程。加强青年就业人群技能培训,积蓄高技能人才后备力量。对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开展1—2个学期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对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员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对退役士兵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对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按规定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补贴。

㈦实施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工程。依托科技和技能含量较高的规模以上企业,选择部分技能大奖获得者、首席技师、首席技工以及掌握传统技能、民间绝技的高技能人才建立大师工作室。到2015年底,建立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台州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5个,分别给予每个工作室5万元、3万元的经费资助。通过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技术交流、传授技艺和实现绝技绝活代际传承的积极作用,基本上形成覆盖重点行业和特色行业的技能传递和推广网络。

(八)实施高技能人才评价推进工程。探索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基础,符合市场需要、企业认可、真实客观反映技能人才水平的评价新体系,建立健全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考评体系,研究建立以职业技工院校学生为对象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大力推行高技能人才企业评价制度,在规模以上大中型企业建立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企业生产实际为基础的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制度。对在技能岗位上工作并掌握高超技能、做出突出贡献的技术骨干可破格参加高级工、技师的考评,参加台州市级一类技能竞赛取得前三名的选手可破格晋升为技师,参加台州市级二类或温岭市级一类职业技能竞赛前三名的选手可破格晋升为高级工,并对竞赛破格晋升者给予相应等级的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标准奖励。对获得省级以上的“钱江技能大奖”、“首席技师”等荣誉称号的,给予配套奖励。

四、组织保障

㈠加强领导,严格考核。作为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组织检查考核,确保完成行动计划的各项目标任务。

㈡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组织部门负责牵头抓总,加强宏观指导;人劳社保部门负责综合管理和组织推动;教育部门负责扶持培育中等职业学校、高职院校,切实发挥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作用;财政部门负责制定预算,合理安排高技能人才发展所需资金,确保及时拨付到位;市直各有关部门要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优势,指导本行业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各级工会组织要积极推动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动员组织全市职工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调动职工学习知识、提高技能的积极性;共青团、妇联等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积极参与。㈢加大投入,严格管理。各地要充分保障用于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资金,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渠道筹措的高技能人才投入机制。全市各类企业要按职工工资总额2%-2.5%的比例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并合理使用,职工教育经费的7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培训。人劳社保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加强高技能人才建设的资金管理,明确资金用途、申领拨付程序和监管措施;要严格实行开班申请、过程检查、资格初审、技能鉴定审核、基础台帐等制度,确保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质量及各专项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㈣落实政策,保障待遇。要制定落实高技能人才在户籍、住房、培训、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做好高技能人才在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单位以及跨地区流动的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企业引进的高级技师子女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按该企业所在地学区就近安排到相关学校就读;属学前教育阶段的学生,帮助解决到该企业所在地附近的相关幼儿园就读;在外地转入我市学校就读的,根据学籍管理要求优先安排到相关学校就读。积极破除职工身份界限,企业在聘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应分别与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同等对待;对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毕业生,用人单位在使用、工资福利等方面与大专学历人员同等对待。探索建立企业高技能人才津贴制度,已实行的企业要及时调整津贴标准。

㈤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以及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高技能人才工作相关政策,树立一批高技能人才先进典型,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形成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本行动计划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市委人才办、市人劳社保局负责解释。

2012年5月29日

第五篇:县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县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为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适应走新型工农业产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加快我县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精湛记忆的高技能人才,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优势作用,推进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总体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及主要目标

(一)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以及国家、自治区、市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按照全县“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以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企业为宗旨,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充分发挥人才优势,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能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

实施“新技师培养计划”,通过企业岗位培训、学校教育培养、个人自学提高等方式,到“十二五”期末,我县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现高级技工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

25%以上,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5%以上,并带动中、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三)积极构建高技能人才培训网络

加快职业教育结构调整,整合和充分利用现有各种职业教育资源。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职业教育中心,各民办职工培训学校为基础,校企合作为纽带,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从各职业培训学校、企业培训中心和以培养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目标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实施多形式、多层次、多对象的基地化培训。形成“人才培养基地化,基地建设网络化”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工作格局。县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硬件投入予以适当补助,对培养高技能人才成绩突出的单位予以表彰。

(四)加快技工院校建设

力争1-2年的时间内,在我县原有职业高级中学的基础上再建立一所综合性的高等技师学院,通过重点建设,使我县的技师、技工院校成为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重点;承担各类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生产实习指导老师和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任务;适应我县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三、进一步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

