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激发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之我见
毛坝中学廖文安
我曾经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台湾本土诗人余光中先生针对当前台湾部分青少年语文水平渐趋低下、作文交白卷的状况,提出要增加文言文的教学。而台湾教育部长不以为然。就是这位部长,在给已故沈谦教授的挽联中,竟有两大笑话:将“音容宛在”写成“音容苑在”;将“沈公千古”写成“沈府谦千古”。台湾众多语文教师在对教育部长失望的同时,发起了抢救国文运动。(06年3月1日中国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海峡两岸》节目)。
这则消息引起了我的深思。无疑,文言文作为古代书面语言,记载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古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技巧。当代青少年,只有既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又拥有现代科技知识,才能担当振兴中华、富国强民的重任。但是,文言文毕竟是一种历史的语言,与现代生活距离甚远。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就不能不是中学语文教师面临的实质性问题。下面,根据我的教学历验与进一步学习的体会,谈谈个人的浅见。
一、综合文字、音韵、训诂等知识,讲清字、词语的涵义。
清朝著名小学家戴震小时候学《大学章句》,塾师说这是孔子之言,由孔子弟子曾子转述出来,又由曾子的弟子记录才保存下来的。戴震问:“您从何得知?”塾师告诉他:“朱子(熹)所言。”戴震又问“朱子何时人?”塾师答“宋朝人。”戴震又问“孔子、曾子何时人?”又答“周朝人。”戴震穷追不舍:“宋朝人怎么知道周朝的事呢?”老师不能对,让他去读《说文解字》。戴震学习了三年,就弄清了字义。并且,在后来的学术实践中,形成了由文字而通训诂、由训诂而通经学的古代书面语言诠释方法论。
文字是语言的载体,能使一发即逝的语言“传于异地,留于异时”。早在唐朝,韩愈就意识到文字的传载作用,提出“读书宜略识字”。清人更是将这一思想深化,强调“读书贵先识字”。这里所说的识字,重在了解汉字形、音、义的关系。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文字所常用,制度所常著,有习见而人猝然不能辨者。结合文字、训诂等知识,讲清常用字词的原委,有利于激发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如《项羽本纪赞》云“羽岂其苗裔邪?”苗裔指后代,在文言文中习见。苗,泛指初生植物,比喻小孩,进而指后代,这不难理解。裔为什么指后代呢?裔,《说文》:“裾也。”裾指衣服下面的边缘,以其下垂,引申为后代。
又如《寡人之于国也》:“数罟不入洿池。”体现了古人的环保意识。六个字有三个难点。数,本是小学都应掌握的常用字,但因多音多义,读音与意义常混淆。《说文》:“数,计也。”徐灏《说文解字注笺》:“计数为本义,因谓所计数为数。计数频繁,故为频数,又为数密也。”原来,表示计数,音shú,是数的本义。名动相因,词类活用成为固定意义,引申为数目,音shù。因计数频繁,引申为屡次、频频,音shuò,又引申为密,音cù。罟,较生僻。罒,是“网”字的变形,本象网形。楷书中的从“罒”的字多有网义,如“罗”指捕鸟网,“罩”指捕鱼网。洿池,洿(wū),浊水不流。指污浊的水不流动。王筠《说
文句读》:“洿、池同物,但分清浊耳。”因此,洿池泛指池塘。古人为了鱼类的生长繁殖,不许密网捕鱼。
深入浅出地讲清汉字的形音义,引导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当然,仅靠老师讲解是不够的,还应该教学生查《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等工具书的方法,如音序法、部首法,有条件的还可教四角号码检字法,并且讲清上下文中的词义与工具书义项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
二、结合现代社会生活与学生心理,阐发古人思想精华。
现实生活中,政治演说、企业文化,甚至日常表达,语言简洁、精练,可收到极好的效果。而文言文中的许多名句,言简意赅,运用得当,尤显典雅,意蕴深厚。
皖南事变后,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奋笔疾书“相煎何急”。取自曹植《七步诗》,形象生动的表现了国共两党的兄弟关系,也表现了国民党戕杀同胞的残忍和制造内讧的愚蠢,悲愤之情力透纸背。温家宝总理在2003年11月21日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唐尼采访时说:“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伴随着我的整个生活。”他经常引用古语诗文精确凝练地表达思想。2003年3月18日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德新社记者提问时,温总理引用林则徐的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恰到好处地阐述了自己的工作风格。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温总理引用《管子•形势解》“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了形象的注解。而在跨入世界一流企业行列、连续五年进入《财富》世界500强的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核心价值观只两句话、八个字:“正德厚生,臻于至善”(《楚天都市报》2006年4月5日),前一句话出自《尚书•大禹谟》,后一句出自《四书•大学》。这两句话表达了中国移动通信行为规范和社会责任的宣言:既正人德,又正物德,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使人们生活富足,关系和谐,最终达到完美境界。充分展示了一种永不止息、追求完美境界的创新精神。作为语文老师,要多读书、多看报,有条件还要上网浏览,搜集资料,激发学生读、背古诗文的兴趣。对于教材中的必背课文,不能一味地压任务让学生死背,在激发兴趣的前提下,可采用背诵古诗文竞赛、板书一日一句、顶真格联句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背诵古诗文的积极性。
现代生活熏陶下的中学生,有其优势,但也有一些心理问题,这可在文言文中找到激励的良方。有的学生任性,管不住自己;有的学生抗挫折能力差,心胸狭窄。古人说《周易》中六卦最切人事,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损,君子以惩忿窒欲。”“益,君子以见弄则迁,有过则改。”“鼎,君子以正位凝命。”这六卦含有深刻的哲理:一是要奋斗,振作精神,自强不息;二是要心胸宽广,象大地一样容载万物;三是要重视养德养身,社会交际时语言得体,日常饮食根据保健的需要有所节制;四是抑制不健康的情感和要求;五是学习好的,纠正错的;六是正视社会环境,摆正自己的人生位置。老师可针对学生心理,将古人思想浅易地介绍给学生,学生往往乐于接受。
结合现代社会生活与学生心理,阐发古人思想精华,使文言文贴近中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有益的。
三、结合学生习作实际,讲解古代作品的构思及表达技巧。
