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乡联运、新农村建设概况
中共重庆市渝北区委员会党校重庆市渝北区行政学校 2006-2007年度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
联动共建文明工程概况:
1、加大力度对联系乡镇新农村建设、城乡联运文明工程的支持。2006年,先后六次对联系乡镇明月镇提供抗旱救灾捐助资金2万元、明月镇平安村捐款修路442、5元、贫困党员慰问金3千元、分二次支援社区建设5百元、3百元,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3万元。
2007年,先后六次对新农村建设作出支持:提供春节慰问金5千元给明月镇、提供2千支持御临镇新农村建设、分二次分别提供贫困党员扶助资金3千元、5千元、教师节慰问金500元、社区建设500元。
二年累计投入70242.5元.2、干部培训工作的体现
2006-2007年,围绕新农村建设、城乡联动共建文明工程,我校共举办一期由各部门、镇街和园区负责人参加的新农村建设专题研修班、2期村干班、2期村(社区)妇女干部培训班。并在上述班次和其它班次开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明礼仪等课程。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及城乡一体化
关于慈城镇城南片新农村及城乡
一体化建设的问题及建议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而长期的历史任务,是破解“三农”难题、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选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范、科学、健康地发展, 科学的规划是前提和基础。如何围绕新农村及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热点难点问题,研究提出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对策措施,更好地发挥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在全镇乃至全区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头雁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一、基本成效
近年来,各村围绕建设“村美、户富、班子强”的现代化新农村目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农村整体面貌也得到了明显改善。部分示范村根据“适度超前,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委托城建规划部门或高等院校,精心编制了村庄建设规划,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后组织实施。在搞好规划的基础上,各村按照工作要求,加大力度,狠抓村庄绿化、改水改电等重点实事工程建设,有力地改善了村庄形象,提升了村庄品味。各村还结合环境整治系列活动,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努力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以此次国庆村的住房制度改革试点为例:
国庆新村建设探索宁波市、江北区在近城新农村建设中撤村建居、社区化管理趋势下,建设工贸型新农村中居民点和基础设
施相对集中配臵、建设与传统农村居住合理继承的新模式,把新村建设成现代于传统和谐共生的农村集中居住区。新村项目选址于慈城镇大宝山地块的77亩土地,东至大宝山,南至绞头自然村,西至江北大道,北至中华路延伸段。项目总投资为3.9亿元(其中土地等费用为3150万元),规划用地面积为46400平方米,建造多层公寓,总建筑面积110176平方米,建筑密度为 22%,容积率为1.72,绿地率为30%,总套数为720套。本次的试点工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优化农村村庄和城乡用地布局的重要一步。
二、主要问题
1、规划频繁变更,发展后劲不足。在编制规划中, 有个较为常见的现象就是领导换一任规划方案换一个,主管领导拍脑袋决策,无长远规划,无经典之作, 这样势必会影响新农村的长远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 是贯穿在整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与国家现代化建设同步发展、相伴而行、共始共终。因此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有战略眼光和长远眼光, 不仅要做好近期规划, 还要对村庄的长远发展进行规划和展望。
2、村庄规划不到位、不全面,缺乏地域特色。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村庄规划已得到各界的重视,并把其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但实际工作中,村庄规划仍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村庄规划不全面。目前在村庄规划上存在重村庄建设而忽视其它建设内容的以偏概全倾向。实践证明,一些小康明星村和示范村在规划方面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把村庄建设、生态环境、产业、文化社会事业一并纳入村庄整体规划,将
新农村建设的内容融到一起,规划全面,凸显出整体效应。因而,这些村的整体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充分显现出来。反之,新农村建设就会缺乏发展潜力和后劲。二是村庄规划地域特色不突出。部分村庄规划没有延续原有村庄的传统空间,导致村庄规划缺乏特色。有的村庄规划设计周期短,规划和住宅设计缺乏特色,失去了乡土文化的特色,造成千村一面,城乡一貌。这不仅从空间上破坏了原有的村庄特色,也对农民的生活习惯和社会结构产生误导。
