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新闻的认识
对新闻的认识
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就其广义而言,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之列,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有的将速写纳入特写之列)等等;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的事实。学了新闻概论这个课程后,让我对新闻又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认识。在这过程中我把对新闻的认识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是对新闻传播学的起源与发展的认识。第二是对新闻价值的认识。第三是对新闻选择的认识。第四是对新闻真实性的认识。
新闻传播学形成于20世纪初40年代的美国,在我国起步晚,发展迟缓。它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1政治因素:2经济因素:3媒介因素;4军事;5学术传统:6人才等的因素。关于传播学还有两大源流。欧洲源流:1,塔尔德和他的模仿理论《模仿的法则》——1890《舆论与群集》 ——1901,他的观点是模仿是“最基本的社会现象”,传播是最基本的互动渠道。2西默尔和他的网络理论《社会分化论》,《社会学》,《社会学的根本问题》。观点则是最早研究群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个人有特定信息渠道相互连接,形成传播网络。美国源流:1,杜威大众传播是变革社会的重要工具。2,库利,系统研究人际传播现象,进行理论化尝试—“级群群体”,“镜中我”。3,帕克和芝加哥学派最早将报业作为社会和文化机构研究;反对本能论,提倡社会互动论。4,米德,互动理论创始人之一,“主我”和“客我”;5,李普曼,“拟态环境”和“刻板成见”。新闻传播学中还有四大先驱,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成名作《世界大战的宣传技巧》指战争中只有宣传与欺骗,以心理战方式。心理学家卢因。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发现二级传播舆论领袖。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研究说服理论即情感最为主要。传播学的集大成者则是施拉姆。新闻传播学中也有老三论,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信息论的创始人是申农,则凡是能够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都确定为信息。控制论是维纳,他要讲的是反馈。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宣传理论:五W模式,传播的三大社会功能:内容分析法等。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的把关人,场论,群体动力论等。传播学的鼻祖和创建者施拉姆,使播科学从梦想变为现实,他的著作等等都为新闻传播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学习新闻传播学起源于发展的过程中让我认识到了许多以前不曾知道的知识与信息,让我对其有更大的了解。
对于学新闻的我们来说,我认为新闻价值是我们最值得去学习的。:所谓新闻价值,就是受众对新闻事实的客观素质或属性的功能适合自身需要所作出的肯定性评价。首先,新闻价值具有社会性。其次,新闻价值具有变易性。最后,新闻价值具有情感性。所谓新闻价值的类型,就是新闻价值表现形态的类别。新闻受众精神需要的主要内容包括求知需要、社会伦理需要和审美需要。从这三种需要出发去考察新闻主客体价值关系,我们以为,满足这三种精神需要时所能实现的新闻价值分别为新闻认识价值、新闻道德价值和新闻审美价值。它们是新闻价值最基本的类型。新闻认识价值,指的是新闻客体以其知识,包括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去满足新闻受众主体的求各需要时所能实现的价值。新闻道德价值,就是新闻客体的存在方式或社会行为合乎某种道德标准,体现了社会的伦理关系,满足了新闻受众的社会伦理需要。新闻审美价值,就是新闻客体在本质上作为人的力量和智慧的鸪时,又以其固有的属性满足了新闻受众主体的美感需要。所以,新闻价值观是决定人们对新闻的看法,也是编辑,记者选择,衡量新闻的标准。
