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宁县新农村建设暨城乡一体化工作汇报

时间:2019-05-12 19:50: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正宁县新农村建设暨城乡一体化工作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正宁县新农村建设暨城乡一体化工作汇报》。

第一篇:正宁县新农村建设暨城乡一体化工作汇报

正宁县新农村建设暨城乡一体化工作汇报

中共正宁县委 正宁县人民政府

(2010年8月15日)

正宁县是全省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县,按照省、市的总体要求,立足县情实际,我们确定试点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产业全覆盖和村村通油路为抓手,以中心村建设为突破口,以制度创新为保障,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分步实施,统筹推进。奋斗目标是:经过四年努力,到2012年试点结束,全县一半行政村达到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标准。主要做法是:

一、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抓产业,促增收,着力夯实新农村建设物质基础。把重点放在抓产业、调结构、增收入上,紧扣“全县耕地四分之一种植粮食,四分之三种植经济作物”的目标,围绕“塬面果烟、川区蔬菜、林缘草畜、全县劳务”的思路,实施“产业富民”战略,产业开发在农民增收中的贡献率已达到70%以上。一是围绕实现全县人均一亩果目标,着力建设优质苹果基地。把苹果作为富民的龙头产业,全面落实“六抓措施”(抓育苗保供给、抓栽植上规模、抓管理增效益、抓品牌促营销、抓龙头带基地),两年筹措投入财政资金420万元,扶持群众栽果6.9万亩,全县果园面积累计达到25万亩以上,年内可实现“人均一亩果”目标,累计建办加工运销龙头企业20户,实现出口创汇2237万美元,获得“全国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县”称号。二是围绕实现规范化生产目标,着力建设优质烤烟基地。坚持计划种植、合同管理,全县种植烤烟3万亩,预计收购烟叶8.9万担,实现税收1000多万元。组织实施了总投资1.48亿元的烟水配套项目。三是围绕实现川区户均一座棚目标,着力建设“菜篮子”基地。采取政府扶持引导、整合项目资金、技术人员包点、农户自愿建设的办法大力发展设施种菜,投入资金460万元,新建水泥骨架大棚、竹架大棚和日光温室1247座,全县菜棚累计达3820座,蔬菜种植面积达8.5万亩。四是围绕实现林缘户均五头畜目标,着力建设草畜产业基地。坚持小群体、大规模,采取农户贷款、职工担保、政府贴息的筹资机制,扶持建办规模养殖小区6个,发展规模养殖户320户,户均养畜达到3头;聘请农业部规划设计院设计,投资建成了集种植养殖、户用沼气、清洁生产、循环利用为一体的大型能源沼气工程,对循环经济发展进行了有益尝试。五是围绕实现户均输出一人目标,着力建设劳务产业基地。采取组织培训、对口服务、订单输出的办法,创建环渤海湾、长三角、宁正煤田等劳务基地53个,年均输转劳动力5.9万人次,实现了“户均输出一人”的目标。

二、围绕村容整洁、城乡统筹,抓基础,建平台,着力改善群众基本生活条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一是突出城镇建设,增强了区域辐射带动功能。以正周、南罗两线为主轴,依托优势乡镇,带动重点片带,加快“五化四区”(绿化、硬化、净化、亮化、美化,商贸区、工业区、办公区、住宅区)建设,组织实施了县城北沟休闲工程、垃圾处理场、集中供热、商业步行街和乡镇旧街改造、新街开发、街区排水、农贸市场、商贸城建设等小城镇重点工程200多处。二是突出基础建设,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累计复垦土地2.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8%,水土流失率控制在60%以内。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建设的原则,实施通村油路75条600公里,全县油路通村率达到80%,年内可实现“村村通油路”目标。全力推进水电气和有线电视等配套建设,94个行政村人畜饮水全部达到了国家安全标准,自来水普及率达到35%,照明电入户率达到100%,20%的行政村通上了有线电视,广播电视和电话入户率达到95%以上。发展沼气1.25万户、太阳能3000户、液化气灶4.92万户,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50%以上。三是突出中心村建设,确保了公共资源共享。年内完成全县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山河、宫河、周家、永和4个乡镇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累计建成30户以上小康农宅60处4500户。按照“五化六通” 标准(绿化、亮化、美化、净化、硬化,通水、通电、通油路、通电话、通沼气、通有线电视),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整合基层组织建设、农家书屋、标准化村卫生室等项目,将村党支部、村委会等管理机构与村文化室、卫生室、计划生育室、文化广场、学校等服务组织集中起来,建成村级综合服务中心20处,提高了公共资源利用率。

三、围绕乡风文明、健康和谐,抓引导,树新风,着力培育新型现代农民。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以人为本“育”农,增强了自我发展能力。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计划和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等项目,新建农民教育培训示范点4个,培训农民10万人次,农民教育培训率达到85%以上。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已经实现了每村培养10名以上农业中等专业技术人才、40名农民技术员和户均有1名科技明白人、掌握1—2门实用新技术的奋斗目标。二是统筹协调“惠”农,增强了凝聚发展能力。认真落实粮食直补、农机具补贴、退耕还林、“两免一补”和新型合作医疗、农村低保、家电下乡等惠农助农和民生政策,减轻群众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激发了广大农民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巨大热情。三是强势宣传“引”农,增强了和谐发展能力。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在县电视台和政府门户网站上开辟宣传专栏,在培训中增加新农村建设内容,在交通主干道、城镇和中心村设立制作大型宣传牌(栏),宣传新农村建设政策,树立新农村建设典型,推广新农村建设经验,凝聚新农村建设智慧,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