3、规划的落实和刚性执行不适应城乡规划一体化的要求。违法违章建设和随意改变土地功能性质、未批先建、少批多建现象时有发生。规划执法力度有待加强,与土地、城管和相关监管部门缺乏联合执法的有效机制和对策,影响了规划的刚性和权威,规划管理工作难以向下延伸。
三、对策建议
1、科学规划, 加强管理。新农村建设规划, 涉及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 编制规划要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 立足高起点、高标准, 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和优秀科技成果, 对农村进行整体规划。
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编制, 加强规划的管理十分必要。一是既要统筹城乡的新农村建设规划, 加强村级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管理;二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 保证规划编制的顺利进行;三是要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办法及技术规程, 使规划的编制有章可循;四是与规划内容相关的部门要联合协调, 科学预测未来人口流动、产业发展、资源变化等各方面的发
展趋势, 保证编制质量;五是要出台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并在严格执行现有法规制度的基础上, 加快健全和完善相关的监督管理制度, 切实把新农村建设规划落到实处。
2、重视农村发展,实现强村富民。发展生产, 增加农民收入, 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 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保证, 新农村建设规划应将其放在首要位臵。规划内容要适应农村发展的新要求, 突出产业规划, 以富民为主要目标, 同时兼顾全面发展。在规划中要特别重视农民居住与生产发展互相适应、互相协调、和谐发展。在此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农村10%村级留用地的问题。目前,部分农村涉及大量的征地拆迁,甚至已完成撤村建居,村级留用地已成为他们继续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支柱载体,如何科学规划利用村级留用地也已成为关系到村级经济兴衰的大事。慈城高新开发区已正在规划,政府是否能考虑将村级留用地部分集中规划分拨利用,建造标准厂房;部分通过现金支付方式兑现,从而令村级留用地真正得以落实,使农村集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3、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特色和个性是村庄规划建设的生命力。特色主要在三个方面,即自然地理特色、历史文化特色和建筑风貌特色。要根据村庄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脉、风土人情,结合民风民俗,合理利用特殊地形,体现乡土气息,确定建筑风格及建筑群组合方式,村庄建筑风格应整体协调统一,注重特色空间的营造。为此,要注重技术研究,推进村庄建设规范化、特色化。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反对套用城市规划的方式去指导村庄规划,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拒绝采用城市规划的技术和手段。所以,政府应从统筹城乡规划设计的角度出发,引导一些城市规划机构和专业人员,立足农村实际,改善知识结构,开展技术攻关,研究制定村庄规划的技术规范,指导具体的规划工作。
4、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构筑城乡统筹融合发展。规划控制归根到底关键是农村宅基地问题,特别市涉及规划拆迁的村庄,目前,政府对将拆迁村庄的宅基地还是采用先审批后拆迁的政策模式,但该模式不但造成资源的浪费,对政府行政和财政造成重大负担。为解决以上矛盾,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围绕城乡统筹发展重点领域,一方面严格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另一方面尽快调整农村宅基地使用管理相关政策,取消拆迁村庄的宅基地审批,按人口分配面积(参考萧山模式),推进拆迁农民公寓式住房建设,对自愿放弃宅基地使用权的农民,允许其异地臵换城镇房产或给予适当的购房补助。另外,要加强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政府部门、村委会(社区)的积极作用,层层把关,切实消除违法用地、违法建筑行为对城乡规划实施的影响,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
城南片党代表小组
2011年8月
第三篇:全国新农村建设概况
全国新农村建设有学习借鉴价值的地区分布情况
全国已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建设有成就的省、区、市,由于侧重点有区别,需要从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现代农业建设等三方面了解,值得学习借鉴的地区有:
1、新农村建设
中发【2006】1号文件出台后,各地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出台了落实文件,同时开展村级试点工作,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建等“五项建设”在面上逐步协调推进。
海南、贵州、福建、河北、湖北、海南等六省各自编制了“十一五” 五年或到2020年的十五年新农村建设规划。现在能收集到规划材料的只有河北和湖北。
根据农业部、中央文明办和媒体推荐,全国做的比较好的主要以带状分布在各省交通比较好的地区,试点范围比较大、特色比较突出、效果比较明显、影响比较好的有以下几个地区:
