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3 10:25: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我市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我市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我市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政协经济委员会

4月26日,市政协副主席周继安同志率政协经济委员会部分委员,赴市经济开发区和秦栏镇等地,对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采取实地走访企业和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对我市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努力的方向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新兴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历史机遇,突出重点,创新机制,鼓励企业“二次创业”。通过努力,我市逐步形成了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型医疗器械、电子信息及生物制药等六大产业。

1、新兴产业初具规模。以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引导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新兴产业初具规模,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全市209家“规上”工业企业,新兴产业企业占27.7 %,达58家。2011年,新兴产业企业产值10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7%。

2、科技含量逐步提高。技术创新是新兴产业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新兴产业企业大多通过发展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昭田磁电和安徽大学合作的高磁导率低损耗因数锰锌铁氧体磁芯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天康医疗安全自毁式注射器系列产品获得“滁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缸盖公司拥有国内首家缸盖技术研究所,其数控加工中心加工气门密封带及导管孔一次成型工

艺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通过技术创新,使企业逐步走出金融危机导致的外部市场萎缩的困境。

3、扶持力度逐年加大。政府主导新兴产业发展意识明显。2011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明确对新兴光伏产业进行支持,对企业所购进设备按投资额的2%给予一次性补助;对12月1日后,光伏企业所缴纳的增值税和所得税的地方留成部分,由市财政等额安排专项支出;对光伏企业用电进行补贴电价5%。

4、产业集群雏形初显。几年来,我市在发展新兴产业中逐步形成了三大块状集群。一是以秦栏工业园区为中心的光伏和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二是以杨村工业集中区为中心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三是以市区和经济开发区为中心的高端装备制造和光伏产业集群。其中,最具代表的是吉阳新能源2GW太阳能电池片项目、天康集团年产20亿安时标准纳米钛酸锂电池成套生产线项目、金佩集团年产100万件铸铁缸盖技术改造项目。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产业规模偏小,产业质量和层次不高。新兴产业规模偏小,在经济发展中地位还不突出,诸多高新领域尚为空白。光伏产业主要还停留在产业链的低端层面上,呈现“新兴产业、低端环节”的特征,很大程度上尚处劳动密集型阶段。目前运用范围比较广的纳米材料、超导材料、智能材料等新材料基本空白。新医药方面缺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主要集中在中间体生产上,国家、省级研发平台缺乏甚至空白。

2、创业融资体系脆弱,投资体制机制不健全。由于新兴产业投资风险大、回收期较长,银行借贷、融资渠道单一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资金很少投入新兴产业。如,天康医疗是国内仅有的四家通过美国FDA认证的企业之一,其一次性自毁式注射器产品市场前景良好,但由于企业在获得国家卫生部招标项目时,货款一般要几个月后才能到帐,致使企业资金压力较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有相应的金融机制支撑,从各地成功的发展经验看,一般都有相应的创业投资公司进行扶持,我市目前还没有创业投资机构,有效运作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形成。

3、少数部门服务意识淡薄,企业发展外部环境欠佳。少数部门办事效率低。调研中,有企业反映企业建成4年多了,至今没能办理土地证,影响了企业的融资发展。有些职能部门服务态度差,有企业反映税务部门个别职能股室意识淡薄,不能做到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难,办事效率低下,影响了企业家发展的信心。有些企业把天长公司生产的产品拿到外地去开票,造成我市税收流失,问其为什么这样做,企业反映在天长企业产值做的越大,交税交的越多,企业受到的监控就越多,给企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三、意见和建议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事关民营经济发展后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促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转变民营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建议:

(一)认真谋划编制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下,建议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谋划制定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规划要结合天长经济现阶段发展的情况,明确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发展思路、发展目标。规划要找准我市战略新兴产业的培育方向,准确定位、科学布局,围绕初步形成的新兴产业集群,策划、储备、建设一批重点项目,建立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库,制定新兴产业重点项目推进计划。

(二)加大扶持力度,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领导帮扶上,要建立市领导联系新兴产业帮扶制度。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明确到市级领导以及具体单位和部门,建议市政府每年筛选出一批重点项目,由市几个班子领导成员分工帮扶,市新兴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扶持政策落实情况汇报会和企业家座谈会,及时发现和解决政策落实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相关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财政支持上,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要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导向和引领作用,扶持新兴产业加速做大做强。要加强政府引导,现有的扶持资金要向新兴产业倾斜,积极引导新兴产业科技创新投入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要强化税收支持力度,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研究完善鼓励新兴产业创新、投资和发展的税收支持政策。为切实帮助光伏企业“越冬”,建议对我市光伏企业的土地使用税全额返还。

项目扶持上,对我市现有的扶持政策要进行整合。建议相关部门在项目审批、土地、建设、环保等环节上提升行政服务效能,在申报各类专项资金支持、申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省级以上研发平台时优先考虑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政策扶持、税费减免、金融支持等方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倾斜,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为我市的先导产业。

招商拉动上,要积极开展新兴产业招商。目前,我市正处在工业化加速期和城市化扩张期,内生动力强劲,增长空间巨大,建议尽早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与培育,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要充分利用我市独特的区位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壮大发展我市的新兴产业。同时,要加快企业在建项目建设步伐,促其早建成、早见效,发挥倍增效应,使项目带动成为推动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三)打造创新服务平台,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依托重点骨干企业,对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校企联盟”等多种合作载体,联合承担科技计划、开展技术研发、转化科技成果。对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的攻关,政府对研发费用可给予适当补贴。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企业科技创新、关键技术难题攻关等需求,通过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等多种方式,着力引进领军人才和紧缺人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科技人才保障。对引进的优秀人才,市委、市政府可授予相应的荣誉称号。