四、围绕管理民主、村民自治,抓党建,激活力,着力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快村民自治步伐,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一是抓班子,增强了引领发展能力。采取“公推直选”、“两推一选”等办法,注重从复退军人、致富能人、返乡务工人员中选拔村干部,选派大学生村官36名,储备村级后备干部人才862名,调整村级班子16个,选拔补充村干部23名,优化了村级班子结构,提高了村级班子抓发展、促和谐、保稳定的能力。二是抓制度,提高了民主管理水平。健全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级财务审计监督及村干部离任审计等制度,强化了乡镇政府监管村务职能,促进了村务管理民主化、科学化。制定了《新农村建设村规民约》、《村民文明规范公约》和《文明新村建设标准》,促进了村风民俗好转。三是抓阵地,提升了基层基础功能。扎实推进“三级联创”、“双培双带”、“六化建设”和 “创先争优”等主题实践活动,新建村级阵地30处,全县“五好乡镇党委”达到了50%,“五好村党支部” 达到了85%。四是抓保障,激发了村组干部工作热情。在20个村实施了“万元年薪公选村支书”工程,村组干部报酬全部由县财政列支,村级办公经费由每年每村3000元提高到5000元,村干部报酬由每年每人3000元提高到6000元。制定落实了《选拔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担任乡镇党委委员实施办法》和《村干部养老保险管理办法》,担任乡镇党委委员的村党支部书记生活补贴由每人每月200元提高到500元,为388名村干部全部办理了养老保险,从村支书中招考公务员2名。

五、围绕制度健全、保障有序,抓创新、谋长远,着力构建新农村建设的长效促进机制。在试点工作实践中,我们积极探索出了“五项机制”,有力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一是探索创新了领导机制。建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联席会议,书记、县长和分管领导联系点、县直部门帮扶等制度,全面推行县级领导“两联三包四定”责任制(每人联系一个乡镇和一个重大项目,包一个村、一所学校、一个贫困户,定责、定岗、定人、定时限),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实惠到户”的工作格局。二是探索创新了融资机制。设立了产业开发、小康农宅建设、农民教育培训、抗旱救灾、新农村建设、结构调整、工业建设等专项基金,以奖代补,推动落实,去今两年县财政用于新农村建设配套资金达到1000万元。按照“统一规划、项目聚集、资金整合、渠道不变”的原则,先后整合各类项目资金2.2亿元,加快了新农村发展步伐。着力盘活民间资金和信贷资金,采取政策换资金、土地换资金和农民贷款、政府贴息等办法,启动民间资金2.1亿多元,推进了中心村建设工作。积极开展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发放各类农村小额贷款5936万元,建成信用担保公司2家、扶贫互助合作社2个,建行宁正煤田建成对外营业,正在组建瑞丰小额信贷公司和村镇银行,努力形成多元化的融资机制。三是探索创新了建设机制。采取土地复垦增地、公留地倒兑、互换宅基地和村组调剂等办法,解决了新农村建设用地难题。在建设过程中,采取农户分户和乡(镇)村统一建设“两种办法”,严格落实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负责、招投标、工程监理和质量终身责任追究等制度,严把选址、用地、审批、验收关口,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四是探索创新了帮扶机制。采取“县级领导联系包片、县直部门包村、乡村组织实施”的办法,动员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通过投资投物、培育产业和帮办实事等方式,广泛参与和支持新农村试点建设,形成了全社会共建新农村的良好局面。五是探索创新了奖惩机制。研究制定了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考核办法,全面推行抓落实、干到位“五个一”工作机制(一名县级领导牵头、一个主管部门承办、一个具体计划、一套实施方案、一套考核奖惩办法),将新农村建设纳入“三位一体”目标管理考核,设立单项奖,实行县级领导、县直部门与帮联乡镇捆绑考核、同奖同罚,有力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的有效落实。

今后,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全市新农村建设暨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观摩督查会议精神,学习兄弟县(区)的好经验、好做法,以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抓好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突出抓好15个苹果科技示范园建设,秋季新栽果树3万亩,完成3.3万亩秋延蔬菜生产、2万亩牧草种植任务。认真实施新农村建设“341”工程(建办县城工业集中区、周家煤电工业集中区、中铝罗川“煤电铝”一体化循环经济区三个工业园区,带动辐射园区所在地山河、宫河、周家、永和四个乡镇,促使一半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变),编制完成全县及4个试点乡镇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加快“1镇15个村”试点项目建设,重点抓好12个中心村建设,确保试点工作中期检查评估顺利过关。(全市新农村建设暨城乡一体化工作督查会汇报)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及城乡一体化