教师在讲解文言文时,往往重阅读,轻写作,往往导致文言文与作文脱节。事实上,古代作品中的许多精品,在构思和表达技巧方面,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此,仅以《小石潭记》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为例稍加说明。
层次混乱、情景脱节、描写匮乏正是中学生游记的通病,而《小石潭记》是游记中的佳品,是写游记的绝好范例。从构思看,它有两大优点。
(一)以游踪和视线为序,线索明晰。作者先从来路写起,先听到水声,后看到潭水,再看到潭的全貌和周围的景色;接着写潭中的鱼;再把视线荡开,写溪流。这样按照游踪的顺序,由远而近;又顺着视线,由近及远,层次分明。
(二)因景触情,情景交融。刚听到如佩环鸣的水声时,“心乐之”。坐潭上时,因“其景过清”,加上作者政治上不得志、长期被贬,顿感“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寂寞感伤之情跃然纸上。这将写景与抒情有机结合,达到情景交融的佳境。从表达技巧看,其优点主要表现在写景上。
(一)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结合。写潭水的清澈,先正面描写“水尤清冽”;再写阳光、鱼影,“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阳光直透潭底,鱼影清晰地印在潭底的石头上,足见潭水的清澈,这是侧面描写。这种写法,有概括,有具体,形象生动。
(二)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青树翠蔓”是静景;”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枝条的动态。鱼“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将鱼的动态与静态结合,颇有情趣。
(三)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水声“如鸣佩环”,溪岸“斗折蛇行”,“岸势犬牙差互”,运用比喻,写出水声的清脆悦耳,溪岸的曲折悠长,岸势的参差不齐。鱼“似与游者相乐”,运用拟人,道出鱼的多情,也是将人的喜悦之情移植在鱼的身上。若能借鉴这些描写的方法,举一反三,写景就会少些呆板、多些灵气。
中学生议论文论证乏力,孟子的文章颇有借鉴价值。《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议论文中的上乘之作,孟子文章论证严密、气势磅礴的特点,于此可见一斑。本文先提出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再逐层递进,先以“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为例,从进攻方的失败,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再守方条件有利却弃城而逃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最后从正反两方面揭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根本原因,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从而点明中心论点。而“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四个双重否定句构成排比句,气势磅礴,语气强烈,突出形势于守城极为有利,但弃城而逃,这种强烈的反差,雄辩的证明“地利不如人和”。
以文言文的构思和表达技巧指导学生作文,让学生觉得文言文有宝可掘、作文有法可依,必然激发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四、教师必须做到三个“坚持”,把语文课上好上活。
(一)要坚持“古为今用”,避免脱离现实。学习文言文,并非让学生钻故纸堆,并非让学生满口之乎者也,成为“孔乙己第二”;而是服务现实。中学生常写错别字,应用六书
理论可有效地减少错别字。初,“衤”有人写成“礻”。其实,初为会意字,指以刀裁衣,是制衣之始;故为“衤”旁。而“礻”与祭祀有关,如祭、祀、神、祠等。人们常用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但易将“见”读为“jiàn”。“见”是多音多义字,有“jiàn”、“xiàn”两读。读“xiàn”时,义为显示、显露、出现、实现。《广韵》:“见,露也。”《集韵》:“见,显也。”《汉书•元帝纪》:“天见大异。”颜师古注:“见,显露。”事实上,见现是古今字:“现”字出现得较晚,大约在宋代才有“出现”之义。再如,现代汉语中有一常用词“伟大”,学生会用,却难以解释。《汉语大字典》释“伟”,列了四个义项:奇异、伟大、高大、姓。古代,“伟”有“大”义。《文选•魏都赋》注:“伟,大也。”伟、大同义连用。同义连用,凝固成词的标志是产生转移或偏义。伟大,作为常用词,不是指一般的大,《现代汉语词典》释“伟大”:“品格崇高,才识卓越;气象雄伟;规模宏大;超出寻常,令人景仰钦佩的。”所以,能说伟大的母亲,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建筑,不能说伟大的房子。讲解这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形音义知识,古为今用,化知识为能力,学生就不会产生“古文无用论”。
(二)要坚持循序渐进,避免“拔苗助长”。人类认识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指导感性认识。我们必须先让学生熟读一些有代表性的优秀文言文,掌握一定数量的实词和虚词,积累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字词、课文,讲一些有关文言文的语音、文字、语法、古代文化等方面的常识,两者相结合。讲诗文时,尽量做到字、句落实,作为补充例句或设计课堂练习,充分利用课堂45分,努力做到日新、日新、日日新。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会通课文,提早做出总体部署,不能教课围着资料转,布置作业就搞题海战术。如果停留在低水平重复的状态,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只能囫囵吞枣,势必丧失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信心,其结果只能是拔苗助长,事与愿违。
(三)要坚持追根溯源,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准。教师应该学而不厌,对语音、文字、训诂、语法、古代文化的知识,要通过学习逐步达到系统化,遇到问题勤查工具书,必要时就教于专家,不仅要知道流,还要知道源。只有如此,才能“为有源头活水来”,才能深入浅出,将语文课上活,才能激发学生对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2013年11月于毛坝中学
第二篇:如何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安阳师范学院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