(四)积极营造环境,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优化金融环境上,要以财政资金为基础,探索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以资本为纽带,整合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拓宽融资渠道,完善财政资金使用办法,着重加大用于企业投资的风险保障和补偿。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信贷方式和金融产品,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积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上市,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促进新兴产业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提升服务环境上,要继续抓好效能建设和作风建设,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切实落实检查报批制度。所有行政执法部门到企业例行检查,均要以书面形式向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和企业帮扶领导报告,涉及重大事项的检查评比要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报告。未经批准,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擅自到企业开展检查评比活动。

第二篇:关于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政协经济委员会

6月16日,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副主席周玉生、赵宽的带领下,赴市经济开发区和秦栏经济开发区,调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调研组走访了10多家企业,并在秦栏镇召开座谈会,听取市发改委关于我市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的通报。在此基础上,委员们就如何加快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国际金融危机倒逼和低碳发展态势,加速了全球技术创新,新一轮产业转型正在波澜壮阔地铺开,引导和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近两年来,市委、市政府通过出台政策、强化帮扶,加快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据调查,目前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型医疗器械及生物制药七大产业上。电子信息主要产品有新型电子元器件、特种数据电缆、光缆等;新能源重点项目是太阳能光伏、风电、动力锂电池等;新光源主要产品为LED背光源、LED显示屏、LED蓝宝石衬底材料、LED照明灯具等;新材料重点项目是非晶磁性材料、软磁材料、工程塑料及高分子复合材料等;高端装备制造主要项目是核电配套产品、新型医疗器械等;生物制药主要项目是各类新药、特色原料药制造、现代中药等。据统计,2010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总产值超过20亿元。预计“十二五”期间新兴产业的工业增加值和对财税的贡献率每年将以翻

番的速度递增。目前天长吉阳光伏、合众新能源、英发光伏科技、汇晶多晶浇铸、百盛电池组件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实施之中,有的已经投产。天康集团总投资26亿元的纳米钛酸锂动力锂电池、储能锂电池项目即将进入中试阶段。总之,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大好局面。

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影响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三荒一怕”严重困扰企业发展

一是用电荒。未先告知突然拉闸停电现象时有发生,不仅使企业的正常生产受到影响,同时让企业蒙受了不必要的损失。开发区某企业去年由于拉闸限电,损失100多万元。秦栏两家企业同样由于拉闸停电造成几十万元的损失。

二是用工荒。当前新上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工难,现有企业用工难、开工不足已成普遍现象。这当中既有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宏观上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留不住人微观方面的原因。特别是外地招来的青年职工,由于企业上班时间长,住宿条件差,加上企业不注重文化建设,娱乐设施匮乏,导致员工缺乏企业归属感,跳槽现象不断发生。

三是融资荒。由于国家银根收紧,不少商业银行只收不贷,即使收回再贷的,不仅一拖再拖,还不能按原先规模投放,导致企业不是资金链中断,就是以高利贷形式向民间借贷,严重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目前一些企业已到了保运转地步。

四是怕秋后算账。前一段时间,上级税务部门对我市企业,特别是改制企业若干年前的陈欠税进行清查,对此企业老板感到忧心忡

忡。对于外向型企业的陈欠税,原来税务部门和政府分管领导都曾承诺不搞秋后算账,但现在失信于企业,令企业老板忧虑不安。

(二)少数部门服务质量欠佳

少数行政执法部门无论大小事务,一到企业来,就叫一把手亲自出面,“把老板喊出来”已成为他们到企业的常用语。在调查中,很多企业反映我市少数执法部门到企业检查时,由于服务意识淡薄,执法水平差,使企业感到难以忍受。更有少数执法部门的所谓小头头,没事专门上门(到企业)挑刺,其个中原委路人皆知。由于“三荒一怕”和职能服务质量问题,严重挫伤了企业家发展的积极性,使一些企业老板丧失了发展的信心。秦栏的一位企业老板说:“再这样下去还不如到邻近的江苏仪征去投资发展,同时也能享受人家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人家把我们当爹爹服侍,在这里我们是孙子。”新鑫太阳能是秦栏镇从江苏引进的一家单晶硅企业。今年2月该企业决定延长产业链,扩大生产规模,但由于对我市发展环境感到失望,企业法人陈宝山便将更具有技术含量的电池片组件转向江苏扬州投资,仅在我市生产单晶硅棒和切片。

三、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和建议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各地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举措。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打造千亿天长,建设幸福天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建议:

(一)科学规划布局,加强集聚引导

建议市发改委、经信委和科技局按照我市现有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尽快编制出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找准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方向,准确定位,科学布局,加快形成优质资源的集聚效应,避免分散投入和产品的同质化,使新兴产业园区化、基地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遍地开花、一哄而上、有能无产、达能不达产的现象发生。

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还要积极引导我市传统产业创新转型。如电缆产业和灯具产业都是我市的主导产业,要通过引导、鼓励企业瞄准核电配套工程、航海、轮船等高端装备制造业研发新的产品,形成新的产业优势。金集艳阳灯具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他们研发的核用水下照明灯具已投放市场,效益堪佳。目前我市医药产业主要是医药耗材,要加快升级转变。天长是中医乡,中药制剂在全省小有名气,应积极鼓励医药产业积极发展现代中药。

(二)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议市委、市政府尽快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要在争取和落实国家、省相关鼓励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的同时,实行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设立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风险资金,用于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加大土地配臵力度,优先安排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对重大项目无论内资、外资在优惠政策上应一视同仁。