新闻选择:1“新闻选择”,是指新闻传播者按照一定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对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现象和事件进行鉴别、衡量和取舍,从中筛选出值得自己传播的内容,通过新闻媒介加以报道的过程。新闻选择是新闻传播的前提条件和基础环节,也是决定整个传播过程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决定因素和关键环节。2把关人,控制新闻信息流向与流量。3多重把关,受各个因素的制约。4新闻选择的依据。所以,在我看来新闻选择就是对事实的选择,新闻选择也就是实话实说。
“新闻真实性”是新闻传播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范畴,它不但是新闻报道的基础,是新闻报道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是衡量新闻价值的基本尺度。毋庸置疑,所谓新闻的真实性,首先指的是事件的真实性,也就是我们惯常所说的消息。具体而言,这种真实就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确乎发生了那么一个事件,那个事件也真实地存在着。
狭义言之,新闻就是消息。就其广义而言,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之列,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有的将速写纳入特写之列)等等 内容真实,事实准确。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力量的所在。事实是它的本源,也是它令人信服的基础。真实,就是事实真实,所写的人物、时间、地点、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不能虚构。准确,就是每个事实,包括细节在内都准确无误。如果一条消息失真或有差误,不仅会减低其新闻价值,失信于民,而且还会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内容新鲜,有价值。新闻贵在新,而且有认识意义、启迪和指导意义。消息只有新,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先睹为快。新,不仅要把新人物、新事件、新经验报道给读者。而且要选择有意义、有价值,给人以启迪,有指导性的事物。这就是我对新闻的认识。
新传1班
1120064
卓玛拉吉
第二篇:浅谈对新闻真实性的认识(范文)
浅谈对新闻真实性的认识
在新闻学原理的小组展示课上,我们选取了近期的热点事件——“八毛门”进行了分析研究。一个出生仅2天的婴儿无法正常排便,疑为先天性巨结肠。深圳市儿童医院建议做造瘘手术,全部费用需10万元;而学医的父亲陈先生拒绝了手术,到另外一所医院仅开了0.8元的石蜡油,即缓解了孩子症状。深圳新闻网的记者傅大伟首先报道了这一事件,由于10万元手术费与8毛钱间的巨大反差,引起公众对此事的极大关注。与此同时,也有记者为了探求事实真相进行了深入的追踪调查,发现这八毛钱的开塞露仅仅只是解决暂时性的问题,无论如何婴儿都得接受手术从根本上治疗先天性巨结肠。
这篇《医院要动十万元手术,最终八毛钱治愈》的报道相继被国内各大媒体转载,舆论对医院的骂声一片,究其原因全部来自于 ‘八毛钱’和‘十万元’这一巨大差距的噱头。就新闻本身来说,涉及患者与医生为主体这一医患主题的新闻就容易引起舆论的讨论,虽然,不得不说当今中国医疗制度不够完善,医疗领域环境恶劣,其中固然有部分医生缺乏职业操守的因素,但与庞大的医疗队伍相比毕竟是少数,虽然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医患关系中,医生与医院是站在绝对强势的地位上,但不能利用这一敏感话题作为噱头,断章取义,无中生有只求其点击量发行量。
在傅大伟记者的本篇报道中,没有涉及任何专家或者医生的观点,仅仅凭借学过一点医的患儿父亲的一面之词与八毛钱十万元价格的悬殊进行报道,甚至引伸出医生利用手术拿提成等无客观事实根据文字。正因为如此,在全国各大媒体争相转载只是才会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并深入调查。
傅大伟记者这篇毫无事实根据的报道造成的后果,不仅仅只是给这家深圳儿童医院的名誉带来损失,也让许多患儿家长对医院产生怀疑拒绝接受治疗而导致患儿的性命堪忧。
