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方忠敬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其内涵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这是新时期的重大民生问题。
●长期以来,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财政投入少,历史欠账多;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产的发展,垃圾、污水、废弃物大量产生,打破了自然经济状态下生态环境的自我平衡;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缺乏规划引导,管理缺位,使新老问题叠加。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应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二是坚持产业为支撑,持续发展;三是坚持农牧民为主体,政府引导;四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五是坚持改革创新,建立长效保障机制。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村庄是农民生产生活的聚集地,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次将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写进了中央文件,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部分——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容丰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部分,笔者仅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措施进行探讨。
一、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从总体上看依然非常落后,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村庄及农房建设缺乏规划引导。沿公路建房,居住点散乱;建新房不拆旧房,村庄建设用地浪费较大,部分地区出现严重的“空心村”现象。农民反复拆建自有住房,不仅影响农民自身财富的积累,而且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加剧了资源环境的紧张。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据有关部门2005年组织的调查,我国41%的村庄没有集中供水,96%的村庄没有排水和污水处理系统,40%的村庄行路难,72%的村庄畜禽圈舍与住宅混杂,68%的村庄垃圾随处丢放,95%的村庄没有消防设施。在农村居住区,每年工业和建筑废弃物总量达6.5亿吨,农村自身又产生2.8亿吨生活垃圾,很多地方直排的生活污水污染了农村的沟渠、水塘、溪流和地下水。不少农村地区人居环境“脏乱差”,公共设施少。
农村人居环境落后是多种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长期以来,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财政投入少,历史欠账多;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产的发展,垃圾、污水、废弃物大量产生,打破了自然经济状态下生态环境的自我平衡;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缺乏规划引导,管理缺位,使新老问题叠加。
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措施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其内涵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这是新时期的重大民生问题。高度重视和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规划建设管理是政府的职能,也是政府引导新农村建设的科学手段。规划是否先行到位,是否科学,是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一是认真编制县域村庄布局规划。按照“山上往山下靠、小村往大村靠、农村往城镇靠”的发展思路和因地制宜、适应农村人口和村庄数量逐步减少的趋势,科学预测和确定县(市)域、镇(乡)城内需要保留的村庄。加强与城市相关规划的衔接,通过村庄布点布局规划,统筹考虑城乡交通、能源、通信、电网、供水、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以及社会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二是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和治理行动计划。县市级规划建行政主管部门应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内容深度和技术要求,提出人居环境治理计划,以村容村貌治理、废旧露天粪坑整治、村内闲置宅基地和私搭乱建清理、打通乡村连通道路和硬化村庄内主要道路以及和人居环境治理涉及的“两建、三清、四改、五通”(建庭院经济、建设沼气池或太阳能,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房、改厕、改圈、改厨,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广播电视)的建设治理为目标,使治理后的村容村貌整洁优美,硬化路面符合规划、饮用水达到标准,厕所卫生符合要求,排水沟渠明暗有序,垃圾收集和转运场所无害化处理、农村住宅安全经济美观,富有地方特色,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医疗文化教育等基本得到保证,农牧民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农村风尚得到有效改善。三是加强对村庄环境治理规划的实施和管理。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积极稳妥分步分批组织实施,要结合农村人口和村庄数量逐步减少的趋势,结合农业产业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及重大建设项目的实施,加强与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的衔接、协调,注意区别地域性、阶段性特征,突出地方特色和风格。