2、形成帮扶协调机制。一是建立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导帮扶制度。对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明确到市级领导以及具体单位和部门。市委、市政府定期召开市级领导帮扶汇报会,汇报情况、交流经验、取长补短。负责联系的职能部门要与企业保持正常联系,形成领导、部门和企业一体化的促进机制,强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二是加大目标考核力度。科学制定实施新兴产业统计、监测、分析和发布制度。及时了解产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握产业运行规律,引导新兴产业健康发展。把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纳入有关职能部门年终目标管理考核范围。

3、建立检查报批制度。所有行政执法部门到企业例行检查前,都要以书面形式向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和该企业帮扶领导报告,涉及重大事项的检查评比等活动要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报告。未经批准,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擅自到企业开展检查、评比活动。对有事没事专到企业挑刺、找麻烦的人,要严肃查处,并追究其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的责任。

4、妥善解决“三荒一怕”问题

解决企业的“三荒一怕”问题,就天长而言有些是地方党委和政府无能为力的,有些是企业自己需要下功夫才能解决的。针对天长实际,我们建议:

在用电上:市政府可安排专人统筹协调全市企业的用电,最好能排好计划,使企业一月早知道。在电力紧张的情况下,除了保民生,用电指标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坚决杜绝随意拉闸停电现象。供电部门应主动作为,在高峰负荷的情况下,妥善处理好保电网运转与保企业用电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杜绝突然拉闸停电现象的发生。

在用工上:为留住生产工人,应鼓励企业建设标准化职工公寓。建议市经济开发区和秦栏经济开发区以政府名义统建职工公寓,向企业出租。对高薪聘用的专业技术人才在个人所得税征收上,可通过财政奖励的方式给予补贴。

在融资上:加大政府间隙调节资金的总量,且优先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跑部跑省的力度,积极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争取项目资金,对于国家、省立项下发的扶持资金,市财政是否考

虑给予一定的资金配套。金融部门要强化银企对接创新金融产品,尽最大努力做好新兴产业的融资服务工作。

在清税上:有关部门要主动积极地向省、滁州市国税局反映天长的特殊情况,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措施,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积极消化历史陈欠税金。

(三)打造创新服务平台,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依托重点骨干企业,对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快建设一批新型产业工程技术研究机构。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校企联盟”等多种合作载体,联合承担科技计划、开展技术研发、转化科技成果。对重大“原发性”的新产品的攻关,政府对某些费用可予以“买单”支持。要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企业科技创新、关键技术难题攻关等需求,通过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等多种方式,着力引进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紧缺人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科技人才保障。对引进的优秀人才,市委、市政府可授予相应的荣誉称号。

(四)引导和鼓励企业大力发展环境服务业

环境服务业是“十二五”期间我国重点发展的带有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过去该产业一直游离于公益与利润之间,处于非市场化和非产业化的尴尬境地,现在国务院将其列入重点发展产业,一些环保服务项目从公益性中剥离出来,其市场化运作已是大势所趋,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我市工业化率已接近60%,随着新兴产业的蓬勃兴起,发展环保服务业也适逢其时。建议由商务局、环保局牵头,组织人员到发达地区对环保服务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考察,超前谋划,拿出指导意见,出台政策引导,促进我市的环保服务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第三篇:镇江市新兴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镇江市新兴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中国制造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也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迫切要求。镇江市委六届十次全会对发展新兴产业作出了新的部署和要求,将其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关键举措。为了准确掌握镇江新兴产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剖析产业培育的成功经验和突出问题,研究“十三五”时期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建立完善的政策扶持和保障机制,本文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对未来产业发展进行了初步研究。

一、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镇江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的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将其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建设产业强市的重要支撑,实施创新驱动的重要引擎,新兴产业迎来了高位增长期、规模扩张期、产业集聚期、品牌培育期,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产业格局和竞争优势,在全国全省产生了一定影响,极大提升“镇江制造”的地位和内涵。

1.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十二五”期间,新兴产业保持着年均20%以上的高位增长,运行质态明显优于传统产业,成为驱动增长的重要动力、工业投资的主要方向,支撑作用逐步凸显。2014年,全市新兴产业企业数达到555家,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18.9%;新兴产业完成销售3557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达到45.1%;新兴产业完成投资760.2亿元,占全市工业投资比重的68.9%。

2.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十二五”期间,新兴产业先后经历了“5大”、“5+X”、“6大”三大阶段,产业结构持续“调轻、调高、调优、调绿”,彻底扭转以化工、建材、发电、造纸、轻工等产业为主体的传统制造业格局,形成航空航天、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六大新兴产业体系。逐步由一般加工、简单仿制、低端配套发展到掌握一定先进技术,具有整车、整机等终端产品产业化能力;由专注于制造环节,研发和市场“两头在外”,向制造业服务化发展,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由要素驱动型逐渐向创新驱动型转型。

3.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以企业为主导、以产品为核心的创新体系逐步成形,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单打冠军”明显增多,“科技小巨人”不断涌现。2014年,新兴产业研发投入占企业销售比重超过3%,科技进步贡献率59.5%,现有300多项技术创新成果填补国内空白,拥有发明专利近400项,其中40多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先后承接国家和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产业振兴、工业强基等多个专项,参与国家、行业技术标准制定100余项。恒神碳纤维、航科复合材料、图南合金等一批企业脱颖而出,自主创新能力国内领先。