关于慈城镇城南片新农村及城乡

一体化建设的问题及建议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而长期的历史任务,是破解“三农”难题、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选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范、科学、健康地发展, 科学的规划是前提和基础。如何围绕新农村及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热点难点问题,研究提出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对策措施,更好地发挥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在全镇乃至全区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头雁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一、基本成效

近年来,各村围绕建设“村美、户富、班子强”的现代化新农村目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农村整体面貌也得到了明显改善。部分示范村根据“适度超前,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委托城建规划部门或高等院校,精心编制了村庄建设规划,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后组织实施。在搞好规划的基础上,各村按照工作要求,加大力度,狠抓村庄绿化、改水改电等重点实事工程建设,有力地改善了村庄形象,提升了村庄品味。各村还结合环境整治系列活动,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努力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以此次国庆村的住房制度改革试点为例:

国庆新村建设探索宁波市、江北区在近城新农村建设中撤村建居、社区化管理趋势下,建设工贸型新农村中居民点和基础设

施相对集中配臵、建设与传统农村居住合理继承的新模式,把新村建设成现代于传统和谐共生的农村集中居住区。新村项目选址于慈城镇大宝山地块的77亩土地,东至大宝山,南至绞头自然村,西至江北大道,北至中华路延伸段。项目总投资为3.9亿元(其中土地等费用为3150万元),规划用地面积为46400平方米,建造多层公寓,总建筑面积110176平方米,建筑密度为 22%,容积率为1.72,绿地率为30%,总套数为720套。本次的试点工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优化农村村庄和城乡用地布局的重要一步。

二、主要问题

1、规划频繁变更,发展后劲不足。在编制规划中, 有个较为常见的现象就是领导换一任规划方案换一个,主管领导拍脑袋决策,无长远规划,无经典之作, 这样势必会影响新农村的长远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 是贯穿在整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与国家现代化建设同步发展、相伴而行、共始共终。因此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有战略眼光和长远眼光, 不仅要做好近期规划, 还要对村庄的长远发展进行规划和展望。

2、村庄规划不到位、不全面,缺乏地域特色。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村庄规划已得到各界的重视,并把其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但实际工作中,村庄规划仍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村庄规划不全面。目前在村庄规划上存在重村庄建设而忽视其它建设内容的以偏概全倾向。实践证明,一些小康明星村和示范村在规划方面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把村庄建设、生态环境、产业、文化社会事业一并纳入村庄整体规划,将

新农村建设的内容融到一起,规划全面,凸显出整体效应。因而,这些村的整体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充分显现出来。反之,新农村建设就会缺乏发展潜力和后劲。二是村庄规划地域特色不突出。部分村庄规划没有延续原有村庄的传统空间,导致村庄规划缺乏特色。有的村庄规划设计周期短,规划和住宅设计缺乏特色,失去了乡土文化的特色,造成千村一面,城乡一貌。这不仅从空间上破坏了原有的村庄特色,也对农民的生活习惯和社会结构产生误导。

3、规划的落实和刚性执行不适应城乡规划一体化的要求。违法违章建设和随意改变土地功能性质、未批先建、少批多建现象时有发生。规划执法力度有待加强,与土地、城管和相关监管部门缺乏联合执法的有效机制和对策,影响了规划的刚性和权威,规划管理工作难以向下延伸。

三、对策建议

1、科学规划, 加强管理。新农村建设规划, 涉及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 编制规划要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 立足高起点、高标准, 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和优秀科技成果, 对农村进行整体规划。

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编制, 加强规划的管理十分必要。一是既要统筹城乡的新农村建设规划, 加强村级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管理;二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 保证规划编制的顺利进行;三是要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办法及技术规程, 使规划的编制有章可循;四是与规划内容相关的部门要联合协调, 科学预测未来人口流动、产业发展、资源变化等各方面的发

展趋势, 保证编制质量;五是要出台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并在严格执行现有法规制度的基础上, 加快健全和完善相关的监督管理制度, 切实把新农村建设规划落到实处。

2、重视农村发展,实现强村富民。发展生产, 增加农民收入, 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 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保证, 新农村建设规划应将其放在首要位臵。规划内容要适应农村发展的新要求, 突出产业规划, 以富民为主要目标, 同时兼顾全面发展。在规划中要特别重视农民居住与生产发展互相适应、互相协调、和谐发展。在此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农村10%村级留用地的问题。目前,部分农村涉及大量的征地拆迁,甚至已完成撤村建居,村级留用地已成为他们继续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支柱载体,如何科学规划利用村级留用地也已成为关系到村级经济兴衰的大事。慈城高新开发区已正在规划,政府是否能考虑将村级留用地部分集中规划分拨利用,建造标准厂房;部分通过现金支付方式兑现,从而令村级留用地真正得以落实,使农村集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3、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特色和个性是村庄规划建设的生命力。特色主要在三个方面,即自然地理特色、历史文化特色和建筑风貌特色。要根据村庄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脉、风土人情,结合民风民俗,合理利用特殊地形,体现乡土气息,确定建筑风格及建筑群组合方式,村庄建筑风格应整体协调统一,注重特色空间的营造。为此,要注重技术研究,推进村庄建设规范化、特色化。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反对套用城市规划的方式去指导村庄规划,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拒绝采用城市规划的技术和手段。所以,政府应从统筹城乡规划设计的角度出发,引导一些城市规划机构和专业人员,立足农村实际,改善知识结构,开展技术攻关,研究制定村庄规划的技术规范,指导具体的规划工作。