如何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的中学生有很多都不愿意学习,教师课前精心备课,但是无论教师怎样费尽心思地导入新课,有些学生仍不感兴趣;无论教师讲得多精彩,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只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那么教师就少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可是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不是不知道学什么,就是不知道怎样学习,要么就是不愿意学习。现在有些家长都持“上学无用论”的态度,送子女上学完全是为了有人给看孩子。许多学生根本就不想学习,上学完全是家长逼迫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不得不引起教育界的深刻反思。我在网上也经常见到学生在网上发的帖子,列出了学习无用,不愿意学习的原因,我总结了一下大致分为三个方面,现分析如下:
一 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现在的学生真的很少主动去学习,要想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就要经常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怎样做呢?以下是我的一些看法:
1利用班会时间经常给学生灌输学习很重要的观念,可以给他们举一些生活中的真实例子,没有文化的人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最后的结果将是被社会淘汰。有一位学生在校期间不好好学习,经常违反学校纪律,是老师最最头疼的学生。经各位老师的努力,最终没能挽救过来。现在走进社会想学一技之长,但由于在校根本没有学习,基础知识也就没打扎实,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还是一事无成。现在非常后悔当初的做法。看来学习对自己的将来很重要。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前不久北京一个退休的老教授到我们学校进行感恩报告会,从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家长、感恩老师几个方面让学生感动的泪流满面,真正触动了学生的内心,让他们切实地认识到人生在世一定要学会感恩,要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家长、感恩老师,感恩的前提就是要刻苦学习掌握本领,这样学生就会真正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家长把我们抚养成人,真的很不容易。现在家长在各方面还在为我们操心。在学习上盼着我们更上一层楼;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连每星期换洗的衣服也给我们时刻准备着,当返校时从家长手里接过本周的生活费时,我们是否想到这是家长的血汗钱哪,经常对学生这样的教育,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3在讲课的过程中也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比如有这样一道数学题: 例、某中学组织初一学生春游,原计划租用45座客车若干辆,但有15人没有座位;如果租用同样数量的60座客车,则多出一辆,且其余客车恰好坐满。已知45座客车日租金为
第 1 页
安阳师范学院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
每辆220元,60座客车日租金为每辆300元。试问:(1)初一年级人数是多少?原计划租用45座客车多少辆?(2)要使每个学生都有座位,怎样租用更合算?
教师先让学生当一回旅行社的工作人员来计算一下如何来安排,学完这道题后,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会不会解决呢?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就认识到了学数学也是很有用的。
二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可是他们必须老老实实地在课桌前做够一个45分钟,有一个45分钟„„,所以学生感到学习是枯燥的,是没有乐趣的,那么,如何创造愉快而带有孩子气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促进学生个性形成,生动活泼,主动和谐发展,真正想学习呢? 导入的情景创设,使课堂变得生动。
数学教材里没有生动的语言,没有漂亮的图画,没有动听的歌曲,有的只是枯燥的数字,难以理解的公式定理,这就更加要求教师要多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下功夫。
如果在导入时加以利用,创设相关的故事情景,会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例如在讲追击问题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龟兔赛跑的故事导入新课。这种故事情节的创设,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淡化了制作课的枯燥,并使学生领悟到只要动脑筋,就可以创作出有趣的作品,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教学语言生动、幽默、有吸引力
语言是最普通、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手段。教学语言的随意性与教学语言的技巧性的作用必然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故意打破课堂上的平淡气氛,布下迷阵。运用双关语、反语、故事、夸张、比喻、歇后语等等,让学生和自己一起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心理上的放松,从而使师生双方情感易于交流,学生会爱屋及乌,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积极性。多给予学生肯定鼓励,使学生变得自信。
上课学生的回答、课下学生交的作业及学生的平时表现等等都要教师给予评价,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能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实践证明,成功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的时候,作为教师首先要会欣赏学生的作品,注意评定者与被评定者在年龄、学识、艺术水准上的差异,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评价,要找出学生的优点与进步,加
第 2 页
安阳师范学院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
以肯定评价。一次我让学生上黑板做题,他的态度很不认真,虽然写对了,但是字体太不公正,照我的脾气肯定给予严厉的批评,但我让自己冷静了下来,先表扬这位学生非常聪明,然后提醒他字体工整一些就更完美了,他很高兴地接受了建议,在以后的学习中做的很好,如果我当时不冷静而对其进行批评,上他的自尊,他或许会是另一种表现,多给予学生肯定鼓励,就会使学生变得自信,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和鼓励哦!