2、坚持产业为支撑,持续发展。生产发展是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核心目标。新农村规划和建设,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培育产业为支撑,始终坚持与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抓好具有不同产业特色的村庄建设,提高农村经济实力和农牧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积极开展人居环境优美村庄、生态社区和生态家园创建活动。“村容整洁”不能单纯理解为打扫卫生、粉刷墙壁等形象工程,也不能片面理解为建新村、盖新房,要围绕
解决农村的“六难”(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通话难、看电视和收听广播难),加强村庄公共设施建设,创造安全、方便、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
3、坚持农民为主体,政府引导。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妥善处理建设中涉及农民的经济利益问题,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主体作用。同时,还要全面周密的筹划,做好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工作。严格把握好政策,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涉及需要农牧民出资等重大事项,要严格办事程序,坚持民主决策,并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没有条件的项目,不强搞;群众没有统一认识的,不强推。坚持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以政府投入为主,按照统筹城乡的要求推进城乡交通、能源、通讯、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以及科教文卫等社会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和共建共享。农民群众直接受益的分户建设项目以农民自己投入为主,政府适当补助。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充分满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求,既要防止包办代替、大包大揽,又要防止增加农牧民负担。
4、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我国幅员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村庄布局分散,具有高山峡谷、广阔草原等复杂的地形地貌,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生活习惯和民风民俗差异较大。新农村规划和建设必须按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突出特色。对过于零乱分散,不利于生产、生活的自然村落,特别是偏远村寨,高山村寨要进一步实施移民工程,逐步进行相对集中,集约使用土地,降低设施配套成本。注重民族文化特色和保护农村自然生态风貌,力求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风貌、民族地方特色乡土气息。避免“千村一面”的类同现象。一要体现地貌特色。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民族文化,融草原风光、田园风光、自然山水和现代文明于一体。二要体现产业特色。认真分析每一个村的产业特色,抓住重点,并办求在规划中体现出来。三要体现历史文化特色。要善
于融入藏羌各民族的人文元素,使农牧民新农村建设充分体现文化内涵。四要体现建筑风格特色,使不同的村寨体现出各自的民族文化和区域特色。
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产业结构,进行分类指导:从实际出发,选择抓好不同类型的示范点,既要抓城乡结合部、国道省道、风景名胜区附近基础好的村庄,也要关注高山、偏远和基础薄弱的村庄,积极探索高山峡谷村寨、草原村寨和城乡结合部等不同地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村庄,并结合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观光农牧业、土地整理、移民工程,依托重点建设等项目发展不同产业的多种类型、多种模式的新农村建设路子。要区别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标准,防止一刀切。注重实效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5、坚持改革创新,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是实现新农村建设整体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不断进取的历史任务。当前,我国村镇建设管理和环资源境保护体制不顺、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职能弱化的矛盾十分突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的要求极不适应。要切实改变规划建设管理和资源环境保护工作中“重城市、轻农村”的格局,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的工作机制及队伍建设,强化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和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充实和加强村镇建设管理、资源环境保护人员队伍,工作职能向村镇延伸,工作重心下移,建立健全加强村镇建设管理、资源环境保护的工作机制。研究制定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资源环境保护标准,加强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资源环境监察服务和指导,组织更多的科研、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等技术人员下乡服务,加强规划设计、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管理经营等各类专业培训,分期分批开展对村干部的专业知识培训和农民建设新农村基本技能的培训,科学指导农民建房,注重村庄安全建设,规范农村建筑市场,提高工程质量安全水平。帮助农民用好管好村庄公用设施,保证设施正常运行和持续发挥效益,建立起以农民为主的公共设施运行与维护长效管理机制和资源、环境保护机制。