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第一生命力,也是媒体公信力的基础,更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新闻真实性的本质表现于执笔者的思想、立场和依据真实所作出的正确判断的与否。这就要求记者要深入实际采访,了解真正事实,成为客观事实转化成新闻进而传播给大众的中介。客观全面的公开信息,这才是新闻工作的职责所在。新闻媒体是面向大众的,新闻缺乏真实,坑害的是整个社会。
很多媒体都在追求“独家报道”,为了吸引受众,博取点击率或关注度,采取断章取义,报道偏颇或是失实,认为媒体有了“独家”就有了立足之本,实则不然,仅仅为了抓住新闻敏感性而用这种缺乏客观依据,背离事实的新闻寻求立足之本,长此以往也就失去了自身的可信度与公信力。在本次“八毛门”事件中,傅大伟记者以及其他对此事进行报道的媒体,其初衷也许是想进行这种舆论监督,能够使在医患关系中的一些黑暗问题得以曝光,然后促进这类问题能够得到比较好的解决。但是它的前提是我们对专业知识要有足够的了解,医学毕竟是个专业领域,没有权威机构或专家进行鉴定之前,媒体报道不应该妄下结论而误导舆论。
在现代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生活。真实反映新闻事件,全面反映各方面的声音,是传媒提供新闻报道的基本职业道德。媒体从业人员都应该守住这一职业道德底线。把握新闻的真实性,肩负好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所承担的社会和道德责任,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新闻102班晏璟瑜
第三篇:对新闻价值判断的认识
对新闻价值判断的认识
福建广电集团电视综合频道
强 北 林
2007.11.6
新闻价值的规范定义: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关于新闻价值的定义,学术界曾有不同主张。素质论者认为,新闻价值的定义:构成新闻的事实和材料本身所具有的能够满足社会对新闻需要的素质。功能论者认为,新闻价值的定义:新闻机构发布的新闻,在群众中受到重视的程度。笔者以为:无论那种主张,都不应否认“非常”或者“反常”才是新闻价值所在。
正确认识社会上的“非常现象”与“反常现象”,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之一。
在新闻工作者的视野中,哪些社会现象应该被视作是正常现象?笔者以为:普遍存在着的、常见的社会现象,均属于正常现象,不具备新闻价值。例如:在反映时代主流的积极因素中,属于一般意义上的绝大多数积极因素,应被新闻工作者客观地视为“正常现象”。再如:多数群众还不觉悟、缺乏正确认识的情况下,其保守的言行,以及由此产生的一些消极因素,也应被新闻工作者客观地视为“正常现象”。
首先从概念上谈谈个人的两点思考。
一、非常,是正常基础上的提炼与升华。
事物的一般规律告诉我们,非常现象总代表着正常现象的未 来发展,它的存在价值、典型意义,都需要人们努力提高认识。
例如:一批批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后,其中有少数人又重新犯罪被收监,这一事实就属于正常现象。正像病人旧病复发一样,司空见惯,没有新闻价值。假如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后,不仅重新做人,还见义勇为,制止他人犯罪,那就是一种非常现象,它以生动、鲜活的事实向全社会证明,悔过自新的人群中,也能涌现出时代的先锋战士,极具新闻价值。
又如:新时代,全社会同情、帮助弱势群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好人好事蔚然成风,其中捐钱、捐物者不计其数,一般说来,这些事实均属于正常现象。因为社会风气正,弱者得到四面八方的救助,是常见的事,没有多少新闻价值。而弱势群体帮助弱势群体的事实,或者变帮助“输血”为帮助“造血”的事实等,就属于一种非常现象。前者知难而进,非常难得;后者变治表为治本,非常好,都极具新闻价值。
再如:国家政策法令保护的野生动物被收养、被放归大自然等行为,本是公民应尽的义务,正常的很。可人们的财产遭野生动物侵害后,仍然自觉执行国家保护野生动物政策法令的行为,就非常值得宣扬。“央视”新闻频道《社区新闻》栏目2006年3月初有这样一则报道:一只猫头鹰侵入了鸽子饲养房,还安了家,数十天后才被人发现。见30多只鸽子成了猫头鹰的美餐,邻里们心疼地劝鸽子主人也吃了猫头鹰。养殖户主没有听从邻里们同情的建议而计较个人经济损失。他主动放飞了猫头鹰,把个人损 失全当缴了养殖鸽子的学费,使鸽房不再接待“不速之客”。故事主人爱护国家野生动物的举止,非常值得称赞,具有明显的社会新闻价值。