4教学内容难易适度,教学进度勿操之过急
为了使学生直接、间接地感知到全部所学内容,要进行多方面努力。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程度和接受能力出发,使学生通过努力能较好地完成任务,切忌贪多贪杂,一味地按进度表行事。最好让学生当堂能会一点,让他们得到成功的情绪体验而产生兴趣。
当教材内容确定了,就明确告诉学生这节课要用多少时间,学习什么内容。经常把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时间安排告诉学生,学生经过多种形式的反复练习,指出难点及该注意的地方。同时,不断向全班或个别同学提问,注意到每个学生的思想集中状态,使他们高度集中,充分发挥学生手、脑、口的利用率,当从学生的表情断定已有把握的时候,用几分钟进行小测验,结果当然令人兴奋。这时,魏老师还给予表扬。学生由于紧张劳动带来的兴奋和得来表扬之后尝到的欢乐,进一步提高了学习兴趣。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轻松中有了学习兴趣
成功的教学,首先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只有爱学生,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才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的接受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等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其次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真诚倾听学生的心声,允许他们提出不同的、相反甚至是错误的见解,解放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与学生平等地商讨问题,把学生看作解决问题的伙伴。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
一般来说,成绩差的学生大多是丧失了信心和学习兴趣的,对老师有一种胆怯的心理,在课堂上生怕老师看见他,生怕老师提问,存在着恐惧感,抱着消极的态度听课,学习兴趣是激发不出来的。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在课堂上对差生总是倾注着爱,给差生以热情和关怀。一方面用微笑的脸庞、期待的眼神、温和的语言、饱满的情怀来感化差生,使差生觉得
第 3 页
安阳师范学院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
老师和蔼可亲,对老师既崇敬又无拘束;另一方面,注意讲课的艺术性,运用手势助说话,用图表、板书、教具、模型作演示说明,善于打比方,举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拟设故事情节,引人人胜,以及语言生动,形象微妙传情等方面来牵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亲切、乐趣中学到知识,这样差生敢于接近老师,情绪饱满,听课就会聚精会神。
常听到老师说,现在的学生不好教育,老师讲得唇焦口燥,学生却无动于衷。其实,教育效果甚微的症结是老师忽视了感情投入,老师只有热爱学生,学生才能尊敬老师,接受老师的教育。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情境中发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情境都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起推进作用,只有那些带有探索的问题性的情境,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才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起到强烈的激发作用。
三 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米卢以“快乐足球”的理念将中国足球带入世界杯,中国人四十多年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如今,米卢虽然离开了国家队,但他所倡导的“快乐足球”的理念已给中国足球放飞了无限的希望和梦想。那我们从中也是不是想到了怎样让我们的学生也快乐的学习呢?
