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由莫言获奖想到的
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之际及前后都会掀起舆论的风潮,而今年由于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中国作家莫言,舆论狂潮更是呈现出汹涌之势。的确,这是第一次由中国本土作家获得这一殊荣,期盼已久、患着严重的“诺贝尔奖情结”的国人,其欣喜之情自然不难理解。但观乎这一段时间的媒体、国人言论,依然更够感受到“莫言热”某种癫狂的气息。
据报道,莫言获
诺贝尔文学奖后,政府立即颁发巨额奖金,开发商奖励海景别墅,山东高密县修建莫言纪念馆和塑像,当地准备投入巨额资金弘扬红高粱文化,打造莫言文化体验区,莫言就读的小学更名为‘莫言小学’,莫言作品即将选入教材,网上、实体店里莫言作品“疯卖”、“缺货”……更有甚者,莫言获奖的纪念邮戳、纪念T恤一时走俏;淘宝还推出了不少T恤,T恤上印着莫言的头像,以及中英文的“诺贝尔文学奖”的字样;更有“高密火烧”、烤鸡被标注“莫言故乡”,白酒广告打起了“莫言牌”……。各种围绕莫言的匪夷所思的现象此起彼伏,国家机制、民族自尊、地方自豪感、层出不穷的商业利益等等无不乘着莫言获奖之机联手演出了一场带着“文学”面具的喧嚣的嘉年华会。
在这个文学被不断边缘化、商业化、娱乐化的时代,莫言获诺奖,自然是一个极富能量的话题。在众多衍生的话题里,真正是文学性的少之又少。“文学”被淹没在汪洋恣肆的口水里,被包裹在形形色色的衣服内,被杂糅进各式各样的观念态度,被夹带着或明或暗的私货。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我们的舆论却独独遮蔽了“文学”,或者说,文学被文学周边“鸠占鹊巢”,不可不谓之怪现状。当然,要追求“文学”的“纯粹”是不可能的,因为表述行为本身就是历史的、政治的和社会的,“文学”是实实在在的缠绕于虚虚实实的社会历史条件网络里,受到或显或隐的规范的限制。现代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市场、商业、经济、国家、民族等等结下了不解之缘,不存在“纯粹的文学”,也不存在“纯粹的作家”。不妨说,“莫言热”的“非文学化”,乃是源于“文学”并非“文学”本身之事。由此说来,“莫言热”的“非文学化”倒是“正常”的。正如当地官员对莫言老父劝说道:儿子已经不是你的儿子,屋子也不是你的屋子,莫言成为了社会公共资源,你不同意(修缮旧居)不一定管用,成了点睛之笔。
如此,不妨换一个视角看待“莫言热”。恰恰是“莫言热”的“非文学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十分难得的机会观察文学及文学的周边。现代意义上的“文学”绝非自然之物,各种力量:经济的与政治的,个人的和集体的,民族的和国家的,……都围绕着“文学”,透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和手段渗透进“文学”,从而塑造着“文学”。这次,由莫言获奖,各种力量簇拥着“文学”发出光怪陆离的声音和行为,只不过是一个“症候”而已。但说“文学”是历史的、政治的、社会的,甚至经济的,还有一个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关键性难题。如果是主动的、居于“主位”的,那么这种“文学”是有着主观能动性的;如果文学是被动的、被“笼罩”的,那么文学则成了一个卑怯、弱小、毫无主观能动性的婢女,只能落进现实这张紧紧织就的大网,堵塞想象和虚构世界的诸多可能性。很显然,这是一场“文学”自身有心参与却无力主导的“喜剧”,各种或明或暗的力量早已溢出了“文学”更够自主的范畴,它检验着、折射、测试着国民的文学观念,对文学的心理成熟度,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度。非常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的只是对莫言、对文学“敲骨吸髓”、“赤裸裸”的“榨取”以及林林种种的看似豪言壮语的虚弱之辞。不过,遗憾之中又有欣慰,因为莫言自己还是清醒的。在多个不同的场合,我们看到了莫言不胜烦扰的疲倦和压力,听到了莫言的谦虚、谨慎以及对于光环和荣誉的警惕之心和忧心忡忡的表达。尤其是莫言的比较真实的肺腑之言:希望一切尽早平息,尽快进入创作状态。因为一个作家,最终是凭借作品说话的。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要大声呼吁“把文学还给文学自身”,“把莫言还给莫言自己”吧。
第二篇:由莫言获奖想到的
免费
分享
创新
由莫言获奖想到的