(五)认真做好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

各行业、部门和企业,要结合本行业、本系统、本单位的生产、技术发展趋势以及高技能人才队伍现状,做好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预测和培养规划,行业、本系统、本单位高技能人才合理配置的标准,指导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并定期向相应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通报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机关事业单位也要结合各自实际,做好本部门本单位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并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纳入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的技能人才队伍统计。

(六)充分发挥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

企业是技能人才培养的责任主体,要建立职工培训制度,强化自主培训功能,依法建立职工教育培训制度,履行培训义务。各类企业应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总体规划。要将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情况作为企业经济管理者业绩考核的内容之一,定期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并接受主管部门和技能人才工作部门的监督。继续办好已有的职工培训机构,根据实际需要创办职业学校,加强对全体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继续培训教育。并采取有力措施鼓励职工学习技术,岗位成才。职工经企业安排参加培训期间,应享受在岗人员同等工资福利待遇。企业按国家规定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并足额用于职工培训,其中用于技术工人培训的应不少于职工教育经费的50%。企业技术改造和项目引进,都应按规定比例安排资金用于职工技术培训,全面促进学习型企业建设。县乡两级政府将高技能人才配置状况作为企业申报技术改造项目、技术项目引进、参加重大工程招投标、评优和资质评估的必要条件。今后,企业在进行发改、科技项目申报

时,应同时编报与项目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配置情况和高技能人才培训计划,并按规定提取职工技术培训经费,重点保证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七)通过技能竞赛培养高技能人才

鼓励和支持行业、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和群众性技术比武活动,营造比学技术、争当能手的良好氛围,不断培养、选拔急需的各种高技能人才。在各类竞赛中名列前茅的选手,可按有关规定授予技术能手称号、直接晋升职业资格等级或破格参加技师、高级技师考评。

(八)组织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

发挥各级党团组织的政治和组织优势,动员与组织青年职工参加技能培训,培养青年高技能人才。通过组织技能竞赛、评选表彰青年岗位能手等措施,激励、引导青年立足本职岗位学技成才。

(九)积极推进企业技能人才培养试点工作

在全县选择1-2家企业进行改革试点。试点企业可按照“统一标准,现场考核,强化督导”的原则,通过生产现场能力考核和工作业绩评定等方式,对企业职工执行操作规程,解决技术难题和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进行考核。企业可根据国家职业标准的统一要求,结合生产特点和岗位要求,对国家题库的考核内容作30%的调整。考核合格的,根据企业要求,可按规定核发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出具统一的考核成绩证明,并列入职业技能鉴定统计。对在技能岗位上工作并掌握高超技能、做出突出贡献的技

术骨干可破格参加技师、高级技师的考评。试点企业按高级工标准组织的技能竞赛,经市劳动保障部门确认后,应知、应会均合格的前三名选手,可直接晋升为技师职业资格(国家职业资格二级)。试点企业5%的各等级优秀技术工人可提前3年参加高一个等级的考核。

(十)加快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坚持职业能力与工作业绩相结合;在评价标准上,坚持国家标准与岗位要求相结合;在评价机制上,坚持专业评价与企业认可相结合;在评价实施上,坚持行政督导与技术支持相结合。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大力推进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

(十一)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用人单位招录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制定完善就业准入的法规和政策,进一步完善相关职业的准入办法。劳动保障、人事和工商等部门要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对违反规定,随意招录未经职业教育或培训人员的用人单位给予处罚,并责令其限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全面推进和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评价,职业资格证书分布发工作的指导与管理,尽快建立能够反映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要的职业资格标准体系。

(十二)推进技师考评制度改革

社会通用性强的职业(工种)的技师考评,按照“统一标准、自主申报、社会考核、企业聘任”的原则,采取鉴定机构考核与专家评审相结合的考评办法,实行社会化鉴定。企业生产一线技术复杂和操作性强的职业(工种)技师考评,可采取企业内能力考核与业绩评定相结合的考评办法。能力考核强调解决实际问题,业绩评定突出实际贡献。鼓励取得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参加技师考评。

(十三)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解决技术难题、完成精品工程项目和带徒传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在关键岗位设立首席技师、技能专家等职位,充分发挥其技能带头作用。积极推行企业技师、高级技师聘任制度,建立高技能人才信息库和高技能人才同业交流平台,为高技能人才合理流动创造良好条件。