二、反常,是多数人习以为常的对立面。
1、与时代主流相对立的少量消极因素,属于“反常现象”,凸显被披露、批评的新闻价值。比如:为了进一步规范社会主义法制秩序,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个别地方的少数单位和人群,非但有法不依,还采取种种方式拖延贯彻执行,甚至抵触。这些落后典型、反常现象,就极具被披露、批评的新闻价值。
“央视”《朝闻天下》读报小栏目2006年7月20日上午7点,介绍了一条来自山西某城市的社会新闻——“违章不罚款令司机吃惊”。消息指出:交警纠风初见成效,虽是正常现象,可对轻度违规后被罚款了之早就习以为常的司机而言,突遇劝说教育就放行的事实,的确感到反常。司机们感觉反常的心态值得思考,它说明:“执法经济”的社会现象,在人们心中已打下了不光彩的烙印。从社会文明进步的总趋势出发,从举一反三的舆论导向出发,该消息具有鲜明的新闻价值。
“央视”新闻频道《社区新闻》栏目2006年3月初还有一则类似报道:公共汽车上,一位朴实的农民工为抱小孩的妇女让了座。可这位妇女却对怀里的小孩说:“他是外地小傻瓜”。笔者以为:此事虽小,却极具新闻价值。第一,社会风气好转后,人们乘坐公共汽车为老弱病残让座,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细细想来,在恶语伤人的妇女面前,农民工的举止已被衬托成高尚的道德行为。
第二,做好事还被恶语所伤,实为反常。由于农民工被妇女称之为“小傻瓜”,旁人对道德行为的注意力,从暗自赞赏礼让者,立即转向了非但不道谢还恶语伤人的妇女身上。她成了整个事件的焦点人物。围绕这位妇女的道德素质,人们开始重新思考这一事件。善美总是伴随丑恶而存在,只不过有时丑恶来的太突然、太出乎人们的预料。及时揭露反常社会现象,引导人们以小见大,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正是这一《社区新闻》的价值所在。
2、社会客观存在中的反常现象,并非只是些与时代主流相对立的消极因素,还包含着一些暂不被多数人理解、有争议、值得探讨研究的潜在的积极因素。此类积极因素往往“反常”在,它暂处于被少数人支持的地位,短期内还不能被多数人正确认识,极具正确引导的新闻价值。它的常见形态就是 —— 新闻事实的因果关系中,好的动机,却暂不能收到如意效果。
例如:国家提倡节能环保产品,尤其批准诸多企业生产或进口电动自行车,此举深得广大消费者拥护。可由于各地政府在交通管理上的种种困难、矛盾,用户手中的一大批电动自行车还暂不能申办牌照,社会反响较大。2005年,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些商家与消费者,甚至因此而状告基层政府。这种反常现象,揭示 了一个“好事该如何下大气力办好”的社会问题,因此极具讨论、研究、正确引导的新闻价值。暂不能全部解决的问题,并不等于解决不了,关键在于怎样给人以正确认识问题的理念,解决问题的信念。
又如:“超市”在做好事,却没有多少好评。对于此种“反常现象”,需要新闻媒体分析客观原由、引导受众正确认识。
“央视”新闻频道《社区新闻》栏目2006年3月初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一家大超市,允许收银员在无零钱可找的情况下,不收顾客一元以下的零钱。他们的口号是:“有零找零,无零让零”,并以此为风格。不过,这种以人为本,周到服务的企业现象,没被同行们理解,成为争议的问题,反常的很。
对此持“正常现象”观点,觉得无新闻价值的人认为:当今企业之间竞争形式多种多样,“有零找零,无零让零”不外乎一种让利销售的方式,不新鲜。对此持“反常现象”观点的人则认为:“有零找零,无零让零”的做法,表面上为消费者着想,却暴露出企业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度不严,极有可能使收银员队伍孳生经济问题。笔者以为,新闻媒体关注的价值点应在于 —— 好事只有在相应制度的保障下,才能办的更好。为消费者着想、为民办实事,是宗旨。可离开了规范管理中的科学运作程序,好事也会变成坏事。
其次,笔者以为有比较才有鉴别。新闻工作者只有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展开积极正确的分析对比,才有可能作出新闻价值 的评判。对此,我们必须澄清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非常现象对比正常现象,量少、质高,新闻价值明显。这类事实本身具有能够满足社会对新闻需要的素质,也倍受群众关注和重视。例如:为数不多,能够反映时代进步趋势,更代表社会未来主流的典型积极因素,它们本质上虽与绝大多数社会积极因素同类,却是“领军”角色。在分辨新闻价值的方式方法中,这些典型从同类事物中被区分开来,归属为“非常现象”,凸显具有宣传导向的新闻价值。