作者系湖南省双峰县老科协高级农艺师方忠敬
第二篇:加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加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中国政府网10月9日消息,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认真总结浙江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并加以推广。根据习近平的指示精神,中央有关部门及时总结浙江经验,并组织召开现场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会议专门作出批示强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承载了亿万农民的新期待。
2003年以来,浙江在全省农村开展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取得明显成效。最近,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此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认真总结浙江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并加以推广。各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完善机制,突出重点、统筹协调,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根据习近平的指示精神,中央有关部门及时总结浙江经验,并组织召开现场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会议专门作出批示强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承载了亿万农民的新期待。各地区、有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突出农村特色,弘扬传统文化,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10月9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上就学习贯彻习近平重要指示精神作出部署。他强调,各地要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切实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
第三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汇报
为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XX镇层层压实责任,坚持镇、村、组常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格局。成立环境监督站整治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持续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监督长和监督员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人居环境整治中的引领示范作用,让镇、村两级干部和广大党员引领群众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
为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X村在全村范围内建立“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的垃圾处理体系,生活垃圾及扩转运全覆盖。同时,健全垃圾治理方式,引导居民在家里对垃圾进行初次分类。再由保洁员二次分类,最终实现资源化利用。同时,全面实行群众门前屋后“三包”责任制,使得X村,道路实现了白改黑,沟渠得到治理。农田完成了高标准建设,广场改造升级成为了村民娱乐休闲的“网红打卡地”,广大农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现阶段仍存在许多不足,村民环保意识不强,工作落实效率低,环保意识承阶段性,需要保持长期的环保意识。
接下来,针对不足之处,将采取一系列措施,镇村干部通过召开“环境保护会议”和下乡入户走访等方式开展广泛宣传,提高村民的环保自觉性,督察员多述职多报告,督察长多检查,做长期稳定的环保攻坚战。
X村将举全村之力,合力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助推青阳县建成”美丽X城后花园砥砺奋进,用实干事绩谱写X镇追赶超越的新篇章。
第四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行动计划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行动计划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行动计划
2016年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开局之年,是加快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攻坚之年。为切实做好全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根据《**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纲要(**-2020年)》,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全国第二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和全省、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进一步树立发展新理念,加快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善提质、农民安居、环境整治、宜居示范”四大工程建设,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二、任务及责任分解
(一)完善提质工程。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公路提质工程。实施县乡公路改造、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农村公路窄路基路面拓宽改造47.8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重点对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路段进行安全隐患治理。(牵头单位:县交通运输局)