1从整体上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习任务
国家一再倡导给学生减压,不要学校给学生乱定学习资料和刊物,实际上学生的学习任务减轻了吗?乱定刊物的现象是没有了,可是在学校各科老师为了使学生多一些时间学习他教的科目,留了很多该科的作业,有的甚至利用学生午休的时间往黑板上抄题;在家呢,一到节假日家长就给安排好了补课的地方,学生成了最忙碌的人,有谁问过他们快乐吗?这值得我们教师和家长深思。
2改变只重视传授知识,不注重传授学习方法的倾向,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能掌握学习方法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参与中快乐学习
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对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而主动学习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只有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才能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以新知识为工具进行探索,每一次精彩的发言、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成功感和自豪感。这种快乐的情绪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源泉。教师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多给学生
第 4 页
安阳师范学院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
“自我表现”的机会,根据教学内容,适当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充当“小老师”,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参与中 找到自信,在自信中快乐学到知识。比如在学习多姿多彩的图形这一课时,教师课前可以准备一些正方体展开图的纸片,上课的时候发给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动手折一折,看能折成什么图形,学生立刻就有了兴趣动手操作起来,在这个动手的过程中就学到了知识,这样就真正做到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参与中快乐学习。
4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可以设计数学游戏,使学生乐在其中。
根据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学生最喜欢做游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应该成为一种很好的学习形式。比如在上数学活动课,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下列几种形式的游戏。
(1)个体活动游戏。上课开始进行“比比谁最火眼金睛”游戏: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实验——观察、比较、用手摸、放在木板上滚,看看各种几种物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球等)分别有什么特征?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感知几何物体的一些特征。
(2)集体合作游戏。在上学习“测物体高度”时,让学生之间互相合作,手电筒充当太,短树棍模充当大树,就在课桌上测量大树的高度,小组为单位,看哪一组测的最快,这种小组间比赛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师生互动游戏。为了测试学生掌握的情况,可以组织师生互动游戏。师与生像电视上作节目一样,同时将结果写在纸条上,并同时亮出。既活泼,趣味性强,又提高了学生辨别正误的能力,真是一举两得好办法。通过诸如以上的一些游戏,学生就会感到学有劲头,学有乐趣,学有所获,由此生发的热爱数学的情感就会自然而然爆发出来。
5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探究中快乐学习。
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爱打破沙锅问到底,对生活中常见的的一些问题容易产生疑问。教师可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并在快乐中获得知识。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给我们教师带来许多新的挑战。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努力使自己的课教得艺术、生动,学生才会学的愉快、主动,教学才将更具有亲和力,学校将会成为学生的乐园,学生将会在快快乐乐地在知识的海洋中健康成长。
总之,面对以上问题,我们不能漠视。作为一个教师不能只埋头教书,不管学生的反映,必须研究学生的学,必须重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学习兴趣的激发,这样做不但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厌学的问题。学生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第 5 页
安阳师范学院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
分,它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乐于学习的情绪体验,因此学生对某一学科有无兴趣至关重要。我认为要想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节课的开端非常重要,它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防止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兴趣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
而通过读学校的反思,我认认真真的读了很多老师的,他们中的确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孙校长编写印刷每位老师的反思这项活动,也让我认识到学校领导的良苦用心,目的就是在提高老师,让老师们养成一个反思习惯,在反思中不断进步发展,让反思走进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如果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们没有反思可写,甚至不知道写什么好,即便是本学期教师本人在教育教学中有什么收获进步和自我发展,师生之间有什么感人的故事,学生们反映了什么样的困惑,什么困难,师生之间是怎样交流的,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反思的内容啊!难道是老师的教学真的达到了高水平呢?还是老师们没有认真务实的作好本职工作呢?以至于反思没内容可写。
反思很深刻的而且多数老师在重新写反思的过程中也提到了很多老师的反思,要象他们学习等,在此我不作过多的描述了,我仅想说说我个人的意见。多数老师从一节课,或者是班级工作或者是本学期总的工作自己的感悟与不足,自己的收获与反思,可我总觉得反思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怎么在学业和生活中帮助学生,在教学反思中来自学生的反馈也不是很多,也就是说没有学生的心声。老师的教学活动的主体不是学生吗?这样的一个“主角”却被我们忽略了,再谈其他的内容有意义吗?包括我自己反思学生的思想心理的内容不多,是不是我们多年传下来的“师道尊严”还在作怪,不能与学生平等交流对话。所以我也想把今后自己的工作作以下调整,在备课中备学生,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在课下的时候多与学生交流,在反思总结工作的时候多总结师生之间。我专门在博客中设有师生之间,教师心理,学生作品,学生心理等栏目来弥补我以往工作的欠缺。
其实我觉得我们学习“洋思”也好,“杜郎口”也罢,柳埠中学的“4+1”自主教学模式,他们中间都是始终贯穿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和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在课堂中真正把学生看作是主人,老师是和他们一样的,是交流的伙伴,是合作者啊!如果课堂中老师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兴趣等,更别指望他们课下会学习的。
第 6 页
第三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陕建十一建学校白海英