第二:一般情况下,与时代主流相对立的消极因素,无可辩驳的被人们视为“反常现象”,凸显被揭露、被批评,并告诫社会,启示防范的新闻价值。
1996年间,福建电视台播出的由笔者为主采制的专题报道《船该沉,人不该亡》,正是一部对反常现象进行述评的电视作品。它围绕渔民海上生产作业的事故隐患,尤其是人员伤亡事故,深刻揭示了“以人为本,发展农村经济”的大主题。作品揭露了船沉人亡恶性事件中,无动于衷的农村相关管理部门及其一些干部群众的错误言行,指出:福建省连江县部分干部群众,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科学观念与当地近海连年出现的废旧生产船舶沉没人员伤亡的恶性事件混为一谈,是一种典型的反常现象,是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极不负责任的是非、原则问题。
政治路线确定后,人是第一因素。农村相关管理部门及其一些干部群众把一切服从于经济发展,做为人员伤亡事故的客观原 因,每每敷衍了事的做法,必须予以揭露,坚决制止。作品特别引导人们正确认识这种反常现象的社会背景,坚持正面分析问题,寻找从根本上减少、杜绝海上渔业生产恶性事故的科学方法,特别强调 —— 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必须首当其冲,从源头上严把购置船舶设备等生产工具的质量关。
第三:新闻价值判断所指的反常现象并不都属于被揭露、被批评的范畴。正如前面所述,对社会进步有着积极意义的个别新事物刚刚脱颖而出,还暂不被多数人所接受时,不可避免的受排斥、有争议,成为被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为一种反常。对于这类表象反常,趋向正常的新闻事件,任何简单、轻率的宣传报道,都无法揭示其内涵的新闻价值,还可能引起误解,加剧社会矛盾。笔者认为:对这类有争议的新闻事件,新闻工作者在作出“反常现象”判断的同时,尤其应该遵循时代主流发展的规律,通过正面、深度的分析报道,揭示其新闻价值所在,引导人们客观、正确的认识目前的问题。
第四:同类事物的异常表现,它也具有新闻价值。笔者以为:“正常”与“反常”相对而存在,两者关系的内涵中,除了正确与错误的对立外,还包括社会自然现象中的相同、异同这两个方面,其新闻价值就存在于异同中。
例如: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新闻事实的审美标准也逐步提高,传统概念上的美,被填充了时代意义的内涵。
比方说:无论过去、现在,社会都提倡“讲真话”的优良品 行,对此许多人习惯成自然,这是相同的一面;异同的是 —— 当今信息时代,讲不讲真话已不仅仅是个一般道德意义上的诚实与不诚实的问题,它更成为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各个方面平等交流的一种手段。
今天人们有个共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社会,公民除了法律赋予讲真话的各项义务外,在道德范畴内讲真话,有前提,看场合,论对象,不再是一概而论,因为经济贸易往来中,并不都是真言换真言。“信息均等”已成为社会人际交流中的一条重要道德原则。“信息均等原则”与传统意义上的“凡事讲真话原则”并不矛盾,它们毕竟都是人们经济活动中互信、互盈、互利的先决条件。但“信息均等原则”有个最最重要的前提,这就是“以真言换真言”,对比传统意义上的“凡事讲真话原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道德现象。从低层次向高层次飞跃,正是异同所在,类似的社会现象,普遍具有新闻价值。
第五:为引导舆论,“第一需要”也是价值。
新闻媒体将曾经报道过的内容择机再行重播,虽已不具备时效性,但仍然具备服从政治需要的时机导向性新闻价值。
2006年3月16日,“央视”《新闻联播》[知荣明耻]小栏目重播了这么一条消息:“2005年9月23日,东北某地,行进中的列车经过栾平站附近时,一乘客不慎将社会捐助孩子治病的两万元巨款,落失车外。当地铁路干警全体出动寻找,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让巨款失而复得。”此时社会的政治背景是:全国政协 十届四次全会刚闭幕,举国上下开始宣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知荣明耻”的八点要求(“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以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铁路干警将人民群众利益置于第一位,竭尽全力排忧解难的事迹,尤其值得此时反复宣扬。