贵州遵义市,以“四在农家”创建活动为抓手,通过开展“五通三改三建”标准化活动,新农村建设全面开花结果,2008年由点到面,全面推开,当年就覆盖了40%以上村庄。被农业部、中央文明办树为典型。新闻界称为不发达地区的“遵义模式”。
河北唐山市,河北省地级试点,启动了1000个村的新民居建设,实施了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实现城乡等值化的60项具体政策,1
着力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五个一体化”,地级市城市周边10公里范围内,县城周边5公里范围内,进行大规模拆迁重建,农业人口全部转化为城市人口,迁入城市社区;范围外农村也全部重新规划,逐步建立中心村,生活品质亦将与城市看齐。
海南省,全省以“文明生态村建设”为抓手,融入新农村建设五项要求,按照“城乡共建、工农共建、军民共建、机关包点共建”等形式,由带状入手(如海口等地实施的百里文明生态村长廊),向整片扩展,“十一五”末,已把50%以上自然村建成文明生态村。被农业部、中央文明办树为典型。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被农业部命名为新农村建设“恩施模式”,主要特点是:以“五改三建两提高”(五改: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三建:建池、建园、建家,两提高:提高农村文明程度、提高村级组织战斗力)为核心,以生态家园建设为载体,支农资金捆绑使用,现在全州大山深处的农村,正在变为“青山环抱、小桥流水、特色民居、生态家园、文明乡风”的绿色生态型新农村。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政府出台了《新村规划建设和农村建设用地置换实施意见》,去年启动100个中心村建设,实施高质量、高效益的中心村规划建设和集镇综合开发,将各类惠农项目资金集中纳入中心村规划建设,切实解决中心村公益设施建设问题。引起各界关注。
2、城乡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作为三农工作的三大任务之一,也是
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动力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内容,部分省市高度重视,四川成都、重庆、山东、湖南等出台了城乡一体化建设意见,融入了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成果明显的有:
四川成都市,国家城乡一体化试验区,用“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四大基础工程”(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推动新农村建设,出台的一系列试验性政策(如城乡平等的户籍和社会保障及土地流转政策等),深受农民欢迎,多数专家认为:成都经验不仅在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诸多尝试颇具特色,而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从网上获得了相关文件)
重庆市,国家城乡一体化试验区,2007年,他们出台的“允许以农地承包经营权出资入股”政策,被中央紧急叫停。2008年,重庆抛出一揽子农村改革政策,包括允许农民以多种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立区县、乡镇、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中心;设立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 其中,“地票”交易是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创新。被称为“土地资本化”,构建住房供应“双轨制”,市场供给与政府保障并举,让进城农民工和城市中低收入群体“居者有其屋”。农民退出宅基地后,即转户为城镇居民,并可自由选择落户、居住在重庆主城、区县城或者集镇。政府一律给予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其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均纳入城镇保障体系,等等,均被称为破冰之举。
山东省,正在实施的《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意见》,目标到2015年,全省70%以上行政村实现街道硬化、亮化、绿化和美化,以县城为中心、中心镇为次中心、中心村(农村社区)为主体的现代化城镇体系布局规划和建设规划全面完成,并形成一批示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正在逐步扩大县、镇两级经济管理权限,以增强其经济发展活力、行政协调能力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实力,对纳入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县(市)、镇可先行开展扩权试验。二是实施大部分村庄渐与城镇中心村整合计划,已经或正在制定完善鼓励宅基地节约、房屋迁建补贴和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引导和支持农民通过旧村改造和迁村并点融入城市或中心镇、中心村,以膨胀城镇规模,加速城镇化进程。(收集到了解读文件)
3、现代农业建设
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省出台了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若干意见,(广东、浙江文件我们已收集),围绕中央对现代农业的“十字要求”,三个提高等内容,提出具体措施,部分涉及新农村建设,但大部分内容与新农村建设关联度不高,故不予细述。
我们建议,如果安排考察,最好将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典型择优选定,一并安排。
慕文军
第四篇: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