四、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

(十四)充分发挥政府奖励导向作用

县乡两级政府应建立规范有效的技能人才奖励制度,对为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技能人才予以表彰和奖励。

(十五)建立健全技能等级与业绩贡献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

企业建立完善职工凭职业技能、业绩贡献得到使用、晋升和确定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以技能人才技能等级工资贡献等因素,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技能人才薪酬制度。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被聘任的技师、高级技师,其工资福利待遇原则上在聘的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应与本单位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享受同等工资福利待遇;

在聘技师、高级技师参加境内外培训、休假、疗养等,应与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享受同等待遇。已建立企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的企业,应为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办理相应的企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经企业职代会通过,企业在聘技师、高级技师年金标准可适当高于本企业平均水平。企业在聘的技师、高级技师,若单位工作需要,经本人同意,并报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备案,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可适当延期退休,但延长时间不得超过5年。(十六)健全高技能人才岗位使用机制

充分发挥技师、高级技师在技能岗位的关键作用,以及在解决技术难题、实施精品工程项目和带徒传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对参加科技攻关和技术革新并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可从成果转化所得收益中,通过奖金等形式给予奖励。

五、进一步加大高技能人才工作的资金投入(十七)做好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统筹工作

进一步强化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责任,切实保障企业职业接受培训的权利。企业要按照企业职工工资总额2%-2.5%的比例提取职工教育经费,提取的费用中一半以上用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对自身没有能力开展职工培训及未开展职工培训的企业,县政府应全额统筹该项提取,由劳动保障、教育等部门统一组织培训服务,并收其中的一半用于高技能人才培养。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统筹由地方税务部门代征。同时,劳动保障、国有资产监管、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要依法加强对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使用情况的监督。

(十八)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财政投入

县乡两级政府要设立高技能人才培养专项资金,用于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评选、师资、竞赛、考核和奖励等。县乡财政在安排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和国家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专项经费时,应将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实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根据市有关文件规定,用于职业教育的教育费附加中,要有不少于20%用于高技能人才的教育培训,重点建设技工学校,要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十九)加大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

县各有关部门、企业要安排专门资金用于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安排适当经费用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开发、奖励工作。城乡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部分,按一定比例用于技工学校教育,具体比例由县乡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确定,并适当向技工院校教育倾斜。

六、切实加强对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宣传(二十)建立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目标责任制

县各有关部门、企业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制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并纳入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客观指导、政策协调、组织推动和监督检查,并成立组织、人事劳动保障、发展改革、教育、科技、经贸、财政、国资、地税、物价等部门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人民团体参加的县

高技能人才工作办公室,负责全县高技能队伍人才建设的具体工作协调,要紧一步 巩固和完善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劳动保障部门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并动员社会力量广发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格局。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要建立高技能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定期研究解决高技能人才工作中的重要问题,确保各项政策的落实。(二十一)认真抓好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

县各部门、企业要按照本规划的精神,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意见。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国有资产监管、发展与改革、财政、中小企业管理、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单位,要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实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二十二)加强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宣传

县各有关部门、企业要大力宣传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政策,宣传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宣传他们的成才与创业之路,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崇尚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引导更多的劳动者走技能成才之路。

下载加强集团公司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思路与措施方案[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集团公司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思路与措施方案[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 浏览次数:405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为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培养造就一大......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目录(2010-2020年)一、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发展目标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一)着力开发培养重点领域......

    集团公司 内部人才队伍建设

    集团公司 内部人才队伍建设 华恒智信 进入21世纪,人类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即以知识进行生产为主导的“知识社会”,使得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社会生产力。在这样的环境中,企业......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共五则)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工作和队伍建......

    高技能人才培训方案

    高技能人才培训方案 为贯彻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有关精神,结合集团公司生产一线形势需要,提高在职技术人员的技术应用水......

    关于加强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国以人兴,政以才治。高技能人才作为企业职工优秀代表和技术核心骨干,在生产任务执行、技术成果转化、修理工艺研发和疑难故障攻关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持续加强......

    某市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与思考

    **市国有大中型企业高技能人才 队伍状况的调查报告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精神,充分发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

    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来源: 日期: 2009-09-23 10:48:39 被阅读 250 次 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