第六:新闻价值的判断,涉及道德范畴与法规范畴,既有着自身的变化规律,又是个不断实践中的问题。
新闻价值的判断,以社会道德伦理、社会意识形态的准则为依据,又随社会道德伦理观念的变化、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而变化,并非一成不变。
例如:中共中央作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后,《公务员法》等近百部适应新时期经济建设、社会稳定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各级政府、各级执法机关、各团体组织的一言一行,越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全国各族百姓更加坚定了以人为本的道德意识,社会风气大为好转。这种可喜变化,使新闻媒体判断党群、干群关系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变化。
从“三贴近”这一社会现象的变化中,我们不难看出新闻价 值的变化。歪风邪气盛行时期,“三贴近”现象属于并不多见的非常现象,有大树特树之新闻价值。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使社会风气有了根本好转,“三贴近”已成为普遍、正常的社会现象。对此,人们原先的新闻价值判断,随之变化。原先的“非常”,转变为“正常”了。然而,新的正常现象还会脱颖而出新的非常现象,它使得媒体判断新闻价值的客观标准更高、更严格了。
综上所述,司空见惯的事,也是人们并不需要怎样努力发现,就能接触到的现象,它并不稀罕,很正常。反之,少有的、少见的,要么出类拔萃,非常值得人们认识、仿效;要么一反常态,尤其值得人们辨认、识别,加以警惕,汲取教训,变被动为主动。
总之,司空见惯的事,正常;出类拔萃的事,非常;与时代主流对立的典型消极因素和暂不被多数人理解又受排斥的好事,反常。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清醒的认识到:新闻价值的判断有着自身的规律,但它以时代背景为基础,其判断标准随之而变,我们必须从实践的角度进行科学思考,遵循其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切莫将正常视为非常,更不应该将正常看作反常,把反常当成正常。
第四篇:对新闻的认识和对未来的展望
对当下新闻的认识和对未来的展望
新闻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新闻专指“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或正在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新闻种类较多,有动态消息、评论消息、社会新闻、文教新闻、国际新闻等。
广义的新闻指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或生活现象的各种文章,包括消息、通讯,和兼有新闻、文学双重特征的报告文学。
一、新闻的特点:
尽管新闻类型有多种,但它们都有共同的基本特点。主要是:“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
新闻总的特点:
立场:观点鲜明
内容:真实具体
反应:迅速及时
语言:简洁准确
二、新闻的一般知识:
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也就是记叙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三、新闻的写法:
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六要素是五个“ W ”和一个“H” 即Who ,What ,When ,Where ,Why;How
新闻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新闻也分公众新闻和小道新闻等。新闻的功能:
形成舆论,引导舆论。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从而形成社会广泛的关注和思考,对社会存在问题.最新消息的流通和人们眼界的拓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新闻的价值:
1、时新性(刚发生,新鲜、非习惯性事实)。
2、重要性(对于许多人在利益和兴趣方面息息相关)。