4.产业链条构建有力。围绕航空航天、特种船舶与海洋工程、智能电气等10条核心产业链,通过编制产业链发展全景图,精准引进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所需关键技术、重点企业,产业链“纵向拉长,横向加宽”,薄弱环节得到极大改善,本地配套率不断提高。航空航天初步形成了以通用航空为龙头,通用航空和无人机整机、新材料、关键部件、信息技术应用、航空服务等五大特色产业集群,成功创建省市联动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试点。新材料已形成高性能合金材料、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和先进高分子材料三大特色板块,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和其他前沿新材料加速腾飞。镇江新材料产业被誉为“战略新材料”,国家国防科工局、解放军总装及空装等部门对镇江给予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构建整车制造、核心系统总成(电池、电机、电控)、充电设施等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全市已经取得20多种新能源汽车产品资质,北汽镇江二期项目将实现新能源整车规模化生产。

5.两化融合深入推进。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帮助惠龙e通首创物流电商新模式,习近平总书记现场视察,给予高度肯定。通过强化示范试点培育、技术推广应用,4家企业成为全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通过以点带面,促进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等各环节的集成融合应用,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设计、生产、管理的比例达80%,应用电子商务的企业比例达70%,2015年惠龙e通和大全集团入选国家首批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

6.“三集”发展成效突显。全市集中力量发展20个先进制造业园区,形成了较多的“第一唯一”的园区载体。2014年,全市累计建设标准厂房117万平方米,扬中智能电气产业园等6个园区启动市场化运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先后创成省内首个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全省首个航空航天产业集群,首个省级航空航天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积极创建全省首个国家航空航天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二、推进发展的主要举措

1.突出战略谋划,发挥顶层设计引导力。“十二五”以来,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国家产业政策,加强产业前瞻研究,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实施路径,给予强有力政策扶持和要素保障。先后出台《中国制造2025镇江行动纲要》、《镇江市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镇江市工业产业链行动计划(2014-2016)》等总体规划。配套出台《镇江市新材料产业链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7)》、《镇江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2014-2018)》等专项规划20余项。

2.加大政策扶持,发挥财税资金撬动力。全面梳理国家和省市层面的优惠政策,汇集土地、财税、金融、科技、商贸、人才等政策资源,叠加扶持新兴产业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重大产业化项目、重大示范应用工程。同时创新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方式,加快设立总额2亿元的市级股权投资基金,重点扶持新兴产业项目。推动市国投集团公司与中国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合作,联合成立5亿元的航天高新(镇江)创业投资基金,有望今年挂牌成立。

3.推进重大项目,发挥新增长点带动力。建立市领导定期调度机制,组织现场观摩,问题集中交办。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开展项目跟踪服务、要素保障、融资担保等协调服务,力促项目投产达效。创新项目督查考核机制,将新兴产业销售、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数、固定资产设备抵扣税等列入对各辖市区工业和信息化指标考核体系。

4.实施技术改造,发挥企业升级内生力。出台《关于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实施意见》,扩大技改专项资金规模,综合运用设备购置费用补贴、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竣工项目奖励等政策,激发企业技改积极性。在推动技术、设备、产品“硬改造”的同时,同步推进理念思维、管理模式、治理结构“软改造”。鼓励企业实施“三化”改造,2015年全市12家企业成功登陆“新三板”,5家企业待审。组织管理咨询机构,对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三百工程”、“两化融合”等重点企业开展管理诊断。

5.集聚智力资源,发挥创新要素驱动力。加快创新平台载体建设,中航科工第三研究院、航天三〇六所、中航工业西飞公司先后在镇布局。着眼于产业创新发展需要,以国际化视野建立引人、育人、用人机制,出台《关于建设镇江市“人才特区”的实施意见》,吸引和集聚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以知名高校院所、产业研究机构、行业领军企业为依托,加强项目联合攻关和人才培养。加快建立布局工业设计、检验检测、专业认证、产权交易等公共服务平台,先后创成国家中低压配电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智能成套电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创建XX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正式招生,加大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

6.提升服务质量,发挥政府职能保障力。聚集全系统的政策和资源,深入开展“三百工程”、“三聚服务”,重点扶持“调结构、稳增长”的关键少数。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服务“专网”升级改版,依托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整合政府、市场、社会三大力量,搭建“十大专业服务平台”。提升要素供给能力,进一步扩大“周转贷款”受益面,完善“授信总额联合管理”机制,帮助企业争取“直购电”政策。营造企业信用环境,实现企业法人信用信息公开查询,多领域开展联合失信惩戒,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模较小层次不高,发展缺少“含金量”。我市产业发展正处于新老交替期,传统产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相比苏南板块其他城市,我市新兴产业发展不充分、不成熟,不能完全缓解传统产业下行带来的巨大压力。创新产业培育相对滞后,新技术、新市场、新产品、新业态占比较小,层次不高。

2.骨干企业支撑不足,发展缺乏“领头羊”。新兴产业企业在专利、标准、品牌建设方面滞后,整机终端产品较少,产品附加值低,企业议价能力弱,盈利空间小,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低位的产业集群和骨干企业较少。

3.项目投产达效较慢,发展缺少“爆发力”。新兴产业项目普遍具有资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技术难度高,有效需求不足、市场推广难,短期内难以形成有效产出的特点。近年来,我市工业投资集中在新兴产业,但形成的新增长点不多,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还不明显。