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之际及前后都会掀起舆论的风潮,而今年由于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中国作家莫言,舆论狂潮更是呈现出汹涌之势。的确,这是第一次由中国本土作家获得这一殊荣,期盼已久、患着严重的“诺贝尔奖情结”的国人,其欣喜之情自然不难理解。但观乎这一段时间的媒体、国人言论,依然更够感受到“莫言热”某种癫狂的气息。
据报道,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政府立即颁发巨额奖金,开发商奖励海景别墅,山东高密县修建莫言纪念馆和塑像,当地准备投入巨额资金弘扬红高粱文化,打造莫言文化体验区,莫言就读的小学更名为‘莫言小学’,莫言作品即将选入教材,网上、实体店里莫言作品“疯卖”、“缺货”„„更有甚者,莫言获奖的纪念邮戳、纪念T恤一时走俏;淘宝还推出了不少T恤,T恤上印着莫言的头像,以及中英文的“诺贝尔文学奖”的字样;更有“高密火烧”、烤鸡被标注“莫言故乡”,白酒广告打起了“莫言牌”„„。各种围绕莫言的匪夷所思的现象此起彼伏,国家机制、民族自尊、地方自豪感、层出不穷的商业利益等等无不乘着莫言获奖之机联手演出了一场带着“文学”面具的喧嚣的嘉年华会。
在这个文学被不断边缘化、商业化、娱乐化的时代,莫言获诺奖,自然是一个极富能量的话题。在众多衍生的话题里,真正是文学性的少之又少。“文学”被淹没在汪洋恣肆的口水里,被包裹在形形色色的衣服内,被杂糅进各式各样的观念态度,被夹带着或明或暗的私货。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我们的舆论却独独遮蔽了“文学”,或者说,文学被文学周边“鸠占鹊巢”,不可不谓之怪现状。当然,要追求“文学”的“纯粹”是不可能的,因为表述行为本身就是历史的、政治的和社会的,“文学”是实实在在的缠绕于虚虚实实的社会历史条件网络里,受到或显或隐的规范的限制。现代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市场、商业、经济、国家、民族等等结下了不解之缘,不存在“纯粹的文学”,也不存在“纯粹的作家”。不妨说,“莫言热”的“非文学化”,乃是源于“文学”并非“文学”本身之事。由此说来,“莫言热”的“非文学化”倒是“正常”的。正如当地官员对莫言老父劝说道:儿子已经不是你的儿子,屋子也不是你的屋子,莫言成为了社会公共资源,你不同意(修缮旧居)不一定管用,成了点睛之笔。
如此,不妨换一个视角看待“莫言热”。恰恰是“莫言热”的“非文学化”
免费
分享
创新
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十分难得的机会观察文学及文学的周边。现代意义上的“文学”绝非自然之物,各种力量:经济的与政治的,个人的和集体的,民族的和国家的,„„都围绕着“文学”,透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和手段渗透进“文学”,从而塑造着“文学”。这次,由莫言获奖,各种力量簇拥着“文学”发出光怪陆离的声音和行为,只不过是一个“症候”而已。但说“文学”是历史的、政治的、社会的,甚至经济的,还有一个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关键性难题。如果是主动的、居于“主位”的,那么这种“文学”是有着主观能动性的;如果文学是被动的、被“笼罩”的,那么文学则成了一个卑怯、弱小、毫无主观能动性的婢女,只能落进现实这张紧紧织就的大网,堵塞想象和虚构世界的诸多可能性。很显然,这是一场“文学”自身有心参与却无力主导的“喜剧”,各种或明或暗的力量早已溢出了“文学”更够自主的范畴,它检验着、折射、测试着国民的文学观念,对文学的心理成熟度,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度。非常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的只是对莫言、对文学“敲骨吸髓”、“赤裸裸”的“榨取”以及林林种种的看似豪言壮语的虚弱之辞。不过,遗憾之中又有欣慰,因为莫言自己还是清醒的。在多个不同的场合,我们看到了莫言不胜烦扰的疲倦和压力,听到了莫言的谦虚、谨慎以及对于光环和荣誉的警惕之心和忧心忡忡的表达。尤其是莫言的比较真实的肺腑之言:希望一切尽早平息,尽快进入创作状态。因为一个作家,最终是凭借作品说话的。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要大声呼吁“把文学还给文学自身”,“把莫言还给莫言自己”吧。
资料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data/xdth/
第三篇:从莫言获奖想到的
体会生命,感悟人生
从莫言获奖想到的作文题目