成效显著
***城乡‚二元结构‛非常明显,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新阶段七里河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破解‚三农‛问题和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难题的根本出路。2006年至2009年,***按照全市总体部署,启动实施了第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先后在***、***、***等乡镇实施了一系列新农村建设项目,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2009年以来,按照市上部署,又组织实施了新一轮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此后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同步发展。
近年来,***在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按照‚出形象、出亮点、出经验‛的要求,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坚持‚统一规划、组团发展,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原则,在*********和***五个乡镇试点实施了一批包括道路硬化、新型农宅、河道综合治理、仿古商铺、民生工程、教育基础设施等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点项目,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向纵深发展,农村面貌发生巨变,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农业农村工作呈现蓬勃发展良好态势。
一、规划编制全覆盖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中,***确定突出以规划为龙头,以基础设施为保障,以产业发展为动力,以科技项目为支撑,以 农民增收为目标,推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着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变农村面貌,健全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城乡社会互通融合,城乡居民共享现代文明。
目前,完成了所有规划编制。一是按照市上‚富规划、穷建设‛的要求,在部门专项规划上,完成了全区统筹城乡建设规划、城乡土地利用规划、‚十二五‛统筹城乡产业发展规划、农村扶贫开发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等‚一大六小‛7个规划。二是完成了***、***、******3个小城镇建设规划,***已纳入***高新区控祥性控制范围。三是除沉陷区搬迁、高新区开发以及城中村改造以外,全区50个行政村均已完成规划编制,实现了村庄规划全覆盖。
二、亮点工程进度快
自2009年以来,***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累计投入各类资金达17.7亿元,共建成1个省级、10个市级、5个区级新农村试点村,完成了包括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安全康居工程、环境整治、社会事业等五大类46个重点建设项目,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乡一体化示范带初步形成,城镇化率大幅提升。在项目的强劲带动下,建设成果亮点纷呈——
(一)农村安全康居工程。先后在***完成5100多户、近50万平方米的农村安全康居工程建设,农民住房条件得到极大改 善,在集约利用土地、实现农民集中居住的同时,也加快了全区农村城镇化进程。
(二)古镇商贸一条街。***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仿古商贸一条街,目前100多间商铺已全部分配到位,商户已经营业。该项目建成后大大带动了周边乡镇商贸业发展,并为群众就业增收创造了条件。
(三)新农村住宅小区。在***投资3750万元建设的79套二层农民新型住宅及休闲广场、文化长廊等项目,已全部完工。该项目小区内住宅整齐划一,设施配套齐全,成为新农村建设农民集中居住的样板工程。
(四)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先后投资5300万元,在***建成3个千亩设施农业园区,以种植精细特蔬菜为主,示范带动了后山群众脱贫致富。
(五)民生社会事业。实施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以来,***积极改善民生,投资1.04亿元完成40条农村道路建设,解决了24个行政村、5.4万群众行路难的问题。投资8481.9万元建成55项水利工程,解决了5.29万人饮水难的问题。投资180万元提前两年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解决了1.2万农民看电视难的问题。投资418万元建成36个村委会办公用房。投资1055.5万元完成了5个整村推进项目,减少绝对贫困人口5100人。
三、体制机制创新多