3、接近性(地理、利益、年龄、性别、种族、职业、受教育程度等带来的心理距离)。
4、显著性(在名人身上,名地区发生的事实);趣味性(人情味和有生活情趣的事实)。
5、异常性(打破惯例发生的事实)。
6、简约性
事实本身是丰富纷繁复杂的,有闻必录、无言不详,对新闻虚构的风气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种不分主次不分本质和现象把一大堆各不相属的现实加以罗列以示其客观性事实上不仅新闻报道体裁不可取,也起不到积极的作用。因此报道不可避免地会有简约性,只有简约性才能做到全面真实地反映现实,才是新闻的真实性。
7、真实性
新闻的真实性是事实(或随着事实)发展的真实,真实性表现为一个认识过程,事实发展完结,报道的真实性也才能全部展现出来,事实进展到什么程度,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才可能到达什么程度。马克思的“有机的报刊运动”指的既是这个东西。新闻真实性在一定意义上又是“主观化或价值化的真实”。它不仅受到报道者信念的影响,也受到国家新闻政策、法律、媒介所有者、受众文化素质、所处文化传统的影响。
1、事实报道的真实:对报道的事件、人物、思想观点,在语言和细节上都要准确,事实可靠,事件发生的原因,对事件的解释,也必须以事实为准绳,引文、数字、资料要引之有据,不能合理想象;
2、从认识论看新闻的真实性报道事实是一种简约、割断、扬弃、抽象,因而这种与事实有一定的差距,因而要求思维相对抽象的真实性,6W
3、从价值观看新闻的真实性,它是主观化价值化的真实不仅受到报道者的影响也受到国家新闻政策、法律、媒介所有者、受众文化素质、所处文化传统的影响。
8、客观性原则与报道者立场
客观性作为新闻工作的原则,是在新闻事业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被新闻工作实践证明它符合受众的接受心理,对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有效,因而成为一种行业的工作方式或形式。它体现一种新闻观点,一种报道态度,影响着记者编辑在选材、写作(制作)、编选稿(镜头)时的思考角度。在不涉及观点的新闻中,可以做到“纯客观”,在涉及观点的新闻中,可以做到形式上的“纯客观”,但不存在内在的“纯客观”这是由于:
1、记者在报道事实之前,要通过被记者在传统文化中习得的知识和观念作为认识中介规定好了;
2、不少事实本身体现着一定的立场,因为他们是在一定历史和环境下产生的,是自然、社会的产物,是人类活动中塑造的东西;
3、人对事实的感觉和知觉具有相对性,每一个人不会完全相同,还会随着时间和事实的变化而变化;
4、纯粹报道各种事实,能够在总体上获得了一种对受众的支配权,造成实际上的不客观。
9、新闻中的商品交换
1、商品交换的三原则是
交换的是劳动产品、交换者地位平等、等价交换。
2、新闻作为商品进行交换的三种情况
新闻写作(制作)者—媒体
媒体—广告商
报刊或节目—受众。
3、新闻作为商品进行交换的相互关系
新闻写作(制作)者—媒体(新闻写作(制作)者出让新闻稿,媒体以稿费或工资的形式支付新闻稿的生产费用)。
媒体—广告商(出让版面,收取费用,媒介将发行量或收听收视率卖给了广告商,广告商根据发行量或收听收视率支付广告费)。
媒体—受众(组织成新闻或节目版块以较低的费用出售给受众,受众根据新闻整体或节目版块的质量、与他们的接近程度,决定购买与否。)
4、为什么所谓“有偿新闻”行为是违背商品交换原则的
商品交换的三原则是:交换的是劳动产品、交换者地位平等、等价交换。有偿新闻是一种不平等的商品交换。交换的不是劳动产品,而是国家的权利;交换者地位不平等,交换的是权利不是商品;不是等价交换,出售的国家的权利,低于国家的成本。
5、有偿新闻的实质
有偿新闻的实质是钱权交易,违反市场经济下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
五、关于各类新闻:
政府新闻,多数是政府政策、举措、动作在媒体的扩大。其中包含硬性要求,也包括明文限制,尽管如此,媒体的扩大依旧重要,无论对政府还是对民众,虽然总会夹杂些刺。政府新闻无所谓谁来买单,有些是媒体的社会责任所在,有些是作为资讯新闻,有些只是一种妥协,一种对现实的理性。企业新闻,多数则是企业与媒体间共同策划以达到互惠互利的宣传。在这个过程中,双方的地位是相对平等的。有时候它只是广告的另一种表达形式。这里头买单的一方经常是企业,当然不可否认最终还是要落到员工与民众中去。这种是营销现象,企业外宣与媒体盈利的结合。
财经新闻、体育新闻、娱乐新闻,是根据受众的利益、兴趣等关注度来完成撰写。可能是资讯,也可能只是炒作,里头也有许多具有企业新闻的性质。有时候则只是媒体被利用而已,但媒体并无损失。一个商业明星、一个体育明星、一个演艺明星形象的塑造,都很大程度上地带有营销的性质。