——启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推动现有较大规模集中联片供水工程和管网延伸,新改建一批集中联片供水工程,加强老化失修村级管网的改造,进一步提升农村饮水工程的供水保证率。(牵头单位:县水利局)
——推动农村电网改造。实施5项农村电网改造工程,进一步改善电网结构,提升供电保障能力。(牵头单位:县供电支公司)
——加大天然气、煤层气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推进燃气管网进村入户。(牵头单位:县发改局)
——林业生态工程。完成新造林合格面积3.353万亩,林木绿化率再增加1个以上百分点;加快村庄绿化,在6个村开展村庄道路绿化、环村绿化、街巷绿化、庭院绿化和公共绿地建设。(牵头单位:县林业局)
2、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加快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建设学校校舍,购置基本教学及生活设施设备,不断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把农村学校师生生活环境改善纳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目标责任制考核,推动农村学校“六有”建设(有运动场所、有水冲厕所、有洗浴条件、有公共绿地、有饮水设施、有照明路灯)。新建农村幼儿园4所。(牵头单位:县教育局)
——全面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完成3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任务。选出2人作为2016年基层适宜人才培养对象,并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培养。组织12名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主治以上医生对口支援4所乡(镇)卫生院。改善12所乡(镇)卫生院中医诊疗环境,购置设备,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牵头单位:县卫计局)
——实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工程”。统筹城乡文化资源均衡配置,实现全县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328个村级文化活动场所正常运转,340个乡村文化场所免费开放。完成农村广播电视卫星户户通740户。(牵头单位:县文化局、县广播电视台)
——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规范管理,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健全农村空巢、高龄、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农村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0个。(牵头单位:县民政局)
(二)农民安居工程。扎实推进采煤沉陷治理搬迁、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再解决1546户困难群众的安居问题。
1、农村地质灾害治理。加强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和工程治理,推进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应急工程治理。(牵头单位:县国土资源局)
2、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对1450户农村困难家庭实施危房改造。(牵头单位:县住建局)
3、易地扶贫搬迁。按照精准扶贫要求,以贫困群众稳定脱贫为目标,采取行政村就近集中、建设移民新村、依托小城镇、中心村、乡村旅游区插花安置、货币补助安置等多种搬迁安置模式,对完成建档立卡、有移民搬迁意愿的96户300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牵头单位:县扶贫办)
(三)环境整治工程。不断深化改革,推进金融创新,引进专业化企业,采取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集中力量解决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改厕等问题,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的宜居和健康水平。
1、农村垃圾治理。按照“人员队伍、清扫保洁、垃圾收集处理、村容整饰、长效管理机制”五个全覆盖的总要求,进一步强化资金、人员、设施设备保障,继续推进清扫保洁、“四堆”清理、村容整饰。在此基础上,重点抓好深入推进乡村清洁工程,按照国家关于农村垃圾治理“五个有”的要求,完成全县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规划编制,新建垃圾转运站2座,建设卫生填埋场1个,创建省级考核达标村108个,为广大农村居民创造更为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牵头单位:县园林局)
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万人以上镇区、千人以上建制村、农民安居工程集中安置地和美丽宜居示范村为重点,运用市场化的方式,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探索不同类型区域的污水处理模式和路径。建设6个村的生活污水防治工程。(牵头单位:县环保局)
3、加快推进农村改厕。完成1000户农村改厕项目建设任务。(牵头单位:县爱卫办)
4、加强畜禽粪污治理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支持畜禽养殖场开展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加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牵头单位:县畜牧中心)
(四)宜居示范工程。继续做好美丽宜居示范村三级联创活动,打造和命名一批“家园美、田园美、生态美、生活美,宜居、宜业”的美丽宜居示范村,引领“十三五”期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方向。
1、扎实推进“三级联创”活动。新启动1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工作,加快2个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开展10个县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工作。同时在部分省、市两级美丽宜居示范创建村启动农村公共浴室试点建设工作,探索农村公共浴室建设及长效运行管理机制。(牵头单位:县农委)