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短文:
1.做个会讲故事的人;
2.做个善于倾听的人、善于发现的人; 3.做个在生活中服从、寡言的人,在
作品中飞扬激情、独断专行、独树一帜的人……
4.莫言小学未毕业,他丰富的知识与创作的源泉来生活的磨练、他人的故事、非凡的想象和亲身的经历,以“体会生命,感悟人生”为题写一篇作文。总之,创造你自己的领地,做你想要做的人。
第四篇:《由莫言的获奖所想到的》阅读附答案
由莫言的获奖所想到的①近期,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典礼晚宴上发表获奖感言说:“„„我还要感谢那些把我的作品翻译成世界很多语言的翻译家们,没有他们创造性的劳动,文学只是各种语言的文学,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劳动,文学才可以变成世界的文学。” ②莫言的此次获奖,除了自身的努力外,译作家们真是功不可没。由陈安娜翻译的《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生死疲劳》等三本小说在瑞典出版,最近一本《生死疲劳》将在哥德堡书展上被隆重推荐。在中国当代小说家中,莫言是作品被翻译至国外的数量第一人。目前,他的大部分长篇都被翻译成外文,其中《红高粱家族》有16种译本,长篇小说《酒国》有6种,《丰乳肥臀》《天堂蒜薹之歌》等都有各种译本。③莫言的获奖感言,触及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一个软肋:中国文学如何进一步走向世界?众所周知,文化事业要走向世界,离不开翻译工作。因此我认为我们很有必要大力加强翻译工作。④翻译工作是在科学发明、技术创新、文学创作、艺术创造领域的跨文化跨语言原创,并为促进上述领域的进步、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还提供了具有完全著作权意义上的作品,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劳动。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瑞典文译者陈安娜和瑞典的汉学家、出版家伦纳特.伦德贝里的努力,没有翻译家架起一座中国文学通往世界文学的桥梁,那么,莫言的获奖将是不可想象的。因此翻译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相当深远。⑤从目前情况来看,当前中国翻译行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合格的翻译人才极度短缺。国内外译中有大量翻译人才,但中译外的人才严重溃乏,青黄不接现象严重存在。健在的老一辈翻译家,许多人已年事已高、力不从心了。同时,翻译工作的商业化和金钱化,也对文学作品中译外造成巨大冲击,许多人才无法静下心来从事文学作品的中译外工作。翻译人才的缺失,直接导致了我国在世界文化市场所占比重的低下,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瓶颈。据最近发布的《中国文化对外翻译出版发展报告(1949-2009)》指出,截止到2011年年底,在2011年世界文化市场的格局中,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和中国在世界文化市场所占比重依次为43%、34%、10%、5%和4%。⑥中国文学需进一步走向世界,必须要采取紧急的措施,重视培养翻译家队伍,特别是抓紧大力培养中译外的人才,吸引他们从事中译外的工作。中国外文局和中国翻译协会最近对进一步加强中国文化的对外译介出版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要从国家语言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高度关注和推进中国文化的对外翻译事业;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促进中译外事业的国际化;三是要重视和加强中译外人才队伍建设,有效解决中国对外翻译事业所面临的人才短缺问题;四是要释放翻译服务业的产业潜能,逐步扩大中国文化外译产业的市场效应和产业规模。相信这些建议一旦成为实施的举措,那么中国文学进一步变成世界文学将会大大提速。⑦一个莫言,现在代表中国,这当然很好;但是,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还有不少类似莫言这样的优秀作家,他们的作品因没有翻译成外文,“藏在深闺人未识”。让更多莫言式的作家为众所周知,中国的翻译家应责无旁贷地担当起来。(2012年12月13日《东方时评》,有修改)小题1:第⑤段画浪线句中有一个错别字是____________,它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