4、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构筑城乡统筹融合发展。规划控制归根到底关键是农村宅基地问题,特别市涉及规划拆迁的村庄,目前,政府对将拆迁村庄的宅基地还是采用先审批后拆迁的政策模式,但该模式不但造成资源的浪费,对政府行政和财政造成重大负担。为解决以上矛盾,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围绕城乡统筹发展重点领域,一方面严格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另一方面尽快调整农村宅基地使用管理相关政策,取消拆迁村庄的宅基地审批,按人口分配面积(参考萧山模式),推进拆迁农民公寓式住房建设,对自愿放弃宅基地使用权的农民,允许其异地臵换城镇房产或给予适当的购房补助。另外,要加强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政府部门、村委会(社区)的积极作用,层层把关,切实消除违法用地、违法建筑行为对城乡规划实施的影响,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

城南片党代表小组

2011年8月

第三篇: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

成效显著

***城乡‚二元结构‛非常明显,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新阶段七里河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破解‚三农‛问题和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难题的根本出路。2006年至2009年,***按照全市总体部署,启动实施了第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先后在***、***、***等乡镇实施了一系列新农村建设项目,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2009年以来,按照市上部署,又组织实施了新一轮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此后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同步发展。

近年来,***在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按照‚出形象、出亮点、出经验‛的要求,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坚持‚统一规划、组团发展,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原则,在*********和***五个乡镇试点实施了一批包括道路硬化、新型农宅、河道综合治理、仿古商铺、民生工程、教育基础设施等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点项目,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向纵深发展,农村面貌发生巨变,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农业农村工作呈现蓬勃发展良好态势。

一、规划编制全覆盖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中,***确定突出以规划为龙头,以基础设施为保障,以产业发展为动力,以科技项目为支撑,以 农民增收为目标,推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着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变农村面貌,健全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城乡社会互通融合,城乡居民共享现代文明。

目前,完成了所有规划编制。一是按照市上‚富规划、穷建设‛的要求,在部门专项规划上,完成了全区统筹城乡建设规划、城乡土地利用规划、‚十二五‛统筹城乡产业发展规划、农村扶贫开发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等‚一大六小‛7个规划。二是完成了***、***、******3个小城镇建设规划,***已纳入***高新区控祥性控制范围。三是除沉陷区搬迁、高新区开发以及城中村改造以外,全区50个行政村均已完成规划编制,实现了村庄规划全覆盖。

二、亮点工程进度快

自2009年以来,***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累计投入各类资金达17.7亿元,共建成1个省级、10个市级、5个区级新农村试点村,完成了包括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安全康居工程、环境整治、社会事业等五大类46个重点建设项目,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乡一体化示范带初步形成,城镇化率大幅提升。在项目的强劲带动下,建设成果亮点纷呈——

(一)农村安全康居工程。先后在***完成5100多户、近50万平方米的农村安全康居工程建设,农民住房条件得到极大改 善,在集约利用土地、实现农民集中居住的同时,也加快了全区农村城镇化进程。

(二)古镇商贸一条街。***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仿古商贸一条街,目前100多间商铺已全部分配到位,商户已经营业。该项目建成后大大带动了周边乡镇商贸业发展,并为群众就业增收创造了条件。

(三)新农村住宅小区。在***投资3750万元建设的79套二层农民新型住宅及休闲广场、文化长廊等项目,已全部完工。该项目小区内住宅整齐划一,设施配套齐全,成为新农村建设农民集中居住的样板工程。

(四)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先后投资5300万元,在***建成3个千亩设施农业园区,以种植精细特蔬菜为主,示范带动了后山群众脱贫致富。

(五)民生社会事业。实施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以来,***积极改善民生,投资1.04亿元完成40条农村道路建设,解决了24个行政村、5.4万群众行路难的问题。投资8481.9万元建成55项水利工程,解决了5.29万人饮水难的问题。投资180万元提前两年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解决了1.2万农民看电视难的问题。投资418万元建成36个村委会办公用房。投资1055.5万元完成了5个整村推进项目,减少绝对贫困人口5100人。

三、体制机制创新多

***通过多种形式,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围绕‚大城市带动大农村‛体制机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财政扶持三农、户籍改革、土地流转、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制订出了一些符合区情的办法和措施,为下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一)探索运用BT开发模式初步成功。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市场运作的方式,在八里镇先行先试,探索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投融资运作机制,形成了具有地方特点的BT开发模式。通过此模式,共引进开发企业5家,引进资金3.8亿元,实施各类项目29项。

(二)探索建立了以土地入股的流转模式。做足做活有限的土地资源文章,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有效途径。***由村集体出资,按照城市建设用地补偿标准,将土地从农户手中流转过来,再包装成大地块的项目,引进发展休闲农业、三产物流等项目,建设产业园区,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动起来、活起来,保障了村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和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最终形成循环推动的良性发展机制。目前,该乡镇流转土地达到660多亩。