2、重视“人的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将美丽宜居示范村“三级联创”与文明村镇创建相结合。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将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纳入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文明素养。加强乡风文明知识普及宣传,引导农民移风易俗,革除陈规陋习,倡导健康、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农委)
3、加强传统古村落保护。重点完成1处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牵头单位:县住建局)
4、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开发工作。继续支持乡村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10个村实施旅游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完成20家星级农家乐评定。(牵头单位:县旅游局、县扶贫办)
三、进度安排
(一)4月底,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领导组要制定2016年行动计划,并报送市农村人居办备案。
(二)5月—11月为实施阶段,全县启动工程调度制度,实行工程进度月报送、月会商。县农村人居办每月督查一次,了解工作进展情况,通报各乡(镇)村实施进展情况。
(三)12月份,对全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打分排队,综合考核,全县通报。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协调。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发展工程紧紧抓在手上,切实落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领导组及办公室的综合协调作用。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纵横联动、密切配合,重点抓好各项工程的统筹协调和组织指导。
(二)形成工作合力。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坚持民主决策,充分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要进一步发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战斗堡垒作用,用好“一事一议”办法,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建设美丽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进一步推动改革创新,拓宽社会参与途径,引导社会力量进入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培训力度,选树美丽乡村创建典型,开展好现场学习观摩活动,全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浓厚氛围。
(三)规范工程管理。要按照“三严三实”、“六权治本”的要求,把工程规范管理和廉政建设贯穿工作的全过程,建立健全项目资金管理制度,规范运作程序。要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施工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努力建设优质工程、廉洁工程。
(四)强化督查考核。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市、县政府目标责任考核的要求,依据>工作计划,突出工作重点,建立完善平时督导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考评机制,健全奖惩激励制度,确保任务全面完成。
第五篇:推进沼气能源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论文)
推进沼气能源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旬阳县红军乡茨坪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沼气的调研报告
摘要:本文通过对旬阳县红军乡茨坪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沼
气的调查研究分析,指出了该县在发展农村新能源建设的成功做法,并针对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做好后续服务工作,提出了有利于农村新能源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沼气能源;改善人居环境;后续服务;对策建议
旬阳县实行以“畜沼园”农业循环经济模式,通过圈、沼、厕、厨、园“五位一体”建设,打造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县,成为推进村域经济突破发展的新模式。红军乡茨坪村在整村推进的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沼气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突出地位,为农民在产业发展、增加收入、美化人居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省组织的沼气建设大回访中,我对该村发展沼气进行了具体的调研。
一、茨坪村的基本情况
红军乡茨坪村,地处旬阳县东北部,双河的上游,蜀小公路穿村而过。全村8个组,460户1687人。有土地面积3786亩,其中水田422亩,旱地3364亩。全村总面积22.3平方公里,其中林地 26934 亩。由原来的三个村合并,是个典型的中高山村。该村作为革命老区,受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限制,属于落后的贫困村。自从2009 年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村开始,注重把沼气建设作为该村改变村容村貌的首要项目来抓,按照县上确立的“畜沼园”农业循环经济模式,通过圏、沼、厕、厨、园“五位一体”建设,打造农业循环经济示范村,人均收入达到3300元。全村已建沼气 148 座,开始使用85座。