4.要素制约日益突出,企业带上“紧箍咒”。随着劳动力、资金、土地等要素成本的持续上涨,“融资难、用工紧、土地缺”等要素制约现象比较突出。

四、“十三五”发展新兴产业的对策建议

1.加大研发投入,完善载体平台,建立高效协同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现创新资源整合集聚和开放共享,强化协调联动,提高创新效能,构建全市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格局。以产品技术创新、共性基础研究、标准规范制定为重点,完善对企业研发创新的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导社会资本支持重大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瞄准前沿技术,按照“一业一平台”的标准,布局建设产业研发及公共服务机构,集中力量突破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建立健全技术成果转化机制,选择引领产业高端发展,市场前景广阔的关键技术成果,组织实施创新成果转化项目。加快推进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产品示范推广,建立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首购首用机制,落实首台套保险机制,形成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2.深化融合创新,推进智能制造,利用“互联网+”助推产业智慧转型。全面提升产品、装备、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应用水平,逐步建立面向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模式。开展“机器换人”、建设“智能工厂”、“智慧车间”,普及高端智能装备应用,促进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信息交互和智能协作。推广“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引导企业基于互联网技术实现智慧发展,支持企业建设面向行业的大宗商品和生产资料电子交易平台,发展故障诊断、专业维修、远程控制等增值业务,积极发展个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维护、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新业态新模式。

3.强化技术改造,提升质量品牌,凝聚产业优化升级的内生动力。深入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推广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大幅提升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支撑体系的质量性能。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形成高附加值、用户体验好的产品体系。强化质量控制,推进精益制造,建立企业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体系。放大扬中工程电气等国家区域品牌影响力,扩大镇江航空航天、新材料优势产业辐射力,重塑传统优势品牌,培育自主创新品牌,全面推广“专精特新”产品,提升“镇江制造”品质内涵。

4.推进军民融合,完善互动机制,打造军民融合产业的特色优势。依托国家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围绕航空航天、新材料、船舶与海洋工程、新一代信息技术、特种车辆五大军民融合产业,引进和建设军民融合重点项目。搭建军民对接交流合作平台,利用军工技术的外溢和转移,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选择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培育,引导企业进行武器装备科研保密资格、科研生产许可认证,通过产学研合作等形式,深度开展国防科研生产及协作配套,鼓励成熟民用技术和产品在国防工业的广泛应用,进一步释放军民融合产业爆发增长的潜力。

5.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能减排,加快工业绿色转型试点城市建设。以全国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城市建设为抓手,组织实施企业能效提升、清洁生产、源头减量、废弃物资源化等技术改造。开展绿色产品设计、绿色工艺与装备、废旧产品回收资源化与再制造等关键共性清洁生产技术应用示范。支持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中心,推动制造业可再生能源利用,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比例。以电机能效提升为突破口,深化国际合作,加强中瑞电机能效提升合作。深入推进“金屋顶”企业计划,加快“中国电能云平台”建设,加强企业电力需求侧管理。

6.深化对外合作,拓展国际市场,构建互利共赢的联动发展格局。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机遇,拓展镇江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功能,实施保税展示、委内加工、返区维修、跨境电子商务等创新试点。面向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促进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相平衡,“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拓展开放领域和空间,提升国际产能合作的水平和层次,推动镇江优势企业走出去、富裕产能转出去、技术标准带出去、高端品牌创出去,构建我市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第四篇:关于我市发展特色产业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发展特色产业情况调研报告

为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提高产业集群化水平,推动我市民营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最近,我们对全市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这篇调研报告。

一、发展现状和特点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特色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集聚度较高、区域拉动力较强的特色产业集群,其中年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达到21个。截止底,这21个产业集群共有生产企业(加工户)9293个、从业人员79万人,年营业收入2342亿元、上缴税金59亿元、利润161亿元、出口创汇91亿美元,拥有省级以上名牌77个、公共服务平台17个、行业协会27个。

从区域布局看,各县市区都已形成初具规模的特色产业集群。其中,规模较大、集中度较高的主要有:开发区、福山区、龙口市和莱州市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莱阳市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招远市的粉丝、黄金及金银首饰加工产业集群,莱州市的石材产业集群,海阳市的针织毛衫产业集群,蓬莱市的葡萄及葡萄酒产业集群,栖霞市的苹果储藏及加工产业集群,龙口市的铝及铝制品产业集群,牟平区的肉食鸡产业集群,芝罘区的汽车贸易产业集群,开发区的 水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等。

从行业分布看,以传统产业为主,新兴行业与传统行业并存。传统行业主要有:石材加工(板材、雕刻品、异型雕)、食品加工(植物油、蔬菜加工、海产品加工、肉食加工)、针织毛衫加工、粉丝加工等。新兴行业主要有:葡萄及葡萄酒、汽车及零部件、汽车贸易、电子信息、机械加工等。

从发展模式看,主要有五种类型。一是开发资源、集聚发展型,如莱州市柞村、夏邱镇石材加工和栖霞市蛇窝泊镇果品产业等;二是由点到面、滚动发展型,如海阳市凤城街道毛衫加工、辛安镇针织服装、莱阳市龙旺庄街道食品加工产业等;三是龙头带动、配套发展型,如龙口市东江镇铝及铝制品、蓬莱市刘家沟葡萄及葡萄酒和福山区福新街道汽车配件产业等;四是规划引领、成片发展型,如招远市温泉街道金银加工、芝罘区世回尧街道汽车交易和开发区大季家街道水产品加工产业等;五是继承传统、创新发展型,如招远市张星镇粉丝加工产业等。

(二)基本特点。

一是新兴产业发展较快。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引导下,葡萄及葡萄酒、汽车贸易、汽车零部件、修造船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迅速发展壮大。,蓬莱市依托“世界七大葡萄海岸”的产区优势,确立葡萄及葡萄酒产业为“百年立市”产业,经过3年发展,优质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 万亩,葡萄酒企业达到50家,葡萄酒年生产能力15万吨,占全国总量的25%以上。芝罘区从开始发展汽车贸易产业,建立了胶东最大的汽车交易广场,成立了烟台市汽车商会,目前国内所有品牌和部分国际知名品牌汽车生产企业共设立汽车销售公司、专卖店93家,带动发展汽车装璜、维修、二手车交易等相关服务企业60多家。蓬莱市的休闲旅游、修造船产业,莱山区的机械加工铸造产业等,也都是近几年快速兴起的。