文言文是古代书面语言,记载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古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技巧。故《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教材中的文言文比例也相应增加,教学难度自然增大,而且文言文是一种历史的语言,与现代生活距离甚远,学生学习理解有较大的难度。然而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现状总是不理想,课堂上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学习效果不容乐观。究其主要原因,我认为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是搞好文言文教学的关键。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籍华人杨振宁博士认为:“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在文言文教学中,重视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结合现代社会生活与学生心理,阐发古人思想精华,使文言文贴近学生,激发其学习兴趣。
把古代诗歌凝练、生动,含蓄的语言运用到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使现代紧张的生活变得更加精彩、幽默,简洁。有时现实生活中适当运用文言文,可以使语言简洁,产生一种意境美,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学休养。比如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激励同学珍惜时间。当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时,可以说:自己比窦娥还冤,不但表达了自己的冤情,而且语言幽默诙谐,简洁。用“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表达自己对亲人和家乡的思念之情。还有《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只廖廖数语,便将人在天涯的秋愁刻画得淋漓尽致。用这样的一首诗表达天涯游子悲秋怀乡的愁苦情怀,恰如其分。当别人钻到钱眼里时,有人会说:“唯利是图!”以倒装句式强调“利”,鄙夷之情溢于言表。引用文言名句,不仅典雅、凝练,而且能体现个人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这些实例,必定会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赏析文言文名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伤仲永》
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再过了七年,我从
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和普
通人一样了。”
本文通过叙述方仲永因为父亲“不使学”,而从神童到成为普通人的变化过程,说明天资固然重要,但没有好的后天的教育,再好的天赋也不可能得以发挥。告
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希望同学们要不断学习,不做方仲
永这样的人,遗憾终生。这个故事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例如:赏析苏轼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宋〕 苏轼 明月
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
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
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
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词是苏轼哲理词的代表作。词中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永恒的宇宙和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两者的综合理解与认识,是作者的世界观通过对月和
对人的观察所做的一个以局部足以概括整体的小小总结。作者俯仰古今变迁,感
慨宇宙流转,厌薄宦海浮沉,在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意境氛围中,渗入浓厚的哲学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达到了人与宇宙、自然与社会的高度契合。这
首词语言含蓄、凝练,寄情景理与一体,让学生深受感染。我相信这首词一定会
激发同学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的。
三、用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克服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在讲解新的课文之前,先把课文的情节内容用故事的形式向同学讲一遍,或
者先将文中的经典诗句先用现代汉语讲述一下,然后再要求学生翻开课文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难度相对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如讲述:《伤仲永》一文时,老师先用现代汉语向学生大
致讲述这个故事。《伤仲永》讲的是金溪有个名叫方仲永的人,世代务农。仲永
五岁便会写诗,而且很有文采,父亲以此为荣,带他四处做诗挣钱不让他学习。
十二三岁时,再让他作诗,无任何文采,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这个故事告诉
同学们:即使天生是天才,也要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这个故事定能激发学
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四、通过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初中学生朝气蓬勃,精力旺盛,求知欲强,有强烈的竞争意识。由于他们具
有这一重要特征,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法设计抢答题,通过竞争形
式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
学生学习古诗文兴趣的重要举措。在古诗文教学中,活跃的课堂气氛,必定能充
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主学习。我自己经常设
计一些竞赛题目,为上每一节课提供保障。例如:每天上早读组织学生进行古诗
文诵读比赛,学生踊跃报名参加,通过早读课上的诵读赛,学生的竞争意识
增强了,学习劲头更足了。我还让学生自己出题互考,激发学习兴趣。并通过评
比方式进行,让学生多查找资料。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们在知识的长
河中遨游,有一种其乐无穷的感觉。在这些竞争中,我们很容易看出同学们参与
这些活动的热情和兴趣。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大大增强,学生
对教材的理解大大加深,学生的知识视野得以开阔,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五、通过多变的板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合理的板书设计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初中古
诗文教学中诵读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板书必须重点突出,为背诵服务。例:黔
之驴(寓言)板书设计
开端:黔之驴,好事者船载以入,放之山下。黔驴来历
驴虎
发展:虎蔽林间窥之 ——大骇,远遁——益习其声终不敢搏。惧驴
高潮:虎益狎,荡倚冲冒,驴蹄之。———甚 恐识驴 结局:虎跳踉大。吃驴
根据以上板书可把背诵内容化繁为简,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以及
黔驴来历,惧驴、识驴、吃驴背诵全文,既有趣又容易。根据不同诗文内容可采
用不同的板书形式,可树状、网状、表格、图画等。如果是比较、总结性质的文
言文可用表格,板书效果良好。比如七年级下册24课《古代诗词三首》总结时,可将“作品、作者、体例、出处”等内容用表格列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为了
考验学生对生字掌握程度,教师故意将一些易错的字不写或写错,让学生填写或
改正,激发学生改错别字的习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为了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归纳内容、写段意等可由学生自己归纳板书。这些方法都能有效调
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总之,通过以上灵活多变的方法,一定会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同
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好文言文,如果你是语文老师,希望你也试试哦!