社会、民生新闻呢?其中许多跟娱乐新闻的性质相似,莫过于纯粹利用了大众的猎奇等心理。而另一部分冲突性与冲击性大的新闻则是媒体社会责任感与媒体影响力提升的结合体,其中负面新闻可能会受到各类制约,但是它是舆论监督的主体,也是媒体第四权力的体现。当然,政府、企业、娱乐等领域,同样会有冲击性较大的负面新闻,除了主角的显赫性外,这些新闻如果跟民主、民生挂钩,它将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六、关于受众心理:
再想说说关于受众接受新闻的心理。随意放开思维,似乎便可以发现许多种。跟自己利益相关的新闻资讯、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本能的了解欲望(基于了解这个社会的念头)、对某些有趣怪异新闻信息的好奇窥探心理、新闻主角以及地理位置的接近性心理、对新闻主角悲惨遭遇的同情心理、新闻的显著性包括新闻主角的知名度、还有类似包括性吸引、幽默搞笑等、对一些敏感政治、法律、道德问题的关注和讨论的欲望等,总之做出来的新闻得能够触动受众的心理,能够让受众有感觉,能引发他们的某种情绪,无论是好奇、开心、伤心、感动、共鸣、愤怒、引发思考等等都好,就是需要有feel,能触动神经。
其实说到底,还是教科书上告诉我们的那几个新闻价值:及时性、冲突性、冲击性、显赫性、异常性、接近性、当下性、必要性、趣味性„„当然在想办法契合新闻价值之前还需努力去符合报道要素,如准确、完整、公正、平衡、客观、简洁、清晰、人情味、责任感等等。
七、新闻发展的前景展望:
想要让新闻业持续性发展必须注意其协调性。提出更新的课题,调动协调各方面的资源,进一步强化精细管理、强化管理出效益的观念,顺应市场潮流,增强核心竞争力。
坚持发展战略的转移性。用管理来建成一流网络,用机制来激活一流队伍,坚持目标的动态转移。从目前的形势看,新闻节目同样是要创品牌、保品牌,不让品牌战略逐步进入到收割、收缩、转移和撤退时期,甚至转移妻更高更新的战略阶段。
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迅速性,让大家能在第一时间接受到最新的新闻消息,从而保证新闻事业的长久持续性发展与前进。
第五篇:浅谈对新闻专业主义的认识(精选)
浅谈对新闻专业主义的认识
所谓新闻专业主义,顾名思义,就是新闻职业道德外在表现。新闻专业主义作为一种职业理念和专业控制模式的思潮,是十九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商业化的大众报刊的兴起而在西方兴起的,它以自由主义哲学思想为核心理念,是新闻自由的媒介实践。对它的理论描述有很多,有的学者归纳出其最主要的两个特征是:中立的把关人和客观的反映者。专业性、服务性、客观性是新闻专业主义的特征,并由此发展出一套专业的理论和技巧,其主要的价值在于维护媒体的社会公器职能,另外强调报道的专业性和客观性,以服务为实质。
新闻专业主义是一种独立于任何权威之外的新闻从业理念,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和强烈的反权威精神。它要求记者以客观、真实、准确的态度去报道事实,把事实的原生态展现在读者面前。它最突出的特点是相信可以从非党派、非团体的立场客观的报道新闻事实。新闻专业主义的目标是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是某一利益团体。
新闻专业主义在新闻职业道德中彰显突出。在新闻业务中,新闻专业主义最突出的表现是记者在面对凶险时体现出的专业和客观,不论是危险的第一战线,还是面对强权的威胁,记者的职业道德就是坚持为人民大众服务,保持正义和公道。随着西方新闻职业理念的影响,新闻专业主义内涵逐渐体现在各家媒体的竞争中,成为国内媒体自觉追求的理念,不仅是在新闻业务方面,还体现在其他关系中。
在我国,新闻专业主义依旧承受多种因素的考验。尤其是政治因素,由新闻和政治的关系我们知道,政治对新闻有着决定作用,因此必然会受到政治的制约,另外还有经济、暴力、“人情”等因素对新闻专业主义存在冲击。如何协调这些因素,以至于将新闻真正的做到专业,成为我们一再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我国的新闻专业主义说是就是,说不是就不是。在我国的新闻记者身上普遍有着传统知识分子浓浓的“底色”,包括入世情怀、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等,而非真正的专业主义。所以说,专业主义不可能简单的就能移植到我国,文化的自由思潮也是在我国一直无家可归。新闻专业主义实践和理论的形成的工作仍需很长时间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