小题2:第⑦段中“藏在深闺人未识”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⑤段画直线句主要运用_______________论证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上文第④至第⑥段在论证结构上属于()A.总分式B.并列式C.层进式 D.对照式小题5:上文中作者由莫言的获奖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问题,进而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围绕论点,作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述:(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小题1:溃 匮小题2:优秀作家的作品没有翻译成外文,不为他人所知。小题3: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翻译人才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瓶颈4小题4:C小题5:中国文学如何进一步走向世界我们很有必要大力加强翻译工作(1)翻译工作的意义和价值(2)翻译工作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及造成的后果(3)加强翻译工作的建议(或措施)小题1:试题分析:“溃”是“冲垮、垮塌、溃烂”的意思,“匮”是“缺乏”的意思。这里我们是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溃”字的书写是否正确。小题2:试题分析:“中国还有不少类似莫言这样的优秀作家,他们的作品因没有翻译成外文,‘藏在深闺人未识’”,就是说,优秀作家的作品没有翻译成外文,因而不为他人所知。小题3:试题分析:“据最近发布的《中国文化对外翻译出版发展报告(1949-2009)》指出,截止到2011年年底,在2011年世界文化市场的格局中,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和中国在世界文化市场所占比重依次为43%、34%、10%、5%和4%”这句话列举了具体的几个数据,从这些数据来看,中国在世界文化市场所占比重是最少的,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翻译人才的缺失,直接导致了我国在世界文化市场所占比重的低下,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瓶颈”这一观点。小题4:试题分析:第④至第⑥段在论证结构上属于层进式,第4段论证了“翻译工作是在科学发明、技术创新、文学创作、艺术创造领域的跨文化跨语言原创,并为促进上述领域的进步、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还提供了具有完全著作权意义上的作品,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劳动”,莫言小说的获奖就是得益于翻译。第5段接着论述了中国翻译行业的局面:最大困难是合格的翻译人才极度短缺,翻译人才的缺失,直接导致了我国在世界文化市场所占比重的低下,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瓶颈。第6段接着论述了“中国文学需进一步走向世界,必须要采取紧急的措施,重视培养翻译家队伍,特别是抓紧大力培养中译外的人才,吸引他们从事中译外的工作”的重要性及目前所做得措施。小题5:试题分析:上文中作者由莫言的获奖想到了中国文学如何进一步走向世界的问题,进而提出“我们很有必要加强翻译工作由其是中译外的工作”的观点。围绕论点,作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述:第4段——翻译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第5段——翻译工作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及造成的后果,第6段——加强翻译工作的建议(或措施)。
第五篇:由莫言的想象力所想到的
由莫言的想象力所想到的莫言的想象力之独一无二在小说界可谓是尽人皆晓。