第四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doc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陈双喜
[内容摘要]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期以来,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不大,有的甚至出现畏难情绪。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以创新的、形式多样的文言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学习文言文的欲望和兴趣,使文言文教学走出低效的困惑,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关 键 词]文言文 ;学生学习; 激发; 兴趣 ; 课程标准
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文言文教学投入多、收效微,为教者所共识。公开课、评优课,极少有教师选择文言文教学。很多教师都认为:诵读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但我认为这个方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这必须发挥学生主动性才行。因此,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认为应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一、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中学生平时学习用时最多的是文言文,化功夫最多的是文言文,背得头脑发涨的是文言文,可考试时出错最多的仍是文言文,应用起来最难的是文言文,足见文言文学习的效率之低。一年一年的文言文的考试越来越重要,分值越来越大,面对文言文的学习,学生有点望而却步,摇头叹息,不知如何是好。调查发现,有70%的学生喜欢老师讲解和学生自学想结合,这就说明,文言文教学应把时间和主动权让给学生,一味地讲,只能令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纵观教材中的文言文本,大多注释详尽,学生完全可借助注释及工具书去读、去悟。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根据每一课的特点提出问题或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这样,课堂气氛就如一塘春水,时时泛起闪光的水花,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从自己的动脑、动口、动手中学到了知识,明白了道理。有时把人物轶事、历史故事、广阔的时代背景介绍多一点,把课文内容用生动的故事串起来,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另外,在教学方法上针对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文内容,让学生讨论、辩论、演讲,这样学生会更活跃,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会逐渐培养出来。当然,这里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非无视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要靠教师精心的组织和精妙的点拨引导,文言文富有文化内涵就会渗入学生的灵魂深处。例如教《扁鹊见蔡桓公》时,我先在黑板上写上“病入膏肓”、“讳疾忌医”、“防微杜渐”三个成语,接着,让学生查字典,明含义,组织学生讨论:“谁病入膏肓”?为什么“病入膏肓”?怎样防止?三个成语串连整篇课文的情节,极大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抓住诵读,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谈到: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经线,以诵读拓展激趣为纬线。诵读即有声之读,诵读是感知文言文的一种手段,朱自清说:“吟诵,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能够理智地了解,而且能亲切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方法就化为自己的东西。”实践证明,诵读可以让学生领悟到文言文的丰富的内涵,体味到其韵外之意,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朗的悦耳读书声,在读中还文言文以生命、活力。方法多种多样:配乐朗读、集体朗读、个别朗读、男女对读、分小组读等,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在读中领悟文言文学习的乐趣。这一环节让学生在轻松而热烈的气氛中巩固了文言文的基础知识,这无疑是文言文学习最根本所在。譬如在学习《陋室铭》时,学生通过反复地诵读课文,文中的对偶、押韵、排比句读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抑扬顿挫、潇洒有致,读后令人耳目一新。学生在参差错落的语句、鲜明顿挫的节奏中得到美的享受,从而不断加深体会。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及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的主旨。
三、自主阅读交流,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人行为,只有以学生为中心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才能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
交流是学生的思维在碰撞、发散,在交流中问题越辩越明,学习积极性也高涨。文言文的学习尤其需要学生的自主阅读,我教给学生学习的步骤:结合资料的解说,逐字逐句弄懂语句,勾画出不能理解的词和句,在课上留出时间让学生交流,互相解决问题,然后提出疑难点,在课堂上公开提出来,学生可以回答的尽量让学生表现,确实不能解决的,我加以点拨和指导,改变了过去由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师生都觉得枯燥无味的单向活动的教学局面。
四、辅以多媒体,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在文言文的学习中,辅以画面想象,拓宽形象空间;辅以音乐口味,美化内容意境;辅以声色影,开拓想象的空间。我常自制教学课件、在网上下载课件,让学生在优美的画面上、悦耳的音乐中,开动感官尽情享受,用美熏陶、感染学生,从而快速理解内容,加深记忆,提升认识,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如《桃花源记》一课,课文本很长,但是学生学完就能背诵,我播放自制的配乐朗读加画面的课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兴趣高涨,背诵的任务轻而易举就完成了。
五、交流学习方法,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让学习有方法的学生交流心得体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些方法是学生从实践中得来,切实可行,很有示范性。例如学过一个单元后就应该对文言文的知识作小结,有些学生按照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之、者、于、以、而)等进行概括,把松散的知识加以梳理,知识就系统
化、科学化,便于复习;有的学生自出试题:把文言文的知识用习题加以整理,编成一道一道的题,清晰、醒目,在编制试题的过程中,就可以对学过的知识再一次巩固、复习,并通过试题提炼出重点、难点、考点,对知识的梳理更有条理。通过学生的学习方法交流,更能激起其他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六、古今相用,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文言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和表达形式都和今天有遥远的距离,尤其是与中学生的喜好和知识阅历有“代沟”。要让学生读文言作品“披文以入情”实为不易,他们难以品出作品的“醇香”。那么,如何缩短这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如何让文言文的魅力穿越千年的历史尘埃,如何让文言文的认识、教化、美感享受等功能发挥到极致呢?如果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能达到“用古人的话诉说学生自己”的这种共鸣效果,让古人和今人的心相通,历史与现实相通,化他人为自己,进行角色转换,文言文便不再与我们隔膜。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不妨采用“以今度古”和“古为今用”的方法,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起来了,文言文教学也就活起来了。如我教《岳阳楼记》时,抓住范仲淹的境遇与我们的失意相通这一点,我采用了“以今度古”的方法,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生活中失意时的心情和想法,调动其情绪,再让学生通过阅读去领悟古人的生活哲学,然后让他们用古人的话来阐明自己该如何对待生活中的种种失意,一下子就把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拉近了。