二是传统产业不断提升。石材、粉丝、黄金、毛衫等传统产业,通过自主创新、技术改造等,普遍实现了上档升级。招远市的龙口粉丝产业有300多年的生产历史,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二次技术变革,实现了从手工生产向机械生产、从单一品种向多元化发展的转变,先后研发出80多个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品种,推动粉丝产业逐渐向综合开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海阳市的针织服装企业通过为花花公子等知名品牌代工生产,完成了资金和技术积累,实现了从“贴牌”到“创牌”的跨越,目前已涌现出“申士”、“新雨”等28个自主品牌。粉丝、黄金、石材、毛衫等传统产业的快速提升,同时也带动了机械加工、矿山机械等相关产品和产业的发展。比如招远市的矿山机械产业,拥有生产企业65家、从业人员6500人,实现营业收入9亿元。

三是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仅10大特色产业集 群中的14个龙头企业,就实现营业收入500多亿元,占全市特色产业营业收入总额的四分之一,直接带动9000多家中小企业配套协作、共同发展,大大增强了企业自身和产业的竞争力。比如莱阳市的食品加工产业,在龙大、鲁花等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下,200多家食品加工企业抱团发展,成功将10大系列300多个品种的食品打入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市场。在南山铝业的带动下,龙口市东江镇形成了煤炭、电力、氧化铝、碳素、电解铝、铝型材这样一条既有能源原材料、又有中间加工环节、还有终端产品的相对完整的铝加工产业链条。福山区加快推进面向上海通用东岳的汽车零部件项目建设,成为东岳汽车的主要配套基地。

四是特色产业镇培育初见成效。到底,全市共培育特色产业镇29个,年实现营业收入1211亿元、上缴税金26亿元、利润87亿元,分别占全市特色产业的52%、44%和54%。其中,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有3个,超过50亿元的有5个,超过20亿元的有10个;上缴税金过亿元的有10个,过万元的有12个。凤城街道、张星镇、夏邱镇等3个乡镇(街道)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山东省特色产业镇,东江镇等10个乡镇(街道)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烟台市民营经济特色产业镇。

五是对地方贡献不断加大。一是膨胀壮大了地方工业经济。莱阳市、莱州市、福山区、海阳市、栖霞市等县市区的 特色产业年营业收入,占当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均达到30%以上。二是增加了地方财政税收。去年全市特色产业共上缴税金59亿元,占全市国地税收入的20%。特色产业上缴税金占产业镇财政收入的比重越来越高,其中牟平王格庄、莱阳城厢等9个乡镇达到80%以上,龙口七甲、蓬莱蓬莱阁等8个乡镇达到50%以上。三是拓宽了就业渠道。全市特色产业共吸纳劳动力近80万人,占民营经济从业人员总数的30%以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亟待转变。目前,我市大部分产业集群属于劳动密集型和销售外向型产业,以低成本竞争为主,走低端发展路线。许多企业规模较小,实力有限,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技术条件薄弱,普遍缺乏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比如发展比较好的海阳毛衫产业,500多家企业仅有3个自主品牌,主要原料及辅助材料均靠外地供应,产品95%以上销往国外,在当前劳动力、原材料、运输等生产成本持续上升、产品价格不断下降的形势下,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很大困难。莱阳的蔬菜加工,莱州、龙口等地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也存在这种情况。

(二)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产业链需要不断完善。大部分产业集群还停留在产业集聚的初级阶段。一方面,产业规模不够大。全市年营业收入过100亿元的产业集群仅有8个,大多数都在20亿元左右,还没有形成过1000亿元的产业集群,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不少差距。龙头企业规模也不大,除了铝及铝制品、食品加工等产业集群有南山、丛林、龙大、鲁花这样的骨干企业之外,其他产业集群几乎没有年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大企业。另一方面,产业链条不够长。不少产业集群仅仅是众多生产同样产品企业的简单集中,产品雷同,没有形成专业化分工。大量“大而全”、“小而全”企业的同质同位竞争,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和竞争力的提升。

(三)集群组织比较松散,行业协会(商会)作用发挥有限。大多数产业集群没有建立自律组织,彼此间内在联系较少,缺乏应有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此外,集群内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无序竞争、经营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对一些相关行业和企业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一些地方甚至还出现了假冒伪劣等负面问题。同时,行业协会作用发挥有限。目前全市已经成立行业协会27个,还有6个产业集群没有成立行业协会,已经成立的行业协会真正发挥作用的比较少,大多数行业协会、商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思想观念、体制机制、配套政策、法制建设相对滞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加强行业自律、整合提升行业、开展自我服务、协调各方关系等方面作用发挥不明显、不突出。