***通过多种形式,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围绕‚大城市带动大农村‛体制机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财政扶持三农、户籍改革、土地流转、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制订出了一些符合区情的办法和措施,为下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一)探索运用BT开发模式初步成功。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市场运作的方式,在八里镇先行先试,探索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投融资运作机制,形成了具有地方特点的BT开发模式。通过此模式,共引进开发企业5家,引进资金3.8亿元,实施各类项目29项。
(二)探索建立了以土地入股的流转模式。做足做活有限的土地资源文章,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有效途径。***由村集体出资,按照城市建设用地补偿标准,将土地从农户手中流转过来,再包装成大地块的项目,引进发展休闲农业、三产物流等项目,建设产业园区,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动起来、活起来,保障了村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和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最终形成循环推动的良性发展机制。目前,该乡镇流转土地达到660多亩。
(三)探索建立了农村公司化运营模式。***,按照‚企业化‛管理体制和‚市场化‛经营机制,实行土地‚股权制‛管理,将村民变为股民,将村民土地承包权以‚股权制‛流转到合作社后,以农民合作社为主体,按《公司法》规定成立建设总公司,由建设总公司根据本村自然资源,实行以项目招商引资发展 产业化大农业,形成公司化经营、企业化管理,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经济社会管理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
总之,***将紧紧围绕‚123356‛发展思路,不断改革创新,着力打造‘两区’建设和城乡一体化两个新的增长极,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社会和谐化进程,力争将水磨沟、西果园沟、黄峪沟打造成全市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示范带,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长城乡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汇报
长城乡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长城乡位于凉州区城东30公里处,乡域面积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600亩,属井水灌区。辖红水、西湖、前营、大湾、岸门、新庄、上营、高沟、十二墩、长城、五墩11个行政村,102个村民小组,3717户人,16301口人。
二、工作进展
(一)设施农业建设。截止目前,全乡设施农业已开工建设707亩,占任务的153.7%,其中日光温室236座456亩、占任务的99.1%,养殖暖棚203亩,拱型温室48亩;完成墙体660亩,占任务的143.5%,其中日光温室236座456亩、占任务的99.1%,养殖暖棚156亩,拱型温室48亩;扣棚195亩,占任务的42.4%,其中日光温室78座149亩、占任务的32.4%,养殖暖棚14亩,拱型温室32亩;定植51亩,占任务的11.1%,其中日光温室19座35亩、占任务的7.6%,养殖暖棚14亩,拱型温室2亩。
(二)小康住宅建设。
1、全乡完成危房改造小康住宅建设138户,建成西湖村农民住宅小区1个,高沟村小康住宅点1个。截止目前,西湖村农民住宅小区首期修建20户,18户主体工程已完工,另有2户正在建设中; 1
第二期入住的6户正在做地基工程。高沟村小康住宅点计划修建28户,27户主体工程已完工,另有1户正在做地基工程。
2、西湖农民住宅小区基础设施建设。
⑴对小区土地全部进行了平整,投入土地平整费5万多元,对小区主干道路沙石垫路910m,投入资金4万多元。
⑵新建水塔1座,投入资金13万元,水塔的主体工程已完工。⑶投资5000余元架设了临时电路;完成小区供水主管道1.7公里。
⑷完成了西湖小区主干道路的绿化,栽植侧柏、香花槐各200株,杨树600株,丁香、连翘、花灌木400株,投入资金3万余元。
三、存在问题
1、群众筹资难度大。小区住宅设计标准高,每户入住需12万元左右,农户负担重,基础设施建设筹资难度较大。
2、基础设施配套慢。农民住宅小区给水、排污、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缓慢,一定程度上造成负面影响。
3、建设标准难统一。小康住宅砖瓦色彩搭配、后院墙体高度、围栏等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标准。
4、渠系配套跟不上。全乡建成10个以上集中连片的日光温室点10个,渠系建设没有配套。
四、意见建议
1、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除享受危改项目资金外,请求区政府给予小康建设资金支持;同时,加大日光温室资金预借力度,确保设
3施农业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2、及时配套基础设施。请求区政府将住宅小区巷道3.8公里硬化列入通村道路项目;请求区政府对电力设施配套尽快动工;请求区政府加快供水排污设施的建设进度;请求区政府对渠系配套设备给予解决,促进日光温室建设进度。
3、尽快确定建设标准。特别对住宅小区屋脊、墙体砖瓦色彩搭配、围栏、围墙墙体高度等,请求区政府责成区农办、区城建局给予现场敲定。
五、下一步打算
1、促进设施农业建设。加快设施农业建设步伐,全面进行扣棚定植,力争10月底前全部扣棚定植,确保当年任务超额完成。
2、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组织乡村干部和农户代表到黄羊等乡镇学习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和做法,以便于推动我乡的工作。
2、配套完成基础设施。小康住宅小区、日光温室示范点基础设施配套,按上级和群众的要求,敦促尽快落实。
3、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对确定小康住宅户动员其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年内入住。
二00九年九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