(三)探索建立了农村公司化运营模式。***,按照‚企业化‛管理体制和‚市场化‛经营机制,实行土地‚股权制‛管理,将村民变为股民,将村民土地承包权以‚股权制‛流转到合作社后,以农民合作社为主体,按《公司法》规定成立建设总公司,由建设总公司根据本村自然资源,实行以项目招商引资发展 产业化大农业,形成公司化经营、企业化管理,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经济社会管理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

总之,***将紧紧围绕‚123356‛发展思路,不断改革创新,着力打造‘两区’建设和城乡一体化两个新的增长极,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社会和谐化进程,力争将水磨沟、西果园沟、黄峪沟打造成全市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示范带,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水阜乡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2011年11月23日)

三年来,我乡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县委、县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坚持城乡一体化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实施“农业稳乡、项目立乡、生态优乡、和谐建乡、产业化富民、区域性对接”六大战略和“111155”强乡富民工程,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完成了砂岗、涝池、燕儿坪、老鹳等4个村的新农村建设任务,建成省级试点示范村1个,市级示范村3个。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水阜乡位于皋兰县城西南部,距县城13公里,全乡共辖7个行政村,28个村民小组,3915户15488人,其中农户3721户,农业人口15255人。农村劳动力8216人,其中男劳力4271人,女劳力3945人。总面积256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55869亩,其中水地23639亩,人均水地1.59亩。全乡共有私营企业5家。共有独立初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完全小学4所,在校师生1804人。共有卫生院所8家,卫生技术人员35人。信用社、供销社、电管站、邮政 所、移动营业厅等便民设施一应俱全。我乡文化底蕴深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兰州鼓子的发源地。2010年全乡实现农业增加值5242万元,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47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57元,完成地区性财政收入391.6万元。

二、主要工作

(一)培育特色产业,发展都市农业,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按照“服务城市、发展农村、提升农业、富裕农民”的要求,充分发挥我乡邻近县城的优势,始终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措施来抓,进一步优化布局,培育特色产业,着力发展都市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一是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按照“抓龙头、育产业、强基础、拓市场、促增收”的要求,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利用砂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涝池、砂岗、老鹳村西甜瓜产业,共种植西甜瓜11420亩,其中优质无公害富硒白兰瓜3000亩。充分发挥国家退耕还林的政策激励作用,精心培育和打造“皋兰金枣”特色品牌,在涝池、砂岗等村巩固发展枣树间套金银花产业,新栽植1200亩,总面积巩固在12000亩以上。实施设施农业新建改建项目,投资80万元,在燕儿坪村新建高架大棚200亩;积极争取资金172万元,在老鹳村改良高架大棚180亩,项目建成后,全乡设施农业面积将达到2600多亩,初步形成了以长川200亩日光温室为中心的“千亩设施农业园区”。依托同泰、禾丰种业有限公司,争取核桃苗木1.4万株,在砂岗村栽植核 桃树200亩。

二是不断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加强科技培训工作,针对全乡各村农牧业发展特色,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办法,开展定向式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累计共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15期,培训农民达1200多人(次)。

(二)统筹各项事业,发展乡域经济,新农村建设成果得到巩固。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村发展环境逐步优化。围绕农业产业化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特色基地建设等重大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深化呈现交通一体化建设,完成涝池大拐子至永登平岘村、长川至文山桥、109线至燕儿坪村,砂岗、涝池等8条46.4公里道路硬化工程,基本实现了全乡道路硬化村村通的目标。组织实施了砂岗、涝池等村的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共衬砌渠道97公里,新建蓄水塘坝5座,维修机井6眼,倒虹吸1处,完成人畜安全饮水一期、二期管道铺设工程,人畜安全饮水覆盖率达到95%。投资9.8万元,在全乡新建垃圾台35个。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臵率已达85%,实现集中收运处理全覆盖。砂岗、涝池、燕儿坪、老鹳四个新农村供水、供电、排洪、通讯、环卫、文体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有效改善,二是城乡充分就业不断促进,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不断加强城乡新型社区就业服务指导工作,整合乡村(社区)、企业及社会力量,加强就业培训,抓好岗位推介,重点抓好失地农民充分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三 年来举办劳动技能培训12期,有效输转失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1000余人。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农村参合率达到98%以上。顺利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参保率达到92.7%。建立健全帮困助学、医疗救助、住房救助、就业再就业援助、法律援助等扶贫济困机制,广泛开展智力扶贫、产业扶贫,搞好城乡弱势群体的帮扶,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快推进。

三是文教卫生和计生工作不断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学校结对发展和名师帮教工作深入开展,“两免一补”范围持续扩大。在4个试点新农村中开展传唱兰州鼓子、秦腔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艺团体活动,不断促进“文明镇村”、“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乡村(社区)卫生、计生站所建设如期建成,我乡计划生育工作连续5年获得市委、市政府表彰,综合考评连年名列全县第一。

四是多元化服务机制初步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深化。立足农民参与型、农户需求型,重点抓好农村经济信息、农产品质量安全、兽医管理体制、农业技术推广、全程代理服务等体系建设,面向市场需求,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合组织、经营大户和农村致富带头人的作用,积极探索承包型、互助型的社会化服务新路子,农村社会化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三)创新工作机制,深化体制改革,城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探索建设新机制。围绕土地整理、拆迁安臵工程等,进一步拓展和创新新农村建设的项目载体,加强新农村建设的项目策划、包装、遴选、储备和上报、推介工作,大力引进和实施了一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的重大项目。