二、茨坪村实施农村沼气建设的现状和做法
茨坪村整村推进,属于新农村建设的综合项目,将住居在沟岔高山的农户,通过移民搬迁“一建三改”进行建沼气,结合改路、改水、改房和庭院绿化美化,彻底改变了项目实施前“厨房烟熏
火燎、居室黑暗杂乱、厕所臭气难闻、人畜粪便随意排放、蚊
蝇成群、雨天污水横流”的落后状况,基本实现家居环境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环境卫生彻底改观,流行
性疾病明显减少,农村面貌和农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特别
是沼气项目的推广,为新农村的面貌改观,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的效益,确实让农民得到了实惠,从而进一步改善了该村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了农村的环境卫生,实现了燃料、肥料、饲料有效转化和农业废物的回收利用,节约了林木资源,减少
了污染,对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民奔小康的步伐,促进农村
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
在调查中,重点对全村建立的三个集中搬迁点进行了了解。该
集中点共有搬迁户40 户,新建和改建户建设沼气40户,村上为
每户制定了具体的目标规划,户有
一、两亩基本农田,三到五
亩经济园,户养五至十头猪,沼气做饭又肥田和园。很受农民
欢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如:该村上集中点的蔡乾太、王茂宏等农户,建了8立方的沼气
池,从5月份沼气池投入使用至今5个多月,供3-4口人的炊事(做
饭、烧水)之用,仅此一项家庭节约生活能源投资650元,沼渣、沼液直接抽到院落小菜地使用,此项又节约生活开支200多元,并且人、畜粪便入池发酵,既杀虫灭菌,减少了污染环境,又
获得优质能源和肥料,沼渣、沼液上水田,成为很好的生物肥
料,今年秋季粮食产量增产每亩100多斤。改变了过去做饭靠烧
柴的局面,出现了沼气灶做饭有火无烟无灰烬,干净卫生,彻
底改变了过去农户家庭院落、圈舍“脏、乱、差”的卫生状况,大大改善了农民生活卫生环境。全村今年建好的148座沼气池,已投入使用的85座,就为农民节约开支近20万元,促进了农村
经济快速发展。
三、沼气项目的实施给该村直接和间接带来的效益
一是沼气改善了农村面貌。在该村的民居中,整齐的楼房,房前宽敞的道场,再没有过去门前左厕所,右猪圈,夏天苍蝇
和蚊子乱飞,没有了旱厕和畜禽圈蚊蝇孳生繁衍的温床,由于
建沼气池的同时进行三改,即改旱厕为水冲式厕所、改牲畜圈
舍为硬地可水冲圈舍,从而改变了农村过去脏、乱、差的卫生
状况。沼气的推广,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
二是沼气促进了退耕还林、林特生态建设。经调查了解,农村沼气的开发利用,能够有效缓解农村能源紧缺的局面,减
少林木过伐的使用量,保护了森林植被。过去为了生活用柴,而滋生的纠纷也少了,山上绿了,河里的水清了。该村1912亩
退耕还林得到了巩固,生态大大好转。村民们说:有了沼气,就不用砍柴了,山上的树,也没人砍了。
三是沼气促进了新能源建设。建一座8立方米的沼气池,正
常使用情况下,可解决4口人农户的正常生活燃料,年节柴二十
立方,节煤1吨,可节约燃料费1500元左右。
四是沼气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农民收入。在今年刚开
始使用,沼渣、沼液没有完全综合利用的情况下,一座8立方米的沼气每年大致可节柴20立方,煤1吨,节约燃料1500元,预计
全年可提高收入1500元。同时沼气节省了劳动力,减轻了农村
妇女的劳动强度。
五是沼气改变了农村的卫生状况。推进沼气建设,可减少
农药化肥和空气污染,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减少蚊绳繁殖,减少疾病传播途径,带动当地畜牧业的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作用,达到了改变农村面貌的要
求。仅此该村今年就减少化肥使用20多吨。
六是沼气建设促进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根据入户实际测
算,一口8立方米的沼气池,可年产沼气400立方米,既可用作
生活燃料,又可用来日常照明,每年减少燃料和电费支出
300-400元左右,利用沼渣对农作物进行浇灌、施底肥、追肥,可减少化肥的支出400元左右;利用沼液浸种,可以增加出芽率,提高幼苗抗病、抗虫、抗逆能力,增加粮食产量8%-10%;沼液
用于叶面施肥,可有效杀灭虫害,减少农药使用量;每户养二
至三头猪,可供正常使用,全村实施沼气后,养殖业增长了50 %,新增养殖户80 户。开展沼气综合利用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折算
起来,建有沼气池的农户一年可增收1500至2000元,为农民增
收开辟了新空间。
四、存在问题及后续服务的建议对策
在沼气回访的调查中,虽然该村的沼气项目推广的很好,群众
热情高涨,认同了这一新科技,但仍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总体在建和建起的148户中,能正常使用的只有85户,尚有
55户不能正常使用。原因是有部分户养殖规模不够,沼气所需的原料不足,还要继续加大养殖牲畜数量,确保有足够的原料
供应,以达到供料充足,到能正常使用。
二是选址不当。该村所处秦巴山区,山高沟深,受地理环境限
制,部分户把沼气池选在低洼地带或沟边,不符合沼气池选址
要求,出现有积水、露气进风等问题。需要在选址中,规避低
洼地带。已建的要采取措施进行排水、勾缝密封,确保所建沼
气能正常发挥作用。
三是少部分户技术力量不足,建设的户多,技术员难以在每个
环节到位指导,致使在安装的沼气部分部位达不到技术要求,而不能正常使用。应加大项目村的技术培训,扩大技术推广范
围,使农户达到能建,能管,能用。对个别文化程度低的农户,要派技术员逐户进行检查,逐部位检测,使所建沼气达到技术
要求,尽快正常使用。
四是加大沼气的管理,从项目的实施和服务,资金和物资的使
用管理方面,进一步完善。特别是要进一步做好沼气的安全使
用常识培训,技术员要定期上门检修。可尝试开通沼气热线服
务,使农户遇到沼气使用故障后,能随时拨打电话咨询。
通过茨坪村的沼气建设及使用情况看,沼气作为一种新能源,在农户的人居环境综合改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洁净、美化、综合利用作用,必将成为引领新农村建设,成为农村循环经济的有效载体,成为农民增加收入致富奔小康的富民项目,发挥其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中国能源建设发展报告》,《旬阳县统计报表》
调查人:胡玲,女,技术干部,农业助理农艺师。单位旬阳县农业局能源站,地址:旬阳县商贸街号,邮编:电子邮箱:985389447@qq.com
2011年6月29日
72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