(四)知名品牌、区域品牌不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目前,我市特色产业集群拥有省级以上名牌77个,但除“龙大”、“鲁花”、“南山”等几个老品牌外,真正的知名品牌不多。毛衫、石材等传统产业,汽车零部件等新兴产业,其主导产品均缺少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许多特色产业集群知名度仅局限于省内,远远没有永康五金、义乌小商品、佛山照明等品牌在全国的名气大。正因如此,我市大部分产业的主导产品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市场占有率都较低,与占国内市场95%、国际市场70%的温州打火机产业集群,以及占国内眼镜市场80%的温州眼镜产业集群相比,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五)扶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专业市场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除了海阳市和蓬莱市以外,其余大多数县市区没有制定扶持特色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缺乏必要的政策、资金、人才支持,致使特色产业发展的外在动力不强,造成有特色的产业形不成规模、有规模的产业又缺乏特色。除了蛇窝泊果品批发市场、世回尧汽车交易市场等少数几个专业特色市场外,大部分特色产业发展缺少专业化大市场的配套,市场与产业间的联系以及相互支撑不够,束缚了产业集群规模的扩张。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目前虽然认定了一批,但还难以及时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公共性、公益性服务,“公共服务”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中介机构、研发机构、培训机构等中间组织也相对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特色产业发展。

三、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政策扶持,推动持续发展。加紧制定出台相应的发展政策、扶持办法及配套措施,为产业集群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一是实行更优惠的市场准入政策,进一步降低门槛,鼓励广大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向产业集群集聚。二是推行更加积极的资金扶持政策,把各项扶持资金向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及信用担保机构倾斜,引导产业集群健康发展。三是加大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力度,及时为新创办民营企业办理相关税收减免手续,为民营企业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创造条件。四是推行更加宽松和优惠的人才政策,按照“事业留人、政策留人、待遇留人”的思路,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为产业集群发展广纳各方人才。

(二)加强科学规划,优化产业布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遵循产业集群发展规律,结合我市区域优势和特色,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发展。沿海县市区应当依托交通便利优势,扎实推进汽车及零部件、修造船及零部件、铝及铝制品、石油化工、粉丝、石材、毛衫等加工制造型产业集群向创新型集群转变。中部地区应发挥特色产业和自然资源优势,推进技术创新,开发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城市五区应依托中心城区优势,大力培育发展动漫文化、现代物流、商贸餐饮、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产业集群,着力发展电脑、手机等高新技术产业集 群。加快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块状”经济,注重培育特色专业村、产业镇,发展专业园区,壮大产业集群。

(三)强化自主创新,提升产业层次。一方面,嫁接改造传统产业。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鼓励汽车零部件、毛衫、矿山机械、草艺品、化工等传统产业内的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等环节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提升工业设计水平,改进加工工艺,提高产品技术含量、质量、档次和附加值,加快由委托加工、贴牌生产向自主设计加工、自主品牌生产转变。鼓励企业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积极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各种合作,促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成果共享,提升特色产业整体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围绕培植、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对重大高新技术项目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加速形成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和节能环保等新的优势产业。

(四)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协作配套水平。紧紧抓住国际产业整合、承接韩日产业转移、建设环渤海经济圈的大好机遇,瞄准国际国内市场,以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发挥其产品辐射、技术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产业龙头作用。鼓励龙头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对上下游相关企业进行重组、改 造,不断将一些零部件及特定的生产工艺分离出来,形成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特别应支持汽车及零部件、修造船及零部件等龙头企业发展,注重解决产业链薄弱环节,提高产品本地化配套率。

(五)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市场竞争力。大力实施名牌战略,重点扶持发展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的名牌产品企业,鼓励名牌产品企业扩大品牌经营规模,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联合协作,实现资源共享。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产品争创国际知名品牌。支持产业集群以品牌共享为基础,大力培育区域产业品牌(集体品牌或集体商标、原产地注册等)。鼓励有关商会、协会或其他中介组织提出地理标志产品和出口企业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申请,依法申请注册集体商标。有条件的产业集群可以发展工业旅游和产业旅游,提高区域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六)发展特色文化,营造良好氛围。按照“文化搭台,产业唱戏”的思路,积极培育特色文化,在推动特色文化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做活特色产业。一是挖掘产业文化资源。积极搜集整理传统特色产业的发展历史和人文资料,培植特色产业的历史文化、诚信文化、创新文化、人本文化。二是搭建产业文化载体。通过兴建葡萄酒庄园、汽车展览馆、黄金城等文化设施,逐步发展一批特色产业文化旅游区,在传播葡萄酒、汽车、黄金等现代特色产业文化的同时,促进特 色产业快速发展。三是打造特色文化平台。通过举办“烟台国际葡萄酒节”、“国际果蔬〃食品博览会”、“中国〃蓬莱国际葡萄酒周”、“山东栖霞苹果艺术节”等主题活动,不断扩大特色产业的知名度,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良好平台。

第五篇:我市电子商务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电子商务是指企业利用互联网络处理日常的业务、交易,即与供应商、顾客、银行、分销商和其他贸易伙伴的日常联系。发展电子商务,不仅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市建设五省区周边中心城市的要求。我市电子商务的发展起步较晚,较成型的电子商务行为约在90年代后期,较早的应用领域是出口企业报关,农产品供货、房地产交易等,但全市网上交易金额总量少,传统企业对电子商务的介入甚浅,其效果还只是停留在电子商务的初级水平上。本文拟通过对我市目前电子商务的现状的分析,提出我市电子商务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我市电子商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电子商务开展滞后。表现在企业管理体制、管理理念与组织机构上的不适应,企业主对电子商务应用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我市企业不仅整体规模偏小,而且普遍存在信息管理水平低、信息机构不健全、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与建设成本过高、经营管理中运用计算机网络不充分等问题。对我市外来投资企业、出口企业的调查显示,开展过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不到12,长期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不足3,开展较好的只有湘维公司、正大公司等少数企业,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

2、缺乏较成熟的市级电子商务网络平台。目前我市还没有一家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的门户网站,现有电子商务活动一部分依附于市外其它网站,一部分在市内其它行业网站下如怀化农业信息网、怀化房地产网,个别企业建有自己公司网页,如湖南武陵城集团,湖南省湘维有限公司等。由于没有综合性的商务网站,难以有效的组织本市企业开展各种商务活动,电子商务的优势难以发挥。