著名作家史铁生曾经对莫言的想象力做过这样一个中肯的评判:“莫言倒是没有那种思想家和社会良知的姿态,他有一个艺术家的姿态——小说艺术家的姿态,他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而行走在莫言小说的世界中,也经常被他汪洋恣肆,壮观宏大的叙述方式和想象力而所惊叹。他用想象力这个神奇的羽翼,在文字的王国中驾轻就熟,纵横驰骋。从而为我们描绘出一个色彩斑斓,光怪陆离的世界。
阅读莫言的作品,在为他的想象力叹为观止的同时,也牵惹起我探索的兴趣。作为一个从小辍学,并没有接受过太多常规教育的人来说,其想象力缘何如此丰沛?带着问题,阅读他的作品,就成了我一段时间以来的乐趣。通过零零碎碎的阅读和思考,笔者想从三个方面谈谈莫言想象力丰富的原因。当然,仅是一家之言,希望见教于方家。
一、读书与想象力
想象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和其他思维活动一样,是在各种已有的感知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知识是想象的基础。知识基础越厚实、宽广,想象就越丰富。而阅读,是培养想象力的重要渠道之一,因为通过阅读,可将各种知识信息源源不断地输入头脑中储存起来,为开展想象创造良好的条件。
教育学也记载:人一生中,阅读获取的信息量超过信息总量的80%。读书与其他传播媒介相比,最大的优点是培养人的想象力。“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它可以充分发挥读者的创造力,去创造一个符合自己审美习惯的审美对象。莫言曾经在《童年读书》文章中谈到,小时候的他,就是一个书痴,只要是能见到的书,他都爱不释手地读。《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是那段时间他最好的朋友。为了看书,他会心甘情愿给人家拉一上午的磨,为了看书,他宁肯钻进草垛忍受蚊虫的叮咬。书中五彩斑斓的世界给莫言开启了想象力的大门。除了书本中营造的美妙世界外,莫言还有一个会讲故事的祖母,会讲故事的爷爷,会讲故事的大爷爷,还有同一个村子里上了点岁数的人,都是满肚子的故事。莫言就是从他们的嘴里听到了难以计数的各种各样离奇各异的故
事。这些故事对于小时候的莫言,其蛊惑力极其巨大,莫言就是在这些迷人的故事里激活着自己每一根想象的神经。
后来在写小说时,小时在乡下流传的鬼怪故事,就成为莫言许多荒诞小说的材料。《十三步》中出现了神秘的南美洲魔幻写实,描写一个人的“变身”,以华丽的语言带出一浪接一浪的神秘。《酒国》则以充满浪漫色彩的描写,绘划出一个盛产名酒地方的故事。《红树林》实现了小说题材的时空转换和创作方法的探索更新,是对自己的一大超越。这些充满华丽想象力的作品,不能不说得益于阅读滋润出来的想象。
二、耳朵与想象力
据西方学者研究,听觉调动人类的想象力,使人聪明而浪漫;视觉萎缩人类的想象力,使人愚蠢而无趣。几年前,在台北的一次会议上,莫言谈到他的阅读经验时说,他的阅读靠的不是眼睛,而是耳朵。除了聆听从人的嘴巴里发出的声音,莫言还聆听了大自然的声音,譬如洪水泛滥的声音,植物生长的声音,动物鸣叫的声音„„耳朵的阅读可以让莫言在故事的叙述中展开无穷无尽的想象。莫言说:“我虽然没有文化,但通过聆听,这种用耳朵的阅读,为日后的写作做好了准备。我想,我在用耳朵阅读的二十多年里,培养起了我与大自然的亲密联系,培养起了我的历史观念、道德观念,更重要的是培养起了我的想像能力和保持不懈的童心。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这样的作家,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写作,写出这样的作品,是与我的二十年用耳朵的阅读密切相关的;我之所以能持续不断地写作,并且始终充满自信,也是依赖着用耳朵阅读得来的丰富资源。”
然而,时代变了,我们大踏步走进高科技时代,电脑成为我们不可缺少的高科技“宠儿”,互联网令人获得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在成为变幻无穷的画面。生活没了空白,被塞得满满的,我们的一切感知完全由视觉技术所主宰。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一个读图时代,一点也不错。随着电视的普及,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在卡通片的熏陶中长大;随着印刷技术的提高,精美的报纸杂志、彩图版著作已经占领了孩子们的书柜;随着电脑走进千家万户,视频、网络游戏更让他们乐此不疲。图像阅读是一种表层化的阅读,它将使人类思维变得缺乏深度。如中国人看了《红楼梦》,林黛玉肯定是一位黑头发黑眼睛的窈窕淑女;美国人看了《红楼梦》,他心中的林黛玉肯定是一位白皮肤碧眼睛的金发女郎;而