二是探索经营新机制。积极探索“村企合一”、股份农业等新型农业组织形式,在发展壮大产业支撑、延伸产业链条中,让农民分享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利润,实现农民收入的最大化。建设千亩设施农业基地,带动土地规模经营和持续农民增收。

三是探索领导新机制。进一步总结借鉴兄弟乡镇的成功经验,对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健全组织协调机制,靠实责任,严格目标管理,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按照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部署,加快充实完善了新农村建设工作推进专门机构,增强了工作合力,有力促进了各项重大工作有序开展。

三、工作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责任。乡上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政府乡长、乡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其它领导和各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水阜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办、产业办、基础设施建设办、社会事业发展办等办公室,各分管领导兼任办公 室主任,按照分工负责、统筹兼顾的原则开展工作。村上也相应成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领导小组,抽调村社干部负责各项目建设工作的落实。村支部、村委会每年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工作,对工作任务进行再分解,再细化,量化了目标,做到了乡村社干部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心中有压力,进一步增强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深入宣传发动,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一是多种形式宣传。三年来,4个新农村试点村累计出黑板报60期,广播宣传累积30小时,张贴标语2000多张,悬挂横幅7条,入户宣讲400多户,召开各类座谈会15次,征订100份《兰州晚报》,发放学习资料3500份以及文化部资源共享工程信息化等多种措施,使广大群众认识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和根本目的,消除了部分群众认为新农村就是由国家出资修建新房的简单、片面和狭隘的认识,提高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自觉性。二是实地考察学习。在乡包村领导的带领下,村社干部、党员代表、户代表赴榆中定远、冯家湾、青城等地参观考察,开阔了视野,理清了思路,增长了才智,坚定了信心,鼓足了干劲。三是资金扶持引导。在县乡指导下,村上出台了发展设施农业、主导产业补助标准,住宅、沼气池建设补助标准等,把国家专项资金和部门整合资金落实到了农户手里,落实到了具体项目上,群众需求得到了有力的支 持,建设各类项目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形成了政府推动、村民主体、部门协作的工作格局,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三)加强督促指导,狠抓工作落实。一是督查落实工作。县乡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及成员多次亲临项目建设现场,督促指导工作,协助村上定方案、解难题、促进度,有力地推动了各个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村级两委班子分工负责,坚持每天都到项目建设现场,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抓检查、抓落实,保证了各个建设项目保质保量的按时完工。二是加强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对道路、广场建设等工程量较大的基础建设项目,从签约、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都有村民代表参与、监督,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和进度,又给了群众一个明白。三是培训指导村民。县乡村技术人员多次深入到田间地头现场教授栽培、种植、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手把手地教农民学科技、用科技,提高了农民科技兴农意识,推动了农村主体产业的发展。

四、主要成效

1、农民增收得到了较快发展。建成高架大棚900座,亩均收入达5000元,日光温室30座,发展高原夏菜1000亩,亩均收入2000元,栽植红枣间套金银花1200亩,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巩固发展汽车运输车辆143辆,每辆年收入3万元。年劳务输转人员2750人(次),年人均纯收 入12000元。培育了高原夏菜、皋兰金枣、汽车运输、劳务经济等四大支柱产业。从事三大产业的农户已达90%以上,三大产业占全村收入的90%以上。

2、农民生活条件得到了初步改善。新建砖木和钢混结构房屋531院,使农村住房条件有了大的改善;铺设自来水主干管网7.1公里,新建村卫生所一处,配备了医疗设施,医务人员都是经过正规培训,持有医师资格证书,使全村小病基本不出村,大病医务人员也都能给病人指明就医医院;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村农户参合率达98%以上;维修配套建设了村小学,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3、文明村风初步形成。新建7间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配套书架、书籍、桌椅等设施齐全。新建3300平方米的科技文化体育广场一处,组织开展社火表演、秦腔演出、篮球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制定了新的村规民约,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组织农民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充分利用鼓子、秦腔艺术,将新农村建设的有关内容编成鼓词,广泛传唱,形成了邻里和谐相处,家庭尊老爱幼的纯朴民风。认真组织村民学习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各率达标。积极培训提高农民,全村参加各类科技文化培训的人数达到总劳力的70% 以上。充分发挥民调、治保组织的作用,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对各种隐性矛盾纠纷的排查和化解,加强“三户联防”工作,全村近几年未发生羊只、农用车被盗事件,全体村民遵纪守法,村内无重大刑事案件、无群体事件、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刑事、治安案件发生率下降为零,群众安居乐业。

4、村容整洁基本形成。充分发动群众,新建垃圾台10个,集中整治了乱堆乱放乱倒垃圾的现象,脏、乱、差环境得到改变,达到了无饮水污染,卫生整洁的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生态示范村的要求和村庄绿化实施方案,积极发动乡村干部和党员、户代表参加义务植树、绿化美化家园活动。严格执行《砂岗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新建了符合本村规划的新农宅。在村委会外墙上开设了党务、村务公开栏,在广场上新建橱窗12个,开设了新农村二十字方针、二十项具体要求、廉政文化等宣传栏,同时悬挂了村庄规划效果图、村门景观效果图、产业发展规划图等。全村初步达到了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建设要求。