总之,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就要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教师辅以恰当的引导,才能达到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效果。相信我们教学一线的教师,如果能晓之以理,教之有据,文言文教学辉煌的明天就会和我们握手,学生也能和我们的“之乎者也”交上朋友。
参考文献
1、王宁《文言与白话-谈中学语文的文言文教学》2005、82、吴艳《语文教学要把好朗读关》-《语文教学通讯》2005、123、王槐松《文言文诵读法古今谈》-《语文教学与研究》1998、44、《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4第8-9页
5、《语文课程标准》
第五篇:浅谈如何激发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浅谈如何激发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摘要]文言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种特殊文字表达形式存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存在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而在现实教学中,发现我们的高中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缺乏兴趣,甚至有的学生一听到文言文就害怕,甚至抵触,这使我们教师对文言文的教学陷入了尴尬。因此,拓展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是提高学生文言文成绩,以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最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文言文 培养兴趣 提高 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3-0164-01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显而易见,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先导,同时也是推动学生主动、自觉学习的内在原动力。内因是关键,外因是条件。只有内因起作用了,发自内心的想要学,才会从根本上消除对文言文的恐惧,达到事半功倍。如果内因没有调动起来,外因你再怎么使劲,也是事倍功半。尤其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对文言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找到兴趣的突破口尤为关键,可以从下面几个地方寻找切入点。
一、导语是“开胃菜”
笔者认为,一个好的导语就好比是在高级餐厅吃大餐前的“开胃菜”,摆了满汉全席,都是好吃的,每一样都想吃,如果没有一个过渡的话,吃的也不多,很容易就饱了。如果大吃之前,先吃几口“开胃菜”,不仅可以使肚子有一个缓冲,而且还可以让我们胃口大开。比如上刘禹锡的《陋室铭》一文时,导语设计:亲爱的同学们,唐代刘禹锡的这间破旧不堪的简陋房子,虽然没有流光溢彩的屋檐,室内也没有金碧辉煌的陈设,更没有珠光宝气的点缀,但是,就是这样简陋的房子却成为了刘禹锡的千古名篇。正如清代画家、文学家郑板桥所说:“花香不在多,室雅何须大。”今天,就让我领着大家一起走进他的陋室,共同感受作者超越世俗的志趣和情怀。这样的设计,很富有激情,调动学生们的情绪,让他们热情洋溢,迫不及待的想知道陋室陋在哪里?
二、课堂灵活,激发兴趣
背诵情况的考查一直是教学工作中的难点,常常花很大的力气,却收效甚微,怎么办?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这是个长期的过程。比如可以安排一周当中的两三天早晨,由语文课代表负责晨读。晨读的本身就是自主学习的体现,这样做一是培养大家的语文阅读语感,同时也可以加深印象。在上课的过程中,采用比赛的方式,充分利用大家的好胜心,分男同学一队女同学一队,教师在黑板上一角板书Boy和Girl,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如果男同学回答,就在男队下面写“正”字,相反,如果女同学回答,就在女队下面也写“正”字,看最后哪个队得到的“正”字多。这样,就把班级所以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相互之间比赛,谁也不会服输,还可以促使大家主动回答、思考。
三、分角色表演、辩论,促进兴趣
现在的课堂教学,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以前的那种满堂灌输已经逐渐的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必须采用一切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加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基于这一点,在课堂上,不能光靠我们教师的讲解和灌输,而是要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里的人物,或者分组辩论。比如说《鸿门宴》一文,这篇文言文和另一篇文言文《项羽之死》不一样。《项羽之死》是三件事写一个人,分写是通过“霸王别姬”“东城快战”“乌江自刎”来写项羽的性格。通过这三件事情把项羽的多愁善感、勇猛无敌和知耻重义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而《鸿门宴》一文,是典型的一件事写多人。通过刘邦的狡诈、能屈能伸;通过项羽的刚愎自用;通过张良的聪明;通过项伯的知恩图报;通过樊哙的鲁莽、心细等,为我们呈现了危机重重的鸿门宴。而恰恰因为这些富有个性的人物,可以安排学生分角色,认真揣测人物性格,扮演里面的人物,外加旁白,把这篇鸿门宴以话剧的方式演绎出来。再评论一下里面的项羽与刘邦,是项羽优柔寡断,还是刘邦狡诈,明明是要杀刘邦,最后却放虎归山,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让大家辩论。笔者认为,经过分角色的扮演和辩论,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积极探究的学习方式,拓展了思维空间。
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因为它与我们现代生活越来越远。只有充分引发和调动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会使学生体会到文言文的乐趣和魅力,才能避免文言文学习的枯燥无味,进而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内涵。作为一个有着悠久文化的文明古国,文言文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浩瀚的文化瑰宝,记载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古人表达思想情感的技巧。因此,我们不但要学文言文,而且还要学好文言文,做到“古为今用”。
【参考文献】
[1]张行涛,郭东岐.新世纪教师素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杨芷英.教师职业道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王力.谈谈学习古代汉语[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4]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5]王世群.中学语文教学艺术研究与实践[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6]程翔.一个语文教师的心路历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责任编辑:陈祥丽