非洲人看了《红楼梦》,林黛玉一定是位黑人。如果看电视剧,则亿万观众的心中只能有一个林黛玉,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反差呢?原因就是图像在为观众提供一个确定形象的同时,也限制了观众的想象力。日本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大江健三郎的太太从小多病,卧床无聊时,她的母亲便将小说一遍一遍的念给她听,无形中增加了她丰富的想像力,后来成为很有名的创意插图画家。他说如果那时日本有电视,他大概就不会成为创意画家了。
还记得小的时候,每天写完作业我都要趴在收音机前,入迷地听着它播出的童话、广播剧、长篇小说连续播讲以及鼓舞人心的歌曲„„收音机给我创造了一个无比丰富多彩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可以让我的想象力无限度地延伸,看不到大海,可以想象;无缘亲眼见到高山,可以想象,总而言之,任何事物都可以凭借我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直到现在,我依然很少看电视,而保留听收音机的习惯。临睡前,打开收音机,让千变万化的音调在我的想象空间中拓展为无比宽广的世界。然而,图像时代的来临,我们纵然无法控制,但怎样为我所用?则是每一个人都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三、大自然与想象力
小时候的莫言,是一个沉默内向的孩子,他不喜欢和周围的小朋友一起玩什么游戏,他经常一个人在田野里放牛,因为没有人和他说话,孤独的他就和牛说话,和天上的鸟说话,然后躺在草地上,望着头顶的蓝天白云,做起了一个个神奇的梦。当自言自语累了的时候,他就躺在草地上,望着天上的白云,做着他的白日梦。莫言说,那时候,梦到的多数是食物:雪白的馒头,香气扑鼻的烧鸡„„但馒头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烧鸡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从天上掉下来的只有鸟粪。或许,就是和大自然的亲近,激发了莫言无拘无束的想象力,这也为他日后的创作打造了背景和环境。
《食草家族》是莫言肆意挥洒他的奇崛想象力的长篇小说,堪称汉语文学中将荒诞魔幻发展到极致的作品;同时也是一部充分体现莫言的世界哲学的作品。小说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描写了生活在贫瘠而又富饶的上地上的祖先们与大自然的关系。历史与现实,人为与自然,视觉、味觉、触觉与魔幻荒诞的想象,浓墨重彩与天马行空的抒写,在这部作品中浑然一体,令人惊叹。这不能不说是大自然的营养哺育了这伟大的作品。而现代化的进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鳞次栉
比的钢筋水泥楼房在压缩着我们的空间,也在压缩着我们的想象力的空间。局促的生活环境,为作业和特长忙碌的莘莘学子,哪有太多的闲暇走进大自然,看看大自然的神奇,听听风的声音,海的呼啸,乃至大自然的一切天籁之音?忙碌的孩子们或许再也没有莫言那种躺在自然的怀抱中,看天,听风,赏云,听自己的呼吸和心跳的机会了。
莫言曾经说过,在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你可以获得知识,但很难获得想象力。而走入自然,让大自然的奇迹和美唤醒知觉、味觉、触觉乃至所有的感觉,从而唤醒创造性的思维。让我们的孩子善于接近自然,善于观察花草虫鱼,了解动植物的生长与变化,欣赏天然的美景,探索大自然的奥秘。那变化多端的花朵,绚丽多彩的晚霞,形状奇异的古松、怪石等,都能启迪孩子的灵气与想象。
爱因斯坦:“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先哲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是的,在自然的怀抱中,在辽阔的天地万物中,我们的想象力会无限拓展,设若没有了和大自然的亲近,我们这些自然之子如何能复有那种神来之想象?
总而言之,莫言的作品,无论故事的情境气氛是华丽炫目、荒诞无稽还是鬼灵精怪,他丰富的想像空间与澎湃辗转的辞锋总是能叫人惊叹不已——诚如张大春在为《红耳朵》作序时所言:“千言万语,何若莫言!”而莫言壮观的想象力的形成并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读书、耳朵、大自然或许是打开莫言想象力大门的金钥匙。联想的一句广告语:“如果没有联想,世界将会怎样?”面对着当今想象力有所弱化的学生,面对着莫言奇崛瑰丽的想象力,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应该从中思索到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