5、民主管理初见成效。制定完善了《村党支部工作职责》、《村委会工作职责》、《村财务管理制度》、《村级事务议事制度》等16项体现民主管理,规范村党支部、村委会及村组干部、党员和群众行为的规章制度。村党支部带头模范执行各项制度,遇事多和群众商量,群众赞成就办,不赞成就不办,近三年召开两委会议、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等会议24次,讨论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及村委会、卫生所、文化科技广场、道路、管网建设等重大问题。同时对村务收支、重大项目建设等群众关心的重大事项定期不定期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增强了村级事务的透明度。积极筹建了高原夏菜协会、科技示范推广协会等10个群众自治组织,并召开会议,选举了各协会组成人员,讨论制定了协会章程,协会组织运转正常。村级阵地建设的达标,党务、村务活动的经常开展,两委班子在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思路明确、部署周密、检查落实到位以及取得的显著成效得到了广大村民的赞同和认可。村民对村务公开满意率达85%以上,对村级班子满意率达85%以上,对新农村建设的满意率达90%以上。

五、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尽管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也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是部分党员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不高,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强,“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二是农民群众的整体生产水平不高,质量意识、商品意识薄弱,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各类专业协会工作运转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乡村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投入困 难,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四是新产业发展方面,设施农业受水的条件制约,难以形成规模优势。五是新村庄建设方面,易地搬迁项目经统一规划,统一安臵形成整齐划一的村容但部分村庄整齐划一的难度很大,因为其砖木结构房屋占80%以上,重新整改,成本很大,浪费也很大。六是新农民、新风貌方面,农村从业人员、富裕劳动力急需培训,但因资金等因素制约,一时难以满足需要,改变老百姓早已形成的不良风俗习惯也需要一段时间。七是班子建设方面,主要是村干部报酬低且养老保险无法落实,导致其有后顾之忧,工作积极性不够高;其理论素质和工作能力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八是部门整合资金到位滞后,对各项工程建设带来了一定影响。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着力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不断发展新产业。把发展生产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着力将三大产业做大做强。第一,以改善环境、发展生态建设为切入点,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五年内使红枣产业达到5000亩;第二实施好整村推进项目,重点发展设施农业高架大棚200亩。争取红墙公司特种食用油品种植基地项目,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五年内高原夏菜巩固在2000亩左右;第三,加大劳务输转力度,使村民的工资性收入占其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通过培育三大 支柱产业,五年内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5%,达到6460元。

(二)加快建设新村庄。按照新村庄“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原则,把新村建设与旧村整治有机统一起来,下大力气抓好村庄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和住宅建设,同时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村庄建设治理“七个三”工程,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大力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按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五年内把砂岗村建设成为全县样板村。

(三)继续培育新农民。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要求,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每年分批分类确定培训重点,加快培育新型务工农民和产业农民,实现全村18岁以上,45岁以下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1—2门实用农业技术或务工职业技能,同时充分发挥“土专家”、“田秀才”、“致富能手”、“科技状元”的作用,组织他们开展自我服务,促使信息互通,技术互补,市场互动,加快“四有”农民的培育步伐。

(四)着力塑造新风貌。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强乡村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公共设施配套建设,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组织实施“文明和谐村”建设工程,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组织农民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反对封建迷信和 宗族宗派势力,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营造安居乐业、和睦相处的文明村风。

(五)努力建立新机制。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关系。促进土地使用权的规范有序流动,做到土地无乱占,住宅无乱建。加大对全村“四荒”地的开发利用力度,鼓励企业和个人从事农业开发性投资。不断健全和完善科技推广协会等10类农民自治组织,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以新机制激发新动力,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

(六)力争创建好班子。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五个好”标兵村党支部,结合“三级联创”、“双培双带”、“争双强、解双困”等活动的开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加大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和建设新农村的能力,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每年吸收致富能手加入党组织,为新农村建设输入新鲜血液,努力培养一支有本事、靠得住、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党员队伍。

第五篇:推进城乡一体化 引领新农村建设

推进城乡一体化 引领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近些年来,国家大力实施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以此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同时,出台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由于农村面广,农民数量多,农业产业不发达,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愿景,任重道远。

——支农投入较大,但综合效益低。近两年来,建沼气池、改水、改路、改土、改电、改房再加上农业税直补、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农村低保、民政救济、社会捐助等方面的投入很大,但由于面大、点散,没能发挥综合效益,农村面貌难有根本的改观。

——劳务产业发达,蕴藏着忧患。一是进一步扩大了城乡发展的差距。外出务工人员事业有成后,大都选择在城镇安家置业,成为了推动城镇发展的新生力量和重要的人力资源。而留在农村的劳动力越来越老,越来越少,房屋、土地闲置现象严重。我们所创建的一些“四在农家”示范点虽有新房子,但无新农民,无新产业,缺乏生机与活力。二是加大了社会管理的难度。外出务工的除了少部分在城镇站稳脚跟外,大部分农民无固定的务工场所和职业,无稳定收入,而又向往和追求城市文明不愿回到农村,成为游离在城乡之间的一个特殊群体。