3、货物供应市场还不成熟。电子商务的实现要经过商情查询到网上购物和实现交易等阶段。我市现有的供货市场如建筑、五金、粮贸市场等规模较小,很多尚属于小型店面,配给力量不强,货源的质量保证上,由于存在许多不规范的行为,假冒商品、伪劣产品、售后服务不能兑现等现象,使顾客对网上的消费心有疑虑,所以即使拥有上网条件的顾客,也愿意传统的选货方式。

4、金融市场还不健全。电子商务的进行需要支付与结算,将来要在网络上直接进行交易,就需要通过银行的信用卡等各种方式来完成交易,以及在国际贸易中通过与金融网络的连接来支付和收费。而目前我市各国有专业银行开展电子商务方面的业务还不多,相应的宣传和配套服务还没跟上来,近年来开展的银企合作主要还是局限在传统的合作领域。

5、有关电子商务法律法规、鼓励政策等需要完善。从全国范围来说现有的行政法规不适应电子商务发展之处未得到及时修订,电子商务的相关法律法规较滞缓,从全市范围来看,我市还没有一套鼓励发展电子商务的奖励办法,对市外来投资企业的调查表明,企业希望在电子商务领域能得到政府的支持帮助。

6、电子商务人才匮乏,人员素质急需提高。电子商务是新生事物,它的知识亟需普及。就我市而言,人员在计算机及电子商务方面知识与其它地区相比较低,人员培训需要加强,特别需要提高企业领导计算机水平,商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网络技能。

二、解决目前电子商务问题的对策建议

1、加速企业信息化的进程。针对我市的实际情况,加强企业信息化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和完善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系统,循序渐进地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二是率先推进基础比较好的几家市级重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带动全市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步伐。三是企业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建立电子商业社区。电子商业社区通过互联网,在同业、上下游企业间开展贸易和业务协同,以信息的实时交互实现信息共享,减少中间环节、消除信息障碍。四是在企业内部信息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在企业间实现信息采集、交流和共享的基础上,以信息流向资金流、物流递进,以信息平台向交易平台升级,积极稳妥地开展电子商务。

2、政府积极参与,促进电子商务良性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政府和企业的积极参与和推动。政府的参与有助于引进技术、扩大企业规模和提高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在发展电子商务方面应加强政府部门对发展电子商务的宏观规划,并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法规环境。对于积极开展电子商务的试点的单位,市里应在资金、税收、宣传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从宏观角度加强行业管理,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保证我市电子商务实现良性发展。构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在交易安全,电子支付等方面,联合有关部门建立相应保障机制,成立相应保证机构。加强计算机的安全技术,有关部门应组织一支精干的安全技术研究队伍,集中力量尽快解决电子商务的安全技术问题,包括密码技术、防火墙技术、认证技术、留痕技术等,并能够随着计算机和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改进这些技术。通过各种安全控制分中心的协调作用,将电子商务交易风险降低到最小限度。

3、加强市场体系的培

育,搭建电子商务平台。一是在卖方市场方面,当前我市应该加速物流中心如西部物流中心等的建设,提高物流、配送功能。二是通过各种方式努力培养买方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夯实基础。三是在市场需求方面,建好公共电子商品导购平台,保障人们发送到网络上的交易信息准确、迅速地在供应商、流通商、管理部门、银行、交通运输等部门之间传送。各企业的商品信息库建设是平台的基础,企业没有与平台标准一致的商品信息库,电子商务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建议商务系统会同相关部门建设怀化市电子商务网站,通过这种综合性商务门户网站带动我市电子商务的发展。

4、加强人才培养。电子商务活动的每一个领域、每—个过程都离不开人才。在我市现在的电子商务活动中,不仅需要高新技术人员,而且需要大量的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政府应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培养、引进并合理使用好一批素质较高、层次合理、专业配套的网络、计算机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以加快电子商务建设步伐。同时鼓励教育部门向学生普及网络知识,选派人员到计算机院校跟班学习,从而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电子商务的需要。

下载关于我市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我市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我市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精选合集)

    关于我市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区域规划明确要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服务业,也是我市“调结构、转方式”的内在......

    关于我市发展特色产业情况调研报告[模版]

    为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提高产业集群化水平,推动我市民营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最近,我们对全市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这篇调研报告。一、发展现状和特点(一)发展现......

    关于我市发展特色产业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发展特色产业情况调研报告为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提高产业集群化水平,推动我市民营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最近,我们对全市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这篇调研......

    我市建材工业发展调研报告

    着力调整结构,加快建材工业转型升级建材工业是我市的传统支柱产业,是我市实施“3331”百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2010年全市建材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利税12亿元,产值......

    我市房地产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前言2009年春节后,金融危机寒意正浓,××房地产业在经济刺激计划和宽松货币政策的重要宏观背景下率先走出低谷,各级政府出台的房地产相关政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至2009年末......

    我市外贸发展调研报告

    做大总量改善结构不断提高经济的外向度—我市外贸发展调研报告近期,我们对全市外贸发展进行了调研,就全市外贸发展的现状、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我市外贸发展现......

    关于马鞍山市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大全五篇)

    关于马鞍山市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1-8-8信息来源: 今年6月,市政协人资环城建委员会会同致公党市委、九三学社市委,组成专题调研组,在市政协梁成副主席、徐业......

    望江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积极应对经济新常态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望江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十六日) 根据年内工作安排,2014年11月20日至28日,县发改委重点办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