——农业产业化发展遭遇土地流转瓶颈。农村单家独户的生产模式已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大障碍。有的农民全家外出多年,土地闲置;而有的农民在产业调整中想扩大规模,又苦于土地不集中。外出务工的农民把承包的土地当成是自己落叶归根的最终保障,因此在长期流转上不积极,甚至漫天要价。在土地流

转难的情况下,再加之山高坡陡,土地本身不连片集中,招商引资也难。

启示与思考

县委曾经组织我们到成都考察过城乡一体化建设。成都被列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把战旗村作为第一个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示范点,按照“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产业布局”五个一体化的目标,探索建立了“以地融资,以地兴业,以地增收,以地富民”的成都模式。

——规划建设新住宅区,集中居住。该村规划164亩土地,建设了可容纳469户村民居住,设施配套的小区。小区和城市小区一样,通水电气,有停车场,地下管网齐全,有专门的污水处理设施、幼儿园、商业文化娱乐等公共设施。

——以地生财,解决资金瓶颈。建设新社区投资近1亿元,而政府和城投公司并没有负债,资金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农户补交购房款1886万元;二是土地流转收入。以前农村宅基地少则八分,多则两三亩,浪费严重。战旗村对原来的宅基地统一集中起来收归集体后,除公共建设用地外,还节约230亩。根据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这部分土地流转为城市建设或工业用地,受益高达9920万元。两项收入相加,减去投入,还盈余1800万元。

——以地招商,增加农民收入。战旗村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村集体企业注入资金的方式,组建农业股份合作社,合作社将逐步集中全村土地,采取自主开发和对外招商等方式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全村土地规模化、集体化经营。合作社采取入股保底,收入二次分成的方式,保障农民集中居住后收入只增不减,村民还可进入园区成为产业工人。战旗村的企业都是涉农企业,基本能保证愿意就业的村民成为产业工人,获得稳定的务工收入。

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可以使农民充分、广泛享受到社会发展成果,减少盲目的流动。同时,可以为外出务工人员搭建返

乡创业的平台,吸引人才、资金、技术回流,为促进农村的发展添加动力。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可以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长久和谐。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我们既要学习借鉴先进的经验,又要结合自身实际,丰富“四在农家”创建内涵,积极探索“政府主导规划、农民主动参与、发展支柱产业、整合项目资源”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一是政府要主导规划。要因地制宜,搞好规划,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二是要发动农民积极参与。要通过深入宣传活动,让农民认识到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从而积极投身于规划、拆迁、产业发展、流转土地等各个环节。

三是要发展支柱产业。每规划的一个点,必须要有一项支柱产业。没有产业的支撑,农民富不起来;农民不富,难以安居乐业。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通过土地治理,提高了耕地质量,集中了土地规模,可以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的环境,同时激发农民身于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

四是要整合项目资源。规划实施好国土开发整理项目,整合相关项目,用于规划建设新住区,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现在农村许多农户举家外出或已搬迁到城镇居住,其土地和房屋长期闲置,有的已将自己的房屋、承包的田土、山林打捆廉价转卖。如果给予这部分农户一定的补偿资金、准予其在城镇享受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政策,可以置换出大量耕地,进行整治后招商引资发展现代农业。

下载正宁县新农村建设暨城乡一体化工作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正宁县新农村建设暨城乡一体化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乡一体化工作汇报

    市级城乡一体化建设城关镇试点 工 作 汇 报 中共城关镇委员会城关镇人民政府 (2011年5月16日) 城关镇地处县城,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辖2个社区居委会,11个村委......

    城乡一体化工作汇报

    游河乡创建城乡一体化工作情况汇报各位领导、同志们:欢迎莅临游河乡检查指导工作。下面,我将游河乡创建城乡一体化工作情况做简要汇报,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2010年,游河乡在区......

    城乡一体化推进区建设工作汇报

    城乡一体化推进区建设工作汇报 市委、市政府提出在京广铁路以东、京珠高速公路以西、长葛高速公路引线以南、XX区天宝路以北约110平方公里的区域建设许昌至长葛城乡一体化推......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汇报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 工 作 汇 报 ×××人民政府 (2012年10月19日)我县辖17个乡镇,8个社区,687个行政村,总人口83万。全县现有各类药店、医疗机构、餐饮店、保......

    城乡一体化建设(大全)

    城乡一体化建设 我区作为全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地区,经过近几年全区上下的不懈努力,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和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农村社区建设在经济发展的带动......

    城乡一体化建设材料

    创新理念统筹发展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汈东农场把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融入主城区的重要途径和切......

    新农村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调研报告

    内容提要:本文是在对xx乡xx村新农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基本情况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一个我们常用的“swot”分析法,对xx村基本情况进行了系统的、逻辑的分析与梳理,最后......

    加快新农村建设 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最终定稿]

    加快新农村建设 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关于对余庆、三圣两地新农村及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考察报告 县委、县政府: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由县农办牵头,建设局等部门8位同志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